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共艺术选修课教材开发与教学模式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公共艺术选修课教材开发与教学模式探究[摘要]高校艺术教育不是基本技术技巧的教育,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综
合人文素养的教育,也是更深层次的素质教育。高校公共艺术选修课是高校实施艺术教育的主要途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教材的开发与教学模式的研究是高等学校实施美育及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公共艺术教材教学模式
高校艺术教育不是基本技术技巧的教育,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综合人文素养的教育,也是更深层次的素质教育。高校公共艺术选修课是高校实施艺术教育的主要途径,因此,高校公共艺术选修课教材的开发与教学模式的研究是高等学校实施美育及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
一、高校公共艺术选修课教材的开发与利用
目前,我国艺术类专业课程的教材丰富多彩,但适合非艺术类大学生的艺术选修课教材很少。我们在选择教材的过程中,往往一门课程要涉及许多本教材的内容,既加大了教师的备课工作量,学生也没有直观的教科书,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根据多年的公共艺术教学实践探索,在选择、推荐、编写教材方面,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正确处理艺术理论与艺术技能技巧的关系。我们目前开设的公共艺术选修课程的教材,应以综合艺术知识为框架,选择切合学生实际的艺术基础知识,避免太专业的高深内容使学生望而却步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例如,一般的《美术鉴赏》《音乐鉴赏》教材都是艺术类大学生的专业课程教材,是在学生有一定的专业基础上才能完成教学任务的,这对非艺术类学生来讲是不适用的。因此,我们的原则是依据教材但不死搬教材,一是在选用的教材里筛选适合学生学习并能掌握的内容,二是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不同需求选编添加不同的教材内容,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以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为根基,选择有鲜明民族特点,弘扬民族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教材。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又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传统艺术技艺,提高对艺术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发展民族特色的艺术教育是中国学校艺术教育的根本。例如,我们在公共艺术选修课“装饰图案”教材的选编中,就
运用了大量的中国传统彩陶图案、青铜器图案、敦煌图案,并通过美术欣赏课加深学生对图案的学习和理解。
3.以民间艺术为补充教材,以开发地方艺术风格为特色。我校地处中原的十三朝古都洛阳,具有悠久历史文化底蕴,其中包含着驰名中外的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艺术和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我们把身边的艺术精华作为主要教学内容。例如,民间的剪纸、中国结、香草袋、风筝等手工艺的制作给学生们带来极大的学习热情。
二、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教学模式改革
高校艺术教育的教学目的是通过鉴赏艺术作品、学习艺术理论、参加艺术活动等,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雅的审美品位,提高人文素养,了解、吸纳中外优秀艺术成果,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根据上述要求,笔者结合我校开展艺术教育所取得的经验研究出一套适合高校非艺术类大学生艺术教育教学的模式与方法。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以文化艺术的传递为历程,将知识作为载体,以趣味为催化剂开始文化艺术传递的历程。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学习、愉快学习。教师介绍艺术作品的作者、创作年代、所表现的内容及思想感情等,使学生感到艺术作品的背后还有丰富的内涵。在这种文化的分析与体验中,授课者很自然地给学生渗入了一种责任意识——我们是文化艺术的传承者。
2.以学生的主体体验为契机。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非常注重学生的主动探索发现学习和自我情感体验。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体验、发现和评价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授课过程中,尽管是以教师的导入、讲解为主,但教师没有忘记只是在引导学生,而始终将学生的主体意识放在第一位。在学生的主体体验方面,教师首先带领学生进行视觉发现与分析,使学生获得一种视觉审美体验;其次,通过教师的语言,教师所讲的历史故事和影像呈现等,使学生超越时空进入历史情景中,获得历史文化价值体验;最后,将过去与今天、客体建筑与自我主体合一,使学生获得人文精神的自我体验和提升。
3.使用多媒体教学,广泛利用网络共享资源。教师应根据学生具体的专业状况,创造性地组织个性化教学,进行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重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学习和应用,将教学的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融为一体。如利用现代化多媒体与网络教学手段,音像图文并用,视听赏析共享,使学生从被动听课转为主动参与,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校所开设的艺术类课程全部使用多媒体教学,有自行研制开发的多媒体课件,教学效果较好。
4.强调重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让学生明确课程目标,强调重点、难点并作主体讲座,让学生参与赏析和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个人见解。课程教学方式主要是利用多媒体网络进行,将历代最有影响的艺术作品进行讲解和分析,实现鉴赏直观的最主要方面。主讲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研究领域,引导学生参与讨论,使学生各抒己见,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并可选数名学生根据自己手头所见图文材料和专业书籍,就自己对课题的认识作专题试讲,然后组织大家讨论或动手实践。
5.组织外出参观、学习,以开拓学生视野,拓展思维。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美术馆,观看当地民间文艺演出,参与大型艺术活动,实地美术遗迹考察等是很有必要的。外出参观或实地考察,使学生把课本知识与现实联系起来,在亲身体验美中去领略文化的内涵,并潜移默化为内在的人文素养。这样可使学生增强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逐步树立起继承中华优秀传统的审美理念,培养积极向上的创造精神。
6.举办师生美术作品展览和校园文艺表演活动等。适当安排中外美术技法赏析与临摹实践课程,定期举办师生美术作品展览和校园文艺表演活动等等,用直观教学的手段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同时感受和比较中外文化的异同,确立自信心,从而正确地认识自身在时空与价值中的地位。
7.锻炼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根据课程目标设置问题,让学生思考与讨论,以及收集整理图文资料,学会撰写艺术评论及专题论文。如,在中国民间艺术鉴赏教学中,要求学生们到农村、街道去收集旧的民歌、年画、剪纸、民间玩具等,以及从报纸杂志收集有关图片资料,并按类别、作者、创作年代、风格等整理出来。整理资料后,教师还引导学生查找相关的参考书目。
8.使学生学会参考书的查找和使用方法。教师将参考书分为艺术必读书目与当下艺术现场两个部分,指导学生阅读。艺术必读书目包括:美学原理、中外美术史、中外艺术史、绘画、书法、建筑、工艺、雕塑、艺术理论等。当下艺术现场包括:世界主要博物馆、歌剧院、文化馆、美术馆、美术机构、艺术品出版社、画廊、画店、艺术拍卖行、艺术类期刊、艺术类报纸等。这样,便于学生了解当下国内外艺术发展状况。以上书目只是参考样本性质,目的是提供学生思考的方法,学生可以再另外专门自己独立做一个参考书目。使学生在此过程中养成一种好学和自学的习惯,并触类旁通,扩大知识面到其他人文学科与自然学科。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审美能力而促进学生按美的规律来塑造完美人格的必要条件。教育过程要以艺术学理论、美学原理为科学依据。应从高校艺术教育的课程体系形成与发展、高校艺术教育教材的开发与利用、高校艺术教育的教学与管理、高校艺术教育的艺术实践与校园文化活动等几个方面来探索高校艺术教育之路。具体研究是通过大量的艺术教育实践活动,结合我国高校具体情况,改革教学方法,探索艺术教育的有效途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应以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审美素质及探索性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文化素养,增强学生对美感的体验,陶冶高尚情操,塑造健全人格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