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1构造运动和构造变动
节理与褶皱构造的关系
一、节理
第4章 构造运动和
(一)节理的分类
构造变动
第4节 断裂构造 一、节理
横节理又称Q节理,指节理面与岩体中流线构造(原 生线状流动构造)相垂直的节理。
(一)节理的分类
(二)节理与褶皱构造 的关系
(三)研究节理的意义
纵节理又称S节理,指节理面平行于流线构造的节理。 层节理又称L节理,指节理面平行于流面的节理。
一、节理 (一)节理的分类
第4章 构造运动和
构造变动
1.节理的成因分类
第4节 断裂构造 节理按成因分为非构造节理和构造节理。
一、节理
(一)节理的分类
(二)节理与褶皱构造 的关系
(1)非构造节理:指岩石在外力地质作用下,如风化、 山崩、地滑、岩溶塌陷、冰川活动以及人工爆破等作用
所产生的节理。这类节理常分布于地表浅部的岩石中, 节理的几何规律性较差。
4、5. 斜向节理(斜节理);6. 顺层节理
一、节理 (一)节理的分类
第4章 构造运动和
构造变动
2.节理的几何分类
第4节 断裂构造 一、节理
指按照节理与其所在的岩层或其它构造的关系 进行的分类。
(一)节理的分类
(二)节理与褶皱构造 的关系
(1)根据节理与所在岩层的产状要素的关系可 以分为:
(三)研究节理的意义
一、节理
第4章 构造运动和
构造变动
一、节理
(一)节理的分类
第4节 断裂构造
(一)节理的分类
一、节理
(一)节理的分类
(二)节理与褶皱构造 的关系
(三)研究节理的意义
节理即断裂两侧的岩块沿着破裂面没有发生或没有
明显发生位移的断裂构造。节理的长度、密度相差很 悬殊。沿着节理劈开的面称节理面。节理面的产状和 岩层的产状一样,用走向、倾向和倾角表示。节理常 与断层或褶曲相伴生,它们是在统一构造作用下形成 的有规律的组合。
4第四章地壳和地壳的变动
电子课文●第四章地壳和地壳的变动第一节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内部的结构,无法直接观察。
到目前为止,关于地球内部的知识,主要来自对地震波的研究。
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
地震波有纵波(P波)和横波(S 波)之分。
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
根据地震波的这些特点,人们测知地震波传播速度在地球内部呈有规律的变化。
我们可从地球内部地震波曲线图上,看出地震波在一定深度发生突然变化。
这种波速发生突然变化的面叫做不连续面。
地球内部有两个明显的不连续面:一个在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指大陆部分),在这个不连续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这个不连续面叫莫霍界面①;另一个在地下2900千米深处,在这里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这个面叫做古登堡界面②。
我们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把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一)地壳地壳是指地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很薄的一层固体外壳。
整个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
大陆部分平均厚度为33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厚度可达60千米~70千米(如青藏高原);海洋地壳较薄,平均厚度为6千米。
地壳主要由各种岩石组成。
(二)地幔这一层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所以又叫做中间层。
地幔在莫霍界面以下到古登堡界面以上,深度从5千米~70千米以下到2 900千米。
这一层也能传播横波,所以仍是固态。
主要物质成分为铁镁的硅酸盐类。
由上而下,其中铁镁含量逐渐增加。
从莫霍界面到1000千米深处,叫做上地幔。
上地幔上部(地下约60千米~250至400千米)存在一个软流层,一般认为这里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地下1000千米~2900千米深处,叫做下地幔。
下地幔的温度、压力和密度均增大,物质状态可能为固体。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是由岩石组成的,合称为岩石圈。
第4章 地质年代与地质构造(简要介绍)
中生代中期的生物面貌
(4)新生代( 0.7 - 0亿年前)
新生代包括第三纪和第四纪,是最新的地质时期。生物发展 逐渐接近现代生物特征,所以取名新生代。陆生动物以大量 出现哺乳类为特征。植物以被子植物占绝对优势。第三纪之 后发生了喜马拉雅造山运动造就了世界上最年轻最雄伟的喜 马拉雅山系和美州西海岸的海岸山脉及安底斯山脉等年轻而 高大的山脉,形成了现今的海洋和大陆分布格局。
地壳的构造运动生物发生和演变的特征都会记录在不同时期的岩石之中生物发生和演变的特征都会记录在不同时期的岩石之中运用现代地质学知识通过比较和推理可恢复地球的运用现代地质学知识通过比较和推理可恢复地球的特别是地壳的演化历史过程
第4章 地质年代与地质构造
• 4.1 地质年代 • 4.2地质构造 • 4.3 地质构造对建设工程稳定性的影响及设防原 则 • 4.4 地质图及其阅读
4.2.2 地质年代表 有了划分相对年代,绝对年龄的原则,就可以按年 代的顺序把地质历史进行系统性编年。按照年代顺序排列, 用来表示地史时期的相对年代和同位素年龄值的表格,称 为地质年代表。其内容主要包括各个地质年代单位及其开 始和延续的年龄。 (1)地质年代的划分 地质学家根据地壳的几次大的构造变动和生物演变 的阶段性,把地质历史分为宙、代、纪、世称为地质年代 单位。对于特定地质年代内所形成的岩石体,称为时间地 层单位。时间地层单位包括:宇、界、系、统。 (2)地质年代表 地质年代表在1756年提出,现代地质年代表在19世 纪发展起来并不断完善和充实。
各种褶皱构造
2、褶曲 1)褶曲的基本形式 背斜——岩层向上弯曲,核心部位的岩层较老,而外侧岩层较新, 称为背斜。其在地面的出露特征是从中心到两侧岩层从老到新对称重 复出现。
褶皱构造:褶皱“一词表明了原来平坦的岩层,受构造运动力的作用形成褶曲。岩层褶皱 后原有的空间位置和形态都已发生改变,但其连续性未受到破坏。构造运动是导致褶皱存 在的直接原因。 褶皱是岩层因在构造运动的作用下而变形 ,形成的一系列连续弯曲。岩层的连续完 整性末遭到破坏,是岩石塑性变形的表现 。
高二地理第4章知识点总结
高二地理第4章知识点总结地理是一门涉及地球表面、地球内部及他们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综合性学科。
在高二地理第4章中,我们学习了许多有关地球系统的知识,包括地球内部的结构、板块构造理论、岩石圈的变动、地震与火山、地貌发展等内容。
下面是对这些知识点的总结。
1.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的内部结构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部分,岩石的构成物质主要存在于地壳中。
地壳分为陆壳和海壳,陆壳主要由花岗岩等酸性岩石组成,而海壳则主要由玄武岩等碱性岩石构成。
地幔位于地壳下方,是地球最厚的一层,主要由较多铁、镁及硅酸盐构成。
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主要由液态的铁和镍组成,而内核则主要由固态的铁和镍组成。
2. 板块构造理论板块构造理论是解释地球上地壳变动的基本理论。
它认为地球的外部由许多相对独立的大块组成,即“板块”,这些板块以不断变动的方式互相碰撞、远离或滑动。
板块边界分为三种类型:构造边界、地震带和火山带。
构造边界是两个板块碰撞、相互间隙或滑动的地方,包括边界的褶皱、断裂、逆冲、走滑等。
地震带是板块相互碰撞导致地震活动集中的区域,火山带是板块碰撞导致火山活动集中的区域。
3. 岩石圈的变动岩石圈是地壳和上方一部分地幔组成的硬壳,其上的板块以各种方式变动。
岩石圈变动的主要方式有扩张、收缩和漂移。
扩张是指岩石圈在海脊上以中央海脊为中心向两侧扩展,使地壳从海底向两侧推开。
收缩是指岩石圈在俯冲带上相互碰撞、挤压和堆积,造成了山脉的形成以及地壳的增厚。
漂移是指岩石圈以不同速度和方向相互滑动,导致板块位置和形状的改变。
4. 地震与火山地震是地壳中的岩石破裂和断裂所引发的振动现象。
地震的发生通常与板块构造和地壳变动有关,主要发生在地震带和构造边界附近。
火山是地球表面中的一个孔洞,与地壳中的岩浆喷发有关。
火山喷发主要发生在火山带和构造边界附近,是岩石圈变动的结果。
5. 地貌发展地貌是地球表面所呈现的不同地形的总称,包括山地、平原、高原、丘陵等。
吴泰然《普通地质学》(第2版)(章节题库 第四章 名词解释)【圣才出品】
第四章名词解释1.地质构造答:地质构造是地壳或岩石圈各个组成部分的形态及其相互结合方式和面貌特征的总称。
是构造运动在岩层和岩体中遗留下来的各种构造形迹,如岩层褶曲、断层等,称为地质构造。
2.角度不整合答:角度不整合是指当下伏地层形成以后,由于受到地壳运动而产生褶皱、断裂、弯曲作用、岩浆侵入等造成地壳上升,遭受风化剥蚀。
当地壳再次下沉接受沉积后,形成上覆的新时代地层。
上覆新地层和下伏老地层产状完全不同,其间有明显的地层缺失和风化剥蚀现象。
3.莫霍面答:莫霍面是指前南斯拉夫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在1909年研究地震波时发现的,以他的名字命名,叫莫霍洛维奇不连续面,简称“莫霍面”,它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平均深度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深度为33千米。
4.矿物的挠性答:矿物的挠性是指矿物受外力作用发生弯曲变形,如当外力取消后,弯曲了的形变不能恢复原状的性质。
主要存在于一些层状结构的矿物,如滑石、绿泥石、石墨等。
5.克拉克值答:克拉克值是指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成为元素的丰度,即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重量百分比。
据克拉克等人的研究,仅O、Si、Al、Fe、Ca、Na、K、Mg8中元素的平均含量就占了地壳总量的97.52%。
6.同质多(异)像答:同质多像是指相同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物理化学条件(温度、压力、介质)下,形成不同结构的晶体的现象,如石墨和金刚石。
同质多象的每一个变体都有它一定的热力学稳定范围,都具备自己特有的形态和物理性质。
7.条痕答:条痕是指矿物在坚硬的物质上留下划痕的颜色,其本质是矿物粉末的颜色。
矿物的颜色与矿物的条痕经常是不一致的,如黄铜矿的颜色是铜黄色,而条痕却是暗绿色。
条痕只适合于低硬度矿物的鉴定。
8.解理答:解理是指矿物晶体受应力作用而超过其弹性限度时,沿一定结晶学方向破裂成一系列光滑平面的固有特性。
这些光滑的平面叫做节理面。
节理是晶质矿物才具有的特性,严格受晶体结构因素的控制。
9.标准化石答:标准化石是指具有在地质历史中演化快、延续时间短等显著特征,数量多、分布广等特点,对于研究地质年代有决定意义的化石。
褶 皱 构 造
(二)倾伏褶曲
五、褶皱的组合类型 (一)从横剖面看褶皱的 组合类型 (二)从平面上看褶皱的 组合类型 六、如何在野外认识褶 皱构造 七、研究褶皱构造的意义
四、褶曲在地质图上的表现 (一)水平褶曲
第4章 构造运动和 构造变动 第3节 褶皱构造
一、褶皱的概念 二、褶曲要素 三、褶曲的形态分类 (一)褶曲横剖面形态 (二)褶曲的纵剖面形态 (三)褶曲的平面形态 四、褶曲在地质图上的表现 (一)水平褶曲
(二)倾伏褶曲
五、褶皱的组合类型 (一)从横剖面看褶皱的 组合类型 (二)从平面上看褶皱的 组合类型 六、如何在野外认识褶 皱构造 七、研究褶皱构造的意义
三、褶曲的形态分类 (二)褶曲的纵剖面形态 第4章 构造运动和 构造变动 第3节 褶皱构造
一、褶皱的概念 二、褶曲要素 三、褶曲的形态分类 (一)褶曲横剖面形态 (二)褶曲的纵剖面形态 (三)褶曲的平面形态 四、褶曲在地质图上的表现 (一)水平褶曲
褶曲的形态分类是描述和研究褶曲的基础,它不 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褶曲形成的力学背景,而且对 地质测量、找矿和地貌研究等都具有实际的意义。 褶曲要素是褶曲形态分类的重要根据。
(二)倾伏褶曲
五、褶皱的组合类型 (一)从横剖面看褶皱的 组合类型 (二)从平面上看褶皱的 组合类型 六、如何在野外认识褶 皱构造 七、研究褶皱构造的意义
一、褶皱的概念 二、褶曲要素 三、褶曲的形态分类 (一)褶曲横剖面形态 (二)褶曲的纵剖面形态 (三)褶曲的平面形态 四、褶曲在地质图上的表现 (一)水平褶曲
图 4-32
褶曲的纵剖面分类
a. 水平褶曲;b. 倾伏褶曲;c. 倾竖褶曲
(二)倾伏褶曲
五、褶皱的组合类型 (一)从横剖面看褶皱的 组合类型 (二)从平面上看褶皱的 组合类型 六、如何在野外认识褶 皱构造 七、研究褶皱构造的意义
地质学基础教学大纲
《地质学基础》教学大纲课程编号:一、课程性质、目的及开课对象(一)性质:《地质学基础》是三年制师范专科学校地理专业必修的基础课。
(二)目的: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及其演变规律的一门自然科学。
它主要研究地球的组成、构造、发展历史和演化。
它属于六大自然科学之一的地球科学范畴。
通过教学,要使学生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启发学生钻研地球科学的兴趣和树立热爱地球科学事业雄心斗志。
(三)授课对象:地理专业一年级学生。
二、选修课程:无。
三、教学方法与考试方式(一)教学方法: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
(二)考试方式:考试。
四、学时数分配本大纲总学时为78课时,其中,理论教学为56学时,实验教学为22学时。
具体分配见各章。
五、教学内容与学时(一)理论讲授绪论主要内容:一、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分科和任务;二、地质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三、地质学在地理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
重点难点:地质学的概念、内容、特点,研究的主要对象(地壳)和方法,以及地质学的发展趋势和在地理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掌握要点:为什么要学习地质学,怎样学习地质学,学习的目的、意义和方法学,使学生全面了解地质学的概貌,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作业习题:1、地质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是什么?2、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是根据什么划分的?各有什么特点?3、什么是地质作用?它包括哪些内容?4、如何研究和学习地质学?教学时数:2学时。
第一章矿物主要内容:第一节矿物的基本特征一、矿物的基本概念二、矿物形态三、矿物的化学成分四、矿物的物理性质第二节矿物的分类和主要矿物一、矿物的分类和命名二、主要矿物简述重点难点:矿物的基本特征,矿物的概念、形态和物理化学性质,矿物的分类原则、命名和主要矿物的鉴定。
如何区别晶质与非晶矿物,矿物形态(单形和聚形)的决定因素及各自的特点;化学分类依据,类质同象与同质多象的概念及意义;掌握要点:如何运用物理性质鉴别矿物,以及物理性质之间的关系;自然元素、硫化物、卤化物、氧化物及氢化物和含氧盐矿物在自然界中的含量比重、成因、特点、理化性质及作用。
工程地质 第四章 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1(1)
第四章
1、构造运动
2、构造运动的速度
相当缓慢的如:印度古大陆现在每年仍以近2cm的速度 向北移动;迅速的地震造成的断裂可达几米-几千米。
第四章
1、构造运动
三、构造运动的主要理论
1、对流说 2、均衡说
3、地球自转说
4、板块构造说
地球在形成过程中,表层冷凝成地壳,随后地 壳被胀裂成六大板块。
第四章
(二)与桥基工程的关系
桥墩台地基稳定性和冲刷问题是桥梁工程的主要工程地 质问题。 桥基的稳定性与岩层产 状、软弱结构面等都有直接 关系。当岩层产状倾向下游, 其中又带有软弱夹层时,会 因水的冲蚀作用而影响基础 的稳定性,如果软弱夹层较 厚,会使基础产生差异沉降 导致墩身歪斜或倾覆。
桥基不稳定示意图
当两种不同岩层接触,其接触面较陡时,会造成桥基不稳, 因为接触面一般多是软弱结构面,故最好是将桥基设计在单一 岩层之上。
第四章
2、成层构造
四、地层的接触关系
上覆岩体
下伏岩体
地层间的接触关系主要有
整合接触 假整合、 不整合接触关系
第四章
2、成层构造
1、整合接触 当某个地区在某一地质时期是处于连续沉降的地壳 运动作用下,
整合接触及其形成的构造运动背景示意图 a-地壳持续下降相邻各地层皆为连续形成的; b-地壳持续上升相邻各地层皆为连续形成的
回
岩层 岩石 地基 工程地质 岩石圈 地层
顾
地貌 成层构造 地质构造 变形构造
变位构造 残积物 坡积物 洪积物 相对地质年代 松散堆积物 冲积物 地质年代 绝对地质年代 ( Q) 海积物 湖积物 冰碛物 风积物
工程地质思维法
第四章 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主要内容
第四章 构造运动和构造变动--第一节~第四节4
空间三角测量
老构造运动的证据
地层厚度 岩相分析 构造变形 地层接触关系
地层厚度
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沉积区可以形成一定 厚度的地层。对岩层厚度进行分析,可在 很大程度上得出升降幅度的定量结论。
岩相分析
把反映沉积环境的沉积岩岩性和生物群的 综合特征,称为岩相。 岩相一般可以分为海相、陆相和海陆过渡 相(如入海处的三角洲相)三类。 海相可分为滨海相、浅海相、半深海相、 深海相等;陆相可分为坡积、冲积、洪积、 湖泊、沼泽、冰川、风成等相。
顺或逆着倾向方向,地层重复出现,倾角 变化有规律。 背斜:新 — 老 — 新 向斜:老 — 新 — 老
地貌方法
水平岩层 单斜岩层 穹窿构造、短背和构造盆地 水平褶皱及倾伏褶皱 背斜和向斜
倾 斜 岩 层
研究褶皱构造的意义
褶皱与矿产 褶皱与地貌 褶皱构造与地球发展历史
根据构造运动发生的时间,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老构造运动 一类是新构造运动 一般认为,晚第三纪和第四纪的构造运动 称为新构造运动,新构造运动是指地史上 最近一个时期的构造运动。 在这以前的构造运动称为老构造运动。
构造运动的基本特征
构造运动的方向性 按照构造运动的方向,大致可分为两类: (一)水平运动 (二)垂直运动
应力、应力场、应变椭球体
应力:在物体内任一截面上单位面积的内 力,称为应力,应力的大小以kg/cm2来表 示。 地应力:组成地壳的岩石,在构造运动所 产生的构造力的作用下,其内部各点产生 的应力,称为地应力,也称为构造应力。 构造应力场:构造应力分布的空间称为构 造应力场,或简称应力场。
《地质学基础》课程笔记
《地质学基础》课程笔记第1章绪论第1节地质学概述一、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及其历史的科学,主要研究对象包括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演变和发展规律。
地质学的研究对象非常广泛,包括岩石、矿物、土壤、山脉、河流、湖泊、海洋等自然地理要素。
二、地质学的研究内容与学科划分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岩石学:研究岩石的成因、分类、组成、性质和演变规律。
2. 矿物学:研究矿物的成因、分类、组成、性质和演变规律。
3. 地质构造学:研究地球的构造、构造演变和构造运动。
4. 地层学:研究地层的成因、分布、分类和演变规律。
5. 古生物学:研究古生物的形态、分类、生态、演化和分布规律。
6. 地球物理学:研究地球的物理性质、物理过程和物理场。
7. 地球化学:研究地球的化学组成、化学过程和化学演化。
地质学可以根据研究对象和方法的不同,划分为多个学科,如岩石学、矿物学、地质构造学、地层学、古生物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等。
三、地质学研究的特点和方法地质学的研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综合性:地质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与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数学等多个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2. 实践性:地质学的研究需要大量的野外考察和实验分析,实践性很强。
3. 历史性: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是地球及其历史,因此具有很强的历史性。
4. 动态性:地球是一个动态变化的系统,地质学研究需要关注地球的动态变化。
地质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野外考察、实验分析、数值模拟、地质图编制等。
四、地质学研究的目的地质学的研究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揭示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和演变规律,为地球科学的发展提供基础。
2. 为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3. 为地质灾害的预测、防治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4. 为地质工程、水利工程、道路工程等工程建设提供地质依据。
5. 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地质信息服务。
第2节地质学发展简史一、萌芽时期(远古—1450)在远古时期,人类对地质现象有了初步的认识,如火山喷发、地震、矿物等。
工程地质学——第4 章、地质构造
95第4章地质构造4.1概述由内动力地质作用引起的地壳物质成分、内部构造、外部形态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地质构造。
这种由内动力地质作用促使地壳结构的改变和地壳内部物质变位的运动,称为地壳运动。
地壳运动影响各种地质作用的发生和发展,不仅改变着地表形态,同时,也改变着岩层的原始产状,形成各种各样的地质构造现象。
事实证明,自地球形成以来,整个地壳一直处在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但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速度、幅度、范围和方向,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往往是不相同的。
如地壳的上升或下降,挤压或拉伸运动是极其缓慢的,而地震却是十分剧烈的。
本章主要介绍了地壳构造运动的类型、岩层产状、水平岩层与倾斜岩层在地形地质上的表现、褶皱构造、节理构造与玫瑰花图、断层、识读地质图等方面内容。
学完本章后应掌握以下内容:(1)地壳构造运动的类型;(2)岩层产状及产状要素的含义以及岩层产状的测定和表示方法;(3)岩层间各种接触关系的类型及特征;(4)地质图的含义、类型以及各种地层接触关系在地质图上的表示方法;(5)中国大地构造特点;(6)地质构造对工程稳定性的影响评价内容。
学习中应注意回答以下问题:(1)地壳运动的类型有哪些?主要形成哪些地质构造?(2)什么叫岩层产状?产状三要素是什么?岩层产状是如何测定和表示的?(3)什么叫褶皱?什么叫褶曲?褶曲的要素及基本形态有哪些?如何识别褶曲并判断其类型?(4)什么是节理?节理如何分类?如何进行节理的统计调查?节理玫瑰花图的含义?如何绘制节理玫瑰花图?(5)什么叫断层?断层的要素和基本类型有哪些?如何识别断层?(6)什么是地质图?地质图的基本类型有哪些?(7)各种地质现象或地质构造在地质图中的表现形式如何?怎样阅读地质图?4.2地壳构造运动的类型地壳在地质历史中,受地球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的影响,不停地运动和演变。
地壳运动的结果,形成地壳表面各种不同的地质构造形态,因此,又把地壳运动称为构造运动。
地壳运动基本类型有两种:升降运动(vertical movement)和水平运动(horizontal movement)。
4第四章 流水地貌
1
坡面径流及其所形成 的地貌
2
沟谷水流及其所形成 的地貌
3
河流的作用
4
河流地貌
5
河口地貌
6
流域地貌
0
由地表流水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所形成的地貌, 统称为流水地貌。 流水作用:流水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 流水地貌:流水作用所塑造的各种地貌,有流 水侵蚀地貌和流水堆积地貌。
存在区域差异。
• 直接结果——其结果是导致河床发生侧 向迁移,并导致河曲的发育。
24
溯源侵蚀
• 概念解释 溯源侵蚀指的是河流向源 头或山坡的后退侵蚀,使河谷延伸加 长直抵分水岭。
• 本质 是河流下切作用在源头或河床 的瀑布、裂点处向上发展的结果。
• 影响因子 与流速、水量、岩性和土层 的松软有关
25
26
三、河流的搬运作用
在广大的山区范围内,发育完善的山地沟谷地形, 按其纵剖面的特征及侵蚀沉积过程的差异,可以分为三 个部分
集水盆 沟谷主干 洪积扇
➢ 洪积扇的形态与成因 ➢ 洪积扇的结构 ➢ 气候变化,构造运动对洪积扇发育的影响
9
10
三.泥石流及其形成的地貌
什么是泥石流?
泥石流是山区常见的一种突发性灾害,是介于 崩塌、滑坡等块体运动与挟沙水流运动之间的 一系列连续流动现象(过程)。它是由大量泥 沙、石块等固体物质与水相混合组成,沿山坡 或沟谷流动的一种特殊洪流(固液两相流)。
按泥石流流体性质分三类:
• (1)粘性泥石流 • (2)稀性泥石流 • (3)过渡性泥石流
11
2. 泥石流的三个主要形成条件 A 固体松散物质储备丰富 B 坡面坡度与沟谷比降较大 C 充足的水源供给
3. 一条发育比较完善的泥石流沟谷,大多有形 成区(包括清水区和固体物质补给区)、流 通区和堆积区三部分,相应地 上游—侵蚀 区; 中游—以搬运为主;下游—堆积区
地质概论任务-构造运动及地质构造认识
二、岩石的产状与变形
(一)岩石的产状
1、倾斜岩层
岩层——主要是指成层的沉积岩,包括喷出岩和由二者 经过变质作用而成的变质岩。
单斜岩层(单斜结构)——指一系列岩层经过地壳运动, 向同一方向倾斜,而且倾角近于一致时,成为单斜岩层。
往往是局部现象,在大范围内则是组成某些大型地质构 造的一部分。
2、岩层的产状及产状要素 (1)产状——是指地质体(岩层、
地质概论
任务15 构造运动及地质构造认识
一、构造运动的一般特征
构造运动的概念 构造运动——指由地球内力引起地壳乃至岩石圈变
形、变位的机械运动。 构造运动常和地壳运动混
称,只不过构造运动包括了岩 石圈,但从研究意义上说,我 们现今研究的内容和深度也只 是在地壳的深度范围内。
构造变动——指由构造运动引起岩石的永久性变形。 如褶皱变动、断裂变动。
(3)产状要素的表示方法 ①野外记录时一般只记录倾向和倾角两个数据,记
为:135°∠40°,直立产状才记走向。 ②地质图(平面图)上应按方位角在相应位置标出
准确的走向、倾向,并写出倾角。 如:倾斜岩层 水平岩层 直立岩层 倒转岩层
46 ③剖面图上表示为: 135
40
(二)岩石的变形 1.弹性变形 2.塑性变形 3.断裂变形 地质构造——由于构造运动的影响,使岩石产生变形 和变位,变位、变形后形成的产物就是地质构造。
包括:倾斜岩层、褶皱、断裂。
本章学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求
了解构造运动的概念、方式和表现以及构造运动的原因;掌握岩层 接触关系和初步认识常见的褶皱、断裂构造的主要特征;初步掌握岩 层产状要素及测量。掌握几种常用地质图的内容及阅读方法。
学习重点:
地质学三四章的答案
构造运动与构造变动1. 何谓构造运动?何谓构造变动?构造运动与地壳运动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内力引起地壳乃至岩石圈变形、变位叫构造运动;若岩石发生永久性变形,则称为构造变动。
构造运动范围更大(除了地壳,还包括岩石圈),主要指物理上的变化;地壳运动专指地壳,包括物理、化学上的变化。
狭义的地壳运动指内力作用引起的地壳的隆起、拗陷和形成各种构造形态的运动,广义的地壳运动包括地壳的变形、变质和岩浆活动。
2. 结合“大地构造学说简介”一节的资料,分析“地槽—地台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立论依据,思考以二者为代表的“固定论”和“活动论”的学术之争有什么启示?地槽—地台说:地槽区代表地壳上构造运动强烈活动的地带,垂直运动速度快、幅度大,沉积作用、岩浆作用、构造运动和变质作用都十分强烈;地台区指地壳上构造活动微弱、相对稳定的地区,垂直运动速度缓慢、幅度小,沉积作用广泛而较均一,岩浆作用、构造运动和变质作用也都比较微弱。
板块构造学说:把海底扩张说的基本原理扩大到整个岩石圈,并总结提高为对岩石圈的运动和演化的总体规律的认识。
熔入板块构造的基本思想,并划分岩石圈的板块。
3. 构造运动具有什么特点?新构造运动又具有什么特点?构造运动:①方向性:有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②速度和幅度:除去地震、断层、火山等在短时间内可以引起显著的变形、位移外,一般地,构造运动是岩石圈的一种长期而缓慢的运动;③周期性和阶段性新构造运动:在地貌上的遗留证据较多。
4. 如何证明不同时代构造运动的存在并分析其性质与特征?新构造运动:地貌标志、测量数据;老构造运动:地层厚度、岩相分析、构造变形、地层接触关系。
5. 岩层的产状如何表达?在野外怎样测量和记录岩层的产状?岩层在地壳中的空间状态称为岩石产状。
通过走向、倾向、倾角来表达。
在野外测量中,通过地质罗盘来测量方位角,记录格式为走向+倾向+倾角变化范围Eg: NE35°/SW215°,SE125,∠45°6. 岩石受力状态下的构造应力场中各种应力的分布有何规律?受构造力作用的岩石变形分为哪几个阶段?岩石性质对岩石变形有何影响?应力分为压应力、张应力、剪应力;受构造力的作用,岩石变形分为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断裂变形;脆性岩石当外力作用达到一定程度,由弹性变形直接转化为断裂变形,而柔性较大的岩石,当外力增大超过弹性限度后,由弹性变形转化为塑性变形。
地质学基础大纲
第四大类:氧化物及氢氧化物(19、刚玉20、赤铁矿*21、锡石22、软锰矿*23、石英*24、磁铁矿*25、铬铁矿26、软锰矿*27、褐铁矿*28、硬锰矿*)
第五大类:含氧盐
第一类:硅酸盐类:(29、橄榄石*30、石榴子石*31、红柱石*32、黄玉33、绿帘石34、绿柱石35、电气石36、普通辉石37、普通角闪石*38、透闪石、阳起石和石棉39、蓝闪石40、硅灰石41、滑石42、蛇纹石和石棉*43、高岭石*44、云母45、绿泥石46、正长石*47、斜长石48、白榴石49、霞石)
第一节 地球概况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二、地球的物理性质
地球的密度和重力;地球的磁性;地热;磁偏角;磁倾角的概念
第二节 地球的结构
掌握地球的结构的划分
一、地球外部圈
大气圈
水气圈
生物圈
二、地球内部圈层
地壳
地幔
地核
地壳的一级构造单位:即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
大陆型地壳具双层结构:花岗岩层、玄武岩层
大洋地壳具单层结构:玄武岩层
六、火成岩的分类
七、主要的火成岩简介
超基性岩类(橄榄岩、辉岩)。基性岩类(辉长岩、辉绿玢岩、玄武岩)。中性岩类(闪长岩、闪长玢岩、安山岩;正长岩、正长斑岩、粗面岩)。
酸性岩类(花岗岩、花岗斑岩、流纹岩;花岗闪长岩、花岗闪长班岩、英发岩)。
碱性岩类(霞石正长岩、霞石正长班岩、响岩)。脉岩类(伟晶岩、细晶岩、煌斑岩)。火山玻璃岩类(黑曜岩、浮岩)。
11、总结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岩石之间的区别和转化关系。
第四章构造运动及构造变动
【教学目的】
掌握构造运动的相关知识;重点掌握和理解褶皱与断层构造的特点;了解新构造运动和地震的知识;了解各种大地构造学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了解地貌成因(丹霞地貌、峰林地貌、悬崖地貌等)
研究节理的意义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遥感学院
2014/9/20
29
断裂构造 二、断层
第四节
断层的几何要素:
断层面:产生断裂的断裂面 断层线:断层与地面的交线
断盘:断层两侧的地层或岩体
位移:断裂移动的距离
断盘用两侧地层或地质 注意几个概念: 体相对位置来描述: •视断距(总滑距) •上盘: •地层断距 •下盘: •垂直(铅直)地层断距 •上升盘: •水平断距 •下降盘:
断层的分类
断层的组合
断层的识别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遥感学院
2014/9/20
30
第四节
第四章 构造运动与构造变动
第一节
构造运动与构造变动的概念
构造运动 构造运动 由内动力地质作用引起 ,使地壳或岩石 构造变动 构造变动:: 由构造运动引起的岩石永久性形变。
圈产生变形或变位作用.
构造变动包括: 构造运动分为两类 (以新近纪为界限) 褶皱变动——韧性形变
老构造运动:断裂、褶皱 断裂变动——脆性形变 新构造运动:火山、地震、断裂、褶皱等
地层接触关系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遥感学院
2014/9/20
14
第二节
构造运动的特征与表现
三、岩层的产状和岩石变形
岩层的概念 岩层产状及其要素
岩石变形分析
岩石变形阶段
影响岩石变形的因素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遥感学院
2014/9/20
15
第二节
构造运动的特征与表现
三、岩层的产状和岩石变形 岩层:两个界面间的岩性相 同或相似的层状岩石。 岩层的概念 注意岩层中的一些概念: 岩层产状及其要素 •顶面(顶板)
影响岩石变形的因素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遥感学院
2014/9/20
18
第二节
构造运动的特征与表现
弹性变形阶段:受弹性极限以内的应力,
三、岩层的产状和岩石变形 岩石变形阶段:
岩层的概念
应力消失,形变恢复。 岩石没有破碎,应力消失,保持形变。
断裂变形阶段:应力超过岩石强度极限,
岩层产状及其要素 塑性变形阶段:应力超过弹性极限,但
岩石变形分析
岩石变形阶段
•底面(底板) •厚度
•夹层
•变厚(膨胀)
影响岩石变形的因素 •变薄(收缩)
•尖灭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遥感学院
2014/9/20
16
岩层的产状: 岩层的产状:岩层的空间方位。 • 倾斜岩层( 5~ 85 °) 岩层的产状 : 岩层的产状要素 : 三、岩层的产状和岩石变形 岩层的产状: (岩层的产状大致可分为四类:) 反映了斜坡原始沉积、冰川、火山、等沉积 • 直立岩层( 90 °±5° ) 走向:地层横向延伸方向。 •倒转岩层 •水平岩层( 0~ 5° ) 地层受强烈挤压作用而形成。 反映了构造形变(变形、变位) 岩层的概念 倾向:地层倾斜的方向。 典型的构造运动变位结果 反映了海相、湖相陆相盆地的沉积环境 倾角:地层倾斜的角度。 岩层产状及其要素 注意: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遥感学院
2014/9/20
28
研究节理的意义:(帮助了解地应力场) 第四节 断裂构造
帮助推断地应力的特点及构造特征; 帮助了解岩浆活动规律; 了解地下水分布及运动规律;
一、节理 判断控矿因素;
断裂构造、节理和断层的概念
的安全性论证; 节理的分类
工程建设(隧道、水库、矿井、坑道、桥梁、房屋)
11
第二节
构造运动的特征与表现
二、构造运动的证据 新构造运动的证据 地貌标志证据 岩相:岩石的沉积环境。岩相可分三类 岩相水平方向的变化:同一沉积时期的不同沉积环境。 海相: 测量证据 滨海相、浅海相、半深海相、深海相 。 :不同时期沉积环境的改变。 岩相垂直方向的变化 地震证据 陆相: 坡积相、冲积相、湖泊相、冰川相、风成相等 三角洲相、泻湖相。 海陆过渡相: 老构造运动的证据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遥感学院
2014/9/20
13
第二节
构造运动的特征与表现
二、构造运动的证据 新构造运动的证据 地貌标志证据 测量证据
什么是地层接触关系?
地震证据
整合接触:新老地层是连续沉积的,
老构造运动的证据 中间没有缺失、呈渐变关系的接触。 不整合接触又分为: 地层厚度 不整合接触:新老地层在沉积中发生 平行不整合 岩相分析 了间断现象,呈突变关系的接触 角度不整合 构造变形
节理的分类: 按几何分类: 按成因分类:
非构造节理:外动力地质作用产生或原生的节理 根据节理走向与所在褶皱枢纽的关系可分为: 剪节理:
走向节理、倾向节理、斜向节理、顺层节理 张节理: 断裂构造、节理和断层的概念 构造节理:构造运动产生的节理
纵节理、横节理、斜节理 节理的分类
研究节理的意义
褶皱的组合形式
•轴(轴向) :轴面与水平面的连线
•转折端:褶皱两翼过渡的部分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遥感学院
2014/9/20
23
第三节
褶皱构造
从褶皱的横剖面形态来分 :: 从褶皱的纵剖面形态来分 按轴面和两翼的特点: 按枢纽的产状特点: 从褶皱的平面形态来分: 褶皱要素 直立褶皱 水平褶皱 线形褶皱:长宽比>10:1 倾斜褶皱 倾伏褶皱 倒转褶皱 褶皱的分类 10:1~3:1 长圆形褶皱:长宽比 倾竖褶皱 平卧褶皱 按轴面产状和枢纽产状综合特点: 浑圆形褶皱:长宽比<3:1 翻卷褶皱 褶皱的组合形式 直立水平褶皱 按转折端和两翼的特点: 注意:大型的浑圆形褶皱 直立倾伏褶皱 园弧褶皱 倾竖褶皱 构造盆地 ——浑圆形向斜 箱形褶皱 倾斜水平褶皱 穹隆构造——浑圆形背斜 齿形褶皱 平卧褶皱 扇形褶皱 倾斜倾伏褶皱 挠曲褶皱 斜卧褶皱
构造运动的特征与表现
二、构造运动的证据 新构造运动的证据 地貌标志证据 上升运动为主的地区 ——形成剥蚀地貌 测量证据 下降运动为主的地区 ——形成堆积地貌 地震证据 地壳下降的证据:珊瑚,水下河道、三角洲、 老构造运动的证据 阶地、建筑物 地层厚度 地壳上升的证据:陆地上珊瑚、高地上的海 岩相分析 岸地貌、河流阶地。 构造变形
10
第二节
构造运动的特征与表现
二、构造运动的证据 新构造运动的证据 地貌标志证据 测量证据 浅海沉积:元古界近万米厚的浅海沉积。 地震证据 超常沉积:中新生代6千米陆相沉积。 老构造运动的证据 地层厚度 岩相分析 构造变形
地层接触关系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遥感学院
2014/9/20
研究节理的意义 节理:破裂面没有发生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
断层: 破裂面产生了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
劈理:节理的一种。局部产生断裂的节理。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遥感学院
2014/9/20
27
节理的分类: 第四节节理的分类: 断裂构造
一、节理 根据岩层中节理与产状要素的关系可分为: 按力学成因分类:
地层接触关系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遥感学院
2014/9/20
8
第二节
构造运动的特征与表现
二、构造运动的证据 新构造运动的证据 地貌标志证据 测量证据
地震证据 地面测量证据:甘肃山丹到十里铺距离 老构造运动的证据 海底测绘证据:洋中脊不断扩张
地层厚度 卫星遥感测量证据:各大板块位置的变化 岩相分析 构造变形
第二节
构造运动的特征与表现
•走向不是唯一的,是成对出现,相差180° 岩石变形分析
岩石变形阶段 •倾角又分为:真倾角(唯一的) 、视倾角
•岩层的厚度也分为:真厚度 、视厚度 影响岩石变形的因素
•倾向又分为:真倾向(唯一的)、视倾向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遥感学院
2014/9/20
17
第二节
构造运动的特征与表现
构造运动的特征与表现
一、构造运动的基本特征
地壳运动的“平静期”和“活跃期”交替出现,运 方向性 “构造旋回”有时也叫“构造周期”(但两者有差 动的速度和幅度有明显变化。 异) 运动的速度和幅度 由“缓慢”到“活跃”的一次活动叫做一次构造旋 从“旋回”的角度:每次构造运动的时间是不一样的。 回。 周期性和阶段性 从“周期”的角度:历史上发生过多次构造旋回,每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遥感学院
褶皱的概念
2014/9/20
24
第三节
褶皱构造
褶皱的概念 褶皱要素 褶皱的分类
褶皱的组合形式
褶皱的组合形式: 复式向斜(复向斜) 复式背斜(复背斜) 同斜褶皱 等斜褶皱 隔档式褶皱 隔槽式褶皱 平面组合: 平行状 分枝状 帚状 弧状 雁行状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遥感学院
地层接触关系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遥感学院
2014/9/20
9
第二节
构造运动的特征与表现
二、构造运动的证据 新构造运动的证据 地貌标志证据 测量证据
地震证据
地层厚度 岩相分析 构造变形
地球表面全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
老构造运动的证据
地层接触关系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遥阶段 岩石产生破裂面。
影响岩石变形的因素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遥感学院
2014/9/20
19
第二节
构造运动的特征与表现
影响岩石变形的因素:
围压 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