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及动物模型的建立

合集下载

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建立

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建立

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建立摘要:ApoE-/-基因敲除小鼠(ApoE-/-)经含有21%脂肪和0.15%胆固醇的高脂饲料喂食12周后进行各项血脂胆固醇水平检测,以及整体主动脉油红0染色与主动脉根部病理切片油红0染色等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分析。

结果显示经过高脂诱导的ApoE-/-小鼠的血浆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均比未经饮食诱导的ApoE-/-小鼠、经同样饮食处理的野生型小鼠以及未经处理的野生型小鼠均显著升高(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野生型(正常饮食组和高脂组)相比升高了近3倍多;高脂诱导ApoE-/-小鼠的主动脉斑块面积占整体主动脉面积的65%,显著高于ApoE-/-小鼠的正常饮食组(21%)(P<0.05),同时主动脉根部的血管壁明显增厚,管腔变窄。

实验结果表明通过高脂饲料饮食诱导,成功建立了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鼠,可为下游的药物筛选、基因治疗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机理的体内研究提供理想的实验材料。

关键词:ApoE-/- 小鼠;动脉粥样硬化;胆固醇;血脂;主动脉中图分类号:R3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847(2015)02-0141-04The Establishment of Atherosclerosis Model in ApoE-/- MiceOU Hai-long,ZHANG Li-lin,HE Xiao-lan,LI Hong-mei,LEI Ting-wen (Department of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Guiyang Medical University,Guiyang 550004,Guizhou,China)Abstract :The ApoE gene knockout mice (ApoE-/-)were fed with a high-fat (HF)diet containing 21% fat and 0.15% cholesterol for 12 weeks to establish atherosclerosis model. After diet induction,the ApoE-/- mice were sacrificed and plasma total cholesterol (TC),triglyceride (TG),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I-C)and high-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 (HDL-C)levels were measured. The whole aortas and sequential sections of the aortic root were stained with oil red 0.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lasma levels of TC and TG from HF diet induced ApoE-/- mice were both dramatically higher than normal diet(ND)-fed ApoE-/- mice as well as wild-type mice fed with normal diet or HF diet (P <0.05). The contents of LDL-cholesterol in plasma were elevated by three-fold compared with wild-type (ND and HFD). Atherosclerotic lesion size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whole aorta (65%)as compared with normal diet ApoE-/-mice (21%). Similar result was obtained from cross -sections of the aortic root analysis.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HF diet treatment greatly enhanced atherosclerosis development in ApoE-/-mice. The establishment of atherosclerosis model mice provides a valuable tool for drug screen,gene therapy and even in vivo mechanism analysis in atherosclerosis disease.Key words :ApoE-/-mice;atherosclerosis;cholesterol;lipoprotein;aorta(Life Science Research,2015,19(2):141 ?144)体内的脂类物质代谢异常时,多余的脂质沉积在血管壁上,并逐渐形成斑块,使血管内皮增厚、变硬,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的重要原因之一。

低剪切力致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的初步研究的开题报告

低剪切力致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的初步研究的开题报告

低剪切力致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的初步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是导致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发生和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血脂代谢异常、炎症反应、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异常、血流动力学异常等。

然而,目前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和防治尚未完全明确,因此研究其发生机制具有重要的临床和科学意义。

低剪切力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研究发现,血管内壁受到低剪切力作用下的内皮细胞可引发血管炎症反应,最终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发生。

因此,针对低剪切力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低剪切力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动物模型,并通过对比高剪切力和低剪切力下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差异,分析低剪切力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机制。

1.建立低剪切力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动物模型:选取小鼠或大鼠为实验动物,将其随机分为两组(高剪切力组和低剪切力组),在高和低剪切力条件下分别饲养两周或四周,观察血管内皮细胞形态和生物学行为的差异,建立低剪切力致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

2.检测血管内皮细胞形态和生物学行为:采用细胞培养技术,将从高剪切力组和低剪切力组血管中分离的内皮细胞培养,并进行细胞形态、增殖和迁移等方面的分析。

3.检测血管炎症反应指标:采用ELISA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炎症反应指标,如IL-6、IL-1β、TNF-α等,观察低剪切力下血管内皮细胞炎症水平的变化。

三、研究预期结果1.成功建立低剪切力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动物模型,观察血管内皮细胞形态和生物学行为的差异,较全面地认识低剪切力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机制。

2.检测血管炎症反应指标,确定血管内皮细胞炎症水平的变化,为其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实验依据。

3.本研究有望为低剪切力致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实验依据,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动脉粥样硬化造模方法

动脉粥样硬化造模方法

动脉粥样硬化造模方法1.引言1.1 概述概述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动脉壁内聚积了大量脂质沉积物,导致动脉管腔狭窄甚至闭塞,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为了深入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科学家们发展了许多造模方法,用于模拟和研究该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

动脉粥样硬化的造模方法包括动物模型和体外模型两种。

动物模型是通过将动物暴露在特定环境或进行特定操作来诱发动脉粥样硬化,从而使动物模型具有与人类疾病相似的特点。

常用的动物模型包括小鼠、兔和猪等。

这些动物模型在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和代谢方式等方面与人类相对接近,能够为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另一方面,体外模型是通过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在实验室中进行模拟,以研究其相关机制。

体外模型包括细胞培养模型和体外血管模型。

其中,细胞培养模型利用培养的细胞,如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等,进行各种实验和研究。

体外血管模型则是通过构建人工动脉血管或使用已移植的动脉片段,在实验室中模拟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改变,以评估新药物或治疗方法的疗效。

综上所述,动脉粥样硬化的造模方法为研究这一疾病的发病机制和寻找治疗方法提供了重要手段。

通过动物模型和体外模型的研究,科学家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过程,进一步推动该疾病的防治工作。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动脉粥样硬化的造模方法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应用。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文章的组织框架和布局方式,它对于文章的整体逻辑和内容的呈现非常重要。

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将提供一些背景信息和引出主题。

在概述中,将简要介绍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概念和病因,引起读者对这一疾病的兴趣。

接着,在文章结构的第二小节中,将详细描述本文的结构和内容安排,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整体布局。

最后,明确本文的目的,即什么是动脉粥样硬化造模方法,为什么研究这个方法的重要性。

正文部分将对动脉粥样硬化造模方法进行详细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学切片实验报告

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学切片实验报告

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学切片实验报告背景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主要特点是动脉内膜下有斑块形成。

该病的发展过程中,斑块内会聚集大量的胆固醇和炎症细胞,导致动脉壁逐渐变厚,血管腔狭窄,最终影响到血液流动。

本实验通过病理学切片观察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变化,为进一步了解该疾病提供依据。

分析实验采用了动物模型,将实验动物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动物通过饮食和药物管理诱导动脉粥样硬化,而对照组则维持正常饮食和生活。

在实验结束后,分别采集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的动脉组织进行切片制备。

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切片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病理变化:1.斑块形成:观察切片中动脉壁内是否有斑块形成,斑块的大小和数量。

2.胆固醇堆积:检查斑块内是否有胆固醇沉积,胆固醇结晶的颗粒大小和分布。

3.炎症反应:观察斑块附近是否存在炎症细胞,如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炎症反应的程度和范围。

4.动脉壁增厚:测量动脉壁的厚度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

5.血管腔狭窄:测量血管腔的直径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

结果经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切片观察分析,得到以下结果:1.斑块形成:实验组的动脉壁内明显出现了多个斑块,而对照组动脉没有斑块形成。

2.胆固醇堆积:实验组的斑块内存在大量胆固醇结晶,而对照组动脉内无胆固醇沉积。

3.炎症反应:实验组的斑块周围有大量炎症细胞聚集,炎症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4.动脉壁增厚:实验组的动脉壁厚度显著增加,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厚。

5.血管腔狭窄:实验组的动脉血管腔直径缩小,血液流通受限,而对照组的血管腔正常。

建议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建议:1.注意控制饮食摄入,避免高胆固醇和高脂肪的食物,以减少胆固醇的沉积。

2.适当锻炼身体,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心血管健康水平。

3.定期检测血脂水平,及早发现和干预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4.遵医嘱使用药物,如他汀类药物,以降低血脂水平。

5.节制吸烟和饮酒,减少心血管病发病风险。

通过以上建议的实施,可以帮助预防和控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维护心血管健康。

实验性动脉硬化症动物模型制作方法

实验性动脉硬化症动物模型制作方法

实验性动脉硬化症动物模型制作方法动脉硬化(arteriosclerosis)是中老年人中较常见的一种疾病,是一组以动脉管壁变厚和弹性丧失为其主要特征的疾病,它包含3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即动脉硬化(arteriosclerosis)、Monckeberg动脉硬化(在动脉中层硬化的同时并伴有广泛的钙质沉着)和小动脉硬化(arteriolosclerosis)。

1913年Anitschkow就曾报道,给兔饲喂高胆固醇性饲料可诱发动脉硬化。

此后,以兔为主也常用家鸡、鸟类、猪、猴等实验动物来制造动脉硬化症的疾病模型。

老龄动物中,反复用于交配的动物可自然发生动脉硬化。

此外,不同种属的动物对由胆固醇引发的动脉硬化有不同的感受性。

大鼠和小鼠是实验室中最常用的实验动物,但对胆固醇的敏感性很低,不适于做动脉硬化的疾病模型。

对难以发生动脉硬化的大鼠进行简单的实验处理可很容易地制作出动脉硬化模型。

一、模型制作动脉硬化共同的特点是动脉发生了非炎性退行性和增生性病变,导致管腔增厚变硬、管腔缩小,以至失去弹性。

通过对人体解剖可见它是伴有多种多样病变的疾病。

动脉硬化大体上又可分为两种类型,即肌纤维性硬化(fibromuscular sclerosis)和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肌纤维性硬化为生理性硬化(physioslerosis)的延伸,心脏内膜、中膜出现弥漫性的肥厚、增生以及退行性变化;动脉粥样硬化以大、中动脉脂质沉着为主体,有平滑肌细胞和结缔组织增生性变性、坏死,有明显的退行性病变。

同时,因粥样硬化受累的动脉从内膜开始发生病变,且有多种病变合并存在,其中也包括局部的脂质和复合糖类的积聚,纤维组织增生和钙质沉着,动脉中层也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退化和钙化,最终导致出血或形成血栓。

如表2-1所述,前者可在高血压状态下实验性地促其发展,后者需要在高血脂症条件下,通过实验快速性地制造本病。

(一)肌纤维性硬化除遗传性高血压大鼠(SHR)外,原发于肾动脉狭窄的Gold-blatt型高血压、肾动脉后支结扎引发的肾梗死性高血压以及类固醇激素都可导致肌纤维性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

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

(一)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常选用兔、猪、大鼠、鸡、鸽、猴和犬等动物。

常用的复制方法有下面几种(包括高血脂模型):1.高胆固醇、高脂肪饲料喂养法:是目前比较常用的方法,特点是死亡率低,可长期观察,但费时久。

一般在家兔、鸽、鸡等,经数周喂养就可产生明显的高脂血症,经数月就能形成早期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大白鼠、小白鼠及犬则较难形成,如果饲料中增加蛋黄、胆酸和猪油等,可用促进作用。

为了促进病变的形成,在高脂饲料中还可加入甲基硫氧嘧啶、丙基硫氧嘧啶、甲亢平、苯丙胺、维生素D、烟碱或蔗糖等。

具体复制方法:兔诱发模型:体重2kg左右,每天喂服胆固醇0.3g,4个月后肉眼可见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若每天剂量增至0.5g,3个月后可出现斑块;若增至每天1g,可缩为2个月。

在饲料中加入15%蛋黄粉、0.5%胆固醇和5%猪油,经3周后,将饲料中胆固醇减去,再喂3周,可使主动脉斑块发生率达100%,血清胆固醇可长高至2000mg%。

大白鼠诱发模型:喂服1~4%胆固醇、10%猪油、0.2%甲基硫氧嘧啶、86~89%基础饲料,7~10天;或喂服10%蛋白黄粉、5%猪油、0.5%胆盐、85%基础饲料,7天后均可形成高胆固醇血症。

小白鼠诱发模型:雄性小白鼠饲以1%胆固醇及10%猪油的高脂饲料,7天后血清胆固醇即升为343±15mg;若在饲料中再加入0.3%的胆酸,连饲7天,血清胆固醇可高达530±36mg%。

鸡、鸽诱发模型:4~8周的莱克享鸡,在饲料中加入1~2%胆固醇或15%的蛋黄粉,再加5~10%的猪油,经过6~10周,血胆固醇升至1000~4000mg%,胸主动脉斑块发生率达100%。

鸽喂饲胆固醇3g/kg/天,加甲基硫氧嘧啶0.1g,可以产生较多动物斑块。

2.免疫学方法:将大白鼠主动脉匀浆给兔注射,可引起血胆固醇、β-脂蛋白及甘油三脂升高。

给兔注射马血清10ml/kg/次,共4次,每次间隔17天,动脉内膜损伤率为88%,冠状动脉亦有粥样硬化的病变;同时给予高胆固醇饲料,病变更加明显。

实验动物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实验动物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L一蛋氨 酸 ( L—m t ,连续 8周后 在 主动 脉 弓见 到 e) 局部 内膜 细 胞 收 缩 及 内 膜 下 水 肿 病 理 改 变 。Je on 等 L应 用 高胆 固醇饮 食加 球囊 导管 损伤 血管 内膜 的 6 J 方 法 ,8 后 可 出现 明显 A 周 S表现 。 目前建 立 A S模 型 最 常用 的 鼠类 是 大 鼠,模 型
2 大 鼠动 脉粥 样硬 化模 型 的建立 及评 价
大 鼠不仅 具有 A S的特 性 ,而且 饲 养 方 便 、生
是稳 定 的… 1,因而 ,已成 为建 立 高 脂 血 症及 A S模
型应用 最广 泛 的动物 之一 。
存 能 力强 、死 亡率低 、成本低 廉 、获取 容 易 、经 济
效 益 比较 高 ,所 以大 鼠 A 模 型得 到 了广泛 使用 。 S 目前 已形 成 多种建 立 大 鼠 A S模 型 的方 法 。包 括喂 养 法 、 内膜 损 伤 法 、免 疫 刺 激 法 等 。郭 延 松
小 鼠有 经济 、易 得 、耗药 量少 、饲养 和 给药方 便 的优 点 ,但是 小 鼠有一 套 与人类 截然 不 同的脂类 处 理体 系 ,不 易 形 成 病 理 模 型 。Jhsn等L 喂 以 ono 7 J 高脂饮 食 1 个 月 的 A o 因敲 除小 鼠在头 臂动 脉 2 pE基 可 有 闭 塞性 血 栓 形 成 。R sne oefl L发 现 A o d等 8 J pE基 因敲 除小 鼠饲 以高脂饮 食 1 月 ,在 4 5个 2—5 周 时 4 可观 察 到 头 臂 动 脉 有 高 发 的 不 稳 定 斑 块 。 B s l i fm
高脂 血症 ( 至 血 脂 正 常 ) 可 诱 发 家 兔 的 A 甚 S病

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建立

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建立

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建立焦 宏 陈彦静(河北北方学院基础医学院生理教研室,河北张家口075000)【摘要】 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是多因素引起的。

从动脉粥样硬化主要的发病机制出发,介绍了几种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建立的具体方法,并比较了它们的优缺点。

【关键词】 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动物【中图分类号】R332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3-1484(2009)06-0066-03 动脉粥样硬化(at herosclero sis ,As )是受累动脉病变从内膜开始的一种常见血管病。

一般先有脂质和复合糖类积聚、血液流变学改变、血栓形成,血管内皮纤维增生及钙质沉着,并有动脉中层的逐渐蜕变和钙化,病变常累及弹性及大中等肌性动脉,一旦发展到足以阻塞动脉腔,则该动脉所供应的组织或器官将缺血或坏死。

由于在动脉内膜积聚的脂质外观呈黄色粥样,因此称为动脉粥样硬化。

建立类似于人体As 的动物模型是研究其发病机制的前提。

常用的实验动物中,鸟类(鸡和鸽)由于其结构和机能与人体不同,虽可形成自发性As ,临床研究价值也不大;近似于人体系统发育和饮食结构的实验动物猴和猪因其价格和饲养费用太高,也不能作为广泛的研究对象;常用动物家兔却不易形成自发性As ;大鼠作为实验室常用动物,因其容易饲养、生活易于控制,常作为实验研究As 的对象,但建立鼠的As 模型还在不断摸索,现就此作一综述。

1 高脂饲料喂养As 的本质是动脉壁对从血浆侵入的脂质的反应,其形成与脂质代谢失常密切相关,因此提高饲料中脂质的含量是建立As 的基本方法。

目前,高脂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主要以高脂饲料喂养建立,高脂饲料的脂质主要由猪油和胆固醇组成,饲料中脂质的含量及喂养时间是决定造模成功与否的关键。

依据动物解剖学,大鼠无胆囊,消化液中胆盐分泌受限,导致脂质吸收受到限制,饲料中的胆固醇不易吸收,短期内不易形成高血脂症,也就不易形成As 病变。

动脉粥样硬化实验报告

动脉粥样硬化实验报告

动脉粥样硬化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机制,通过动物实验模拟人体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以及可能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实验结果表明,高胆固醇饮食和缺乏运动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促发因素。

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通过控制饮食、进行适当的运动和药物治疗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

引言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主要发生在冠状动脉、颈动脉和大脑供血动脉等处。

它的发生与胆固醇代谢紊乱、炎症反应和内皮细胞损伤等多种因素有关。

本实验旨在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机制,探索其预防和治疗方法。

材料与方法1.实验动物:使用健康的实验小鼠作为研究对象。

2.实验组设定:将小鼠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饲喂正常饮食,实验组饲喂高胆固醇饮食。

3.检测指标:通过血液生化分析和组织切片染色等方法,检测小鼠血脂水平和动脉内膜厚度等指标。

4.数据处理:使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小鼠在饲喂高胆固醇饮食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明显升高。

同时,动脉内膜厚度也明显增加,出现明显的斑块形成。

讨论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高胆固醇饮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促发因素之一。

胆固醇在体内积聚,形成斑块,导致血管狭窄和堵塞。

2. 运动不足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适当的运动可以提高血液循环,促进胆固醇的代谢和排出。

3. 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在于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和采取药物治疗等综合措施。

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受多种因素影响。

本实验通过动物模型成功模拟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过程,揭示了高胆固醇饮食和运动不足的关键作用。

进一步的研究还需探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寻找更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医学实验手册: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

医学实验手册: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

医学实验手册: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一、实验动物目前可以作为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的动物有:兔、猪、鼠、鸡、鸽、猴和犬等。

家兔和鼠是其中最常用的,两者比较各有优缺点:家兔对高脂饮食特别敏感易造模,然而其AS病变与人的病变只在表面上相似,病变中的脂类和巨噬细胞含量远比人类大;鼠作为实验动物,具有经济效益高、生存能力强、死亡率低的特点,鼠AS模型病变的形态、斑块的破裂位置与人类十分相似,但鼠模型的斑块破裂处缺乏纤维蛋白和血栓形成。

二、常用造模方法1、高胆固醇、高脂肪饲料喂养法:在基础饲料前提下,添加胆固醇、蛋黄、猪油,为了促进病变的形成,在高脂饲料中还可加入甲基硫氧嘧啶、丙基硫氧嘧啶、甲亢平、苯丙胺、维生素D、烟碱或蔗糖等,根据不同实验目的,采用不同配方。

2、灌胃法:采用脂肪乳剂灌胃法(脂肪乳剂按胆固醇∶猪油∶蛋黄粉=1∶5∶4配制),同步氮气损伤(历时5min,150ml/min氮气流损伤血管内皮),可用于建立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3、机械损伤法:包括球囊损伤法、辐射损伤法、空气干燥法、下丘脑弓状核损伤法、颈动脉内膜切除法等。

其中球囊损伤法具有可靠性强、可重复性高、更符合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等优点。

4、免疫损伤法:AS的发病机制有免疫因素的存在,所以可以从免疫学的角度来建立AS模型,如使用牛血清白蛋白、卵清白蛋白、肺炎衣原体、EB病毒、巨细胞病毒、幽门螺杆菌、内毒素等进行免疫刺激,从而诱发AS的产生。

5、基因改造法:ApoE和LDL-R基因敲除鼠可自发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动脉粥样硬化研究的常用模型。

但由于基因改造小鼠体积小、临床性检查评估难、与人类脂类代谢差异较大,此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6、其他:还有许多因素可诱发高脂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症,例如使动物脑部缺血、电刺激中枢神经系统、高度应激状态等。

三、大鼠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运用球囊损伤法1、器械准备:眼科剪2把、止血钳1把、镊子3把(中号2把,小号1把)、动脉夹2个、自制弯钩3个、5号缝合针1个、4-0缝合线若干、棉签。

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的综述

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的综述

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的综述【摘要】:动脉粥样硬化(AS)是引起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基础,随着AS 发生机制和预防、治疗方面的不断深入,迫切需要建立一种简便易行、重复性好、有较典型病理改变、易于评价及适于干预治疗的动物模型。

因此建立一种脂质代谢和斑块与人类相似的实验性的AS动物模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家兔和小型猪为AS模型,从模型的优缺点、病理形态学、血脂水平评价方面加以综述。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斑块、血脂水平。

【正文】: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一种常见的病理现象,是引起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基础和主要原因。

积极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开发有效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是当今药理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研究并建立可靠的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对于探明As的病因、发病机制及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家兔和小型猪是人们用做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动物模型。

家兔脂蛋白的组成和代谢特点适合研究人的动脉粥样硬化疾病。

家兔在脂代谢方面与人类具有一些相似之处,对病灶饲料的敏感性高,体内低密度脂蛋白含量高,血浆中富含CETP,而CETP在AS发生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兔在进食富含高胆固醇的饲料后,短时间(3-4个月)便可形成高胆固醇血症,对外源性高胆固醇吸收率高,容易产生AS斑块,且不同的饮食结构可产生不同的AS斑块。

家兔AS模型建好后,其胸主动脉斑块光镜下可见:AS斑块各向同性地向管腔内占位,未见典型的纤维帽结构。

斑块内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和泡沫细胞混杂存在,血管壁的中膜和外膜未见典型病理形态学改变。

在纤维形态学上,家兔AS的病变更接近于人类AS病变的早期病变:主要是炎性细胞浸润和泡沫细胞存在。

在确定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建立好后,对其模型的评价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通常,血脂水平(总胆固醇、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A(ApoA I),载脂蛋白B(ApoB))是衡量模型的一个重要指标。

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

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

(一)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常选用兔、猪、大鼠、鸡、鸽、猴和犬等动物。

常用的复制方法有下面几种(包括高血脂模型):1.高胆固醇、高脂肪饲料喂养法:是目前比较常用的方法,特点是死亡率低,可长期观察,但费时久。

一般在家兔、鸽、鸡等,经数周喂养就可产生明显的高脂血症,经数月就能形成早期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大白鼠、小白鼠及犬则较难形成,如果饲料中增加蛋黄、胆酸和猪油等,可用促进作用。

为了促进病变的形成,在高脂饲料中还可加入甲基硫氧嘧啶、丙基硫氧嘧啶、甲亢平、苯丙胺、维生素D、烟碱或蔗糖等。

具体复制方法:兔诱发模型:体重2kg左右,每天喂服胆固醇0.3g,4个月后肉眼可见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若每天剂量增至0.5g,3个月后可出现斑块;若增至每天1g,可缩为2个月。

在饲料中加入15%蛋黄粉、0.5%胆固醇和5%猪油,经3周后,将饲料中胆固醇减去,再喂3周,可使主动脉斑块发生率达100%,血清胆固醇可长高至2000mg%。

大白鼠诱发模型:喂服1~4%胆固醇、10%猪油、0.2%甲基硫氧嘧啶、86~89%基础饲料,7~10天;或喂服10%蛋白黄粉、5%猪油、0.5%胆盐、85%基础饲料,7天后均可形成高胆固醇血症。

小白鼠诱发模型:雄性小白鼠饲以1%胆固醇及10%猪油的高脂饲料,7天后血清胆固醇即升为343±15mg;若在饲料中再加入0.3%的胆酸,连饲7天,血清胆固醇可高达530±36mg%。

鸡、鸽诱发模型:4~8周的莱克享鸡,在饲料中加入1~2%胆固醇或15%的蛋黄粉,再加5~10%的猪油,经过6~10周,血胆固醇升至1000~4000mg%,胸主动脉斑块发生率达100%。

鸽喂饲胆固醇3g/kg/天,加甲基硫氧嘧啶0.1g,可以产生较多动物斑块。

2.免疫学方法:将大白鼠主动脉匀浆给兔注射,可引起血胆固醇、β-脂蛋白及甘油三脂升高。

给兔注射马血清10ml/kg/次,共4次,每次间隔17天,动脉内膜损伤率为88%,冠状动脉亦有粥样硬化的病变;同时给予高胆固醇饲料,病变更加明显。

广西巴马小型猪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动物模型的初步建立

广西巴马小型猪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动物模型的初步建立

卫生部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硕士学位论文广西巴马小型猪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动物模型的初步建立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神经外科指导教师:***20050801比明显下降(pI=P2=0.03),第10、16周又恢复到基础水平。

高脂饲养组的TC在高脂喂养2周后显著升高(P<0.01),而且此后处于稳定状态。

两组动物皿L-c和LDL-c的变化普通饲养组HDL-C和IDI七的变化不明显;高脂饲养组第2周时HDL-C和LDL-C均明显升高(P<O.01),此后基本保持稳定。

2.两组动物体重变化情况所有动物每2—4周测量体重1次,高脂饲养组和普通饲养组的平均体重记录如表3。

5040塑30_l嘲120耸100动物体重变化图05从两组动物的体重变化可以看出,高脂饲养组的体重较普通饲养组明显增加(第16周两组体重比较:P<0.001)。

图1图3圈5卫生部北京医院、卫生部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硕士毕业论文图2图4插图说明:图1。

动物饲养于猪舍情况。

图2:动物全麻后置于术台,将舌拉出口外防窒息。

图3。

穿刺猪股动脉。

图4t实施左侧颈动脉球囊损伤的正位像;图5:为侧位像。

白箭为微导丝,红箭为球囊,球囊规格为7×40ram,充盈压力为12KPa。

图6圈8围7图9插图说明:图6:颈前正中切开暴露颈动脉干(燕尾箭)和静脉角(白箭);图7:颈动脉干(燕尾箭)插入输血器针头为流入道,静脉角(白箭)插入输液管图10为流出道。

图8:流入道接灌注液高压灌注,静脉血沿流出道缓慢流出;圈9:灌注压力表显示。

图10:完整取出的颈动脉(包括颈动脉干和部分主动脉弓),有动脉硬化形成的颈动脉(箭头)呈透明样变,较对侧迂曲,伴代偿增粗和局部狭窄。

41圈ll圈13(HEX40)圈14(V-GX40)图12插图说明:图ll;实旌球囊损伤后的颈动脉造影,可见在球囊扩张节段的两端表现为血管痉挛征象(红箭头),并有动脉夹层形成(白箭)。

图12:IV-U¥检查发现动脉夹层(箭头).圈13,图14lIIE和V-G染色下均发现有内弹力板和肌层的断裂(自目寄),甚至形成中层内出血(黑箭)。

大型动物动脉造模

大型动物动脉造模

二、动脉内膜热空气损伤+高脂饮食(颈动脉)
显露一侧颈总动脉,两端封闭,纵向切开,电吹风中距离 20cm,吹3分钟。之后高脂饮食2个月,高脂饲料按6%胆固醇、 12%花生油和82%普通颗粒饲料的比例配制。
三、球囊损伤+高脂饲养(颈动脉)
分离股动脉,穿刺成功后,导入交换导丝,X光透视证实 进入腹主动脉后,拔出穿刺针,沿导丝插入动脉导管鞘,沿导 丝导入造影导管,退出导丝,在x光机透视引导下,将造影导管 送入一侧颈总动脉起始端,用75%泛影葡胺15-20ml快速推入 造影,送入导丝.退出造影导管,将6mm球囊导管沿导丝进入 右侧颈总动脉中段,给球囊充气至6-8大气压,持续30sec,问 隔60sec,重复3次后,保留球囊内压力1-3大气压来回拖拉球 囊5次。退出球囊导管,再次进入造影导管,造影证实扩张成 功后,退出导管及导管鞘。局部压迫20min止血,逐层缝合皮 下、皮肤,加压包扎。 球囊扩张术前给予基础饲料,配方:玉米64.O%;豆饼 14.5%:麸皮12.0%;鱼粉5.O%;骨粉2 O%;预混料 2.O%;食盐0.5%。 术后给与高脂饲料:基础饲料49.O%;蛋黄粉20.O%; 猪油15.O%;花生油15.O%:食盐1.O%。
猪(小型猪)
猪的心脏在解剖上与人类心脏相似,心肌中没有预先存在 的侧枝血管。冠脉系统在解剖和功能上与人类有90%的相似性。 猪的大动脉具有与人类相似的组织解剖结构。猪可自发动脉粥 样硬化,也可以由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饮食实验性诱发,动脉 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与人类相似。猪的脂蛋白代谢机制与人类 相似。 目前的研究表明,猪循环系统、血小板凝聚系统、自发形 成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及脂蛋白代谢与人类相似,对动脉粥样硬 化也颇敏感,病理上从脂质沉积、泡沫细胞形成到纤维细胞增 生、钙化的时间也与人类相同,满足理想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标 准。特别是对喂饲正常饮食的猪冠状动脉行球囊扩张术后,可 产生术后损伤性狭窄,其病理过程与人类极相似。这使得小型 猪成为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的首先动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及动物模型的建立
摘要: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orosis , As) 是一种动脉疾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

由于确切发病原因不明,建立As动物模型成为对其病因研究及探讨治疗措施的主要方法之一。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 As 动物模型
1、 疾病简介
1.临床表现及危害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orosis , As) 是一种动脉疾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

近年来有人提出As是一种慢性炎症过程。

As 的特征是发病缓慢,其临床症状在主要病变出现之前表现轻微。

它主要造成三种临床表现:脑中风、冠心病和周围性血管性疾病。

[1]
2.病理过程 [2][3]
①低密度脂蛋白(LDL) 在易损区域动脉内皮下间质内沉积。

②单核细胞粘附于内皮细胞表面。

③单核细胞进入内膜层增生,并吞噬氧化型LDL而转化成泡沫细胞。

④泡沫细胞死亡并释放出脂质,形成坏死中心。

⑤平滑肌细胞迁移、增生和聚集,并分泌纤维样物质,使形成的斑块增大。

3. 研究进展[2]
As发病机理的研究已经经历了一个半世纪,主要是围绕三种学说:脂质浸润学说、血栓形成学说和损伤反应学说。

Virchow曾提出As 是一种炎症的观点, 1998 年12 月法国卫生研究院及Merieux 基金会在法国的Annecy 组织了一次感染与As 研讨会。

初步得出“As过程是炎症反应过
程”这一基本观点。

然而从现有的流行病学、病理学和动物模型的研究资料来看,感染与As 之间是否存在着必然的因果关系,还不能作出最后判断。

As 病变中发现的病原体是直接引起病理变化还是通过免疫反应起作用尚未明确,可能与其他危险因子共同起作用。

[3]
而以As 是一种炎症的观点出发,就必须从解决炎症发生发展的基本环节出发,去打断这一网络形成的主要环节,才能真正达到防治的目的,当然要做到这点还需要进行大量深入的研究。

4.预防及治疗
改善饮食习惯控制高脂血症 
1 阻断AS的形成过程 改善不良习惯是防治AS的重要措施 
控制高血压及糖尿病阻断AS的发生和发展
扩血管药 
②AS的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药阿司匹林
溶栓与抗凝药
③AS手术介入治疗
④基因治疗及干细胞移植
2、 可用于建立实验模型的动物[4]
目前可以作为模型的动物有:大白兔、鸡、鼠、猪和猴等。

其中猪和猴的系统发育和饮食结构类似于人.能够产生自发性的动脉粥样硬化,是研究人类AS的理想模型。

家兔和鼠是现在研究AS最常用的模型动物,两者比较各有优缺点:家兔不易自发性产生AS,但它对高脂饮食特别敏感,但是家兔的As病变只与人的病变表面上相似,其病变中的脂类和巨噬细胞含量远比人类大。

鼠具有抗As性,但是作为实验动物,具有经济效益比较高,生存能力强,死亡率低的特点。

为此,人们不断摸索建立造型简便且重复性好的AS模型。

3、 模型的建立
1. 高脂饮食建立大鼠As模型[4]
选取健康Wistar大鼠24只,雌雄各半,体重180~200 g,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采用高脂饲料(含15.0%脂肪、1.25%胆固醇、0.5%胆酸、0.2%甲基硫氧嘧啶),对照组采用普通饲料饲喂。

10周实验组产生明显As特点,可诱发Wistar大鼠出现粥样斑块,但是无法形成成熟斑块。

2.高脂饲料及维生素D3联合应用建立大鼠As模型[1][4]
健康Wistar大鼠雌雄各半,体重180~200 g,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每只大鼠按700 000 U/kg的总剂量腹腔注射VD3,分3d 给完之后,每天给予高脂饲料20 g,即3%胆固醇、0.5%胆酸钠、0.2%丙基硫氧嘧啶、5%白糖、10%猪油、81.3%基础饲料。

连续喂养21d;对照组:每只大鼠以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3d后,每日给予标准饲料20g,连续喂养21d可建立As模型。

实验3周后,处死动物,分离各组大鼠主动脉弓,置于10%中性福尔马林中固定,作HE染色及yon Kossa染色,观察形态学改变。

实验组可见血管内皮连续性破坏,管壁局部向管腔明显突出,形成斑块,斑块内有坏死物质形成,弹力纤维断裂,动脉外膜变薄撕裂,呈较典型的动脉粥样斑块。

3.脂饲料及维生素D负荷的同时予球囊损伤动脉建立大鼠As模型[5]
健康Wistar大鼠雌雄各半,体重180~200 g,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在高脂加维生素D饮食的基础上在第7天行大鼠主动脉内膜损伤术(]将球囊导管自颈外动脉进入胸主动脉,以生理盐水充盈球囊,向外拉至颈外动脉,再进入胸主动脉,重复3次),90 d后内皮损伤组管壁内皮细胞脱落,内膜增厚,斑块表面纤维帽薄,突出的斑块内含有坏死物质,平滑肌细胞减少,纤维组织增生伴片状或点状钙化,中膜明显萎缩,呈较典型的与人类AS相似的成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4.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As模型[7][6]
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6周龄,雌雄各半。

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给予高脂膳食结构的饲料饮食(脂肪2l% 、胆固醇0.15%),对照组予普通饲料饮食,饮水不限。

分别在饲养l5周龄、l9周龄、24周龄、28周龄、36周龄时随机各取等量处死,处死前一天晚上禁食不禁水。

进行形态学观察,18~20周斑块形成。

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形成As斑块不仅局限于主动脉根部,在冠状动脉、主动脉弓及其分叉处、颈总动脉及其分叉处、胸主动脉、腹主动脉、双肾动脉分叉处均可形成斑块,与人类全身As好发处相近。

5.半胱氨酸血症大鼠As模型[4]
普通级雄性Wistar大鼠,体重200g,分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鼠L2蛋氨酸灌
胃给药,分别给予230 mg观察其引起动物血脂紊乱,病理组织化学变化。

对照组同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给药。

喂饲8周时主动脉弓局部内膜下水肿.引起主动脉弓内膜下的动脉硬化病变。

4、 总结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理至今尚未明确,这导致对于As的预防及治疗等不能对症下药达到很好的效果,因此建立与人类相似的成熟的动脉硬化模型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杨鹏远,芮耀诚*,焦亚斌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3 Jul;24(7)
[2]徐也鲁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1年第9卷
[3]林苹1,郑榕岚2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第23卷第2期2001年6月
[4]陈洁 综述,李玉杰 审校 解剖学研究2007年第29卷第3期
[5]刘 磊, 焦向英, 张炜芳, 赵荣瑞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5年12月,36(6)
[6]刘剑刚 ,董国菊 ,史大卓 ,王永炎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5年第l3卷第6期
[7]Susanne Zadelaar, Robert Kleemann, Lars Verschuren, Jitske de Vries-Van der Weij, José van der Hoorn, Hans M. Princen and Teake Kooistra 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 2007;27;1706-17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