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管理程序正式版
职业卫生及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范本(3篇)
![职业卫生及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范本(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bcbfd97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a4.png)
职业卫生及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范本一、综述为了保障职工的健康和提高生产效率,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职业卫生及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
本制度旨在规范企业的职业卫生工作,并确保职业病的防治工作得到有效的实施。
二、制度内容1. 职业卫生责任1.1 企业负责人应当对职业卫生工作负总责,并明确指定相应的管理人员负责职业卫生的组织和实施工作。
1.2 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负责落实职业卫生工作的日常管理任务。
1.3 职工应当积极配合企业的职业卫生工作,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推动职业卫生文化建设。
2. 职业病防护措施2.1 企业应当通过工程控制、个体防护和管理控制等措施来减少职工接触有害因素的机会,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
2.2 企业应当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
2.3 企业应当定期组织职业病防护培训,提高职工的防护意识和技能。
3. 岗位职业卫生管理3.1 企业应当根据不同岗位的职业卫生风险,制定相应的岗位职业卫生管理措施,并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3.2 岗位职业卫生管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岗位危害因素控制、岗位操作规程编制、职工健康监护、职工体检等。
4. 职业病防治计划4.1 企业应当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定期修订。
4.2 职业病防治计划应当包括职业病防控目标、工作任务、责任分工、预防措施、监测和评估等内容。
4.3 职业病防治计划的执行情况应当进行定期监督和评估,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5. 职业病事故处理5.1 企业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事故处理机制,及时处理职业病事故,减轻职工伤害。
5.2 发生职业病事故后,企业应当立即报告有关部门,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处理,并及时通知受伤职工的家属。
5.3 企业应当对职业病事故进行调查,找出事故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三、监督与考核1. 职业卫生监督机构有权对企业的职业卫生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
2. 企业应当做好相关记录,确保职业卫生工作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管理程序
![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管理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cf7864b1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9b.png)
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管理程序
是指通过建立一套规范的管理体系,对企业内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工作进行有效地组织、实施和监督的一种流程。
一、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的规划与目标设定
1. 制定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的发展规划和目标,明确企业的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方向与重点。
2. 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制定企业的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政策和措施,包括组织结构、职责分工、资源投入等。
二、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的组织与实施
1. 设立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管理机构,明确职责和权责关系。
2. 进行职业卫生风险评估,确定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对职工的危害程度。
3. 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包括职业卫生检查、危害因素控制、职业卫生监测等具体措施。
4. 进行职业卫生检查,包括职业病体检和职业卫生技术监测,及时发现职业病危害和职业病病例。
5. 开展职业卫生培训,提升职工对职业卫生的认识和防护意识,提高职业健康水平。
三、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的监督与评价
1. 建立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的监督体系,包括内部和外部监督机制。
2. 进行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的评价,包括职业卫生管理体系的运行效果评价、职业卫生服务的满意度评价等。
3. 研究和推广先进的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技术与方法,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
以上是一个常见的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管理程序的概括,不同企业可能会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管理程序
![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管理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dcc4067e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a1.png)
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管理程序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是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重要工作,为了有效进行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工作,必须建立科学的管理程序。
本文将介绍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的管理程序,包括计划制定、组织实施、监督检查和评估改进。
一、计划制定计划制定是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管理的第一步,也是确保工作有序开展的基础。
在计划制定阶段,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确定目标:明确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确保目标的可行性和可测量性。
2.收集信息:了解本单位的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情况,包括现有设施、岗位危害和劳动者健康状况等,以便为后续工作提供依据。
3.分析评估: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对现有情况进行分析评估,确定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的重点领域和问题,为制定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4.确定措施:根据分析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策略和措施,包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教育培训措施等。
二、组织实施组织实施是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核心环节,是保证措施有效实施的关键。
在组织实施阶段,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明确责任: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相关人员的职责和权力,确保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工作的责任落实到位。
2.设立机构:建立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的专门机构或者指定专门负责人,负责协调和推进相关工作。
3.制定制度:建立健全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的制度,包括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职业卫生监测制度、职业病防治措施落实制度等,确保工作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4.培训教育:组织针对不同岗位和人员的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培训教育,提高劳动者的职业卫生意识和防护能力。
三、监督检查监督检查是保证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工作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在监督检查阶段,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制定检查计划:根据工作计划和情况,制定年度、季度或者月度的检查计划,明确检查的重点和目标。
2.开展检查:按照检查计划,对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包括设施、操作规程、个人防护用品等方面。
职业卫生及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三篇)
![职业卫生及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b73f4270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64.png)
职业卫生及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是指国家制定的用于保护劳动者健康和预防职业病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管理体系。
职业卫生及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1. 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国家颁布的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职业病防治法、卫生法等。
2. 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估和监测管理:组织对各类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评估和监测,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3.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管理:包括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职业卫生监督检查等,确保工作场所的职业卫生条件符合规定。
4. 职业病诊断鉴定和报告管理:对职业病进行诊断鉴定,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从而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5. 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开展职业病防治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劳动者对职业病的预防意识和能力。
6.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提供职业卫生检测、职业病危害评估、职业病防治技术咨询和培训等服务。
7. 职业病监督管理:对职业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管理,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和运行。
职业卫生及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和利益,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提高劳动者的工作环境和生活质量。
通过建立健全的制度,可以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管理和执行,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同时,也可以为劳动者提供相应的权益保障和救济措施。
职业卫生及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二)职业卫生及职业病防治是对职业健康管理的重要内容,其目的是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和提高职工的工作环境。
在中国,职业卫生及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是由相关部门制定和执行的,包括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劳动就业部门和卫生健康部门等。
下面将对该管理制度进行详细阐述。
一、职业卫生及职业病防治管理法规中国职业卫生及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的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卫生法》和《职业卫生管理条例》等。
这些法规对于职业健康的保护、职业病防治的工作任务、职业病防治的组织与管理、职业健康监察与监测等方面进行了规定。
21职业病防治与职业卫生管理程序
![21职业病防治与职业卫生管理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9d4ecf647e21af45b307a813.png)
职业病防治与职业卫生管理程序Occupational Disease Prevention & Health Management(版本:2)目录前言1 范围2 职责3 程序3.1 职业病预防3.2 饮食卫生管理3.3 办公区、生活区卫生管理3.4 测量和监视3.5 职业病管理及职业卫生应急处理4 过程指导和监测5 记录6相关文件7编制/修订备忘前言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保障职工的安全、健康及相关合法权益,同时减少环境污染,使作业环境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特制定本程序。
本程序第2版在第1版程序的基础上,进行了如下修订:a)增加了经理工作部配合职业健康教育培训工作职责;b)根据实际,将公司可能涉及的职业病中的“电焊工尘肺”改为“尘肺”;c)取消“购买危险化学品申请表”和“危险化学品领用审批表”,购买有毒物质使用的表式为“零星物资购领单”。
本程序第2版修订人:任xx。
本程序第2版会审人:金xx本程序第2版审核人:罗xx。
本程序第2版批准人:吴xx本程序于2006年01月01日发布并实施,自发布之日起替代第1版。
本程序由xx公司经理工作部和企业发展部负责解释。
职业病防治与职业卫生管理程序1 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及其所属各单位、项目的职业病防治和作业卫生、饮食卫生和生活区卫生管理。
2 职责2.1 安全保卫部门负责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测及统计、评价,对有毒、有害物质或工作环境状态进行识别、确定,并监督和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2.2 经理工作部负责职业性健康检查、职业健康评定和职业健康挡案的建立。
配合职业健康教育培训。
2.3 人力资源部门按上级要求负责组织劳动条件分级、对从事接触有职业病危害作业人员的管理,职业病人的安置。
组织职业健康教育培训。
2.4 物业公司负责职工饮食卫生及办公区、生活区的卫生管理。
2.5 焊接与检测工程公司负责射线作业及放射源的监护管理。
2.6 物资管理部门负责有毒物质的采购、储存等管理工作。
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管理程序范本
![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管理程序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20a394ba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cb.png)
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管理程序范本职业卫生是指为了维护和促进职业健康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管理程序。
职业病防治管理是指为了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和传播而采取的各项管理措施。
本文将以范本的形式介绍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管理程序。
一、职业卫生管理程序1. 确立职业卫生管理责任人员(1)职业卫生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职业卫生管理政策,制定相关规定和标准。
(2)安全环境与职业卫生部门负责监督和协助实施职业卫生管理措施。
(3)各部门负责实施职业卫生管理措施,落实工作责任。
2. 进行职业危害评估(1)开展职业危害因素的调查与评估。
(2)确定工作场所的职业危害等级,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3. 制定职业卫生控制措施(1)根据职业危害评估结果,制定职业卫生控制措施。
(2)建立职业卫生档案,记录职业危害评估结果和控制措施。
4. 实施职业卫生监测(1)开展职业卫生监测,包括工作环境监测和工人健康监测。
(2)监测结果及时汇报,并采取相应措施。
5. проведение职业卫生培训(1)对工人进行职业卫生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卫生意识和知识水平。
(2)定期组织职业卫生培训活动,更新卫生知识和技能。
6. 职业卫生事故的处理(1)建立职业卫生事故报告与处理机制。
(2)对职业卫生事故进行调查与分析,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再次发生。
7. 职业卫生管理评价(1)定期对职业卫生管理工作进行评价,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2)建立职业卫生管理绩效考核制度。
二、职业病防治管理程序1. 制定职业病防治的政策和目标(1)制定职业病防治的政策和目标,明确责任分工。
(2)建立和完善职业病防治的法规和标准。
2. 进行职业病危害评估(1)对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评估,并确定其危害等级。
(2)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减少职业病危害。
3. 健康监护与健康档案管理(1)建立工人的健康档案,记录职业病防治相关信息。
(2)定期进行健康监护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干预职业病。
4. 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个人防护用品管理(1)建立和完善职业病防护设施,确保其正常运行。
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管理程序
![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管理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85357bdf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f6.png)
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管理程序一、职业卫生管理概述职业卫生是指对工作环境、工作过程、劳动条件、工作岗位及从业者身体、心理、生物、化学等方面进行识别、评估、掌控和防备,强调实行综合性措施,使从业人员免受职业性疾病及其他职业病危害。
职业卫生管理程序是指企业订立的一套职业病防治措施和管理机制,为保障从业者身体和心理健康而订立。
二、职业病防治管理程序(一)职业卫生管理机构的职责1、确定职业卫生管理的目标、方针、政策和计划2、负责职业卫生技术监督和管理3、负责订立职业卫生保护措施和操作规程,确保其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4、组织职业卫生技术论证和专家咨询5、开展职业卫生教育和宣扬6、实行有效措施推动职业健康检查工作7、布置职业病防治工作资源和编制职业病防治计划8、建立职业卫生档案和信息管理制度9、适时处理和报告职业病危害事故和事件10、协调解决工作中显现的职业卫生问题(二)职业病防治现场管理1、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和评估工作,适时确定职业病防治目标和掌控措施2、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管理机制,订立职业病防治管理规程和操作规范3、加强现场管理,实施严格的职业病防护制度4、落实职业病危害因素掌控措施,以除去或降低职业病危害5、对职业病防治现场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职业病防治措施的有效性和科学性6、配备必要的职业卫生监测设备,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监测7、随时了解职业病危害因素掌控工作的进展情况,并适时实行矫正措施(三)职业卫生宣扬及教育1、加强职业卫生宣扬,提高从业者职业卫生意识和防护技能2、定期开展职业病防治学问宣扬、培训和教育活动3、建立从业者健康档案,在日常工作过程中记录工作环境信息、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情况、个体防护措施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等4、设立职业病防治管理专栏,定期发布职业病防治学问和政策文件,适时反馈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情况(四)职业健康检查及管理1、建立职业病防治检查制度,对从业者进行定期职业健康检查2、依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不同,订立个性化的职业健康检查程序,并加强相关仪器的管理和维护3、依照相关管理规定,开展职业健康检查数据分析,订立相应的针对性防护措施4、组织职业健康检查宣扬和培训,加强职业健康学问的宣扬和普及(五)职业病危害事故和事件处理1、建立职业病事故祸害评估和处理程序,适时处理并记录职业病危害事故和事件2、组织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处理,订立相应的应急预案和处置措施3、进行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和报告,防止事故再次发生4、适时汇总职业病危害事件发生的统计数据,分析其原因,订立相应的针对性防护措施三、实施职业病防治管理程序的关键点1、订立科学、合理的职业病防治管理程序,符合国家和地方政策和法规要求,保障员工身体和心理健康2、将职业病防治管理程序充分贯彻到企业的日常生产和经营管理中,不断加强责任意识和行动落实。
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管理程序
![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管理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c3c9af1d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e3.png)
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管理程序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是保障职工身体健康和提高劳动效率的重要手段。
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管理程序是指在企业或组织中制定、实施和监督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工作的一系列流程和步骤。
本文将围绕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管理程序进行详细阐述。
一、制定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和政策企业或组织应制定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的管理制度和政策,明确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的目标和原则,确定责任部门和人员。
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和政策应包括以下内容:1. 目标与原则:明确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的总体目标和工作原则。
2. 组织机构与职责:确定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的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
3. 预防措施和标准:制定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的预防措施和标准,包括职业卫生设施的建设、操作规程的制定、职业卫生监测和评价等内容。
4. 职业危害控制:制定职业危害控制的措施和方法,包括工程、技术和管理等各方面的防护措施。
5. 培训和教育:开展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培训和教育,提高职工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6. 监测与评价:建立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的监测与评价制度,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二、危害因素的辨识与评估企业或组织应对工作场所的危害因素进行辨识与评估,确保对各种危害因素的了解和掌握。
危害因素的辨识与评估包括以下内容:1. 危害因素种类的确定:研究工作场所的工艺流程和生产原料,确定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种类。
2. 危害因素的来源和性质:了解危害因素的来源和性质,明确其对职工健康的危害程度。
3. 职工接触和暴露情况:调查职工接触和暴露危害因素的情况,包括接触途径、接触频率和接触量等。
4. 危害因素的测量和检测:使用相关仪器和设备对危害因素进行测量和检测,获取准确的数据。
5. 危害评估与分类:根据危害因素的测量和检测结果,对其危害程度进行评估和分类。
三、职业危害控制措施的制定与实施根据危害因素的辨识与评估结果,企业或组织应制定相应的职业危害控制措施,并确保其有效实施。
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管理程序
![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管理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635ed1c9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3e.png)
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管理程序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的管理程序是指在工作场所中,针对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的相关工作所执行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和程序。
下面是一个典型的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管理程序的概述:1. 制定和实施《职业病防治法》和相关法规、政策等的指导方针,明确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的目标和任务。
2. 设立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管理机构,明确职责和权限。
该机构负责协调、推进和监督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工作。
3. 进行职业卫生与职业病危害评价,包括对工作环境、劳动过程和工作岗位的评估,确定潜在的职业健康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4. 制定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规章制度,包括制定工作场所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规定、工作岗位的健康监护制度等。
5. 开展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教育培训,包括对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卫生常识和职业病防治知识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对职业健康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6. 建立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监测体系,对工作环境、劳动过程和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善。
7. 开展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的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为工作单位提供相关技术和管理的指导和支持。
8. 进行职业病事故调查和处理,及时处理职业病事故,采取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9. 建立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数据,为政府决策和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10. 定期进行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工作的评估和检查,确保措施的有效实施和目标的达成。
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管理程序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工作场所的职业健康水平,保护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并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管理程序
![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管理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f67d7085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44.png)
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管理程序是指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以保障职工健康为目标,通过一系列管理措施和程序来预防、控制和管理职业病的发生和发展。
以下是一般的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管理程序的主要内容:1. 制定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方针和政策。
明确组织对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和目标,并确定具体的实施措施。
2. 建立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组织架构。
明确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管理机构的职责和权限,并确定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管理岗位和人员,确保各职能部门的协调和合作。
3. 评估职业危害和风险。
进行职业危害因素的识别、评估和控制,包括通过对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的分析,确定可能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评估其对职工健康的危害程度和风险水平,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4. 建立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制定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相关操作规程,明确职业卫生监测、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报告和职业健康监督等具体流程和要求。
5. 实施职业卫生监测和职业健康监护。
对岗位工作人员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检测职业病耐受能力,发现和评估职业健康问题,并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和保护措施。
6. 开展职业卫生培训。
对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卫生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职工对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的认识和意识,增强职业卫生防护意识和操作技能。
7. 实施职业卫生控制措施。
采取工程控制、工艺控制、个体防护等一系列职业卫生控制措施,最大程度地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产生和传播,确保职工的健康和安全。
8. 进行职业病案例报告和调查。
对发生的职业病案例进行及时报告,并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找出事故原因和责任,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9. 进行职业卫生检查和评价。
定期进行职业卫生检查和评价,评估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的效果和职业卫生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10. 建立职业病报告和管理制度。
建立职业病报告和管理制度,及时报告职业病的发生情况,追踪和管理职业病患者,提供必要的治疗和救助,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
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管理程序
![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管理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729eadc2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be.png)
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管理程序什么是职业卫生职业卫生是指通过对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生产过程以及工作人员健康状况进行评价和控制,保护工人健康,预防职业病发生的一项技术措施。
什么是职业病职业病是由于长期从事某种特定职业,接触和染毒于该职业特定的有害物质,导致某些疾病和症状。
根据病因不同,分为物理性、化学性、生物学、粉尘、放射性、筋骨病等。
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管理程序的重要性恶劣的工作环境和不良的工作条件会危害人的健康,一旦职业病发生,不仅耗费巨资治疗,还可能造成劳动者的生命和健康受到威胁,影响企业持续发展。
因此,制定完善的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管理程序是极其重要的。
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管理程序的主要内容环境和生产过程评估评价从业人员的作业环境和生产过程,主要包括:•风险评估:对某些具有危险性的工作环境、工具、设备、装置、材料、物品等进行评价和判断其对从业人员的影响,分析和评估风险的大小。
•化学危害评估:对从业人员可能接触到的各种有毒有害气体、液体、固体、尘埃等有害物质的种类、浓度等进行评估,避免可能的中毒。
人体因素监测人体因素监测对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状况定期进行检查和监测,避免因工伤导致的职业病发生,主要包括:•健康检查:工作接触到有害物质的从业人员应具备健康体检证明,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定期检测:在工作周期内对从业人员进行有害物质暴露的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职业病防治措施职业病防治措施主要是针对工作环境和从业人员进行预防和控制,保障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主要包括:•工作环境改善:对存在风险和危害的工作环境进行改进和治理。
•从业人员防护:通过提供个人防护用品,保护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
•健康教育:对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卫生知识和识别、预防职业病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危险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结论以上要点是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管理程序的核心内容,管理者应该每年定期组织进行评估、监测和防治工作,制定相应的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有效保障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
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管理程序范本
![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管理程序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d07dc766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d5.png)
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管理程序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国家职业健康标准,制定本管理程序,旨在规范单位的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工作,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第二条本管理程序适用于本单位所有的员工和劳动者,包括正式员工、临时工和外部承包商。
第三条单位应当成立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管理委员会,负责协调、指导和监督单位的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工作。
委员会的组成和职责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规定。
第四条单位应当制定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的年度计划,明确具体的防治目标、措施和责任人,确保计划的有效实施。
第五条单位应当定期组织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培训,提高员工的健康意识和职业卫生知识。
第六条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的职业卫生监测系统,对工作场所的职业卫生状况进行定期监测,并及时改进和调整防治措施。
第七条单位应当配备必要的职业卫生设施和设备,并确保其正常运行和维护。
第八条单位应当建立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的档案管理制度,保存相关的职业卫生资料和记录。
第九条单位应当配备专业的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人员,负责日常的职业卫生管理和防治工作。
第二章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的组织与管理第十条单位应当设立职业卫生管理部门,负责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组织和推进。
第十一条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应当编制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的年度计划和预算,并报经单位领导审批后执行。
第十二条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应当每年对单位的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工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第十三条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的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的信息管理系统,实时了解和掌握工作场所的职业卫生状况。
第十四条单位应当定期开展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员工的健康意识和职业卫生知识。
第十五条单位应当定期召开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的会议,进行经验交流和问题解决。
第十六条单位应当组织开展职业病体检和职业健康监测,及时发现和诊断职业病的危险因素和病情。
2024年职业卫生及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四篇)
![2024年职业卫生及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四篇)](https://img.taocdn.com/s3/m/d7c7691e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bd.png)
2024年职业卫生及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职业卫生监督管理,改善劳动环境,预防职业病,保护员工身体健康,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各部门的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管理。
第三条职业卫生工作,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和减少有害员工健康的因素,预防职业病的发生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第四条新建、改建、扩建和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技术改造项目的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必须执行“三同时”的规定,使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第五条优先采用有利于职业病防治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
不得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和材料。
第六条公司设立职业安全卫生小组,职业安全卫生小组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成员人事、车队主管组成。
第二章管理职责第七条主要负责人负责职业安全卫生和职业病防治工作。
第八条综合部负责对职业安全卫生和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具体领导。
第九条车队主管负责职业安全卫生和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具体实施。
第十条职业安全卫生小组职责:(一)制定职业卫生对策与措施,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
(二)督查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三)制定职业卫生奖惩事宜。
第十一条相关人员职责(一)主要负责人1、全面领导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工作。
2、负责建立健全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管理体系,明确各部门应负有的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职责。
1mz十二3、定期召开职业安全卫生小组会议,听取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工作汇报,研究解决重大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问题。
(二)综合部主管1、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的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组织制定相关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2、负责组织审定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长远规划、年度计划。
3、负责组织重点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技术措施项目的审查、实施、竣工验收。
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管理程序模版
![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管理程序模版](https://img.taocdn.com/s3/m/cdcefc38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3f.png)
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管理程序模版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是保护劳动者健康,维护劳动安全的重要工作。
为了规范和优化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管理,制定与实施管理程序非常重要。
本文将提供一个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管理程序的模板,以供参考。
一、程序目的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管理程序的目的是确保组织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卫生危害因素,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
二、程序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所有劳动者,包括本单位的员工、合同工、临时工等。
三、程序责任1. 管理责任管理层应负有最终责任,确保本单位的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工作得到有效管理和控制。
2. 部门责任各部门负责根据工作场所的职业卫生风险情况,制定相应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监督其执行。
3. 员工责任所有员工应按照相关制度和规程执行工作,积极参与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工作,并向上级报告存在的问题。
四、程序内容1. 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1)制定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明确职责分工、管理流程和实施措施;(2)管理制度应包括:健康监护、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职业病危害评价、职业卫生教育和培训等内容。
2. 职业卫生危害识别和评价(1)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卫生危害识别和评价,确定卫生危害因素类型和水平;(2)根据评价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减少或消除危害因素的影响。
3. 健康监护(1)确定健康监护的对象和周期,制定健康监护方案;(2)建立健康监护档案,记录每位员工的身体状况和职业健康状况;(3)根据监护结果,提供相关的健康咨询和指导,保护劳动者的健康。
4. 职业卫生培训与教育(1)制定职业卫生培训计划,对新员工和岗位变动员工进行必要的职业卫生培训;(2)组织职业卫生培训活动,培训内容包括职业病防治知识、个人防护措施等;(3)定期进行职业卫生教育,提高员工的职业卫生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5. 职业卫生档案管理(1)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管理制度,记录员工的职业卫生信息;(2)档案包括:健康监护记录、职业卫生危害评价报告、职业病防治培训记录等。
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管理程序
![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管理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709aaa01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06.png)
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管理程序
是为了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与健康,预防职业病的发生而制定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和步骤。
以下是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管理程序的主要内容:
1. 职业卫生评估:对工作场所进行定期评估,包括对危险因素的识别和评估,确定可能存在的职业危害源和职业病危害因素。
2. 职业卫生控制措施:根据职业卫生评估结果,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来减少或消除危险因素,包括工程控制、行政控制和个体防护措施。
3. 健康监测:对从事高风险工种的工人进行职业健康监测,包括定期体检、生物学监测和职业病诊断等,早期发现职业病病症,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4. 教育培训:向工人提供相关的职业健康教育和培训,包括对危险因素的认识、防护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工人的职业健康意识。
5. 事故报告与处理:建立健全的事故报告和处理机制,记录和分析职业病相关的事故和职业病病例,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6. 监督与检查:建立职业卫生监督与检查机制,对工作场所的职业卫生管理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相关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7. 相关法律政策: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的管理程序,并确保其得到有效落实。
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管理程序的目标是科学防控职业病,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提高整个工作场所的职业卫生水平。
2023年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管理程序
![2023年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管理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cb1b5735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76.png)
2023年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管理程序引言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劳动者的职业健康和职业病防治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维护劳动者权益,2023年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管理程序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管理程序的内容、实施主体和防治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未来的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一、管理程序的内容1. 资源整合与管理2023年的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管理程序应当加强资源的整合与管理。
包括对职业卫生资源的调查和评估,建立职业卫生资源数据库,制定合理的资源配置方案。
同时,建立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的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职业卫生问题。
2. 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完善通过完善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各方责任和义务。
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执法力度,提高违法成本,有效打击职业健康和职业病防治领域的违法行为。
3. 能力建设与技术支持加强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相关的能力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技能。
加强对各类劳动者的职业卫生培训,推广科学的职业卫生管理和预防措施。
同时,加强科研力度,提升职业卫生技术水平,推广应用新技术,提高职业病早发现、早治疗和早预防的能力。
4. 监督与评估机制建立健全的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监督与评估机制,加强对企业、用人单位等的监督力度,确保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开展职业卫生管理工作。
通过定期的评估、考核和奖惩制度,提高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二、实施主体1. 政府部门政府应当加强对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加大对职业卫生资源的投入和整合。
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明确各方责任和义务。
加强执法力度,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同时,加强与企业、用人单位的沟通与合作,推动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开展。
2. 企业和用人单位企业和用人单位是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的直接责任主体。
应当制定和完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明确人员的职责和义务。
职业病防治管理程序
![职业病防治管理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d32fd01077232f60ddcca18d.png)
矿业有限公司企业标准职业病防治(职业卫生)管理程序编制:修订:审核:批准:矿业有限公司发布职业病防治(职业卫生)管理程序1 目的本程序对公司可能产生的职业卫生和防治进行确认,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保护全体员工的身体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提出预防和防护措施及日常的管理要求。
2 适应范围适用于各厂、室、处、工程公司(队)的职业卫生管理工作。
3引用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1.10.27)《职业病目录》卫法监发〔2002〕108号关于印发《职业病目录》的通知、2002年5月28日。
《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2009.9.14 术语4.1职业病: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其中可分为职业病与职业性多发病。
——根据卫生部会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职业病目录》,目前规定的职业病有尘肺、职业病放射性疾病、职业中毒、职业性皮肤病、眼病等10类115种。
与职业性多发病不同,职业病的病因是单一的因素——不良工作条件。
4.2职业性多发病:我国职业病防治机构将职业性多发病定义如下:凡是职业性有害因素直接或间接地构成该病病因之一的非特异性疾病均属于职业性多发病(也称工作有关疾病、职业性相关疾病)。
如疲劳、矿工中的消化性溃疡、建筑工中的肌肉骨骼疾病(如腰背痛)、各种职业性综合症、某些妇女病以及已发现与职业因素有关的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等。
这些病症与多种非职业性因素有关,职业性有害因素不是唯一的直接的病因,但能促使潜在的疾病显露或加重已有疾病的病症。
通过改善工作条件,所患疾病可得以控制或缓解。
5 职责5.1安全处职业健康监测科负责公司职业病的防治和监督管理工作,配置专职管理人员。
5.2各单位负责本单位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预防工作。
包括职业卫生设施配置、防护措施的落实和日常管理工作。
6 工作程序6.1总要求6.1.1公司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职业病(职业卫生)防治管理程序
![职业病(职业卫生)防治管理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55c1d3d3195f312b3169a5e7.png)
X X X X矿业有限公司企业标准职业病防治(职业卫生)管理程序编制:修订:审核:批准:XXXX矿业有限公司发布职业病防治(职业卫生)管理程序1 目的本程序对公司可能产生的职业卫生和防治进行确认,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保护全体员工的身体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提出预防和防护措施及日常的管理要求。
2 适应范围适用于XXXX各厂、室、处、工程公司(队)的职业卫生管理工作。
3 引用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1.10.27)《职业病目录》卫法监发〔2002〕108号关于印发《职业病目录》的通知、2002年5月28日。
《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2009.9.14 术语4.1职业病: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其中可分为职业病与职业性多发病。
——根据卫生部会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职业病目录》,目前规定的职业病有尘肺、职业病放射性疾病、职业中毒、职业性皮肤病、眼病等10类115种。
与职业性多发病不同,职业病的病因是单一的因素——不良工作条件。
4.2职业性多发病:我国职业病防治机构将职业性多发病定义如下:凡是职业性有害因素直接或间接地构成该病病因之一的非特异性疾病均属于职业性多发病(也称工作有关疾病、职业性相关疾病)。
如疲劳、矿工中的消化性溃疡、建筑工中的肌肉骨骼疾病(如腰背痛)、各种职业性综合症、某些妇女病以及已发现与职业因素有关的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等。
这些病症与多种非职业性因素有关,职业性有害因素不是唯一的直接的病因,但能促使潜在的疾病显露或加重已有疾病的病症。
通过改善工作条件,所患疾病可得以控制或缓解。
5 职责5.1安全处职业健康监测科负责公司职业病的防治和监督管理工作,配置专职管理人员。
5.2各单位负责本单位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预防工作。
包括职业卫生设施配置、防护措施的落实和日常管理工作。
6 工作程序6.1总要求6.1.1公司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2024年职业卫生及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模板(3篇)
![2024年职业卫生及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模板(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c78d3af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a8.png)
2024年职业卫生及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模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职业卫生管理,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预防职业病的发生和控制,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拥有劳动者的劳动单位。
第三条劳动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建立健全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制度,保障劳动者的职业健康和安全。
第四条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是劳动单位的重要责任,劳动单位应当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并落实相应的工作方案,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切实保障劳动者的职业卫生权益。
第五条劳动单位应当设立专职或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并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和经费,保障职业卫生工作的开展。
第二章职业卫生管理第六条劳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档案,记录职业卫生管理的各项数据和信息,并定期进行更新整理。
第七条劳动单位应当根据职业卫生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职业卫生管理措施,保证劳动者的职业环境符合卫生标准。
第八条劳动单位应当定期进行职业卫生检测和评估,确保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状况。
第九条劳动单位应当组织开展职业卫生培训,提高劳动者的职业卫生意识和防护能力。
第十条劳动单位应当定期开展职业卫生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劳动者对职业卫生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第三章职业病防治第十一条劳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档案,记录职业病防治的各项数据和信息,并定期进行更新整理。
第十二条劳动单位应当按照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和标准,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第十三条劳动单位应当组织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和评估,及时掌握职业病危害情况。
第十四条劳动单位应当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控制,采取合理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降低职业病危害程度。
第十五条劳动单位应当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设备,并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指导,保障劳动者的职业健康和安全。
第四章处罚与奖励第十六条对于未按照本制度规定履行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义务的劳动单位,将依法予以处罚。
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管理程序
![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管理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bbd08b56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51.png)
职业健康和职业病防治管理程序1 客观的为规范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加强职业健康监护管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员工健康及相关权益,促进企业经济发展,特制定本程序。
2 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职业卫生的综合管理,这是公司所有部门和员工在职业病管理中共同遵守的标准。
在公司内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部门(以下简称有害作业部门)、个人,必须遵守本程序。
3 术语和定义3.1职业有害因素:指生产劳动或其他职业活动中产生的各种危害员工健康和劳动能力的因素(包括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等因素)的总称。
3.2 职业病:是指本部门员工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它有毒、由有害物质等职业危害因素引起并列入国家公布的职业病名录的疾病(包括矽肺、尘肺、水泥尘肺、锰中毒、铅中毒等)。
3.3职业禁忌:是指劳动者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病危害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在工作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和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的个人特殊生理或病理条件。
4 责任4.1安全管理部责任4.1.1 负责贯彻执行国家各级政府部门有关职业卫生的规定、标准,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4.1.2 负责公司内部职业健康业务的管理和指导,职业病患者的医疗和职业病患者的病史管理;4.1.3 各部门职业卫生工作负责人、考核、监督。
4.2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职业健康检查。
4.3人力资源部根据职业健康监测数据和体检结果,做好公司职业卫生岗位管理工作。
4.4设备部组织厂家对粉尘、毒物处理设备完好率进行管理。
4.5危险作业部负责本部门的职业健康防治管理,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本部门的职业卫生防治工作。
4.6材料部、原材料部负责采购符合国家相关职业健康法规标准的材料、原料及个人防护用品,对所购进防护用品的质量负责。
4.7财务部根据有关部门提出的职业病防治要求、职业健康监护等工作费用计划,编入年度财务预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rough the joint creation of clear rules, the establishment of common values, strengthen the code of conduct in individual learning, realize the value contribution to the organization.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管
理程序正式版
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管理程序正式
版
下载提示:此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通过共同创造,促进集体发展的明文规则,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培养团队精神、加强个人学习方面的行为准则,实现对自我,对组织的价值贡献。
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1 目的
为规范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加强职业健康监护管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员工身体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企业经济发展,特制定本程序。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职业卫生的综合管理,是公司各部门和每位职工在职业病管理上共同遵守的准则。
在公司内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部门(以下简称有害作业部门)、个人,必须遵守本程序。
3 术语和定义
3.1职业有害因素:是指在生产劳动或者其他职业活动中产生的对职工健康和劳动能力有害的各种因素(包括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等因素)的总称。
3.2 职业病:是指本部门员工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它有毒、有害物质等职业危害因素而引起的并列入国家公布的职业病名单的疾病(包括矽肺、尘肺、水泥尘肺、锰中毒、铅中毒等)。
3.3职业禁忌:是指劳动者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病危害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
重,或者在从事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的个人特殊生理或者病理状态。
4 职责
4.1安全管理部职责
4.1.1 负责贯彻执行国家各级政府部门有关职业卫生的法规、标准,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
4.1.2 负责公司范围内的职业卫生业务管理与指导工作和职业病人医疗工作及职业病患者的病史管理;
4.1.3 负责各部门的职业卫生工作领导、考核、监督。
4.2行政卫生部负责组织职业健康体检。
4.3人力资源部依据职业卫生监测数据和体检结果,做好公司职业卫生岗位管理工作。
4.4设备部组织生产厂对尘毒治理设备的完好率进行管理。
4.5有害作业部门对本部门职业卫生防治管理工作负责,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本部门的职业卫生防治工作。
4.6材料部、原料部负责采购符合国家有关职业健康规定标准的材料、原料及个人防护用品,对所购进防护用品的质量负责。
4.7财务部根据有关部门提出的职业病防治、职业健康监护等工作费用计划,编
入年度财务预算。
5 管理内容和要求
5.1 职业病防治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治并举的方针。
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类型有:粉尘、高温、噪音、毒物、电离辐射等及职业禁忌症。
5.2 公司工会组织员工代表对职业卫生防治工作实行监督。
5.3 职业卫生预防工作
5.3.1 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工程项目(以下简称建设项目)的职业卫生防护设施所需费用纳入建设项目工程预算,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符合国家职业卫生预评价要求的建设
项目,公司应在初步设计前,完成预评价工作,其费用纳入建设项目工程预算。
安全管理部负责预评价具体实施工作。
5.3.2在进行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审查时,规划建设部应当会同安全管理部等有关部门向天津市卫生局职业卫生防治院申请职业卫生审查,并提交出卫生专业机构出具的《职业危害预评估报告书》,经审查批准后,方可办理其他有关手续。
5.3.3 建设项目的选址、设计必须符合国家和本市的卫生标准和有关规定。
5.3.4 购置、引进或者通过其他方式使用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有害因素的生产技术、设备时,必须配备符合职业卫生要
求的防护设施,并同时安装使用。
5.3.5 有害作业部门应当采取综合治理措施,降低作业场所有害因素的浓度或者强度,使之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有关规定。
5.3.6 有害作业部门应当定期维修职业卫生防护设施,确保正常运转,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
对可能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
5.3.7 有害作业部门应当在容易发生急性职业中毒和其他严重急性职业病的作业场所配备应急防范设备和救护用品,并有具体救援措施。
5.3.8 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将在生产
过程中会产生职业有害因素的产品转移给不具备有效职业卫生防护设施的部门和个人生产或者加工。
5.3.9 生产或者引进新化学产品的,须向区卫生局申报毒性登记,同时提交由市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机构出具的新化学品毒性鉴定书和中毒救治资料,经核准登记后,方可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其他手续。
5.4 有害作业检测
5.4.1安全管理部应配备专业人员负责此项工作。
根据卫生局的规定,聘请有资质的部门对公司的有害因素定期进行检测,监测结果纳入职业卫生档案,向职工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5.4.2 对作业场所有害因素进行检
测,必须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和有关技术规范。
对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场所,必须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5.5 职业性健康监护
5.5.1行政卫生部应当依照本办法对职工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并及时向安全管理部、能源环保部、人力资源部、工会和上一级职业卫生防治所报告检查结果。
5.5.2 职业健康检查包括上岗前、在岗间、离岗时和应急健康检查以及已确诊的职业病患者和疑似人员健康检查。
5.5.3 有害作业部门聘用新上岗职工时,必须进行上岗前的职业性健康检查。
5.5.4 从事有害作业的职工在调离
时,有害作业部门必须对其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
5.5.5 经职业性健康检查发现有职业禁忌症的职工,有害作业部门不得安排其从事所禁忌的作业。
5.6 诊断、鉴定与处理
5.6.1 职业病诊断实行集体诊断原则。
日常诊断由行政卫生部或委托由卫生局批准的职业病诊断组织负责。
5.6.2有害作业部门对患有职业病的职工,由安全管理部按照《员工伤亡事故调查处理程序》规定的职责对职业病进行调查、处理。
5.7 职业病防治管理
5.7.1 有害作业部门在职业病防治工
作中的职责
5.7.1.1 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点;
5.7.1.2 建立健全本部门的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和职业卫生档案;
5.7.1.3 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督,按照监督意见改进工作;
5.7.1.4 定期向职工报告职业病防治工作情况;
5.7.1.5 对职工进行职业病防治培训后,方可上岗作业;
5.7.1.6 向职工提供合格的职业卫生防护用品和职业卫生设施,并指导正确使用;
5.7.1.7 依法为女职工、残疾职工等
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提供特殊健康保护。
5.7.2 职工在职业病防治中应履行下列义务。
5.7.2.1 遵守本办法和有关职业病防治的其他规定;
5.7.2.2 正确使用和维护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和用品;
5.7.2.3 接受职业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和职业性健康检查。
——此位置可填写公司或团队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