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 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政策与教育学:主观意志VS客观规律 教育经验与教育学:实践经验VS理论总结
第二节 教育的起源
生物起源论 代表人物:托尔诺(法),沛西·能(英); 主要观点:将教育的起源归结于动物的本能
行为,归结于天生的生物行为,认为教育 是一种普遍的生物现象,是按照生物学规 律进行的本能活动,否认教育的社会性。 哲学基础:庸俗进化论和生物还原论
教育学原理
2012年2月14日
第一章 教育概述
本章内容提要: 教育与教育学辨析 教育的起源(各学说的根源) 教育的发展(脉络和形态) 教育的本质(什么是教育?)
第一节 教育与教育学辨析
教育: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在 这种活动中既要体现社会的要求又要促进 人的身心发展。(马克思主义影响下的)
为什么要追问“教育是什么?”
我们怎么定义教育我们就有怎样的教育 我们实行了怎样的教育就将产生怎样的年轻人 有怎样的年轻人就决定我们将走向怎样的未来 学习教育学理论的意义:
从理论功能上讲,掌握教育原理有助于解释教育实 践、指导教育实践、推动教育改革;从实践意义 上讲,掌握教育原理有助于树立科学的教育现、 提高教育质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总结经验、探索规律,还可以为 学习其他相关学科提供坚实的理论根基。缺少理 论的指导,教育实践就难以取得成效。
教育概念不仅仅是描述性的,而且是规范性和表 达性的。
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现代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日趋紧密; 现代教育的普及性与专门性日趋结合; 现代教育形式更加多样化; 现代教育具有商品性、民族性、国际性; 科学性与人文性融合; 教育内容、手段、观念等具有现代性; 终身教育成为共同特征;
表层结构(现象)
中层结构(特征)
深层结构(本质)
表层结构:教育现象
如:中考补课潮、高考移民大军、幼儿园收费、 校园暴力、国检、教师绩效工资改革等等。
中层结构:教育特征
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有机构、强制性、免 费性、民族性、民主性等等。
深层结构:教育本质
教育是灵魂的转向
教育是生生不息的生命活动,是对生命的的解读 和信仰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完满生活的教育目的观 斯宾塞:为我们完满生活做准备是教育应尽 的职责。(完满生活包括:自我保全、获得生 活必需品、抚养教育子女、维持正常的社会和 政治生活、闲暇。)
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观 涂尔干:教育在于使年轻一代系统地社会 化。……塑造社会我就是教育目的。”
第三节 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
哲学基础:实用主义
第二节 教育的发展
时间脉络(纵轴):古代——近代——现 代
形态标志(横轴):公——私,社会—— 家庭——学校,自发自觉自为——有组织 有目的强制性……
思考:教育是个人事务还是国家、社会事务? 理由?
第三节 教育的本质
关于教育本质的诸多视角:
上层建筑说
教育-政治
生产力说
教育-经济
国家教育目的在历史上称为“教育宗旨”或“教 育方针”。
教育目的的特点:强制性、宏观性、历史性、理 想化。
第二节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自然主义教育目的观 卢梭:培养自然人,自爱、自主、自立、自
制的自由的人。 新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 核心理念:“一切潜在能力的和谐发展”,
人文主义的代表人物有席勒、康德、赫尔 巴特等。
双重属性说
经济-教育-政治
实践说
教育-人
灵魂说
教育-人
类本质说
教育-个性人
试析教育本质 关于对象与本质
对象是被意识到的存在物,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对象研究实际上就是事物的本质研究,本质乃存在的
存在。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特殊矛盾规定,具有 稳定性一般性。 事物本质的分析表层结构(现象)中层结构(主要特征)深 层结构(存在的存在)
教育是幸福的必由之路等等
对教育本质的理解
教育自身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动态系统有着相对 稳定、具体的共同的构成要素,通过内部各要素 的关系可以揭示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是教育 主体间的文化传承与创造)。
通过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教育与社会诸多活动之 间的关系来考察:教育是对人类文化、文明的积 累与积淀的统一。
1、现实依据:物质生产是教育存在和发展的绝 对条件。 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制约教育目的的最终决定 因素; 一定的生产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政治关系和 思想关系对教育目的的规定起着直接的决定 性影响; 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对教育目的的规定起着日 益重要的作用。
2、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概要 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内涵:首先是指人能够 适应不同的劳动需求,把不同的社会职能当做 相互交替的活动方式。 社会条件:市场的扩大和交往的普遍性;自 由时间的增多;新产业兴起,劳动转换加速。 人的全面发展与教育的关系:人的全面发展 是教育的目的,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 要途径。
代表人物:马克思主义影响下的苏联及我国部 分教育学者的观点。
主要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 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 统一。依照马克思的观点,首先推动教育起 源的直接动因是生产过程中人们需要传递生 产和生活经验;其次也与人类自身发展的需 要有关。强调了教育的社会性。
哲学基础:恩格斯的劳动学说,马克思客观唯 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教育源于生活
教育即生活:杜威(美),学校教育的内容应该 是儿童现有的生活,学校教育的过程就是儿童 现有的生活本身,教育通过与儿童生活相关的 活动引导儿童去获得直接经验,并在这样的活 动中不断地改造经验。
生活即教育:陶行知,生活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一切实践活动的总称;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 教育寓于生活之中,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 生活;生活无时不变,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 意义。
心理起源论
代表人物:孟禄(美)
主要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 无意识模仿,将教育现象归结为人类的 心理现象而非生物现象。肯定了教育是 人类独有的现象,但是仍然否定教育的 社会性。(儿童对年长成员的无意识模 仿就是最初的教育的发展。)
哲学基础:桑代克的学习心理学理论(试 误学习说)
劳动起源说
第二章 现代教育目的
本章内容提要: 教育目的的概念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 教育目的的内容与层级结构
第一节 教育目的的概念
教育目的是教育基本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 主要探讨教育应该培养什么人或教育所培养的人 应该具有何种素质的问题,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 和落脚点,对教育工作具有全程性的指导作用。
教育政策与教育学:主观意志VS客观规律 教育经验与教育学:实践经验VS理论总结
第二节 教育的起源
生物起源论 代表人物:托尔诺(法),沛西·能(英); 主要观点:将教育的起源归结于动物的本能
行为,归结于天生的生物行为,认为教育 是一种普遍的生物现象,是按照生物学规 律进行的本能活动,否认教育的社会性。 哲学基础:庸俗进化论和生物还原论
教育学原理
2012年2月14日
第一章 教育概述
本章内容提要: 教育与教育学辨析 教育的起源(各学说的根源) 教育的发展(脉络和形态) 教育的本质(什么是教育?)
第一节 教育与教育学辨析
教育: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在 这种活动中既要体现社会的要求又要促进 人的身心发展。(马克思主义影响下的)
为什么要追问“教育是什么?”
我们怎么定义教育我们就有怎样的教育 我们实行了怎样的教育就将产生怎样的年轻人 有怎样的年轻人就决定我们将走向怎样的未来 学习教育学理论的意义:
从理论功能上讲,掌握教育原理有助于解释教育实 践、指导教育实践、推动教育改革;从实践意义 上讲,掌握教育原理有助于树立科学的教育现、 提高教育质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总结经验、探索规律,还可以为 学习其他相关学科提供坚实的理论根基。缺少理 论的指导,教育实践就难以取得成效。
教育概念不仅仅是描述性的,而且是规范性和表 达性的。
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现代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日趋紧密; 现代教育的普及性与专门性日趋结合; 现代教育形式更加多样化; 现代教育具有商品性、民族性、国际性; 科学性与人文性融合; 教育内容、手段、观念等具有现代性; 终身教育成为共同特征;
表层结构(现象)
中层结构(特征)
深层结构(本质)
表层结构:教育现象
如:中考补课潮、高考移民大军、幼儿园收费、 校园暴力、国检、教师绩效工资改革等等。
中层结构:教育特征
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有机构、强制性、免 费性、民族性、民主性等等。
深层结构:教育本质
教育是灵魂的转向
教育是生生不息的生命活动,是对生命的的解读 和信仰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完满生活的教育目的观 斯宾塞:为我们完满生活做准备是教育应尽 的职责。(完满生活包括:自我保全、获得生 活必需品、抚养教育子女、维持正常的社会和 政治生活、闲暇。)
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观 涂尔干:教育在于使年轻一代系统地社会 化。……塑造社会我就是教育目的。”
第三节 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
哲学基础:实用主义
第二节 教育的发展
时间脉络(纵轴):古代——近代——现 代
形态标志(横轴):公——私,社会—— 家庭——学校,自发自觉自为——有组织 有目的强制性……
思考:教育是个人事务还是国家、社会事务? 理由?
第三节 教育的本质
关于教育本质的诸多视角:
上层建筑说
教育-政治
生产力说
教育-经济
国家教育目的在历史上称为“教育宗旨”或“教 育方针”。
教育目的的特点:强制性、宏观性、历史性、理 想化。
第二节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自然主义教育目的观 卢梭:培养自然人,自爱、自主、自立、自
制的自由的人。 新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 核心理念:“一切潜在能力的和谐发展”,
人文主义的代表人物有席勒、康德、赫尔 巴特等。
双重属性说
经济-教育-政治
实践说
教育-人
灵魂说
教育-人
类本质说
教育-个性人
试析教育本质 关于对象与本质
对象是被意识到的存在物,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对象研究实际上就是事物的本质研究,本质乃存在的
存在。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特殊矛盾规定,具有 稳定性一般性。 事物本质的分析表层结构(现象)中层结构(主要特征)深 层结构(存在的存在)
教育是幸福的必由之路等等
对教育本质的理解
教育自身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动态系统有着相对 稳定、具体的共同的构成要素,通过内部各要素 的关系可以揭示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是教育 主体间的文化传承与创造)。
通过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教育与社会诸多活动之 间的关系来考察:教育是对人类文化、文明的积 累与积淀的统一。
1、现实依据:物质生产是教育存在和发展的绝 对条件。 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制约教育目的的最终决定 因素; 一定的生产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政治关系和 思想关系对教育目的的规定起着直接的决定 性影响; 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对教育目的的规定起着日 益重要的作用。
2、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概要 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内涵:首先是指人能够 适应不同的劳动需求,把不同的社会职能当做 相互交替的活动方式。 社会条件:市场的扩大和交往的普遍性;自 由时间的增多;新产业兴起,劳动转换加速。 人的全面发展与教育的关系:人的全面发展 是教育的目的,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 要途径。
代表人物:马克思主义影响下的苏联及我国部 分教育学者的观点。
主要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 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 统一。依照马克思的观点,首先推动教育起 源的直接动因是生产过程中人们需要传递生 产和生活经验;其次也与人类自身发展的需 要有关。强调了教育的社会性。
哲学基础:恩格斯的劳动学说,马克思客观唯 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教育源于生活
教育即生活:杜威(美),学校教育的内容应该 是儿童现有的生活,学校教育的过程就是儿童 现有的生活本身,教育通过与儿童生活相关的 活动引导儿童去获得直接经验,并在这样的活 动中不断地改造经验。
生活即教育:陶行知,生活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一切实践活动的总称;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 教育寓于生活之中,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 生活;生活无时不变,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 意义。
心理起源论
代表人物:孟禄(美)
主要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 无意识模仿,将教育现象归结为人类的 心理现象而非生物现象。肯定了教育是 人类独有的现象,但是仍然否定教育的 社会性。(儿童对年长成员的无意识模 仿就是最初的教育的发展。)
哲学基础:桑代克的学习心理学理论(试 误学习说)
劳动起源说
第二章 现代教育目的
本章内容提要: 教育目的的概念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 教育目的的内容与层级结构
第一节 教育目的的概念
教育目的是教育基本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 主要探讨教育应该培养什么人或教育所培养的人 应该具有何种素质的问题,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 和落脚点,对教育工作具有全程性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