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准测量计算手薄

合集下载

水准测量记录表【范本模板】

水准测量记录表【范本模板】

水准测量记录表
班级:组别:测量:记录:计算:
水准测量记录表(2)
班级: 组别: 测量: 记录: 计算: 日期:
按测站数调整高差闭合差及高程计算表
按路线长度调整高差闭合差及高程计算表
测回法观测手薄
班级:组别: 测量:记录:计算:日期:
注意事项:1)记录表请填写字迹工整、内容完整、格式正确.
2)每一测站第一测回时第一次读数应调整至0°稍大一点度数位置,第二测回时第一次读
数应调整至90°稍大一点度数位置。

表7—2 各级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三、四等水准测量手薄(双面尺法)。

野外测量员基础知识-整理

野外测量员基础知识-整理

野外测量员基础知识-整理测量员基本题库1、测量工作的基准线是铅垂线。

2、测量工作的基准面是水准面3、测量计算的基准面是参考椭球面。

4、真误差为观测值减真值。

5、水准仪的操作步骤为粗平、照准标尺、精平、读数。

6、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等高线平距。

7、标准北方向的种类有真北方向、磁北方向、坐标北方向。

8、用测回法对某一角度观测4测回,第3测回零方向的水平度盘读数应配置为90左右。

9、三等水准测量中丝读数法的观测顺序为后、前、前、后、。

10、四等水准测量中丝读数法的观测顺序为后、后、前、前、。

11、设在测站点的东南西北分别有A、B、C、D四个标志,用方向观测法观测水平角,以B为零方向,则盘左的观测顺序为B—C—D—A—B。

12、在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中央子午线的投影为坐标某轴。

13、权等于1的观测量称单位权观测。

14、已知A点高程为14.305m,欲测设高程为15.000m的B点,水准仪安置在A,B两点中间,在A尺读数为2.314m,则在B尺读数应为1.619m,才能使B尺零点的高程为设计值。

15、水准仪主要由基座、水准器、望远镜组成。

16、经纬仪主要由基座、水平度盘、照准部组成。

17、用测回法对某一角度观测6测回,则第4测回零方向的水平度盘应配置为90°左右。

18、等高线的种类有首曲线、计曲线、间曲线、助曲线。

19、设观测一个角度的中误差为〒8″,则三角形内角和的中误差应为〒13.856″。

20、用钢尺丈量某段距离,往测为112.314m,返测为112.329m,则相对误差为1/7488。

21、水准仪上圆水准器的作用是使竖轴铅垂,管水准器的作用是使望远镜视准轴水平。

22、望远镜产生视差的原因是物像没有准确成在十字丝分划板上。

23、通过平均海水面的水准面称为大地水准面。

24、地球的平均曲率半径为6371km。

25、水准仪、经纬仪或全站仪的圆水准器轴与管水准器轴的几何关系为相互垂直26、直线定向的标准北方向有真北方向、磁北方向和坐标北方向。

水准仪实验报告总结

水准仪实验报告总结

水准仪实验报告总结水准仪实验报告总结篇一:实验报告一水准仪的使用实验报告一水准仪的使用日期天气仪器号小组成绩一、完成下面填空:安装仪器后,转动使圆水准器气泡居中,转动看清十字丝,通过瞄准水准尺,转动精确照准水准尺,转动使气泡居中,最后读取读数。

二、完成手簿中高差计算:水准测量手簿学生:篇二:水准仪的认识与使用实验报告水准仪的认识与使用实验报告1(实验时间 :指导老师:分组号及成员:2(实验目的:3.实验仪器及工具:4.实验任务及要求:5.实验步骤:6.实验数据记录及计算:水准测量记录手簿日期,,,,, 仪器编号,,,,, 观测,,,,, 天气,,,,, 地点,,,,, 记录,,,,, 实验地点:8.实验总结:教师评价:篇三:二等水准测量实验报告控制测量学实验报告专业:测绘工程班级学号:0902602-15 编写人:曹豪迈指导老师:鄢志辉日期:201X.11 实验三精密水准仪使用与检验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了解精密水准仪的基本结构和读数方法;2(初步掌握精密水准仪的检验内容和检验校正方法;3(掌握二等水准测量一条闭合水准路线的施测方法。

二、实验安排 ?本实验需要 2 学时。

?实验每个小组由 4~5 人组成,各工序轮换进行。

三、实验步骤及要点1(安置仪器,了解精密水准仪的主要结构、读数和使用方法;2(精密水准仪的检验及检验项目:1)水准仪及脚架各部件检视; 2)圆水准器安置正确性检验与校正; 3)光学测微器效用正确性的检验及分化值的测定; 4)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相互关系的检验及校正。

3(选择一块平坦地区,选择两点,两点间形成一个闭合圈,进行往返测量。

四、仪器及工具每组领精密水准仪 1 台,铟钢尺 1 套,记录板 1 块,记录纸若干;铅笔、计算器等工具自备。

五、主要技术要求1(二等水准测量主要技术要求2(二等水准观测主要技术要求六、误差来源1(仪器误差:?i角的误差影响??角误差的影响?水准标尺长度误差的影响?两水准尺零点差的影响。

二等水准测量方式与步骤

二等水准测量方式与步骤

二等水准测量方式与步骤(1)从实验场地的某一水淮点动身,选定一条闭合水准线路;或从一个水准点动身至另一水淮点,选定一条附合水准线路。

线路长度为2000-3000m。

(2) 安置水准仪的测站至前、后视立尺点的距离,应该量距使其相等,其观测顺序如下:往测奇数站的观测程序:后前前后;往测偶数站的观测程序:前后后前;返测奇数站的观测程序:前后后前;返测偶数站的观测程序:后前前后;(3)手薄记录和计算见表“二等水准测量记录”中按表头的顺序顺序(1)-(8)、(9)一(10)为计算结果:后视距离(9)=100×((1)-(2)) 前视距离(10)=100×((5)-(6))视距之差(11)=(9)-(10) 视距累计差(12)=上站(12)十本站(11)基辅分划差(13)=(4)+K -(7),(k=30155或60655视标尺而定) (14)=(3)+K -(8)大体分划高差(15)=(3)-(4),辅助分划高差(16)=(8)-(7)高差之差(17)=(14)-(13)=(15)-(16)平均高差(18)={(15)+(16)}/2 每站读数终止记录(1)-(8),随即进行各项计算(9)一(10),并按上表进行各项检查后,知足如下限差后,才能搬站。

(4) 依次设站,用相同的方式进行观测,直至线路终点,计算线路的高差闭合差,按二等水准测量的规定,线路高差闭合差的允许值±4。

水准测量作业技术要求之差m m 高差之差mm 测高差不符值二DS1,DS05<=50<=1<=3><=<=<=1±4注:K——测段、区段或线路长度,km;测自-______至________ 20 年月日时刻始______时______分末______时______ 分成像_____________ 温度____________云量______________ 风向风速_____________ 天气____________土质______________ 太阳方向______________测站编号后视下丝前视下丝方向及尺号标尺读数基+K减辅备注上丝上丝后距前距基本分划辅助分划视距差d视距差累计(1)(5)后(3)(8)( 13)(2)(6)前(4)(7)( 14)(9)(10)后-前(15)(16)(17)(11)(12)h(18)(5)内业计算内业计算包括水准测量的概算与平差计算。

《工程测量》等外水准测量实验

《工程测量》等外水准测量实验

《工程测量》等外水准测量实验一、目的和要求1、练习等外水平观测、记录、计算与检核的方法。

2、由一个己知高程点BM²A开始,进行闭合水准路线测量,求出待定高程点B、C、D的高程。

高差闭合差的容许值为:fh容=±10n1/2mm(山地)或fh容=±40L1/2mm(平地)式中:n-----测站数L———水准路线的公里数二、仪器和工具3~4人/组。

1人观测,2人扶尺,1人记录每组:S3级水准仪1台,水准尺2根。

每人(组)自备:实验报告,记录表格、铅笔,小刀、伞等。

三、步骤和方法1、在地面选定B、C、D三个固定点作为待定高程点,BM²A为已知高程点,其高程假定为200.000m,安置仪器于点A和B之间。

目测前、后视距离大致相等,进行粗略整平和目镜对光,测站编号为12、后视A点上的水准尺,精平,读取后视读数,记入手薄;3、前视B上的水准尺,精平,读取前视读数,并记入手薄;4、采用双面尺读数,重复2、3步骤。

5、计算高差;高差等于后视读数减前视读数;6、迁至第2站继续观测。

沿选定的路线,将仪器迁至B前方,仍用第1站施测的方法,后视B前视C点,依次连续设站观测,最后仍回至A点;7、计算检核,后视读数之和减去前视读数之和应等于高差之和,也等于平均高差之和的二倍,作为计算检核;8、高差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9、计算待定点高程:根据已知高程点A的高程和改正后的高差计算B、C、D、A四点的高程,最后算得A点的高程应与其已知值相等,以资校核。

四、注意事项1、在每次读数之前,应使水准管气泡准确居中。

读数前必须清除视差;2、应使前、后视距离大致相等,且水准尺上读数位置离地面不应小于0.3m3、在已知高程点和待定高程点上不能放置尺垫。

转点用尺垫时,应把水准尺置于尺垫半圆球的顶点上;4、尺垫应踏入土中或置于坚固地面上,观测过程中不得碰动仪器或尺垫,迁站时应保持前视尺垫不得移动。

五、应交资料个人实验报告(老师根据完成情况,打分,占平时成绩)附表:水准测量外业记录表日期:_____年___月___日天气:_____ 仪器型号:____________组号:________。

三、四等水准测量计算表

三、四等水准测量计算表

计算式
备注
(9)=[(1)-(2)]×100 (10)=[(5)-(6)]×100 (11)=[(9)-(10)] (12)=本站+前站 K+黑-红 K+黑-红 (15)=[(16)-(17)± 0.100] (16)=(3)-(7) (17)=(4)-(8) (18)=1/2[(16)+(17) ±0.100]
三第等水准测量手薄
测自 至 年 夜 日 开始 时 分 测 站 编 号 后尺 点号 上丝 下丝 前尺 上丝 下丝 方向 及尺号 黑色面 红色面 观测者: 天气: 结束 时 记录者: 仪器型号: 呈像:

水准尺读数(m) K+黑-红 (mm) 高差中数 (m) 备注
后距(m) 前后视 距离差(m) (1) (2) (9) (11)
绝对值三等水准测量不超过2m, 四等水准测量不超过3m。 绝对值三等水准测量不超过5m, 四等水准测量不超过10m 绝对值三等水准测量不超过2mm, 四等水准测量不超过3mm。 K1=4.787,K2=4.687 绝对值三等水准测量不超过3mm, 四等水准测量不超过5mm。 K后为小,取+0.100
前距(m) 累计差(m) (5) (6) (10) (12)
后 前 后-前
(3) (7) (16)
(4) (8) (17)
(13) (14) (15)
(18)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序号 1.读数部分 (1) (2) (3) (4) (5) (6) (7) (8) 2.视距部分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代表意义 后尺黑面上丝读数 后尺黑面下丝读数 后尺黑面中丝读数 后尺红面中丝读数 前尺黑面上丝读数 前尺黑面下丝读数 前尺黑面中丝读数 前尺红面中丝读数 后尺视距差(后距) 前尺视距差(前距) 后、前视距差 后、前视距离累计差 后视尺黑、红面中丝读数差 前视尺黑、红面中丝读数差 黑、红面高差之差 后、前尺黑面中丝高差 后、前尺红面中丝高差 高差中数

控制测量学期末考试题一及答案

控制测量学期末考试题一及答案

控制测量学期末考试题一及答案科目:《控制测量》班级成绩: _____一、多项选择题:(20分)1.建立平面控制网的常规地面测量方法有:(ABCD )A.三角测量B.导线测量C.三边测量D.边角同测E.GPS测量2.国家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是:(ABCD )A.分级布设,逐级控制;B.具用足够的精度;C.保证必要密度;D.应有统一的布网方案、精度指标和作业规格。

3.大地高系统的基准面和基准线是:( BC )A.大地水准面B.参考椭球面C.法线D.铅垂线4.在水准观测中,每测站的前视和后视标尺至仪器的距离大致相等,主要是为了消除或减弱下列哪些影响:(AC )A.i角误差B.标尺零点不等差C.大气折光差D. i角变化误差5. 建立高程控制网的常规地面测量方法是:( AB )A.几何水准测量B.三角高程测量C.三角测量D.GPS测量6.水准标石分为:(ABCD )A.基岩水准标石B.基本水准标石C.普通水准标石D.基础水准标石7工程控制网有如下特点:(ABCD )A.各等级三角网平均变长较相应等级的国家网边长显著的缩短B. 各等级控制网均可作为测区的首级控制C.三角网的等级较多D.三四等三角网起算边相对中误差,按首级网和加密网分别对待。

8.精密水准标尺的刻划形式有哪两种( BD )A.1mB.1cmC.5cmD.5mm9.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高差需要加的改正数有:( AB )A.水准标尺长度误差改正B.正常水准面部平行改正C.水准路线闭合差改正D. 重力异常改正10.我国目前采用的高程系统是( ABCD )A.大地高B.正高C.正常高D.力高二、单项选择题:(20分)1.每隔一定时间对已测水准路线进行的测量称为( D )A. 接测B.检测C.重测D.复测2.测段中采用偶数站可以消除( B )A.i角误差B.标尺零点不等差C.大气折光差D. i角变化误差3.在同一水平位置,基本分划和辅助分划相差一个常数,该常数称( C )A.3.0155B.6.0650C.基辅差 D高差4.一、二等水准测量往测奇数站观测的程序为( B )A.后后前前B. 后前前后C.前后后前D.前前后后5.下式中关于大地高与正高关系正确的是( A )A.H大=H正+NB. H大=H正+ζC. H大=H正+λD. H大=H正+ε7.二等水准观测,一对标尺的f=-0.04mm/m,某测段的返测高差为+20.000m,相应的标尺尺长改正数为( C )A.-0.80mmB.-8mmC.+0.80mmD.+8mm8.水准路线中两相邻基本水准点间的水准测线称为(C )A.结点B. 水准路线C.区段D.测段9.三四等三角点的布设采用:( C )A.插网法B.插点法C. 插网法和插点法D.投影法10.对于基本直伸形的导线导线的纵向误差主要有(B )引起A.测角B. 测边C.外界条件D.大气折光三、判断题:(20分)1.对通视的影响而言,球差、气差均为不利因素。

二等水准测量方法与步骤

二等水准测量方法与步骤

二等水准测量方法与步骤(1)从实验场地的某一水淮点出发,选定一条闭合水准路线;或从一个水准点出发至另一水淮点,选定一条附合水准路线。

路线长度为2000-3000m。

(2) 安置水准仪的测站至前、后视立尺点的距离,应该量距使其相等,其观测次序如下:往测奇数站的观测程序:后前前后;往测偶数站的观测程序:前后后前;返测奇数站的观测程序:前后后前;返测偶数站的观测程序:后前前后;(3)手薄记录和计算见表“二等水准测量记录”中按表头的次序次序(1)-(8)、(9)一(10)为计算结果:后视距离(9)=100×((1)-(2)) 前视距离(10)=100×((5)-(6))视距之差(11)=(9)-(10) 视距累计差(12)=上站(12)十本站(11)基辅分划差(13)=(4)+K -(7),(k=30155或60655视标尺而定) (14)=(3)+K -(8)基本分划高差(15)=(3)-(4),辅助分划高差(16)=(8)-(7)高差之差(17)=(14)-(13)=(15)-(16)平均高差(18)={(15)+(16)}/2 每站读数结束记录(1)-(8),随即进行各项计算(9)一(10),并按上表进行各项检查后,满足如下限差后,才能搬站。

(4) 依次设站,用相同的方法进行观测,直至线路终点,计算线路的高差闭合差,按二等水准测量的规定,线路高差闭合差的容许值±4。

水准测量作业技术要求注:K——测段、区段或路线长度,km;测自-______至________ 20 年月日时间始______时______分末______时______ 分成像_____________ 温度____________云量______________ 风向风速_____________ 天气____________(5)内业计算内业计算包括水准测量的概算与平差计算。

其概算包括水准尺每米长度误差改正;正常水准面不平行改正;重力异常改正(一般不作要求);水准路线闭合差计算与闭合差分配;计算各水准点的概略高程。

水准测量的方法

水准测量的方法

第四节水准测量的方法一、水准点用水准测量的方法测定的高程控制点,称为水准点,记为BM(Bench Mark)。

水准点有永久性水准点和临时性水准点两种。

(1)永久性水准点国家等级永久性水准点,如图2-14所示。

有些永久性水准点的金属标志也可镶嵌在稳定的墙角上,称为墙上水准点,如图2-15所示。

建筑工地上的永久性水准点,其形式如图2-16a 所示。

图2-14 国家等级水准点(2)临时性水准点临时性的水准点可用地面上突出的坚硬岩石或用大木桩打入地下,桩顶钉以半球状铁钉,作为水准点的标志,如图2-16b所示。

图2-16 建筑工程水准点a)永久性水准点b)临时性水准点二、水准路线及成果检核在水准点间进行水准测量所经过的路线,称为水准路线。

相邻两水准点间的路线称为测段。

在一般的工程测量中,水准路线布设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1.附合水准路线(1)附合水准路线的布设方法如图2-17所示,从已知高程的水准点BM.A出发,沿待定高程的水准点1、2、3进行水准测量,最后附合到另一已知高程的水准点BM.B所构成的水准路线,称为附合水准路线。

图2-15 墙上水准点(2)成果检核 从理论上讲,附合水准路线各测段高差代数和应等于两个已知高程的水准点之间的高差,即∑-=A B th H H h各测段高差代数和∑m h 与其理论值∑th h 的差值,称为高差闭合差h W ,即)(A B m th m h H H h h h W --=-=∑∑∑(2-5)2.闭合水准路线(1)闭合水准路线的布设方法 如图2-18所示,从已知高程的水准点BM.A 出发,沿各待定高程的水准点1、2、3、4进行水准测量,最后又回到原出发点BM.A 的环形路线,称为闭合水准路线。

BM AB3图2-17 附合水准路线(2)成果检核 从理论上讲,闭合水准路线各测段高差代数和应等于零,即∑=0th h如果不等于零,则高差闭合差为:∑=m hh W(2-6)3.支水准路线(1)支水准路线的布设方法 如图2-19所示,从已知高程的水准点BM.A 出发,沿待定高程的水准点1进行水准测量,这种既不闭合又不附合的水准路线,称为支水准路线。

三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薄

三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薄

仪器记录表重要问题记载表页数问题摘要处理结果或意见处理者编号记载由某号水准点至某号水准点或与路线页数联测之三角点其它点的往测或反侧(标出图幅分幅线、水准路线、点位号数及路线联测之三角点或其它点)水准观测说明与规范(一)观测方法1、三等水准测量采用中丝读数法进行往返测。

当使用有光学测微器的水准仪和线条式铟瓦水准标尺观测时,也可进行单程双转点观测。

2、四等水准测量采用中丝读数法进行单程观测。

支线必须往返测或单程双转点观测。

(二)设置测站要求三、四等水准测量采用尺台作转点尺承。

观测应在标尺分划线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若成像欠佳,应酌情缩短视线长度。

测站的视线长度、视线高度等按表1规定执行。

表1 (单位:m)(三)测站观测程序和方法1、三等水准测量每测站照准标尺分划顺序为:a. 后视标尺黑面(基本分划);b. 前视标尺黑面(基本分划);c. 前视标尺红面(辅助分划);d. 后视标尺红面(辅助分划)。

2、四等水准测量每测站照准标尺分划顺序为:a. 后视标尺黑面(基本分划);b. 后视标尺红面(辅助分划);c. 前视标尺黑面(基本分划);d. 前视标尺红面(辅助分划)。

3、一测站的操作程序:a. 首先整置仪器竖轴至垂直位置(望远镜绕竖轴旋转时,水准气泡两端分离不大于1cm);b. 将望远镜对准后视尺黑面,用倾斜螺旋导水准气泡准确居中,按视距丝和中丝精确读定标尺读数(四等观测可不读上、下丝读数,直接读距离);c. 照准前视尺黑面,按b款操作;d. 照准前视尺红面,按b款操作,此时只读中丝读数;e. 照准后视尺红面,按d款操作。

使用单排分划的铟瓦标尺观测时,对单排分划进行两次照准读数,代替基辅分划读数。

4、自动安平水准仪的操作程序与气泡式水准仪相同。

每测站观测前,首先将概略整平水准气泡导至中央,然后按规定顺序照准标尺进行读数。

转镜水准仪的操作程序,应按规定顺序照准标尺,而将黑面和红面分划的观测分别在两个镜位(或摆位)进行。

水准测量习题参考答案

水准测量习题参考答案

习题二一、填空题1、水准测量直接求待定点高程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高差法,计算公式为AB A B AB h H H b a h +=-=,,该方法适用于根据一个已知点确定单个点高程的情形;另一种是视线高法,其计算公式为 b H H a H H i B A i -=+=,,该方法适用于根据一个已知点确定多个前视点高程的情形。

2、写出水准仪上四条轴线的定义:A 、视准轴 望远镜物镜光心与十学丝交点的连线。

B 、水准管轴 过水准管零点圆弧的切线。

C 、圆水准器轴 过圆水准器零点的球面法线。

D 、竖轴 水准仪旋转轴的中心线。

3、水准管的分划值τ″是指 水准管2㎜圆弧所对应的圆珠笔心角,分划值τ″愈小,水准管的灵敏度愈 高。

4、水准测量中,调节圆水准气泡居中的目的是使仪器竖轴处于铅垂位置;调节管水准气泡居中的目的是 使视准轴处于水平位置。

5、水准路线的布设形式有 闭合水准路线、 附合水准路线和 支水准路线。

6、水准测量测站检核方法有 两次仪高法和 双面尺法。

7、 水准测量中,转点的作用是 传递高程。

8、水准尺的零点差,可采用 每测段测偶数站予以消除。

9、DS3微倾式水准仪中,数字3的含义是指 每公里往返测高差中数的中误差。

10、设A 点为后视点,B 点为前视点,若后视读数为1.358m ,前视读数为2.077m ,则A 、B 两点高差为 -0.719m ,因为 高差为负,所以 A 点高;若A 点高程为63.360m ,则水平视线高为 64.718m ,B 点的高程为 62.641m 。

11、将水准仪圆水准器气泡居中后,再旋转仪器180°, 若气泡偏离中心,表明 圆水准器轴不平行于竖轴。

二、问答题1、试简述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

答:水准测的原理:利用水准仪的水平视线,在已知高程点(A )和未知高程点(B )上立水准尺并读取读数,测定两面三刀点间的高差,从而由已知点高程推算未知点高程。

如图: AB A B AB h H H b a h +=-=,2、水准仪能够正常使用,必须满足哪些几何轴线关系?答:水准管轴平行于视准轴,圆水准器轴平行于竖轴,十字丝横丝垂直于竖轴。

水准测量记录表

水准测量记录表

水准测量记录表
点号
水准尺读数咼差
高程/m 备注后视前视+ ——
BM1 100.000 BM1 =
100.000

验L a- E b= L h=
班级:组别: 记录: 计算:
1、画出闭合水准路线图示。

2、计算出闭合差及容许闭合差。

水准测量记录表(2)
班级:组别:测量:记录:计算:日期:
按测站数调整咼差闭合差及咼程计算表
按路线长度调整高差闭合差及高程计算表
测回法观测手薄
标准要求:上下半测回角值之差(盘左盘右角值差)不超过限值土 40 〃,两测回均值不超过±24 〃。

注意事项:1)记录表请填写字迹工整、内容完整、格式正确。

2)每一测站第一测回时第一次读数应调整至0。

稍大一点度数位置,第二测回时第一次读
数应调整至90。

稍大一点度数位置。

表7-2 各级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三、四等水准测量手薄(双面尺法)。

工程测量复习资料及答案

工程测量复习资料及答案

工程测量复习资料及答案一、填空题1。

地面点到( )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相对高程。

2。

测量工作的基本内容是( )、( )、( ) 。

3。

导线的布置形式有( )、( )、( )。

4坐标方位角的取值范围是( ).5. 某段距离的平均值为100mm ,其往返较差为+20mm,则相对误差为( )。

6。

通过( )海水面的( )称为大地水准面.7。

测量工作的程序是( )、( ) .8。

105。

若知道某地形图上线段AB 的长度是cm 5.3,而该长度代表实地水平距离为m 5.17,则该地形图的比例尺为( ),比例尺精度为( ).9。

测量误差是由于( )、( )、( )三方面的原因产生的。

10。

用测回法测定某目标的竖直角,可消除( )误差的影响。

二、问答题1、全站仪由有哪几部分组成?一般具有哪些测量功能? 2.地形图应用有哪些基本内容? 3。

什么是贯通误差?它由哪几种类型? 4.简述圆曲线主点测设方法?5。

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有什么不同?偶然误差具有哪些特性?6.在导线计算中,角度闭合差的调整原则是什么?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调整原则是什么? 7.地物符号有几种?各有何特点?8.路线纵断面测量的任务是什么?什么是横断面测量? 9.何谓墩、台施工定位?简述墩、台位常用的几种方法。

三、计算题1.计算表1中水准测量观测高差及B 点高程。

21216.38m ,试计算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和边长每100m 的坐标增量改正数?3.已知某交点JD 的桩号K5+119。

99,右角为136°24′,半径R =300m ,试计算圆曲线元素和主点里程,并且叙述圆曲线主点的测设步骤。

4.某直线段丈量了4次,其结果为:98。

427m ,98.415m ,98。

430m ,98.426m.试计算其算术平均值、观测值中误差,并计算算术平均值中误差.答案一、填空题1.假定水准面2.高程测量 角度测量 距离测量3.闭合导线 附合导线 支导线4.0°到360° 5。

水准线路测量桥面线形闭合差计算,公式,案例,新手适用

水准线路测量桥面线形闭合差计算,公式,案例,新手适用

1.2837
-1.0068 8.9932
0.5658
1.8971 -1.6195 8.3805
0.5471
1.7990 -1.2325 7.1480
0.3613
1.7241 -1.1763 5.9717
1.1542
-0.7929 5.1788
0.3852
1.5694 -1.2074 4.7643
0.8394
1161
666
高程/m
6 229636 226765
备注 7
224792
224404
224785
225256
226492
229088
229379
228994
229733
234132
236085
240003
242426
246675
249189
252052
250784
249623 3号GPS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0.8394
-0.4542 4.3101
1.8479 -1.4620 3.3023
0.7909
-0.2400 3.0623
1.7088 -1.1572 2.1451
1.3098
-0.2144 1.9307
0.3611 0.7350 2.8800
0.2533 1.6847 4.5647
0.2514 1.6920 6.2567
0.1702 1.6858 7.9425
0.7457 1.0440 8.9865
0.5256 1.0135 10.0000
测点 0.0007 BM

二等水准测量方法与步骤

二等水准测量方法与步骤

二等水准测量方法与步骤(1) 从实验场地的某一水淮点出发,选定一条闭合水准路线;或从一个水准点出发至另一水淮点,选定一条附合水准路线。

路线长度为2000-3000m。

(2) 安置水准仪的测站至前、后视立尺点的距离,应该量距使其相等,其观测次序如下:往测奇数站的观测程序:后前前后;往测偶数站的观测程序:前后后前;返测奇数站的观测程序:前后后前;返测偶数站的观测程序:后前前后;(3) 手薄记录和计算见表“二等水准测量记录”中按表头的次序次序(1) —(8)、(9)一(10)为计算结果:后视距离(9)= 100X(⑴-⑵)前视距离(10) = 100X( (5)-(6)) 视距之差(11) = (9) —(10)视距累计差(12)=上站(12)十本站(11)基辅分划差(13) = ( 4)+ K —(7), (k = 30155 或60655 视标尺而定)(14) = (3) + K — (8)基本分划高差( 15)=(3)—(4),辅助分划高差 (16)=(8)—(7) 高差之差( 17)=( 14)—( 13)=( 15)—( 16) 平均高差( 18) ={(15)+(16)}/2 每站读数结束记录( 1)—( 8),随即进行各项计算( 9)一( 10),并按上表进行各项检查后,满足如下限差后,才能搬站。

(4) 依次设站,用相同的方法进行观测,直至线路终点,计算线路的高差闭合差,按二等水准测量的规定,线路高差闭合差的容许值± 4水准测量作业技术要求注:K ――测段、区段或路线长度,km ;测自- __________ 至 ________ 20年 月 日 时间始 ________ 时 _____ 分末 ________ 时 _____ 分成像 __________________ 温度 ____________ 云量 _______________ 风向风速 _______________ 天气 _____________土质 _______________ 太阳方向 ________________祁距计差=3 0.3辅咼差之差 mm=0.4=0.6 检 测间歇 水准路 线测 占 八高差 差mm<=段往返 测高 差不符 值 ±4等 后视(5)内业计算内业计算包括水准测量的概算与平差计算。

工程测量实训数据表

工程测量实训数据表
174°22′57″
174°23′10″
174°22′56″
4
174°22′57″

6
180°00′01″
174°23′10″
4
354°23′11″
5

6
90°00′04″
174°23′00″
174°22′47″
4
264°23′04″

6
270°00′13″
174°22′34″
4
84°22′47″
4
-0.286
-2
-0.187
+2.6
+3.9
5
5—6
1243
1460
后视K1
1127
5913
+1
1009
1195
前视K2
1329
6015
+1
23.4
26.5
高差
-0.202
-0.102
0
-0.202
-3.1
+0.8
6
6—7
1261
1479
后视K2
1140
5829
-2
1021
1231
前视K1
1355
6141
0
91°07′12″
32601.403
56131.166
6
330°44′54″
48.88
42.65
0
42.65
-23.89
0
-23.89
7
177°25′21″
0
177°25′21″
32644.053
56107.276
7
333°19′33″
39.56
35.3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