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语文细化课标解读
2023年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与解读(优秀6篇)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心得篇一语文课程标准(2023年)令人震惊与振奋的地方有很多,其中最刺激语文教师的地方莫过于“学习任务群”了。
“学习任务群”是什么?怎样设计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近日反复阅读新课程标准,并学习一些专家的解读,我发现“守正创新”是认识与设计“学习任务群”的必要态度。
“守正”就是守住教育的本质,守住该坚持的教育理念。
不能因为课程标准变了,就把过去的科学理念、优秀做法,全盘否定。
“创新”就是与时俱进,学习先进教育理念,用好先进教学手段,创新教法、学法,创新评价办法。
守正就是守住育人之心。
很多教师认为此次课程标准变化之大,出乎意料。
其实,只要关注国家教育方针,了解最新教育理念,就会知道,这次课程标准的变化是在意料之中的。
从2023年全国教育大会的召开,到2023年“双减”政策的发布,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密集出台关于基础教育的政策文件,一再强调必须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必须坚持“为党育才,为国育人”,必须坚持“立德树人”教育方针,必须实现“培根铸魂、启智增慧”教育目标。
从其中一种程度来说,2023版新课标的推出,正是纠正越来越偏的应试教育方向,改良越来越严重的内卷教育生态。
让教育回归育人的轨道,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
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实践性,有利于在真实情境中完成“立德树人”和“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根本教学目标。
“学习任务群”的设置,能较好地实现语文教学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由“育分”转向“育人”。
守正就是守住求变之思。
当前世界已进入智能时代,而教育却仍然是工业时代的教育。
菜市场的阿姨都已使用网络支付,而我们的教育却仍然是老师讲台上讲,学生课桌上学。
人们生活、学习、工作方式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学生的成长环境也发生巨大的变化,但我们的教学方式却仍然没有变,甚至很多老师还在满堂灌,还在不停地刷题。
七年级语文上册(2024)义务教育教材内容解读课件
第一部分 目录结构比对
单元
内 容调 整
1.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与《次北固山
下》【互换位置】 第一单元 2.写作由热爱生活,热爱写作【调整为】“热爱写作,学会观察”
3.【新增】“阅读综合实践”
第二单元 1.“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调整为】“专题学习活动” 2.【新增】“阅读综合实践”
第二部分 整体重要变化
比如:部分单元导语的修改;部分课文替换性的修改;部分课后 “思考·探究·积累”训练题的修改;部分自读课文旁注的修改;知 识短文所列举的例子的修改;课文的插图的修改;作文训练主题优化 的修改,如将第一单元原来的“热爱生活,热爱写作”修改为“热爱 写作,热爱观察”;第三单元专题学习活动“有朋自远方来”的活动 安排中,将“交友之道”改为“探讨交友之道”。
第一部分 目录结构比对
第一单元中,课文顺序没有改变,依然是《春》《济南的冬天》 《*雨的四季》以及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 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但需注意的是,《闻王 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与《次北固山下》的位置进行了互换。写作部 分的题目由“热爱生活,学会观察”调整为“学会观察”。
第一部分 目录结构比对
第四单元收录了《纪念白求恩》(毛泽东)、《回忆我的母亲》 (朱德)(该篇原是八年级上册的课文)、《*梅岭三章》(陈毅) (原九年级下册的课文)、《诫子书》(诸葛亮)。写作要求是“思 路要清晰”。“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调整为】“专题 学习活动”
第一部分 目录结构比对
第三部分 变化要点解读
同时,明确中心,果断取舍材料,只有确定了中心,才能围绕选材 确立重点,安排详略。此外,还注重提供示例,让学生了解不同文体的 基本结构以及行文顺序,通过设计提纲,学会谋篇布局,并体验拟写提 纲的好处,在写作实践中注意行文线索,追求条理清楚。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单元说明·第一单元
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再去看教参,看资料,见解相同的,你会生出“英难所见略同”的快感;见解不同的,你会进一步思考孰是孰非,发觉自己的偏误,就有新的教训,坚信自己的正确,可以平等对话。自己思考不到的地方,也有一种教训,为什么没有朝这一方面去想呢,在思维广袤性上为什么有这样的缺陷呢,怎样弥补这种缺陷呢,都有教训可以吸取。经过这一番探究,再考虑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会成为自觉的要求,怎样引导、怎样组织学生自主、合作地进行探究,心里也就有数了。学生初读课文后理解到什么程度,这是要做到心中有数的,我们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去引导他们探究。
《童趣》很有情趣,三种物外之趣都是视觉加想象形成的,这种想象是把对象“大”化、美化、理想化,如蚊子成了白鹤。这一篇课文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内容有趣,就不至于对文言文产生畏惧心理。读懂了,会对文言文简洁典雅的特点产生好感。
下面再说说练习。练习称为“研讨与练习”,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的是需要自己动口动手做口头练习或书面练习的,有的是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合作探讨的。
每篇课文只有两三道题目,五篇课文总计才14道题,体现“少做题,多读书”的原则。
14道题,大体可分五类。
──朗读和整体把握;
──语言品味;
──结合课文内容的练笔或练说;
──比较阅读;
──搜集有关资料。
这里,分类作些说明。
朗读是本单元的一个学习重点。每课练习都有朗读的要求。总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种要求,语言的表述是不可能精细化的,“课标”对四个学段的朗读要求,措词完全一样,当然不是说对初中生的要求跟小学生一个样。一方面,课文的程度在逐步提高,朗读不同程度的课文,要求不同水平的朗读能力;一方面,语言、语调和感情三个方面都是难以表述其区分度的。总的原则是,朝着总的目标,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一步。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课件.ppt
(五)综合性学习
1.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 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2.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 选出研究主题,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从报刊、书 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 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3.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 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 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
但知识不等于能力,更不等于素养。知 识教学不能孤立进行。(三个维度:知 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 ) ◆语文知识教学要为培养语文素养服务, 做到有序、有度。
。
7-9年级“课程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 1.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
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 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 2.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 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3.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6.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 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像,进 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 式等.进行改写。
7.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 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 等环节。
。
8.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 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 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 感受,沟通见解。
系统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的选择灵活性
教学内容的系统性
。
2.语文课程的特点(四)
教师的教学和学生习得的统一
教师的 教学
学生的 习得
。
2024年初中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
初中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初中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1在学习新课标过程中,我学习了语文新课标的变化和重点。
1、语文课时占总课时的20%-22%,全科第一,妥妥的学科之王!2、新课标第一强调的就是素养教育,语文核心素养课程标准包括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这意味着大语文时代正式到来!3、原小学要求学习的129首古诗文增加到160首,从课程改版上践行“文化自信”。
4、新课标规定语文教学的四个板块: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交流与表达、梳理与探究。
除了基础阅读和作文外,增加了整本书的阅读,且语文试卷的文字量连续五年增长,这就说明,未来阅读量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绩。
5、新课标强调跨学科融合教育,这体现在语文方面,最直观的就是阅读的多样化。
新课标强调九年一体化教育,要有连续性和进阶性,这将体现在不同深度广度的分级阅读。
初中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2语文新课标的学习让我收获许多,其中优化课程内容结构的部分令我印象深刻。
新版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将原学段目标与内容升级为课程内容,其中包括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三大板块,其中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包含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包含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包含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我还会不断的学习,不断加强修养,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也只有真正读懂学生、读懂教材、读懂课堂,才能为孩子们奉献珍贵的知识。
初中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3本次教研时间,我们按照学校要求集体学习了《语文新课程标准》。
通过学习,使我在一次次的感悟中体验到教学的乐趣,让我感到豁然开朗。
通过学习新课标,我学到了不少新的教学理念。
《新课标》它主要是对教师如何教教材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材解读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材解读第一单元:人与自我之一,生命体验课文特点和教学提示:一、课文揭示生命规律,人生哲理;二、在写法上都是以小见大的;三、教学应借助于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发挥想像,启发思维,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中。
单元教学重点:A、体味人生,关爱生命B、了解并掌握朗读的基本要求1.在山的那边(新诗)为什么选取这首诗?浅近,好懂,易于激发情感、意志,引发联想想像,唤起学生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提示几个主要问题:(1)诗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2)诗中的“山”和“海”各有怎样的含义?(3)诗人想召唤一种什么精神?(4)你小时候有过对未来的什么憧憬吗?你读过这首诗受到什么启发?这些问题是关乎全篇的,还可以生发出一些小问题,比如第一问,可以生发出这样式的问题:他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他大致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他后来可能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人?等等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找疑点,自己解答,并对自己欣赏的诗句作一些评点。
在教学方法,不妨尝试各种读法,朗读,默读,单句口读,也鼓励背诵。
要做好朗读,应该提示朗读的方法或技巧还可以稍微讲一点新诗的特点(如押韵、节奏等)。
2.走一步,再走一步(外国散文)为什么选这篇课文?表面上浅近,实则意义深远,因为它说出了人生的普遍道理,是对学生进行积极的人生观教育的好材料;而且写出的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事,易于引发学生的心灵体验,引起共鸣.提示几个主要问题:(1)作者从具体的事例中悟出怎样的生活道理?(2)“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深刻含义是什么?(提升一步)对我们有什么启示?(3)多角度解读:也可以悟出课文另一主题----家长应该怎样教育孩子.这些问题也是从整体感考虑,还可以生发出一些小问题.3.生命生命(台湾散文)为什么选这篇课文?作者以羸弱的生命之躯开拓了光荣的事业,这本身就是对学生进行人生观的好材料;作者告诫广大读者珍惜自己的生命,让一生过得有意义,肯定会在学生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一棵宝贵的种子.提示几个主要问题:(1)作者认为的生命的本质(或特点)是什么?(2)作者为什么呼喊“生命,生命”?(3)作者为什么能从细小的现象中发现生命的一般规律?(4)我们从中受到什么启示?(5)对比阅读(头一次):有人说后文比前文更好,可以讨论.4.紫藤萝瀑布(当代散文)为什么选这篇课文?这是新时期散文名作,各种散文选本都选入了.它的优点在于,一、写景很精彩,就这一点来说,便可作课本范文;二、有较为深刻的思想感情,感悟到了人生的普遍真理;三、语言生动形象,而且规范,适合学生读。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
新教材新思路新认识——新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材浅析平林中学杨甫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改革,经过10多年的培植和实验,已经步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现代教育核心理念下的课程、教材体系,推进教育发展的架构、布局及态势已基本形成。
学校教育教学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常态化水平不断提升,教育质量不断提高,课程建设、学科发展、教材修订、课堂教学、教育方法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完善、完备和验证之基础。
其标志就是2011年7月教育部颁布的各学科课程标准。
有了现代教育的新理念、新的课程标准作引领,接踵而至的是耳目一新的新教材。
面对新教材,我们一定要用转变观念的课改勇气,统领语文学科教学的力量和智慧,强化文本、生本、教师三者之间的关联与对话,优化教学运作。
在教与学的征程中,通过研读新教材、浏览教师教学用书和反思教学实践等,不断获启新认识,伴生新思路,创新思维,开阔新视野。
同时,以新课标为指南,深入理解新教材,潜心钻研新教材,紧紧抓住新教材,真正用好新教材,提高教学效益,完成教学任务。
具体来说,本人对新教材主要有以下几点浅显的理解和认识。
一、是语文与时俱进的新教材一般来说,教材每隔一个周期(5——10年)都要进行一次大的调整或修订,一来吸收语言文学界和语文教育界的最新研究成果,二来紧跟社会变化,适应形势发展与需求。
人教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七年级语文教材修订内容主要是:整体框架微调、阅读单元主题的调整(撤并单元、调整次序)、课文调整(更换修改课文、调整次序)、增加写作内容、减少综合性练习、明确单元学习目标以及课后练习的调整。
从总体来看,与实验教材相比,新教材出现了不小的变化:30篇课文中,9篇被更换,单元顺序和写作、综合性学习也做了较大调整,文言文阅读和写作的重视程度进一步上升,单元教学的导向性更明确,主题性训练更清晰,“度”的把握更深更准,教材的“三维”目标更容易把握和实施。
新教材课文的变化调整——删掉的课文:1、沈复的《童趣》 2、流沙河的《理想》 3、《短文两篇》(张晓风的《行道树》、周素珊的《第一次真好》) 4、周国平的《人生寓言》(《白兔和月亮》和《落难的王子》) 5、玛丽·居里的《我的信念》 6、梁衡的《夏感》 7、蒲松龄的《山市》8、鲁迅的《风筝》 9、郭沫若诗两首(《天上的街市》、《静夜》)。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说明: (1)此学习任务单旨在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
容,通过细致总结选材内容,关注选材与老师 形象特点之间的关联。
(2)此学习任务单可以根据学情调整梳理的 顺序,关键在于通过对课文的梳理与概括细读 文本,为完成单元整体核心任务积累素材。
五、学习评价 1.学生组内互评学习任务单的完成情况,按照5个评价项目给子评价 等级,然后补充和修正自己的学习任务单。
与课文主題之间的关系。 丙等:能够尝试对老师形象与课文主题之问的关系进行
分析和关联。 丁等:不能结合课文内容分析老师形象与课文主題之间的
关系,无法完成表格。
评价项目 5:文章选材与老师形象特点的关联 甲等:能够综合课文中的诸多选材,准确分析其
体现的老师形象特点。 乙等:能够综合课文的重要选材内容,比较准
课文内容作具体分析。 乙等:能够总结并表达出课文的主题,可以结合课文部
分内容进行解释。 丙等:能够总结出课文主題,可以作简单解释。 丁等:不能总结出课文主题,缺少对课文的整体把握。
评价项目4:老师形象与主题的关系 甲等:能结合自己对课文内容的认识,准确分析出老师
形象与课文主題之间的关系。 乙等:能够结合自己对课文内容的认识,分析老师形象
(2)关于《〈论语〉十二章》,可以只填写最后两列。 2. 通过横向比较三篇课文,形成对老师形象的认识,在班级
中分享自己的思考。
3.总结课文表达的主题,分析课文中 的老师形象与课文主题之间的关系, 完成以下学习任务单。
课文
主 老师形象与主题的关系
题
《从百草园到三
味书屋》
《再塑生命的人
》
说明《:论语十二章》
评价项目1:老师形象与支撑事件以及表达情感的匹配度。 甲等:老师形象、支撑事件与表达情感三者能准确对应,能够分 析出三者的关系,能够通过至少三件事进行分析。 乙等:老师形象、支撑事件与表达情感三者能够对应,能够找出 三者的关联,能够至少通过一件事来进行分析。 丙等:老师形象、支撑事件与表达情感能够建立起联系,并能够 简单对其进行分析。 丁等:整理出的内容较少,未完成表格。
初一语文14课标解读
初中语文课标分解——人教版七(上)第14课《秋天》一、【列课标,摘关键词】分解《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二、阶段目标”“第四学段(二)阅读”第7条“能够区分写实作品和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样式。
教材内容: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4课《秋天》。
从句型结构来看,这是一条“内容型目标”。
行为动词:“朗读”、“背诵”、“体会”。
核心概念:“基本内容”二、【叙写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反复朗读并背诵全诗。
2、结合具体的语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其中第1条是重点,第2条是难点。
三、【当堂检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肥硕.()栖.息()归泊.()清冽.()廖.阔()枯涸.()梦寐.()船桨.()2、《秋天》的作者,诗人,家。
3、诗中刻画了哪几幅生动鲜明的画面?试为它们各拟一个小标题。
⑴⑵⑶四、【教学设计】(一)自主学习1、初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丁丁.()幽.谷()肥硕.()栖.息()归泊.()寥.阔()枯涸.()2、听录音,学生划出朗读节奏、分辨朗读语气、语调。
3、学生自读与赛读,并在学生中互评,教师给予适当的鼓励。
(二)合作探究1、小组讨论,让同学们给每一节诗的每幅画面各拟一个整齐优美的标题:2、研读课文。
第一幅图:(1)这一节诗中哪些词写出了“丰收”?(2)仔细观察一下这一节诗的用词,它是从哪些感官来写农家丰收的景象?第二幅图:(1)这一节诗中哪些词语表现了秋天的早晨?(2)“秋天游戏在渔船上”中的“游戏”一词好在哪里?(3)用“游戏”写出了渔民怎样的心境?第三幅画:(1)第一句中草野为什么在蟋蟀声中更寥阔?寥阔是什么意思?(2)这里最后一句“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中的“梦寐”一词好在哪里?(三)拓展延伸:写秋——独抒性灵打开你思维的闸门,展开你想像的翅膀,放飞在“秋”的世界里。
采用优美的语言,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一个词、一句话、一段话、一首诗等)写你自己的秋天。
七年级上语文细化课标解读PPT课件
3、感知文章蕴涵的家人之间朴实深 沉的爱和欢乐纯真的情,培养学生尊老爱 幼,珍爱亲情的情感。
4、积累文言词语;
第4页/共51页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已经充分感受到 家庭生活的温暖以及父母对自己的深沉的爱, 因此能够地感受到文章表现出来的亲情美。
要确认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 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 者。教师应引导、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合作、 探究性的学习,形成这种新的学习方式。
第6页/共51页
课标在其“实施建议”部分特别作了提醒:
1、“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 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第11页/共51页
5、世说新语 【学习目标】
1、准确识记“俄而、欣然、拟、未若、 乃、期、委、去、引、舍、顾”等词在特定语 境中的词义。
2、熟读课文,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 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3、结合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 味,概括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4、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 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的美德。
3、分类整理归纳法。
第20页/共51页
第三单元 本单元文章以反映自然世界为主题。所选 的诗文都是文情并茂的优秀篇章,多数出自 名家之手,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意境优 美、构思精巧、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等。 欣赏这几篇课文,既是提高读写听说能力的 重要途径,又是一次美的巡礼;从中既可以 得到语文的滋养,又可以得到审美的陶冶。 大自然的美景,从春到夏,从秋到冬,会在 学生心中留下美好的印象,从而激发他们热 爱美、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言行,学以致用。 4、积累成语、格言、警句,能对照反省自己。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课标版本初中七年级的上册的教材分析
初中语文教材解析初中语文教课整体要求掌握:以新课程改革的四大理念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听闻读写能力为终极目标,以详细课文为例子,引入教课,举一反三,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指引、促进学生意会、学会学习语文(读写)的基本方法和能力。
三个年级、六册课文环绕整体目标,各有重视点,层层深入(详细见下各册各单元分表)。
解析课文,不要纠葛在一些细微末节,要点:1、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线索和脉络,从字——词——句——节——段——篇,学会从详细内容中解析和归纳的能力,培育学生的思想能力。
2、学习掌握更多的词汇(读、写的基础)。
3、读懂、理解、解析课文的内容(从表层义——深层义——比喻义——象征义)及作者如何表达的基本方法。
七年级上册本册要点提示:本册教材针对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这是人生一个重要转折点),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年纪特点和心理特点,掌握好本册语文的教课要点:引起兴趣,关注语文(大语文),立好规矩,打好基础。
针对初一重生,要弘扬继承好小学中学语文的一些传统(如认真书写、教师指导仔细等),又要指引学生渐渐掌握自学、自我解析的能力。
基础能力培育的要点一是阅读能力(要点是记述文),二是书写能力(养成优秀的书写习惯和写得一笔好字),三是写作能力(逐渐认识和掌握五种表达方式,要点是记述文),四学习语文的一些优秀习惯和基本方法。
写作五种表达方式:表达描绘说明谈论抒怀记录人的行为经历,表达事情的经过变化。
太阳从东方升起来了。
写景状物,描摹景的气氛,形容物的形态。
一轮圆圆的红日从东方徐徐升起来了。
解析事物结构,解说看法含义(析理释义)。
太阳是从东方升起来的。
讲道理,明看法,论是非。
太阳从东方升起的道理谁都知道。
抒发感情(直接抒怀、间接抒怀)。
啊,太阳从东方升起来了!七年级(上)语文单元、课文整体目标(一)单目标元人文目标认知目标课文教学重点练习第一单元1、认识诗歌特点及基 1 、采集一针对学生刚进1、掌握词语(备本表达手法(形象中寄些关于人入初中这样一一词语本);1《在山的那处》托感情或真理)。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新课标解读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新课标解读语文是一门十分重要的文化基础课,初中语文新课标从教学理念到教学内容与旧的教学大纲相比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为了适应新的社会形式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和行为也要随之发生变化,那么,如何才能更有效地进行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呢?这段时间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使我们认识到语文不仅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也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
因此,学习《课程标准》,把握课程标准,把《课程标准》中的思想体现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之中,就成了当前我们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件大事。
现我就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为例,对新课程标准做以解读:说课标一、《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我认为它体现了新课改所提出的“三维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目标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2、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汉语拼音。
能说普通话。
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
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听、说、读、写的能力。
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发展思维能力,尤其是想像能力和创造潜能。
3、过程与方法目标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法。
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
注重情感体验,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良好的语感。
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
关于总目标,我认为一方面体现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一是通过“知识、能力”“过程、方法”的目标,来体现语文课程的工具性。
有关语文知识的目标并未忽视,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能力的目标得到强化,特别是过程、方法目标的提出,对学生掌握语文这一交际工具,起到了保障的作用。
其中“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注重情感体验”,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良好的语感,“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等,都是行之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标分析(吴东霞)
课标分析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站在作者的角度谈创作过程和站在读者角度谈学习过程和学习体会,给学生以示范。
新课标要求“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这将使教师再不能以学生大脑为容器------一味地灌输知识,一味地把学生的认识和体验归拢到教学参考书的答案上,甚至强迫学生背答案;而应该以教师自己学习的过程为示范,使学生通过一次次模仿形成学习能力。
由此,本节课我设计的教学目标是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的古典文学素养。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注意词语的积累和文句的精确翻译与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第1页共1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课标解读
《紫藤萝瀑布》课标分析《课标》关于本节课的要求: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3、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4、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根据本单元的安排,结合新课标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文章的脉络。
(2)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3)感悟文章蕴含的人生哲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课文,由浅入深,采用小组学习的形式,主动探寻文章的美点,美文美读读出美,好文章是读出来的,设计读美、品美、悟美三个环节,层层深入,让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可以适当引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体现新课标“正确认识人生中苦难难免,但生命永恒、生命美好,要战胜苦难、珍爱生命,同时进一步认识学习语文和生活的关系”的理念,本课安排的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是:学习并尝试作者关注自然、思考人生,体味人生,感悟生命,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
根据本单元的安排,结合新课标设计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和哲思。
培养学生学会欣赏优美的散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树立生活中处处语文的大语文观打下基础,让学生学会品味语句,理解作者十年前后的情感变化,初步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为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文实践能力打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三、学期目标: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2、要求认识500个字,要求会写500个字,能熟练地使 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 3、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 每分钟不少于400字。能较熟练的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 扩大阅读范围。 4、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 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课标在其“实施建议”部分特别作了提醒:
1、“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 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2、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 3、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 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 这是在提醒教师要尊重阅读规律和学生个性,倡 导合作学习不能忽视个体独立学习。
1、散 步 【学习目标】
1、积累掌握“分歧、粼、涟漪、粗犷…… 等”字词。 2.引导学生从词语、句子两方面揣摩、品 味本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写作特点。 3.体会学习本文“以小见大”的写法。 (分组讨论)
2、秋天的怀念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畅、注意感情色 彩。 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解课文的深层含意。 3、增加补充阅读和比较阅读。丰富学生的情 感体验:阅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合欢树》
11、春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朗读写景抒情散文的兴趣和能力。争取 80%学生能背诵精彩段落。
突破方法: 1)诵读教学法:本文是篇美文,语言清新明快,形象生动,有 很强的节奏感,在声情并茂的涵泳中创设欣赏氛围,让学生在美的意境中 得到熏陶。 2)课堂竞争法:为了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可 以引入竞争机制让学生充满感情地投入到朗读中去。教师要适时地对学生 进行准确的评价,最后要用竞争结果进行激励。 3)点拨法:课堂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比如选用语言实例赏析, 体会关键词语的妙处和所抒发的感情,教师在疑难处给予指导点拨。
单元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关注自然、热爱自然、热爱 美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用审美的眼光去审 视自然、感悟自然、表现自然的兴趣。 2.学会有感情地朗读,感知作品的思想 内容和优美语言,培养学生欣赏优秀诗文的 能力。 3.通过有感情地美读体会文章的意境, 整体感知作品的思想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深入作品之中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品 味文章语言,体会作者的审美情趣,养成好 的语感。
3、羚羊木雕
【学习目标】 1、通过分角色朗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2、学会个性化的语言描写。(为写作打基础)
3、 学习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4、散文诗两首 学习目标: 1、掌握并积累词语 “并蒂 花瑞 菡萏 慈 怜 荫蔽 徘徊 欹 遮 姊” 2、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 浓的母子情; 3、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 诗歌,读出画面感。 4、通过各种朗读方式使学生把握诗歌基 调;通过自主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 鉴赏散文诗的能力。
第三单元 本单元文章以反映自然世界为主题。所选 的诗文都是文情并茂的优秀篇章,多数出自 名家之手,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意境优 美、构思精巧、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等。 欣赏这几篇课文,既是提高读写听说能力的 重要途径,又是一次美的巡礼;从中既可以 得到语文的滋养,又可以得到审美的陶冶。 大自然的美景,从春到夏,从秋到冬,会在 学生心中留下美好的印象,从而激发他们热 爱美、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单元目标: 1、了解不同的学习状况,感受作品中人物的性 格、思想和情怀,增进对老师、同学的理解和关爱。 2、对比自己的学习状况,能从课文中获得有益 的滋养。 3、学习默读,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本单元练 习默读,重在强调一气呵成的通读全文,遇到生僻 的字可以先跳过去,目的是可以整体感知课文,并 保证一定的阅读速度。 4、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够比较准 确的把握作者的情感。作者有时候直接抒情,学生 较容易捕捉到;有时则蕴含在字里行间,或借事, 借景抒发感情,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内容。
5、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简单的心得,能提出自己 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 难问题。
第一单元
单元教学重点: 1、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很 好的朗读习惯。 2、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学习运用圈点勾画的阅读方法,品味语 言,多角度领会语言美,积累精美的词 句。 3、感知文章蕴涵的家人之间朴实深 沉的爱和欢乐纯真的情,培养学生尊老 爱幼,珍爱亲情的情感。 4、积累文言词语;
课时目标:
6、我的老师
学习目标: 1、指导学生借助工具书自己解决字词问题。 2、继续指导学生默读,培养学生圈点勾画的阅读 习惯。 3、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组织材料的写作手法。 4、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感受真挚的师生情感。
7、再塑生命的人 学习目标 1.积累“企盼、油然而生、花团锦 簇、美不胜收、不可名状、期期艾艾” 等词语。 2.培养从文中准确获取信息并进行 语言概括的能力。 3.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有关海伦、 凯勒的作品。了解一些聋哑人的生活。
5、世说新语 【学习目标】 1、准确识记“俄而、欣然、拟、未若、 乃、期、委、去、引、舍、顾”等词在特定语 境中的词义。 2、熟读课文,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 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3、结合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 味,概括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4、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 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的美德。
9、王几何
学习目标 1.继续指导学生默读,培养学生圈点勾画 的阅读习惯。 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3.学习从不同角度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0、<论语>十二章
学习目标 1. 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学习重点文言词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3. 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懂得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 言行,学以致用。 4、积累成语、格言、警句,能对照反省自己。 教学方法: 1、诵读法:本文选自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教师应指导学生反复地 读,大声的读、气韵畅达地读,读出韵味,培养学生语感。注意朗读的 语气、语调和停顿等。在读中理解、领悟每一则语录,力争当堂熟读成 诵。 2、评点、质疑法。教读本文采用评点试,就内容、文字、写法进 行评点。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探究、质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分类整理归纳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是“俄而、欣然、拟、未若、乃、期、委、去、 引、舍、顾”等词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背诵课文。 2、难点是对咏雪佳句的评价,人物形象的分析。 3、理清人物关系 《咏雪》涉及到的人物有几个?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陈太丘与友期》一文中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词, 哪些属于谦词。 ①敝人 ②卑职 ③陛下 ④令尊 ⑤寡人 ⑥足下 ⑦令郎 ⑧老朽 ⑨麾下 【教学方法】诵读——讨论——诵读(课上复述故事要跟诵 读结合起来,直至基本成诵。)可用诵读法疏通文句,理解 文意,用点拨法深化学生对咏雪佳句的评价,人物形象的分 析字音,读准停顿,读准重音,读 准语调等; 2、边读边想象,读出画面感。 3、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4、引导学生对诗中充满诗意的秋景进行 赏析,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培养鉴赏能力。 5、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 情。
15、古诗四首 学习目标: 1、了解诗词有关知识。 2、以诵读贯穿学诗的全过程,创造浓郁 的学诗的气氛。表情诵读,教师示范朗读等) 3、通过想象读和联想读,来加深对诗的 内容的理解。 (重在读懂,不提出欣赏的要求,但又要着 力培养学生再造想象的能力和联想的能力。) 4、要求80%学生能当堂熟练地背诵。
本单元是七至九年级阶段语文学习的第 一单元,在起始阶段具有定位、定势的意义, 影响深远。教师务必贯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 标准,牢牢把握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目标,一 切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争 取开个好头。 要确认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 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 织者。教师应引导、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合 作、探究性的学习,形成这种新的学习方式。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已经充分感受到 家庭生活的温暖以及父母对自己的深沉的爱 ,因此能够地感受到文章表现出来的亲情美 。 但因学生认知水平的限制及家庭生活责任 感的普遍缺失,学生阅读作品一停留在表面 ,他们往往被故事吸引,很难关注语言背后 深刻的意蕴,所以,教师应该创设情境,引 导学生深入细致地品味语言,深刻体味文章 的情感没和深邃内涵,培养良好的阅读品质 。
2、结合课文实例,讲清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特点 和作用。 3、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
12、济南的冬天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通过朗读来感知理解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2、理解通过比较、映衬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3、写景顺序(远近大细,各得其宜,使景物或则尺幅百 里,或则纤毫毕现。) 试看,偌大的一个济南,作者笔下,竟然可以放在一个 由四面群山环保而成的小小摇篮里,而天水一碧的宏伟景色, 只不过是一块“空灵的蓝水晶”这是景物的远着大者。再看, “树尖上顶着一髻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这是景物的近者 细者。本文写景时,不但远近并用,大细兼行而且往往是由 近而远,由细而大,(第五段写水)或由远而近,由大而细。 (第四段先写城外——城外的山——山坡上的小村庄——屋 顶上的雪)
13、风 雨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初步鉴赏(理解为基础)文中所写的急 风骤雨。 这篇课文描写狂风暴雨,情境趋"急",多用短语,所 以指导学生朗读,尽可能绘声绘色,读出疾风骤雨到来时的 震撼感受。例如“猛地又扑向另一边去,再也扯不断,忽大 忽小,忽聚忽散”,因该读的急促一些。有些语段不甚急速, 可以读的舒缓些,例如:孩子们却全趴在门缝,惊喜的叠着 纸船,一只一只放出去……' 2.引导学生概括描写精彩的段落的要点。 例如:第2段描写三种景物——柳条、杨叶、芦苇。 3、了解细节描写。
8、我的早年生活 学习目标 1. 继续指导学生默读,培养学生圈点勾画的 阅读习惯。 2、运用摘录和概括的方式,梳理文章的结构。 感受我在叙事中流露出的情感和态度。 3. 品味文章诙谐幽默的语言特色,体会作者 的思想感情。 4、从丘吉尔在哈罗公学的学习经历和其后的 人生经历中,思考学校生活对人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