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相环

合集下载

什么是电子电路中的锁相环及其应用

什么是电子电路中的锁相环及其应用

什么是电子电路中的锁相环及其应用电子电路中的锁相环(Phase-Locked Loop,简称PLL)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反馈控制电路,用于将输入信号的相位与频率与参考信号的相位与频率同步,从而实现信号的稳定性和精确性。

锁相环在通信、计算机、音频处理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

一、锁相环的工作原理锁相环主要由相位比较器(Phase Detector)、环形数字控制振荡器(VCO)和低通滤波器(LPF)组成。

相位比较器用来比较输入信号和参考信号的相位差,输出一个宽度等于相位差的脉冲信号。

VCO根据相位比较器输出的脉冲信号的宽度和方向来调节输出频率,使其与参考信号的频率和相位同步。

LPF用来滤除VCO输出信号中的高频成分,保证输出的稳定性。

二、锁相环的应用1. 通信领域:在数字通信系统中,锁相环被广泛应用于时钟恢复、时钟生成和时钟变换等方面。

通过锁相环可以实现对时钟信号的稳定传输,提高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和容错性。

2. 音频处理:在音频设备中,锁相环被用于时钟同步和抖动消除。

通过锁相环可以实现音频数据的同步传输和精确抖动控制,提高音质和信号稳定性。

3. 数字系统:在数字系统中,锁相环可用于时钟恢复、频率合成和位钟提取等方面。

通过锁相环可以实现对时钟信号的稳定提取和精确合成,确保系统的可靠运行。

4. 频率调制与解调:在调制与解调系统中,锁相环被应用于频偏补偿和相位同步。

通过锁相环可以实现对信号频偏和相位偏移的补偿,保证调制与解调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5. 频谱分析:锁相环还可以应用于频谱分析仪中,通过锁相环可以实现频率分析的准确性、稳定性和精确性。

三、锁相环的特点1. 稳定性:锁相环可以通过调整VCO的输出频率来实现输入信号和参考信号的同步,从而提高信号的稳定性。

2. 精确性:锁相环可以通过精确的相位比较和频率调节,实现对信号相位和频率的精确控制,提高信号处理的准确性。

3. 自适应性:锁相环可以根据输入信号和参考信号的变化自动调节,适应不同输入条件下的信号同步要求。

锁相环的工作原理

锁相环的工作原理

锁相环的工作原理
锁相环是一种控制器件,其主要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比较参考信号和反馈信号的相位差异,并通过反馈调节来达到将两个信号相位同步的目的。

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1. 参考信号生成:锁相环中需要提供一个参考信号,一般通过参考信号发生器产生一个稳定的频率信号。

2. 相频检测与比较:通过相频检测器进行参考信号和反馈信号的相位差检测。

相频检测器通常使用一个比较器进行相位比较,输出一个误差信号,表示相位差偏离。

3. 误差调节:根据相频检测器输出的误差信号,通过滤波器和放大器等组成的控制电路进行调节。

调节的方式可以是改变反馈信号的延时、幅度或频率等。

4. 信号生成与反馈:控制电路输出的调节信号作用于振荡器或VCO(Voltage Controlled Oscillator),调节振荡器的频率、相位等,使得反馈信号与参考信号的相位差逐渐减小。

5. 循环反馈:经过一段时间的调节,反馈信号的相位与参考信号趋于同步,此时锁相环达到稳定状态。

同时,稳定状态下的输出信号也可以作为反馈信号传回控制电路,参与后续的相频检测和误差调节,形成一个闭环反馈系统。

通过反复的相频检测和误差调节,锁相环能够将输出信号与参
考信号同步,并具有抑制噪声、消除相位漂移、提高系统稳定性等优点。

它广泛应用于通信、精密测量、控制系统等领域。

什么叫锁相环

什么叫锁相环

什么叫锁相环
锁相环是指一种电路或者模块,它用于在通信的接收机中,其作用是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并从其中提取某个时钟的相位信息。

或者说,对于接收到的信号,仿制一个时钟信号,使得这两个信号从某种角度来看是同步的(或者说,相干的)。

 由于锁定情形下(即完成捕捉后),该仿制的时钟信号相对于接收到的信号中的时钟信号具有一定的相差,所以很形象地称其为锁相器。

 而一般情形下,这种锁相环的三个组成部分和相应的运作机理是:
 1 鉴相器:用于判断锁相器所输出的时钟信号和接收信号中的时钟的相差的幅度;
 2 可调相/调频的时钟发生器器:用于根据鉴相器所输出的信号来适当的调节锁相器内部的时钟输出信号的频率或者相位,使得锁相器完成上述的固定相差功能;
 3 环路滤波器:用于对鉴相器的输出信号进行滤波和平滑,大多数情形下是一个低通滤波器,用于滤除由于数据的变化和其他不稳定因素对整个模块的影响。

 从上可以看出,大致有如下框图:
┌─────┐ ┌─────┐ ┌───────┐
 →─┤ 鉴相器 ├─→─┤环路滤波器├─→─┤受控时钟发生器├→┬─→
└──┬──┘ └─────┘ └───────┘ │
↑ ?? ↓。

锁相环的工作原理

锁相环的工作原理

锁相环的工作原理
锁相环是一种电子反馈控制系统,其主要用于信号的频率和相位同步。

它的工作原理基于相频检测和调整的闭环反馈机制。

锁相环由三个主要组件组成:相频检测器、相位比较器和控制电路。

其基本工作原理如下:
1. 相频检测器:锁相环将输入信号和一个参考信号送入相频检测器。

相频检测器通过比较两个信号之间的差异来确定输入信号的频率差异。

它产生一个输出信号,该信号的频率与输入信号的频率差异成正比。

2. 相位比较器:相位比较器用于将输入信号的相位与参考信号的相位进行比较。

它输出一个表示相位差异的信号。

3. 控制电路和振荡器:控制电路接收相频检测器和相位比较器的输出信号,并根据这些信号来调整一个振荡器的频率和相位。

振荡器可以是电压控制振荡器(VCO)或其他类型的振荡器。

控制电路通过改变振荡器的频率和相位,以使其与参考信号同步。

锁相环通过反馈和调整的过程,逐渐减小输入信号与参考信号之间的相位和频率差异,从而实现同步。

一旦输入信号与参考信号同步,锁相环将保持该同步状态。

锁相环在通信、测量和控制等领域中有广泛应用。

锁相环

锁相环
压控振荡器输出的信号为:
i (t ),o (t )
瞬时相位
uo (t ) U 2m cos[ot o (t )] U 2m coso 式中, 0 是为压控振荡器在输入控制电压为零或为直流
电压时的振荡频率,称为电路的固有振荡频率。设乘法器 的增益系数为Am,则鉴相器输出的误差电压ud(t)
在控制电压的作用下,输出信号频率在固有频率的基础上 按一定规律变化的振荡电路。
作用——使振荡频率向输入信号的频率靠拢,直至两者的频 率相同,相位差恒定。
3 锁相环的基本组成分析
3、压控振荡器(VCO)
输入输出特性(线性):
o(t ) o Aouc(t )
Ao
压控灵敏度
3 锁相环的基本组成分析
pe(t ) AdAoAF(p )sin e(t ) pi(t )
瞬时频差 控制频差 固有频差
捕捉过程—环路由失锁进入锁定的过程
捕捉带(Δωp )—— 环路由失锁状态进入锁定状态所 允许信号频率偏离的最大值。
捕捉时间(τP )——环路由失锁状态进入锁定状态所 需的时间
跟踪过程—环路维持锁定的过程
1 锁相环路概述 一、基本概念(绪)
其中,当输出信号频率与输入信号频率相同时,输出信号与 输入信号之间的相位差同步(相位差为常数)。故称为锁相 环路,简称为锁相环。 其中,频率相同是目的,相位同步(锁定)是手段。 (具体):锁相环将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间的相位进行比较, 产生相位误差电压,来调整输出信号的频率,最终达到:相 位锁定,信号同频。
则上式可写为
3 锁相环的基本组成分析
3、压控振荡器(VCO)
压控振荡器传递给鉴相器的反馈信号起作用的不是瞬时角 频率而是它的瞬时相位。 所以,VCO在锁相环中起了一次 积分作用,因此也称为环路中的固有积分环节。 对 o( t ) o Aouc(t ) 积分,得

锁相环的作用是什么_锁相环的主要作用_什么是锁相环

锁相环的作用是什么_锁相环的主要作用_什么是锁相环

锁相环的作用是什么_锁相环的主要作用_什么是锁相环锁相环(Phase-Locked Loop,简称PLL)是一种电子电路,主要用于跟踪、稳定和控制输入信号的频率、相位和振幅。

它通常由一个相位比较器、一个低通滤波器和一个产生可控频率和相位的振荡器组成。

锁相环的主要作用是实现时钟信号的频率合成、频率/相位/振幅调整和信号同步。

在数字系统中,时钟信号是非常重要的,它用于同步各个组件的操作,确保数据的准确传输和处理。

锁相环可以将输入信号的频率倍频或分频,产生一个稳定的时钟信号。

具体来说,锁相环的主要作用包括:1.频率合成:锁相环可以通过将输入信号的频率倍频或分频来产生一个与之相关且稳定的输出频率。

这在通信、音频、视频等领域中非常重要,可以实现对信号的精确控制和处理。

2.频率调整:锁相环可以根据需要动态调整输出频率,实现对信号频率的精确控制。

这在调频广播、无线通信等领域中广泛应用,可以确保信号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相位调整:锁相环可以实现相位的精确调整,使得不同信号之间的相位关系保持一致。

这在音频、视频信号的处理以及通信系统中非常重要,可以避免信号之间的相位失配和传输错误。

4.振幅调整:锁相环还可以实现对信号振幅的调整,使得输出信号的幅度能够与需要的要求匹配。

这在放大器、滤波器等电子设备中常常使用,可以保证信号的正确放大和处理。

5.信号同步:锁相环可以将输入信号的相位与输出信号的相位进行同步,使得信号的时序保持一致。

这在通信和数字系统中非常重要,可以确保各个组件的操作步调一致,避免信号的漂移和失真。

总之,锁相环通过控制振荡器的频率和相位,以及通过比较器和滤波器的反馈机制,实现对输入信号的精确跟踪和稳定控制。

它在各种电子设备和系统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保证了信号的稳定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锁相环的工作原理讲解

锁相环的工作原理讲解

锁相环的工作原理讲解锁相环(Phase-locked loop,简称PLL)是一种常用的控制系统,它通过对输入信号进行频率和相位的调整,使其与参考信号同步。

锁相环广泛应用于通信、测量、数据采集等领域,具有高精度、稳定性好等优点。

锁相环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地描述为三个主要步骤:相比较、滤波和控制。

首先,输入信号和参考信号经过相比较器进行相位比较,产生一个误差信号。

然后,误差信号经过滤波器进行滤波处理,得到一个稳定的控制信号。

最后,控制信号通过控制器对振荡器进行调整,使得输出信号与参考信号同步。

在锁相环中,相比较器是关键的元件之一。

相比较器将输入信号与参考信号进行相位比较,产生一个差异信号。

这个差异信号代表了输入信号与参考信号之间的相位偏差。

根据这个相位偏差,锁相环可以控制振荡器的频率和相位,使得输入信号与参考信号同步。

滤波器是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的作用是对误差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去除高频噪声和杂散信号,得到一个稳定的控制信号。

滤波器通常采用低通滤波器的形式,只允许通过低频信号,抑制高频信号的干扰。

滤波器的设计要考虑到系统的带宽和稳定性。

控制器根据滤波后的误差信号来调整振荡器的频率和相位。

控制器通常采用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算法,根据误差信号的大小和变化率来调整振荡器的输出。

PID控制器具有响应快、稳定性好的特点,可以使锁相环快速跟踪参考信号。

除了上述的基本组成部分,锁相环还可以包括频率分频器、倍频器、反相器等附加元件,用于实现更复杂的功能。

例如,频率分频器可以将输入信号的频率降低到锁相环的工作范围内;倍频器可以将振荡器的输出信号进行倍频,得到更高频率的信号。

这些附加元件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进行选择和配置。

锁相环具有很多应用,其中一个典型的应用是频率合成器。

频率合成器可以通过锁相环的频率调整功能,将多个不同频率的信号合成为一个特定频率的信号。

这在通信系统中非常常见,可以用于频率调制、解调、时钟同步等方面。

光伏逆变器锁相环实现方法

光伏逆变器锁相环实现方法

光伏逆变器锁相环实现方法光伏逆变器是将光伏电池阵列收集到的直流电能转换为交流电能的设备。

在光伏逆变器中,锁相环(Phase-Locked Loop,简称PLL)是一个重要的控制系统,用于实现电网电压和逆变器输出电压的同步。

本文将介绍光伏逆变器锁相环的实现方法。

1. 锁相环概述锁相环是一种用于追踪和锁定输入信号频率的反馈控制系统。

它由相频比较器、低通滤波器和控制电压发生器组成。

在光伏逆变器中,锁相环的作用是将逆变器输出电压的频率和相位与电网电压保持一致,以实现电能的有效注入和并网运行。

2. 锁相环的工作原理光伏逆变器锁相环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三个主要步骤:相频比较、滤波和控制电压生成。

2.1 相频比较:锁相环通过将电网电压和逆变器输出电压进行相频比较,得到频率和相位差。

比较器的输出信号表示了两个电压信号之间的相位偏差。

2.2 滤波:比较器的输出信号经过低通滤波器滤波,去除高频噪声和杂散信号,得到平滑的控制信号。

2.3 控制电压生成:滤波后的控制信号被送入控制电压发生器,根据信号的大小和方向,控制电压发生器会产生相应的控制电压,用于调整逆变器的输出频率和相位,使其与电网电压保持同步。

3. 光伏逆变器锁相环的实现方法光伏逆变器锁相环的实现方法主要包括相频检测、滤波和控制电压生成。

3.1 相频检测:相频检测是通过比较电网电压和逆变器输出电压的相频差来实现的。

常用的相频检测方法有零交叉检测法和频率锁定环检测法。

零交叉检测法通过检测电压波形的零交叉点来确定相频差。

频率锁定环检测法则通过比较两个电压波形的周期性来确定相频差。

这两种方法各有特点,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合的方法。

3.2 滤波:滤波是为了去除相频检测过程中产生的高频噪声和杂散信号。

常用的滤波方法有低通滤波和带通滤波。

低通滤波器可以去除高频噪声,使得控制信号更加平滑。

带通滤波器则可以选择特定频率范围内的信号,对逆变器输出进行更精确的控制。

3.3 控制电压生成:控制电压生成是根据滤波后的控制信号来生成用于调整逆变器输出频率和相位的控制电压。

锁相环相噪计算公式

锁相环相噪计算公式

锁相环相噪计算公式摘要:1.锁相环的基本概念与组成2.锁相环相噪的定义与计算公式3.锁相环相噪的影响因素4.降低锁相环相噪的方法正文:锁相环(PLL,Phase-Locked Loop)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通信、导航、广播等领域的频率合成技术。

锁相环主要由误差检波器、环路滤波器、压控振荡器和反馈分频器等部分组成。

其中,误差检波器由鉴频鉴相器和电荷泵构成,负责检测输入信号与本地振荡器之间的相位差;环路滤波器用于滤除误差信号;压控振荡器则根据误差信号调整其输出频率;反馈分频器将压控振荡器的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进行比较,产生误差信号。

锁相环相噪是指锁相环输出信号的相位噪声,通常用单位为弧度平方/赫兹(rad^2/Hz)表示。

锁相环相噪的计算公式为:相噪= 2 * (fref / fnoise)其中,fref 为参考频率,fnoise 为噪声频率。

锁相环相噪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1.鉴频鉴相器的性能:鉴频鉴相器的性能直接影响到误差信号的精度,从而影响到锁相环的相噪性能。

2.环路滤波器的性能:环路滤波器的作用是滤除误差信号中的高频成分,降低相噪。

滤波器的性能直接影响到锁相环的相噪水平。

3.压控振荡器的性能:压控振荡器的性能直接影响到锁相环的输出频率稳定性,进而影响到相噪性能。

4.反馈分频器的设置:反馈分频器的设置会影响到误差信号的幅度和相位,从而影响到锁相环的相噪性能。

为了降低锁相环相噪,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选择高性能的鉴频鉴相器和环路滤波器:采用具有较高性能的鉴频鉴相器和环路滤波器可以有效提高锁相环的相噪性能。

2.优化压控振荡器的设计:通过优化压控振荡器的设计,提高其输出频率的稳定性,从而降低锁相环的相噪。

3.合理设置反馈分频器: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合理设置反馈分频器的参数,以降低锁相环相噪。

总之,锁相环相噪计算公式是评估锁相环性能的重要指标。

锁相环指标

锁相环指标

锁相环指标
锁相环(Phase-Locked Loop,简称PLL)是一种电子电路,用于将输入信号的相位与参考信号的相位保持同步。

锁相环在通信、测量、控制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锁相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比较输入信号与参考信号的相位差,并利用反馈回路来调节输入信号的相位,使其与参考信号保持同步。

锁相环由相位比较器、低通滤波器、电压控制振荡器和分频器等组成。

相位比较器用于测量输入信号与参考信号的相位差,低通滤波器用于平滑相位差的变化,电压控制振荡器根据相位差的变化来调节输出频率,分频器用于将输出信号分频,以提供参考信号。

锁相环的一个重要应用是频率合成器。

频率合成器通过锁相环将参考信号的频率与输入信号的频率进行合成,得到所需的输出频率。

锁相环还可以用于时钟恢复、频率调制与解调、信号重构等方面。

锁相环的性能指标包括锁定范围、锁定时间、抖动等。

锁定范围是指锁相环能够跟踪的输入信号频率范围,锁定时间是指锁相环从失锁到锁定所需的时间,抖动是指输出信号的相位变化。

锁相环的设计与调试需要考虑许多因素,如参考信号的选择、相位比较器的设计、滤波器的参数设置等。

同时,还需要根据具体应用场景的要求来确定锁相环的性能指标。

锁相环作为一种重要的电子电路,在现代通信与控制系统中发挥着
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理设计与调试,锁相环可以实现信号的精确同步与频率合成,为各种应用提供稳定可靠的时钟与参考信号。

锁相环环路增益

锁相环环路增益

锁相环环路增益1. 什么是锁相环?锁相环(Phase-locked loop,PLL)是一种电子反馈系统,用于在输入信号和参考信号之间建立稳定的相位关系。

它由相位比较器、低通滤波器、电压控制振荡器(Voltage Controlled Oscillator,VCO)和分频器组成。

2. 锁相环的工作原理锁相环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三个主要步骤:相位比较、滤波和控制振荡。

2.1 相位比较锁相环将输入信号与参考信号进行相位比较。

相位比较器会输出一个表示两个信号之间差异的电压。

2.2 滤波接下来,这个差异电压会经过低通滤波器进行滤波处理。

低通滤波器的作用是去除高频噪声,并将平均值输出为控制信号。

2.3 控制振荡这个控制信号会被送到VCO中,调节其频率或振荡周期。

VCO会根据控制信号的变化而调整自身输出的频率或振荡周期,使得输入信号和参考信号之间的相位差最小化。

3. 环路增益的概念环路增益(Loop Gain)是衡量锁相环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它表示锁相环环路中信号放大的程度。

环路增益越大,锁相环对输入信号的跟踪能力越强,但也容易引起系统不稳定。

4. 如何提高锁相环的环路增益?提高锁相环的环路增益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4.1 增加VCO的增益VCO是锁相环中最关键的部分之一,它决定了系统输出频率与控制电压之间的关系。

通过选择合适的VCO并调整其增益,可以提高整个系统的环路增益。

4.2 加大相位比较器输出电压相位比较器输出电压越大,滤波器接收到的控制信号就越强,从而提高了滤波器和VCO对输入信号跟踪和调节的能力。

可以通过调整相位比较器参数或使用更高灵敏度的器件来增加输出电压。

4.3 设计合适的滤波器滤波器的设计对于提高锁相环的环路增益非常重要。

合理选择滤波器的截止频率和阶数,可以使其在去除高频噪声的尽可能快地响应输入信号的变化。

4.4 优化反馈回路反馈回路是锁相环中环路增益形成的关键部分。

通过合理设计反馈回路,可以减小相位误差和噪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从而提高环路增益。

一文让你彻底明白“什么是锁相环PLL及其工作原理”

一文让你彻底明白“什么是锁相环PLL及其工作原理”

一文让你彻底明白“什么是锁相环PLL及其工作原理”锁相环(Phase-Locked Loop,简称PLL)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通信、数据传输、时钟同步等领域的电子电路。

它在这些应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解决信号同步、频率合成、相位调制等问题。

本文将详细介绍什么是锁相环、它的工作原理,以及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

一、什么是锁相环锁相环是一种反馈控制系统,通过比较输入信号的相位与参考信号的相位之间的差异来调整输出信号的相位和频率,使得输出信号与参考信号保持相位和频率的一致。

原理上,锁相环通过不断采样输入信号,并将其与参考信号进行比较,然后根据比较结果调整输出信号的相位和频率。

通过这种方式,锁相环可以将输入信号的频率和相位稳定在与参考信号一致的状态下。

一般来说,锁相环由锁相检测器、低通滤波器、电压控制振荡器和频率分割器等主要组成。

二、锁相环的工作原理1. 锁相检测器(Phase Detector):锁相检测器是锁相环的核心部分。

它用于比较输入信号的相位差异,并产生一个误差信号。

常见的锁相检测器有相位比较器、采样比较器等。

相位比较器将输入信号和参考信号进行比较,并输出一个高电平或低电平的信号,表示输入信号相位与参考信号的相位关系。

2. 低通滤波器(Low Pass Filter):低通滤波器用于平滑锁相检测器输出的误差信号,减小噪声的影响。

它通过将误差信号经过滤波器,然后输出平滑后的信号给电压控制振荡器。

3. 电压控制振荡器(Voltage-Controlled Oscillator,简称VCO):电压控制振荡器是锁相环的另一个关键组件。

它的输出频率与输入电压成线性关系,即输出频率随着输入电压的变化而变化。

通过改变电压控制振荡器的输入电压,即通过低通滤波器输出的信号,可以调整输出信号的频率,从而使得输出信号与参考信号的频率一致。

4. 频率分割器(Frequency Divider):频率分割器用于将电压控制振荡器的输出频率分割成较低的频率。

锁相环_精品文档

锁相环_精品文档

锁相环锁相环,又称为锁相放大器或者锁相放大器,是一种基于反馈机制的控制系统,用于稳定和锁定两个信号的相位差。

锁相环的原理可以在许多领域中得到应用,包括通信、电子仪器、雷达等。

锁相环工作原理锁相环的核心原理是采用一个反馈环来纠正输入信号的相位差。

一般来说,锁相环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相位比较器、低通滤波器和可变频率振荡器。

首先,锁相环将输入信号和参考信号通过相位比较器进行比较,产生一个误差信号。

相位比较器会计算两个信号之间的相位差,并且生成一个电压或电流信号,表示这个相位差。

如果输入信号和参考信号的相位差为零,那么相位比较器输出的误差信号也将为零。

接着,误差信号通过低通滤波器进行滤波处理,去除高频噪声和杂散信号。

低通滤波器可以使锁相环对于高频噪声具有良好的抑制能力,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性。

最后,滤波后的误差信号被送往可变频率振荡器,控制其输出的频率和相位。

可变频率振荡器会根据误差信号的大小和方向来调整输出信号的频率和相位,以减小相位差。

如果误差信号为正,则输出频率增加;如果误差信号为负,则输出频率减小。

通过不断调整输出频率和相位,锁相环可以将输入信号和参考信号的相位差保持在一个可接受的范围内。

应用领域锁相环在通信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

在通信系统中,锁相环可以用来确保发送和接收的信号保持同步。

例如,在无线通信中,锁相环可以用来抑制多径干扰和载波漂移,提高通信质量和稳定性。

另外,锁相环还可以用于时钟恢复和数据捕获等方面。

除了通信领域外,锁相环在电子仪器和雷达等领域也有重要的应用。

在电子仪器中,锁相环可以用来稳定和控制仪器的频率和相位。

例如,在频谱分析仪和信号发生器中,锁相环可以确保仪器输出的信号具有准确的频率和相位信息。

在雷达系统中,锁相环可以用来实现目标检测和跟踪。

通过锁相环,雷达可以准确地测量目标和干扰源之间的相对相位差,从而提高雷达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

总结锁相环是一种基于反馈机制的控制系统,用于稳定和锁定两个信号的相位差。

c语言中锁相环程序语句

c语言中锁相环程序语句

c语言中锁相环程序语句(最新版)目录1.锁相环的概念2.C 语言中锁相环的实现3.锁相环程序语句的解析4.锁相环的应用正文一、锁相环的概念锁相环(Phase-Locked Loop,简称 PLL)是一种相位锁定技术,用于实现信号的相位同步。

锁相环主要由鉴相器、滤波器和压控振荡器组成,通过反馈控制压控振荡器的频率和相位,使其与参考信号保持一致。

二、C 语言中锁相环的实现在 C 语言中,可以通过编写循环和条件语句来实现锁相环的基本功能。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锁相环实现示例:```c#include <stdio.h>#include <stdlib.h>// 假设参考信号和待同步信号的频率已经知道// 假设参考信号和待同步信号的初始相位已知int main() {// 初始化计数值int count = 0;int phase_diff = 0;while (1) {// 读取参考信号和待同步信号的当前值// 假设参考信号的当前值为 ref_value// 假设待同步信号的当前值为 data_value// 计算相位差phase_diff = ref_value - data_value;// 根据相位差调整压控振荡器的频率和相位// 假设通过调整压控振荡器的频率和相位来实现同步 // 示例代码:if (phase_diff > 0) { frequency = frequency + 1; }// 等待一段时间,让压控振荡器调整到新的频率和相位 // 示例代码:delay(1);// 输出当前计数值和相位差printf("Count: %d, Phase Difference: %d", count, phase_diff);// 计数值加一count++;}return 0;}```三、锁相环程序语句的解析锁相环程序语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初始化计数值(count)和相位差(phase_diff)。

锁相环原理及应用

锁相环原理及应用

锁相环原理及应用锁相环(Phase-Locked Loop,PLL)是一种电子电路,主要用于调整频率和相位,使其与输入信号同步,并用来提供高精度的时钟和频率合成。

锁相环的原理是通过不断比较参考信号和输出信号的相位差,并通过反馈控制来调整输出信号的频率和相位,使输出信号与参考信号保持稳定的相位关系。

锁相环通常由相位比较器、低通滤波器、控制电压发生器、振荡器等组成。

锁相环的工作过程可以简单描述为以下几个步骤:1.相位比较:输入信号与参考信号经过相位比较器,比较它们之间的相位差。

2.滤波调整:比较结果经过低通滤波器,得到一个控制电压,该控制电压用于调整振荡器的频率和相位。

3.振荡器反馈:通过控制电压调整振荡器的频率和相位,使输出信号与参考信号保持稳定的相位关系。

4.输出信号:输出信号作为锁相环的输出,可以用于时钟同步、频率合成等应用。

锁相环具有许多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案例:1.时钟同步:在数字系统中,锁相环常用于同步时钟信号,确保各个子系统的时钟一致,避免数据传输错误和时序问题。

2.频率合成:通过锁相环可以将一个低频信号合成为一个高频信号,常用于通信系统、雷达、音视频处理等领域。

3.相位调制和解调:锁相环可以用于实现相位调制和解调,常用于无线通信系统和调制解调器等。

4.频率跟踪和捕获:锁相环可以自动跟踪输入信号的频率变化并调整输出信号的频率,用于跟踪和捕获频率变化较快的信号。

锁相环的优点是可以实现高精度的频率和相位调整,对于精密测量、通信系统等需要高稳定性、高精度的应用非常重要。

然而,锁相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锁定时间相对较长,对噪声和干扰较敏感,需要合适的滤波器和设计来提高性能。

综上所述,锁相环是一种基于反馈控制的电子电路,通过比较输入信号和参考信号的相位差来调整输出信号的频率和相位。

它在时钟同步、频率合成、相位调制解调、频率跟踪捕获等应用中起到重要作用。

锁相环的原理和应用对于理解和设计高精度的电子系统非常关键。

简述锁相环的作用

简述锁相环的作用

简述锁相环的作用
锁相环(lock-in amplifier)是一种特殊的信号放大器,用于对
低信号幅度的信号进行放大,以达到可测量的级别。

它通常用于测量
谐振信号,即被测量物体的微弱输出信号。

此外,它还可用于测量其
他高信号噪声比的信号。

锁相环在科学研究和工业测量中都有广泛的应用,用于检测测量
信号的频率,相位,或功率。

它的原理是将一个参考信号的频率同目
标信号频率进行比较,然后进行相位和相干滤波,以抑制所有非参考
信号,同时增强参考信号的信号强度。

一旦锁定,就可以检测到一个
被测信号,并使其可测量。

锁相环也可以应用于通信系统中,用于相位检测和调制识别。


可以提供高灵敏度和准确性,并允许不受干扰的测量。

此外,它还可
以用来测量振动,声音,运动,心电图,脑电图,能量消耗,光谱,
磁场等特性的微弱信号。

总的来说,锁相环是一种重要的仪器,能够实现高灵敏度、准确
度和稳定性的信号测量。

在工程应用中,它可以用于测量低幅度信号
的频率、相位和功率,以及在通信系统中的信号相位检测和调制识别。

锁相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锁相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锁相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1.锁相环的基本组成许多电子设备要正常工作,通常需要外部的输入信号与内部的振荡信号同步,利用锁相环路就可以实现这个目的。

锁相环路是一种反馈控制电路,简称锁相环(PLL)。

锁相环的特点是:利用外部输入的参考信号控制环路内部振荡信号的频率和相位。

因锁相环可以实现输出信号频率对输入信号频率的自动跟踪,所以锁相环通常用于闭环跟踪电路。

锁相环在工作的过程中,当输出信号的频率与输入信号的频率相等时,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保持固定的相位差值,即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的相位被锁住,这就是锁相环名称的由来。

锁相环通常由鉴相器(PD)、环路滤波器(LF)和压控振荡器(VCO)三部分组成,锁相环组成的原理框图如图8-4-1所示。

锁相环中的鉴相器又称为相位比较器,它的作用是检测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相位差,并将检测出的相位差信号转换成u D(t)电压信号输出,该信号经低通滤波器滤波后形成压控振荡器的控制电压u C(t),对振荡器输出信号的频率实施控制。

2.锁相环的工作原理锁相环中的鉴相器通常由模拟乘法器组成,利用模拟乘法器组成的鉴相器电路如图8-4-2所示。

鉴相器的工作原理是:设外界输入的信号电压和压控振荡器输出的信号电压分别为:(8-4-1)(8-4-2)式中的ω0为压控振荡器在输入控制电压为零或为直流电压时的振荡角频率,称为电路的固有振荡角频率。

则模拟乘法器的输出电压u D为:用低通滤波器LF将上式中的和频分量滤掉,剩下的差频分量作为压控振荡器的输入控制电压u C (t)。

即u C(t)为:(8-4-3)式中的ωi为输入信号的瞬时振荡角频率,θi(t)和θO(t)分别为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瞬时位相,根据相量的关系可得瞬时频率和瞬时位相的关系为:即(8-4-4)则,瞬时相位差θd为(8-4-5)对两边求微分,可得频差的关系式为(8-4-6)上式等于零,说明锁相环进入相位锁定的状态,此时输出和输入信号的频率和相位保持恒定不变的状态,u c(t)为恒定值。

锁相环工作原理

锁相环工作原理

锁相环工作原理锁相环是一种常见的电子设备,用于调整和稳定信号的相位。

它在许多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通信系统、雷达、无线电、光学和音频设备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锁相环的工作原理。

一、引言锁相环是一种反馈控制系统,它通过比较输入信号和参考信号的相位差,并根据差异来调整输出信号的相位,从而使输出信号与参考信号保持同步。

锁相环通常由相位比较器、低通滤波器、电压控制振荡器(VCO)和分频器等组成。

二、工作原理1. 相位比较器相位比较器是锁相环的核心部件之一。

它将输入信号和参考信号进行相位比较,并输出相位差。

常见的相位比较器有边沿比较器和恒幅比较器。

边沿比较器通过检测输入信号和参考信号的边沿来计算相位差,而恒幅比较器则通过比较输入信号和参考信号的幅度来计算相位差。

2. 低通滤波器相位比较器输出的相位差信号通常包含噪声和高频成分,需要经过低通滤波器进行滤波处理。

低通滤波器的作用是去除高频噪声,使得输出信号更加平滑。

3. 电压控制振荡器(VCO)VCO是锁相环中的一种振荡器,其输出频率可以通过调节输入电压来控制。

VCO的输出频率与输入电压成正比。

在锁相环中,VCO的输出频率被用作反馈信号,通过调节输入电压来实现相位的调整。

4. 分频器分频器用于将VCO的输出信号分频,以提供参考信号给相位比较器。

分频器的作用是将高频信号转换为低频信号,使得相位比较器能够更精确地进行相位比较。

三、工作流程锁相环的工作流程如下:1. 输入信号和参考信号经过相位比较器进行相位比较,得到相位差信号。

2. 相位差信号经过低通滤波器进行滤波处理,去除高频噪声。

3. 滤波后的信号作为输入电压,调节VCO的输出频率。

4. VCO的输出信号经过分频器分频后作为参考信号,再次经过相位比较器进行相位比较。

5. 反复循环上述步骤,直到输入信号和参考信号的相位差趋于稳定,锁定在一个特定的相位差值上。

6. 输出信号与参考信号保持同步,实现相位的稳定和调整。

锁相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锁相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锁相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锁相环(Phase Locked Loop,简称PLL)是一种经常用于时钟恢复、频率合成和频率同步等应用的电路。

它由几个组成部分构成,包括相频偵测器(Phase Frequency Detector,简称PFD)、环形計數器(Divider),低通滤波器(Loop Filter)和振荡器(VoltageControlled Oscillator,简称VCO)。

锁相环通过调节振荡器的频率,以跟踪和同步输入信号的相位和频率。

锁相环的工作原理如下:1. 相频检测:锁相环的相频检测器(Phase Frequency Detector,简称PFD)用于测量输入信号和反馈信号之间的相位差和频率差。

根据相频检测器的输出,可以得到一个锁定的电压信号,该信号与相位差和频率差成正比。

2. 环形计数器:环形计数器(Divider)是用于将输出信号的频率降低至可控制范围的计数器。

当输出信号进入环形计数器时,计数器开始对信号进行计数,并输出一个较低频率的信号作为反馈信号输入到PFD中。

3. 低通滤波器:低通滤波器(Loop Filter)用于减小环形计数器输出信号的噪音,并将输出信号平滑化。

滤波器的输出电压与输入信号的频率和相位差成正比。

通过调整滤波器的参数,可以控制锁相环的锁定时间和跟踪精度。

4. 振荡器:振荡器(Voltage Controlled Oscillator,简称VCO)是一个根据输入电压的大小来调整输出频率的振荡器。

当输入电压增加时,振荡器的输出频率也会增加;当输入电压减小时,振荡器的输出频率也会减小。

在锁相环中,VCO的频率通过调节输入电压来实现相位和频率的跟踪。

当锁相环处于锁定状态时,相位差为零,频率差为零,输入信号的相位和频率与反馈信号完全同步。

如果输入信号的相位或频率发生变化,锁相环会通过调节VCO的频率来追踪这些变化,并使输入信号的相位和频率保持同步。

锁相环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描述为:输入信号经过相频检测器和环形计数器,产生一个较低频率的反馈信号。

为什么在电路中要使用锁相环

为什么在电路中要使用锁相环

为什么在电路中要使用锁相环锁相环(Phase-Locked Loop,简称PLL)是一种常见的电路技术,广泛应用于通信、数字信号处理、时钟同步等领域。

它的主要功能是对输入信号与本地信号进行频率和相位的比较和调整,以实现信号的同步和稳定。

以下将从几个方面探讨为什么在电路中要使用锁相环。

一、频率合成在通信和无线电领域,频率合成是非常重要的。

锁相环可以实现频率的精确合成,即将一个低频的、不稳定的参考信号转换为一个高频的、稳定的输出信号。

这在无线电发射器的调频合成、数字时钟和音频设备的频率合成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应用。

通过锁相环实现的频率合成,保证了通信信号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二、时钟恢复与同步在数字信号处理中,如数字音频和视频应用,锁相环可用于时钟恢复和同步。

数字音频和视频信号通常会经过采样和编码,然后传输或存储,在接收端或播放端需要恢复正确的时序和同步。

锁相环可以根据输入信号的相位和频率信息,对局部时钟进行控制,使其与输入信号保持同步。

这样可以避免时钟偏移和抖动,确保音频和视频的清晰和准确性。

三、抖动抑制在电路中,信号的抖动是指其相位或频率发生的随机变化。

抖动会导致信号的不稳定和失真,影响系统的性能。

锁相环可以通过负反馈控制的方式,抑制信号的抖动。

它能够实时监测输入信号的相位差,通过调整本地信号的相位和频率,使得输入和输出信号保持一致,从而达到抖动抑制的目的。

四、频率偏移测量在一些应用中,需要测量输入信号的频率偏移。

锁相环可以通过频率和相位的比较,得到输入信号的频率偏移值。

这对于频率校准和误差检测非常有用。

例如,在GPS定位系统中,锁相环可以用于测量接收信号的频率偏移,并进行纠正,提高定位的准确性。

总结起来,锁相环在电路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它能够实现频率合成、时钟同步、抖动抑制和频率偏移测量等功能,为各种电子设备和通信系统提供了稳定和可靠的信号处理能力。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对锁相环的研究和应用也在不断深入,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锁相环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今,数字电路,特别是大规模集成数字电路技术的发展,给通信技术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持。

各种电子产品潮水般涌现入各个领域。

电子线路以其制作简单、易于控制、可靠性强、体积小、成本低廉等优点,以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电子产品无处不在,电子技术无处不用。

随着新器件的不断面市,新电路出现了更多的新功能,新的设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电子系统设计的多样化和复杂化的发展趋势,推动着EDA(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的发展和完善进程。

传统的实现载波提取的部件通常是由CMOS 集成电路构成4046数字锁相环,中小规模TTL 集成电路74系列构成平方律部件和分频电路。

这类的载波提取部件工作频率低,可靠性差。

正因为大规模数字电路的发展,现在可将数字锁相环,平房律部件以及分频器直接写入FPGA,完成载波提取的功能。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出现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发展的结果。

FPGA 器件集成度高、体积小,具有通过用户编程实现专门应用的功能。

他允许电路设计者利用基于计算机的开发平台,经过设计输入、仿真、测试和校验,直到达到预期的结果。

使用FPGA 器件可以大大缩短系统的研制周期,减少资金投入。

更吸引人的是,采用FPGA 器件可以将原来的电路板级产品集成为芯片级产品,从而降低了功耗,提高了可靠性,同时还可以很方便地对设计进行在线修改。

FPGA 器件成为研制开发的理想器件,特别适合产品地样机开发和小批量生产,因此有时人们也把FPGA 称为可编程的ASIC。

另一方面,20世纪90年代以后高精密度PLD 在生产工艺、器件地编程和测试技术等方面都有了飞速的发展。

例如CPLD 的集成度一般可达数千甚至上万门,ALTERA 公司推出的EPM9560,其单密度达到12000个可用门,包括多达50个宏单元,216个用户I/O 引脚,并能提供15ns 的脚至脚延时,16位计数器的最高工作频率为118MHZ。

可编程逻辑器件的技术的高速发展。

技术上使传统的“自下而上”的设计方法,变为一种新的“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设计者可以利用计算机对系统进行方案设计和功能划分,系统的关键电路可以采用一片或几片专用的集成电路(ASIC)来实现,因而使系统的体积、重量减小,功耗降低,而且具有高性能、高可靠性和保密性好等有点。

本次毕设运用FPGA 进行实现,在技术上跟上了时代的发展。

该设计过程中用到了Altera 公司的可编程逻辑器件EPM7064SLC44-10。

这种芯片是Altera 公司生产的MAX7000系列。

MAX7000系列是Altera 公司速度最快的高速可编程逻辑器件系列,是采用先进的CMOS EEPROM 技术制造的EPLD。

MAX7000系列(包括MAX7000A、MAX7000E 和MAX7000S)的集成度为600~10000可用门,32~1024个宏单元,以及36~212个用户I/O 引脚。

这些基于EEPROM 的器件能够提供快至4.5ns 的组合传输延迟,16位计数器工作频率可达192.3MHz。

此外,MAX7000的输入寄存器的建立时间非常短,能提供多个系统时钟且由可编程的速度/功耗控制。

MAX7000E 是MAX7000系列的增强型,具有更高的集成度。

MAX7000S 器件也具有MAX7000E 期间的增强特性,通过工业标准四引脚JTAG 接口实现在------------------------------装----------------订-----------------线----------------------------------本次毕业设计采用的是直接法提取载波,设计中的全数字锁相环设计实现方式思路综合了触发型数字锁相环路(FF-DPLL)和超前-滞后型数字锁相环路(LL-DPLL)的设计思路,鉴相器使用的是触发型数字锁相环路(FF-DPLL)中的触发型鉴相器其中的一类:异或门鉴相器,而数字环路滤波器(DLF)和数控振荡器(DCO)则按照导前-滞后型数字锁相环路(LL-DPLL)的设计思路实现。

------------------------------装----------------订-----------------线----------------------------------EDA技术、ASIC技术、FPGA和VHDL语言的介绍1.1EDA技术介绍随着半导体技术、集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电子系统的设计方法和设计手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特别是进入到20世纪如年代以后,EDA(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给电子系统的设计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并已渗透到电子系统设计的各个领域。

EDA技术的狭义定义为以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为设计载体,以硬件描述语言为系统逻辑描述的主要表达方式,以计算机、大规模可编程器件的开发软件及实验开发系统为设计工具,自动完成用软件方式描述的电子系统到硬件系统的逻辑编译、逻辑化简、逻辑分割、逻辑综合及优化、布局布线、逻辑仿真,直至完成对于特定目标芯片的适配编译、逻辑映射、编程下载等工作,最终形成集成电子系统或专用集成芯片的一门多学科融合的新技术。

在半导体技术方面,可编程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到器件的设计上,给数字系统的设计带来了很大的灵活性。

传统的数字系统设计只能对电路板进行设计,通过设计电路板来实现系统功能。

利用EDA工具,采用可编程器件,通过设计芯片宋实现系统功能,这种方法称为基于芯片的设计方法。

新的设计方法能够由设计者定义器件的内部逻辑和管脚,将原来由电路板设计完成的大部分工作放在芯片的设计中进行。

这样不仅可以通过芯片设计实现多种数字逻辑系统功能,而且由于管脚定义的灵活性,大大减轻了电路图设计和电路板设计的工作量和难度,从而有效地增强了设计的灵性,提高了工作效率。

同时,基于芯片的设计可以减少芯片的数量,缩小系统体积,降低能源消耗,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可编程逻辑器件和EDA技术给今天的硬件系统设计者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使得电子系统的设计方法发生了质的变化。

传统的“固定功能集成块+连线”的设计方法正逐步地退出历史舞台,而基于芯片的设计方法正在成为现代电子系统设计的主流。

现在,只要拥有一台计算机、—套相应的EDA软件和空白的可编程逻辑器件芯片,在实验室里就可以完成数字系统的设计和生产。

可以说,当今的数字系统设计已经离不开可编程逻辑器件和EDA设计工具。

1.2ASIC技术现代电子产品的复杂度日益加深,一个电子系统可能由数万个中小规模集成电路构成,这就带来了体积大、功耗大、可靠性差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就是采用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s)芯片进行设计。

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s)直译为“专用集成电路”,它是面向专门用途的电路,以此区别于标准逻辑(Standard Logic)、通用存储器、通用微处理器等电路。

目前在集成电路界,朋汇被认为是用户专用集成电路(Customer Specific IC).即它是专门为一个用户设计和制造购。

换言之,它是根据某一用户的特定要求,ASIC的概念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有人提出,但由于当时设计自动化程度低,加上工艺基础、市场和应用条件均不具备.因而没有得到适时发展。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工艺技术、支持技术、设计技术、测试评价技术的发展,汇集成度大大提高,电子整机、电子系统高速更新换代的竞争态势不断加强,为开发周期短、成本低、功能强、可靠性高以及专利性与保密性好的专用集成电路创造了必要而充分的发展条件,并很快形成了用ASIC取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来组成电子系统或整机的技术热潮。

ASIC按照设计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全定制ASIC,半定制ASIC,可编程ASIC(也称为可编程逻辑器件)。

设计全定制ASIC芯片时,设计师要定义芯片上所有晶体管的几何图形和工艺规则,最后将设计结果交由IC厂家掩膜制造完成。

优点是:芯片可以获得最优的性能,即面积利用率高、速度快、功耗低。

缺点是:开发周期长,费用高,只适合大批量产品开发。

半定制ASIC芯片的版图设计方法有所不同,分为门阵列设计法和标准单元设计法,这两种方法都是约束性的设计方法,其主要目的就是简化设计,以牺牲芯片性能为代价来缩短开发时间。

1.3FPGA、CPLD技术的介绍FPGA是英文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的缩写,即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可编程逻辑芯片与上述掩膜ASIC的不同之处在于:设计人员完成版图设计后,在实验室内就可以烧制出自己的芯片,无须IC厂家的参与,大大缩短了开发周期。

可编程逻辑器件自七十年代以来,经历了PAL、GAL、CPLD、FPGA几个发展阶段,其中CPLD/FPGA属于高密度可编程逻辑器件,目前集成度已高达200万门/片,它将掩膜ASIC集成度高的优点和可编程逻辑器件设计生产方便的特点结合在一起,特别适合于样品研制或小批量产品开发,使产品能以最快的速度上市,而当市场扩大时,它可以很容易的由掩膜ASIC实现,因此开发风险也大为降低。

上述ASIC芯片,尤其是CPLD/FPGA器件,已成为现代高层次电子设计方法的实现载体。

FPGA是作为专用集成电路(ASIC)领域中的一种半定制电路而出现的,既解决了定制电路的不足,又克服了原有可编程器件门电路数有限的缺点。

FPGA采用了逻辑单元阵列LCA(Logic Cell Array)这样一个新概念,内部包括可配置逻辑模块CLB(Configurable Logic Block)、输出输入模块IOB(Input Output Block)和内部连线(Interconnect)三个部分。

FPGA的基本特点主要有:1)采用FPGA设计ASIC电路,用户不需要投片生产,就能得到合用的芯片。

2)FPGA可做其它全定制或半定制ASIC电路的中试样片。

3)FPGA内部有丰富的触发器和I/O引脚。

4)FPGA是ASIC电路中设计周期最短、开发费用最低、风险最小的器件之一。

5)FPGA采用高速CHMOS工艺,功耗低,可以与CMOS、TTL电平兼容。

可以说,FPGA芯片是小批量系统提高系统集成度、可靠性的最佳选择之一。

FPGA的品种很多,有XILINX的XC系列、TI公司的TPC系列、ALTERA公司的FIEX 系列等。

FPGA是由存放在片内RAM中的程序来设置其工作状态的,因此,工作时需要对片内的RAM进行编程。

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配置模式,采用不同的编程方式。

加电时,FPGA 芯片将EPROM中数据读入片内编程RAM中,配置完成后,FPGA进入工作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