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交通安全对比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交通安全对比分析
道路交通事故伴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出现而产生。要消灭交通事故,做到"零伤亡"
是不可能的,我们能做的是建立一个相对安全的交通环境,给交通参与者提供宽恕的
交通氛围,使交通真正实现快速、舒适,成为一件爽心悦目的事。
关键字:中外交通安全驾驶员事故
1、中外交通安全情况
1999年,全球约有75万人死于交通事故。TRL(Transportation Research Labs )的一项研究表明,1999年道路交通事故的全球分布如表1所示,其中,近一半的死亡事故(约44%)发生在亚太地区。其中亚太地区包括:中国(包括台湾)、印度、印尼、韩国、马来西亚、巴基斯坦、泰国、土耳其、越南。
比较中、美、日、印的交通事故的走势有较现实的意义。作为发达国家的美国和
日本,具有较大的机动车保有量和道路密度(表2),在国内通过实施"3E"工程,交通安全的形势大为改观,车辆事故率及里程事故率均持续下降,多年来道路交通事故维
持在较低的水平上并趋于稳定,一些主要西方国家的交通事故率也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1985~1999年日本则将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1万人左右的水平上(图1)。
从1985~1999年中、印两国交通事故的对比可以看出,同为人口大国、发展中国家的中印两国交通事故均呈上升趋势(图1),随着两国机动化水平(中国机动化水平增
长率高达16%)的提高,如果不对道路安全项目进行改进,这种趋势将一直继续下去。
2、中国交通事故情况
中国是世界上交通事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2001年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数已经超过10万人。近年来,随着机动车辆保有量的增加,道路里程的延伸,道路交通愈趋复杂,交通事故有愈演愈烈的趋势。2002年,我国公安交通部门共受理交通事故[1]案件773137起,因道路交通事故造成109381人死亡,562074人受伤,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3.24亿元。因交通事故而死亡的人数、10万人死亡率等指标近年来持续攀高。
交通事故造成社会财富的极大浪费,同时也对社会的安定团结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自70年代以来,我国交通事故死亡率一直呈上升趋势,10万人口死亡率一直攀升。
3、中国道路交通安全现状
3.1 现阶段我国交通的特点
道路交通安全受到人-车-路以及交通环境这四位一体的因素影响,而中国的交通安全环境则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
3.1.1 混合交通状态严重
对交通事故产生的交通特点分析可知,混合交通条件下发生的交通事故占总数的55.9%,同时还是主要的死亡原因(占67.2%);当混合交通且缺少交通控制时,造成的交通事故占总数的50.8%,死亡人数占62.4%(1998)。
3.1.2 车辆性能差车辆是现代道路交通得以实现的主要因素,车况的好坏、车辆的性能等直接影响着道路交通的安全。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交通运输中的车辆总体特征表现为:耐用好修,适应炎热、严寒的气候,无装饰,车辆只具备基本性能。
目前国内车辆普遍不适应持续高速行驶的工况,因此在高速公路上表现不佳;机动车的性能不佳、机件失灵或零部件损坏,均可成为直接导致交通事故的因素。
3.2 机动车辆组成结构畸形
国际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的研究报告还表明,发达国家(这里指OECD 成员国)的交通事故和机动化水平与亚洲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较,亚洲国家的机动化水平最低,但交通事故率最高。
2002年,全国在用机动车保有量为79,756,763辆,其中,汽车21,417,279辆,占机动车保有量的26.85%,而农用运输车、拖拉机、挂车等则占73.15%,因此车辆整体性能较差。而由这些车辆组成的混合交通流将对交通安全构成致命的威胁。对各种交通方式责任事故的分析可知,驾驶摩托车、拖拉机、农用运输车等肇事比率占总数的21.15%,事故死亡率占总数的27.79%。
3.3 非职业驾驶员肇事情况有上升的趋势
2000年和2001年由于非职业驾驶人员肇事所占事故总数的比例分别为35.6%、38.4%,随着私家车数量的增加,大量非职业驾驶员的出现,必然导致交通事故量的增加。
道路等级低;在我国具体的交通工程实践中,还普遍存在着单纯地为了提高道路等级,简单地将道路路面硬化的做法。其结果只能是使驾驶员产生错觉,导致交通事故。
3.4 交通事故中死亡人数与受伤人数之比偏高
统计表明,2000年在中国交通事故中受伤人数与死亡人数的比例为4.5:1,这个比例在日本[2]和美国[3]分别为128:1和76:1。提高道路交通系统的安全性能,提
高车辆的主被动安全性能,建立交通事故预警系统,提供驾驶员以充足的反应时间;
建立交通事故紧急事件保障系统(Rescue and First-aid Systems ),将对改善这一被动
局面有积极的意义。2000年《道路交通事故统计》表明,驾驶员酒后驾车、疲劳驾车、超速行驶等违章操作造成的交通事故占总数的60%强,因此应该强化驾驶员的教育、培训、考核和交通管理执法的力度,提高驾驶人员和交通参与者的整体素质。
3.5 安全带等的使用状况较差
国内关于事故统计资料中没有关于使用车辆安全设施的统计资料,如安全带佩带、空气气囊作用效果等的使用情况,从国外的统计研究来看,被动安全装置的使用对降
低事故的伤害程度,挽救交通参与者的生命具有积极的意义[4],但国内交通参与者佩戴安全带的情况不容乐观。高速公路的事故率偏高。高速公路在提高道路交通通行能
力的同时,不应忽视交通安全。无论在TRANBBS设计、建造,还是交通管理方面,高速公路都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唯其如此,高速公路的整体安全性能更值得我们
担忧。
与国外相比,我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状况有较大差距。在道路交通安全方面,日
本在发达国家中一直处于中间水平。其高速公路亿车公里事故率80年代中后期在
50~60件之间,90年代初略有反弹。
美国是高速公路最多、路网最发达、设备最完善的国家,美国公路总里程626.4
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发展迅速总长度达83956公里,截止1987年占全世界高速公
路的三分之二,美国高速公路系统承担全国公路运输任务21%以上,各大TRANBBS
城市之间都有州际高速公路相通。由于有完善的安全设施和管理措施,州际高速公路
每年可减少车祸丧命者8000人及受伤者50万人,因此减少20亿美元车祸费、汽车
修理费及医药费。
统计表明,各国高速公路的交通事故率和死亡率分别只有一般公路的l/3和l/2。
日本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仅为普通公路的l/40,负伤人数为1/62,一般公路上
每亿车公路交通事故有195起,而在高速公路上只有27起。美国1980年在一般公路上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51153人,平均每亿车公里死亡2.1人(该指标近几年没有变化),而高速公路的死亡人数为4643人,平均每亿车公里仅1人,减少了一半。英国1981年高速公路的事故率仅为一般公路的l/10。
我国高速公路亿车公里事故率指标与日本相当,与美国、法国仍有差距。但从亿
车公里死亡率来看,我国则明显高于日本。从80年代至90年代,日本高速公路亿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