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现状、问题及对策

合集下载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及对策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及对策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及对策随着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和人口迁移的加剧,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的焦点。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亲或一个亲生父母在外务工,长时间不在家陪伴孩子,或者因其他原因导致孩子长期留守在家中,由其他家庭成员或亲戚照顾。

这些孩子在没有得到充分的照顾和教育的情况下成长,面临着身心健康、教育和未来发展等诸多问题,给他们的成长和未来带来了重大影响。

本文将从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出发,结合社会实际,探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

一、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1. 身心健康问题由于长时间缺乏家庭关爱和陪伴,留守儿童易产生孤独、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长期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易导致健康问题;另外由于缺乏家庭照料,易发生意外伤害。

而这些问题都会影响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

2. 教育问题留守儿童的学业和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缺乏家庭教育与封闭教育、自闭症、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导致成绩下降甚至辍学;某些地区还存在着留守儿童难以享受基本的教育权利的问题。

3. 安全问题缺乏监护和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易受到各种侵害,甚至成为校园暴力、校园欺凌的受害者;长期网络沉迷、被人诱导、未受保护导致安全问题。

4. 未来发展问题由于家庭教育的不足,留守儿童在情感与社交等方面存在缺陷,对于未来的人际关系、职业发展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利影响。

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1. 家庭关爱和支持政府应该通过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支持留守儿童的父母返乡务农,或者在家门口找到就业机会,确保留守儿童能够和父母团聚;加强对留守儿童家庭的帮助和支持,提供技能培训和创业指导,提高留守儿童家庭的经济收入水平,增加对孩子的关爱和抚养。

2. 政府政策支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村教育条件,提高教师待遇,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设施,确保留守儿童能够享受到基本的学习条件;出台相关政策,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照顾,建立健全留守儿童保护体系,对于违法侵害留守儿童权益行为严肃处理,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日益凸显,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由于父母外出务工,这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境,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教育质量和未来发展。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现状1、家庭教育缺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然而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家庭教育严重缺失。

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等监护人往往只能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在学习和心理上难以给予有效的指导和监督。

许多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的关爱、鼓励和引导,容易产生孤独、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

2、学校教育资源不足农村地区的学校普遍存在教育资源短缺的情况,如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简陋、课程设置单一等。

部分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难以满足留守儿童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此外,学校对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特殊关怀也相对不足,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3、学习成绩不理想由于缺乏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和有效的监督指导,加上农村学校教育资源的限制,留守儿童在学习上往往表现出动力不足、成绩不佳的情况。

他们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得不到及时的帮助和支持,容易产生厌学情绪,甚至辍学。

4、心理健康问题突出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感到孤独、无助、自卑,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

这些心理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和解决,可能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发展。

5、安全隐患较大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监管和保护,在生活中面临着较大的安全隐患。

他们可能会更容易受到意外伤害、欺凌、拐卖等威胁,同时也可能会因为缺乏正确的引导而误入歧途。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1、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之间的经济差距导致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以谋求更好的生活条件。

这使得他们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从而造成了留守儿童的现象。

2、户籍制度限制现行的户籍制度使得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入学面临诸多困难,如高额的借读费、入学门槛高等,这也导致了许多农民工不得不将孩子留在农村。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现状及教育对策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现状及教育对策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现状及教育对策随着城乡经济差距的扩大,许多农村家庭逐渐失去了生计,很多成年人不得不外出打工,导致大量留守儿童的存在。

留守儿童指的是那些由于父母外出工作而留在农村家中由老人、亲戚、邻居照顾的儿童。

留守儿童的存在给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影响,特别是在教育方面。

1. 心理上的问题: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更容易感到孤独和沮丧,甚至刻意追求做出让人注视的举动,以获取注意力。

与此同时,孩子们还容易产生焦虑、压力和挫败感等情感问题。

2. 学业上的问题:由于没有家长的协助和指导,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与非留守儿童相比更薄弱。

有些留守儿童甚至不能按时完成家庭作业,语文和数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

3. 管教上的问题:由于缺乏监管,部分留守儿童容易走向不良,比如早恋、挑衅甚至犯罪行为。

此外,一些家长在打工期间很难完全掌握孩子的行动,他们容易走向社交较为消极的圈子。

4. 身体上的问题:靠外婆、外公照顾的留守儿童,由于长期营养不良和忽视个人卫生等问题,导致他们的身体素质相对较差。

此外,留守儿童很容易忽略眼保健操和体育运动等课外活动,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他们未来身体素质发展的瓶颈。

1. 建立留守儿童关爱机构: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建立专门的关爱机构,派驻社工和志愿者来关注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状况。

同时,应制定科学的关注管理制度,推出合适的管教措施,鼓励儿童积极参加提高自我认知的培训班。

2. 加强家庭教育和指导:父母和祖辈都应了解孩子的成长状况,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纯真的价值观,促进其身体和心理平衡发展。

同时,建议在对孩子的管教上要遵从现代化教育的理念,注重轻松、游戏化和自主学习,做到让孩子们在快乐学习中成长。

3. 加强小学课业辅导:为了缩小留守儿童与学前班小朋友的学习差距,教育部门还应当积极开展集中式的短期辅导课程,结合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重点培养语文和数学的基础知识。

这样有助于孩子们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1. 引言1.1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长期在外务工或其他原因而无法和父母一起生活的儿童。

他们通常由年迈的祖父母照顾,缺乏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资源。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成为关注的焦点,其教育现状存在诸多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着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

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指导,他们往往缺乏适当的学习计划和教育资源,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受到限制。

留守儿童长期缺少父母陪伴,心理健康问题容易受到影响,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

这些问题对于他们的学习和成长都存在着负面影响。

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农村教育基础设施薄弱,学校条件差,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这也给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带来了挑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配置,改善教育条件,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关注,建立心理咨询服务体系,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社会力量也应积极参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组织志愿活动,设立教育基金,为他们提供学习支持和帮助。

只有政府和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有效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2. 正文2.1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存在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由于父母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留守儿童缺乏家庭的关爱和教育指导,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

由于留守儿童生活在相对贫困的环境中,他们受到的教育资源和机会较为有限,学习条件较差。

由于老师和村干部的关注度不高,留守儿童在学习上容易被忽视,导致学业成绩不佳。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也受到文化观念的影响。

一些家庭认为女孩不需要接受高等教育,导致女留守儿童受到歧视和忽视。

而在一些偏远地区,由于交通不便和教育资源匮乏,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机会更加有限。

一些地区存在着治安问题,留守儿童容易受到欺凌和伤害。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依然存在着许多难题和挑战,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努力来改善。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及问题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及问题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及问题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民纷纷涌向城市谋求更好的生活,留守在农村的儿童数量逐渐增多。

农村留守儿童,指的是父母或一个/两个父母外出务工,儿童留在农村老家由亲属或邻里照顾、教育的一群特殊儿童群体。

据统计,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9000万,他们因为父母的长期外出工作而面临着许多教育问题和困境。

在这种情况下,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本文将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及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1. 教育资源不足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城市较为匮乏,学校数量少、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设施设备不完善成为农村留守儿童接受良好教育的障碍。

由于学校条件的滞后,农村留守儿童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常常面临质量低劣的教学资源和环境。

2. 家庭教育缺失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的分离导致了家庭教育的缺失。

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影响力大大减弱,缺乏督促和引导,因此对儿童的教育投入减少,时间管理难以得到保证,孩子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大大降低。

3. 心理健康问题长期缺少父母的陪伴和关怀,农村留守儿童易感受到孤独、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

一些留守儿童甚至出现了攻击性、自闭、自虐等行为,这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4. 师资力量不足农村地区的师资力量普遍不足,这直接影响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质量。

一些缺乏教学经验和方法的老师很难满足留守儿童的学习需求,导致了教学质量的不稳定。

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首先应该增加教育资源的投入,包括加大对农村学校的建设力度、提高教师待遇、改善教学条件等,以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质量。

2. 完善监护责任政府应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责任,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关爱制度,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关爱制度,加强对家庭教育的引导和监督,以规范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提升留守儿童的学习动力。

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份,树立正确的自我评价和自尊心,增强自我保护和适应能力。

农村留守儿童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不在身边照顾,而长
期留在家乡的儿童。

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指导,农村留守儿童往往面临
着心理、生活、学习等方面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农村留守儿童的发展现状包括:
1.心理问题:留守儿童常常感到孤独、无助、焦虑和失落,长期“缺爱”,有可能导致他们出现心理疾病的现象。

2.生活问题:留守儿童的生活往往比较贫困,会出现营养不良、医疗
保健困难、交友问题等问题。

3.学习问题:留守儿童由于缺少家长的指导,很可能出现学习上的问题,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和保障力度,提高留守儿童的
福利待遇,保障其基本权益,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和其他服务。

2.学校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帮助,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
教育,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学习和交友条件。

3.家长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指导,利用假期、周末等时间多
回家看望孩子,尽量减少留守儿童的负面影响。

4.社会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帮助,积极为他们提供社会支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增强自信心和能力。

论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和情感分析及对策

论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和情感分析及对策

论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和情感分析及对策农村留守儿童指的是父母或家长因工作、生活等原因长期外出,留下未成年子女独自在农村居住和生活。

这些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照顾,在心理、情感、教育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本文将深入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情感状态以及对策,探讨如何有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困境。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1.数量庞大随着城镇化和农村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外出务工,留守儿童数量逐年增加。

据统计,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已经超过6000万,占农村儿童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

2.缺乏家庭关爱留守儿童由于长期和父母分离,缺乏家庭关爱和照顾,无法享受到家庭温暖和教育指导。

这种缺失对留守儿童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3.教育资源匮乏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较少,留守儿童常常面临着教育资源匮乏、学习条件艰苦的情况。

这也给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带来了困难。

4.心理问题增多长期离开父母、家庭的环境,使得留守儿童心理和情感上更容易出现问题,例如情感缺失、自卑、焦虑等。

1.孤独感留守儿童长期缺少家庭关爱和照顾,导致他们产生孤独感,觉得生活无助、无望,情感上孤独空虚。

2.自卑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指导,留守儿童容易产生自卑感,觉得自己与其他孩子有着巨大的差距,缺乏自信。

3.焦虑感长期生活在不稳定的家庭环境中,留守儿童容易产生焦虑感,对未来充满担忧,不能够坦然面对生活的挑战。

4.逆反心理由于长期得不到家庭关爱和教育指导,留守儿童可能会产生逆反心理,对家庭、社会产生抗拒情绪。

1.建立留守儿童关爱机构政府部门可以建立留守儿童关爱机构,提供心理咨询、教育指导、生活帮助等服务,帮助留守儿童度过难关。

2.加强农村教育投入政府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的教学设施,提高教学质量,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3.社区关爱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社区关爱工作,建立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为留守儿童提供关爱和帮助。

4.加强家庭教育鼓励父母关注和参与留守儿童的成长,加强家庭教育,提高父母的教育水平和育儿能力。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与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与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与对策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等原因,长期在农村寄宿亲属家中生活的未成年人。

他们的教育现状相对落后,面临许多问题和困境。

下面将从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和对策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 缺乏家庭陪伴和关爱: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缺乏家庭的陪伴和关爱,心理和情感发展受到影响。

2. 教育资源不足: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校师资力量不强,教育设施和教学条件较为简陋,影响留守儿童的学习质量。

3. 学习动力不足:由于家庭的缺乏教育关注和鼓励,留守儿童的学习动力较低,容易产生学习厌倦、对学习失去兴趣的问题。

4. 心理健康问题:长期与父母分离,留守儿童容易产生孤独、焦虑、压抑等心理问题,对学习和生活造成困扰。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2. 提供心理辅导服务:学校和社会机构应该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服务,帮助他们克服心理困扰,增强自信心和适应能力。

3. 加强与父母的联系:学校和家庭应积极建立联系,定期组织家长会,加强对留守家庭的沟通和指导,共同关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问题。

4. 发展农村教育公益项目:政府和社会机构可以联合开展农村教育公益项目,为留守儿童提供公益教育服务,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5. 培养留守儿童的兴趣和特长:学校和社会机构应根据留守儿童的兴趣和特长,开展丰富多样的体育、艺术、科技等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相对落后,需要政府、学校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改善。

只有通过加强教育资源建设、提供心理辅导、加强与父母的联系、开展公益教育项目等综合对策,才能够有效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水平和生活质量。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的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的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的研究一、引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现象。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留在农村的孩子就成了“留守儿童”。

这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乏关爱和教育,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那么,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现状是怎样的呢?又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吧!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1. 孤独感严重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在外打工,长时间与家人分离,导致他们感到孤独。

这种孤独感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还可能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有时候,孩子们会幻想自己的父母是在外打工赚钱给他们买礼物,这种幻想让他们更加渴望父母的陪伴。

2. 自卑感较强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生活在偏远地区,接受的教育资源相对较少,与城市孩子的差距较大。

这使得他们在与城市孩子交往时,容易产生自卑感。

由于缺乏家庭教育,他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也容易受到影响,导致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处于劣势地位。

3. 情绪波动大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家庭关爱,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而且,由于缺乏正确的心理疏导,这些负面情绪往往无法得到有效缓解,从而导致情绪波动较大。

有时候,他们甚至会因为一些小事而发脾气,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都是极大的伤害。

4. 学习成绩下滑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庭教育和监督,学习成绩往往不理想。

而且,由于长期生活在偏远地区,接触到的信息有限,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也相对较弱。

这使得他们在学习上越来越吃力,最终可能导致辍学。

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1. 完善政策体系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力度,完善相关政策体系,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

政府还应该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工作,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提高家长素质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留守儿童易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对策

留守儿童易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对策

留守儿童易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对策〔关键词〕留守儿童;现状;问题;教育;对策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期在农村产生的一个特殊的群体,这部分儿童由于长期亲子分离,得不到父母面对面的教育和关爱,存在严重的家庭教育缺失,往往会在学习、心理等方面发生一些问题。

留守儿童现在的发展状况关系到我国未来人口和劳动力的素质,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所以,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刻不容缓。

一、部分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 心理问题。

很多留守儿童都是从年幼时起就和父母长期分离,由于常年感受不到父母的关爱,他们大多都缺乏安全感,由于感情交流缺失,精神压抑,逐渐变得自卑,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流。

另外留守儿童正处于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性格的塑造时期,由于不能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上的正确引导,他们极易产生认识和和价值观念上的偏差,容易形成偏激、狭隘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道德品质方面的问题。

留守儿童由于基本家庭教育的缺失,在道德品质方面也会出现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留守儿童多由祖辈或亲戚监护,他们普遍采用溺爱型教育方式,使得留守儿童自私自利,对人冷漠,缺乏社会责任感。

二是由于监护人繁重的农活或是年龄较大,留守儿童离校后的监管几乎成为空白,对孩子的不良行为监管力度不够。

三是监护人不如孩子的父母更为直接和严格,在亲子教育缺失的情况下,留守儿童很难养成必要的自觉性和自律意识,意志薄弱。

容易沾染吸烟、酗酒、赌博等不良习惯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3. 学习问题。

大多数留守儿童在父母离开以后,由于缺乏有力的监督,逐渐丧失自我约束能力,放松了学习,导致成绩明显下滑。

因为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而产生的消极情绪也会对学习产生负面影响,学习上表现为意志消沉、注意力不集中等。

4. 人身安全问题。

留守儿童由于得不到家庭和父母的有效监管,极易产生安全隐患,这种安全问题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受到他人的非法侵害或人身伤害,二是自己行为失控,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危及自己和他人的人身安全。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与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与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与对策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或监护人在农村地区务工或迁移至城市工作,留下未成年子女在家独自生活。

这样的家庭状况给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教育带来很大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现状1. 教育资源不足农村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城市匮乏。

留守儿童所处的地区教育基础设施陈旧落后,学校条件差,师资力量弱,教学条件不好。

2. 家庭教育缺失留守儿童大部分时间独自生活,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诲。

长期的孤独、寂寞和无人照顾的状态,容易导致孩子情感不稳定和行为问题,对其成长和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3. 学校教育滞后由于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的限制,农村学校在教学质量和水平上很难与城市学校相比。

留守儿童缺少优质的教育环境和平台,学习成绩和思维能力都难以得到全面的提高。

4. 心理健康问题由于缺乏家庭的温暖和关爱,留守儿童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同时,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和变化也会对孩子造成影响,导致他们产生迷失自我的情况。

对策应加强针对农村家庭的家庭教育宣传和服务,提高家长关注和支持子女教育的意识。

同时,还应该鼓励和支持农村家长参加子女学习和生活的相关活动。

2. 提高教育投入政府应加强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力度,提高学校的学科设置和师资水平。

这样可以为留守儿童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环境和平台。

3. 联合社区组织留守儿童需要得到关注和照顾,因此可以通过社区组织、志愿者服务和家长委员会等途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帮助和服务。

这样可以从多方面保护儿童的生命和健康。

4. 加强社会保障为了缓解农村留守儿童和家庭的困境,社会应该增加对他们的保障,像提供良好的医疗保健、食品安全等,保障儿童的健康和安全。

同时,还可以为他们提供恰当的心理咨询及治疗,让孩子产生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结语留守儿童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需要政府、教育机构和家长共同协作,寻求解决之道。

只有在全社会的努力之下,留守儿童才有机会享受到 proper 的教育和生活质量。

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教育策略

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教育策略

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教育策略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或监护人到城市工作,将孩子留在农村的现象。

在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庞大,他们面临着诸多困境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并提出相关教育策略。

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缺乏父母关爱: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农村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温暖和父母关爱。

他们面临着情感上的空虚与孤独感。

2. 生活条件艰苦:很多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生活水平低下。

他们可能缺乏基本的营养和生活保障,生活环境也可能不够良好。

3. 教育资源不足: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校条件差。

农村留守儿童可能面临上学困难、接受教育质量不高等问题。

1. 家庭教育支持: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的教育支持,提醒父母对孩子的重视和关爱。

可以通过开展家庭教育指导课程,提高家庭教育能力。

2. 心理疏导和关爱: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和关爱,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缓解孤独和焦虑感。

可以开展心理援助活动,提供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

3. 提供良好教育资源: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投入,改善学校设施和师资力量。

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确保农村留守儿童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

4. 发展农村教育:加强农村地区的教育发展,提高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的培训水平。

加大对农村教师的资金支持和政策倾斜,激励优秀教师在农村地区执教。

5. 社区支持和志愿者服务:组织社区志愿者,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学习辅导和生活帮助。

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怀中心,提供儿童保护和救助服务。

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着诸多挑战,提供良好的教育和关爱对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通过改善教育资源、加强心理疏导和关爱以及提供家庭教育支持,为农村留守儿童创造更为良好的成长环境。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的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的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的研究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差距逐渐缩小,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寻求更好的生活。

这一过程中,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严重。

据统计,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已超过6000万人,占全国未成年人的21%。

这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心理问题,如自卑、孤独、焦虑等。

本文将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1.自卑心理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亲情关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他们在学校表现不佳,成绩普遍较差,对自己的未来充满迷茫和担忧。

他们还可能因为长相、家庭条件等方面的差异而受到同龄人的歧视和排挤,进一步加重自卑感。

2.孤独心理农村留守儿童长期生活在远离父母的环境中,缺乏亲情关爱和陪伴。

他们在生活中缺乏安全感,容易感到孤独无助。

他们还可能因为与同学沟通不畅、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而感到孤独。

长期的孤独心理可能导致抑郁、自闭等心理问题。

3.焦虑心理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着巨大的生活压力。

他们不仅要承担学习任务,还要照顾年迈的祖父母或生活不能自理的兄弟姐妹。

这种生活压力可能导致他们产生焦虑心理,对未来充满担忧。

他们还可能因为缺乏父母的关爱和保护而感到害怕,对未知的事物充满恐惧。

三、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对策建议1.加强家庭教育引导政府和社会组织应加大对农村家庭的教育投入,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和家庭教育意识。

家长要学会关爱和尊重孩子,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和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

家长要加强与孩子的沟通,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

2.完善学校教育体系学校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和心理咨询服务。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学校还要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和帮扶,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和关怀。

3.加大社会支持力度政府和社会组织要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心理咨询和帮助。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人口持续增长,许多农村家庭选择留守儿童,导致留守儿童数量不断增加。

农村留守儿童面临许多教育和生活上的问题,如缺乏家庭关爱和教育资源的匮乏等。

这些问题严重威胁着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和未来发展。

本文将探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学资源匮乏。

农村学校普遍教育资源不足,学校设施陈旧,师资力量不足,教育质量低下。

留守儿童的家庭通常经济条件较差,无法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因此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学业进度相对较差。

2. 家庭教育缺失。

留守儿童的父母大多数时间在外地工作,无法给予孩子充分的关心和教育,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差。

在教育上,父母或者其他亲人的不在身边,孩子缺乏及时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导致他们的学习进度缓慢。

3. 心理健康问题。

孩子面临着与家庭分离的痛苦、被忽视的孤独感和对未来的不安。

这些问题导致留守儿童缺乏自信,社交不畅,甚至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为了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1. 政府部门应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

政府部门应该积极关注农村儿童的教育问题,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提升教育质量。

同时,可以通过政策支持和经济补贴,在农村地区引进更多的优秀教师,提升教育质量。

2. 留守儿童需要更多的关爱和教育指导。

留守儿童需要更多的关爱和教育指导。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关键,父母在工作之余应该回家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指导孩子的学习。

为留守儿童建立心理健康机制,对于缓解留守儿童可能遭遇的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十分必要。

政府可以出台政策,引入社会力量,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建立心理健康机制,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生活。

4. 加强家庭监护和社会治理。

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农村地区的社会治理工作,加强家庭监护,营造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的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的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的研究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1.1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导致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逐年增加。

这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缺乏足够的关爱和陪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包括:孤独感、自卑感、焦虑感、抑郁感等。

1.2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1)家庭教育缺失:父母在外打工,无法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导致孩子在性格、习惯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2)社会交往能力不足:由于缺乏与同龄人的交往,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相对较弱,容易产生孤独感。

(3)心理承受能力较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农村留守儿童往往缺乏应对能力,容易产生自卑感和焦虑感。

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对策研究2.1 加强家庭教育引导(1)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农村家庭教育的扶持力度,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帮助农村家庭解决实际困难,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2)社会各界要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问题,积极开展关爱活动,为他们提供心理援助和生活帮助。

2.2 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1)学校要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和教育,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心理素质。

(2)社区要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为他们提供更多的社会交往机会,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3 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服务体系(1)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

(2)社会各界要积极参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服务的提供,共同努力,为他们创造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

三、结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努力。

通过加强家庭教育引导、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等措施,我们相信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会得到有效改善,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随着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凸显,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或监护人因工作、就业、经商、务农等原因,常年在外地务工或外出,留守在农村的未成年子女。

他们的成长环境常常存在严重问题,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照料,容易陷入心理、教育、健康等方面的困境。

本文将分析当下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以期改善他们的成长环境,促进健康成长。

1. 教育状况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家庭教育缺失,导致他们的学习习惯不好,成绩普遍较差。

由于监护人不在身边,孩子们对学习的重视程度也大打折扣,因而导致了他们的学业表现不佳的问题。

2. 心理健康问题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陪伴,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比如焦虑、抑郁、自卑等。

这些心理问题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还可能对他们的成长产生长期的不良影响。

3. 健康状况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习惯常常不规律,营养不良的情况较为普遍,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他们在饮食和生活方面的自理能力较差,容易导致健康问题的发生。

二、针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研究1. 建立完善的留守儿童关爱体系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力度,完善关爱体系,建立留守儿童关爱中心,提供生活照料、心理辅导、学习辅导等服务,以便更好地照顾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

2. 加强学校教育学校应当积极配合政府,针对留守儿童的特殊情况,推动教育资源的下沉,加强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帮助他们提高学业成绩。

3. 家庭教育支持政府可以配合相关部门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支持,提供父母教育、家庭教育指导等方面的服务,帮助留守儿童获得更好的家庭教育。

4. 加强心理疏导政府可以组织专业心理辅导师、社工等人员,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心理疏导服务,帮助他们排解心理问题,促进心理健康。

5. 加强健康教育学校和社会可以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向留守儿童宣传健康知识,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促进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农村留守儿童的小学教育现状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的小学教育现状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的小学教育现状及对策1.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一直是我国教育领域的难题之一。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或亲属在外打工,留在农村老家中的未满18岁的儿童。

他们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往往成为社会问题的重要群体。

其中小学阶段的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占比最高,教育问题更加突出。

作为教育人士,应当承担起责任,探究农村留守儿童的小学教育现状,制定合理的对策,为这些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更优质的教育服务。

2.农村留守儿童的小学教育现状2.1学校条件不足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在山区或偏远地区,学校的师资力量和设施条件较差。

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农村地区的校舍普遍存在脆弱、老化等现象,教育教学设备不完备,加之小学教育地区差距较大,农村留守儿童往往得不到足够的教育支持。

2.2教师水平和教学质量不高农村地区的小学教师数量和水平都普遍较低。

加之农村小学教育的教材和教法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效果往往不理想。

另外,农村留守儿童经常缺席或休学,学习时间和精力不足,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2.3家庭背景和环境对教育的负面影响大留守儿童缺少家庭关爱,往往产生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引发学习习惯和态度问题。

另外,往往没有合适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成为教育的难点。

3.对策建议3.1增加教育投入和改善师资力量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特别是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应优先考虑。

同时,政府应推动教育部门加强农村小学教师的培训和提升,提高其教学水平,增强农村小学教师的教育质量。

3.2拓展教育资源和改善学习环境政府应尽可能地为农村地区的小学提供更多教育资源和设施,建好配套齐全的学校,同时,调整农村小学教育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提升教学水平。

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学习平台和环境,让他们在舒适和安全的环境中接受优质的教育。

3.3培养家庭关爱和社会支持,增强学生自信心家庭是农村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前提。

政府应引导和鼓励留守儿童家庭加强家庭关爱,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也应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积极互动机制的建设,引导社会爱心人士为留守儿童提供合适的帮助和支持,让农村留守儿童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爱,从而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留守儿童的现状留守儿童,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心酸?在中国的广袤乡村,许多孩子因为父母外出打工,变成了“留守”的小伙伴。

他们的父母为了生活奔波在城市,心里想着能给孩子更好的未来,结果呢,孩子却常常感到孤独和无助。

想象一下,小小年纪的他们,面对空荡荡的家,难免会觉得心里有些空空的。

有人说,孩子就像一朵花,需要阳光和雨露,然而这些小花儿却缺少了最重要的照顾。

1.1 情感缺失情感方面的问题是最大的痛点。

试想一下,晚上看着别的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一起吃饭,而自己却只能面对冷冰冰的饭菜,心里那种落寞,真是让人心疼。

孩子们常常想念父母,甚至连一句温暖的问候都成了一种奢望。

有时候,他们会在梦里看到爸爸妈妈,醒来却又是一片寂静,这种情感的缺失,久而久之,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可能就会出现问题。

1.2 教育困境再说说教育,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不容小觑。

在农村,资源有限,很多学校的师资力量薄弱,学习环境也不尽人意。

没有父母的陪伴,孩子们的学习动力常常不足,作业拖拖拉拉,想要好好学习简直就是难上加难。

更别提那些父母给他们的辅导了,孩子们只能靠自己摸索。

有些孩子甚至因为学习压力而选择辍学,真是让人心痛啊。

2. 留守儿童面临的挑战留守儿童不仅要面对情感缺失和教育困境,还要面对社会的冷漠。

社会上有些人对留守儿童的印象并不好,觉得他们缺少关爱,性格孤僻。

于是,孩子们就像无头苍蝇一样,迷失在这个复杂的世界中。

他们渴望友谊,却常常感到无从下手。

再加上乡村生活条件相对艰苦,很多孩子连基本的生活需求都难以满足,生活的重担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

2.1 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问题也是个大麻烦。

很多留守儿童在孤独和无助中长大,逐渐形成了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

他们可能因为缺乏沟通和交流,变得不愿意主动与人接触,甚至对周围的世界产生排斥。

小小的心灵需要关爱,却得不到应有的理解和支持。

久而久之,这些问题会影响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2.2 社会支持不足而在社会支持方面,留守儿童的福利和权益保障也相对不足。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小学教育现状及建议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小学教育现状及建议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小学教育现状及建议1. 引言1.1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因工作等原因长期不能陪伴在身边,留守在农村家中的儿童。

他们通常由老人或其他亲戚照料,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指导。

这些留守儿童面临着很多困境和挑战,包括心理健康问题、学习困难、教育资源匮乏等。

在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中,许多孩子生活贫困,缺乏基本的生活条件和教育资源。

他们的精神生活贫乏,缺乏家庭的支持和爱,心理状态不稳定,容易产生自卑感和焦虑情绪。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也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发展。

我们需要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支持措施,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和获得良好的教育。

1.2 小学教育面临的挑战1. 缺乏家庭关爱和教育指导:农村留守儿童通常在父母外出务工的情况下独自留在家中,缺乏家庭的关爱和教育指导。

这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业成绩和未来发展。

2. 心理健康问题与学习困难:长期缺乏家庭关爱和陪伴会导致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例如情绪不稳定、孤独感强等。

这些问题会影响他们的学习状态,造成学习困难。

3. 基础设施和师资不足:很多农村地区的小学基础设施和师资不足,教学条件较差,教学质量难以保障。

这使得留守儿童接受的教育质量较低,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

4.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由于各地资源分配不均衡,一些地区的小学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学条件落后。

留守儿童所处的学校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支持和资源,难以得到良好的教育。

5. 缺乏专门的支持措施:目前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支持措施相对不足,缺乏专门的政策和项目来关注他们的教育问题和需求。

这导致留守儿童在教育方面缺乏应有的支持和帮助。

2. 正文2.1 缺乏家庭关爱和教育指导留守儿童通常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等原因,长期在家乡由老人或亲戚照顾,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指导。

家庭环境的单调和冷漠会影响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使其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

分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现状及对策

分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现状及对策

分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现状及对策1. 引言1.1 概述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因工作或其他原因长期不在家,导致孩子长时间单独在家或由长辈照看,无法得到父母的关爱和陪伴。

这种现象在农村地区比较普遍,尤其是随着城乡差距的加大和劳动力外流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面临留守儿童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通常面临着孤独、焦虑、自卑、不安全感等心理问题。

他们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指导,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甚至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长期缺乏父母陪伴也容易导致他们与同龄人的交流困难,社交能力欠缺,影响其身心健康的发展。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不仅是个人问题,也是社会问题。

只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才能确保这些孩子能够健康成长,走出心理困境,积极融入社会。

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1.2 介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严重性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等原因,长时间在农村家乡生活的未成年人。

他们通常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照顾,与父母的分离让他们面临着心理问题的困扰。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严重性不容忽视。

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陪伴,使他们缺乏安全感和依恋感,心理上易感到孤独和沮丧。

受到外界环境影响,部分留守儿童可能会产生逆反心理,表现出攻击性和冲动行为。

长期缺乏父母的引导和教育,农村留守儿童缺乏规矩意识和自律能力,易受不良风气和负面影响,增加了他们走向犯罪的风险。

要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必须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加强心理援助和教育工作,帮助他们健康成长,走向美好的未来。

2. 正文2.1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现状分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

他们由于长期独自留在农村家中,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照顾,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孤独和焦虑感。

在学习方面,由于家庭条件的限制和缺乏监督,留守儿童的学习动力和成绩往往较差,容易产生自卑情绪。

孩子们面对亲人的长期离家,缺乏安全感和依恋对象,容易导致心理上的不稳定和抑郁情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现状、问题及对策广西钦州市钦北区小董镇中心小学黄开晓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越来越多的农村父母涌向城市打工。

他们当中的很多家庭将尚未成年的子女留在了农村,交给孩子的公公、婆婆、外公外婆或其他亲人照顾,这就产生了我国现阶段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长期得不到父母的照管,他们在成长和教育方面产生了很多特殊的问题。

这些问题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这不能不引起家庭、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

一、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现状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打工,长期不能亲自照顾自己的孩子,而由公公、婆婆、外公外婆或其他亲人照管。

这使得他们的成长环境与非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有比较明显的差异,这种环境对他们的成长有很多不利因素:1.普遍存在对留守儿童要求不严格,监管不到位的情况。

由公公、婆婆、外公外婆或其他亲人照顾留守儿童,因为隔代的自然缘故,不管是意识得到,还是意识不到,老人都不可能象孩子的父母那样严格要求他们。

还有不少孩子受到溺爱和放任。

留守儿童在父母远离家庭的情况下也会自然产生一种松懈的心理暗示,他们对公公、婆婆、外公外婆或其他亲人的权威的认同与对父母权威的认同也有着明显的区别。

因此,非父母向留守儿童发出的要求的信号常常被弱化。

尤其是在亲戚家的留守儿童,由于亲戚顾虑留守儿童父母的误会,往往不能严格地要求他们。

这种状况明显地对留守儿童的成长形成不利因素。

2.生活环境冷清,缺乏父母的关爱,缺乏交流。

留守儿童在公公、婆婆、外公外婆或其他亲人身边,无论是亲缘关系还是年龄距离都与在父母身边的儿童有比较大的差距。

这种差距增加了交流的困难,正在成长中的儿童的交流沟通能力的发展受到制约,这使他们更容易养成孤僻的性格。

尤其是一些父母长时间外出经商、外出打工,一年难得回家一次,留守儿童在家里非常渴望亲情,非常渴望父爱母爱。

这使得他们本应快乐成长的年月,增加了很大的精神负担。

3.一些家庭的父母与公公婆婆在负担孩子费用的问题上发生争议,增加了孩子的精神压力。

俗话说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有的家庭把孩子交给公公婆婆看管,但在孩子的费用上没有处理妥当,甚至发生争吵,孩子夹在父母与公公婆婆当中,使他们承受很大的精神压力。

长辈之间的相互推委,让孩子感觉自己成为他们的累赘,自我价值认同受到影响,这样的孩子比较容易产生放任自己的心理。

这种放任自己的心理往往成为消极人生态度的基础,这对留守儿童的成长极为不利。

4.一些留守儿童的公公婆婆年事已高,不能很好照顾他们的生活,甚至不少留守儿童不吃早餐就去上学或者上学迟到。

随着子女长大成人,老人们的生活习惯已经渐渐发生了变化,淡化了时间观念。

操持家务的能力也大不如前。

孩子们天天需要按时去上学,但因为农村煮食早餐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很多孩子常常会因为早餐的影响而迟到;有时为了赶时间,不吃早餐就去上学。

这也对留守儿童的身体发育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5.公公婆婆往往无法辅导和督促留守儿童的学习和家庭作业,使他们的学习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

公公婆婆的文化一般不高,看不懂、也没有能力检查孩子的作业。

孩子在完成作业遇到问题时,无法得到帮助。

这对孩子的学习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这对留守儿童的成长也是一大不利因素。

6.父母不在身边,遇到突发事件的时候,往往感到无助,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

因为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往往缺乏安全感,他们的心理比较脆弱,比较敏感。

当他们受到别人欺负、或者与同学之间产生纠纷、或者受到老师的批评、或者与看管自己的公公婆婆及其他亲友产生别扭时,就会非常敏感,非常委屈,做出过激的反应。

二、留守儿童在成长中存在的问题留守儿童由于成长环境的特殊性,使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主要受到上述六个方面不利因素的影响。

在受到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下,留守儿童的成长中明显存在着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思想状况。

价值扭曲。

打工经济的蓬勃发展,使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这是不争的事实,但部分外出打工者急切致富的心态迅速膨胀,平时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关注较少,特别部分父母们长期在外,因无法照顾孩子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给足物质+放任自由”的方式进行补偿,使得留守孩子拥有零花钱的数量增加,使用自由度提高,极易形成孩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并直接导致“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抬头,部分留守孩子产生了厌学情绪,认为读书无用,自己父母也没读什么书,同样天南地北挣钱,部分学生开始把人生发展方向定位为打工挣钱,热衷于吃喝玩乐,在学习中往往缺乏进取心和刻苦钻研精神,得过且过,不求上进,成绩普遍较差。

2.影响身心健康。

缺乏亲情。

父母在外打工对留守儿童生活的影响较为复杂,其中情感缺乏问题是最严重也是最现实的问题。

研究表明,亲子抚养比隔代抚养和寄养能更好地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亲情关系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间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

同时,大多数留守儿童表现出对家庭经济、父母健康和安全的忧虑,不希望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且年龄越大,越表现出对家庭完整和父母关怀的强烈需求,对生活的满意度逐步降低。

.留守儿童监护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

有心事时,留守儿童选择的第一倾诉对象是教师,第二为同伴,第三才是监护人。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学业压力、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独特的理解与认识,也产生了许多烦恼与冲突。

这时,他们需要畅通的倾诉渠道,更需要正确的引导。

但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这种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等心理问题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解决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一旦形成了畸形心理,进行矫正教育则比其形成过程更艰难。

3.学习较差。

一方面,打工父母对子女总体期待过低,部分农民工潜意识里认为,农村孩子学业有成的机率不高,对孩子的学习总体期望值较低,缺乏硬性约束,将孩子的学业定位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上,将孩子的前途定位在外出打工上。

另一方面,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介入过少。

大多数的留守儿童和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等祖辈生活在一起,委托其他亲戚或熟人监护的仅占少数。

作为一个特殊的监护群体,这些老人普遍年龄大,身体差,特别文盲比例较高,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而且由于年龄一般相隔近50岁,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极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教育管理上弊端较多。

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

4.行为偏差。

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少年,其行为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他律阶段,自律能力很弱。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存在行为偏差。

许多留守孩子在家里不听祖辈教导,在学校道德品行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等行为,有的迷恋网吧和游戏厅,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成人混在一起。

对留守孩的种种行为问题,监护人、家长、学校等方面都感到难以控制。

5.性格缺陷。

由于外出务工的父母打工地以广东等沿海地区为主,常年在外奔波,从事的多是体力活或小生意,收入微薄,生活艰苦,劳动强度高,空闲时间少,因而回家频度极低,与留守子女联系较少,对于孩子的成长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指导。

而青少儿童年正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长期与父母分离,极易使他们的性格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

另外,在留守儿童中,放纵溺爱型家长的比例比其他儿童中的比例要高得多。

究其原因,主要是监护人管不了,不敢管,不会管,外出父母则管不够,舍不得管,留守孩子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无形中助长了其自私任性、霸道蛮横、逆反心理重、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

而且随着父母外出时间长短而发生变化,一般显示为时间越长,性格变化越快,且年龄越小,变化越大。

6.安全隐患。

对于环境适应能力较差,自制力较弱的孩子来说,加强安全防护工作至关重要。

但由于学校、家庭之间存在安全衔接上的“真空”,学校不可能面面俱到,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等安全隐患无处不在。

在全国各地,留守儿童溺水、触电、打斗等意外伤亡事件屡见不鲜,甚至被拐卖、被侵犯的恶性案件也时有报道。

三、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1、学校领导引起重视,并建立相应的机制。

学校成立留守儿童管理领导小组,明确学校各部门及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责任,形成校内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从思想教育、师生、生生结对子、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等方面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

同时,建立学校教育服务制度。

发动老师对留守儿童进行定点、定人的帮扶;与监护人签定《监护人责任书》;班主任与留守儿童签定《自我承诺书》,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管理能力;建立《留守儿童突发事件处理预案》等。

2、学校积极开展一系列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活动。

如:要求留守儿童家长经常与孩子联系交流,使孩子可以定期向父母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并了解父母在外工作、生活情况,加强父母子女间的情感沟通,消除留守学生对亲情的心理饥渴;又如:开展“结对子”活动。

班主任组织学生与留守儿童结对子,学习、生活上相互关心和帮助;同时,学校发动教师与留守儿童结对子,一个或几个教师负责一个村的留守儿童,对其进行不定期的家访和生活上的一些关心和照顾,做到定点、定人联系;再如:聘请校外辅导员、关工委领导等,讲革命传统史,鼓励学生发挥艰苦奋斗、自强自立的优良作风,对留守儿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3、积极建立家校联系,举办家长学校。

学校在学生入学时,详细记录了留守儿童家庭基本情况及父母的联系电话。

当留守儿童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与父母取得联系。

同时,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大多由公公婆婆做临时监护人的情况,学校对对留守儿童公公婆婆等人员进行培训,改变家教观念陈旧,对孙辈重养轻教、娇惯溺爱的情况,引导这些老人更新观念、提高素质、学会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

4、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进行跟踪管理完善学校留守儿童档案,实行动态管理。

建立“三知、三多、三沟通”机制(对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留守儿童监护人情况、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去向及联系电话等方面的知情;多与留守儿童谈心交心,多开展充满人文关怀的集体活动,多到留守儿童家庭进行家访;定期与留守儿童的父母、监护人、代管人进行沟通)。

根据每一位留守儿童身心发展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案,有针对性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指导,并进行跟踪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