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专题-人物形象鉴赏

合集下载

专题01鉴赏诗歌人物形象课件

专题01鉴赏诗歌人物形象课件

要抓住诗歌中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表 情”“心理”等描写,特别是细节拼写,仔细分析相 应的关键词,探寻人物的形象特点。“醉眼千峰顶上, 世间多少秋毫”一句中“醉眼”就是一个神态措写, 很明显这个描写能够体现出人物的“旷达洒脱”。
3. 抓描写, 分析形象
【技法点拨】---4角度
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借他人(事)来比况自己, 为用典。比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由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句用典,作者以 廉颇自比,雄心不减当年,期望为国效力,叹无人前 来问讯,徒有英雄豪情。
这首诗以送别为题,写出苏轼对弟弟子由出使契丹的复杂心理,写平 常之题材,寄兄弟之亲情,明国家之大义,实乃苏诗中抒写爱国情怀 之佳作。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任务。
题章正字①道正新居 朱庆馀
独在御楼南畔住,生涯还似旧时贫。 全无竹可侵行径,一半花犹属别人。 吟处不妨嫌鼓闹,眼前唯称与僧邻。 近来渐觉青莎巷②,车马过从已有尘。
——突出手法分析人物形象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
10类人物形象
形象 特征
忧国忧民 心怀天下
傲岸不羁 鄙弃权贵
怀才不遇 壮志难酬
豪放洒脱 乐观旷达
寄情山水 向往田园
身份
爱国之 士
正直之 士
失意之 士/报 国之士
隐士
代表 诗人
杜甫
李白
陆游 辛弃疾
苏轼
陶渊明
示例
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 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作者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 而是推己及人,这表现了他忧国忧民、心怀天下的情怀。
②从词中描写山翁向诗人招手,邀他一 同在桥边共赏菊花盛开的美景,传递出 诗人向往田园山水,追求隐逸的高洁品 质。(2分)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教案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教案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讨论、实践等方法,引导学生学会从诗歌中捕捉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提高人文素养,感受诗歌的魅力。

二、教学内容:1.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介绍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基本概念,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

2. 捕捉人物形象的方法:教授如何从诗歌的、诗句、意象等方面捕捉人物形象。

3. 理解人物性格: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诗歌中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等,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4.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实例:以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为例,进行分析讲解。

5. 课堂练习:让学生选取一首诗歌,尝试分析其中的人物形象,并交流分享。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掌握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基本特征,学会捕捉和理解人物形象。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方法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并准确把握人物性格。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基本概念、捕捉方法及理解人物性格。

2. 案例分析法:以《琵琶行》为例,进行分析讲解。

3.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交流分享,提高课堂参与度。

4.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选取诗歌进行实际操作,锻炼鉴赏能力。

五、教学安排:1. 课堂讲解:45分钟2. 案例分析:30分钟3. 学生实践:15分钟4. 交流分享:10分钟5. 课堂总结:5分钟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一段音乐或故事引起学生对诗歌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诗歌人物形象鉴赏》。

2. 讲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介绍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基本概念,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

3. 捕捉人物形象的方法:教授如何从诗歌的、诗句、意象等方面捕捉人物形象。

4. 理解人物性格: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诗歌中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等,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5.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实例:以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为例,进行分析讲解。

1.1诗歌鉴赏专题-人物形象分析-笔记版

1.1诗歌鉴赏专题-人物形象分析-笔记版

1.1诗歌鉴赏专题-人物形象分析-笔记版【要点梳理】【常见人物类型】【方法点拨】(一)设题方式(二)解题技巧(三)答题步骤例如:阅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

独坐敬亭山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答:[注]①世人:指统治集团的人。

②匡山:李白少时读书的大匡山,在今四川北部。

(1)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诗中李白的形象。

例2、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

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下面这首诗的第三、四句勾勒了怎样的边塞健儿形象?随练1.1古诗文阅读醉花阴①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②,瑞脑③销金兽④。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⑤,半夜凉初透。

东篱⑥把酒黄昏后,有暗香⑦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⑧瘦。

【注释】①词牌名,选自《李清照集校注》.这是词人重阳节写给丈夫赵明诚的一首词。

(2)6.请对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

(2分)随练1.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八阵图杜甫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1)《八阵图》赞美了一个人物,在杜甫另一首诗歌《蜀相》中也概括了这个人物的功绩,下列选项中同样描述此人的诗句是()A.温侯神射世间稀,曾向辕门独解危。

B.挂印封金辞汉相,寻兄遥望远途还。

C.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

D.生能决策扶刘氏,死尚遗言保蜀民。

(2)《八阵图》中所赞美的这个人物让你感受最深的品质是什么?并结合古典名著中有关该人物的情节简要分析。

【专项巩固】1.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戊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

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5.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谒金门冯延巳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诗歌鉴赏-人物形象分析

诗歌鉴赏-人物形象分析
诗歌鉴赏-人物形象分析

CONTENCT

• 引言 • 人物形象类型 • 人物形象塑造手法 • 人物形象分析实例 • 人物形象对诗歌主题的影响 • 总结与思考
01
引言
诗歌鉴赏的意义
80%
培养审美意识
通过对诗歌的鉴赏,能够培养人 们对美的敏感力和鉴赏力,使人 们能够更好地欣赏自然、感受生 活。
100%
感谢聆听
环境描写
01
环境描写是人物形象塑造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描绘
人物所处的环境和场景,可以展示其性格和情感。
02
环境描写可以反映人物的社会背景和生活状态,如贫
富、贵贱、荣辱等。
03
环境描写还可以烘托人物的情感和心境,如孤独、欢
乐、忧愁等。
04
人物形象分析实例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人物形象分析
01
02
03
机智勇敢
孙悟空在取经路上屡次解救师傅和其他徒弟脱离 险境。
反叛精神
孙悟空不畏强权,敢于挑战权威,展现出强烈的 反叛精神。
忠诚
孙悟空对唐僧的忠诚和对取经任务的执着,体现 了他高尚的道德品质。
05
人物形象对诗歌主题的影响
人物形象对诗歌主题的深化作用
通过描绘人物的性格、行为和遭遇,诗歌能够深入挖掘主题,使 主题更加鲜明和深刻。
动作描写还可以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如勇敢、懦弱 、果断、犹豫等。
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是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重要手段,通过描绘人物的内心感受和思 考,可以深入了解其性格和情感。
心理描写可以展示人物的情感变化和思想冲突,如矛盾、挣扎、彷徨等。
心理描写还可以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和价值观,如乐观、悲观、积极、消 极等。

古代诗歌鉴赏人物形象

古代诗歌鉴赏人物形象

古代诗歌鉴赏人物形象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一、概念解析形象”是指诗歌中所展示出来的生活图景,包括人物形象、自然景物形象和客观事物的形象。

在命题时,主要考察对“形象”的情感认知和理性思考。

1.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2.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

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3.事物形象即指咏物诗的物象。

往往由物及人,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

二、鉴赏指导1.具体要求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2.怎样把握人物形象?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高考诗词一般都注明了作者,这些诗人绝大多数在课本中出现过,是考生比较熟悉的。

虽不是考查他们的代表作品,但一般是接近主创风格的。

这就为我们理解诗歌,把握人物形象提供了条件。

另外,背景的了解对把握人物形象也有重要作用。

我们可以从诗歌内容中揣摩其写作背景,更多的时候,出题者会在诗词后附注释给我们以暗示。

2)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的刻画,诗歌也不例外。

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

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

3.答案构成1)什么形象2)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3)形象的意义。

文段开头(也可是文末)要注意“盖帽”,即说出诗人的形象的总体特征,再以此为“中心论点”,从诗歌的具体语词方围绕这个论点具体分析其特征并概括形象的意义。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形象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形象

小贴士
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作者借助外在景物来表达感情,情与景的相通有两种情况:
(1)正衬关系:描写之景与作者之情相一致,即以哀景写哀
情,以乐景写乐情。
实际诗歌写作中,主要是哀景写哀情。如张继《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几声乌鸦的啼叫,满天的寒霜,江边的枫树,点点的渔火,
0 6 人形象。(4分)
08 李 白
1 0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壹 贰
现场抽样
两个山头,一座亭子,一个人,所有的鸟儿都飞走了,连云 儿都不愿停留。清冷的环境中,诗人守望山头,“相看两不厌”写 出了作者的凄凉,最后“只有敬亭山”道出了作者内心的感受。
点评
答案整个文段没有谈到作者的形象,后文也没有围绕这个中 心来写,得1分。此题要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点出诗人的形象特 点,即用一句话“盖帽”。然后再结合全诗中的文句进行分析,注 意要围绕“诗人形象”这个中心来写。
○ 寻陆鸿渐不遇 ○皎 然 ○ 移家虽带郭①,野径入桑麻。 ○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 ①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 _诗___中__的__陆__鸿__渐___是__一__个__寄___情__山__水__、__不___以__尘__事__为___念__的__高__人___逸__士__形__象__。__ _(_第__一___步__)_前__四__句__通___过__对__幽__僻___、__高__雅__的__隐___居__之__地__的___景__物__描__写___,__表___现_ _了___陆__鸿__渐__的__高___洁__不__俗__。___最__后__两__句___通__过__西__邻__对___陆__鸿__渐__行___踪__的__叙___述__,_ _侧___面__烘__托__了__陆___鸿__渐__的__潇___洒__疏__放__。___(第___二__步__)_作__者__通___过__对__陆__鸿___渐__这___一_ _形___象__的__塑__造__表___现__了__对__隐___逸__生__活__的__向_ 往和追求。(第三步)

诗歌鉴赏 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诗歌鉴赏 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考点解读★★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两类:一是主人公形象,即诗歌中描写的人物形象。

如《静女》刻画了一对青年恋人的形象,男青年热烈痴情、淳朴憨厚,女青年漂亮活泼、伶俐俏皮。

二是诗人形象。

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

★★技巧点拨★★分析方法1. 要对诗人的生活经历、写作风格、理想抱负等有所了解。

2. 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3. 分析诗中词句的含义,理解这些物象所承载的人物思想感情;借助意象、重要词语,运用典故、想象、比喻等技巧,感知人物形象。

答题步骤①点出特点。

要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点出诗人的形象特点,即用一句话“盖帽”。

②概括分析。

结合全诗的文句进行分析,注意要围绕“诗人形象”这个中心来写。

如果诗歌运用了一些艺术手法,也可以概括所使用的描写手法。

③概括情感。

概括出形象的社会意义或蕴含的作者情感。

★★经典例题★★一、(2017全国2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①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15.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6分)【答案】①忠于国家,赤诚豪迈。

尽管此时他已被排挤出朝廷,但依然关心朝政,他的爱国感情并不因此减少半分。

②虽为远别,依旧旷达。

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

③胸怀博大,顾全大局。

无论仕途生涯中遭遇了何等挫折,他始终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患难之中,劝勉有加,无少怨尤。

【解析】首联点题,写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

2024届高考古诗鉴赏之“人物形象”

2024届高考古诗鉴赏之“人物形象”

高中语文高考古诗鉴赏之“人物形象”一、考情探究1.含义: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种类别:一类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形象,《登幽州台歌》中抒情主人公陈子昂的形象,这类诗歌往往是用第一人称的写法。

另一类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往往是用第三人称的写法,如柳宗元的《江雪》,诗中的渔翁就是一个孤傲清高者的形象,作者刻画渔翁的形象,又是折射自己,渔翁即作者,作者即渔翁,两种形象具有统一性的一面。

2.常见的命题方式(1)这首诗(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2)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3)请简要概括诗(词)中诗人(作者)的形象特点?(4)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二、考题引路(2017·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审题要点】诗人性格【读懂大意】我寄身此地和你隔着云海遥遥相望,何必因为你要远行又泪湿衣巾。

你不辞劳苦充当信使去冒风雪,为的是要让异族认识朝廷杰出的精英。

你将在沙漠留恋地回望京都夜月,梦魂定会越过湖山见到杭城春景。

辽国国主若是问起你的家世,可别说朝中第一等人物只在苏家门庭。

【考题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鉴赏评价)。

首联巧妙化用王勃的名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写兄弟二人虽相隔千里,但“我”不会因兄弟出使远方而落泪,体现了其豁达的一面。

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1)看标题、注释,初步揣摩形象。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

比喻与拟人
比喻
通过比较两个事物的相似之处,来表达某种意义或情感,使语言更加鲜明生动。
拟人
将事物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类的情感和特征,使语言更加富有情感和表现力。
对比与反衬
对比
通过对比两个事物的不同之处,来突 出它们的差异和特点,使语言更加鲜 明有力。
反衬
通过强调一个事物的相反特点,来突 出它的特点或情感,使语言更加深刻 有力。
将诗歌人物形象鉴赏与其他学科领域相结合,如 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可以从多角度深入 挖掘人物形象的内涵。
个性化与多元化鉴赏
随着人们对诗歌鉴赏需求的多样化,未来诗歌人 物形象的鉴赏将更加注重个性化与多元化的视角 和方法,满足不同读者的审美需求。
THANK YOU
感谢聆听
语言与修辞
通过分析诗歌中的语言运用和 修辞手法,如比喻、象征、拟 人等,可以揭示人物形象的深 层含义。
情感与主题
体会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理解人物形象在整体情感表 达和主题呈现中的作用。
比较与对比
将同一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与其 他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进行比较 ,或者将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 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对比,有助 于更全面地理解人物形象的特 色。
理解诗人对人物的塑造意图
探究诗人的生平经历
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有助于理 解诗人对人物的塑造意图和情感倾向。
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
通过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理解诗人对人物 的塑造意图,探究诗人所表达的人性和社会
价值观。
05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案例分析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人物形象鉴赏
家庭背景与性格特点
在剧中表现出对生死、人性的哲学思考,因过于审 慎而延宕复仇计划。
悲剧结局与社会意义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教案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教案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基本概念,理解人物形象在诗歌中的重要作用。

2. 培养学生欣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 通过对诗歌人物形象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诗歌人物形象的基本概念:人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人物特征,包括外貌、性格、动作、心理等方面。

2. 诗歌人物形象的作用:人物形象在诗歌中起到展现主题、表达情感、塑造意境等作用。

3. 诗歌人物形象的鉴赏方法:观察外貌、分析动作、品味语言、感悟心理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诗歌人物形象的基本概念和鉴赏方法。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深入理解诗歌主题和作者情感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人物形象的基本概念和鉴赏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进行鉴赏。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诗歌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诗歌人物形象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第二课时:讲解诗歌人物形象的鉴赏方法。

3. 第三课时:分析具体诗歌人物形象,进行鉴赏实践。

4. 第四课时: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感悟。

5. 第五课时:总结课堂内容,进行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练习。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2. 诗歌鉴赏作业:布置相关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作业,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和分析深度。

七、教学资源1. 诗歌文本:收集不同风格和时期的诗歌文本,用于案例分析和鉴赏实践。

2.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参考书籍和文章,供学生自主学习。

3. 教学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诗歌人物形象的相关内容。

八、教学反馈与调整1. 课后收集学生作业和讨论报告,对学生的理解程度进行评估。

高考古诗鉴赏人物形象专题训练与答案(参考)

高考古诗鉴赏人物形象专题训练与答案(参考)

高考古诗鉴赏人物形象专题训练与答案古代诗歌鉴赏:形象鉴赏一、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一)怎么分析人物形象1、知人论世,结合背景。

2、把握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细节描写。

3、注意景物、典故、修辞等对人物情感的丰富性。

(二)诗词中常见的几种人物形象以人物自身分类1、女孩形象:或直率、大胆、泼辣,或娇羞、腼腆、怯弱,或可爱、天真、青纯,或灵巧、聪明、智巧。

情感:对爱情的执着追求、热切憧憬,对爱情浮现时的惊喜、欢跃,羞怯、腼腆,迟疑、担心。

2、思妇形象:老公远游或出征,自个儿独守空房,正逢春花秋月之时,看到眼前之景,想到自个儿美好的青春年华,想到身在外地的老公,登楼凭栏,感慨诸多。

情感:对老公的思念、牵挂,嗔怪埋怨,自个儿的孤独寂寞,春光难留、青春易逝的伤心;战争对百姓的损害,希翼家人团聚,憧憬和平幸福。

3、客居者形象:宦游在外、贬谪他乡或远游异地者,春秋季节或传统节日,怀乡思远,对景伤情。

情感:对故乡及亲人的思念,旅途的艰辛凄苦,客居的孤独寂寞;怀才别遇,壮志难酬,仕途坎坷的感叹;关注民生,担忧国事,心系朝廷;随遇而安,闲适淡然,旷达别拘。

4、军旅者形象:身处军营的将士或取道边塞的诗人,看到环境恶劣的险水高山,雄浑悲壮、凄凉肃杀的战场,或开赴前线的浩荡军队,心有所感者。

情感:身处边关者对故乡及亲人的思念,戍边日子的枯燥艰辛,战场的悲壮,战争的残酷;黩武恃强的别满,将军贪功无能,只知享乐,别知体恤的怨愤;盛赞高昂的士气,隆重的军容,勇猛无敌,杀敌报国,保卫国家,建功立业者。

5、隐居闲适者形象:多为谪居离职、悠游闲居、仕途绝望或别屑为官者。

情感:喜欢自然山水、自然真趣,憧憬和平宁静、闲适自得的隐居日子;体现了遗世独立、乐观旷达、与世无争、潇洒飘逸的情怀;歌颂劳动日子,质朴勤劳的百姓及与百姓的深厚情谊;对腐朽现实的别满,黑暗腐败官场的厌恶;自个儿怀才别遇,壮志难酬,深受排挤的苦闷愤恨。

6、登高者形象:以思妇、少年志士和仕途别畅者(被贬或别仕的中老年者)情感:思妇———(见上2)少年———远大抱负、以才自许、建功立业、报效国家中老年———壮志难酬、抱负别展、备受排挤、老而无成、知音缺少、针砭时弊、思乡怀远。

专题九-鉴赏诗歌人物形象

专题九-鉴赏诗歌人物形象

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溪 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注:林景熙,宋末诗人,具有强的民族意识的志士, 宋亡不仕。
• 答: 本诗刻画了一个孤独寂寞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步骤一) • 主人公“独行穿落叶”,“独”和“闲”表明了作者的 孤独寂寞之情,只能藉“数”流萤以遣闷,更其寂寞无 聊,悠长的渔歌和远处水面上飘动着的若明若暗的灯火, 让主人公倍添凄凉孤寂。(步骤二) • 传达了主人公心中故国之思,国破家亡、飘泊无依的无 限伤感。(步骤三)
注:作者从抗金前线的南郑调回后方的成都,途中写下了这 首诗。①:剑门--关名,在四川省剑阁县北。 ②:销魂--心神暗 淡、感伤。③:合--应该
这首诗为我们刻画了一位怎样的人物形象? 请结合诗中的词句简要分析。
诗句理解:衣服上沾满了旅途上的灰尘和杂乱的酒的 痕迹。出门在外去很远的地方宦游,所到之地没有一 这首诗为我们刻画了一位壮志难酬、借酒消愁、 处是不让人心神暗淡和感伤的。我这一辈子就应该做 无奈忧愤的诗人形象。“衣上征尘”,说明诗人是一 一个诗人吗?为什么骑上瘦驴在细雨中到剑门关去? 名从抗金前线调回后方的战士;而“杂酒痕”和第三 句中的“合”说明陆游这时不想做诗人,而想做抗金 前线的战士,但报国无门,只好借酒浇愁,表明了他 离开前线的遗憾和无奈。
正确把握人物形象方法之二:
关注人物描写
• 从人物的正面描写(动作、语言、神 情、细节 )侧面描写中剖析人物形象 的性格特征。
•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可以是一个神态、笑容、动 作、心理变化等,可以是一个细节、一句话。 通过简练的刻画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需要读者 不断地填充、想象。
肖像 小儿垂钓
胡令能

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

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
知识链接
复习检查
快速回忆:七步读诗歌
本节课所学内容及所达目标: 1.赏析《静女》《涉江采芙蓉》。 2.诗歌鉴赏,鉴赏诗歌人物形象。
静女(《诗经·邶风》)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情感】以第一人称“我”(男青年)的口吻描写了与恋人约会的情景,塑造了 女主人公活泼、调皮、大胆的形象和小伙子是憨厚、痴情的形象,表现了爱情萌发 时的甜蜜和欢乐,男子借赞颂“彤管”的美丽,表达出对静女的爱恋。
【情感】通过对赤壁的雄奇景色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三国的周瑜谈笑破敌的英雄业绩的向往,抒 发了诗人凭吊古迹而引起的自己功业无成而白发已生的感慨。
【手法】①整首诗环环相扣,环环相生,一气呵成。上阕即景生情,由大江浪涛,引出“千古”, 由“故垒”引出 “三国周郎”,由“江山如画”引出一时的“豪杰”,为下阕着重写周郎伏下一条线。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
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情感】通过对赤壁的雄奇景色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三国的周瑜谈笑破敌的英雄业绩的向往,抒 发了诗人凭吊古迹而引起的自己功业无成而白发已生的感慨。
书画方面,擅行、楷,与黄庭坚、米芾、 蔡襄并称“宋四家”,作画擅枯木怪石
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 年)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当时作者四十 七岁,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 苏轼由于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 论罪而被贬,心中有无尽的忧愁无从述说, 于是四处游山玩水以放松情绪。正巧来到 黄州城外的赤壁矶,此处壮丽的风景使作 者感触良多,更是让作者在追忆当年三国 时期周瑜无限风光的同时也感叹时光易逝, 因写下此词。

专题二 鉴赏古代诗歌人物的形象

专题二 鉴赏古代诗歌人物的形象

微点突破一 鉴赏古代诗歌的人物形象
分类
诗歌是诗人主观情感的产物,因此必然带有诗
鉴赏抒情 人的个体痕迹。诗人以此表达自己的爱憎、价
人物 主人公的形象 值观和人生追求,因此,抒情主人公往往就是
形象
诗人自己。
鉴赏
在偏重叙事的诗歌中,诗人往往借助诗中所塑 鉴赏诗歌所刻
造的人物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人生的 画的人物形象
苦、反对征伐的诗人形象。
柳永《雨霖铃》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
冷落清秋节!”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 儿女情长
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
艺术形象。
1.常见题型 (1)(2018·江苏高考)根据前两联,概括刘禹锡“闲”的表现,并分析他 如此表现的原因。 (2)(2017·全国卷Ⅱ)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3)这首诗(词)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4)诗歌(词)中的抒情主人公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5)请简要概括(分析)诗(词)中诗人(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6)某一句(联)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 忧民
的哀怨中,而是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人物形象
示例
陶渊明《饮酒(其五)》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寄情山水、归
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 隐田园的隐者
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生活的喜爱。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
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多种景 景物
物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抒发了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 形象
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如李贺的《马诗》,描绘了一匹威武 事物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鉴赏诗歌的形象一、人物形象的鉴赏1、人物形象的答题步骤:(1)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性格+身份)(2)结合诗句分析形象(有时简略)(3)指出形象的意义、表达了什么感情。

2、例题(1)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指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试分析这首词的人物形象。

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

诗中以“万里”“匹马”来表现人物曾经的金戈铁马,驰骋疆场,以“关河梦断”“泪空流”写出自己的年华已老又被弃置不用,“身老苍州”,但仍“心在天山”,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

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

例题(2)阅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

独坐敬亭山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答:全诗塑造了一个不与世俗同列,自由、闲适又有点孤傲的诗人的形象。

(第一步)众鸟之“高飞”与孤云的“独去”,写出了山静而空的特点,暗示了世俗对诗人的冷遇,表现出诗人自由而闲适的孤身生活;只有“相看不厌”的敬亭山才是自己惟一的知己。

同时,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从而又写出了诗人孤独寂寞之中的傲岸倔强的性格。

(第二步)表现出诗人从自然中寻求快乐,忘怀得失的思想感情。

(第三步)3、鉴赏人物形象注意点:(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2)抓人物形象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二、事物形象的鉴赏(主要出现在咏物诗、借物抒情诗中)1、咏物诗答题步骤:(1)指出形象并概况形象的基本特征(2)结合诗句(表现手法)具体分析(3)点出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等)2、例题:早梅(张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题: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答: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明特点:概括诗歌塑造了一个××的形象。 ①“陈居士”是一个行为洒脱;情趣高雅的隐士。 【形象概括:特征(性格、情感、心境)+身份 (游子、思妇、隐士等)】
• 2、析形象:结合诗句(手法)分析形象具有这些 特点的依据。 ②“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从陈 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 “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 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 的高雅情趣。 • 3、点意义:表现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 ③诗人借此表现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喜爱,抒发了内 心闲适愉悦的感受。 【表现人物怎样的思想、情感、志向、品格等,以 及作者的情感态度与写作意图。 】
要 点 归 纳
诗词刻画人物形象方法 ①正面描写 神态、动作、心理、语言、肖像、细节 ②侧面描写 环境(景物)衬托、其他人物衬托 要准确把握人物形象,离不开对刻画方法的了解。
要 点 归 纳
题葡萄图 (明)徐渭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注:徐渭,字文长,号青藤居士。天资聪 颖,才华横溢,诗文书画戏剧俱佳,然而 终生不得志于பைடு நூலகம்名。
金版P159-161
寻诗两绝句 陈与义 (一)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二)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试 题 感 知
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答 题 步 骤
金版161
好事近 杨万里 月未到诚斋,先到万花川谷【注】。不是 诚斋无月,隔一林修竹。 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未是秋光 奇绝,看十五十六。 【注】“万花川谷”是杨万里书斋“诚斋”前花 园的名字。
试 题 讲 评
本次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简 要分析。
参考答案: ①(明特点)本词为我们塑造了一个饱读诗书、 志趣高洁、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士人形象。 ②(析形象)花的芬芳,竹的正直是君子的象 征,书斋是博学的象征,月是高洁的象征, 词人借花园、修竹、书斋从侧面衬托自己的 生活情趣,以及高贵雅洁的审美趣味。 ③(点意义)词人借徜徉陶醉在月光下的自我 形象,抒发了自己对清雅生活的热爱。
参 考 答 案
课 前 朗 读
怀才不遇 自信洒脱 放荡恣肆 失意感伤 好的诗词作品中一定要有人在其中
诗词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①抒情主人公形象: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抒情主人公, 即诗人自己;(偏重抒情的诗歌) 如,柳永的《雨霖铃》,苏轼的《定风波》 ②作品中人物形象: 作品中其他人物(偏重叙事的诗歌) 如,王维的《观猎》,白居易的《琵琶行》 注意: A这两类形象有时出现在同一作品中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B这两类人物形象有时是同一个,诗中刻画表现 的人物形象也就是诗人自己,是诗人情感的 寄托。 如,柳宗元《江雪》
• 2、析形象:结合诗句(手法)分析形象具 有这些特点的依据。 • 3、点意义:表现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 态度。 【表现人物怎样的思想、情感、志向、品格 等,以及作者的情感态度与写作意图。 】
二、要点归纳 ①从正面描写切入 从人物的神态、行动、语言、心理、处境等角度入手 分析,关注反映感情的词语(情语)。 ②从侧面描写切入 分析诗中出现的具体景物的内涵或具体人物的作用, 理解这些景或人所承载的思想感情。 ③结合注释,知人论世 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所处时代背景等。结合诗题、 注解和关键语句把握诗中人物形象。
试 题 讲 评
思考:下列句子中运用了哪些人物刻画方法。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动作、神态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动作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语言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动作、环境、心理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肖像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肖像、神态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细节 环境衬托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人物衬托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人物衬托、环境衬托
课 后 作 业
• 下片刻画了一位抑郁不得志的闲人形象。 • 从“杖藜徐步转斜阳”一句可以看到一位 手拄藜杖缓步游赏的闲居者; • 从“又”、“浮生”等中隐隐可见作者被 贬黄州后无所事事,得过且过,日复一日 消磨岁月的无可奈何的失落形象。 • 表达了诗人超然俗务、悠闲自适的志趣, 又流露出百无聊赖、得过且过的无可奈何 之情。
诗词鉴赏专题
人物形象鉴赏
鹤冲天 宋· 柳永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 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lún ) 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 寻访。且恁(nèn )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dū )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随 堂 小 练
请简要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 ①诗歌塑造了一个饱尝辛酸、怀才不遇 而又狂放孤傲的老人形象。 • ②首句既写出了已往生活的辛酸也写出 了现状的落魄;但“独立书斋啸晚风” 一句却写出了一派孤傲狂放的气概;三 四句以“明珠”为喻,既指画中葡萄无 处卖也指自己的超人才智无人赏识。 • ③诗人借此表达抒发了自己无人赏识, 壮志未酬的无限感慨和年老力衰,孤苦 伶仃的凄凉之情 。
课 堂 小 结
④把握全诗情感
人物形象的特征应与全诗的情感相协调,通过作者对 人物的情感态度可以把握人物形象的特点。
人物形象术语例举
• 诗人身份的本质:士大夫阶层 • 特征一:家国意识 ①通达(渴望仕进):心怀家国、矢志报国、 忠君爱国、建功立业、献身边塞。 如杜甫《望岳》、王昌龄《出塞· 其一》 ②困窘(求仕不得):忧国忧民、怀才不遇、 壮志难酬、慷慨愤世、反对征战 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温庭筠 《过陈琳墓》、陆游《书愤》 ③对百姓:悲天悯人、爱怜百姓 如,白居易《观刈麦》
考 点 解 析
2017年全国卷Ⅱ
试 送子由使契丹 题 苏 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回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顾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15. 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6分)
命题方式例举: 1、这首诗塑造了诗人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2、试概括这首诗中某某性格特点,并简要分析。 3、结合诗句,赏析诗中某某的形象。 变体: 4、通过诗歌人物形象的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知 识 归 纳
人物形象术语例举
• 诗人身份的本质:士大夫阶层 • 特征三:情感真挚深沉 ①对亲友:惜别有人、思念故乡、留恋不舍、 孤独无依、漂泊不定(游子形象)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杜甫《登高》 ②对爱人:爱恨情长、情深意重 如,柳永《雨霖铃》
知 识 归 纳
鹧鸪天【注】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 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 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 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 凉。 【注】本词作于词人初贬黄州期间。 这首词下片刻画出怎样的形象?
随 堂 小 练
要点归纳: 知人论事,关注背景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所处 时代的特征等,尤其是具体的创作背景。要特别注 意注释、题目和关键字等 ,做到合理联想。
一、答题步骤 • 1、明特点:概括诗歌塑造了一个××的形 象 【形象概括:特征(性格、情感、心境)+身 份(游子、思妇、隐士等)】
课 堂 小 结
知 识 归 纳
人物形象术语例举
• 诗人身份的本质:士大夫阶层 • 特征二:自由独立 ①隐士(无意仕进):豁达洒脱、傲岸不羁、 旷达豪放、淡泊名利、寄情山水、归隐田园。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苏轼《定风 波》、王维《积雨辋川庄作》、陶渊明《归 园田居》 ②官宦(吏治浑浊):不同流俗、清高正直、 嫉恶如仇、刚毅勇敢、坚强不屈 如,屈原《离骚》、王安石《梅花》、辛弃 疾《青玉案· 元夕》、于谦《石灰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