向“悠然”更深处漫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向“悠然”更深处漫溯

——《饮酒(其五)》课堂实录

一、设疑激趣,温故知新

师:有一位诗人:他生前没有得到应有的肯定,但在他死后,却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他:孟浩然、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辛弃疾……他是田园诗派的鼻祖,“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但是别人隐居一般躲进深幽的山林,显得低调而又深度,而他却隐居在人群聚集的地方,在门前栽了五棵柳树,自称“五柳先生”。他是谁?你如何得之?

生1:他是陶渊明,我们学过他的《五柳先生传》,五柳先生就是陶渊明。

生2:据我所知,陶渊明是第一个归隐的诗人,所以我断定他是陶渊明。

师:对,他就是陶渊明,对他你还知道多少?

生2:我知道陶渊明名潜,字元亮,是我国田园诗派的第一人,我们学过他的《归园田居》。生3:他非常喜欢喝酒,《五柳先生传》里说他“性嗜酒”“爱读书”“常著文章自娱”。

师:偶有名酒,无夕不饮。

生4:他生活的东晋好像是个很混乱的朝代,社会很黑暗,所以他写了一篇《桃花源记》。生5:有一个故事“不为五斗米折腰”,说的就是他,他当时好像是在做彭泽县令,上级来检查,他不愿意讨好上司,所以就愤然辞官。

师:其实陶渊明曾经五次出仕,五次归隐,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饮酒》诗便是陶渊明彻底归隐田园后所写的一组诗中的第五首。

二、读出“悠然”的味道

师:我们一起把这首诗朗读一遍,注意要读准字音。

(学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很好,所有的字音都读准了,声音也很洪亮。但是要想读好一首诗,除了读准字音,还要注意些什么?

生1:还要注意抑扬顿挫。

生2:要读出诗的韵味。

生3:还要正确断句。

师:读好停顿,读出韵味和情感。请你按这样的要求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

(一生读课文。)

师:你感觉自己读得怎么样?

生3:停顿还可以,但是还是没有读出感情。

师:自我评价很中肯嘛。其实这首诗的感情基调可以用诗中的一个词来概括。老师给大家读一遍,同学们找找看。

(教师范读。)

师:是诗中的哪个词?

生1:悠然。

师:“悠然”是什么意思?

生2:“悠然”是“悠闲、安闲的样子”。

生3:很自在,悠然自得。

师:那怎么用朗读传达出这种悠闲自在的状态呢?

生4:我觉得应该读得慢一点,语气要舒缓。

生5:不要读得太沉重,心态要放松一些。

师:欲得“悠然”之境,先有“悠然”之心。所以语速要慢,语气要舒缓从容,声音要悠长。而且重点词、韵脚啊,还可稍稍加重或适当延长,以突出诗歌的回环往复美;最重要的是心情要放松。谁能按大家的提示再读这首“悠然”的诗?

(一生朗读。然后齐读体会。)

师:大家读得很好,几遍下来已初得“悠然”之味。可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首诗虽然题为“饮酒”,诗中却并未提及“饮酒”之意?(屏显《饮酒小序》)

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

生1:陶渊明意不是写饮酒,而是写饮酒之后的事情。

生2:“醉翁之意不在酒”,陶渊明是借酒表达自己的感受。

师:正如昭明太子萧统所言“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渊明不为诗,写胸中之妙耳”(北宋陈师道)。他是借酒借诗来表达自己的心迹、生活的感受啊!接下来,我们就细细探询渊明诗中蕴含的丰富情感,体验这“悠然”背后的精妙感受!

三、品读“悠然”的丰富意蕴

师:请同学们默读全诗,找出蕴含着“悠然”之意的词语、意象或诗句,静静思考,细细品味:你从中领悟到了。这是老师的感悟,你可以学老师的样子来批注:

我发现“庐”和“篱”中蕴含着作者的悠然之意。你看,“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居室幽静、篱落疏疏,多么朴素,多么自然。我从中感受到了诗人安于简朴生活的悠然与快乐。(学生自读,品味,批注。)

生1:我从“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一句中感觉到了诗人远离世俗、高洁傲岸的节操,从自然景物中寻得乐趣的情感。

师:高洁傲岸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一身傲骨,绝不向困难低头,不向恶势力妥协屈服;二是在污浊中保持高尚纯洁。你的感受侧重于哪一方面?

生1:应该是远离世俗、远离污浊。

生2:他把房子建造在人聚居的地方,却没有车马的喧闹,说明他的心很平静、自然。

师:按你的理解,如果要在“心远”与“地自偏”前面填一组关联词,应该填什么?(屏显)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生2:因为心远,所以地自偏。因为他的心远离了世俗,所以即使他住在闹市区,也听不到车马的喧闹。

师:我明白了,“无车马喧”不是无“车马”,是他的心灵把尘世的喧嚣屏蔽、过滤掉了。然而,“车马喧”除了同学们刚才所说的车马喧哗、世俗的喧闹,还指什么?

生3:我觉得“车马喧”不光指的是世俗的喧闹,还有官场的喧闹。

师:也就是说“车马喧”不仅实指生活中的喧嚣,还喻指官场的诱惑。

生3:对。在当时只有有权有势、当官的人才会有车马,而陶渊明已经不当官了。

师:不仅不当官了,而且很多有权有势的人来请他出去做官,他都拒绝了。如果他的心中还挂牵着名利,又会怎样?

生4:如果他的心中还挂牵着名利,那么即便他躲到深山幽林中,心中想的仍是名利场上的事儿,耳边也会充满车马喧哗,那就成了“而有车马喧”了。

师:“小隐隐于山林,大隐隐于朝市”,大隐、真隐隐的不是身,而是心!求的不是名,而是心灵的安静和自由。假如你是陶渊明,你已拥有了远离世俗名利的心,你会怎样?

生5:我会写一些文章告诉世人,不要把过多的精力放在追求名利上,不要受外界的影响,要保持心灵的纯真和自由。

生6:就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生7:我会有一点得意、骄傲。

师:自得,这是陶渊明本真可爱的生命底色。请你把陶渊明的这种悠然自得之情读出来。(学生朗读。)

生1:我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中感受到了作者的悠然心境。他在自己种的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