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现代诗二首教学反思(两篇)

合集下载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秋晚的江上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秋晚的江上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秋晚的江上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秋晚的江上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会认“巢”“苇”,积累“归巢”“芦苇”“驮着”等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味与节奏。

3.学习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体会诗歌表达的意境,感受自然之美。

教学重难点学习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意境,感受自然之美。

图片一、新课导入 1.出示白居易的《暮江吟》前两句,引出课题。

2.齐读诗题——《秋晚的江上》二、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注意语速、语气、语调)。

2.学生读诗。

第一遍,读准字音。

强调巢(ch áo),和苇(wěi)的读音,辨析多音字尽的读音。

图片第二遍,读出节奏,并讨论读完这首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倦鸟归巢,驮着斜阳凌江飞过,江边的芦苇在夕阳的映衬下格外美丽。

三、赏析诗歌(一)学习第一小节1.齐读第1小节,圈出这一节描写的景物。

指名说这一小节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鸟儿、斜阳)2.鸟儿是怎样的鸟?(倦了的鸟儿驮着斜阳的鸟)3.小组交流这两个词“倦了”、“驮着斜阳”带给你怎样的画面?展开想象讨论。

小结画面:第一段写了傍晚的江面上,落日西沉,倦鸟归巢的画面。

请你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小节。

(二)学习第二小节 1.自由读第二小节,画出这一段描写的景物。

想一想:第二节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斜阳、芦苇)图片2.在画面的描写中,你觉得这一段那几个字用得特别妙?(翻、掉、妆、红颜)(1)做一做:请学生上台做一做“翻”的动作?理解文中“双翅一翻”的含义。

翻:把画面由天空降落到了江面,跳跃感很强。

这一翻,斜阳的余晖都掉到江面,这一翻也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使得整个画面更加活泼。

(2)换一换:能不能把“掉”换成洒?不能,掉表示是一下落下,表现出瞬间的变化,洒没有这样的表现效果。

(3)猜一猜:“红颜”是指什么?1.红的颜色2.貌美的女子(4)论一论:“也妆成一瞬的红颜”的表达给你怎样的视觉感受?①拟人,“红颜”把芦苇人格化,给诗文平添一丝情趣、一丝生气。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现代诗二首》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现代诗二首》教学反思

《现代诗二首》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应给学生较多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自主阅读。

在教学时我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以朗读为根本,体现诗歌教学特色。

诗歌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情趣。

本文选的两首现代诗节奏鲜明,读起来朗朗上口。

教学中不必进行过多的分析讲解,重在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在读中领悟诗意,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本课教学以“读”贯穿始终,引导学生读通诗句,读出节奏、读出画面,利用自由读、分组读、男女生轮流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朗读诗歌,感知诗歌的音韵美、节奏美,加深对现代诗歌的感受。

二、以想象为翅膀,落实单元教学重点。

诗歌的美不仅仅在于它的韵律,还在于它的意境。

因此,仅读得熟练,读得流畅,读得朗朗上口还不行,还得读出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本课教学中我不仅注重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而且注意引导学生在诵读中展开想象,在脑海中浮现出诗歌描绘的美丽画面。

这样边读边想象,边读边体会,体会之后再读,与作者一道沉浸在自然的美景中,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阅读诗歌的乐趣。

我还注重读写结合,引导学生拓展想象花牛在草地上还可能做什么,并仿照课文的语言形式写一写,
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3.现代诗二首》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3.现代诗二首》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3.现代诗二首》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3. 现代诗二首》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本课由两首现代诗组成,分别是朱自清的《春》和冰心的《小桔灯》。

这两首诗分别描绘了春天的美丽和一个小女孩的可爱形象,通过诗人的笔触,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

本课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对现代诗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朗读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和理解能力,但对于现代诗的鉴赏能力还不够成熟。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词句,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同时,学生对于春天的美好和小女孩的可爱形象有一定的认知,有助于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品味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朗读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难点:欣赏现代诗的独特之处,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富有诗意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朗读教学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品味诗中的词句,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和鉴赏能力。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诗人简介、图片等,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材料。

2.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现代诗材料,以便在教学中进行拓展。

3.录音设备:用于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帮助学生纠正发音和提高朗读水平。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春天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和诗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秋晚的江上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秋晚的江上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秋晚的江上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秋晚的江上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3、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像。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仿照课文再续编一段诗歌。

教学过程:一、导读引入,激发兴趣1、上一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一幅秋天晚上的美丽画卷,这节课我们来读一首徐志摩笔下描写花牛的诗。

2、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二、学习诗歌1、自读感知。

请自由把课文读几遍,把字音读准确,把诗读流利,读完想一想:你从诗中感受到了什么。

(提示:可以从诗中的关键字、词、句中去体会,可以从整首诗的内容上去体会,可以从诗的形式上去感受,也可以从诗的思想上去感受)2、点拨感悟:(1)指名分小节读,正音,认识生字。

(2)从这首诗中我们知道了花牛在草地里的心情是什么样的?你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指导学生抓住“压扁”“霸占”“甩”“偷渡”等词及带有这些词的句子边读边想象感悟)(3)有感情地朗读。

这首简短的小诗,我们要边读边想象,才能入情入境,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看看谁能通过朗读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学生练读,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3、领悟写法:(1)默读诗歌,说说这首诗在形式及写法上有哪些特点或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2)生谈自己的发现。

(3)师小结:A、每节第一行均以文字相近的诗句起首——“花牛在草地里坐”“花牛在草地里眠”“花牛在草地里走”“花牛在草地里做梦”,用简单明朗、轻快活泼、一咏三叹的`诗句形式,读起来朗朗上口。

(结构一致)B、用词讲究,动词用得很准确,“压”“霸占”“甩”“偷渡”这些表示动作的词的使用,既准确又形象。

我们要学会用词,同一个意思可用不同的词来表达,这样就不显得单调和重复。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秋晚的江上教案与反思第2篇】[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积累本课词语。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现代诗二首》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现代诗二首》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现代诗二首》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现代诗二首》是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包括两首现代诗《再别康桥》和《乡愁》。

这两首诗都是我国著名诗人徐志摩和余光中所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本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这两首诗,感受现代诗的魅力,理解诗中的意境,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但对于现代诗的理解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感受诗的美,理解诗的意境,激发学生对现代诗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两首诗,理解诗中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感悟、品析、想象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的情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两首诗,理解诗中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难点:理解诗中的抽象意象,感受现代诗的魅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视频等手段,营造情境,引导学生感受诗的美。

2.品析法:引导学生通过品析词句,理解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相关的课件,包括诗歌内容、诗人简介、意境图片等。

2.音频:准备与课文相关的音乐、诗歌朗诵等音频资料。

3.视频:准备与课文相关的诗歌解读、诗人访谈等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音频资料,播放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朗诵,让学生初步感受现代诗的美。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诗人徐志摩及其作品《再别康桥》。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再别康桥》的诗句,引导学生朗读,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随后,让学生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诗句中的难点词语。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和感悟。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3.现代诗二首》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3.现代诗二首》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3.现代诗二首》教学反思引言在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第三课为《3.现代诗二首》,是引导学生感悟诗歌之美的一节课。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需要思考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欣赏这两首现代诗,激发他们对文学的兴趣。

本文将对该课进行反思和总结,探讨如何更有效地教授这两首现代诗。

课堂教学反思课前准备在展开这节课之前,教师要对所教授的两首现代诗有充分的了解,并准备好相关的教学素材和教学方式。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诗歌,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生动的故事或图像,与学生分享现代诗歌的背景知识,引导学生对诗歌内容及意义的初步了解。

课堂教学方式在课堂上,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朗读、分析诗歌内容、讨论诗歌意义等。

通过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韵和节奏,引导他们体会到诗歌的美感。

同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内容和结构,帮助他们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学生引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解读诗歌,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可以促进他们对诗歌意义的深入理解,同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课后延伸课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延伸活动,如写诗歌、创作相关作品等,让学生通过实践进一步理解和领会诗歌的内涵。

同时,鼓励学生多读一些其他的现代诗歌,拓宽他们的文学视野,提高他们对文学艺术的欣赏能力。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首先,教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确保充分了解所教授的诗歌内容;其次,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感;最后,要充分引导学生参与诗歌的讨论和解读,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希望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现代诗歌,培养他们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以上是关于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3.现代诗二首》教学反思的内容,希望可以给教师们带来一些启示和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现代诗二首》教案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现代诗二首》教案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现代诗二首》教案及反思(教案)一. 教材分析《现代诗二首》这一课选自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包含《再别康桥》和《乡愁》两首现代诗。

这两首诗都是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它们分别描绘了诗人对康桥的留恋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通过学习这两首诗,学生可以领略到现代诗歌的魅力,培养对文学的热爱。

同时,这节课还旨在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诗歌有一定的接触和认识。

但在阅读现代诗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感受诗歌的美,激发他们对文学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诗,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阅读、讨论和感悟,学会欣赏现代诗,提高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自然、故乡的热爱,培养对文学的热爱,提高人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朗读和背诵两首诗,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难点:学会欣赏现代诗,提高审美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等手段,营造氛围,让学生置身于诗歌所描绘的情境中。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欣赏法:教师范读、学生齐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诗歌文本、图片、音乐等。

2.教材:准备《现代诗二首》的文本,供学生阅读和抄写。

3.音频:准备诗歌的朗读音频,以便学生跟读和欣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康桥和乡愁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这两个词语的理解。

然后简要介绍徐志摩和余光中两位诗人,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呈现(10分钟)教师范读两首诗,学生跟读。

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接着,学生自主阅读两首诗,结合注释理解诗中的意象。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现代诗二首》公开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现代诗二首》公开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现代诗二首》公开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现代诗二首》是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两首现代诗,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的意义,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诗歌也有一定的认识,但现代诗与古诗词在形式和表达方式上有所不同,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现代诗,理解诗歌的意义和诗人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现代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现代诗,理解诗歌的意义和诗人的情感。

2.难点:理解现代诗与古诗词在形式和表达方式上的不同,引导学生正确欣赏现代诗。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朗读录音、相关现代诗的资料、PPT等。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相关现代诗的阅读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两首现代诗的题目,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现代诗有什么认识?现代诗与古诗词有什么不同?2.呈现(10分钟)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

朗读结束后,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动作。

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技巧。

4.巩固(10分钟)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歌的意义和诗人的情感。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引导其他学生进行思考。

5.拓展(10分钟)展示相关现代诗的资料,让学生进行阅读和欣赏。

学生可以选取自己喜欢的一首现代诗,进行分享和交流。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现代诗的特点和欣赏方法。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3.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3.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3.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3.现代诗二首》,学生能够理解现代诗的特点和传达的情感。

•学生能够背诵、朗读《3.现代诗二首》。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

2. 教学重点•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

•背诵《3.现代诗二首》。

•表达对诗歌的感悟和理解。

3. 教学内容•现代诗歌的特点简介。

•诗歌《3.现代诗二首》的背诵和理解。

4.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引入课题,导入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介绍现代诗歌的特点。

3.讲解第一首现代诗,解释生词和意境。

4.学生跟读、朗读第一首现代诗。

5.完成课堂小测验,检测学生对第一首现代诗的理解。

第二课时1.复习第一首现代诗,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2.讲解第二首现代诗,探讨诗歌的情感表达。

3.学生跟读、朗读第二首现代诗。

4.分组讨论,分享对《3.现代诗二首》的理解和感悟。

5.总结课程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5. 教学手段•课件PPT•黑板、彩色粉笔•课堂小测验•分组讨论二、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现代诗歌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有较大差异。

有些学生对生字理解困难,需要更多的帮助和引导。

在课堂组织方面,需要更加灵活,让学生多参与讨论和表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重视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水平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以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现代诗歌有了初步的认识,提高了审美和表达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继续加强对现代诗歌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情感表达能力,让他们在诗歌世界中尽情挥洒想象力和情感。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现代诗二首》教课方案及教课反省教材剖析:《秋晚的江上》是近代诗人刘大白1923 年的作品。

这首诗从整体框架上采用了当时流行的小诗体,小幅的描绘,简洁的勾画,散文的句式,即兴的抒发,描述出了江边秋季傍晚时的情景。

《花牛歌》全诗四节,每节第一行均以文字邻近的诗句首先——“花牛在草地里坐”“花牛在草地里眠”“花牛在草地里走”“花牛在草地里做梦”。

用简单明亮、轻盈开朗、一咏三叹的诗句形式,将草丛中的花牛行动、情景巧妙生动地显现,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崇。

学情剖析:对学生进行诗歌的吟诵,进行诗的熏陶,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播下诗的种子,无疑是一件特别存心义的事情,这有益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在教课时老师要经过多种阅读方式理解课文内容,感觉诗歌的快乐气氛。

教课建议:要指引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让学生想象诗歌中的光景组成了如何的画面。

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认识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3.理解两首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光景组成了如何的画面。

4.领会诗歌优美的境界和丰富的想像。

【过程与方法】以朗诵、感悟、联想为主,以诗歌独有的乐律美,指引学生感觉对大自然风景的喜爱。

同时,运用多媒体音乐、画面创造气氛,让学生独立思虑、单独领会。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爱大自然、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教课重难点:要点理解两首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光景组成了如何的画面。

难点领会诗歌优美的境界和丰富的想象。

教课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收集对于秋季的诗。

教课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课目的:1.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3.谈谈《秋晚的江上》描述了哪些光景,想象诗中的光景组成了如何的画面。

教课重难点:要点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想象诗中的光景组成了如何的画面。

教课过程:一、讲话导入用一幅画导入:夕阳西下,照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之上,引起学生考虑。

最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现代诗二首》教学反思

最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现代诗二首》教学反思

3、《现代诗二首》教学反思《秋晚的江上》这首诗中,作者以凌空高蹈的视角,敏锐地捕捉到了悄然发生于暮晚秋江上的动人一幕:倦鸟归巢,背驮斜阳,忽又抖落斜阳于江水之中。

诗人以清秀优美的语言,描绘出的是一幅超迈旷远,奇异瑰丽,而又令人心醉神往的“倦鸟归巢图”,创造出的是一种意趣丛生,情味绵绵,耐人咀嚼的诗意境界。

《花牛歌》牛的造型童趣盎然,毛茸茸的云朵,毛绒绒的花牛,还有毛融融的小草,让人忍不住伸手想去抚摸。

用了回环反复的结构形式,韵脚多变换,读来通体匀称。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一、教学效果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1.儿童诗之于儿童,首先是感受诗的趣味。

诗的趣味首先是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花牛歌》诗人以一种逆向的思维,表达了儿童独特的探究精神,以酣畅淋漓的语言抒写了童心童趣,引发了小读者更为开阔的想象。

联想和想象是读诗的延伸,可以丰富对原作的认知,从而在感情上引起共鸣,让内心得到抚慰,让心灵得到庇护,从而进入了诗的意境。

读儿童诗,更多的是为诗中所表现的超拔奇特的幻想所感染。

如果是小读者,他可能为之赞叹;如果是大读者,他又会为久违了的童年的异想天开而快乐。

阅读这些儿童诗,会使我们更亲近儿童,更佩服他们的想象力。

想象力丰富的人是智慧的人,是有创造力的人。

2.孩子们心气健旺,在他们的心目中,这个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事物,都是有灵性的。

面对一朵小花,一场春雨,或悄然凝思,或与之对语。

《秋晚的江上》一时的情与境会,那些平凡的景物便纷至沓来,倦鸟、斜阳栩栩然活了起来,都成了童话王国的角色。

细细品味这些小诗,我们的灵魂早已伴随着花朵、白云、小鸟飞入了幻境。

我们感受到的是童年纯美的情境和隽永的趣味。

3.读诗还可以让我们体验到故事情节之外的乐趣,这就是诗的独特的表现形式。

诗不但是最早产生的文学样式,也是在形式上处于不断变化的样式。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一、教学背景分析1.1 教材分析《现代诗二首》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的第3课内容,是一篇介绍现代诗歌的文学作品。

本课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和魅力,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1.2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正处在对文学作品理解能力的发展阶段,他们对诗歌的理解比较浅显,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帮助他们深入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1.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如自由意识强、形式灵活等。

2.掌握《现代诗二首》这两首诗的内容和主题。

3.能用简洁明晰的语言表达对现代诗歌的感悟和理解。

2.2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心情和感受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引导他们通过欣赏诗歌来感受生活的美好。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3.1 教学重点1.对《现代诗二首》的内容进行解读,引导学生理解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意义。

2.教学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现代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现代诗歌特有的表达方式,如意象的运用和语言的抽象性。

2.如何帮助学生用简洁明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四、教学设计4.1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现代诗二首》的课文内容及相关解读。

2.准备课堂展示素材,如图片或视频,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

3.准备学生课前阅读指导,让学生对课文有所了解。

4.2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现代诗歌的特点和风格,引起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谈谈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步:阅读课文(15分钟)•指导学生阅读《现代诗二首》中的两首诗,并解读其中的情感和意义。

•逐句解释诗歌中的生字和难点词语,确保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第三步:讨论与表达(2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 3 现代诗二首 教学反思2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 3 现代诗二首 教学反思2

《现代诗二首》教学反思《秋江的晚上》通过事物意象,描绘出了秋月黄昏的景象。

《花牛歌》琅琅上口,充满童真童趣。

这两首诗歌浅显易懂、韵味十足,学生在理解诗歌方面我觉得并不是难点,所以这篇课文我是以读代讲方式进行。

1.教学效果(思效)。

诗歌这种形式具有诗歌自身的特点,尤其是现代诗,读起来似乎通俗易懂,但是有这样一句话“意境是诗歌的灵魂”。

学习诗歌,必须注重诗歌的意境。

所谓意境,不是单纯的画面,也不是单纯的语境,而是学生熟读课文后脑中呈现出的“情景再现”。

无论是《秋江的晚上》还是《花牛歌》,语言都是非常简单的。

如何让学生兴致盎然地学习诗歌?这是本节课我所做出的尝试。

在初读课文之后,让学生和我一起制作课件,简单点说就是制作ppt画面:除了诗歌的文字之外,配上精美的插图、配上优美的背景音乐,在共同制作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是打起十二分的精神面对课文学习,而且有着很强的参与感,并且学习更加深入。

更难能可贵的是,学生对于诗歌背后的东西特别感兴趣:作者为什么会写这样的一首诗?他为什么写得这么美?什么样的画面和音乐才能体现这种美?……真正体现了:课堂是属于学生的!所谓“无诵不成诗”,尤其是在诗歌教学中可千万不能忽视了阅读教学。

“在朗读中的体会能达到用语言难以言传的心灵触动。

”朗读是学生同文本进行对话的一个过程,也是最直截了当的学习诗歌的方式。

熟读成诵,是我们这节课上最大的收获。

美中不足的是,如果课堂上能够引导学生当堂模仿写诗歌就更好了。

2.教学收获(思得)。

(1)用直观形象的一幅画导入,引起学生思索。

一幅画展现在面前,学生语言描绘看到的画面:夕阳西下,照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之上……简单的诗,简单的画,却能够引人入胜。

学生对图片充满好奇,由兴趣引入,提高学生注意力。

通过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课前布置学生充分预习,主要是了解作者刘大白。

让学生了解作者,体会作者写作时的感受,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3《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附教学反思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3《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附教学反思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3《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附教学反思文本分析文本分析本课选编了两首现代诗,它们均寄情于景,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诗人的某种情感。

《秋晚的江上》锁定秋天黄昏时的江面这一特定地点,描写了归巢的鸟儿在斜阳的烘托下行动的情景,同时附带展现了江边的芦苇在斜阳的映照下颜色的变化。

从诗人的描绘中,我们欣赏到了秋天黄昏江上的美丽画面,感受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这首小诗语言简洁,句式活泼,注重了情与景的契合,真正达到了诗画结合、情景交融的境界。

《花牛歌》则以花牛的活动为中心,精心选取了四个场景,写出了花牛不同的行动、态势。

通过作者生动、活泼的描摹,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

这首诗用词虽简单却不失韵味,形式上一唱三叹,非常适合朗诵。

现代诗的教学,在小学阶段,首先要注重朗读,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读准节奏、停顿,把握好轻重缓急,从而基本理解诗歌大意和诗人的情感。

其次,要使学生学会品味诗歌语言,通过揣摩形象,感知意味丰厚、韵味独特的语言,体会诗歌的意蕴。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巢、苇、罗”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诗歌的节奏和语调。

3.抓住诗中描绘的景物,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1.反复诵读,品味诗歌的语言美。

2.理解诗歌的表达形式,学会仿写诗歌。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巢、苇、罗”等6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歌,读准节奏,并熟读成诵。

3.把握两首诗歌的主要内容,理清诗歌层次。

教学重点1.识记生字新词。

2.正确诵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自然美景图,播放舒缓的音乐,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的美。

导语:同学们,大自然中有很多美丽的风景,小到落叶、繁花,大至平原、山野,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总能发现不一样的美。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反思参考2)现代诗二首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反思参考2)现代诗二首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教学反思参考2)现代诗二首
这一课的内容是两首现代诗,而本单元的要求是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所以在教授这两首古诗时,我都比较注重让学生根据诗歌内容,发挥想象,描述画面。

《花牛歌》的语言比较简单,学生易理解,所以在描述画面时非常有意境。

但是《秋晚的江上》意境更深,学生在理解时就比较复杂了。

虽然如此,但本节课最大的优点我想应该还是通过多媒体辅助手段,提供大量诗歌有关的信息,很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具体表现如下:1.创设情境,诱导思维,激发兴趣。

两首诗在导入时,我都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情境,这样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

2.巧妙设计有梯度的问题,体现分层教学。

本课的提问设计层层递进,逐级攀登,让学生完成教学任务。

在讲述意象和意境时,设置的问题是由浅入深。

为的是照顾到各个层面的学生。

3.注重诵读的学习方法指导。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现代教育更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而且还要教学生“会学”。

要用各种方法教会学生“怎样学”,“制衡”及评价的方法。

在这节课中,我很强调学生的诵读的学习方法的学习,效果还不错。

有一个音色比较好的学生,在配乐时,朗诵出了诗歌那种特有的感觉。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秋晚的江上教案与反思(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秋晚的江上教案与反思(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秋晚的江上教案与反思(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秋晚的江上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新课导入:用一幅画导入,引起学生思索——夕阳西下,照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之上。

归纳学生发言,引出所讲题目《秋晚的江上》二、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注意语速、语气、语调)强调字音---一瞬(shùn)2.学生齐诵读第一遍,读准字音。

第二遍,感受诗歌内涵。

在脑中构思一幅画面,画面上会出现什么景物?归鸟、夕阳、芦苇在什么季节、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什么景物?秋天的晚上,在江面上,出现了归鸟、夕阳、芦苇三、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刘大白(1880~1932)中国诗人,原名金庆棪,后改姓刘,名靖裔,字大白,别号白屋。

浙江绍兴人,与鲁迅先生是同乡好友,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史家。

曾东渡日本,南下印尼,接受先进思想。

先后在省立诸暨中学、浙江第一师范、上海复旦大学执教数十余年。

1919年他应经亨颐之聘在浙一师与陈望道、夏丏尊、李次九一起改革国语教育,被称为“四大金刚”。

后任教育部秘书、常务次长,中央政治会议秘书等职。

二十年代,他曾莅校考察并讲学。

代表作品:《旧梦》《卖布谣》等。

1931年开始,刘大白闭门进行写作。

1932年2月13日,刘大白静静地躺在钱塘路九号里的床上,与世长逝,享年五十三岁。

四、赏析诗歌1.鸟儿要干什么?怎没样的状态?鸟儿归巢,倦了。

2.“驮”字突出了什么?突出鸟倦的程度;另一方面也是景致的进一步渲染和绮丽的想象。

3.“鸟翻双翅,抖落斜阳”是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何好处?夸张。

体现了鸟摆脱重负,追求自由的精神。

4.“妆”“红颜”是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好处?拟人,“妆”“红颜”把芦苇人格化,给诗文平添一丝情趣、一丝生气。

5.体会诗文的意蕴,找出情景相容的词句倦鸟、驮着、翻翅、掉落、妆成。

6.从景色中感受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无比欣悦。

五、深入探究1.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是怎样的社会?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人民无自由、幸福可言。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秋晚的江上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秋晚的江上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秋晚的江上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秋晚的江上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材分析】《秋晚的江上》选自《现代诗二首》,是一篇略读课文。

由于学生接触现代诗较少,因此我把本课作为讲读课文进行了处理,旨在使学生学习感受现代诗的特点,并通过多种形式学习体会诗歌,积累诗歌。

本首诗歌描写了秋江傍晚,余晖浸染的绚丽美景,诗歌极富画面感,同时画面又充满情意,给人以想象的空间。

诗的句式长短不一,使诗歌富有很强的节奏感。

简洁的勾勒,夸张独特的想象,修辞的妙用,让倦鸟、斜阳、芦苇构成了一幅瑰丽的秋江晚景图。

【设计理念】“课标”对小学中段诗歌的学习要求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结合学校融合课程理念,尝试通过语文课堂上美术元素的加入,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大胆想象,鼓励学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诗歌所描写的意境的理解和感受,从而感受诗歌的画面美,丰富语文学习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美,同时渗透美学教育,进而体会诗画结合,情景交融带给学生的较高层次审美体验。

与此同时,达到全方位育人的目的。

【学习目标】1.认识“巢、苇”两个生字。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诗歌中美好生动的画面。

3.通过诗配画,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多种形式表现美的能力,给学生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1.想象诗歌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感受诗歌画面美的能力。

2.引导学生想象,通过画面表现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想象法,诗画结合法【课时安排】1课时一、导入新课。

课前诵读学过的现代诗,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现在是什么时令?我们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诗歌《秋晚的江上》。

通过课题,知道了什么?【设计意图】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营造学诗氛围。

二、初读诗歌。

1.了解作者刘大白。

图片2. 明确学诗方法:反复朗读,了解景物,想象画面:3. 检查预习,学习生字:巢苇4. 初读诗歌。

现代诗两首《花牛歌》《秋晚的江上》说课稿及反思

现代诗两首《花牛歌》《秋晚的江上》说课稿及反思

现代诗两首《花牛歌》《秋晚的江上》说课稿及反思一、说教材《花牛歌》是徐志摩的一首赞美儿童的短诗,这首短诗的语言清新隽永又意蕴深厚,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获得美的教育,提高审美情趣。

本诗通过描写花牛在草地里坐、在草地里眠、在草地里走、在草地里做梦,表现了花牛悠闲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崇。

通过意象营造出典雅的意境,将作者的情感融入情境的描写中,达到了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效果。

展现了这首现代诗的作者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化的底蕴《秋晚的江上》是小学语文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两首现代诗之一,这是我们现代的诗人刘大白描写秋天的一篇短诗,诗中写作者在一个秋天的黄昏时所看到的情景。

这情景好比一幅画,但在画面上的事物是动的,而不是静的。

作者把芦苇拟人化了,给全诗平添了一些情趣与生气。

诗人刘大白通过《秋晚的江上》展现了一位韵味十足的“美人形象”,让人久久难以忘怀。

诗人以爱的方式来表达他的真性情;诗人以其婉约而又细腻的的方式,谈其所想,表其所思。

一句“尽管是倦了,还托着斜阳回去”诗人所表达的美,亦有“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之感。

二、说教学目标认识“巢、苇”等6个生字。

三、说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景物和画面,感受秋晚江上的美景、花牛的悠闲,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四、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图片导入,激发学生想象——夕阳西下,染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之上。

归纳学生发言,引出诗歌《秋晚的江上》。

(板书诗题)2.作者简介:刘大白,浙江绍兴人,现代著名诗人。

《秋晚的江上》是诗人1923年创作的。

(二)、品读诗歌。

1.教师范读。

(注意语速、语气、语调)强调字音——巢(cháo)2.学生齐读:第一遍,读准字音;第二遍,感受诗歌意境。

(1)自由朗读这首诗,要注意读准字音,把诗读流利。

(2)指名朗读,尝试读出诗的节奏。

3.品读想象,讨论诗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诗二首》教学反思(两篇)
(一)
《秋江的晚上》通过事物意象,描绘出了秋月黄昏的景象。

《花牛歌》琅琅上口,充满童真童趣。

这两首诗歌浅显易懂、韵味十足,学生在理解诗歌方面我觉得并不是难点,所以这篇课文我是以读代讲方式进行。

1.教学效果(思效)。

诗歌这种形式具有诗歌自身的特点,尤其是现代诗,读起来似乎通俗易懂,但是有这样一句话“意境是诗歌的灵魂”。

学习诗歌,必须注重诗歌的意境。

所谓意境,不是单纯的画面,也不是单纯的语境,而是学生熟读课文后脑中呈现出的“情景再现”。

无论是《秋江的晚上》还是《花牛歌》,语言都是非常简单的。

如何让学生兴致盎然地学习诗歌?这是本节课我所做出的尝试。

在初读课文之后,让学生和我一起制作课件,简单点说就是制作ppt画面:除了诗歌的文字之外,配上精美的插图、配上优美的背景
音乐,在共同制作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是打起十二分的精神面对课文学习,而且有着很强的参与感,并且学习更加深入。

更难能可贵的是,学生对于诗歌背后的东西特别感兴趣:作者为什么会写这样的一首诗?他为什么写得这么美?什么样的画面和音乐才能体现这种美?……真正体现了:课堂是属于学生的!
所谓“无诵不成诗”,尤其是在诗歌教学中可千万不能忽视了阅读教学。

“在朗读中的体会能达到用语言难以言传的心灵触动。

”朗
读是学生同文本进行对话的一个过程,也是最直截了当的学习诗歌的方式。

熟读成诵,是我们这节课上最大的收获。

美中不足的是,如果课堂上能够引导学生当堂模仿写诗歌就更好了。

2.教学收获(思得)。

(1)用直观形象的一幅画导入,引起学生思索。

一幅画展现在面前,学生语言描绘看到的画面:夕阳西下,照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之上……简单的诗,简单的画,却能够引人入胜。

学生对图片充满好奇,由兴趣引入,提高学生注意力。

通过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课前布置学生充分预习,主要是了解作者刘大白。

让学生了解作者,体会作者写作时的感受,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3)咬文嚼字学诗歌。

一个“驮”字表达的是什么?突出鸟倦的程度;另一方面也是景致的进一步渲染和绮丽的想象。

用问题引导学生,使学生自己深入诗歌,体会诗歌主旨。

3.不足之处(思失)。

(1)两首如此简单易懂的诗读会了背会了,是不能算作完成学习任务的。

不足的地方就是学生朗读得不够,虽然读了很多遍,但是没有真正起到以读代讲的效果。

(2)如果能够结合课文的特点以及时代背景,学生适当向课外拓展、延伸,学生课前多搜集资料就好了。

4.改进措施(思改)。

其实,越是简单的课文越是不能小觑。

《秋江的晚上》这篇课文的学习还需要老师对于时代背景进行讲述,尤其是20世纪初的中国现状,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人民无自由、幸福可言,为什么作者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写出这样的诗?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诗歌的内涵,走进诗人借景抒情的内心世界。

《现代诗二首》教学反思
(二)
《秋晚的江上》这首诗中,作者以凌空高蹈的视角,敏锐地捕捉到了悄然发生于暮晚秋江上的动人一幕:倦鸟归巢,背驮斜阳,忽又抖落斜阳于江水之中。

诗人以清秀优美的语言,描绘出的是一幅超迈旷远,奇异瑰丽,而又令人心醉神往的“倦鸟归巢图”,创造出的是一种意趣丛生,情味绵绵,耐人咀嚼的诗意境界。

《花牛歌》牛的造型童趣盎然,毛茸茸的云朵,毛绒绒的花牛,还有毛融融的小草,让人忍不住伸手想去抚摸。

用了回环反复的结构形式,韵脚多变换,读来通体匀称。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儿童诗之于儿童,首先是感受诗的趣味。

诗的趣味首先是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花牛歌》诗人以一种逆向的思维,表达了儿童独特的探究精神,以酣畅淋漓的语言抒写了童心童趣,引发了小读者更为开阔的想象。

联想和想象是读诗的延伸,可以丰富对原作的认知,从而在感情上引起共鸣,让内心得到抚慰,让心灵得到庇护,从而进入了诗的意境。

读儿童诗,更多的是为诗中所表现的超拔奇特的幻想所感染。

如果是小读者,他可能为之赞叹;如果是大读者,他又会为久违了的童年的异想天开而快乐。

阅读这些儿童诗,会使我们更亲近儿童,更佩服他们的想象力。

想象力丰富的人是智慧的人,是有创造力的人。

2.孩子们心气健旺,在他们的心目中,这个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事物,都是有灵性的。

面对一朵小花,一场春雨,或悄然凝思,或与之对语。

《秋晚的江上》一时的情与境会,那些平凡的景物便纷至沓来,倦鸟、斜阳栩栩然活了起来,都成了童话王国的角色。

细细品味这些小诗,我们的灵魂早已伴随着花朵、白云、小鸟飞入了幻境。

我们感受到的是童年纯美的情境和隽永的趣味。

3.读诗还可以让我们体验到故事情节之外的乐趣,这就是诗的独特的表现形式。

诗不但是最早产生的文学样式,也是在形式上处于不断变化的样式。

因此,读诗不能不注重它的形式,这也是读诗的一种趣味。

中国的新诗,从它诞生的那一天开始,就在不断地探索表现形式。

从所收入的二十首诗看,就可发现诗的艺术风格不同,表现形式也不
同,有的遵守一定的格律,有的靠近民歌体,有的追求散文美。

无论哪一种形式,诗都不可涣散,要凝练集中;诗都不可呆板,要气韵生动。

如徐志摩的《花牛歌》,用了回环反复的结构形式,韵脚多变换,读来通体匀称。

说到诗与画的关系,古人常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加以褒奖,这是因为诗有很强的画面感,借景抒情,情景交触,景语即情语,都可以让我们在读诗时产生种种幻象。

而画又是有内涵的,画所表现的意境与诗意很贴近,这也就是诗与画的相映成趣。

4.总之,读诗要细致入微,不漏掉只言片语,而要紧紧地追踪着诗人的情感脉络。

读诗,要引发感情的共鸣,要激发想象力,要读出乐趣。

读诗,还常常会引发并不相同的理解,有的理解轻浅,有的理解深邃,甚至超出作者的原意,这都是允许的。

因为诗讲究含蓄,有字面的意义,有时还有隐含的意义。

由于读者生活阅历的不同,审美趣味的不同,对诗的鉴赏也就有了差异。

古人说的“诗无达诂”,正是说明了好诗没有终结的诠释,这给我们理解诗歌开辟了广阔的天地,这也是读诗的一种乐趣。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在这两首现代诗的教学中,培养了读诗的乐趣,是一种审美的阅读,这种阅读有利于提高文学整体的鉴赏水平。

以诗歌为文学基础的图画书,更是画家的挥毫写意,他们通过对诗的理解,创造了新的意象,帮助了我们对诗的理解,同时,也帮助我们感受绘画的神韵。

三、不足之处
教学时对时间的把握不好,过多的让学生说,没有很好地体现出老师的调控引导作用,但反过来想,如果孩子们热情高涨还不让说的话,不知又会产生怎么样的效果?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自由读诗,读通顺,读流利。

找喜欢的伙伴读诗、互评、互相正音。

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接着把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勾出来,结合重点词语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

最后拓展延伸,发挥想象,自创一首现代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