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分秒的认识教学反思
2022《时分秒》教学反思15篇
2022《时分秒》教学反思15篇《时分秒》教学反思1《时分秒的相识》教学反思秒的相识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时、分的相识,能看着钟面说出几时几分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知道1分=60秒,充分感知和体验1秒。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是教学情境的创设。
这节课了,我以新年跨年晚会倒计时作为本节课的导入情境。
这个生活化的情境是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因为大部分家庭在过年过节的生活都会看央视的跨年晚会,通过“倒计时”这个生活化的情境,把生活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从而使我们的情境促进我们的教学。
其次是自主探究相识“秒”。
“秒”这个时间单位学生并不生疏,因为学生在一、二年级学习时间单位时已经接触过了秒,在课前的探底中,我也感受到学生对秒已经有了充分的相识,能说出1小格表示1秒。
因此,相识几秒的教学内容我们可以通过新旧学问的迁移,让学生自己说说秒针从几走到几表示几秒,在此基础上老师小结。
在教学1分=60秒时,这一学问比较抽象,虽然学生有1小时=60分的学习经验,但是要真正让学生理解1分钟为什么等于60秒,学生还是不知所措。
因此,通过课件演示,视察出秒针走一圈(60秒)刚好分针走一格(1分),从而验证了1分=60秒。
再次是加强体验,让学生感知秒和分。
本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感知“1秒”,形成对短时间的视察实力。
为了让学生建立“秒”的时间概念,我实行了多种体验方式,让学生听钟表的“嘀嗒”声、拍手练习等,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一分钟我能写多少个字”的嬉戏,让学生体验一分钟的长度。
通过这些嬉戏,使原本枯燥的教学变的更加生动好玩,学生的印象也将更加深刻。
最终,我还注意数学学问与生活的联系。
在课外拓展这一部分,我把飞机每秒钟的速度、光每秒钟的速度、声音每秒钟的速度等与孩子们熟识的长度联系起来,不仅帮孩子们建立起长度观念,还让学生感受到一秒的价值之大。
总结这节课,我也有很多的不足之处:1、新课起先时,学生对“生活中什么时候用到秒?”这一问题回答得很不好,只有个别学生说钟面上有秒针,跑步时老师用到秒等,经过启发才说出有限的几个,可见,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关注不够。
(教学反思)《时分秒》课堂教学反思
时分秒课堂教学反思随着社会的开展、时代的变化,以及信息技术的开展,数学在社会各个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作用越来越重要。
以下是我整理的内容,供您阅读,参考。
期望对您有所挂念!时分秒课堂教学反思1时、分、秒的生疏是学校数学低班级教学中一个格外重要的内容,也是有用性很强的数学学问。
我在教学中始终遵循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观念。
尽管同学在课上是初步争辩有关时间的学问,但生活中同学对于时间已有了相当多的感性学问,切身感受到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劳动都与时间息息相关。
在课刚开头,我将同学原有的关于时间的学问与生活阅历作为同学的课前测试,两个班有三分之二的同学不能正确读出钟面上的时刻。
针对这一现象,我从四个方面的开头教学:一是生疏种面,知道钟面有哪些局部组成,各表示什么,依据同学的叙述,用媒体随机演示;二是生疏时间: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在让同学理解时与分的关系时,又用媒体向同学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圈,从而揭示时与分的内在联系。
三是学习看钟表的方法;四是把握时间的写法,并能用这几种写法写出种面上所反映的时刻。
引导同学生疏钟面上时刻时,不是老师教给同学怎样认,而是指导同学观看,感知要学的学问,让同学自己拨一个时刻,然后说出来,引导大家争辩,最终再有老师归纳总结。
这样做一方面使同学的学习有了实践的根底,另一方面学会学习。
在练习时,我出示了一个可以拖动的钟面,随机拨出一个时刻,让同学正确说出所表示的时间,并让同学上来拨钟面,提高同学的练习爱好,对于教学难点着重练习,屡次比拟,找寻克服难点的好方法。
在课上我改革了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给同学供应了主动开展的时间和空间。
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和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使每一个同学都有时机参与学问产生、开展的全过程;让孩子在活动中获得学问,体会学习的乐趣,加深对所学学问的理解;同时老师向同学介绍从古到今的表示时间的方法,有的放矢的对同学进行珍惜时间教育,鼓舞同学在今后学习、生活中科学的支配时间,充分利用时间。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时分秒的认识》教学反思四篇
《时分秒的认识》教学反思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教学成功的关键有以下几点:1、创设情境导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低年级学生对学习目的尚未树立明确的认识,全凭好奇和新鲜感,他们的欲望往往是从兴趣中产生的。
因此,我在这课的教学中创设了多个情境导向,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上一学期,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有关时钟的知识,这一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时钟的更多奥秘吧!”接着我在讲台上摆出了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钟表。
形象的语言,精美的实物展示,使学生感到很新奇,马上对这节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让学生观察自己带来的钟表的面时,不一会儿,生1说:“我看到钟面上有三根粗细不一的针,最粗的叫时针,几乎看不到它在走。
而那根中中的叫分针,它走得很慢;那根最细的叫秒针,它走得很快。
”生2说:“这三根针好比三个兄弟,大哥叫时针,二哥叫分针,三弟叫秒针。
”生3说:“我发现钟面上有12个数字,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的时间是1小时。
”生4说:“老师,我还发现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这样整个钟面就有60个小格。
每个小格就是1分钟。
”生5说:“我妈妈告诉我说1小时是60分钟。
”紧接着,我出示“我们赢了”这一情境图,让学生观看挂图感受20xx年7月13日晚上10时零8分北京申奥成功的喜悦场面。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安排了一个学生动手操作的实验,让他们感受“分”有多长。
我让一、二小组的同学写数,看看在指定的1分钟内能从1写到几?同时让三、四组的同学测脉搏,数一数在1分钟里,你的脉搏能跳动几次,由于联系到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学生无不跃跃欲试,兴趣盎然。
2、为学生提供观察、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
怎样看“几时几分”的钟面时刻是这节课的重点、难点,在这课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观察钟面,了解钟面上的知识后,再通过合作交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识几个特殊时刻:如“我们赢了”这一主题情境图中的钟面时针走到数字10,就是10时,而分针走到了数字1和2的中间过一小格。
时分秒的认识教学反思(共2篇)
时分秒的认识教学反思〔共2篇〕第1篇:时分秒的认识教学反思1、时间观念的建立,还需想方法真正内化。
尽管在课堂上让学生亲身体验、经历了1秒、1分。
但要真正理解、内化这些单位时间,从而建立时间观念,如14秒、90分、45分的理解、迁移。
我想在感受1秒、1分时,还应让学生当场迁移、扩展,并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相联络,才能真正最终建立时间观念,并会迁移、应用。
2、认读时刻这一环节,作为教学的重点,还显得较薄弱,需加强。
尽管学生有生活经历,但在认识好钟面,认识单位时间1秒、1分、1小时后,能否使学生形成知识体系,并转化为才能,还需细细考虑。
如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几大格是几小时,假如及时让学生发现时针走几大格多是几小时多,这样便能自然想到多多少,再看分针;几大格缺一点点,几时还不到,应是前一格的小时再多几分。
这样会更利于学生掌握方法,形成才能。
3、对于钟面的认识不够形象、深化。
本课中,时针、分钟、秒针的认识是通过一局部学生的回忆介绍展开的,不够形象直观,使另一局部学生印象不深化,以致产生了不少的错误。
课堂上如能让学生再找找各自的特征,如时针短而粗,分针比拟长,秒针最长、最细,这样学生记忆深化,在认识时刻时会更直观,减少一些不必要错误,当然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4、在操作动手的时候,引导学生的思维同步开展、进步。
课堂上,我们的学生在动手、操作,但并不能让每一个人都能得到收获。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在动手操作之前,一定要让学生真正明确任务,带着问题去动手、去操作、去发现,本课中,屡次安排了学生操作动手,但真正能得到收获,获得成功体验的人不是很多,假如活动前的问题或要求更明确点,目的性更强些,效率肯定也会进步。
当然,教学是一门永远遗憾的艺术,本节课肯定还存在着许多缺乏之处,还需更认真深化地反思与完善。
第2篇:时分秒的认识教学反思数学于生活,用于生活。
选择最贴近学生的生活时间,学生在校一天的作息时间表。
请同学们说说是几时几分?再请学生拨一拨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地帮助了学生理解知识,完成教学目的。
《时、分、秒》教学反思五篇
《时、分、秒》教学反思五篇《时、分、秒》教学反思1《时、分、秒》这一单元在学生已经初步熟悉整时的根底上,进一步学习时、分、秒的有关学问。
本课是学生在学习完时间的根底学问以及对钟表刻度熟悉的根底上,进一步学习如何读写钟表所表示的时刻。
熟悉时间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时间很抽象,看不见,抓不住,只能从日出日落、钟表转动来理解时间。
而熟悉几时几分时考虑的问题也比拟多:1、既要读时针,又要读分针;2、读时针时,只能读出几时多,读分针时,还要进展计算;3、接近整时的几时几分,学生极易出错,不是多读了一小时,就是少读了一小时;4、在补充练习中P51页第4题,依据规律写出最终一个钟面的.时间是几时几分,然后画出时针和分针,其中的“分”的累计超过了60分,学生又不知道换成1小时;5、时间进率的特别,学生很难顾及,提示一下,想起来了,不提示,忘得一干二净。
这节新课以后,我打算再上一节复习课。
《时、分、秒》教学反思2时、分、秒教学反思在课程改革中,新的教学观侧重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过去承受性、机械性学习为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这就要求教师必需转变思想观念,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进展。
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时、分、秒》这一内容时,我依据三年级学生奇怪、好玩、好动的天性,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受多观看、多动手、多比拟等一系列的活动,创设和谐的学习气氛,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使学生思维得到尽情的跳动,渐渐感受到数学学科的趣味性、生活性和挑战性,到达教学的目的。
一、运用媒体演示实物钟表,从儿童熟知的生活图引入,使学生产生亲切感,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系。
二、供应了感性材料,设计了探究性、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
学生的学问来源于教学材料的实践活动,材料关系到能否让教师设计开放式的教学过程,关系到学生思维的集中。
为了猎取更多的材料,让学生充分探究,在这里,我首先放手让学生在课前预备材料。
2024年《时分秒》教学反思(15篇)
2024年《时分秒》教学反思(15篇)《时分秒》教学反思1(约900字)三年级上册《时分秒》这一单元主要是教学秒的认识及经过时间的计算。
对时分的认识学生在二年级应该掌握了。
这一单元主要是对秒的认识,以及一秒钟、一分钟做些什么事。
针对这个知识点,我就利用课堂上让学生一分钟能跳几个绳、拍几个球、写几个字、做几道口算等等,让学生实际感受一分钟能做什么。
对本单元的知识有一个疑惑,教材中对时间、时刻这两个概念没有作出区分。
如妈妈上午8时上班,显然这里的8时就是8:00,即指时刻。
又如妈妈一天工作了8时,显然应该是8小时,即指经过的时间。
可现在教材里把这两个是混为一谈了。
但是在上课的过程中,我还是强调了“经过的时间”和“时刻”这两个不同概念之间的区别,如2时指的就是2:00,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2点,这是一个时刻;而2小时指的就是2个小时,比如妈妈早上9:00带你去超市,11:00买完回家,求9:00------11:00经过了多长时间?这2小时是指一段时间。
但在应用中总有部分学生分不清时刻和经过的时间。
因此我就索性将错就错,要求学生在算经过的时间时就用普通计时法来表示,如11时—9时=2小时,即使有些学生分不清时刻和经过的时间,最后的结果是2时,根据教材应该也是对的。
但在平时的练习中还是要让学生分清这两个概念。
2、另一个问题比较多的地方是算结过的时间时,很多学生容易算错。
因为时间的进率是60,而我们平时的计算一般是退一做十的。
例:上午第二节课是9:40开始,10:20下课,求第二节课上了多长时间?很多我学生列出的算式是:10时20分—9时40分=40分,但也有些学生算式会列,但不会算。
于是我就让会算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学生会说分与分想减,20分减40分不够减,那怎么办?引起学生的思考,有学生会说出向时借1小时,1小时=60分,60分+20分=80分,80分—40分=40分。
时与时相减,即9时—9时=0时。
让学生在说的基础上掌握算法、算理。
《时、分、秒》教学反思
《时、分、秒》教学反思第一篇:《时、分、秒》教学反思时间观念的建立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由于我对学生的知识经验认识不够,导致本单元的测试异常糟糕。
我以为时间对于学生来说是生活经验中的经验比较容易理解,因而,为了节省“不必要的操作”,我只拿出一个时钟教具,通过教师的演示,让学生了解1大格和1小格的区分;了解1时=60分、1分=60秒……然后,进行常规性的练习,也取得“不错”的教学成果,但是,为什么测试后差别却是如此甚远?我反思发现有以下几点原因:时间观念的建立,没有真正内化。
因为,时间在我们的眼中已习以为常,我们会片面认为学生也会积累一定经验,但是我们的直觉有时也会出错。
其实,在生活中,学生接触的时间不多,因为大多学生想知道现在的时间,不是通过自己去观察,而是直接问家长。
又由于现在科技发展,大多数学生用电子表,使得接触时钟的机会就变得越来越少。
在课堂上,我们又图方便,没有让学生亲身体验,人手一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内化知识,只靠教师单一的直观演示是不够的。
联系生活不够,实践操作缺乏。
在学习《时、分、秒的认识》时,我们应适时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真正理解、内化这些单位时间,从而建立时间观念,如感受1时、1分和1秒的长短,观察自己什么时候起床,吃饭花了多长时间……。
从学生认读钟面上的时刻来看,大多数学生对于象样点差5分这个时刻往往要读成3点55分。
要终建立时间观念,内化知识,还要多让学生实践操作,可以让学生参与制作时间作息表等需要细心观察、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在动手操作之前,还要注意让学生真正明确任务,带着问题去动手、去操作、去发现。
第二篇:《时分秒》教学设计时分秒教学目标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要珍惜分分秒秒。
《时分秒》教学反思(精选20篇)
《时分秒》教学反思(精选20篇)《时分秒》教学反思 1本节课"时、分、秒的认识"是继二年级上册认识了整时、几时半,以及1时=60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秒”及知道1分=60秒,并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忘记了认钟的方法了,尤其是当初本来就学得不扎实的'个别孩子。
为此,我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及时进行了复习以往旧知的环节:一是认识种面,知道钟面有哪些部分组成,各表示什么,同时认识新朋友“秒”,根据学生的讲述,用钟面演示;二是认识时间: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在让学生理解时与分、分与秒的关系时,又用钟面向学生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圈,分针走1小格,秒针走一圈从而揭示时与分、分与秒的内在联系。
三是复习看钟表的方法,写出种面上所反映的时刻。
;四是进行时间的换算和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本单元最难教学的是经过时间的计算,我由浅入深,从数钟面上的大格入手,逐步教学算出先到整时经过的时间,再过几分,合起来一共是多少分或几小时几分。
等学生理解方法并熟练掌握后,学生会想到把几时中拿出1时当成60分进行加减法的计算,再把计算结果转换成几时几分的计算过程,当然这种方法对一部分学生来说是有理解难度的,学生往往习惯了十进制的换算方法,很容易在换算时不理解方法由来及各种方法的灵活运用而出错。
因此,还要学生生活中多观察、多实践、多体会,切实做到灵活自如的应用。
《时分秒》教学反思 2《时分秒》是三年级上册非重点但难度最大的一个单元,它与二年级学习的认识钟表内容紧密相连,题型繁多且难度加大,考验了孩子们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对于三年级来说,很难一下适应,需通过今后生活中逐步熟悉,后期习题逐步巩固。
通过单元测试,分析失分原因,发现全班整体是解决问题失分最多,一、二年级时的解决问题会很直接的从字面看出解题方法,但本单元的解决问题需要孩子们更多的理解题意,用心动脑。
例如解决问题第3、5小题孩子们还是按照以往的固定思维,看到问题中出现“一共”这样的字眼就用加法;第2、4小题没有通过理解题意,仔细分析思考故失分较多;第7小题,难度拔高,大多孩子没有理清解题思路,故失分较多。
《时分秒》课堂教学反思(通用18篇)
《时分秒》课堂教学反思〔通用18篇〕《时分秒》课堂教学反思〔通用18篇〕《时分秒》课堂教学反思篇1 现代社会的高速开展,极大的推进了应用数学和数学应用的开展,使数学几乎浸透到每一个学科领域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学习数学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在于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而我们在过去的数学教学中过分强调学生的计算才能和计算技巧的培养,无视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才能的培养。
一个学生学习了数学知识不会运用,将很难适应社会高速开展的需要。
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重视数学应用的教学,将应用意识和应用才能的培养放在重要的地位上。
数学教学应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时机,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数学应用意识和初步的应用才能。
一、创设生活情境,体会数学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数学于现实,寓于现实,并用于现实。
数学知识的形成来于实际的需要和数学内部的需要。
从生活实际引入新知识有助于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为学生主动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p 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提出了示范。
例如教学100以内的加减法的估算首先引入以下现实情境:学校将要举行运动会,需要购置一些体育器材,体育老师带100元钱来到体育用品专卖店,篮球每个38元,排球每个27元,跳绳每根8元,羽毛球每副22元。
请你帮体育老师估算一下:买这四样体育器材大约要用多少钱?100元钱够用吗?这样一来学生个个跃跃欲试,激起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中大量的数学知识来于生活实际,对与学生生活严密联络的内容和一些抽象的内容,都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历出发,创设现实情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实在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了学生树立数学的应用意识的信念。
二、亲自动手理论,寻找数学有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培养数学应用意识的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有时机亲自动手理论。
老师要努力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创造条件和时机,鼓励学生自己主动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时机,并努力去理论,培养应用意识。
秒的认识教学反思 时分秒的认识教学反思(优秀10篇)
秒的认识教学反思时分秒的认识教学反思(优秀10篇)在当今社会生活中,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反思指回头、反过来思考的意思。
那么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这里的10篇时分秒的认识教学反思是作者小编为您分享的秒的认识教学反思的相关范文,欢迎查看参考。
《秒的认识》教学反思篇一“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时、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由于时间单位比较抽象,所以我认为本节课的难点是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秒的具体概念、感受1分、1秒的时间观念。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意让学生积极参与、亲身体验。
如:我让学生随着秒针走动时所发出的声音一起感受1秒的长短;再如:我还让学生在课堂上亲身体验1分钟时间的长短——有的学生在1分钟写出了22个汉字、有的学生在1分钟写出了60个数字、……,在这一系列的亲身体验的活动中,学生不仅对1分、1秒的时间长短有了体验,而且也初步建立起来了1分、1秒的时间观念。
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时间观念,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我还在课堂上给他们补充了一些1分钟之内能做的事情,如:中央电视台的播音员能播180个字,银行点钞机能点1500张人民币、……这些课外知识的增加,不仅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为他们建立1秒的时间观念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我还增加估测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如:(1)做一次深呼吸用了()秒。
(2)从教室前面走到后面用了()秒。
(3)你系红领巾大约需要用()秒。
这些题目的设计不仅检测了学生对秒的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
当然,本节课也有不足之处,如:对学生珍惜时间的教育的力度不够,多数学生虽然能从1分钟可以做许多事中体验时间的宝贵,但很明显他们只认识到了,并没有付诸实践。
《秒的认识》教学反思篇二《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时、分的认识,能看着钟面说出几时几分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
本课的知识性目标相对简单,但单位时间比较抽象,不像长度单位、重量单位那样可以借助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
2023年《时分秒的认识》教学反思4篇
2023年《时分秒的认识》教学反思4篇《时分秒的相识》教学反思1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选择最贴近学生的生活时间,学生在校一天的作息时辰表。
请同学们说说是几时几分?再请学生拨一拨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有效地帮助了学生理解学问,完成教学目标。
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
教学中,我留意选取生动形象的flash动画和动手拨一拨学具钟面,在视察、思索、探讨、实践中逐步驾驭学问:“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时分之间的`关系1时=60分等等”。
这节课有着丰富的德育渗透素材,在教学中我有的放矢地向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化,让他们来体会“1分钟有多长”和1分钟内你能做哪些有意义的事情等等。
学生都深切的体会到了一分钟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却能做许多有意义的事情,所以肯定要珍惜时间。
不足之处:教学内容较多,教学时间不够,缺乏教化教学机灵,不能刚好地作出相应的调整。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的反思自己的不足,总结阅历教训,努力使自己在教学上有更大的进步!《时分秒的相识》教学反思21、时间观念的建立,还需想方法真正内化。
尽管在课堂上让学生亲身体验、经验了1秒、1分。
但要真正理解、内化这些单位时间,从而建立时间观念,如14秒、90分、45分的理解、迁移。
我想在感受1秒、1分时,还应让学生当场迁移、扩展,并与学生熟识的生活相联系,才能真正最终建立时间观念,并会迁移、应用。
2、认读时刻这一环节,作为教学的重点,还显得较薄弱,需加强。
尽管学生有生活阅历,但在相识好钟面,相识单位时间1秒、1分、1小时后,能否使学生形成学问体系,并转化为实力,还需细细考虑。
如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几大格是几小时,假如刚好让学生发觉时针走几大格多是几小时多,这样便能自然想到多多少,再看分针;几大格缺一点点,几时还不到,应是前一格的小时再多几分。
这样会更利于学生驾驭方法,形成实力。
3、对于钟面的相识不够形象、深化。
《时分秒》课堂教学反思5篇
《时分秒》课堂教学反思5篇《时分秒》课堂教学反思1时.分.秒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实用性很强的数学知识.我在教学中始终遵循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观念.尽管学生在课上是初步研究有关时间的知识,但生活中学生对于时间已有了相当多的感性知识,切身感受到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劳动都与时间息息相关.在课刚开始,我将学生原有的关于时间的知识与生活经验作为学生的课前测试,两个班有三分之二的学生不能正确读出钟面上的时刻.针对这一现象,我从四个方面的开始教学:一是认识种面,知道钟面有哪些部分组成,各表示什么,根据学生的讲述,用媒体随机演示;二是认识时间: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在让学生理解时与分的关系时,又用媒体向学生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圈,从而揭示时与分的内在联系.三是学习看钟表的方法;四是掌握时间的写法,并能用这几种写法写出种面上所反映的时刻.引导学生认识钟面上时刻时,不是教师教给学生怎样认,而是指导学生观察,感知要学的知识,让学生自己拨一个时刻,然后说出来,引导大家讨论,最后再有教师归纳总结.这样做一方面使学生的学习有了实践的基础,另一方面学会学习.在练习时,我出示了一个可以拖动的钟面,随机拨出一个时刻,让学生正确说出所表示的时间,并让学生上来拨钟面,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对于教学难点着重练习,多次比较,找寻克服难点的好办法.在课上我改革了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给学生提供了主动发展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和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知识产生.发展的全过程;让孩子在活动中获得知识,体会学习的乐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教师向学生介绍从古到今的表示时间的方法,有的放矢的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教育,激励学生在今后学习.生活中科学的安排时间,充分利用时间.在教学中我做到从学生的需求出发,组织教学,才能达到教学目标,在课后的目标测试中,两个班基本上都能认识钟面上的时间,但还是有学生不能正确算出求经过的时间,这是一个难点,需要一个学习过程,好事多磨吧!《时分秒》课堂教学反思21.这节复习课教学流程清晰,从学生课下自己建构知识网络,上课交流知识网络,生上台展示知识网络,到最后教师带领孩子一起构建知识网络,再到后来的学生完善知识网络,而后进行练习.没有了新知识的趣味,学生常常会感到乏味.但是老师没有停留在烫剩饭低水平上徘徊,而是采取了构建梳理,完善知识网络,让孩子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网络图.2.整节课,教师很重视呼唤正能量,肯定正能量,不是跌跌不休地批评,而是积极主动地表扬,表扬几个榜样,带动大家学习.而且,大拇指的奖励机制,指挥语的及时调控,让课堂始终保持井然有序.3.本节课最大的亮点就是教师上课不是单纯的上好这一节课,而是采用构建框架图的方法,首先让孩子回忆一下我们一起是如何对单位进行复习的,从单位,关系,工具,应用几个方面,比如质量单位,长度单位等等,那本节课你能不能也用以前的方法对本节课进行整理与复习.教孩子不是单纯的知识,而是教孩子一种方法.4.孩子们在课堂虽然有一点不够活跃,不善于发言,但孩子们整节课都在参与课堂,都在跟着教师的节奏一步一步的进行,想到自己的学生,个别孩子人虽然在这,但心早已远飞,上课发呆,眼睛无光,提问他都不知道老师讲到哪了,如何才能让孩子都有兴趣去参与自己的课堂,这是听完本节课带给我的思考.《时分秒》课堂教学反思3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极大的推进了应用数学和数学应用的发展,使数学几乎渗透到每一个学科领域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学习数学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在于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而我们在过去的数学教学中过分强调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计算技巧的培养,忽视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一个学生学习了数学知识不会运用,将很难适应社会高速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重视数学应用的教学,将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的地位上.数学教学应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机会,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数学应用意识和初步的应用能力.一.创设生活情境,体会数学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并用于现实.数学知识的形成来源于实际的需要和数学内部的需要.从生活实际引入新知识有助于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为学生主动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提出了示范.例如教学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估算首先引入以下现实情境:学校将要举行运动会,需要购置一些体育器材,体育老师带100元钱来到体育用品专卖店,篮球每个38元,排球每个27元,跳绳每根8元,羽毛球每副_元.请你帮体育老师估算一下:买这四样体育器材大约要用多少钱?100元钱够用吗?这样一来学生个个跃跃欲试,激起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小学阶段中大量的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对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内容和一些抽象的内容,都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现实情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切实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了学生树立数学的应用意识的信念.二.亲自动手实践,寻找数学有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培养数学应用意识的最有效的办法是让学生有机会亲自动手实践.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创造条件和机会,鼓励学生自己主动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机会,并努力去实践,培养应用意识.比如学了行程问题之后,让学生测量一下自己的速度,测一下从家到学校所用的时间,再计算出从家到学校的距离.学了纳税之后,布置学生回家了解一下爸爸妈妈一个月或者一年要缴纳多少税款.学了利息的计算之后,布置学生把自己的零用钱存起来,看一年或几年之后能得到多少利息.学生经常吃的食品.饮料就是由厂商按一定的比例配制的.学生学了比的应用之后,可让学生自己动手按不同比例配制饮料.再尝尝不同的味道,觉得自己喜欢按哪一种比例配制出的味道.这样当生活实际中的情景再现时,学生就会再现所学知识时的情景来解决数学问题.总之,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决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长期贯穿于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当中.因此,作为教师应在教学中努力为学生提供背景和机会,使学生逐步形成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时分秒》课堂教学反思4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一边实践,一边成长,不断地吸收了新的教学理念.体验了一个学期的数学教学,我颇有感触.在新课程的标准下,学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再创造〞,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做数学〞,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说数学〞,在联系生活中体验〝用数学〞.学生体验学习,是用心去感悟的过程,在体验中思考.创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是学生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没有主体的体验.然而在新课程中,教师只不过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学生学习数学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理解新知识的有意义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一.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程教材内容已经改变了知识的呈现形式,这是一大亮点,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正如〝教学不需要精雕细刻,学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积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改变学生从前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二.从新课标看〝学生〞在学习和尝试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越发感受到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是很大的,不可低估的,把数学放在了生活中,学生的潜能则像空气一样,充斥着生活的舞台,学生在学习时发挥着自身巨大的能量.如在学习〝时分秒的认识〞之前,让学生先自制一个钟面模型供上课用,远比带上现成的钟好,因为学生在制作钟面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思考或询问家长,已经认真地自学了一次,课堂效果能不好吗?如:一张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在它的四个角上各剪去一个边长5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围成的长方体的体积.表面积各是多少?学生直接解答有困难,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体验长方形纸是怎样围成长方体纸盒的,相信大部分学生都能轻松解决问题,而且掌握牢固.总之,体验学习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体验中思考,锻炼思维,在思考中创造,培养.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当然,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相当重要,可以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让学生亲身体验,课堂上思路畅通,热情高涨,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体验成功,会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教师应该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和他们一起历经知识获取的过程,历经企盼.等待.焦虑.兴奋等心理体验,与学生共同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与孩子们共同〝体验学习〞.《时分秒》课堂教学反思5数学教学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取新的知识.在这几年的时间里我得到了一些教训,认识到自己有很多不足,并且对小学教学工作有了一些体会.一.设计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1.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达到预先教学的效果.2.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3.利用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成独立.主动地学习.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二.积极提问,贯穿课堂始终要想学生40分钟内都会专心听你的课那是不可能的,他们或多或少会开小差,他们有的可能连书本都不拿出来或不翻开,甚至还会说话打闹.这时如果采用提问的方式的话,就会使学生的精神一下子紧张起来,并且去思考你所提出的问题,但是提问时,不能只提问一些选择性的问题,因为这样他们思考的空间就会很小,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提问要有均匀性,不能反复提问某个学生,这样会使其他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消退的.三.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欲望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2.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3.在教学中提出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4.教学中应创设符合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问题情境,遵循创造学习的规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总之,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展.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与学生平等对话,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讨论交流过程中,只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时分秒》课堂教学反思6《时分秒》是三年级上册非重点但难度的一个单元,它与二年级学习的认识钟表内容紧密相连,题型繁多且难度加大,考验了孩子们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对于三年级来说,很难一下适应,需通过今后生活中逐步熟悉,后期习题逐步巩固.通过单元测试,分析失分原因,发现全班整体是解决问题失分最多,一.二年级时的解决问题会很直接的从字面看出解题方法,但本单元的解决问题需要孩子们更多的理解题意,用心动脑.例如解决问题第3.5小题孩子们还是按照以往的固定思维,看到问题中出现〝一共〞这样的字眼就用加法;第2.4小题没有通过理解题意,仔细分析思考故失分较多;第7小题,难度拔高,大多孩子没有理清解题思路,故失分较多.由于孩子们注意力相对分散,理解能力也有限,抽象的数学知识需要老师使之形象化.生动化.直观化.生活化,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着重培养孩子们戒骄戒躁,养成先审题,后思考,再解答的答题习惯,顺利完成低年级到中年级的知识结构和思维习惯的过渡.《时分秒》课堂教学反思。
时分秒的认识教学反思【优秀10篇】-最新
时分秒的认识教学反思【优秀10篇】在讲完《时分的认识》后,我告诉同学,有了时和分,我们的生活有了规律,我们认识到了时间的重要性与公平性。
是不是表示时间的只有时和分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为您精心整理了10篇《时分秒的认识教学反思》,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的好友哦。
《秒的认识》教学反思篇一《秒的认识》是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时分秒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教学重点是要求学生在操作活动中,体验1秒时间,建立1秒、几秒和1分的时间观念。
在教学设计中,我注意抓住如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我在教学生“秒的认识”时,就利用课件出示:学生熟悉的“神舟七号”发射的录像,使学生直观认识了生活中“秒”的存在,知道秒是比更小的时间单位,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
通过让学生参与倒计时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了“1秒”的长短,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当学习材料来源于沸腾的现实生活时,对学生将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2、联系实际,感受数学本节课开始由“春节联欢晚会倒计时”的录像引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着又让学生通过课前的观察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里用到了秒,通过回忆、说加深学生对秒的认识和理解。
练习中,评一评跑步比赛谁第一及选择适当的时间单位填空等,这些活动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教学时学生将数学知识回归到生活中进行灵活应用。
当学习材料来源于现实生活时,对学生将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由此,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秒,树起有意义学习的意念,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学习的欲望。
3、让学生在探索中感悟秒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怎样才能让学生切实感受和体验1秒、几秒及1分的时间长短,我做了如下尝试:1,在教学“认识1秒”时,我让学生通过看看电子钟上数字的变化,听秒针走的声音,再用课件演示秒针的走动,亲自试验一下等方式体验“秒”的实际意义。
让学生感觉秒是可以看到,可以听到可以感受到的。
起到了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的作用。
三年级时分秒教学反思
三年级时分秒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达成情况1、学生对时分秒概念的理解大部分学生能够初步理解时分秒的概念,知道 1 小时= 60 分钟,1 分钟= 60 秒。
但仍有部分学生在换算时容易出错,需要进一步加强练习。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一节课的时间、课间休息的时间等,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时分秒的长短,但部分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2、时间的读写能力多数学生能够正确读写时钟上的时间,但在接近整点和半整点的时刻,部分学生容易出现混淆,如 8 时 55 分容易写成 9 时 5 分。
对于电子表的时间读写,学生掌握情况较好,但在 24 小时制和 12 小时制的转换上,还需要更多的练习。
3、解决时间相关问题的能力在计算经过时间的问题上,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计算,但对于复杂的时间问题,如跨天的时间计算,部分学生感到困难。
通过实际情境的创设,如火车时刻表、电影放映时间等,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仍有学生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二、教学方法的有效性1、直观教学法使用时钟模型、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时分秒的概念,效果较好。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更清晰地理解时针、分针和秒针的运动规律。
但在使用直观教具时,没有充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和发现,部分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2、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讨时间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但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存在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的情况,没有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
3、练习巩固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大部分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
但练习的形式较为单一,缺乏趣味性和挑战性,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1、导入环节导入部分不够生动有趣,没有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导致部分学生在开始上课时就缺乏学习积极性。
可以采用更具有趣味性的故事、游戏或情境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时分秒的认识》教学反思
《时分秒的认识》教学反思1、时间观念的建立,还需想方法真正内化。
尽管在课堂上让学生亲身体验、经受了1秒、1分。
但要真正理解、内化这些单位时间,从而建立时间观念,如14秒、90分、45分的理解、迁移。
我想在感受1秒、1分时,还应让学生当场迁移、扩展,并与学生熟识的生活相联系,才能真正最终建立时间观念,并会迁移、应用。
2、认读时刻这一环节,作为教学的重点,还显得较薄弱,需加强。
尽管学生有生活阅历,但在熟悉好钟面,熟悉单位时间1秒、1分、1小时后,能否使学生形成学问体系,并转化为力量,还需细细考虑。
如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几大格是几小时,假如准时让学生发觉时针走几大格多是几小时多,这样便能自然想到多多少,再看分针;几大格缺一点点,几时还不到,应是前一格的小时再多几分。
这样会更利于学生把握方法,形成力量。
3、对于钟面的熟悉不够形象、深入。
本课中,时针、分钟、秒针的熟悉是通过一局部学生的回忆介绍绽开的,不够形象直观,使另一局部学生印象不深刻,以至产生了不少的错误。
课堂上如能让学生再找找各自的特征,如时针短而粗,分针比拟长,秒针最长、最细,这样学生记忆深刻,在熟悉时刻时会更直观,削减一些不必要错误,固然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4、在操作动手的时候,引导学生的思维同步进展、提高。
课堂上,我们的学生在动手、操作,但并不能让每一个人都能得到收获。
依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在动手操作之前,肯定要让学生真正明确任务,带着问题去动手、去操作、去发觉,本课中,屡次安排了学生操作动手,但真正能得到收获,获得胜利体验的人不是许多,假如活动前的问题或要求更明确点,目的性更强些,效率确定也会提高。
固然,教学是一门永久圆满的艺术,本节课确定还存在着很多缺乏之处,还需更仔细深入地反思与完善。
《时分秒的熟悉》教学反思2《时分秒的熟悉》教学反思秒的熟悉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时、分的熟悉,能看着钟面说出几时几分的根底上来进展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知道1分=60秒,充分感知和体验1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分秒的认识教学反思
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时、分的认识,能看着钟面说出几时几分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知道1分=60秒,充分感知和体验1秒。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是教学情境的创设。
这节课了,我以新年跨年晚会倒计时作为本节课的导入情境。
这个生活化的情境是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因为大部分家庭在过年过节的生活都会看央视的跨年晚会,通过“倒计时”这个生活化的情境,把生活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从而使我们的情境促进我们的教学。
其次是自主探索认识“秒”。
“秒”这个时间单位学生并不陌生,因为学生在一、二年级学习时间单位时已经接触过了秒,在课前的探底中,我也感受到学生对秒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能说出1小格表示1秒。
因此,认识几秒的教学内容我们可以通过新旧知识的迁移,让学生自己说说秒针从几走到几表示几秒,在此基础上教师小结。
在教学1分=60秒时,这一知识比较抽象,虽然学生有1小时=60分的学习经历,但是要真正让学生理解1分钟为什么等于60秒,学生还是不知所措。
因此,通过课件演示,观察出秒针走一圈(60秒)刚好分针走一格(1分),从而验证了1分=60秒。
再次是加强体验,让学生感知秒和分。
本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感知“1秒”,形成对短时间的观察能力。
为了让学生建立“秒”的时间概念,我采取了多种体验方式,让学生听钟表的“嘀嗒”声、拍手练习等,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一分钟我能写多少个字”的游戏,让学生体验一分钟的长度。
通过这些游戏,使原本枯燥的教学变的更加生动有趣,学生的印象也将更加深刻。
最后,我还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在课外拓展这一部分,我把飞机每秒钟的速度、光每秒钟的速度、声音每秒钟的速度等与孩子们熟悉的长度联系起来,不仅帮孩子们建立起长度观念,还让学生感受到一秒的价值之大。
总结这节课,我也有许多的不足之处:1、新课开始时,学生对“生活中什么时候用到秒?”这一问题回答得很不好,只有个别学生说钟面上有秒针,跑步时老师用到秒等,经过启发才说出有限的几个,可见,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关注不够。
2、没有让学生准备一个闹钟或者钟面作为学具。
3、我对学生的发言没有引申,学生说“小朋友每天睡9分钟”可见,他对知识还没完全掌握,我却因为怕影响进度,只让个别学生说说他错在哪,忽视了这个本该是闪光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