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工业润滑油的行业发展.

(整理)工业润滑油的行业发展.
(整理)工业润滑油的行业发展.

工业润滑油的行业发展

行业需求

1、钢铁产业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我国钢铁冶炼行业对工业润滑油的需求量逐年增长,2011年钢铁冶炼及加工行业对工业润滑油的需求量达到148.13万吨,较2010年有较大增幅。

2、发电(火电及水电)产业

随着我国电力缺口的逐渐加大,随着我国火电站及水电站的建设逐年加快以及现有电站的涡轮、发电机等设备的维护需求增长,带动了我国工业润滑油的需求,2011年我国发电

产业对工业润滑油的需求量达到48.43万吨,较2010年有较大增长。

3、水泥产业

随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的开工,对水泥的需求量逐年增长,从而带动了我国水泥行业对工业润滑油的需求,2011年我国水泥行业对工业润滑油的需求量达到30.23万吨,较2010

年有明显增长。

4、造船产业

随着我国对大型远洋运输船舶的需求逐渐增长,再加之民用船舶市场的逐渐升温,我国造船业高速发展,这带动了我国造船工业对工业润滑油的需求,2011年我国造船业对工业

润滑油的需求量达到17.25万吨,较2010年有较大增长。

影响价格因素

1、品牌

在影响润滑油消费主要原因的调查中,有一半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品牌知名度是影响润滑油消费的主要因素。可以说社会已经进入了品牌消费时代,因为润滑油产品在车辆上的使用效果并不能通过感觉和视觉马上知晓。需要品牌赋予其可靠的品质保障。

在绝大多数消费者尚不了解油品应按级别优先选择的情况下,消费者常常把品牌和品质等同起来,混淆两者的差别。

实际上,国外知名品牌的低端产品品质未必就高,有些还不如国内著名品牌。消费者首先选择知名品牌是出于躲避市场风险的一种本能,而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往往左右着消费取向,这也是大多数国内外企业非常注重打造品牌知名度的重要原因。

2、性价比

3、服务网络

存在的问题

1、基础油供给不足,给低档产品创造了机会

2、基础油结构性矛盾突出,制约产品向高端市场扩展

3、全球润滑油需求萎缩,直接冲击国内市场

防范措施

一、提高基础油质量和改进基础油结构

1、提高基础油的质量

在分析国际巨头润滑油企业的销量和其所占市场份额时,我们可以清楚的发现,基础油的质量越高,则其销售情况越好,市场份额也就越大。反观国内一些润滑油企业,虽然在国内市场凭借广阔和迅猛的增长率,取得一定的市场地位,在国际市场上也是独树一帜,但要真正的在同一平台上进行比拼,我们的企业还是要吃亏的,因为国内市场的容量总是有限的。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国际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国内自主品牌的润滑油企业的市场份额就会相对来说减少,所以要在新一轮的竞争中能继续做大做强,不仅需要强有力的资金做支撑,更要有优于别人的产品,高于别人的质量和比别人更强的营销。产品是企业扩展市场份额和增加销售额的基础,对于中国企业而言,不仅要实施走出去战略,更要在自己的产品上下功夫,努力提高基础油的质量,以过硬的质量,优质的服务赢得市场,赢得品牌。

2、加强调整基础油结构,打破基础油困境。

二、加快技术进步和设备淘汰与更新

1、加快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重点淘汰不适用的落后生产能力、工艺装备和产品。

2、加快节能技术开发。

3、大力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和新产品。

三、加快升级换代和新产品的开发

1、加快升级换代

不断提升用油品质的要求,加快了润滑油产品的升级换代。虽然高档润滑油只占润滑油市场份额的20%,但是眼下受低碳节能环保的影响,润滑油使用者特别是车用润滑油也越来越注重油品品质,提出了润滑油品高性能、换油周期长的要求,这就加快了润滑油产品的升级换代。润滑油市场上的柴机油CF-4级别、汽机油SJ级别产品已成为普及性产品,直接替代了低端产品,而CH-4及以上、SL及以上级别产品市场也在迅速扩大,上海通用五菱的新车型甚至已经用SM级别替代了SJ级别润滑油。所以润滑油生产企业要紧盯市场需求,及时把握最新的技术和变化趋势。在高品质趋向的背后,潜藏着整个行业洗牌的客观要求。成品油零售是我国开放较早、较充分的市场,国企、民企、外资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中投顾问发布的《2010-2015年中国润滑油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在发达国家润滑油品牌仅有10来个,但是我国的润滑油产品品牌却超过3000个,生产厂家更是多达4000家以上,除了昆仑、长城等知名品牌外,大多是低端的小厂商。在润滑油产品不断高档化的趋势下,势必要求这些生产厂家加大科研、资金等方面的投入,生产更优质的产品。在此过程中,那些市场意识薄弱、投入有限、走低端路线的企业最终将被清理出局。

2、加快新产品的开发

四、实施积极的营销战略

国内企业应以品种齐全、质量上乘、促销手段灵活、技术服务周到为原则,大力开展广告攻势,努力克服质量检测不稳定、包装不新颖、市场营销网络管理薄弱、科研及技术上落后的被动局面。

五、继续实施名牌战略

1、树立强烈的名牌战略意识

名牌意识是企业对知名品牌作用的认识及运用名牌战略的自觉性。品牌在企业的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只有建立自己的知名品牌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为此我们必须具备品牌化经营意识,对润滑油品牌进行正确决策、科学设计,并对润滑油品牌进行得力的保护。首先,真正意识实施名牌战略对润滑油公司持续经营和发展壮大的促进作用。要深刻认识实施名牌战略是现阶段提高销售量、扩大市场份额的主要手段之一。其次,要正确认识名牌战略的内涵。企业经营者要意识到实施名牌战略是一个复杂而浩大的工程,包括品牌的整体战略规划、核心理念确定、品牌场景设计、广告宣传等一系列工作。要真正成为名牌产品,还要着手品牌个性、品牌认同、品牌定位、品牌传播、品牌管理等各方面内容的完善。这样,消费者对品牌的认识,才会由形式到内容,从感性到理性、从浅层到深入,从而完成由未知到理解、购买的转变,形成顾客忠诚。因此我们要树立强烈的名牌战略意识,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紧迫感实施和推进昆仑润滑油的名牌战略。

2、加强产品质量管理

3、强化品牌的核心价值

4、大力加强与各类OEM的合作,取得OEM的品牌认可

六、调整管理模式适应新的发展形势

润滑油项目可行性报告

润滑油项目 可行性报告 规划设计/投资分析/实施方案

润滑油项目可行性报告 目前,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三大润滑油消费国之一,润滑油2013年年消 耗量近400万吨。就目前润滑油市场来看,中国市场经过多年的角逐,竞 争格局已日趋形成。我国高端车用润滑油市场大部分被国外知名品牌占据,国内企业主要占领中档油品市场,大多数地方和民营企业依靠中、低档油 品市场得以生存。 该润滑油项目计划总投资7658.25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6338.1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2.76%;流动资金1320.1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7.24%。 达产年营业收入11476.00万元,总成本费用8694.19万元,税金及附 加147.59万元,利润总额2781.81万元,利税总额3313.10万元,税后净 利润2086.36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1226.74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 36.32%,投资利税率43.26%,投资回报率27.24%,全部投资回收期5.17年,提供就业职位209个。 项目报告所承载的文本、数据、资料及相关图片等,均出自于为潜在 投资者或审批部门披露可信的项目建设信息之目的,报告客观公正地展现 建设项目的现状市场及发展趋势,不含任何明示性或暗示性的条件,也不 构成决策时的主导和倾向性意见。经项目承办单位法定代表人审查并提供

给报告编制人员的项目基本情况、初步设计规划及基础数据等技术资料和财务资料,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公司法定代表人已经郑重承诺: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合法性负责,并愿意承担由此引致的全部法律责任。 ......

润滑油项目可行性报告目录 第一章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 一、项目申报单位概况 二、项目概况 第二章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 一、发展规划分析 二、产业政策分析 三、行业准入分析 第三章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析 一、资源开发方案。 二、资源利用方案 三、资源节约措施 第四章节能方案分析 一、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 二、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 三、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 第五章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分析 一、项目选址及用地方案

2017年润滑油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2017年润滑油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目录 第一节润滑油工业是经济的晴雨表 (4) 一、润滑油工业与国民经济正相关 (4) 二、润滑油细分市场较多 (6) 三、我国的润滑油消费存在浪费情况 (7) 第二节行业平稳发展,增量看交通用油 (8) 一、交通用油仍有上升可能,看好乘用车用油 (10) 二、工业用油维持不变可能是最好结果 (15) 第三节润滑油添加剂是短板,国产需自强 (18) 一、III基础油逐渐挑大梁,国产能力较差 (18) 二、国外添加剂公司垄断行业 (20) 三、润滑油企业三足鼎立 (22) 第四节差异化、后市场布局为油公司未来发展方向 (24) 一、差异化发展,突出品牌和产品特色 (24) 二、加大研发力度,抢占高端市场 (24) 三、提高营销能力,抢占汽车后市场 (25) 第五节部分相关企业分析 (26) 一、德联集团 (26) 二、高科石化 (27) 三、康普顿 (27)

图表目录 图表1:近年我国GDP与GDP增速变化 (4) 图表2:近年我国工业增速与平均增速变化 (4) 图表3:近年润滑油的表观消费量和增速 (5) 图表4:2015年工业油和车用油的占比(%) (8) 图表5:工业油结构分析 (8) 图表6:车用油结构分析 (9) 图表7:近年我国的汽车销量及增速 (11) 图表8:近年商用车和乘用车销售比例 (11) 图表9:中国新能源汽车及乘用车销量 (12) 图表10:2014~2015年全球主要国家新能源汽车产量比重 (13) 图表11:近年我国的摩托车保有量(万辆)和增速(%) (13) 图表12:水路货运量情况 (14) 图表13:工业润滑油和工业增加值 (15) 图表14:近年我国的粗钢产量(万吨)和同比增长(%) (16) 图表15: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16) 图表16:润滑油产业链 (18) 图表17:全球基础油供需情况(万吨) (19) 图表18:亚太地区基础油产量(万吨) (19) 图表19:国内基础油的供需情况(%) (20) 表格目录 表格1:交通用润滑油的种类、特点 (6) 表格2:工业用润滑油的种类、特点 (6) 表格3:单位润滑油消费量对比 (7) 表格4:近年润滑油的消费量和分类 (9) 表格5:基础油分类 (18) 表格6:添加剂情况 (21) 表格7:主要的润滑油企业 (22)

润滑油行业分析

行业分析 润滑油是指涂在机器轴承等运动部分表面的油状液体,主要用于减少运动部件表面间的摩擦,同时起到冷却、密封、防腐、防锈、绝缘、功率传送、清洗杂质等的作用。 目前,常见的分类标准主要有按产品来源、使用用途、使用机械和粘度不同四类,具体如下: 润滑油行业主要产品分类 分类标准产品 按产品来源动植物润滑油、石油润滑油、合成润滑油 按使用用途工业用润滑油、车用润滑油、工艺用润滑油 按使用机械内燃机油、齿轮油、液压油、汽轮机油、电器绝缘油、压缩机油、导热油等按粘度不同高粘度油、低粘度油 我国润滑油消费总量持续增长,产品精细化程度逐年增高 我国的润滑油工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发展较慢与世界水平差距较大。但从80年代开始,整个润滑油产业迅速发展,无论是需求、品质、增速都迅速提升。近20年来,我国润滑油消费总量继续增长,结构也发生了变化。由于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车用润滑油需求大幅提升,质量向高端化转变,工业润滑油消费总量和质量基本稳定,产品精细化程度越来越高,但是近几年,受经济转型的影响,润滑油消费也从快速增长到“低增长平台”。 润滑油工业是石油和化工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快速发展的“晴雨表”,与宏观经济以及汽车、机械、交通运输等行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在发达国家,润滑油消费量与GDP 的比例相对处于一个较为合理的水平,但是作为发展中的国家,我国的润滑油消费量与GDP 比例相对不平衡,我国的润滑油消费强度为55,这其中既有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较快的因素,但是更多的原因要归属于我国的润滑油消费不合理以及浪费,目前我国的强度远高于世界平均和发达国家,按照一般规律来讲,随着油品质量升级,换油周期延长,管理水平和装备的提高,未来我国润滑油消费强度将持续下降,趋向世界平均水平,并不断向发达国家水平靠近。 2009-2016我国润滑油产量及需求量走势图

润滑油市场分析及调查报告2011年

2011年润滑油市场分析 2010年,相对于其他石油石化产品的跌宕起伏,整个润滑油行业显得相对平静。在这一年当中,没有特别有影响力的事件发生,似乎每个企业都在稳步前行,这种平静背后,隐藏着更大的玄机。 2010年润滑油行业顺应产业调整,大部分企业在产品定位上都做出了相应举措,符合国Ⅲ、国Ⅳ排放标准的中高端产品成为中、大型企业的主要调整对象,各企业的品牌化路线进一步显现,民营油企的区域性策略以及差异化策略进一步巩固并提升,配套企业的品牌化路线及市场策略也更加明朗化……这种稳健、理性背后,孕育着新的行业变化。 第一部分 润滑油产业的挑战与机遇 一、润滑油产业发展形势依旧面临复杂多变性 受油价提升,节能减排,需求拉动等多重因素共振,大部分石油和化工行业产品有望量价齐升,企业开工率明显提升,产业步入景气上升通道。国内成品油价格存在调整可能,石化行业景气指数有望上行。细分品种看,柴油需求增长,供求关系可能趋紧,汽油的供应略显宽松。 随着原油价格的上涨,节能减排、限电等相关法规及措施的出台和实行,润滑油相关配套产业的运行和运营成本也将大幅度上涨,呈“动态变化”。近3个月来,相关成本都呈现出全面上涨的态势,价格都有不同幅度的上扬,部分成本涨势明显。以上因素都将给润滑油产业带来较大影响,短期内部分产品成本价格水平将保持高位运行,且仍有上升空间。 尽管2010年第四季度润滑油产业会步入景气上升通道,但是仍必须清醒认识到当前行业面临形势的复杂多变性。 国内、外市场形势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仍然很多,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严重性和全球经济复苏的曲折性不容低估,这些因素均会构成对相关产业发展的制约。 国内石化行业面临着紧抓国际产业转移的战略机遇,正处于由石化大国加速向石化强国迈进的转轨时期。 行业企业应继续落实好《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相关要求,密切跟踪分析形势,着力提高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增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产业的竞争力。 二、消费强劲,润滑油产业市场前景看好 2010年国家宏观政策使内需增长从政策推动向市场驱动转变,在应对危机过程中,我国政府实施的诸多刺激消费的政策效果显著。在汽车、家电、家具、旅游等消费热点的带动下,投资增长动力实现市场接替,消费增长依然强劲。 汽车行业2010年1‐10月汽车产销分别达到1462.38万辆和1467.70万辆,分别比去年全年高出83.28万辆和103.22万辆。2010年汽车产销突破1700万辆应该没有多大问题,虽然相关能源及污染条例会对汽车行业设定很多限制,但是随着中国消费者对车市的刚性消费,车市很难被降温下来。中国市场依然是全球最火热的市场,各大汽车制造商在中国市场推出的一系列经济性车型,也将给中国消费者提供更多消费机会,车市成为继房市之后的第二大消费市场。2011年车市销量将还会大幅度增长,这一刚性市场,也将会给润滑油产业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 国家内需政策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用于国家城市基础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将很大程度缓解经济危机对国内市场的影响,扩大内需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国内基础建设企业的快速发展,而在这一过程,将会拉动工程机械制造业、运输业、建筑业等相关产业的大量需求,而这一需求,将对润滑油产业提供巨大的消费市场。

润滑油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1)

润滑油项目 可行性分析报告投资分析/实施方案

润滑油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节能减排将是未来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近年来,各国纷纷推行更加严格的排放标准。比如,我国在2014年初 将汽油排放标准从国III升级为国IV,2015年初将柴油排放标准从国III 升级为国IV,在2018年初,将汽油和柴油的质量标准升级到国V标准。为了满足日益严格的排放要求,汽车生产商需要重新设计硬件。新的设计对 润滑油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在采用更低粘度基础油的基础上,添加更多节能、环保、无灰等高性能、多功能添加剂。 该润滑油项目计划总投资14434.44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11977.5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2.98%;流动资金2456.92万元,占项目 总投资的17.02%。 达产年营业收入19525.00万元,总成本费用15609.28万元,税金及 附加242.02万元,利润总额3915.72万元,利税总额4697.84万元,税后 净利润2936.79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1761.05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27.13%,投资利税率32.55%,投资回报率20.35%,全部投资回收期6.42年,提供就业职位452个。 坚持应用先进技术的原则。根据项目承办单位和项目建设地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项目产品方案及工艺路线,在项目产品生产技术设计上充分

体现设备的技术先进性、操作安全性。采用先进适用的项目产品生产工艺 技术,努力提高项目产品生产装置自动化控制水平,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在采用先进工艺和高效设备的同时,做好项目投资费用的控制工作,以求 实科学的态度进行细致的论证和比较,为投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努力 提高项目承办单位的整体技术水平和装备水平,增强企业的整体经济实力,使企业完全进入可持续发展的境地。 ......

汽车润滑油市场需求分析报告

深圳中企智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汽车润滑油市场需求分析 (最新版报告请登陆我司官方网站联系) 公司网址: https://www.360docs.net/doc/5511494436.html, 1

目录 市场需求分析 (3) 第一节市场需求现状 (3) 第二节2010-2014年中国汽车润滑油市场规模及增速 (3) 第三节影响汽车润滑油市场需求的因素 (4) 一、价格 (4) 二、相关商品价格 (5) 第四节2015-2019年中国汽车润滑油市场规模及增速预测 (5) 第五节市场需求发展趋势 (5) 2

3 市场需求分析 第一节 市场需求现状 截至2014年底,全国汽车保有量为1.54亿辆,2014年新增1707万辆,对于任何一个汽车润滑油生产商而言,中国都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目前国内需求量在500-600万吨。 每辆汽车行驶5000-7000千米就需要更换一次润滑油,作为一种必须的消费品,润滑油的需求量很大。目前中国汽车保有量在快速增长,国内润滑油市场仍有巨大的增长潜力。汽车润滑油的需求量未来依然看涨,国内厂商需加快产能升级以适应市场变化。 以下为2010-2014年我国汽车润滑油行业需求情况: 图表- 1:2010-2014年我国汽车润滑油需求量变化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由上图,在2010-2014年间我国汽车润滑油行业需求持续增长,从2010年的506.39万吨增长到2014年的618.32万吨。 第二节 2010-2014年中国汽车润滑油市场规模及增速 国IV 排放标准的实施对车用润滑油行业产生较大的冲击,让我国润滑油市

4 场从低端向高端趋向。目前,在我国车用高端润滑油市场主要由昆仑、长城为代表的自主品牌,与壳牌等国外品牌占据,各个级别市场的竞争也异常激烈。 在2010-2014年间,我国汽车润滑油行业产值变化如下: 图表- 2:2010-2014年我国汽车润滑油行业产值变化 数据来源:中国润滑油协会 由上图,2010-2014年间我国润滑油行业产值有所波动,产值从2010年的2095.23亿元变化到2014年的2186.39亿元。其产值变化主要原因为行业产品价格的波动以及产量变化,但总体而言,在2010-2014年间我国汽车润滑油行业市场规模逐步扩大。 第三节 影响汽车润滑油市场需求的因素 一、价格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一商品的价格越低,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越大;而商品的价格越高,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则越小。这就是经济学所说的需求法则。商品的价格是影响商品市场需求的最重要因素。 而汽车润滑油行业由于技术壁垒较高,行业产品价格波动较小,其需求受价格波动影响相对较小。但近年来,由于行业技术壁垒有所下降,我国汽车润滑油产品价格有所下降,市场需求相对增长。

润滑油市场现状及竞争格局

润滑油市场现状及竞争格局 在整个国内润滑油市场上,国产品牌占据销售量85%的份额,但利润却只占高端市场的22%o因此,高端润滑油市场将成为未来润滑油行业竞争的焦点, 我国是世界第三大润滑油消费国,年消耗量近400万吨。在中国润滑油市场上,经过多年的角逐,竞争格局已日趋形成。我国高端车用润滑油市场大部分被国外知名品牌占据,国内企业主要占领中档油品市场,大多数地方和民营企业依靠中、低档油品市场得以生存。 从国内润滑油生产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虽然我们已经拥有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润滑油企业,如中石化所属的长城润滑油公司,但是国内润滑油企业中还有一些非专业化生产的小规模企业,他们靠自己的力量无法完成高端润滑油产品的生产,所以其产品多集中于中低档范围。润滑油消费量2002年为375万吨、2003年为390万吨,2004年突破400万吨。我国汽车高端用油占润滑油市场份额的20%以上,其中78%是国外品牌,如壳牌、美孚等,而车用润滑油80%的利润又来自高端市场,并且在今后3~5年,汽车高端用油每年的增长速度将达到5%。在整个国内润滑油市场上,国产品牌占据销售量85%的份额,但利润却只占高端市场的22%。因此,高端润滑油市场将成为未来润滑油行业竞争的焦点。 我国是润滑油进口和消费大国,2003年,我国共进口润滑油153235,687吨,2004年我国润滑油进口数量继续平稳增长,达189205,101吨,较上年上升23.47%,2005年1~12月份中国共进口各类润滑油183,409吨,较2004年小幅下降3.06%。2006年1-4月累计出口润滑油21313,714吨,比上年同期增加了4585,786吨增幅达27.41%。2007年1-6月国内润滑油产量3,146,100吨,l同比增长7.5%。 世界经济的增长将继续提高润滑油消费量,但最快速的增长将会在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和巴西会是高增长的区域。机动车、船只和制造业的迅速增长将会在工业化经济方面保持润滑油消费量的增加。在润滑油消费较多的发达国家,润滑油需求将不会有明显的增长,而将主要在润滑油的性能增强、换油周期延长方面产生商机。 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2003年我国润滑油消费量达400万吨,销售收入超过300亿人民币,首次超过俄罗斯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润滑油消费国。我国车用润滑油需求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 洗牌加速不断整合规范 我国润滑油市场向来是中姓国有企业巨头与外来品牌搏杀的大舞台,而“满地诸侯”的状态也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我国润滑油市场的“散、乱、小、差”等现象是我国润滑油民族产业发展的壁垒和瓶颈。新的一年,随着国外石化巨头在中国不断开拓生产线,重视技术研发并加速市场布局,我国润滑油行业规范整合的步伐必然加快。 同时,中小品牌的民族润滑油也到了一个整合和分化的全新阶段,除了在细分市场找到自身的精准定位,从红海中杀出一片蓝海,或者在区域市场利用地域优势打开销售局面外,这些中小品牌因为资源、技术等方面的先天劣势,将会体会到生存危机的到来。 中石油润滑油公司华东分公司的一位负责人认为:客观来看,国家外向型经济的出口格局没有改变,人民币升值迹象明显,加之国家出口政策扶持,中国石油资源优势等因素,使得润滑油国外订单不断、出口量不断增大,而国内汽车产业的发展也使得国内需求旺盛的局面得以延续。而基于昆仑润滑油雄厚的资源优势,毫无疑问这也意味着其在市场上具有绝对的话语权和良好发展前景。昆仑市场部一位管理人士介绍说,昆仑润滑油从根本上满足市场和客户多样化需求,终端建设周密部署,市场步伐稳健前进。 2008年的第一季度即将结束,我国润滑油行业也面临着打破2007年那种先抑后扬的部分非理性市场状态的艰巨任务,而资源紧缺、需求旺盛的市场格局在短期内也无法改变。

中国润滑油竞争状况及市场分析

中国润滑油竞争状况及市场分析 基本描述 整体市场需求大致为:中国石油110万吨,中国石化90万吨,国际品牌70~80万吨,其他品牌80万吨~120万吨。国际品牌虽然只有约2%的市场份额,却攫取了高端利润的80%。无论是设备用润滑油市场还是移动设备用润滑油市场,国内品牌在高端市场表现不佳已经成为事实。 1.1国际品牌描述 1)因为高端设备以及几乎所有的高端小汽车、重载车、工程机械都来自欧美发达国家,又因为进口机械设备的OEM推荐,所以中国本土产品很难在高端市场有所作为。目前润滑油高端市场几乎是国际品牌的天下。 2)总体看来,美孚在全国高端市场都有不俗表现。就东北及山东地区车用油而言, 3)工业设备用油,美孚、壳牌、埃索、BP等市场机会相差不大,嘉实多在金属加工液方面有较好表现。他们往往对于每个细分市场,如,钢铁企业、港口企业、化工企业都有自己专业的项目拓展团队和项目服务团队。 4)国际品牌的优势除了OEM推荐、全球化网络之外,还占有技术、人力等优势,一般采取的市场策略是,招聘高素质的人才,采取高定价、高促销手段。 5)对重点经销商采取一定额度的帐期,大品牌、实力雄厚的经销商为新的竞争者提高了进入的门槛。同时,在最近半年,壳牌、嘉实多等公司又派自己的销售代表参与主要经销商的销售管理工作,进而加强对销售渠道的掌控。当然,大经销商也感觉到自己对市场的主动权在逐渐失去,强烈的不安全感逐渐产生。供货商与经销商之间的不信任越来越明显。 1.2中石油、中石化品牌描述 1)中石化旗下的“长城”无疑是国有石油化工企业最成功的润滑油品牌。中石油旗下的“七星”、“科萌”、“兰炼飞天”等在局部市场都有较高的市场份额。但遗憾的是中石油倾力推广的“昆仑”市场表现不佳。 2)中石油、中石化的品牌除“长城”外,都是局部品牌。其总体特征是走中低价位路线,市场价位体系透明,区域保护不够,销售渠道单位毛利较低。正因为如此,给一些国内的小品牌的发展提供了市场机会。且国内小品牌蚕食的主要是中石油、中石化原有的市场份额。 3)中石油、中石化的销售渠道除了一部分是市场化的经销网络,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和中石油、中石化系统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关系单位。 4)最近,中石油、中石化都加强了加油站便利店的建设,以利用自己强大的垄断资源

海南极风润滑油可行性分析报告

海南极风集团(下属企业:海南喜乐润滑油有限公司、铁岭极风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四川南充极风动力环保润滑油有限公司、海南洋浦喜乐贸易有限公司),是一个专业从事润滑油地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地高新环保技术企业,海南喜乐润滑油有限公司已于年月日投入生产,设计生产能力为年产万吨. 目前,企业地产品以车、船用高级润滑油为主,产品有第三代极风牌高级发动机油、第三代极风牌柴机发动机油. 集团始终坚持员工队伍地高素质化,专业人士占总人数地以上,并拥有一批中、高级工程师. 集团始终注重科技投入,先后聘请了一批油品技术专家到集团任职,并拥有满足研发、生产检测能力地实验研发中心.为了实现规模化生产,集团采用了目前先进地美国技术调合设备,使企业地生产能力始终处于领先地位.集团始终坚持品质战略思想,在原材料地采购方面以美国进口基础油、添加剂为主,产品达到国际、国内地高端产品技术标准. 集团不断借鉴国内外先进地经营理念和管理经验,加强业务经营、资产经营和人力资源管理,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和经营管理水平地提高,形成了“以环保科技,建和谐社会”地企业精神和“高品质、严要求”地质量方针. 集团将按照发展十年战略部署,本着“环保、节能”地理念,立足于人类进步与环境地和谐,加速中、高档润滑油地研发生产. 二会刚刚结束,对科技建设,能源建设,节能环保等作为国家建设地战略方针!而海南极风润滑油“极风”牌高级发动机油,目前是中国市场上唯一以加氢异构脱蜡基础油为主要原料地汽车发动机润滑油,因这种基础油具有低粘度、热氧化安定性好,极佳地低温流动性,换油周期长等特点,再加以高效地优质进口复合添加剂精致而成.产品地“磨斑直径”、“抗氧化性能”、“低温动力粘度”指标国内领先,填补了我国用加氢异构脱蜡基础油油为主要原料生产高级汽车发动机油地空白.使“极风”润滑油地消费者能亲身感受到其诸多优点,比如: 、环保:可有效降低汽车尾气和排放,快速恢复三元催化器地功能; “极风”润滑油采用加氢异构脱蜡基础油(不含蜡,含饱和氢分子)精制而成,不会产生油垢(油垢主要由基础油里面地蜡和一些劣质添加剂经过高温反应产生),对三元催化器具有保护作用,良好地密封性使燃烧室压缩功率更高,能使燃油充分燃烧,因而减少和地排放量,从而减少黑烟地排放. 、节能:百公里油耗能减少以上,换油周期可达万公里以上; 度运动粘度为(—可以使发动机处于最佳工作状态),这使得发动机工作摩擦最小,可以促进发动机动力地提升,进而减少油耗;稳定地热氧化安定性,闪点达到—,高温工作环境下油品不挥发,高效地进口添加剂保持油品品质长时间不变,汽车行驶万公里后,油品呈金黄色,无黑色焦质杂质,经检测各项指标仍然符合国家标准. 、安全:油品外观呈无色透明、无异味,易于清洗,不伤皮肤,无毒,具良好地安全环保性; “极风”润滑油采用地基础油是进口Ⅲ类加氢异构脱蜡基础油,添加剂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地进口环保复合添加剂,这些都是符合世界安全标准,因此不伤皮肤,而且易于清洗. 、延长发动机寿命:降低发动机温度,降低尾气排气管温度; 极佳地流动性,让润滑油充分润滑发动机内部构件,减少发动机内部摩擦,使发动机各部位地温度保持一致,使得发动机散热更充分,能有效降低发动机工作温度,延长发动机地寿命. 、提升发动机动力,明显降低发动机噪音,改善发动机地工作状态; 特殊地进口添加剂,使得“极风”润滑油具有很强地清洁功能,能充分清洁发动机内部地油垢,减少内部摩擦,使发动机运行顺畅,降低发动机地运行噪音;极佳地热氧化安定性使得“极风”润滑油在高温工作状态下仍然具有良好地润滑功能,能使发动机活塞充分润滑和密封,机械摩擦小,提升了发动机地动力,使发动机始终处于最佳地工作状态.作为一种新型地节能环保汽车润滑油国家政策支持,而温州作为中国经济最活跃地区之一,汽车保有量极大,特别是高端汽车更是居全国之首,在这样地市场背景下具有极强地投资价值!

润滑油牌号对照表

润滑油牌号对照表

有良好的抗老化性能,可有效地提高齿轮箱的机械效率。工作温度适用范围为-20℃止+90℃(瞬时可达110℃)。

2)矿物基齿轮油根据DIN51502标准定名为CLP。这类润滑油可达到DIN51517第3部分规定地最低要求。工作温度适用范围为-10℃至+90℃(瞬时可达100℃)。 美孚力富SHC 220、460、1500 Mobilith SHC 220、460、1500 美孚力富SHC 220、460、1500是工业用合成滑脂,由复合锂皂基、合成基础油,防锈及氧化遏止剂与高性能极压剂配制而成。其基础油为高粘度、稳定的合成油,配上抗高温的增稠剂及稳定的添加剂,令润滑性能优异及带来极长的使用寿命。 美孚高温滑脂SHC 32、100 Mobiltemp SHC 32、100 美孚高温滑脂SHC 32及100是非皂基及合成基础油配制而成,低温启动性良好,转动扭距低,能承受水冲洗,能在广阔温度范围下保持硬度。由于抗氧化性能优异及抗磨损特性良好,以致使用寿命极长。 美孚力富SHC PM 美孚力富SHC PM造纸机用合成滑脂是一种奶白色,结合了具独特性能的合成基础油及复合锂基增稠剂的特别高性能滑脂。它的NLGI等级是1.5,而基础油的ISO粘度等级是460。操作温度由-400C至1800C 美孚力士滑脂EP系统 Mobilux EP 023、004、0、1、2、3、460 美孚力士EP 023,004,0,1,2,3,460号分别为美国滑脂协会(NLGI)分类的000,00,0,1,2,3,号。采用羟基硬脂酸锂为皂基的析压滑脂。 美孚力士滑脂EP111 Mobilux EP 111 美孚力士滑脂EP111是由粘度特高的ISO VG100矿物油精配而成的极压锂基滑脂。它是NLGL 1号的滑脂,含有可溶性的二硫化钼添加剂。在高负荷的工作时提供额外的保护。 美孚滑脂HP 461 Mobilgrease HP 461 美孚滑脂HP 461是以复合锂为皂基,加以优质ISO VG 460基础油配制而成,不含铅分,氯及氮化物。适用于中速至低速的轴承。 美孚矿山滑脂 Mobil Mine Grease 美孚矿山滑脂是以高粘度矿物油,加上最新添加剂科技制成的优质极压高温滑脂,能在温度达到1800C的工作环境上应用。含有二硫化钼,但不含铅,氯及氮化物。本产品有优异的附着力、防磨及防锈能力。 美孚高温滑脂78 Mobiltemp 78 美孚高温滑脂78是以非皂基增稠剂制成之高温滑脂,含有二硫化钼。专用于工业上般滑脂无法抵受的长期高温或温度循环变化于常温至极高温之间的情况。

云南新建润滑油项目投资分析报告

云南新建润滑油项目投资分析报告 规划设计/投资分析/产业运营

报告说明— 过去数年间,中国润滑油市场的集中度越来越高。从全球润滑油市场的格局来看,美孚、壳牌、中国石化润滑油公司等世界最大的15家润滑油生产商虽然只占润滑油厂商总数的1%,却控制了超过60%的全球润滑油销量,可见市场集中是润滑油行业的大势所趋。 该润滑油项目计划总投资9077.99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7997.3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8.10%;流动资金1080.6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1.90%。 达产年营业收入9809.00万元,总成本费用7677.26万元,税金及附加157.82万元,利润总额2131.74万元,利税总额2583.59万元,税后净利润1598.80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984.78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23.48%,投资利税率28.46%,投资回报率17.61%,全部投资回收期7.18年,提供就业职位171个。 润滑油行业是石油化工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于国民经济尤其是工业经济的各领域,与国家宏观经济景气程度息息相关。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的平稳高速增长带动国内润滑油消费量增长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庞大的市场和成长前景为国内润滑油企业发展壮大提供了空间和动力。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论 第二章项目单位概况 第三章背景及必要性研究分析第四章市场研究 第五章产品规划方案 第六章项目选址分析 第七章项目建设设计方案 第八章工艺先进性 第九章项目环保研究 第十章项目安全管理 第十一章项目风险情况 第十二章项目节能分析 第十三章项目实施计划 第十四章项目投资方案分析 第十五章经营效益分析 第十六章总结说明 第十七章项目招投标方案

润滑剂与润滑油牌号详解

润滑剂与润滑油牌号详解 0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设备对润滑剂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我国及世界各国为了满足机械设备的润滑要求,已经制订了一些润滑剂产品的新技术标准,生产出了一批润滑剂新产品。因此,及时掌握润滑剂的新技术标准及其应用范围,对设备的润滑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对润滑剂的新、旧国家标准作了系统的介绍,并对各类产品的技术指标及其应用作了必要的叙述,便于设备润滑管理人员了解润滑剂的基本知识,并能按照各类机械设备的特点和新旧情况,正确选择新、旧牌号的润滑材料,搞好设备的润滑管理,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进口设备日益增多,本文对目前比较通用的国外润滑剂产品标准及其与国内标准的对应关系也作了必要的介绍,有利于设备润滑管理人员选择所规定的油品或选择合适的代用油品,既能保证设备润滑的需要,又能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1润滑剂的分组、命名和代号 1987年,我国颁布了GB498—87《石油产品及润滑剂的总分类》,根据石油产品的主要特征对石油产品进行分类,其类别名称分为燃料、溶剂和化工原料、润滑剂和有关产品、蜡、沥青、焦等六大类。其类别名称的代号取自反映各类产品主要特征的英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见表1。 表1石油产品的总分类 由表1可知,润滑剂和有关产品的代号为英文字母“L”。 1.1润滑剂的分组及组别代号 国家标准GB498—87颁布的同年,我国颁布了GB7631.1—87《润滑剂和有关产品(L)类的分类第一部分:总分组》。该标准根据尽可能地包括润滑剂和有关产品的应用场合这一原则,将润滑剂分为19个组。其组别名称和代号见表2。 GB7631.1—87根据GB498—87《石油产品及润滑剂的总分类》的规定而制定,系等效采用ISO6743/0—1981《润滑剂、工业润滑油和有关产品(L类)的分类—第0部分:总分组》,它代替了GB500—65。其组别代号见表2。表2润滑剂和有关产品的分组 压缩机油(包括冷冻机和齿轮泵) 主轴、轴承和离合器油 每组润滑剂根据其产品的主要特性、应用场合和使用对象再详细分类。产品的主要特性是指:润滑油的粘度、防锈、防腐、抗燃、抗磨等理化性能;润滑脂的滴点、锥入度、防水、防腐等理化性能。产品的应用场合主要指机械使用条件的苛刻程度,例如,齿轮油分为工业开式齿轮油、工业闭式齿轮油、车辆齿轮油。车辆齿轮油又分普通车辆齿轮油、中负荷车辆齿轮油和重负荷车辆齿轮油等。产品的使用对象主要是指机械的种类和结构特点。例如,内燃机油分为汽油机油、二冲程汽油机油和柴油机油等。 1.2润滑剂的命名 润滑剂的命名,一般形式如下: 润滑剂的牌号主要有润滑油的牌号和润滑脂的牌号两大类。 1.2.1润滑油的牌号及选用 润滑油的牌号大部分是以某一温度下运动粘度的中心值或范围来划分的。如工业齿轮油是以40℃时运动粘度的中心值划分,车辆齿轮油则以100℃时运动粘度范围划分。 粘度是润滑油运动时油液内部摩擦阻力大小的量度。粘度过大的润滑油不能流到配合间隙很小的两摩擦表面之间,因而不能起到润滑作用;若粘度过小,润滑油易从需润滑的部位挤出,同样起不到润滑作用。因此,机械所用润滑油的粘度必须适当。润滑油的粘度随温度而变化,温度升高则粘度变小,温度降低则粘度增大。因此,选用润滑油必须考虑机械设备工作环境的温度变化。夏季用的油,其粘度可比冬季大一些。 1.2.2润滑脂的牌号及选用 润滑脂的牌号是以某一温度(25℃)下其锥入度范围的系列号来表示的。锥入度系列号又称稠度等级。润滑脂的稠度等级(牌号)见表3。 润滑油的粘度等级、润滑脂的稠度等级按GB3141—82《工业用润滑油粘度分类》的规定进行分级。 表3润滑脂稠度等级 润滑脂的锥入度是鉴定润滑脂稠度常用的指标。锥入度值是在规定质量、规定温度(25℃)下标准圆锥体按自由落体垂直穿入装在标准脂杯内的润滑脂,经过5秒钟所达到的深度,其单位为1/10mm。锥入度值反映润滑脂的软硬程度。当圆锥体穿入润滑脂中越深,则锥入度越大,表示该润滑脂越稀;反之,锥入度越小,润滑脂就越硬。润滑脂锥入度值一般随温度而变化,温度升高,锥入度值变大;反之,则变小。

2020年【车用润滑油】行业调研分析报告

2020年【车用润滑油】行业调研分析报告 2020年2月

目录 1. 车用润滑油行业概况及市场分析 (6) 1.1 车用润滑油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6) 1.2 车用润滑油行业结构分析 (6) 1.3 车用润滑油行业PEST分析 (7) 1.4 车用润滑油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9) 1.5 车用润滑油行业市场运行状况分析 (10) 1.6 车用润滑油行业特征分析 (11) 2. 车用润滑油行业驱动政策环境 (12) 2.1 市场驱动分析 (12) 2.2 政策将会持续利好行业发展 (14) 2.3 行业政策体系趋于完善 (14) 2.4 一级市场火热,国内专利不断攀升 (15) 2.5 宏观环境下车用润滑油行业的定位 (15) 2.6 “十三五”期间车用润滑油建设取得显著业绩 (16) 3. 车用润滑油产业发展前景 (17) 3.1 中国车用润滑油行业市场规模前景预测 (17) 3.2 车用润滑油进入大面积推广应用阶段 (18) 3.3 中国车用润滑油行业市场增长点 (19) 3.4 细分化产品将会最具优势 (19) 3.5 车用润滑油产业与互联网等产业融合发展机遇 (20) 3.6 车用润滑油人才培养市场大、国际合作前景广阔 (21)

3.7 巨头合纵连横,行业集中趋势将更加显著 (22) 3.8 建设上升空间较大,需不断注入活力 (22) 3.9 行业发展需突破创新瓶颈 (23) 4. 车用润滑油行业竞争分析 (24) 4.1 车用润滑油行业国内外对比分析 (24) 4.2 中国车用润滑油行业品牌竞争格局分析 (26) 4.3 中国车用润滑油行业竞争强度分析 (26) 4.4 初创公司大独角兽领衔 (27) 4.5 上市公司双雄深耕多年 (28) 4.6 互联网巨头综合优势明显 (29) 5. 车用润滑油行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30) 5.1 政策体系不健全 (30) 5.2 基础工作薄弱 (30) 5.3 地方认识不足,激励作用有限 (30) 5.4 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 (30) 5.5 技术相对落后 (31) 5.6 隐私安全问题 (31) 5.7 与用户的互动需不断增强 (32) 5.8 管理效率低 (33) 5.9 盈利点单一 (33) 5.10 过于依赖政府,缺乏主观能动性 (34) 5.11 法律风险 (34)

(整理)工业润滑油的行业发展.

工业润滑油的行业发展 行业需求 1、钢铁产业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我国钢铁冶炼行业对工业润滑油的需求量逐年增长,2011年钢铁冶炼及加工行业对工业润滑油的需求量达到148.13万吨,较2010年有较大增幅。 2、发电(火电及水电)产业 随着我国电力缺口的逐渐加大,随着我国火电站及水电站的建设逐年加快以及现有电站的涡轮、发电机等设备的维护需求增长,带动了我国工业润滑油的需求,2011年我国发电 产业对工业润滑油的需求量达到48.43万吨,较2010年有较大增长。 3、水泥产业 随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的开工,对水泥的需求量逐年增长,从而带动了我国水泥行业对工业润滑油的需求,2011年我国水泥行业对工业润滑油的需求量达到30.23万吨,较2010 年有明显增长。 4、造船产业 随着我国对大型远洋运输船舶的需求逐渐增长,再加之民用船舶市场的逐渐升温,我国造船业高速发展,这带动了我国造船工业对工业润滑油的需求,2011年我国造船业对工业 润滑油的需求量达到17.25万吨,较2010年有较大增长。 影响价格因素 1、品牌 在影响润滑油消费主要原因的调查中,有一半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品牌知名度是影响润滑油消费的主要因素。可以说社会已经进入了品牌消费时代,因为润滑油产品在车辆上的使用效果并不能通过感觉和视觉马上知晓。需要品牌赋予其可靠的品质保障。 在绝大多数消费者尚不了解油品应按级别优先选择的情况下,消费者常常把品牌和品质等同起来,混淆两者的差别。 实际上,国外知名品牌的低端产品品质未必就高,有些还不如国内著名品牌。消费者首先选择知名品牌是出于躲避市场风险的一种本能,而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往往左右着消费取向,这也是大多数国内外企业非常注重打造品牌知名度的重要原因。 2、性价比 3、服务网络

国内润滑油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2006国内润滑油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昆仑润滑油仍将继续推行低价策略 作为中国润滑油行业名副其实的“恐龙”,昆仑润滑油将于2006年利用其得天独厚的基础油资源优势,继续推行润滑油产品“低成本”导向型战略,以向垂涎已久的全国市场继续发力。在推行润滑油产品低价战略的同时,昆仑润滑油会推行基础油高价策略,利用自己在基础油方面的绝对垄断地位来提高中小润滑油企业的上游原料成本。在昆仑润滑油“低端产品低价化”和“基础油高价化”双重战略的配合下,昆仑有意将包括“长城”和“统一”在内的广大竞争对手逐出润滑油产品低端市场,最大限度地积压他们的“油水”,在低档润滑油领域一统天下,问鼎中华。 长城润滑油将努力拉低中高端产品价格 被誉为“中国润滑油行业排头兵”的长城润滑油,多少年来也一直是磨刀霍霍,剑指高端,大有在中国润滑油行业“华山论剑”之中成为中国润滑油行业高端产品的“武林盟主”之势。在2005年初,长城润滑油的“白骨精”们意气风发,启动了针对壳牌润滑油的“争锋行动”,虽然后来草草收场,但其“狼子野心”已是暴露无遗。长城润滑油一改以前的销售任务只考核总销量的“祖宗之法”,于2005年实行了重在考核高档润滑油产品结构量的“零五新政”。由于长城润滑油考核指标为销售量,同时在润滑油上游资源上同样受制于“同门冤家”——昆仑润滑油,在高端产品任务压力日趋加大的情况下,会选择以较低的价位重点发展高端产品市场的战略,以促使自己现有的中低端产品消费者改用他们的中高端产品。为了实现这个战略,预计长城润滑油在2006年会以惊人的促销力度或直接低价来取得高档润滑油市场的份额。 统一润滑油两端受压被迫寻找海外婆家 在润滑油行业“三大巨头”当中,统一润滑油是唯一的民营企业。由于出身卑微,缺乏贵族血统,统一润滑油在基础油等原料以及运作资金方面都存在先天不足,不得不受制于另外两大“恐龙”。在低端产品方面,统一润滑油受昆仑润滑油“低端产品低价化”和“基础油高价化”双重战略的挤压,缺乏必要的竞争力,所以可能的出路就是大力发展高端产品的市场,以维持自己合理的盈利水平。但在高端产品领域,统一润滑油又面临长城润滑油“高端产品低价化”的挑战,同样不能获得理想的利润。在这种情况下,统一润滑油会两面受敌,其结果是“低端产品的价格低不了,高端产品的价格高不了”,存在被两大“恐龙”所联合绞杀的危险。为了摆脱现有的困境,统一润滑油唯一的出路就是

润滑油 新旧油牌号对照

新旧油品名称对照表 名称曾用名或地方俗名 重柴油(燃料油) 1号、2号重柴油 橡胶工业溶剂油120号橡胶溶剂油、溶解汽油、香汽油、溶剂汽油、卡洛纱油 CC柴油机油低增压柴油机油 CD柴油机油中增压柴油机油 车用机油、汽车机油、电机油、滑机油、内燃机油、引擎油、毛汽油机油 必鲁、阿夫多尔 柴油机油机油、迪赛尔机油、拖拉机机油 10号机械油、100度红车油、锭子油、缝纫机油、纺锤油、2号锭L-AN15号机械油(HL-15号液压油) 子油 L-AN32号机械油(HL-32液压油)20号机械油、3号锭子油、纺锤油 L-AN46号机械油(HL-46液压油)30机械油、30号工业油、300度红车油、轻质机械油 L-AN68号机械油(HL-68液压油)40号机械油、40号工业油、400度红车油、中质机械油 L-AN100号机械油(HL-100液压油)50号机械油、50号机械油、500度红车油 13号机械油13号特殊机械油、锭子油AY、枢轴油、专用锭子油 汽轮机油透平油、特尔滨油、涡轮机油、发电机油、减速透平油 变压器油绝缘油、方棚油、油开关油、电盒油、转司法马油 电容器油电容绝缘油 冰箱油、电冰箱油、制冰机油、氨冷冻机油、飞昂冷冻机油、冷冷冻机油 藏库机油 10号、13号、18号、19号压缩机油、鼓风机油、空压机油、风泵空气压缩机油回转式压缩机油 油、冷泵油 11号饱和汽缸油2号饱和汽缸油、蒸汽机油、锅驼机油

24号饱和汽缸油维字汽缸油、24号蒸汽机油、锅驼机油、维斯考金 38号饱和汽缸油6号过热汽缸油、蒸汽机油、锅驼机油 52号饱和汽缸油特种过热汽缸油、瓦波尔 齿轮油、齿轮传动油、闸箱油、黑机油、考帮油、600油、轧盒油、普通车辆齿轮油 重机油、齿轮箱油、黑油、牙齿油、尼古劳尔 双曲线齿轮油、海波齿轮油、复桥油、耐压齿轮油、螺旋伞齿轮中、重负荷车辆齿轮油 油 主轴油车轴油、轴承油、轮轴油、黑车油、地轴油 乳化质、调水油、金工油、溶解油、奶子油、切削油、切削油膏、乳化油 乳化切削油、肥皂油、大宝尔油 硫化切削油切割油、金工油 工业凡士林凡士林、防锈油膏 制动液涩带油、刹车油 黄油、软黄油、水泵脂、黄干油、油膏、凝结油、黄牛油、古利钙基脂 斯、索利多尔 钠基脂轴承脂、滚珠黄油、弹子盘牛油 石墨脂黑铅油、石墨膏油 1、轻中载荷滑动轴承润滑油的选择工作温度10-60℃,轴颈压力3MPa以下: 主轴轴颈线速度>9m/s,润滑油40℃粘度5-27mm2/s,适用的润滑油L-AN5、L-AN10、L-AN15全损耗系统用油; 主轴轴颈线速度9-5m/s,润滑油40℃粘度15-50mm2/s,适用的润滑油L-AN15、L-AN32全损耗系统用油或L-TSA46汽轮机油; 主轴轴颈线速度5-2.5m/s,润滑油40℃粘度32-60mm2/s,适用的润滑油L-AN32、L-AN46全损耗系统用油或L-TSA46汽轮机油; 主轴轴颈线速度2.5-1m/s,润滑油40℃粘度42-70mm2/s,适用的润滑油L-AN46、L-AN68全损耗系统用油或L-TSA46汽轮机油或20号汽油机油; 主轴轴颈线速度1-0.3m/s,润滑油40℃粘度42-80mm2/s,适用的润滑油L-AN46、L-AN68全损耗系统用油或L-TSA46汽轮机油或20号汽轮机油; 主轴轴颈线速度0.3-0.1,油40℃粘度70-150mm2/s,适用的润滑油L-AN68、L-AN100、

中国润滑油行业市场现状(车用油)

中国润滑油行业市场现状(车用油) 1前言 近年来,随着国内汽车保有量猛增和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汽车润滑油用量增长速度较快。据统计,1997年全国润滑油年总消耗量约350万吨,其中国产油市场份额为65%。进口油为35%,市场表现为进口油份额迅速上升的发展趋势。种类繁多的汽车润滑油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日趋激烈,外国知名品牌产品的进入,更使国内润滑油市场占有率的竞争达到白热化。对于企业来说,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取得一席之地,并尽可能大地获取市场份额,了解市场是根本。 2样本城市分布 本次调查共选择北京等11个城市进行,基本上能代表全国润滑油市场的基本现状。样本具体分布如下(见表1): 表1 城市样本分布和城市样本数比例(% ) 城市样本数比例(%) 北京52 11.33 包头47 10.24 大连61 13.29 南京54 11.76 上海14 3.05 苏州33 7.19 广州45 9.80 武汉52 11.33 太原56 12.20 深圳35 7.63 呼和浩特10 2.18 合计459 100 3样本 样本企业所有制性质分布见表2。我们看到在被调查的企业当中,私营企业比例高达47.93%,远远高于其他所有制形式,说明经营方式灵活的私营润滑油经销企业已经成为市场主体。如此众多的私企参与经营与润滑油市场假冒伪劣产品泛滥不无关系。企业的人员规模及经营规模(见表3、表4)分布以小规模比例最高,它直接体现了润滑油厂家和经销商的营销思路:多网点、小规模是润滑油销售的主要形式。

表2 样本企业所有制性质分布 企业所有制性质样本数比例(%) 私营220 47.9 集体80 17.43 股份制61 13.29 国有49 10.68 联营21 4.58 三资14 3.05 其他14 3.05 合计459 100 表3 城市样本分布和城市样本数比例(% ) 人员规模样本数比例(%) 1-9人297 64.71 10-19人95 20.69 20-49人39 15.03 50-99人16 3.49 100-499人7 1.53 500人以上 5 1.09 表4 样本企业经营规模分布 年营业额(万元)样本数比例(%) 50以下203 44.22 50-100 117 25.49 100-500 95 20.70 500-1000 28 6.10 1000-5000 11 2.40 5000以上 5 1.09 2我国汽车发动机用润滑油的使用环境 2。1调查对象和范围 这次调查主要是针对用户的,尤其是直接与润滑油接触的汽车司机和汽车修理工。调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遍布27个省、市和地区,共有300辆汽车,其中国产车约占90%,进口车占10%;轿车占46%,客车占10%,卡车占21%,其余占13%;1990年以前出厂的约占45%,1990年以后出厂的占5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