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第一章第三节 ppt课件
毛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PPT课件
10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近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五四运动后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工人阶级队伍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马克思主义逐 步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11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呼唤新的革命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适应新民主主义革命实 践的需要,在认真总结中国革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
15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艰辛探索奠定了革命理论形成的实践基础
解放战争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16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新新民民主主主义主革义命革理命论的是艰在辛反探对索“左奠”定倾了和革右命倾理错论误形的成斗争的中实形践成基的础。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在总结革命斗争正反两方面实践经验的基础 上形成的。
鸦片战争以来,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特别是辛亥革 命,不甘屈服的中国人民进行了一次次抗争和艰辛探索,每一次都对推动中 国社会走向进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所有的斗争和探索终究没有摆脱失败 的命运。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近代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以及世界形势 的新变化,呼唤着新的革命理论的诞生。
22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23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
帝国主义侵略是近代中国一切灾难和贫穷落后的总根源。
24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
25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毛概课件 第一章
内
容
1
19781982 19821987
改革 主题提出 起步阶段 改革全面 轮廓形成 展开阶段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命题 商品经济理论 初级阶段理论
2 3
4
19871992
19921997
社会主义本质 改革 体系成熟 市场经济理论 攻坚阶段 三个有利于标准 现代化 丰富发展 关键阶段 确立为全党的 指导思想
2、重要意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 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
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
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开拓着马克思
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历史进程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历史进程
毛泽东 1938年,毛泽东在党
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
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
告中最先提出了 “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 这个命题。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历史进程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
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
1、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 展的过程 2、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 展的特点
第二节 毛 泽 东 思 想
1、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 历史进程 1)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 际的初步结合(萌芽) 2)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3)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4)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
第二节 毛 泽 东 思 想
2、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特点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概论
“概论课”的变迁
毛概课件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三)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毛 泽 东 思 想 的 活 的 灵 魂
实
事
求
是
群
众
路
线
独
立
自
主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 毛泽东在认真总结历史经验的 基础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马 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的第一个理论形态,实现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 史性飞跃。
3.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
4.求真务实,和谐发展: 科学发展观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 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 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倡导和体现了对马克 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 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 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 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 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好重要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1.实事求是,率先垂范: 毛泽东思想 2.解放思想,承前启后: 邓小平理论
1933年人生第一次大落大起 1935年-1938年中共中央秘书 长、红一军团政治部宣传队长、 政治部副主任
邓小平同志生平简介
1952年,任政务院常务副 总理 1954年中央秘书长、中央 组织部部长、中央军委委 员囯务院副总理
毛概第一章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案例2
影响中国前途命运的历史瞬间
镜头一:伟大的转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 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最终确立了三个转变。
这就是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经济建设
为中心,从封闭半封闭转到对外开放,从墨守 成规转到各方面的改革。
平布 演什 变提 策出 略新 和
美国想“和平演变”埃及,图为埃及反对派庆祝反对党领袖艾曼· 努尔获 释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切滋 胡 握病 锦 手患 涛 者与 亲爱
感 人 的 镜 头
温家宝总理慰问煤矿 工人家属落泪
下铜 温 一川 家 起矿 宝 吃工 总 饭在 理 井与
案例5
“第三代、第四代现象”对中国共产党的挑
邓小平小档案
姓名:邓小平 曾用名:邓先圣、邓希贤 出生地点:四川省广安县协兴乡牌坊村 生日:1904年8月22日 逝世时间:1997年2月19日 个性:永远打不倒 对自己的评价:能够对半开就不错了。我是犯了不少错 误的,包括毛泽东同志犯的错误,有些我也有份。不过, 我是可以讲一点,我一生问心无愧,包括犯错误在内, 犯错误也是好心犯的错误。 最喜欢的室内活动:读书、看川戏和京剧、打桥牌 最喜欢的户外活动:游泳、登山、散步 最有影响的著作:《邓小平文选》
次全国代表大会隆重开幕。十三大的一个
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 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这个
阶段的基本路线。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指明了实现现代化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即领导 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依靠力量是全国各族人民)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回答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体现了发展生产力的本质要求)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回答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政治保证) 坚持改革开放(回答了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和外部条件)
大学毛概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ppt课件
.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一、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认为中国资产阶级有两个部分:依附于帝国主义 的大资产阶级和既有革命要求又有动摇性的民主资产阶 级 (2)认为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加之中国没有资产阶 级民主,因此中国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 式
② 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③ 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
④ 政策和策略理论
.
⑤ 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 ⑥ 党的建设理论
二、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实事求是、群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
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 实事求是,就要深入了解事物本来面貌,把握事物内在必然联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2018年版)
.
第
一 部
毛泽东思想
分
.
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主要分为三节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二、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
第一节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一、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
① 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中 国开始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中国 人从此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②二战后西方国家对我国实行封锁禁运,极力推行和平演变 战略
毛概ppt课件 第一章
03 中国革命史
中国革命的历程和阶段
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阶段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 动。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
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
中国革命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五四运动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 础。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01
02
03
实践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检 验真理的唯独标准,强调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阶级斗争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 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 无产阶级应当通过革命斗 争实现自己的解放。
群众路线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强调人民群众 是历史的创造者,主张依 靠群众、为群众谋利益。
邓小平
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 小平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 和政策,引领中国走向现代化
。
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
01
02
03
04
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从实际动身,遵循客观规律
。
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 和发展生产力。
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不断推动政治、经济、文化
等方面的改革。
必须重视民生问题,不断提高 人民生活水平。
毛泽东思想的实践与历 史意义
毛泽东思想的当代价值 与启示
0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起源
马克思主义是在对资本主义社会 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 其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欧洲的 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潮。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经过了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 人的奉献,形成了完全的理论体 系。
2018版毛概课件第一章
64
一、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 (二)毛泽东思想是 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 中国革命 和建设的
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
验总结。 • 1 、理论原则和经验 总结;
65
一、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30
3 、二战后世界划分为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 营
在美苏争霸的两极世界格局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使毛泽东
思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基础上得到了继续发展,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 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1918年他组织一批湖南进步青年赴 法勤工俭学,但他本人并未去,主要是 觉得“对自己国家还了解得不够”, “把时间花在中国会更有益处”。
1961年5月,毛泽东:“各级党委, 不许不作任何调查研究工作。绝对禁止 党委少数人不作调查,不同群众商量, 关在房子里,作出害死人的主观主义的 所谓政策”。
三是革命实践斗争经验总结
任何一个民族要前进,都不如从自己 失败的经验教训中学习来得快。 ---恩格斯
毛泽东在1962年七千人大会上的讲 话中说:“在抗日战争前夜和抗日战争 时期,我写了一些论文,例如《中国革 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 《新民主主义论》、《共产党人发刊 词》,…..都是革命经验的总结。”
57
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 经历了怎样的历史过程?
58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主 要 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列宁 主 义必须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 基本 原则,在同党内一度盛行的把马克 思主义 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 经验神圣 化的错误倾向的斗争中,提出 并阐述了农 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的思想,标志 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
毛概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ppt
4、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过渡时期存在的无产阶级同 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 基本上解决,在社会阶级 关系发生变化的同时,我 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 了变化。人民对于经济文 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 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 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成 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思考题:
社会主义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
4、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占 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 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 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5、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 的建立,不仅再次证明了 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而 且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 和实践经验,丰富和发展 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 主义理论。
12地理科学 第六组
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1、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 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时 代的历史巨变。
中国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到社会主 义新时代。 一个长期受帝国主义掠夺和奴役的国家,变成一 个享有主权的独立国家。 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变成一个除台湾岛屿外实现 统一的国家。 一个人民备受欺凌的国家,变成一个人民当家作 主、享有民主权力的国家。 一个在世界上被人们看不起的国家,变成一个受 到国际社会普遍尊重和重视的国家。
体现在:
1、经济 社会主义改造的 基本完成,使我国 社会经济结构发生 了根本变化,社会 主义经济成分已占 绝对优势,社会主 义公有制已成为我 国社会的经济基础。
历史依据:
•
•
据统计,在国民收入结构上,1956年同 1952年相比,国营经济的比重由19.1%上升到 32.2%,合作社经济由1.5%上升到53.4%,公私合 营经济由0.7%上升到7.3%。这三种经济合计占国 民收入的92.9%。个体经济由71.8%下降到7.1%, 资本主义经济则由6.9%下降到接近于零级剥削制度已经基本上被消灭, 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已 经建立起来。
毛概第一章第三节
第三节邓小平理论一、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1、时代背景---时代主题的转换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主题;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1985年,邓小平在会见日本商工会议代表团时谈到,“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或者叫做发展问题。
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
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对世界形势和时代特征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历史条件---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功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及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中国社会主义建社的经验和教训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毛泽东1956《论十大关系》1957《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邓小平理论是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功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及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3、现实基础---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4、理论基础(理论渊源)—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当代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酝酿提出阶段(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1982年十二大)初步形成阶段(1982年十二大—1987年十三大)完善成熟阶段(1987年十三大—1992年南方谈话和十四大)三、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其他理论:现代化发展战略理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理论、祖国统一理论、军队和国防建设理论等。
四、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邓小平理论坚持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形成了科学认识(1)对马克思主义既继承又发展——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2)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3)对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新的科学判断(4)总起来说,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邓小平理论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邓小平是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
毛概课件第一章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 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是主观与客观、 理论与实际相统一的科学真理,是开放的、动态 的和不断发展的科学思想体系,是反对教条主义 和形而上学的思想武器。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的 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 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理论发展,展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强大 生命力。
5.实践基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是毛泽东思想 产生和形成的实践基础
胜利完成第二次 反围剿的红军
1938年,毛泽 东在延安窑洞撰 写《论持久战》
毛泽东部署人 民解放军的战略 进攻。
(二)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的 过程
1.毛泽东思想的萌芽(中国共产党的 创建和国民革命时期)
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土地革命 战争前中期)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讲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 史进程和理论成果。通过本章教学,使学 生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理 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 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和科学发展观,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 论成果各自形成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 科学内涵、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 义,坚定大学生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3.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 设,党的思想理论创新引领各方面的 创新
党的十七大对改革开放30年来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作出最新概括,指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 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科学理论 体系。‛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毛概第一章第三节
第三节的意义
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激发了全党全国各族 人民的信心和热情, 推动了改革开放的进 程。
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指 明了方向,奠定了理 论基础。
02 第三节的详细内容
CHAPTER
第三节的第一个重点
第一个重点的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第一个重点的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是工人阶级,工人阶级在革命中发挥了核心作 用。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成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始终坚持工人阶 级的领导地位,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
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
04 第三节的总结与展望
CHAPTER
第三节的总结
第三节主要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发展、基本路线、组织原则和优良作 风。
第三节还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目 标和发展方向,包括加强党的思想建 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 等方面。
重点强调了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 命和建设过程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和 经验教训。
第三节的未来发展方向
未来,中国共产党将继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 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中国共产党将进一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加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中国共产党将积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 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03 第三节的实践应用
CHAPTER
第三节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指导个人成长
第三节所阐述的思想观念,对于 个人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 意义,帮助个人树立正确的价值
观和人生观。
促进社会和谐
第三节所强调的集体主义和爱国主 义精神,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增 强民族凝聚力。
毛概高教版第1章ppt
主讲:李燕华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第 一 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本章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历史进程有一个总体的 了解;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几个重大理论 成果的时代背景、历史根据、实践基础、主 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有一个基本的 把握;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的 内在关系有一个准确的认识。
课间休息 目录
李大钊
前页
后页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 的实际需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 论的内在要求。
首先
其次
再次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对正反两方面 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诞生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欧洲的马克思主义,以与时俱进 的伟大精神,继承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顺应时代发展的 要求,创立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人类认识世界和 改造世界提供了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 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现实 依据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改革开放和 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二)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邓小平理论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的进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毛概第1章PPT
逻 辑 结 构
历 史 进 程 和 理 论 成 果 马 克 思 主 义 中 国 化 的
的 理 论 成 果 马 克 思 主 义 中 国 化
中国 忢 怞弹主义 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 第四节 三个代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个社会主义者,“必须 一个社会主义者, 要研究怎么可以把他的理想尽 量应用于环绕着他的实境。 量应用于环绕着他的实境。” 1919年 (1919年)
李大钊
社会主义的理想,“因各地、各 社会主义的理想, 因各地、 时之情形不同,务求其适合者行之, 时之情形不同,务求其适合者行之, 遂发生共性与特性结合的新制度, 遂发生共性与特性结合的新制度, 共性是普遍者, (共性是普遍者,特性是随时随地不 同者),故中国将来发生时,必与英、 ),故中国将来发生时 同者),故中国将来发生时,必与英、 …有异 有异” 1920年 德、俄… …有异”。(1920年)
虽然保持独立的形式, 虽然保持独立的形式,但实际上已丧失了独立的主权
戏剧《天仙配》 戏剧《天仙配》
中英、 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马关条约
八国联军侵略北京
圆明园模型
圆明园遗址 圆明园模型局部
1901年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因战败求和与 11国代表在北京签订了 辛丑条约》 国代表在北京签订了《 11国代表在北京签订了《辛丑条约》
毛泽东等中 央领导在党4月24日,毛主席 24日 在党的七大上作政治报告 论联合政府》 《论联合政府》
由于中国社会、历史的发 由于中国社会、 展有其极大的特殊性,以及中 展有其极大的特殊性, 国科学还不发达等条件, 国科学还不发达等条件,要使 马克思主义系统地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系统地中国化,要 使马克思主义由欧洲形式变为 中国形式,就是说, 中国形式,就是说,要用马克 思主义的立场与方法来解决现 代中国革命中的各种问题——其中有许多是在世界马 代中国革命中的各种问题——其中有许多是在世界马 克思主义者面前从来没有提出过与解决过的问题, 克思主义者面前从来没有提出过与解决过的问题,在 这里是以农民为主要群众( 这里是以农民为主要群众(而不是以工人为主要群 ),反对外国帝国主义的压迫和中世纪的残余 反对外国帝国主义的压迫和中世纪的残余( 众),反对外国帝国主义的压迫和中世纪的残余(而 不是反对本国资本主义)——这乃是一件特殊的 这乃是一件特殊的、 不是反对本国资本主义)——这乃是一件特殊的、困 难的事业。 难的事业。
第一章小结 毛概 教学课件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 内容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基础
上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 涵
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 展要求。
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 方向。
党必须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 益
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 历史问题的决议》中的表述: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 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 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 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我党许多卓越领导人对它的形成和发 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毛泽东同志的 科学著作是它的集中概括。
第五节 科学发展观
2.第二阶段:从遵义会议到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党的中 央领导层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达成共识。
3.第三阶段:延安整风运动到党的七大 全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达成共识。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 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 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两大理论成果 * 二者关系: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第一,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第二,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 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之间是既
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一脉相承:都贯穿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 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邓 小 平 的 南 方 讲 话
第四阶段
确立指导地位
199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大把 “邓小平理论”作为一个科学概念首 次提出,并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 想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写 进了中国共产党的章程。1999年又载 入宪法。
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1、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 飞跃的理论成果。它同样有一个贯穿始终的哲 学思想,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和 方法论,这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围绕“什么 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 基本的理论问题,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 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 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 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 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历史和现实根据:
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 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
4、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第一阶段
确立主题
从1978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 中全会到1982年9月中国共产党的第十 二大,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一 个转折时期,在这个时期,形成了邓 小平理论的主题——“建设有中国特 色的社会主义。”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3)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此外,还包括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 明建设、统一战线、军队和国防建设、社 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祖国完全统一、党 的建设等理论。
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复习提问:
1、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2、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包括哪些主要 内容? ? 3、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包括哪三个方面?
4、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是什么?
第三节
视频
邓小平1904年8月22 日,生于四川省广安 县协兴乡牌坊村,取 名邓先圣。
1997年2月19日, 在北京逝世,享年 93岁。
❖1、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规律的科学认识。 ❖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3、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 持的指导思想。
1.3课后作业:
1、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P24-25(4大理论)
2、如何理解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 指导意义?P26(3点)
第三阶段
形成科学体系
从1987年到1992年这五年,是中国共产 党和中国政府经受严峻考验的五年。中国在 国际风云的变幻中不仅站稳了脚跟,而且取 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绩。邓小平理论也在 这个时期形成了自己的科学体系。1992年邓 小平的南方讲话和同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 四次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 形成。
2、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 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 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 程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 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且 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 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 形成发展起来。
3、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 条件 (1)时代背景: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Hale Waihona Puke 第二阶段形成轮廓从1982年9月中国共产党的十二大到1987 年中国共产党十三大召开,是中国进行全面 改革、扩大开放、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全面发 展的阶段。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 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 题,邓小平进行了深层次的理论思考。结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要求,提出了“建 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概念。
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邓小平理论的科学含义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 重大理论成果。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 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 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 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 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