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实验室总体要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国家重点实验室总体要求

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学家、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依托一级法人单位建设,是依托单位中具有相对独立的人事权和财务权的科研实体。

国家重点实验室应围绕国家战略目标、面向国际竞争,为增强科技储备和原始创新能力,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或在科学前沿的探索中具有创新思想,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或满足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在重大关键技术创新或系统集成方面成果突出;或积累基本科学数据,为国家宏观决策提供科学建议,为维护国家权益提供科技支撑。

国家重点实验室应具备较先进的仪器设备和完善的配套设施,统一管理,开放使用;科研用房集中。

国家重点实验室应成为吸引、凝聚国内外优秀人才的基地。科研队伍由固定人员和流动人员组成,固定人员以学术带头人、高素质研究骨干和高水平技术人员为主,年龄与知识结构合理,团结合作。

实验室主任应是本领域的优秀学术带头人,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在实验室工作,在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学术带头人应为本领域的优秀科学家,与实验室主任协同合作。

国家重点实验室应具有良好的培养优秀中青年的条件与业绩,能够培养具有较好科学素质和科研能力的科研后备人才。

国家重点实验室应具备浓厚的学术气氛,开展高水平和实质性的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应具备较高的管理水平,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规章制度健全,日常管理科学有序。人员岗位职责明确,研究资料完整,环境整洁。

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展方向是依托单位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依托单位重视和支持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

格日力,中共党员,1952年11月生于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市,蒙古族,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美国西南医学研究中心客座教授。现任国际高原医学会常务理事、国际低氧生理学术讨论会顾问及中国高原医学会常务理事、国家备战2008年奥运会高原体育训练特聘专家,青海大学副校长、青海大学医学院高原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青海省科协副主席。

曾荣获“国际高原医学研究特殊贡献奖”、“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青海省优秀技术人才”、“青海省优秀教师”等称号。

格日力先后用中、英、日文发表学术论文共80篇,出版专著两部。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项,省级科技进步奖4项。2006年获得“全国专业技术杰出人才”称号,2007年光荣地当选了中共十七大代表。博士后,现任青海医学院高原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呼吸内科学、高原医学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1975年上海医科大学毕业后在青海省高原医学科学研究所从事低氧生理与高原医学研究工作。

期间,承担了省科技厅及卫生厅立项的有关高原医学及呼吸病的研究课题,曾多次带领课题组人员进入高海拔地区进行现场研究,并获得多项科技进步奖及优秀论文奖。他热爱祖国,作风正派,科研严谨,吃苦耐劳,1988年获"敬老好儿女金榜奖",1990年荣获"青海省优秀党员"称号。1993年至1999年到日本国信州大学医学部学习,期间参加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课题"低氧性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重建的发病机制及急性高山病的病理生理"的研究工作,独立完成了"慢性肺气肿患者肺减容手术"等多项子课题,研究成果多次在国际专业杂志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由于成绩突出,提前一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1999年5月赴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研究中心环境与运动学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在"低氧运动生理"、"低氧与肥胖"等课题研究中作出了突出贡献,受到国际高山医学界专家和同行们的好评,于2001年6月完成了博士后研究。留学期间,由于在高原医学研究方面有很高造诣,曾分别获日本医学会和美国环境医学会科研经费资助。在长期科研生涯中,先后用中、英、日文发表论文共67篇。目前,他是国际高原医学会理事、国际慢性高山病专家委员成员、国际低氧生理学术讨论会顾问、美国运动医学会会员及中国睡眠医学研究会理事。

2001年7月,基于对党的忠诚、对故乡的感情、对高原医学研究的兴趣,格日

力同志放弃国外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毅然返回中国,回到了养育他的家乡青海。回青后省党政领导赵乐际、宋秀岩、白玛、马培华,邓本太等领导同志前往医学院亲切看望了格日力博士,苏荣书记对他的回青工作也给予了高度评价。回国一年多以来,格日力同志没有辜负各级领导和同志们的厚望,完全放弃了节假日和午间休息时间,全身心地投入到了科学研究和培养人才的工作当中。在他的倡议下,2001年12月,经省政府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 青海省高原医学研究中心在青海医学院成立。当时经费短缺、人员缺少、实验条件比较简陋,但他充分利用医学院现有资源,呕心沥血,勤奋工作,计划在五年内将实验室建成对国内外开放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将研究中心建成在国际高原医学领域有一定影响的科研、教育和医疗基地。

高原医学是一门环境医学,海拔最高、自然条件严酷的青藏高原是高原医学研究理想的“天然实验室”,然而其中的艰辛却也为常人难以承受。

为获得精确的实验数据与科研资料,2006年5月,格日力带领学生组成科考队,紧随登山队员攀登素有“生命禁区”之称的玉珠峰。玉珠峰天气变化无常,冰雪峭壁,环境十分危险,为了采集不同海拔高度的血样、取得第一手的珍贵数据,54岁的格日力顽强支撑着自己随登山队员一直爬到了海拔5800米的数据采集点。每到达不同海拔的实验营地,他都不顾自己超乎寻常的血压和强烈的高山反应,在零下二三十度的冰天雪地间伸出胳膊,让学生先采集自己的血样。

格日力教授事必躬亲的治学态度深为学生钦佩。一次,年过50的格日力去海拔4300米的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捕高原鼠兔。为了活捉鼠兔,他和同伴在强烈的紫外线暴晒下长时间凝视着鼠兔洞口。捕获30只活鼠兔花去了格日力和同伴一周的时间,并付出了大面积皮肤暴裂、灼伤的代价。回到实验室后,格日力又肩负起了饲养员和清洁工的职责。然而最终,这项课题被国际高原医学界公认为是高原动物学研究领域的首次重大突破,其成果发表在美国最有权威的生理学杂志上。

“让中国高原医学走向国际前沿,我责无旁贷。”作为国际高原医学会唯一一位华人常务理事,格日力义无反顾地挑起了这份重任,使青海的高原医学研究事业高标准起步、高水平运作,科研应用水平实现了超常规的跨越。

附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