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第一章运动学
高三一轮复习 第一章_运动的描述第一课时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高三一轮复习 第一章_运动的描述第一课时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69c12b2f4b35eefdc8d3331f.png)
2.质点 (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具有质量的点.质点是一个 理想化模型,是对实际物体的科学抽象,并不是实际 存在的. (2)物体能视为质点的判断依据是:所研究的问题涉及 的尺度远远大于物体本身尺度,或者该问题着重研究 物体的平动而不是物体的转动.
例与练
4、在下列各物体中,可视作质点的物体有( A ) A.研究公路上行驶的汽车 B.研究转动的汽车轮胎上各点的运动情况 C.表演精彩动作的芭蕾舞演员 D.乒乓球运动员接球时的弧旋球 5、在下列情况下,物体可以看成质点的是( A.研究一列火车全部通过桥所需的时间 B.研究“嫦娥二号”卫星绕月球飞行 C.研究地球昼夜交替 D.研究月球圆缺 B )
高三物理第一轮总复习
第一课时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1.机械运动、参考系、坐标系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 机械运动,简称运动.机械运动是自然界中最简单、 最基本的运动形式. (2)参考系:用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参照物称为参考系, 也就是假设静止的物体. 同一个运动,如果选不同的物体做参考系,观察结果 可能不同.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通常取地面或 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做参考系较为方便. (3)坐标系:一般说来,为了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 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定义 5.速度和速率 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 速度 比值,称为速度
物理意义 表示物体位置变 化的快慢
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 平均 粗略地描述物体 叫这段位移(或这段时间)内的平 速度 运动的快慢 均速度 瞬时 表示运动物体在某时刻或某位置 速度 的速度,称为瞬时速度 平均速率:质点在某段时间内通 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的比值叫 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是标 速率 量.不一定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 瞬时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是 标量,简称速率. 精确地描述物体 在某时刻或某位 置的运动快慢
高三物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运动学图象、追及和相遇问题
![高三物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运动学图象、追及和相遇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29702e3c5fbfc77da369b19f.png)
所以经过t1=2 s后,两车相距最远,为Δx=6 m.
解法三:图象法 如图所示,作出v-t图象
设相遇前t时刻两车速度相等,v汽=at=6 m/s,即3t=6 m/s, 解得t=2 s时两车相距最远,两车的位移差 Δx=12×6×2 m=6 m. [答案] 2 s 6 m
技巧点拨
求解追及和相遇问题的思路和技巧
解析:(1)由题意得摩托车匀加速运动最长时间:t1=
vm a
=
10 s,此过程的位移:x1=v22ma=125 m<x0=200 m
所以摩托车在达到最大速度之前没有追上卡车.
当追上卡车前二者速度相等时相距最大,设从开始经过t2时 间速度相等,最大间距为xm,则:v=at2,解得:t2=va=6 s
(4)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意义 ①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 ②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 为正方向;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 方向为负方向.
•1、所有高尚教育的课程表里都不能没有各种形式的跳舞:用脚跳舞,用思想跳舞,用言语跳舞,不用说,还需用笔跳舞。 •2、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 •3、教育始于母亲膝下,孩童耳听一言一语,均影响其性格的形成。 •4、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 •5、数学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3.能否追上的判断方法 物体B追赶物体A: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x0.若vA=vB时, xA+x0<xB,则能追上;若vA=vB时,xA+x0=xB,则恰好不相 撞;若vA=vB时,xA+x0>xB,则不能追上. [特别提醒] 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一定要注 意判断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已经停止运动.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第一章 第1讲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精品学案及答案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第一章 第1讲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精品学案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e4364d24a7302768f993991.png)
第一章第1讲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课标要求1.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2 经历质点模型的建构过程,了解质点的含义。
知道将物体抽象为质点的条件,能将特定实际情境中的物体抽象成质点。
体会建构物理模型的思维方式,认识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3 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必备知识自主梳理关键能力考点突破考点一对质点和参考系的理解例题1.第32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20年在日本的东京举行.东京成为奥运史上亚洲第一个举办两次奥运会的城市.在评判下列运动员的比赛成绩时,运动员可视为质点的是()例题2.中国是掌握空中加油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如图所示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三代战斗机“歼-20”在空中加油的情景,以下列的哪个物体为参照物,可以认为加油机是运动的()A.“歼-20”战斗机B.地面上的房屋C.加油机中的飞行员D.“歼-20”战斗机里的飞行员要点总结1.理想化模型为了使研究的问题得以简化或研究问题方便而进行的一种科学的抽象,实际并不存在.以研究目的为出发点,突出问题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而建立的“物理模型”.2.参考系的选取原则:以观测方便和使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为原则.考点二位移与路程例题3 (多选)2019年8月6日第十八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机甲大师赛在广东深圳举行,比赛中某机器人在平面内由点(0,0)出发,沿直线运动到点(3,1),然后又由点(3,1)沿直线运动到点(1,4),然后又由点(1,4)沿直线运动到点(5,5),最后又由点(5,5)沿直线运动到点(2,2),平面坐标系横、纵坐标轴的单位长度为1 m.整个过程中机器人所用时间是2 2 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机器人的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B.机器人不会两次通过同一点C.整个过程中机器人的位移大小为2 2 mD.整个过程中机器人的位移方向与由点(5,5)运动到点(2,2)的位移方向相反要点总结: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
高三物理总复习 第一章 章末整合
![高三物理总复习 第一章 章末整合](https://img.taocdn.com/s3/m/c6b1fd196c175f0e7cd13741.png)
必考内容
第1章
章末整合
高考物理总复习
A.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 B.出发时 B 在 A 前 3m 处 C.3s 末两个物体相遇后,两物体不可能再相遇 D.运动过程中 B 的加速度大于 A 的加速度
人 教 实 验 版
必考内容
第1章
章末整合
高考物理总复习
[解析]
已知在第3s末两个物体在途中相遇,由图象
人 教 实 验 版
必考内容
第1章
章末整合
高考物理总复习
设车厢脱落后,t=3s 内卡车行驶的路程为 s1,末速度 为 v1.根据运动学公式有 1 2 s1=v0t+ a1t 2 v1=v0+a1t v1 2=2a2s2 ⑤ ⑥ ⑦
人 教 实 验 版
式中,s2 是卡车在刹车后减速行驶的路程.设车厢脱 落后滑行的路程为 s,有 v0 2=2as ⑧
必考内容
第1章
章末整合
高考物理总复习
法二:平均速度法 物体在前 4s 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 x1 T 瞬时速度,即 v t = v = =v0+a· T 2 2 对于物体沿斜面的整个上升过程,由匀变速直线运动 T 的速度公式得 0=v0+a(T+ ) 2 将数据代入解得 v0=0.6m/s,a=-0.1m/s2.
人 教 实 验 版
必考内容
第1章
章末整合
高考物理总复习
1 T2 2x 2×0.2 2 而 x= a( ) ,故 a= = 2 m/s =0.1m/s2 2 2 T2 2 2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得 T v0=a×3× =0.1×3×2m/s=0.6m/s. 2
人 教 实 验 版
[答案]
人 教 实 验 版
第一章 运动学—2021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讲义
![第一章 运动学—2021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de7260beaf1ffc4fff47ac1a.png)
专题一 直线运动一、 直线运动易错点总结:1. 时间与时刻:时间轴上n 代表ns 末;2秒内,前2s ,2s 末,第2秒;2. 定义式与决定式:根据定义式v 与x 方向相同,a 与v ∆的方向相同,但a 与v 、v ∆无关;3. 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不看a 增减,而是看a 与v 方向是否一致;4. 矢量性:无论是标量还是矢量,只有相对量正负才表示大小;5. 平均速度、平均速率、瞬时速度(光电门)、速率;6. 用极限法求瞬时速度和瞬时加速度(1)公式v =ΔxΔt 中,当Δt →0时v 是瞬时速度.(2)公式a =ΔvΔt 中,当Δt →0时a 是瞬时加速度.注意(1)用v =ΔxΔt求瞬时速度时,求出的是粗略值,Δt 越小,求出的结果越接近真实值.(2)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以精确地表示物体在这一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1. 为了测定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加速度,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d =3.0 cm 的遮光板,如图2所示,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匀加速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毫秒计记录了遮光板通过光电门1的时间为Δt 1=0.30 s ,通过光电门2的时间为Δt 2=0.10 s ,遮光板从开始遮住光电门1到开始遮住光电门2的时间为Δt =3.0 s ,则滑块的加速度约为( )图2A .0.067 m/s 2B .0.67 m/s 2C .6.7 m/s 2D .不能计算出答案 A2. 高楼坠物危害极大,常有媒体报道高空坠物伤人的事件。
某建筑工地突然有一根长为l 的直钢筋从高空坠下,垂直落地时,恰好被检查安全生产的随行记者用相机拍到钢筋坠地瞬间的照片。
为了查询钢筋是从几楼坠下的,检查人员将照片还原后测得钢筋的影像长为L ,且L >l ,查得当时相机的曝光时间为t ,楼房每层高为h ,重力加速度为g 。
则由此可以求得( )A .钢筋坠地瞬间的速度约为L tB .钢筋坠下的楼层为(L -l )22ght2+1C .钢筋坠下的楼层为gt22h+1 D .钢筋在整个下落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约为l 2t答案 B二、 基本公式运用画过程示意图―→判断运动性质―→选取正方向―→选用公式列方程―→解方程并加以讨论除时间t 外,x 、v 0、v 、a 均为矢量,所以需要确定正方向,一般以v 0的方向为正方向.自由落体运动:a=g ;v =0 ;x-h速度-时间关系:v=gt 高度-时间关系:2gt21h =(g h 2t =) 高度-速度关系:g 2v h 2=(gh 2v =)1. 某飞机着陆时的速度是216km/h ,随后匀减速滑行,加速度的大小是2m/s 2。
2022届高三物理(江苏)一轮复习练习:必考部分 第1章 章末高效整合 Word版含答案
![2022届高三物理(江苏)一轮复习练习:必考部分 第1章 章末高效整合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f0d953d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97.png)
章末高效整合物理方法|思维转换法巧解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思维转换法:在运动学问题的解题过程中,若按正常解法求解有困难时,往往可以通过变换思维方式、转换争辩对象,使解答过程简洁明白.1.转换思维方式——逆向思维法将匀减速直线运动至速度为零的过程转化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如图1-1所示,一杂技演员用一只手抛球,接球,他每隔0.4 s抛出一球,接到球便马上把球抛出.已知除抛、接球的时刻外,空中总有4个球,将球的运动近似看做是竖直方向的运动,球到达的最大高度是(高度从抛球点算起,g取10 m/s2)()图1-1A.1.6 m B.2.4 mC.3.2 m D.4.0 m【解析】由题图所示的情形可以看出,四个小球在空中的位置与一个小球抛出后每隔0.4 s对应的位置是相同的,因此可知小球抛出后到达最高点和从最高点落回抛出点的时间均为t=0.8 s,故有H m =12gt2=3.2 m,C正确.【答案】 C[突破训练]1.如图1-2所示,在水平面上固定着三个完全相同的木块,一子弹以水平速度射入木块,若子弹在木块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当穿透第三个木块时速度恰好为零,则子弹依次射入每个木块时的速度大小之比和穿过每个木块所用时间之比分别为() 【导学号:96622021】图1-2A.v1∶v2∶v3=3∶2∶1B.v1∶v2∶v3=5∶3∶1C.t1∶t2∶t3=1∶2∶ 3D.t1∶t2∶t3=(3-2)∶(2-1)∶1D用“逆向思维”法解答,由题意知,若倒过来分析,子弹向左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设每块木块厚度为L,则v23=2a·L,v22=2a·2L,v21=2a·3L,v3、v2、v1分别为子弹倒过来从右到左运动L、2L、3L时的速度.则v1∶v2∶v3=3∶2∶1.又由于每块木块厚度相同,则由比例关系可得t1∶t2∶t3=(3-2)∶(2-1)∶1,所以,本题正确选项为D.2.转换争辩对象——将多物体的运动转化为单个物体运动从斜面上某一位置每隔0.1 s释放一颗小球,在连续释放几颗后,对斜面上正在运动着的小球拍下部分照片,如图1-3所示.现测得AB=15 cm,BC=20 cm,已知小球在斜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且加速度大小相同,求:图1-3(1)小球的加速度;(2)拍摄时B球的速度;(3)C、D两球相距多远?(4)A球上面正在运动着的小球共有几颗?【思路导引】【规范解答】(1)由Δx=aT2得a=ΔxT2=BC-ABT2=0.20-0.150.12m/s=5 m/s2.(2)v B=AB+BC2T=0.15+0.202×0.1m/s=1.75 m/s.(3)由Δx=CD-BC=BC-AB得CD=BC +(BC-AB)=20 cm+5 cm=25 cm.(4)小球B从开头下滑到图示位置所需的时间为t B=v Ba=1.755s=0.35 s则B球上面正在运动着的小球共有三颗,A球上面正在运动着的小球共有两颗.【答案】(1)5 m/s2(2)1.75 m/s(3)25 cm(4)两颗[突破训练]2.A、B两车在同始终线上做同向匀速运动,A在前,速度为v A=8 m/s,B在后,速度为v B=16 m/s,当A、B相距x=20 m时,B开头刹车,做匀减速运动,为避开A、B相撞,则刹车后B的加速度应为多大?【解析】选A为参照系,则B相对于A的速度为v B-v A,为避开A、B相撞,B刹车后应满足:(v B-v A)22a<x解得a>1.6 m/s2.【答案】B的加速度应大于1.6 m/s2数学技巧|数形结合破解运动学问题数形结合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在物理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其应用可分为两种状况:一是借助于数的精确性来阐明形的某些属性;二是借助于形的几何直观性来阐明数之间的某种关系.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分析物体的运动,探寻两个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还原图象所描述的物理过程是解题的基本思路.水平桌面上有两个玩具车A和B,两者用一轻质细橡皮筋相连,在橡皮筋上有一红色标记R.在初始时橡皮筋处于拉直状态,A、B和R分别位于直角坐标系中的(0,2l),(0,-l)和(0,0)点.已知A从静止开头沿y轴正向做加速度大小为a的匀加速运动;B平行于x轴朝x轴正向匀速运动.在两车此后运动的过程中,标记R在某时刻通过点(l,l).假定橡皮筋的伸长是均匀的,求B运动速度的大小.【思路导引】第一步:充分利用坐标系建立运动图景:A车由E点运动到H点,设H点坐标为(0,y A)B车由F点运动到G点,设G点坐标为(x B,-l)其次步:分析运动特征:A E到H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运动,运动时间和B相同B F到G做匀速运动,求v B由题知:OE∶OF=2∶1由于橡皮筋均匀伸长,所以HK∶KG=2∶1由△FGH∽△IGK得HG∶KG=x B∶(x B-l)HG∶KG=(y A+l)∶2l联立得:x B=32ly A=5l第四步:利用运动学公式列方程:A车运动时间为t:y A=12at2+2lB车运动速度为v B:x B=v B t联立第三步结论可得v B=6al4. 第五步:表达规范,步骤严谨.【规范解答】A车的位移:y A-2l=12at2B车的位移:x B=v B t由几何学问得:HG∶KG=x B∶(x B-l) HG∶KG=(y A+l)∶2l由橡皮条均匀伸长,得:HK∶KG=2∶1 以上方程联立得B运动速度为:v B=146al.【答案】146al[突破训练]3.如图1-4所示,甲、乙两物体先后在图1-4A、C两地间由静止动身做加速运动,B为AC中点.两物体在AB段的加速度大小均为a1,在BC段的加速度大小均为a2,且a1<a2.若甲由A到C所用时间为t甲,乙由C到A所用时间为t乙,则t甲与t乙的大小关系为()A.t甲=t乙B.t甲>t乙C.t甲<t乙D.无法确定B设甲在中点B的速度为v,点C的速度为v t,AB=BC=x,则v2-0=2a1x,v2t-v2=2a2x,解得v2t=2a1x+2a2x.同理可知,对乙亦有v2t=2a1x+2a2x,故甲、乙末速度大小应相等.作出两个物体的v-t图象,由于两物体在AB段、BC段加速度大小相等,两段图线分别平行,两段位移又分别相等,由图可看出,t甲>t乙,选项B正确.高考热点1|高考常考的三类图象问题物理图象能形象地表达物理规律,直观地表示物理过程,并能鲜亮地体现物理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近几年高考命题来看,图象问题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通过题目所给图象猎取信息解答相应问题(识图型);2.依据题目叙述的情景选择正确的物理图象(选图型);3.依据题中已知的物理图象选择给出的另一类对应图象(绘图型).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1-5所示,据此推断(F表示物体所受合力,x表示物体的位移)四个选项中正确的是()图1-5【规范解答】由图可知前两秒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前两秒受力恒定,2~4 s做正方向匀减速直线运动,所以受力为负,且恒定;4~6 s做负方向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受力为负,且恒定;6~8 s做负方向匀减速直线运动,所以受力为正,且恒定,故A错误,B正确;由于加速度a恒定,所以匀加速运动范围内位移x与时间是二次函数关系,且4 s末位移不为0,故C、D错误.【答案】 B[突破训练]4.(多选)有四个物体A、B、C、D,物体A、B运动的x -t图象如图1-6甲所示;物体C、D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运动的v -t图象如图乙所示..依据图象做出的以下推断中正确的是()甲乙图1-6A.物体A和B均做匀速直线运动且A的速度比B大B.在0~3 s的时间内,物体B运动的位移为10 mC.t=3 s时,物体C追上物体DD.t=3 s时,物体C与物体D之间有最大间距ABD由甲图看出:物体A和B的图象都是倾斜的直线,斜率都不变,速度都不变,说明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A图线的斜率大于B图线的斜率,所以A的速度比B的速度大,故A正确.由甲图看出:在0~3 s的时间内,物体B运动的位移为Δx=10 m-0=10 m.故B正确.由乙图看出:t=3 s时,D图线所围“面积”大于C图线所围“面积”,说明D的位移大于C的位移,而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开头运动,所以物体C还没有追上物体D,故C错误.由乙图看出:前3 s内,D的速度较大,DC间距离增大,3 s后C的速度较大,两者距离减小,t=3 s时,物体C与物体D之间有最大间距,故D正确.高考热点2|刹车避撞问题近几年高考命题围绕交通平安方面的问题较多,试题常瞄准考生对刹车避撞问题中常犯的错误,设置“陷阱”,使“想当然”的考生掉进陷阱,造成失误.为避开此类问题出错,要坚固把握以下三点:1.汽车刹车问题实质是物体做单向匀减速直线运动问题.速度减为零后,其加速度也为零.2.推断汽车在给定的时间或位移内的运动规律,当t≤v0a时,汽车始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其位移x≤v202a,若运动时间t>v0a,则汽车的位移x=v202a,汽车在整个过程中先匀减速直线运动后静止.3.两车同向行驶避开相撞的条件是,后车追上前车瞬间v后=v前.在某市区内,一辆小汽车在平直大路上以速度v A向东匀速行驶,一位观光游客正由南向北从斑马线上横过大路,汽车司机发觉前方有危急(游客正在D处向北走)经0.7 s作出反应,从A点开头紧急刹车,但仍将正步行至B处的游客撞伤,该汽车最终在C处停下.为了清楚了解事故现场,现以如图1-7示之:为了推断汽车司机是否超速行驶,并测出肇事汽车速度v A,警方派一车胎磨损状况与肇事车相当的警车以法定最高速度v m=14 m/s行驶在同一大路的同一地段,在肇事汽车的出事点B急刹车,恰好也在C点停下来.在事故现场测得x AB=17.5 m、x BC =14.0 m、x BD=3.4 m.问:图1-7(1)该肇事汽车的初速度v A是多大?(2)游客横过大路的速度是多大?【思路导引】【规范解答】(1)以警车为争辩对象,则v2m=2ax BC将v m=14 m/s、x BC=14.0 m代入,得警车刹车加速度大小为a =7 m/s 2,由于警车行驶条件与肇事汽车相同,则肇事汽车的加速度也为7 m/s 2.所以肇事汽车的初速度v A =2ax AC =21 m/s.(2)肇事汽车在出事点B 的速度v B =2ax BC =14 m/s ,肇事汽车通过x AB 段的平均速度v ′=v A +v B 2=17.5 m/s ,肇事汽车通过x AB 段的时间t =x AB v ′=1 s .所以游客横过大路的速度v = 3.40.7+1 m/s =2 m/s.【答案】 (1)21 m/s (2)2 m/s [突破训练]5.A 、B 两列火车,在同一轨道上同向行驶,A 车在前,其速度v A =10 m/s ,B 车在后,其速度v B =30 m/s ,因大雾能见度低,B 车在距A 车x 0=85 m 时才发觉前方有A 车,这时B 车马上刹车,但B 车要经过180 m 才能停止,问:B 车刹车时A 车仍按原速率行驶,两车是否会相撞?若会相撞,将在B 车刹车后何时相撞?若不会相撞,则两车最近距离是多少?【导学号:96622021】【解析】 B 车刹车至停下来过程中,由0-v 20=2ax 得a B =-v 2B2x =-2.5 m/s 2假设不相撞,设经过时间t 两车速度相等,对B 车有 v A =v B +a B t 解得t =8 s此时,B 车的位移为x B =v B t +12a B t 2=160 m A 车位移为x A =v A t =80 m因x B <x 0+x A ,故两车不会相撞,两车最近距离为Δx =x 0+x A -x B =5 m. 【答案】 不会相撞 5 m。
高三物理一轮 第一章 第二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课件
![高三物理一轮 第一章 第二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03c6f51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27.png)
三、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
1.自由落体运动 (1)条件:物体只在_重__力__作用下,从_静__止__ 开始下落. (2)特点:初速度v0=0,加速度为重力加速 度g的_匀__变__速__直__线___运动.
(2)整个减速过程共用多少时间.
解析: (1)设质点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a,初速度为 v0.由于质点停止运动前的最后 1 s 内位移为 2 m,则 x2=12at22,所以 a=2tx222=2×12 2 m/s2=4 m/s2. 质点在第 1 s 内位移为 6 m,x1=v0t1-12at21, 所以 v0=2x12+t1at21=2×62+×41×12 m/s=8 m/s.
(3)基本规律:速度公式 v=__g_t_. 位移公式 h=___12_g_t_2 _. 2.竖直上抛运动规律 (1)特点:加速度为 g,上升阶段做匀__减__速__直__线__运 动,下降阶段做_自__由__落__体___运动. (2)基本规律 速度公式:v=__v__0-__g_t___.
位移公式:h=__v_0_t-__12_g_t_2 _. v20
(2)双向可逆类的运动 例如:一个小球沿光滑斜面以一定初速度 v0 向上运动,到达最高点后就会以原加速度匀加 速下滑,整个过程加速度的大小、方向不变, 所以该运动也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因此求解时 可对全过程列方程,但必须注意在不同阶段 v、 x、a 等矢量的正负号.
二、对推论 Δx=aT2 的拓展 1.公式的适用条件 (1)匀变速直线运动. (2)Δx 为连续相等的相邻时间间隔 T 内的位移 差. 2.进一步的推论:xm-xn=(m-n)aT2 要注意此式的适用条件及 m、n、T 的含义.
天津2021届高考物理一轮章节复习精讲精练之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Word版含答案
![天津2021届高考物理一轮章节复习精讲精练之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c92659b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28.png)
第一章第1讲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7分,共70分.第1~6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7~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7分,选对但不全的得4分,有选错的得0分.) 1.2010年5月23日,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上海站在上海体育场如期进行,挟大邱战胜罗伯斯夺冠余勇而的110 m栏美国名将大卫·奥利佛与刘翔领衔的中国军团开放了一场极速较量.最终,大卫·奥利佛以12秒99的成果夺冠,而中国选手史冬鹏与刘翔则以13秒39和13秒40的成果分居亚军和季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110 m栏竞赛中,选手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B.史冬鹏在起跑过程中的加速度肯定比刘翔的大C.大卫·奥利佛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约为8.47 m/sD.冲到终点时,大卫·奥利佛的速度肯定大于史冬鹏与刘翔的速度【解析】路程是标量,位移是矢量,A项错误;由v=xt可知,大卫·奥利佛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约为8.47 m/s,C项正确;选手在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及瞬时速度的大小与平均速度的大小并没有直接的关系,故B、D两项错误,正确答案为C项.【答案】 C2.做下列运动的物体,能当做质点处理的是()A.自转中的地球B.旋转中的风力发电机叶片C.在冰面上旋转的花样滑冰运动员D.匀速直线运动的火车【解析】选项A、B、C中争辩对象的大小和外形均不能作为次要因素忽视掉,故不能看成质点,选项D中火车在平动,可看成质点,D对.【答案】 D3.(2002·上海高考)太阳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是地球上的自然现象,但在某些条件下,在纬度较高的地区上空飞行的飞机上,旅客可以看到太阳从西边升起的奇异现象.这些条件是()A.时间必需是在早晨,飞机正在由东向西飞行,飞机的速度必需大B.时间必需是在早晨,飞机正在由西向东飞行,飞机的速度必需大C.时间必需是在傍晚,飞机正在由东向西飞行,飞机的速度必需大D.时间必需是在傍晚,飞机正在由西向东飞行,飞机的速度不能太大【答案】 C4.2011年5月8日,国际田联瓜德鲁普大奖赛中,古巴名将罗伯斯以13秒35在雨中夺得男子110米栏室外赛首冠,罗伯斯之所以能够取得最佳成果,取决于他在110米中的() A.某时刻的瞬时速度大B.撞线时的瞬时速度大C.平均速度大D.起跑时的加速度大【解析】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某段时间的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平均速度,是矢量,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依据x=v t可知,x肯定,v越大,t越小,C正确.【答案】 C5.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时间t内通过的路程与位移的大小肯定相等B.质点肯定是体积和质量微小的物体C.速度的定义式和平均速度公式都是v=xt,因此速度就是指平均速度D.速度不变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解析】只有做单向直线运动的物体,时间t内通过的路程与位移的大小才肯定相等,A错误;质点不肯定是体积和质量微小的物体,B错误;速度的定义式和平均速度公式都是v=xt,但是速度是指平均速度在时间趋近于零时的极限值,C错误;速度不变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选项D正确.【答案】 D6.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但加速度大小渐渐减小为零,则在此过程中()A.速度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小值B.速度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C.位移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将不再增大D.位移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达到最小值【解析】因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故物体速度要增加,只是速度增加变慢一些,最终速度达到最大值,A错误,B正确;因质点沿直线运动方向不变,所以位移始终增大,C、D错误.【答案】 B7.(2022·衡阳模拟)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李宁高举着被点燃的“祥云”火炬,在钢丝吊绳悬吊下缓缓上升到空中,沿缓缓开放的“祥云”卷轴做出跑步姿势,以“空中飞人”的方式点燃了设在国家体育主场“鸟巢”的北京奥运主火炬,我们看到李宁在空中运动时选择的参考系可能是()A.李宁B.观看者C.开放后的“祥云”图案D.“祥云”火炬【解析】不能选取要争辩的物体自身作为参考系,由于一个物体相对于自身总是静止的,A错误;当李宁以“空中飞人”的方式点燃了北京奥运主火炬时,我们看到李宁运动是由于李宁和背景(开放后的“祥云”图案)之间有相对运动,选取开放后的“祥云”图案为参考系,李宁就是运动的,C正确;选观看者为参考系,李宁也是运动的,B正确;“祥云”火炬相对李宁总是静止的,D错误.【答案】BC8.三个质点A、B、C均由N点沿不同路径运动至M点,运动轨迹如图1-1-9所示,三个质点同时从N点动身,同时到达M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1-1-9A.三个质点从N点到M点的平均速度相同B.三个质点任意时刻的速度方向都相同C.三个质点从N点动身到任意时刻的平均速度都相同D.三个质点从N点到M点的位移相同【解析】位移是指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在任意时刻,三个质点的位移方向不同,只有均到达M点后,位移方向才相同,故C错误,D正确;依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式v =xt可知三个质点从N点到M点的平均速度相同,A正确;质点任意时刻的速度方向沿轨迹的切线方向,故三个质点的速度方向不会在任意时刻都相同,B错误.【答案】AD9.对以a=2 m/s2做匀加速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任意1 s内末速度比初速度大2 m/sB.第n s末的速度比第1 s末的速度大2(n-1)m/sC. 2 s末速度是1 s末速度的2倍D. n秒时速度是n2秒时速度的2倍【解析】加速度是2 m/s2,即每秒速度增加2 m/s,经过t秒速度增加2t m/s,所以A正确;对于B项,由于第n秒末与第1 s末的时间差是(n-1)s,故B正确;对于C项,2 s末与1 s末的时间差是1 s,速度相差2 m/s,故C错;对于D项,n秒时速度增加了2n m/s,若初始时刻(即t=0时刻)的速度为v0,此时速度为(v0+2n) m/s,n2秒时速度为(v0+n) m/s,所以不是2倍关系,故D错.【答案】AB10.甲和乙两物体在同始终线上运动,它们的v-t图线如图1-1-10中甲、乙所示.在t1时刻()图1-1-10A.它们的运动方向相同B.它们的运动方向相反C.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大D.乙的速度比甲的速度大【解析】 由图象可知,甲、乙的速度都为正,运动方向相同,所以A 正确,B 错误.t 1时刻甲对应的速度值比乙小,所以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小,故C 错误;D 正确.【答案】 A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0分.计算题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解题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11.(14分)一辆汽车沿平直大路以速度v 1行驶了2/3的路程,接着以速度v 2=20 km/h 行驶完其余1/3的路程,假如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 =28 km/h ,求v 1的大小.【解析】 设全程的位移为x ,由平均速度公式v =xt 知汽车行驶全程的时间:t =xv 汽车行驶前2/3路程的时间:t 1=23xv 1汽车行驶后1/3路程的时间:t 2=13xv 2又有:t =t 1+t 2解以上各式得:v 1=35 km/h. 【答案】 35 km/h12.(16分)一辆客车在某高速大路上行驶,在经过某直线路段时,司机驾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司机发觉其刚要通过正前方高山悬崖下的隧道,于是鸣笛,5 s 后听到回声,听到回声后又行驶10 s 司机其次次鸣笛,3 s 后听到回声.请依据以上数据计算一下客车的速度,看客车是否超速行驶.已知此高速大路的最高限速为120 km/h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解析】 设客车行驶速度为v 1,声速为v 2,客车第一次鸣笛时距悬崖的距离为L ,由题意知:2L -v 1×5=v 2×5①当客车其次次鸣笛时,客车距悬崖为L ′,则 2L ′-v 1×3=v 2×3又由于L ′=L -v 1×15 则2(L -v 1×15)-v 1×3=v 2×3 ②由①②联立解得v 1=v 214≈24.3 m/s =87.48 km/h <120 km/h. 故客车未超速. 【答案】 见解析。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资料第一章第6节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课件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资料第一章第6节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1d6ad33284ac850ad0242a6.png)
【答案】 (1)A 中应先接通电源,再放开纸带 (2)D 中取纸 带前应先断开电源 BECADF
【解析】 实验过程中应先接通电源,再放开纸带;取纸带 前应先断开电源,所以错误的步骤是 A、D.该实验步骤合理的顺 序为 BECADF.
练 2 研究小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其 中斜面倾角 θ 可调,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 50 Hz,纸带上计 数点的间距如图乙所示,其中每相邻两点之间还有 4 个点未画出.
(1)实验中,必要的措施是________. A.细线必须与长木板平行 B.小车必须具有一定的初速度 C.小车质量远大于钩码质量 D.必须平衡小车与长木板间的摩擦力 (2)图乙中标出的相邻两个计数点的时间间隔 T=________ s. (3)计数点 5 对应的瞬时速度大小的计算式为 v5=________. (4)为了充分利用所记录的数据,减小误差,小车加速度大小 的计算式应为 a=________.
二、实验器材 电磁打点计时器(或电火花计时器)、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 小车、纸带、细绳、钩码、刻度尺、导线、交流电源、复写纸片. 注意:电磁打点计时器用 4~6 V,50 Hz 交流电源,电火花 计时器用 220 V,50 Hz 交流电源.
三、实验步骤 1.把带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 2.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的一端,将纸带穿过打点计 时器限位孔. 3.将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用细绳一端连小车, 另一端挂上适当的钩码. 4.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 小车停止运动后立即关闭电源. 5.换上新的纸带,重复实验两次.
四、数据处理
1.计算速度:根据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的平 均速度,求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
vA=x12+Tx2,vB=x22+Tx3,vC=x32+Tx4等.
高三物理一轮总复习 专题1.1 运动学基本概念(含解析)
![高三物理一轮总复习 专题1.1 运动学基本概念(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ee27c567e21af45b307a8e6.png)
专题1.1 运动学基本概念【题型归纳与分析】考试的题型:选择题、实验题与解答题考试核心考点与题型:(1)选择题:运动图像的分析与应用(2)解答题:单独考察“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相关规律”或者“与牛顿定律的综合”(3)实验题:单独考察或者与牛顿定律的综合直线运动是高中物理的基础,在高中物理教材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也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之一。
近几年对直线运动单独命题较多,直线运动毕竟是基础运动形式,所以一直是高考热点,但不是难点,对本章内容的考查则以图像问题和运动学规律的应用为主,题型通常为选择题,分值一般为6分。
本章规律较多,同一试题往往可以从不同角度分析,得到正确答案,多练习一题多解,对熟练运用公式有很大帮助。
注意本章内容与生活实例的结合,通过对这些实例的分析、物理情境的构建、物理过程的认识,建立起物理模型,再运用相应的规律处理实际问题。
近年高考图像问题频频出现,且要求较高,考查的重点是v-t图像和匀变速运动的规律。
本章知识还较多地与牛顿运动定律、电场中带电粒子运动的等知识结合起来进行考查,并多与实际生活和现实生产实际密切地结合起来,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今后将会越来越突出地考查运动规律、运动图像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应用,在2018高考复习中应多加关注。
第01讲运动学基本概念课前预习● 自我检测1、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2)体积很大的物体,不能视为质点。
(×)(3)参考系必须是静止不动的物体。
(×)(4)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其位移大小一定等于路程。
(×)(5)平均速度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6)瞬时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在该时刻或该位置的运动方向。
(√)(7)物体的速度很大,加速度不可能为零。
(×)(8)甲的加速度a甲=2 m/s2,乙的加速度a乙=-3 m/s2,a甲>a乙。
天津2021届高考物理一轮章节复习精讲精练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Word版含答案
![天津2021届高考物理一轮章节复习精讲精练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ff63a0d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29.png)
第一章 第2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7分,共70分.第1~6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7~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7分,选对但不全的得4分,有选错的得0分.)1.汽车进行刹车试验,若速度从8 m/s 匀减速至零,需用时间1 s ,按规定速度为8 m/s 的汽车刹车后拖行路程不得超过5.9 m ,那么上述刹车试验的拖行路程是否符合规定( )A .拖行路程为8 m ,符合规定B .拖行路程为8 m ,不符合规定C .拖行路程为4 m ,符合规定D .拖行路程为4 m ,不符合规定【解析】 由x =v 02t 可得:汽车刹车后拖行的路程为x =82×1 m =4 m<5.9 m ,所以刹车试验的拖行路程符合规定,C 正确.【答案】 C2.一个小石块从空中a 点自由落下,先后经过b 点和c 点,不计空气阻力,已知它经过b 点时的速度为v ,经过c 点时的速度为3 v ,则ab 段与ac 段位移之比为( )A .1∶3B .1∶5C .1∶8D .1∶9【解析】 经过b 点时的位移为x ab =v 22g ,经过c 点时的位移为x ac =(3v )22g ,所以x ab ∶x ac =1∶9,故D 正确.【答案】 D3.汽车遇紧急状况刹车,经1.5 s 停止,刹车距离为9 m .若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汽车停止前最终1 s 的位移是( )A .4.5 mB .4 mC .3 mD .2 m【解析】 汽车刹车反过可以看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由x =12at 2,可得其加速度大小a =2x t 2=2×91.52 m/s 2=8 m/s 2;汽车停止前最终1 s 的位移x ′=12at ′2=12×8×12 m =4 m ,B 正确.【答案】 B4.蹦床运动要求运动员在一张绷紧的弹性网上蹦起、腾空并做空中运动.为了测量运动员跃起的高度,训练时可在弹性网上安装压力传感器,利用传感器记录弹性网所受的压力,并在计算机上作出压力—时间图象,假如作出的图象如图1-2-5所示.设运动员在空中运动时可视为质点,则运动员跃起的最大高度是(g 取10 m/s 2)( )图1-2-5 A .1.8 m B .3.6 m C .5.0 mD .7.2 m【解析】 从题目中的F -t 图象中可以看出,运动员脱离弹性网后腾空的时间为t 1=2.0 s ,则运动员上升到最大高度所用的时间为t 2=1.0 s ,所以上升的最大高度h =12gt 22=5.0 m ,选项C 正确.【答案】 C5.在水平面上有一个小物块质量为m ,从某点给它一个初速度沿水平面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过A 、B 、C 三点到O 点速度为零.A 、B 、C 三点到O 点距离分别为x 1、x 2、x 3,由A 、B 、C 到O 点所用时间分别为t 1、t 2、t 3,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图1-2-6 A.x 1t 1=x 2t 2=x 3t 3B .x 1t 1<x 2t 2<x 3t 3C.x 1t 21=x 2t 22=x 3t 23D .x 1t 21<x 2t 22<x 3t 23【解析】 因题中所给已知量是位移和时间且在O 点速度为零,为此可用逆向思维,利用公式x =12at 2可快速判定C 对,D 错;由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知A 、B 错.【答案】 C6.如图1-2-7所示,甲、乙两物体分别从A、C两地由静止动身做加速运动,B为AC中点,两物体在AB段的加速度大小均为a1,在BC段的加速度大小均为a2,且a1<a2.若甲由A到C所用时间为t甲,乙由C到A所用时间为t乙,则t甲与t乙的大小关系为()图1-2-7A.t甲=t乙B.t甲>t乙C.t甲<t乙D.无法确定【解析】由本题所给条件,可巧用图象法求解.画出甲、乙运动的v-t图象,可得t甲>t 乙,B正确.【答案】 B7.酒后驾驶会导致很多平安隐患,是由于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变长.反应时间是指驾驶员从发觉状况到实行制动的时间.下表中“思考距离”是指驾驶员从发觉状况到实行制动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停车距离”是指驾驶员从发觉状况到汽车停止行驶的距离(假设汽车制动时的加速度大小都相同).分析下表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速度/(m/s)思考距离/m 停车距离/m 正常酒后正常酒后157.515.022.530.02010.020.036.746.72512.525.054.2x0A.B.若汽车以20 m/s的速度行驶时,发觉前方40 m处有险情,酒后驾驶不能平安停车C.汽车制动时,加速度大小为10 m/s2D.表中x0为66.7【解析】酒后比正常思考时间多15.0-7.515s=0.5 s,故A正确.汽车以20 m/s的速度行驶时,酒后驾驶时停车距离为46.7 m>40 m,故B正确.由v2-v20=2ax解得:a=-7.5 m/s2,故C错.当v0=25 m/s时可求刹车距离为41.7 m,又知酒后思考距离为25.0 m,故此时停车距离为66.7 m,故D正确.【答案】ABD8.给滑块一初速度v0使它沿光滑斜面对上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g2,当滑块速度大小减为v02时,所用时间可能是()A.v02g B.v0gC.3v0g D.3v02g【解析】当滑块速度大小减为v02时,其方向可能与初速度方向相同,也可能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因此要考虑两种状况,即v=v02和v=-v02,代入公式t=v-v0a,得t=v0g和t=3v0g,故B、C选项正确.【答案】BC9.(2022·南京师大附中模拟)在某一高度以v0=20 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一个小球(不计空气阻力),当小球速度大小为10 m/s时,以下推断正确的是(g取10 m/s2)()A.小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可能为15 m/s,方向向上B.小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可能为5 m/s,方向向下C.小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可能为5 m/s,方向向上D.小球的位移大小肯定是10 m【解析】小球被竖直上抛,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可以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v=v0+v t2求,规定向上为正,当小球的末速度为向上10 m/s时,v t=10 m/s,用公式求得平均速度为15 m/s,方向向上,A正确;当小球的末速度为向下10 m/s时,v t=-10 m/s,用公式求得平均速度为5 m/s ,方向向上,C 正确;由于末速度大小为10 m/s ,球的位置肯定,距起点的位移x =v 20-v 2t2g =15 m ,D 错误.【答案】 AC10.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 ,物体通过A 点时的速度为v A ,经过时间t 到达B 点,速度为v B ,再经过时间t 到达C 点速度为v C ,则有( )A .vB =v A +v C2B .v B =AB +BC 2tC .a =BC -ABt 2 D .a =v A +v C2t【解析】 B 点为物体由A 点运动到C 点的中间时刻的位置,所以v B =v A +v C 2=AB +BC2t ,故A 、B 正确;AB 和BC 为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所以BC -AB =at 2,故C 正确;由于v C =v A +a ·2t ,所以a =v C -v A2t ,故D 错误.【答案】 AB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0分.计算题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解题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11.(15分)一列火车由静止开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一个人站在第1节车厢前端的站台上观看,第1节车厢通过他历时2 s ,全部车厢通过他历时8 s ,忽视车厢之间的距离,每节车厢长度相等,求:(1)这列火车共有多少节车厢? (2)第9节车厢通过他所用时间为多少?【解析】 (1)以火车为参考系,人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依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连续通过相等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1∶(2-1)∶(3-2)∶…(n -n -1),t 1t =11+(2-1)+(3-2)+…+(n -n -1)=1n, 所以28=1n,n =16.故这列火车共有16节车厢.(2)设第9节车厢通过他所用时间为t 9,则 t 1t 9=19-8, t 9=(9-8)t 1=(6-42) s =0.34 s. 【答案】 (1)16 (2)0.34 s12.(15分)王兵同学利用数码相机连拍功能(查阅资料得知相机每秒连拍10张),记录下跳水竞赛中小将陈若琳和王鑫在10 m 跳台跳水的全过程.所拍摄的第一张恰为她们起跳的瞬间,第四张如图1-2-8甲所示,王兵同学认为这时她们在最高点;第十九张如图乙所示,她们正好身体竖直双手触及水面,设起跳时她们的重心离台面的距离和触水时她们的重心离水面的距离相等,由以上材料(g 取10 m/s 2):图1-2-8(1)估算陈若琳和王鑫的起跳速度的大小.(2)由题干分析第四张照片是在最高点吗?假如不是,此时重心是处于上升还是下降阶段? 【解析】 (1)由题意得: 运动员从起跳到入水所用时间为 t =1.8 s设跳台高度为h ,起跳速度为v 0,则有: -h =v 0t -12gt 2解得v 0≈3.4 m/s. (2)上升时间为t 0=0-v 0-g=0.34 s拍第四张照片历时是0.3 s ,所以此时不是最高点,还处于上升阶段. 【答案】 (1)3.4 m/s (2)见解析。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优化课件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优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8a78eca6bd97f192379e985.png)
一题一得 选择不同的物体为参考系,同一质点的运动结 论一般是不同的.参考系的选择要以解题方便为原则,要依据 具体情况灵活选取.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改编题)观察右图的旗帜和甲、乙两火炬手 所传递的圣火火焰,关于甲、乙两火炬手相对于静止旗杆的运
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旗杆和甲、乙火炬手在同一地 区)( )
A.甲、乙两火炬手一定向左运动 B.甲、乙两火炬手一定向右运动 C.甲火炬手可能运动,乙火炬手向右运动 D.甲火炬手可能静止,乙火炬手向左运动
A.25 m,25 m B.65 m,25 m C.25 m,-25 m D.65 m,-25 m
解析 小球上升的距离为 20 m,它从最高点下落到 B 点的 距离为 45 m,所以小球在题设过程中通过的路程为 65 m.小 球的初位置是 O 点,末位置为 B 点,O 到 B 点的线段长度为 25 m,方向竖直向下,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所以小球在题设 过程中通过的位移为-25 m.D 正确.
答案 AC
一题一得 一个物体能否看做质点,要由研究问题的实际 情况决定,因此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双选)下列关于质点的判断正确的是( ) A.质点是指体积和质量都很小的物体 B.在平直的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可视为质点 C.巨轮停在海面上某处,研究其所处位置时,可视为质 点
D.杂技演员做空翻动作时,可视为质点
慢
大小
慢
①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加速度大,速度不一定
大
区别
②速度大,速度变化量不一定大;速度变化量大,加 速度不一定大
③加速度为零,速度可以不为零;速度为零,加速度
可以不为零
【跟踪训练】 6.(双选)对下列所述四种情景的分析和判断正确的是 () A.点火后即将升空的火箭,因火箭还没运动,所以加速 度一定为零 B.公路上沿直线高速行驶的轿车紧急刹车,速度变化很 快,所以加速度很大 C.高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因速度很大,所以加速度也 一定很大 D.尽管太空的空间站在绕地球做匀速转动,但加速度不 为零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第一章第1讲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课件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第一章第1讲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d2ed9d0ed630b1c58eeb5c6.png)
第二十一页,共四十四页。
2.[路程和速度] (2018·浙江 4 月选考)某驾驶员使用定速巡航,在高速公路上以时速 110
公行里驶行2驶00了公2里00指公的里是,经其过中的“路时程速的1大10小公,里时”速“1行10驶公2里00是公行里驶”分20别0 公是里指的( 平D 均) 速率,故
对应一段位移或一段时间
路程
位移
(1)平均速率=时间,
(1)平均速度=时间;
注意:不一定等于平
物体在 t 时刻的速度大 小,叫瞬时速率.通常
方向 (2)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 均速度的大小;
可用其他运动学公式计 算;
同
(2)无方向
(2)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
方向
12/9/2021
第二十页,共四十四页。
1.[位移] (2019·安徽黄山模拟)攀岩运动是一种考验人的意志与
A.地面上的人看到飞机飞过,是以地面为参考系 B.飞行员看到观礼台向后掠过,是以飞机为参考系 C.若飞机保持队形飞行时,以编队中某一飞机为参考系,其他飞机是静止的 D12/.9/20若21 飞机保持队形飞行时,以编队中某一飞机为参考系,其他飞机是运动的
第十五页,共四十四页。
3.[质点、参考系]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12/9/2021
沿轨迹上该点的 切线 且指向前进 的方向
第六页,共四十四页。
(2)速率:物体运动的瞬时速度的 大小 . (3)平均速率:物体运动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三、速度和加速度 1.速度变化量 (1)物理意义:描述物体速度 改变 的物理量,是过程量. (2)定义式:Δv=v-v0. (3)决定因素:Δv 由 v 与 v0 进行矢量运算得到,由 Δv=aΔt 知 Δv 由 a 与 Δt 决定. (4)方向:由 a 的方向决定.
2021届山东新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第1章 第2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Word版含答案
![2021届山东新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第1章 第2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903f918312b3169a551a418.png)
第2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1.概念:沿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2.分类(1)匀加速直线运动:a与v方向相同。
(2)匀减速直线运动:a与v方向相反。
3.基本规律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重要关系式1.两个导出式2.三个重要推论(1)位移差公式:Δx=x2-x1=x3-x2=…=x n-x n-1=aT2,即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内的位移之差为一恒量。
可以推广到x m-x n=(m-n)aT2。
(2)中间时刻速度v t2=v=v0+v2,即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还等于初、末时刻速度矢量和的一半。
(3)位移中点的速度v x2=v20+v22。
3.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四个常用推论(1)1T末、2T末、3T末…瞬时速度的比为v1∶v2∶v3∶…∶v n=1∶2∶3∶…∶n。
(2)1T内、2T内、3T内…位移的比为xⅠ∶xⅡ∶xⅢ∶…∶x N=12∶22∶32∶…∶n2。
(3)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位移的比为x1∶x2∶x3∶…∶x n =1∶3∶5∶…∶(2n-1)。
(4)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的比为t1∶t2∶t3∶…∶t n三、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1.思考辨析(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
(×)(2)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是均匀增加的。
(×)(3)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时刻的速度一定小于该段时间内位移中点的速度。
(√)(4)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一定等于9.8 m/s2。
(×)(5)做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到达最高点时处于静止状态。
(×)(6)竖直上抛运动的上升阶段和下落阶段速度变化的方向都是向下的。
(√) 2.(人教版必修1P43T3改编)某航母甲板上跑道长200 m,飞机在航母上滑行的最大加速度为6 m/s 2,起飞需要的最低速度为50 m/s ,那么,飞机在滑行前,需要借助弹射系统获得的最小初速度为( )A .5 m/sB .10 m/sC .15 m/sD .20 m/s[答案] B3.(人教版必修1P 40T 3改编)以18 m/s 的速度行驶的汽车,制动后做匀减速运动,在3 s 内前进36 m ,则汽车在5 s 内的位移为( )A .50 mB .45 mC .40.5 mD .40 m C [根据x =v 0t +12at 2得36=18×3+12a ×32,即a =-4 m/s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运动学一、基础知识(一)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物体的空间位置随时间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形式,是自然界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态。
2.参考系:用来做参考的物体被假定为不动的物体系。
它是为了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选来作为标准的。
●参考系可以是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静止的物体,但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我们都假定它是静止的.●参考系是可任意选取,但选择的原则要使运动和描述尽可能简单。
●描述同一个运动,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的结果会有不同●研究一个物体多个过程的运动情况,必须选同一参考系.●比较两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选同一参考系.3.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它是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为使问题简化,而引入的理想化模型。
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视为质点的依据,如:公转的地球可视为质点,而比赛中旋转的乒乓球则不能视为质点。
物体可视为质点主要是以下三种情形:(1)研究目的仅是为了研究物体的位置变化;(2)物体的位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限度时;(3)只研究物体的平动,而不考虑其转动效果时。
理想化模型:在物理学的研究中,“理想化模型”的建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引入“理想化模型”可以使问题处理大为简化而又不会发生大的偏差。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把实际事物当做“理想化模型”来处理。
例如“在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时,由于地球的直径(约1.3x104km)远小于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约(约1.8x108km),因此地球上各点相对于太阳的运动可以看做是相同的,即地球的大小、形状可以忽略不计,这时就可以将地球作为质点来处理。
高中阶段我们只研究可以转化为质点的物体的运动。
4.时刻和时间(1)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是时间轴上的一点,对应于位置、瞬时速度、动量、动能等状态量,通常说的“2秒末”,“速度达2m/s时”都是指时刻。
(2)时间是两时刻的间隔,是时间轴上的一段。
对应位移、路程、冲量、功等过程量.通常说的“几秒内”“第几秒内”均是指时间。
5.位移和路程(1)位移表示质点在空间的位置的变化,是矢量。
位移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的大小等于有向线段的长度,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当物体作直线运动时,可用带有正负号的数值表示位移,取正值时表示其方向与规定正方向一致,反之则相反。
(2)路程是质点在空间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在确定的两位置间,物体的路程不是唯一的,它与质点的具体运动过程有关。
(3)位移与路程是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是过程量,二者都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
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并不等于路程,只有当质点做单方向直线运动时,二者才相等。
6.速度及速率(1).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方向和快慢的物理量,既v=t∆∆x ,是矢量。
瞬时速度: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其大小叫速率。
平均速度:物体在某段时间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是粗略描述运动快慢的。
(2)速率: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经过的路程,亦指瞬时速率,既速率=,是标量。
平均速率:物体在某段时间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是粗略描述运动快慢的。
(3)、速度和速率的区别①瞬时速度的大小是速率。
②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往往是不等的,只有物体做无往复的直线运动时二者才相等。
例:操场一圈长为400m ,小明围着操场跑了一圈用时为40s ,则平均速度为0,平均速率为10m/s 。
7、加速度: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既,是标量。
8、速度变化量Δv 、加速度a 的区别速度变化量Δv=v t - v 0是运动过程量,对应于某一段时间(或发生某一段位移),若取v 0为正,则Δv >o 表示速度增加,Δv <0表示速度减小,Δv =o 表示速度不变。
加速度a =Δv/Δt 也称为“速度变化率”,表示在单位时间内的速度变化量,反映了速度变化的快慢及方向。
加速度a 与速度v 无直接联系,与Δv 也无宜接联系,v 大,a 不一定大,Δv 大,a 也不一定大,如飞机飞行的速度v 很大,a 也可能等于0;列车由静止到高速行驶,其速度变化量很大,但经历时间也长,所以加速度并不大。
9如何判断物体做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判断的方法为:根据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来进行判断;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的方向相同,物体做加速运动。
a 不变.则v 均匀增加,即为匀加速运动;a 增大,则v 增加得越来越快,a 减小,则v 增加得越来越慢。
加速度和速度方向相反,物体做减速运动。
a 不变.则v 均匀减小,即为匀减速运动;a 增大,则v 减小得越来越快,a 减小,则v 减小得越来越慢。
物体做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不取决于加速度的正、负,也不取决于加速度的大小,而是取决于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是同向还是反向。
10矢量和标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叫矢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叫标量。
矢量,只与始末位置有关而与路径无关,而标量只与路径有关.标量相加遵从算术加法的法则;矢量相加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矢量的正负只表示方向,矢量大小的比较实际上就是矢量绝对值的比较。
(二)匀变速描述1、定义: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如果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增加,这个运动叫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如果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减小,这个运动叫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2、基本公式(1)速度公式:v =v 0+at .(2)位移公式:x =v 0t +12at 2.(3)位移速度关系式:v 2-v 20=2ax .这三个基本公式,是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石.均为矢量式,应用时应规定正方向.t ∆∆St v a ∆∆=3、图像V x a斜率 a v 瞬 无意义面积 x 无意义一般而言,画v-t 图像分析。
4、推论 1)、在一段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时刻瞬时速度等于全过程平局速度,0/22t t v v v v +==2)、中间位置的速度:/2s v ,大于中间时刻速度 3)、逐差相等:221321n n s s s s s s sa T -∆=-=-==-=……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运动:4)、1T 末、2T 末、3T 末……速度之比v1:v2:v3:……=1:2:3:……5)、1T 内、2T 内、3T 内……位移之比x1:x2:x3:……=1:4:9:……6)、第1个T 内、第2个T 内、第3个T 内……位移之比x1:x2:x3:……=1:3:5:……7)、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t1:t2:t3:……=1:(2-1):(3-2):…… 8)、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后速度之比:v1:v2:v3: (1)2:3:……(三)实验1、打点计时器:打点计时器是一种测量短暂时间的工具。
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其工作电压小于6V ,一般是4~6V ,电源的频率是50Hz ,它每隔0.02s 打一次点。
即一秒打50个点。
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是利用火花放电在纸带上打出墨迹而显示出点迹的计时仪器,使用220V 交流电压,当频率为50Hz 时,它每隔0.02s 打一次点。
电火花计时器工作时,纸带运动所受到的阻力比较小,它比电磁打点计时器实验误差小。
2、速度: 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平均速度,即12n n n S S v T ++=v ∆3、加速度:(1)逐差法求加速度如果有6组数据,则4561232()()(3)s s s s s s a T ++-++=如果有5组数据,则,奇数段要舍去中间那段是为了减小系统误差,但只是需要算出结果不需要过程的话,去掉第一段就可以.二、 典型例题一)、基本结题思路(万金油)1、 运动状态由初速度和加速度决定,所以任何一道运动学题必须确定其加速度和初速度才能构建方程(若题目未告知,可设为未知数求解) 2、 一般而言需画出v-t 图像以及运动示意图来帮助理解构建方程典例1、一小球(可视为质点)沿斜面匀加速滑下,依次经过A 、B 、C 三点.已知AB=6m ,BC=10m ,小球经过AB 和BC 两段所用的时间均为2s ,则小球在经过A 、B 、C 三点时的速度大小分别是( )A2 m/s ,3 m/s ,4 m/sB. 2 m/s ,4 m/s ,6 m/sC. 3 m/s ,4 m/s ,5 m/sD. 3 m/s ,5 m/s ,7 m/s典例2如图所示,小球沿足够长的斜面向上做匀变速运动,依次经a 、b 、c 、d 到达最高点e 。
已知ab =bd =6 m ,bc =1 m ,小球从a 到c 和从c 到d 所用的时间都是2 s ,设小球经b 、c 时的速度分别为v b 、v c ,则( )A .v b =2 m/sB .v c =3 m/sC .x de =3 mD .从d 到e 所用时间为4 s典例3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经4s 后停止,若在第1s 内的位移是14m ,则最后1s 的位移与4s 内的位移各是多少?典例4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时刻瞬时速度和中间位移瞬时速度大小比较?二)、v-t 图像法的应用由于v-t 可以形象的表现出v 、t 、a (斜率)、x (位移),所以一般建议画出v-t 图像来构建方程,会使题目的理解和计算变得简单。
典例5、一物体做变加速直线运动,依次经过A,B,C 三点,B 为AC 中点,物体在AB 段的加()()212452T 3s a ⨯+-+=s s s速度恒为a1,在BC 段的加速度恒为a2,已知A,B,C 三点速度vA,vB,vC,有vA 小于vC,且vB=(vA+vC )/2,则加速度a1 a2的大小比较?典例6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前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3m/s ,后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6m/s ,则其通过中间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多少?典例7甲乙两辆汽车都从静止出发做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一直不变。
在第一段时间间隔内,两辆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不变,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是甲的两倍;在接下来的相同时间间隔内,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增加为原来的两倍,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减小为原来的一半。
求甲乙两车各自在这两段时间间隔内走过的总路程之比。
典例8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第一个s 所需时间为t1,经过第二个s 所需时间为t2,求其加速度?典例9某质点从静止起沿一直线运动,先以加速度a 做匀加速运动,然 后再以加速度a ’做匀减速运动直 到停下,共经过距离s,则其运动 的用时间为多少三)、模型1、刹车问题刹车问题主要是需要先求出刹车时间,确定是否刹住。
典例9一辆公共汽车进站后开始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开始刹车后的第1 s 内和第2 s 内位移大小依次为9 m 和7 m.则刹车后6 s 内的位移是( )A.20 mB.24 mC.25 mD.75 m2、自由落体问题V=gt , ,牢记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g ,根据运动学公式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