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 6.1 线段射线直线1教案 (新版)苏科版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6.1线段、射线、直线 教案 (1)

三班级展示1、紧绷的琴弦、人行横道线可以近似的看做线段。
将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伸就形成了射线。
将线段向两个方向无限延伸就形成了直线。
2、表示方法线段:(1)用它的两个端点的大写字母表示;(2)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射线:用它的端点和射线上的另一点来表示;(表示端点的字母必须写在前面.)直线:(1)用直线上任意两点的大写字母表示;(2)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3、如图,已知三点A、B、C,(1)画线段AB(2)画射线AC(3)画直线BC4、规律探索方法指导各小组由教师指定展示小组,其余小组成员注意倾听,理解,找出问题和疑惑,展示完毕后积极主动地向大家提出自己的质疑。
温馨提示:展示代表声音要哄亮,板书要规范(每组限时4分钟)四检测训练五点评拓展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画一条2cm的直线()(2)如上图,射线AB和射线AC表示的是同一条射线()(3)两点之间所有的连线中,直线最短()(4)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两点之间的距离()2、(1)在京福铁路沿线上分布着许多隧道,试问修这些穿山隧道隐含的数学道理是什么?(2)电力工人垮区域架线,为什么电线杆都在同一条直线上呢?3、教室里共有3位同学,如果每位同学都要和其他的人握一次手,那么他们一共握手次;若是 4 位同学,一共握手次;若是 5 位同学,一共握手次;若是20位同学,一共握手次;若是 n 位同学,一共握手次.4、作业:(1)必做题:课本习题6.1第一题.(2)兴趣题:往返于南京、盐城两地的客车,中途必须停靠扬州、高邮、兴化三个站.根据你所学的数学知识回答:需要制定多少种不同的票价?(3)挑战题:用线段构造一幅漂亮的图案.方法指导1.进行知识归纳,把本节的知识重新梳理,根据问题提升并摸索出一定的规律,进而完善自己。
2.积极的快速抢答左侧的问题。
(限时 5分钟)。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1《线段、射线、直线》说课稿1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1《线段、射线、直线》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线段、射线、直线》是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1章节的第一个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实数与数轴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概念,理解它们的特点和区别,为后续几何学习打下基础。
教材从生活实例出发,引导学生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并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的特征。
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为后续几何学习做好准备。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数与数轴的基础知识,对数学图形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概念,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模糊认识,需要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概念,掌握它们的特征和区别。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几何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概念及特征。
2.教学难点: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几何模型、黑板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从生活实例出发,引导学生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概念,让学生观察、操作,理解它们的特征。
3.实例分析:通过几何模型的展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的特点。
4.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明确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概念及特征。
6.课后作业: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概念及特征。
七年级数学上册 6.1《线段 射线 直线》教案 (新版)苏科版-(新版)苏科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B
A
B
A
课 题:6.1 线段 射线 直线(2)
教学目标:(1)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2)了解线段中点概念,能借助刻度尺、圆规等画图工具画一条 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3)会进行有关线段长度计算
教学重点:(1)能借助刻度尺、圆规等画图工具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2)进行有关线段长度计算
教学难点:(1)能借助刻度尺、圆规等画图工具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2)进行有关线段长度计算
教学流程: 一. 情境引入
如果你想将一根细木条固定在墙上,至少需要几根钉子?
在锯木料时,一般先在木板定出两点,然后过这两点弹出一条墨线, 这是为什么?
二.探究新知
如图 (1)经过点A 可以画几条直线? (2)经过A.B 两点可以画几条直线? 你得到了什么结论?请与同学交流
结论: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
如图.已知A.B 两点.
(1) 画线段AB
(2) 延长线段AB 到点
D
B
A
C
B
A
F E
B D
怎样的关系
三.典型例题
CD 的长度
四. 达标检测
(1) 画线段AB
(2) 画射线BC (3) 画直线AC
1. 的中点,求线段EF 长
1. 往返于甲乙两点的客车,中途要停靠三个站,如果站与站之间的路程及
站点与甲乙两地之间的路程都不相同
问(1) 有多少种不同的票价
(2)要准备多少种车票?
2.如果在一次聚会中,共有20个人参加,每两个人彼此握手一次,那么
一共握手多少次?
六.反思:。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6-1线段、射线、直线(第1课时)》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6-1线段、射线、直线(第1课时)》一. 教材分析《6-1线段、射线、直线》是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理解线段、射线、直线的定义和特点,掌握它们的性质和运用。
教材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线段、射线、直线在现实世界中的存在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初步的数学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对于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和性质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直观的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同时,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线段、射线、直线的特点和规律。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线段、射线、直线的定义和特点。
2.掌握线段、射线、直线的性质和运用。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
4.能够运用线段、射线、直线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线段、射线、直线的定义和特点。
2.难点:线段、射线、直线的性质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例和图形,让学生感受线段、射线、直线在现实世界中的存在和应用。
2.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和图形,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和性质。
3.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线段、射线、直线的特点和规律。
4.练习法:通过适量练习,巩固学生对线段、射线、直线的理解和掌握。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黑板、粉笔、直尺、射线演示器。
2.学具:每人一份线段、射线、直线的图形,练习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几何图形,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你们已经学过哪些几何图形?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实物和图形,呈现线段、射线、直线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和思考。
例如:用直尺展示线段,用激光笔展示射线,用手指展示直线。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线段、射线、直线的特点和规律。
6 1线段射线直线教案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6.1《线段、射线、直线》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现实情景中了解线段、射线、直线的描述性定义和表示方法,理解直线的性质,充分感受生活中所蕴含的丰富多彩的几何图形。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识图、辨析、观察、猜测验证等数学探究过程,发展几何意识、合情推理和探究意识。
3、情感与态度、价值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比较、猜想等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重点:1.线段、射线、直线的联系、区别与表示;2.两个基本事实。
教学难点:直线公理应用。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小兔子想从A地到B地,图中的三条线路哪一条相对近一些?有没有最短的路线?学生口答,引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强调“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之间的距离”。
2、师问:通过这个有趣的小问题我们知道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而“线段”这个概念大家还记得是什么时候接触的吗?生答:小学师问:是的,在小学的时候我们就进入过线的世界,了解到了线段、射线、直线,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深入研究一下它们三者的特点吧。
教师请两位同学跟着ppt配音《真假美猴王》。
师问:1、刚刚的证明过程中孙悟空乙犯了一个数学错误,你知道是什么吗?2、通过两位同学的表演,你能结合今天的课题说出线段、射线、直线三者的区别吗?学生小组讨论,请一位小组代表发言。
二、学习新课1、教师借助表演和小组代表的发言,阐明线段、射线、直线的区别。
并板书完成表格:名称图形端点个数延伸方向能否度量线段射线直线2、小练习,巩固新知(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选择题平板个人作答)A.画一条3厘米长的直线B.画一条3厘米长的射线C.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D.在直线,射线,线段中,直线最长(2)下列四组图形中,有线段、射线、直线,哪一组的两条线能相交? ()(选择题平板个人作答)3、教师由小练习2进行拓展,问:A选项的两条线段我们如何称呼呢?这条线段和那条线段吗?怎么区分?生答:给它们起名字,用字母表示它们。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6章 .平面图形的认识(一) 6.1 线段、射线、直线》公开课教案_0

《6.1线段、射线、直线(1)》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线段、射线、直线》是初中几何知识的开门,从知识上讲,线段、射线、直线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图形,也是后期研究复杂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的基础。
另一方面,从本节开始出现的几何图形的表示法,几何语言等,也是今后系统学习几何的必需知识。
所以,本节课的学习对学生今后学习几何起着奠基的作用。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掌握好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和性质外,还应训练学生动手操作及学会用规范的几何语言边实践、边叙述的能力,逐步适应几何的学习和研究方法。
从思想方法上讲,学生经历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同时也还渗透着类比的思想.二、学情分析本节课是教材第六章的第一节,学生在前面学习过《走进图形世界》,了解了一些几何图形,他们对生活中的线段、射线、直线现象也有一定的经验。
小学时对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及表示法,端点个数,能否无限延伸等均有涉及。
但是,却没有从数学的角度去认识这些几何元素,所以从学生的生活现象出发,抽象出这些基本的几何元素是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
这节课的内容对学生几何意义的起步,几何语言的开始和认识空间图形,乃至后期几何图形的学习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学生思维活跃,学习习惯较好是这个班级的学情.三、教学目标1、理解线段、射线、直线等平面图形,会用符号表示线段、射线、直线;2、借助于具体情境和动手操作,掌握基本事实: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理解两点之间距离的概念,初步感受距离的最短含义;3、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够主动参与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能识别线段、射线、直线,并能用符号表示线段、射线、直线;理解两点之间距离的概念.2、掌握两个基本事实: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教学难点:1、在相对复杂的图形中识别线段、射线、直线;2、理解两个基本事实: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五、教学方法本节课教学设计充分借助图形的直观性,在学生直觉认识的基础上有层次地组织教学。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1 线段、射线、直线》教学设计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1 线段、射线、直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6.1 线段、射线、直线》是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的一章,本章主要介绍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定义及其性质。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性质,并能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实数的概念,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
但是,对于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概念和性质,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定义。
2.掌握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性质。
3.能够运用线段、射线和直线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定义及其性质。
2.难点: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性质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概念和性质,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2.课件和教学素材。
3.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实数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实数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那么线段、射线和直线与实数有什么关系呢?”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呈现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定义及其性质。
通过直观的图形和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线段、射线和直线性质的理解。
例如,让学生在纸上画出线段、射线和直线,并测量它们的性质。
4.巩固(10分钟)通过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线段、射线和直线概念和性质的掌握。
可以选择一些相关的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解答和反馈。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运用线段、射线和直线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场景,让学生用线段、射线和直线来描述和解决问题。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定义及其性质。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6.1线段、射线、直线 教案 .doc

6.1线段、射线、直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在小学学生对线段、射线、直线的相关概念已经有了初步认识,知道直线是向两方无限延伸的,射线是直线上一点和它一旁的部分,线段是直线傻瓜两点和它之间的部分。
知道直线、射线、线段的主要区别是端点个数不同,线段有两个端点,射线有一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
掌握了度量线段的长度、会画指定长度的线段的技能。
教材分析直线、射线、线段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几何图形,是今后研究三角形、四边形以及其他复杂图形的基础。
特别是直线的基本性质,它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从本节开始出现的几何图形的画法、表示方法、几何语言等也是今后学习几何内容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因此本节内容是初中几何学习的基础。
教学目标:1、理解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会用符号表示线段、射线、直线2、理解两点间距离的意义,能度量两点间的距离3、借助具体情境和动手操作,掌握两个基本事实: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教学重点:线段、射线和直线的表示方法,理解两个基本事实教学难点:线段、射线、直线的图形语言、符号语言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观察下列几幅图片,你发现了哪些线?小学我们就学过线段、射线、直线的有关知识,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线段、射线、直线的有关知识。
(引出课题)你能画出线段、射线、直线吗?(找一位同学上黑板画,其余同学在学案上完成)你能说出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吗?(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让学生感受线段、射线、直线这样几类线到生活中随处可见,引出今天的课题,并通过让学生画线段、射线、直线让学生回忆起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二、学生活动活动一:探索基本事实“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刚才同学们画图随意画,现在在限定条件下去画图,过一点你能画几条直线?过两点呢?请在学案上完成。
你发现什么?基本事实: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确定的意义:(1)存在(2)唯一如果想把一根木条固定在木板上,需要几根钉子?依据是什么?(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动手去过一点、两点去画线,让学生更深刻的感受到过两点画线能画一条,并且只能画一条直线,从而总结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线段、射线、直线教学

课题:线段、射线、直线(1)
一.教学内容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1 线段、射线、直线》第1课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理解线段、射线、直线等平面图形,会用符号表示线段、射线和直线.
2、数学思考发展学生有条理的思考和用语言加以表述的能力.
3、问题解决借助于具体情境和动手操作,掌握基本事实: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4、情感态度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养成乐于观察、勇于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会用符号表示线段、射线和直线.
教学难点:掌握线段、射线和直线的特征、表示方法及相互联系.
四.教学方法
教法:创设情境、引导启发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悟新知
(二)实践探究发现新知
活动一用符号表示线段、射线、直线.
活动二读图,强化对线段、射线、直线的认识.
活动三通过问题情境和观察、操作,探究基本事实“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活动四通过问题情境和观察、操作,探究基本事实“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三)拓展提高强化新知
(四)反思总结整合新知。
2024年秋新苏科版7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 6.1 直线、射线、线段

②
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射线.
√
③
④
可以用表示线段两个端点的大写字母表示线段.
√
示例
两点之间的距离
典例4 下列四个生活、生产现象:
其中可用基本事实“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来解释的现象有( )
D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①②现象可以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来解释;③④现象可以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来解释.
_
_
_
_
结论
对于两条线段,上述三种关系中有且只有一种成立.
4.线段和、差意义及作法
已知
_
图形
_
_
作法
结论
定义
图示
符号表示
如果一个点把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的线段,那么这个点叫作这条线段的中点.
_
线段的中点只有一个,且一定在该线段上.
解析:分三点共线和不共线两种情况,具体情况如图所示.
1.射线:直线上的一点将直线分成两条射线,这一点叫作射线的端点.2.射线的特征:“一有两无”——只有一个端点,无长短,向一个方向无限延伸.
3.射线的表示方法:
射线的表示方法
图示
记作
方法一:用表示端点和射线上另外一个点的两个大写字母表示.
_
方法二: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
典例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解析:
选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图示
A
否
_
B
否
选项
图示
C
否
_
D
能
_
2
谢谢聆听!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1《线段射线直线》教学设计1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1《线段射线直线》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6.1《线段射线直线》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对直线、射线、线段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并学会用这些概念描述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教材从生活实例出发,引导学生认识线段、射线、直线的特点,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对直线、射线、线段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其本质特征和联系还不够清晰。
此外,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几何图形,但系统的几何学习还是第一次,因此,在学习本节课时,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线段、射线、直线的定义及其特点。
2.能正确识别生活中的线段、射线、直线,并运用这些概念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线段、射线、直线的定义及其特点。
2.教学难点:理解线段、射线、直线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线段、射线、直线。
2.观察法:让学生观察线段、射线、直线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线段、射线、直线的理解。
4.交流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线段、射线、直线的图片和实例。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生活中的直线、射线、线段的图片。
3.计数器:用于展示线段、射线、直线的特点。
4.分组讨论标志:用于分组讨论时区分各组。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直线、射线、线段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对这些概念的认识。
提问:你们在哪里见过这些图形?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呈现线段、射线、直线的定义及其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用计数器展示这些图形的特征。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6.1《线段、射线、直线》教案

《线段、射线、直线》直线、射线、线段是最简单的几何图形,以后学习的三角形、四边形等都是由它们构成的,所以,直线、射线、线段是今后研究比较复杂图形的必要基础。
直线、射线、线段小学重在直观理解,初中的学习侧重于几何图形的表示法、几何语言的表达方式,本节课是今后系统学习几何知识所必须的基础。
还有直线的基本性质,它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因此,本节课看似简单,但在教材中却处于重要的地位。
对于学生来说,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都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点、线段、射线、直线等简单的平面图形的意义,了解线段、直线的性质,理解线段中点及两点之间的距离等概念。
2、探索并掌握两个基本事实: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过程与方法目标】1、发展学生有条理的思考和用语言加以表述的能力。
2、培养学生操作、观察、分析、猜测、类比和概括等能力,同时渗透转化、分类讨论的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认真参与、积极交流的主体意识和乐于探索、积极钻研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直线公理和线段中点.2、运用线段中点的性质求线段的长.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并准确使用数学语言.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一、导入1、观察出示的图片,思考:这些漂亮的图形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线段射线直线2、下面的图形你认识吗?教师出示图片.二、讲解(一)线段最短1、思考:(1)从甲地到乙地有三条路,你估计哪条路相对近一些?(2)从甲地到乙地能否修一条最近的路?如果能,你认为这条路应该怎么修呢?请在图中画出这条路.2、基本事实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line segment)最短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3、想一想由火车站到汽车站, 走上面哪条路线更近?为什么?(二)线段的表示方法1、如图,分别怎样表示图中的线?(1)线段AB、线段BA、线段a(2)射线OP(注意:端点字母必须写在前面)(3)直线MN、直线NM、直线l2、练习第1题(三)两点确定一条直线1、思考:如图,过一点A可以画几条直线?无数条那么,过两点A、B可以画几条直线?一条2、基本事实两点确定一条直线.3、练习第2题(四)线段长短比较方法1:度量法(用刻度尺测量)∴AB>CD方法2:叠合法(用平移法比较)具体见课件动画(五)尺规作线段用尺规作图的方法可以将一条线段移到另一条线段上.做一做:已知线段AB,请用圆规、直尺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做法:1、用直尺作一条射线A′C′.2、以A′为圆心,在射线A′C′上截取A′B′=AB,∴线段A′B′就是所求做的线段.(用圆规量出已知线段AB的长度,在射线A′C′上,以点A′为圆心,以AB长为半径画弧,交射线A′C′ 于点B′,即截取A′B′=AB.)3、练习第3题.(六)线段中点点B把线段AC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B与BC,点B叫做线段AC的中点.如图:∵点B是线段AC 的中点∴AB = BC = 12AC 或者AC=2AB=2BC.4、练习第4、5、6题.三、练习1、如图,点B、C在线段AD上.(1)以A为端点的线段有哪几条?以B为一个端点的线段有哪几条?(2)图中共有几条线段?是哪几条?2、如图,已知点A、B、C.(1)画线段BC(连接BC),画直线AB、AC;(2)在线段BC上取一点D,画射线AD.3、如图,已知两点A、B.(1)画线段AB;(也可说成连结AB)(2)延长线段AB到点C,使得BC=AB.4、如图,线段AB=8cm,点C是AB的中点,点D在CB上,且DB=1.5cm,求线段CD 的长度.解:∵C是线段AB的中点∴CB=12AB=4cmCD=CB - DB=2.5cm5、如图,已知三点A、B、C(1)画线段AB;(2)画射线AC;(3)画直线BC.6、如图,以点A为端点的线段有多少条?以点B为一个端点的线段有多少条?请分别表示这些线段.线段BA、线段BD、线段BE、线段BC线段AB、线段AD、线段AE、线段AC思考:图中共有多少条线段?四、总结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线段的两种比较方法:叠合法和度量法.线段的中点的概念及表示方法.∵点B是线段AC 的中点,∴AB = BC =12AC 或者AC=2AB=2BC.略。
线段射线直线苏教版数学初一上册教案

线段射线直线苏教版数学初一上册教案直线是轴对称图形;射线是指由线段的一端无穷延长所形成的直的线,射线有且仅有一个端点,线是由一个动点运动时产生的图形。
线是无宽度的长度。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线段射线直线苏教版数学初一上册教案,欢迎大家鉴戒与参考!
6.1线段、射线、直线: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线段中点的概念,能借助刻度尺、圆规等画图工具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2.能进行简单的线段长度运算.
【学习重、难点】线段中点的概念及简单的运算.
【导学提纲】
想一想:怎样比较两个同学的高矮?把你的想法和同学们交换.
《6.1线段、射线、直线》同步测试
1.火车票价是根据两站距离的远近而定的,距离越远,票价越高.如果一段铁路上共有五个站点,每两站间的距离都不相等,那么这段铁路上的火车票价共有________种.
知识点 2 线段、直线的性质
2.建筑工人砌墙时,常常在两个墙角的位置分别插一根木桩,然后拉一条直的参照线.这个实例体现的数学知识是( )
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B.过已知三点可以画一条直线
C.一条直线通过无数个点
D.两点肯定一条直线
6.1线段、射线、直线:测试
1.手电筒发出的光线,给我们的形象似( )
A.直线
B.射线
C.线段
D.折线
2.下列说法中毛病的是( )
A.A、B两点间的距离为5km
B.A、B两点间的距离是线段AB的长度
C.A、B两点间的距离就是线段AB
D.线段AB的中点M到A、B的距离相等线段射线直线苏教版数学初一上册教案到此结束。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1 线段、射线、直线同步教案

课题: 6.1 线段、射线、直线课时: 1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理解点、线段、射线、直线等简单的平面图形的意义,了解线段、直线的性质,理解线段中点及两点之间的距离等概念;
在现实情境中理解直线的意义和性质,通过操作活动,理解线段的性质,通过线段的中点及两点之间的距离等概念的理解,初步培养简单的判断和推理能力;
结合图形认识线段间的数量关系,并探索点和线的性质,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在现实情境中理解直线的意义和性质,通过操作活动,理解线段的性质,通过线段的中点及两点之间的距离等概念的理解,初步培养简单的判断和推理能力;
教学难点:
能结合图形认识线段间的数量关系,并探索点和线的性质,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情境导入情境 1 在两幅图中找出我们在小学学过的图形:角、线段、平行、垂直等等。
情境2 如图从甲地到乙地有3条路,你估计哪条路相对近一些?
从甲地到乙地能否修一条更近的路?如果能,你认为这条路应该怎样修,请在图中画出这条路。
你认为,你所画的路是甲地到乙的最短的路吗?
教学过程
生活常识告诉我们: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我们把这条线段的长,就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请大家观察地图,由火车站到汽车站,你可以走哪些路线,其中你认为哪条路线是最短的?为什么?
1、经过两点能画条直线。
2、读句画图:2条线段a、b相交于点A。
3、如下图,AB=AC+ ,BD=AD--
D
C B
A。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6.1线段、射线、直线 教案

«直线、射线、线段» 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并掌握其表示方法,认识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2)探究得到“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事实,并能举例说明这一事实;(3)理解点与直线、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能读懂简单的几何语言并据此作出图形.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探究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直线公理,点与直线、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自学、类比、分析、概括、合作的能力;(2)通过探究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渗透类比的数学思想,初步培养学生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之间的相互转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从实际问题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2)通过学生讲解,其余学生纠错,补充,体现集体力量的强大,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3)通过学习让学生树立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难点:几何语言和图形语言的相互转化。
三、教学过程(一)生活中的数学请同学们欣赏图片(多媒体展示):1.笛子(可近似看作小学学过的什么几何图形:线段)2.光源发出的光线(可近似看作:射线)3.笔直的公路(可近似看作:直线)设计意图:由同学们熟悉的生活中的笛子、光源发出的光线、笔直的公路的形象,抽象为数学中的线段、射线、直线引出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体会到线段、射线、直线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有研究它们的必要性。
(二)回顾旧知1.小学是从端点个数定义线段、射线、直线的,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他们的区别:(2)线段、射线、直线的联系: 和 是 的一部分。
(由学生已有知识是可以独立完成它们的区别的,因此本环节采用抽问的方式完成)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旧知的同时,从端点个数、延伸方向、可不可度量这几方面考虑线段、射线、直线的区别,并独立完成表格,为学习他们的表示方法做准备。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1 线段、射线、直线(1) 教案

6.1线段、射线、直线(1)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理解线段、直线、射线等简单的平面图形,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
2.通过操作活动,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等事实,积累操作活动经验。
教学重点:了解线段、射线、直线的基本的特点,知道一个公理
教学难点:几何语言的表达方法
教学用具:投影、多媒体课件
活动准备:展示一些平面图形及图案,让学生感受到在他们的生活当中是处处有数学的。
复
习以前有关的些平面的知识。
教学过程:
展示有关线段、射线、直线的图片,并让学生注意观察在这些图片中线段、射线、直线有什么特点并填空。
【答案】
2.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找有哪些物体可以近似地看作线段、射线、直线?(并开展比赛,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学习线段、射线、直线的表示方法,在此过程中要学生比较它们的几种表示方法
线段的表示方法:
射线的表示方法:
直线的表示方法:
3.通过动画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践总结出一个公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让学生知道在生活中是处处存在数学的,但自己要仔细观察)
小结:
知道线段、直线、射线各自的特点,并知道一个结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作业:
教学后记:学生能正确理解线段、射线、直线的定义,知道他们各自的特征。
学生的思维较活跃,能说出现实生活中的线段、射线、直线,也能辨别图形中的线段、射线、直线。
理解过一点能画无数条直线、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6.1线段、射线、直线-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6.1 线段、射线、直线 -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 学习目标•掌握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和符号表示。
•能够将一个线段、射线或直线画出来,并且用符号表示。
•能够用线段、射线、直线来表示图形中的各个部分。
2. 学习重点•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和符号表示。
•学会使用线段、射线、直线来表示图形中的各个部分。
3. 学习内容3.1 线段线段是起点和终点都存在的线段,它是有限长的并且有两个端点。
我们用“AB”来表示线段,A、B分别代表起点和终点。
3.2 射线射线是起点存在、终点不存在的线段,有一个端点。
用“AB”表示射线,其中A 代表起点,B代表沿着射线方向的某个点。
3.3 直线直线是没有终点的线段,它是无限长的,并且延伸出去。
一般用一条直线上的两个点来表示直线,例如“AB”、“CD”等。
4. 教学步骤4.1 导入新知识本课我们学习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和符号表示。
首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前面学习的点、线、面的概念,为今天的学习做好铺垫。
4.2 线段的概念和符号表示向同学们介绍线段的概念,并演示如何用“AB”符号来表示线段。
然后请同学们跟着教师操作,画出线段,并用“AB”符号表示。
4.3 射线的概念和符号表示向同学们介绍射线的概念,并演示用“AB”符号来表示射线。
然后请同学们跟着教师操作,画出射线,并用“AB”符号表示。
4.4 直线的概念和符号表示向同学们介绍直线的概念,并演示用两个点来表示直线。
然后请同学们跟着教师操作,画出直线并用“AB”、“CD”等符号表示。
4.5 练习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可以出一些练习题,让同学们在课堂上完成。
4.6 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掌握了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和符号表示,并且能够用这些符号来表示图形中的各个部分。
5.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是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和符号表示,同学们通过课上的学习,能够对这些知识点有初步的了解。
在以后的学习中,同学们需要不断加强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并能够熟练地运用它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1线段射线直线1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并会用符号表示线段.射线.和直线。
2:知道“两点之间所有的连线中,线段最短.”以及“什么叫两点之间的距离”。
3:通过具体情境,发展学生有条理的思考,并能正确地描述。
二:重点:认识并会用符号表示线段.射线.和直线。
难点:“两点之间所有的连线中,线段最短.”定理的应用
三:预习展示
1小兔子想从A地到B地.
⑴图中的三条路线哪一条相对近一些?
⑵有没有最短的路线?
得出:(1):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2):()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四:探究学习:
1、线段、射线、直线的异同点
.2,议一议:
如图,线段上有两点和,则图中共有________条线段。
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如果要在墙上固定一根木条,你认为至少要钉几个钉子?为什么?
读下列语句,并画出图形:
⑴经过两点画一条直线;
⑵过两点分别画一条直线,点C在直线AB外。
⑶在直线上取一点;过点C 画射线CD.
(4)平面内有三条直线,这三条直线可能有几个交点?画图说明。
(5)如图,从地到地有①②③三条路可以走,
每条路长分别为(图中、、表
示直角),则第_________条路最短,另两条路
的长短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
六:巩固练习: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2.已知线段AB.
(1)如果在线段AB上取1点C,那么图中共有几条线段?试写出这些线段;
(2)如果在线段AB上取2点C,D,那么图中共有几条线段?试写出这些线段;
(3)如果在线段AB上取3点C,D,E那么图中共有几条线段?试写出这些线段;
(4)如果在线段AB上取19个点,那么图中共有几条线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