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经济学(全本)
土地经济学
土地经济学 (第五版)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土地的概念和特性第二节土地的功能和分类第三节土地经济学的对象和研究方法第四节土地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第一节土地的概念和特性一、土地的概念土地是由地球陆地部分一定高度和深度范围内的岩石、矿藏、土壤、水文、大气和植被等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
二、土地的特性(一)土地的自然特性1.位置固定性2.面积有限性3.质量差异性4.功能永久性(二)土地的经济特性1.供给的稀缺性2.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3.报酬递减的可能性4.利用后果的社会性第二节土地的功能和分类一、土地的功能(一)承载功能(二)生产功能(三)资源(非生物)功能二、土地的分类国土资源部于2001年8月21日以国土发[2001年255号文]印发了新的《土地分类(试行)》标准。
这个新的土地现状分类标准(试行),将原有两级分类变成三级分类,在一级分类中将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分为三大类,即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
这与现行的土地管理法衔接起来。
第三节土地经济学的对象和研究方法一、土地经济学的对象土地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包括三个方面,即土地资源利用、土地财产制度、土地资产流转。
土地经济学的对象可归结为两个方面,即土地利用中人与土地的关系和土地利用中形成的人与人的关系问题。
一、土地经济学的对象土地资源利用是指土地资源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分配与使用,具体包括土地资源的勘察、技术经济评价、土地资源利用的规划与计划、土地集约利用、土地区位利用、土地规模经济及土地可持续利用等方面的经济问题。
所研究的是人与土地之间的经济关系问题。
一、土地经济学的对象土地财产制度是指土地财产的权属制度,具体包括土地所有制、土地使用制以及土地国家管理制度的建立、演变及其实施等方面的问题。
所研究的是土地利用中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问题。
一、土地经济学的对象土地资产流转是指土地作为资产其权属的市场流转和随之产生的土地收益分配问题,具体包括土地市场的建立及其供求关系、土地使用权流转中使用者向土地所有者支付的地租、土地作为商品买卖形成的价格、以土地资产作为担保标的物形成的债务抵押关系以及国家参与土地收益分配的具体形式——土地税收等。
土地经济学课件
虽然我国当前的土地问题分别隶属于不同学科,但是通过土地经济学的发 展,也有效地推进了相关学科的发展。例如,将土地经济学理论与方法引入土 地规划学,则可以增强土地规划的可行性,同时也可以实现土地规划实施手段 的多元化,这都将更有效地推进土地规划的实施。
土地学科应用的基础性作用
土地经济杠杆对于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地租 地价、土地税费、土地产权等制度的完善,不断提高了我国土地利用和土地管 理的效率。因此,土地经济学的应用性研究,将更有利于其他土地学科理论与 方法在土地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 土地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20世纪20 年代。但在此之前,一些西方古典经济学家,就 对土地经济的若干问题进行了研究。
• 此后,社会经济运行所带来土地问题的日益复杂 化,以及经济科学理论与方法体系的不断创新, 有力地促进了现代土地经济学理论和方法体系的 形成与发展。
土地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这两个原则,对于合理确定土地利用规模以及产
业部门之间土地资源的分配关系具有实践性意义。
土地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抽象思维方法 系统分析方法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第二讲 土地市场 第二讲 土地市场
• 第一节 土地市场概论 • 第二节 中国土地市场体系 • 第三节 中国土地市场管理
1. 供给的稀缺性 土地是自然赋予的不可再生物,对于不断增加的人口和不断增 长的需求来说,土地资源永远是稀缺的。
2. 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 土地一经投入某项用途之后,欲改变其利用方向,一般来说 是比较困难的。
3. 报酬递减的可能性 任何过度开发不仅是对环境的破坏,在经济上也是不划算的。 在增加土地投入时,必须寻找在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投资 的适合度,确定最佳的投资结构,不断改进技术、以便提高 土地利用的经济效果。
土地经济学复习资料(终稿).
第一章导论1.狭义的土地:土地即地球的纯陆地部分。
不包括陆地的水面。
广义的土地:土地即陆地及其水面。
即地球表面除海洋之外的陆地及其江河、湖泊、水库和池塘等陆地水面。
2.土地的自然特性(eg:选择---因地制宜反映的是土地自然特性中的质量差异性)①位置固定性 ---就地利用②面积有限性---节约、集约地利用③质量差异性 ---因地制宜④功能永久性---保护与循环利用3.土地的经济特性①供给的稀缺性土地资源的自然供给 Esp=0 土地资源的经济供给 0<Esp<1②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③报酬递减的可能性④利用后果的社会性课堂练习(看一下)报酬递减的可能性→投资适度,改进技术提高效率供给稀缺性→土地投机,地价猛涨利用方式相对分散性→区位选择与综合效益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勘察、规划、效益评价利用后果的社会性→管理,监督和调控4.在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中,土地主要是作为地基、操作的场地与空间发挥作用. 土地的数量、质地和土地的位置,决定了工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水平.在采矿、水力发电、地热利用、航运等部门中,土地主要是作为资源和生产工具等发挥作用,因此,蕴藏资源的数量、丰度及其位置,对利用的效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5.新的土地现状分类标准,在一级分类中将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分为三大类,即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
6.土地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包括土地资源利用、土地财产制度、土地资产流转。
土地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可归结为土地利用中人与土地的关系(生产力)和土地利用中形成的人与人(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7.威廉·配第第一次提出级差地租的概念,并对级差地租、土地价格等作了初步的阐述。
1924年,美国经济学家伊利和莫尔豪斯合著的《土地经济学原理》出版,标志着土地经济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第二章土地利用概论1.土地利用的内涵:土地利用是技术问题经济问题动态的2.土地利用的基本内容(1)土地资源的调查、分类、统计(2)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选择--土地利用程度分析[在农业领域,土地利用程度可以用垦殖系数、森林覆盖率和水面利用率来反映。
《土地经济学》讲义
讲授内容提纲前言第一章导论第二章土地市场第三章土地的供给与需求第四章地租理论及其应用第五章土地价格理论及其应用第六章土地金融第七章土地税收第八章土地利用概论第九章土地集约利用第十章土地规模利用第十一章土地分区利用第十二章土地计划利用第十三章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第十四章土地制度概论第十五章中国现行的土地制度第十六章中国港台及国外现行的土地制度前言一、《土地经济学》课程设置的目的和意义1、目的“土地经济学”是土地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研究土地开发、利用、管理和经营规律的学科,是对土地一系列经济问题的系统分析和解释的学科,是学习土地专业课程及房地产相关课程的先导性课程。
2、意义①认识土地的基本经济属性,系统了解和掌握土地经济的规律。
②了解和掌握研究土地经济问题的方法。
③了解和认识土地经济学学科发展历程及最新动态。
④应用土地经济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中的土地经济问题。
如关于土地的有偿使用;农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和农村土地适度规模利用等;行政干部土地违法现象的原因分析等。
二、《土地经济学》的内容体系主要有四大部分内容1、关于《土地经济学》对象及其研究简况2、土地市场理论土地的经济运行规律。
3、土地利用理论土地生产力4、土地制度理论土地生产关系三、教学要求及安排1、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课堂自学讨论等2、教学考核采用连续综合评定方法(课堂提问、讨论发言、作业、笔记、课堂纪律等)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考核第一章导论【内容提要】认识和了解土地利用中的经济问题,首先要对土地的属性进行全面了解,这是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合理利用土地的前提。
本章对土地的自然和经济属性及其功能进行全面的讲述,同时,对研究以土地利用中的经济问题为研究内容的土地经济学学科的基本问题加以介绍,为学习土地经济学的理论奠定基础。
【重点】土地的自然和经济属性,土地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体系【难点】认识土地自然和经济属性的意义,土地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一、土地的概述(一)什么是土地?1、对土地概念的不同认识: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说明2、土地的定义:是自然和经济的综合体。
土地经济学
土地经济学土地经济学第一章导论1.土地的内涵:第一个层次,土地作为自然物质,是大自然提供的,先于生命系统而存在的最基本的生态环境要素;第二个层次,土地是劳动对象、人工生态环境和最基本自然资源;第三个层次,土地作为一个国家主权管辖下的“国土”、又称“领土”、“国土资源”;第四个层次,土地是自然经济的综合体。
2.土地资源和土地资产的联系和区别:土地资源是指土地是生产要素和生态环境要素。
作为人类生产、生活和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来源,是土地成为资产的基础。
土地资产则是国家、社会、企事业单位或个人占用土地作为其财产的权利。
在现代产权条件下土地资产应是资本物的体现,土地资源和土地资产所有权及其使用权的转移应该是有偿的,促使企业改善经营和发展经济的必要途径。
同时把土地视为资产并不否定土地仍然是资源的两重性,作为不动产资产的土地资源就包含了自然、经济、社会和法律的综合属性。
3.土地的特性和功能:土地的特性:自然特性:①土地的原始性;②土地面积自然总量的绝对有限性;③土地的不可搬动性;④土地质量的差异性;⑤土地的耐用性和生产潜力的无限性;⑥土地利用的生态整体性、多宜性、多用性经济特性:①土地经济供给的稀缺性;②土地利用中土地用途和地价变动的滞缓性;③农业用地和城乡建设用地均有一定的合理利用的集约度人文社会特性:①土地利用的社会性;②土地经济位置的变动性;③土地利用后果的社会性土地的功能:①承载功能,又称支撑力或支持功能;②生育或生产功能;③可耕功能;④资源功能;⑤土地的其他功能和用途:土地的生态功能;土地用途与功能的社会化和多元化;土地的资产积蓄和增值功能;土地的景观功能土地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人与地的关系;具体而言之。
则为因人类经济行为而造成的人与地、人与人、地与地的关系土地经济学研究内容:①基础概念与基本理论;②土地利用理论;③土地制度经济理论第二章人地关系理论6.人地关系实质:是通过自身的劳动与自然界进行物质变换的关系。
土地经济学_(第六版)_第2章_土地利用概论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一)土地利用的目标
人类利用土地的目标按其最终发挥的作用又 可分为:经济目标、生态目标、社会目标。 1 .土地利用的经济目标,即最大限度地满 足社会物质生产和生活对土地的需求 2 .土地利用的生态目标是保护土地的良好 生态系统,这是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
3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第一节 土地利用的内涵及目标
一、土地利用的内涵 土地利用是人类劳动与土地结合获得 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这一活动表 现为人类与土地进行的物质、能量和价值、 信息的交流、转换。
土地利用是个技术问题。
土地利用同时又是个经济问题。
土地利用的内涵是动态的。
对于不同时期发生的投入和收入,就可通过贴现 系数和复利系数,把它们“拉回”到同一时点进 行比较。例如,两年前投了一笔数量为A的资本, 两年后才开始有收入,当年获得的纯收入为B。要 比较两笔货币量的大小,最好加上贴现或复利因 素,即 B· 1 A· (1+r)2与B比较,或 2 与A比较。 (1+r)
26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一)农田的生态效益评价
其数学表达式为:
Y = KE Qi Kcti Kwi Ks · · · i =1 其函数关系为 Y=F(C,A,S) 式中: Y——作物估计产量; K——能量转换系数; E——光能利用率;
27
n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农业能量投入产出效果,也可采用 投入产出方法进行分析,就是用数学方 法分析能量投入产出的综合平衡关系(包 括能量投入产出表和数学模型)。
土地经济学
第一節 土地之意義及其特性
一、土地之意義 二、土地之特性
數量(面積)固定性 位置不移動性 長期不毀滅性 品質差異性
第二節 土地之功能及其用途
一、土地之功能
負載功能 滋育功能 生命之繼起功能
第二節 土地之功能及其用途
二、土地之用途
土地為人類居住的基地 土地為主要生產要素之一 土地為成立國家三大要素之一 土地為置產保值之良好教授在其《土地經濟學》一書中謂:
「土地經濟學是研究人們利用土地時所應遵循的經濟 原理,亦研究因利用土地而發生的人與人間之經濟關 係,並探求改善這些關係的原則和方法。它是理論兼 實用的科學,一方面說明利用土地的許多原理,另一 方面又提供利用土地的實際方法,以使人與地間及人 與人間的經濟關係得以改善。
第二節 土地之功能及其用途
第二節 土地之功能及其用途
第三節 土地經濟學之意義及其 範圍
一、土地經濟學之意義
伊黎和威克按其定義的內容係包括:
1. 2. 3.
土地經濟學為經濟學的一個分枝 土地經濟學為理論兼實用的科學 土地經濟學研究人與地之間的關係
4.
因利用土地而發生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第三節 土地經濟學之意義及其 範圍
第三節 土地經濟學之意義及其 範圍
一、土地經濟學之意義
張丕介教授謂:
土地經濟學具有經驗科學、人文科學與社會科學三種 性質,並研究因人類經濟行為而造成之人與地、人與 人、地與地之種種關係。
第三節 土地經濟學之意義及其 範圍
二、土地經濟學之研究範圍
土地經濟學研究的對象,概括言之為人與 地的關係。如具體而論,為因人類經濟行 為而造成的人與地、人與人、地與地之間 的種種關係。
土地经济学
编 号
名称
含义
2 园地
包括果树苗圃等用地。
42
一级类型 编号 名称
二级类型
编 号
名称
含义
2 园地 21 果园
种植果树的园地。
43
一级类型 编号 名称
二级类型
编 号
名称
含义
2 园地 22 桑园
种植桑树的园地
44
45
一级类型 编号 名称
二级类型
编 号
名称
含义
2 园地 23 茶园
种植茶树的园地
46
包括土地和附着物还包括相应权利 23
三、经济土地与土地二元论
4.二元论观点
(1)未经开发利用的的为自然土地;投入劳动的的土 地为人工土地。
(2)自然土地为基础,人工土地是附加。 (3)自然土地数量面积固定,人工数量可增减。 (4)自然土地具有使用价值,人工土地具有使用和劳
动价值。 (5)两者都可衍生出经济、社会、生态价值。 (6)两者的地租、地价 本质上不同。
76
台湾故宫
77
一级类型 编号 名称
二级类型
编 号
名称
含义
6 民通
用地
居民点以外的各种道路及 其附属设施和民用机场用 地。包括护路林。
78
一级类型 编号 名称
二级类型
编 号
名称
含义
民通
铁道线路及站场用地。包
6 用地 61 铁路 括路堤、路堑、道沟、取
土坑及护路林。
79
一级类型 编号 名称
二级类型
83
一级类型 编号 名称
二级类型
编 号
名称
含义
6
民通 用地
土地经济学(全本)[行业研究]
2
一类特制
二、土地经济学定义
1、经济--在经济学中,经济(economy)是指 在相互竞争的用途之间配置稀缺资源的一种 机制。
2、经济学--当代西方经济学家一般认为,经 济学是研究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经济资源的 一门学科。
3、土地经济学--研究与土地有关的经济问题 的一门学科。
土地经济学
1
一类特制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土地经济学概述
一、土地经济学的学科性质
1、土地经济学学科来源于经济学 其产生和形成需具备两个基本的前提条件:
(1)人类社会实践中存在土地经济问题,要求人们去 研究解决;
(2)有了经济学,人们具有了应用经济学的知识能力 去研究这些问题,并取得了建立一门独立学科的成果。
②亚当-斯密、李嘉图等对地租理论进行了系统研究。
③19世纪中叶,马克思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科学的地租理 论。
④其后至20世纪初期,土地问题和土地经济问题的研究, 则附属于一般经济学。
第三阶段,20世纪的20年代前后,美国伊利等首先提出 了“土地经济学”一词,并相继发表了《土地经济学大 纲》(1922年)、《土地经济学原理》(1924年)、 《土地经济学》(1940年)等专著。
10
一类特制
第二节 土地、人地关系、土地问题系列基
础概念
一、土地、土地资源、土地资产
1、土地是指大气层以下一定高度,地壳一定深 度,包括气候、地貌、岩石、水文、土壤、生物
等自然要素以及人类劳动的自然、历史和经济综
合体,是一切物质生产过程不可缺少的生产资料。
理解上:空间、自然界、一种生产要素、消费品、 位置、财产、资本
④土地的可改良性 投入物化劳动和活劳动
土地经济学毕宝德第七版
土地经济学毕宝德第七版
《土地经济学》是由毕宝德撰写的经济学著作,于2013年出版的第七版是其中的一次修订。
该书主要研究土地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探讨土地在经济中的作用和使用方式。
《土地经济学》第七版的内容包括土地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土地的市场和价格形成、土地的利用和规划、土地产权和土地政策等方面。
书中还介绍了国际和中国土地经济的发展状况,并对未来土地经济的趋势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这本书对经济学学生、城市规划师、房地产开发人员和相关领域的研究者都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其中所包括的理论、数据和案例分析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土地经济问题,进而为实际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决策依据。
土地经济学
第一节 土地价格的形成与变动
如果政府同时采取剌激需求的 政策 , 需求量增大 , 曲线 DIDl 便 移至D2D2并与 S2S2 均衡于E2点, 确定了新的土地价格,此 时,P2>P1 假定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政 府采取措施增大土地供给, 如 取消农用地保护制度, 供给曲 线便向右移动至 S2S2, 并与 DlD1 重新均衡到Eo 点 , 并决 定了此时的市场价,Po<P1 。
第五章 土地价格理论及应用
第一节 土地价格的形成与变动 第二节 土地价格的评估 第三节 土地价格的管理
第一节 土地价格的形成与变动
一、 马克思主义地租地价形成理论
1.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
2.土地价格的实质是地租的资本化。
3.未开垦的土地“没有价值”。 4.土地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 在一定的土地关系下产 生地租,产生土地价格。 5.地租的产生,是源于人们对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6.土地资本的利息、折旧和地租一样都构成了土地所 有者的收入。
第一节 土地价格的形成与变动
它与SS相交于E1点 , 决定价格 Pl点达到市场均衡。但当市场 条件发生了变化 , 如政府放宽 土地投资的贷款限制, 或减免 房地产交易税费, 从而剌激需 求, 使需求曲线由 DID1 移至 D2D2, 并与 SS 相交于 E2 点 , 即在 F2 点取得均衡 , 此时的 市场价格便升至 P2。
(一) 土地价格呈总体上升趋势 1.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提高。 2. 人口数量及家庭户数增加。 3. 土地投机。
第一节 土地价格的形成与变动
(二) 土地价格变动呈现周期性特征
1. 土地价格的周期性变动受经济发展周期的影响 在经济繁荣时期, 土地价格上涨。在经济萧条时, 土地价格下跌。 2.土地价格变动受政府调节的影响-反向调节机制 在经济发展不稳定,通货膨胀和房地产业发展过 快时,政府往往会采取对土地买卖征重税、减少土地 投资计划,提高银行利率等办法来抑制房地产市场的 发展。在经济萧条时期,政府一般采取降低税收、利 率等优惠政策,剌激土地投资,使土地价格回升。
土地经济学
土地经济学第一章:导论1.土地:由地球陆地及其水面的土壤、岩石、矿藏、水文、大气和植被等要素构成并综合了人类正反面活动结果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2.土地的特性(1)自然特性①位置固定型②面积有限性:土地的面积具有不可再生性,面积有限迫使人们必须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
③质量差异性:由于土地自身的条件(地质、地貌、土壤、植被等)以及光照和相应的气候条件的差异,造成了土地的较大质量差异性。
④功能永久性(2)经济特性:是人类在土地自然特性基础上长期利用土地的过程中产生的①供给的稀缺性②利用方向变更的相对困难性③报酬递减的可能性④利用后果的社会性3.土地的功能承载、生育、资源、生态、财产和资产4.土地的分类2007年:分为12个一级类、57个二级类2017年:分为12个一级类、73个二级类第二章:土地利用概述1.土地利用:是人类劳动与土地结合获得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这一活动表现为人类与土地之间进行的物质、能量以及价值、信息的交流和转换。
同时又是个经济问题,并且内涵是动态的。
2.土地利用的内容(1)土地资源的调查、分类和统计(2)土地利用现状分析(3)编制土地利用规划(4)土地开发(5)土地保护3.土地利用现状分析(1)利用程度分析:指人类对土地的利用改造程度,以及土地收到人为影响的变化程度(2)利用结构分析:可以了解土地利用是否与需求结构相吻合,了解现有的土地利用结构是否与土地的自然性状相适应。
(3)利用效益分析在农业上,用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经济作物产量、水果产量等。
对城镇土地,所看重的是单位土地面积带来的收益(利润/纯收益)。
除经济效益外,还要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4.土地开发:广义的土地开发是指对尚未利用的土地进行清理、整治,使之可投入使用,包括把无法利用的土地加以改造,然后投入利用的活动;也包括对农业用地进行平整和基础设施建设后,使之转为非农建设用地的活动(也就是非农业土地开发)。
狭义的土地开发即土地开垦,是指把适宜耕作的生荒地开垦为耕地种植农作物的过程。
土地经济学课件
查处土地权属方面的违法行为
土地经济学课件
土地 利用 管理
是国家按照预定的目标和土地系统运行 的自然、经济规律, 的自然、经济规律,对土地的开发利用 整治和保护所进行的决策、组织、 、整治和保护所进行的决策、组织、指 挥、协调、控制等工作的总称。 协调、控制等工作的总称。
符合客观规律
土地利用 ---土地的开 ---土地的开 发、利用、整治、保护 利用、整治、 管理---采取法律、行政、 管理---采取法律、行政、经 ---采取法律 技术措施, 土地利用进 济、技术措施,对土地利用进 行计划、组织、指挥和调控。 行计划、组织、指挥和调控。 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经济学课件 土地开发、整治与保护 土地开发、整治与保护
土地处置权: 指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对土
地进行处置的权利。它决定土地的归属,是 地进行处置的权利。它决定土地的归属, 土地所有权的核心
土地经济学课件
第二节 土地所有制
一、土地所有制的概念及其产生与发 展 二、土地所有制的法律形式 三、土地所ຫໍສະໝຸດ 权的流转制度土地经济学课件
土地所有制的含义 及其产生与发展 土地所有制的含义 土地所有制的产生与发 展
土地经济学课件
土地所有制的含义
土地的分配问题
表 明
土地所有制度 土地所有制度
基础
产 生 法 律 体 现
分级分类管理 垂直统一管理
土地经济学课件
第五节 土地产权及其权能构成
一、产权的概念 二、产权的起源及其功能 三、土地产权的概念和结 构
土地经济学课件
产权的概念
是财产权利的总称,存在于财产中的 是财产权利的总称, 排他性完全权利 完全权利。 排他性完全权利。 产权不同于所有权 – 产权不是人对物的权利,而是由于 产权不是人对物的权利, 人对物的使用而形成的人与人之间 的关系。 的关系。 – 一个完整的产权是由一束权利构成 一个完整的产权是由一束权利 一束权利构成 的。
土地经济学(整理)
土地经济学(整理)第一章导论1、土地:是由地球陆地部分一定高度和深度的岩石,矿藏,土壤,水文,大气和植被等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即陆地及其自然附属物现实的土地还综合了人类正反活动的成果,是一个自然一经济综合体。
2、土地的特性:土地的自然特性:1、位置的固定性2、面积的有限性3、质量的差异性4、功能的永久性。
土地的经济特性:1、供给的稀缺性2、利用方向变更的相对困难性3、报酬递减的可能性4、利用后果的社会性。
3、土地的功能:1、承载功能2、生产功能3、资源(非生物)功能。
4、土地财产制度:是指土地财产的权属制度,具体包括土地所有制、土地使用制、以及土地国家管理制度的建立、演变及其实施方面的问题。
5、土地经济学的对象:可归结为两个方面,即土地利用中的人与土地的关系和土地利用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
第二章土地资源利用概论1、土地利用:是人类劳动与土地结合获得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这一活动表现为人类与土地进行的物质、能量以及价值、信息的交流和转换。
容:1、土地资源的调查、分类、统计2、土地利用现状分析3、土地利用规划4、土地开发5、土地保护2、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主要容及意义:容:1、土地利用程度2、土地利用结构3、土地利用效率意义:为更合理的利用土地指明方向。
3、我国土地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1、土地粗放经营与过度利用并存2、土地供不应求与浪费兼有3、土地利用率和利用效益还有待提局。
4、土地利用的目标:1、取得物质产品,包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2、取得服务(效用)人类利用土地的目标按其最终发挥的作用又可分为:经济目标、生态目标和社会目标。
5、土地利用的基本原则:1、农业优先,统筹安排用地结构。
2、集约利用为主与保证适量的更低面积相结合。
3、专业化利用与综合利用相结合。
4、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相统一。
5、开发利用与合理保护相结合。
6、贴现系数:从现在起,第n年的一单位货币量相当于现在的多少7、复利系数:现在的一单位货币量在n年后变成现在的多少倍8、土地利用规划:是指一套对实现土地合理利用综合目标最有利的土地利用方案和行动路线的系列决策,是各种土地利用规划的总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高校教育精品PPT
土地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20世纪以来的中国土地经济学 研究和学科建设,分为三个时期
1900—1929年为第一个时期 1930—1949年9月为第二个时期 1949年10月至今为第三个时期。 (其中第三个时期分为中国大陆部分和
台湾部分。)
9
高校教育精品PPT
五、土地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2、土地经济学的学科性质是社会科学
2
高校教育精品PPT
二、土地经济学定义
1、经济--在经济学中,经济(economy)是指 在相互竞争的用途之间配置稀缺资源的一种 机制。
2、经济学--当代西方经济学家一般认为,经 济学是研究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经济资源的 一门学科。
3、土地经济学--研究与土地有关的经济问题 的一门学科。
依据社会生产方式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土地经济 学的产生和发展大体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前资本主义社会,即古代社会
先是地广人稀,没有土地问题;继之人口大量增 加,人地矛盾日益突出,逐渐产生了地权关系、 土地分配和土地利用问题,并引起人们对土地问 题的研究。
7
高校教育精品PPT
第二阶段,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学产生以后的时期
素或社会条件。它是来自人类社会的人的因素,
是人类自身通过劳动提供的资源,包括社会、
经济、技术三方面的因素,其中劳动力资源最
重要。
12
高校教育精品PPTFra bibliotek土地:经过人类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自然资源(已 开垦利用的土地),附加了人为的因素,一般应 具双重性,但仍然称为自然资源。
不动产:受控制的附着于地球表面的、自然和人 工资源的总和。
(3)土地制度部分
土地制度概论;土地产权理论与城乡土地产权制度改革
与建设;土地市场与土地市场制度;土地金融与土地金
融制度;土地税收与地税制度等。
4
高校教育精品PPT
有时分为两个部分
农村土地经济学: 注重土地和水的利用、土地规划和开发、土地分类、
土地评价、土地市场、地租、土壤保护、税收及土 地利用计划、区划等一系列问题。 城市土地经济学
1.抽象与具体的方法 2、系统分析的方法 3、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4、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5、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 6、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方法
10
高校教育精品PPT
第二节 土地、人地关系、土地问题系列基
础概念
一、土地、土地资源、土地资产
1、土地是指大气层以下一定高度,地壳一定深 度,包括气候、地貌、岩石、水文、土壤、生物
①18世纪,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提出“劳动是财富 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②亚当-斯密、李嘉图等对地租理论进行了系统研究。
③19世纪中叶,马克思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科学的地租理 论。
④其后至20世纪初期,土地问题和土地经济问题的研究, 则附属于一般经济学。
第三阶段,20世纪的20年代前后,美国伊利等首先提出 了“土地经济学”一词,并相继发表了《土地经济学大 纲》(1922年)、《土地经济学原理》(1924年)、 《土地经济学》(1940年)等专著。
④土地的可改良性 投入物化劳动和活劳动
⑤报酬递减的可能性
投资量和结构要适度,过犹不及。
15
高校教育精品PPT
5、土地功能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以及从事各项生产活动的基 础和条件。土地具有两项基本功能:
(1)承载功能
土地是人类生存的基地和生产的场所;也是地球 陆地上的一切生物和非生物存在与繁衍的基地, 它们都毫无例外地必须依赖土地的承载功能。没 有土地的承载就不会有整个世界。
3
高校教育精品PPT
三、土地经济学研究的内容、领域
(1)基础理论部分
土地、人地关系、土地问题系列基础概念;人口与人口 持续发展理论;土地报酬规律、土地集约经营与规模经 营原理;地租、地价理论与应用等。
(2)土地利用部分
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与战略;土地利用的地域分工、区 域规划和区位选择;各类土地的持续利用;土地用途管 制与耕地保护等。
14
高校教育精品PPT
4、土地的特性
(1)自然特性
①位置固定
要就地利用。
②面积有限 要求我们节约集约利用
③质量差异 因地制宜
④功能永久 合理利用与保护,达到持续利用。
(2)经济特性
①土地供给的稀缺性 面积有限 供求不平衡
②土地的可垄断性 受益
稀缺性 占有、所有、使用、
③土地利用的制约性 位置固定性 就地利用、用途变 更困难
或叫不动产经济学,作为普通经济学或经营学的一 个分支,注重住房、城市化、城市土地开发和再开 发、工商业选址、城市不动产评估、金融、营销等 一系列问题。
5
高校教育精品PPT
影响土地经济利用的三方面因素
自然物质和生物因素
经济因素
制度因素
6
高校教育精品PPT
四、土地经济学学科的发展过程和 现状
13
高校教育精品PPT
就生产关系方面而言,涉及土地财产、土地资产、 土地资本三方面的问题。
土地财产:是土地的经济形态之一,是指人们拥 有产权的土地,或在产权上有所归属的土地。
土地资产:土地财产中可折算为货币并可用于抵 偿债务的部分即土地资产
土地资本:投入经济运营的土地即土地资本,而 土地价格即土地资本的货币表现,即土地资本金。
土地经济学
1
高校教育精品PP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土地经济学概述
一、土地经济学的学科性质
1、土地经济学学科来源于经济学 其产生和形成需具备两个基本的前提条件:
(1)人类社会实践中存在土地经济问题,要求人们去 研究解决;
(2)有了经济学,人们具有了应用经济学的知识能力 去研究这些问题,并取得了建立一门独立学科的成果。
等自然要素以及人类劳动的自然、历史和经济综
合体,是一切物质生产过程不可缺少的生产资料。
理解上:空间、自然界、一种生产要素、消费品、 位置、财产、资本
2、土地资源是指在生产上已经开发利用和尚未 开发利用的土地数量和质量的总称。
3、土地资产是指国家社会、企事业单位或个人
占用的土地资源作为其财11 产的权利。
高校教育精品PPT
资源:一切可为人类形成财富的因素。包括自 然和社会因素,即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
自然资源: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 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 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自然界形成的可供人 类生活与生存所利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的总 和。)
社会资源:一切能用于创造财富的社会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