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政治学导论精选第十章PPT参考课件
政治学导论答案(精选)

政治学导论答案 (精选)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重点问题: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是什么?p5四点+意义1)“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2)“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
”3)“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
”4)“政治是一门科学,是一种艺术。
”如何从系统论和博弈论的角度认识政治?系统论p8结合图表,政府系统由政府机构、政党、社团、领导人及公民构成。
输入→输出→反馈→二次输入→……。
博弈论p9~12对策性博弈五要素:局中人、资源、对策、规则及目标。
政治博弈的规则包括成文的宪法、法律和行政机关的决定,与不成文的传统和习惯。
政治博弈分为零和博弈与非零和博弈。
定义:政治就是运用权力的政府机构根据一套规则以决定谁得到好处及谁支付社会代价的系统化过程,其中团体与团体之间、团体与政府之间充满着合作与冲突。
政治与经济的基本关系是什么样的?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经济基础决定政治上层建筑,而政治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 什么是政治哲学和政治科学?P15~16政治哲学:what should be研究政治的规范性,回答政治对错好坏问题,核心概念是公平、平等、正义、自由、民主等政治价值,是人们进行政治评价和政治分析的基本准则。
政治科学:what is研究政治的科学性,解释和回答政治现象。
什么是新古典主义政治学?P2220世纪70-80年代,罗尔斯的正义论和新制度主义政治学一方面将政治学带回传统,一方面还在发挥着中介性质的作用而把政治学向前推进一大步,形成“新古典主义政治学”。
三基本特征:制度中心论。
不仅包括政体、制度结构,也包括中观和微观层面的规则,以及制度变迁理论和非正式规则的遗传性文化。
政治科学与政治哲学的统一性。
单纯的政治科学不能解释本质上复杂的政治过程,必须借助于政治哲学。
要令人信服地解释制度变迁,既少不了政治科学关于制度作用的分析,也离不开政治哲学关于制度价值的关怀。
研究方法上的整体主义与个体主义的统一性。
《政治学课件》PPT课件

02
国家与政权
国家的本质与职能
国家的本质
阶级统治的工具,是经济上占统治地 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暴力机构。
国家的职能
包括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对内职能主 要是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对外职能主 要是防御外来侵略和颠覆,保护本国利 益不受侵犯。
政权的组织形式
政体概念
政权组织形式,指统治阶级所采取的 用以实现其国家权力的形式,即统治 阶级为了反对敌人、保护自己而组织 起来的政权机构。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体现了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 和谐的关系。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制度,体现了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 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特点。
04
政治参与与社会稳定
政治参与的内涵与意义
政治参与的定义
指公民通过合法途径和方式,参 与政治生活,表达政治意愿,影
响政治决策的行为。
促进民主政治发展
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的核心,有 助于增强公民意识和民主精神, 推动政治体制的改革和完善。
维护社会稳定
政治参与能够缓和社会矛盾,减 少社会冲突,维护社会稳定和和 谐。
提高政府决策质量
政治参与可以使政府更好地了解 民意,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
性,推动政策的顺利实施。
公民政治参与的方式与途径
政治文化是民族精神 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政治 实践中形成的,反映着民族的政 治心理、政治情感和政治习惯等, 是民族精神在政治领域的体现。
民族精神对政治文化 具有反作用
民族精神作为一个民族的精神支 柱和精神动力,对政治文化的发 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一个具 有强大民族精神的民族,其政治 文化也必然充满活力和创造力。
政治学导论-课件

在目前的中国,谁会是真正的政治专家?
作为媒体工作者的你们
什么是政治?
鲁滨孙漂流记中的鲁滨逊是否需要政治? 如果所有人的目标和意见都一致,是否还需 要政治? 完全以暴力和武力来统治,是否需要政治? 政治是否就是阶段斗争?
政治是组织试图通过协调其成员间的分歧从 而作出具有约束性的集体决策的行为。 是一种集体行动 假定观点多样性 通过讨论和劝说来协调分歧,沟通是政治的 中心 政治决策对每一成员构成约束且在必要时诉 诸武力
政治学导论
什么是政治学
老师简介: 管兵,guanbing2005@ 办公室:北学院楼D110
2010年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 研究兴趣:集体行为与抗争、政治参与、基 层治理
课程公共邮箱和密码: zhengzhixue2013@ zhengzhixue
课程结构
为什么学政治学 政治学是什么 政治活动的主体 政治的功能 政治活动的方式 政治生活的范围 中国社会转型与政治学
为什么要学政治学
政治跟我们个人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传播设计学院为什么开设政治学课程?
大家投过票吗?
周围的人有没有上访过? 大家会不会用微博 微博和互联网中的政治现象
政治以社会权力在约束条件下的行使为基本 特征。 因此,有关政治的研究(不管是从学术还是 实践的角度而言),就是这些约束条件的本 质、来源以及在既定的约束条件下行使社会 权力的技巧。
现实社会中,任何权力都是约束条件下实施 的。 不受限制的权力是带有暴力性质的,纯碎的 简单的。 权力与暴力有联系也有区别。 暴力可以成为权力的基础和后盾 暴力本身并不是权力:暴力是身体、武器、 技术等物质的力量为基础,通常反映物理学 或生物学的力量关系。
政治学课件

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01
古代政治学
在古希腊、古罗马等古代文明中 ,政治学就已经成为一门重要的
学科。
03
近代政治学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 革命的爆发,近代政治学逐渐形
成。
02
中世纪政治学
在中世纪欧洲,政治学
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和解读,揭示 政治现象的历史背景和发展演变。
02
政治制度
政治制度的概念与类型
政治制度的概念
政治制度是指国家或社会组织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实行的政治管理方式和规则,它规定了社会各个方面的行为规范 和运作方式。
政治制度的类型
政治制度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根据政权组织形式可分为民主制、君主制、共和制等;根据国家结构 形式可分为单一制和联邦制等。
主要政治制度介绍
01
民主制
民主制是指人民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治决策和管理的制度 ,其特点是选举、投票、言论自由等。现代民主制主要包 括代议制民主和直接民主两种形式。
02 03
共和制
共和制是指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的制度,其特点是三权分 立、权力制衡、选举产生等。共和制分为议会制和总统制 两种类型,其中议会制共和制的政府权力主要集中在议会 ,而总统制共和制的政府权力主要集中在总统。
2. 政治制度与经济发展:分析美国政治 制度如何影响经济发展,包括贸易政策 、税收政策、金融监管等。
详细描述
1. 美国政治体制的形成与特点:阐述美 国政治体制的历史演变和主要特点,包 括三权分立、总统制、选举制度等。
国际政治案例分析
01
02
总结词:国际政治案例 分析选取了几个具有代 表性的国际政治案例, 分析了其背后的政治、 经济和地缘政治因素。
比较政治学导论全套课件 PPT

比较政治学的历史演进
从孔德到杜克海姆的科学化发展
孔德:比较研究是最为重要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对地球上不同区域的人类社会的不同生存状态进行比较- -这些状态相互之间没有依赖关系。用这种方法就可以同时 观察发展的不同阶段”。 “对人类连续状态的历史比较研究不仅是新的政治哲学的手 段,也是这门科学的基础”。
基础性的理性方法 系统化的科学研究方法 学科领域强调独特方法的分支学科
比较 比较研究 比较政治学
比较政治学导论(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比较政治学的价值:特殊优势
广泛 普遍 的适用性 的基础性
研究视域 理论创新 的复合 的进路
相对于理性思维的其他方法的 基础性: ➢分类与归类 ➢分析与综合 ➢归纳与演绎 相对于社会科学的其他主流学科的 综合性: ➢内容方面的通融性 ➢方法层次的通约性
比较政治学的历史演进
文艺复兴和启蒙时代思想家的比较研究 ➢思辨性的假设:肇始于“自然状态”的人类历史发展考 察 ➢空想性的推演:归宿为“乌托邦”的人类社会发展分析
比较政治学导论(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比较政治学的历史演进
马克思恩格斯的比较研究
“要对资产阶级经济学全面地进行这样的批判,只知道资本主义的 生产、交换和分配的形式是不够的。对于发生在这些形式之前的 或者在比较不发达的国家内和这些形式同时并存的形式,同样必 须加以研究和比较,所以,到目前为止,总的说来,只有马克思 进行过这种研究和比较,所以,到现在为止在资产阶级以前的理 论经济学方面所确立的一切,我们也差不多完全应当归功于他的 研究”。(恩格斯语)
只身远赴海外以亲历强国强种之境 潜心研究欧美以寻求振兴中华之路
➢ 梁启超先生在《论中国与欧洲国体异同》中指出:“以今 日论之,中国与欧洲之文明,相去不啻霄壤。然取两域数 千年之历史比较而观之,可以见其异同之故与变迁之途。 而察其原因,可以知今日之现状之所由来。寻其影响,可 以知将来形势之所必至” 。
政治学课件00导论共72页文档

46、法律有权打Βιβλιοθήκη 平静。——马·格林 47、在一千磅法律里,没有一盎司仁 爱。— —英国
48、法律一多,公正就少。——托·富 勒 49、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 罚才能 使犯罪 得到偿 还。— —达雷 尔
50、弱者比强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 威·厄尔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大学政治学经典课件 绪论页PPT文档

础学科,因此,也是MPA教学的必修课程。本课程 教学主要探讨政治生活中的种种重大问题,重点讲 授分析政治体系的基本概念、方法和理论,并结合 案例,训练学员的实际政治分析能力,提出自己的 政治观点。
“能力”分析及教学目标
人的三类“头脑” 教学目标:积累知识;提高技能;培养思想,
将你的“点子”转化成一种系统的“理论”。 “政治学”设置课堂讲授、课外自修、课堂
县委书记成为高危岗位,成为舆论反感的焦点。
欢迎各位共同讲政治
中国富而不强,看起来很富,但 难以提供为别人学习和效仿的东 西。
中国人都善于讲政治,但很少能 在政治生活中留下值得称道的贡 献。法治、民主、宪政等现代政 治制度几乎都与中国无关。
燕继荣 Email:
为什么会如此?
有人认为,当年有人搞了一个《分权的底线》,主张强干弱 枝,大力加强中央集权,深得当时领导欢心,这才造成了今 天中央和地方事权和财权分配不合理的:事权下沉,财权上 收的格局,是地方政府治理艰难,地方政府普遍不得民心的 根本原因。
中央财政喜气洋洋,省级财政满满当当,市级财政紧紧张张, 县乡财政哭爹喊娘。特别县级地方政府,事情越来越多,财 政入不敷出。县级地方政府承担了60%以上的公共服务责任, 而且规定了硬性的增长项目和比例,财政收入所占比重却增 长缓慢。县级政府的公共服务,是有米要炊,无米也要炊, 直接加剧县级政府与当地民众的矛盾。
杨光斌《政治学导论》(第4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四篇 政治行为【圣才出品】

第四篇政治行为第十章政治统治一、名词解释1.政治行为(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研;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04、2003年研)答:政治行为是政治关系的直接动态表现,它是指人们在特定利益基础上,围绕着政治权力的获得和运用、政治权利的获得和实现而展开的社会活动。
政治行为有四个基本要素,即政治行为的性质、主体、方向和方式。
①政治行为的性质受着政治关系性质及其内在矛盾的支配和作用,在阶级社会中,政治行为一般具有阶级性,受着阶级利益的影响和支配;②政治行为的主体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阶级、阶层、民族、各种政治组织、集团及集体等,只要他们进行政治活动,都可以成为政治行为的主体;③政治行为具有特定的方向,其方向是政治行为主体的行为动机与该行为实行的客观环境的统一,因此,政治行为的方向既含有人们的主观动机,又受到客观环境和条件的制约;④政治行为的方式即政治行为模式,它是社会政治关系、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等要素的复杂构成。
2.政治统治(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研;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10年研;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研)答:政治统治是指在权力制约关系的矛盾性和同一性双重驱使下,政治统治行为主体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地位和权力制约关系,必须建构政治权力主体对于其他社会政治力量和社会成员的控制和约束关系。
而建构这种关系的基本途径,在于把政治权力转变为政治权威,在政治权力主体和其他社会政治力量和社会成员之间建立权威与服从的关系。
在内容上,它体现为把权力制约关系转化为政治权威与服从关系,以此巩固政治权力主体地位、维护既有制约关系并保证政治权力效力。
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它体现为政治权力主体控制社会政治冲突,维持社会政治秩序,建立和维护其与社会成员之间权威与服从关系的行为。
3.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四川大学2010年研)答:社会成员对于政治权威的服从心理,关键在于社会成员在思想上和心理上对于政治统治及其方式、方法的认可和同意。
正是这种认可和同意,构成了政治统治的合法性,这种政治合法性成为政治统治的心理基础。
杨光斌《政治学导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考研真题详解(政治统治)【圣才出品】

第四篇政治行为第十章政治统治10.1 复习笔记一、政治统治理论1.政治统治的若干理论(1)精英统治论精英统治论的创始人是意大利的政治社会学家帕累托和莫斯卡。
精英主义认为,无论是在君主制、贵族制还是在民主制中,其共同点都是由少数人或精英统治。
精英之所以获得统治地位,是因为他们具备了社会所推崇的才能和品质。
精英们的权力基础不一定是经济关系,军事力量、教士地位或管理专长同样可能成为政治统治的基础。
“经典的精英主义”认为,人民主权论中的民治思想是不可能的,因为民众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直接行使统治权,即使在西方国家,政党政治也决定了由政治领袖组成的小圈子进行实际统治。
正是这个小圈子,操纵着代表制度。
无论社会怎样变革,政治不平等都将存在。
从古典的精英主义到今天的民主的精英主义,都忽视了政治统治的阶级本质(2)多元统治论多元主义者把国家的政治统治看成是公正的仲裁,把国家视为“社会整体”的托管人、工具和代理人,其实质和精英主义者一样,否认政治统治的阶级性,否认国家实际上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3)无统治阶级论这种理论建立在社会学的“社会流动理论”和经济学的“经理革命论”基础之上。
西方社会学家认为,现代西方社会的特点是不同的社会.阶层之间存在着一种巨大运动。
(4)新马克思主义的统治论新马克思主义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主张一种自由社会主义,并以此反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
新马克思主义又分为工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和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①工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在国家理论方面,以米利本德为代表的一些对多元民主理论的挑战,论证在当代条件下国家的阶级工具的本质。
第一,米利本德认为,尽管多元民主理论很巧妙,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并不过时,因为即使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统治阶级仍然是一个拥有和控制生产资料的阶级,它凭借经济权力把国家作为统治社会的强制机器。
第二,在米利本德看来,国家虽然是阶级的国家,是统治阶级的国家,但是国家的行动却具有高度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任何国家都有一定的自主性,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
政治学原理.课件

•
• • • • • • •
1.集权原则 2.分权制衡原则 3.议行和一原则 (二)主要的政府组织机构 1.国家元首 2.立法机构 3.行政机构 4.司法机构
第五章 政党与社团
•
• • • • • • •
第一节 政党与社团的政治定位 一、国家与社会:政府与非政府 长期以来,政治学形成一个基本假设: 如何划分国家与社会的界限以及如何界定国家与社会 的关系,是政治学研究的中的问题。 无政府主义者主张: 极权主义者主张: 自由主义者主张: 社会主义者主张:
•
• • • • • • • • •
第三节 政治研究的途径与方法 一、政治学研究途径 二、政治学研究方法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研究方法 第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基本哲学原则。 第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分析途径和基本角度。 (二)政治学研究的其他方法 第一,政治哲学研究方法。 第二,历史研究方法。 第三,机构研究方法和制度研究方法。
二、宪政体制下政治权利的基本内容 1.自由权 2.平等权 3.民主权 三、我国公民政治权利的保障机制 (一)自由权利保障机制 (二)平等权利保障机制 (三)民主权利保障机制
第四章 国家与政府
•
第一节 国家与政府的概念界定 • 一、国家的含义 • (一)若干国家定义分析 • 1.社会共同体说 • 2.国家契约说 • 3.国家统治说 • 4.国家要素说 • (二)马克思主义国家观 • 国家是分工和私有制的产物 •
二、政党与社团在政治体系中的地位 第二节 政党及政党政治 一、政党及其历史演变 政党—指人们为了通过选举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 组织的政治团体。 二、政党的类型 1.核心会议型政党 2.支部型政党 3.单位化政党 4.准军事性政党
• • • • • • • • • •
[课件]政治学导论PPT
![[课件]政治学导论PPT](https://img.taocdn.com/s3/m/ed053a73ad02de80d4d84076.png)
MPA为什么要学政治学?
基本素质、基础知识
政治普遍存在于日常社会生活中 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密切相关
1920年即有政治学科,1923年设政治学系; 解放前有徐谟、萧公权、王赣愚、罗隆基等 名家任教; 曹禺曾就读于此,后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 系; 查良鉴(与金庸的间接关系); 周恩来与南开大学有何关系? 中学:1913-1917,大学:1919-1920 1949年撤消; 1984年恢复(重建);
任何时侯,政治的主要的根本的问题,都是政权问题。
5、“社会实践”的视角 政治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一种基本形式。
政治的最深刻的根源在于社会的经济生活,政治关系 说到底是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迄今为止,政治中最 本质的东西依然是阶级关系,特别是阶级斗争;政治 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的问题,掌握对国家的统治权 力,是一定社会集团实现其经济和其他方面的利益的 最有效的手段,“政治权力不过是用来实现经济利益 的手段”;政治生活是社会实践的一种基本形式。也 正是在这些意义上,可以指出,——政治,就是一定 的阶级、阶层、民族等社会集团和政党、利益团体等 社会政治存在形式,为维护自身的利益,为建立或巩 固自己的国家政权,并运用这个政权的力量处理社会 关系,统治和管理社会生活所进行的各种活动。
什么是政治?
获得政权:革命、政变、选举 参与政权:当选议员、加入联合政府 行使国家权力:立法、制定政策、行政管 理 政党活动:党内选举和斗争、政党竞争 政治性社团活动:利益集团 阶级和族群关系:阶级斗争、种族民族矛 盾 社区自治:选举、公决、监督等
亚氏认为政治是“最高的善”,是人们道德生活 的体现,城邦的目的就是要过有道德的生活。政 治学是“至善”的学问。
政治学导论 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二、政治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对抗、冲突、斗争。
1.主要代表人物:马克思、卡尔· 施密特、查特尔· 墨菲 2.施密特对政治本质的理解。(《政治的概念》) • 政治概念的逻辑出发点:民族——国家 • 应付战争与内乱是民族——国家政治的基本问题 • 政治的本质就是要区分敌友关系 • 敌人不是私敌而是公敌 3.墨菲对政治本质的理解(《政治的回归》) 对自由主义政治观的批评 政治是公共领域中的群体性参与行为 利益的冲突性必然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对抗 非理性的情绪、激情是政治活动的催化剂。 个人利益计算与群体利益之争都是政治的主要驱动力 公共利益永远是有争议的,也不可能达到绝对的一致 政治活动必然建构“我们”与“他们”的界线
二、以公民为中心的政治观 1.公民政治观兴起的前提
君主主权向人民主权转变 臣民身份向公民身份的转变 君主独裁向民主决策的转变
2.代表人物:汉娜阿伦特(《论人的条件》) 3.公民政治观的主要内容
作为政治主体公民的特点: 享有平等的权力和义务的公民;公民精神 作为政治生活舞台的公共领域 公共领域是人类公共活动的空间;公共领域交往的平等、理性规则;公共领 域的政治性。 公共领域的政治行动特点 平等对话;政治与劳动、制作的区别;政治活动的参与性与非暴力性 政治活动的结果:公民认同感的增强;公民权力对国家权力的制衡
第三节 政治的功能
一、阿伦特对政治理解给我们的启示 政治的本质不是统治而是横向的对话关系。 二、理解政治功能的两个维度
1.纵向的统治与支配维度 2.横向的对话与治理维度
三、纵向维度的政治功能
确立政治关系、进行政治统治,以确保被统治者的服从、支持。
1.支配论:政治就是国家统治组织或政府对民众的统治、支 配和领导活动。 2.管理论:政治是国家统治机关对公共事务的管理。 3.分配论:政治就是国家统治机关对公共资源的权威性分配
政治ppt课件

不同国家的政治文化比较
西方国家的政治文化
西方国家的政治文化以民主、自由、平等为核心价值观, 强调个人权利和自由市场经济,重视法治和契约精神。
中国政治文化
中国政治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指导,强调集体主义和国家利 益至上,注重社会稳定和和谐发展,重视人情世故和人际 关系。
不同国家政治文化的差异
不同国家由于历史、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差异,形成了各 具特色的政治文化,这些差异导致了各国在政治制度、政 策制定和执行等方面的不同。
政治文化
政治文化的定义与特点
政治文化的定义
政治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特定历史、社会、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对政治制 度、政治观念、政治行为等方面具有指导意义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政治文化的特点
政治文化具有历史性、民族性、稳定性等特点,它反映了国家或地区的政治传 统、社会习俗和价值观念,对政治制度的建设和运行具有重要影响。
政治制度类型
常见的政治制度类型包括君主制 、共和制、联邦制、社会主义制 度等。
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比较
君主制与共和制比较
01
君主制和共和制是两种不同的政治制度,主要区别在于国家元
首的产生方式和权力分配。
联邦制与单一制比较
02
联邦制和单一制是两种不同的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区别在于中
央与地方之间的权力分配和关系。
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发展特点分析
01
02
03
04
05
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发 展具有以下特点
政治制度多样化:不同 国家和地区在现代化进 程中,政治制度呈现出 多样化的特点,既有资 本主义制度,也有社会 主义制度,还有混合制 度等。
政治参与扩大化:随着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民主 意识的提高,人们的政 治参与意识逐渐增强, 政治参与的范围和程度 也不断扩大。
政治学概论课件

第二章:政治权力 一、政治权力的涵义和相关概念
3.政治权力的种类 1)强制性权力 A.强制力的行使以威胁为手段 B.可信性对保持政治权力的威力至关重要 C.威胁是实现目标的手段,不是目的,不可经常 使用,必须审慎、适度 2)功利性权力:权力主体以承诺给权力客体某种好 处来换取权力客体服从权力主体的意志。(政治 的本质就是给与与索取的关系)
第二章:政治权力 一、政治权力的涵义和相关概念
第一章 绪论 三.政治与行政的区分及其意义
2.政治与行政的区别:(联系现实举例说明) 1)权力行使方式不同。政治权力是以集体形成的意志确定 的,行政权力则是以个人的决断而采取行动的 2)行动目标不同。政治活动的目标是实现民主和自由,行 政行为的目标是追求效率和效益 3)权力机制安排不同。政治领域强调分权与制衡,行政领 域强调统一指挥与领导 4)行为主体和行为利益关系不同。政治行为的主体,本身 就是某种利益的代表着、表达者,行政行为主体本身并没 有自身的利益,而只是实现特定利益的工具。
第一章 绪论 三.政治与行政的区分及其意义
1.政治与行政的联系 1)政治是一种围绕国家政权而展开活动的社 会现象,运用国家权力是政治的核心。 2)行政是国家权力的执行机关运用国家权力, 依法对社会事务实施的公共管理 3)从总体上看,行政是一种特定的政治行为。 行政作为一种国家行为,总是为统治阶级 的根本利益服务,也就是说行政为政治统 治服务,从属于政治
第三章:国家政权 一、国家的涵义和基本理论
政治生活导论:政治基本理论复习PPT课件 人教课标版

①资本主义国家…… ②社会主义国家:新型的民主与新型的专政…… ③社会主义民主优于资本主义民主。
导论:政治基本理论(国家的本质)
必修2:政治生活
四、国体与政体
★1、国体的含义。
国体: 即国家性质,反映民社主政会体各阶层在国家专中制的政地体位。 都是 民“主与少数服从多的数统”专一、政体。“极权制”、“世袭
必修2:政治生活
《政治生活》导论 政治基本理论复习(国家的本质)
导论:政治基本理论(国家的本质)
必修2:政治生活
※政治与经济的关系。 一、国家的产生和本质属性
1、国家的产生。 2、国家的含义。 3、国家的本质属性。 4、国家的构成要素。
国 家 的
二、国家的 性质和职能
1、国家的性质。 ①定义。 ②决定因素。
统治阶级 的性质决定着国家的性质。
③国家的历史类型是根据 国家性质 划分的。
判断国家性质的根本标志是
A.生产资料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
哪个阶级是剥削阶级,哪个阶级是被剥削阶级
B.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 实行为哪个阶级服务的政策
B
C.国家是实行民主制还是实行专制独裁统治
D.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等基本要素
而A.美政国体实决行定总国统体共,和国制体。反这映表政明体
AB.政国体是决由定统政治体者,的政主体观反意映志国决体定的 C BCD
BC.实国行体什不么同政,体可是采无用关基紧本要相的似问的题政体 CD.政国体具相有同相,对可独采立用性不同的D政.政体体具有阶级性
12 、俗话说得好:树挪死,人挪活。在现代激烈竞争社会,铁饭碗不复存在,一个人很少可能在同一个单位终其一生。所以多交一些朋友很有必要。 8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於死地,亦十有三。 18 、不要装大,对于装大的人,最好的办法就是,捡块砖头,悄悄跟上去,一下子从背后放倒他。 16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14 、人生就是生活的过程。哪能没有风、没有雨?正是因为有了风雨的洗礼才能看见斑斓的彩虹;有了失败的痛苦才会尝到成功的喜悦。 6 、会说话的多说,不会说话的少开口,要小心言多必失。成功人士大多沉默寡言,不多开口,这不是说沉默寡言能够做出什么创造性贡献,而是减少错误的发生。 20 、为目标,晚卧夜半,梦别星辰,脚踏实地,凌云舍我其谁! 7 、生活中,虽然学习和工作很紧张,但是也应注意劳逸结合,经常磨快自己的“锯子”,以加快成功的步伐。没时间磨锯,就没有机会成功。 20 、没有尝试,就没有成功;唯有面对困难或危险,才会激起更高一程的决心和勇气。 17 、不要老是想做救世主,就算是救世主,也没必要去拯救世人。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而且都是犹大 20 、有些事,如果一开始就明知道不能善终,就不要痴心妄想,去勉强强求一个善果。 6 、只要不让年轻时美丽的梦想随岁月飘逝,成功总有一天会出现在你的面前。 4 、工作上的烦恼,不要带回家,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带回来会平添更多烦恼。 10 、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只有勤奋刻苦,努力拼搏的人才能够弥补自己的不足,超越平庸,取得最后的胜利。 20 、有些事,如果一开始就明知道不能善终,就不要痴心妄想,去勉强强求一个善果。 3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5 、每个人都有美好的梦想,只有坚持,你的梦想才能实现。 13 、在现在这个知识大爆炸的年代里,谁不继续学习,谁必将被社会淘汰,只有不断地为自己充电,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3/10
授课:XXX
1
第一节政治参与的含义
❖ 一、政治参与的定义 ❖ 二、政治参与的方式与机制
2021/3/10
授课:XXX
2
一、政治参与的定义
1、代表性的观点 ①政治参与是合法的参与。
思考:非法的参与是否属于政治参与?
②政治参与是自愿的行为。
思考:动员性参与是否属于政治参与?
1、投票 ❖ 作为政治参与的方式,投票的目的有两个:
一是选举政治官员,二是进行全民公决以 决定重大国事。 ❖ 投票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通过声音、手势、 姿势、书面、电子信号等来表达。
2021/3/10
授课:XXX
5
2、选举
❖ 投票等于选举吗? ❖ 投票不等于选举,除了投票以外,选举活
动还包括组党活动、政治宣传、组织选民、 政治捐助、培养干部等。
③政治参与包括政治态度。
思考:你认为阅读政治文章、了解政治知识是政 治参与吗?
2021/3/10
授课:XXX
3
2、涵义(293页)
❖ 政治参与就是普通公民通过一定的方式去 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政府的决定或与政府活 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的政治行为。
2021/3/10
授课:XXX
4
二、政治参与的方式与机制
社会经济地位提高
公民结社意识增强
利益冲突增多
政府职能扩张
2021/3/10
授课:XXX
14
❖ 但是,经济发展与政治参与的水平并不必 然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
❖ 经济发展并不是决定政治参与的唯一因素, 社会结构、政治文化等因素也会影响着政 治参与。
2021/3/10
授课:XXX
15
2、社会环境与社会地位
构成社会环境的因素有哪些? 如,教育、职业、收入、年龄、种族、宗 教信仰、性别、居住地等。 其中,教育与收入是影响力最大的两个因 素。 新意见群体/新意见阶层20 Nhomakorabea1/3/10
授课:XXX
16
3、政治制度
(1)政治平等与自由 (2)政党制度
2021/3/10
授课:XXX
17
4、政治心理 罗伯特·达尔总结了心理变量对政治参与的
的社会组织。 ❖ 结社包括组织、参与政党活动和组织、参
与其它社团活动两种情况。
2021/3/10
授课:XXX
8
4、意见表达
❖ 意见表达,是公民通过法律规定的途径表 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和政治态度,从而影响 政府决策。
❖ 主要途径有:集会、请愿、游行示威、办 报刊、接触政府官员、信访等。
2021/3/10
2021/3/10
授课:XXX
6
选举,分为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两种类型。
❖ 直接选举,是由选民直接投票选出应选公 职人员。
❖ 间接选举,是由选民先选出代表,再由代 表来选举应选公职人员。
2021/3/10
授课:XXX
7
3、结社
❖ 结社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 结社,是指具有相同政治目的的公民结成
影响。 报酬
选择对象 能力
结局
2021/3/10
授课:XXX
18
第三节政治参与的作用
❖ 一、政治参与与政治民主 ❖ 二、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 ❖ 三、政治参与与经济发展
2021/3/10
授课:XXX
19
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 网络,如有帮助请下载!
❖ 政治冷漠可以在特定的意义上影响政策,但不利于 政府掌握实际情况。
2021/3/10
授课:XXX
11
第二节政治参与的制约因素
❖ 一、社会经济发展 ❖ 二、社会环境与社会地位 ❖ 三、政治制度 ❖ 四、政治心理
2021/3/10
授课:XXX
12
一、社会经济发展
2021/3/10
授课:XXX
13
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政 治参与的水平也越高。
授课:XXX
9
思考:
❖在当代中国,公民有哪些意见表达渠道? 这些渠道的效果如何?
选举;信访;网络;民意调查;热线电话; 在线交流等。
2021/3/10
授课:XXX
10
5、政治冷漠
❖ 政治冷漠应归为消极参与类型,即公民对于政治问 题和政治活动冷淡,不关心,甚至不参加政治生活。
❖ 政治冷漠可能出自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在政治浩劫 之后,公民对政治产生反感;二是有些公民觉得参 与政治与否无所谓,从而也就不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