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知识点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全部笔记)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全部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e3e782c7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51.png)
第一讲第一个十年(1917——1927年)第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一)新文化运动的标志与内容:1915年9月《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第二卷起易鸣为《新青年》),主编陈独秀,提倡民主与科学。
在《新青年》阵地上集结的激进的知识分子主要从良两方面推进思想启蒙运动:其一是重新评判孔子,抨击文化专制主义,倡导思想自由。
其二是广泛引进和吸收西方文化。
新文化运动直接促成了文学革命,文学革命又成为新文化运动最有实绩的一部分。
(四)、文学革命的标志和主要内容●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2月陈独秀发表了措辞强烈的《文学革命论》,这是文学革命的标志。
●内容: 1、胡适提出文学改良应从八事入手,即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陈独秀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文学革命的征战目标;:“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平民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立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2、钱玄同与刘半农的“双簧信” 3、1918年4曰胡适发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以“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来概括文学革命的宗旨。
4、同年12月,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文学之本。
5、1918年冬天,陈独秀、李大钊又创办了《每周评论》,北京大学的傅斯年、罗家仑等创办了《新潮》月刊。
6、批判“黑幕派”和“鸳鸯蝴蝶派”以及旧戏曲。
7、与旧文学势力的较量:①批判林纾致蔡元培的公开信。
②1922年与“学衡派”论争。
③1925年与“甲寅派”论争。
(五)、文学革命的重大实效1、白话文的全面推广。
2、外国文学思潮的广泛涌入和新文学社团的蜂起,呈现出我国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思想大解放的局面。
3。
文学理论建设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4、创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
1(六)、总结在文学观念上,将“文以载道”、游戏消遣等种种传统的文学思想作为封建制度及其思想体系的产物加以否定,表现人生、反映时代的积极的文学思想,成为一般新文学作家的共同倾向。
现当代文学三十年重点
![现当代文学三十年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e72645f3941ea76e58fa04ef.png)
第一章:1 、名词解释:①“中国现代文学”指1917——1949年的“现代”阶段的文学。
是用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学。
从性质来看,“现代”是相对于“传统”中国文学而言的。
②“双簧戏”文学革命提出后,漠然无应。
钱玄同(化名王敬轩《给新青年编者的一封信》),刘半农:《复王敬轩书》史称“双簧信”。
③文学研究会时间:成立于1921年1月,持续时间最长。
地点:北京发起人: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等12人刊物:《小说月报》。
文学宗旨:“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主张“为人生而艺术”。
共同点: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注重对社会黑暗的揭示和灰色人生的诅咒,倾向于现实主义,借鉴自然主义,强调实地观察和如实描写。
④创造社时间:1921年6月地点:日本东京成员: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等留日学生。
刊物:《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创作月刊》、《洪水》等刊物。
主张:初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注重文学表现时代的使命,对旧社会炮轰。
创作:流派特色十分明显,侧重表现自我,浓厚的抒情色彩,直抒胸臆和病态的心理描写。
后期:提倡“表同情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学。
1925年的“五卅运动”是分界。
2、文学革命的实绩(1)白话文的全面推广;(2)外国文学思潮涌入和新文学社团蜂起,呈现思想大解放的局面;(3)文学理论建设取得初步成果;(4)文学创作取得引人注目的实绩。
3、胡适与周作人初期的文学理论(一)胡适:对新文学理论建树最突出、影响最大的是在《文学改良刍议》、《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中提出“白话文学论”和“历史的文学观念论”。
(二)周作人:1、提出新文学应该是“人的文学”的主张。
2、提出“平民文学”的口号。
3、提出文学革命不仅要实行“文学改革”,最重要的是要实行“思想改革”。
4、总之,是以人道主义为指导,适合了“五四”个性解放的热潮,推进文学革命。
4、第一个十年的创作的总特征1、理性精神的显现;2、感伤情调的流行;3、个性化的追求;4、多样创作方法的尝试。
现代文学三十年重点
![现代文学三十年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173dbdc54028915f804dc20a.png)
现代文学三十年重点一、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首先,在文学观念上,将“文以载道”、消遣游戏等种种传统的文学思想作为封建制度及其思想体系的产物加以否定,表现人生、反映时代的积极的文学思想,成为一般新文学作者的共同倾向。
其次,在文学内容上体现着现代民主主义、人道注意思想,充溢着觉醒的时代精神。
再次,在语言和形式上,摒弃了文言文和僵化的传统文学格式,用白话写作,广泛吸收运用外国多样化的文学样式、手法,促使文学语言和形式更加适于表现现代生活、接近人民大众,创造了既与世界文学发展相联结,又具有民族特色的崭新的现代文学语言和文学形式,把中国文学推进到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二、“学衡派”:1922.1,在南京创刊《学衡》,代表人物有吴宓(主编)胡先骕、梅光迪。
“昌明国粹,融化新知”。
《评提倡新文化者》(梅光迪)、《论新文化运动》(吴宓)、《评<尝试集>》(胡先骕)三、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发起人有沈雁冰、郑振铎、周作人、叶绍钧、王统照、许地山、朱希祖、蒋百里、耿济之、郭绍虞、孙伏园、瞿世英等12人。
将革新后的《小说月报》作为会刊,还陆续出版了《文学旬刊》、《诗》月刊、《戏剧》月刊、“文学研究会丛书”200多种。
文学研究提倡“为人生的艺术”,他们的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被视为“为人生而艺术”的一派。
“将文艺当作高兴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遣的时候,现在已经过去。
我们相信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
”四、创造社:1921年7月在日本东京正式成立。
其代表人物是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田汉、张资平、郑伯奇等。
刊物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洪水》、《创造月刊》等。
创作态度宣称是:“本着我们内心的要求”从事于文学活动,重视文学创作的“直觉”,崇“灵感”,追求文学的“全”与“美”。
比较重视文学的美感作用,明显地表现出浪漫主义文学色彩。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重点笔记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重点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bd5cdfc3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3f.png)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一文学思潮与运动(一)1917年初发生的文学革命,在中国文学史上树起一个鲜明的界碑,标示着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起始。
发生背景:文学革命的爆发有其历史背景,并在相当程度上利用了晚清以来文学变革的态势和思想资源。
1.在维新运动直接促助下,出现的突破传统的观念和形式,以适应社会改良与变革要求的尝试:A.新诗派:提出“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B.诗界革命:让诗歌“适用于今,通行于俗”C.小说界革命:将小说的政治宣传与思想教化功能极大提高,企求达到改良群治和新民目标D.文界革命:要求打破桐城派古文的藩篱,推广平易畅达的新文体这些由社会变革的热情所煽起的文学革新的尝试,未结出实在的果,然而其文学因时而变的信念和关注社会变革的使命感,其向传统文学观念与手法挑战的激进的精神,都为后起的文学革命所直接承袭。
2.晚清已经开始的白话文运动亦为后来文学革命大力倡导白话文造成一种蓄势。
3.清末民初出现域外小说的翻译大盛,直接刺激和启迪了新旧时代交接中的中国作家,使他们打破封闭的思想状态,开始参与世界文学“对话”,这势必引起中国文学内部结构的变迁。
此外,晚清域外小说输入所造成的开放态势,也被文学革命所承续并拓展。
近代的一系列文学变革都只能作为后来文学革命的序幕,其规模、声势、社会影响面及其对传统文学所构成的挑战力度,都远不能与文学革命相比。
新文化运动是文学革命发生的直接动因,它为文学革命提供了动力和契机。
①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原因a.1911年辛亥革命宣告了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结束,并在大约十多年时间里,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思想统治比较松动、相对比较自由的一段时期。
b.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新兴的社会力量的增长为其提供了物质的阶级的基础。
c.“废科举,兴学堂”导致新式文化教育的发展,造就了一批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自主开放意识的新型的知识者群体,他们成为新文化与新文学运动的主力军。
d.现代出版业的发展,现代稿费制度的规范化,为职业作家的出现提供了经济保证。
现代文学三十年重点知识汇总
![现代文学三十年重点知识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5997d1c5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ca.png)
现代⽂学三⼗年重点知识汇总现代⽂学三⼗年重点知识汇总1、⽂学研究会 1921年1⽉在北京成⽴,发起⼈周作⼈,郑振铎,沈雁冰,王统照,许地⼭,孙伏园,叶圣陶等12⼈,后发展为170多⼈。
他们将沈雁冰接编经过⾰新的《⼩说⽉报》作为代⽤会刊,编印了《⽂学旬刊》及《诗》《戏剧》⽉刊,出版“⽂学研究会丛书”200多种,⽂学研究会的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学,整理中国旧⽂学,创造新⽂学”,注重⽂学的社会功利性,被看作是“为⼈⽣⽽艺术”的⼀派。
他们以⼈⽣和社会问题为题材,注重对社会⿊暗的揭⽰和灰⾊⼈⽣的诅咒,表现新旧冲突,写法上倾向于19世纪俄国和欧洲的现实主义,也借鉴⾃然主义,重视并强调实地观察和如实描写。
2、创造社 1921年6⽉在东京成⽴,最初成员有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汉,穆⽊天,何畏等⼈,都是当时在⽇本留学的学⽣,先后办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创造⽉刊》《洪⽔》等⼗余种刊物,他们初期主张“为艺术⽽艺术”,强调⽂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内⼼的要求”,讲求⽂学的全与美,推崇⽂学创作的直觉与灵感,重视⽂学的美感作⽤,注重⽂学表现“时代的使命”,对旧社会“不惜加以猛烈的炮⽕”,从创作看,创造社的流派特⾊显著,该社成员作品⼤都侧重⾃我表现,带浓厚抒情⾊彩,直抒胸臆和病态的⼼理描写成为他们表达内⼼⽭盾和对现实的反抗情绪的主要形式。
以1925年为界,分前后两期,后期提倡“表同情于⽆产阶级”的⾰命⽂学。
3、新⽉社 1923年胡适,陈源,徐志摩,闻⼀多,梁实秋等⼈在北京发起,原是⼀个⽂化社交团体,成员⼤多曾是旅英美留学⽣,不久,内部逐渐形成⼀个诗⼈群,由此产⽣新⽉诗派,1926年4⽉徐志摩在《晨报》副刊开辟《诗镌》作为他们的代表刊物,宣称“要把创格的新诗当作⼀件认真事情做”,他们思想上倾向⾃由主义,前期新⽉派提倡新格律诗,因⽽⼜称“新格律诗派”,在诗作上有建树的诗⼈有闻⼀多,徐志摩,朱湘,孙⼤⾬,饶孟侃。
现代文学三十年 知识点提要
![现代文学三十年 知识点提要](https://img.taocdn.com/s3/m/af3622c5b9f3f90f76c61b43.png)
第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一)1.晚晴文学革命运动2.《新青年》杂志3.新文化运动与文学革命的关系4.陈独秀《文学革命论》5.胡适《文学改良刍议》6.钱玄同与刘半农的“双簧戏”7.对黑幕小说与鸳鸯蝴蝶派的批判8.林蔡之争9.《学衡》派(13名词解释)10.《甲寅》派11.易卜生主义12.“五四”前后西方思潮的大量涌入13.文学研究会(12名词解释)14.创造社15.语丝社(11名词解释:语丝派或语丝体)16.浅草—沉钟社17.新月社(06名词解释:新月诗派)18.湖畔诗社19.进化论20.历史的文学观念论21.周作人《人的文学》第二章鲁迅1.鲁迅生平概略2.鲁迅主要著述的书名与大致内容《呐喊》《彷徨》《阿Q正传》《野草》《朝花夕拾》第三章小说1.小说界革命2.林译小说3.问题小说4.叶圣陶《隔膜》《火灾》5.鲁迅对乡土文学的定义6.自叙传7.庐隐的感伤小说8.许地山的宗教题材小说9.废名《竹林的故事》第四章通俗小说(常识性记忆)1.鸳鸯蝴蝶派(15名词解释)2.《礼拜六》杂志3.徐枕亚的言情小说《玉梨魂》4.李涵秋的社会小说《广陵潮》5.张恨水的《春明外史》6.平江不肖生的武侠小说《江湖奇侠传》7.程小青的侦探小说“霍桑系列”第五章郭沫若1.《女神》的产生和影响(15名词解释)2.泛神论3.自由体诗4.《瓶》5.《三个叛逆的女性》6.抗战时期郭沫若的六个历史剧7.“失事求似”的历史剧原则第六章新诗1.诗界革命2.胡适《论新诗》3.胡适《尝试集》4.初期白话诗5.自由诗6.北大歌谣研究会7.湖畔诗人8.小诗体(07名词解释:小诗派)9.前期新月派10.纯诗11.早期象征诗派第七章散文1.《新青年》随感录2.美文3.言志派散文4.废名气5.冰心体6.《缘缘堂随笔》7.英国Essay的影响8.《饿乡纪程》与《赤都心史》9.语丝文体(11名词解释:语丝派或语丝体)10.现代评论派11.《西滢闲话》第八章戏剧1.春柳社2.文明戏3.天知派新剧4.旧剧评议5.国剧运动6.民众戏剧社7.上海戏剧协社8.爱美剧9.小剧场运动10.第四堵墙11.胡适《终身大事》12.洪深《赵阎王》13.南国社第九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二)1.“革命文学”的倡导2.普罗文学3.民族主义文艺运动(13名词解释:民族主义文学)4.后期创造社5.太阳社6.左联7.鲁迅《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8.左联的代表性刊物9.文艺大众化运动10.唯物辩证法创作方法11.拉普12.文艺自由论及第三种文学论13.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口号的传人14.刘西渭《咀华集》第十章茅盾1.社会剖析小说2.《蚀》三部曲(简答:13分析茅盾早期创作(如《蚀》三部曲)中的女性形象)3.两类形象系列4.农村三部曲5.作家论第十一章老舍1.老舍的早期小说2.《离婚》3.《四世同堂》4.京味小说(简答:11简述老舍小说中的“京味儿”特征。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知识点整理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58a1bc01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f6.png)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知识点整理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文学经历了三十年的发展历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学风格和思想内涵。
本文将从文学流派、代表作品、主题思想等方面,对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的知识点进行整理。
一、文学流派1. 朦胧诗:以北岛、舒婷、海子为代表,主张回归自然,反对文学的功利性和现实主义的倾向。
2. “新浪潮”:以余华、苏童、史铁生为代表,倡导现代主义文学,反对传统文学的陈旧和僵化。
3. “后现代”:以李银河、韩少功、王蒙为代表,主张对现代社会的批判和反思,注重语言和符号的运用,以及对文学形式的创新。
4. “乡土文学”:以阿城、莫言、杨显惠为代表,强调对乡土文化的关注和挖掘,展现农村人民的生活和命运。
5. “女性文学”:以王安忆、张爱玲、席慕蓉为代表,关注女性的生存状态和心理世界,反对男权主义和传统的家庭观念。
二、代表作品1. 《北岛诗选》:收录了北岛的代表作品,如《波光粼粼的星空》、《蓝色的窗》等,反映了朦胧诗的主要思想和风格。
2. 《红高粱家族》:莫言的代表作品,通过对一个农村家族的描绘,展现了中国农村的生活和命运,被誉为中国乡土文学的经典之作。
3. 《活着》:余华的代表作品,通过一个农民的生命历程,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历史变迁中的苦难和坚韧,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杰作之一。
4. 《白鹿原》:陈忠实的代表作品,通过对一个山村的描述,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和复杂,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另一部杰作。
5. 《梦里花落知多少》:三毛的代表作品,以自传体式写成,展现了一个女性的情感世界和人生经历,被誉为中国女性文学的经典之作。
三、主题思想1. 对历史的反思和审视:中国现代文学在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反思和审视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如莫言的《红高粱家族》、余华的《活着》等作品,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历史变迁中的苦难和坚韧。
2. 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中国现代文学在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如阿城的《牛》、杨显惠的《荒野》等作品,展现了中国农村的生活和命运。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复习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5fab5eb41a37f111f1855bd1.png)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沈从文的散文提出了两种历史:统治阶级的书面历史和人民的无言历史。
2.张资平的作品《最后的幸福》、《长途》、《上帝的儿女们》,他被鲁迅冠以“三角多角恋爱小说家。
”3.李健吾的《终条山的传说》被鲁迅收入《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
4.穆时英:人称“新感觉派的圣手”,“鬼才”他的作品有《南北集》、《公墓》、《上海的独步舞》、《黑牡丹》等。
5.新感觉派小说是中国最完整的一支现代派小说。
6.中国诗歌会是现代史是上第一个有组织、有明确理论纲领的革命诗歌团体。
7.被称为“苦吟诗人”的是臧克家。
8.后期新月派主要以徐志摩为主要旗帜。
9.后期新月派的诗人从事诗的形式试验———“商籁体”。
10.汉园三诗人是:何其芳、李广田、卞之琳。
11.鲁迅杂文被称之为“杂感”或“短评”。
12.林语堂:代表“论语派”,提倡幽默、闲适和独抒灵性的创作;娓语式笔调是其小品文的主要范式。
13.“开明”同人以叙事散文为主。
14.夏衍的《包身工》是30年代报告文学的代表作。
15.《雷雨》是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
《日出》实现了对“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揭露。
16.田汉的话剧代表作是《回春之曲》。
17.真正把象征体小说写成杰作的是冯至的诗体小说《伍子胥》,历史题材的诗化叙事体。
18.五大剧社是:南国社、复旦剧社、上海戏剧协社、辛酉剧社、摩登剧社。
19.最好的讽刺长篇小说是师陀的《结婚》短篇小说集《果园城记》。
18.五大剧社是:南国社、复旦剧社、上海戏剧协社、辛酉剧社、摩登剧社。
19.最好的讽刺长篇小说是师陀的《结婚》短篇小说集《果园城记》。
20.张爱玲成名作《倾城之恋》,代表作《金锁记》。
21.路翎的代表作《饥饿的郭素娥》和《财主底儿女们》。
22.苏青:并无通俗小说的笔法,只是用平实的写实体,以一个女性的大胆笔触描写男女情事,仿佛使有了“言情”内质。
在雅俗共赏这一点上与张爱玲有些共性,自传体小说《结婚十年》。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整理笔记完整版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整理笔记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e6c49110f78a6529647d535e.png)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笔记第一个十年(1917——1927)文学革命——文学背景: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政治小说风潮,林译小说。
发生标志: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
提出八事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评价:1.是在对中西文学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的深入认识,对文学发展规律的总结,符合世界文学发展的趋势。
2.以形式为重点,强调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双重改革。
陈独秀发表措辞强烈的《文学革命论》(1917.2),坚定文学革命的立场。
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文学革命的征战目标:曰推到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
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
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1922年与学衡派的论辩。
学衡派:1922年9月,南京创刊《学横》。
梅光迪,胡先骕,吴宓。
文化保守主义者,受保守和清教色彩的新人文主义影响。
相信靠伦理道德凝聚中国。
宗旨:“昌明国粹,融化新知”。
学术文化的进步依赖少数精英分子,反对的社会变革,站到时代主潮的对立面去了。
稳健的文化抉择。
基本点是否定文化与文化转型的突变形式,否定革命的逻辑的。
鲁迅《估学横》,批驳。
文学革命实绩:1.白话文的推广。
2.外国文学思潮的涌入与新文学社团的风气,思想大解放局面。
3.文学理论建设取得初步的成果。
意义:文学观念:否定传统文学思想,表现人生,倾向于反映人生,时代的积极文学思想。
文学内容:现代民主主义,人道主义思想,觉醒的时代精神。
语言和形式:摈除文言文和传统文学格式,用白话写作,吸收运用外国多样化的文学样式,表现现代生活,接近人民大众,世界文学发展的联结,民族特色,崭新的现代文学语言和文学形式。
新文学社团的建立,标示:新文学运动从少数先驱者破坏旧文学,转为大批文学生力军建设新文学。
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北京。
周作人,郑振铎,(矛盾)沈雁冰,王统照,(叶圣陶)叶绍钧等12人。
(完整word版)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6d985ef4a6c30c2258019e7c.png)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一)第一个十年(1917-1927年)第一章第一个十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第一节文学革命的兴起一、文学革命的起因①是适应当时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的思想启蒙运动的要求而兴起的,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
②是适应中国文学前进发展的要求而兴起的,是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③外国文学的启蒙和影响.二、文学革命的兴起及胡适、陈独秀文学革命主张的评价1、文学革命的兴起1917年1月1日,胡适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一文。
同年2月1日,陈独秀发表了《文学革命论》一文,正式举起了文学革命大旗。
在胡、陈旗帜下,钱玄同、刘半农等也纷纷撰文表示支持和赞同,并不断补充和丰富文学革命的内容,一场破旧立新的文学革命,在中国文坛上逐步兴起。
2、胡适、陈独秀文学革命主张的评价①胡适的文学主张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诞生有着开创性的作用。
关于文学内容、社会作用的重视与提倡,所持的“历史进化的文学观”,对控制当时文坛的陈腐的封建旧文学,形成了很大冲击。
特别是白话文学的主张,有力地促进了语言的现代化变迁。
但主张多为形式上的点滴改良,且有较大的妥协性.②陈独秀的文学主张从彻底的反封建的民主主义立场出发,不仅反对旧文学的语言形式,更反对旧文学的反动思想内容,从而鲜明地举起了文学革命大旗。
主张文学革命的态度较之胡适,也要坚决和激进的多。
但在否定了封建旧文学后,建立什么样的新文学,回答却欠具体。
从西方汲取来的文学观念,本身也存在着某些矛盾和混乱。
三、文学革命的意义1、宣告了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国古典文学的终结与新文学的诞生.2、为当时正在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立下了不朽功劳,以从理论主张到创作,从文学内容到形式的全面革新,揭开了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文学的光辉的第一页.3、使中国文学打破封闭走向世界,世界文学也开始走向中国,开启了中国文学现代化的新进程。
第二节新文学社团的涌现和多元的文学思潮一、文学研究会的文学主张及其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贡献1、文学主张认为文学是与人生有密切关系的一种工作。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复习提纲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9f3c800502020740be1e9b26.png)
第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1 简述第一个十年文学创作上的时代品格。
P19-232 论述文学革命的实绩。
P9-10第二章鲁迅(一)1为什么说《呐喊》与《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成熟之作?第三章小说(一)1 “问题小说”2 “自叙传”小说第四章通俗小说(一)1. 鸳蝴─礼拜六派文学第五章郭沫若1《女神》的艺术特征?2以《屈原》为例,说明郭沫若历史剧作的特色。
第六章新诗(一)1.新月派第七章散文(一)第八章戏剧(一)1.“爱美剧”第九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二)第十章茅盾1 论述茅盾的小说成就。
2 吴荪甫形象的复杂性具体表现在哪几方面?第十一章老舍1 为什么说老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与价值在于他对文化批判与民族性问题的格外关注。
2 《骆驼祥子》在对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关系方面是如何表现的?第十二章巴金1 高觉新形象的复杂性在哪里?2 简述巴金后期小说创作特点?第十三章沈从文1 请说明沈从文为何被称为“文体作家”。
第十四章小说(二)1 京派小说2 海派小说第十五章通俗小说(二)第十六章新诗(二)1.现代诗派第十七章鲁迅(二)1 简述《故事新编》的艺术特色。
第十八章散文(二)第十九章曹禺1《雷雨》艺术结构?第二十章话剧(二)第二十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三)第二十二章赵树理1 赵树理出现的文学史意义?2 评书体现代小说第二十三章小说(三)1 沙汀、钱钟书小说特点?2 路翎小说特点?3 张爱玲小说特点?第二十四章通俗小说(三)第二十五章艾青第二十六章新诗(三)1 七月派诗第二十七章散文(三)第二十八章戏剧(三)第二十九章台湾文学。
(完整版)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重点
![(完整版)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8518f69d14791711cc791790.png)
连线胡适(蝴蝶鸽子)冯至(蛇什么能从我们身上脱落我们听着狂风里的暴雨伍子胥)戴望舒(雨巷寻梦者乐园鸟我用残损的手掌)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手推车我爱这土地黎明的通知)臧克家(难民春鸟)郑敏(金黄的稻束)穆旦(赞美春诗八首自然底梦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田间(中国底春天在号召着全人类给战斗者)张天翼(华威先生)(小二黑结婚邪不压正)路翎(饥饿的郭素娥)张爱玲(金锁记封锁)秦守鸥《秋海棠》北派四大家或五大家:还珠楼主,(宫)白羽,郑证因,王度庐,再加上朱贞木。
小说:茅盾的《霜叶红于二月花》《腐蚀》,老舍的《四世同堂》,巴金的《憩园》,《寒夜》,沙汀《淘金记》,萧红的《呼兰河传》,沈从文的《长河》,林语堂的《京华烟云》,冯至的《伍子胥》,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路翎的《财主底儿女们》,张爱玲的《金锁记》,钱钟书《围城》,赵树理《李有才板话》填空填空1、文学思潮与运动,在1937年到1949年这时期全国划分为几个不同的政治区域,即:国统区(国民党统治区),解放区(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敌后根据地),沦陷区(日本侵略军占领地区)及上海“孤岛”(.1937年11月日均占据上海后,租界处于被包围的特殊地区,知道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发生,日军进入租界为止)2、1938年3月二十七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战协会(简称文协)在武汉成立,选出周恩来,孙科,陈立夫为名誉理事。
理事有郭沫若,茅盾,田汉,巴金等45人,由老舍主持“文协”日常工作,出版会刊“抗战文艺”,文协成立时提出“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代表作茅盾的《霜叶红于二月花》,《锻炼》巴金的《火》,老舍的《四世同堂》路翎(财主底儿女们)解放区盛行过的民歌体叙事诗,如《漳河水》(阮章竞),新歌剧《白毛女》,信天游《王贵与李香香》3、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1942年5月2日至23日,中共中央在党内整风的基础上召开了延安文艺工作座谈会。
毛泽东抽出核心命题,那就是革命文艺“为群众”以及“如何为群众”。
中国现当代文学知识点
![中国现当代文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e676ec1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a8.png)
中国现当代文学知识点:中国现当代文学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现代文学三十年:指1917年到1949年的中国新文学,包括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两个阶段。
这期间,中国文学在语言、形式、主题和内容等方面发生了深刻变革,出现了众多杰出的作家和作品。
2.文学革命:五四时期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伟大变革,主要成果包括《新青年》杂志和文学研究会等。
3.鲁迅: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作品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具有深远的影响。
4.茅盾: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他的作品如《子夜》等深刻反映了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
5.巴金: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他的作品如《家》、《春》、《秋》等深刻反映了封建家族的罪恶和腐朽,以及对个人自由的压迫。
6.伤痕小说:产生于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开山之作为刘心武的《班主任》,主要反映“文革”给人民大众带来的精神与肉体创伤。
7.反思小说:主要指1979至80年代初出现的对解放后几十年曲折历史和人的现实处境等进行反思的小说。
8.先锋小说:中国文坛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在创作思想和形式技巧上都呈明显现代主义特色的小说流派。
9.知青文学:以描绘插队落户知青生活的小说为主,代表作品有《青春之歌》、《创业史》等。
10.现实主义问题小说:以反映现实问题为主要内容的小说,如《三门李轶闻》。
11.新写实主义小说:以客观冷静的笔调展示人的生存状态的小说,如《活着》、《许三观卖血记》。
12.朦胧诗:20世纪70年代末出现的一股诗歌潮流,代表诗人有北岛、舒婷、顾城等。
13.网络小说:以网络为平台发表的小说,特点是更新速度快、题材广泛、读者群体庞大。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期末考试重点复习资料)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期末考试重点复习资料)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c3efa1c0740be1e650e9a5b.png)
名词解释1.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由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王统照、许地山、朱希祖、蒋百里、耿济之、瞿世英、郭绍虞、孙伏园、叶绍钧等十二人发起。
会刊为《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等,文学宗旨:“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理论主张: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想,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
创作多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特别注重对社会黑暗的揭示和灰色人生的诅咒,表现新旧冲突。
写法上倾向于现实主义,重视并强调实地观察和如实描写。
它承接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成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占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2.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东京,最初成员有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穆木天、张凤举、徐祖正、陶晶孙、何畏等。
先后办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创作月刊》、《洪水》等十余种刊物。
他们初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的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讲求文学的“全”与“美”,推崇文学创作的“直觉”与“灵感”,追求文学的美感,同时注重文学表现时代的使命,对旧社会不惜加以猛烈的炮火,后期转向提倡“表同情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学。
创作方法上倾向浪漫主义,侧重自我表现,有浓重的抒情色彩。
3.新月社:1923年成立于北京,主要成员有胡适、陈源、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多为英美留学生。
最初开展戏剧活动,1925年以徐志摩为核心逐渐形成新月诗派。
重要刊物有《晨报》副刊、《诗镌》、《新月》(后期),前期新月派提倡新格律诗,因此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
他们致力于新诗艺术形式的探索,促使新诗艺术上走向成熟,创作上倡导新格律诗,对中国新诗发展有较大贡献。
4.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办有《语丝》周刊。
主要成员有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刘半农、孙伏园、冯文炳、俞平伯等。
语丝社的文学主张是提倡自由思想、独立判断和美的生活。
多发表针砭时弊的杂感小品,以倡导这种文体而获“语丝派”的称号,创造的着重社会批评与文化批评、任意而谈的随笔文体,又称为“语丝体”,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考点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9c21c0d979563c1ec4da7168.png)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考点一、名词解释(5题,20分)1.文学研究会:文学研究会是中国新文学运动中第一个纯文学团体,1921年1月于北京成立,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王统照、许地山、朱希祖、蒋百里、耿济之、瞿世英、郭绍虞、孙伏园、叶绍钧等12人。
以《小说月报》为代用会刊,还编印了《文学旬刊》及《诗》、《戏剧》月刊等刊物。
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信仰:“相信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
”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
以倡导“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为主要倾向;文学研究会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特别注重对社会黑暗的揭示和灰色人生的诅咒,表现新旧冲突,写法上一般倾向于19世纪俄国和欧洲的现实主义,也借鉴自然主义,重视并强调实地观察和如实描写。
影响:它承接了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处于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2.创造社:1921年6月于日本东京成立,代表人物有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穆木天、张凤举、徐祖正、陶晶孙、何畏等人。
办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创造月刊》、《洪水》等十余种刊物。
创造社主要倾向于欧洲启蒙主义与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同时也受到了“新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
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讲究文学的“全”与“美”,推崇文学创作的“直觉”与“灵感”,比较重视文学的美感作用。
同时又注重文学表现“时代的使命”,对旧社会“不惜加以猛烈的炮火”。
该社团成员的作品大都侧重自我表现,带浓厚抒情色彩,直抒胸臆和病态的心理描写往往成为他们表达内心矛盾和对现实的反抗情绪的主要形式。
创造社和文学研究会在当时形成双峰并峙的两大新文学社团,使浪漫主义成为当时新文学中和现实主义并峙的两大文学主潮。
3.零余者:郁达夫小说用抒情的方式塑造出了真实感人的抒情主人公,这些抒情主人公大都是所谓“零余者”,即“五四”时期一部分歧路彷徨的知识青年,他们是遭社会挤压而无力把握自己命运的小人物,是被压迫被损害的弱者。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学习要点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学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2949f42d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8f.png)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学习要点《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知识点和思考题第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一)晚清文学革命运动、《崭新青年》杂志、新文化与文学革命的关系、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胡适的《文学改进刍议》、钱玄同与刘半农的“双簧戏”、对黑幕小说与鸳鸯蝴蝶派遣的抨击、林蔡争夺战、《学衡》派遣、《甲寅》派遣、易卜生主义、“五四”前后西方思潮的大量涌向、文学研究会、创造社、语丝社、浅草―沉钟社、新月社、湖畔诗社、进化论、历史的文学观念论、周作人的《人的文学》。
1.简述文学革命发生发展的大致过程。
2.为什么说道文学革命就是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文学革新运动?文学革命的意义就是什么?3.概述“五四”前后外国文学思潮的进入和文学社团兴起的情况。
4.如何评价文学革命时期胡适与周作人的文学观念与理论?5.第一个十年文学创作的总体特色是什么?第二章鲁迅(一)鲁迅生平概略、鲁迅主要著述的书名与大致内容。
1.怎么认知鲁迅的《欢呼》、《迷茫》就是中国小说的开端与明朗的标志?2.先行分析《欢呼》、《迷茫》整体表现生活的视角与小说的结构模式。
3.对《阿q英雄传》存有哪些相同的解析?抓举三种观点,表示其解析的角度和根据,并予以评析。
4.略评《朝花夕拾》的艺术风格。
5.就《野草》中某一篇散文诗,写下一篇品酒短文。
第三章小说(一)1小说界革命、林译小说、问题小说、叶圣陶的《隔膜》与《火灾》、鲁迅对乡土文学的定义、自叙传、庐隐的感伤小说、许地山的宗教题材小说、废名的《竹林的故事》。
1.详述“五四”时期小说创作的主要流脉与开放性状况,并和古典小说比较,详细表明初期现代小说在故事情节结构与文体方面的技术创新。
2.以冰心的《超人》为例,分析“五四”时期问题小说兴起的原因及其作为一种写作风潮的时代特征。
3.复评郁达夫小说的时代心理内涵与艺术个性。
4.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中是如何界定“乡土文学”的?试结合王鲁彦、台静农或其他作家的创作,来评析20年代乡土文学小说的流派特征。
北大出版社《现代文学三十年》整理的现代文学考点
![北大出版社《现代文学三十年》整理的现代文学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e703c4c108a1284ac85043df.png)
第一个十年(1917——1927年)第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一)一、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1、1917年初发生的文学革命,在中国文学史上竖起一个鲜明的界碑,标志着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开始。
------背景:在十九世纪末维新运动的影响下,出现了突破传统的观念与形式,以适应社会改良与变革要求。
黄遵宪:“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的新诗派;梁启超: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目的:将小说的政治宣传与思想教化功能极大提高)2、新文化运动本质上是企求中国现代化的思想启蒙运动。
1915年9月《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第二卷起,易名为《新青年》),新文化运动即以此为肇始。
在《新青年》阵地上集结的急进的知识分子主要从两方面推进思想启蒙运动。
一是重新评判孔子,抨击文化专制主义,倡导思想自由。
二是广泛引进和吸收运用西方文化。
陈独秀:“以欧化为是”;胡适:“输入学理”;蔡元培:“兼容并包”3、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在文中提出要确认白话文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正宗地位,宣称以白话文取替文言文以建设新文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1917年2月,陈独秀在二月号《新青年》上发表了措辞强烈的《文学革命论》,表明了更坚定的文学革命的立场。
文中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文学革命的征战目标”:“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1918年12月,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文学之本。
------背景:文学革命者们表现出强烈的历史主动性与批判精神,先集中力量摧毁当时在社会上较有影响的旧文学阵地,把批判“黑幕派”和“鸳鸯蝴蝶派”以及旧戏曲作为一场硬仗来打。
沈雁冰在《自然主义与中国现代小说》等文章中指出,鸳鸯蝴蝶派“思想上的最大的一个错误就是游戏的消遣的金钱主义的文学观念”。
4、文学革命遭到旧文学势力的一些抵抗,但相对而言,文化保守主义的声音是比较微弱的,最初有林纾(琴南)出来正面迎击文学革命。
现代文学三十年笔记整理
![现代文学三十年笔记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e8f3331fc281e53a5802ffa0.png)
现代文学三十年第一轮复习资料小说第一第二个十年第一个十年一、“五四”小说成为文学正宗(一)清末民初的小说1、“小说界革命” 1902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提倡“新小说”。
2、“新小说”的发展出版传播手段、市民读者群体、稿费制度3、“新小说”的局限1商品化媚俗倾向黑幕、鸳蝴2文言束缚文言章回体的衰败(二)“五四”小说转型1918《新青年》4卷5号《狂人日记》1、社会变革的推动新式教育产生的读者作者群体、白话文运动的成功。
2、西洋小说的影响林译小说、周译小说。
3、小说中心的形成小说现代化进程加快。
思想启蒙、反思人生、叛逆主流。
二、从“问题小说”到人生派写实小说(一)“问题小说”处于近代社会小说和30年代社会小说之间。
承续和区别。
1、“问题小说”风气的形成1发端:新潮社《新潮》罗家伦《是爱情还是苦痛》俞平伯《花匠》叶圣陶《这也是一个人?》2开创:冰心《斯人独憔悴》19193高潮:文学研究会19214原因:思想启蒙和思考的一代。
用小说提出和讨论社会人生问题,探问人生的终极,关注生存价值;尖锐性第一,形象化降低,简单化、概念化倾向。
欧洲现实主义的影响。
《新青年》“易卜生专号”周作人《日本近三十年小说之发达》《中国小说里的男女问题》对“为人生”的肯定。
沈雁冰《文学与人生》《自然主义与中国现代小说》2、冰心的“问题小说”创作1《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2《超人》1921不事情节铺张,着力揭示人物心理、抒发作者感受的“五四”性质。
3、王统照1问题小说:突出“爱”与“美”,探讨人生的烦闷与混扰。
《沉思》“爱”与“美”理想的破灭。
微笑》夸大“爱”与“美”的力量。
2艺术个性:擅长象征,与写实性并存,受古诗影响。
《春雨之夜》短篇集从空想中设境的虚幻色彩。
《湖畔儿语》社会现实感加强,困境对孩子的心灵伤害。
《沉船》《生与死的一行列》沉实的笔触,底层人民穷苦惨痛的生活图景。
3长篇实践揭露封建家族丑恶。
感伤意绪,控制气氛的笔力。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知识点整理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686d9c28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ed.png)
中国现代文学是指近百年来中国出现的以现实生活为素材的文学作品。
三十年是一个具体的时间段,指1980年代至2024年代的三十年。
这三十年间,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这些变革也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文化大革命的冲击:文化大革命是中国现代历史的一大特殊时期,对中国整个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化大革命期间,文学创作受到极大限制,许多作家、艺术家受到打击、迫害,文学作品基本上停滞。
1980年代,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中国的现代文学开始逐渐复苏。
2.文学的自由与个体价值的探索:1980年代是中国现代文学复苏的关键时期,作家们开始敢于表达个人的想法、体验,以及对社会问题的独立见解。
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多样化,创作思路也更加开阔,关注个体的价值与人权问题,如《红高粱》等作品。
3.小说的繁荣:1980年代至今,小说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主要创作形式之一、小说以其丰富的想象力、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复杂的社会背景,成为表达个人及社会关注的重要媒介。
其中,《丰乳肥臀》、《妻妾成群》、《梦回大清》等作品都取得了较大的影响。
4.频繁的文化转型:在这三十年间,中国经历了许多文化转型,包括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等。
这些转型为作家们提供了大量的创作素材和社会背景。
他们通过文学的方式反映和探讨转型过程中的矛盾和挑战。
5.青春与成长:许多中国作家在这三十年间以青春与成长为主题进行了深入的创作,通过描写年轻一代的成长经历,展现了他们在社会变革中的追求、困惑、挣扎和成长。
如《围城》、《红楼梦》等作品都通过讲述主人公的成长经历,反映了这一时期年轻人的心理和现实。
6.女性文学的崛起:这三十年间,中国女性作家开始崭露头角,她们通过自己独特的视角和关注点,呈现了女性在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中的角色转变、挣扎与追求。
她们关注女性的生存状态、家庭与事业平衡,如亦舒、莫言等作家。
《现代文学三十年》笔记整理
![《现代文学三十年》笔记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ed28a030f111f18583d05a9c.png)
戏剧第一个十年一、文明新戏:中国现代话剧的萌芽和诞生1、话剧的传入1866年,上海西人业余剧团和上海兰心剧院。
约1899年后,教会学校学生业余演出和“文友会”。
2、春柳社和“文明新戏”1907年2月,留日学生(李叔同、曾孝谷、陆镜若、欧阳予倩)于东京演出《茶花女》第三幕。
后又公演五幕剧《黑奴吁天录》。
中国现代话剧艺术的自觉探讨与创造之始。
《演艺部专章》:本社以研究新派(演艺)为主。
注重表演的“写实性”,翻译改编外国的剧作。
3、进化团和“天知派新剧”1910年底,第一个职业性的新剧团体。
任天知、汪仲贤、欧阳予倩、陈大悲。
“天知派新剧” 创造了中国现代话剧的早期创作与演出模式,重教化功能,开“广场戏剧”先河。
追求现场宣传鼓动效果,强调即兴表演,角色类型化。
《血蓑衣》《东亚风云》《新茶花》4、新剧公会和“甲寅中兴”1914年,新民社、民鸣社、开明社、文明社、春柳社等组成。
职业化和商业化。
“家庭戏”为主,突出娱乐性和表现性,题材倾向和审美情趣世俗化,但艺术粗糙。
《恶家庭》。
5、学生业余演剧南开学校和清华学校学生对话剧艺术的探讨注重剧本创作,较健全的演剧体制。
《新村正》《贫民惨剧》。
二、“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建设西洋式新剧”的战略选择1、“旧剧评议”对传统旧戏的猛烈攻击。
主要指向儒道封建性内容,同时批判传统戏剧观念、非写实的艺术表现形式,要求建立新的戏剧观,建设“西洋式的新戏”。
传统戏曲(小说)文学史地位的提高“中国戏曲”课程。
2、翻译改编和“易卜生专号”①战略部署胡适、傅斯年。
宋春舫的“欧洲戏剧”课程(1916,北大)②易卜生专号1918《新青年》4卷6期,《傀儡家庭》《国民公敌》《小爱友夫》,胡适《易卜生主义》,袁振英《易卜生传》。
个性解放思想、现实主义精神,“制造现实的幻觉”的戏剧美学观,散文体戏剧形式。
(剧场话剧)③译介热潮多元的戏剧观念、戏剧美学、戏剧形式与技巧的涌入。
3、“国剧运动”1926年6至9月,《晨报》副刊《剧刊》,赵太侔、余上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重点习题
第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
1 简述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
2 简述第一个十年文学创作上的时代品格。
3 论述文学革命的实绩。
第二章鲁迅(一)
1为什么说《呐喊》与《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成熟之作?
2简述《野草》的艺术特质。
第三章小说(一)
1 简述“问题小说”的特点。
2 简述“自叙传”小说的特点。
第四章通俗小说(一)
1 谴责小说的特点?
2 什么是鸳蝴─礼拜六派文学?
第五章郭沫若
1《女神》的艺术特征?
2以《屈原》为例,说明郭沫若历史剧作的特色。
第六章新诗(一)
1 早期白话诗的意义?
2 湖畔诗人的风格?
3 前期新月派诗歌特点?
4 早期无产阶级诗歌代表人物和代表作?
第七章散文(一)
1 早期各刊物“随感录”的主要作家?
2 “言志派”散文特征?
3 朱自清散文特色?
4 现代评论派散文特色?
第八章戏剧(一)
1 什么是“文明新戏”?
2 何谓“爱美剧”?
3 “小剧场运动”的含意?
第九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二)
1 简述无产阶级文学思潮的产生过程。
2 自由主义作家的文艺观?
第十章茅盾
1 论述茅盾的小说成就。
2 茅盾在理论批评方面有何贡献?
3 吴荪甫形象的复杂性具体表现在哪几方面?
第十一章老舍
1 为什么说老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与价值在于他对文化批判与民族性问题的格外关注。
2 《骆驼祥子》在对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关系方面是如何表现的?
3 简要说明老舍作品的“京味”与幽默。
第十二章巴金
1 简述巴金前期小说的创作特色。
2 高觉新形象的复杂性在哪里?
3 简述巴金后期小说创作特点?
第十三章沈从文
1 沈从文小说乡村叙述的独特视角?
2 请说明沈从文为何被称为“文体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