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家园林的造园手法.
清代江南私家园林的造园艺术
n n i e twn fau e , t e c b st r o e a e u i ,wae u n i igw t t h h o t r s i d s r e u n v rw trq a t e i l y tr a t q  ̄,a d s w g r c si g tc n l g n e a ep o e sn h oo y,a d a a y e a e o ee s e n n z sw trz n mi— l
放, 考虑采用农灌 , 结合生活杂用和河湖景 观利 用的方式 。
( ) 1214 5 :4 —4 .
3 工程实施后 , 从根本 上 消除农 村 污水乱 倒乱 排 的现象 , [ ] 卫小琴. ) 将 3 新农村 建设 中的环境 问题及 对策初探 [ ] 山西建 J. 提高该镇 的环境 质量 , 削减对 周 围水体 的污染 负荷 , 护饮 用 水 保 水源地 , 保护居 民身体健康 。
积虽仅半 亩 , 但空间处理得当 , 给人开 阔之感 。水岸 凹凸曲折 , 仍
花柳长廊 , 石桥小舫 , 映在 湖里 , 倒 山光水影 , 正所谓 “ 亩方塘一 半 鉴开 , 天光云影共徘徊” 。 以水组景 , 增添 了景物的柔美和妩媚 , 在水 面 自身 的处理 上 ,
也趋 于求静不喜 动 , 这既是 江南水 乡客 观现实 的表 现 , 又是 中 国
华 文明 的一朵奇葩 , 独放异彩 … 。
的主观意识境 界 。清代造 园师把 模仿 自然与 艺术 创作 结合 起 来, 使园林成为源于 自然又高于 自然 的艺术 品, 从而唤起人 们 “ 天
人合一 ” 融身 于 自然 的意识 。 ,
2 造 园艺 术
2 1 表 现 自然 .
浅析中国古典私家园林造景手法——以南京瞻园为例
文化长廊浅析中国古典私家园林造景手法——以南京瞻园为例赵新意 河北农业大学园林与旅游学院谭淳月 河北农业大学园林与旅游学院武岳 河北农业大学园林与旅游学院摘 要: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世界园林之母,以其古代匠人的精雕细琢以及文人墨客的浓厚造园艺术积淀为特色,在世界园林舞台上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作为我国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作——瞻园。
也以其独特的造景艺术效果,为后世所赞叹。
本文主要以南京瞻园为例,浅析了我国古典私家园林造景手法。
关键词:古典园林;造景手法;瞻园;植物[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1-195-011.瞻园概况瞻园位于南京市秦淮区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核心区,坐北朝南,全园仅八亩,园林绿化面积达到15500平方米。
是南京现存历史最久的明代古典园林,以欧阳修诗“瞻望玉堂,如在天上”而命名。
瞻园也是江南四大名园之一,园内布局精巧,设计独特。
1960年刘敦桢教授受政府委托主持瞻园的修复工作。
修复后不仅保留了园林原有的格局,而且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优秀的造园艺术[1]。
清康熙、雍正年间袁江曾绘《瞻园图》(图二),以细腻的笔触展示了一座山水清幽的江南园林。
明清时期,瞻园曾以“石坡、梅花坞、平台、抱石轩、老树斋、北楼、翼然亭、钓台、板桥、木香廊、竹深处”等十八景名噪一时,目前可考的只有十二景[2]。
就如同传统的江南私家园林一样,瞻园也体现着文人士大夫阶层的向往生活、桃源之志。
寄托着他们的哲学思想和人生志趣,方寸之间体现着造园匠人的崇尚自然、淡泊、恬淡、寡欲、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由假山石、植物、水体及亭廊榭等塑造出一种文人所特有的园林意境之美。
2.造园艺术2.1置石理水“相地和宜,构园得体”,造园与自然条件、社会状况、环境因素等相结合,精心谋划、巧妙布局,方可构成佳园。
瞻园以石胜,采用山为主、水为辅的山水布局。
[1]“石令人古,水令人远,园林水石,最不可无”[3]。
园林造园手法
造景方法中国自南北朝以来,发展了自然山水园。
园林造景,常以模山范水为基础,“得景随形”,“借景有因”,“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趣”,“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造景方法主要有:1,挖湖堆山,塑造地形,布置江河湖沼,辟径筑路,造山水景;2,构筑楼、台、亭、阁、堂、馆、轩、榭、廊、桥、舫、照壁、墙垣、梯级、磴道、景门等建筑设施,造建筑景;3,用石块砌叠假山、奇峰、洞壑、危崖,造假山景;4,布置山谷、溪涧、乱石、湍流,造溪涧景;5,堆砌巨石断崖,引水倾泻而下,造瀑布景;6,按地形设浅水小池,筑石山喷泉,放养观赏鱼类,栽植荷莲、芦荻、花草,造水石景;7,用不同的组合方式,布置群落以体现林际线和季相变化或突出孤立树的姿态,或者修剪树木,使之具有各种形态,造花木景。
7,在园林中布置各种雕塑或与地形水域结合,或单独竖立,成为构图中心,以雕塑为主体,造塑景。
借景有意识地把园外的景物“借”到园内视景范围中来。
借景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传统手法。
一座园林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为了扩大景物的深度和广度,丰富游赏的内容,除了运用多样统一、迂回曲折等造园手法外,造园者还常常运用借景的手法,收无限于有限之中。
古代的实践和理论中国古代早就运用借景的手法。
唐代所建的滕王阁,借赣江之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岳阳楼近借洞庭湖水,远借君山,构成气象万千的山水画面。
杭州西湖,在“明湖一碧,青山四围,六桥锁烟水”的较大境域中,“西湖十景”互借,各个“景”又自成一体,形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借景”作为一种理论概念提出来,则始见于明末著名造园家计成所著《园冶》一书。
计成在“兴造论”里提出了“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泉流石注,互相借资”;“俗则屏之,嘉则收之”;“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等基本原则。
借景种类借景可分为:1,近借。
在园中欣赏园外近处的景物。
2,远借。
在不封闭的园林中看远处的景物,例如靠水的园林,在水边眺望开阔的水面和远处的岛屿。
以竹、石会友-赏析扬州个园的造园技巧
以竹、石会友-赏析扬州个园的造园技巧摘要:说起古典园林,人们首先想起的就是苏州园林。
然而在两百多年前,扬州的园林成就已经胜过苏州,其中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非个园莫属。
个园是在原明代“寿芝园”的基础上拓展的,结合了清代造园艺术,现如今成为园林景观中的典范。
扬州个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以其独特的四季假山和造石技巧闻名世界。
本文通过分析个园中竹、石元素的运用来研究个园的景观布局和造园技巧。
【关键词】四季假山、竹、叠石艺术、整体布局前言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的成就,对于现代景观设计和规划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而个园作为私家园林设计中的成功案例,它在植物与山石配置上都开创了美学新形式,采用移步换景的方式,将一年四季的景色浓缩在小型的园林中,使得游人置身与自然之中,亲眼见证四季更迭。
在个园中,不仅仅四季假山的配置精妙之处值得我们推敲,园主人在植物的选择上也具有独到之处,下文以竹为例进行分析。
2、个园与竹“擢擢当轩竹,青青重岁寒。
”是形容竹子刚正不阿的精神,同时是对园主人贞洁正直、坚持自我的选择的映射。
古人性爱竹,而黄至筠却可谓是痴迷。
个园取自“竹”字的一边,也来自于园主人名字中的一部分,个园中的竹子种类丰富,超过六十种,其中包括龟甲竹、斑竹、金镶玉竹、玉镶金竹、孝顺竹、铺地竹等。
造园时,园主人对竹种的观赏性和种植技巧已经成熟地掌握。
园中乔木分散种植,主要遍布于桂花厅附近,总面积未达到园内植物总面积的五分之一。
而竹子的数量却占据了园内植物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将近两万竿。
可见园主人对竹的喜爱到达超凡脱俗的境界。
个园占地面积2.3公顷,是小型的私家园林。
个园采取前屋后院的建筑形式,竹子主要分布在花园区的北侧与东、西两侧,南侧竹子数量较少,以觅句廊为起点,围绕着桂花厅广泛分布。
竹子作为个园中最主要的造景植物,不仅在四季假山中的春景上具有象征性意义,还出现在雕花、窗户、凳子上。
在万竹园中观赏时,能够观赏到竹子的枝、叶、竿,也能够从诸多竹子中,体会到园主人的价值取向与品格。
中国园林的特征和造园手法
中国园林的特征和造园手法我国的园林艺术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园林艺术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在世界园林史上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并具有极其高超的艺术水平和独特的民族风格。
由于各民族、各地区人们对风景的不同理解和偏爱,也就出现了不同风格的园林。
中国园林最为世界三大园林之一,当然有着它独树一帜的特征和造园手法。
总特征有:依山旁水,贵树名花,综合艺术;追求立意,概括提炼,力求神似;造景含蓄,耐人寻味,一点方悟;动态布局,犹如画卷,百看不厌;以情写景,以景寓情,情景交融;南北园林,互为融合,和谐统一等。
主要造园手法有:人工艺术模仿自然景色;封闭中寻求空间突破,即曲折而自由的布局、划分景区和空间、“借景”的处理手法;善于利用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的各种建构筑物等。
根据中国园林的总体概况,我以几个实例来分别说明中国园林的具体特征和造园手法。
一、颐和园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为中国四大名园(另三座为承德的避暑山庄,苏州的拙政园,苏州的留园)之一,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其规模宏大,设计精细,施工要求高,所以创造的风景亦与一般园林不同。
1、归总起来,可有三个特征:(1)气魄宏大,充分利用了天然山水风景的自然美。
气魄宏大,首先表现在占地多、规模大,常常包进了真山真水景观,能创造出宛自天开的景色。
有些是平地造园,境内没有真山真水,但经过设计师的精心设计,同样能创造出自天开的山水风景。
(2)园中套园。
这一布局方式来自于皇帝的封建意识。
他们要看尽人间美景,就将天下名景名园搬到苑囿中来,以便就近游赏。
(3)主题突出,重视多姿多彩的建筑点缀。
皇帝造园时,往往招聘全国的高级匠师,修造造型优美的建筑来作为景区的主题。
2、造园手法:人工艺术模仿自然景色。
它是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
颐和园除大量的建筑物外,还要凿池开山,栽花种树,用人工仿照自然山水风景,或利用古代山水画为蓝本,参以诗词的情调,构成许多如诗如画的景。
私家园林的造园手法方案
从对 小景 飞 虹 看
框景
建筑的门、窗、洞、或者树枝合抱成的景框内包含的景色称为框景
障景
采用山石、植物、景墙等达到遮障、分割景物的手法称为障景。
添景
为了增加远观眺望时的空间层次,中间或近处添加乔木或花卉 的手法便是添景。
漏景
利用漏窗、漏墙、漏屏风形成的若隐若现的景色即是漏景
夹景
以左右两侧的树丛、树干、建筑等加以屏障,形成 左右遮挡的狭长空间,突出远景的手法称之为夹景。
去苏州园林, 事先做好功课是非常必要的! 你准备好了吗?
课
导入
程
流
目标
程
探究
练习
小结
课程目标:
1、通过对园林造园元素建筑中门、窗、廊的认识,了解苏州园林的 灵活多变、小巧精致。 2、通过对借景、框景、障景、对景等造园手法的学习,感受到苏州 园林在空间凝造上的巧妙。 3、通过模拟场景的感受,体味苏州园林以小见大、步移景异的审美 追求。 4、能利用掌握的几种常用造园手法审视周边的园林,并能形成初步 的设计构思。
空窗
半窗
长窗
和合窗
纱窗
漏窗
苏州园林——花窗
花窗美在它像一个漂亮画框!
花
窗
里
移
动
的
春
夏
四
季
冬 秋
各 形 的 门
拙政园小飞虹 法国维贡府邸
苏 感苏 请
州 曲 廊
受州
上 和 西
园 林
方里
听 题 ?
——
的的
不 走
古 典 园 林
走 廊 为
寻 相什
常 路
同么
吗 ?
是 弯
曲
的?
沧浪亭 曲径
中国古典造园手法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
中国古典造园手法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摘要:我国古典园林的建造手法在园林的整体布局和设计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这种建造手法与现代社会人所追求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观具有内在的联系性。
现代社会人追求的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
因此,古典园林的建造手法对我国现代园林建设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古代园林造园手法现代园林应用我国具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文明,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独有的文化,园林建设就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园林的设计理念和造林手法如何应用到现代园林建设中,是现代园林建设者不断探索的地方。
1 我国古典园林的分类我国古典园林具有鲜明的分类特色,不同朝代的园林建设大致上可以分为三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庙园林。
1.1 皇家园林皇家园林主要是为帝王所设计和建造的园林,是供古代帝王休憩和享乐的场所,比如说北京的颐和园、北海公园以及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等。
这些皇家园林的特点就是气势宏伟、规模庞大、富丽堂皇等。
因为古代皇权至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园林的整体设计和建设都要能够凸显皇权的象征。
这些庞大的园林设计对施工的要求相对较高。
其建设特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充分利用了大自然的山水风景;二是在园林建设中采用园中套园的建设手法,这一布局方式来自于皇帝的封建意识。
他们要看尽人间美景,就将天下名景名园搬到苑囿中来,以便就近游赏;三是比较重视富丽多彩的华丽色彩的运用;四是设计和建造的意境深远,我国古典园林的设计和建造者多为文人骚客,任何景点的建造都十分注重意境的营造,把自己的人生经历或者情感融入景观之中,表达自己对生活对人生的态度。
1.2 私家园林私人园林也是我国古代园林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私人园林主要是封建皇室宗亲、官吏以及富商等休憩和娱乐的场所。
这些园林的特点是在规模上相对较小,常用假山假水做布置,外表设计的是淡雅素净。
私家园林在设计理念上凸显了游乐与居住紧密相结合的双重功能,古人常常将优游山水,耽乐林泉称之为“游”,而把在优美风景环境中读书、习艺、清谈和宴饮的生活方式称为“居”。
中国园林造园艺术手法的特色
中国古典园林特征/建筑思想:“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一般来说,中国古典园林突破空间局限,创造丰富园景的最重要的手法,是采取曲折而自由的布局,用划分景区和空间、以及“借景”的办法。 所谓曲折而自由的布局,是同欧洲大陆一些国家的园林惯用的几何形图案的布局相对而言的。这种曲折而自由的布局,在面积较小的江南私家园林,表现得尤其突出。它们强调幽深曲折,所谓“景贵乎深,不曲不深”,讲的就是这种手法。例如,苏州多数园林的入口处,常用假山、小院、漏窗等作为屏障,适当阻隔游客的视线,使人们一进园门只是隐约地看到园景的一角,几经曲折才能见到园内山池亭阁的全貌。以布局紧凑、变化多端、有移步换景之妙为特点的苏州留园,在园门入口处就先用漏窗,来强调园内的幽深曲折。至于园内的对景,也不象西方庭园的轴线对景方式,而是随着曲折的平面,移步换景,依次展开。有的则在走廊两侧墙上开若干个形状优美的窗孔和洞门,人们行经其间,它就象取景框一样,把园内的景物象一幅幅风景画那样映入优美的窗孔和洞门。
至于划分景区和空间的手法,则是通过巧妙地利用山水、树木、花卉、建筑等,把全园划分为若干个景区,各个景区都有自己的特色,同时又着重突出能体现这一园林主要特色的重点景区。例如,苏州最大的园林拙政园,全园包括中、西、东三个部分,其中中部是全园的精华所在。同时,水的面积约占全园五分之三,亭榭楼阁,大半临水,造型轻盈活泼,并尽量四面透空,以便尽收江南水乡的自然景色。园内的空间处理,妙于利用山、池、树木、亭、榭,少用围墙。故园内空间处处沟通,互相穿插,形成丰富的层次。再如北京的颐和园,它的规模很大,全园面积约3.4平方公里,它可以分成许多个景区,其中有些景区还形成大园中包小园,如谐趣园。但在这许多景区中,昆明湖与万寿山则是它的精华所在。正是这些重点的景区构成了这些园林的主要特色。各个园林不论其大小,只要主要景区很有特色,即使其它方面略有欠缺,也仍可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私家园林
私家园林- 皇家园林中国园林主要有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两种,两汉时以前者为主,成就高于后者;唐宋以后私家园林的水平渐高;到了清代,皇园转而要向私园学习了。
它们虽具有共通的艺术性格,但私家园林更多体现了文人学士的审美心态,现存者以江南地区成就更高,其风格清新秀雅,手法更为精妙;皇家园林主要在华北发展,现存者以北京一带最集中,规模巨大,风格华丽。
私家园林- 历史时期商朝或更早...园林的最初形式——商朝的囿。
在古代,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历史阶段,一个脱离生产劳动的特殊阶层出现以后,经济基础以及技术、材料达到一定的水平,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态与文化艺术等开始达到比较发达的阶段,这时才有可能兴建和从事于以游乐休息为主的园林建筑。
大约在公元前16~11世纪,在商朝奴隶社会里,以商王为首的贵族都是大奴隶主,从事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广大劳动者,都是奴隶(农业奴隶叫“众”或“众人”,家内奴隶叫妾、奚、仆等);在战争今俘虏来的异族人也都留作奴隶。
当时商朝国势强大,经济也发展较快。
文化上不仅发明了有以象形为主的文字,还有会意、形声、假借等字。
在商朝的甲骨文中有了园、圃、囿等字,而从它们的活动内容可以看出囿最具有园林的性质。
在商朝末年和周朝初期,不但“帝王”有囿,等而下之的奴隶主也有囿,只不过在规模大小上有所区别。
在商朝奴隶社会里,奴隶主盛行狩猎取乐,如殷朝的“帝王”为了游猎和牧畜,专门种植刍秣和圈养动物,并有专人经营管理。
《史记》中就记载了殷纣王“原赋税以实鹿台之钱……益收狗马奇物……益广沙丘苑台,多取野兽蜚鸟置其中。
……乐戏于沙丘”。
从各种史料记载中可以看出商朝的囿,多是借助于天然景色,让自然环境中的草木鸟兽及猎取来的各种动物滋生繁育,加以人工挖池筑台,掘沼养鱼。
范围宽广,工程浩大,一般都是方圆几十里,或上百里,供仅隶主在其中游憨、礼仪等活动,已成为奴隶主娱乐和欣赏的一种精神享受。
在囿的娱乐活动中不只是供狩猎,同时也是欣赏自然界动物活动的一种审美场所。
论中国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异同
论中国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异同姓名:叶鹏飞班级:建筑111班学号:201116056120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是中国园林的两大主要流派, 本文主要对二者造园思想、布局、建筑风格和构景要素等方面来比较阐述各自造园艺术的特征。
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是中国园林建筑中两颗璀璨的明珠,在风格和形式上都是具有代表性的。
皇家园林是封建帝王建造共自己享乐用的,而私家园林都是一些文人、皇亲国戚、达官显宦、豪门富商私人所有,又可称为“第宅园林”,因此在造园艺术上有很大的区别。
一、不同点:1、建造规模皇家园林规模宏大皇帝能够利用其政治上的特权与经济上的雄厚财力,占据大片土地面积营造园林而供自己享用,故其规模之大,远非私家园林所可比拟。
从中国最早皇家园林灵囿(方圆35千米)到最晚建成的颐和园(占地约287公顷),皇家园林建筑规模在不断的增加。
虽然这次专业考察没有去真正的皇家园林,但是我们去的明清宫苑就足以看出皇家园林的气派。
“明清宫苑”是按照北京紫禁城一比一的比例修建的,占地1500亩。
显而易见,皇家园林的规模是私家园林所望尘莫及的。
皇家园林数量的多寡、规模的大小,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朝代国力的兴衰。
私家园林规模较小私家园林园主一般都是些文人隐士,受隐逸思想的影响,其园林面积较小,“十亩之宅,五亩之园、有水一池、有竹千竿”。
造园家的主要构思是"小中见大",即在有限的范围内运用含蓄、扬抑、曲折、暗示等手法来启动人的主观再创造,曲折有致,造成一种似乎深邃不尽的景境,扩大人们对于实际空间的感受。
苏州的网师园是典型的宅园合一的私家园林,面积约10亩全园布局紧凑、严谨,建筑精巧,空间尺度比例协调,主次分明又富于变化,园内有园,景外有景,精巧幽深之至,同时也体现了小中见大。
2、园址选择自由皇家园林既可以包络原山真湖,如清代避暑山庄,其西北部的山是自然真山,东南的湖景是天然塞湖改造而成;亦可叠砌开凿,宛若天然的山峦湖海,如宋代的艮岳,清代的清漪园(北部山景系人工堆叠而成)。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中国古典园林荟萃于江南,尤以苏州为胜,多为明清时代的遗存。
从造园的历史发展来看,明清园林较之唐宋的空间范围已在缩小,在本已不大的空间里,再建筑许多庭院,空间上的矛盾也就更加尖锐,主要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如何在这样局促的空间里再现自然山水的形象?二是如何使端方齐整的庭院与自然山水的景境创作有机结合起来,创造出和谐而完整的园林艺术形象?正由于这种历史发展所形成的矛盾,和矛盾的解决,园虽一而质已不同。
基于这个认识,本文将从“空间布局”这一角度出发,谈一谈笔者对江南古典园林造园手法的认识。
园林布的局,用现代话说,就是在选定园址的基础上进行总体规划,根据园林的性质、规模、使用要求和地形地貌的特点进行总的构思。
它不仅要考虑园林内部空间的现状,还要研究外部空间的现状和特点。
这样的构思是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山石、水面、植物、建筑等——进行的,按照美学的规律去创造出各种适合人们游赏的环境。
因此,正确的布局来源于对园林所在地段环境的全面认识,分清利弊,扬长避短;正确的布局来源于对园林整体空间中各种环境的丰富想象和高度概括。
1 突破园林空间范围较小的局限,实现小中见大的空间效果1.1利用空间大小的对比江南的私家园林,一般把居住建筑贴边界布置,而把中间的主要部分让出来布置园林山水,形成主要空间;在这个主要空间的外围伺机布置若干次要空间及局部性小空间;各个空间留有与大空间联系起来。
这样即各居特色,又主次分明。
在空间的对比中,小空间烘托、映衬了主要空间,大空间更显其大。
如苏州网师园的中部园林:从题有“网师小筑”的园门进入网师园内的第一空间,就是由“小山丛桂轩”等三个建筑以及院墙所围绕的狭窄而封闭的庭院,庭院中点缀着山石树木,构成了幽深宁谧的气氛。
但当从这个庭院的西面,顺着曲廓北绕过濯缨水阁之后,突然闪现水光荡漾、水崖岩边、亭榭廊阁、参差间出的景象。
也正由于前一个狭窄空间的衬托,这个近均30米×30米山池区就显得较实际面积辽阔开朗了。
明清江南私家园林
1、梦隐楼 2、若塾堂 3、繁香坞 4、倚玉轩 5、小飞虹 6、芙蓉隈 7、小沧浪亭 8、志清处 9、柳墺 10、意远台 11、钓䂬 12、水华池 13、净深亭 14、待霜亭 15、听松风处 16、怡颜处
17、来禽囿 18、得真亭 19、珍李坂 20、玫瑰柴 21、蔷薇径 22、桃花沜 23、湘筠坞 24、槐幄 25、槐雨亭 26、尔耳轩 27、芭蕉槛 28、竹涧 29、瑶圃 30、嘉实亭 31、玉泉
17、来禽囿 18、得真亭 19、珍李坂 20、玫瑰柴 21、蔷薇径 遵钓䂬(11)而北,地益迥,林木 22、桃花沜 益深,水益清驶,水尽别疏小沼, 23、湘筠坞 植莲其中,曰水花池(12)。池上 24、槐幄 美竹千挺,可以追凉,中为亭,日 25、槐雨亭 净深(13)。循净深而东,柑橘数 26、尔耳轩 十本,亭曰待霜(14)。又东,出 27、芭蕉槛 梦隐楼之后,长松数植,风至泠然 28、竹涧 有声,曰听松风处(15)。自此绕 29、瑶圃 出梦隐之前,古木疏篁,可以憩息, 30、嘉实亭 曰怡颜处(16)。 31、玉泉
(三)私家园林的一般设计手法
1、景区划分—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无限意境: (1)分区虚实并重,有主有从;
(三)私家园林的一般设计手法
1、景区划分—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无限意境: (2)主题突出,多样统一;
(三)私家园林的一般设计手法
1、景区划分—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无限意境: (3)景区划分手段:多样化,通而不塞;
(三)私家园林的一般设计手法
2、每个景区中的要素之间,包括建筑与建筑,建筑与水体、 环境间的关系体现了拓扑关系。
(三)私家园林的一般设计手法
2、每个景区中的要素之间,包括建筑与建筑,建筑与水体、 环境间的关系体现了拓扑关系。 A.向心关系:主要的景点和建筑的轴线朝向某一区域
以留园为例谈造园手法的应用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古传统文化的瑰宝。
经历了几千年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中国古典园林以其独特的艺术构思,精湛的工程技术手段,“天人合一”的人文精神,富于哲理的审美思想,清幽隽永的意境美和完善的园林面貌为足于世界园林艺术之林,被誉为“园林之母”。
任何文化的产生和发展,都离不开它所需的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
在中国封建社会这一特定的背景下成长的中国古典园林,在现代社会的大背景下,用现代景观设计的观点审视,必然会有新的结论。
中国现代景观设计之所以从理论到实践都缺乏独创与活力,其根本原因在于对西方文化的盲目推崇和一味照搬西方景观设计的理论和模式,同时缺乏对中国传统园林的批判性吸收和继承,以致失去了自己的根脉。
人无足不走,树无根不活,因此,用现代景观设计的眼光去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艺术,是中国现代景观设计走向成熟所必然要经历的一个阶段和必然要采取的一种方法。
通过传统与现代的比较,区分两者的优劣,实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以找回中国景观中国景观设计繁荣兴旺之根,使每一个景观设计工作者的共同心声和使命。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景观设计比较研究文化传承引言:留园是江南四大名园之一,指中国古典私家园林的典型代表。
留园是在平地造园,没有地形之便,所以空间划分都通过建筑、堆山、置石、水体等造景要素划分,空间开合变化丰富。
留园中,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之美、叠山立峰之美、意境之美、“处处邻虚,方方侧影”的空间艺术之美、植物配置之美等都得到了很好地体现。
因此,本文将留园作为论述对象。
1,留园的概况留园位于江苏闾门外下塘花步里,今留园路上。
占地五十余亩,有中部、东部、北部、西部四部分组成。
中部和东部为全园之精华。
中部掘池东南,堆山西北,以水为主,环以置石,布置亭、台、楼、阁,四周环以回廊;东部以建筑为主,厅堂轩层参列,间以叠石小品;西部构筑简朴;北部遍植桃杏,布置花圃。
刘原本是一处私家宅园,是由李渔主持修建,建筑密度大。
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特点分析
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特点分析组员:蔺军广、谢锦波、党靖然中国园林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世界中独树一帜。
它是融建筑、园林、景观等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品。
皇家园林在中国园林中, 皇家地位的尊贵是不可动摇的, 在园林建造手法上, 可以说是专横跋扈的, 于是, 在园林中表现为淋漓尽致的施展和不择手段的追求。
在皇权至上的封建社会里, 园林这种东西难免被搬进皇室, 于是在这片远古的东方大地上出现了许多园林与宫殿的结合体。
一、中国皇家园林中的风水选址原则中国的皇家园林是占尽了风水宝地。
如承德的避暑山庄, 东北来水, 东南积水, 东南流去, 西北高山。
山是昆仑的代表, 是玄武的象征, 水是青龙和朱雀的象征。
在园林内部, 也是仿照风水的格局, 进行东、南、西、北的四围山的堆叠。
前为案山, 后为座山, 东为左辅, 西为右弼。
首先是依山傍水原则。
山体是大地的骨架, 水域是万物生机的源泉, 没有水, 人就不能生存。
华夏文明兴起的地方大都在河边台地, 这其实是与当时的狩猎和捕捞、采摘经济等相适应的。
其次千尺势, 百尺形原则。
风水中关于千尺势、百尺形的论述也是在人们长期的实践和先秦相关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量化得出的。
按现代的尺度来计算, 千尺势、百尺形分别约为230 ~ 350米和23~ 35 米, 这与现代的外部空间模数等相关理论的阐述不谋而合。
对北京紫禁城的研究不难发现千尺势、百尺形原则的运用。
无论是在单体控制、整体立意, 还是在视距控制上, 紫禁城都充分地运用了这一形势指导原则。
第三是地质检验原则。
传统风水理论对选址的地质状况也很讲究, 认为地质能够影响该处居民的体质。
第四是水质分析原则。
在风水理论中, 择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吉地不可无水”,“寻龙择地须仔细, 先须观水势”,“未看山, 先看水, 有山无水休寻地”等等, 都表明了风水家对水的特别重视。
此外还要考虑坐北朝南原则。
中外园林史第三章--私家园林
草堂占地面积近300亩,完整保留 着明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 和清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 修葺扩建时的建筑格局,建筑古 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是中国 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1955年成 立杜甫纪念馆,1985年更名为成 都杜甫草堂博物馆。
3. 庐山草堂
庐山草堂位于江西庐 山北麓香炉峰下,占 地面积 3000 亩。庐山 草堂建筑极为简朴,为 园林的主体,园林布局 结合自然环境,辟池筑 台。周围环境 得天独 厚,近有瀑布、山涧、 古松、野花,远可借香 炉峰胜景。
第三章 私家园林
1 私家园林发展概述
目录
2 私家园林发展历程
3 私家园林的艺术经历
一、私家园林发展概述
中国古代园林,除皇家园林外,还有一类属于王公、贵族、地主、富商、士大夫等 私人所有的园林,称为私家园林。
私家园林发端于秦汉,受皇家园林启发而产生。私家园林的产生既是经济社会发展 的产 物,又是古代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佛学思想以及隐逸思想相互融合、相互影 响的产物, 实际上反映了中国士大夫阶层与君主权力之间持久的冲突与融合。
梁园全景图
2. 袁广汉园
袁广汉园系西汉茂陵富人袁广汉 所筑私园。激流水注其内,构石为山, 高十余丈, 连延数里。养白鹦鹉、 紫鸳鸯、牦牛、青兕,奇禽怪兽,委 积其间。积沙为洲屿,激水为波潮, 其中置江鸥、海鸥,孕雏产,延漫林 池,奇树异草,靡不具植。在这样的 自然环境中,“白鹦鹉、紫鸳鸯、牦 牛、 青兕,奇兽珍禽,委积其间”, 体现了中国园林尊崇自然、师法自然 的指导思想。可谓是我 国私家园林 的鼻祖。
3.典型实例
(1)金谷园
(2)张伦宅园
(3)湘东苑
1.金谷园
金谷园的遗址在今洛阳老城东北 的金谷洞内, 又称河阳别业,是一座 临河的庄园。金谷园地 形起伏,并且 临河而建。它把金谷涧的水引来 形成园中水景,河涧可行游船,人坐岸边又可 垂钓,岸边杨柳依依,并栽有繁多的树木。
明清私家园林特点
私家园林特点
4.清高风雅——园主多是文人学士出身,能诗会画,善于品评,园林风格以清高风雅,淡 素脱俗为最高追求,充溢着浓郁的书卷气。
私家园林特点
5.造园手法——在布局上采用灵活多变的手法;善于仿造自然山水的形象;十分讲究园林 的细部处理。
私家园林特点
名家:计成《园冶》、张涟、李渔等。
特点:
• 1 常是住宅一部分,需在有限空间内创造较多景物,因而在划分景区和造景方面有很多曲折
私家园林特点
(2) 要素分析: 1) 水面处理: 掩、隔、破
a 池有大小主次之分,水面处理亦有聚分不同 b 池岸不能僵直,亦不能太高; c 桥梁多以梁式桥为主,平面曲折
私家园林特点
(2) 要素分析: 2) 叠山置石: a 可看 可游 可居; b 塑造丘壑; c 体块 缝隙 纹理处理; d 用石得当。
细腻的手法。
• 2 因面积太小,而又有幽趣有余而开朗不足和建筑过于稠密的缺点。 • 3 色彩清新淡雅,空间迂回曲幽,往往达到以少见多,以少见大之效果。
私家园林特点
(1) 园林布局: a 主体多样; b 隔而不塞: c 欲扬先抑; d 曲折萦回; e尺度得当; f余意不尽; g远借临借。
1)将全园划分为若干景区,每区有各自特点,但又互相贯通,连为整体。 2)景区中的景观是多层次的。(远 中 近) 3)多层次的组织,通过游览线组织起来。
私家园林特点
(2) 要素分析:
3)建筑营构: a 厅堂:园林主建筑; b 榭枋:临水建筑; c 楼阁:设于厅堂之后,可立于半
山半水之间 d 亭:休憩眺望之处,也是远景点
缀; (嫩戗发戗、水戗发戗) e 廊:导游线,又是建筑间的联系; f 墙:分隔空间或衬托与遮蔽;
明代私家园林理景艺术浅析——以苏州拙政园为例
2021年第04期现代园艺明代私家园林理景艺术浅析———以苏州拙政园为例黄玲,聂博文,肖沙沙,吴铁明*(湖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与艺术设计学院,湖南长沙410128)摘要:纵览私家园林之大观,江南苏州园林是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私家园林。
从源自于自然山水的皇家园林,到后期巧夺天工的私家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园内景观,引人无数,望景抒情、驻足留墨。
主要以苏州拙政园为例,从造园的来由、元素、手法3个方面,基于时间线的造园来由,综合山之秀丽、水之灵动、筑之精巧、植之多彩4个造园元素的特征,以此总结出障景、框景、借景、对景、漏景等的造园手法。
并指出,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层次的近景远景的造园理念是造就私家园林艺术奇观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私家园林;理景艺术;拙政园中国是世界园林之母,苏州以其优越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和历史文化条件,打造了深厚的造园基础。
中国古典园林以江南私家园林为代表,始于春秋时期,形成于五代时期,成熟于宋代时期,繁盛于明清时期。
据历史记载,在鼎盛时期,苏州有园林200余处。
迄今为止,保存尚好的仍有十余处。
拙政园是中国江南园林的四大名园之一,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典范,它以其自身的色调淡雅、古朴沉稳、钟灵毓秀集中体现了私家园林的“精、灵、秀、透”的特点。
山石、水体、建筑、植物是私家园林中必不可少的造园要素,则拙政园便是通过对这些要素的巧妙设计和安排,总结障景、框景、借景等造园手法,再融入私家园林造园理念,从而形成物我合一的艺术综合体[1]。
1明代私家园林兴起的历史背景及特点1.1“园”择地而生由于明朝初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受到元代蒙古族的压制,因此江南园林的风格仍然以宋代为主。
造园家们在造园理念上追求大雅和理性,造园手法过于拘束。
至明朝中后期,政治、经济及思想都逐渐得到发展和解放,造园家们纷纷转变设计思想,追求的是精神的解放和个人的自由,强调个人价值和审美艺术性。
从而,私家园林在造园手法和艺术水平上都得到了较大提升。
江南私家园林
江南私家园林与皇家园林相比,江南私家园林有以下几个特点:1,规模较小,一般只有几亩至十几亩,小者仅一亩半亩而已。
造园家的主要构思是"小中见大",即在有限的范围内运用含蓄、扬抑、曲折、暗示等手法来启动人的主观再创造,曲折有致,造成一种似乎深邃不尽的景境,扩大人们对于实际空间的感受;2,大多以水面为中心,四周散布建筑,构成一个个景点,几个景点围合而成景区;3,以修身养性,闲适自娱为园林主要功能;4,园主多是文人学士出身,能诗会画,善于品评,园林风格以清高风雅,淡素脱俗为最高追求,充溢着浓郁的书卷气。
苏州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四年(1509),属江南大园,最初十分简淡,现存园貌主要形成于清末(19世纪末)。
全园分东、中、西三部,以中部为主。
中部约呈横向矩形,水面较多,也呈横长形,水内堆出东西两座山岛,又用小桥和堤把水面分成数块。
在水池西北、西南方向和东南角伸出几条小水湾,岸线弯曲自然,有源源不尽之意。
南岸留出较多陆地,建筑主要集中于此,由宅入园的园门就开在南墙中部。
入园后一座假山挡住视线,不使一览无遗,谓之"障景",绕过假山到达主体建筑远香堂,才豁然开朗,一收一放,欲扬先抑,是苏州园林入口常见的处理方式,更为含蓄多趣。
远香堂西边的倚玉轩接近水面,有四面敞廊,向北临水一面的敞廊设靠背栏干,可凭以戏水和观望对面园景。
由轩向南经折廊可至廊桥小飞虹或跨水小阁小沧浪。
由小沧浪北望,透过小飞虹,水景深远,层次丰富。
形如小船名为香洲的建筑在小飞虹以北的水中,造形极好,既有"舟"的意味,又不违建筑规律,轮廓丰富,体态玲珑,是周围各观景点欣赏的对象。
由水西名别有洞天的半亭东望,透达纵深水面遥见东岸方亭,南岸建筑迭起,北面树石隐映,形成景色对比,水中的荷香四面亭和低近水面的折桥更增加了景观层次,谓之"隔景"。
由半亭顺折廊北去可至见山楼。
楼二层,偏处西北角,不使体量过于突出,对水面形成压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漏景
利用漏窗、漏墙、漏屏风形成的若隐若现的景色即是漏景
夹景
以左右两侧的树丛、树干、建筑等加以屏障,形成 左右遮挡的狭长空间,突出远景的手法称之为夹景。
抑景
好的景色可不能让你走进门口就看到。先抑后扬 的手法称之为抑景。
1
2
3
巩 固 练 习
4
5
6
小结
私家园林的造园手法: 借景、对景、漏景、障景、框景、抑景、添景、夹景等。 因地制宜,绝不讲究对称,尚自然之气
追求。 4、能利用掌握的几种常用造园手法审视周边的园林,并能形成初步 的设计构思。
空窗
半窗
长窗
和合窗
纱窗
漏窗
苏州园林——花窗
花窗美在它像一个漂亮画框!
花 窗 里 移 动 的 四 季
春
夏
冬
秋
各 形 的 门
苏 州 曲 廊 不 走 寻 常 路 ——
拙政园小飞虹
感 受 上 和 西 方 的 古 典 园 林 相 同 吗 ?
舒啸亭借西园之景
对景
从甲处观赏乙处,从乙处观赏甲处的构景方法,称之为对景。
对 景
见山楼
荷风四面亭
从对 小景 飞 虹 看
香洲 小仓浪
框景
建筑的门、窗、洞、或者树枝合抱成的景框内包含的景色称为框景
障景
采用山石、植物、景墙等达到遮障、分割景物的手法称为障景。
添景
为了增加远观眺望时的空间层次,中间或近处添加乔木或花卉 的手法便是添景。
步移景异 移步换景的审美体验 自然、社会、文化、生活方式的综合体现
去苏州园林, 事先做好功课是非常必要的! 你准备好了吗?
课 程 流 程
导入
目标 探究 练习 小结
课程目标:
1、通过对园林造园元素建筑中门、窗、廊的认识,了解苏州园林的
灵活多变、小巧精致。 2、通过对借景、框景、障景、对景等造园手法的学习,感受到苏州
园林在空间凝造上的巧妙。
3、通过模拟场景的感受,体味苏州园林以小见大、步移景异的审美
苏 州 园 林 里 的 走 廊 为 什 么 是 弯 曲 的?
请 听 题 ?
法国维贡府邸
拙政园整体布局 沧浪亭 曲径
苏州园林美在它的窗、门和走廊!
门
窗廊Biblioteka 虚实相生 = 中国山水画你知道吗?
苏州园林特别善于捉迷藏!
借景 (远借)
把园外的景物“借”到园内的手法称之为“借景”
(近借)
留园 沧浪亭
园外之水与园内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