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半岛文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州半岛文化

雷州半岛文化概述

摘要:雷州因其独特的历史渊源、地缘关系,成为历史上楚越文化、土著文化、闽南移

民文化、海洋文化和中原文化的交汇地,进而逐渐形成独特的雷州文化。民俗风

情、雷歌、雷剧、雷州方言、雷祖雷神、石狗……雷州文化成了中华民族优秀文

化中的一块瑰宝。

关键词:雷州、文化、奇、交融、历史悠久

雷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属国务院颁布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列。远在新石器时代,雷州便有人类繁衍生息。先秦时期,这里先后为越楚的势力范围。据史载,公元前355年,楚灭越之后“楚子熊挥受命镇粤,至此开石城,建楼以表其界”。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至清末,雷州城大都为县、州、郡、道、府治,成为雷州半岛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素有“天南重地”之称。作为雷州半岛上的一员,了解雷州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雷州半岛的地理特点。

雷州半岛行政区划上属于湛江市,是我国第一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位于祖国大陆最南端,地处广东省西南部,介于南海和北部湾之间,东临南海西靠北部湾,南隔琼州海峡与海南岛相望,是我国第三大半岛。南北长约140公里,东西宽约60,70公里,面积8500余平方公里。半岛三面环海,海岸线曲折,港湾众多,总长达1450公里,海洋资源相当丰富。地势平缓,西北高、东南低,海拔多在100米以下。南部为玄武岩台地;中西部和北部多为海成阶地;中东部为冲积和海积平

原,地形平缓。正是这种地形特征,造成了雷州半岛地表水缺乏,河流短少,且成放射状独流入海。雷州半岛气候湿热,降雨丰富,属热带气候。因而成为中国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基地之一。

二、雷州之名的由来。

雷州半岛属于多雷暴地带,一直以来人们总认为:“雷州因多雷而得名”。而古雷州得名是否与多雷有关,翻阅雷州的史籍,看到的是干旱的记载,世代祭雷祈雨的记载,却没有雷暴灾害的记载。据权威的气象资料显示,云南勐腊年均雷暴日数达123.7天(最多148天),海南儋县122.5天(最多139天)……而湛江市年均雷暴日数为94.6天,古雷州的腹地今雷州市年均雷暴日数是96天,均不及印尼爪哇物茂的年均雷暴日数322天的三分之一。如此看来,古雷州得名是否与多雷有关,还是不能妄加推测。

事实上,雷州之名始于唐贞观八年。据史料记载,唐贞观五年(631年)陈文玉任东合州刺史,三年后奏准朝廷将州名改为雷州。陈文玉在任八年,雷州大治,死后被谥封为“雷震王”,朝廷派礼臣到雷州建祠以祀之。后人尊陈文玉为雷祖,其祠称雷祖祠。人们又把陈文玉神化,有许许多多故事说他是雷种、雷神。雷州境内的人民,不论是俚人还是北来移民汉人,都一致尊崇雷祖。

三、红土地文化

雷州文化源源流长,独树一帜,又因土壤为红粘土,故文化有红土地文化之称,都是在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流传至今,对后人有很大启发……

1、奇异独特雷州话。来源于福建的闽南话,汉代已基本形成。据明万历《雷州府志》

载,当时雷州话叫“东话”或“客话”,其特色是较多地保留了古汉语的语音,许多基本词汇与潮州话和蒲田话大致相同,但因受官话、少数民族语言的影响而发生差异性的变化。雷州话通行范围很广,包括雷州市、徐闻县、东海岛全部,

遂溪县、湛江市区和郊区的大部分,以及雷州半岛北部的廉江、吴川两市的一小部分,人口约占湛江市总人口的51%。雷州城的雷州话是雷州话代表方言,是正音。现出版有《雷州话注音字汇》、《雷州话方言词典》和《雷州方言志》。

、别具一格的雷歌、雷州音乐、雷剧。 2

(1)雷州歌。即雷州“民歌”——雷州的“红土文化景观”,是南国艺苑中的一株奇葩,是雷州人民的智慧体现。民歌的魅力正是在于其原汁原味。其大量作品是研究和认识雷州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宝贵资料,是记载着雷州人民生存、劳动、生活的斗争史,被列入第二国家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2)雷州音乐。雷州的民间器乐曲。始于明盛于清,流行于雷州话方言区。按其演奏的形式可分为:1将军令,气氛热烈,气势磅礴;2小牌,旋律流畅优美,轻松活泼;3坐门楼,多用于庆典,乐手坐在门楼下(大门口)演奏;4戏套,为雷州歌剧和黎戏(雷州木偶戏)的场间气氛音乐,也用于日常生活。

(3)雷剧。是雷州土生土长之文化艺术瑰宝,是粤西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原名雷州歌剧。源于雷州歌,明代中期形成于雷州市(原海康县),广泛流传于雷州话方言地区。其演出人物众多,场面广阔,内容丰富,深受群众喜爱,成为广东四大剧种之一。其唱腔音乐、锣鼓音乐别具一格。初以雷州歌谣腔为主唱腔,后在原唱腔基础上创作出数十种新唱腔,按其体系可分为“高台”、“雷讴”。

3、独特的石狗与食狗文化。作为民间镇邪驱魔的石头崇拜,大多数地方,都是供奉石狮,却唯独雷州人供奉石狗。在雷州半岛,由石狗驻守门户的现象比比皆是。据调查统计,雷州境内现存1.5万至2.5万只古石狗,被人们称为散布民间的“雷州兵马俑”。

奇特的是雷州人崇拜石狗,却又爱吃狗肉。这种独特的文化现象,真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追溯雷州石狗文化的起源,有下列的说法:1雷州石狗源于远古神话和氏族图腾;2雷州石狗源自雷祖的神奇诞降;3雷州石狗文化是一种民族文化大融

合的产物。据说,上古的雷州,是一块荒蛮之地,瘴气浓重,人气不旺,为生儿育女,体魄健壮的狗最受雷州民众的崇拜。于是,雕刻高大威猛的石狗进行祭拜祈祷,若有灵验,又前来答谢石狗,还祈求其保佑小孩平安长大。直到现在,一些抱孙心切的老人,仍在初一、十五日捧三碗番薯汤或三碗饭与一块猪肉,向石狗烧香求拜。既然如此敬石狗,为何又食狗呢,雷州气候湿热,人们吃狗以去湿也许是原因之一,但更重要的是民族文化的融合。雷州半岛居民的祖先原来属于黎族,唐宋以后,又有瑶族、苗族和壮族等少数民族迁入,据各宗族族谱记载大多自福建来雷州定居。雷州至今幸存的大量石狗亦与迁居的少数民族图腾崇拜有关,如瑶族历来就有敬重狗的风俗。但后来随着大量汉族人口的迁入,伴随着佛教的传播,打破了石狗一神独尊的局面,在不以狗为图腾崇拜的人群中,引入了吃狗的习俗,因此因民族交融和观念的冲突,今天在雷州出现了尊狗和吃狗相背的两种民风。

4、祭祀文化与独特的风俗。雷州人素来重视祭祀,祭拜雷祖、妈祖、祖先、天地诸神、海神、神狗等,庙宇众多,香火鼎盛。一年365天,大小祭祀接踵而至,因而也就产生了许多独特的风俗。

(1)独特的“年例”习俗。年例是雷州话方言区的一个独特的传统节日,在这里“年例大

过年”。所谓年例,即年年有例~在中国的众多传统节日中,春节可算是最为热闹的。然而在这里,春节之后仍有特别的节日要过,那就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习俗——年例。年例,也可以叫年宵,但又与年宵大不相同。其仪式庄重而复杂,大致有祭祖、滚(翻)刺床、穿令箭、游神、舞醒狮、舞龙、飘色、武术表演、盛宴宴客等。具体时间每村并不一定相同,但绝大多数集中在阴历正月,尤以正月十一到正月二十一最盛。年例当天八方亲友来相会,场面之大,实则一年之首,简直赛过西方的圣诞节。人们常说“睇年例”和“吃年例”。“年例”原是祈福,迷信意味很浓;而今已变成人们年末的狂欢节,成为庆祝一年辛苦丰收,联络感情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