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监测优化布点方案
江河湖泊水质监测方案优化建议
江河湖泊水质监测方案优化建议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江河湖泊的水质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
为了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监测水质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然而,当前的水质监测方案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优化。
本文将就如何优化江河湖泊水质监测方案提出建议。
一、加强监测点的布局当前的水质监测点布局相对分散和局限,导致监测结果的代表性受到了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建议按照不同的江河湖泊类型和功能区域进行科学合理的监测点布置。
例如,在源头区域,应设置监测点以掌握污染源和流域污染的动态情况;在城市及其周边区域,应加强污水排放口和主要河流的监测,以及人工湖泊的监测;在水功能区域内,需要设立专门的监测点来评估水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通过合理布点,可以更准确地反映江河湖泊的水质状况。
二、优化监测指标体系当前的水质监测指标体系较为庞大,存在一些重复、冗余或不够敏感的指标。
为了提高监测效率和准确性,我们建议简化指标体系,重点关注污染物浓度、溶解氧、总磷和总氮等主要指标。
此外,还可以考虑引入一些新的监测指标,如重金属浓度、微塑料污染等,以适应现代污染形势的变化。
通过优化监测指标体系,可以提高监测数据的可比性和分析价值。
三、利用先进技术手段传统的水质监测手段主要依靠人工采样和实验室分析,存在操作复杂、耗时和费用高等问题。
为了提高监测效率和及时性,我们建议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遥感技术、传感器技术和无人机监测等。
这些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实时监测、大范围监测和远程监测,为水质监测提供更多便利和精确性。
四、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和共享机制目前,水质监测数据管理和共享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数据来源不明确、数据存储和整合困难等。
为了提高数据的利用价值,我们建议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和共享机制。
这包括建立统一的数据格式和数据库,确保数据可靠性和一致性;加强监测数据的公开和共享,为科研和决策提供更充分的数据支持。
五、加强监测结果的评估和应用当前的水质监测结果往往缺乏对其影响和应用价值的评估。
水质监测布点优化模型设计
治理好水质, 首先要做到 的就是对水质实行有效 的监测 ,
点要求如下 : ( 1 ) 监测点能采集 到有代表性 、 全 面的水质 信息,
2 ) 在保证必要 的精度和统计学样本 而有效的监测离不开监测点的选取,该如何选取选取适当的 以满足科研监测等需求。( 水质监测点 以使得监测的效果更好呢?有人会说在水面上多 的需求上 , 布点的个数应尽量少 。 ( 3 ) 保证设备的可靠性、 数据
些方法都 因其复杂性或者其他 原因没有得到广泛运用 。 另外,
因此我们只能合理安排资源 , 使得监测效果最大化 , 同时监测 法都被学者应用到 了水质布点模 型的设计 中,但绝大部分这
( f u n , X0 , g o a l , we i g h t , A, b , A . q , b e q , l b , u b , n o n l c o n , o p t i o n s )
) ,
, ( ) ' ‘ , e 据 h t 墨 g o a l
c ( x) 墨0
c * ) 。o
蔓6
A.xm
终 止 时 的 状态 指 尔 结构 变 量 , 说 明优 化 算 法 停 止 的 原 因 。 3 存 在 的 问题 及发 展 方 向
目前,国内外对水库优化调度问题的研 究得 出了不少 成 果, 创新 出的方法也很多, 但没有一种方法完全合 理的解 决水 库优化调度问题 , 各种方法也都有不足 。主要原因有 : ( 1 ) 研 究
其中: i f t n e s s f u n 为计算适应度函数的M 文件 的函数句柄 ,
Ma t l a b 所定义 的多 目 标规划的标准形 式为:
i n
^,
2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
问题
➢对照断面 、控制断面、削减断面、 背景断面污染物浓度由大到小的次 序如何?
➢控制断面﹥削减断面﹥对照断面 ﹥ 背景断面
采样点位的确定
采样垂线数的确定
水面宽
垂线数
说明
≤50m
一条(中泓) 1.垂线布设应避开污染带, 要测污染带应另加垂线;
50m~10 0m
二条(近左、右 岸有明显水流处)
2.确能证明该断面水质均匀 时,可仅设中泓垂线;
<5m 5~10m 10~50m
½ 水深处
采样点位确定
点击此处观看“河流断面监测实验”
工业废水采样点的设置
➢ 第一类污染物: 在车间或处理设施排放口取样
➢ 第二类污染物: 在工厂排出口取样
➢ 有处理设施的工厂 在处理设施进出口分别设采样点
三、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
➢饮用水源地全年采样监测12次 ➢对于较大水系河流,全年采样监测次数不少于6次。采样 时间为丰水期、枯水期和平水期,每期采样两次。流经城 市或工业区,污染较重的河流,游览水域,全年采样监测 不少于12次。 ➢ 潮汐河流全年在丰、枯、平水期采样监测,每期采样两天, 分别在大潮期和小潮期进行,每次应采集当天涨、退潮水 样分别测定。
>100m 三条(左、中、
右各一条)
采样垂线上的采样点数的确定
水 深 采样点数
说明
5m 上层一点 ➢上层至水面下0.5m 处,水
5m~ 10m
上、下层 两点
深不到0.5m 时,在水深1/2 处。
>10m 上、中、 ➢下层指河底以上0.5m 处。
下三点 ➢中层指1/2 水深处。
➢封冻时在冰下0.5m 处采样 ,水深不到0.5m 时,在水深 1/2处。
地表水环境布点方法
地表水环境布点方法
1. 网格法,将监测区域划分成网格,然后在每个网格交汇点或
者边界上设置监测点。
这种方法适用于较大范围的地表水环境监测,能够全面覆盖监测区域,有利于获取整体水质状况。
2. 河流网络法,根据河流的主次支流、河流长度等特征,确定
监测点的位置。
通常会选择河流的上中下游、支流汇合处等关键位
置进行监测,以全面了解河流水质的变化情况。
3. 重点监测法,根据地表水环境受污染程度、水质变化敏感度
等因素,选择重点监测区域进行监测。
这种方法适用于特定污染源
周边、水质易受影响的区域,能够更加精准地掌握受污染水域的水
质情况。
4. GIS辅助法,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结合地形、
土地利用、污染源分布等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和模拟,确定监测点
的位置。
这种方法能够更加科学地确定监测点位,提高监测的精准度。
5. 综合评价法,考虑监测成本、监测数据的代表性、监测点分
布的均匀性等因素,综合权衡确定监测点位。
这种方法能够在兼顾经济性和监测效果的基础上,合理布置监测点。
总的来说,地表水环境布点方法的选择应该充分考虑监测的目的、监测区域的特点、监测数据的可靠性等因素,以确保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同时,布点方法的灵活运用和不断优化也是保障地表水环境监测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
水质监测点布局情况汇报
水质监测点布局情况汇报为了加强对水质的监测和管理工作,我单位近期对水质监测点的布局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和汇报。
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一、监测点布局情况。
根据我单位的实际情况和水质监测的需要,我们共计划布设水质监测点20个,覆盖了本地区主要的河流、湖泊和水库等水域。
其中,包括城市供水水源地、工业废水排放口、农村饮用水源地等重点监测对象。
通过科学合理的布局,我们能够全面监测到不同水域的水质状况,为水质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二、监测点选址原则。
在选择监测点的位置时,我们遵循了以下原则,首先,要考虑水域的地理位置和水文地质条件,确保监测点能够代表该水域的整体水质情况;其次,要考虑周边的人口密集程度和活动强度,避免人为活动对监测结果的影响;最后,要考虑监测点的便捷性和安全性,保障监测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三、监测设备及技术手段。
为了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们在每个监测点都配备了先进的水质监测设备,包括多参数水质分析仪、在线监测设备等。
同时,我们还采用了现代化的远程监测技术手段,能够实时监测各监测点的水质变化,并及时报警和处理异常情况,确保了监测数据的及时性和全面性。
四、监测点布局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和监测,我们发现监测点的布局效果是良好的。
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和比对,我们能够清晰地了解到不同水域的水质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水质异常情况,为水质管理和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支持。
五、未来工作展望。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强对水质监测点的管理和维护,确保监测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准确性;同时,我们还将不断优化监测点的布局,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调整和补充,以适应水质监测工作的发展和需求。
六、结语。
水质监测是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工作,监测点的布局情况直接关系到监测工作的有效性和全面性。
通过对监测点布局情况的汇报,我们对水质监测工作的开展和管理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水环境监测中的传感器网络布局与优化
水环境监测中的传感器网络布局与优化引言水环境监测是确保水质安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
传感器网络布局与优化在水环境监测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探讨水环境监测中传感器网络布局与优化的相关问题,并提供一些解决方案。
一、传感器网络布局的重要性传感器网络布局是指合理选择传感器节点的位置以实现全面监测水环境的方法。
合理的传感器网络布局可以提高监测效果,减少监测成本,并且有助于实现及时监控和预警。
在传感器网络的布局中,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传感器节点。
传感器节点需要具备适合水环境监测的参数测量能力,同时便于布设和维护。
其次,传感器节点的位置也需要谨慎选择,在考虑到监测需求的基础上,合理分布节点,保证监测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传感器网络布局需要兼顾时间和空间的因素,以提高监测效果。
二、传感器网络布局方法1. 网络拓扑结构选择网络拓扑结构是传感器网络布局的基础,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包括星形结构、树形结构、网状结构等。
在水环境监测中,一般采用网状结构,以保证相互间的通信和数据传输。
2. 传感器节点位置选择传感器节点的位置选择需要综合考虑水环境的特点和实际监测需求。
通常,可以根据水质分布情况和重要性划分为若干区域,并在每个区域中选择一个或多个传感器节点。
节点位置选择要充分考虑到水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以保证监测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3. 传感器节点间距确定传感器节点间距的确定对于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网络通信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节点间距应根据传感器的测量范围和分辨率来决定,以及节点之间的通信互连能力。
一般来说,节点间距应适当增大,以减少传感器的数量和布设成本,并保持监测的准确性。
三、传感器网络布局优化方法1. 约束条件优化传感器网络布局需要考虑多种约束条件,例如网络通信的稳定性、能耗的最小化和监测目标的全面性等。
优化方法可以采用数学建模的方式,通过求解特定的优化问题,以得到最优的传感器网络布局方案。
2. 智能算法优化智能算法在传感器网络布局优化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供水管网水质监测点优化布置
2l
维普资讯
1 1 覆 盖水量 法 J .
时 , 使计 算 繁琐 ; 时 , 数 学 问题 只考 虑 了水 会 同 该
量, 没有 把停 留时 间 和水 质 随 时 间 的变 化 考 虑 进
L eB H. 人 于 19 e . 等 9 1年 最 先 提 出 了基 于覆 盖水量 求 解 水 质监 测 点 位 置 的方 法 , 采 用 并 整数 规划 的方法 进行求 解 。该方 法 主要考 虑 了节
去 。 由于覆盖 水 量 法 的不 足 , 产 生 了各 种 不 同 便
的改 进方 法 。
12 覆 盖 水 量 法 的 改 进 .
点之 间 的水 量 比例 关 系 。 当节点 i 的水 量 有 c %
( 根据 经 验 确 定 的监 测 标 准 ) 上 来 自于 节 点 . 以
19 97年 ,mnK m r 人 应 用贪婪 启 发 式 A u a等 算法 来解 决 同一 问题 , 去 了整数 规 划 问 题 的求 省
为便于今后 的管理 , 同时也是为 了保护给水
管道不受 意 外损 害 , 计对 D 10及 以上 的管 道 设 N0 所 在位 置用 标 记 桩来 表示 , 记 桩 样 式 由 自来 水 标 公 司统 一制 定 , 以便 管理 。
6 其 它
在设 计 过程 中 , 关 部 门 提 出 了许 多 有效 实 有 用 的建设 性 意 见 , 有 利 于设 计 的不 断完 善 。如 也
行 了简单的 比较 , 出各 自的优 缺 点。 得 关键 词 :供水 管 网 水 质 监测 点布 置
引 言
不 同而不 同。一 般来 说 , 对第 一 种 水 质 变 化 的 针 监测 为 常规管 网水 质 监 i ; 针 对第 二 种水 质 变 贝而 0 化 的监i , 为 突 发 污染 事 故 的水 质 监 测 。本 文 贝则 0
水质监测网络优化方案设计
水质监测网络优化方案设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工业化的发展,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变得愈发重要。
水质监测网络是确保饮用水安全和水环境保护的关键。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水质监测网络存在一些问题,如监测点分布不均匀、监测数据传输困难、数据处理效率低等。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设计一个水质监测网络优化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在水质监测网络优化方案设计中,首先需要考虑监测点的合理分布。
合理的监测点布局可以更好地反映水质情况,并为水环境管理部门提供及时的监测数据。
在选择监测点时,应该根据水源地特点、污染源分布和水流动态等因素进行科学的规划。
同时,还要充分考虑监测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监测点之间的间距也需要考虑,以便能够全面、准确地监测到水质情况。
其次,水质监测网络需要建立高效的数据传输系统。
传统的数据传输方式往往存在传输速度慢、数据容量有限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用现代通信技术,如卫星通信、无线通信等,来实现实时数据传输。
通过这些先进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数据的传输速度和传输容量,确保监测数据的及时性和完整性。
另外,数据处理也是水质监测网络优化方案中的重要环节。
监测网络生成的海量数据需要进行有效的处理和分析,以提取有用的信息。
为了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可以采用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技术来进行数据分析和模型建立。
通过对历史数据的挖掘,可以建立水质预测模型,提前发现潜在的水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和处理。
此外,水质监测网络优化方案还应考虑数据共享和信息传递的问题。
水质监测数据是为了促进公众对水质环境的了解和参与,因此必须确保数据的透明和开放。
可以通过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将监测数据公开,使公众能够及时了解水质情况,并参与到水资源保护中来。
同时,还应加强与相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共享和合作,形成多方共治的局面,共同推进水资源保护和管理工作。
最后但同样重要的是,水质监测网络优化方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改进和更新。
环境监测布点方案,监测要素,采集仪器,记录内容
环境监测布点方案,监测要素,采集仪器,记录内容
摘要:
一、环境监测布点方案
二、监测要素
三、采集仪器
四、记录内容
正文:
一、环境监测布点方案
环境监测布点方案是为了对环境进行全面监测,了解环境质量状况,从而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监测布点方案主要包括监测站点的选择、监测站点的布局以及监测时间等方面。
二、监测要素
监测要素是指在环境监测过程中需要对哪些环境因子进行监测。
常见的监测要素有: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土壤污染物、噪声、电磁辐射等。
根据不同的监测目的和监测范围,可以选择相应的监测要素。
三、采集仪器
采集仪器是环境监测过程中用于收集监测数据的设备。
根据监测要素的不同,采集仪器也有所区别。
例如,大气污染物监测常用的仪器有烟气分析仪、颗粒物采样器等;水污染物监测常用的仪器有水质分析仪、流量计等。
四、记录内容
记录内容是指在环境监测过程中需要对哪些信息进行记录。
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监测站点的基本信息,如地理位置、海拔高度、经纬度等;
2.监测时间,包括监测周期、监测时间点等;
3.监测数据,包括各个监测要素的具体数值;
4.气象参数,如温度、湿度、风速、风向等;
5.其他相关信息,如设备状态、维护记录等。
城市水域水质监测网络的布设与改进研究
城市水域水质监测网络的布设与改进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水环境问题愈发突出。
城市水域水质监测网络的布设与改进成为了城市环境管理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分析城市水域水质监测网络的布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改进措施以提高水质监测的有效性。
一、城市水域水质监测网络的布设现状城市水域水质监测网络布设的目的是为了实时、全面地掌握城市水质变化情况,提供科学依据,从而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和城市生态环境的稳定发展。
目前,在城市水域水质监测网络布设方面存在一些普遍问题。
1.1 监测点覆盖不全面城市水域众多,但水质监测点数量有限,导致监测点的覆盖范围不全面。
一些自然条件恶劣的区域或人为排放污染的重点区域可能被忽略,无法及时发现问题。
这对城市水环境的综合评价和精准管控带来了困难。
1.2 监测周期和频次不足目前,大部分城市的水质监测仍然采用常规周期监测,无法满足实时监测的需求。
水质监测的频次不足,难以及时掌握水质状况的波动和突发事件的发生,限制了水质治理的应对能力。
1.3 监测数据传输和共享不畅城市水质监测数据的采集、传输和共享存在困难。
数据采集过程中,传统的手动方式导致了数据采集的不准确性。
传输环节中,存在网络延迟和传输安全性等问题。
数据共享方面,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和共享平台,导致数据流通的障碍。
二、城市水域水质监测网络的改进措施为了解决城市水域水质监测网络的存在问题,提高水质监测的效率和准确性,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改进措施。
2.1 扩大监测点覆盖范围首先,应该增加监测点的数量,特别是在水质污染严重或重要水域的位置增设监测站点,以提高监测点的覆盖率。
此外,可以考虑引入无人机和遥感技术等先进技术手段,定期对城市水域进行遥感监测,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全面评估城市水环境状况。
2.2 实施实时监测技术传统的周期监测模式需要大量人力物力,且监测周期较长,无法满足实时监测的需求。
为了实现城市水域水质的实时监测,可以引入自动化监测设备,利用水质传感器和远程监测技术构建实时监测系统。
水质监测断面布设方案
水质监测断面布设方案水质监测断面布设方案是指根据不同的需求和目的,选择合适的位置设置水质监测点,以监测和评价水体的质量状况。
根据水质监测的目的和目标,可以选择不同的断面布设方案。
一、河流水质监测断面布设方案1. 河流源头断面:设置在河流的源头位置,可以监测到水体进入河流之前的情况。
这个断面的选择可以考虑到水源地的水质情况,以及周边环境的影响。
2. 河流中游断面:设置在河流的中游位置,可以监测到水体在流经不同地段后的变化情况。
选择这个断面的主要考虑因素是水体是否受到污染的可能性,以及周边环境的影响程度。
3. 河流下游断面:设置在河流的下游位置,可以监测到水体流入下游地区之前的情况。
选择这个断面的主要考虑因素是水体是否受到上游污染的影响,以及下游地区的水质情况。
二、湖泊水质监测断面布设方案1. 湖泊入流断面:设置在湖泊的入流位置,可以监测到水体进入湖泊之前的情况。
这个断面的选择可以考虑到入流水体的水质情况,以及入流水体的来源。
2. 湖泊出流断面:设置在湖泊的出流位置,可以监测到水体从湖泊流出之前的情况。
选择这个断面的主要考虑因素是湖泊内部的水质变化情况,以及出流水体的影响范围。
3. 湖泊中部断面:设置在湖泊的中部位置,可以监测到湖泊内部的水质情况。
选择这个断面的主要考虑因素是湖泊的深度、面积和潜在的污染源。
三、地下水监测断面布设方案1. 地下水源头断面:设置在地下水的源头位置,可以监测到地下水的初始状态。
选择这个断面的主要考虑因素是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和潜在的污染源。
2. 地下水下层断面:设置在地下水的下层位置,可以监测到地下水在不同地层中的水质变化情况。
选择这个断面的主要考虑因素是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地层的特征以及周边环境的污染程度。
以上是根据不同水体类型的特点和需求,给出的水质监测断面布设方案的建议。
具体的断面选择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和监测目的来确定,以确保水质监测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水及大气监测采样布点方法
1、河流采样点位的确定采样点泛指水体中一个具体的取样点,它受水面宽度和深度影响。
在一个监测断面上设置的采样垂线数与各垂线上的采样点数应符合表1—1和表1—2,其中,中泓线设置在除去河流两岸滩涂部分后的中间位置;左、右两垂线布设在中线至岸边的中间部分。
2污水采样点位的确定污水源一般经管道或渠、沟排放,无须设置监测断面,可直接确定采样点位。
2.1工业污(废)水2.1.1对第一类和第二类污染物第一类污染物是指在环境和动植物内蓄积,对人体健康产生长远不良影响者。
此类污染物,不分行业和污水排放方式,也不分受纳水体的功能类别,一律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采样(采矿行业的尾矿坝出水口不得视为车间排放口)。
此类污染物有总汞、烷基汞、总镉、总铬、六价铬、总砷、总铅、总镍、苯并a)芘、总铍、总银、总a放射性、总B放射性13种。
第二类污染物指长远影响小于第一类的污染物。
在排污单位排放口采样。
此类污染物有pH、色度、SS、BOD、COD、NH—NCN-、S2一、F-、PO3-、石油类、动5Cr34植物油、挥发酚、LAS、类大肠菌群数、TOC等56种。
2.1.2污水处理设施效率监测采样点的布设对整体污水处理设施效率监测时,在处理设施的入口和总排口设置采样点;对各污水处理单元效率监测时,在各处理单元的入口和排口设置采样点。
2.2城市污水2.2.1进入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和进入城市污水管网的污水采样点位应根据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确定。
2.2.2在接纳污水入口后的排水管道或渠道为了保证两股水流的充分混合,采样点布设在离污水(或支管)入口约20〜30倍管径的下游处。
2.2.3城市污水进入水体的排放口在污水入河排污口的上、下游分别设置采样点。
采样位置设在采样断面的中心,当水深大于lm时,位于1/4水深处;水深小于或等于lm时,位于1/2水深处。
3流量测量3.1流量测量原则3.1.1测定瞬时流量:对“流量-时间”排放曲线波动较小的污水排放渠道,用瞬时流量代表平均流量所引起的误差值小于10%时,可以用某一时段内的任意时间测得的瞬时流量乘以该时段的时间即为该时段的流量。
水质监测的布点与采样
水质监测的布点与采样一、地表水(河流)(一)监测点位的布设1.监测断面的分类1.1.背景断面:指为评价一完整水系的污染程度,不受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影响,提供水环境背景值的断面。
1.2.对照断面:指具体判断某一区域水环境污染程度时,位于该区域所有污染源上游处,能提供这一水系区域本底值的断面。
1.3.控制断面:指为了解水环境受污染程度及其变化情况的断面,即受纳某城市或区域的全部工业和生活污水后的断面。
1.4.消减断面:指污水在水体流经一定距离而达到最大程度混合,污染物被稀释,降解,其主要污染物浓度明显降低的断面。
1.5.管理断面:为特定的环境管理需要而设置的断面。
2.监测断面的布设原则及方法监测断面的布设在总体和宏观上须能反映水系或所在区域的水环境质量状况。
各断面的具体位置须能反映所在区域环境的污染特征;尽可能以最少的断面获取有足够代表性的环境信息;同时还须考虑实际采样时的可行性和方便性。
断面位置应避开死水区、回水区、排污口处,尽量选择顺直河段、河床稳定、水流平稳,水面宽阔、无急流、无浅滩处。
监测断面力求与水文测流断面一致,以便利用其水文参数,实现水质监测与水量监测的结合。
2.1.背景断面通常应设在水系源头处或未受污染的上游河段,应远离城市居民区、工业区、农业化施用区及主要交通线路区。
2.2对照断面反映进入本区域河流水质的初始情况。
它布设在进入城市、工业排污区的上游,不受该污染区域影响的地点。
通常一个河段只设一个对照断面。
2.3.控制断面控制断面能反映本区域污染源对河段的影响,应设置在本区域排污口的下游,污染物与河水能较充分混合处。
可根据河段沿岸的污染源分布情况,设置一至多个断面。
2.4.消减断面反映河流对污染物的稀释自净情况,应设置在控制断面的下游,河水与污染物充分混合污染物浓度有显著下降处。
2.5.管理断面(通常根据以上四种布设方法考虑)3.监测断面数量的设置应根据掌握水环境质量状况的实际需要,考虑对污染物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的了解、优化基础上,以最少的断面、垂线和测点取得代表性最好的监测数据。
江河水质监测断面优化布设方法分析
江河水质监测断面优化布设方法分析摘要:经济高速发展中,工业农业也在迅速的发展,提高了国民的生活水平。
可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各种环境污染变得越来越严重,对于人们的生活也带去了一定的影响,如人们赖以生存的水资源。
为了有效的对水资源进行水质的检测,就需要对江河水质进行监测,以保证生产生活中能够使用安全的水。
本文主要针对江河水质监测的断面优化布设方法进行分析与探讨,以促进水质的监测,保障人们的生产与生活,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水质监测;断面优化布设方法在人们的生产与生活中,都离不开水,可见水的重要性。
而随着工农业的高速发展,给环境带去了负面的影响。
生产与生活中产生的污水大量的流向了江河中,江河自身的“排污系统”难以对大范围、大量的污染进行净化,从而影响江河的水质。
江河水质监测将能及时、准确的对江河中水体进行检测,有效的了解水中污染物的类型、分布情况等,对水质进行优劣评价。
一、江河水质监测江河水质监测,主要是通过对江河断面取样的水体进行监测,从而对水质做出评价。
在评价的时候,需要保证取样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要有效的保证样品的准确性和代表性,就需要对监测断面的布设方法进行优化。
在进行江河水质监测断面布设的时候,首先需要对该江河的水文、地质地貌、江河支流、水的用途等进行调查与分析,这样才能准确的掌握对江河水体产生污染的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水的具体分布情况,主要的污染源、污染物等情况。
其次采用宏观控制重点布设方法和功能河段分区布设法相结合进行,这样将能有效的提高取样质量,得出准确率较高的水质评价。
二、江河水质监测断面优化布设方法在进行江河水质监测断面布设的时候,采用优化布设方法将能有效的提高水质监测质量,具体的布设方法为(一)宏观控制重点布设方法。
采用这种方法进行布设能够真实的、全面的反映出江河水流的水质情况、受到污染的主要区域,从而对断面进行监测。
宏观控制重点布设方法,主要是根据江河沿岸的工业区域、居民生活区、支流情况、工农业废水排放情况等进行优化布设,能够全面的反映江河的水质情况。
江河水质监测断面优化布设方法
江河水质监测断面优化布设方法一、引言江河水质监测是保护环境、维护水资源健康的重要手段。
断面布设方法的合理性对于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江河水质监测断面的优化布设方法,以提高水质监测的效果。
二、断面布设原则1.代表性:断面应能够准确代表河流或江河在该区域的水质状况,包括水质参数的浓度、污染源和变化规律。
2.均匀性:断面应以保持区域内的水质分布均匀为原则,避免只关注局部水质问题而忽略其他区域。
3.典型性:考虑到区域特征,选择具有典型水质特征的断面,以反映该区域的特色水质情况。
4.差异性:应设置不同特点的断面,如上游、中游和下游,以考虑到河流水质在长江中的变化情况。
三、断面布设方法1.均匀性布设法根据区域的地理、气候、流域特征等进行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断面。
在该区域内,按照相应的流域行政区划或其他划分方式进行断面的均匀布设,确保全面监测。
2.变化特征布设法根据水质的变化特征,选择断面位置。
可以根据河流的水质变化规律,选择上游、中游和下游等不同位置的断面,以反映河流的整体水质。
3.重点布设法根据研究的目的和重点,选择特定位置的断面。
比如选择河流中富营养化的区域、入海口等地,以关注特定问题的水质情况。
4.专家评估布设法请水质监测领域的专家进行评估,根据其经验和知识,选取合理的断面布设方式。
专家的参与可以提高布设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四、案例分析以中国长江为例,根据以上原则和方法进行断面布设。
1.均匀性布设:根据长江的流域行政区划,分别选取重庆、湖北、上海等地的断面,确保覆盖整个长江流域。
2.变化特征布设:选取长江上游、中游和下游的断面,以反映不同位置的水质情况。
3.重点布设:在长江中选取重要支流的入江口或其他关键位置的断面,例如乌江入长江口、淮河入长江口等。
4.专家评估布设:请水质监测领域的专家评估以上断面布设,确保科学性和可行性。
五、总结江河水质监测断面的优化布设是提高水质监测效果的关键环节。
水质采样点布设规范(标准版)
水质采样点布设规范水质采样点布设是关系到水质检测分析数据是否有代表性,能否真实地反映水质现状及变化趋势的关键问题。
为获得完整的水质信息,理论上讲,要求监测的空间和时间分辨率越高越好,然而高分辨宰的空间和时间监测不但费时费力,且难于实现。
尤其是空间分辨率只能是有限的,水环境监测分析的重要指导思想是以最少(或尽可能少)的监测点位获取最有空间代表性的水质监测数据,即优化布点问题。
1、水质采样断面布设水质采样断面布设法分为分断面布设和多断面布设法。
对于江河水系,应在污染源的上、中、下游布设3个水质采样断面,其中上游断面为对照、清洁断面,中游断面为检测断面(或称污染断面),下游断面为结果断面。
对湖泊、水库,应在人口和出口处布设2个检测断面。
对城市或大工业区的取水口上游处可布设1个检测断面。
断面位置应避开死水区、回水区、排污口处.尽量选择顺直河段、河床稳定、水流平稳、水面宽阔、无急流、无浅滩处。
水质监测断面力求与水文测流断面一致,以便利用其水文参数,实现水质检测与水量监测的结合。
水质监测断面的布设应考虑社会经济发展、监测工作的实际状况和需要,要具有相对的长远性。
2.水质采样点布设(1)河流:在每个采样断面上,可根据分析测定目的、水面宽度和水流情况,沿河宽和河深方向布设1个或若干个采样点。
一般采样点设在水面下o.2—o.5m处。
还可根据需要。
在采样点的垂线上分别采集表层水样(水面下o.5—1m)、深层水样(距底质以上o.5。
1m)和中层水样(表层和深层采样点之间的中心位置处)3个点。
(2)地下水;布点通常与抽水点相一致。
如作污染调查时,应尽量利用现有的钻孔进行布点,特殊需要时另行布点。
(3)工业废水:采样布点应设在总排放口、车间或工段的排放口。
(4)生活污水:采样点应设在排出口,如考虑废水或污水处理设备的处理效果水和出水口处布点。
(5)湖泊、水库:可划分若干方块,在每个方块内布设采样点。
水质监测优化布点方案
水质监测优化布点方案1、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布设原则(1)有大量废污水排入江、河的主要居民区、工业区的上下游,支流与干流汇合处,入海河流河口及受潮汐影响的河段,湖泊、水库出入口,应设置监测断面。
(2)饮用水水源地和流经主要风景浏览区、自然保护区、与水质有关的地方病病发区、严重水土流失区及地球化学异常区的水域或河段,应设置监测断面。
(3)监测断面位置要避开死水区、回水区、排污口处,尽量选择河床稳定、水流平稳、水面宽阔、无浅滩的顺直河段。
(4)监测断面应尽可能与水文监测断面一致,以便利用其水文资料。
2、河流监测断面的布设为评价完整江、河水系的水质,需设置背景断面、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削减断面;对于某一河段,只需设置对照、控制和削减(或过境)三种断面。
(1)背景断面:设在基本上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河段,用于评价一个完整水系污染程度。
(2)对照断面:为了解流入监测河段前的水体水质状况而设置。
这种断面应设在河流进入城市或工业区以前的地方,避开各种废污水流入处和回流处。
一个河段一般只设置一个对照断面。
有主要支流时可酌情增加。
(3)控制断面:为评价监测河段两岸污染源对水体水质影响而设置。
控制断面的数目应根据城市的工业布局和排污口分布情况而定,设在排污口下游,废污水与江、河水基本混匀处。
在流经特殊要求地区(如饮用水源地及其有关的地方病发病区、风景游览区、严重水土流失区及地球化学异常区等)的河段上也应设置控制断面。
(4)削减断面:是指河流受纳污废水后,经稀释扩散和自净作用,使污染物浓度显著降低的断面,通常设在城市或工业区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1500m以外的河段上。
另外,有时为特定的环境管理需要,如定量化考核、监视饮用水源和流域污染源限期达标排放等,还要设置管理断面。
3、湖泊、水库监测垂线(或断面)的布设湖泊、水库通常只设监测垂线,当水体复杂时,可参照河流的有关规定设置监测断面。
(1)在湖(库)的不同水域,如进水区、出水区、深水区、浅水区、湖心区、岸边区,按照水体类别和功能设置监测垂线。
排水管网实时监测布点方案
排水管网布点方案目录1. 监测点设置原则 (2)2. 监测点设置方案 (2)2.1 水位、流量监测点 (2)2.1 水质监测点 (3)3. 监测点设置方案2 (4)3.1 设计思路 (4)3.2 监测点布设 (5)3.2.1 水位监测点 (5)3.2.2流速监测点 (5)3.2.3 流量监测点 (5)3.2.4 雨量站监测点 (6)3.2.5 水质监测点 (6)3.2.6 视频监控点 (7)1. 监测点设置原则(1)实用性。
监测点位置的选择与监测目的紧密相连,要关注城市排水管理的长期运营业务监测需求,充分了解当地的排水管网、河道、土地利用类型等现状,以确保每个监测点的实用性。
(2)代表性。
选择能够反映该地区实际情况的点位进行监测,与此同时,不同类型的区域具有不同的排水特征,应在各区域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监测点,能够通过监测点情况更为全面的反映区域内各类设施的实际运行情况。
用尽量少的监测点来全面地反映片区污水收集处理系统总体情况(3)便利性。
所选监测点应能够方便、安全地进行监测设备的安装与维护,同一区域不同类型的监测设备(流量/水质)在空间位置上尽量靠近,方便后期设备的巡查与养护。
2. 监测点设置方案12.1 水位、流量监测点1污水管网水位、流量监测点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污水干管接入污水主干管前、污水主干管接入污水处理厂前应设置监测点;2)污水主干管间隔3~5km处宜设置监测点,且不少于3个监测点;3)位于河道常水位以下的污水主干管、污水干管,管道入河起终端应设置监测点,并在间隔不大于2km处宜设置监测点。
2 雨水管渠重要雨水排水口处和合流管网(含截流式合流、不完全分流及合流制管网,以下统称合流管网)溢流口处应设置水位、流量监测点。
3其他应设置监测点的应符合下列规定:1)低洼地区、下穿道等易积水处,调蓄池等市政调蓄设施内,地块雨水排出口处等应设置水位监测点;2)污水主干管、污水干管的跨行政区交界处,重点排水户排放污水与污水支管或干管的连接管上,截流堰(井)等截留设施前后,泵站前后,污水厂尾水排水口处等应设置流量监测点;3)其他有水位或流量监测需求处宜设置监测点。
点位调整方案
附件1:江苏省地表水监测点位(断面)优化调整技术方案一、背景我省现有重点流域各类监控考核断面264个、国控断面124个、省控断面499个,“十一五”期间为我省水环境管理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但随着我省社会经济发展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不断深化,我省地表水环境监测点位(断面)也暴露出诸多问题:一是省界、市界交界断面覆盖不全,监测数据不能有效体现地方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的法律责任;二是因水利工程设施的建设、码头建设、河流断流等原因,有些监测断面已不具备监测条件,开展监测已无实际意义;三是随着经济发展,产业布局的调整,有的监测点位已不具代表性,不能准确反映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状况的变化。
因此,有必要根据现有监测资源对现有地表水环境监测点位(断面)进行优化调整、科学布设。
二、指导思想在现有地表水监测断面的基础上,按照环境质量监测点位的代表性、针对性、连续性的原则,对省级地表水环境监测网络进行调整、优化和补充,力争能客观地掌握和评价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预警潜在风险,为环境管理提供服务。
三、调整原则1、代表性:省控监测点位(断面)要能够代表所在水系或区域的水环境质量状况,力求以较少的断面获取最具有代表性的样品,全面、真实、客观地反映所在区域水环境质量及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状况及特征。
2、针对性:即环境管理需求优先原则,环境监测是为环境管理服务的。
监测数据是评价环境质量、污染物排放状况和各级政府环境保护工作成效的基本依据,因此,省控点位(断面)设置应优先满足环境管理需求。
3、连续性:保留现有国控监测点位(断面)不变,在现有省控监测点位(断面)基础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和调整,保证我省环境监测数据的历史延续性、系统性。
四、调整要求省级地表水监测点位(断面)是指为流域和区域水污染防治、水环境管理需要,为掌握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和趋势、满足水质监测预警需求而设置,覆盖重点河流干流及一、二级支流、重点湖库、重点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主要入海河流、省级以上重点工业区、易造成污染纠纷河流的监测点位和断面。
城市水体监测布点原则与策略
城市水体监测布点原则与策略分级监测布点策略分级原则从长远发展来看,需在整个XX区构建完整的监测网络,支持排水系统长期运行发展的长期需求。
在线监测网络的构建需基于科学的指标,监测指标包括雨量监测、液位监测、流量监测和水质监测。
监测对象包括市政雨污水管网、CSO 截流井、入河(地块)排口、积水区域、雨污水泵站、重点排水户和污水厂等。
针对监测指标和对象进行实时的在线监测和采样,因地制宜根据区域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布点。
监测布点以分层级、分功能、可追溯和可监管为原则。
根据污水排放过程,在源头、分支节点、主干节点、调控节点以及最终的污水处理厂进行全过程监测,根据监测及化验数据进行溯源,协助政府对排水户进行到监管。
布点过程优先进行管网监测并逐渐向上下游延伸,最终形成完善的全过程监测体系。
排放源监测对于重点排水户,根据政府要求并结合企业自身水处理目标,进行监测布点,一般而言,可在企业或小区接入市政管网的检查井处进行监测,监测指标主要包括流量和水质。
利用在线超声波流量计可实时监测各企业或小区排放污水量,并根据现场工况条件,利用在线水质检测仪选择原位监测指标(pH值、DO、电导率、水温、ORP等)对水质进行监测,从而对企业排污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
通过原位检测指标的在线快速监测及预警预报,不仅可以大幅降低传统建设在线水质监测设备方式的投资费用,减少现场施工量,而且可以更为有效和及时的监测预警排水户的水质超标情况,结合采样器进行取样后,更可以作为明晰责任的依据,计算各个主要排水户的超标污染物贡献率,对于区域内“偷拍、漏排、不达标”特殊情况的分析诊断及溯源可提供一手在线数据支撑。
在线超声波流量计要求可在检查井潮湿、充满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排水管道内构成复杂,有淤积、硬物冲击及絮状物缠绕问题的情况下长期稳定运行,并能够承受浸没和溢流情况。
可日常免维护,定期运行检测,无需人工值守。
测量信息可本地储存和无线发送,具备预警和云端管理功能,可远程设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质监测优化布点方案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水质监测优化布点方案
1、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布设原则
(1)有大量废污水排入江、河的主要居民区、工业区的上下游,支流与干流汇合处,入海河流河口及受潮汐影响的河段,湖泊、水库出入口,应设置监测断面。
(2)饮用水水源地和流经主要风景浏览区、自然保护区、与水质有关的地方病病发区、严重水土流失区及地球化学异常区的水域或河段,应设置监测断面。
(3)监测断面位置要避开死水区、回水区、排污口处,尽量选择河床稳定、水流平稳、水面宽阔、无浅滩的顺直河段。
(4)监测断面应尽可能与水文监测断面一致,以便利用其水文资料。
2、河流监测断面的布设
为评价完整江、河水系的水质,需设置背景断面、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削减断面;对于某一河段,只需设置对照、控制和削减(或过境)三种断面。
(1)背景断面:设在基本上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河段,用于评价一个完整水系污染程度。
(2)对照断面:为了解流入监测河段前的水体水质状况而设置。
这种断面应设在河流进入城市或工业区以前的地方,避开各种废污水流入处和回流处。
一个河段一般只设置一个对照断面。
有主要支流时可酌情增加。
(3)控制断面:为评价监测河段两岸污染源对水体水质影响而设置。
控制断面的数目应根据城市的工业布局和排污口分布情况而定,设在排污口下游,废污水与江、河水基本混匀处。
在流经特殊要求地区(如饮用水源地及其有关的地方病发病区、风景游览区、严重水土流失区及地球化学异常区等)的河段上也应设置控制断面。
(4)削减断面:是指河流受纳污废水后,经稀释扩散和自净作用,使污染物浓度显着降低的断面,通常设在城市或工业区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1500m以外的河段上。
另外,有时为特定的环境管理需要,如定量化考核、监视饮用水源和流域污染源限期达标排放等,还要设置管理断面。
3、湖泊、水库监测垂线(或断面)的布设
湖泊、水库通常只设监测垂线,当水体复杂时,可参照河流的有关规定设置监测断面。
(1)在湖(库)的不同水域,如进水区、出水区、深水区、浅水区、湖心区、岸边区,按照水体类别和功能设置监测垂线。
(2)湖(库)若无明显功能区别,可用网格法均匀设置监测垂线,其垂线数根据湖(库)面积、湖内形成环流的水团数及入湖(库)河流数等因素酌情确定。
(3)受污染物影响较大的重要湖泊、水库,在污染物主要输送路线上设置控制断面。
4、采样点的确定
设置监测断面后,应根据水面的宽度确定断面上的监测垂线,再根据监测垂线处水深确定采样点的数目和位置。
对于江河水系,当水面宽≤50m时,只设一条中泓垂线;水面宽
50~100m时,在近左右岸有明显水流处各设一条垂线;水面宽>100m时,设左中右三条垂线(中泓及近左右岸有明显水流处),如证明断面水质均匀时,可仅设中泓垂线。
在一条垂线上,当水深不足0.5m时,在1/2水深处设采样点;水深0.5~5m时,只在水面下0.5m处设一个采样点;水深>10m时,设三个采样点,即水面下0.5m处、河底以上0.5m处及1/2水深处各设一个采样点。
湖泊、水库监测垂线上采样点的布设与河流相同,但如果存在温度分层现象,应先测定不同水深处的水温、溶解氧等参数,确定分层情况后,再决定监测垂线上采样点的位置和数目,一般除在水面下0.5m处和水底以上0.5m处设采样点外,还要在每个斜温层1/2处设采样点。
5、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
为使采集的水样能够反映水体水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规律,必须合理地安排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力求以最低的采样频率取得最优时间代表性的样品。
我国水质监测规范要求如下:
(1)饮用水源地、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交界断面中需要重点控制的监测断面,没有至少采样监测1次,采样时间视具体情况而定。
(2)较大的水系、河流、湖、库的监测断面,每逢单月采样监测一次,每年6次。
采样时间为丰水期、枯水期和平水期,每期采样两次。
水体污染比较严重时,酌情增加采样监测次数。
底质每年在枯水期采样监测一次。
(3)受潮汐影响的监测断面分别在大潮期和小潮期进行采样监测。
每次集涨潮、退潮水样分别监测。
涨潮水样应在断面处水面涨平时采集,退潮水样应在水面退平时采集。
(4)属于国家监控的断面(或垂线),每月采样监测一次,在每月5-10日进行。
(5)如某必测项目连续三年均未检出,且在断面附近确无新增污染源,而现有污染源排污量未增加,在此情况下,可每年采样监测一次。
一旦检出,或断面附近有新增污染源,或现有污染源新增排污量时,即回复正常采样。
水系背景断面每年采样监测一次,在污染可能较重的季节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