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高考知识点分析气体、固体和液体

合集下载

高考物理考点详析 固体、液体和气体

高考物理考点详析 固体、液体和气体

一、固体和液体1.晶体(单晶体和多晶体)和非晶体(1)单晶体有确定的几何形状,多晶体和非晶体没有确定的几何形状,常见的金属属于多晶体。

(2)晶体有确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

(3)单晶体的一些物理性质(如导热性、导电性、光学性质等)具有各向异性,多晶体和非晶体的物理性质为各向同性的。

2.表面张力(1)成因:液体表面层中分子间的距离比液体内部分子间的距离大,表面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2)特性:表面张力的方向和液面相切,使液体表面具有收缩趋势,液体表面积趋于最小,而在体积相同的条件下,球形的表面积最小。

3.浸润(1)附着层:当液体与固体接触时,接触的位置形成一个液体薄层,叫做附着层。

(2)浸润:附着层内液体分子间的距离小于液体内部的分子间的距离,附着层内分子间的作用表现为斥力,附着层有扩展的趋势,液体与固体之间表现为浸润。

(3)不浸润:附着层的液体分子比液体内部的分子稀疏,附着层内分子间的作用表现为引力,附着层有收缩的趋势,液体与固体之间表现为不浸润。

(4)毛细现象:浸润液体在细管中不断扩展而上升,以及不浸润液体在细管中不断收缩而下降的现象。

(5)当附着层对液体的力与液体的重力平衡时,液面稳定在一定的高度。

毛细管内外液面的高度差与毛细管的内径有关。

4.液晶:像液体一样具有流动性,光学性质与某些晶体相似,具有各向异性。

是介于液态和固态间的一种中间态。

5.饱和汽与饱和汽压(1)动态平衡:在相同时间内回到水中的分子数等于从水面飞出去的分子数,水蒸气的密度不再增大,液体水也不再减少,液体与气体之间达到了平衡状态,蒸发停止。

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2)饱和汽与饱和汽压:与液体处于动态平衡的蒸汽叫做饱和汽,而没有达到饱和状态的蒸汽叫做未饱和汽。

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汽的分子数密度是一定的,因而饱和汽的压强也是一定的,这个压强叫做这种液体的饱和汽压。

未饱和汽的压强小于饱和汽压。

(3)饱和汽压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与物质种类有关,与水蒸气所在容器的容积无关。

高考物理总复习课件气体固体和液体

高考物理总复习课件气体固体和液体

温度、热量和内能关系
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 动平均动能的标志。
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 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 分子势能的总和。
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 物体内能改变的量度 。
热力学第一定律内容及意义
内容
热量可以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也可以与机械能或其他能量互相转换, 但是在转换过程中,能量的总值保持不变。
意义
荷叶上的水珠呈球形、针能浮于子比液体内部稀疏,分子间相互作用表现为引力
,即表面张力,使液体表面有收缩趋势。
毛细现象及浸润原理
毛细现象
液体在细管状物体内侧,由于内聚力与附着力的差异、克服地心引力而上升的现象。
浸润原理
当液体与固体接触时,液体的附着层将沿固体表面延伸。当接触角θ为锐角时,液体润湿 固体,若θ为零时,液体将展延到全部固体表面上,这种现象叫做“浸润现象”。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V = nRT,其中p为压强,V为体积,n为物质 的量,R为气体常数,T为热力学温度。
理想气体假设
分子本身不占体积,分子间无相互作用力,分子 运动遵循牛顿运动定律。
3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适用条件
低压、高温,近似于理想气体的实际气体。
气体压强与温度关系
压强与温度关系
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
常见实验仪器使用方法介绍
基本测量仪器
熟悉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基本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 。
力学实验仪器
了解打点计时器、气垫导轨、光电计时器等力学实验仪器的使用原 理和操作规范。
热学实验仪器
掌握温度计、热量计等热学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理解相关实验原 理。
设计性实验案例剖析
案例选择与分析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设计性实验案例,如测量重力加速度、研究单摆 运动等,进行深入剖析。

2024年高考物理总复习第一部分知识点梳理第十五章热学第2讲固体、液体和气体

2024年高考物理总复习第一部分知识点梳理第十五章热学第2讲固体、液体和气体

第2讲固体、液体和气体整合教材·夯实必备知识一、固体和液体(选三第二章第4、5节)1.固体(1)固体可以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石英、云母、明矾、食盐、味精、蔗糖等是晶体。

玻璃、蜂蜡、松香、沥青、橡胶等是非晶体。

(2)单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形状,多晶体和非晶体没有规则的几何形状;晶体有确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

(3)有些晶体沿不同方向的导热或导电性能不同,有些晶体沿不同方向的光学性质不同,这类现象称为各向异性。

非晶体和多晶体沿各个方向的物理性质都是一样的,这叫作各向同性。

2.液体与液晶(1)液体的表面张力概念液体表面各部分间相互吸引的力成因表面层中分子间的距离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表现为引力作用液体的表面张力使液面具有收缩到表面积最小的趋势方向表面张力跟液面相切,且跟这部分液面的分界线垂直(2)浸润和不浸润①附着层内的液体分子比液体内部的分子密集,附着层内分子的间距小于平衡距离,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宏观上看表现为浸润。

②附着层内的液体分子比液体内部的分子稀疏,附着层内分子的间距大于平衡距离,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宏观上看表现为不浸润。

(3)毛细现象毛细现象是指浸润液体在细管中上升的现象,以及不浸润液体在细管中下降的现象,毛细管越细,毛细现象越明显。

(4)液晶①液晶分子既保持排列有序而显示晶体的各向异性,又可以自由移动位置,保持了液体的流动性。

②液晶的物理性质很容易在外界的影响下发生改变。

二、气体(选三第二章第2、3节) 1.气体实验定律 项目玻意耳定律 查理定律盖-吕萨克 定律内容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压强与体积成反比 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压强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压强不变的情况下,体积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表达 式p 1V 1=p 2V 2p 1T 1=p 2T 2V 1T 1=V 2T 2图像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1)理想气体:把在任何温度、任何压强下都遵从气体实验定律的气体称为理想气体。

物理高考气体变化知识点

物理高考气体变化知识点

物理高考气体变化知识点气体变化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也是高考物理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在高考中,掌握气体变化的知识点对于理解和解答相关题目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气体的三态、气体压强和气体状态方程三个方面介绍一些常见的气体变化知识点。

一、气体的三态气体可以存在于三种不同的状态,即固态、液态和气态。

在固态下,气体的分子紧密排列,保持着固定的位置,只能做微小的振动;在液态下,气体的分子之间的距离比较近,可以自由运动并且具有一定的相互吸引力;在气态下,气体的分子之间的距离比较远,具有较大的自由度和运动速度。

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气体可以相互转换,这种转换过程被称为气体的相变。

二、气体压强气体的压强是指气体分子对单位面积的撞击力,通常用帕斯卡(Pa)或大气压(atm)等单位来表示。

气体的压强与气体分子的速度、密度、温度和体积等因素密切相关。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当温度和体积不变时,气体的压强与气体分子的数量呈正比。

而当温度不变时,气体的压强与气体分子的速度和密度呈正比。

此外,根据达尔顿分压定律和亨利气体溶解定律,气体的总压强等于各个气体分子的分压之和,气体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解度与该气体的分压成正比。

三、气体状态方程气体状态方程是描述气体性质的重要方程之一,也是高考中经常涉及的知识点。

根据气体的状态方程,可以揭示气体的性质与物理参数之间的内在关系。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气体的压强与温度、体积和气体分子数量呈正比。

而据实际气体状态方程,气体的压强与温度、体积和气体分子的性质和数目相关。

此外,根据卡诺循环理论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以推导出热力学循环中的效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总结起来,气体变化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也是高考物理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通过掌握气体的三态、气体压强和气体状态方程等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答与气体变化相关的问题。

尽管气体变化是复杂而丰富的,但只要理解了其中的基本原理和关键知识点,并掌握了一定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相信大家在高考中也能够应对自如,并取得满意的成绩。

固液气体知识点总结

固液气体知识点总结

固液气体知识点总结一、固体的性质1. 固体是物质的一种状态,其分子间的运动能力较弱,呈现出相对稳定的形态。

2. 固体的形状和体积都是固定的,因此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3. 固体的密度通常较大,分子间距较小,密度会受到温度和压力的影响。

4. 固体在温度较低时,可以表现出极端的硬度和脆性,但也有一些特殊的固体具有较强的柔韧性、延展性和弹性。

5. 固体可以通过溶解、熔化、蒸发、显微结构的改变等方式发生相变。

二、液体的性质1. 液体是介于固体和气体之间的状态,分子间的运动能力较固体要强,但受分子间相互吸引力的限制。

2. 液体的形状是可变的,但是固定的体积也是特点之一。

3. 液体具有较大的流动性和适应性,可以填充容器的底部,但受到重力的影响也会有一定的形状。

4. 液体的密度通常较大,分子间距较小,也会受到温度和压力的影响。

5. 液体的表面张力会影响其形状和流动性,溶解、凝固、挥发、沸腾、蒸发等方式发生相变。

三、气体的性质1. 气体是物质的一种状态,分子间的间距比较大,运动自由度较高。

2. 气体的形状和体积都是可变的,会随着容器的变化而改变形状。

3. 气体的密度较小,分子间距较大,密度受到温度和压力的影响较大。

4. 气体具有很强的压缩性,可以通过外力变形或压缩,但也需要容器的限制。

5. 气体的扩散性很强,可以在密闭空间中填充整个容器,并且可以通过压力传导传播。

6. 气体会通过压缩、膨胀、液化、气化、凝聚等方式发生相变。

四、固液气体的作用1. 固体在化工、建筑、材料、电子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制造各种设备和产品。

2. 液体在生活中有很多用途,如饮用水、清洁剂、润滑油、溶剂等,还广泛用于医疗、农业、工业等领域。

3. 气体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的应用,如空气、煤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用于燃料、照明、保护、存储等方面。

五、固液气体的物性参数1. 固体的物性参数包括密度、硬度、脆性、柔韧性、延展性、弹性等。

2. 液体的物性参数包括密度、流动性、表面张力、粘度、凝固点、沸点等。

气态液态固态的知识点总结

气态液态固态的知识点总结

气态液态固态的知识点总结一、气态1.气态的基本概念气态是物质的一种状态,它具有以下特点:分子间距离大,无规则排列,自由运动,无固定形状和体积。

气体具有压强、温度和体积等特性,可以通过状态方程和理想气体定律来描述。

2.气态的特性(1)压强:气体分子不断的与容器壁碰撞,并对容器壁施加一定的压力,即为气体的压强。

可以通过Pascal定律来分析气体的压力变化规律。

(2)温度:气体分子运动的速度与温度直接相关,温度升高时,气体分子速度变快,压强增大;温度降低时,气体分子速度变慢,压强减小。

(3)体积:气体的体积与容器大小有关,一般情况下,气体容器的体积越大,气体分子间距离越大,体积越大。

3.气态的转变气态的转变主要包括压缩、膨胀、扩散和比热等,气体的状态方程和理想气体定律可以用来描述气态的转变规律。

4.气态的应用气体是一种重要的物质状态,具有广泛的应用:如氧气、氮气等用于医疗、工业生产;氢气、天然气等用于能源生产;空气净化、调节、干燥等生活应用等。

二、液态1.液态的基本概念液态是物质的一种状态,它具有以下特点:分子间距离较小,呈无规则排列,能自由流动,而又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液体的分子间作用力较大,分子运动受到限制,因此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2.液态的特性(1)表面张力:液体表面上分子受到合力方向不同,产生分子间吸引力不平衡,使得液面收缩,称之为表面张力。

(2)粘滞性:液体内部分子间存在比较强的分子作用力,因此具有一定的粘滞性。

(3)密度:液体的密度是变化较小的,可以通过密度计算出。

3.液态的转变液态的转变主要包括升华、凝固、熔化等,液体的特性与环境温度、压力有关。

4.液态的应用液态是一种重要的物质状态,具有广泛的应用:如水是生命之源,工业生产,农业灌溉;酒精、丙醇等有机溶剂在化学工业、生物工程领域等。

三、固态1.固态的基本概念固态是物质的一种状态,它具有以下特点:分子间距离最小,呈有序排列,无自由运动,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高中物理第二章《固体、液体和气体》知识梳理

高中物理第二章《固体、液体和气体》知识梳理

高中物理第二章《固体、液体和气体》知识梳理一、液体的微观结构1.特点液体中的分子跟固体一样是密集在一起的,液体分子的热运动主要表现为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微小的振动,但液体分子只在很小的区域内做有规则的排列,这种区域是暂时形成的,边界和大小随时改变,有时瓦解,有时又重新形成,液体由大量这种暂时形成的小区域构成,这种小区域杂乱无章地分布着.联想:非晶体的微观结构跟液体非常相似,可以看作是粘滞性极大的流体,所以严格说来,只有晶体才能叫做真正的固体.2.应用液体的微观结构可解释的现象(1液体表现出各向同性:液体由大量暂时形成的杂乱无章地分布着的小区域构成,所以液体表现出各向同性.(2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液体分子的排列更接近于固体,液体中的分子密集在一起,相互作用力大,主要表现为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微小振动,所以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3液体具有流动性:液体分子能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微小的振动,但没有长期固定的平衡位置,液体分子可以在液体中移动,这是液体具有流动性的原因.(4液体的扩散比固体的扩散要快:流体中的扩散现象是由液体分子运动产生的,分子在液体里的移动比在固体中容易得多,所以液体的扩散要比固体的扩散快.二、液体的表面张力1.液体的表面具有收缩趋势缝衣针硬币浮在水面上,用热针刺破铁环上棉线一侧的肥皂膜,另一侧的肥皂膜收缩将棉线拉成弧形.联想:液体表面就像张紧的橡皮膜.2.表面层(1液体跟气体接触的表面存在一个薄层,叫做表面层.(2表面层里的分子要比液体内部稀疏些,分子间距要比液体内部大.在表面层内,分子间的距离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表现为引力.联想:在液体内部,分子间既存在引力,又存在斥力,引力和斥力的数量级相等,在通常情况下可认为它们是相等的.3.表面张力(1含义:液面各部分间相互吸引的力叫做表面张力.(2产生原因:表面张力是表面层内分子力作用的结果.表面层里分子间的平均距离比液体内部分子间的距离大,于是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比液体内部的分子力和斥力都有所减少,但斥力比引力减小得快,所以在表面层上划一条分界线MN时(图1,两侧的分子在分界线上相互吸引的力将大于相互排斥的力.宏观上表现为分界线两侧的表面层相互拉引,即产生了表面张力.图1(3作用效果:液体的表面张力使液面具有收缩的趋势.如吹出的肥皂泡呈球形,滴在洁净玻璃板上的水银滴呈球形.草叶上的露球、小水银滴要收缩成球形.深化:表面张力使液体表面具有收缩趋势,使液体表面积趋于最小.在体积相等的各种形状的物体中球形体积最小.三、浸润和不浸润1.定义浸润:一种液体会润湿某种固体并附在固体的表面上,这种现象叫做浸润.不浸润:一种液体不会润湿某种固体,也就不会附在这种固体的表面,这种现象叫做不浸润.2.决定液体浸润的因素液体能否浸润固体,取决于两者的性质,而不单纯由液体或固体单方面性质决定,同一种液体,对一些固体是浸润的,对另一些固体是不浸润的,水能浸润玻璃,但不能浸润石蜡,水银不能浸润玻璃,但能浸润锌.误区:不能以偏概全地说“水是浸润液体”,“水银是不浸润液体”.3.浸润和不浸润的微观解释(1附着层:跟固体接触的液体薄层,其特点是:附着层中的分子同时受到固体分子和液体内部分子的吸引.(2解释:当水银与玻璃接触时,附着层中的水银分子受玻璃分子的吸引比内部水银分子弱,结果附着层中的水银分子比水银内部稀硫,这时在附着层中就出现跟表面张力相似的收缩力,使跟玻璃接触的水银表面有缩小的趋势,因而形成不浸润现象.相反,如果受到固体分子的吸引相对较强,附着层里的分子就比液体内部更密,在附着层里就出现液体分子互相排斥的力,这时跟固体接触的表面有扩展的趋势,从而形成浸润现象.总之,浸润和不浸润现象是分子力作用的表现.深化:浸润不浸润取决于固体分子对附着层分子的力和液体分子间力的关系.4.弯月面液体浸润器壁时,附着层里分子的推斥力使附着层有沿器壁延展的趋势,在器壁附近形成凹形面.液体不浸润器壁时,附着层里分子的引力使附着层有收缩的趋势,在器壁附近形成凸形面.如图2所示.图2深化:“浸润凹,不浸凸”.四、毛细现象1.含义浸润液体在细管中上升的现象,以及不浸润液体在细管中下降的现象,称为毛细现象.2.特点(1浸润液体在毛细管里上升后,形成凹月面,不浸润液体在毛细管里下降后形成凸月面.(2毛细管内外液面的高度差与毛细管的内径有关,毛细管内径越小,高度差越大.误区:在这里很多同学误认为只有浸润液体才会发生浸润现象.3.毛细现象的解释当毛细管插入浸润液体中时,附着层里的推斥力使附着层沿管壁上升,这部分液体上升引起液面弯曲,呈凹形弯月面使液体表面变大,与此同时由于表面层的表面张力的收缩作用,管内液体也随之上升,直到表面张力向上的拉伸作用与管内升高的液体的重力相等时,达到平衡,液体停止上升,稳定在一定的高度.联想:利用类似的分析,也可以解释不浸润液体的毛细管里下降的现象.五、液晶1.定义有些化合物像液体一样具有流动性,而其光学性质与某些晶体相似,具有各向异性,人们把处于这种状态的物质叫液晶.深化:液晶是一种特殊的物质状态,所处的状态介于固态和液态之间.2.液晶的特点(1分子排列:液晶分子的位置无序使它像液体,排列有序使它像晶体.从某个方向上看液晶的分子排列比较整齐;但是从另一个方向看,液晶分子的排列是杂乱无章的.辨析:组成晶体的物质微粒(分子、原子或离子依照一定的规律在空间有序排列,构成空间点阵,所以表现为各向异性;液体却表现为分子排列无序性和流动性;液晶呢?分子既保持排列有序性,保持各向异性,又可以自由移动,位置无序,因此也保持了流动性.(2液晶物质都具有较大的分子,分子形状通常是棒状分子、碟状分子、平板状分子.3.液晶的物理性质(1液晶具有液体的流动性;(2液晶具有晶体的光学各向异性.液晶的光学性质对外界条件的变化反应敏捷.液晶分子的排列是不稳定的,外界条件和微小变动都会引起液晶分子排列的变化,因而改变液晶的某些性质,例如温度、压力、摩擦、电磁作用、容器表面的差异等,都可以改变液晶的光学性质.如计算器的显示屏,外加电压使液晶由透明状态变为浑浊状态.4.液晶的用途液晶可以用作显示元件,液晶在生物医学、电子工业,航空工业中都有重要应用.联想:液晶可用显示元件:有一种液晶,受外加电压的影响,会由透明状态变成浑浊状态而不再透明,去掉电压,又恢复透明,当输入电信号,加上适当电压,透明的液晶变得浑浊,从而显示出设定的文字或数码.。

物理气体液体固体知识点高三

物理气体液体固体知识点高三

物理气体液体固体知识点高三物体的状态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而物态转变则是其中的关键问题之一。

在高三阶段的物理学习中,我们会接触到固体、液体和气体这三种常见的物态。

本文将分别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深入讨论这些物态的特性和相关知识点。

一、固体1. 宏观特性:固体是物质最常见的状态之一,具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

固体的宏观特性包括硬度、脆性、韧性、弹性等。

例如,金属具有一定的硬度和延展性,而玻璃则比较脆弱,易碎。

2. 微观特性:从微观角度来看,固体是由紧密排列的分子或原子组成的。

固体的分子间距较小,分子之间通过化学键力相互结合,使得固体具有较强的凝聚力。

固体中的分子只能做微小的振动,而不能随意移动。

二、液体1. 宏观特性:液体是物质的另一种常见状态,具有固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

液体的宏观特性包括流动性、不可压缩性等。

例如,水可以在容器中流动,并且可以根据容器的形状变化。

2. 微观特性:从微观角度来看,液体的分子间距相对固体来说较大,分子之间的吸引力较弱。

液体中的分子可以通过相互滑动的方式移动,但无法保持固定的位置。

三、气体1. 宏观特性:气体是物质的第三种常见状态,具有可压缩性和可自由扩散的特点。

气体的宏观特性包括体积可变、形状可变、容易被压缩等。

气体可以填满容器,并且可以很容易地被压缩。

2. 微观特性:从微观角度来看,气体的分子间距相比液体来说更大,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很弱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气体中的分子不断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具有很高的速度。

气体分子之间的碰撞和相互作用导致了气体的压力和体积特性。

物态转变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涉及到固液相变、液气相变等过程。

通过对这些物态转变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质的性质和行为。

固液相变是指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又称熔化。

实质上,这是由于固体分子间吸引力的减小和分子热运动增强所引起的。

固液相变具有固定的熔点,即相变过程中温度不变。

相反,液体冷却时,分子热运动减弱,吸引力增强,会发生凝固现象,即液体变为固体。

物理高考复习第2讲 固体、液体和气体

物理高考复习第2讲 固体、液体和气体

第2讲固体、液体和气体一、固体和液体1.固体(1)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石英、云母、明矾、食盐、硫酸铜、味精等是晶体。

玻璃、蜂蜡、松香、沥青、橡胶等是非晶体。

(2)单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形状,多晶体和非晶体没有规则的几何形状;晶体有确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

(3)有些晶体沿不同方向的导热或导电性能不同,有些晶体沿不同方向的光学性质不同,这类现象称为各向异性。

非晶体和多晶体在各个方向的物理性质都是一样的,这叫做各向同性。

2.液体(1)液体的表面张力①作用:液体的表面张力使液面具有收缩的趋势。

②方向:表面张力跟液面相切,跟这部分液面的分界线垂直。

(2)毛细现象:指浸润液体在细管中上升的现象,以及不浸润液体在细管中下降的现象。

毛细管越细,毛细现象越明显。

3.液晶(1)液晶态既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又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晶体分子规则排列的性质。

(2)分子取向排列的液晶具有光学各向异性。

二、气体1.气体压强(1)产生的原因由于大量气体分子无规则运动而碰撞器壁,形成对器壁各处均匀、持续的压力,作用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叫做气体的压强。

(2)决定因素①宏观上:决定于气体的温度和体积。

②微观上:决定于分子的平均动能和分子的密集程度。

2.理想气体(1)宏观上讲,理想气体是指在任何条件下始终遵从气体实验定律的气体,实际气体在压强不太大、温度不太低的条件下,可视为理想气体。

(2)微观上讲,理想气体的分子间除碰撞外无其他作用力,即分子间无分子势能。

3.气体实验定律玻意耳定律查理定律盖-吕萨克定律内容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压强与体积成反比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压强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压强不变的情况下,体积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表达式p1V1=p2V2p1T1=p2T2或p1p2=T1T2V1T1=V2T2或V1V2=T1T2图像4.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p1V1T1=p2V2T2或pVT=C。

物态变化知识点高考总结

物态变化知识点高考总结

物态变化知识点高考总结近年来,物理考试中关于物态变化的题目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

因此,掌握物态变化的知识点成为了高中物理学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下面将通过总结物态变化的基本原理、影响因素以及应用等方面,为大家提供一份高考物态变化知识点的总结。

一、物态变化的基本原理物态变化是物质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发生的状态变化。

根据物质的分子运动情况,物质分为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1. 固态:固态是物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较强,分子相对稳定,仅能发生微小振动,形成固定的排列和结构。

固体的形状和体积都具有一定的固定性。

2. 液态:液态是物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较弱,可以自由流动,但仍保持一定的结构和体积。

3. 气态:气态是物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非常弱,分子具有很大的自由度,能够自由运动并弥散在空间中。

物质从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称为相变。

常见的相变包括融化、凝固、汽化和凝结等。

二、物态变化的影响因素物质的物态变化受到温度和压力的双重影响。

温度对物质的分子运动速度起着决定性作用,而压力则改变分子间的距离和相互作用力。

1. 温度对物态变化的影响:升高温度可以增加物质的分子运动速度,克服相互作用力,使固体变为液体,进一步升高温度则使液体变为气体。

2. 压力对物态变化的影响:增加压力可以增加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使气体变为液体,进一步增加压力则使液体变为固体。

三、物态变化的应用物态变化的应用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同时也在工业生产、天气预报等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1. 冰制冷:利用水的升华和凝华过程,可以制冷和保鲜。

常见的冷冻食品就是通过冰的升华来达到长时间保存的效果。

2. 降水过程:水的汽化和凝结过程对降水起着决定性作用。

当水蒸气凝结成云、云块不断增大时,就会发生降水,如雨、雪等。

3. 工业应用:物态变化在各个工业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原子能工业中利用核燃料的熔化和汽化来产生能量;冶金工业中利用金属的熔化来进行熔融处理等。

高考物理复习高效学习方略固体液体与气体课件

高考物理复习高效学习方略固体液体与气体课件

现;有些 非晶体
,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转化
为 晶体 。
典型 石英、云母、食盐、硫酸铜 玻璃、蜂蜡、松香
物质
(2)由以上表格内容可知 ①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可能是 晶体
也可能
是 非晶体 .
②晶体中的 单晶体 具有各向异性,但不是在各种
物理性质 上都表现出各向异性.
2.液体 (1)表面张力 ①作用:液体的表面张力是液面各部分间 相互吸引 的 力.液体的表面张力使液面具有 收缩的趋势 .
2.液体 (1)液体的微观结构
(2)液体的表面张力 表面张力使液体表面具有收缩趋势,使液体表面积趋于 最小.而在体积相同的条件下,球形的表面积最小.如吹出 的肥皂泡呈球形,滴在洁净玻璃板上的水银滴呈球形.但由 于受重力的影响,往往呈扁球形,在失重条件下才呈球形.
(3)液晶 ①液晶的产生:晶体―加―热→液晶―加―热→液体
解析 B 晶体有固定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熔点,A 错;水平的一段bc所对的纵坐标就是该晶体的熔点,在这一 段既有固态的晶体,也有液态的晶体,即处于固液共存状 态,B对;ab段表示晶体处于固态,cd段表示晶体处于液 态,但由于非晶体没有固定熔点,无法确定ef、fg处于什么 状态,C、D错.
【例2】 下列现象中,主要是表面张力起了作用的是 ()
3.一个密封的钢管内装有空气,在温度为20 ℃时,压
强为1 atm,若温度上升到80 ℃,管内空气的压强为( )
A.4 atm
1 B.4 atm
C.1.2 atm
5 D.6 atm
解析 C 由pp12=TT12,得p12=227733+ +2800,得p2≈1.2 atm.
4.如图所示,某同学用封有气 体的玻璃管来测绝对零度,当容器 水温是30 ℃时,空气柱的长度是30 cm,当水温是90 ℃时,空气柱的长 度是36 cm,则该同学测得的绝对零 度相当于( )

高中物理第二章《固体、液体和气体》知识梳理

高中物理第二章《固体、液体和气体》知识梳理

⾼中物理第⼆章《固体、液体和⽓体》知识梳理⾼中物理第⼆章《固体、液体和⽓体》知识梳理⼀、液体的微观结构1.特点液体中的分⼦跟固体⼀样是密集在⼀起的,液体分⼦的热运动主要表现为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微⼩的振动,但液体分⼦只在很⼩的区域内做有规则的排列,这种区域是暂时形成的,边界和⼤⼩随时改变,有时⽡解,有时⼜重新形成,液体由⼤量这种暂时形成的⼩区域构成,这种⼩区域杂乱⽆章地分布着.联想:⾮晶体的微观结构跟液体⾮常相似,可以看作是粘滞性极⼤的流体,所以严格说来,只有晶体才能叫做真正的固体.2.应⽤液体的微观结构可解释的现象(1液体表现出各向同性:液体由⼤量暂时形成的杂乱⽆章地分布着的⼩区域构成,所以液体表现出各向同性.(2液体具有⼀定的体积:液体分⼦的排列更接近于固体,液体中的分⼦密集在⼀起,相互作⽤⼒⼤,主要表现为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微⼩振动,所以液体具有⼀定的体积.(3液体具有流动性:液体分⼦能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微⼩的振动,但没有长期固定的平衡位置,液体分⼦可以在液体中移动,这是液体具有流动性的原因.(4液体的扩散⽐固体的扩散要快:流体中的扩散现象是由液体分⼦运动产⽣的,分⼦在液体⾥的移动⽐在固体中容易得多,所以液体的扩散要⽐固体的扩散快.⼆、液体的表⾯张⼒1.液体的表⾯具有收缩趋势缝⾐针硬币浮在⽔⾯上,⽤热针刺破铁环上棉线⼀侧的肥皂膜,另⼀侧的肥皂膜收缩将棉线拉成弧形.联想:液体表⾯就像张紧的橡⽪膜.2.表⾯层(1液体跟⽓体接触的表⾯存在⼀个薄层,叫做表⾯层.(2表⾯层⾥的分⼦要⽐液体内部稀疏些,分⼦间距要⽐液体内部⼤.在表⾯层内,分⼦间的距离⼤,分⼦间的相互作⽤⼒表现为引⼒.联想:在液体内部,分⼦间既存在引⼒,⼜存在斥⼒,引⼒和斥⼒的数量级相等,在通常情况下可认为它们是相等的.3.表⾯张⼒(1含义:液⾯各部分间相互吸引的⼒叫做表⾯张⼒.(2产⽣原因:表⾯张⼒是表⾯层内分⼦⼒作⽤的结果.表⾯层⾥分⼦间的平均距离⽐液体内部分⼦间的距离⼤,于是分⼦间的引⼒和斥⼒⽐液体内部的分⼦⼒和斥⼒都有所减少,但斥⼒⽐引⼒减⼩得快,所以在表⾯层上划⼀条分界线MN时(图1,两侧的分⼦在分界线上相互吸引的⼒将⼤于相互排斥的⼒.宏观上表现为分界线两侧的表⾯层相互拉引,即产⽣了表⾯张⼒.图1(3作⽤效果:液体的表⾯张⼒使液⾯具有收缩的趋势.如吹出的肥皂泡呈球形,滴在洁净玻璃板上的⽔银滴呈球形.草叶上的露球、⼩⽔银滴要收缩成球形.深化:表⾯张⼒使液体表⾯具有收缩趋势,使液体表⾯积趋于最⼩.在体积相等的各种形状的物体中球形体积最⼩.三、浸润和不浸润1.定义浸润:⼀种液体会润湿某种固体并附在固体的表⾯上,这种现象叫做浸润.不浸润:⼀种液体不会润湿某种固体,也就不会附在这种固体的表⾯,这种现象叫做不浸润.2.决定液体浸润的因素液体能否浸润固体,取决于两者的性质,⽽不单纯由液体或固体单⽅⾯性质决定,同⼀种液体,对⼀些固体是浸润的,对另⼀些固体是不浸润的,⽔能浸润玻璃,但不能浸润⽯蜡,⽔银不能浸润玻璃,但能浸润锌.误区:不能以偏概全地说“⽔是浸润液体”,“⽔银是不浸润液体”.3.浸润和不浸润的微观解释(1附着层:跟固体接触的液体薄层,其特点是:附着层中的分⼦同时受到固体分⼦和液体内部分⼦的吸引.(2解释:当⽔银与玻璃接触时,附着层中的⽔银分⼦受玻璃分⼦的吸引⽐内部⽔银分⼦弱,结果附着层中的⽔银分⼦⽐⽔银内部稀硫,这时在附着层中就出现跟表⾯张⼒相似的收缩⼒,使跟玻璃接触的⽔银表⾯有缩⼩的趋势,因⽽形成不浸润现象.相反,如果受到固体分⼦的吸引相对较强,附着层⾥的分⼦就⽐液体内部更密,在附着层⾥就出现液体分⼦互相排斥的⼒,这时跟固体接触的表⾯有扩展的趋势,从⽽形成浸润现象.总之,浸润和不浸润现象是分⼦⼒作⽤的表现.深化:浸润不浸润取决于固体分⼦对附着层分⼦的⼒和液体分⼦间⼒的关系.4.弯⽉⾯液体浸润器壁时,附着层⾥分⼦的推斥⼒使附着层有沿器壁延展的趋势,在器壁附近形成凹形⾯.液体不浸润器壁时,附着层⾥分⼦的引⼒使附着层有收缩的趋势,在器壁附近形成凸形⾯.如图2所⽰.图2深化:“浸润凹,不浸凸”.四、⽑细现象1.含义浸润液体在细管中上升的现象,以及不浸润液体在细管中下降的现象,称为⽑细现象.2.特点(1浸润液体在⽑细管⾥上升后,形成凹⽉⾯,不浸润液体在⽑细管⾥下降后形成凸⽉⾯.(2⽑细管内外液⾯的⾼度差与⽑细管的内径有关,⽑细管内径越⼩,⾼度差越⼤.误区:在这⾥很多同学误认为只有浸润液体才会发⽣浸润现象.3.⽑细现象的解释当⽑细管插⼊浸润液体中时,附着层⾥的推斥⼒使附着层沿管壁上升,这部分液体上升引起液⾯弯曲,呈凹形弯⽉⾯使液体表⾯变⼤,与此同时由于表⾯层的表⾯张⼒的收缩作⽤,管内液体也随之上升,直到表⾯张⼒向上的拉伸作⽤与管内升⾼的液体的重⼒相等时,达到平衡,液体停⽌上升,稳定在⼀定的⾼度.联想:利⽤类似的分析,也可以解释不浸润液体的⽑细管⾥下降的现象.五、液晶1.定义有些化合物像液体⼀样具有流动性,⽽其光学性质与某些晶体相似,具有各向异性,⼈们把处于这种状态的物质叫液晶.深化:液晶是⼀种特殊的物质状态,所处的状态介于固态和液态之间.2.液晶的特点(1分⼦排列:液晶分⼦的位置⽆序使它像液体,排列有序使它像晶体.从某个⽅向上看液晶的分⼦排列⽐较整齐;但是从另⼀个⽅向看,液晶分⼦的排列是杂乱⽆章的.辨析:组成晶体的物质微粒(分⼦、原⼦或离⼦依照⼀定的规律在空间有序排列,构成空间点阵,所以表现为各向异性;液体却表现为分⼦排列⽆序性和流动性;液晶呢?分⼦既保持排列有序性,保持各向异性,⼜可以⾃由移动,位置⽆序,因此也保持了流动性.(2液晶物质都具有较⼤的分⼦,分⼦形状通常是棒状分⼦、碟状分⼦、平板状分⼦.3.液晶的物理性质(1液晶具有液体的流动性;(2液晶具有晶体的光学各向异性.液晶的光学性质对外界条件的变化反应敏捷.液晶分⼦的排列是不稳定的,外界条件和微⼩变动都会引起液晶分⼦排列的变化,因⽽改变液晶的某些性质,例如温度、压⼒、摩擦、电磁作⽤、容器表⾯的差异等,都可以改变液晶的光学性质.如计算器的显⽰屏,外加电压使液晶由透明状态变为浑浊状态.4.液晶的⽤途液晶可以⽤作显⽰元件,液晶在⽣物医学、电⼦⼯业,航空⼯业中都有重要应⽤.联想:液晶可⽤显⽰元件:有⼀种液晶,受外加电压的影响,会由透明状态变成浑浊状态⽽不再透明,去掉电压,⼜恢复透明,当输⼊电信号,加上适当电压,透明的液晶变得浑浊,从⽽显⽰出设定的⽂字或数码.。

高中物理【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知识点、规律总结

高中物理【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知识点、规律总结

现象
原因
晶体有确定的几何外形
由于内部微粒有规则的排列
晶体物理性质各向异性 由于内部从任一结点出发在不同方向的微粒的分布情况不同
晶体的多形性
由于组成晶体的微粒可以形成不同的空间点阵
2.晶体与非晶体熔化过程的区别 (1)晶体熔化过程,当温度达到熔点时,吸收的热量全部用来破坏空间点阵,增加分 子势能,而分子平均动能却保持不变,所以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空间点阵, 熔化时不需要去破坏空间点阵,吸收的热量主要转化为分子的平均动能,不断吸热,温 度就不断上升. (2)由于在不同温度下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时吸收的热量不同,而晶体有固定的熔 点,因此有固定的熔化热,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也就没有固定的熔化热.
2.液晶的物理性质 (1)具有_液__体___的流动性. (2)具有_晶__体___的光学各向异性. (3)在某个方向上看,其分子排列比较整齐,但从另一方向看,分子的排列是杂乱无 章的.
三、气体分子运动速率的统计分布 1.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 (1)气体分子间距较_大___,分子力可以_忽__略___,因此分子间除碰撞外不受其他力的作 用,故气体能充满_整__个__空__间___. (2)分子做无规则的运动,速率有大有小,且时时变化,大量分子的速率按“中间多, 两头少”的规律分布. (3)温度升高时,速率小的分子数__减__少__,速率大的分子数_增__多___,分子的平均速率 将__增__大__,但速率分布规律不变.
(4)常用单位及换算关系: ①国际单位制单位:_帕__斯__卡___,符号:Pa,1 Pa=1 N/m2. ②常用单位:_标__准__大__气__压___(atm);厘米汞柱(cmHg). ③换算关系:1 atm=__7_6_ cmHg=1.013×105 Pa≈1.0×105 Pa.

固体液体气体高中知识点

固体液体气体高中知识点

固体液体气体高中知识点
熔化、凝固: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做熔化;相反,物质
从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做凝固。

固体可以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在凝固过程中放热而温度保持不变。

熔点——晶体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

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做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

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汽化。

汽化有沸腾和蒸发两种方式。

沸腾——当水的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水的内部就产生大量气泡,气泡上升时,它的体积逐渐变大,到达水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气就散发到空气里,这种剧烈的汽化现象叫做沸腾。

沸点——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吸热,但温度不变,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

液体的沸点与液体表面上的气压有关系。

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气压增大,沸点升高。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液体表面都会发生汽化现象,这种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

液体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增大液体的表面积,提高液体的温度,加快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都可以加快液体蒸发。

要减慢蒸发,则应当采取相反措施。

液体蒸发要吸热,蒸发时温度会降低,说明液体蒸发有致冷作用。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做液化。

气体液化要放热。

电冰箱是根据物质汽化时吸热的原理制成的。

升华——物质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升华。

凝华——物质直接从气态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做凝华。

固态物质升华时要吸热,气态物质凝华时要放热。

高三物理固体、液体和气体 气体三定律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doc

高三物理固体、液体和气体  气体三定律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doc

高三物理固体、液体和气体 气体三定律人教实验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固体、液体和气体 气体三定律重点、难点解析: 一、固体和液体1. 固体: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不易压缩。

(1)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又分为单晶体和多晶体。

(2)单晶体:有规则的几何形状,各向异性,有确定熔点。

多晶体:没有规则的几何形状,不显示各向异性,有确定的熔点。

(3)非晶体:没有规则的几何形状,各向同性,没有一定的熔点。

晶体和非晶体可以相互转化。

(4)固体的微观结构:组成晶体的物质粒子依照一定规律在空间整齐排列,粒子在其平衡位置附近做微振动。

(5)晶体的特性可以用固体的微观结构来解释。

(6)固体新材料如半导体材料、磁存储材料、纳米材料等。

2. 液体:有一定的体积,无一定的形状,不易压缩。

(1)液体的微观结构:液体分子排列是部分有序,整体无序。

(2)液体的微观结构可解释液体表现出的各向异性。

(3)液体的表面张力是表面层内分子力作用的结果,是液体表面具有收缩趋势的原因。

3. 液晶(1)液晶是一种介于固态和液态之间的中间态物质。

(2)液晶是现代应用广泛的新型材料。

二、气体的状态参量 1. 温度(T 或t )(1)意义:宏观上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表示物体中分子平均动能的大小。

(2)数值表示法①摄氏温标t :单位℃,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冰点为0℃,沸点为100℃。

②热力学温标T :单位K ,把-273℃作为0K 。

③就每一度表示的温标变化来说,两种温标是相同的,只是零值起点不同,所以二者关系:K 273t T +=,△T=△t 。

2. 体积V指气体分子所能达到的空间,即气体所充满容器的容积。

单位:3m 。

()()mL cm 10L dm 10m 136333==。

3. 压强(1)定义:器壁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就是气体的压强。

(2)微观意义:它是大量气体分子对容器器壁的撞击产生的,它决定于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和分子的平均动能。

高中物理气体固体和液体知识点

高中物理气体固体和液体知识点

高中物理气体固体和液体知识点一、气体。

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 表达式:pV = nRT,其中p是压强,V是体积,n是物质的量,R是摩尔气体常量(R = 8.31J/(mol· K)),T是热力学温度。

- 适用条件:理想气体,即气体分子间没有相互作用力(除碰撞瞬间外),分子本身没有体积的气体。

实际气体在压强不太大、温度不太低的情况下可近似看作理想气体。

- 应用:- 已知其中三个量可求第四个量。

例如,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压强p_1、体积V_1、温度T_1,变化后压强p_2、体积V_2,根据(p_1V_1)/(T_1)=(p_2V_2)/(T_2)(当n不变时)可求解相关量。

- 对于气体的等温、等压、等容变化的分析。

- 等温变化(玻意耳定律):p_1V_1 = p_2V_2(T不变,n不变)。

- 等压变化(盖 - 吕萨克定律):(V_1)/(T_1)=(V_2)/(T_2)(p不变,n 不变)。

- 等容变化(查理定律):(p_1)/(T_1)=(p_2)/(T_2)(V不变,n不变)。

2. 压强的微观解释。

- 气体压强是大量气体分子频繁地碰撞器壁而产生的。

压强的大小与分子的平均动能和分子的密集程度有关。

- 从微观角度看,温度T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越高,分子平均动能越大;体积V减小时,分子的密集程度增大。

3. 气体实验定律的图象。

- 对于等温变化p - V图象是双曲线,p-(1)/(V)图象是过原点的直线。

- 等容变化p - T图象是过原点的直线(压强p与热力学温度T成正比)。

- 等压变化V - T图象是过原点的直线(体积V与热力学温度T成正比)。

二、固体。

1. 晶体和非晶体。

- 晶体。

- 有规则的几何外形,如食盐晶体是立方体,冰晶体呈六角形等。

- 具有各向异性,即在不同方向上物理性质(如硬度、导热性、导电性等)不同。

例如,石墨沿层方向的导电性比垂直层方向的导电性好。

- 有固定的熔点,例如冰在0^∘C时熔化,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高中物理总复习之知识讲解 固体液体和气体(基础)

高中物理总复习之知识讲解 固体液体和气体(基础)

物理总复习:固体、液体和气体【考纲要求】1、知道气体分子运动速率的统计分布规律;2、知道气体的三大实验定律、内容、熟悉其图像;3、知道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能结合力学知识解相关气体状态变化的问题。

【知识网络】【考点梳理】考点一、气体分子动理论要点诠释:1、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①气体分子间距大,一般不小于10r0,因此气体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都很小,以致可以忽略(忽略掉分子间作用力的气体称为理想气体)。

②气体分子间碰撞频繁,每个分子与其他的分子的碰撞多达65亿次/秒之多,所以每个气体分子的速度大小和方向是瞬息万变的,因此讨论气体分子的速度是没有实际意义的,物理中常用平均速率来描述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

注意:温度相同的不同物质分子平均动能相同,如H2和O2,但是它们的平均速率不相同。

③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呈“中间多,两头少”分布规律。

④气体分子向各个方向运动的机会均等。

⑤温度升高,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随着温度的增大,分子速率随随时间分布的峰值向分子速度增大的方向移动,因此T1小于T2。

2、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气体的压强是大量气体分子频繁地碰撞器壁而产生的,气体的压强就是大量气体分子作用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平均作用力。

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分子越密,对单位面积器壁产生的压力就越大,气体的压强就越大。

考点二、气体的状态参量要点诠释:对于气体的某种性质均需用一个物理量来描述,如气体的热学性质可用温度来描述,其力学性质可用压强来描述。

描述气体性质的物理量叫状态参量。

1、温度:温度越高,物体分子的热运动加剧,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也增加,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越大,温度越低,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越小。

微观含义:温度是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的标志。

温标:温度的数量表示法。

(1)摄氏温标:标准状况下冰水混合的温度为0度,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度,把0到100之间100等份,每一等份为1摄氏度(1℃)。

高考物理总复习课件固体液体和气体

高考物理总复习课件固体液体和气体

01
02
03
04
05
等温过程
系统温度保持不变的过程 。例如,固体在等温条件 下熔化,液体在等温条件
下蒸发。
等容过程
系统体积保持不变的过程 。例如,固体在等容条件
下加热或冷却。
多方过程
系统同时满足多个条件的 过程。例如,固体在多方 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下熔化并同时膨胀。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高考物理总复习课件固体 液体和气体
汇报人:XX 20XX-01-24
目录
• 固体 • 液体 • 气体 • 固液气三态变化 • 热力学定律在固液气中的应用
01
固体
固体的基本性质
固体的定义
固体是物质的一种聚集状态,其分子或原子 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强,使得固体具有一定的 形状和体积。
固体的分类
根据分子排列的有序性,固体可分为晶体和 非晶体两大类。
熔化与凝固
熔化现象
雪人变小、冰化成水、彩灯熔 化。
凝固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需 要放热。
熔化定义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需 要吸热。
熔化规律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 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
凝固现象
水结冰、钢水变成钢锭。
汽化与液化
01
02
03
04
汽化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 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
04
晶体的光学性质
晶体具有双折射、色散、吸收等 光学性质,可用于制造各种光学 器件。
晶体的电学性质
离子晶体和金属晶体具有良好的 导电性,而原子晶体和分子晶体 则通常不导电。此外,晶体还具 有压电效应、热电效应等特殊电 学性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体、固体和液体(一)气体一 气体的状态参量(1)温度(T )1、意义:微观――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宏观――物体的冷热程度2、单位:摄氏温度(t ) 摄氏度 ℃开氏温度(热力学温度T ) 开尔文 K (补: 摄氏――摄尔修斯华氏温度――华伦海特勒氏――勒奥默) T = t + 273.15 3、 就每一度来说,它们是相同的 (2)体积(V )与液体和固体的体积不同,气体的体积是指气体分子所能达到的空间,也就是气体所充满容器的容积,无论气体的分子个数多少,无论气体的种类。

理解:r 大力小 容易扩展 填充整个容器单位:m 3 dm 3 或Lcm 3 mm 3(3)、压强(p )单位面积上受到的正压力1、 液体和大气压强的产生原因――重力gh sgVs mg p ρρ===h 是某点距液面的距离 压强与深度有关,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 容器内气体压强的产生原因――碰撞大量的气体对器壁的频繁撞击,产生一个均匀的,持续的压力 (举例:雨伞),这个压力就产生了压强。

压强与深度无关,在各处都相等,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3、 单位1 P a =1 N/m2 1 atm =101325 P a =10 5 P a 1 atm =760 mmHg 1 mmHg =133.322 P a0℃273K-2730K h(4)、状态的改变对应一定质量的气体,如果三个参量有 两个或三个都发生了变化就说气体的状态改变了(只有一个发生变化是不可能的),如果都不改变,就说它处于某一个状态。

二、玻意尔定律1、内容: ——一定质量气体,在等温变化过程中,压强和体积成反比 即3322111221v p v p v p v v p p ===或2、p ~V 图 1、 等温线2、 状体M 经过等温变化到状态N 。

3、矩形的面积相等4、同质量的某种气体 T 1>T 2三、查理定律1、内容:一定质量的气体,等容变化过程中,压强和热力学温度成正比即 常数=∆∆===TpT p T p T p 3322112、图象读图: 1、等容线2、有M 到N 经历了等容变化3、V 1<V 23、查理定律的另一种表述内容:一定质量的气体,在等容变化过程中,温度升高(或降低)1℃,增加(或减小)的压强等于0℃时压m T恒定p V反比Vp p 2mV 恒定p T正比强的1 / 273。

27300t p t pp p t t =⇒=-零上,t 取正,零下,t 取负。

读图: 1、p t -p 0 表示压强增量 2、p 0表示0℃时的压强。

3、k =tan θ=p 0 / 2734、理解虚线的意义例题:1、初温相同,升高相同的温度,水银注的 位置如何变化? 解一:上升⇒∆〈∆⇒∆=∆⇒∆∆=21p p p TTp T p T p 解二:极限法2、温度相同的热水 t 1=90℃ V 1=2Lt 2=60℃ V 2=1L ,当A 的水温降到30℃时, 为保持水银注不动,B 的温度应降到多少度?'++='++=220110273273273273t t p p t t p p C t 025='⇒三、盖·吕萨克定律1、内容:一定质量的气体,在等压过程中,气体的体积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即TV T V T V ∆∆==2211 2、图象读图:1、等压线2、由M 到N 经历了等压过程3、p 1<p 24、理解虚线的意义t (℃)A P 1B P 2A B t 1 V 1 t 2 V 21、 盖·吕萨克定律的另一种表述内容:一定质量的气体,在等压变化过程中,温度升高(或降低)1℃,增加(或减小)的体积为0℃时体积的1 / 273。

)2731(273000t V V t V V V t t +=⇒=- 零上,t 取正,零下,t 取负。

图象:读图:1、V t -V 0 表示体积增量2、V 0表示0℃时的体积。

3、k =tan θ=V 0 / 273五、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压强p 与体积V 成反比,与热力学温度T 成正比,即333222111T V p T V p T V p == 适用条件: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注:p 和V 的单位要统一,T 的单位用热力学单位。

练习水银注,空气注,p 0=75 cmHg ,初温t =27 ℃,50 cm ,10 cm , 30 cm ,20 cm ,A 管加热,B 管恒温,要使两管上部水银面相同,求:A 管的温度升高到多少?t (℃)解:B 初 K T cm L cmHgp b b b 3002727320403575=+===-= B 末 K T cm x L cmHg x p b b b 300)4085()75(='--='-='A 初 K T cm L cmHgp a a a 3001060203575===+-=A 末 ?20)75(='='-='a a a T cm L cmHg x p方程:'⨯-⨯a20x 753001060T)(= 300x 45x 753002040)-)((=-⨯得T a ′=470 K 六.气体定律的微观解释(二) 固体一.晶体和非晶体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大类例如各种金属、食盐、明矾、云母、硫酸铜、雪花、方解石、石英等都是晶体;玻璃、松香、沥青、蜂蜡、橡胶、塑料等都是非晶体。

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主要表现在:(1)晶体具有天然的规则的几何形状,而非晶体无此特点。

例如:食盐粒都是正方体,硫酸铜也是正方体,雪花都是六角形的、明矾外形的八面体,水晶石为六面棱柱。

(2)晶体在不同方向上物理性质不同,而非体各方向上物理性质相同。

例如,将石蜡均匀涂在云母片上和玻璃板上,用烧红的钢针接触没有涂蜡的另一面。

会看到云母上的石蜡熔化后的部分为椭圆形,玻璃板的导热性各方向相同。

又如,硫酸铜具有单向导电性,方解石发生双折射现象,也表明它们分别在电学性质、光学性质上各方向不同。

又如,晶体溶化有溶点,而非晶体是缓慢变为液体的过程,无熔点。

晶体又可分为单晶体和多晶体,上述的两条晶体的特点一般说是原晶体的特点,多晶体中小晶粒的排列无规则、杂乱无章,各向异性的物理性质无从显示出来。

二、晶体的空间点阵单晶体和非晶体性质上的不同,可以从它们的微观结构不同做出说明。

组成单晶体的微粒(分子、原子或离子)在空间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的。

彼此相隔一定的距离排列成整齐的行列。

通常把这样的微观结构称为空间点阵。

例如食盐的空间点阵如右图所示,这正是盐粒不管大小都是正方体的原因所在。

方解石对光产生双折射现象的原因,是因为它在各个方向上的折射率不同所致。

云母片各方向上导热性质不同,是由其空间点阵决定的。

云母片中微粒排列情况与课本P57上图15-2类似。

(三)液体一.液体的表面现象液体表面具有收缩趋势的微观解释液体与气体接触的表面形成一薄层,叫表面层。

由于表面层上方是气体,所以表面层内的液体分子受到周围分子作用力小于液体内部分子,表面层里的分子要比液体内部分子稀疏一些,这样表面层分子间引力比液体内部更大一些。

在液体内部分子间引力和斥力处于平衡状态,而表面层内由于分子引力较大,因此表面层有收缩的趋势。

二.浸润和不浸润(1)说明浸润和不浸润的定义液体与固体接触时,液体与固体的接触面扩大而相互附着的现象叫做浸润。

如果接触面趋于缩小而不附着,则叫做不浸润。

(2)浸润和不浸润的微观解释液体与固体接触处形成一个液体薄层,叫做附着层。

附着层里的分子既受固体分子的吸引,又受到液体内部分子的吸引。

如果受到固体分子的吸引力较弱,附着层的分子就比液体内部稀疏,在附着层里分子间吸引力较大,造成跟固体接触的液体表面有缩小的趋势,形成不浸润。

反之,如果附着层分子受固体分子吸引力相当强,附着层分子比液体内部更密集,附着层就出现液体相互推斥的力,造成跟固体接触的液体表面有扩展的趋势,形成浸润。

三.毛细现象(1)毛细现象的定义:浸润液体在细管里上升的现象和不浸润液体在细管里下降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2)毛细现象的解释:解释浸润液体在毛细管里上升的现象。

浸润液体与毛细管内壁接触的附着层有扩展的趋势,造成液体与空气接触面弯曲,呈凹形弯曲,液面与管壁接触的附近的表面张力是沿液面切线方向向上的。

表面张力有使液面收缩趋势,造成管内液柱上升。

直到表面张力向上的拉引作用与管内升高的液柱重力平衡,管内液体停止上升,液柱稳定在一定的高度,如图所示。

细管越细,即管截面积小,那么液柱上升高度就越大。

可用相似的分析方法,解释不浸润液体在毛细管里下降的现象。

(4)举例说明毛细现象的应用:纸张、棉花脱脂后能够吸水的原因在于其内部有许多细小的孔道,起到毛细管作用。

田间农作物的重要管理措施是锄地松土,防止土地板结,其目的是破坏土壤里的毛细管,使地下水分不会快速引上而蒸发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