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与大学物理的衔接之力学
大学物理课程和中学物理课程近代物理部分的衔接研究

为顺 利实 现从 中学 向大 学的过 渡提供 参考. 关键 词 大 学物理 ; 中学物理 ; 近代 物理 ; 学改革 ; 教 衔接
物 理 学是 研 究 物 质 的基 本 结 构 、 本 运 动 形 基
中近 代物理 部分 衔接 的措施 .
基 金项 目 作 者简 介
教 育 部 高 等 学 校 物 理基 础 课 程 教 学 指 导 分 委 员 会 2 1 教 改 项 目 ( Z 2 1 3z )河 南 大 学 教 学 改 革 项 目资 助 ( 号 0 0年 WJ W一0 04一n 、 编 郑 海 务 ( 7 1 6年 出 生 )男 , 族 , 徽 庐 江 人 , 士 , 9 , 汉 安 博 副教 授 , 教 学 方 面 主 要 从 事 大 学物 理 的教 学 研 究 工 作 . 在
教育部 2 1 0 1年颁 发 的《 工科 类 大 学 物理 课 理 程教 学基本 要求 ( 0 0版) 5 以下 简称《 21 》_ ( 要求 》 ) 中有 狭义相 对 论 力 学 基 础 和 量 子 物理 基 础. 中 高
物理课 程标 准【 ( 6 以下 简称《 课 标 》 中与此 相 关 ] 新 ) 的 内容有 选修 34( 相对 论 , 修 35( ) 子 — 四) 选 - 二 原 结构 、三 )原 子核 、 四) ( ( 波粒 二 象 性. 中物 理 教 高
接 点从 教学 方法 和考核 方式 等 方 面顺 利 实现 从 中
学 向大学 的过 渡 , 仅 可 以提 高 大 学 物 理 的 教 学 不 质量 , 增强学 生学 习大 学物 理 的兴 趣 , 而且 还 有 助
大学物理与中学物理教学衔接的探究

生 上 黑 板 板 书 或 讲 授 某 一 节 内 容 , 学 生 让 来获 得 , 以监 控 的 实 时 性 差 , 期 末 考试 参 与 到 课 堂 中去 。 些 交 流 活 动 由于 客 观 所 等 这 不能 通过 再 去 指 导 学 生 已经 晚 了。 原 因 往 往 不 能 频 繁 实现 , 绝 不 能 因客 观 但 原 因 而 省 去 师 生 间 的 交 流 , 时 师 生 交 流 同 4中学物理教 学过渡到大学物理教学的举 可 以 在 课 外 实 现 。 师生 可 以 通 过 网 络 平 台 措 交流 , 决 大学 物 理 学 习 中 的 问题 , 解 教师 可 4. 1上 好 大学 物理 第一 节课 以给 学 生 留 一 些 他 们 感 兴趣 的 问 题 。 首 先 向 大 一 学 生指 出大 学 物 理 与 中学 4 4 针对 教 学评 价方 式的 举措 . 物 理 在 各 方面 的差 异 , 学 生 有 思 想 准备 , 让 学 生 大 学 物 理 成 绩 的评 价 主要 是 平 时 同时 指 出大 学 物理 的知 识 在 层 次 上较 中学 成 绩 和 期 末 考 试 , 其 中 能 全 面 对 所 有 学 这 物 理 有 高 深 之 处 , 出学 习大 学 物 理 的 必 生 直 接 量 化 的 评 价 就 是 期 末 考 试 。 指 由于 这 要性 , 发学 生 学 习 大 学物 理 的 兴 趣 , 学 种 评 价 方 式 在 期 末 时 才 能 执 行 , 果 仅 依 激 使 如 生 对 大 学 物 理 的学 习充 满 期 待 。 靠这 次 考 试 对 学 生 的学 习情 况 实 现 把 握 , 物 理 的 习 题 除 了有 部 分 计 算 外 , 有 不 少 4. 还 2针 对教 材 内容 的 举措 从 时 间 上 看 已 经 晚 了 , 生 已 经 没 办 法 弥 学 是 涉 及 生 活 实 际 的 问题 , 的甚 至 需 要 学 有 由于大学物理 仍会从 力、 、 、 热 光 电磁 ( 转 2 4页 ) 下 0
大学物理与中学物理的衔接研究与实践——以成都师范学院为例

李 斌
大学物理与中学物理 的衔接研究与实 践一
以成都师范学院为例
量 的关系, 定量地解释 了温度的微观本质 。如果把 大学时学习的规律和 公式做特殊化 处理如恒定条 件下或理想状态下等 , 就可 以得 出与中学物理中的 基本规律或计算公式一样的表达形式翻。比如大学 物理教材利用矢量的点积给 出功的定义 , 明确 了功 是标量 的含义, 给 出了“ 力” 做功 的普遍表达式 , 当 物体在恒力作用下发生一段位移 时, 便过渡到中学 物理教材中所涉及到的“ 功” 。所 以就大学物理和 中 学物理中的知识关系来说是“ D N A ” 形式 的螺旋式结
我们开展了研究与实践。
l大学物 理 与 中学 物理 的异 同
到动量和冲量、 以及刚体定轴转动的有关知识 。但 就相同的教学 内容 来说,本质上 两者也是有区别 的, 因为大学物理课程中的这部分基础知识是在中 学物理知识的基础上往深处和广处发展的。比如热 学中“ 压强和温度 ” 的概念, 大学物理和中学物理虽 然都对压强和温度 的宏观 意义和微观本质进行 了
较) ,理工 科大 学 物 理与 中学物 理 都涉 及 到质 点 运 动学、 牛顿 运 动 定律 、 功和能, 但 中学 物理 没有 涉 及
大量的做题来学习物理。( 3 ) 自主学习能力较差, 比 较依赖教师 的讲授等等 。这些 问题的背后揭示出: 大 学物 理教 师要 注 重大 学 物理 与 中学 物 理 的衔 接 。 这个 问题 处理 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大学物理 的教 学效 果 。为此 围绕该 问题 , 结合 我 院学生 实 际情 况 ,
物理教材中则 以理想气体 为对象, 根据力学和统计
规律 知 识 导 出 了经 典 范 围 内理 想气 体 的压 强 公式 , 定量 地 解释 了压 强产 生 的微 观 意义 , 并且 利用 该 结 果, 结 合理 想气 体 物 态方 程 导 出 了温 度 与 分子 微观
如何做好大学物理与中学物理教学的有效衔接

研究 了刚体的运动 , 特别是定轴转动; 在振动和波动 内容上 , 大学物理引入了旋转矢量法 , 这种方法对
分 析振 动和波 动 问题 带 来 了很 大 的方 便 , 而 且 还具 体地 讨 论 了简谐 运 动 的合 成 问题 。2 ) 热 学方 面 : 中学 物理 简单 地介 绍 了热力学 第一定 律 和热 力学第 二定律 概念 , 并 没 有深人 展开讨 论 , 而大学 物理分 别从 宏观 上讨 论 了热力 学现象 , 研 究 了热 力学第 一定 律在 四个过 程 ( 等体、 等压、 等 温和绝 热 ) 的应 用
学习。
关键词 : 大学物理 ; 中学物理 ; 衔接 中图分类号 : G 6 4 2 .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9 - 2 7 1 4 ( 2 0 1 3 ) 0 4 — 0 1 4— 0 0 5
.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9— 2 7 1 4 . 2 0 1 3 . 0 4 . 0 2 2
理》 课 程 的学时普遍 比较 少 ( 以武 汉纺织 大学大学 物 理教 学为 例 , 整个 大 学物 理课 程 分 为大 学物 理 l
和 大学物 理 2 , 总共 学 时 1 1 2 ) , 但 是教学 内容多 , 涉及 到力学 、 热学 、 电磁学 、 光学、 振 动和波 动 、 原子物
理学、 近代物理( 狭义相对论和量子物理) 等分支 “ J , 所以教师 的教学进度 比较快 , 学生往往跟不 上, 使 得教 学效果 比较差 。在 主观上 , 许 多学生 在 翻看 教材 时 , 认 为大学物理 内容 与 中学物 理差不 多 ,
甚 至认为 是 中学物 理 的简单重 复 , 这是 一个认识 上 的误 区 , 并且 是 个 危险 的误 区 , 这 样 会 导致 学 生在 学 习大学 物理上 没有积 极性 , 在 困难上 准备不 足 , 从 而跟 不 上老 师 的教 学节 奏 。另一 方 面 , 学 生 在 中
如何加强中学物理和大学物理的衔接

2 6 4・
价 值 工 程
如何加 强 中学物理和 大学物理的衔 接
Ho w t o S t r e n g t h e n t h e Co h e s i o n o f t h e Hi g h S c h o o l a n d Un i v e r s i t y Ph y s i c s
1 中学物理和大 学物理的联 系与区别
1 . 1中 学 物理 和 大 学 物 理 的联 系 与 区别
大学物 理 和 中学研 究都 是物 体 运动规 律 的学 科 , 包
括: 力学 , 热学 , 光学 , 电磁 学 以及 原 子 物 理 五 大 内容 , 虽 然
和方法 , 比如 在 中学 物 理 中 的 路 程 等于 速 度 乘 以 时 间设 有 随意 , 甚至有 旷课 , 考试 的时候带小抄蒙蔽 过关的情况。 错, 但 在 大 学 物 理 中 求物 理 碰 撞 后移 动 的 距 离 再 利 用 这 个 2 如何做好 中学物理和大 学物理 的衔接
规律就不对 了, 很 多同学在学 习大学物理 的过程 中还是 习
惯 用 中 学 的题 海 战 术 来 学 习发 现 最 终 掌 握 知 识 的效 果 并 不好。
下面 笔 者从 以 下 方 面 来 谈 几 点 感 受 。
2 . 1教 师在 教 学 方 法 和 手 段 上 要 更 新 在 大 学 物 理 开 课 时候 就 要 向 学 生 讲 解 高 中 物 理 和 大
物理 一般都是面 向大学低年纪 的学生开 设 的基础课程 , 笔 理 想 的 分 数 ,所 以在 成 绩 决 定 论 的作 用 下 学 生 学 习很 刻 者 在 实 际 的教 学 中发 现 ,虽 然 学 生 刚 从 高 中 阶 段 过 来 , 但 苦 , 钻 研 也 比较 深 , 但 在 大 学 中 由于 大 学 没 有 了升 学 率 的 在 大 学 物 理 的学 习 中 , 学 生 总 习惯 用高 中 的 思 维 和 方法 来 要 求 ,只需要修完相应科 目的学分 即可 , 6 0分就 算合格 , 理 解 已经 比较 复 杂 的 大学 物 理 问题 , 比较 难 接 受 新 的概 念 所 以在 这样 的 要 求下 , 学 生 学 习积 极 性 下 降 学 习起 来 比较
高中物理教学与大学物理教学衔接的研究

高中物理教学与大学物理教学衔接的研究高中物理教学与大学物理教学衔接的研究中文摘要物理学研究的是自然界物质运动最基本最普遍的规律,它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向导和源泉,是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
如今,物理学的稳步前进和取得的成就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以物理学基础为内容的大学普通物理课程,是面向高等学校理工科低年级学生开设的必修基础课。
由于普通物理的学习负担相对较重,使得大学新生所表现的不适应现象特别突出。
首先,本文在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基础上,对国内外教育衔接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整理和归纳;然后从教育衔接层面,比较和分析了大学物理与高中物理在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学习方法以及学习动机上的不同;再次,通过问卷调查法、教育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大学普通物理的教学和学习现状进行了调查,从而对大学物理和高中物理的衔接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大学普通物理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建议,以期通过“教”与“学”的改进,让大学低年级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物理的学习。
关键词:高中物理,大学物理,教育衔接问题 AbstractThe study of physics is the most basic and universal law of material movement in nature. It is the guide and sour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it is an important basic subject.Now, the physics of steady progress and achievemen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vides extremely favorable conditions.The general physics course based on the content of physics is a compulsory basic course for student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Due to the relatively heavy burden of learning in general physics, the phenomenon of College Freshmen’s adaptation is particularly prominent.First of all, on the basis of consulting a large number of document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education convergence;Then, the paper compares and analyz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university physics and the high school physics in the educational idea, teaching mode, learning method and learning motivation;Again, through the method of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education statistics, conducted a survey of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situation of college physics, and has carried on a more thorough analysis of college physics and high school physics problem of convergence;Finally, on the basis of improving college physics teaching method and learning method is proposed, in order to improve teaching "and" learning ", to better adapt to the University of low grade students in university physics learning.Key word:High school physics,College Physics,Education convergence problem第一章绪论一、研究背景从上个世纪全面来看,物理学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同时很多其直接相关或间接相关的领域都受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世界的科学发展。
浅谈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与中学物理的有机衔接

浅谈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与中学物理的有机衔接摘要:为了进一步提高大学物理教学效果,该文分析了中学物理与大学物理在学习方法、学习内容、思维方式以及学生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差别与联系。
长期的教学过程中作者发现,大学物理教学中如果能够很好的重视这些差别与联系,将对教学效果产生非常有利的影响,同时也能大幅加强了学生的物理学习积极性。
教学实践结果表明,在课程绪论中详细介绍大学物理所需的数学基础、常用的思维方式、具体的教学手法和安排,并结合预习作业等教学管理变化,将大学物理与中学物理有机的衔接起来,能大幅改善教学效果。
关键词:大学物理中学物理衔接改善教学效果物理学作为基础学科,广大理工类本科生在中学阶段就已经全面接触并且较为熟悉。
但是大学物理的教学情况显示,相当部分的学生在学习大学物理课程过程中显得较为吃力,这其中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在于他们无法跨越与高中物理衔接中出现的“台阶”。
理工类的同学从初中开始接触物理知识,再经过三年高中的物理学习与训练,可以说已具有一个较为系统的物理基础知识。
这些中学阶段的基础一方面作为基础支撑会有助于大学物理的教学,但是中学阶段划下的条条框框也可能对大学物理的教学产生不利影响。
大学物理和中学物理在思维方式、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等各方面都具有明显的差异。
大学物理的教学就像是要在已经画了一部分的油画上继续作画,因此,搞好大学理和中学物理教学的有机衔接,帮助学生尽快跨越中学到大学的学习台阶为大学物理教师的首要任务。
1 大学物理教学与中学物理的差异中学物理的教学中主要是基于初等书序方法,结合试验观察分析,对简单的理想化物理现象进行定性的分析和少量定量的简单计算。
其概念和定律多数基于感性认识,所以形成的知识体系相对较为模型化和理想化,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众多的限制和无法克服的困难。
而在大学物理中,从基本概念到物理定律都是深深的植根于高等数学知识,形成了理论层次更高、结构更为完整的知识系统。
同时,大学物理中对事物的处理近似极少,几乎可以应用于所有常见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分析计算,具有极强的扩展性和普遍性。
大学物理课程与高中物理课程的衔接研究

大学物理课程与高中物理课程的衔接研究摘要:本文首先比较了教育部制订的《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和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学与天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最新编制的《理工科类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10年版)中关于近代物理部分内容的基本要求,然后,以2007年4月第2版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物理》和2010年8月第1版的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大学物理》为例,分析了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和大学物理教材在近代物理知识编写上的异同.最后,深入分析了大学物理与中学物理在近代物理内容衔接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衔接的建议,希望为顺利实现从中学向大学的过渡提供参考.关键词:大学物理中学物理近代物理教学改革衔接1 引言近代物理是物理学的近代发展,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开始形成,其中量子力学和相对论是近代物理的主旋律,它们导致物理学在观念和思想上的变革,并分别渗透到微观和高能的各个领域且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和验证。
近代物理学推动了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生物技术等的迅速发展,继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变化[1],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大学物理课程是所有高等院校理工科非物理类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通识性必修基础课,着重讲述最基本的物理概念和物理学处理疑难问题的各种理论方法以及它在解决各种不同性质实际问题的作用[2]。
大学物理课程在为学生系统地打好必要的物理基础,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具有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3]。
而高中物理课程使学生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旨在进一步提高全体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培养学生,属于基础教育范畴。
大学物理相比于中学物理,教材内容虽有部分重复,但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加深和拓展,学习目的和培养目标不尽相同。
而且大学教育与中学教育的对象分属不同成长阶段的青少年,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方法也有较大区别。
大学物理教学对接中学物理的探讨

大学物理教学对接中学物理的探讨摘要: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处理好大学物理与中学物理的对接是一个现实且重要的问题,本文阐述了实现物理概念、公式、规律、定理、数学工具对接的若干原则和方法,对于提高大学物理教学质量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大学物理;中学物理;对接;教法目前,一些大学的教育管理部门、教师和学生对大学物理教学有许多非议,如:大学物理与中学物理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方面存在众多简单的重复,既浪费了人力物力,又影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学物理难教,学生的物理思维很难从仅适应分析中学物理所述特殊情形的模式过渡到必须用微积分、考虑矢量性来分析的所谓一般情形的模式;大学物理难学,中学物理所学到的知识很难用得上,新的知识和方法也很难掌握好。
这些非议可以归结为一个问题,即大学物理教学与中学物理的对接。
我们认为,在保持现行大学物理和中学物理的教学内容及呈现顺序不变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在教学重点、教学方式、用物理知识所探讨的具体问题及所用方式方法上稍做调整来优化教学过程,实现大学物理教学与中学物理的完美对接。
在已往论及大学物理教学与中学物理对接的文献中,所论述的重点都不在现有大学物理教学内容如何针对中学物理情况加以处理这个方面,本文从该方面阐述了实现大学物理概念、公式、规律、定理、数学工具与中学物理对接的教学原则和方法,所探讨的问题典型、明确,所提出的原则与方法具体、实用。
一物理概念的对接大学物理中部分概念,如力矩、功等,在中学物理中是讲过的,但中学物理中往往只讲过它们的部分内涵和外延,而大学物理中往往会讲到它们新的内涵和外延。
对这些概念的讲授,宜在简单回顾原有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重点讲授它们新的内涵和外延。
如:对于力矩这一概念,大学物理与中学物理的差别体现在内涵上,中学物理只讲它是力与力臂的乘积,不强调它的矢量性,而大学物理讲到它是力和矢径的矢积,强调它的矢量性。
大学物理对于该概念的讲授,可以先在黑板上画好对一具体物体的转动有影响的某力F,让学生回忆在中学物理中是怎样求F的力矩的;再提请学生注意到F大小不变而方向相反时,力矩大小不变,但对转动的效果恰好相反,有必要给力矩赋予方向;接着告诉学生F大小不变而方向相反时,它与矢径的矢积的方向也恰好相反,物理学中就是用力和矢径的矢积方向描述力矩的方向,力和矢径的矢积大小正好等于力矩的大小;最后强调大学物理中的力矩就是力和矢径的矢积,它是矢量,它的方向是力和矢径的矢积方向,它的大小可以按照矢积叉乘求得,也可以按照中学物理中力大小乘以力臂求得。
浅谈大学物理实验与中学物理实验的有效衔接

来说 ,不仅要 有比较深广 的理论知 识,而且要具 备从事 科学实 习题 ,对所 学的理论知识有 较好 的认识和理解 的基 础上进行实 验 的较强能力。大学物理实 验教学是学生 系统 地进行 科学实验 验操作 ,在 已设计 好的表格 内记录实验 数据,最后 由教师作实 能力训练的开端,是打好基 础的重要 环节。 验总结 ,所 以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不 强,对老师的依赖性较大。 物理 实验不仅可以给学生传授 知识,培 养学 生的能力,启 大学物理 实验是各专业的一 门与理论课 并行 的独立公共基础实
中国电力教 育 CE E P
2 1年 第3 期 总 第 1 1 00 0 8期
D I O 编码 : 0 3 6 / . s . 0 — 0 9 2 1 .00 4 1 . 9 j sn 1 7 0 7实验 的有效衔接
娜 日图
摘要 : 出在大学物理实验教 学中要重视 大学物理实验和中学物理实验的衔接 ,阐述 了 提 大学物理实验 和中学物理实验 的衔接方法。
在 中学 阶段 虽然物理教学 大纲 已经明确规 定了学习中学 物
中学 物 理 教 材虽 然 包 括 力学 、 电 学 、 光 学 、 热 学 和 原 子 物 理 五 理 的目的,但 现实 中大多数 中学 生学 习物理 的目的是为了在高考 大 部 分 基 础 知 识 ,但 由于 环 境 和 条 件 的 限 制 能 同 步 开 设 的 学 生 中取得 好成绩 ,考入理想的大学。因为他们 目标 明确,又有学 校
大学 物理 实验 教学 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
一
拓展、加深对物理 学原理 的理解并提高应用水平,锻炼刻苦耐劳
的毅力和严谨治学 的态度,为以后从事科研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5 学生 的学习 目的和 态度 不 同 .
大学物理课程与中学物理课程有效衔接方式的研究

关键词 基 础物理 课程 改革 ; 物理课 程标 准 ; 学物理 课程 ; 大 中学物理课 程 ; 有效 衔接
“ 非物 理学专 业《 学物 理学 》 程教 学情 况 ” “ 大 课 、 非
1 引 言
物理学专 业《 学 物 理学 》 程 教 学评 价 ” 卷 调 大 课 问
查.
近年来 , 国基 础 物 理 教 育 课 程 发 生 了重 大 我
摘 要 在 基础 物理教 育课程 已经 发生 深刻 变 化 的背 景 下 , 学 物理 课 程在 教 学理 念 、 学 目 大 教 标、 教学 内容 、 学方 式等诸 多方 面面 临着如何 与中学物理 课程进 行有 效 衔接 的 问题. 教 在 分析《 普通 高 中物理 课程 标准 》 进行 大学 物理课 程 、 , 中学物理 课程 改革 调研 基 础上 , 探 究 了教 学 目标 差 异引起 的教 学方 式和 学 习方式衔 接 、 础教 育 的初 等 思维方 式 惯性 基
物理 与工程
Vo. 2 No 1 2 1 12 . 0 2
大 学 物 理 课 程 与 中 学 物 理 课 程 有 效 衔 接 方 式 的 研 究
宋 国 利 梁 红 苏春 艳
( 尔滨 学 院理 学 院 , 哈 黑龙 江 哈尔滨 1 0 8 ) 5 0 6
( 收稿 日期 : 0 10—5 2 1-82 )
带来 的学 习障碍 、 育和成 长环境 变 化引起 的适应 性 学习障碍 等一 系列 大学 物理 课程 教
与 中学物理 衔接 所 面 临 的主要 问题 ; 出 了大 学物理 课 程在 教 学 内容 、 学 方式 和 学 提 教
习方 式等方 面与 中学物理课 程有 效衔接 的主要途径 和方 式.
大学物理课程和中学物理课程近代物理部分的衔接研究

中有狭义相 对 论 力 学 基 础 和 量 子 物 理 基 础 . 高中
6] ( ) 物理课程标准 [ 以下简称 《 新 课 标》 中与此相关
四) 相对论 , 选修 3 二) 原子 的内容有选修 3 4( 5( - - ( ( 结构 、 三 )原子 核 、 四) 波 粒 二 象 性. 高中物理教 材与近代物理相关 的 内 容 主 要 体 现 在 选 修 3 4和 - 而大学物理教材 与 近 代 物 理 相 关 的 内 容 主 要 3 5, - 体现在第 8 章 、 第2 下 面, 1、 2 2、 2 3、 2 4和第2 5 章. 我们具体比较 《 新课标 》 和《 要求 》 以及高 中 物 理 教 材和大学物 理 教 材 的 共 同 之 处 和 差 异 , 在此基础 上分析和探讨加强中学物理课程和 大 学 物 理 课 程 中近代物理部分衔接的措施 .
[ 1, 2] ( 育出版社出版的 《 物理 》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 实
验教科书 , 以下简称高中物理教材) 和2 0 1 0年8 月第 1 版 的 机 械 工 业 出 版 社 出 版 的 《 大学物
[ 3, 4] 理》 教材 ( 以下简称大学物理教材) 为 例, 对中
学物理教材与大学物理教材中的近 代 物 理 部 分 内 狭 义 相 对 论、 量子物理) 之间的衔接知识点进 容( 行了探讨和分析 . 教育部 2 理工科类大学物理课 0 1 1 年颁发的 《
*
) 、 基金项目 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2 河南大学教 学 改 革 项 目 资 助 ( 编号: 0 1 0 年教改项目 ( W J ZW- 2 0 1 0 4 3 z n - -
大学物理与中学物理教学衔接的思考与探索

一
、
圆周 运 动 的规 律 如 何 ? 恒 力 冲量 的定 义 式 和 恒 力 做 功 公 式 中学 从 教 材 的 内 容来 看 : 中学 物 理 教材 的 内容 虽 然 包 括力 学 、 学 、 热 光 化 时 , 变 学 、 磁 学和 原 子 物 理 五大 部 分 , 都是 一 些 基 本 知识 。 物 理 中要 用 里 都 学过 , 力 冲 量 和变 力 做 功 如 何计 算 ?但 在 复 习 中学 内容 时 要 注 电 但 且 简 目的是 要 由 此 引入 大学 物 理 新 内容 , 点 是 讲 重 到 的 数学 知识 , 已在 数 学课 上 学 过 , 以难 度 较 小 。 学物 理 教 材 的 内 意 突 出 重点 、 明 扼 要 , 所 大 容虽然也是这五大部分 , 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大幅提 高, 但 而且 与 高 解 大 学物 理 知 识 4精 心 选 择 例 题 和 习题 , 固 所 学 的新 知 识 和 新 方 法 。 . 巩 等 数 学 知识 的结 合 比较 紧密 ,大 学 物理 中要 用 到 的高 等 数 学 知 识 , 有 大 学物 理 教 学 和 中 学 物 理 教 学 的一 个 重要 区 别 是 例 题 和 习 题 的 许 多 内容 学 生 在 高 等 数学 课 还 没 学 到 以难 度 进 一 步加 大 。 所 而 从教 材 的编 写 体 系 和风 格 来 看 : 学物 理 教 材 一 般 都 是 由演 示 实 数 量 大 大减 少 ,但这 并 不 是 说 大 学 物 理教 学 中不 需 要 例 题 和 习 IN E&T C NO OG F MA I CE C E H L YI OR TON N
解决地方院校物理教学难的问题——关注大学物理与中学物理教学的衔接

研究 和分析 , 出 了大 学 、 提 中学 物 理 学 习顺 利 有 效 衔
认 知策 略》 中讨论 了中学物理 认 知结构 对大学 物 理学 习 的负迁 移和 大 学物 理 学 习克 服 中学 物 理 负迁 移 的 认知 策略 , 出 : 指 大学 物理 对 中学 物理 来说 , 它是 一个 上位学 习 。这种 上 位 学 习需 要 中学 物 理有 效 的迁 移 效应 。 [
李 宁
( 德宏 师 范专科 学校 职教 系, 南 潞 西 6 80 ) 云 7 40
摘 要: 大学物理和高 中物理在教学 内容 、 习方式 、 学 教学 方式等方 面 的脱节 , 直接影 响 了大。做好物理学习的衔接 能有效地解决地方院校中物理教学难 、 学生学 习难 的问题 。论文 通过对 中学和大学物 理的学 习兴趣 、 教学内容、 学习方法 、 教学方法等方面 的研究和分析 , 出了大学 、 提 中学 物理学 习顺利有效衔接的建议和对策 , 以期对 地方院校低
浅析大学物理与中学物理的衔接

0本刊重稿 O
S IN E&T C N L G F R A I N CE C E H O O YI O M TO N
21 年 01
第 3 期 1
浅析大学物理与中学物理的衔接
遁 敏
f 西工 学院鹿 山学院 广西 广
【 摘
考。
柳州
551) 4 6 6
要】 分析 了 目 前大学物理与中学物理衔接 中存在的 问题 , 针对这些问题进行 了探讨 , 并提 出了与之对应的解决措施 . 以供教 学改革参
【 关键词 】 大学物理 ; 中学物理 ; 衔接
大学物理是高等院校 理工科专业的必修课 . 也是培养科学思维方 恒定律的应用时 . 针对具体题 目. 学生思考并列 出动量 守恒 定律 可 让 法和研究能力的基础课程 刚开始接触大学物理的学生普遍反应该 门 的表达式 . 如果学生 列出的只是某个方 向的表 达式 . 再引 导学 生分析 课程较难 而实际上他们从初 中阶段就开始接触物理知识 . 中又学 讨 论 , 出其局 限性 。相信通过学生 尝试错误 , 而转 变原有认知 . 高 指 从 是 习 了物理 . 物理课程对 于他们来说并不陌生 而这难就恰恰就难在大 可以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 学物理与 中学物理衔接所 出现 的“ 台阶” 上。 因此 . 做好大学物理 与中 2 调整教学 内容顺序 . . 2 促进科学概念 的有效迁移 学物理教学的衔 接 . 使学生尽快地从 中学物理的学习过渡到大学物理 构建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在学 习物理概念 时 . 中的原 概念 总是 头脑 的学 习. 是大学物理 教学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会影 响到新概念 的学习。刚进入大学 的学 生通过 中学 物理的学习 . 对 些物理概念 已经有了一定 的初 步认识 . 但在 大学 中这些概 念被 给予 1 大 学 物 理 与 中学 物 理 的 区 别 了新 的内涵 。如果教师考虑到与中学物理 概念 的衔接 . 整大学物理 调 中物理概 念的呈现顺序 . 将更 具有普遍意义 的概 念作为原概念 . 必将 1 研 究 对象 不 同 . 1 将相对 论中质 速关 系作 中学物理 的研 究对象主要是常量 . 如匀变速直线运 动 . 恒力做功 有利 于学生对物理概念的学习与掌握 比如. 将 等问题。在高考指挥棒下所进行的强化训练 . 使得这些关于常量 的物 为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多少 概念 的原概念 . 洛伦兹 坐标变换下 的时 空 使 理情景以及 思维方法在学生头脑中根深 蒂固 而大学物理 的研究对象 间、 间概念 作为经典 时空 概念的原概念 . 物理概念的呈现 由一般 到特殊 , 由高到低 . 这不仅使学生感到教学 内容 的新颖 . 可以改变学 还 主要是变量 . 如运动 中质点所受到的力卜 般为一个变量 . 可以使时间 生 的思维模式 . 培养学 生的分散思维能力 . 有利于科学概念 的建立 () t的函数 . 也可 以是速 度( ) 函数 : 的 在做 功问题 中 . I 力一般都 是变 2 突 出重点 . . 3 注意精 讲. 渗透 “ 新概念 、 新思想和新方法 ” 力. 或者在力 的作用下做曲线运动 大学物理中要 复现一部分 中学物理的 内容 . 但这绝不等 同于教学 12 数学工具不 同 . 内容简单 的重复和 回归 . 而是 在更 高层次上 . 更普遍 的条件下来认识 由于中学物理研究对象主要 是常量 . 得解 决这类 问题只需要 自然规律和学习更 深化 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物理新概念 、 就使 新思想和新 的 代 数知识 . 已在数学课上学过 , 以难度较小 。 所 而大学物理研究的是变 研究方法。 量. 这就需要高等数学 中微 积分的知识 . 至有些 内容学生 在高等数 甚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构建原理 . 在大学物理教学 中应引发学生对 已 学课 中也没学到 而且 . 大学物理中很 多物理量都 是从矢量的角度出 经知道的某些概念或 现象 的不满足 . 显示新科学概念 的合理性 在教 发. 这就要求掌握矢量的计算方法 学过程中 , 应明确教学 目 , 标 注意精讲 , 不应面面俱到 , 出重点 , 突 讲清 l3 教学手段和方法不同 - 学生不易理解之 处 . 揭示讲授 内容更 深层次的含义 . 逐渐 在学生头脑 中学物理教学 由于内容少 . 时多 , 以教学进度相对缓慢。 课 所 教师 中构建大学物理的“ 新概念 、 新思想和新方法” 比如在光 电效应 中对 有足够 的时 间对 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 、 讲解和练 习。而大学 物理 由于 光电效应的现象 、 实验规律做详细的探讨 . 导致知识的重复 . 必会 重点 教学 内容多而课时相对少 . 基本上很少有时 间在课 堂上练习 课 堂上 应引发讲解 出现的新概念 . 对实验规律本质的认识 又 比如在运动学 基本 老师讲解为主 . 对知识的归纳和总结就 留到学生课后进行 。中学 中应该一开始就 以全新 的研究方法 围绕位移 、 速度 、 加速度 等概 念作 物理讲 基本知识 . 以传授 为主 : 大学物理教学 以讲 物理思想 和整体 知 深入地 、 一般性地探讨 . 显示其普遍性与合理性 , 而不应该从头讲解这 识结构为主 . 更加注重的是物理思想 、 方法 的应用。 几个概念 . 避免造成 学生学习 的回归现象 . 挫伤学生学 习大 学物 理的 激情 , 扼杀学生求 知的欲望和兴趣 . 使大学物理教学陷人 困境。 2 如何做好大学物理与 中学物理教学的衔接 2 采用合作学 习. .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构建主义理论强调合作学习 , 励学生相互挑战各 自的观念和概 鼓 针对 以上存在 的问题 . 要做好大学物理与 中学物理教学 的衔接 . 使学生更为轻松地从中学物理 的学 习过渡到大学物理 的学 习 . 为 念 . 我认 鼓励用适 当的时间进行思考和分 析 因此 . 在课堂教学中 . 我们可 可 以从 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更多的思考和探索 : 以采 用小组讨论式教学 . 以增强师生之间 、 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 促 21 注意学生的原有认 知. . 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概念 进师生教学相 长 采用小组讨论式教学 . 首先要求 教师认 真研究 和选 现代建构主义理论认 为 . 学生是带着 已经形成 的世界观进入课 堂 择适 合课堂讨论 的教学 内容 . 明确讨论要解 决的主要问题 . 讨论题 目 的 虽然学生的世界观还 在不断进化 . 但是他们 已有 的世界观仍然对 必须 目的明确 , 具有启 发性 , 有拓展空 间, 可以事先告诉学生 . 师可 教 所有 的外来经验起 到过滤作用 . 并影响他们对所观察到 的事物进行理 以列 出相关参考书籍 . 鼓励学生查 阅寂寥论著解决问题。 其次 . 堂 在课 允许学生各抒 己见 , 展开辩论 . 教 解和说明 依据认知建构 理论 . 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应充分利用学生 已 讨论中应 给予学生充分的民主权利 , 有 的认知结构提供联系解决新问题 师起 组织引导作用 . 对讨论 总出现 的错误及 时点拨 . 并善于捕捉学生 物理 知识具 有系统性和连贯 性 .中学物理奠定 了物 理的基础 知 的闪光 点。另外 . 还可 以利用尊重个性 和使用 劳动技 能分 配的合作 学 识. 大学物理部 分知识是在此基础上 的加深和拓展 . 在进 行着部分 内 习策 略 , 成立研究团 队, 就某一 课题进行探讨 . 使学生之间 、 促 师生之 容教学时 . 以首先简要复 习中学 物理知识 . 可 随后指 出中学物理知识 间的相互学习与沟通 , 培养 学生的团 队协作 能力 . 为更好地适应大学 的局限性或者特殊性 . 而比较 自然地引入课题 。 从 要做到这一点 , 首先 物理学 习奠定基础 必须 了解和研究中学 物理教材 内容 比如在讲述 “ 变力沿曲线做功 ” 25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 发学生学 习大学物理的兴趣 . 激 时. 就应 了解 中学学生掌握 的仅仅是 “ 恒力沿直线做 功” 应该用微分 . 在教学 中根据课堂实际情况 和教学要求 .恰 当地把 物理课件 、 演 能将难 以开展 的演示实验生动地展示 出 的方法把 曲线分 成直线 . 把变力在 直线上的作用看作恒 力 . 把变力沿 示教具等穿插进课堂教学中 . 曲线做功转化为学生熟悉 的恒力沿直线做功 . 然后把恒力沿直线佐伯 来 , 这种教学辅助手段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形象 , 既可 以节省板 书、 板 解决学时少 、 教学内容多 的矛盾 , 在一定程度上也扩大 了授 那个沿路径积分 , 问题就得到解决。 另外 , 如何帮助学生将一维坐标变 画的时 间, 帮助学生发现 ( 第 10页) 下转 3 成三维空间 . 形成对矢量的正确认识也是至关重要 的 如讲解动量守 课信息量 。同时也提高学生感性认识 、
论大学物理与中学物理教学的衔接

教学方法 、 教学模式 等方 面不 尽相同。虽然我们 的大学 生 用非常普遍 , 要求学生把定性解释与矢 量表述结合在一起 ,
我 是基础教育培养出来的优胜者 , 但事实表明 , 绝大多数学生 形 成 对 矢 量 的 全 面 认 识 。但 在 实 际 教 学 中 , 们 发 现 学 生 对 大学 物 理 的学 习 不 能 很 快适 应 。在 教 学 过 程 中常 会 出 现 对矢量不能够正确理解 , 往往混淆矢量与标 量 , 遗漏矢量符
12 教 学 方 法 .
在 中学 , 受升 学 率 和 高 考 指 挥 棒 的 影 响 , 学 的 重点 主 教
要 放 在 了如 何 提 高 学 生 的 成 绩 上 , 此 中学 物 理 教 师 花 费 为
l 教学现状对 比分析
11 教 学 内容 ,
了 大量 心 血 思 考 和 运 用各 种 教学 方 法 和 教 学 方 式 来 提 高 学
物理 是让 学 生 了解 最 基 本 的 物 理 现 象 和 概 念 , 物 理 学 上 馈 , 在 考试 也比较频繁 , 这在某 种程度上督促 了学 生的学 习, 的应 用 只是 对 一 些 最 基 本 的 特 例 分 析 , 研 究 方 法 上 主 要 但 同时也养成 了学生对教 师的严重依赖性 。 在 是采 用 初 等 数 学 的 工 具 去 处 理 一 些 特 殊 问题 ; 在 大 学 物 而
生 的成绩 , 具体来说 , 常采用情 景教学 、 究教学 、 探 发现式教
学等 。课堂上重视演示试验 和典型例题 的分析 、 讲解 , 在语
大学物理与高 中物理教 材的编排体 系大致相 同 , 包 言 的表述 、 书设计方面都做 了充分的准备 , 都 板 并且强调当堂
地方高校大学物理和中学物理教学的衔接

定 理的论证等方面则 相对 比较 简略的 带过. 在大 学教学 过 程中, 不但要求 学生 能够 熟 练记 忆相 关重 要 的公 式 、 定理 等, 同时要学生掌握相关定理 和公式 的来历 , 也就是要会对
大学 物理作为理工科 类专 业大 学生 的一 门必 修课 程 , 其开设 的主要 目的在于让理工科类 学生掌握一些基本 的物 理学知识 、 概念 以及原理 等 , 从而为后续 的专业技术课 程学 习奠定一定 的基 础 , 同时也是 为 了提升学 生 缜密思 考 和理
联系 , 重复进行题海 战术也更好地提升 自己的应试 能力 , 大
相对 比较少 , 对应每一 知识点 的练 习题 与例题 量 也相对 比 较小 , 同时 , 大学 物理教 材 内容 相 比 , 与 中学 物理课 本 中的 插 图相对更多 , 这是为 了更好 地吸 引学生 对物 理学 的学 习
物理 的学历 由于受 限于数学能力 , 在很 大一 部分 物理 概念 的学 习过程 中无法做 出详细 的推导 , 而大学 物理 的学 习 中
要对 这些过程加 以详细的分析和推理. 2 大学物理与 中学物理教学衔接不 良的原 因分 析 鉴 于上文分析 , 我们 可 以看 出大学 物理 与 中学物理 在 教学过程 中存 在着多方面的差异 , 因此 , 想在大学物理 教 要
良的影 响. 本文 系统 分析 总结 了造 成 两者衔接 不 良的原 因所在 , 研
并在此基础 上给 出解决 问题 的建议措施 .
关键词 : 大学物理 ; 中学物理 ; 学; 教 衔接
中图分类号 :62 G4
引 言
文 献 标 识码 : A
程 中一般 比较侧重学生 能听懂 、 会做题 , 因此老师在课 堂上
中学物理与大学物理的有效衔接

中学物理与大学物理的有效衔接中学物理是学生在中学阶段所学习的一门科学课程,而大学物理则是相对深入和复杂的学科。
中学物理是为了培养学生对物质和能量基本规律的认识和理解能力,而大学物理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理论和实践的运用能力。
因此,中学物理与大学物理之间的衔接非常重要,以保证学生在大学阶段能够顺利地学习和掌握物理学的更深层次知识。
一、知识点的衔接在中学物理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一些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例如力、运动、热学、光学等。
在大学物理学习中,这些基础知识会被进一步扩展和深化。
因此,中学物理教学应该为学生打下牢固的基础,并帮助他们逐步提升到大学物理的学习要求。
例如,在中学物理学习中,力的概念被引入并且学习了牛顿三定律。
而在大学物理中,不仅会进一步深入学习力的分析和计算,还会引入更加复杂的力学理论,如刚体力学、弹性力学等。
因此,中学物理教学应该重点强调力的基本概念和牛顿三定律的适用范围,为学生顺利过渡到大学物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方法的衔接物理学的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中学物理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技巧。
而在大学物理学习中,实验更加复杂和精细,需要学生具备更高的实验能力。
中学物理教学中,应该加强学生对实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他们观察、记录、分析数据和得出结论的能力。
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有挑战性的实验,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并思考实验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
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验思维能力,并为他们适应大学物理学习中的实验要求做好准备。
三、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中学物理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大学物理学习中,这种能力会得到更加充分的锻炼和发展。
中学物理教学应该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采用科学的思考方式。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整理问题的关键信息、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并培养学生形成逻辑思维和严谨推理的能力。
这种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在中学物理学习中的成绩,也为他们顺利过渡到大学物理学习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物理与大学物理的衔接——力学部分引言中学力学到大学力学的过渡是一个重要的过程,它不仅直接影响到大学物理中力学部分的学习,也会对后续物理其它分支学科的学习产生间接的影响。
大学力学中的部分基础知识是在中学力学知识的基础上往深处和广处发展的,若将大学力学学习的规律和公式做特殊化处理和恒定条件下或理想状态下等,就可以得出与中学力学中的基本规律或计算公式一样的表达形式。
首先,从数学能力来看,在中学阶段,由于学生仅学习了初等数学的部分内容,缺少矢量运算、微积分乃至场论的学习,所以讨论的问题只能是一些特殊的简单情况。
再加上中学对函数的认识还相对较弱,所以在讨论物理问题时往往仅对某一物理量的值进行计算而缺少从函数的角度分析物理量的变化。
其次,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中学阶段的学习过程往往更偏重于具体的案例分析,而对模型的抽象与分析相对较弱。
对知识的迁移与应用的要求不高。
在教学实践中,中学阶段对力学内容的讨论也多从实验入手,而对理论推导和分析的要求相对较低。
再次,受限于中学课时和考试等因素,中学阶段的力学讨论的内容相较大学力学,有明显的压缩和简化。
所以,为了能更好地对中学力学和大学力学进行衔接过渡,学生因从多方面着手,逐步转变思维习惯,提升数学能力,培养理论分析和逻辑演绎的能力。
一、对数学工具的提升(1)矢量运算在大学力学的教学中,较为普遍地使用矢量去描述物理概念、表达物理原理、求解物理问题。
而在中学阶段,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在运动学和动力学上很多问题都在维度上进行了简化。
比如运动学里研究更多的是一维直线上的运动,对速度、加速度等的运算都限于一维直线上的表达。
但若将之矢量化,就能很顺利地过渡到大学力学中的一般运动规律表达。
比如从一维上的2012s v t at =+推广到2012s v t at =+v v v 就可以解决一般的匀加速运动(初速度与加速度不在同一方向上)而不仅限于直线运动。
物理概念一维的情况 矢量表示 瞬时速度 0lim t s v t∆→∆=∆ 0lim t s v t ∆→∆=∆v v 加速度 0lim t v a t∆→∆=∆ 0lim t v a t ∆→∆=∆v v 位移 2012s v t at =+ 2012s v t at =+v v v 牛顿第二定律 F ma = F ma =v v动量守恒 0mv ∑= 0mv ∑=v动量定理 mv F t =⋅∆∑∑ m v F t ⋅=⋅∆∑∑v v……………… 在中学阶段,对矢量的加减运算虽然进行了介绍,但更多的是从形象化的图像入手,比α如计算矢量合成时主要使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形法则,而较少从矢量代数运算的角度进行分析。
例:在倾角为α的斜面上,放一质量为m 的光滑小球,小球被竖直挡板挡住,在挡板逐渐转到水平方向的过程中,小球对挡板压力的最小值是多少?在中学,往往使用图像法解决问题。
但从培养矢量运算的角度考虑可以尝试以下运算: 当挡板转到与竖直方向成β角时,设挡板对小球的作用力大小为F ,斜面对小球的作用力大小为N ,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 ˆˆˆˆˆcos sin sin cos 0F i F j N i N j Gjββαα+-+-= 解得:F =G sin αcos(α-β) 显然当α=β时,cos(α-β)取到最大值1,此时F 有最小值G sin α。
在中学阶段,虽然涉及到两个矢量的乘积问题,但并未引出矢量点乘与叉乘的概念,更没有给出相应计算的一般规律。
但进入大学,无论是力矩、角动量还是功等等概念均使用矢量乘法的形式表达。
所以,为了更好地进行衔接,适当补充点乘与叉乘的概念是有益的。
(2)极限和微积分由于数学能力上的限制,高中物理一般处理恒定条件下接近理想状态的物理问题,培养学生基本的物理思维能力。
但这种思维方式并不能处理实际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大学物理作为高中物理的进一步延伸和扩展,处理的物理问题更加接近真实的时间。
大学物理常用高等数学的极限以及微积分作为工具,使学生能站在更高的位置,更系统和全面的理解和处理更具普片意义的变量问题。
这种思维方式和高中物理培养的思维方式有很大的不同。
而对于高中学生,可以逐渐培养利用微元的思想分析问题,以便进入大学后可以顺利地与用微积分解决问题相衔接。
例:小车位于高出绳端h 的平台上,一人用绳子通过定滑轮拉着小车,从滑轮正下方出发。
若人以恒定速率v 前进时,求t 时刻小车的加速度。
解:t 时刻时,人行走了vt 的距离,此时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
再过Δt 时间后,人又行走了v Δt 的距离,在此过程中绳子又转过了Δθ的角度。
考虑到时间Δt 极短,所以Δθ极小,从图中可以看出绳子被拉过的距离Δs =v Δt sin θ,而此即小车在Δt 时间内移动的距离。
设汽车速度为v 0,则v 0Δt= v Δt sin θ,即v 0= v sin θ= v 2t h 2+v 2t2。
根据加速度的定义a = Δv 0 Δt = 22222222()()v t t v t h v t t h v t t+∆-++∆+∆=22222222222()2()v t t v t h v t v t t v t h v t t +∆-++⋅∆+∆+∆α β F N Gy xO hv Δt Δθ θ θ Δs忽略高阶小量(Δt )2,整理得a =22222222222221v t t h v t h v th v t-⋅∆++++因为Δt 极小,所以22222222211v t t v t t h v t h v t⋅∆⋅∆+≈+++ 代入a 的表达式忽略小量并整理得2232222()v h a h v t =+(3)函数观在中学阶段,很多问题还停留在计算某一物理量的具体数值上,而大学力学讨论的往往是某一物理量与其他一些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因为有了具体的函数关系式,就可以对其变化情况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讨论。
所以,为了更好地进行衔接,习惯使用符号运算并提升符号运算的运算能力也是中学向大学过渡的重要一步。
二、重视对知识点的衔接大学物理中力学部分的知识点在中学物理中有些是相同的,但有些是有相应拓展的,还有些是中学物理中所不涉及的。
学生进入大学学习时,往往会因为部分内容与中学内容重复而产生懈怠心理。
所以做好对这些知识点的认识和衔接对顺利进行大学力学的学习是非常有利的。
(1)相同知识点的衔接大学物理中力学部分和高中物理力学部分中相同的知识点主要有以下几点:质点运动的描述、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质点的动能和势能以及机械功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等。
但是,由于大学物理中运用到了微积分等数学工具,所以对于相同知识点,其表述和处理会有所不同。
比如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的矢量表达式d d v F m t=v v 可以直接导出动量定理的微分形式d d d()d F t m v mv p ===v v v v ,而对两边积分,就可得到动量定理的积分形式:22211121d d()d t mv p t mv p F t mv p p p ===-⎰⎰⎰v v v 。
(2)扩充知识点的衔接大学物理中力学部分和高中物理力学部分中部分知识虽然有所重叠,但由于高中介绍相对有限,所以在进入大学学习后内涵有较大扩充的包括以下几点:动能定理、简谐运动、机械振动、机械波、曲线运动等等。
这些内容涉及到较多数学应用。
比如对于机械波的干涉,在中学仅要求了解两个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波源产生的波可以形成稳定的干涉图样。
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论,对于中学阶段而言是没有详细解释的。
而在大学物理教材中,会做以下分析:两个波源S1和S2,在同一均匀介质中说发出的相干波在空间某点P 相遇,则该两波在P 点引起震动的表达式分别为: 11112cos()r y A t πωϕλ=+-S1 S2 Pr 1r 222222cos()r y A t πωϕλ=+-其中A 1和A 2位两列波在P 点引起振动的振幅,φ1和φ2为两个波源的初相,并且φ1-φ2是恒定的。
P 点的振动为两个振动的合成,振动方程为12cos()y y y A t ωϕ=+=+,其中合振幅2212122cos A A A A A ϕ=++∆,而21212()r r πϕϕϕλ-∆=--。
当ϕ∆取值为2k π时,合振动加强,当取值为(2k +1) π时,合振动减弱。
(3)新增知识点的衔接大学物理力学部分知识点钟新引入的知识点主要包括:变力作用下的质点运动、质心运动定理、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刚体定轴转动定律、刚体的角动量守恒定律、振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等。
这些内容是建立在中学物理基础上的,虽然中学物理学习中没有涉及,但却是和中学物理密不可分的。
比如对于刚体的角动量守恒定律、刚体转动中的功和能、刚体定轴转动定律等虽然在中学物理中没有被讲述过,但刚体作为一种特殊的质点系,它同样遵循一定的力学规律。
刚体力学实际上就是质点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在刚体上的应用。
例如通过平动规律的学习和牛顿定律的学习,将相关问题进行类比可以得到刚体转动过程中的物理规律。
名称平动 名称 转动 位移s 角位移 θ 速度 d d s v t= 角速度 d d t ωθ= 加速度 d d v a t= 角加速度 d d t βω= 平动动能 212k E mv = 转动动能 k E =212I ω 牛顿第二定律 F =ma转动定律 M =Iβ 动量 mv角动量 Iω 动量定理 Ft =Δ(mv )角动量定理 Mt=Δ(Iω)三、对学习方法的改进大学力学的学习过程中,为了更好地理解概念和掌握规律,学生应改变中学时所习惯的以听讲为主的学习习惯。
(1)培养演绎推理能力中学阶段对逻辑分析与知识迁移应用的能力要求相对较低。
很多内容都是做为新知识由老师教授而不是由学生自己思考分析。
但大学力学内容较多,课时相比中学来说比较紧凑,一些概念往往给出一般规律后,需要学生自己进行演绎推理。
比如在中学阶段,学生虽然掌握了矢量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加速度为矢量,但将两者结合分析两个加速度的合成问题确往往被认为是一个新的需要单独教学的问题。
但进入大学后,类似此类问题将主要由学v 0v t Δv生自己分析解决。
再比如对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的教学,在中学,是通过教授新知识的方式使学生掌握该公式的。
但对大学力学而言,因为之前已经给出了加速度的定义0lim t v a t∆→∆=∆v v 以及矢量的运算规则,所以当一质点经过Δt 时间(Δt →0)后速度方向改变了ωΔt ,速度的变化量大小Δv =vωΔt ,即a =vω=ω2R 。
(2)转变思维方式对于中学力学而言,主要依靠形象思维能力。
比如对于某些物理规律更多地依靠一些实验来演示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