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发展等级例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作文发展等级例说
一、介绍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的发展等级
二、对“深刻”的理解和应对措施
1、立意深刻
①透过现象,努力挖掘本质力避老生常谈,人云亦云,刻意求新求高求深,方能引人入胜
以“乐于助人和悄悄走开”为例(对人对已的不统一,理想与行动的不统一,知与行的不统一,说与做的不统一……都明显体现出一个双重道德标准的问题。

优秀考生善于思辨,抓住两则材料暴露出的矛盾,透过现象深挖本质,提炼出“高扬道德的大旗”、“道义对人类精神有巨大影响”、“无为即有错”等哲理性论题,使文章达到了一定的深度。


“凡作文发意,第一番来者,陈言也,扫去不用;第二番来者,正语也,停止不可用;第三番来者,精意也,方可用之”(元·陈绎曾《文说》)
②通过对一些看似平常小事的描写,表达深刻主题,有振聋发聩之音
以“我说90后”为例(校园围栏内的18岁的高三学生,围栏外的18岁的打工者;商场门口的匍匐的乞讨少年,商场内的失去一只手掌的收银人)
可以捕捉生活中人人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却蕴含着重大的立意的材料,小中见大;也可以旧题新解,老话新说,化腐朽为神奇,另辟蹊径。

③通过具体材料、现象去推导发生的原因
④多角度构思,选择最新鲜、最深刻的立意
A从实立意与从虚立意 B肯定立意与否定立意 C顺向立意与逆向立意 D纵向立意与横向立意
以“珍惜”为话题作文
1、从实立意与从虚立意
有些东西是具体的,有些东西则是抽象的。

值得我们珍惜的对象有许许多多,可以从"实"立意,如珍惜大自然;珍惜环境;珍惜土地;珍惜水资源;珍惜粮食;珍惜动物;珍惜鸟类;珍惜植物;珍惜朋友……也可以从"虚"立意,如:珍惜荣誉;珍惜幸福;珍惜感动;珍惜灵感;珍惜诚信;珍惜创新精神;珍惜美好的情感;珍惜纯真的友谊;珍惜锻炼的机会;珍惜自己的个性;珍惜自己的思想;珍惜时间;珍惜今天;珍惜现在;珍惜每一天……
许多题目都既可以从实立意,又可以从虚立意,诸如:《路》--脚下的道路、成长的历程,《窗》--房屋的窗户、对外的开放,
《桥》--山涧的桥梁、感情的沟通;《脚印》--地上的脚印、人生的足迹;《春风》--吹面不寒的和风,轻言细语的教诲……
2、肯定立意与否定立意
所谓肯定立意,就是从歌颂、赞美人、事、景、物的真、善、美的角度立意,从肯定、赞成某种思想、观点、行为、潮流的正确性、正义性、积极性的角度立意。

珍惜值得珍惜的,这应该肯定,如:珍惜人生;珍惜青春;珍惜年青;珍惜自己的职责;珍惜自己的权利;珍惜你现在拥有的幸福;珍惜亲情;珍惜友情;珍惜机遇;珍惜高三;珍惜集体荣誉;珍惜绿色……
所谓否定立意,就是着重从贬抑、鞭挞人、事、景、物的假、丑、恶的角度立意,从否定、批判某种思想、观点、行为、风气
的错误性、消极性、反动性的角度立意。

不珍惜值得珍惜的,就应该否定,如:不要总是失去了才懂得珍惜;别受邪教欺骗,珍惜宝贵生命……
3、顺向立意与逆向立意
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对一些事物、人物逐渐积淀成比较一致的情感倾向,诸如:草木生长、百花盛开让人喜说,树叶飘零、鲜花凋谢惹人愁绪;昙花一现,让人感慨生命短暂,仙人掌耐旱生长,使人感叹生命顽强;乌鸦报丧,喜鹊报喜;鹦鹉人云亦云,狐狸狡猾多疑……提到关羽,便赞其义气,说起孔明,就褒其智谋;曹子建才华横溢,陶渊明脱俗隐逸……某些观点、看法也逐渐为大家所认同而广泛流传,诸如:开卷有益;名师出
高徒;有志者事竟成;忠言逆耳利于行;近墨者黑,近朱者赤……从与通常的情感倾向或与传统的观点、看法一致的角度来确立文章的中心,就是顺向立意。

反之,则是逆向立意。

珍惜友谊;珍惜生活;珍惜事业;珍惜文物;珍惜文明;珍惜文化遗产……这些立意都是顺向立意。

人们往往认为美丽的风景在远方而忽视身边的景致,由此可以逆向立意:珍惜眼前的风景;人们往往对失败、挫折、磨难等没有好感,甚至深恶痛绝,由此也可逆向立意:珍惜失败、珍惜挫折、珍惜磨难……逆向立意,反弹琵琶,容易写出新意,让人耳目-新。

但"反弹"也要成曲调,切忌"乱弹"一气
4、纵向立意与横向立意
人和万事万物都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人们对各种事物的认识、看法、情感、态度等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着重从发展的角度来确立文章的中心就是纵向立意。

我们往往不是天生就懂得珍惜,也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由此可以纵向立意:学会珍惜;终于懂得珍惜……
世界上的人和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的。

着重从联系着眼来确立文章的中心,就是横向立意。

诸如:珍惜地球就是珍惜生命;珍惜生命才能与提升生命的价值;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你会更加幸福;远离毒品珍惜生命;珍惜绿色就是关爱生命;珍惜时间就是延长生命;生活因珍惜而更加美好;人生因珍惜而精彩;珍惜你所拥有的你会更快乐……
作文立意要在正确的基础上,追求新颖、高远、深刻。

古人云:"凡作文发意,第一番来者,陈言也,扫去不用;第二番来者,正语也,停止不可用;第三番来者,精意也,方可用之。

"(元·陈绎曾《文说》)第一次、第二次想到的立意都不用,要花一番的功夫,力避老生常谈、人云亦云,这样刻意求新、求高、求深,才能引人入胜。

选定立意时,综合考虑以下因素:能体现材料、话题的本质意义;新颖、高远、深刻;自己有话可说。

一篇作文只能表现一个主题,防止"意多乱文"。

当然,有时一个主题可以分几个方面表现,如珍惜人生,就可以从珍惜生命、珍惜事业等方面来表现。

⑤选择最能表现主题的体裁、内容
2表达深刻
①抓住本质、核心进行深刻透彻的分析,一针见血,言之成理
②探究原因,抓住要害,以近及远,以此及彼说理透彻
③讲求分析观点和方法
观点:运动变化的观点、联系的观点、矛盾的观点、辩证的观点
方法:对比法、立驳发、因果法、喻证法……
④忌用老生常谈、陈辞滥调,可以仿造新鲜的语言和判断,要理直气壮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欧阳修“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王安石“世之奇伟、瑰丽、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马克思“在科学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毛泽东“无限风光在险峰”
⑤巧借古典诗词中一些富含哲理性的名言诗句,化为文章的中心。

春蚕到死丝方尽;不识庐山真面目;陈舟侧畔千帆过;为有源头活水来;月是故乡明;梅花香自苦寒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化玉帛为干戈;苦读廿载图高考,扬帆蹈海是英雄;
3、打开思路,放开手脚,相信自己能写好
①想一想,身边发生过的事情,有没有可经改造加工采用的事例
②想一想,课上学过的有关课文,有没有可以吸取之处
③想一想,自己知道的事例史实,有没有可以采用的材料
④想一想,看过的书刊杂志影视作品有没有可参考的动人的画面情节
⑤想一想,自己喜爱了解的事物,有没有可以写入文章的内容
4、方法
A、议论文
运用哲学观点,在透字上下功夫正反、对比结合透过现象,发现事物的本质
因果关系的论证层层推进立驳结合
B、记叙文
小中见大;近中见远;旧中见新;托物言志,景中见情
合乎情理,出乎意料
卒章显志
三、对“丰富”的理解和应对措施
1、材料丰富:
指的是议论文、散文中的材料是必要的、足够的:
①跨越时空。

古今中外的历史事件、人物传奇以及故事、寓言、神话、传说均可使用。

②范围广泛。

五行八作、各行各业,政治、经济、军事、体育、文化均可入题。

③名言警句、原则、定理、规律、常识都可适用。

④衣食住行、生活、游戏、社会现象都可采纳。

2、形象丰满:
主要指记叙文,尤其是描写时要努力做到:
①景物描写:目的是为故事的发展和人物的活动以及抒情创设典型环境,因此:
首先要确定氛围特征,或肃穆或悲怆,或欢乐或萧瑟,或热烈或凄凉,或浓郁或幽静……
其次在描写时紧扣氛围特征进行描写,注意以下描写角度:
有远有近、有点有面、有动有静、有形有色、有声有味
以“赤壁怀古”“雨霖铃”“琵琶行”“药”“祝福”“故都的秋”等为例。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故都的秋郁达夫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

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

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罢,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象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

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②写人物,目的是展示人物的思想品质
因此,首先要确定人物的个性特征,让人物以鲜明的个性化言谈、举止,感情丰富的进行表演,不需作者代劳
写活动:注意语言、动作、感情、神态凝聚在一起进行表现,以避免重谈
以“药”“项链”为例
写心理活动:心理活动要通过心理、感受、独白等方式,力避单一,应化瞬间无形的心理活动为一个短暂的过程,写出心理感受在不同阶段的表现。

举“又迟到了”为例。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举“林黛玉进贾府”“琵琶行”为例。

③重点部分必须多用笔墨,让读者身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有同感,但又应要言不繁,留有余韵,有潜台词。

3、意境深远:
主要表现在文章的内涵要丰富,尽量引起读者的共鸣
①将对人生的思考、对人生的感悟、对问题的探究融入文章中,以“变形记”为例。

②调动知识储备,利用自己掌握的意境深远的诗句进行造境,即创设情景。

赏析借鉴
提供3—4篇例文,学生自己发现评价:你认为此文如何做
到“丰富”的
例文:
婆婆和妈妈的区别(片断)
作者:陈艾
自从生了女儿,才知道婆婆和妈妈的区别有多大。

同样的一句话,妈妈说来总是十分的舒服,而婆婆说来不说是不怀好意吧,至少也让人十二分的不耐。

比方说,老人们看见宝宝差不多都会说“哎哟,囡囡瘦了”,如果这话是我妈妈说的,我自然而然地觉得是外婆心疼孩子,总嫌她还不够胖;但若换了婆婆说这话,立刻让我像刺猬似的汗毛直竖:这不是嫌我养得不好吗?再比如我妈妈关心我老公,那是慈母;我婆婆如果说一句“儿子白天还
要上班,晚上小孩又吵”我马上就心生反感:我就不辛苦吗?类似的例子可以一直举下去。

学会历史般的旁观在蝶的眼中,花是天使,因为花给予她生命的甘露;
在花的眼中,蜂是挚友,因为蜂给予她生命的延续。

然而在蝶眼中,蜂不过是埋头苦干的笨蛋,在蜂眼中,蝶不过是游戏花间的浪子。

爱憎蒙住了理性的心。

跳出爱憎,历史会还给我们一份真实的面目。

霸王骑着乌骓化为了鬼雄,虞姬将生命之花化作了矛尖的湛蓝,于是心被感动了,那殿上之君只不过是无耻小人,听听汉家
小儿高唱“大风起兮云飞扬”,就热血沸腾。

可是就是这个被唾骂的人建立了中华大地的一代霸业。

没了他,哪来的张骞扶着驼铃走向天山的雪莲?没了他,哪来的卫青舞着旌旗奔向大漠的飞沙?
历史长河滚滚奔流,告诉我们———刘邦比项羽更有才能去成就一番霸业。

炀帝踏着龙舟走向江南的七月,黎民抱着妻小沿河悲恸。

于是血被激怒了,那由南向北奔流的运河不再雄浑,那滔滔河水浸透了百姓的血泪。

可是就是这条劳民伤财的大运河,书写了大都的辉煌,托起了沿河的点点明珠之城。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告诉我们———京杭大运河灭了一个隋朝,却也开辟了更辉煌的盛世。

人镜对着太宗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开创贞观之治的盛世。

于是双手挥舞着高呼“明君”、“伟人”。

可即使是这样一代圣明,我们又怎能忘了玄武门前的血泊?
历史的高峰回响着一个声音:“再伟大的君王,他的身后也有白骨累累,血汗斑斑。


跳出爱憎后的我们,会有一双清澈灵动的心眼。

环视世间一定会有新的认知,更加公正、更加客观。

以清澈的眼审视自己,对于任何过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以灵动的心审视世界,对任何对错,保留一份最真实的了
解。

给所有的事物一个旁观的眼神,让历史的车辙辗过额头,留下赞许的痕迹。

短评:人们常说,历史是公正的,但人们对于历史的认知,往往并不公正,因为有了爱憎,有了喜恶,人们便戴上了有色的、变形的眼镜。

历史之于现实,又是一面明镜,而如果添加感情色彩,明镜里也难以找到折射当今社会的真实。

于是,审视历史,面对现实,我们需要摒弃个人的好恶,摘下有色的眼镜,“给所有事物一个旁观的眼神”!
简评:
从现实到历史,再从历史到现实,感情色彩怎样影响我们对历史的反思,客观真实与主观感受又有怎样的联系,作者站在历史的高度,为我们作出了深刻和独到的剖析。

而这种深刻更借助了形象,这样独到又不失于空泛;写现实硬实,能以自然景物为喻,生动形象;评历史事件,又以素描的方式勾勒人物,通篇融精辟的广义于具体形象的“具象”之中,深得鲁迅先生“形象论证”之妙。

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显示如此厚实的底蕴、如此俊逸的才华,委实难得!
只缘身在此山中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
花依旧笑春风。

”诗人把毫无思想感情的桃花看作“笑春风”而发出感慨,恐怕缘于“人面桃花相映红”。

诗人对于桃花的认识,也出于爱屋及乌而有所专属。

由此观之,人们对于事物的认识,是不乏感情因素的。

人类的感情丰富,或憎或爱,或欣喜或悲伤,有丝丝的愉悦,也有淡淡的忧伤。

于是伴随感情而获得的认识总会绚丽多彩,但这正是人类所需要的。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卷帘人与李清照的认识为何悬殊,我想,应该归结为两人的经历、身份以及感情的把握不同。

也正是由于这样的悬殊,才得以造就伟大的词人。

人类需要认知,认知是人类进步的源泉,但人类也是感情动物,认知的过程也包含感情的表达。

源于人心灵的精神血脉需要充满感情的认知!
记叙时,有人说:“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但他不局限于对于事实的描述。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由此折射出作者的智慧与宽大的胸怀,这无疑是对事物更深层次的认知。

取得这样的认知,需要感情,阅读这样的认知,又何尝不需要呢?
议论时,认知更加丰富。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这是何等的赞叹。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
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又是何等的冷静与思辩。

而当东坡先生再游于赤壁之时“盖将自其变者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又把思想提上了哲学的境界。

由此观,感情是认知的血脉,使它生机盎然,使它娓娓动听,而感情也离不开认知,它要在一次次的认知中表达。

感谢情感,是它丰富了认知的内涵,是它浇灌了认知的清泉,为了认知,就算“不识庐山真面目”,又有何妨?
点评:本文旁征博引,信手拈来,表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在短时间内能将感情和认知的关系进行形象生动而不乏理性的分析,实属不易,若能在“亲疏”上再
下功夫,文章定能更上一层楼。

情感-认知-文化
《用理智的泉洗涤感情的花,重新审视……情感-认知-文化》曾经热血沸腾地仰视你,爱你的一切。

中华———我的文化。

那是《诗经》中的一汪清水,在水一方的伊人;那是华美的楚辞,闪闪发光;那是孔孟思想,百家争鸣;那是大唐华章,仙乐飘飘;那是高山流水,那是古长城的细细青苔,那是岳麓书院的依依夕阳……漫步在中华的文化里,多少人醉得不知归路,多少人沉醉于那泛黄的书页,将精华与糟粕统统吸收。

因为深爱你,我们忘了去洗净你,忘了理智清醒地去看你。

在不知不觉中,流水静默不流,华美的书页一页页在腐朽。

我们变得自大,我们变得骄纵。

大宋宫廷,白衣秀士,文臣儒士们忙着作诗写赋,用程朱理学教化子民时,北方的铁骑席卷了中华;康乾盛世,书生们忙着去作八股,去作经注考证时,大洋的另一端,开始了科技革命,改写了历史……我们有四大发明,我们有地动仪,我们有早他国一千多年的圆周率。

可是,我们的土地上蕴育的是以农为本、固步自守的黄色文明,我们有郑和去炫耀国威,可是我们没有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我们有李白杜甫,却没有哥白尼牛顿;我们知道天朝上国,却看不到外面的文明……我们陶醉于自己,我们不断地用《天工开物》、《农政全书》去总结辉煌,却忘了重视审视自己的文化……我们落后了。

历史在悄然逝去,心中的热情并没有冷却,但我们多了一分理
智,在仔细地审视……
我看到了一位老人,用刀一样的笔尖为自己的文化做手术———他是鲁迅。

我被深深地震动了。

我们不是不爱自己的文化,而是太爱,以至于束缚了自己的灵魂。

他,让我们深深的明白,不能因为情感而影响对文化的认知,不能用迷信代替理智。

旭日东升,新的阳光在冲散陈腐的气息。

崭新的人们放下了对自我的迷信,去追求真理。

走来了孙中山,李大钊,迎来了毛泽东、邓小平,“天朝圣国”的幻觉消失了,代替它的是“与时俱进”。

我们激动欢欣……
我们终于冲破了情感的依恋,用一分理智去审视自己的文化。

没有全部接收,也没有全盘否定,我们的目光更客观、理性而又
智慧……
远处,传来“关关睢鸠”的乐声,依旧那么传神、清晰、生动……
点评:本文以中华文化为陈述对象,将对中华文化热爱之情感寄托于几个具体的代表,给读者以无穷的想象空间。

通过对比,将汉民族与少数民族、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之优劣,清晰展示,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让人从情感中冷静下来,隐隐有《左传》、“史迁”沉稳客观。

在前面多处点明“情感”“认知”“理智”的基础上,中心水到渠成:“不能因为情感而影响对文化的认知,不能用迷信代替理智。

”题头别具情趣,结尾更是紧扣开头,同时暗示中华文化重新焕发生机活力,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

至于内容疏朗跳跃而结构严丝密缝、语言概括凝炼而音韵铿锵优美,
也非等闲之作可比。

当然,白璧尚有微瑕:第二段末尾“在于”重复;第四段“蕴育”应为“蕴含”或“孕育”;第六段“迷信”可换成“愚昧”,但瑕不掩瑜。

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容容是一个很可爱很机灵的小女孩,她很喜欢走进那间宽敞明亮的教室,在那里面,年轻的老师带着同学们在画海中畅游。

容容终于走进了那间教室,她拿起笔,画了一只蓝色的马。

老师走到她身边:“容容,马是白色的,不可以画成蓝色的,知道吗?”
容容仰着小脸,不知所措地望着老师那张始终挂着微笑的脸:“为什么马不可以是蓝的呢?”
“马是白的,这是惟一的答案,永远不会改变,快把这只蓝马改掉吧!”
容容眨着眼,心中又显示出那洁白如玉的天宫里,五颜六色的马欢快地跑着。

“一定是做梦了。

”容容把蓝马改成了白马。

回到家中,妈妈对容容说:“听老师说,你今天在学校画了一只蓝马?”“嗯!”容容含糊地应道。

“容容听话,马是不能有蓝色的,马都是白色的。

”容容从书包里抽出了那张改过的画:“妈,我改了,是只白马。

”“乖,妈这就去拿苹果给你吃。

”妈妈笑眯眯地出去了。

容容就在“白马”的定势思维中学了两年。

这天,从门口跨进来一个新老师,新老师让大家画马。

容容高兴极了,在纸上画
许多白马,不知什么时候,新老师站在容容身旁:“画得真好,可你只会画白马吗?”
容容诧异地抬起头,一脸的茫然。

“你试试画一下别的马,答案不是惟一的。

”容容疑惑了一下,举笔画起了过去那只美丽的蓝马。

老师把那只蓝马贴在了墙上,说:“世界是五彩缤纷的,马为什么不能是五颜六色的呢!”容容高兴极了,抓起画笔,把梦中天堂里那些红的、绿的、黄的,各种各样的马画在纸上。

容容的妈妈气急败坏的找到新教师:“你怎么可以教我女儿画那种乱七八糟的画。

”新老师在黑板上画了四个图:“这四个图形符号中,哪一个与其它三个不同?”容容的母亲愕然。

新老师
继续说:“这是一次鼓励创新的报告会上一位学者提出的问题。

它的答案有四种。

孩子们的天空是广阔的,他们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马为什么一定是白的,它的答案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我们不要扼杀了孩子们的丰富想象力。


一个月后,容容那张画着五颜六色的马的图被挂在了市少儿艺术馆内,它的题目就叫做“美丽的天堂”。

(2000年全国高考作文优卷)
点评:《马可以是蓝色的》达到“丰富”的要求。

从叙事看,曲折有致,意境深远:容容画蓝色的马,老师要她改成白色的。

这是第一个矛盾冲突——陈旧的教育方式与人性的冲突。

容容画白
色的马,新老师启发她“画一下别的马”。

这是第二个矛盾冲突——新旧两种教育思想的冲突。

妈妈与新老师的对话,构成第三个矛盾冲突——新旧教育观的正面冲突。

这样叙事波澜迭起,生动感人,而且意味深长。

从写人看,描写具体逼真,细节生动典型,人物形象丰满:容容的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相当成功,一片童真。

细节描写如“容容仰着小脸,不知所措地望着……”,寥寥数语,小容容的形象跃然纸上。

历史从那一夜开始
已经是深夜了,司马迁通过天牢的小窗,望着那漆黑的夜。

幽蓝的天幕上,不见星也不见月,几处乌云低低地沉着,带着令人窒息的压力。

暮秋的风裹着寒气,钻进每个角落,包括司马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