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阅读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七下语文《陋室铭》精选题附答案

七下语文《陋室铭》精选题附答案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 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 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予所居先人之敝庐,西为小圃,有池焉,老 屋数橡在其北。余宦游三十余年无长物,唯书数千卷
(我)栽兰花没有成功,写下这篇文章 自我解嘲。
5、[甲][乙]两文都表现了作者高雅的志趣爱 好。刘禹锡居陋室,仍旧“调素琴”“_阅__金__经_ _”(填原文);张大复在梅花草堂,闲来__栽__兰_ _花__(用自己的话概括),写文章。(4分) (或:种兰花、养兰花等)
四、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6分)
庋置其中,辄取乐天池北书库之名名之。池上有亭, 形类画舫曰石帆者,予暇日与客坐其中,竹树飒然, 池水清澈,可见毛发,顾而乐之,相与论文章流别, 析经史疑义,至于国家之典故,历代之沿革,名臣大 儒之嘉言懿行。儿辈从旁记录,日月既多,遂成卷轴 。一日,乃出鼠蠹之余,尽付儿辈,总次第为一书, 几二十六卷。藏之家塾,示吾子孙,大之可以畜四德 ,小亦可以多识。
(刘禹锡《陋室铭》)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 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 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 空,晏如也。”其自述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其 亲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 大适融然。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 无酒,亦雅咏不极。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 弦徽不具,每朋酒之套。则抚而和之,曰:“但 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1)有龙则灵 (2)斯是陋室 (3)可以调素琴 (4)无丝竹之乱耳
灵:神__异__________ 斯:这____________ 素:不__加__装__饰__的____ 乱:使__…__…__乱______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7课《陋室铭》阅读训练五篇(含答案)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7课《陋室铭》阅读训练五篇(含答案)

部编版七下《陋室铭》阅读训练五篇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_(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9—13题。

(15分)【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乙】惠子相梁①,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yuān chú)②,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③不食,非醴(lǐ)④泉不饮。

于是鸱(chī)⑤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hè)⑥!’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庄子《惠子相梁》)【注释】①梁:国名。

②鹓雏:古代传说中像凤凰一类的鸟,习性高洁。

③练实:竹实④醴(lǐ):甜美的泉水⑤鸱(chī):猫头鹰。

⑥吓(hè):模仿鹞鹰发怒的声音。

9.解释下面加点字意思(4分)①惟吾德馨.()②无案牍之劳.形()③或.谓惠子()④搜于国.中()10.朗读停顿请用“/”标一处(2分)①无丝竹之乱耳②夫鹓雏发于南海11.下列各组加点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是()(2分)A.发于.南海飞于.北海B.非练实不食.一食.或进粟一石C.无丝竹之.乱耳庄子往见之.D.有仙则名.其名.为鹓雏12.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阅读【甲】【乙】两文,说说两篇文章中两位作者在思想上有什么异同?(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9—12题。

《陋室铭》阅读练习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陋室铭》阅读练习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陋室铭》阅读练习题答案及原文翻译《陋室铭》阅读练习题答案及原文翻译《陋室铭》,唐代文学家刘禹锡著,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做“铭”。

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dú)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山不在于多高,有神仙(居住)就能声名远扬。

水不在于多深,有龙(居住)就能显得有灵气。

这是间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高尚(就不觉得简陋了)。

苔藓碧绿的痕迹蔓延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竹帘里。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读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我的陋室就像那)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陋室铭》阅读]1、按要求用原文填空。

(1)《陋室铭》中表现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2)交友的标准关于人格质量和生命质量。

《陋室铭》中,刘禹锡在描述陋室生活的同时,也谈及了子他的交友原则:2、陋室的环境怎样?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3、为什么交待陋室主人的朋友都是才华出众、学识渊博的“鸿儒”?4、文中即说“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又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否矛盾,为什么?5、围绕陋室,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6、作者为陋室作铭,为什么要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了什么手法?7、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理情操?8、写出本文你最喜欢的一个骈句,并说明理由。

9、你怎样看待作者的行为?请结合现实谈一谈。

10、本文短小精悍,仅81个字却数次引用典故,请你谈一谈这种写法有何妙处?11、本文作者结交“鸿儒”而不结交“白丁”,你赞同这种择友方式吗?谈谈你是怎样选择朋友的?12、本文作者具有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由本文作者你还可以联想到哪睦具有相似品质的古代文人?其体现这种品质的作品是什么?13、《陋室铭》中既说“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又说“无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否矛盾?为什么?(2分)[链接中考]1、解释加线词语。

《陋室铭》阅读训练及答案

《陋室铭》阅读训练及答案

《陋室铭》阅读训练及答案《陋室铭》阅读训练及答案「篇一」陋室铭唐.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曰∶“何陋之有?”1、翻译下面句子。

(1)斯是陋室,唯吾德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段文字从哪几个方面表现陋室不陋?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写到哪三位古人?为什么要写这三位古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苔痕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2、从环境的清幽、交友的品位、情趣的高雅、远离世俗官场四方面表现陋室不陋。

(意对即可)3、诸葛亮子云孔子写这三位古人,用于证明只要住的人品德好,陋室就不显得简陋了。

(意对即可)《陋室铭》阅读训练及答案「篇二」(12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小题1】下面句中划线的“之”,同“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用法相同的是(2分)A.何陋之有B.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醉翁之意不在酒【小题2】翻译下面句子(3分)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小题3】写出文中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的句子。

陋室铭阅读题及答案

陋室铭阅读题及答案

陋室铭阅读题及答案
阅读《》,完成12-14小题。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那么名。

水不在深,有龙那么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小题1】.解释以下划线字在句中的意思。

(2分)
(1)斯是陋室
(2)苔痕上阶绿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语句。

(3分)
(1)草色入帘青
(2)谈笑有鸿儒
(3)无案牍之劳形
【小题3】.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作者的“德馨”表现在哪些方面。

(3分)
【小题1】(1)这 (2)长到评分:共2分。

每题1分。

【小题1】(1)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2)可以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人。

(3)没有公文使身体劳累。

评分:共3分。

每题1分。

【小题1】①安贫乐道②高雅情趣③效仿先贤
评分:共3分。

每个要点1分。

刘禹锡《陋室铭》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禹锡《陋室铭》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禹锡《陋室铭》阅读练习及答案刘禹锡《陋室铭》阅读练习及答案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试题,借助试题可以检验考试者是否已经具备获得某种资格的基本能力。

你知道什么样的试题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刘禹锡《陋室铭》阅读练习及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刘禹锡《陋室铭》阅读练习及答案 1一.基础知识填空。

1.《陋室铭》的作者是 _________,字_________,是_________ 朝人。

2.铭是一种文体,最初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_________ 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_________ 的文体。

这种文体有_________ 的特点。

3.《陋室铭》大量使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样的句子,句式整齐,音韵和谐,使用的是_________ 的修辞方法。

二.解释句子黑体字的意思。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 )(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 )(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 )5,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 )三.翻译句子。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何陋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分别是之的用法:A、助词"的"B、代词C、动词,"往,到"D、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E、宾语提前的标志A.何陋之有?( )B.忘路之远近( )C.渔人甚异之( )D.具答之( )E.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F.君之病在肌肤( )G.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五.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陋室铭》阅读附答案

陋室铭》阅读附答案

陋室铭》阅读附答案1.我能解释下面各句中的加点词语。

①有仙则名:有仙人居住,这个地方就有名气。

⑥无案牍之劳形:不需要写文书,不需要繁琐的公务。

②惟吾德馨:只有我这种高尚的品德才是闻名遐迩的。

⑦无丝竹之乱耳:没有嘈杂的音乐声,耳朵不会受到干扰。

③往来无白丁:来往的人都是有学问、有才华的。

⑧可以调素琴:可以弹奏简单的琴曲。

④无案牍之劳形:不需要写文书,不需要繁琐的公务。

XXX是陋室:这里虽然简陋,但是我的品德高尚。

⑤谈笑有鸿儒:和我交往的人都是有学问、有才华的。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里虽然简陋,但是我的品德高尚。

②孔子云:何陋之有?XXX说:有什么不好的呢?③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

石阶上长满了青苔,帘子里透进来的草色也是清新的绿色。

3.全文的文眼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说?全文的文眼是比喻,通过将陋室比喻为“有仙则名,有龙则灵”的地方,突出了室主人高尚的品德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4.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极力形容“陋室”不“陋”的?本文从环境、交往、情趣三方面来极力形容“陋室”不“陋”。

5.联系本文谈谈: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具有怎样的道德品质和情操?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比如诚实守信、勤奋向上、尊重他人等等。

同时,我们也应该培养自己的情操,欣赏美好的事物,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6.“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我认为作者这种交友方式很值得借鉴。

和有学问、有才华的人交往,可以借鉴他们的思想、研究他们的知识,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素养。

7.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无案牍之劳形”,这句话表现了作者不需要写文书、不需要繁琐的公务,摆脱了繁琐的事务,感到非常的欣喜。

8.下列对文章内容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陋室铭》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陋室铭》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陋室铭》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陋室铭》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1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斯是陋室②谈笑有鸿儒
20.翻译下面的句子。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1.有人说:既然斯是陋室,不管怎么说,陋室就是陋室,怎么可能何陋之有呢?如果你是刘禹锡,如何回答他?
参考答案:
19.①这②大
20.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体)(或使身体劳累)。

21.参考示例:物质方面的确比较简陋,但何陋之有是说我志趣方面并不鄙陋,高雅绝俗。

(理解陋室不陋主旨即可)。

人教版《陋室铭》对比阅读五篇(含答案)

人教版《陋室铭》对比阅读五篇(含答案)

人教版《陋室铭》对比阅读五篇(含答案)人教版《陋室铭》对比阅读五篇(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选段,完成9—12题。

(10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乙】有屋数间,有田数亩,用盆为池,以瓮为牖①,墙高于肩,室大于斗,布被暖余,藜藿②饱后,气吐胸中,充塞宇宙。

笔落人间,辉映XXX③。

人能知止,以退④为茂。

我自不出,何退之有?心无妄想,足无妄走,人无妄交,物无妄受。

炎炎论之⑤,甘处其陋。

绰绰言之⑥,无出其右。

XXX 之书⑦,未尝去手。

XXX之谈,未尝离口。

XXX和天⑧,同乐易友,吟自在诗,饮欢喜酒。

(选自《小窗幽记》)【注释】①牖(yǒu):窗户。

②藜藿(líhuò):泛指粗劣的粮食。

③XXX:美玉。

④退:隐退。

⑤炎炎论之:(如果)以华美而论。

⑥绰绰言之:(如果)以旷达面论。

⑦羲轩之书:指上古时期的书。

⑧谭中和天:谈论的是儒家的中和之道。

9.解释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语。

(2分)(1)斯是陋室()(2)说笑有鸿儒()...(3)无丝竹之乱耳()(4)用盆为池()...10.将选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自不出,何退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选出下列选项中不能表现陋室之陋的一项()(2分)A.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B.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C.用盆为池,以瓮为牖。

《陋室铭》阅读练习及答案

《陋室铭》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陋室铭》,完成9-10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帷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9.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2分)
A.无丝竹
..之乱耳 B.何陋之.有?
非丝.非竹.(《醉翁亭记》) 则心不若余之.专耳(《送东阳马生序》)
C.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D.无案牍之劳.形
问今是.何世(《桃花源记》) 劳.其筋骨 (《生于优患,死于安乐》)
10.“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都采用了类比手法,请说说包含了作者哪些言外之意。

(3分)
9.B。

陋室铭阅读答案(15篇)

陋室铭阅读答案(15篇)

陋室铭阅读答案(15篇)陋室铭阅读答案(15篇)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最熟悉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阅读答案所涉及的内容可能只是某一知识体系中的一个或几个知识点,或某一知识点中的一部分内容,在我们的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陋室铭阅读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陋室铭阅读答案1(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4分)(1)有仙则名()(2)谈笑有鸿儒()(3)濯清涟而不妖()(4)不蔓不枝()小题2:与“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B.渔人甚异之C.无丝竹之乱耳D.孔子云:何陋之有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边句子。

(2分)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小题4:文段理解。

(7分)(1)两文都是托物言志的名篇,甲文用“____________” 点明主旨,表现作者____________的情操,乙文则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品质。

(4分)(2)某市在确定市花的活动中,居民意调查前三名的是兰花、梅花、桂花。

如果让你从这三种花中选择一种,你赞成哪种花?并谈谈理由。

(2分)参考答案:小题1:(1)著名,有名(2)大⑶洗涤⑷长枝节小题2: C.小题3:翻译略小题4:惟吾德馨安贫乐道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示例l;赞成兰花,兰花无论后于何处都是默默无闻的绽放,默默散发出幽香,具有纯朴高雅,不张扬、不媚俗的品质。

《陋室铭》练习阅读题及答案

《陋室铭》练习阅读题及答案

《陋室铭》练习阅读题及答案《陋室铭》练习阅读题及答案「篇一」阅读《陋室铭》,完成12-14小题。

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字在句中的意思。

(2分)(1)斯是陋室(2)苔痕上阶绿【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3分)(1)草色入帘青(2)谈笑有鸿儒(3)无案牍之劳形【小题3】.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作者的“德馨”表现在哪些方面。

(3分)答案【小题1】(1)这 (2)长到评分:共2分。

每小题1分。

【小题1】(1)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2)可以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人。

(3)没有公文使身体劳累。

评分:共3分。

每小题1分。

【小题1】①安贫乐道②高雅情趣③效仿先贤评分:共3分。

每个要点1分。

《陋室铭》练习阅读题及答案「篇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小题1“铭”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列举你所知道的含文体标志的题目。

(不少于两个)小题2写出本文的中心句。

小题3写山水对写陋室有何作用?小题4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陋室的特点。

小题5作者描写室中之景、室中之人、室中之事,对写陋室有何作用?小题6“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与“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都是写室中事,写作角度有何不同?小题7作者为何要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小题8作者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请你对这种交友之道进行辩证的分析。

答案小题1捕蛇者说西游记五柳先生传“友邦惊诧”论小题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小题3以山水作类比,引出陋室;暗示陋室不陋,因人生辉。

小题4自然环境清幽,交往人物不俗,生活情趣高雅。

中考文言文试题—《陋室铭》(1)

中考文言文试题—《陋室铭》(1)

中考文言文试题—《陋室铭》(1)[题目]阅读《陋室铭》,回答问题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 本文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____。

2. 用“/”线给划线文字断句。

(注意:此题不要求加标点)3.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 有仙则名名:____② 惟吾德馨馨:____③ 谈笑有鸿儒鸿:____④ 无案牍之劳形案牍:____4. 用原文语句回答。

① 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 。

②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 。

5. 请写出你的居室(无论你是有自己独居的小天地,还是和家人或亲戚、同学合住一室)最值得你骄傲的地方,并说明理由。

答:6.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答7. 完成下面两个问题。

① 写出本文中你最喜欢的一个骈句。

答:____② 完成下面的对偶句创作。

上句:品千古美文下句:________[题解]第1题。

考查文学常识。

答案: 刘禹锡第2题。

考查断句,实际上也是考查识记背诵。

答案: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第3题。

考查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答案: ①著名(出名) ②品德高尚③大④官府公文第4题。

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答案: ①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②惟吾德馨第5题。

考查迁移能力和创见能力。

这道题开放性强。

“值得骄傲的地方”,可以是环境、房间布置、人物,还可以是情感等抽象的东西。

答案: 略。

评分标准规定: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第6题。

考查思考能力和创见能力。

只要围绕“物质生活再丰富,也需要高尚的精神生活”来答就可以。

答案: 略。

评分标准规定:若有否定“惟吾德馨”的看法,言之成理的话,可酌给分。

第7题。

考查对骈句、对偶句的理解和运用。

《陋室铭》阅读附答案

《陋室铭》阅读附答案

《陋室铭》练习1.统领全篇并点明主旨的句子(词语)是:惟吾德馨(德馨)。

2.文章的前四句,既是形象的比喻,又是事物的类比,表面陋室也具有“名”、“灵”的性质。

3.文章的点题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文章是从环境、交往、情趣三方面描写陋室的。

5.写陋室环境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6.写室中人,突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7。

写室中事,突出情趣之雅的语句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8。

以古代名贤自况的语句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运用类比的目的是:表明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与抱负,进一步突出“德馨”.9.本文通过描写陋室,表达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10.“仙”和“龙"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能概括出全文大意的词语是:德馨。

《陋室铭》练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1.我能解释下面各句中的加点词语,①有仙则名.⑥无案牍..之劳形.②惟吾德馨..之乱.耳..⑦无丝竹③往来无白丁..⑧可以调.素琴④无案牍之劳.形⑨斯.是陋室⑤谈笑有鸿.儒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孔子云:何陋之有?③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3。

全文的文眼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说?我的理解:4.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极力形容“陋室”不“陋”的?我的归纳:5.联系本文谈谈: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具有怎样的道德品质和情操?我的畅谈:7。

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8. 下列对文章内容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

《陋室铭》比较阅读训练4篇(含答案)

《陋室铭》比较阅读训练4篇(含答案)

《陋室铭》比较阅读训练4篇(含答案)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5题。

(19分)【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乙】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

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

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

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日:“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日:。

“信乎其似巢也!”(《陆游筑书巢》)注释:①椟: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

②觌:dí,相见。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4分)①有仙则名.:________________ ②无案牍之劳.形:________________③妻子..不觌:________________ ④未尝.不与书俱:________________2.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甲]文填空:(3分)【甲】文在写法上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后人常用“芝兰之室”来喻指贤士居所。

【甲】文中的“陋室”以及文中提到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都称得上是“芝兰之室”。

4.用原文填空。

刘禹锡《陋室铭》阅读附答案

刘禹锡《陋室铭》阅读附答案

阅读刘禹锡《陋室铭》),回答问题。

(8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芦,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小题1】解释下列加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分)①有仙则名( ) ②无案牍之劳形( )【小题2】下边句子的朗读节奏停顿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小题3】翻译(2分)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小题4】南阳诸葛芦,西蜀子云亭作者引用这两个典故有何用意? (2分)答案【小题1】①出名②使劳累(2分)【小题2】 B (2分)【小题3】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分)【小题4】目的在于以古代名贤自喻,表明自己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2分)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名是活用词,应解释为动词用法。

劳应解释为使动用法,使劳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

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

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

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

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小题2】试题分析:B的停顿不当,应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从主语谓语之间停顿的角度,可是从前后两句停顿一致的角度都可以选择出来。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翻译和诵读能力。

点评: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给语段标出停顿,其实是把几个句子断开。

所以要注意句子意思不能改变,语意要完整。

【小题3】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

句子中的的关键词有是馨,是与现代汉语的意思一样,馨是注解中的重点字,应译为品德高尚。

陋室铭阅读答案

陋室铭阅读答案

阅读答案(一)
2、本文体裁是铭,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称述功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开展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3、本文主要的写作手法是托物言志,借助陋室说理,突出主人品德高尚。

本文的韵脚是:名、灵、馨、琴、经、形、亭韵母是:ing
4、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惟吾德馨(xīn) 苔 (tái)痕鸿儒(rú) 案牍(dú)
5、解释以下加点字
有仙那么名(知名)有龙那么灵(灵异)斯是陋室(这)惟吾德馨(只)(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草色入帘青(映入)谈笑有鸿儒(大)(读书人)往来无白丁(没有学问的人)可以调素琴(调弄)(未加装饰的)阅金经(阅览)(佛经)无丝竹之乱耳(指琴瑟等弦乐和萧管等管乐,此处指奏乐的声音)无案牍之劳形(官府的公文)(使身心劳累)南阳诸葛庐(草庐)
6、成语和名句
①山不在高,有仙那么名。

水不在深,有龙那么灵:现在常用来赞美客观条件并不优越而主观因素好的一些事物。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现在常用来形容居住环境的幽雅,生活安闲。

7、对联: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居有仙之山德馨,临有龙之水志远
8、填空:。

《陋室铭》比较阅读(附答案)

《陋室铭》比较阅读(附答案)

《陋室铭》比较阅读(一)【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能够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乙】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

安贫乐道,专精耽学,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意怡如也。

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妻邪?”时闻者多哂之。

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注释】:耽:极爱好。

斗储:一斗粮食的贮存。

意怡如:内心还是安适愉快的。

哂:讥笑。

1.解词(1)有仙则名()(2)无案牍之劳形()(3)不营产业()(4)欢守志弥固()2翻译(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3.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是陋还是不陋呢?根据文章内容列出理由。

4.【甲】文的刘禹锡和【乙】文的王欢都安贫乐道,其具体表现有什么不同?【二】【甲】山不在高,。

孔子云:“何陋之有?”【乙】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shèn)漉(lù),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余稍为修葺(qì),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shǔn),亦遂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1. 解词(1)惟吾德馨(2)无案牍之劳形(3)每移案(4)余稍为修葺2翻译(1)孔子云:“何陋之有?(2)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3.内容上,甲乙两文同样描写居室环境,甲文以“”绘陋室幽雅,乙文用“”写居室清静;写法上,两文都采用手法。

4,对甲乙两文作者表现出的人生态度,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谈谈。

【三】(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陋室铭》阅读真题(解析版)

《陋室铭》阅读真题(解析版)

《陋室铭》阅读真题一、课内阅读(一)(2022·黑龙江牡丹江·七年级期末)阅读《陋室铭》完成各题。

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惟吾德馨.( )(2)谈笑有鸿儒..(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

(断一处不加标点)可以调素琴阅金经4.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答案】1.德行美好博学的人 2.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4.D【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馨:德行美好;(2)句意: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

鸿儒:博学的人。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

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词有: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乱,扰乱;案牍,官府文书;形,形体,躯体。

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句意: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

“调素琴”与“阅金经”为并列关系,均是在“陋室”中所做之事,应在“阅金经”前断开;即: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陋室铭阅读题及答案陋室铭阅读题及答案_语文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陋室铭阅读题及答案_语文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

《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1、《陋室铭》中的铭字意是(()朝代着名诗人,(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名斯劳形3、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何陋之有?4、文中的“仙”和“龙”比喻谁?能够统帅全篇的是哪一个词语?)作者()家。

馨鸿儒案牍)是5、原文与何陋之有照应的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6、用对偶句写陋室环境,以景色之雅见“惟吾德馨”而“陋室“不陋的句子是(,)。

可知道“陋室“环境特点是()7、写室中人,以交往之雅见“惟吾德馨”而明陋室不陋,可见纵情畅怀,谈笑风生的句子是(,)前一句()写,后8、一句()写,虚实相应,由交往的人物可知道室中的人也是一位“ ” 。

可知室主人()的情致,后两句反面虚写的句子是(,)可知室主人()的胸襟 9、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室以证“陋室” ,意在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室主人也具有古代明贤的志趣和抱负的句子是(,)10、文章的结尾“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和作用?11、调“素琴”和“丝竹之乱耳”有什么区别?12、在原文上划分层次,并归纳层意。

14、本文的中心是什么?15、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答案:1—3 题略 4、品德高尚的人,德馨。

5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清幽、宁静,令人赏心悦目。

7、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实、虚、鸿儒、互文。

8、可以调素琴,阅金经;高雅脱俗。

无丝竹之乱耳,武安牍之劳形;超尘绝俗。

9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10,、陋室主人以君子自居,有“德者居之,陋室不陋”之意。

是全文画龙点睛之笔,呼应开头,“惟吾德馨” 一句,紧扣题目,以反问作结,警策有力,引人深思。

11、“调素琴”和“陋室” 主人在室内生活之雅;“丝竹之乱耳”写官僚们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也表示作者对其鄙弃和批判的态度。

12 略 13、本文作者自述其志,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

表达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

14 略《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说是一种文体。

《爱莲说》的意思是(),作者()是()代的着名的()家。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蕃濯妖植亵鲜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4、文中的李唐指的是()朝代.5、文中开篇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在行文中有什么作用?6、文中加横线的两个“独”字有怎样的作用?7、本文描写莲花的美好的形象,赋予莲花美好的品格。

用文中原句填写内容并说明赋予莲花什么品格?象征君子怎样的品德?( 1 )、环境; . (2)体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资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总括莲花的品质,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根据这个结论将莲花比作花中君子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中以君子比喻莲花,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质?9、作者在文中说“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意在表示什么? 10、文中写莲花,赞美莲花的高洁可爱,为什么还要写“菊”和“牡丹”?11、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12、本文的中心是什么?13、文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请从象征意义入手谈你的认识。

14、作者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托物言志,用“莲”自比,用“菊”和“牡丹” 来衬托。

联系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写出你最喜爱的一种花,并用一句话概括喜爱的原因。

答案 1、谈谈莲花的可爱;周敦颐;北宋;哲学家。

2-3 略。

4、唐。

5、总提,为下文将要说的“菊之爱” ,“牡丹之爱” 、“莲之爱”张本,是入题的准备。

6、两个独字都表现出遗世独立,绝不随波逐流的态度,两个独字又相对地表明自己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7 略 8、君子;应鄙弃那种贪图富贵、随俗浮沉、追求名利的世风,能洁身是好,正直、质朴、豁达,保持坚贞气节和高尚的品德。

9、叹爱牡丹者众,表示自己对追名逐利、追求富贵、趋炎附势恶浊世风的鄙弃。

10、三者都有象征不同人群的意义,用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

含蓄地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他既不愿意象陶渊明那样的消极避世,又不愿意象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11、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批判了当时随俗浮沉、趋炎附势,追逐功名富贵的世风。

12-13 略。

篇二:陋室铭阅读题及答案篇三:陋室铭阅读题及答案篇四:陋室铭阅读题及答案1.题目《陋室铭》文章一开始并没有写“铭”,而是先写水和山,然后引出陋室,这是什么写法? 答:以水为类比,引出陋室,以山不高水不深衬托“陋”,以“仙”“龙”衬托“徳”,以“名”“灵”衬托“馨”,暗示陋室不陋. 2.“孔子云:何陋之有?”一句作用? 答:反映了作者以古贤人自况的思想境界,引用孔子的话画龙点睛,总结全文,与“惟吾德馨”呼应,表达了作者甘居陋室,不以为陋的高尚节操. 3.(1)陋室不陋的主要原因是——(2)写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3)写陋室不受世俗官场干扰的句子是——答:(1)惟吾德馨;(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本文托的什么物,言的什么志? 答:托物——陋室(对陋室的环境及室主人的日常生活描写)言志——表达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5.从文中看,刘禹锡笔下的“陋室”究竟是不是陋室,为什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的? 答:“苔痕上阶绿,草色如帘青”是写陋室优美的自然环境.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陋室往来客人的脱俗.“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这是作者援引西汉杨雄的事例,大教育家孔子的名言,有力的证明了“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6.想象陋室周围的环境. 答:既不是门庭若市,也并非人迹罕至.人与自然有着心灵的默契,草木生长,绿意葱葱. 7.结合文章想像作者在陋室里经常干些什么?表明作者又怎样的志向? 答:主人情趣高雅,琴棋书画可能样样精通.自己本已才学非凡,与之交往的人更有博学的学问. 人物:作者、王叔远、柳宗元志向:雅致淡泊、豁达乐观、不图功名利禄,追求个人品德的高尚和道德的安宁与乐观. 8.文章题目为“陋室铭”,文中又说“何陋之有”,这些矛盾吗? 答:不矛盾.题中之“陋”为房屋的形陋,尾句的“陋”为“鄙俗”之义,指屋中主人的“德馨”,不鄙俗. 9.“苔痕上阶绿,草色如帘青”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上”和“入”用在这里有何好处,突出环境怎样特点? 答:对偶;“上”和“入”二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是景物有生气,而且流露出作者对这景物的喜爱之情,环境特点是恬静、雅致. 10.刘禹锡自比诸葛亮和杨雄.他们之间的共同点是什么? 答:都具有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君子之风,高雅脱俗而且才华横溢. (这可是我一题一题翻书找的,一字一字打得,一定要采用哦!)篇五:陋室铭阅读题及答案八年级语文上《陋室铭》复习题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解释文中加粗的字.(1)有仙则名名:(2)斯是陋室斯:(3)惟吾德馨馨:(4)何陋之有何:(5)谈笑有鸿儒鸿:儒: .(6)往来无白丁白丁:(7)可以调素琴调:(8)无案牍之劳形劳:形:2、解释下列各句中相同的字.(1)①无丝竹之乱耳之:②何陋之有之:.③辍耕之垄上之:④操蛇之神闻之之:.(2)①无丝竹之乱耳乱: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乱:.3、身居陋室,却不感到简陋,你对此有何看法?4、(1)本文选自《》,作者是代的家、家(填人名),他的字是 .文题中的“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2)用原文回答:①本文的主旨句是:,.②本文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③表现纵情畅怀、谈笑风生情状的句子是 .(3)指出“龙”、“仙”比喻什么?.(4)《陋室铭》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作者通过这篇铭文,表达了自己______的愿望和__________生活情趣.5、下边句子的朗读节奏停顿有错误的一项是().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6、从全文内容看,作者具有怎样的生活情趣?7、本文题为《陋室铭》,而作者却没有直接去写陋室,为什么?既然是陋室,作者就应该倾其笔写尽其陋,然而作者又没有去写其陋,相反却极写其不陋,这又是为什么?8、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陋室的?9、有人认为本文反映了作者消极避世的心态,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10、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是陋还是不陋?11、铭文第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有仙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12、铭文最后一句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13、文中谈到“诸葛庐”“子云亭”其目的是什么?14、请找出文中你喜欢的句子,说说喜欢的理由.15、文中陋室的主人“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品德给我们以启迪.在我们学习的古诗文中,还有类似的精神的名句,请你写出两句来.陋室铭参考答案:1、(1)着名(2)这(3)品德高尚(4)什么(5)大指读书人(6)平民(7)调弄(8)使----劳累形体2、(1)取消句子独立性,无意义(2)宾语前置的标志(3)到,往(4)助词,的代词,这件事(5)扰乱(6)战乱3、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不要在意物外条件的好坏.4、(1)全唐文唐文学哲学刘禹锡梦得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2)用原文回答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3)比喻道德高尚的人.(4)保持高尚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5、b6、高雅脱俗,安贫乐道.7、(1)作者以山水引出陋室,而后以仙、龙喻德馨,这就自然而然引出本文主旨.(2)陋室之所以不陋,都是因为在陋室之中居住的人是一位志趣高尚的人,这就更好地体现出那种安贫乐道的思想性格.8、生活环境、日常生活、交往人物三个方面.9、远离官场,是因为作者长期遭受贬谪,更不愿与贪官污吏同流合污,更见他高洁傲岸的节操,并不是消极避世.10、这恰是本文反向立意的作文技法之所在,说是陋室,是为了引出“惟吾德馨”的主旨,而结尾的“何陋之有”运用的是反问句,这样看来陋室自然不陋.11、(1)类比,引出中心、(2)类比陋室(3)暗喻惟吾德馨12、画龙点睛.表明陋室因主人品德高尚而不陋,表现了高雅的志趣.13、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自己虽身居陋室,却同古代名贤一样,安贫乐道,品德高尚.后一问略.1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使用工整的对偶句式,“绿”、“青”色调搭配和谐,突出了环境的清幽宁静.15、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八年级语文上《陋室铭》复习题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