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市场的信号传递
审计需求理论共16页文档
3、审计需求的保险理论
审计需求保险假说不同于审计需求代理理论、信息假说和信号假说, 它在降低财务信息风险的过程中,不仅强调审计的鉴证机制,而且强调审 计的风险转移机制。它认为:审计兼具信息价值和保险价值 。财务信息 使用者除了寄希望于注册会计师在实质上降低财务信息风险之外,还可 以通过风险转移的方式将其所面临的财务信息风险全部或者部分地转 移给保险人。
陈矜在《我国上市公司独立审计需求问题及对策研究》 一文中通过对股权分置改革前后上市公司需求特征的对比 分析来研究我国上市公司自发性需求状况的变化,他认为 前十大事务所的市场占有率很低,聘请异地会计师事务所 的公司比例平均水平24. 90 %。总体反映出需求质量不高 的特征。究其原因,首先时间的因素是一个方面,另外,已 经开始推行的法律法规、证券发行等新规章制度、管理措 施还只是基础性的软环境改善,其要显著发挥推动上市公司 的自发性审计需求,解决原来既存的限制自发性需求的障碍 的作用也需要时间的检验,不会立竿见影他提出的建议有优 化股权结构,发挥多元投资主体的利益制衡效应;改革独立 审计聘任机制,保证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建立和完善经理 人市场,培育审计信号需求;完善证券市场的法律法规,培 育审计保险需求。
另一种极端情况则是注册会计师提供全额保险,即注册
会计师能够对审计失败所导致的损失进行全额赔偿。在这 种情况下,信息使用者甚至不关心注册会计师是否会按照审 计约定书中的规定履行必要的鉴证程序。他们只需要根据
被审计过的财务报告进行决策即可。因为如果事后被证明 他所依赖的财务信息存在重大不实,导致了决策失败,即发生 了保险意义上的出险的话,那么注册会计师作这样的制度安排就可以实现财务信息风险的全部转移,即
信息使用者通过独立审计制度将财务信息风险转移给注册 会计师。这样,鉴证机制就不再是信息使用者的直接需求,而 是注册会计师保持其市场份额的核心竞争力。可见,审计保 险假说是以风险转嫁理论作为立论基础,强调审计在财务信 息风险转移过程中的作用。
第03章 审计需求理论
幻灯片1第03章审计需求理论幻灯片21.1委托代理理论的假设●谢少敏的审计需求理论的基本假设:●经管假设主要对提供企业资金的股东、债权人等委托人和作为代理人的经营者之间自发签订审计契约的机制进行了解释;信息假设和保险假设概括了包括一切信息使用者和政治家等在内的企业财务信息使用者的审计需求。
幻灯片3●陈汉文的审计需求理论的基本假设:●之所以存在对审计的需求,是因为审计具有改善财务信息的质量和通过信号传递有效配置财务资源的作用,审计的本质功效是提高财务信息的可信性和增加财务信息的价值。
幻灯片4审计需求的信号传递观●企业上市融资面临激烈的竞争,为了能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有效避免资本市场上的逆向选择现象,企业必须向市场传递信号以表明自身所具有的高素质,最为有效的方式就是向市场传递真实的财务信息,通过聘请高质量的审计人员向市场传递其财务报表更具可靠性的信号。
幻灯片5审计需求的信息系统观●假定股东及利害关系人广泛依赖于财务信息,将其作为决策的依据,但他们有不具有判断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公允的能力,因此必须聘请具有会计专长的审计师进行审查判断。
审计的本质功效在于增进财务会计信息的可信性及其决策有用性。
幻灯片61.2委托代理理论的内涵●基于自利的经济人假设,委托人和代理人都是以其个人效用最大化为其行为目标的。
在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利益冲突会导致代理成本的出现。
●代理成本可派生出委托人的监督成本、代理人的保证成本和审计人的风险成本。
幻灯片7●监督成本就是委托人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需求,为了使代理人对委托人利益目标的服从而控制代理人的行为所花费的成本。
●保证成本就是代理人出于证明自身“清白”的需求,为了向委托人保证其经营行为不会侵害委托人的利益而花费的成本。
●风险成本就是审计人为了保证审计意见的公正性、客观性,履行审计责任所花费的成本。
幻灯片82.1审计制衡需求假设●在决策、执行和监督三权分离的情况下,政府行政治理结构中形成了三套系统并驾齐驱的运行格局。
行政处罚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的影响
行政处罚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的影响目前在追究会计师事务所违法违规行为时,行政处罚占据主导地位。
会计师事务所受到行政处罚后声誉势必会下降,投资者对受到行政处罚的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意见存在极大的质疑,不会继续相信其审计的财务信息的真实性。
但是随着我国声誉机制以及注册会计师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笔者认为行政处罚在一定程度提高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
本文通过分析会计师事务所的声誉传导机制,探讨其处罚的审计质量是否得到改善。
标签:行政处罚会计师事务所声誉机制审计质量一、引言自我国加入WTO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的成就,但是在这些成绩的背后,我国审计市场也暴露出严重的诚信缺失问题。
2001年以来,以银广夏为代表的上市公司爆发重大财务造假案件,相关注册会计师和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资格被吊销,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受到广泛质疑。
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行业的“诚信”意识遭到广泛的质疑,甚至将2005年称作注册会计师的“质疑年”。
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主要对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进而降低财务报表发生错报的风险,使得投资者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和投资决策。
为规范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行为,防范出现企业财务造假与审计失败,1993年以来我国政府出台相关法律法规、监管措施以提高审计质量。
目前当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存在重大错报漏报时,投资者就会指责注册会计师未能恪守尽职,对受到行政处罚的事务所的审计质量也存在极大的质疑。
通过相关监管机构的法律法规的约束,市场虽然仍存在某些审计失败的案例,但研究表明随着我国声誉机制以及注册会计师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行政处罚整体上促进了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的好转。
二、声誉机制对审计质量的影响职业声誉作为会计师事务所在公众心里的形象标识,被投资者用作衡量其审计质量的高低信号,根据信号传递理论,假如某家上市公司被爆出财务造假丑闻,担任审计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却为其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利益相关者将对事务所的审计质量产生极大质疑,另外监管机构也将对该家事务所作出严厉的行政处罚,会计师事务所的声誉遭到严重受损,投资者将不会继续相信其审计的财务信息的真实性。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审计师选择——基于2008年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研究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审计师选择
— —
基于 20 0 8年上 市公 司数据的实证研 究 陈丽蓉 李海莲
( 重庆理工大学财会研究与开发 中心 重庆 4 0 5 ) 00 0
摘要 : 本文采用 国内前十 大会计师事务所代表 高质量审计, 20 年的 12 以 08 45家上市公 司为样本 , 了 检验
一
、
引言
审计师选择作为审计需求的直接表现形式 ,以及 审计 市场上审计需 求各方博 弈的结果 ,从不 同角度传递着审计市场的供需状 况。 国内外对审计师选择影响因素研究 已有丰硕 的成果 , 初期研究 集中于公 司具体特征与 审计师选 择关 系 , 随着公 司治理机制 的完 善 , 师选择研究逐步延 伸到公 司治理机制甚至 于公共治理机制层面 。 审计 内部控制 理论 和实践 的发展 与审计理论和实践的发 展相伴 而生 , 有什么样的内部 控制制度就有相应 的审计模 式相对应。 继美 国的萨班斯法案后 , 虽然各 国对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的要求不尽相 同, 但通过 比较相关准则不难发 现 , 在国际趋势上对内部控制建立、 披露和审计将会越来越规范并逐步趋于一致 。 内部控 制所具有 的 立法地位使 内部控制成为 了强有力的信号传递机制 , 审计师选择 的过程 中, 在 许多会计公 司都会将其客户披露的内部控制制度 的实 施情况作 为是否接受 审查 以及采用何种方法审查 的依据 ( 张洁 , 0 )也就是说在审计市场上 , 2 7。 0 审计客体上市公 司或上市公 司管理 层与审计 主体会计公司 的双 向选择中 , 上市公 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状况将是决定最终选择结果的重要 因素 , 上市公司会 因为 自 内 身 部控制状况 的差异选择不 同的事务所 , 而事务所本身也会根据上市公 司披露的 内部控制状况以及所显 现出审计风险 的高低 , 来决定 是否接受 审计业务 , 或是否继续 承接前任 客户 的审计业务 。 过去的研 究表明 , 国审计市场缺乏对高质量审计师 的需求 , 我 审计市场极 度分散 ( 李树华等 , 0 余苗 , 0 刘峰等 ,02; 2 0; 0 2 0; 0 20 朱红军 、 夏立军 、 陈信元 ,04 , 20 )以及审计差异化处理 比较 明显 ( 陈宋声 ,09。 20 ) 也就是说 , 在我国审计 市场 上 , 对大规模事务所的需求并不强烈 , 多数上市公司不愿意主动选择大所进行审计 。
信息价值观
浅析审计动因学号:20080512 姓名:董新端摘要:审计动因的研究主要是探讨社会经济发展为什么需要审计的问题。
本文在简要介绍了三种动因观点的同时也介绍了各自的优缺,试图解释审计动因。
一、信息价值观(可信性观)该观点认为,财务报表审汁的功能或作用是提高财务报表的可信性(或为可信性提供—个合理的保证)。
它是信息理论(information chcory)在审计中的应用。
信息理论产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系统于80年代。
它分成两派:一派是信号传递理论(signaling theory).另一派是信息系统论。
二者对审计的解释虽然角度不同.但郁以信息为主要特征,故归入信息理论。
(1)信号传递理论主要讨论了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信息不对称”是指人们在处理某一特定经济关系时.一方拥有的信息多,另一方拥有的信息少,即存在私有信息.俗称“买的没有卖的精”。
假定在市场上.卖者比买音掌握更多的信息。
如果买者对策一个特定产品不了解.他只能按总的市场印象.对所有产品赋予同样价格。
这样,生产高质量产品的卖者只能以较低的价格出售产品,这对他们来说.将会发生一种机会损失;而那些生产出低于平均质量产品的生产者,则会获得一个机会赢利。
于是。
那些生产优质产品的卖者就会产生脱离市场的动机,这个现象被称为“逆向选择”。
实质上,上述产品可指某一企业的股票与债券。
卖者可指企业的创办者与经理.而买者是股东与债权人。
为了排除上述逆向选择,经理们就想把这些优质产品的信息传递给买者.以增加它的价格。
定期发布财务报表是信息有效传递的方法之一。
为了保证信息发布有效,不轻易被低质产品比售者所模仿、复制,传导传递理论的假设是信息的发布与质量成本成反比,即信息的传递发布能使买者在购得产品以后,其质量被证实。
这一措施,就是审汁。
审汁能够保证待息传递有效,并使事后的产品质量仍能得到证实。
当高质量产品的卖者发布了信息。
并以较高价格出售后,剩下的卖者亦会提高产品质量.并进行信息有效传递.以避免价格下跌。
【审计实操经验】政府审计和CPA审计
只分享有价值的知识点,本文由梁志飞老师精心收编,大家可以下载下来好好看看!
【审计实操经验】政府审计和CPA审计
一、政府审计与CPA审计政府审计是由政府审计机关代表政府依法进行的审计。
现代意义上的政府审计是近代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
按照民主政治的原则,人民有权对国家事务和人民财产的管理进行监督。
因此,各级政府机构和官员在受托管理属于全民所有的公共资金和资源的同时,还要受到严格的经济责任的约束。
这种约束方式就表现为政府审计机关对受托管理者的经济责任进行监督。
因此,政府审计担负的是对全民财产的审计责任。
CPA审计是由经政府有关部门审核批准的注册会计师组成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的审计。
它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由于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及资本市场的形成应运而生的,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监督机制的主要表现形式。
从政府审计和CPA审计的定义中均可看出,审计产生的前提是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的确立。
正如美国著名会计学家查特菲尔特(Michael Chatfield)所认为:“17世纪公司的出现,使有利害关系者对与账簿分离的独立的财务报表的需求更为强烈,这是因为,债权人和股东均需要得到与他们的投资有关的资料。
但是,由于公司管理部门与股东之间潜在的利害冲突,股东对公司管理部门提供的财务报表常常抱有怀疑,因此需要进行审查,以证实其可靠性”。
二、审计的微观需求在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确立的基础上,目前有三种假设来描述审计的微观需求:代理论、信息论、保险论。
在代理关系中,委托人面临两难选择:如果将代理人的报酬与其工作业绩联系起来,一方面会激励代理人更积极地履行管理的职责,但与此同时,也。
第二章 审计本质
☆
1984年中国审计学会成立后,对“经济监督 论”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宣传和讨论。 ☆ 1989年初,中国审计学会在贵州举行的研讨 会,对审计职能有许多不同的看法。 主要观点有: (1)认为审计就是监督; (2)认为审计的职能是监督、鉴证; (3)认为审计的职能是监督、评价和鉴证。 (4)认为审计的职能是监督、评价、鉴证和管 理。
☆英美:审计就是查账的思想一直延续到70年代
末80年代初。 1972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审计准则说明书第1号》:独立会计师对会计 报表进行检查的目的是对其是否按照公认会计原 则公允地反映了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 之变动情况表示意见。 80年代初,英国使用的审计定义仍是:审计是指 审计师对企业会计报表所实施的独立检查并对其 结果表述意见。 产生的主要原因:早期审计的大部分时间花在查 账上,而且审计的职能比较单一,这使得人们容 易用最原始的眼光看待审计的本质。
《蒙氏审计学》第11版指出:由于“现已存在多
种不同类型之审计,且审计目标已发生变化”, 因此,“对审计定义应尽可能广泛以便包含不同 类型与目标之审计”。这个定义是从方法论角度 对各种类型与目标的审计所作的共同概括,即所 谓“系统过程或方法”。因此,我们将这种审计 本质称之为“方法过程论”。 ☆“方法过程论”首先传播到加拿大并被接受。 著名审计 学家安 德森教 授在其 1977年出版的 《外部审计学》中就引用了ASOBAC的审计定 义,他本人也将审计定义为“检查有关报告、报 表或其他断言的证据以确定其与既定标准之相符 程度的过程”。
1995年全国审计定义研讨会提出的简明审计定 义为:“审计是独立检查会计帐目,监督财政、 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的行为。”
刘家义(2008年3月30至31日在南京召开的中国审 计学会五届三次理事会暨第二次理事论坛) : 研究审计的本质,一定要把握经济社会发展与审计 发展的内在联系和规律,从服务于国家政权建设和 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从经济社会发展与审计发展的内在联系来分析,从 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更深层次研究来看,审计本 质上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 从本质上讲,审计发挥的是预防、揭示和抵御经济 社会运行中的障碍、矛盾和风险的“免疫系统”功 能。
我国审计收费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计
我 国审计 收费存 在 的问题 及建议
口文 / 景海 杨
( 辽宁对 外经贸学院 辽宁・ 大连 )
[ 提要] 我国审计 市场是 一个新兴 被审计单位 的规模越大, 完成审计工作所 和更 高的专业技 能, 于信息优势 , 上 处 而 市场, 审计制度发 展较 为成熟的国家相 花费 的小时数越多 , 与 审计 收费越高 : 审计 市 公 司 则 不 具 备 这种 优 势 , 没 有 办 法 去 他
由于缺 乏有 效的发现机 按约支付审计费用 。 而事务所 由于收取 的 行有 效监管 , 并且 制定 出合 理、 科学 的收 公司做假。然而 , 这些问题并没有充分暴露 。 费标准 , 促进我 国审计行业 的健康有序发 制 , 展 , 立注册会 计师 的 良好形象。 树 二、 我国审计收费现状分析 审计费用过低 , 就不得不 降低 审计服 务的
一
( ) 定适 合全 国注册会计 师审计 三 制 不利于审计 收费的均衡发展 。应制 定
( ) 二 法律诉讼风 险低 。在西方国家 , 束后 ,由公司董 事会视 审计结 果提 出议 收费的指导标准. 国审计收费标准不统 我 审计行业面临很高的法律诉 讼风险 , 旦 案 。显然, 由董事会控制 的报酬确 定和 一 在 出现审计失败 就会支付 高额赔偿 。 虽然我 支付程序 下 ,审 计独立性将 受 到重大威
审 计 成 本 并 获取 利 润 的重 要 来源 。 通过 研 “ 兴 市 场 ”存 在 着 法 规 不 健 全 、 罚 不 现 很 多 负 面 影 响 。 为 审计 服 务 这 种 产 品 新 , 惩 因
究审计 收费可 以使我们 了解 审计 行业及 力、 监督不严 、 市场规 范化程度不 高等 问 是一种特殊的产品, 它是先确定服 务的价
审计需求理论-文档资料
2、审计需求的
审计需求的信息理论认为,财务报表审计的功能是提 高财务报表的可信性,或为财务信息的可信性提供合理的 保证。它分为两个分支:信号传递观和信息系统论。二者 对审计的解释虽然角度不同,但都以信息为主要特征,故 均归入信息理论。 2.1 信号传递观 审计需求的信号传号传递假说认为,上市公司为了能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有动机向市场传递信号 以表明其自身所具有的优势,自愿购买审计服务就是这样 一种信号。实际上,独立审计师的选择也是一个信号,公 司可以决定审计或者不审计,可以选择聘请大的或者小的 会计师事务所。
管理者采用这种成本较高又能支付的信号传递方式在某种程
度上等于向外界表明自己的公司与众不同。对于优质企业来 说,为了有效避免逆向选择现象,一个有效的方式就是向市 场传递真实的财务信息,同时通过聘请高素质的外部审计师 向市场传递其财务信息可靠的信号,以区别于劣绩企业, 从 而达到优质优价、有效融资的目的。 2.2 信息系统论 审计需求的信息系统论是从整个市场的高度来认识审计 的。审计需求的信息系统论认为, 信息是一种公共商品, 市场有必要干预这些商品的质量,而如果市场上的信息商品 质量低劣势必导致资源的无效配置。由于个别的信息使用者 作为个人无法进行委托,或者由个人分别进行委托鉴证代价 高昂。这样就产生了利用专门的外部审计师对财务信息进行 审计的需求。审计需求的信息系统论是基于会计信息决策有 用观发展并流行起来的,它认为审计的本质功效在于增进财 务信息的可信性及决策有用性。
1、审计需求的代理理论
审计需求的委托代理理论认为,审计的产生不是外部 力量强制的结果,而是社会力量选择所致;审计是委托人 和代理人的共同需求,其目的是为了降低委托代理关系中 的代理成本。审计需求的代理理论从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 权相分离出发,推导出由此产生的信息不对称,从而仅仅 围绕委托代理关系中的机会主义行为(道德风险)对企业 价值的影响进行讨论。委托代理关系是指,当一个人或更 多的人聘用另一个人或者一些人代表他们来履行某些服务, 并由此而将若干决策秦安托付给受托人时,他们之间所形 成的关系。基于自利的经济人的假设,委托人和代理人都 是以个人效用最大化为其行动目标。这样委托人和代理人 之间,利益的冲突就会导致代理成本的出现,为解决代理 成本,产生对审计的需求。
《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4500字》
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一)国外研究综述1、内部控制审计研究在内控审计涵义及内容方面,COSO委员会于2003年提出了以五要素为基础的内控框架。
PCAOB在2004颁布了第2号审计准则文件,首次对内部控制审计进行了明确定义,指出其是对内控有效性进行评价和提出意见的过程。
其后发布的第5号审计准则规定,审计师在进行财务报表审计的同时,也应对企业的内控有效性进行评价。
2、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研究Hogan, C. (2006), Doyleetal. (2007), Ashbaugh Skaifeetal. (2007)在就企业内部控制成功展开实证分析之后得到结论:企业的经营业绩与内部控制审计和执行效果之间是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内部控制审计风险将会导致企业业绩的波动。
Abraham D. Akresh(2010)对内部控制审计进行了简单的定义,即:实体具有审计师未发现的重大缺陷的风险,如果审计师认为未能发现的重大缺陷的风险没有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注册会计师就不能对内部控制发表无保留意见[3]。
Hoitash R(2012)的观点认为,由于内部控制审计的相关风险基本都基于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这必然导致审计的效率和进度会受到审计人员对审计风险的评估的影响。
就此引出,一个合适的审计风险模型可以有效地帮助审计人员对审计风险进行控制和防范。
3、内控审计风险模型研究最初的风险模型在1991年由美国审计准则委员会提出,模型表达为:最终审计风险=固有控制风险*分析性检查风险*账项余额测试风险。
其后美国注册时协会对此进行了改进,改动之后的模型为: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
这也是最初的传统的风险模型。
之后,IAASB将模型进一步改进为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以应对新的经济形势下的审计风险。
但在各国监管机构逐渐开始重视内部控制审计并对其提出明确要求之后,审计人员发现在实务中但这一风险模型不直接适用于内部控制审计。
基于信号理论的中国IPO市场审计师选择实证研究
前- 尚缺乏充铆 蜮
, 我国关于_ I 比 酗婀
眇 。 目前 £ 市公司利用聘膏大 事务所审汁 递企业质量的信号的 阜
( 0为砌 f蜘 I ) 薜= P i 1
了良 好的机会, 相对于成 因为 熟的 b讼 司, O  ̄ I ' 的信 Ph 息不列稍 懒 堤
审计需求动因论文
浅析审计需求动因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5-293-01摘要审计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伴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并力求不断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本文对代理理论、信息理论和保险理论这三个审计动因进行了简要分析,指出其对我国公司治理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代理理论信息理论保险理论审计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经济组织结构中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
传统审计理论认为,审计只是一系列实务、程序、方法和技术的集合,而未对其产生的本质和需求动因等问题进行分析。
审计动因是指审计产生、存在与发展的动力和原因,传统的审计动因理论有:代理理论、信息理论和保险理论。
一、代理理论审计动因的代理理论,是目前审计动因理论中的主流理论,它是在现代产权经济学家詹森和梅克林所倡导的委托代理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们把代理关系定义为一种契约,一个人或者更多的人聘用另一人代替他们来履行某些服务,包括把若干决策权托付给代理人。
如果这种关系的双方当事人都是效用最大化者,则代理人不会总以委托人的最大利益而行动,因此产生了道德风险,也就导致了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代理成本的出现。
利用代理理论可以解释审计发挥作用的机制。
如企业所有者会将管理人员的报酬与其工作业绩挂钩,通过这种激励措施来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然而这会导致企业管理者粉饰财务报表,虚报公司业绩。
但如果管理者的报酬与业绩无关,虽然他们没有歪曲报表的动机,却不利于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因此,与业绩挂钩的报酬再加上对财务报告进行独立审计是使股东利益达到最大化的最佳方法,由此产生了企业所有者委托外部审计人员对管理者的财务报告进行审计的需求,而聘请独立审计师对财务报告进行审核的费用可看作是所有者激励和监督管理者的代理成本。
二、信息理论信息理论认为,审计的结果可以使信息更加可靠,减少经营者和所有者之间潜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使市场更具效率,审计的本质在于增进财务信息的价值,提高财务信息对信息使用者决策的有用程度。
企业信息不对称对审计工作的危害及应对策略重点
企业信息不对称对审计工作的危害及应对策略信息不对称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存在差异,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贫乏的人员,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
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市场机制失灵。
同样,审计信息不对称——审计人员不掌握被审计单位的相关信息,被审计单位不提供审计需要的信息甚至提供假信息——也对审计工作的有效性造成危害。
利用信息不对称理论指导审计工作,对于提高审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信息不对称理论简述美国经济学家乔治·阿克劳夫、迈克尔·斯宾塞、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对信息不对称理论进行了研究,他们30年前提出的理论构成当代信息经济学的核心,为此三位经济学家共获200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
他们的理论主要包括:(一)逆向选择模型逆向选择模型是乔治·阿克劳夫在他的《柠檬市场:质量不确定性和市场机制》论文中提出的。
他对旧车市场进行了分析,在旧车市场,卖者知道车的真实质量,而买者不知道。
这样卖者就会以次充好,而买者尽管不了解旧车的真实质量,但知道车的平均质量,愿按平均质量出中等价格,这样一来,那些高于中等价的上等旧车就可能退出市场。
接下来,由于上等车退出市场,买者会继续降低估价,次上等车会退出市场。
最后结果是市场上成了破烂车的展览馆,极端的情况是一辆车都不成交。
这个过程称为逆向选择。
这个例子尽管简单,但给出了逆向选择的基本含义:第一,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市场的运行可能是无效率的,第二,这种“市场失灵”具有“逆向选择”的特征(不仅失灵而且起了反作用),即市场上只剩下次品,也就是形成了人们通常所说的“劣币驱逐良币”效应。
逆向选择的理论也说明如果不能建立一个有效的机制遏止假冒产品,会使假冒伪劣泛滥,形成“劣币驱良币”的后果,甚至市场瘫痪。
(二)信号传递模型信号传递模型是迈克·斯宾塞在他的《劳动市场信号》的论文中提出的。
在迈克·斯宾塞的模型里,劳动力市场上存在着有关雇佣能力的不对称,雇员知道自己的能力,雇主不知道。
行业概况解读当前审计行业的发展趋势与前景
行业概况解读当前审计行业的发展趋势与前景行业概况解读当前市场行业的发展趋势与前景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大,审计行业作为一项重要的服务行业,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审计行业以独立、公正和客观的态度为各类企业和机构提供审计、咨询和其他专业服务,为保障市场经济秩序和企业财务透明度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将分析当前审计行业的发展趋势并展望其前景,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该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一、全球化与跨境业务增长的驱动力1.1 全球化趋势下的挑战与机遇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企业跨境经营越来越普遍,这使得跨境业务的规模和复杂性不断增加。
审计师在处理跨境业务时需要面对各种国家的会计准则和法规要求,因此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需求也日益提高。
如何解决全球范围内的审计标准和业务规范的差异性,成为当前行业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
然而,全球化也为审计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许多公司在拓展全球业务时需要审计机构提供跨国审计服务,以确保其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此外,跨境并购和投资也为审计机构提供了新的业务增长点。
1.2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数字化转型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审计行业也在不断采用新的技术手段来优化审计流程和提升审计质量。
例如,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正在在审计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这些技术能够帮助审计师更加高效地获取和分析大量的财务数据,从而提高审计的准确性和效率。
同时,数字化转型也对审计行业提出了新的挑战。
随着企业财务信息的数字化存储和传输,审计师需要具备相关的数字技术知识和信息安全意识,以应对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方面的风险。
二、合规与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提升2.1 法规与监管政策的加强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和一系列财务丑闻的曝光,各国的法规和监管对审计行业的要求不断提高。
例如,美国2010年通过的《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和消费者保护法案》(Dodd-Frank Act)要求上市公司进行更加严格的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告披露,这一措施对审计行业提出了更高的合规要求。
企业成长、信号传递、审计收费与审计师选择
业成 长性 对于审计收 费和 审计 师选择 的影响 。 研 究发现 , 处于高成长的企 业, 越倾 向于支付更 高的 审计 费用 ,
处于高成 长的企 业越倾 向于选择“ 四大传 递 审计收 费 审计师选择
一
、
引 言
企业成长性对于企业 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 企业 也有倾 向于向外界传递各种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积极信 号。 审计师作为连接企业 与投资者 的信号桥梁 , 可以向外 界传递 有关 企业 发展的信号 , B l a c k w e l l e t a l ( 1 9 9 8 ) 发现公 司在债务市场上能通过选择 大规模 审计师 传递有效 的信号 , 从 而更 容易获得 贷款和取 得较低 的贷款 利率 。当公 司处于高成长时 , 公 司是否愿意支付更高的审计 费用 向外 界传
递企业处于高成长 的积极信号呢?或者企业处于高成长时 ,是否倾向于选择选 择质量更高 的规模更大 的事务所为其 提供 审计 服务 呢?这为检验我国资本市场 中审计功能和审计信号理论提供 了新视 角。 在我 国资本市场 中, 审计师 的选择能否传递一种企业处 于高
成长性的信号呢? 这关 系到了审计 信号理论在 我国的检验 , 更成为我国审计师行业发展 提供参考 。 以往研究表明 , 影响审计师选择 的 因素很多 , 如代 理冲突 、 企业规模 、 股权集 中度 、 审计委员董事会特征等 。 但 是鲜有研究企业成长性对于审计师选择及 审计 收费 的影
现, 市场化进程越高 , 审计 收费越 高。
( 二) 审计 师选择文献 回顾 J e n s e n a n d Me c k l i n g ( 1 9 7 6 ) 研究表 明 , 企业规 模越大 , 企业发生 的代理 成本越大 。S i mu n i e ( 1 9 8 0 ) 、 E i c h e / l s e b e r e t a l ( 1 9 8 9 ) 研究表明 , 企业规模越大 , 越倾向于选择大所 。 D e A n g e l o ( 1 9 8 1 ) 认为 , 在其他条件相 同的情况下 , 审计客户越多 的事务所 , 审计质量越高 , 审计 的机会 主义行 为越小 , 主要因为如果不能发现一些 客户的重大错报将会失去一些 客户。 为 了防止 因此 而失去 的审计 客户 , 事务所会提高审计质量 。 S h l e i f e r a n dV i s h n y ( 1 9 9 7 ) 指出 , 公司治理用来解 决所有者 与企业管理层的代理问题。 公 司治理 的有效性能减弱代理 问题 。E i c h e n s e h e r e t a l ( 1 9 8 9 ) 研究发现 , 是否设立审计委员会与企业选择小所审计变更为大所显著正相 关 。A b b o t t a n d P a r k e r ( 2 0 o 0 ) 发现 , 审计 委员会 每年开 两次会 以上 的, 更 倾向于选 择具有审计专长的审计师为企业 提供 审计服务 。但 E i c h e n s e h e r e t a l ( 1 9 8 9 ) 研究没有发现审计 委员会 与审计 师选择有显著关 系。我 国学者徐 冰( 2 0 0 4 ) 对 家族企业 的审计需 求进行了研 究, 研究发现 , 审计 的需求与家族企业 的规模 、 债务 比例有显著的关系。 孙铮和曹宇( 2 0 0 4 ) 检验了公 司的股权结构对于审计师选择的 作 者简介 :
试论独立审计的本质与特点
三)审计本质的保险理论解释
❖ 保险理论是一种风险控制和转移理论。该理论认为, 审计是一个把财务报表使用者的信息风险降低到社 会可接受的低水平的风险控制过程,甚至是分担财 务报表使用者信息风险的风险转移过程。
❖ 各种人类活动的本质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是最基本的理论问题。如关于人的本质、企业的本 质等问题,都是人们经常研究而且常谈常新的问题。 对事物各方面的认识最终都要落脚到对其本质的认 识。
一、独立审计的本质
❖ 目前关于独立审计本质的四种理论解释: ❖ 信息理论解释 ❖ 代理理论解释 ❖ 保险理论解释 ❖ 冲突理论解释
1、王光远,黄京菁《审计学》东北财经大学出 版社2005年版
2、徐政旦等《审计研究前沿》上海财经大学出 版社2002年版
一、独立审计的本质
独立审计,也叫民间审计、社会审计、注册会计师审 计,是会计师事务所及其审计人员接受客户委托所 实施的审计,其最主要的形式是财务报表审计。
❖ 独立审计的本质是指独立审计到底什么,是指决定 独立审计各个方面、各种活动的根本因素。
因此要认识独立审计的特点就需要首先认识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的涵义与特点政府审计也称为国家审计是指政府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接受人民大众授权表现为接受宪法授权对政府经管或使用公共财产行为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及其报告信息的真实性所实施的审计
本讲的主要内容与参考书
❖主要内容
❖ 独立审计的本质 ❖ 独立审计的特点
❖主要参考文献
思考题:
1、1987年AICPA百岁华诞时,美国前总统里根在他 的贺信中写道:“独立审计为企业和政府的财务报 表提供可信度。没有这种可信度,债权人和投资者 就难以做出为我们的经济带来稳定和活力的决策。 没有注册会计师,我们的资本市场将土崩瓦解。”
审计市场的信号传递_审计论文
审计市场的信号传递_审计论文[提要]信号传递理论是研究信息不对称的基本理论,是信息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从审计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得出会计师事务所同样也存在信号传递及其有效性问题,并提出信号传递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到审计质量。
在此基础上分别对我国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审计市场的信号传递进行分析,提出相关建议。
信号传递理论最初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
斯宾塞(Michael Spence)于1972年提出,并运用于劳动力市场。
此后,该理论运用于审计领域中,用来解释经理(受托人)与股东、债权人(委托人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号传递问题;把企业的创办者或经理作为信号的发送者,股东和债权人作为信号的发送对象,而把审计作为保证信息有效传递的措施。
本文试从另一个角度,将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服务的提供者)作为信号的发送者,将股东、债权人等(审计服务的需求者)作为信号的发送对象,再运用信号传递理论分析审计市场上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事务所)之间的竞争行为。
信息不对称与信号传递理论信息不对称在经济学中可分为事前信息不对称和事后信息不对称。
事前信息不对称会导致逆向选择,事后信息不对称会导致道德风险,两者都使得帕累托最优的交易不能实现。
在极端的情况下,甚至还会使市场交易根本不会存在。
本文主要讨论事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当存在事前信息不对称时,会出现信号传递和信号甄别。
信号传递是指拥有信息的一方先行动,而信号甄别是指没有信息的一方先行动,两者都是为了避免逆向选择,实现帕累托最优的交易。
在斯宾塞的劳动力市场模型中,首先假定求职者对于自己生产能力的信息比雇主掌握的要多,因而把劳动力市场的求职问题看成一个信息不对称问题。
其次,将种族和性别等不可改变的东西视为指标,而将受教育程度视为信号(原因在于它是可以改变的),在信号传递中,信号成本起着关键作用。
因为在作用上,它以一种可说明信号传递可靠性的评价取代了那些相关的间接成本和收益,而这种评价只有那些劳动力市场上更优秀的求职者才能获得。
[审计报告,信号,传递,其他论文文档]审计报告的信号传递功能
审计报告的信号传递功能审计报告的信号传递功能本文的目的在于研究审计报告的信号传递功能。
企业通过审计报告传递信号,可以克服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性,减少偏低定价的动机。
但是,在法律及会计制度发展不完善的情况下,审计报告的发信号功能有其局限性,可信任程度遭到质疑。
而建立一群有信誉的会计师事务所、加强法制监管及加大企业管理层对审计报告的责任,则可以加强审计报告的信息传递功能,提高人们对审计报告发出信号的信任程度,从而促进市场发展。
一、信息不对称与逆向选择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将市场比作“看不见的手”,指挥着经济活动的有序进行。
几百年来,资本主义经济的蓬勃发展也确实证实了这一点。
但是,市场并非在任何时候都能做到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
当出现外部性、垄断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时,市场便很有可能失灵。
二、发信号那么,面对信息不对称给投资方和被投资方带来的问题,又应如何避免逆向选择,让投资者更好的选择合意的投资对象呢?有一个常用的方法是发信号。
“发信号是指有信息的一方向无信息的一方披露自己私人信息所采取的行动”。
(N.格里高利·曼昆,2006)。
如前文提到的,IPO的发行企业可以选择有声誉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审计报告来传递他们关于公司价值的有利信号,降低未来盈利的不确定性,从而减少偏低定价。
如果,投资者获得了由具有公信力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合理保证的审计报告,那么,他们对被投资方的信任程度很有可能大大提高。
毕竟,请有公信力、有能力的会计师事务所来出具审计报告花费不菲。
如果,公司的经营状态不好或者出具的财务报表有舞弊行为,那么,便得不到有注册会计师合理保证的审计报告,只会白白花费金钱。
因此,我们可以说由有公信力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审计报告是具有信号传递功能的。
它能帮助投资者更好的了解所投资的企业,提高投资者对财务报告真实性的信任程度。
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并非所有的审计报告都能起到发信号的作用,有公信力,因而价格高昂的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才有信号传递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审计市场的信号传递
[提要]信号传递是信息不对称的基本理论,是信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从审计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得出师事务所同样也存在信号传递及其有效性,并提出信号传递的有效性直接到审计质量。
在此基础上分别对我国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审计市场的信号传递进行,提出相关建议。
信号传递理论最初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
斯宾塞(Michael Spence)于1972年提出,并运用于劳动力市场。
此后,该理论运用于审计领域中,用来解释经理(受托人)与股东、债权人(委托人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号传递题目;把的创办者或经理作为信号的发送者,股东和债权人作为信号的发送对象,而把审计作为保证信息有效传递的措施。
本文试从另一个角度,将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服务的提供者)作为信号的发送者,将股东、债权人等(审计服务的需求者)作为信号的发送对象,再运用信号传递理论分析审计市场上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事务所)之间的竞争行为。
信息不对称与信号传递理论信息不对称在经济学中可分为事前信息不对称和事后信息不对称。
事前信息不对称会导致逆向选择,事后信息不对称会导致道德风险,两者都使得帕累托最优的交易不能实现。
在极真个情况下,甚至还会使市场交易根本不会存在。
本文主要讨论事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当存在事前信息不对称时,会出现信号传递和信号甄别。
信号传递是指拥有信息的一方先行动,而信号甄别是指没有信息的一方先行动,两者都是为了避免逆向选择,实现帕累托最优的交易。
在斯宾塞的劳动力市场模型中,首先假定求职者对于
自己生产能力的信息比雇主把握的要多,因而把劳动力市场的求职题目看成一个信息不对称题目。
其次,将种族和性别等不可改变的东西视为指标,而将受程度视为信号(原因在于它是可以改变的),在信号传递中,信号本钱起着关键作用。
由于在作用上,它以一种可说明信号传递可靠性的评价取代了那些相关的间接本钱和收益,而这种评价只有那些劳动力市场上更优秀的求职者才能获得。
所以只有当信号本钱与生产能力呈负相关时,求职者才能被信号有效区分,这种信号也才是有效信号,能产生信号分离的作用。
假如信号本钱与生产能力正相关时,那么就会出现信号混同,此时将无法区分求职者的优劣,这种信号就是无效的,会导致逆向选择,从而使得帕累托最优的交易不能实现。
下面进一步以信号传递理论为基础,分析事务所在审计市场上的竞争行为。
会计师事务所的信号传递在审计市场上,审计服务的需求者对会计师事务所级差信息的把握上是处于信息劣势的。
因此,审计服务的提供者和审计服务的需求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
为避免逆向选择,实现帕累托最优的交易,事务所就必须向审计服务的需求者发送有效信号。
我们首先对信号传递有效性的条件条件作一个重要假设,即只有当信号本钱与会计师事务所级差(以下简称事务所级差)呈负相关时,事务所发出的信号才是有效信号;事务所级差越高,其所承担的信号本钱越低。
这里的事务所级差是指把不同事务所提供的服务视为存在级差的产品。
事务所声誉、行业专长或特殊技术、地域分布、对客户需求的回应质量以及提供非审计服务的能力都是产生级差的因素。
一般以为,事务所规模代表了审
计质量、独立性和声誉,并可在一定程度上衡量事务所级差。
级差的概念可将本来无差别的产品(一般以为事务所都是按照审计准则进行审计,因而所提供的产品是无差别的)视为有差别的(本文以为,差别性指事务所所处的地域、以往审计质量、现有的客户数目和规模及给客户的印象和感觉等),从而使得事务所发送信号以获得较高的审计收进成为可能。
在信号本钱与事务所级差呈负相关的假设下,事务所为进步事务所级差,必须扩大事务所规模。
由于在进步事务所级差和追求高质量审计的过程中,必然会与客户产生较多磨擦,客户可能会通过变更事务所达到收买会计政策的目的。
事务所会面临失往客户的风险。
在这种情况下,什么样的事务所仍能坚持高质量的审计就值得思考了。
De Angelo(1981)指出: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具有更强的担保能力,更能抵制客户不许报告欺诈行为的压力;大型会计师事务所拥有更多的客户,由于某个客户更换审计师而引起的“准租金”损失很可能小于报告欺诈行为对事务所审计收进造成的影响。
因此,大规模的事务所比小规模的事务所具有更高的独立性,或者说,相比之下,大规模的事务所具有更高的审计质量。
事务所与客户签订审计合同后,对于审计质量的优劣,双方仍存在着信息不对称。
假如将事务所也看成一个“公道经济人”,那么它也存在着这样一个题目:在现有审计收费的条件下,如何以尽可能低的审计本钱完成审计任务,从而获得尽可能高的利润。
这也就是前文所讲的事后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道德风险题目。
道德风险存在于所有委托代理的关系中。
在委托代理关系中,假如委托人不对代理人进行有效的监视,就很轻易产生
道德风险题目。
而委托人对代理人进行监视,要么本钱极高,要么就无法进行监视。
所以实际上,委托人一般采用激励的办法避免代理人的道德风险题目。
在审计中,审计的委托人对事务所的工作进行监视也同样面临这样的题目。
不过,由事务所审计后的会计报表和审计意见,向公布后就具有公***品的性质,因此,对事务所审计质量的监视可以由国家和社会公众进行。
国家进行监视的手段就是通过制定相应的法规使事务所以及注册会计师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诉讼风险。
诉讼风险太高,会导致审计行业无法生存;审计风险太低,又会导致对审计行业的监视不力,从而产生普遍的道德风险,终极使得审计委托人无法信任注册会计师的工作,同样会导致该行业的消失。
因此,如何规定恰当程度的诉讼风险就显得十分重要。
另外,诉讼风险与审计质量呈正相关。
在行业可承受的范围内,诉讼风险越高,审计质量越高,产生道德风险的概率越低。
反之亦然。
诉讼风险的存在也给了事务所赚得额外利润的空间。
在既定的诉讼风险下,事务所假如把审计本钱降低至临界水平,会获得额外利润。
当然,随着诉讼风险的进步,额外利润的空间会越来越小。
同时诉讼风险也会影响到审计市场的集中度,由于较低的诉讼风险会使得审计市场的竞争更为激烈,从而降低审计市场集中度,不利于事务所规模的形成。
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