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波时频特征及与结构地震响应的关系_樊剑
地震作用下建筑结构的动态响应分析
地震作用下建筑结构的动态响应分析地震,作为一种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在地震发生时,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为了更好地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深入研究地震作用下建筑结构的动态响应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动态响应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因素。
首先,地震波的特性是影响建筑结构响应的关键因素之一。
地震波包括纵波、横波和面波,它们具有不同的传播速度和振动方式,从而对建筑结构产生不同的作用效果。
纵波通常会导致建筑结构产生上下振动,而横波则容易引起建筑结构的水平晃动,面波的影响则更为复杂。
建筑结构的自身特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在地震中的表现。
结构的形式,比如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等,各自具有不同的抗震性能。
框架结构具有较好的灵活性,但在强震作用下可能会出现节点破坏;剪力墙结构能够提供较强的抗侧力能力,但可能会存在局部混凝土开裂的问题;筒体结构则综合了框架和剪力墙的优点,但施工难度相对较大。
结构的材料特性同样不可忽视。
钢材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但成本相对较高;混凝土材料抗压性能较好,但抗拉性能较弱。
在地震作用下,材料的强度、变形能力和耗能性能都会直接影响建筑结构的安全性。
此外,建筑结构的质量分布、刚度分布以及阻尼特性也会对地震响应产生显著影响。
质量分布不均匀可能导致结构在地震中产生扭转效应,刚度分布不合理可能使结构在某些部位出现应力集中,而阻尼的大小则决定了结构能量耗散的能力。
为了准确分析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动态响应,科学家和工程师们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
其中,数值模拟是一种常用且有效的方法。
通过建立建筑结构的数学模型,并输入地震波的相关参数,可以模拟出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位移、速度、加速度以及应力应变等响应。
有限元分析是数值模拟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它将结构离散成多个单元,通过求解单元节点的平衡方程来得到结构的整体响应。
实验研究也是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
地震波传播与地壳构造响应关系研究
地震波传播与地壳构造响应关系研究地球上的地震活动常常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灾难,而地震波传播与地壳构造的响应关系是地震研究中一个重要的课题。
地震波是地震能量在地球内部传播时所携带的震动,主要包括纵波和横波两种类型。
地壳是地球外部最薄弱的部分,当地震波传播到地壳时,会受到地壳构造的影响,从而产生一系列复杂的响应。
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受到地壳构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传播速度和传播路径。
首先,不同地质构造对地震波传播速度有不同的影响。
例如,在相对坚硬的岩石中,地震波传播速度较快;而在相对松散的沉积物中,地震波传播速度较慢。
这种不同的传播速度导致地震波在不同地质构造中的传播路径也有所不同。
在岩石中,地震波主要以直线传播;而在沉积物中,地震波会沿着地层的弯曲路径传播。
因此,地质构造的变化对地震波的传播路径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地壳的构造会对地震波的传播产生复杂的响应。
当地震波传播到地壳中的不同构造带时,会发生折射、反射、衍射等现象。
这些现象会使地震波的路径发生变化,导致地震波在空间中的分布产生复杂的变化。
在地震波路径发生变化的地方,地震波的振幅也会发生变化,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地震波衰减”。
地震波衰减的程度与地壳的构造有直接的关系。
在某些地质构造复杂的地区,地震波衰减较快;而在某些地质构造简单的地区,地震波衰减较慢。
因此,地壳构造的响应对地震波的传播和衰减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地震波的传播与地壳构造的响应关系研究不仅对于理解地震波传播机制有重要意义,也对于地震的预测和防灾减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研究地壳的构造响应,可以对地震波传播路径和衰减程度进行预测,从而提前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
例如,在地质构造复杂的地区,可以采取加固建筑物、疏散人员等方式来减少地震灾害的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地震波传播与地壳构造响应关系,可以更好地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然而,地震波传播与地壳构造响应关系的研究并不容易。
首先,地震波的传播过程非常复杂,涉及到地球内部各种物理场的相互作用。
基于现代时频分析技术的地震波时变谱估计
基于现代时频分析技术的地震波时变谱估计樊剑;刘铁;胡亮【期刊名称】《振动与冲击》【年(卷),期】2007(026)011【摘要】利用短时傅里叶变换(STFT)、Wigner-Ville分布、连续小波变换、S变换以及变复窗口的S变换等现代时频分析技术对地震波进行时变谱估计.推导了基于连续小波变换的小波能量谱的具体表达式,并把近年来提出的变复窗口S变换应用到地震波的时频分析.通过研究表明对于均匀调制非平稳地震波,通过适当选择窗口的长度,利用STFT估计时变谱可得到较好的效果,小波变换与S变换以及变复窗口S变换的估计值在高频段存在能量泄漏现象;各方法估计的时变谱时间边缘函数与目标函数均符合较好;而频率边缘函数,Wigner-Ville分布与目标函数符合得最好,STFT次之,小波变换、S变换以及复窗S变换在高频段存在一定误差.对于频率非平稳性较强的地震波,通过适当地调节窗口参数,利用变复窗口S变换可得到地震波在时频域内有较好分辨率的时变谱;连续小波变换虽然在高频段存在能量泄漏现象,但其在时间域内有较好的分辨率.【总页数】5页(P79-82,98)【作者】樊剑;刘铁;胡亮【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武汉,430074;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武汉,430074;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武汉,43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352.1【相关文献】1.基于小波变换的地震波时变功率谱估计 [J], 白泉;鲍文博;金生吉2.基于小波分析的浅埋隧道爆破地震波时频特征研究 [J], 王恒富;陈寿如3.基于线性时频分析的非平稳源空间谱估计 [J], 周浩;文必洋;吴世才;马志刚4.基于离散谐小波变换的地震波时变谱估计及非平稳地震波人工合成 [J], 樊剑;吕超;张辉5.基于CEEMDAN的爆破地震波信号时频分析 [J], 孙苗; 吴立; 袁青; 周玉纯; 马晨阳; 汪煜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建筑结构时程分析法输入地震波的探讨
建筑结构时程分析法输入地震波的探讨作者:张新敏来源:《中国房地产业·上旬》2021年第07期【摘要】時程分析法在地震波分析中有一定的运用价值,其可以分析频谱的特殊性和峰值,探讨持时的内涵,进而为加强地震波选取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建筑结构;时程分析法;地震波;探讨【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19.128随着我国现代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城市高层建筑的数量也越来越多,时程分析法是一种科学的处理方式,其可以加强抗震补充计算分析,提升高层建筑地震波分析质量。
目前,我国实行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明确提出了建筑地震结构分析要求,但是由于建筑环境特殊,建筑设计要求难度大,因此在选取地震波分析时候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一些设计过于保守,设计和现实情况存在明显差别,不能够实现薄弱层控制,关键构件施工分析的目标。
因此,采用科学的处理方式科学选取地震波,能够全面综合提升建筑结构的稳定性,提升其经济价值,全面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实现科学建设的目标。
1、简述时程分析法选取地震波的原则地震诱发因素较多且存在一定的随机性,要想科学预测并规避地震,技术人员需要理解地震原理、传播媒介和地震震级影响,最终保证地震的控制质量。
研究表示,建筑结构的地震破坏耐受能力和地震波的持续时间、频谱以及峰值有紧密关系,通过分析这三要素就可以提升抗震设计质量,通过人工拟合地震波等方式提升地震波时程控制质量。
1.1地震频谱分析地震波频谱的影响因素较多,其中包括了地震的形成机制,地震的中距、地震的传播介质等,其科学反馈了地震震动频率差异,建筑设计通过分析场地特性,可以科学分析地震波,以已经发生的地震为模型,预测地震发生,提升建筑设计质量。
这需要设计人员针对场地的周期进行调整,科学控制质量。
1.2峰值调整为了加强地震震动强度和结构抗震性能,设计人员要了解地震波的特征,对地震波记录的强度和幅度进行调整,日本多以“地面峰值加速度”作为强度指标以此来判断地震波峰值,也有部分学者认为采用“地面运动位移峰值”作为指标来研究抗震。
结构抗震设计时程分地震波的选择
(1)设计用地震记录的选择和调整用规范的确定性方法和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所确定的设计地震动参数,是选择天然地震加速度记录的依据。
(一)实际地震记录的选择方法选择地震记录应考虑地震动三要素,即强度(峰值)、频谱和持续时间。
对某一建筑的抗震设计,最好是选用该建筑所在场地曾经记录到的地震加速度时间过程。
但是,这种机会极少。
为此,人们只能从现有的国内外常用的地震记录中去选择,尽可能挑选那些在震级、震中距和场地条件等方面都比较接近设计地震动参数的记录。
他的文章给出了相应的地震数据的记录目录。
(二)实际地震记录的调整1.强度调整。
将地震记录的加速度值按适当的比例放大或缩小,使其峰值加速度等于事先所确定的设计地震加速度峰值。
即令其中a(为记录的加速度值为调整后的加速度值;A众为设计地震加速度峰值;。
为记录的加速度峰值。
这种调整只是针对原记录的强度进行的,基本上保留了实际地震记录的特征。
也就是所说的(强度修正。
将地震波的加速度峰值及所有的离散点都按比例放大或缩小以满足场地的烈度要求)2.频率调整考虑到场地条件对地震地面运动的影响,原则上所选择的实际地震记录的富氏谱或功率谱的卓越周期乃至形状,应尽量与场地土相应的谱的特性一致。
如果不一致,可以调整实际地震记录的时间步长,即将记录的时间轴“拉长”或“缩短”,以改变其卓越周期而加速度值不变也可以用数字滤波的方法滤去某些频率成分,改变谱的形状。
另外,为了在计算中得到结构的最大反应,也可以根据建筑结构基本自振周期,调整实际地震记录的卓越周期,使二者接近。
这种调整的结果,改变了实际地震记录的频率结构,从物理意义上分析是不合理的。
另外,在测定场地土和建筑结构的卓越周期时,运用不同的测试仪器和测试技术,往往得到不同的结果。
即使是对同一个测试结果,在频谱上确定卓越周期时,不同的分析方法也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有的选取谱的第一个峰值所对应的周期作为卓越周期,有的选最大峰值时的,也有的取某一段周期等,很不一致。
地震波的时频特征分析及其与结构地震响应的关系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 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 借阅。 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 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Key words : structural earthquake responses harmonic wavelet transform time-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 spectrum
time-frequency analysis time-varying spectrum characteristic wavelet
本论文属于
保密□ ,在 不保密□。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I
1 概述
1.1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地震是一种突发性的自然灾害,其危害性是众所周知的,各国因为地震而受到 的直接和间接损失可以说是不计其数。刚刚过去一年的 5.12 汶川大地震,不仅给人 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而且也在人们心中永远地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巨 大伤痛。虽然,对于地震的预报工作还不能像天气预报一样可行、准确,但是在结 构设计中加入一些抗震措施、以期在地震发生时不会因为建筑物的大面积倒塌而给 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这样的办法还是可行的。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灾 害,各国结构研究及设计人员,通过大量的科研工作提出了结构抗震和控制的概念。 而基于地震波的研究是抗震与控制的基础,并且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通过 对于地震波的研究,我们才可以很好地了解地震,从而才能够很好地进行结构抗震 的分析计算和设计。 然而,地震波具有极强的非平稳性——不但具有强度非平稳特性,而且具有频 率非平稳特性,这种非平稳特性给结构的地震响应带来极大的影响[1-2]。这无疑也给 地震波的研究者们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为长期以来由于理论水平和分析工具的局 限,研究者们都是将许多非平稳(Non-stationary) 信号简化为平稳(Stationary) 信号来处 理的。 对于这些固有的以及简化得来的平稳信号,人们处理和分析的传统方法就是傅 立叶变换[3] 。傅立叶变换及其反变换,建立了信号的时域和频域之间的关系;但是, 它们只能从时域或者频域单独地分析信号,这对于平稳信号分析来说是足够的。对 于非平稳信号而言[4] ,即使在频域上有相同的特性 ( 比如具有相同的功率谱密度函 数),它们在时域上的特性可能会相差很远;同样,在时域上具有相同特性的非平稳 信号,可能频域上的特性也是相差很远;非平稳信号的频谱既是频率的函数,也是 时间的函数。这就要求对于非平稳信号的分析方法能够准确反映出信号的局部时变 频谱特性[5],能够反应出非平稳信号的频谱如何随时间而变化、信号的能量在时间-
地震动特征分析与结构抗震性能评估
地震动特征分析与结构抗震性能评估地震是一种突发自然灾害,无法预测但却具有巨大的破坏力。
因此,对地震动特征的分析以及对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评估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探讨地震动特征分析的方法以及如何评估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地震动特征分析是研究地震动时程的一项重要工作。
地震动时程是指地震过程中地震波的振动情况。
地震动的特征包括地震波的震级、频率、波形以及持续时间等。
通过分析地震动特征,可以进一步了解地震对建筑物的威胁程度,并为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提供依据。
为了分析地震动的特征,可以使用多种方法,如实测记录、数值模拟和人工合成等。
实测记录是通过在地震发生时采集地震波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和处理。
数值模拟是利用数值计算方法,通过模拟地震过程产生地震动,然后对其进行分析。
人工合成则是根据地震动特征的统计特性,通过合成方法生成地震动时程,以模拟真实的地震动。
在进行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估时,需要考虑结构的受力性能、位移控制性能以及耗能性能等方面。
受力性能是指结构在地震作用下能否保持强度和刚度,以抵抗地震产生的力。
位移控制性能是指结构在地震中的变形程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耗能性能则是指结构在地震中的能量耗散能力,以减小地震波对结构的影响。
为了评估结构的抗震性能,可以运用静力分析、动力响应分析以及推导分析等方法。
静力分析是通过对结构受到的地震力进行静力平衡计算,来评估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
动力响应分析是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模拟地震动对结构的响应情况,进而评估结构的抗震性能。
推导分析则是通过理论推导和相似模拟等方法,对结构进行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以评估其抗震性能。
除了上述方法,还可以利用基于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对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评估。
这种方法基于大量实测数据,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结构在地震中的响应情况,从而评估其抗震性能。
总而言之,地震动特征分析与结构抗震性能评估是对地震与建筑物相互作用的研究。
通过分析地震动的特征,可以揭示出地震对建筑物的威胁程度;而通过评估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可以提供抗震设计的依据。
地震波时频特征及与结构地震响应的关系_樊剑
一条具有给定功率谱密度函数的人工波作为研究
对象,为研究不同地震波的时频特征对结构地震响
应的影响,分别对这 4 条波作如下调整。
2.1 具有相等峰值加速度的地震波
将地震记录的加速度按比例放大或缩小,使其
加速度等于事先确定的地震加速度峰值(本文将 4
条地震波的峰值调为 3.41m/s2 与 El_centro 波的峰值
度;对于能量最大的 El_centro 波,虽然有很大的总
能量,但其在时频空间中的能量密度的最大值却比
Northridge 波小很多,说明与 Northridge 波相比
100
工程力学
El_centro 波的能量在时频空间中的分布较均匀,能 量集中在[1.5,2.5]Hz 和[1,3]s、[2,2.5]Hz 和[4,6]s、 [1,2]Hz 和[11,13]s 等时频域内;人工波是这 4 条地 震波在时频空间中能量分布最均匀的 1 条,其能量 较均匀地分布在[0.5,4]Hz 和[0,12]s 这较大的时频范
9.07 0.953 16.28 7.58 0.984 14.53 8.44 0.995 15.49
9.57 0.987 15.09 7.58 0.989 15.03 11.65 0.992 15.68
6.45 0.975 19.30 7.58 0.994 15.95 12.04 0.988 16.81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 spectrum; structural earthquake responses
地震波是强非平稳过程,这种非平稳特性对线 年来,国内外一些学者开始利用现代时频分析工具 性或非线性结构地震响应均有显著的影响[1―2]。近 (如小波变换、Hilbert-Huang 变换、S 变换以及自适
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 框架结构的地震响应分析
98YAN JIUJIAN SHE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地震响应分析Jin duan ceng di zhen dong zuo yong xiakuang jia jie gou de di zhen xiang ying fen xi李醒龙近几年,我国出现了多次地震灾害事件,从集集地震到汶川地震。
近断层的地震灾害的作用往往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会对工程建筑结构造成极大破坏。
在事故灾害中,绝大多数的财产损失严重的地震区域,以近断层地区的地震较为集中。
所以进一步探究框架结构在近断层地震作用下的具体响应规律以及破坏形态是非常关键的,为在近断层土地周围建筑物的结构抗震设计和减少近断层地震带来的危害提供一定帮助。
近断层地震作用下的建筑结构,探究地震波对框架结构的具体影响不仅在理论层面上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后续阶段的相关抗震工程项目的建造。
2008年,四川汶川发生M8.3级地震,地震波及了大半个中国地区以及亚洲多个国家,在辽宁,上海,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泰国,越南,巴基斯坦均有震感。
在地震中,破坏面积10万km 2,造成了近七万人死亡,近四万人受伤,约两万人失踪。
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8452亿元人民币。
对灾害进行评估时,发现震中附近区域遭受的破坏性较为严重,近断层地面运动会产生大幅度,长周期的速度脉冲。
近断层地面运动导致了近断层地面运动的反应谱与远场地面运动反应谱比较,近断层地面运动的加速度较大,且是长周期性的。
一、近断层地震的定义近断层地震是发生在距离断层距较小的区域,与震级和断层距相关,同时与断裂机制以及断层特性也有一定的关联。
研究人员把距离断层破裂面小于20公里的区域看做近断层区域。
近断层地震有两个显著的特点:(1)由断裂机制和断裂扩散方向决定的方向性效应;方向性效应与断层的破裂方向,破裂速度,断层面的滑动方向,观测点的位置等因素有关,当破裂方向和断层面的滑动方向为同方向时,方向性效应也较为明显。
地震动的频谱特性和持时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研究及其现状
地震动的频谱特性和持时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研究及其现状陈亮;章劲松
【期刊名称】《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年(卷),期】2011(037)006
【摘要】多年来,国内外地震工程界存在着一个严重缺陷,即地震学与结构抗震两者之间缺乏联系.随着基于性能的地震工程学(PBEE)的出现以及不断发展,地震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结构抗震设计和分析中,强震地面运动特性的变异性对于结构地震需求的影响最大,其主要可以用幅值、频谱特性和持时3个基本要素来表示.震害经验表明,各类结构的震害表现为这3个基本要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因此,通过研究强震地面运动特性对于结构地震需求的影响,将地震工程学与结构抗震有机地结合起来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
【总页数】3页(P157-159)
【作者】陈亮;章劲松
【作者单位】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安徽合肥230009;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系,安徽合肥23005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41+.3
【相关文献】
1.地震动频谱特性对隔震结构响应及损伤影响研究 [J], 杜东升;王曙光;刘伟庆;李威威
2.地震动频谱特性和持时对IDA结果影响的研究 [J], 潘志宏;洪博
3.基于条带-云图法的地震动持时对结构地震易损性影响分析 [J], 程诗焱;韩建平;于晓辉;吕大刚
4.基于BP神经网络的RC框架结构地震易损性曲面分析:考虑地震动强度和持时的影响 [J], 程诗焱;韩建平;于晓辉;吕大刚
5.地震动持时对重力坝抗滑稳定性影响研究 [J], 顾冬;马力;吴宇;崔笑;贾玉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近断层地震作用下铅芯橡胶隔震结构地震响应评估
工 程 抗 震 与 加 固 改Re it n gn e i g a d Re rfti rh u k ssa tEn i e rn n toit ng
Jn 0 0 u .2 1
院 , 北 武汉 407 ) 湖 30 4
[ 摘 要 ] 建 立 了近 断层 地 震 用 下统 计 平 均 的 等 强度 延 性 需 求 谱 , 用 建 立 的 等强 度 延 性 需 求 谱 公 式 及 规 范 中的 弹性 反 应 利
谱 对 近 断 层地 震 作 用 下 结构 的性 能 需 求 进行 估 计 。基 于 改进 的 P s,vr 析 方 法 , 取 铅 芯橡 胶 基 础 隔震 结 构 在 l 近 断 uhoe 分 选 5条
& Tc n l y,Wu a 3 0 4,C ia eh oo g h n4 0 7 hn )
Absr t Th q v l n te t d c i t d ma d s e tu un e e rf ut run mo in s sa ls e tac : e e uiae tsrngh u tl y e n p cr m d r n a ・a l i go d to s i e tb ih d, whih s us d o eh r c i e tg te wi heea t es o s p cr t t lsi r p n e s e tum ft ea es cc d oesi t h tucu a e o ma c e n s Ba e n te i r v d meh d, h c o h s imi o e t tmaet e sr t r lp r r n e d ma d . f s d o h mp o e to
地震频谱特征与地震动
地震频谱特征与地震动地震是地球上的一种自然灾害,时常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破坏和伤害。
地震动是地震能量在地表传播而引起的震动,对于地震工程来说,了解地震频谱特征对于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地震频谱特征与地震动相关的知识,帮助读者了解并应用于工程实践中。
一、地震频谱特征地震频谱是描述地震波能量分布的函数,它可以将地震波的频率和幅值联系起来。
地震频谱可以分为响应谱和能谱两种类型。
1. 响应谱响应谱是结构物对地震波动力作用反应的图表,它可以描述结构物在不同频率下的加速度、速度或位移响应。
响应谱分为加速度响应谱、速度响应谱和位移响应谱三种类型。
通常,工程设计中使用的是加速度响应谱。
2. 能谱能谱是将地震波按频率进行分解,并计算出对应频率下的地震波动能量值。
能谱能够直观地反映地震波的特征,并且能够与结构物的抗震能力进行对比。
二、地震动地震动是指地震波在地表传播而引起的震动。
它包括地震波的加速度、速度和位移三个方面的参数。
1. 加速度地震动加速度地震动是指地震波加速度传播到地表时的数值,它是描述地震强度的重要参数,常用单位是g(重力加速度)。
2. 速度地震动速度地震动是指地震波速度传播到地表时的数值,它表示地震波对结构物产生的速度影响。
3. 位移地震动位移地震动是指地震波位移传播到地表时的数值,它表征了地震波对结构物产生的位移影响。
三、地震频谱与地震动之间的关系地震频谱是描述地震波的频率和幅值关系的函数,而地震动是地震波在地表的传播效果。
地震频谱特征对地震动有重要影响。
1. 频率对地震动的影响在地震频谱中,频率决定了地震动的周期。
频率较低的地震动周期长,对结构物的影响较为显著;而频率较高的地震动周期短,对结构物的影响较小。
2. 幅值对地震动的影响地震频谱中的幅值表示地震波在不同频率下的能量值。
幅值较大的地震动对结构物的影响较大,可能引起结构物破坏。
通过分析地震频谱特征,可以预测地震动的强度和特点,为抗震设计提供有效的参考。
钢筋混凝土房屋结构的地震波动响应分析
钢筋混凝土房屋结构的地震波动响应分析地震是一种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自然现象,它可能对建筑物和基础设施造成严重破坏。
因此,地震波动响应分析对于建筑结构的设计和抗震能力评估至关重要。
本文将讨论钢筋混凝土房屋结构的地震波动响应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评估和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目前最常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
它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可靠性和抗震性能,广泛应用于住宅建筑、商业建筑和公共设施等领域。
在地震波动响应分析中,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行为主要取决于结构的刚度、强度和耗能能力。
首先,地震波动响应分析需要对地震波进行合理的输入。
地震波是地震过程中传播的弹性波,在不同的地震活动中具有不同的特点。
通常情况下,地震波由频率内容、振幅和持续时间等参数来描述。
对于钢筋混凝土房屋结构的地震波动响应分析来说,地震波数据通常从地震记录仪或人工设计生成的地震波数据库中获取。
其次,地震波动响应分析需要建立适当的数值模型。
在钢筋混凝土房屋结构的分析中,模型应该包括结构的几何形态、材料性能和边界条件等。
几何形态的建模通常可以采用有限元方法或等效框架模型。
材料性能的建模需要考虑混凝土和钢筋的本构关系、强度和刚度等参数。
边界条件的建模需要考虑结构与地基的连接方式,如基础的刚度和阻尼等。
接下来,地震波动响应分析需要进行振动特性的计算和模态分析。
振动特性是指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固有频率、振型和阻尼等参数。
通过振动特性的计算和模态分析,可以确定结构在不同模态下的振动特性,并了解主要的振动模态对结构响应的贡献程度。
然后,地震波动响应分析需要进行动力时程分析。
动力时程分析是一种基于地震波输入的时域分析方法,通过结构的质量、刚度和阻尼等参数计算结构响应的时变过程。
在钢筋混凝土房屋结构的动力时程分析中,可以采用数值方法如有限元法或时程法等进行计算。
最后,地震波动响应分析需要评估结构的抗震性能。
抗震性能评估可以通过结构的位移、加速度、剪力和弯矩等响应进行分析。
高层建筑结构的地震响应分析
高层建筑结构的地震响应分析高层建筑是当代城市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特殊的结构特点,地震对其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本文将对高层建筑结构的地震响应进行分析。
一、引言地震是地壳运动引起的自然灾害,其对高层建筑的影响往往是最为显著的。
鉴于高层建筑在地震中所受到的巨大力学作用,对其地震响应进行准确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层建筑结构的地震响应机理高层建筑结构的地震响应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体现:1. 震感传递路径:地震波在地壳传播过程中,会通过地基、框架结构、楼板等路径传递到高层建筑的结构系统中。
2. 动力特性影响:高层建筑的固有周期、阻尼比等动力特性对地震响应起着重要作用,这些参数会直接影响结构的振动情况。
3. 弹塑性行为:高层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会出现弹性和塑性变形,其中塑性变形会对结构产生更大的影响。
4. 结构非线性:高层建筑的结构系统存在着非线性行为,例如钢结构的屈曲等,这些非线性现象会对地震响应产生重要影响。
三、高层建筑结构的地震响应分析方法对于高层建筑结构的地震响应分析,常用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静力分析法:即利用静力平衡原理,假定地震作用与结构受力时间相比较长,结构处于静力平衡状态的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刚性结构或者对地震反应较不敏感的情况。
2. 动力弹性响应分析法:该方法假设结构是线性弹性的,通过求解结构的频率和振型,利用输入地震波的振幅谱与结构的响应谱进行对比,得到结构的地震响应。
3. 时程分析法:通过数值方法对结构进行时程分析,考虑结构的非线性行为和地震波的时程特性,得到结构在地震过程中的时变响应。
四、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原则为了提高高层建筑结构的地震抗力,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 刚度控制:通过增加结构的刚度,减小结构的位移,在地震中减小结构的变形和应力。
2. 强度控制:通过增加结构的强度,提高其承载能力,使结构能够在地震中承受较大的力学作用。
3. 韧性设计:提高结构的韧性能力,使结构在地震中具有一定的塑性变形能力,能够吸收地震能量并减缓地震波的作用。
地震波的时距关系可修改全文
tD
1 V
x
t
组成一个以P为参数的方程组
n
t t 0
t i P 2Vi 2
i 1
n
X 2
t i P 2Vi 2
i 1
将其平方,略高次项得
n
t 2
t
2 0
2t 0 P 2
t iVi 2
i 1
X 2 4 p 2 (
t iVi 2 ) 2
消去参数P,并化简得
式中
n
1/ 2
tiVi
第三章、 地震波的时距关系(1)
资源学院:贾豫葛 2010 年 9 月 25 日
地震波的运动学(几何地震学原理)
地震勘探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利用地震记录确定形成地震波地 层的空间位置,以获得地下地质构造的形态、位置等信息。
几何地震学:研究地震波在空间传播过程中波前的空间位置与 其传播时间之间的几何关系。借助惠更斯-菲涅尔原理、费马原理 等,如果已知地震波速度 V (x, y, z) ,就能够研究地震波在空间 的传播距离、传播时间和传播速度之间的关系。
4、倾斜界面的反射波时距曲线
1.反射波时距方程
R为倾斜界面,倾角为 ,界面 以上波速为V。 先求取时距方程。为讨论简便, 采用镜象法。
作 虚 震 源 O* , 显 证 : OA=O*A , OB=O*B,O*、A、S三点共线。
所以,路径 OAS=O*AS,那么
近断层地震作用下混合阻尼隔震结构的响应分析
[ 摘
要 ] 本 文 以 实 际 的 地 震 波 E—et 波 为底 波 , 此 基 础 上 叠 加 三 角 型 脉 冲运 动 模 拟 近 断层 地 震 地 面 的 激 励 ; l no C r 在 以人 工 合
成 的 近 断层 地 震 波 作 为 输 入 , 究 其 对 混 合 阻尼 隔 震 结 构 的动 力反 应 特 性 , 制 了 上 部 结 构 最 大 加 速 度 和 基 底 最 大 滑 移 量 的 研 绘 时 程 图 , 讨 论 了 混 合 阻 尼 隔 震 结 构 的 摩 擦 系数 、 滞 阻 尼 比及 滞 回 阻 尼 等 参 数 对 隔 震 结 构 产 生 的 重 要 影 响 。 研 究 表 明 : 并 粘 在 混 合 阻尼 隔震 结 构 中 , 擦 系 数存 在 一 个 较 优 值 , 滞 阻尼 比对 脉 冲 能 量 较 大 的 B、 摩 粘 c类 波 的 控 制 有 较 显 著 的 效 果 , 对 原 始 但 波 及 A类 波 控 制 效 果 不 明 显 , 回阻 尼 对 隔 震 结 构 s 和 a 均 有 一 定 影 响 , 过 分 析 给 出 了该 参 数 的合 理取 值 。 滞 … 通 [ 键 词 ] 近 断层 地 震 ; 擦 系 数 ; 滞 阻 尼 比 ; 回 阻 尼 关 摩 粘 滞
维普资讯
第2 9卷 第 5期
20 0 7年 1 0月
工 程 抗 震 与 加 固 改 造
Vo . 9. 1 2 No.5
0c .2 o t o7
Ea t q a e Re it n g n e i g a d Re r ft n rh u k ss a t En i e rn n to t g i i
We J n i u一 , a i n W n h —o g ( .C iaT nhnC e i l n i e n o oa o , i j 0 4 0 C ia 2 S ho o F n Ja , a g Z itn 1 hn i ce h mc gn r gC r rt n T n n 3 0 0 , hn ; . c olf a aE e i p i ai
地震动时频能量分布及其对结构最大位移响应的影响规律分析
地震动时频能量分布及其对结构最大位移响应的影响规律分析陶冬旺;马强;李山有;李惠【期刊名称】《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年(卷),期】2014(0)S1【摘要】地震动特性的掌握对了解结构的地震响应及地震损伤至关重要。
本论文采用时频分析方法研究地震动时频能量分布及其对结构反应的影响规律。
地震动的时频能量分布由匹配追踪分解算法得到,既有效地反映不同频率成分的能量在时间上的分布,也能反映峰值加速度发生时刻附近存在的频率成分。
通过分析构造的具有相同峰值加速度、傅立叶幅度谱和持时的人工地震地面运动以及线性结构的地震响应,表明时频能量分布对线弹性结构的影响很大,地震地面运动分解的原子有效幅度越大,循环特征越大,线弹性结构的位移也越大。
本论文揭示地震地面运动时频能量分布对结构响应具有重要影响。
【总页数】7页(P34-40)【关键词】地震动;时频能量分布;匹配追踪分解;最大位移【作者】陶冬旺;马强;李山有;李惠【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9【相关文献】1.基于时-频包线的非平稳地震动合成及其对结构非线性响应的影响 [J], 曲国岩;俞瑞芳2.地震动时频分析在隧道动力响应分析中的应用 [J], 孙铁成;高波;皇民;王峥峥3.反应谱兼容的时频非平稳地震动合成及其对结构非线性响应的影响 [J], 程顺;黄天立;李守文;王宁波4.地震动瞬时能量谱与结构位移响应关系研究 [J], 刘强;周瑞忠;刘宇航5.基于Hilbert-Huang变换的长周期地震动能量时频分布比较研究 [J], 王博;白国良;王超群;代慧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双向地震动作用下隔震结构概率地震需求分析
双向地震动作用下隔震结构概率地震需求分析
樊剑;施力
【期刊名称】《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年(卷),期】2011(028)003
【摘要】提出了双向近场和远场地震作用下,隔震结构概率工程需求分析的基本步骤和具体计算方法,以某实际隔震结构为例,给出了工程需求参数的选择、结构性能水准及抗震设防目标的具体确定。
以地震波的PGA为IM,利用基于增量动力分析方法的条带调整法,计算了该隔震结构IO、LS、CP各性能极限状态的易损性曲线,绘制了近场和远场地震作用下50年设计基准期内上部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和隔震支座最大位移的超越概率曲线。
根据此曲线,对隔震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了概率评估。
【总页数】5页(P230-234)
【作者】樊剑;施力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352.12
【相关文献】
1.双向地震动作用下隔震结构概率地震需求分析
2.水平,竖向双向地震作用下隔震结构的水平地震反应分析
3.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串联隔震结构的振动控制
4.计算
近场地震作用下隔震结构支座破坏易损性曲线的概率凸集混合模型5.高层建筑分段隔震结构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动力时程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震波时变修正Kanai-Tajimi非平稳随机模型的建立
地震波时变修正Kanai-Tajimi非平稳随机模型的建立樊剑;曾志和【期刊名称】《地震学报》【年(卷),期】2010(032)006【摘要】利用谐小波变换对实际强震记录的时变谱进行估计, 并统计分析了远场3类不同场地上地震波的时变谱特征, 分析发现对于硬场地上的远场地震波在时域内平稳段较短, 下降段衰减较快, 而在频域内则具有较大的中心频率和较宽的频带. 利用均匀调制非平稳模型和时变修正Kanai-Tajimi非平稳模型模拟地震波的时变谱, 把非线性函数的参数识别问题转化成求解无约束优化问题, 利用拟牛顿迭代法求得最优解, 得到3类不同场地上这两种模型的参数具体取值以及参数函数集的具体表达式. 为了定量地确定模拟模型的精度, 定义了误差函数, 验证了所提时变谱参数识别方法的精度, 给出了与建筑抗震规范相对应的不同场地不同烈度下多遇和罕遇地震的谱强度因子的大小. 最后提出了利用求解时变线性微分方程组来合成非平稳地震波的方法.【总页数】11页(P733-743)【作者】樊剑;曾志和【作者单位】中国武汉430074,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中国武汉430074,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352.1+1【相关文献】1.基于时变 AR 模型的非平稳非高斯随机过程的数值模拟 [J], 李锦华;陈水生;吴春鹏;李建丰2.一种非平稳随机信号模型的时变参数估计算法性能研究 [J], 王文华;王宏禹3.非平稳随机信号ARMA模型时变参数与其WVD的关系 [J], 王文华;王宏禹4.地震波双模态时变修正Kanai-Tajimi非平稳r随机模型的改进及参数识别 [J], 钟庭;陈辉国;刘国粹;任俊儒5.地震波双模态时变修正Kanai-Tajimi非平稳随机模型的改进及参数识别 [J], 钟庭;陈辉国;刘国粹;任俊儒;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S[
f
,τ
]
=
N −1
s[t ] ⋅
t=0
w[
f
,τ
−
t]⋅
exp
⎛ ⎜⎝
−
j2π N
ft
⎞ ⎟⎠
(4)
∑ ∑ s[t] =
1 N
f
N /2−1 =−N /2
N −1
⋅
τ =0
S[
f
,τ
]
⋅
exp
⎛ ⎜⎝
j2π N
ft ⎞ ⎟⎠
(5)
式中:N 为信号采样点总数;f、t 为离散的整数频
率和时间,它们所对应的真实频率和时间为
9.07 0.953 16.28 7.58 0.984 14.53 8.44 0.995 15.49
9.57 0.987 15.09 7.58 0.989 15.03 11.65 0.992 15.68
6.45 0.975 19.30 7.58 0.994 15.95 12.04 0.988 16.81
本文首先推导了离散 S 变换的基本算法,定义 了反映地震波时频特性的时变幅值谱和时变能量 谱;基于 S 变换提出了把原始波调整成具有目标功 率谱或目标反应谱的新方法;分析了 El_centro 波、 Northridge 波、Kobe 波和人工合成波以及经调整后 的各地震波的时频特征;对地震波的时变谱进行特 征提取,提出地震波的时频特征谱这一新概念,时 频特征谱能反映地震波能量在时频空间中的集中 程度;通过相关性分析表明,地震波的时频特征谱 与结构的弹性加速度反应谱具有很好的线性相关 性;最后建立了地震波的时频特征谱与弹性加速度 反应谱之间的近似转换关系式,此转换关系可作为 合成具有目标反应谱的人工地震波使用。
称为时变相位谱; ⊗ 表示矩阵对应元素相乘。 与谱图定义相似,可以定义基于 S 变换的时变
能量谱:
Ps[ f ,τ ] = | S[ f ,τ ] |2
(7)
2 地震波的调整
选 择 Northridge-1994(Sylmar) 波 、 Kobe-1995
(Takarazuka)波、Imperial Valley-1940(El_centro)波和
注:E 表示地震波总能量,ρ 表示相关系数,C为系数;N 波表示 Northridge 波,K 波表示 Kobe 波,El 波表示 El_centro 波。
一致),定义地震波 s(t)的总能量 E 为:
∫ E = 〈s(t), s(t)〉 = tp a2(t)dt 0
(8)
式中 tp 为地震波的总持续时间(取 20s)。 调幅后 4 条地震波的总能量见表 1,图 1 分别
给出了 4 条调幅波的时程图、功率谱图以及由式(7)
计算的时变谱图。时程图反映了地震波的能量在时
第 27 卷第 6 期 Vol.27 No.6
工程力学
2010 年 6 月 June 2010
ENGINEERING MECHANICS
98
文章编号:1000-4750(2010)06-0098-08
地震波时频特征及与结构地震响应的关系
*樊 剑,吕 超,张 辉
(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武汉 430074)
———————————————
收稿日期:2009-12-17;修改日期:2009-08-1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778079);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6ABA067) 作者简介:*樊剑(1969―),男,湖南宁远人,副教授,博士,从事结构隔震研究(E-mail: fan-jian@);
RELATION BETWEEN TIME-FREQUENCY CHARACTERISTIC OF EARTHQUAKE GROUND MOTIONS AND STRUCTURAL EARTHQUAKE
RESPONSES
*FAN Jian , LU Chao , ZHANG Hui
(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430074, China)
1 S 变换及地震波时变谱估计
设地震波的时程为 s(t),则它的 S 变换定义 为[9―10]:
+∞
∫ S( f ,τ ) = s(t)w( f ,τ − t) ⋅ exp(− j2π ft)dt (1) −∞
式中:f 为频率;τ 为时窗函数的中心; w( f ,τ − t)
为窗口函数,它可取如下的形式: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 spectrum; structural earthquake responses
地震波是强非平稳过程,这种非平稳特性对线 年来,国内外一些学者开始利用现代时频分析工具 性或非线性结构地震响应均有显著的影响[1―2]。近 (如小波变换、Hilbert-Huang 变换、S 变换以及自适
度;对于能量最大的 El_centro 波,虽然有很大的总
能量,但其在时频空间中的能量密度的最大值却比
Northridge 波小很多,说明与 Northridge 波相比
100
工程力学
El_centro 波的能量在时频空间中的分布较均匀,能 量集中在[1.5,2.5]Hz 和[1,3]s、[2,2.5]Hz 和[4,6]s、 [1,2]Hz 和[11,13]s 等时频域内;人工波是这 4 条地 震波在时频空间中能量分布最均匀的 1 条,其能量 较均匀地分布在[0.5,4]Hz 和[0,12]s 这较大的时频范
域内的分布特征,功率谱图反映地震波能量在频域
的分布特征,而时变谱可反映地震波能量在时频空
间中的分布特征。具有相同幅值的 Northridge 波虽
然 总 能 量 最 小 , 但 在 时 频 空 间 中 的 [2,3]Hz 和
[3.5,4.5]s 窄小范围中有很大的能量密度,在低频段
的[0.5,1]Hz 和[2,9]s 时频空间中也有较大的能量密
一条具有给定功率谱密度函数的人工波作为研究
对象,为研究不同地震波的时频特征对结构地震响
应的影响,分别对这 4 条波作如下调整。
2.1 具有相等峰值加速度的地震波
将地震记录的加速度按比例放大或缩小,使其
加速度等于事先确定的地震加速度峰值(本文将 4
条地震波的峰值调为 3.41m/s2 与 El_centro 波的峰值
w( f ,τ
−t) =
|
f
|
⎛ − f 2 (τ exp ⎜
− t)2
⎞ ⎟
(2)
2π ⎝ 2 ⎠
基于傅里叶反变换的 S 逆变换:
∫ (∫ ) +∞ +∞
s(t) =
S( f ,τ )dτ ⋅ exp( j2πft)d f (3)
−∞ −∞
在实际计算中,式(1)、式(3)通常是转化成如
下的离散形式:
吕超(1982―),男,河南信阳人,硕士生,从事结构隔震研究(E-mail: luchao@); 张辉(1983―),男,河南南阳人,硕士生,从事结构隔震研究(E-mail: zhanghui@).
工程力学
99
应 chirplet 变换)研究反映地震波能量在时频域变化 规律的时变谱特性。具有代表性的有 Spanos [3]等利 用不同谐小波函数对地震波的时变谱进行估计,他 们分别采用二进制谐小波、一般谐小波及滤波谐小 波变换对地震波进行分解,根据小波函数在时频域 内的正交性得到时变谱与小波系数之间的系数表 达式;近年来,他们还利用自适应 chirplet 变换研 究 地 震 波 的 时 频 特 性 [4] ; Wen[5] 等 对 非 平 稳 波 作 Hilbert-Huang 变换,并定义了 Hilbert 幅值谱,Hilbert 能量谱和 Hilbert 边际谱来描述非平稳地震波的时 频局部特性;在国内,曹晖、赖明[6]等对多种时变 谱估计方法作了综述;樊剑等[7]根据连续小波变换 的 Parsval 公式,推导了小波时变谱与连续小波系 数之间的关系,并把近年来提出的广义 S 变换用于 地震波的时变谱估计[8]。
Abstract: The formulas of discrete S-transform are derived , and the time-varying amplitude spectrum and time varying energy spectrum based on S-transform are given. A new procedure is presented to generate an accelerograms whose elastic response spectrum is compatible with a target spectrum by using actual earthquake records as parents. The time-frequency characteristics of Northridge wave, El-centro wave, Kobe wave and an artificial wave are analyzed through numerical example. The time-frequency characteristic spectrum which reflects the centralized degree of energy of earthquake ground motion is extracted from the time varying energy spectrum. It is showed that the time-frequency characteristic spectrum is related linearly to the elastic acceleration response spectrum. Finally, the approximate transformation equation between the time-frequency characteristic spectrum and the elastic acceleration response spectrum is established. Key words: S-transform; time-varying spectrum; non-stationary earthquake ground motions; the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