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学-重点笔记整理

合集下载

《旅游学概论》笔记_学习笔记

《旅游学概论》笔记_学习笔记

《旅游学概论》笔记第一章:旅游学基础1.1旅游的定义与特征1.2旅游的历史与发展1.3旅游的类型与分类1.4旅游的社会经济影响第二章:旅游市场与需求分析2.1旅游市场的概念与构成2.2旅游需求的特点与影响因素2.3旅游者行为分析2.4旅游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选择第三章:旅游资源与产品3.1旅游资源的分类与评估3.2旅游产品的概念与特征3.3旅游产品的开发与管理3.4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第四章:旅游业的组织与管理4.1旅游企业的类型与功能4.2旅游业的管理模式与结构4.3旅游业的人力资源管理4.4旅游业的营销策略第五章:旅游政策与法规5.1旅游政策的制定与实施5.2旅游法规的内容与作用5.3旅游安全与风险管理5.4旅游可持续发展政策第六章:未来旅游发展趋势6.1数字化与智能旅游6.2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6.3文化旅游与体验经济6.4全球化对旅游业的影响第1章:旅游学基础1.1旅游的定义与特征旅游是指人们为了休闲、观光、探险、文化体验等目的,暂时离开通常居住地,前往其他地方并返回的活动。

旅游的定义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目的性:旅游是有明确目的的出行。

过程性:包括出发、旅程和返回的全过程。

临时性:旅游者在目的地停留时间相对较短,通常不超过一年。

动态性:旅游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受时间、空间及个人因素影响。

旅游的特征:文化性:旅游活动常常涉及不同文化的交流与体验。

经济性:旅游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社会性:旅游活动通常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休闲性:旅游旨在放松身心,享受生活。

旅游者的分类:按目的:休闲旅游、商务旅游、探险旅游、宗教旅游等。

按出行方式:跟团旅游、自助旅游、背包旅游等。

旅游的价值:文化价值:促进文化传承与交流。

经济价值: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社会价值:增进人际关系与社会和谐。

1.2旅游的历史与发展旅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旅游形式不断演变。

原始社会:人类为生存迁徙,旅游活动以寻找食物和栖息地为主。

旅游地理学学习笔记

旅游地理学学习笔记

第一章1、①、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郭来喜)。

具有新兴性、综合性和应用性三个性质,地域性、综合性、边缘性三个特点。

②、其研究对象为构成旅游三大要素的旅游主体(旅游者、旅游开发者、旅游经营管理者)、旅游客体(旅游资源)、旅游媒体(旅游业)。

③、研究内容包括9个方面,即:旅游者、旅游资源评价、旅游通道、旅游环境容量、旅游区划、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旅游流预测、区域旅游发展战略与规划、旅游地图。

第二章1、地理环境:是地球表层的山川、气候、居民点、生产活动、物产、交通等各种自然和人文因素的总和。

2、自然地理环境:是有地球表层中各种自然物质和能量组成的,具有一定地理结构特征,并按照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一种实体系统。

人文地理环境,包括社会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

人文地理环境:包括社会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是人类为了生存发展的需要,有意识的利用改造自然,所形成的认为景观。

3、旅游活动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是相互独立、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又相互矛盾的关系。

4、①、旅游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有利影响:美化旅游地的自然环境、有利于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生存环境、有利于提高大气环境质量不利影响:②、自然地理环境对旅游活动的影响: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带性组合与分异是自然旅游只有产生吸引力的源泉,具有组合和分异特性的气候、水体、生物等要素是开展旅游活动的基本保障,地质地貌环境是自然旅游只有形成的前提和基础。

5、①、旅游活动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对旅游地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增加外汇收入,平衡国际收支;有助于货币回笼;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旅游开发对城市建设的影响:有效改善旅游中心城市的基础设施、卫生工作、旅游工作旅游活动对文物古迹的影响:有利影响注意表现为保护作用,即修复、恢复、隔离等。

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部分文化修养不高的旅游者的某些低劣行为对文物的破坏和耗损;由于景点盲目接待,超出景点容量,而造成的无意识破坏;不正当的开发行为造成的破坏(旅游开发、城市建设开发、道路通讯线路的开发)旅游活动对社会环境的影响:促进旅游地社会文化的发展;不正当的旅游活动行为,导致区域文化庸俗化;干扰旅游地居民的正常生活;破坏宗教气氛、干扰正常宗教活动;导致社会文化的过渡商业化。

李天元《旅游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旅游的影响【圣才出品】

李天元《旅游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旅游的影响【圣才出品】

第八章旅游的影响8.1复习笔记一、旅游的经济影响在现代旅游中,各种类型旅游活动的开展客观上都会伴有消费行为的发生。

这种旅游引发的经济行为,在为旅游接待地带来旅游账户收入的同时,也使旅游客源地旅游账户支出。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的发展对该国的经济既具有正面的积极作用,也有可能会带来某些负面的影响或不利的问题。

1.正面的作用和影响正面的作用和影响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助于增加外汇收入,平衡国际收支①相关概念解析外汇是用于国际间经济结算的一种支付手段。

一个国家拥有外汇数量的多少,反映着该国国际支付能力的大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该国的经济实力。

国际收支(Balance of Payments),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同其他国家发生经济往来的全部收入和支出。

当一个国家的国际收入大于国际支出时,国际收支账户中便会出现顺差或剩余;反之则会出现逆差或赤字。

旅游出口,通过接待国际入境旅游而进行创汇的方式。

②出现国际收支账户赤字的原因拥有和保持足够的创汇能力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对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由于在生产技术方面比较落后,物质商品出口量有限,然而为了发展本国经济,又必须从外国进口某些必要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因而往往会造成其国际收支账户的赤字。

③国际收支的组成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通常由三部分组成,即贸易收支、非贸易收支和资本往来收支。

④发展中国家赚取外汇收入的途径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赚取外汇收入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对外贸易的外汇收入,二是非贸易外汇收入亦称无形贸易外汇收入。

前者指物质商品出口所带来的外汇收入,后者则指国际间有关保险、运输、旅游、利息、居民汇款、外交人员费用等方向带来的外汇收入。

⑤商品出口与旅游出口的比较(如图8-1)图8-1商品出口与旅游出口的比较⑥旅游创汇的优点作为非贸易外汇创收的组成部分,旅游创汇具有很多传统商品出口所不具备的优点。

这些优点主要包括:a.换汇成本低,换汇率高;b.结算及时;c.不受贸易壁垒的影响。

大一旅游学概论知识点笔记

大一旅游学概论知识点笔记

大一旅游学概论知识点笔记在大一旅游学概论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旅游学的基础知识,这些知识对我们理解旅游行业的发展和运作方式非常重要。

以下是我对该课程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笔记总结。

1. 旅游定义和分类- 旅游的定义:旅游是指人们离开日常生活环境,前往其他地方休闲、娱乐、学习、经商或参与其他活动的行为。

- 旅游的分类:旅游可以分为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也可以按照目的地的类型分为城市旅游、乡村旅游、海滨旅游等。

2. 旅游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影响- 旅游的经济影响:旅游业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旅游业可以创造就业机会、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并为地方政府带来税收收入。

- 旅游的社会影响:旅游可以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增进人们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 旅游的环境影响:旅游业对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有着一定的消耗和破坏作用,因此需要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进行规划和管理,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和自然资源。

3. 旅游市场和旅游需求- 旅游市场:旅游市场由旅游供给和旅游需求两个方面组成。

旅游供给包括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如旅行社、酒店、航空公司等;旅游需求则是消费者对旅游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 旅游需求的因素:旅游需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收入水平、教育背景、时间和金钱成本、媒体宣传等。

4. 旅游规划和目的地管理- 旅游规划:旅游规划是指对一个地区或目的地进行旅游资源评估、需求分析和规划布局等工作,以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 目的地管理:目的地管理是指对一个旅游目的地进行全面管理,包括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差异化市场推广等。

5. 旅游对文化遗产的影响- 文化遗产的定义:文化遗产是指具有历史、艺术、科学、社会、技术价值的人类创造物,包括古迹、建筑、艺术品等。

- 旅游对文化遗产的影响:旅游可以促进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但也可能对文化遗产造成破坏。

因此,合理规划和管理旅游活动至关重要。

6. 旅游规模和发展趋势- 旅游规模:根据统计数据,全球旅游业在过去几十年中发展迅速,成为全球最重要的经济产业之一。

旅游经济学复习笔记DOC

旅游经济学复习笔记DOC

第一章导论一.旅游经济现象是在商品经济充分开展的根底上,旅游活动采取市场交换形式所形成的各种经济现象和经济关系的总和,其包含许多矛盾,最主要矛盾是旅游需求和供应。

二.旅游经济的性质1.是一种商品化的旅游活动2.是综合性效劳的效劳活动3.相对独立的经济产业三.旅游经济活动的特征:群众性、全球性、综合性、特殊性四.旅游经济活动的作用1.增加外汇活动2.加快货币回笼3.扩大就业时机4.带动相关产业的开展5.促进地区经济繁荣6.促进国际交流及国家稳定7.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五.旅游经济活动研究内容1.旅游业的性质2.旅游市场营销3.旅游业的经济效益4.旅游规划及旅游资源开发六.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研究其形成过程及规律2.研究其运行机制及实现条件3.研究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开展条件4.研究其国家宏观调控及管理七.旅游经济学研究内容1.旅游产品的生产和供应2.旅游市场及开拓策略3.旅游经济构造域可持续开展4.旅游收入、本钱、效益5.旅游产品消费八.旅游经济学特点1.是一门应用性学科2.是一门部门经济学3.是一门专业根底学科4.是一门新兴的边缘科学九.旅游经济学研究方法1.理论联系实际2.系统分析3.定性及定量相结合4.抽象思维及形象思维相结合第一章旅游产品及开发一.旅游产品的概念1.旅游市场角度定义:〔1〕单项旅游产品;〔2〕组合旅游产品;〔3〕整体旅游产品2.旅游者角度定义:指旅游者花费一定的时间、经历和费用所获得的一段旅游经历和感受3.旅游经营者角度定义:指旅游经营者凭借一定的旅游资源、旅游设施等有形的物质载体,向旅游者提供的以满足旅游者需求的各式各样的物质产品和劳务的总和。

二.旅游产品的特征:无形性、综合性、依存性、同一性、替代性、脆弱性三.旅游产品的类型1.按旅游产品的功能和市场存在形态分类(1)观光旅游产品(2)度假旅游产品(3)事务旅游产品(4)专题旅游产品2.按开发分类(1)全新旅游产品(2)换代旅游产品(3)改良旅游产品3.按销售方式分类(1)团体包价旅游(2)散客包价旅游(3)自助旅游四.旅游产品的一般构成1.核心局部:是指旅游吸引物和旅游效劳,其是满足旅游者进展旅游活动最根本的需要,也是整个旅游产品的根本局部2.形式局部:是指旅游产品的载体、质量、特色、风格、声誉及组合方式等,是指旅游产品核心局部向生理或心理效应转化的局部,属于旅游产品向市场提供的物质产品和劳务的具体内容3.延伸局部:是指旅游者购置旅游产品时获得的优惠条件、付款条件及旅游产品的推销方式等,是旅游者进展旅游活动时所得到的各种附加利益的总和。

李天元《旅游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圣才出品】

李天元《旅游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圣才出品】

第一章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1.1复习笔记一、19世纪以前的旅行活动1.原始社会早期的人类迁移活动在原始社会早期,由于受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人类不仅在客观上没有开展旅行活动的物质基础,而且在主观上也难有外出旅行的意愿。

当时人类迁移活动的被迫性和求生性这两大特点,决定了这些迁移活动的开展并不属于现今意义上的旅行和旅游活动。

2.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1)三次社会大分工,为人们开展旅行活动创造了条件。

①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即畜牧业与农业出现分工。

在游牧部落与农业部落之间萌发了为生活所需而彼此易货的现象,但并不普及。

②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即手工业同农业和畜牧业分离。

劳动剩余物增多,加速了私有制的形成。

人们为了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有必要交换其劳动产品。

生产产品的主要目的发展为交换。

③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即商业从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中分离出来。

原始社会瓦解,奴隶制社会开始形成,出现了专门从事贸易活动的商人阶级。

(2)社会分工的发展使得人们开展产品交换活动的地域范围不断扩大。

商人阶级为了了解其他地方的产品生产情况和社会需求情况,需要到其他地方去交换自己的产品或货物,人们对外出旅行的需要也便因此而产生。

所以,人类最初自愿外出的旅行活动并非是出于消遣或度假目的,而是出于现实主义的交换产品或贸易经商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经济活动。

3.奴隶社会的旅行活动人类真正有意识的外出旅行活动始于原始社会末期,并在奴隶制社会时期得到迅速发展。

人类最初的外出旅行是由于产品交换和贸易经商的需要促发出现的一种经济活动,而以奴隶主为主的消遣度假活动,以及出于宗教目的的外出旅行虽然存在,但因数量极少并不具有社会意义。

古罗马帝国的旅行发展是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例子之一。

在古罗马帝国的强盛时期,农业、矿业、手工业、运输业都得到了极大地改善,并出于军事和政治目的兴建了较为完善的道路网络系统,在客观上为民间旅行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方便。

同时,在各条大道的沿途,旅店和客栈也在最初官设驿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进一步推动了旅行人数的增加。

(NEW)李天元《旅游学概论》(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NEW)李天元《旅游学概论》(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目 录第一章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1.1 复习笔记1.2 课后习题详解第二章 旅游的概念、性质和特点2.1 复习笔记2.2 课后习题详解第三章 旅游者3.1 复习笔记3.2 课后习题详解第四章 旅游资源4.1 复习笔记4.2 课后习题详解第五章 旅游业5.1 复习笔记5.2 课后习题详解第六章 旅游组织6.1 复习笔记6.2 课后习题详解第七章 旅游市场7.1 复习笔记7.2 课后习题详解第八章 旅游的影响8.1 复习笔记8.2 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章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1.1 复习笔记一、原始社会早期的人类迁移活动人类旅行和旅游活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演进。

(1)在原始社会的前期,人们的社会活动基本上也只限于在自己的氏族部落范围内进行。

(2)截止到新石器时代中期,由于缺乏劳动剩余物,人类还不存在有意识的自愿外出旅行的需要。

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这一时期人类客观上既无开展旅行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亦无外出旅行的愿望。

当时人类迁移活动所具有的被迫性和求生性,都说明这种活动不属于现今意义上的旅行或旅游活动。

二、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与发展1人类旅行需要产生的背景(1)历史上的三次社会大分工①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游牧部落与农业部落间的产品交换现象开始萌发,但由于当时生产力低下,劳动剩余物甚少,这种交换实际上并不普及,而且这不多的交换也仅限于在相邻部落间进行。

②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指原始社会末期,手工业从家庭生产中分离出来,成为专门性的行业。

由于社会分工范围的扩大,特别是由于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生产率的提高,使劳动剩余产品数量增多,从而使产品交换的范围和数量都得以扩大。

很多产品,特别是手工业产品的生产目的就是为了交换。

在这种情况下,交换本身也就演变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职能。

③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是指到原始社会瓦解和奴隶社会形成时期,随着产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开始出现了专门从事易货贸易的商人阶级。

旅游学概论重点笔记

旅游学概论重点笔记

旅游学概论重点笔记
旅游学概论是旅游管理和旅游业学生的重要课程之一,它涵盖
了旅游业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

以下是旅
游学概论的重点笔记:
1. 旅游的定义,旅游是指个人或团体出于休闲、娱乐、文化、
商务等目的,离开日常居住地到其他地方进行短期停留的活动。

2. 旅游业的组成,旅游业包括旅行社、酒店业、餐饮业、交通
运输业、景区管理等多个领域,是一个涉及广泛的产业。

3. 旅游的经济价值,旅游业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改善地区经济结构和增加外汇收入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4. 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旅游活动可以促进不同地域、民族、
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与文明的交流。

5. 旅游的环境影响,大规模的旅游活动可能会对自然环境造成
一定程度的破坏,因此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在旅游业中日益受到重视。

6. 旅游规划与管理,为了保障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需要进行科学的旅游资源规划和有效的管理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实现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7. 旅游市场营销,在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中,营销策略对于吸引游客、提升服务质量和提高盈利能力至关重要。

8. 旅游法律法规,了解和遵守相关的旅游法律法规对于保障旅游者权益、维护旅游市场秩序和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以上是对旅游学概论的一些重点笔记,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如果你对特定主题有更深入的疑问,欢迎继续提问。

大学生旅游笔记摘抄(3篇)

大学生旅游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一、序章:梦开始的地方2019年的暑假,我带着一颗向往自由的心,踏上了大学生涯的第一次长途旅行。

这次旅行,我选择了我国历史悠久的江南水乡——乌镇。

在此之前,我对乌镇的了解仅限于书本上的描述和网络上的一鳞半爪。

然而,真正置身于这片充满诗意的土地,我才真正体会到了“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的韵味。

二、水乡初印象:烟雨蒙蒙,古韵盎然抵达乌镇的那天,天空飘着蒙蒙细雨,烟雨朦胧中,古镇的轮廓若隐若现。

我们乘坐游船在运河上穿梭,两岸的房屋、店铺、桥梁都显得格外古朴。

船夫一边划着船,一边向我们介绍着乌镇的历史和文化。

听着船夫的讲解,我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烟雨江南的年代。

三、古街漫步:探寻历史的痕迹乌镇的主街叫做东栅,两旁是古色古香的商铺和民居。

我们沿着街道一路走去,两旁的店铺琳琅满目,有卖特色小吃、工艺品、服饰的,还有售卖各种纪念品的。

我们品尝了当地的特色美食——臭豆腐,虽然味道独特,但回味无穷。

在一条小巷里,我们还发现了一家古董店,店内摆放着各种古玩、瓷器,让人目不暇接。

四、桥与水的交融:乌镇的诗意乌镇的水是古镇的灵魂,而桥则是水乡的脉络。

古镇内共有108座桥梁,其中最著名的是通济桥。

站在桥上,望着桥下潺潺的流水,听着水声,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

在乌镇,我们还参观了双桥、仁济桥等著名桥梁,每一座桥都有它独特的韵味。

五、夜游乌镇:灯光下的水乡夜幕降临,乌镇披上了梦幻的外衣。

华灯初上,古镇的街道两旁挂满了彩灯,犹如一条蜿蜒的丝带。

我们乘坐游船夜游乌镇,两岸的灯光倒映在水中,波光粼粼。

此时,乌镇仿佛变成了一个仙境,让人陶醉其中。

六、古镇人家:体验当地风情在乌镇,我们还入住了一家古镇特色的民宿。

民宿的房间布置古朴,充满了江南水乡的气息。

在这里,我们品尝了当地的特色菜肴,了解了当地的风俗习惯。

晚上,我们还和民宿主人一起观看了古镇夜景,感受到了水乡的宁静与美好。

七、文化之旅:探寻古镇的灵魂乌镇不仅是水乡,更是文化的宝库。

专升本考试旅游学概论各章复习重点及问题设计s笔记

专升本考试旅游学概论各章复习重点及问题设计s笔记

旅游学概论各章复习重点及问题设计-笔记第一章旅游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原始社会的人类迁徙一 1.旅游是从早期旅行发展而来的.2.在新石器时代,畜牧业和原始农业开始形成和发展,导致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的出现.3.到新石器时代中期为止,由于缺乏劳动剩余物,人类还不存在有意识的自愿外出旅行的需要.二 1 .为什么说人类的迁移活动不属于旅游活动? (问答)答: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这一时期的人类客观上既无旅行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也无外出旅行的愿望.当时人类迁移活动的被迫性和求生性都说明他们不属于现今意义上的旅行和旅游. 第二节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1社会生产力的加速发展,促使手工业成为专门性的行业,并从家庭中分离出来,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二次社会大分工. (填空)2随着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到原始社会瓦解和奴隶社会形成时期,开始出现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阶级,这便是第三次社会大分工.3.罗马帝国时期旅店的产生,是在政府所社驿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4.人类有意识的外出旅游活动适于原始社会末期,并在奴隶社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5.”易经”上”观国之光”一词,为”观光”的由来(选择,填空6人类最初的旅行是如何产生的? (问答)答:旅行最初实际上不是消遣和度假,而是由于人们的现实主义以及扩大贸易,扩大对其他地区的了解和接触的需要所产生的一种活动.因而在最初的年代里,主要是商人开创了旅行的通路.第三节社会的旅行发展一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发展1.水陆交通是中国封建时期重要的交通方式.2.秦朝的”驰道”和”直道”,”五尺道”和”新道”.3这一时期旅行者是商人的商务旅行居多二欧洲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发展(看一下)三封建社会旅行发展的特点(问答,选择)1特点:a旅行的发展同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有直接联系. b非经济的旅行活动虽然有新的发展和夸大,但这一时期商务旅行仍居主导地位. c封建社会以农业经济为主,农业人口占统治地位. d就非经济目的,特别是消遣性质的旅行而言,参加者多为帝王,官僚,封建贵族,地主等统治阶级及其附庸阶级.中外封建时期再旅行发展的不同-----中国以经商为目的的旅行活动领先于西方.第四节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一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的影响1重大影响: (问答,选择)第一,产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并且是许多人的生活地点从农村转移到工业城市.第二,产业革命改变可人们的工作性质.第三,产业革命带来了阶级关系的新变化.第四,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蒸汽机技术再交通运输中的运用,使大规模的人员流动成为可能.二, 旅游发展过程中的铁路时代.优点: (选择)1比乘公共马车旅行费用低廉.2使旅行速度大大加快.3运载能力大大高于公共马车.4人们外出活动的半径得以增加.三托马斯.库克的活动于旅游业的诞生(填空,选择)1英国人托马斯.库克开创了近代旅游及旅游业的先河.2一八四一年七月五日, 托马斯.库克用(包租火车)的方式组织了一次团体旅游.这次目的是参加(禁酒大会)3这次活动标志这近代旅游及旅游业的开端,原因是?(或活动的特点)a这次活动有广泛的公众性.b 托马斯.库克不仅本人发起,筹备和组织,且始终陪团照顾.C参加者规模直达再当时是空前的.D为托马斯.库克旅行社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并提供应验.3一八四五年, 托马斯.库克首次组织团体消遣旅游.特点:第一出于纯商业性的目的.第二在外过夜数天的长途旅游.第三之前,托马斯.库克做了大量的限期考察.第四编写并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旅游指南{利物浦之行手册}第五托马斯.库克不仅本人陪团和作导游,还在沿途雇佣了地方导游4一八六五年” 托马斯.库克父子公司”.成立5托马斯.库克旅行社的问世标志了近代旅游也的诞生. 第四节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对旅游活动的影响(填空,选择)1世界上第一驾飞机于1914年在美国开始飞行.2伦敦至巴黎的定期客运航班首次于1919年8月25日开航.3新航线的失败原因;第一当时的飞机制造技术落后第二人们对航空飞行有恐惧第三机票的价格缺乏竞争力4内燃机的出现预示者近代旅游开始向现代旅游的过渡,喷气推进技术在民航中的应用标志了现代旅游的产生.第五节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一现代旅游的概念(名词解释)现代旅游------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特别是本世纪60年代以来,迅速普及于世界各地的社会化旅游活动.二战后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问答,选择)原因:第一战后世界人口迅速增加.第二战后世界经济迅速发展.第三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缩短了旅途的时间间距.第四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使劳动者的带薪假期得以增加.第五战后各国城市化进程普遍加快.第六战后世界各国的教育事业不断想新的广度和深度发展.(人们求知欲的增加)总之要从需求和供给来解释.从供给来看其一是廉价团体包价旅游的发展.其二是许多国家的政府为了发展本国的旅游也,采取了支持和鼓励的措施. 第二章旅游的概念.性质和特点第一节旅游的概念一旅游定义的类型分为两类:一类是概念性定义,另一类是技术性定义,二作为旅游学研究对象的旅游之定义(名词解释)1 艾斯特定义: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合,这些人不会导致长期定居,并且不牵制任何赚钱的活动.(此定义为重点,其他定义了解一下)2 艾斯特定义的特点:异地性,暂时性,非就业性3 旅游的定义概括为:旅游是非定居者出于和平的旅行和逗留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合, 这些人不会导致在旅游地定居和就业. 第二节旅游活动的类型一划分标准 (选择题)1按地理范围 2按旅行距离 3按外出旅游的目的归属 4按组织形式5按计划方式 6按费用来源 7按旅行方式 8按活动内容(此内容易出选择题,要在给出的旅游活动中对号入坐)二国际旅游(填空, 名词解释) 1国际旅游:一个国家的具名跨越国界刀另一个或几个国家去访问的旅游活动.2 国际旅游分两类:一是入境旅游,二是出境旅游.3 港澳台同胞来大陆旅游是入境旅游.4按在旅游目的国停留时间的长短,分为过夜的国际旅游和不过夜的国际一日游.三国内旅游(填空, 名词解释)1国内旅游:人们在居住国境内开展的旅游活动,指一个国家的居民离开自己的常住地到本国境内其他地方去旅行的旅游活动.2 不属于居民的常住外国人在境内的旅游活动也属于国内旅游.(判断题)3也可以根据在目的地停留时间,分为过夜和不过夜的一日游.四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的差别(问答题)1最根本差别:是否跨越国界2 具体差别:第一,国内旅游消费低,国际旅游消费较高.第二,逗留时间上,国内旅游这较短,国际旅游比前者长.第三,便利程度上,国内旅游很少游语言障碍,不需手续,而国际旅游游语言障碍,还要办手续.第四,经济作用上看,国内旅游是国内财富的重新分配,总量不变.国际旅游造成国家之间的财富转移.第二节旅游活动的性质一旅游活动是多种现象的总合体现总之旅游体现在社会现象,文化,经济和政治等面.二旅游活动的性质1闲暇活动,是人们从日常生活中解脱出来的一种手段,是一种暂时或短期性的特殊生活方式.2以不同地域间的人员流动为特征,设计经济和政治等许多方面的社会文化活动. 第三节旅游活动的特点 (选择)一普及性1 wto在1980年发表的{马尼拉宣言}提出---旅游也是人类社会基本需要之一.2了解大众旅游,奖励旅游,和社会旅游的含义3奖励旅游始自60年代的美国(和带薪假期要区别开)看----奖励旅游为何会迅速扩大二持续性(增长趋势的持续性)三地理集中性全世界的国际旅游活动总人次中,欧洲最多,其次是美洲.四季节性1旺季---一年中旅游者来访人数明显较多的时期淡季----明显较少的时期2 季节性形成的原因(问答题) 从目的地和客源地找原因,包括气候,旅游目的,带薪假期.真正对旅游季节性形成游重大影响的是消遣旅游.3战后各国情况(问答题选择)第一,来自社会上层的旅游者占绝对统治比例,该国旅游的季节性很小第二,事务旅游者占绝大多数比例,季节性分布也不集中.第三,消遣旅游占绝大比例,季节性很强.第四,社会经济发展到相当搞的阶段,居民收入高,季节性减弱.第四节衡量旅游发展状况的指标(选择和填空)一旅游人数分为来访人数和出访人数.实际上,通常以(人次)为单位衡量来访或出访数量.二旅游收入和旅游支出1旅游收入和旅游支出的定义(了解)2 国内旅游收入和国际旅游收入的定义(了解)3国内旅游收入和国际旅游支出的定义(了解)4方法---银行报告法,估测法,混合法或综合法三,人均停留天数1人均停留天数指来访旅游者在目的地的平均停留天数,也可用人均过夜次数表示.第三章旅游者第一节旅游者的基本概念一以国际联盟的解释外国旅游者------离开自己第居住国,到另一个国家访问至少24小时的人要会区分旅游者的范围.(判断,选择)二罗马会议(1963)定义(名词解释)1凡纳入旅游统计中的来访人员统成为”游客”2”游客”分两类:一是在目的地停留过夜的为旅游者.二是不过夜,当日返回的游客,为一日游游客.(问答---标准是如何界定的,特点如何?) 三我国的统计口径(如何界定的?)1凡纳入我国旅游统计的来华旅游入境人员通称为(来华)海外游客2知道海外游客的类型,会区分游客是否为海外游客(判断,选择)3海外游客分为海外旅游者和海外一日游游客.四国内旅游者的界定界定问题由于没有统一标准,大体看一下各国的标准五 .我国国内旅游统计中的界定(判断,选择)1对纳入国内了旅游统计范围对人员统称为国内游客.2国内游客停留时间不超过6个月,主要目的不是通过从事的活动获取报酬.3国内游客分两类,-------国内旅游者和国内一日游游客4不列入国内游客统计的人员类型和属于国内游客来出判断第二节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客观因素一足够的可随意支配收入(名词解释)1可支配收入---个人或家庭的收入中扣除全部的纳税后的收入部门. 可随意支配收入---个人或家庭的收入中扣除全部的纳税和社会消费,以及日常生活必须消费部分后余下的收入部分.2可随意支配收入的水平决定者一个人的旅游支付能力,因影响着一个人能否成为旅游者. 可随意支配收入水平是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重要经济因素.二足够的闲暇时间(名词解释)1闲暇时间也称自由时间或可随意支配时间2闲暇时间----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以及其他必须时间外,可用以自由支配,从事消遣娱乐或自己乐于从事的任何其他区事情的时间.3闲暇时间分为---每日闲暇,每周闲暇.公共假日,带薪假期4带薪假期是法国第一个立法形式规定的三其他客观因素有许多社会经济因素和个人因素例如身体和家庭拖累状况第三节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主观因素一旅游动机与个人需要1旅游动机指促发一个人有意于旅游以及到何处去,作何种旅游的内在驱动力(名词解释) 2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选择,问答) 从低到高----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受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二旅游动机的类型(问答---简述旅游动机的类型?)罗伯特.w.麦金托什提出四种类型(知道怎样对号入坐)第一身体方面的动机第二文化方面的动机第三人际方面的动机第四地位和声望方面的动机三影响旅游动机的因素1在影响旅游动机的个人因素中,一个人的个性心理起着首要作用.2美国学者斯坦利.c.帕罗格提出的心理类型模式(分为五种类型)分别为自我中心型,近自我中心型,中间型,近多中心型,多中心型.自我中心型喜欢安逸,轻松,活动两小的活动,思想谨慎,多忧多虑,不爱冒险.多中心型思想开阔,兴趣广泛多变,行为上喜欢奇新,好冒险,活动量大,不随大流.3多中心型旅游者是新旅游地的开发者和开拓者.是旅游大军的先头部队.(选择,判断)4影响旅游动机的个人因素中还有个人的文化与修养以及年龄和性别.此外还要注意有些客观外界因素入社会历史条件,家庭及个人经济条件.四认识意义1客观因素是保证条件,主观因素是根本内因.2旅游经营者可采取主动行动,利用各种宣传和促销手段,激发人们对本目的地过企业产品的兴趣.(客观和主观因素加起来可出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第四节旅游者类型及其需求特点(分析不同类型旅游者的需求特点?)一世界旅游组织对旅行社对的分类1 世界旅游组织将旅游者分为纳入旅游统计者和不纳入旅游统计者两类.(要会区分两类旅游者,此处出选择判断)2 纳入旅游统计者统称为游客游客分二类.一类是旅游者----在访问目的地至少过夜一次的游客.另一类是短程旅游者-----在访问目的地不过夜的游客二旅游者的类型(问答,选择)(一) 消遣型旅游者的特点第一,在全部旅游者人数中占比例最大第二,季节性很强第三,对目的地和旅行方式的选择及出发时间选择方面游较大的选择自由第四,在旅游目的地的停留时间一般较长(二) 差旅型旅游者的特点第一,人数相对少,但出行次数频繁.第二,不受或没有季节性第三,对目的地的选择自由度较小,或没有选择余地第四,强调舒适和方便,消费较高.第五,价格方面不大敏感(三) 家庭及个人事务型旅游者的特点季节性较差和差旅型旅游者的特点类似,对价格敏感方面和消遣型旅游者的特点类似,对目的地选择又和差旅型旅游者相同第四章旅游资源第一节旅游资源的基本概念一旅游资源定义(名词解释)旅游资源的理论核心是吸引力因素.凡是能造就定义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环境的自然事物,文化事物,社会事物或其他任何客观事物,都可构成旅游资源.二旅游资源的分类(选择和问答,判断)----根据表现内容的基本属性划分(一)自然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指以大自然造物为吸引力本源的旅游资源(名词解释)1气候条件2风光地貌或自然景观3动植物资源4天然疗养条件(二)人文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指以社会文化事物为吸引力本源的旅游资源. (名词解释)1历史文物古迹2民族文化及有关场所3有影响的国际性体育和文化事件(四) 其他旅游资源----除上面两个之外的1经济建设成就2科技发展成就3社会发展成就4目的地居民对来访者的友善和好客态度三旅游资源的特点------(列举并解释旅游资源的特点)从五个方面解释说明1多样性---表现形式上多样2吸引力的定向性----只能吸引某些市场部分3垄断性-----地理上的不可移动4易损性----保护不当容易受损5可创新性----认为创造新的旅游资源四旅游资源的重要性1旅游资源带来纯经济剩余,--- 旅游资源带来的旅游业收入扣除开发和经营所需费用后剩余的纯收益.2旅游资源的价值大小取决于本身固有的质量和其坐落地点的结合情况3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的成功,最根本取决于它拥有的旅游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在于坐落的地理位置和可进入性程度,在于客源地居民对这些旅游资源的必要了解第二节旅游资源的开发一现实旅游资源和潜在旅游资源(名词解释)1现实旅游资源-----不仅本生有魅力而且几经有条件并且正在接待大批游客前来访问的旅游资源.2潜在旅游资源-----指那些本身可能具有某诱人的特色,但由受该低的交通条件或其他接待条件的影响,尚不大为人所知或暂时无法使很多游客前来观赏的吸引因素.二开发工作的必要性1开发的目的是为了巩固或完善和提高旅游资源的吸引力.2旅游点的生命周期-----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3应当采取措施延长市场寿命,不断来发,更新,和再生其吸引力.三旅游资源的评价1评价的目的----分析其开发的价值,以便确定其开发后的吸引力方向和开发的规模.2评价标准-----例如.美学标准,社会标准或历史标准,以市场为标准.四开发项目的可行性研究1 开发者的实力和资格2 分析和预测市场需求3 分析项目开发和经营的微观条件4 分析当地宏观社会经济条件五旅游资源开发工作的首要内容(名词解释)1 提高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可进入性可进入性---旅游目的地统外界的交通联系以及旅游目的地内部交通运输的畅通和便利程度.2 建设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名词解释) -------------凡属主要使用者为当地居民但也必须像旅游者提供或旅游者也必须依赖的设施包括------(1) 一般公用事业设施 (2) 满足现代社会生活所需要的基本设施或条件 (3) 建设旅游上层设施---------即虽然也可提供当地居使用但主要供旅游者使用的设施(名词解释) (4)旅游景点的建设与管理 (5)培训能够提供专业服务的人员六开发工作的原则(选择和问答)1 突出独特型的原则(1) 尽可能保持自然和历史形成的原始风貌.(2) 尽量选择利用带有”最”字的旅游资源项目(3) 努力反映当地的文化特点2力求经济的原则首先,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服从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其次,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和有关开发项目的投资效益预测.尽量利用本国或当地的原材料.3注意保护环境的原则4综合开发的原则第三节旅游资源的保护一,保护与开发的辩证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来发本身就意味着破坏,但不能为了保护而反对开发它们,要对它们加以利用,保护的目的是为了利用,因而两者之间没有也不应有根本的冲突本二旅游资源遭受损害和破坏的原因基本上可以分为自然作用和认为作用两大类。

中级经济师旅游专业2023年学霸笔记

中级经济师旅游专业2023年学霸笔记

中级经济师旅游专业2023年学霸笔记导语:中级经济师旅游专业2023年学霸笔记,这不仅仅是一份笔记,更是对旅游专业知识的全面总结和深度理解。

本文将从旅游专业的核心知识点出发,深入探讨2023年中级经济师旅游专业考试的重点内容,帮助读者全面、深入地掌握相关知识。

一、旅游业发展概况1.1 旅游业的定义与特点1.2 旅游业的发展历程1.3 旅游业的相关政策与法规二、旅游市场调查与分析2.1 旅游市场调查方法2.2 旅游市场需求分析2.3 旅游市场竞争分析三、旅游产品设计与开发3.1 旅游产品设计原则3.2 旅游线路规划与设计3.3 旅游产品推广与营销策略四、旅游企业管理与运营4.1 旅游企业组织结构与职能4.2 旅游企业财务管理4.3 旅游企业风险管理与应对策略五、旅游法律法规与监管5.1 旅游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5.2 旅游合同法律规定5.3 旅游市场监管与整治政策六、2023年中级经济师旅游专业备考重点6.1 重点关注旅游业发展趋势与政策6.2 重点掌握旅游市场调查与分析方法6.3 重点理解旅游产品设计与开发原则6.4 重点掌握旅游企业管理与运营技巧6.5 重点熟悉旅游法律法规与监管政策结语:经过对中级经济师旅游专业2023年学霸笔记的全面总结与深入理解,相信读者已经对旅游专业知识有了更深入的掌握。

在备考过程中,不仅要对各个知识点进行系统梳理,还要善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希望本文能给备考的同学们带来帮助,也希望大家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开启成功的旅游专业职业生涯。

个人观点:旅游专业作为一个充满活力和挑战的行业,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只有不断地汲取知识,勇于探索和创新,才能在这个行业中脱颖而出。

希望大家在备考和工作中都能保持学习的热情,迎接未来的挑战。

随着全球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市场的竞争也日益激烈。

在备考中,我们需要重点关注旅游业发展趋势与政策。

了解全球旅游业的发展情况,掌握国内外旅游政策的变化以及对旅游业的影响,对于备考和未来的工作都至关重要。

旅游学概论笔记

旅游学概论笔记

概念简答第一章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第一节人类早期的迁移活动1.问题提出2.原始时代早期的社会经济与人类的迁移活动3.结论在原始社会早期,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人们客观上没有开展旅行活动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也没有外出旅行的愿望。

虽然有迁移活动,但被迫性和求生性说明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自愿旅行,更不是现今意义的旅游活动。

第二节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与发展1.旅行需要的产生背景2.奴隶制时代的旅行发展(1)人类有意识的自愿外出旅行始于原始社会末期,在奴隶制时期得到快速发展。

社会经济背景的差异导致各国旅行发展的差异。

(2)多数旅行是人们出于易货经商的需要开展的经济性活动。

3.奴隶主阶级的享乐旅行旅行活动只属于以贵族权富的少数人。

第三节封建时代的旅行发展1.中国2.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世界3.封建时代旅行发展的特点第四节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1.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2.旅游发展史上的铁路时代3.托马斯库克的活动与旅游业的诞生(1)1841年包租火车参加禁酒会(2)1845年商业性尝试(3)(4)(5)(6)第五节向现代旅游过渡期间的技术发展及其对旅游发展的影响1.内燃机技术与汽车旅行2.内燃机技术与航空旅行3.4.(1)(2)(3)(4)(5)(6)第六节二战后的现代旅游1.现代旅游的概念通常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迅速普及于世界各地的社会文化旅游活动。

2.战后现代旅游的快速发展3.战后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第七节我国旅游业的历史发展1.旧中国的旅游业2.新中国改革开放前的旅游业3.改革开放后的旅游业发展(1)(2)(3)(4)(5)(6)第二章认识旅游活动第一节旅游活动的界定1.关于“旅游”的众多定义(1)AIEST定义:旅游是非居住的旅行和逗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这些人不导致长期定居,并且不牵涉任何赚钱的活动。

(2)(3)2.旅游活动的权威定义1993WTO联合国统计委员会:旅游活动是人们出于休闲、商务以及其它目的,短期(历时不超过一年)离开自己的惯常环境,前往他乡的旅行活动以及该地的停留访问活动。

李天元《旅游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4章)【圣才出品】

李天元《旅游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4章)【圣才出品】

第一章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1.1复习笔记一、19世纪以前的旅行活动1.原始社会早期的人类迁移活动在原始社会早期,由于受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人类不仅在客观上没有开展旅行活动的物质基础,而且在主观上也难有外出旅行的意愿。

当时人类迁移活动的被迫性和求生性这两大特点,决定了这些迁移活动的开展并不属于现今意义上的旅行和旅游活动。

2.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1)三次社会大分工,为人们开展旅行活动创造了条件。

①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即畜牧业与农业出现分工。

在游牧部落与农业部落之间萌发了为生活所需而彼此易货的现象,但并不普及。

②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即手工业同农业和畜牧业分离。

劳动剩余物增多,加速了私有制的形成。

人们为了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有必要交换其劳动产品。

生产产品的主要目的发展为交换。

③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即商业从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中分离出来。

原始社会瓦解,奴隶制社会开始形成,出现了专门从事贸易活动的商人阶级。

(2)社会分工的发展使得人们开展产品交换活动的地域范围不断扩大。

商人阶级为了了解其他地方的产品生产情况和社会需求情况,需要到其他地方去交换自己的产品或货物,人们对外出旅行的需要也便因此而产生。

所以,人类最初自愿外出的旅行活动并非是出于消遣或度假目的,而是出于现实主义的交换产品或贸易经商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经济活动。

3.奴隶社会的旅行活动人类真正有意识的外出旅行活动始于原始社会末期,并在奴隶制社会时期得到迅速发展。

人类最初的外出旅行是由于产品交换和贸易经商的需要促发出现的一种经济活动,而以奴隶主为主的消遣度假活动,以及出于宗教目的的外出旅行虽然存在,但因数量极少并不具有社会意义。

古罗马帝国的旅行发展是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例子之一。

在古罗马帝国的强盛时期,农业、矿业、手工业、运输业都得到了极大地改善,并出于军事和政治目的兴建了较为完善的道路网络系统,在客观上为民间旅行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方便。

同时,在各条大道的沿途,旅店和客栈也在最初官设驿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进一步推动了旅行人数的增加。

旅游学概论李天元第七版笔记和课后题

旅游学概论李天元第七版笔记和课后题

旅游学概论李天元第七版笔记和课后题一、概述旅游学概论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主要探讨旅游的起源、发展、意义、特点、组成要素、发展趋势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等内容。

它涉及到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历史学等学科的知识,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跨学科性。

旅游学概论的学习对于理解和掌握旅游行业的发展规律,对于提高我们的旅游素养和文化修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旅游学概论李天元第七版笔记1. 旅游的定义和分类旅游学概论中,首先要了解到旅游的定义和分类。

旅游是指人们远离日常生活环境,前往其他地方,在那里参观、度假、休闲、娱乐、探险、商务或其他目的的旅行活动。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旅游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比如按出行动机可分为观光旅游、度假旅游、商务旅游、探险旅游等;按出行目的地可分为国内旅游、出境旅游、入境旅游等;按旅游方式可分为自由行、跟团游、自驾游等。

2. 旅游的意义和特点旅游对于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特点。

个人旅游能够丰富人们的生活体验,增强体魄、陶冶情操,丰富知识和增长见识。

而对于社会来说,旅游业是一个重要的产业,对于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文化交流、加强国际关系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

3. 旅游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旅游业也在不断发展和壮大。

未来的旅游业将会朝着精品化、特色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人们对于旅游的需求将更加注重体验和品质。

文化旅游、健康旅游、绿色旅游等新的旅游形式也将会不断涌现。

三、课后题讨论1. 你认为旅游学概论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重要的意义?旅游学概论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很多重要的意义。

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旅游,使我们在旅游时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通过学习旅游学概论,我们可以增强自己的文化修养和旅游素养,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它还可以拓展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知识储备,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2. 你认为未来旅游业的发展方向是什么?未来旅游业的发展将会更加注重个性化和体验化。

旅游学概论的笔记【范本模板】

旅游学概论的笔记【范本模板】

旅游学概论的笔记第一章旅游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原始社会的人类迁徙一1。

旅游是从早期旅行发展而来的。

2。

在新石器时代,畜牧业和原始农业开始形成和发展,导致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的出现。

3.到新石器时代中期为止,由于缺乏劳动剩余物,人类还不存在有意识的自愿外出旅行的需要.二1 .为什么说人类的迁移活动不属于旅游活动?(问答)答: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这一时期的人类客观上既无旅行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也无外出旅行的愿望。

当时人类迁移活动的被迫性和求生性都说明他们不属于现今意义上的旅行和旅游.第二节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1社会生产力的加速发展,促使手工业成为专门性的行业,并从家庭中分离出来,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二次社会大分工. (填空)2随着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到原始社会瓦解和奴隶社会形成时期,开始出现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阶级,这便是第三次社会大分工.3.罗马帝国时期旅店的产生,是在政府所社驿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4。

人类有意识的外出旅游活动适于原始社会末期,并在奴隶社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5。

”易经”上”观国之光”一词,为"观光”的由来(选择,填空6人类最初的旅行是如何产生的?(问答)答:旅行最初实际上不是消遣和度假,而是由于人们的现实主义以及扩大贸易,扩大对其他地区的了解和接触的需要所产生的一种活动.因而在最初的年代里,主要是商人开创了旅行的通路.第三节社会的旅行发展一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发展1。

水陆交通是中国封建时期重要的交通方式。

2.秦朝的”驰道”和”直道”,”五尺道”和”新道”.3这一时期旅行者是商人的商务旅行居多二欧洲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发展(看一下)三封建社会旅行发展的特点(问答,选择)1特点:a旅行的发展同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有直接联系。

b非经济的旅行活动虽然有新的发展和夸大,但这一时期商务旅行仍居主导地位.c封建社会以农业经济为主,农业人口占统治地位。

d就非经济目的,特别是消遣性质的旅行而言,参加者多为帝王,官僚,封建贵族,地主等统治阶级及其附庸阶级.中外封建时期再旅行发展的不同-———-中国以经商为目的的旅行活动领先于西方.第四节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一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的影响1重大影响:(问答,选择)第一,产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并且是许多人的生活地点从农村转移到工业城市.第二,产业革命改变可人们的工作性质。

李天元《旅游学概论》(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李天元《旅游学概论》(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李天元《旅游学概论》(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来源微♥公号精研学习网第一章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1.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通关提要】本章以时间为线索,介绍了19世纪以前、近代、现代旅游的发展以及中西方在特定时期旅游业发展的情况。

作为本书的基础章节之一,在学习时应当重点理解“旅行”和“旅游”概念的区别,了解十九世纪前的旅游活动发展,重点掌握产业革命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旅游业发展的新进展以及两次事件对旅游发展的影响,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轨迹。

本章主要考察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应整体把握基础概念和知识框架,注重理解。

【重点难点归纳】考点一:十九世纪以前的旅行活动★★★1.十九世纪以前的旅行活动的发展与特征(见表1-1)表1-1十九世纪以前的旅行活动的发展与特征2.19世纪之前旅行发展的特点19世纪之前旅行发展的特点包括:(1)旅行活动的发展与当地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有直接关系。

国家政治安定、社会经济繁荣对旅行活动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反之,则会产生抑制作用。

(2)旅行活动的类型虽然有新的发展和扩大,但其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活动类型始终都是商贸旅行。

(3)虽然存在消遣性的旅行活动,而且其规模和类型也时有扩大,但参加者多限于占人口比重很小的统治阶级及其附庸阶层,其消遣旅行活动的开展并不具备普遍的社会意义。

考点二: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1.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1)旅行(travel)和旅游(tourism)的区别(见表1-2)表1-2旅行(travel)和旅游(tourism)的区别(2)产业革命对旅游活动的推动性影响①生活环境的变化。

城市化使生活节奏紧张,人们需要适时逃避。

②工作性质的变化。

多样性的农业劳动转为枯燥的机器大工业劳动,促使劳动者需要休闲进行调节。

③阶级关系的变化。

新兴阶级出现,财富重新分配,扩大了外出旅游人数。

④运输条件的变化。

蒸汽技术在交通领域得到应用,火车和轮船的出现使大规模的人员流动在技术上成为可能。

李天元《旅游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旅游者【圣才出品】

李天元《旅游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旅游者【圣才出品】

第三章旅游者3.1复习笔记一、旅游者的界定1.国际联盟的尝试1937年,国际联盟(the League of Nations)下属的统计专家委员会将“国际旅游者”界定为:“到一个不是自己惯常居住的国家去访问,在该国停留至少24小时的人。

”(1)纳入国际旅游者统计范畴的人员包括:①因消遣、家庭事务或疗养保健等原因而出国旅行的人。

②为了出席会议或作为公务代表而出国旅行的人(包括科学、行政、外交、宗教、体育等方面的会议或公务)。

③因工商业务原因而出国旅行的人。

④在海上巡游途中停靠某国港口并登岸访问的人员(登岸停留时间不足24小时者,应另外分作一类,必要时可不论其惯常居住地为何处)。

(2)不纳入“国际旅游者”统计范围的入境人员包括:①来访目的为打工谋生者,不论是否订有合同;②来访目的为移民或定居者;③前来入学就读的外国学生;④跨境上下班的日常通勤者;⑤途经该国而不作停留的过境旅行者,不管其置身该国的时间长短。

2.联合国罗马会议的规范(1)l950年,国际官方旅游组织联盟(IUOTO,即当今世界旅游组织WTO的前身)对国际旅游者定义作了重新修订。

修改内容如下:①将前来入校就读的外国留学生也纳入国际旅游者的统计范围。

②增列了一个新类,称之为“国际短程游览者”(international excursionist),并将其界定为:停留时间不足24小时的消遣型国际旅游者。

③国际旅游者来访的连续停留时间最长不超过6个月。

(2)1963年,罗马会议给入境旅行者作了新定义。

具体内容是,在旅游统计中,凡纳入旅游统计的来访人员统称为“游客”(visitor)。

所谓“游客”,是指除了为获取报酬的就业目的之外,基于其他目的到一个不是自己惯常居住的国家去访问的人。

①这一定义中“游客”分作两大类:a.在目的地停留过夜的游客,称为“旅游者”(tourist),具体释义是:到一个国家作短期访问至少停留24小时的游客,其访问目的可为下列之一:消遣(包括娱乐、度假、疗养、保健、学习、宗教、体育活动等);工商业务、家庭事务、公务出使、出席会议。

《旅游学概论》课程笔记

《旅游学概论》课程笔记

《旅游学概论》课程笔记第一章旅游学基本认知1.1 旅游学的发展历程- 旅游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主要是对旅游活动的描述和记录。

- 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旅游学开始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得到发展,出现了大量的旅游学研究机构和学术期刊。

- 70年代和80年代,旅游学开始关注旅游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形成了旅游影响研究的热潮。

- 90年代以来,旅游学的研究范围不断扩大,包括了旅游规划、旅游市场营销、旅游政策等多个方面。

1.2 旅游学的核心问题- 旅游学的核心问题包括旅游的定义和本质、旅游者的行为特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旅游业的管理与组织、旅游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等。

1.3 旅游学的理论基础- 旅游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经济学、社会学、地理学、环境科学等多个学科。

- 经济学理论可以解释旅游市场的发展规律、旅游业的经营管理和旅游对经济的影响。

- 社会学理论可以解释旅游者的行为特征、旅游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以及旅游组织的社会功能。

- 地理学理论可以解释旅游资源的分布规律、旅游地域的特点以及旅游规划的空间布局。

- 环境科学理论可以解释旅游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二章旅游的本源与发展2.1 旅游的定义与本质- 旅游是一种短暂离开日常生活环境,前往其他地方进行休闲、娱乐、观光、度假等活动的行为。

- 旅游的本质在于寻求新的体验、放松身心、丰富生活、拓宽视野等。

2.2 旅游的起源与发展- 旅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主要是宗教朝圣和贸易活动。

- 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旅游开始成为一种文化和教育的方式,人们通过旅游来追求知识和艺术的熏陶。

- 19世纪以来,随着交通工具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逐渐成为一种大众化的活动。

- 20世纪以来,旅游成为一种全球性的现象,旅游业成为一个重要的产业,对经济、社会和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1 旅游者概述- 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体,是旅游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学-重点笔记整理
第一章旅游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第一节旅游的本质
1、旅游是一种审美活动,是综合性的审美实践
2、是人类一种积极而健康的社会交往活动
3、旅游是人类生活的高级需求和高层次的消费活动第二节旅游的社会属性
1、旅游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
2、旅游是社会政治、文化的产物
3、旅游是现代社会生活发展的必然产物第三节现代旅游的特点
1、综合性
2、世界性
3、群众性
4、普及性
5、社会性第四节旅游的定义一、几种定义的分析 1、经济性定义 2、交往定义 3、国际机构定义 4、目的定义 5、流动定义
6、时间定义
7、文化定义
8、相关定义二、定义的共性
1、旅游是人们离开自己的定居地,去异国他乡访问的活动,旅游活动的异地性。

2、旅游是人们前往旅游目的地,并在那里作短暂停留的访问活动。

暂时性
3、人们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综合性
三、定义的差异性
1、本质特性的差异:审美性好娱乐性
2、概念上的差异:旅游目的或旅游产生的结果而容易混淆四、旅游定义的界定
1、根本目的在于参与审美、娱乐和社交活动。

2、旅游的社会属性和发展特征决定了它是人么体验异地政治文化经济生活的一种
高级消费活动,并已成为文明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高级需要形式
3、旅游是通过旅行和暂时停留的动与静的组合来进行的,故而体现出异地性、流动
性和暂时性的特征。

第五节旅游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一、国外旅游学研究概况
对平衡国际收入关系确定旅游的社会意义和经济作用重视旅游学的经济作用:实践性和多学科性倾向加强。

20世纪后,西方研究开始转向旅游的非经济性。

二、我国旅游学研究的发展
我们不能单方夸大和追求旅游所产生的经济效能,而将旅游学只限定于应用性学科的范畴,忽略了它的社会人文性质的研究。

它是多学科的交叉综合研究。

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比较漫长。

三、旅游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对象:1、是研究旅游者的科学
2、是研究旅游业的科学
3、是研究旅游对旅游目的地的经济、社会及环境等各方面影响的科学旅游学就是将旅游作为一种综合的社会现象,以世界范围为统一整体,以旅游活动中的各种矛盾因素为研究对象,研究旅游的本质特点、社会作用、内外条件和发生发展活动规律的新兴科学。

任务:
1、阐述旅游的本质和社会属性,揭示旅游活动的产生、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2、研究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3、研究旅游业的实质,结构和组织四、旅游学和其他学科的关系
旅游学是从旅游现象和其他具体旅游学科中抽象出来的,对其他旅游学科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科学。

第六节怎样学习和研究旅游学
1、认真读书,学好基础理论
2、努力实践,锻炼和培养从事旅游活动的实际能力
3、联系实际,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旅游业的道路第二章旅游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旅游的历史分期
一、古代旅游
特点:交通技术落后,依靠自然力,人力、畜力为主的船,车参加旅游的人数少,多限于皇室,贵族,僧侣特权阶层旅游活动范围很小
二、近代旅游特点:交通进入机械动力的新时代
旅游队伍扩大,中产阶级加入旅游者的行列出现了作为经济行业的旅游业
三、现代旅游第二节 19世纪中叶以前的旅行和旅游
一、世界古代的旅行和旅游
1、世界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旅行
于社会三大分工:农业畜牧业手工业
古埃及————————波斯帝国——————罗马帝国 2、世界封建社会的旅行和旅行
阿拉伯帝国——封建西欧——意大利马克菠萝——哥伦比亚——葡萄牙迪亚
士————英国麦哲伦——英国詹姆斯库克船长特点:旅行和旅游的兴衰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决定商务旅行居支配地位
农耕经济的定点生产特点约束了人们外出
消遣性旅游的参加者多为统治阶级及其附庸阶层人士。

二、中国古代的旅行
1、中国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旅行
商——夏——春秋战国
2、中国封建社会的旅行
唐朝驿站——周代旅行——秦汉时期——汉武帝——魏晋南北朝——隋唐—
—宋元——明清
3、中国古代社会的旅游类型
帝王巡游政治游说学术考察商务旅游士人漫游宗教旅游航海旅游
特点:旅行和旅游的兴衰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决定商务旅行居支配地位
农耕经济的定点生产特点约束了人们外出
消遣性旅游的参加者多为统治阶级及其附庸阶层人士。

中国古代旅游具有浓厚的文化色彩
中国古代来华旅游者人数众多出国旅游者较少。

中国古代形成多处政治文化古都,是旅游活动的中心地区。

中国古代交通工具先进、道路、邮船、和馆舍制度完善,为旅游提供了
良好的物质基础。

第三节近代旅游的发展和旅游业的开端一、产业革命对旅游发展的影响
1、产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
2、产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性质
3、产业革命带来了阶级关系的新变化
4、科学技术的进步二、旅游业的开端
1845年库克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托马斯库克旅行社第四节现代旅游的发展及其原因一、现代旅游及
其社会化特征
1、大众性主要反映在旅游者的结构层次、出游人数,距离活动形式等方面
2、广泛性主要反映在旅游流动区间的格局和旅游业在世界各地发展的程度方面
3、持续性主要表现在旅游业和旅游经济的持续增长方面二、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
1、国际形势的和平与稳定是前提
2、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根本原因
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对现代旅游的作用: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促进了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
改变了人们的文化价值观念
促进了各国的交往
促进了政府对旅游业的重视加剧了旅游业的激烈竞争
第五节中国旅游业的产生和发展
一、中国近代旅游业的产生
1927年6月在上海成立中国旅行社。

最早的一家旅行社陈光浦
二、新中国旅游事业的发展 1949年12月在厦门正式成立国营华侨服务社
1973年中国华侨旅行社总社恢复成立并于1974年定名为中国旅行社总社 1978年改革开放后到20XX年我国旅游获得的经验和成就:
1、三大市场全面发展,市场前景日益广阔
2、旅游供给全面增长,产业规模不断扩张
3、综合功能全面发挥,增长点的特征日益显现
4、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际合作日益活跃
5、最重要的是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业大发展道路,探索和创造了
一系列对今后工作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宝贵经验
必须以先进的理论思想为指导
必须立足中国国情,借鉴国际经验,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旅游业发展之路坚持以改革开放统揽旅游业发展的全局坚持将旅游业作为经济产业来发展坚持政府主导型的旅游发展战略
坚持大产业、大市场、大旅游的发展方向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坚持依法治旅的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