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谟克利特(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谟克利特
他生于公元前460年,死于公元前370年,古希腊的属地阿布德拉人,他是古希腊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原子唯物论学说的创始人之一。他率先提出原子论(万物由原子构成)古希腊伟大哲学家留基伯(约公元前500年—约公元前440年)是他的导师。德谟克利特是苏格拉底同时代的人,但比苏格拉底年轻一些。它的主要活动时期是在公元前440年以后,即希波战争结束后希腊奴隶州社会最繁荣的伯利克里时代,经历了伯罗奔尼撒战争和雅典奴隶逃亡事件。他的伦理思想与赫拉克利特的伦理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与苏格拉底则是对立的。
德谟克利特出身于富商之家,本人也经商。为了追求知识,他借远出经商的机会游历过许多东方国家和希腊各地。因为耗费了全部财产,在回到家乡时已经穷困潦倒,最后不得不依靠他的兄弟来供养。他性情开朗,知识渊博,著述极为丰富,据说有五十多种。他一生从事过多方面研究。他对哲学、法律、伦理教育、修辞,以及天文、数学、物理、生物等学问都有很深的研究,队音乐、绘画、诗歌以及兵法、农医等技艺,也无不通晓。他与赫拉克利特不同,比较善于接触现实,熟悉当时的风俗民情、社会动态,了解国内外所达到的科学水平,文辞也不晦涩难懂。①马克思曾经指出,德谟克利特“是经验的自然科学家和希腊人中第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十九世纪德国的哲学史家策勒尔也曾赞扬德谟克利特,说他“在知识的渊博方面要超过所有的古代的和当代的哲学家,在思维的尖锐性和逻辑正确性方面要超过绝大多数哲学家。”
原子论
德谟克利特的老师留基伯最早提出了原子论学说,他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就是最小的、不可分割的物质粒子;它们既不能创生,也不能消灭,自古以来就在无限的虚空中永远运动着。德谟克利特接受并发展了他的老师留基伯的原子论思想。
德谟克利特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原子”和“虚空”,指出宇宙空间中除了原子和虚空之外,什么都没有。原子一直存在与宇宙之中,它们不能从无中创生,也不能消灭,任何变化都是他们引起的结合和分离。原子是最微
小、不可再分割的物质微粒,它没有性质上的差别,但有形状、大小和排列次序上的差异。虚空是原子运动的场所。②德谟克利特认为,原子在形状、次序和位置的不同结构方式构成了世界万物的千差万别。原子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他们没有“内部形态”,它们之间的作用通过碰撞挤压而传递。万物的产生是原子以不同方式的组合,消灭则是它们的分离。
德谟克利特是这样用原子论解释认识论问题的:从事物中不断流溢出来的原子形成了“影像”,而人的感觉和思想就是这种“影像”作用于感官和心灵而产生的。这就是他的“影像说”。他还区分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认为感性认识是认识的最初阶段,人的感官并不能感知一切事物。例如原子和虚空就不能为感官所认识,当感性认识在最微小的领域内不能再看、再听、再嗅、再摸的时候,就需要理性认识来帮助,因为理性具有一种更精致的工具。
幸福论
德谟克利特在原子论和认识论的基础上,对于“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如何实现真正的幸福”等问题做了系统而完整的阐述,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幸福论思想。德谟克利特认为,幸福的本质就是快乐。快乐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纷扰,快乐有肉体的、物质的、精神的、灵魂的快乐。德谟克利特不是禁欲主义者,他不排斥肉体和物质的快乐,③他说:“一生没有宴饮,就像一条长路没有绿点一样。”但他认为对于人来说更重要的是精神和灵魂的快乐。因为精神完善可以弥补躯体的不足,没有智慧的精神,躯体再强壮也没用。如果只享有感官快乐,那么人类跟动物就没什么两样了,就不会有真正的快乐。所以人生真正的幸福,在于“高尚的快乐”,而不是沉溺于物质生活的享受和情欲,“幸福不在于占有畜群,也不在于占有黄金,他的居所是在我们的灵魂之中”,也就是说幸福不在外在,而在于我们的内在深处,在这种充满幸福感的愉悦中,灵魂可以平静、安泰的生活,不会受到任何恐惧。
人生真正的幸福在与灵魂的快乐,这是一种朗悦的境界。如何达到这种境界,以实现灵魂的快乐呢?
第一,节制欲望。这是一种物质的节制,人们只有通过享乐上的节制和生活上的宁静淡泊,才能得到愉快。因为物质享乐是短暂的,而短暂过后则隐藏着巨大
危险。要节制自己的欲望,德谟克利特提出了“适度”的思想。在拥有财富
和享乐的问题上,德谟克利特认为他们是好的,但必须要有节制。这种节制
会使快乐增加并增强享受的感觉。贪欲走向灭亡,欲求不多,就能感到满足。
一个人如果能够节制自己的欲望,会产生巨大的能量,同样能给人以快乐,
有节制的欲望会使贫穷和富足一样有力量。
第二,做到心灵的安适和宁静。德谟克利特认为,人生活的目的在于灵魂的安宁。
然而若使灵魂得到安宁,首先要区分快乐和不快,划清有利和有害之间的界
限。④快乐和不快总是同行的,而作为有理性的人,在追求幸福和快乐以前,
就应该考虑到快乐的后果正确划定和区分快乐,尽量追求快乐,避免不快。
其次,是灵魂安宁要在追求物质性的幸福和精神性的幸福中保持适度。他说
“恰当的限度对一切事物都是好的”。再次,他认为人还要学会自觉“按照
哲学所提供的好处来安排生活”,很好的思想,很好的说话,很好的行动,
借以排除烦恼,适应生活上的匮乏,拥有一种平衡的性格,从而过上惬意而
有规律的生活。
第三,追求理性和知识。德谟克利特认为,灵魂的快乐是幸福的最高境界,但是这种境界只有那些具备高度理性、智慧和文化教养的人才能达到。他认为理性
可以为情欲提出限度,约束情欲,辨别令人惬意的。长久的快乐,并把他们
同暂时的、易逝的、随后会带来痛苦的快乐区分开来。如果人们拥有足够的
理性和知识,就可以对事物做有益或有害的判断,使事物的发展和个人的满
足得到合理的结合,从而获得真正的幸福。相反的,如果人们缺乏理性知识,
对事物充满无知,则会易于犯错误,甚至滑入罪恶的深渊。德谟克利特说过:
“美好的东西只有通过学习和巨大的努力才能获得,而丑恶的东西却能使你
无师自通。”因而唯有理性知识,才能把行为的道德方式同必须限制个人的
本能表现结合起来,从而获得心灵上的快乐和灵魂上的幸福。
第四,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首先,要正直、诚实。对事物的赞美要符合实际情况,应该赞美好事,那些对坏事也加以赞美的不过是“是一个骗子的行为”。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