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义村满族守陵人后裔生活现状与发展调查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1期(总第44期)
满语研究 M ANCHU STU D IES
l 1,2007(G enera l l .44)
收稿日期:2007-01-10
作者简介:明宏伟等,中央民族大学2003级民族学与生态学双学位专业本科生。
*本项调查和本文写作是在中央民族大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团0带队和指导教师祁惠君副教授指导下完成的。
忠义村满族守陵人后裔生活
现状与发展调查研究
*
明宏伟 马宏 陶亚 兰建华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北京 100081)
摘 要:忠义村是河北易县一个满族村,它作为一个因守陵而建起来的非自然形成的村落,有着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在不同的时期与我国其他的村落在政治上有着一些明显的差别,并注定了该村的经济生活与普通农村的不同。
关键词:满族;守陵人;参政意识;生计方式;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C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873(2007)01-0132-09
易县忠义村位于河北省北部,距北京市110公里,易县县城15公里,地处著名风景区、世界文化遗产清西陵景区中的泰陵与崇陵之间,环陵公路沿村西而过。
忠义村最初是由清代满族八旗守陵人组成的村落,现在村民基本上均为清陵守陵人后裔,至今仍保留着一些独特的满族文化习俗。近年来,忠义村村民利用文化优势及紧依世界文化遗产清西陵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民俗旅游,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中央电视台、河北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先后多次予以报道。
2006年7月4日至20日,来自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生态学专业的4名同学在祁惠君副教授指导下,对忠义村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传承、教育状况、医疗卫生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调查方法主要采用发放问卷、半结构访谈和参与观察的方式进行。忠义村共计103户,我们组访谈67户(其中村干部4户、普通村民63
户),涉及243人,完成村级问卷4份、家庭问卷60份,平均每户访谈时间在半小时以上。因问卷调查采用调查者提问并记录的方式,问卷有效率达100%。
一、忠义村历史与现状概述
(一)清王朝时期的泰妃园寝内务府(1723)
1912年)
忠义村始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至今已有二百八十多年的历史。
雍正皇帝为了修建自己的陵寝,将几十户上三旗(正黄、正白、镶黄)的满族子弟从千里之外的沈阳,百里之外的北京迁到了河北省易县梁各庄一带,于雍正八年(1730年)至乾隆元年(1736年)先后在陵区周围设立东西府、承办事务衙门、泰宁镇总兵、工部、礼部、内务府等陵寝管理机构。忠义村原即为建造泰陵、泰东陵、泰妃陵的内务府
#
132#
衙门。各陵建成完工后,因雍正的泰妃陵紧邻忠义村西侧仅百米,随后改为泰妃园寝内务府。因当年建陵官员偷工减料、贪污受贿,著名朝臣刘庸曾在内务府半夜设公堂断案,因此该村历史上也被称为妃衙门。
当时衙门占地约21000平方米,呈四方结构。设西南两门,其中西门为喜门,迎娶婚嫁由此门进出;南门为丧门,出殡从此门过。设有内务府衙门、老爷院、御膳房、关帝庙、更房、龙凤呈祥影壁、东西古井等建筑。
该村建筑均座东朝西,每个院落内均为统一的3间东朝房,床铺也是东西走向,守陵人睡觉时均保持头朝西(即朝向泰陵、泰妃陵)的方向,以示对于皇陵的敬重。
泰妃园寝内务府历经雍正宣统8个朝代,守陵村的居民由朝廷按期供给俸禄,主要负责陵区的建造、保护、维修以及祭祀活动的安排。守陵人工作清闲,衣食无忧,养成了讲究衣着饮食的习惯。现今村内的居民精于厨艺,满族饭菜传承至今,成为忠义村的一个重要品牌。
(二)中华民国时期的忠义村(1912)1949年)
辛亥革命,孙中山推翻清王朝统治,废陵制兴村制,当时该村一姓尤名润波的举人将泰妃园寝内务府衙门定名为忠义村并即兴题写西门和南门对联两副,其中西门对联为:
村落新成仍是当年梓里,禾麻遍植居然今日桃园
南门对联为:
远山依水无异伊颖之地,耕田凿井同游西t 之天
自此,忠义村村名正式形成。
辛亥革命后不久,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袁在位期间,忠义村村民仍享受少量俸禄。
1924年以后,守陵人不再享受任何优待。虽然民国政府按人口给他们分配了土地,但守灵人并不擅长耕种,当时很多村民主要采用两种谋生方式:一是靠出租土地的租金为生,一是外出做小生意。也有少部分人依靠修建古建的手艺从事瓦工、油漆工工作。至今忠义村仍有很多人在古建筑队工作。
1912年宣统皇帝退位时,曾和民国政府签订八项优待条款,其中第四条为:/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其宗庙陵寝永远奉祀,由中华民国酌设卫兵妥善保护。0
1933年溥仪在东北成立伪满洲国后,西陵成立/满洲队0保护陵寝。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成立的龙华县(即现在的易县)县长赵鹏飞与当时担任满洲队长的溥安达成协议,即共产党不在陵区内打仗,西陵组织不抓共产党。同时守陵村村民也还在守护着西陵。在此时期,西陵及忠义村均未遭到巨大破坏。
(三)建国后的忠义村(1949年至今)
由于村民的自然繁衍,人口增多,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已有部分村民迁到古村墙以外建房,在该村古村墙东面和北面依山落户。现在全行政村面积三万余平方米,共辖一队、二队两个生产组(搬到村外居住的村民依然以原来家族所在生产小队为名,因此该村生产小队没有明确的地理位置划分,其中菜园地在古村墙西面的民户属于二队,南面的则属于一队),设置有村支部和村委会两个管理机构,不设生产组。该村耕地面积400亩,全部为旱地,主要种植玉米、小麦、花生、红薯等作物。林业面积60亩,主要种植松树、柏树、杨树、果树。该村饲养家畜较少,仅有1家饲养了2头牛,用来出售幼牛。该村因开办民族风情村的缘故,基本不饲养家畜,该村之外的部分村民饲养少量鸡、鸭、猪。
该村现有私人卫生所1所,公共健身场所1处,面积约20平方米左右。
村墙至今保存较为完好,但村墙内的建筑格局发生了较大改变。为采光需要,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该村建筑基本上采用了座北朝南式的传统风格。
该村现有村民103户,四百余口人,年龄分布见/忠义村年龄结构图0。其中劳动力人口约180人,男劳动力约有100人。
该村有满、汉两个民族,其中男性均为满族,在所调查的60户243人中,有33人为汉族,均为外村嫁来的媳妇,占14%,且这些汉族媳妇集中在30-50年龄段(30人)。该村姓氏较为集中,其中贾姓12户,郑、吴姓各11户,刘、梅、崔姓各8户,其他姓共45户。
#
1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