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布革冲击
项目法 水电站 鲁

项目法水电站鲁鲁布革水电站创建了中国项目法施工的雏形,对中国施工管理体制改革具有里程碑意义。
在建设过程中,鲁布革电站工地先后引来了7个国家近百名咨询专家、承包商、制造商,由此在鲁布革形成了多国之间的激烈竞争、相互磨擦碰撞,形成了闻名全国的“鲁布革冲击”。
改革开放前,我国水电建设同其他行业一样,是照搬苏联模式,在这种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施工企业长期处于封闭状态的“自营”方式,无可避免地暴露出管理体制不顺、经营机制不活、施工效率低下、队伍素质不高、企业包袱沉重等弊端,制约了水电事业的发展。
1976年,鲁布革水电站开始筹备,电站由中国电建所属昆明院设计,水电十四局组建四公司负责引水隧洞开工前的各项筹备工作。
在投资匮乏的条件下,经过五六年的艰苦工作,到1982年,电站引水隧洞“三通一平”工作基本完成,各种生活设施基本就绪,施工支洞已经打通。
万事俱备,只欠引水隧洞主体工程建设授权的一纸开工令,就在千余名职工摩拳擦掌,准备投入到一场新的战斗时,一场新的变革之风不期而至。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在改革开放春风吹拂下,1981年6月,国家批准建设装机60万千瓦的鲁布革水电站,并决定将鲁布革电站作为水电改革开放试点,除首部和厂房外,将电站引水隧洞系统工程从自营体制中分离出来,进行国际招标,资金引入世行贷款。
急于进入中国建筑市场的外国人蜂拥而至,水电十四局等中国水电施工企业第一次以承包商的身份与8家国际承包商一起参加投标竞争。
1984年6月16日,日本大成公司以低于标底43%的标价中标引水隧洞工程。
消息传到工地,整个鲁布革工地一片哗然,水电十四局四公司更是炸开了锅,叹气、伤心、落泪、愤怒、惶惑和不服写在每个职工的脸上。
“大成公司夺走了我们的饭碗,我们就像一位带着嫁妆、兴致冲冲去迎娶新娘的新郎,可到那里一看,新娘竟然嫁给了别人”,这是当年鲁布革人的切肤之感。
怨愤归怨愤,现实毕竟是现实,水电十四局四公司唯一的选择就是撤出引水隧洞工程,因为这是竞争,是市场经济下优胜劣汰的自燃法则。
陕西继续教育-2017专业课试题及答案(部分)

陕西继续教育-2017专业课试题及答案(部分)一、选择题(请单击正确选项前的单选按钮,每题2分)1.工程建设是指投资建造()和形成物质基础的经济活动。
A、固定资产B、有形资产C、无形资产D、不动产2.《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管理办法》于2006年2月22日经建设部第85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自()起施行。
A、2006/7/1 0:00:00B、2006/7/2 0:00:00C、2006/7/3 0:00:00D、2006/7/4 0:00:003.职工福利费按企业职工全年工资总额的()提取。
A、0.14B、0.15C、0.16D、0.174.()主要是项目定义和项目开发的总体方案的策划及项目前期的管理。
A、PMB、FMC、LMD、DM5.概算定额是预算定额的()。
A、合并与扩大B、合并C、扩大D、简化6.包工包料工程的预付款原则上预付比例不低于合同金额的10%,不高于合同金额的()。
A、0.3B、0.4C、0.5D、0.67.某项目投产后的年产值为2亿元,其同类企业的百元产值流动资金占用额为17.5元,则该项目的流动资金估算额为()。
A、2625万元B、3500万元C、4000万D、4500万元8.投标者在参加投标时可同时投( )合同段。
A、1~2B、2~3C、3~4D、4~59.()适用于有收费机制的新建项目,其运营过程重要,运营责任重大。
尤其适用于道路、污水及垃圾处理项目。
A、BOT模式B、BOO模式C、TOT模式D、ROT模式10.2013版清单计价规范由()册规范组成。
A、7册B、8册C、9册D、10册11.某建设项目初期静态投资为21600万元,建设期为3年,各年投资计划额如下:第1年7200万元,第2年10800万元,第3年3600万元,年均投资价格上涨率为6%,项目建设期间涨价预备费为( )。
A、2454.54万元B、2576.26万元C、2854.34万元D、2846.15万元12.商业、旅游、娱乐用地有偿出让土地使用权的年限为()年。
《鲁布革冲击》

《鲁布革冲击》原载于《人民日报》1987年8月6日头版头条的通讯稿《鲁布革冲击》(《人民日报》记者杨飚)云贵边界,深山峡谷,372米落差。
据说,早年水力勘测人员惊喜地发现此地,问及地名,当地布依族人回答:“鲁布革!”本意为“不知道”,勘测人员误作地名,标入地图。
如今,这个“不知道”,不仅全国闻名,而且为世界所知。
1981年6月国家批准建设装机60万千瓦的鲁布革水电站,并列为国家重点工程。
1984年4月,鲁布革工程作为水电部对外开放的窗口,采取了一系列开放措施。
此后,出现了魔术般的施工效率。
鲁布革是靠“开放”冲撞出来的。
1984年4月,水电部决定在鲁布革工程采用世界银行贷款。
这笔贷款虽只是工程总投资的一部分,但却如一石投水。
根据使用贷款的协议,部分项目实行国际招标。
鲁布革工程,原由水电部14工程局施工,已开工二、三年,为了使用世界贷款,工程三大部分之一一引水隧洞工程这块“肥肉”被从14局的“铁饭碗”中捞出来,投入了国际施工市场。
在中国,日本,挪威,意大利,美国,联邦德国,南斯拉夫,法国8个国家承包商的竞争中,日本大成公司以比中国与外国公司联营体投标价低3600万元中标。
同时,挪威和澳大利亚政府决定向工程提供贷款和咨询。
于是形成了一项工程三方施工的格局。
一方是由挪威专家咨询,由14局三公司承建的厂房枢纽工程;一方是由澳大利亚专家咨询,由14局二公司承建的首部枢纽工程;一方是由日本大成公司承建的引水系统工程。
国际招标随之而来的是合同制管理体制,鲁布革两种管理体制并存:一种是以云南电力局为业主,鲁布革工程管理局为业主代表及“工程师机构”,日本大成公司为承包方的合同制管理体制;一种是以鲁布革管理局为甲方,以14局为乙方的投资包干管理体制。
局部突破,使小小的鲁布革成了个混合物,四方八国,两种管理体制,于是产生了磨擦、较量……中国施工管理人员对合同制管理体制是陌生的。
一条运输路,合同规定由甲方提供三级碎石路,由于翻修不当,造成日方汽车轮胎损失严重,于是日方提出索赔200多条轮胎。
鲁布革冲击

回眸鲁布革冲击波“鲁布革冲击”项目管理深化创新一、鲁布革是布依族语的汉语读音,意思是山清水秀的村寨。
鲁布革原本仅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布依族小山寨,坐落在云贵两省界河——黄泥河畔的山梁上。
其名声远缘起兴建鲁布革水电站。
1981年6月,国家批准在云南省罗平县与贵州省兴义市交界的黄泥河下游河段,建一座装机60万千瓦的普通大型水电站,并被列为国家重点工程。
开工3年后的1984年4月,原水电部决定在鲁布革工程采用世界银行贷款,当时正值改革开放的初期,鲁布革工程是我国第一个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的项目。
根据世界银行要求,工程三大部分之一—引水隧洞工程必须进行国际招标。
在中国、日本、挪威、意大利、美国、德国、南斯拉夫、法国8个国家承包商的竞争中,日本大成公司中标,比标底价低了43%!大成公司派到中国的只是一支30人的管理队伍,在当地施工队伍中雇了424名劳动工人。
他们开挖23个月,单头月平均进尺222.5m(7.4m/日)相当于我国同类工程的2.5倍,在开挖直径8.8米的圆形发电隧洞中,创造了单头进尺373.7米(12.5米/日)的国际先进纪录。
1986年10月30日,隧洞全线贯通,工程质量优良,工期比合同工期提前了5个月。
像形之下,我国施工队伍承担的工程,进度迟缓(种种原因),用的同样的工人,两者差距为何那么大?中国的施工企业意识到奇迹的产生源于好的机制,高效益来自科学的管理。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基本建设战线“投资大、工期长、见效慢”的弊端在这个工程中暴露无遗。
1985年11月,国务院批准鲁布革水电站厂房工程率先进行项目法施工的尝试,参照日本大成公司鲁布革事务所的建制,建立了精干的指挥机构,使用配套的先进施工机械,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改革内部分配办法,产生了我国最早的“项目法施工”雏形。
通过试点,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工程质量,加快了施工进度,取得了显著效果。
在建设过程中,原水电部还实行了国际通行的工程监理制和项目法人负责制等管理办法,取得了投资省、工期短、质量好、效益快的效果。
鲁布革冲击

鲁布革冲击载于1987年8月6日《人民日报)云贵边界。
深山峡谷。
黄泥河上。
372米落差。
据说,早年水力勘测人员惊喜发现此地,问及地名,当地布依族人回答:“鲁布革!”本意为“不知道”,勘测人员误作地名,标入地图。
如今,这个“不知道”,不仅全国闻名,而且为世界所知。
1981年6月,国家批准建设装机60万千瓦的鲁布革水电站,并列为国家重点工程。
1984年4月,鲁布革工程作为水电部第一个对外开放窗口,采取了一系列开放措施。
此后,出现了魔术般的施工效率。
今年7月,李鹏副总理在全国施工工作会议上提出全国推广鲁布革经验。
“鲁布革冲击’迅速波及全国施工界。
1984年4月,水电部决定鲁布革工程采用世界银行贷款。
这笔贷款虽只是工程总投资一小部分,但却如一石投水。
根据使用贷款的协议,部分项目实行国际招标。
鲁布革工程原由十四工程局施工,已开工3年,为了使用世界银行贷款,工程三大部分之一———引水隧洞工程这块“肥肉”被从十四局的“饭碗’中捞出来,投入了国际施工市场。
在中国、日本、挪威、意大利、美国、联邦德国、南斯拉夫、法国8国承包商的竞争中,日本大成公司以比中国与外国公司联营体投标价低3 600万元中标。
同时挪威和澳大利亚政府决定向工程提供赠款(挪威:9000万挪威克朗、澳大利亚:790万澳元)和咨询。
于是形成一项目工程三方施工的格局:一方是挪威专家咨询,由十四局三公司承建的厂房枢纽工程;一方是澳大利亚专家咨询,由十四局二公司承建首部枢纽工程;一方是日本大成公司承建的引水系统工程。
国际招标随之而来的是合同制管理,鲁布革工程两种管理模式并存:一种是以云南电力局为业主,鲁布革工程管理局为代表及“工程师机构”,日本大成公司为承包方的合同制投资管理;一种是以鲁布革管理局为甲方,以十四局为乙方投资包干管理。
中国施工管理人员对合同制管理是陌生的。
一条运输路,合同规定由中方提供三级沥清碎石路。
由于翻修不当,造成日方汽车轮胎损失严重,于是日商提出索赔200多条汽车轮胎。
鲁布革经验

再谈“鲁布革经验”一、引言鲁布革水电工程是我国在八十年代初期实施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基本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试点工程。
鲁布革工程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对部分工程实行国际竞争性招标,在全国率先实行项目管理,以“鲁布革冲击”和“鲁布革经验”在全国建筑行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鲁布革工程位于云南省罗平县与贵州省兴义市交界的黄泥河下游河段。
工程以单一发电为开发目标,装机60万kw,安装4台15万kw发电机组。
鲁布革工程由首部枢纽、发电引水系统和厂房枢纽三大部分组成。
鲁布革工程虽然以发电为单一功能目标,但它同时承担了为我国基本建设管理体制改革摸索经验的重要任务。
在世界银行对鲁布革工程的评估报告中,就明确地把引进先进的管理和技术、引进工程咨询、培养人才作为项目要完成的重要目标。
鲁布革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很好地实现了这些“软”目标。
二、鲁布革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的情况1980年5月我国恢复了在世界银行的合法席位,开始享受会员国的合法权利,并履行会员国应尽的义务。
从此,我国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利用世界银行贷款。
初期,第一批贷款项目主要用于大学教育和山东、河南等省农业盐碱地、沙疆的治理,而且多用于仪器、设备采购及人才培训。
鲁布革电站是1982年国务院批准的向世界银行贷款的第二批备选项目,同时被列为第二批的还有福建水口水电站等。
在世界银行的帮助下,鲁布革工程还筹集到了三个外国政府的赠款。
一是挪威王国的赠款,用于从挪威购买设备、材料及取得咨询服务;二是澳大利亚政府的赠款,用于从澳大利亚取得国际合同和项目管理方面的咨询服务;三是加拿大政府的赠款,用于特别咨询团的费用。
三、随同世界银行贷款而来的对工程管理体制的冲击冲击之一:成立现代项目管理机构。
作为发放贷款的先决条件,世界银行要求必须成立一个总管鲁布革工程建设的现场管理机构。
不仅国际承包合同的施工合同,而且国内施工企业的施工合同,都必须纳入该机构的管理之下。
这样,在世界银行贷款的带动下,我国第一个现代管理机构—水利电力部鲁布革工程管理局诞生了。
鲁布革冲击

鲁布革冲击亦称“鲁布革冲击波”。
1984年,我国首次利用世界银行贷款,首次按照国际惯例对引水系统工程实行国际招标建成了鲁布革水电站。
鲁布革工程全面引入竞争机制,鲁布革水电站先进高效的建设实践对当时我国工程建设在管理体制、劳动生产率和报酬分配等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促进了中国水电建设管理体制改革,被称为“鲁布革冲击”。
“鲁布革”是布依族语的汉语读音,“鲁”是民族的意思,“布”是山清水秀的意思,“革”是村寨的意思,“鲁布革”的意思就是山清水秀的布依族村寨意思是山清水秀的布依族村寨。
鲁布革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布依族小山寨,坐落在云贵两省界河--黄泥河畔的山梁上。
其名声远播缘于兴建鲁布革水电站。
鲁布革水电站是我国一座普通大型水电站,位于云南省罗平县与贵州省兴义市交界的黄泥河下游河段。
鲁布革这个名字早已响遍全中国,甚至在世界上也有一定的知名度。
鲁布革水电站鲁布革水电站(鲁布革水力发电厂),隶属于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调峰调频发电公司,位于云南省罗平县,负责运行管理位于云南省与贵州省交界的黄泥河上的鲁布革水电站,是珠江上游南盘江左岸支流黄泥河上的最后一座梯级电站。
电站总装机容量60 万千瓦(4×150MW),年平均发电量27.5亿千瓦时。
鲁布革电站是我国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首次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并实行国际招投标,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和技术建设的电站,被誉为中国水电基本建设工程对外开放的“窗口”。
鲁布革电站大坝荣获过国家鲁班奖,被评为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之一。
背景改革开放前,我国水电建设同其他行业一样,是照搬五十年代苏联的工业企业管理模式,生产经营按照国家指令计划安排。
在这种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施工企业长期处于封闭状态的“自营”方式,无可避免地暴露出许多弊端:一是管理体制不顺;二是经营机制不活;三是施工效率低下;四是队伍素质不高;五是企业包袱沉重。
其结果是生产力发展受到严重阻碍,致使水电工程难以摆脱“投资大、工期长、造价高、见效慢”的困境,制约了水电事业的发展。
鲁布革工程建设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鲁布革工程建设经验对我国的启示今年是国务院关于要把“鲁布革”工程管理经验与建设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结合起来的指示颁布第26个年头,25年前著名的“鲁布革冲击”(原载于1987年8月6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的通讯稿《鲁布革冲击》)一夜之间传遍大江南北,从此“鲁布革冲击”成为了中国建筑业改革发展的起始点和里程碑。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项目法施工”已在中国建筑业全面展开,25年来,我国建筑业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业绩。
“鲁布革冲击”已在我国工程建设过程中刻上了深深的烙印,“鲁布革”工程建设经验也给我国建筑业留下诸多启示,同时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把竞争机制引入工程建设领域,实行公开的招投标鲁布革水电站引水系统工程是我国第一个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并按世界银行规定进行国际竞争性招标和项目管理的工程,工程采用严格资格预审条件下的低价中标原则。
数十年来,我国基本建设领域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思想观念,其核心问题是:缺乏竞争观念。
具体表现为工程施工任务由上级主管部门分配,且对基建施工活动没有强有力的监督和约束。
这就是通常说的“承发包制”,实际上是一种缺乏竞争的机制。
而鲁布革引水工程完全抛弃了这种旧方法,推行了真正的招标承包制,让各承包商享有平等的竞争机会,业主在此基础上择优选择,以便以最小的成本在既定的时间内完成拟定的工程任务。
由于工程承包合同招标的特殊性、履约周期长、技术复杂、成本高风险大等特点,对承包商的要求更为综合、广泛和复杂。
因此,必须创造一种平台,使各承包商只有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证明自己能够比其他承包商更好地完成工程施工任务,其投标才能被最终接受。
招标承包制就是能够满足这种要求的一种方法。
采用这种方法选择承包商,必须由各承包商根据业主的招标邀请准备和提交投标文件,随后业主对各承包商的投标报价、施工方法、工程进度、人员、施工设备等进行详细综合评审、比较,从而最后决定是否接受投标和选定承包商。
二、出资人、融资机构对招标过程、项目管理过程实行监督审查世界银行对于有其贷款的项目有一套完善的评估体系和监督审查制度,如通过项目评估,详细、准确地考察项目的经济技术可行性,对承包商的技术、管理、经济和财务等方面进行评价,考察项目成功实现的可能性,以及如何才能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等。
鲁布革水电站

鲁布革发电厂位于云南、贵州交界的黄泥河上,装机容量60万kW,设计多年平均发电量27.5亿kW·h。
4台15万kW水轮发电机组相继于1988年12月至1991年6月建成投产发电。
鲁布革工程是改革开放后中国水电建设史上第一个引进外资、对外开放的国家重工程。
以发电为单一目标,具有高堆石坝、长引水隧道、全地下多洞室厂房等特点。
工程利用世界银行贷款1.454亿美元。
引水隧道的施工及主要机电设备实行国际招标,并在建设中引进了国际通行的工程监理制和项目法人负责制等管理办法,工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1992年12月,鲁布革电厂工程通过国家竣工验收。
从1998年7月1日开始,鲁布革电厂率先在云南电网中实施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管理模式运行。
至1999年12月31日,鲁布革电厂已累计发电252亿kW·h。
1993年3月,鲁布革水电厂被国家电力公司正式命名为“一流水力发电厂”。
鲁布革是布依族语的汉语读音,意思是山清水秀的布依族村寨。
鲁布革原本仅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布依族小山寨,坐落在云贵两省界河——黄泥河畔的山梁上。
其名声远播缘起兴建鲁布革水电站。
鲁布革工程是我国一座普通大型水电站,位于云南省罗平县与贵州省兴义市交界的黄泥河下游河段。
由于这项工程利用外资,对工程的一些建设项目实行国际招标,对当时我国工程建设在管理体制、劳动生产率和报酬分配等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被称之为“鲁布革冲击”。
1981年6月,国家批准建设装机60万千瓦的鲁布革水电站,并被列为当时的国家重点工程。
开工3年后的1984年4月,原水利电力部决定在鲁布革工程采用世界银行贷款。
当时正值改革开放的初期,鲁布革工程是我国第一个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的基本建设项目。
但是根据与世界银行的协议,工程三大部分之一——引水隧洞工程必须进行国际招标。
在中国、日本、挪威、意大利、美国、德国、南斯拉夫、法国8国承包商的竞争中,日本大成公司中标,比标底低了43%!大成公司派到中国来的仅是一支30人的管理队伍,在当地施工队伍中雇了424名劳动工人。
鲁布革经验

早在一九七七年,水电部就着手进行鲁布革电站的建设,水电十四局开始修路,进行施工准备。但由于资金缺乏,工程一直未能正式开工,每年国家拨给工程局的少量资金,大部份用来维持施工队伍,准备工程进展缓慢,前后拖延7年之久。八十年代初,水电部决定利用世行贷款,使工程出现转机。鲁布革向世界银行贷款总额度为1.454亿美元。根据世界银行的要求,鲁布革将引水系统工程进行国际竞争性招标,日本大成公司中标。84年11月24日引水系统工程正式开工。与此同时,国家直接投入资金6.9亿元,由水电十四局承担首部枢纽工程和地下厂房工程施工和永久机电设备安装。1982年11月导流洞正式开工,1985年11月截流,1988年7月大成公司承担的引水系统工程全部完工,1988年底第一台机组发电,1990年电站全部竣工。
8
工程效益分配
“建管分离”、“收支分离”,工程最终效益和施工单位无关。盈亏最终由国家承担。
业主对工程效益负责
由于鲁布革管理局是“代理业主”、“摸拟业主”,鲁布革电站建成后移交云省南省电力局接管。
鲁布革引水系统工程进行国际招标和实行国际合同管理,在当时具有很大的超前性,这是在八十年代初我国计划经济体制还没有根本改变,建筑市场还没形成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石激起千层浪”,鲁布革的国际招标实践和一个工程两种体制的鲜明对比,在中国工程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1 概述
从一九四九年建国以来,我国大型水电工程建设一直采用自营制方式:由国家拨款,国营工程局施工,建成后移交电力管理部门生产运行,收益上交国家。资金的使用,工程建设的进度、质量和成本,名义上都由工程局负责,没有现代意义上项目管理的概念。八十年代初,随着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国家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水电建设也开始形成高潮。拨乱反正,百废待兴,资金的短缺成为制约水电发展的关键。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对利用外资,包括世界银行贷款和政府贷款还存在疑虑,特别是在利用国外贷款时,借款人必须履行的一些承诺和条件涉及体制和管理方式的改变,还没有被人们理解和接受。因此,当时利用外资的直接动因是解决国内资金不足,而出乎很多人预想的是,利用外资产生了比解决一时资金匮乏更重要、更深远的结果,这就是开放促进了改革,在引进外资同时也引进了国外长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并为社会公认的规则,即被称为“国际惯例”的市场运作法则以及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对市场经济规则和项目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的接受,也就是中国水电建设管理体制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过程。从水电工程建设来说,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引自《建筑中文网》
《鲁布革工程管理经验培训》学习笔

鲁布革工程管理经验培训学习笔记鲁布革工程,是改革开放初期建设的鲁布革水电站,位于云贵交界处,是中国第一个引进世界银行贷款和国际招投标的工程。
当时是引进的一家日本大成公司,以比标的低43%的价格中标,仅派了30个人的管理队伍,雇佣了当地423名劳务工人,开挖隧道,建水电站,创下了质量优秀、进度提前5个月,速度是中国同类工程的2.5倍。
鲁布革工程的最大特色是引进先进技术、它的管理体制、劳动生产率率、培养人才、开创了从项目法施工到工程项目管理的工程。
一、“鲁布革冲击”为中国建筑业改革发展注入勃勃生机25年前,国务院领导做出了要把推广“鲁布革”工程管理经验与建设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结合起来的指示。
随之,《人民日报》发表了“鲁布革冲击”的长篇报道。
从此“鲁布革冲击”成为了中国建筑业改革发展的起始点和里程碑。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建筑业进入了历史发展的最好时期。
“鲁布革”这个表达为山清水秀的布依语也成为了建筑业改革发展的代名词。
25年来,我国建筑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业绩。
2011年,建筑业总产值已达到11.7万亿元,劳动生产率22.9万元,从业人员4400多万人,分别是1986年的49倍、18倍和2.5倍,建筑业增加值已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6.8%。
建筑业的改革发展,不但大大改善了城乡面貌和人居环境,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化进程,而且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缓解了就业压力,为社会和谐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可以肯定地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业取得的一切成就与辉煌,推广“鲁布革”工程管理经验功不可没。
二、“鲁布革”经验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项目管理之路实践证明,从学习“鲁布革”经验到“项目法施工”,再到“项目生产力”理论的创新提升,为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具有解放和发展建筑生产力、把企业导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意义。
25年来,我们推广鲁布革工程管理经验,学习引进国际先进管理模式,紧密结合我国建筑业实际,积累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宝贵经验。
鲁布革冲击:迈出艰难的第一步

鲁布革冲击:迈出艰难的第一步(1)鲁布革工程概况鲁布革水电站位于云南罗平和贵州兴义交界处。
电站由三部份组成,第一部分首部枢纽拦河大坝为堆石坝,最大坝高103.5米。
第二部份为引水系统,由电站进水口、引水隧洞、调压井、高压钢管四部份组成,引水隧洞总长9.38公里,开挖直径8.8米,差动式调压井内径13米,井深63米。
第三部份为厂房枢纽,主付厂房设在地下,总长125米,宽18米,最大高度39.4米,安装15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四台,总容量60万千瓦,年发电量28.2亿千瓦时。
早在一九七七年,水电部就着手进行鲁布革电站的建设,水电十四局开始修路,进行施工准备。
但由于资金缺乏,工程一直未能正式开工,每年国家拨给工程局的少量资金,大部份用来维持施工队伍,准备工程进展缓慢,前后拖延7年之久。
八十年代初,水电部决定利用世行贷款,使工程出现转机。
鲁布革向世界银行贷款总额度为1.454亿美元。
根据世界银行的要求,鲁布革将引水系统工程进行国际竞争性招标,日本大成公司中标。
84年11月24日引水系统工程正式开工。
与此同时,国家直接投入资金6.9亿元,由水电十四局承担首部枢纽工程和地下厂房工程施工和永久机电设备安装。
1982年11月导流洞正式开工,1985年11月截流,1988年7月大成公司承担的引水系统工程全部完工,1988年底第一台机组发电,1990年电站全部竣工。
(2)一个工程,两种体制鲁布革的国际招标是在外部条件尚未充分具备的情况下进行的,而且只是电站引水系统进行国际招标,首部大坝枢纽和地下厂房工程以及机电安装仍由水电十四局负责施工。
因此形成了一个工程两种管理体制并存的状况。
这正好给了人们一个充分比较、研究、分析两种管理体制差异的极好机会。
对鲁布革引水系统进行的国际合同管理和计划经济下自营制的管理方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一番比较:序号方面传统自营制管理方式国际合同管理方式1)项目参与各方的关系行政隶属关系或平行协作关系鲁布革工程管理局和水电十四局同为水电部下属单位,均为"地师级"。
监理制度沿革.

监理制度沿革作者:袁拥桃摘要:自1988年我国在基本建设领域推行建设工程监理制度以来,工程监理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在工程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成就,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和支持。
目前,我国工程监理行业已初具规模,拥有一支稳定的工程监理队伍,积累了丰富的工程监理实践经验,工程监理理论体系基本建立,监理法规及标准体系日益完善。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监理制度,本文从引入、试点推广、现状及未来改革方向四个方面对中国监理制度进行了初步的介绍。
关键词:监理制度、引入、试点及推广、现状、改革方向。
引入中国工程建设领域的制度变革,要上溯至1984年云南鲁布革水电站建设。
这是中国第一个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实行国际公开招标的水电工程。
在世界银行要求下,我们在该项目中首次引入国际通行的菲迪克(FIDIC)管理模式,首次接触到西方的咨询工程师制度,觉得这一制度非常好用,既可以节省成本,又可以保证质量。
咨询工程师体制是西方国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出的建筑管理模式。
传统的建筑行业只有投资建设方和施工方,而建设方往往对建筑专业知识并不了解,在施工过程中,很难对建筑质量和成本加以把握。
于是,第三方专家的角色应运而生,即由建设方请专业人士来做第三方,并通过专家与施工单位进行沟通,专家主导整个建设工程的进行,这就是咨询工程师的起源和本来含义。
在借鉴这一制度的基础上,我们决定建立自己的工程师制度,但名称叫作监理工程师。
从建设部1988年颁布《关于开展建设监理工作的通知》算起,监理制度在我国已有20年历史。
鲁布革冲击亦称“鲁布革冲击波”。
1984年,我国首次利用世界银行贷款,首次按照国际惯例对引水系统工程实行国际招标建成了鲁布革水电站。
鲁布革工程全面引入竞争机制,鲁布革水电站先进高效的建设实践对当时我国工程建设在管理体制、劳动生产率和报酬分配等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促进了中国水电建设管理体制改革,被称为“鲁布革冲击”。
文章:20个大事件见证我国建设监理不断发展的20年

20个大事件见证我国建设监理不断发展的20年苑芳圻(山东恒建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山东潍坊 261061)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1988—2008,新中国的建设工程监理制度带着初生的幼稚,肩扛着试点的重担、推行的使命,从一棵不经风雨的幼苗走过了20年的创新之路,可谓参天大树初长成;1988—2008,新中国的建设“监理人”怀着探索的勇气,背负着政府的要求、社会的希望,从一个咿呀学语的孩童走过了20年的发展之路,可赞雄伟矫健赛成年。
一、鲁布革冲击波:开创新中国建设监理的新纪元(1982—1987)1、建设监理:从鲁布革一路走来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在邓小平访日、访美之后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世界银行开始对中国施放贷款,位于云贵两省交界处红水河上游的鲁布革水电站是我国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的第一个工程建设项目,第一次按照国际惯例进行工程项目管理,工程监理初试牛刀。
鲁布革水电站引水工程于1982年9月公开招标进行资格预审,同年11月8日开标。
1984年7月14日签订施工合同,同年10月15日正式开工。
世界银行规定用其贷款,必须采用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编制的《FIDIC土木工程施工合同条件》、必须建立“工程师机构”。
为此,鲁布革工程管理局内部划出了一个专事建设监理职能的“工程师机构”,执行FIDIC土木工程施工合同条件,监督协调工程质量、进度,投资和合同管理。
1987年10月工程全线贯通,比计划工期提前5个月,取得了保证工程质量、节省工程造价、提前竣工三大成果的成功范例。
“鲁布革冲击波”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指挥部集权管理模式。
新中国的建设监理,正从鲁布革一路走来。
2、监理培训第一讲:公路工程监理培训教材率先出版1986年7月,交通部在西安开办“公路施工监理工程师培训班”。
由丹麦公路局3位监理专家讲课,培训FIDIC合同条件、施工监理的组织、监理的程序、质量控制、进度控制、费用控制及合同管理等理论知识,是为国内监理工程师培训第一期。
工法的基本知识及其编制、申报要求

工法的基本知识及其编制、申报要求1、工法概念工法一词来自日本。
1984年,我国在建设鲁布革水电站时,该工程的引水系统由日本大成建设公司承包,在工程建造过程中,大成建设公司运用了一系列现代化的工程技术和管理方法,以精干的组织、科学的管理和适用的技术,使隧洞建造达到了工程质量好、用工用料省、工程造价低的显著效果,创造了施工的世界一流水平,引起了国内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思考,当时在国内称之为“鲁布革冲击”。
大成公司的成功,其中包括采用公司特有的“工法”,如隧洞施工采用的《圆形全断面一次开挖法》,混凝土拌制采用的《分次投料搅拌工法》等。
在日本,工法的原意是“建造建筑物或构筑物的施工方法或建造方法”,属于技术方法和工程方法的范畴。
我国建设部门在引进工法后,已经将其规范化地定义为:“以工程为对象,工艺为核心,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把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结合起来,经过工程实践形成的综合配套的施工方法”。
因此工法有以下特征:1)主要服务对象是工程建设,是施工。
它来自工程实践,并从中总结出确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施工规律性,又回到施工实践中出应用,为工程建设服务。
2)工法既不是单纯的施工技术,也不是单项技术,而是技术和管理结合的、综合配套的施工技术。
不仅有工艺特点(或原理)、工艺程序,而且有配套的机具、质量标准、劳动组织与技术经济指标等,放映技术和管理的结合。
3)工法是利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总结出来的施工经验,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4)工法的核心是工艺,而不时材料、设备,也不是组织管理。
在工法中,采用某种工艺技术是核心内容,至于采用什么样的设备,如何去组织施工,以及保证质量、安全的措施等,都是为了保证工艺的顺利实施。
5)工法是企业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施工经验总结,是企业的宝贵技术财富,并为管理服务。
工法应具有新颖性、适用性,从而对保证工程质量、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工程成本有重大作用。
工法与我国的施工技术、施工方法、施工组织设计等都属于一个专有名词。
鲁布革水电站

中国工程建筑业改革开放30年热门词盘点2009/2/2/14:33 来源:建筑时报作者:孙贤程王铭辉三十年来的建筑业改革开放是一部宏伟的历史诗篇。
在这部巨制里,镶嵌着许许多多我们熟知的词语。
我们今天挑选的是其中的十个,它们代表的可能是我们当年的成功与失败、可能是我们当年的欢喜与忧思、可能是我们当年的奋进与惧怕、可能是我们当年的坚定与无奈……但无论如何,它们都是我们曾经的发展轨迹。
鲁布革水电站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热词之一:鲁布革——项目管理改革的雏形“鲁布革”中国云南的一个水电站。
这个名字对于中国建筑业来说,可谓意义非凡。
因为它不仅仅是一项水电工程的名称,更是象征着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标记。
“鲁布革”冲击了我国长期沿用的“苏联自营制”项目管理模式,掀开了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体制的一场深刻的革命。
鲁布革水电站引水系统工程是我国第一个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并按世界银行规定进行国际竞争性招标和项目管理的工程。
1982年国际招标,1984年11月正式开工,以比中国与外国公司联营体投标价低3600万元而中标的日本大成公司,只派了一支30人的管理队伍,从中国水电十四局雇了424名劳动工人。
他们开挖23个月,相当于我国同类工程的2至2.5倍;在开挖直径8.8米的圆形发电隧洞中,创造了单头进尺373.7米的国际先进纪录。
1986年10月30日,隧洞全线贯通,工程质量优良,工期比合同计划提前了5个月。
在先进人项目管理方式人带动下,中国水电十四局参照日本大成公司鲁布革事务所的建制,率先进行项目法施工的尝试。
他们建立了精干的指挥机构,使用配套的先进施工机械,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改革内部分配办法,产生了我国最早的“项目法施工”雏形。
鲁布革工程项目管理经验,其核心是把竞争机制引入工程建设领域,实行铁面无私的招标投标;同时,工程建设实行全过程总承包方式和项目管理;科学组织施工,讲求综合经济效益。
这些经验与做法,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视,并号召建筑业企业进行学习。
鲁布革水电站启示

背景:鲁布革电站位于云南罗平县和贵州兴义市交界处黄泥河下游的深山峡谷中,这里河流密布,水流湍急,落差较大,1990年在这里建成投产了装机容量为60万千瓦的水电站。
当时状况:在1977年,水电部就着手进行鲁布革电站的建设,水电十四局开始修路,进行施工准备。
但由于资金缺乏,工程一直未能正式开工,每年国家拨给工程局的少量资金,大部份用来维持施工队伍,准备工程进展缓慢,前后拖延7年之久。
事件起因:1983年,水电部决定利用世行贷款,使工程出现转机。
鲁布革向世界银行贷款总额度为1.454亿美元。
根据世界银行的要求,鲁布革将引水系统工程进行国际竞争性招标,日本大成公司中标。
事件过程:承包方大成公司30人组成的项目管理班子进行管理,施工人员是我国水电十四局的500名职工。
1984年11月24日引水系统工程正式开工,1985年11月截流,1988年7月大成公司承担的引水系统工程全部完工,1988年底第一台机组发电,1990年电站全部竣工。
招标过程:标底:成本:14958万元;工期:1579天;日本大成公司:投标:8463万元(比标底低43%)工期:1545天中标实际结果:造价:为标底60%;工期:1423天质量:达到合同规定的要求强烈的对比:对国内水电建设项目:工期马拉松,投资无底洞现状――产生巨大冲击波!对比反思发人深省。
鲁布革水电工程施工节省工程成本,保证工程质量,特别是提前竣工的事实,使人们从根本上改变了水电工程“工期马拉松,投资无底洞”的固有看法。
鲁布革井井有条的施工管理和人们习惯的“走进大工地,脚踩人民币”的印象形成强烈对比。
从对比中人们认识到并不是大型工程建设项目注定要拖工期、超概算,而是因为缺乏良好的体制和科学的管理。
大型工程项目施工要降低造价、缩短工期、保证质量是人们多年追求的目标,现在鲁布革做到了。
人们开始认真了解和学习国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的项目管理的机制、规则、程序和方法。
反思:鲁布革水电站第一次按国际惯例进行水电工程项目管理的实践,冲击了人们的观念,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建设管理模式,开创了中国水电建设项目管理体制改革的先河。
浅谈加强土木工程管理的重要性

浅谈加强土木工程管理的重要性摘要:土木工程管理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对涉及的材料进行管理,以及对工程相关人员的各种情况进行管理。
土木工程管理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质量、安全、进度和成本,文章通过对土木工程管理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以及加强施工管理的有效措施的探讨,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提高土木工程管理的水平,促进工程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土木工程;工程管理;措施一、以鲁布革冲击波工程为例探讨土木工程管理的重要性(一)鲁布革冲击波工程鲁布革冲击波工程属于云贵地区水电站项目,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
该项目在现场管理、质量、造价等方面的工程经验对我国工程管理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工程设计方面,该项目对施工设计方案进行了优化。
尤其是在隧洞开挖断面的设计上进行了改进,从而实现了节省投资的效果。
这体现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设计方案进行细致分析和优化的重要性。
在人员管理方面,该项目制定了奖惩制度,对施工人员进行激励。
通过奖惩制度的运用,有效地提高了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进一步增强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为了降低油耗,该项目采取了集中乘坐中巴车往返于生活区与工地的方式,从而避免了多余的油耗,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
这体现了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理念。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隧洞内空间有限,需要将一些弃渣运出洞外。
为了提高运输效率,该项目在原设计的基础上每隔一段距离安装了钢制转盘,使得运输车辆可以在洞内方便地调转方向。
这项改进大大缩短了施工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性1. 保证工程整体质量土木工程管理不到位可能导致建筑质量出现问题,从而给建筑带来安全隐患。
土木工程管理工作应该高度重视建筑质量,对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要进行严格审查。
在当前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一些建筑企业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可能会随意更改设计方案,严重影响建筑质量。
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和控制,以有效避免出现各种问题,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眸鲁布革冲击波“鲁布革冲击”项目管理深化创新一、鲁布革是布依族语的汉语读音,意思是山清水秀的村寨。
鲁布革原本仅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布依族小山寨,坐落在云贵两省界河——黄泥河畔的山梁上。
其名声远缘起兴建鲁布革水电站。
1981年6月,国家批准在云南省罗平县与贵州省兴义市交界的黄泥河下游河段,建一座装机60万千瓦的普通大型水电站,并被列为国家重点工程。
开工3年后的1984年4月,原水电部决定在鲁布革工程采用世界银行贷款,当时正值改革开放的初期,鲁布革工程是我国第一个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的项目。
根据世界银行要求,工程三大部分之一—引水隧洞工程必须进行国际招标。
在中国、日本、挪威、意大利、美国、德国、南斯拉夫、法国8个国家承包商的竞争中,日本大成公司中标,比标底价低了43%!大成公司派到中国的只是一支30人的管理队伍,在当地施工队伍中雇了424名劳动工人。
他们开挖23个月,单头月平均进尺222.5m(7.4m/日)相当于我国同类工程的2.5倍,在开挖直径8.8米的圆形发电隧洞中,创造了单头进尺373.7米(12.5米/日)的国际先进纪录。
1986年10月30日,隧洞全线贯通,工程质量优良,工期比合同工期提前了5个月。
像形之下,我国施工队伍承担的工程,进度迟缓(种种原因),用的同样的工人,两者差距为何那么大?中国的施工企业意识到奇迹的产生源于好的机制,高效益来自科学的管理。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基本建设战线“投资大、工期长、见效慢”的弊端在这个工程中暴露无遗。
1985年11月,国务院批准鲁布革水电站厂房工程率先进行项目法施工的尝试,参照日本大成公司鲁布革事务所的建制,建立了精干的指挥机构,使用配套的先进施工机械,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改革内部分配办法,产生了我国最早的“项目法施工”雏形。
通过试点,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工程质量,加快了施工进度,取得了显著效果。
在建设过程中,原水电部还实行了国际通行的工程监理制和项目法人负责制等管理办法,取得了投资省、工期短、质量好、效益快的效果。
到1986年底,13个月,不仅把耽误的3个月工期抢回来,还提前4个半月完成了该工程的建设,其中安装车间砼提前半年完成。
当时国务院领导视察工地时说:“看来同大成的差距,原因不在工人,而在于管理,中国工人可以出高效率”。
一石激起千层浪。
鲁布革在建筑业内引起轩然大波,对我国施工建设管理产生巨大震撼。
党中央国务院领导极为重视,要求国家有关部门对鲁布革管理经验,进行全面总结。
国务院领导同志在全国施工工作会上要求建筑行业推广鲁布革经验。
1987年8月6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通讯〈〈鲁布革冲击〉〉。
由此,鲁布革冲击波引起广泛关注,影响深远。
鲁布革经验对我国传统的投资体制、施工管理规模乃至国企组织结构等都提出了挑战,对中国建筑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二、“鲁布革”经验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项目管理之路。
“鲁布革冲击”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它冲击了计划经济下基本建设体制。
首次实行了工程招投标和工程监理制度,使中国建筑市场开始引入竞争机制,步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消除了“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弊端;优化配制生产要素,学习引进了工程项目管理的先进生产组织方式,创立了项目成本核算制和项目经理责任制,探索前方施工和后方基地的分离,加强了管理层和劳务层分开与建设,坚持施工技术与工艺革新,强化节约能源成本,提高了项目综合经济效益等。
建筑企业通过学习、借鉴、推广、发展、创新“鲁布革”经验,从推行“项目法施工”开始,以工程项目管理为抓手,有力地促进建筑企业管理逐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和科学化,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不断提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制定和建立了以资质管理为手段的三层次施工生产组织管理体系,逐步形成了以智力密集型的工程总承包企业为龙头,以专业施工企业为骨干,总包与分包,前方与后方,分工协作,互为补充,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企业组织结构。
2、加强了建筑企业内部两层分开管理与建设,有力的促进了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和行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创造了企业从创新管理理念的高度来规划多种经营、实现多元化发展战略的经验。
3、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懂法律、会经营、善管理、敢负责、作风硬、具有一定专业技术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人才队伍,明确了项目经理在建筑企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加速了项目经理职业化建设。
4、学习和借鉴国际上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模式,促进了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实践运用和理论研究创新的发展,为我国建筑企业加快与国际接轨,实现“走出去”战略奠定了基础。
5、工程项目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在解放和发展建筑生产力,引导企业走向市场等方面,越来越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广大建筑企业运用工程项目管理方式,建设和完成了一大批高质量、高速度、高效益的代表工程,充分展示我国建筑业当代科技水平和国际化建造势力。
6、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工程项目管理基本框架体系。
这个体系的深刻内涵是:项目管理的主要特征是“动态管理,优化配置,目标控制,节点考核”;运用机制是“总部宏观调控,项目授权管理,专业施工保障,社会力量协调”;组织结构是“两层建设,三层关系”,即管理层与作业层建设,项目层次与企业层次,项目经理与企业法人代表,项目经理部与劳务作业层的关系,作业层内部管理的关系;推行主体是“二制建设,三个升级”即:项目经理责任制和项目成本核算制;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升级,总承包管理能力升级、智力结构和资本运营升级;基本内容是“四控制、三管理、一协调”即进度、质量、成本、安全控制;现场(要素)、信息、合同管理和组织协调;管理目标是“四个一”,即形成一套具有中国特色并与国际接轨比较系统的工程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一定专业知识、懂法律、会经营、善管理、敢负责、作风硬的工程项目管理人才队伍;开发应用一代能较快促进建筑生产力水平,提高企业有机构成和科技含量的新工艺和新技术;建设和完成了一批高质量、高速度、高效益,充分展示建筑行业科技水平和当代管理实力、具有国际水准的代表工程。
以上六条经验和基本框架体系是过去26年来我们推广鲁布革工程管理经验的总结升华和成果,也是今后进一步深化工程项目管理,加快促进建筑业转变发展方式,激励引领广大建筑业企业创新奋进和持续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
三、总结“鲁布革”经验,必须直面矛盾与问题,坚持不断改革创新。
我们应该看到,改革越是深入,难度和阻力越大、内容也越具体、矛盾越复杂。
在纪念推广鲁布革工程管理经验的同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改革发展和创新驱动是当前解决建筑业面临种种问题,加快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回首改革,反思改革,坚持改革,深入研究探讨解决建筑业在学习推广“鲁布革”存在的难点问题,坚持以改革破解难题,以创新促进发展,在企业规划的目标中,书写企业新的辉煌。
“鲁布革冲击”的核心是深化建筑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实现生产方式的根本改变。
1987年原国家五部委就提出了通过有步骤的调整改组施工企业,培育一批具有科研开发、工程设计、建筑施工、设备采购等综合能力的工程总承包企业等意见。
26年过去了,这一目标远远没有实现。
工程总承包的法律地位不但没有确立,而且业主在招投标中任意肢解工程,包括在一些行业和区域严重存在条块垄断、地方保护等现象,工程设计与施工分离的局面依然没有改变等等,严重制约了建筑业的健康发展。
“鲁布革冲击”促使建筑业逐步实现了从劳动密集型向智力密集型和管理技术密集型的转变。
但由于我国城乡结构现状,加上企业两层分离后缺乏政策指导,忽视了建筑劳务层建设,致使劳务市场没有同步发育成熟,造成建筑劳务管理弱化、劳务队伍松散和过分流动、培训机制不健全、技能水平下降等弊端。
劳务队伍素质不高、劳务缺乏、务工人员工资快速上涨等问题,不但影响了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也成为行业和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重大课题。
值得我们深刻反思,提高认识,理清思路,科学定位。
在加快实施工程总承包的同时,深入推进“劳务管理企业化,行业用工规范化,务工人员产业化”三项改革,充分发挥企业资质和关键岗位技术工人资格管理联动的长效保障机制,尽快形成能够满足建筑业发展需求的建筑劳务市场。
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加快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进程,也是目前建筑业深入改革的规划目标。
20世纪70年代,当时国家计委就促进建筑工业化出台过很好的政策,并已在若干城市进行了试点。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项工作非但没有进步,反而大有倒退之势。
在欧美等国建筑业工业化已经发展到了以大规模通用体系为特征的第三阶段,在更加关注建筑产品形成过程中,节能、环保及资源节约的循环利用前提下,形成了以标准化和体系化建筑构配件为核心,以专业化、社会化供应为产业化的组织模式。
由此可见,只有加快建筑工业化,才能切实提高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大幅提高建筑节能减排能力,从根本上推动技术进步,改善劳动条件,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能源,破解劳动力短缺、行业整体素质低、效益差的难题,更好地促进建筑业作为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全面向管理技术和智力密集型转变。
四、深化项目管理,促进建筑业不断创新发展。
深刻领会“鲁布革”经验的精神实质,结合建筑行业的实际,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一主题,抓住转变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着力提升创新“一个理论”、明确转变“两个竞争”、始终坚持“三个提升”、准确把握“四个走向”、促进实现“五个转型”。
——提升创新“一个理论”,即“项目生产力理论”。
要深刻认识项目生产力,就是体现以生产组织和管理方式科学化为核心,以技术进步与管理创新为支撑,以生产要素和资源优化配置为基础,围绕工程建设目标,反映以人为本的社会化大生产的能力。
当前,要进一步丰富发展项目生产力理论的内涵,加快促进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以工程总承包为主流模式的建设工程生产方式的“第二次变革”。
——明确转变“两个竞争”。
建筑业当前有两大突出矛盾:一是极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导致产能过剩。
“三低一高”:产值利润率、资金回收率、产业集中度低,工程交易成本高;二是传统的建筑生产方式和长期以来依靠固定资产投资刺激增长和经营方式仍然困扰着建筑业的持续发展,要从深层次解决以上两问题,必须转变竞争方式,要从工程招投标以降低标价、减少费用为主的市场竞争转向质量取胜、诚信经营的品牌企业竞争;市场准入以企业资质高低的竞争转向项目管理人才与项目管理经理职业化水平的竞争。
——始终坚持“三个提升”。
建筑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了以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为核心,以建筑节能减排为重点,以深化管理体制改革为动力,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的发展目标。
明确提出了劳务技能工人持证上岗要达到90%,建筑产品施工过程的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0%、其中大型公共建筑能耗要下降15%、新型墙体材料要占材料总量的65%以上、生产安全事故要同比“十一五”下降11%等具体量化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