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能力提升训练(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寓言四则课后练习题(含答案)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寓言四则课后练习题(含答案)

第22课寓言四则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校.量(jiào)喇.叭(lǎ)粘.住(zhān)B.雕.像(diāo) 遵.重(zūn) 虚荣.(róng)C.庇.护(bì) 爱慕.(mù) 适.用(sì)D.凯.歌(kǎi) 宙.斯(zhòu) 赫.赫(hè)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及.其家穿井()(2)吾穿井得一人()(3)国人道.之()(4)不若..无闻也()(5)有闻.而传之者()(6)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3. 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闻之.于宋君得一人之.使B.及.其家穿井及.其日中如探汤C.闻.之于宋君有闻.而传之者D.非得一人于.井中也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4. 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常一人居外B.吾穿井得一人C.奈何忧其坏D.其人舍然大喜5.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常一人居外/居功自傲B.奈何忧其坏/杞人忧天C.身亡所寄/亡羊补牢D.得一人之使/晏子使楚6. 根据解释,在括号中写出相对应的词语。

(1)因喜爱而向往表面上的光彩。

()(2)指买东西时商家为促销而额外赠送给顾客的东西。

()(3)用竞赛或斗争的方式比本领、实力的高低。

()(4)借指为不必要忧虑的事情而忧虑。

()7.根据语境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这故事适用于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

爱慕:(2)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较量:8.说说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或短语各有什么表达作用。

(1)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2)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起喇叭,唱着凯歌.........飞走。

9.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

吾穿井得一人(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 )10.翻译下列句子(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2022-2022年七年级上册第6单元第22课《寓言四则》 语文同步练习(人教部编版)

2022-2022年七年级上册第6单元第22课《寓言四则》 语文同步练习(人教部编版)

2022-2022年七年级上册第6单元第22课《寓言四则》语文同步练习(人教部编版)选择题下列加粗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______)A. 庇护(pì)爱慕(mù)B. 俯视(fǔ)乏味(fàn)C. 惭愧(cán)妒忌(dù)D. 囱(cōng)矗立(chù)【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在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

A. 应为庇护(bì);B. 应为乏味(fá);C.正确;D. 应为矗立(chù)。

语言表达根据解释,写出成语。

①傲慢自大、得意或满不在乎的样子。

(______)②原指野兽的凶猛模样。

现常用于形容坏人凶相毕露的样子。

? (______)③形容称心如意而自得其乐。

(______)④目空一切,认为世界上无人能与之相比。

形容狂妄自大到了极点。

? (______)【答案】? ①大模大样? ②张牙舞爪? ③洋洋自得? ④不可一世【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成语的积累与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在日常读书与写作中,注意多积累,多思考,正确使用成语,拿不准的,多查字典。

根据意思写出成语即可。

注意不要写错别字,“洋洋自得”不能写成“扬扬自得”。

选择题赫耳墨斯化作凡人来到雕像者店里的目的是()A. 他想知道自己在人间受不受尊重。

B. 他想知道人对神是否尊重。

C. 他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D. 他想知道自己在人间是否受到极大的尊重。

【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梳理文章故事情节。

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并从前向后精读各部分文章,根据故事情节概括出切题的答案,原文中有词语(句子)的,可首选原文中的词语(句子)。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所以化作凡人来到雕像者店里。

故选C。

选择题蚊子第二次吹喇叭的原因是()A. 有意气一气狮子,再一次从精神上征服狮子。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22课 寓言四则》当堂同步训练(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22课 寓言四则》当堂同步训练(含答案)

《第22课寓言四则》一、填空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______(2)及.其家穿井。

______(3)若.屈伸呼吸。

______。

【答案】用竞赛或斗争的方式比本领、实力的高低;待,等到;你【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词语的含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答案:(1)用竞赛或斗争的方式比本领、实力的高低.(2)待,等到.(3)你.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词语的含义.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将词语置于句子中,进行分析.分析词语的本意,及词语的语境意思.二、选择题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爱慕.(mù)溉汲.(jí)躇.步跐蹈(chú)B. 庇.护(pì)饶.头(ráo)舍.然大喜(shě)C. 中.伤(zhòng)强.大(qiáng)身亡.所寄(wú)D. 较.量(jiào)崩坠.(zhuì)闻而传.之(chuán)【答案】B【解析】A准确.注意“躇步、溉汲”的读音.B有误,“庇护”的准确读音“bì hù”,注意“饶头”的读音.C准确.注意“中伤”的读音.D准确.注意“较量、崩坠”的读音.答案:B此题考查字音的辨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既要熟练掌握拼音,还要写准汉字,在学习中要做一个有心人.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 家无井/而出溉汲B. 有/闻而传之者C. 奈何忧/崩坠乎?D. 晓之者/亦舍然大喜【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A、正确;B、正确;C、改为:奈何/忧崩坠乎;D、正确;故选C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三、其他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第22课 寓言四则 同步练习 七年级语文上册 (统编版)(含解析)

第22课 寓言四则 同步练习 七年级语文上册 (统编版)(含解析)

第22课寓言四则同步练习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含解析)第22课寓言四则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庇护(bì)溉汲(jí)宙斯(zhòu sī)躇步跐蹈(chú)B.爱慕(mù)饶头(ráo)凯歌(kǎi gē)舍然大喜(shě)C.中伤(zhòng)强大(qiáng)称(chèn)职身亡所寄(wú)D.较量(jiào)崩坠(zhuì)添头(tiān tou)闻而传之(chuá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赅人听闻炫耀头衔精致B.随声附和缥渺妥当神秘C.莽莽榛榛寂寞呈报陛下D.钦差大臣烦燥腥臊爵士3.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及其家穿井(待,等到)B.家无井而出溉汲(喝水)C.身亡所寄(无,没有)D.只使(纵使,即使)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宋之丁氏因往晓之B.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非得一人于井中也C.有闻而传之者求闻之如此D.有闻而传之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5.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寓言中的“寓"是寄托的意思,寓言常常用假设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B.寓言这种体裁往往篇幅短小,语言精练,故事中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C.伊索是古罗马寓言家,人们习惯于把古罗马寓言都归到他的名下,统称“伊索寓言”。

D.童话和寓言有很多相近的地方,如故事情节都是虚构的,常采用拟人化手法,都有劝诫、歌颂或讽刺的作用等,但两者也有区别。

6.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在雾霾越来越严重,每个公民都要有杞人忧天的意识,这样才能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

B.与大鱼较量了半小时后,钓友终于成功钓起了这条50多斤重的大青鱼。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二课《寓言四则》同步练习(二)及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二课《寓言四则》同步练习(二)及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二课《寓言四则》同步练习(二)及答案22 寓言四则一、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赫.拉(hè)爱慕.(mù)舍.然(shě)B.庇.护(pì)躇.步(chú)雕.像(diāo)C.凯.歌(kǎi)溉汲.(jí)粘.住(nián)D.中.伤(zhònɡ)蜘.蛛(zhī)喇.叭(lǎ)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身亡.所寄(死亡)凯.歌(胜利)B.庇.护(遮蔽,掩护)及.其家穿井(待,等到)C.国人道.之(讲述)终日在天中行止..(行动,活动)D.亦不能有所中伤..(伤害)若.屈伸呼吸(你)3.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

(1)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2)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

()4.判断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1)寓言是将生活哲理寄托在一个假想的、具体形象的、具有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里的一种文学体裁。

()(2)寓言中的人物都是人格化了的动物、植物或自然界的其他东西和现象。

()(3)寓言主题的表现都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把较深刻的道理寓于简短的故事之中。

()(4)寓言在艺术手法上的重要特点是夸张,此外,还运用拟人、比喻等手法。

()5.综合运用。

(1)请给下列成语各配上另一个成语,结成对子。

(只填选项)守株待兔——()杞人忧天——()亡羊补牢——()狐假虎威——()愚公移山——()雪中送炭——()(备选:A.叶公好龙 B.缘木求鱼 C.狗仗人势 D.画龙点睛 E.精卫填海 F.锦上添花)(2)寓言都含有深刻的哲理,给人以生活的启示。

阅读下面这则寓言,你会得到什么启示?普罗米修斯造人,给每个人挂上两只口袋,一只装别人的恶行,另一只装自己的。

他把那只装有别人恶行的口袋挂在前面,把另一只挂在后面。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22课 寓言四则 练习(含答案和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22课 寓言四则 练习(含答案和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22课 寓言四则》2021年同步练习卷(2)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字注音。

(1)那个在电影院门口恶意中伤别人的小伙子,受到大家的谴责后低头认错了。

(2)蚕儿先用吐出的丝粘住纸,然后不停地移动自己的头,不辞辛劳地日夜工作,终于结成茧子。

[知识点]字音[解答过程]答案:(1)zhòng shāng(2)zhān[答案]见解答过程[思路启发]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识记能力。

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2.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寓言中的“寓”是寄托的意思,即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B.寓言这种体裁往往篇幅短小,语言精练,故事中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C.伊索是古罗马寓言家,人们习惯于把古罗马寓言都归到他的名下,统称“伊索寓言”。

D.童话和寓言有很多相近的地方,如故事情节都是虚构的,常采用拟人化手法,都有劝诫、歌颂或讽刺的作用等,但两者也有区别。

[知识点]文学文化常识[解答过程]A.正确。

B.正确。

C.有误,伊索是古希腊寓言家。

D.正确。

故选:C。

[答案]C[思路启发]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3.《蚊子和狮子》中写狮子与蚊子的“战斗”时主要运用了和。

(只填序号)A.对话描写B.语言描写C.动作描写D.神态描写E.心理描写[知识点]描写手法[解答过程]通过文章可以看出,全文只有蚊子在说话,狮子并没有说话,所以运用的是语言描写;对二者之间的“战斗”的描绘运用了很多动作描写。

故选:B C[答案]见解答过程[思路启发]本题考查描写方法的判断与作用分析。

解答此题要了解人物描写的常用方法,结合前后文内容来分析其具体作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22《寓言四则》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阅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其中蕴含着怎样的道理。

点拨:本题旨在引导同学们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

参考答案:《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通过天神赫耳墨斯自命不凡、主观臆断而在事实面前碰壁的故事,讽刺和批评了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

《蚊子和狮子》写蚊子在狮子面前夸口,终于战胜狮子,正当它得意忘形时却被蜘蛛吃掉了。

讽刺了那些取得一点小成绩就得意忘形的人。

二、从《穿井得一人》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生活中为获得真知真见,避免道听途说,应该怎么做?与同学讨论一下。

点拨:本题旨在引导同学们读懂《穿井得一人》,并指导实践。

参考答案:《穿井得一人》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可轻信传闻,更不能盲目传播,说话要表述清楚。

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应采取调查研究的审慎态度,应有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不轻信、不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三、人们常用“杞人忧天”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也有人认为其中传达出强烈的忧患意识。

你同意哪一种理解呢?点拨:本题旨在引导同学们培育思辨能力。

参考答案:“杞人忧天”本来确实是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但理解为“其中传达出强烈的忧患意识”也是可以的。

其实《列子》之后的一些文人已经将“杞人忧天”引申到政治生活方面,借以表示对国家大事的关心,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寓意。

如李白《梁甫吟》:“白日不照吾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

”这正是以杞人自喻,抒发为国事操心而受到排挤的苦闷。

文天祥《赴阙》:“壮心欲填海,苦胆为忧天。

”在南宋危亡关头,他借“精卫填海”这个传说和“杞人忧天”这则寓言表达了自己力挽狂澜的决心与抱负。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闻.而传之者……2.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3.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4.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5.奈何..忧其坏?点拨:本题旨在引导同学们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的含义。

参考答案:1.听说2.讲述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3.无,没有4.伤害5.为何,为什么。

第22课《寓言四则》练习题(word版有答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22课《寓言四则》练习题(word版有答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寓言四则》练习题年级班姓名:一、集腋成裘:1.下列语句中加横线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 gài jí),常一人居外。

B. 杞( qí )国有人忧天地崩坠( bēng zhuì ),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C.晓之者曰:“日月星宿( xiù ),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 zhōng )伤。

”D. 若躇( chú)步跐蹈( chǐ dǎo),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2.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起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沾住了。

B.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会对他更尊重些,C.其人释然大喜,硝之者亦舍然大喜。

D.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

若躇步呲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家无井而出溉汲..(打水、浇田) B. 闻.之于宋君(听说)C. 若.屈伸呼吸(如果)D. 身亡.所寄,废寝食者(死亡)4. 下列词语不都属于形容词的一组是()A. 诚实善良美丽顽强 B.飞快兴奋幸福笔直C. 高红缓慢伟大D. 愿意悲伤优秀卑鄙5、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李明见别人在下棋、不免贝增心喜、蠢蠢欲动。

B.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C.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殚精竭虑。

D.这里有良好的水土条件,又有一个团结向上的领导班子,因而人民的生活安居乐业.6. 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的这句诗词激励着我们青少年学生珍惜时光,努力学习,发奋有为。

B. 中国政府再次发出:"钓鱼岛自古以来是我国神圣的领土,不容任何人侵犯"的警告。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2《寓言四则》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2《寓言四则》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22《寓言四则》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阅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联系自己的生活阅历,说说其中蕴含着怎样的道理。

点拨:本题旨在引导同学们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

参考答案:《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通过天神赫耳墨斯自命不凡、主观臆断而在事实面前碰壁的故事,讽刺和批判了那些喜爱虚荣、妄自尊大的人。

《蚊子和狮子》写蚊子在狮子面前夸口,终于战胜狮子,正值它得意忘形时却被蜘蛛吃掉了。

讽刺了那些取得一点小成果就得意忘形的人。

二、从《穿井得一人》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生活中为获得真知真见,避开道听途说,应当怎么做?与同学讨论一下。

点拨:本题旨在引导同学们读懂《穿井得一人》,并指导实践。

参考答案:《穿井得一人》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可轻信传闻,更不能盲目传播,说话要表述清楚。

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应采取调查研究的审慎态度,应有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不轻信、不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三、人们常用“杞人忧天”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也有人认为其中传达出猛烈的忧患意识。

你同意哪一种理解呢?点拨:本题旨在引导同学们培育思辨能力。

参考答案:“杞人忧天”原来确实是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但理解为“其中传达出猛烈的忧患意识”也是可以的。

其实《列子》之后的一些文人已经将“杞人忧天”引申到政治生活方面,借以表示对国家大事的关心,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寓意。

如李白《梁甫吟》:“白日不照吾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

”这正是以杞人自喻,抒发为国事操劳而受到排挤的苦闷。

文天祥《赴阙》:“壮心欲填海,苦胆为忧天。

”在南宋危亡关头,他借“精卫填海”这个传奇和“杞人忧天”这则寓言表达了自己力挽狂澜的决心与抱负。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闻.而传之者……2.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3.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4.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5.奈何..忧其坏?点拨:本题旨在引导同学们把握重点文言词语的含义。

参考答案:1.听说2.叙述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3.无,没有4.伤害5.为何,为什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练习 (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练习 (word版含答案)

第22课《寓言四则》练习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一、字词书写1.挑出并改正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

(1)他想知道自己在人间受到多大的遵重。

( )(2)这故事适用于那些爱暮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

( )(3)蚊子唱着铠歌飞走了。

( )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粘( )___________宿(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二、选择题3.下面加点字的字形、字音全对的一项是()A.尊.重(zūn)雕.像(diāo)星宿.(sù)B.剌.叭(lǎ)饶.头(ráo)宙.斯(zhòu)C.庇.护(pì〕爱慕.(mù)赫.耳墨斯(hè)D.爪.子(zhuǎ)凯.歌(kǎi)较.量(jiào)4.赫耳墨斯化作凡人来到雕像者店里的目的是A.他想知道自己在人间受不受尊重。

B.他想知道人对神是否尊重。

C.他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D.他想知道自己在人间是否受到极大的尊重。

5.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赫.拉(hè)添.头(tiān)B.庇.护(pì)雕.像(diāo)C.喇.叭(lǎ)粘.住(zhān)D.凯.歌(kǎi)爱慕.(mù)6.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他的话语攻势凌厉,没有一丝感情,有些咄咄逼人....。

B.在这么艰难的情况下,我们还能取得如此大的突破,真是喜出望外....。

C.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使他成为我们的榜样。

D.因为要完成这项任务还需要克服很多困难,于是他杞人忧天....,总是皱着眉头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综合性学习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及.其家穿井(2)不若..无闻也(3)因往晓.之(4)身亡.所寄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因往晓.之晓:_____________(2)及.其家穿井及:_____________(3)若.屈伸呼吸若:_____________(4)闻.之于宋君闻:_____________(5)国人道.之道:_____________四、语言表达9.阅读下面寓言,补充故事的结尾(至少写出两个)。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寓言四则》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寓言四则》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寓言四则》测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18.0分)1.选出下面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A. 边塞.(sài)较.量(jiào)剌.叭(lǎ)B. 爱慕.(mù)凯.歌(kǎi)添.头(tiān)C. 赫.拉(hè)雕.像(diāo )粘.住(nián)D. 崩坠.(zhuì)舍.然(shì)庇.护(pì)2.下列词语的字形和下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雕像庇护爱慕杞人忧天(qǐ)B. 虚荣较量蚊子日月星宿(xiù)C. 凯哥尊重充塞吹着哪叭(lǎ)D. 溉汲崩坠消灭废寝忘食(qǐn)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 家无井/而出溉汲。

B. 有/闻而传之者。

C. 奈何忧/崩坠乎?D. 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4.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

(这里指世间的人)B. 废寝食者(宿舍)C. 国人道之(这里是讲述的意思)D. 亡处亡气(这里是无、没有的意思)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都选自《伊索寓言》。

伊索为古希腊作家。

B. 《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先秦杂家的代表著作。

C. 《杞人忧天》选自《列子•天瑞》。

列御寇相传是战国时的儒家人物。

D. 古希腊寓言家伊索、18世纪德国寓言家莱辛、17世纪法国寓言家拉封丹、19世纪俄国寓言家克雷洛夫并称“世界四大寓言家”。

6.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都选自《伊索寓言》。

B.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讽刺的是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蚊子和狮子》讽刺的是那些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

C. 《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先秦儒家代表之作。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练习题(含答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练习题(含答案)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庇.( )护凯.()歌粘.()住溉汲.()中.()伤星宿.()舍.()然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及.其家穿井:____________(2)闻.之于宋君:____________(3)因往晓.之:____________(4)其人舍.然大喜:____________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2)其人曰:“奈地坏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3)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4.文学常识填空。

《伊索寓言》是一部________集。

相传伊索是约公元前6世纪________人,善于讲________故事。

现存的《伊索寓言》,是________、________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______名下。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22课 《寓言四则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同步练习卷(含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22课 《寓言四则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同步练习卷(含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同步练习卷(含解析)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同步练习卷一.选择题。

1.下列《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句子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故事中的三问三答的内容不能调换,因为前两次是铺垫,有了这两次的铺垫,第三次的回答才构成鲜明的对比。

B.“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他“笑”的原因是内心骄傲,轻视别人。

C.写宙斯和赫拉像与赫耳墨斯的价钱用的手法是衬托,这样写的作用是突出赫拉的地位高,赫尔墨斯值得同情。

D.故事的结局没写赫尔墨斯的反应,但读者可以想象他的反应应该是尴尬不堪。

2.在《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中,虽然没写到赫耳墨斯听到雕像者的话后的表现,但我们想像他最有可能会()A.愤怒,认为岂有此理B.尴尬,因为事出意外C.伤心,居然被如此看轻D.惊喜,认为可以省钱。

3.赫耳墨斯化作凡人来到雕像者店里的目的是()A.他想知道自己在人间受不受尊重。

B.他想知道人对神是否尊重。

C.他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D.他想知道自己在人间是否受到极大的尊重。

二.基础知识。

4.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和教育的文学体裁叫。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选自《》,其相传是(国名)的(人名)。

5.《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一文写法很巧妙。

一开始就用“”来揭示赫耳墨斯的奢望,实际上他心底的秘密是“”。

三.名著阅读。

6.填空。

①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

通常用拟人化的作主人公,揭示某种深刻的道理。

②《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选自《》,相传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作家。

7.《寓言四则》重难疑点。

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这个想法表明了什么?四.综合读写。

8.品味关键词语,分析赫耳墨斯的性格特点。

(1)听范读,圈点勾画出寓言的关键词语,注意赫耳墨斯的“笑”“想”“问”。

(2)小组讨论①赫耳墨斯来到人间的动机和目的是什么?②赫耳墨斯笑着问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笑”说明了什么?③“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这个想法表明了什么?(3)寓言中的赫耳墨斯是怎样的一个形象?在句中填入切合寓言内容的修饰语。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能力提升训练(含答案解析)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能力提升训练(含答案解析)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能力提升训练一、基础过关练1.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庇护()躇步()跐()蹈()溉()汲()kǎi()歌lǎ()叭废qǐn()忘食 qǐ()人忧天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思。

(1)及其家穿井 ________(2)国人道之 ________(3)闻之于宋君 ________(4)因往晓之 ________(5)若屈伸呼吸 ________3.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常一人居外B.吾穿井得一人C.奈何忧其坏D.其人舍然大喜4.根据解释,在括号中写出相对应的词语。

(1)因喜爱而向往表面上的光彩。

()(2)指买东西时商家为促销而额外赠送给顾客的东西()(3)用竞赛或斗争的方式比本领、实力的高低。

()(4)借指为不必要忧虑的事情而忧虑()5.下列有关《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和《蚊子和狮子》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是以神喻人,《蚊子和狮子》是以动物喻人。

B.两则寓言都采用对话形式推进故事发展。

C.两则寓言结构相同,都是先叙述故事,篇末点明寓意。

D.《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讽刺了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蚊子和狮子》则告诉我们即使取得较大胜利也不能骄傲,要谨慎行事,否则可能在小处受挫。

6.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寓言中的“寓”是寄托的意思,寓言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B.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较短小,语言精辟简练,结构简单却极富表现力。

C.伊索是古罗马寓言家,人们习惯于把古罗马寓言都归到他的名下,统称其为“伊索寓言”。

D.寓言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7.下列对《杞人忧天》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杞人忧天》节选自《列子·天瑞》。

《列子》,旧题为战国时期列御寇著。

今本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B.寓言中那位“晓之者”对天、地等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学习的。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同步习题(含答案)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同步习题(含答案)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同步练习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qǐ()人忧天zhîng()伤bì( )护爱mù()kǎi( )歌diāo()像2.下列对课文相关知识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伊索,古希腊作家。

他与克雷洛夫、拉·封丹和莱辛并称‚世界四大寓言家‛。

B.《赫尔墨斯和雕像者》通过自命不凡的赫尔墨斯在雕像者的店里碰壁的故事,讽刺了那些不识趣的人。

C.《蚊子和狮子》通过蚊子战胜狮子后却成了蜘蛛的俘虏的故事,讽刺了那些取得成绩就得意忘形、忽视自己短处的人。

D.《列子》,旧题为列御寇著。

据后人考证,可能是晋代人的作品。

今本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3.试分析《赫尔墨斯和雕像者》或《蚊子和狮子》中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今天,我们还要不要相信寓言故事背景资料:近日,一个帖子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作者写道:‚小时候,老师告诉我说把一只青蛙放在开水里,它会马上跳出来,而把它放在冷水里,再把冷水慢慢烧开,青蛙就会慢慢适应逐步加热的水温,直到最后被烫死。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要时刻保持警觉,不要被麻痹思想侵蚀。

但今天我真的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才知道,根本不是这么回事……‛正方:我们要相信寓言故事①进化论里说,人是猴子变来的。

但猴子特爱干一件事情:丢西瓜捡芝麻。

这是猴子的通病,进化的时候没和尾巴一起消失,最终保留在了人的体内。

寓言故事的本身不需要去怀疑,需要怀疑的是人们在品读寓言后的种种心态。

人不能死于蠢病,但同样不能死于自以为是。

寓言是一种‚悟‛,不是建立在物理实验、科学求证的基础上。

在寓言故事中寻找现实的根基,本身就是一种愚蠢。

这个病还病得不轻,有点分不清虚实的疯在里面。

②你可以不去相信夸父追日的结局,大可亲自验证,和他一样放弃一切凡尘琐事,去追逐太阳,直到最后死于饥渴,死于绝望。

你更可以带着怀疑一切的思想,用自己薄弱的肉体去验证所有前人写下的寓言的可操作性。

你要是真的练就了一身金刚不坏之身和一副永远不会绝望的五脏,那你还需要验证什么寓言?去验证一下吉尼斯世界纪录还能捞个名,何苦和寓言过不去呢?③庄子当年游学,对得起向他提问的人。

部编版七上语文第22课寓言四则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版七上语文第22课寓言四则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版七上语文第22课寓言四则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阅读《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其中蕴含着怎样的道理。

参考答案:生活中有些人缺乏真正的本领,却总是自命不凡、自以为是,最终只能落得失败的结局。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这则寓言正讽刺和批评了这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我们不仅要发挥自己的优点,还要重视自己的缺点。

我们不能因自己的优点和取得的成绩而骄傲,更不应忽视自己的缺点,否则就会像寓言中的蚊子一样,取得成绩便得意忘形,忽视自己的短处,最后遭到失败。

二、从《穿井得一人》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生活中为获得真知真见,避免道听途说,应该怎么做?与同学讨论一下。

参考答案:道听途说的话不能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应深入调查研究,切不可轻信,盲目附和,人云亦云。

三、人们常用“杞人忧天”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也有人认为其中传达出强烈的忧患意识。

你同意哪一种理解呢?参考答案:“杞人忧天”本来是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但理解为“忧患意识”也是可以的。

其实《列子》之后的一些文人,已经将“杞人忧天”引申到政治生活方面,借以表达对国家大事的关心,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寓意。

如李白《梁甫吟》:“白日不照吾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

”这正是以杞人自喻,抒发为国事操心而受到排挤的苦闷。

文天祥《赴阙》:“壮心欲填海,苦胆为忧天。

”在南宋危急关头,他借“精卫填海”和这则寓言表达了自己力挽狂澜的决心和抱负。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闻.而传之者……2.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3.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4.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5.奈何..忧其坏?参考答案:1.闻:知道,听说。

2.道:讲述。

闻:使知道。

3.亡:无,没有。

4.中伤:伤害。

5.奈何:为何,为什么。

五、寓言的寓意与其情节设计有密切的关系。

统编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课后检测(附答案)

统编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课后检测(附答案)

统编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课后检测(附答案)22寓言四则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爱慕.(mù) 溉汲.(.jí) 躇步跐蹈.(chú)B.庇.护(bì) 喇.叭(lǎ) 舍.然大喜(shě)C.中.伤(zhòng) 强.大(qiáng) 身亡所寄(wú)D.较.量(jiào) 崩坠.(zhuì) 闻而传.之(chuán)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2)及其家穿井。

(3)若屈伸呼吸。

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无井/而出溉汲。

B.有/闻而传之者。

C.奈何忧/崩坠乎?D.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2)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

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

”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儿。

”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于是问道:“这个值多少钱?”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

”这故事适用于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

蚊子和狮子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

若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干。

我比你强得多。

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

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

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起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

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七年级-统编版-语文-上册-[能力提升]第22课-寓言四则

七年级-统编版-语文-上册-[能力提升]第22课-寓言四则

寓言四则1.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崩坠.(zhuì)中.伤(zhòng)爱幕添头B.喇.叭(lǎ)跐.蹈(cǐ)杞人狮子C.溉.汲(gài)较量.(liáng)虚荣尊重D.雕.像(diāo)庇.护(pì)凯歌蜘蛛2.对句中加点词语含义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

(平常的人)B.奈何..忧崩坠乎?(怎么,如何)C.穿.井得一人。

(挖掘、开凿)D.国人道.之。

(讲述)3.《蚊子和狮子》文中描写了蚊子“吹着喇叭”和“吹起喇叭”的状态,下列对其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两次描写作用都是一样的,表现了蚊子敢向狮子进攻的无畏气概。

B.两次描写作用是不一样的,第一次表现蚊子的无畏、果敢;第二次表现蚊子的洋洋自得,不可一世。

两相对比,巧妙地点出了蚊子先胜后败的原因。

C.两次描写作用都是一样的,表现了蚊子骄傲自大、洋洋自得的心态。

D.两次描写作用是不一样的,第一次表现蚊子的洋洋自得,不可一世;第二次表现蚊子的无畏、果敢。

4.阅读寓言,回答问题。

[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乙]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能力提升训练一、基础过关练1.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庇护()躇步()跐()蹈()溉()汲()kǎi()歌lǎ()叭废qǐn()忘食 qǐ()人忧天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思。

(1)及其家穿井 ________(2)国人道之 ________(3)闻之于宋君 ________(4)因往晓之 ________(5)若屈伸呼吸 ________3.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常一人居外B.吾穿井得一人C.奈何忧其坏D.其人舍然大喜4.根据解释,在括号中写出相对应的词语。

(1)因喜爱而向往表面上的光彩。

()(2)指买东西时商家为促销而额外赠送给顾客的东西()(3)用竞赛或斗争的方式比本领、实力的高低。

()(4)借指为不必要忧虑的事情而忧虑()5.下列有关《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和《蚊子和狮子》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是以神喻人,《蚊子和狮子》是以动物喻人。

B.两则寓言都采用对话形式推进故事发展。

C.两则寓言结构相同,都是先叙述故事,篇末点明寓意。

D.《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讽刺了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蚊子和狮子》则告诉我们即使取得较大胜利也不能骄傲,要谨慎行事,否则可能在小处受挫。

6.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寓言中的“寓”是寄托的意思,寓言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B.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较短小,语言精辟简练,结构简单却极富表现力。

C.伊索是古罗马寓言家,人们习惯于把古罗马寓言都归到他的名下,统称其为“伊索寓言”。

D.寓言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7.下列对《杞人忧天》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杞人忧天》节选自《列子·天瑞》。

《列子》,旧题为战国时期列御寇著。

今本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B.寓言中那位“晓之者”对天、地等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学习的。

C.文章基本以对话构成,告诫我们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

D.“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这句话表明杞人的担心是无根据的。

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7(8)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能力提升练(一)阅读课文《穿井得一人》,回答问题。

(10分)1.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

(4分)(1)家无井而出溉汲 ________(2)及其家穿井 ________(3)有闻而传之者 ________(4)丁氏对曰 ________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2分)(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2分)3.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2分)(二)阅读课文《杞人忧天》,回答问题。

(13分)4.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语。

(4分)(1)因往晓之 ________(2)终日在天中行止 ________(3)奈何忧其坏 ________(4)其人舍然大喜 ________5.与“杞人忧天”意思相近的成语有________,意思相反的成语有________。

(各写出一个即可)(2分)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2分)(2)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

(2分)7.这则寓言嘲讽了什么样的人?如果从积极的方面看待“杞人忧天”,你会做出怎样的评价?(3分)三、核心素养练。

(10分)8.阅读《伊索寓言》中“猴子和骆驼”的故事,回答问题。

(3分)猴子和骆驼在兽类的集会上,猴子起来跳舞,受到了热烈欢迎,赢得了大家的称赞。

骆驼嫉妒他,也想获得同样的荣誉。

他站起来,试着跳舞,结果,出了许多怪相,野兽都很生气,就用棍子把他打跑了。

这故事适用于那些出于嫉妒去和强者竞争而招致失败的人。

我国古代有一个成语故事与这则寓言的寓意相同,请写出这个成语,并说明寓意。

9.班级要组织“小寓言大智慧”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7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揭示特征】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2分)大量的寓言在历代文人的著作中保存下来,成为我国文化遗产中的宝贵财富。

寓言最初产生于民间,流行于民间,常以散文和韵诗的形式出现。

它的内容主要是带有讽刺和劝诫意味的充满智慧的故事。

请你从上面的文字中选择四个词语(每个词语限两字)来揭示寓言的特征,你觉得最合适的四个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读寓意】在书面表达和口语交际中,成语极富表现力,而且许多成语都源于寓言故事,请你根据提示,完成下面的表格。

(3分)(2分)2/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狐狸看见藤上已成熟的葡萄,用尽方法却弄不到嘴里,只好放弃,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课外阅读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16分)【甲】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选自《韩非子》)【乙】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注】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选自《吕氏春秋》)【注】遽(jù):迅速,急忙。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

(4分)(1)郑人有且置履者 __________(2)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__________(3)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__________(4)不亦惑乎 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你认为【甲】文段中“郑人”可笑的地方表现在哪里?(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有人说,【乙】文段写的是“蠢人蠢事”,请简要概括这个“蠢人”所做的“蠢事”。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读了【甲】【乙】两则寓言后,你得到的共同的启示是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二鹊救友》,回答问题。

(7分)某氏园中,有古木,鹊巢其上,孵雏将出。

一日,鹊徊翔其上,悲鸣不已。

顷之,有群鹊鸣渐近,集古木上,忽有二鹊对鸣,若相语状,俄而扬去。

未几,一鹳横空而来,“咯咯”作声,二鹊亦尾其后。

群鹊见而噪,若有所诉。

鹳又“咯咯”作声,似允所请。

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遂俯冲鹊巢,衔一赤蛇吞之。

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

盖二鹊招鹳援友也。

【注】①鹳(guàn):一种凶猛的鸟。

②匝(zā):圈。

6.下列加线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A.悲鸣不已(已经)B.集古木上(聚集,会合)C.若相语状(样子)D.衔一赤蛇吞之(含着,叼着)7.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只划一处)(1分)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8.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从这则小故事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74/ 7答案解析:一、基础过关练1.bì chú cǐ dǎo gài jí凯喇寝杞2.(1)待,等到(2)讲述(3)使……知道(4)告知,开导(5)你3.D解析:“舍”同“释”,解除、消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