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个马克思案例(201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材料

案例一

英国有个皮尔先生购置了5万英镑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打算到澳大利亚的斯旺河一带去创办工厂。他还非常有远见地带去了3000名男工、女工和童工。可是,他没料到,英国工人一到地广人稀、物产丰富极易生存的澳洲,就跑得无影无踪,结果连一个替他铺床或到河边打水的仆人都没有了。

(材料来源:《资本论》,中文1版,第1卷,835页)

问题:此案例说明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什么原理?

这个有趣的故事,非常形象而又生动的告诉我们,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体现在物上的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资本家手里的资本虽然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品,如机器;厂房、原料等。但是,生产资料本身并不天生就是资本。个体农民自己使用的农具,只是单纯的劳动工具,不是资本。奴隶主和封建主占有的生产资料是剥削奴隶和农奴的手段,不是剥削雇佣工人的手段;榨取的是剩余劳动,而不是剩余价值,所以不是资本。那么,生产资料等物品,到底是不是资本呢? 这样提出问题是无法回答的。因为它可以是资本、也可不是资本。它们到底是不是资本,并不是由它们本身的自然属性决定的,而是由加在它们身上的一定的社会关系决定的。拿一台机器来说,如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当这台机器被资本家买走,用作剥削工人的手段,能够为他带来剩余价值时,达台机器就是资本。或者它虽还没有卖出去,但它

是由雇佣工人生产出来的,在这台机器中凝结了雇佣工人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的剩余价值,它也是一种资本。这好比我们考察一个人是不是奴隶时,不能从人本身的特点去判断。虽然,在奴隶社会里,奴隶生下的孩子注定就是·奴隶,但这不是因为孩子本身决定的,而是因为存在着奴隶社会的结果。是因为奴隶制度这种生产关系才使奴隶的孩子成为奴隶的。如果不存在这种生产关系,孩子就是孩子,是男、是女,他们本身并不就是奴隶。判断一个物件,是不是资本,同样不能根据它的自然属性来确定,因为资本不是物的自然属性,而是它的社会属性。马克思说:“黑人就是黑人。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他才成为奴隶。纺纱机是纺棉花的机器。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它才成为资本。脱离了这种关系,它也就不是资本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834—835页)可见,资本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资本不是物,它体现着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资产阶级剥削工人阶级的生产关系。从本质上说,资本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简单地在资本与货币、机器、厂房、原料等等之间划等号,把它们等同起来,是不对的。那么,皮尔先生“不幸”的悲剧在哪里呢? 他的“不幸”就在于他不懂得资本的本质,他更不懂得没有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他带到澳大利亚斯旺河一带去的大量的生产资料和几千名工人,是不能给他带来剩余价值的。虽然,资本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那么,是不是资本家的所有资本,比如厂房、机器、买回的劳动力等等,都能给他带来剩余价值呢?当然不是,因为资本家腰包里的

资本又有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之分,只有他的可变资本即劳动力才能给他带来剩余价值。党的十五大报告中首次在党的文件中提出了“公有资本”的概念:资本的特殊性是指,资本与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表现为不同的社会属性。资本主义社会资本是与生产资料私人所有权结合在一起的,购买劳动力的是资本所有者,出卖劳动力的又不可能占有资本,所以,体现了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如马克思所说,资本也是一种社会生产关系,资本家则是资本的人格化。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与生产资料公有制结合起来的资本,体现了全体劳动的归属,是由国家或集体所有,表现为集体资本和国家资本,体现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本案例的分析可从三方面:(1)小故事,讲清马克思关于资本本质的概括。(2)既然资本本质是体现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关系,为什么我们经济生活中也使用这个范畴呢?总结资本的特殊性和一般性。(3)说明马克思资本概念进行宽泛性理解的现实意义。

案例二

近2000年来,人口稀少的南太平洋小岛——米克罗利亚的雅普人用巨大的石轮(石灰石)当货币。石轮大多直径为2.5英尺~5英尺,

有些大到12英尺,中间有个洞,以便搬动。全岛共有6600个石轮,货币供给十分稳定。石轮货币的最大优点有二:一是很难有黑市交易,即无假钞;二是不怕被盗。石轮有时还具有国际意义。1984年,米克罗西亚总统访美时,计划用空军的喷气式飞机运送一个石碟给美国人,以表示对减少美国巨额的财政预算赤字做点贡献。

(资料来源:【美】曼昆.经济学原理)

案例三

7月4日夜,2002年第5号热带风暴“威马逊”肆虐东海,近中心最大风力达到12级(50米/秒)以上,东海海面巨浪汹涌。

“威马逊”到来的前六天,坐落在北纬29度,东经125度东海海面的平湖油气田收到了上海市中心气象台传来的“警报”:未来5天—6天,台风“威马逊”将影响你平台,建议作好撤出的准备。平台上的所有工作人员在直升飞机的协助下迅速撤离,避免了一场灾难的发生。

“台风对平台的影响本身不大,但在上面作业的人员面对台风的心理压力极大,如果不及时撤离,有可能发生一些极端事件。”上海市中心气象台副台长杨礼敏说。

平湖油气田是上海市中心气象台的长期企业客户之一。气象台每隔3小时—6小时左右向该平台提供海上、空中和陆地的全方位信息,以图文传送,还提供气象专业网站。上海市中心气象台现已拥有120家左右的长期客户和100多家“散户”。“根据企业各自的需求,我们为其量身定制气象信息,并在物价局制定标准的基础上协商信息使用

的费用,所以每家的费用都不同。最高的达到每年20万元,而最低的也就几百块钱,”杨礼敏说,“但我们也要承担很大风险和压力:预报毕竟是有误差的,像这次的台风,企业撤离和重返平台的成本都是上千万元,所以如果我们的信息不准会造成很大的损失。”据杨礼敏介绍,上海市中心气象台向企业提供专业有偿气象服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84年,为英国的BP公司在南黄海的石油钻探作“气象护航“。现在,气象台的客户除了海上作业、码头、航运等一贯靠天吃饭的企业外,还有了一些新的变化。

由于上海特殊的地理环境,“防汛”成了许多企业的一大难题。国内钢铁老大宝钢集团旗下的宝钢股份位于北纬31度,东经121度附近的长江边上,辖区内还包括7.8公里长的江堤,极易受台风等灾害性天气的影响。股份公司安全环保处华平键介绍,宝钢与上海市中心气象台的合作始于1985年建厂初期,现在,公司每年向气象台支付6万多元,获得包括即时天气信息(每3小时更新一次)等在内的15项气象信息。“我们每天向集团和主要单位通报这些信息,为防汛、防台和抵御雷暴雨等灾害性天气作好充分准备。”

据悉,一些大型的仓库码头也是如此。这些企业对气象信息的需求更是两小时左右就得更新一次。而上海铁路局、电力部门和华东地区电网、大型水库与气象台的合作也是出于减少损失的考虑。

保险行业也加入了购买气象信息的行列。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上海市分公司业务经理程仕标介绍,公司与气象台签订每年5万元的合同,获得11条基本气象信息和查询历史记录的权利。“保险公司就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