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优秀4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优秀4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优秀4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自学本文中的生字、新词。

2、通过课文的描述,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3、理解信念和父爱的力量是伟大的,在最艰难的时候,它能激励人面对困难,战胜困难。

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对父亲言行的描写,体会其爱子之情。

2、通过对儿子言行描写,感受孩子的"了不起"。

教学准备:1、学生预习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2、教师准备课件。

(有关这次地震音频、父亲在营救儿子时候的图片等)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回忆故事、简评父子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美国作家马克。

汉林写的《地震中的父与子》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课题(生齐读)2、昨天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请回忆一下,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生:课文讲了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了儿子和同学的事)3、是的,课文主要讲了发生在父与子之间的事(板书:父子)这篇课文讲到了一场怎样的大地震呢?(生读第一段)4、在地震中,许多楼房都成了废墟,(出现影音资料)同学们,像这样惊心动魄的大地震,在正常情况下,埋在废墟下的人生还的可能性大吗?(生齐答——不大)5、是的,生还的可能性非常小,然而这篇课文讲的一个儿子与十四个同学在废墟下支撑了38个小时,一个父亲不顾危险坚持不懈地挖了38小时,你觉得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呢?(了不起)板书6、你关注到课文的结尾,真会读书,同学们也来读这句结尾(投影)投:这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现在我们要解决一个问题,你猜是什么问题出示: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二、品读课文,了解父亲的了不起。

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父亲了不起在哪?儿子了不起在哪;分两方面思考,请大学默读思考,把相关的语句画下来,然后前后四人小组讨论讨论。

1.了解:为什么说这是一个了不起父亲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能够体现父亲了不起的相关的语句。

2023四年级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优质备课教案优秀4篇

2023四年级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优质备课教案优秀4篇

2023四年级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优质备课教案优秀4篇2023四年级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优质备课教案优秀4篇1 教学目标:(一)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

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四)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一)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二)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言行的描写,体会__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重点理解“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这句话的含义。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一)学生预习课文,了解__主要内容,初步认识本课生字。

(二)教师准备课件。

(用PPT制作的有关课文内容的文字片和与地震相关的图片与音乐)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整体感知(一)出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进入第六单元的学习。

这一单元,将让我们感受到父母之爱的深沉与宽广。

这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第17课(师板书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三)检查生词(四)整体感知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儿呢?(五)文中的父与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了不起父子)二、披文入情,感悟语言(一)这节课,我们就先来看看,文中的父亲为什么了不起。

请大家默读课文1-12自然段,看看文中哪些文字让你感到了父亲的了不起?用波浪线把它们画出来,在旁边用一两个词简单地写下你的感受。

(二)重点引导学生感悟朗读以下重点句段1、第3自然段(1)从哪里体会到了父亲的了不起?(2)从哪看出痛苦?为什么?痛苦到什么程度?用一个词来概括父亲此时的心情。

(3)尽管痛苦,但他还是坚定地站了起来,透过“坚定”这个词,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父亲?(4)朗读,读出父亲的痛苦与坚定2、第5—11自然段(1)谁阻挡过他?是怎样阻挡的?(2)为什么父亲反复只说这一句?(3)分角色读课文。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4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4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4篇)作为一位不辞辛苦的人民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佑襄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我细心为大家整理的《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4篇),希望大家可以爱好并共享出去。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我能认得本课的生字词。

我能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好词佳句。

我能充足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习重点:解决课文的生字词,并积累语言。

学问链接:地震前兆指地震发生前显现的异常现象,岩体在地应力作用下,在应力应变渐渐积累、加强的过程中,会引起震源及相近物质发生如地震活动、地表的明显变更以及地磁、地电、重力等地球物理异常,地下水位、水化学、动物的异常行为等。

概括性称这些与地震孕育、发生有关联的异常变更现象为地震前兆(也称地震异常)。

它包含地震微观异常和地震宏观异常两大类。

预习任务:1、正确高声的朗读课文。

2、自同学字词,利用工具书理解课文中的生词。

3、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自主、合作、探究:1、交流生字词自学情况,学习巩固生字词。

2 、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分角色朗读父亲及儿子的对话,与大家交流自身的感受。

我来闯关:1、洛()矶瓦()废()()抖()炸()乱2、解释词语:往日、废墟、疾步、无望、瓦砾、破烂不堪、等词语。

3、课文叙述了()发生在()的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究()的感人的故事。

学习收获:学问延长:找一找并搜集相关地震的学问。

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语文第九册)班级课题 17地震中的父与子课时第2课时主备人审核人组别使用人使用日期教学思路(纠错栏)学习目标:a、我能领悟捉住人物语言、外貌、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b、我能体会到父亲与儿子的“了不起”学习重点:体会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吸取的气力。

预习任务:正确流利的高声读课文。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通用10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通用10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通用10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通用10篇),欢迎大家分享。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1、感受父子亲情,理解伟大的父爱能给人巨大的勇气,能使人在危急时刻变得更加坚强,能够无所畏惧地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

2、依托语言文字,通过有感情朗读、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和情感。

教学重点:1、展现“父亲艰难地在废墟上挖了38小时”这一情景的第十二自然段。

2、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句话给父子二人带来的巨大精神力量。

3、理解这对父子为何了不起。

教学难点: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给父子二人带来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把握整体,创设情境1、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7课地震中的——(生引答:父与子)(板书课题)2、初读了课文,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让一切都失去了他往日的模样。

(出示影音)旁白:你们看,在地震中楼房倒塌,成了瓦砾堆,鲜活的生命就这样离我们而去……人群从四面八方赶来,纷纷加入救援的队伍。

一双双手,一把把铁锹,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都加入了到这场与死神的竞赛中。

然而,救出每一个人都显得那样艰难。

二、直奔主题,整体感知1、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位父亲执着地挖了38个小时,他7岁的儿子竟顽强支撑了38个小时。

课文中早已对他们给予高度的评价,说他们是一对――(生答:了不起)的父与子。

(板书:了不起)2、你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他们的了不起?动笔划出来,还可以用简短的语句做些批注。

(学生读划写)3、学生交流过渡:这真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这位父亲如此伟大,如此_____,如此______(生自由答)让我们再一次走近这位了不起的父亲。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爱的伟大和儿子的感恩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感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敬父母、关爱他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父与子的情感。

2.教学难点:体会父爱的伟大和儿子的感恩之情。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地震吗?地震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二)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

2.学生朗读,教师指导。

(三)深入解读(1)课文中父亲在地震中表现出了哪些品质?(2)儿子在地震中表现出了哪些品质?(3)父与子在地震中的相互关爱给你哪些启示?2.学生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3.小组代表发言,全班交流。

(四)感悟父爱1.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重点关注父亲在地震中的表现。

2.学生朗读,教师指导。

3.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父爱的理解。

(五)感悟孝道1.请同学们思考:课文中的儿子是如何孝敬父亲的?3.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孝道的理解。

1.请同学们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七)课后作业1.写一篇关于父爱的作文。

2.向父母表达自己的孝敬之情。

四、板书设计《地震中的父与子》1.父亲:勇敢、坚定、无私2.儿子:感恩、孝顺、勇敢3.启示:关爱他人,尊敬父母五、教学反思1.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2.提高课堂提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加强课堂纪律管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通过课文细节,理解父亲在地震中的坚持和对儿子的爱。

2.感悟儿子在逆境中对父亲的信任和依赖。

(一)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如果有一天,你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你最希望谁出现在你身边?学生A:我希望爸爸妈妈在我身边。

教师:是的,家人总是我们最温暖的依靠。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故事,就是一个关于父亲和儿子在地震中的感人故事。

《地震中的父与子》优秀教学设计优秀6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优秀教学设计优秀6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优秀教学设计优秀6篇篇一:《地震中的父与子》优秀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词。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

一、新导入课同学们齐读《父爱》这首诗歌,并谈谈读后的感受。

师:是的,父亲是一棵大树,用枝枝叶叶给予我们世界上最安全、最温暖的庇护。

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地震中的父与子》,感受深沉而宽广的父爱。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这是一场怎样的地震?地震中父亲与儿子之间又发生了什么故事?请同学们自由的朗读课文,在文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三、认读生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1、交流这是一场怎样的地震?并在课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

2、观看洛杉矶大地震留下的图片,并从中认识课文中必须掌握的生词。

3、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品读课文,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1、快速浏览课文,文中告诉我们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2、学生齐读“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3、学生静心默读课文的1—12自然段,体会父亲的了不起,并找到相关的语句写上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4、交流:<1>抓住父亲面对不同的人的劝告,回答的却是同样一个意思的三句简单的问话,“你是不是来帮助我”体会父亲不同的心情。

创设情境,指导朗读,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2>抓住“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这句话中的“挖”字体会父亲的了不起。

指导朗读。

讨论: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父亲挖了36小时,而要这样罗列时间的进程?创设不同的情境,指导朗读这句话,在读中感受如山的父爱。

〈3〉抓住“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这句外貌描写,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5、小练笔:36个小时过去了,可儿子仍生死未卜,父亲会对儿子说些什么了?五、总结同学们动情的话语,让我们再次感受到父亲的了不起。

地震中的父与子优质教案(通用5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优质教案(通用5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优质教案(通用5篇)地震中的父与子优质教案1教学目标:1、自学生字新词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想象父亲抢救儿子的画面。

教学重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明确专题:各自默读本组课文的导语,说说本组专题的内容及学习要求。

2、出示一段赞颁亲情的抒情文字,让学生齐读(亲情,是黑夜里明亮的烛光,撕开夜幕,指引前进的航向;亲情,是冬日和煦的太阳,驱走严寒,给人们带来温暖……)。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板书),读了以后,相信大家对这段文字,对亲情的可贵一定有更加的体会。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1、检查学生预习生字新词的情况,重点记住“墟砾”等字。

2、让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检查自读情况,初步感知课文内容:(1)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读后你有什么想法?三、再读课文,直指重点1、再读课文,说说课文写的是怎样的一对父子。

2、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3、质疑: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4、小组内探讨,交流各自的初步认识。

四、课堂小结由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17、地震中的父与子Shān jī hùn xī xū màn洛杉矶混乱昔日废墟曼谷jí bào lì zá chàn疾步爆炸瓦砾砸着颤抖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

2、体会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并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点: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

教学难点: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教学过程:一、抓住重点合作研究1、自读课文,看看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父与子的.了不起。

2、品味词句(1)关于父亲的了不起,以下句子或关键词语是品味的重点①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父亲说的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为什么反复出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②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这位父亲“直直”的双眼中,你看出他在想什么?③他挖了8小时……爸爸,是你吗?作者不厌其烦地把表示时间的词罗列起来,从中你读懂了什么?课文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2)关于儿子的了不起,以下句子或词语是品味的重点。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优秀6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优秀6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优秀6篇)四年级下册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课文1至12自然段,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一)齐读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二)质疑: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地震中的父与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二、初读课文(一)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上两个问题,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混乱、昔日、废墟、爆炸、瓦砾、洛杉矶、阿曼达、地震、安顿、坚定、疾步、挖掘、破烂不堪、绝望、叹息、悲痛、砸着、颤抖、拥抱2、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句子1 :“…… 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30万人”“ 不到四分钟”两个数字词感受这是一场大地震;找好关键词感情朗读突出大地震)句子2:“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A、观看地震后的图片出示生字词:混乱、昔日、废墟、爆炸、瓦砾,从画面中可以理解混乱:乱七八糟,这就叫做混乱废墟:房子倒塌后成了废弃的地方,那就叫------瓦砾:废墟里面看到有许多碎的瓦片、砖块,这就是-----)(这就是大地震留在我们脑海中的几个词语,你看,我们学词语可以查字典,可以联系上下文,也可以借助画面,还可以联系我们的所见所闻。

读书就是这样,要做个有心人。

)除了了解这些词语,还有其他词语的意思希望大家运用老师介绍的方法自己理解。

3 、在这场大地震中一对父与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儿子被埋在废墟中,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经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及其同伴)的故事。

小学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优秀教案(优秀6篇)

小学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优秀教案(优秀6篇)

小学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优秀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小学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优秀教案(优秀6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自学生字新词,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想象父亲抢救儿子的画面。

2.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父亲在救助儿子的过程中的心理有哪些变化,从而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父爱的伟大的。

3.体会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并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难点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

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板书课题并让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1.自由读课文,要求:(1)自由读课文,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明确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画出使你深受感动的句子,在小组内交流。

(4)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注明自己不懂的问题。

2.学生自由读文,交流学习收获及不懂的问题,同时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坚定”“颤抖”等词语。

三、学生默读课文,提出问题1.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师生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1)父亲在救助儿子的过程中心理有哪些变化?(2)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试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体会体会。

(3)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父亲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进行描写来表达父爱的?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的心理变化1.学生细细品读课文,找出能体现父亲救助儿子心理变化的句子。

2.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能体现父亲心理变化的重点句子,并体会父亲当时的心理。

五、布置作业:朗读课文,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深入学习课文内容。

五年级语文上《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板书设计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五年级语文上《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板书设计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五年级语文上《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板书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学习课文中描绘人物形象和情感变化的写作手法。

提高学生的朗读、默读、复述和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引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验父爱的伟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父爱的伟大,培养学生尊敬父母、关爱家人的情感。

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坚韧不拔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主题,感受父爱伟大。

2.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情感变化,体会人物心理。

2.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写作实践。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地震灾害,引发学生对地震的关注。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震中的人们是如何面对灾难的吗?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地震中的父与子的故事。

2.初读课文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纠正发音、停顿等。

3.精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重点句子,体会父爱的伟大。

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父爱的伟大?你是如何理解的?4.学习课文写作手法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如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等。

学生尝试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并举例说明。

5.写作实践学生进行写作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教师点评。

五、板书设计1.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2.重点句子:“父亲的心里充满了担忧,但他仍然坚定地说:‘不管怎样,我都要找到你。

’”“儿子在废墟中坚持生存,他相信父亲一定会找到他。

”3.写作手法:心理描写环境描写对话描写4.写作题目:关于父爱的故事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了父爱的伟大。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默读、复述和写作能力,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5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5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10【教学目标】1、自学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理解词语大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

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出示相关地震危害的资料。

2、学生谈感受。

3、揭示课题。

二、自由读课文1、初读课文,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生字、新词。

2、再读课文,读懂课文大意,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品读课文1、体会父亲在救儿子的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2、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四、课后拓展,课堂练笔1、想一想,阿曼达被埋在废墟中时,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2、阅读短文《回忆中的家》(节选),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

五、布置作业1、搜集有关体现父爱或母爱的文章。

2、用心体会生活中父母所做的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又饱含父爱、母爱真情的事。

选择生活中的一个片段,写一篇体现与父母间感情的记叙文。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11(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预习时学习新字词,对于不懂的借助字典或者小组讨论等各种方法,解决难题。

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昔日、废墟、爆炸、瓦砾、破烂不堪”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了解故事梗概3.积累描写人物佳句,初步领悟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反映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认识八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如:“曼墟砾爆”等生字。

教学难点:积累描写人物佳句,初步领悟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反映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入情入境1.PPT展示一系列有关四川汶川大地震时感人照片,特别是关于地震中父母和儿女之间的感人照片。

小学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优秀教案

小学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优秀教案

小学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情节,理解父与子的情感变化。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推理和判断。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父与子之间深厚的感情,培养亲情观念。

(2)学会珍惜生命,懂得面对困难时要勇敢、坚定。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懂得家庭、亲情、责任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理解课文内容,分析父与子的情感变化。

3.朗读课文,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课文情节的理解与分析。

2.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3.亲情观念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地震中的父与子,这是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

在地震中,一位父亲为了寻找失踪的儿子,冒着生命危险,坚持不懈地寻找。

最终,他能否找到儿子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感受父与子之间的亲情。

2.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讨论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3.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学会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分析课文情节,引导学生理解父与子的情感变化。

(3)讲解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朗读练习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通过朗读,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5.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父与子之间深厚的亲情。

在地震中,父亲为了寻找儿子,不惜一切代价。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生命是宝贵的,亲情是无价的。

我们要珍惜生命,珍惜家人,学会面对困难,勇敢地去追求幸福。

6.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写一篇关于父与子之间亲情的短文。

(3)观察身边的亲人,体会亲情的伟大,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五、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情节,理解父与子的情感变化。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的基本情节,了解地震中父亲与儿子之间的感人事迹。

1.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讨论等方式,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1.3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感受父爱的伟大,培养自己的感恩情怀,增强对家庭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的基本情节,感受父爱的伟大。

2.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父亲在地震中对儿子的关爱和坚持。

三、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讨论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准备4.1 教具准备PPT、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文本。

4.2 教学环境教室环境舒适,学生座位有序。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PPT展示地震中的父与子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震中的父与子意味着什么?5.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理解课文内容,思考问题。

5.3 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阅读课文的心得,讨论地震中的父与子所表现出的情感。

5.4 重点讲解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内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地震中的父与子所展现出的父爱如山。

5.5 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自己对父母的爱和感恩之情,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5.6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父爱的伟大,要求学生珍惜家庭生活,关爱家人。

5.7 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写一篇关于“我心中的父爱”的作文,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和感恩之情。

六、教学评估6.1 评估内容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父爱主题的感悟以及个人的情感体验。

6.2 评估方法通过课堂讨论、学生作文和课后访谈等多种方式进行综合评估。

六、拓展活动7.1 活动内容组织学生观看与地震相关的纪录片或电影,如《唐山大地震》,以便更深入地理解地震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7.2 活动准备准备相应的视频资源,确保播放设备的正常运行。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教案:《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教学目标:1.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了解地震对生活和人们的伤害;2.通过讲述一个父子在地震中拯救生命的故事,培养学生勇敢和乐于助人的品质;3.让学生明白父母对自己的爱和责任,并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二、教学重点:1.学习地震的基本知识,理解地震对人们的危害;2.通过故事感受父子之间深厚的亲情和家庭责任。

三、教学难点:故事中的父子亲情如何影响学生。

四、教学准备:1.复印故事《地震中的父与子》;2.一张世界地图;3.备课PPT。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0分钟)1.教师展示地图,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的国家和大陆分布;2.教师提问:你们有没有听说过地震?地震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3.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提出关于地震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步骤二:学习地震知识(20分钟)1.教师通过PPT讲解地震的基本知识,包括地震的形成原因、地震带、地震的伤害等;2.教师示范展示地震灾害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地震对人们的影响;3.学生观看图片,描述地震对人们生活的危害。

步骤三:讲述故事(30分钟)1.教师告诉学生,今天要讲述一个关于地震中的父与子的故事;2.教师分发故事《地震中的父与子》,让学生阅读;3.教师讲述故事的过程,并引导学生思考,在故事中父子之间的亲情如何影响他们行动和拯救他人的勇气。

步骤四:情感教育(2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故事中,父亲为了救人,面对危险和困难,展现了怎样的勇气和责任感?2.教师鼓励学生思考父母对自己的无私关爱,在平常生活中应该如何回报父母的爱?3.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步骤五:总结与评价(10分钟)1.教师总结地震知识,强调重要内容;2.教师和学生一起评价教学过程,回顾学习收获;3.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自己对父母的感激之情的作文。

六、板书设计:地震知识:-地震:地球地壳的震动-地震的成因:板块运动、岩石断层运动等-地震的危害:破坏建筑物、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故事《地震中的父与子》七、作业布置:写一篇关于自己对父母的感激之情的作文。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地震的基本概念,掌握地震的成因和灾害特点。

2. 通过故事《地震中的父与子》的阅读,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自然灾害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内容与安排:课前准备:播放一段关于地震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地震话题的兴趣。

1. 导入(用10分钟):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有关地震的经历或观点,并引导学生认识到地震的危害性和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 阅读故事(用3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故事《地震中的父与子》的背景,并组织学生阅读故事。

教师可以提前将故事分成若干部分,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小组讨论。

3. 理解与表达(用3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帮助他们理解故事的含义和主题。

学生可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理解,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总结。

4. 情感态度培养(用20分钟):教师组织开展一场关于地震灾害的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地震灾害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影响,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5. 提高阅读能力(用20分钟):教师将故事中的一些句子或段落提取出来,让学生进行口头或书面的改写。

学生可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和分享,提高彼此的阅读理解能力。

6. 总结与拓展(用10分钟):教师对这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并布置一些拓展作业,以鼓励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地震和其他自然灾害。

教学方法与手段:1. 多媒体教学:通过播放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 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 提问与回答:教师提问学生,引导他们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参与度,评估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2. 教师布置的拓展作业,如阅读相关文章或写一篇与地震相关的作文,评估学生是否能够进一步拓展知识。

《地震中的父与子》优秀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优秀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优秀教学设计《地震中的父与子》优秀教学设计(通用6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地震中的父与子》优秀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地震中的父与子》优秀教学设计篇1【学习目标】1、识记生字新词,正确读写和理解相关词语。

2、品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心中的坚定信念,以及信念产生的奇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非同寻常的深沉父爱以及蕴藏其中的巨大力量。

4、领悟作者抓住认为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积累活的语言。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写中感受父子心中的坚定信念,体会深沉的父爱以及力量。

【教学难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揭题导入1、揭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题目是??《地震中的父与子》。

2、同学们,你们还记得“5.12”汶川大地震吗?它给你留下了怎样深刻的印象?3、经过预习,我们了解到这篇课文所讲的地震发生在什么地方?是一场怎样的地震?请你快速浏览课文,找到相关的词句。

从哪可以看出这是一场大地震?4、情境学词。

出示洛衫矶地震废墟图,师描述地震过后的惨状。

地震过后,留下来的是什么?是废墟,还有瓦砾,还可能会发生大爆炸,还有不幸被瓦砾砸着的人和物。

5、看到这片“废墟”,你有什么感觉?人们会怎样面对这片大地震后的废墟呢?二、通读全文,理清脉络1、自由读课文。

释疑。

2、指导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跟大家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一件什么事?(思路:“六要素”??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三、品读“了不起”的父亲(3-12自然段)1、引读:在整件事情的发展中,有两个人会给你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他们是??父与子。

他们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为什么会留下这样的印象呢?我们先来看看这位父亲,看到这片大地震后留下的废墟,他的感受与表现跟别的父母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2、快速默读文段3-11自然段。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3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3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3一、设计指导思想本课的教学是以“以学生自读自学、合作探究为主线”的指导思想而设计教学的,注重教师引导的过程和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为目标,注重为学生的理解、感悟,积累搭好桥梁,拓展、延伸学生的学习空间,使学生感受道阅读的兴趣,体会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学会正确、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挖掘教材的潜在资源,培养学生感受、理解、积累和运用的能力,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让每一位学生得到扎扎实实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地震中的父与子》是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S版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用平实的语言讲述了有一年发生在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生命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经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了儿子和同学的感人故事,文章虽然语言比较平实,但描写具体,情感真挚。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课文内容并不难,而真正理解父子之间的真情,是有一定难度的。

三、学情分析这篇课文以父亲在救助儿子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父亲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为主线,写出了父与子各自的了不起,思路清晰非常便于教学。

但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文本有较大的差距,怎样才能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搭设一座桥梁,让学生逐渐走进文本,深入文本,受到感染和熏陶,是教学本课的一个关键,好在四年级的学生正是自我意识强烈,而且感情比较丰富的年龄,这篇课文课文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及心理特点,我感觉只要方法得当,这篇课文的教学是对他们尽行感恩教育的好选择。

四、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学会11个生字。

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

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3、领悟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地震中的父与子优秀教案(通用5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优秀教案(通用5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优秀教案(通用5篇)地震中的父与子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

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提出学习目标1、以最快的速度通读全文,了解课文故事的梗概。

读的过程中画下不认识的字词,自己解决。

2、接读课文、复述故事3、轻声读课文,可以通篇读,亦可选择重点段落细品,把自己不懂得地方用曲线画出来打上问号,。

二、展示学习成果(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要求: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别人在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一)基础知识展示。

(小组内——抽查情况)1、小组内学习展示。

(1)这节课,我学会了一些词语,理解了这些词语的意思。

(2)我会用其中的一些词语造句。

(3)我能够流利地读通读顺课文。

(4)我知道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解决了一些课后的思考题或每课一练中的题目等。

2、抽查学习情况。

抽查生字的读,说或写的情况。

(主要是针对中差生)(二)、学文悟情展示。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把自读懂的地方,用铅笔在空白处写出感悟,现在想读给大家听听。

2、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看一下《地震中的父与子》中的父亲是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去表达他的爱的,儿子又从这伟大的父爱中得到了怎样的力量。

3、几名同学接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边听边记录出问题的地方,然后集体纠正;同学复述故事的梗概。

(2)课文朗读展示,并说说自己读完以后的新滋味。

(三)激发知识冲突(与学习成果展示合为一体)(四)学习收获展示生生展示:哪些地方最使你感动?第12小节的处理读说想象画面:手指抠破了,他没有停止;衣服划了长长的口子,他没有停止;眼睛肿着、布满了血丝,他也没有停止!范读再度想象废墟中随时可能发生爆炸,父亲根本不顾。

2023最新-《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优秀4篇)

2023最新-《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优秀4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优秀4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优秀4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

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阅读单元导读,明确学习重点。

二、交流对地震的了解,拓展阅读有关资料。

三、导读课文,整体感悟。

(jiaoxuela 一)初读,扫清文字障碍。

(二)品读,找出感动的句子,好好体会。

(三)着重引导读好以下句子:1.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谁对谁说的?用什么语气读?文中共出现几次?另外两次谁说的?说明什么?)2.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为什么要这样写?直接写36小时不行吗?36小时是多久?从他的外貌描写中,你想到什么?)3.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这句话最重要的词语是什么?把了不起的感觉读出来。

)(四)能不能用自己的话简洁概括课文内容?(五)精读,快速阅读全文,想想明白了些什么,有什么疑问。

四、提出质疑,梳理疑问根据学生疑问,梳理出一至两个待探究问题,教师也提出问题:为什么说这对父子是了不起的?第二课时一、立体探究,感悟“了不起”(一)自主选择“儿子了不起”、“父亲了不起”进行探究,找出关键句子,细心体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震中的父与子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瓦砾”等词语。

积累文中关于描写人物外貌、语言的佳句。

2.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悟父与子的“了不起”。

3.初步感受借外貌、语言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2.感悟坚定的信念与爱的传递,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认真预习课文,搜集有关地震中感人肺腑的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引读课题
1.教师边播放地震录像边描述1994年1月17日发生在美国洛杉矶的一场大地震的情景。

2.教师引读:谁来把这个故事的名字响亮地告诉大家。

二、诵读全文,整体感知
1.自学课文:大声读课文,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读完之后,问问自己:哪个地方最让我感动?
2.检查词语:洛杉矶阿曼达混乱昔日废墟爆炸瓦

学习词意:回想刚才的录像,你觉得从录像中可以读懂哪几个词语?
3.整体感悟:说说课文中最让自己感动的地方。

三、研读文眼,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过渡:从刚才的交流中,我们发现同学们最有感触的是父亲用双手挖废墟的场面。

(以诗句的形式出示第12自然段的前两句)
在老师看来,这两句话简直就是一首诗,每一句都可以读出很多的联想。

同学们,深情地读一读这首诗,看看自己能读出什么来呢?(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主要抓住以下三点随机点拨。


1.研读“时间长”。

(1)体会“时间长”:多长的时间呢?(36小时,2160分钟,两个白天一个黑夜。


(2)感受“父亲累”:在这漫长的36小时中,父亲在做什么?
(3)感情朗读:机械单调、繁重危险、势单力薄、无休无止,这是一种无法想象的累!当我们体会到了这些,你又会怎样读这句话?2.研读“没人再来阻挡他”。

(1)了解内容:哪些人曾经阻挡过他?人们为什么要阻挡他?
(2)深究原因:后来为什么又没人再来阻挡他了呢?
(3)体会情感:没人来帮助他,没人来阻挡他,更没人能理解他,这是怎样的一种孤独与苦闷呢?谁能读出来。

3.研读“可怕的样子”。

(1)理解形象:“破烂不堪”是什么意思?“到处都是血迹”是什么样的?
(2)丰富形象:他为什么会成这个样子?在这漫长的36小时中,会出现怎样的触目惊心的场面?请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你看到了什么?
(3)感情朗读:当我们体会到这份沉甸甸的爱的时候,当我们感受到这份充满血泪的情的时候,你又会怎么读这首诗?如果你是他的儿子,亲眼看到父亲为了自己,这样痛苦地挣扎,你又会怎样读这首诗?
4.总结提升。

(1)自由讨论:这位倔强的父亲左肩扛着肉体的伤痛,右肩扛着精神的重压。

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
(2)回放画面:当父亲看到一片废墟,悲痛欲绝的时候,让他重新挺立的是这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当许多人都来阻挡他,让他放弃的时候,他回响耳边的还是这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当他孤军奋战,伤痕累累,就要倒下的时候,回响在他耳边的依然是这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3)总结提升:这句话是支撑父亲的一盏心灯,在他的心底永远亮着!让父亲成为一座大山,伟岸坚强!这首诗就是这座大山的真实写照,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朗诵,铭记心间。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父亲的倔强、坚强、对儿子深沉的爱。

这节课让我们继续感受儿子的形象。

二、研读画面,感受儿子的了不起
请大家认真默读课文,找找儿子的哪些表现最让你难忘,画下来,想想为什么。

1.感受儿子在废墟中顽强等待的画面。

(1)指名交流:引出第16自然段。

(2)细读推论:你从这里读出了什么呢?
(3)想象艰难:大家认为阿曼达的同学害怕了,那我们讨论一下:阿曼达害怕过吗?让我们再设身处地地体验一下:当灾难突然降临的那一刻,阿曼达的处境会是怎样的呢?(再次播放灾难降临时的画面)
(4)想象写话:我们可以想见,在漆黑的废墟底下,这个7岁的孩子肯定哭泣过、发抖过,不只一次地绝望过。

后来他又是怎么战胜恐惧,战胜饥饿、干渴,并把这种力量带给了更多的同学呢?他会想些什么?对自己说些什么?对同学说些什么呢?请把自己当成阿曼达,把这一过程生动地写下来。

(5)师生对读:这位了不起的男子汉就是这样,在生死关头,始终牢记父亲的那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是小男孩的永不放弃,才创造了生命的奇迹!感动吗?带着这份感动把奇
迹出现的一幕呈现给大家。

2.感受儿子更加勇敢的画面。

(1)听中感悟:50分钟后,安全通道打开了,父亲向朝思暮想的儿子张开了双臂……请听他们的对话。

(多媒体出现父亲张开双臂迎接儿子的画面,同时播出对话)
你们听到他说了什么?
(2)语言渲染:同学们,他们刚刚经历了38小时,不,几乎是39小时的生离死别呀!现在,儿子终于可以逃脱死神的魔掌了,儿子一定也是第一个探出小脑袋来的,因为,他盼得最急,等得最切。

可是……
(3)再听感悟:好,让我们再一次听这位小男孩的声音,你有了什么新的感受?请倾注你的真情,对小男孩说句话。

三、回复全文,升华情感
1.品味感悟: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朗读这个结尾,回味刚才这惊心动魄的一幕幕,说说你对“了不起的父与子”的理解。

2.回复全文:读到这里,老师相信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的形象一定刻进了同学们的心里,他们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深深地感动着我们,让我们永远铭记。

请你选择一句最能打动你心灵的话,再一次饱含深情地说出来或读出来与大家分享。

3.升华情感:第一次读完这个意味深长的故事,老师就想到了一首小诗,现在我把它送给大家。

(配乐)
总有一个人将我们支撑,
总有一种爱让我们心痛。

这个人就是父亲,
这种爱就是父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