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乐学情境是激发学习兴趣关键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作者简介:周丽恒,女,汉,1981年12月,吉林省长春市人,现任教于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实验小学,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主持参与两项课题研究并已结题。
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
小学生正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阶段。
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来源于兴趣。
小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促使他们主动地学习,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下面,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谈几点体会。
一.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在教学中,适时地创设和谐、愉悦的求知情景,激发学生乐学、爱学数学的内驱力,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各个侧面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巧妙地导入新课能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例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教师一进入课堂就出示相同加数的连加法:2+2+2+2+2,4+4+4+4的题目出来后立刻说出结果,问学生:“我算得对吗?快吗?”然后带着神秘的色彩说:“只要你们出加数是相同的连加法,不管有多少个加数,我都会很快很准地算出结果。
”这让学生注意力非常集中,都急于想知道老师有什么诀窍,这样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提高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二. 教学直观,形成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圆柱的认识》这节课时,让每个学生找一个圆柱体,并用纸把圆柱体包好老师问:圆柱有几个面?都是什么形状?面与面之间有什么关系?因为学生亲自动手糊过圆柱又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观察,都能有条有理的把观察的结果叙述出来。
紧接又引导学生观察其他部分,每个学生都积极的参加了这一教学活动,兴趣也很高,都争先恐获后举手发言,最后又由学生将圆柱体各部分的特征完整做了叙述。
在此基础上,老师又运用准确、简明的数学用语做出总结,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不仅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而且使学生得到的知识进一步深化。
创设乐学情境 提高教学效果
创设乐学情境提高教学效果摘要:教学是一项综合艺术,教师要通过言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渲染特定的教学气氛;创设乐学教学情景,提高教学效果;引导学生去探索化学知识的奥秘,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
关键词:化学教学;乐学情境;学习兴趣【中图分类号】g633.955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手段。
在化学教学中恰当地设置悬念,展现矛盾冲突,能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发现精神,下面介绍本人在教学中如何乐学情境的想法和做法。
通过实验提高兴趣创设实验情境,化学课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化学实验以其独特的魅力强烈的吸引着学生注意力,各种玻璃仪器形状各异,洁净透明;各种药品赤、黄、橙、绿,五颜六色;化学反应比较激烈奇幻,鲜明生动。
设置实验时一定要课前做好准备,一定要依据教材内容,从教学目标出发,实验原理对新学知识有辅垫作用,或者能用所学知识予以解释。
这样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启发学生思维向一定方向探究,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比如,在学习《燃烧》这节课的时候,导入新课可增做滤纸自燃这个实验。
将白磷溶解在二硫化碳中,然后将滤纸在该溶液中浸湿,用镊子夹住,只须在空中回摆动,不一会儿,滤纸就燃起大火,奇妙的现象立即勾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我随即提问造成悬念:“欲知其道理,且听本节分解。
”接着然后进行新课,同学们个个都抬头挺胸的,目不转睛,专心致志地听讲,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极大的提高,学习的效果就不用说了。
运用身边现象创设乐学情境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依据教材内容,联系日常的实际生活,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探索,去揭开身边的一个个化学之谜。
比如学习《的氧化物性质》之后,让学生尝试着通过所学知识解释谚语“一天一场暴,田埂都长稻”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讲盐的水解,让学生联系:泡沫灭火器成分、灭火的原理,蒸馒头为什么加发酵粉?铵态氮肥为什么不能与草木灰混施?讲油脂的性质,让学生明白:肥皂可用猪油、牛油、等油脂制成;讲焰色反应联系硝酸钾、硫磺、木炭,则可让学生想想那喜庆的焰火,变化多端急流似地冲入云霄,五彩缤纷如天女散花,那么焰火的成份是什么?你是否知道,它的成份和四大发明联系在一起,曾经书写过我们中华民族骄傲的历史?就是利用这些自然的、社会的、生活的实际,掀起学生心头层层浪花,推动思维的涟漪,引起无数的遐想和追求,既含有课堂气氛,让学生感到学习化学并不是空洞的,而是能解决许多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成功的教学不是填鸭式,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只有“好之”“乐之”才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以学为乐。
而学生的兴趣源自于具体情境,课堂教学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施主体教育的主阵地。
一、导语创设情境,启发学生兴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上课伊始,教师如能用精彩的导语、动听的音乐、美丽的画面等来创设情境,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黄山奇松》一课时,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谁知道黄山是个怎样的风景区?它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然后,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黄山的秀丽风光,并介绍:“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却对黄山的奇松更是情有独钟。
那么黄山的松树‘奇’在哪呢?”在一片赞叹声中学生充满好奇,情绪兴奋之时转入新课的学习。
这样,学生融入其中,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使思维处于兴奋状态而积极参与到语文学习中。
二、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生活陶行知先生认为:“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
”生活中到处都有我们教学所需要的情境,到处都存在着教学的思想,关键是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创设生活情境来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我们所创设的生活情境应该是最贴近学生、最为学生熟悉,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发生的和可能发生的情境。
创设生活情境要注意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同时也要有时代生活气息。
例如在教学《郑人买履》这一则寓言故事时,可这样设计,在学生熟悉寓言讲的故事后,先让学生讲讲寓言故事,再让学生谈谈自己穿的鞋是谁买的?你们是怎样买鞋的?因为他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这时学生都很积极地发言,有的说是自己一个人去买的,买的时候,先挑选自己喜欢的,然后选适合自己的尺码的脚试一试,试了合适就把鞋买下来。
大部分学生都能把买鞋的过程和乐趣表达出来。
浅谈思想品德课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戏 , 几组 同学分别 扮演 自卑 者 、 让 自负 者 、 自信者 的角 色, 让他们表 演三者对待 同一件事情 的不 同态度 , 其他
同学看到他们形 象地表演 , 纷纷大笑 和 比划起来 , 课堂 气氛显得异常活跃 , 而学生也就在这愉悦 中掌握了知识 点。 通过游戏 , 复杂的脑力 劳动不再是一种负担 , 使 而是
体验, 营造 宽松愉快 的课 堂 , 想方设法 为学生 营造愉快 的课堂氛 围, 而引领 学生快 乐地学 习。 从 例如 , 在学 习八 年级 “ 我能 行” 一框 时 , 以运 用一个 角 色扮演 的游 这 可
、
通过鼓励的艺术 , 培养学生的学 习兴趣
在适应思想品德课新课程的改革 中, 有的教师整堂 课 只是 传授知识 , 生则被动地学 习 , 响了思想 品德 学 影 课课堂效果 。其实教师应 该注重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 努
一
结等都力争达到 明晰 , 富于肩发性 。 2巧妙引导体会情感 。思想 品德课 是移情 的艺术 , . 在教学 中, 只有教师教课入“ ” 学生 学习才 能入“ 。 情 , 境” 老师讲课 总要带着一股 激情 , 才能 激发学生情 感 , 使学 生也像老师那样 投入情 感 , 情学习。 倾 3 . 注意创造课堂气氛 。 在每堂课 中教师应 注重学生
深刻的影响 。尊重 、 任学生也是建 立 良 的师生关 系 信 好
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 学生只有得到人格的尊重 和必要
的信任 , 才可能进入 “ 主角” 参与知识 形成 、 展 、 , 发 应用 的过程 , 才能激发求知欲望。 在教学 中教师要尊重 、 信任 学生 , 与学生坦诚相 待 , 做学生的知心朋 友 , 建立起相互 尊重 、 信任 、 帮助 、 团结友爱 、 同进 步的 良好关 系。 共 总之 , 教无 定法 , 只要 在教学 的各 个环节 , 计划 、 有
浅谈小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作者:李静来源:《科教创新》2013年第04期当前许多教师在“教”与“学”的关系上,主要以教师传授为主,采取填鸭式、注入式的方法,反映在数学教学中则是重灌轻导、重讲轻练,强调一致性,忽视学生个性发展,造成学生被动学习,对数学学科缺乏兴趣,甚至苦学、厌学,对双基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更无法谈及。
为改变这些弊端,我要数学教学中开展了“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的操作,即通过教师运用多变的手段,精心设计、创设愉快的学习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自觉自主地学习,提高教学效益。
一、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是激趣乐学的关键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课堂教学仿佛套上了枷锁。
因此只有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从应试中解放出来,才能活泼主动地学习。
在教学中,我首先减轻了分数对学生的压力,针对优、中、差三类生建立了分类学习目标,通过注重提问、练习、测查等方式使各类生均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其次是不布置家庭作业,尽力使学生在课堂上就掌握所学知识;第三是运用多变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创造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轻松地掌握所学知识。
二、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兴趣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将是其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最大动力。
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本身发生兴趣,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最实际、最直接的驱动力。
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内容时,我们创设了这样一种情境,配音乐将故事:猴妈妈买来一个西瓜,她对两只小猴说:“我把这个西瓜平均分成两份,你们每人吃一份。
”一只小猴不高兴地说:“啊……才吃一份呀!给我们吃那么少。
”猴妈妈笑着说:“那这样吧,我把这个西瓜平均分成四份,你们每人吃两份,这样可以了吧!”这只小猴听说吃两份,高兴得跳了起来:“太好了。
”另一只小猴在旁边不出声,好像想出了些什么?最后说:“不对,不对。
现在的两份还是同原来的一份一样多。
”同学们,你们想想,这只小猴说的有道理吗?为什么?这样,以巧妙的方法出示教学内容,激发了兴趣,诱发了思维,学生带着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寻求新知的活动中,使他们不自觉地通过动脑动手,积极主动地获取了新知。
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在现实中和已有的基础上体验和理解数学知识.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已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个亮点.一个好的“情境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引起学生有效的认知冲突与碰撞,使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积极投入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中;有时还能够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下面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浅谈情境创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一、精心设计引言,激发学习兴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中教师创设生动形象、富有情趣的引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的状态,有利于引导学生的创新学习,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进入课堂教学的最佳准备状态.例如,在教学“正数和负数”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语:东坡佳句“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阴与晴、圆与缺、悲与欢、离与合,都描绘了自然世界、人类生活截然相反的真实状态,这些矛盾的东西融为一体,营造出了和谐而真实的氛围.在数学世界里,一对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也是这个大家庭的成员,它们彼此矛盾而又和平相处,为数学世界增添了无穷的魅力.教师以古诗句作为开堂白,学生的兴奋点一下子转移到数学课堂上来,很自然地进入学习情境中.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探知热情在广阔的数学教学空间里,利用情境教学,创设既带有情感色彩,又富有实际价值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扮演测量员、统计员进行实地调查,搜集数据,制统计图,写调查报告,教学效果可谓“百问不如一做”,学生产生顿悟,更加乐意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例如,在教学“不等式的性质”时,我就是随手拈来这一情境:小亮16岁,王明14岁,小亮和王明今年谁大?5年后谁大?10年前呢?抽象成数学问题:由16>14,得出16+5>14+5,16-10>14-10.这样的情境,让每个学生都能引起共鸣,以至于主动地参与活动和思考,让学生体验到不等式性质①的存在与正确性.三、创设故事情境,开启乐学大门在数学的发展史上,有大量引人入胜的数学故事和数学史实.在数学教学中恰当地穿插和引用这些材料,能有效地构建愉悦的教学情境,抓住学生具有强烈好奇心的这一心理特征,充分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他们更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我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古印度有个国王,迷恋下棋,在全国范围内征召高手并许诺:谁胜了国王,国王就满足他一个要求.后来,一个僧人胜了国王,他就要求国王在棋盘上放麦粒,第一格放1粒,第二格放2粒,第三格放4粒,然后是8粒、16粒、32粒……一直到第64格,他只要棋盘上的麦粒.国王笑他:“真傻,就要这么一点麦 粒.” 僧人说:“恐怕你的国库中没有这么多麦粒!”国王的国库里有这么多麦粒吗?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将会知道64格棋盘,如果按10克/千粒计算,那么所放麦子约1800亿吨.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同时也为讲述有理数的乘方设下伏笔.四、创设实验情境,激发思维火花新课标指出: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创设实验情境,即教师配合教材,把实物、直观教具展示给学生,或向学生作示范性的实验,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教学“展开与折叠”时,教师可让学生准备几个正方体纸盒,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看看能展成几种平面图形,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根据实验操作,分析讨论,所有问题都在学生的动手实践中得到解答.学生经历亲身体验,亲切自然,水到渠成.整堂课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五、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解于问.通过探索,解决问题,获得积极的心理满足.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励学生解决问题的动机,促使学生边看、边听、边思、边议,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例如,在教学“抽样调查”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赵大叔承包了一个鱼塘,想知道:①鱼塘里有多少条鱼?②你能帮他想出办法求出共约有多少千克吗?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就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这样设置悬念,引入新课,使学生对某种知识产生一种急于想了解的心理,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可能出现许多不同的答案,产生了不同的认知冲突,教师这时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探究,让他们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成功的快乐,他们吃着自己做的“馒头”,其乐无穷.总之,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是提高课堂效率、融入新课程的一个很好的手段,通过“情境”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为学生提供攀爬支架,这样,课堂才会有生气、有效率.教学是一门艺术,作为数学教师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恰当地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自主探索有价值的数学知识,获得情感、能力、知识的全面发展.。
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会学、乐学”
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会学、乐学”摘要:当学生对知识不感兴趣时,一个再小的任务对他来说也是负担,是不可逾越的“鸿沟”;反之,对知识有浓厚兴趣时,学生就会产生不断前进、渴求新知、欲求明白的强烈渴望,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所感兴趣的学习中,从而自主学习,在轻松的状态下学习知识。
关键词:激趣;会学;乐学一、创设教学情境,“引趣、激趣”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之一。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趣是第一步。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以“新”“异”来诱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同时,要巧设导语、问题,用联系生活的课堂活动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陶罐和铁罐》这一课时,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会学、乐学”的能力,课前笔者先让学生从家里或是网络上了解陶罐和铁罐的特点,并观察他们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学生提前做了充分的准备,课堂上都争先恐后地发言,笔者顺势引导学生说出每种事物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取长补短才能成功。
这样学生理解了课文,还能自己总结出课文的道理,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感受成功带来的喜悦,在潜移默化中学会知识,学会学习语文的方法,提高了学习语文的能力。
二、给学生一个“充满生机的课堂”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不要把学习局限在教室的四堵墙壁里,教师要因时、因地、因学生、因教学内容的不同,灵活地巧设课堂,想方设法为学生营造一个舒展的课堂。
”在舒展的课堂里,学生表达会自由新颖,思维开放鲜活,探究欲望强烈,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高见。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播基础知识,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丰富的想象力。
如教学《女娲补天》一课时,让学生先看课文的动画配朗读,然后谈谈观后的感受。
学生看的时候非常认真,一下子被故事所吸引,每个人都聚精会神地看了起来,于是笔者又让他们欣赏一遍。
有了两次印象深刻的观影后,学生开始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这样,学生就在轻松的氛围里学到了知识。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小学三年级数学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小学三年级数学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三年级是连接小学低年级和高年级的桥梁和纽带,学生能否很好地完成这个过渡关键在于教师的把握,因此老师需要掌握合适的教学方法。
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些较为有效的小学三年级数学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三年级数学的教学方法和措施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的良师,在数学学习中,学习兴趣更凸显出了其重要性。
小学三年级的数学学习不在于学生做了多少练习,也不在于学生做的练习题的难度有多大,关键是要让学生会学、乐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更容易看到他们对某一种东西产生兴趣的那种极大热情,所以,教师要抓住这一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兴趣成为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能力的导火线。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些教学情境,积极引导学生爱学、乐学。
其次,教师在设计学生的课后练习及课后作业时,我们要注意好作业量和难度,在作业中适当设计一些趣味性的东西,让学生带着乐趣去做作业,带着自信去探索。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前提。
学生学习的兴趣越浓,越有利于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加大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计算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忽略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导致一些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连一些两位数的加减都不能准确计算。
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严格的要求学生,加大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俗话说“熟能生巧”,要让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切实的培养,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精心设计学生的作业,加大学生的练习量。
比如,在教学质量单位时,提前让学生到超市了解日常用品的重量,看看有多重?然后掂一掂。
让学生准备:苹果、土豆、食盐、黄豆……课堂中分小组(3人),发记录单(物品名称、估的质量、称的质量),体验后学生很感兴趣,比较抽象的知识通过“玩”融入血脉之中,从而有效的培养了生的计算能力。
其次,每天的作业题中都应该设计计算练习,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计算能力必须有持续的练习,而且练习设计要有易错计算题的对比练习,例如“24×5”学生常常当成“25×4”,这样的易错题就应该经常在作业题中出现。
创设情境,提高初中语文学习效率
创设情境,提高初中语文学习效率【摘要】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自然乐于学习,能力水平的提高指日可待。
【关键词】目标;师生互动;创设情境【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要激活语文课堂教学,应在教学内容上积极引进“活水”,在教学思路设计上努力求新,把课上“活”,还要在教学方法上真正变注入式为启发式,达到教与学和谐交流,把学生教“活”,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一、抓住课文重点,明确教学目标语文课堂教学要详略得当,不可平均用力,老师必须做到“任它千瓢水,我只取一瓢饮。
”即紧抓住课文的重点,牵动人隅而提挈全篇,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另外课堂上的讲和练还要重视眼前的课文,明确一堂课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切不可什么都抓,那只会什么都没有抓透。
因此上课前要认真地选几个知识点或训练点纵横延伸。
选的“点”要恰当,在课文中能起“点睛”作用或关键作用。
例如在讲说明文的语言特点的时候,我们要重点强调它的准确严明,而不要把重点放在生动形象,大量修辞手法的运用上。
经典的说明文篇目《中国石拱桥》中就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读起来生动形象,趣味性强,但对于理解中国石拱桥的成因、特点的作用就不大了,我们还要从分析句中的词语出发,理解中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二、要以学生为中心,师生互动,让课堂充满活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彻底改变“自己唱主角,几个优秀学生当配角,大多数学生当听众”的状况,让所有学生动起来,使整个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一)“师生互动,共同发展”是新课程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定位该定位所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是否参与学习,更重要的是解决一个学生如何参与的问题,具体地说:通过“我们应当学会什么”、“我想学会什么”引导学生参与确立学习目标。
这一过程是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化。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一般有哪些方式?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一般有哪些方式?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际,谈谈在教学中你是如何创设教学情境来激发学习兴趣?答:一、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要在教学中真正做到学生愿意主动的学习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自此变得更加的重要。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必须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对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应当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下面就谈谈我近几年在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体会。
在新知识教学之初,创设情境,能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情境设计,不但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乐趣,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精神。
1、创设探索性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现代教育理论曾提出: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以学生探索性的学为主体,以教师创造性的教为主导。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个探索性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各个侧面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 2 要学”。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教学重点,而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又是教学的难点。
如何突破难点,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做了这样的设计。
我先出示长方形框架并告诉学生长方形长3分米,宽2分米,请学生说出它的面积,然后教师捏住长方形框架的一组对角向外拉,长方形变成了平行四边形。
这时我提问:同学们能说出它的面积有没有变化吗?学生l回答:它的面积不变,还是6平方分米。
学生2回答:它的面积变了,比5平方分米小。
此刻,教师不必急于肯定或否定这两位学生的回答,给学生留一个悬念,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到底是多少?怎样求得呢?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他们一定会探索其中的缘由,而教师就应该给学生创设这种情境,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自己得出结论。
这样,学生求知欲望就被有力地激发出来,这种学习效果要比教师硬塞现成公式要好得多。
创建愉快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科 缺乏兴趣 ,甚至苦学 、厌 学 ,对双基 的掌 识 。 握 和能力 的培 养更无法谈 及。为改变这 些弊
教过 的 “ a ×e+ b ×c ”类型题有点相 同 ,又
有些 思考题 ,可 以开展数学活 动课等 。这样
五 、创 设竞争 的情 境 ,让学生得 到进取 可 以充分 培养学 生观察 、实践 、思考 、分析 等能 力 ,让学生 的素质得 到充 分的训练 ,学
二、创设 轻松的学 习环境 ,是激趣 乐学 之乐
的关 键
“ 好 胜心”是每个 儿童 的天性 。在教学 生在各种课型 中也体验到 了整体教学这乐。 通过几年的探 索 ,我有 以下体会 : “ 刨设乐 学情境 ,激 发学习兴趣 ”操作
度地提 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 中我非常重视 师 生用多种方 法来 计算长方 体的表面积 ,师 最 教 学 之 乐 生人格 上 的平 等 ,发扬学 问中的 自由和组 织 后通过 比较 、分析 、归纳 ,得 出长方形 的表 管理 上的 民主 ( 如在分组教学 中大胆让 小组 面积公 式 ,学生不仅 兴趣 更浓 ,积极性 高 , 即,不 同的教材在课 堂教学 中开设不 同
的课 型 ,如在 教学 ” 土地 的丈量 ” 时 ,可让
长 自己主持对 学习的讨论 ),力争体现 学生 而且通 过亲身参与 ,印象更加深刻 ,记忆 更 学生 到校 外上实践操作 课 ;如针对 教材 中的
的主体地位 ,让 学生认识到 自己就是学 习的 加 牢 固 。
主人 ,从 而 自觉 、 自主 地 学 习 。
四、创 设主动参 与的情境 ,让 学生体会 有点不 同,感到手足无策 ,难 以下手 。这时 , 教 师 应 大 胆鼓 励 学 生仔 细观 察 、分 析 ,在
语文课堂如何激发学生兴趣
语文课堂如何激发学生兴趣作者:刘勇来源:《文学教育》2019年第05期内容摘要: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重复的过重的课业负担,是改革课堂教学的当务之急。
因此,要想提高课堂效率,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尤为重要。
本文谈谈个人看法。
关键词:语文课堂兴趣激发“一切为了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为此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既要师生互动起来,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重复的过重的课业负担,是改革课堂教学的当务之急。
因此,要想提高课堂效率,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尤为重要。
一.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创设学生乐学情境,把学生带入“引人入胜“的环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
乐学情境的创设,要求教师提供最佳的教学环境和活动场所,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结构,把书本知识化为血肉丰满、生动活泼的形象,把学生带入探求新知的乐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因其教材特点,在情境教学的创设上,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始,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及年龄特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创设学生乐于参与的教学情景。
如:1.情境导入,教师在讲课前,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创设一种美好的情境,使学生带着一种强烈的好奇心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
如讲《看月食》一课,上课之前,可先播放音乐《月亮船》,配乐朗诵儿歌,让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晴朗的夜空,有个弯弯的月亮,多像一只小船,在夜空中飘荡。
我想生出翅膀,飞到你的身旁,坐上月亮船,飘到遥远的地方。
音乐结束后,教师问学生:听完这首儿歌你想到了什么?停了一会儿又说:的确,明朗的月夜是美好的,诱人的,可你们知道吗?有时候洁白的月亮会变成一个黑影,这种奇妙的现象就是月食。
通过这一番情境设计,同学们就能情绪饱满,好奇心十足,心情愉快地投入到学习课文之中。
2.谈话导入,在讲《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教师联系实际生活和学生进行谈话,师问:同学们,你们平时除了喜欢学习还喜欢干什么?生答:帮妈妈干活、玩耍。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摘要:本文通过创设愉悦情境,趣味导入, 探究设疑,走进生活,等方面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关键词: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在新课标美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美术课程所要突出和强调的重要内容。
这是因为每个人都是社会中的人,都需要具有健康心态与丰富的情感、正确的价值认识。
美术教育不能忽视对这些方面的培养和提升,所以此次美术课程标准将其作为课程所要达成的重要目标。
一、创设愉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作为一线美术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他们更喜欢上美术课,乐于学习美术知识,接受美的熏陶。
农村学校最大的优势在于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只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你会看到诸如小溪边的卵石片、泥土、家禽羽毛、农家些柴禾堆的各种秸杆都是进行工艺制作的好材料。
结合当地资源,可以通过剪、贴等手段进行工艺创作达到艺术设计效果,从而培养学生的兴趣。
如:在上制作装饰画一课时,我要求学生利用生活中平常的东西制作装饰画,我没有讲述装饰画的原理、色彩搭配等,而是将闲暇时从网上收集的一些精美的装饰画,一一展示给学生,那生动的造型、漂亮的色彩、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那独具匠心的创意更是让他们不由自主地发出赞叹。
受此感染,学生也跃跃欲试,我因势利导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构思、讨论制作的内容,需要的材料,然后分头行动,一次手工制作热潮在校园里掀起……通过这节课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一个良好的范例,对学生学习时仅有老师一个人说教,学生听,这样的课堂最不受学生欢迎。
.学生不仅具有启发、展示的作用,更是一种学习动力的催化剂。
二、趣味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美术课教学中,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兴趣是学生学习美术的原动力,正如一位著名教育家所说“教人未见意趣,心不乐学”,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呢?首先,以德育教育,激发学生的兴趣、发展思维能力。
创设乐学情境 快乐高效识字
创设乐学情境快乐高效识字一、引言识字是儿童学习语文的基础,也是他们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
对于很多孩子来说,识字并不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他们可能会觉得枯燥乏味,缺乏动力和兴趣。
创设乐学情境,让识字变得快乐高效,是每一个家长和教师都应当关注和努力的目标。
二、创设乐学情境的重要性1. 激发学习兴趣在乐学的环境中,孩子们会更愿意参与学习,他们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愉快的体验。
这样的环境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去接触学习内容。
2. 提升学习效果乐学情境不仅能够增强学习兴趣,同时也会提升学习效果。
在愉快的氛围中,孩子们能够更加专注于学习,更加容易记住和掌握所学内容。
3. 塑造积极的学习态度通过创设乐学情境,孩子们会建立起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信心。
他们会对学习抱有信心和乐观的态度,从而更愿意克服困难和挑战,努力向上。
1. 利用游戏和竞赛游戏和竞赛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可以利用这些活动来创设乐学情境。
可以设计一些识字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学习词汇,提升识字能力。
可以设置一些奖励机制,让孩子们在竞赛中取得成绩时能够得到一定的鼓励和奖励。
2. 创设有趣的学习场景在教学中,可以创设一些有趣的学习场景,让孩子们在其中可以尽情体验学习的乐趣。
在识字教学中,可以利用故事、音乐、绘本等多种形式,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词汇,提高识字能力。
3. 尊重孩子的学习需求尊重孩子的学习需求是创设乐学情境的关键。
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节奏,应该根据孩子们的个性和特点,灵活地调整教学方式和内容,让他们在学习中能够得到真正的快乐和满足。
四、案例分享以下是一位教师在课堂上创设乐学情境的案例分享:在一次识字教学中,教师设计了一个名为“字母疯狂”的游戏。
在游戏中,孩子们需要根据提示找到相应的字母,然后通过拼音、组词等方式来认识和理解这些字母。
教师还配合了一些游戏道具和音乐,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氛围。
孩子们不仅提升了识字能力,还在游戏中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摘要:传统教育中,教师关注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考出好分数。
教学方法主要是机械灌输,不注重唤醒学生的生命活力,学生是被动接受者。
新课程让我们认识到,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转换角色,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鼓励者,唤醒和激活学生的生命活力,引导他们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关键词:情境兴趣仿真游戏传统教育中,教师关注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考出好分数。
教学方法主要是机械灌输,不注重唤醒学生的生命活力,学生是被动接受者。
新课程让我们认识到: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转换角色,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鼓励者,唤醒和激活学生的生命活力,引导他们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那么如何利用学生好奇、好动的天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呢?一、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浓厚的兴趣是强大的学习动力,有了兴趣才能把身心投入学习活动中,才能自主学习。
当前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图、文、声、像融为一体,创造更生动的情境。
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结合在一起,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异彩纷呈,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多媒体教学系统可展示优美的图像、动听的音乐、有趣的动画,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利用多媒体,首先呈现森林中的小动物小猪、小狗、小兔、小熊分别骑着装有□⊙○○等不同形状车轮的自行车赛跑的情景。
精彩的画面,一下把学生吸引住了。
比赛之前,先让学生猜猜谁先到达终点。
学生根据生活体验,猜小狗会得第一。
比赛开始了,音乐声中,小狗骑得又快又稳,得了第一,小猪、小兔、小熊虽奋力拼搏,但仍落在后面。
学生情绪高涨,事实果然与猜想的一致。
老师在这时接着提问:“小狗为什么能得第一?”“车轮为什么是圆的?”“车轴为什么要装在圆心上才能跑得又快又稳?”这一连串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带着探求知识奥妙的愿望,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了有关圆的知识学习活动中。
如何让学生
如何让学生“乐学”乡村学校的学生知识面窄,学习兴趣不浓,如何让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一直是困扰语文教师的一个难题,这次“学记”语文的教学研讨正是一个很好的探讨的契机。
我在教学中有些不成熟的体会,和各位同仁做些探讨。
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
”这段话集中论述了课内和课外、劳和逸上辩证统一的关系,并且只有在教学中注重了四者的有机结合,才能使学生体味到学习的乐趣。
“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
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
”同时,《学记》还从反面对照当时“注入式”教学的弊端,剖析了教师如不注意遵循教学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其后果必然是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件苦事而毫无乐趣可言。
所谓“乐学”教育,即学生乐于学习,它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
首先它表现为学生对学习具有一种积极主动的进取态度,标志着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的真准确立;其次,让学生在积极的情感氛围中学习是“乐学”教学的起点,而“乐学”的最高境界则是学生的学习行为已达到“以苦为乐”的境地。
所以,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就应以如何能让学生“乐学”为指导思想,寻找教学的最佳切入点。
一、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调动教材中的趣味因素,设计出令学生耳目一新、学兴盎然的乐学情境,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活动中去,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和掌握知识,陶冶情感,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乐学”情境的创设,要求教师提供最佳的教学环境和活动场所,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结构,把书本知识化为血肉丰满、生动活泼的形象,把学生带入探求新知的“乐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我在教《鲸》这个课时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今天,我们一起来理解海洋里最大的鱼──鲸。
”话刚出口,学生纷纷质疑:“鲸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
”“为什么说鲸是哺乳动物呢?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到根据?来,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遍课文。
小学数学趣味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趣味教学小学数学本身就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如何让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枯燥到喜欢,是数学教学本身要解决的问题。
兴趣是学习的根本动力,积极开展趣味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让小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是我在教学实践中一直努力探索并寻求解决的问题。
1.创设人际和谐的情境,是趣味教学的前提。
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重视师生人格上的平等,力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自觉、自主地学习。
教育家赞可夫曾说:“学生积极的情感,欢快的情绪能使他们的精神振奋,思想活跃。
”因此,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心灵接触的动态过程就是学生心灵沟通、情感交流的过程。
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意味着师生之间在交往中的频率增加,在心理上的距离缩短,在情感上的沟通共鸣,而且是学生进行积极思维活动而发挥主动学习精神的催化剂,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对实现教育的有效性起到积极作用。
2.创设主动参与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参与之乐。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呢?布鲁纳说得好,“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
”而动手操作,正能达到这一目的。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课前让每个学生准备一张正方形的纸片,一张锐角三角形的纸片,一张钝角三角形的纸片,一把剪刀。
一上课,就指出:“今天我们学习三角形内角和,看谁能利用自己手中的学具通过剪、拼、折等方法,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允许学生自由讨论。
学生听后,都积极思考,认真剪拼。
不一会儿,有的学生小声议论:“好像等于180度。
”不少学生争先恐后地举起了自己的小手,都希望第一个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
有的说:“我把三角形的三个角剪掉,拼成平角,平角是180度,所以,我认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有的说:“我与他的方法不一样,我把正方形纸片沿着一条对角线剪开,剪成两个三角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设乐学情境是激发学习兴趣关键当前许多小学数学教师,尤其是农村学校的小学数学教师,在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上,主要以教师传授为主,采取填鸭式、注入式的方法,反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则是重灌轻导、重讲轻练,强调一致性,忽视学生自身的个性发展,造成学生被动学习,对数学学科缺乏兴趣,甚至苦学、厌学,对“双基”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更无法谈及。
为改变这些弊端,我在数学教学中开展了“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的操作,即通过教师运用多变的手段,精心设计、创设愉快的学习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行之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事半功倍地促使学生自觉自主地学习,卓有成效地提高教学效益。
下面就将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些具体作法小结如下:
一、创设人际和和谐的情境,是激趣乐学的前提。
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因此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师生人格上的平等,发扬学问中的自由和组织管理上的民主(如在分组教学中大胆让小组长自己主持对学习的讨论),力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自觉、自主地学习。
二、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是激趣乐学的关键。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课堂教学仿佛套上了枷锁。
因此只有创
造轻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从应试中解放出来,才能活泼主动地学习。
在数学教学中,我首先减轻了分数对学生的压力,针对优、良、中、差四类生建立了分类学习目标,通过注重提问、练习、测查等方式使各类学生均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其次是不布置家庭作业,尽力使学生在课堂上就掌握所学知识;再次是运用多变灵活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创造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轻松地掌握所学知识。
三、创设浓郁的趣味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兴趣之乐。
寓教学于游戏中,符合儿童的身心特点,特别是低年级儿童更喜爱游戏活动。
十九世纪德国著名教育家弗里克·福培尔曾说过,小孩的工作就是游戏。
因此,在教学中适当采取游戏的教学方式,毫无疑问是非常受学生欢迎的。
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自然教学效果也肯定会更好。
譬如:如果在低年级教学中有的放矢地开展开火车、开房门、找朋友、夺红旗、大鱼网、放鞭炮等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就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潜移默化地学到了数学知识。
四、创设主动参与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参与之乐。
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好奇心”,充分发动学生动手实践或亲身制作学具是提高学习兴趣的一种重要方法,它会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发现问题,手脑并用,通过自身的探索后获得成功,体验到参与之乐。
譬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可让学生在先
课前自制一个长方体,通过各种感官理解什么是长方形的表面积,然后让学生把模型拆开,呈现一个组合图形,让学生动手量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最后,教师通过比较、分析、归纳,得出长方形的表面积公式,学生不仅兴趣更浓,积极性更高,而且通过亲身参与,印象更加深刻,记忆更加牢固。
五、创设探索、研究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求知之乐。
即:创设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带着疑问,在老师的诱导下探索研究,从而激起学生求知的强烈需要。
譬如:在教学“能被2、5整除的数”这一内容时,在导入新课时,要让学生任意说一个整数,老师马上就能说是否能被2、5整除,这一现象使学生感到十分惊奇、羡慕,就急于知道这是为什么,于是在老师有条不紊的诱导下,逐步发现了能被2、5整除数的特征,从而真正体验到了求知之乐。
六、创设竞争的情境,让学生获得进取之乐。
“好胜心”是每个儿童的天性。
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是一种绝妙的好方法。
如:在口算时,看谁算得又快又准确;在回答问题时实行抢答,看谁最先回答出来;在进行简便运算时,看谁的方法最简便;在解答难度较大的题型时,看谁最先解答出来。
此外,还可在每学期适当地进行一、两次数学竞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这样,学生就能在紧张、刺激的学习中获得成功,体验到了进取之乐。
七、创设激励的情境,让学生苦中求乐。
“自信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关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想方设法地设置一些障碍,激发学生在困境中树立“自信心”,从而势如破竹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譬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的反用”时,学生在掌握了如“11×34+89×34”这种类型的基础上,教师便出示了如⑴“11×34+17×34+72×34”、⑵“99×34+34”、⑶“101×34-34”、⑷“34×46+75×34-31×34”等类型的深化练习题,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与我们所教过的“a×c+b×c”类型题有点相同,又有点不同,感到束手无策。
这时,教师应大胆地鼓励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在教师的精心设计、循循善诱下,通过艰难的研究,学生逐步发现⑴是属于(11+17+72)个34的反用,⑶是乘法分配律对减法的反用,这些题均属于”反用”这种类型的变式题。
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通过教师创设的激励情境,让学生在困境中历尽千辛,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体验到胜利的喜悦,树立了“我能行、我很行,我很棒”的学习信心。
八、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到整体教学之乐。
即,不同的教材在课堂教学中开设不同的课型,如在教学“土地的丈量”时,可让学生到校外去上实践操作课;如针对教材中的有些思考题,可以开展数学活动课等。
这样可以充分培养学生观察、实践、思考、分析、判断等能力,让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的训练,
学生在各种课型中也体验到了整体教学的乐趣。
通过三十余年的数学教学探索,我有以下体会:
1、“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操作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重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2、“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操作充分体现了两为主原则,促使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由“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
3、“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操作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把如何激发和维护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学研究的核心。
4、“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操作切实提高了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丰富了课堂教学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