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以太网接入技术
目前以太网接入方式主要方式
目前以太网接入方式主要方式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接入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以太网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局域网技术,其接入方式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目前,以太网接入方式主要包括有线接入和无线接入两种主要方式。
一、有线接入方式有线接入方式是指利用物理线缆将用户设备与网络互连,实现用户对以太网的接入。
这种接入方式在传输速度和稳定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1.以太网直连:即通过网线将用户设备(如电脑、路由器等)直接连接到宽带接入设备(如光猫、交换机等)上。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连接简单、稳定性好,适用于需要稳定网络连接或带宽要求较高的场景。
2.局域网接入:在大型企业、学校或公共场所,往往会采用局域网的方式实现网络接入。
用户设备通过物理线缆连接到局域网交换机或路由器,再由交换机或路由器接入到以太网上。
这种方式可以实现多个设备共享公共网络资源,适用于大型组织或公共场所的网络接入需求。
3.电力线通信:电力线通信是指利用家庭电力线路传输网络信号,实现网络接入。
通过将网络信号转化为电力信号,用户可以通过插入电力线通信适配器将电力信号传输到各个接入点,进而实现网络连接。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方便快捷,免去了布线的繁琐过程。
二、无线接入方式无线接入方式是指通过无线技术实现用户对以太网的接入。
相对于有线接入方式,无线接入方式更加灵活便捷,用户可以在覆盖范围内自由移动。
以下是目前常见的无线接入方式:1.Wi-Fi接入:Wi-Fi是指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实现局域网的技术标准,可以通过无线路由器或无线接入设备将互联网信号传输到用户设备上。
用户只需在覆盖范围内连接到相关的Wi-Fi网络,即可实现无线接入。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便捷灵活,适用于移动设备、无线传感器等需要频繁移动的场景。
2.移动网络接入:移动网络接入是指利用移动通信技术实现网络接入,如4G、5G等。
用户通过使用移动终端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连接到移动网络基站,通过移动网络提供的数据传输服务实现网络接入。
第四章 H3C iMC-EPON管理解决方案
36
系统高级配置 组播IP与VLAN对应 可控组播功能 ONU/UNI QoS配置
37
系统高级配置 之 组播IP与VLAN对应
统一对应 简洁高效
38
系统高级配置 之 可控组播功能
关系清晰 快速有效
分光器
ET704 ONU
XX银行
ET704 ONU xx派出所
XX法院
分光器
采用EPON接入可提供充足的带宽
ONU ET704
xx网吧 8
EPON管理思想
从以上常见组网可以看出,EPON网络的共同 点为
在EPON技术架构中,包含OLT,ONU和分光器三 个基本组成部分。 OLT与ONU是一对多的关系, OLT支持SNMP ONU通常不支持SNMP,甚至可能没有IP地址 分光器是无源设备,完全不支持任何形式的管理协 议
15
EPM组件管理流程(一)
将OLT设备作为普通交换机添加到iMC平台中
16
EPM组件管理流程(二)
添加OLT设备到iMC EPM组件中
17
EPM组件管理流程(三)
添加静默ONU
18
目录
EPON管理原理 iMC EPM组件功能介绍 iMC EPM组件配置方法
13
iMC解决方案架构
iMC 增值业务
业 务 流
MPLS VPN业务
安全接入业务
存储数据业务
……
外部接口
按 需 装 配
iMC 基础网络管理 拓扑管理
业 务 组 件
iMC 网络资源管理 ACL 管理 EPON管理
iMC 基础接入管理 接入用户管理 接入权限管理 身份认证 ……
精品课件-现代通信网(郭娟)-第四章 以太网
2020/12/1
发送帧
CSMA/CD工作过程
装配帧
CSMA/CD含有两方面的 内容:载波侦听(CSMA)
Y 总线忙? N
启动发送并检测冲突
和冲突检测(CD)。 四个步骤:
2020/12/1
MAC地址 网卡上的硬件地址可用来标志插有该网卡的计算机。 路由器上,网卡上的硬件地址可用来标志插有该网卡
的路由器的某个接口。 路由器由于至少同时连接到两个网络上,因此它至少
有两块网卡和两个硬件地址。
1A-24-F6-54路-1由B-器0E00-00-A2-A4-2C-02
1Gbit/s
1Gbit/s
1Gbit/s
10Gbit/s
通用名称
Xerox以太网 Ethernet I Ethernet II 10Base5(粗缆) 10Base2(细缆) 10BaseT 100BaseTX 100BaseFX
1000BaseSX
1000BaseLX
1000BaseT
10GbE
IEEE编号
DIX DIX 802.3 802.3 802.3 802.3u 802.3u 802.3z 802.3z 802.3ab 802.3ae
距离
? 500米 500米 500米
185米 100米 100米 400米
260米 550米 550米 5km
100米
65米 40公里
介质
同轴
同轴
同轴
2020/12/1
Ethernet 帧结构
发送方网络适配器将IP分组 (或其它网络层分组) 封装到 Ethernet 帧中。
第4章以太网组网技术案例
1.四网卡.驱网动 络软件的安装和配置
程序的安装 和配置
1.网卡驱动程序的安装和配置
Windows 2003 Server是一种支持“即插即用”的操作系统。 如果使用的网卡也支持“即插即用”,那么Windows 2003 会 自动安装网卡驱动程序,不需要手工安装和配置。 在网卡不支持“即插即用”的情况下,需要进行驱动程序的手 工安装和配置工作。手工安装网卡驱动程序可以通过Windows 2003 Server桌面上的“开始”→“设置” →“控制面版” →“添加/删除硬件”实现。
(2)取出RJ-45水晶头,将排好顺序的非屏蔽双绞线按照图4-7插入 RJ-45接头内,用RJ-45专用剥线/夹线钳将接头压紧,确保无松动现象。 在电缆的另一端,按照同样的方法,将RJ-45水晶头与非屏蔽双绞线相 连,形成一条直通UTP电缆。
(3)利用电缆检测仪器检测制作完成的电缆,保证全部接通。具体 方法是,把双绞线分别插入两个部件,打开电源开关,观察信号的接 收情况。如果接收部件的4个指示灯依次发出绿光,表示连接正确。如 果有的灯不发光或发光的次序不对,则说明连接有问题,这时需要重 新制作。
4.安装以太网卡
网卡是计算机与网络的接口,中断、DMA通道、I/O基地地址和 存储基地址是以太网卡经常需要配置的参数。根据选用的网卡不同, 参数的配置方法也不同。有些网卡可以通过拔动开关进行配置,而有 些则需要通过软件进行配置。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在配置参数的过程 中,应保证网卡使用的资源与计算机中其他设备不发生冲突。
4.4 案例:动手组装简单的以太网 1 .组装10M以太网所需 的设备和器件
一.设备、器件及测量工具的准备和安装
1.组装10M以太网所需的设备和器件
1 .组装100M以太网所需的设备和器件
(中级)通信专业综合能力-现代通信网-第4节接入网
(中级)通信专业综合能力-现代通信网-第4节接入网[单选题]1.根据接入光纤的末端到用户的距离分类,FTTx可分为FTTC、FTTB、FTTO、FTTH。
其中((江南博哥))直接放在楼内,再经铜钱将业务分送到各个用户。
A.FTTCB.FTTOC.FTTBD.FTTH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FTTC:设置在路边的人孔、电线杆的分钱盒、交接箱等位置。
FTTB:直接放在楼内,再经铜钱将业务分送到各个用户。
FTTO:通常位于大企事业用户(公司、大学、研究所、政府机关等)的终端设备处。
FTTH:位于用户家中。
[单选题]4.根据()所在位置和应用类型等,光纤接入技术可以分为FTTC、FTTO、FTTH和FTTR等。
A.OLTB.ONUC.AFD.ODN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FTTC:FTTC的ONU设置在路边的人孔、电线杆的分线盒、交接箱等位置,从ONU到用户之间采用双绞线、同轴电缆等,是一种光缆/铜缆混合系统。
FTTB:FTTBONU直接放在楼内,再经铜线将业务分送到各个用户。
FTTB的光纤化程度比FTTC更进一步,适合于高密度用户区如写字楼等,通常采用点到多点的结构。
FTTO:FTTO的ONU通常位于大企事业用户(公司、大学、研究所、政府机关等)的终端设备处,由于这些用户业务量大,因此这种类型发展很快,一般采用点对多点结构。
FTTH:FTTH的ONU位于用户家中,将光纤的距离延伸到终端用户家中,为家庭提供各种不同的宽带服务。
[单选题]5.某小区EPON网络,采用FTTB的接入方式,下行信号由OLT发送以太帧信号,()可接收信号。
A.网络中全部B.本单元门内C.本楼栋D.只有指定的一个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FTTB的ONU直接放在楼内,再经铜线将业务分送到各个用户。
FTTB 的光纤化程度比FTTC更进一步,适合于高密度用户区如写字楼等,通常采用点到多点的结构。
[单选题]6.在以太网接入系统中,边缘接入设备一般为()。
8种宽带网络接入技术解析
8种宽带网络接入技术解析宽带网络接入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将宽带信号传输到用户的终端设备上,实现高速、稳定的网络接入。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宽带网络接入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和创新。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8种常见的宽带网络接入技术,并对其特点和应用进行解析。
1. ADSL(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
ADSL是一种使用普通电话线通过电话交换机传输数据的数字通信技术。
它的特点是上行和下行传输速率不对称,下行速率通常比上行速率要快。
ADSL适合家庭用户,通过电话线实现宽带网络接入。
2.VDSL(Very-high-bit-rate Digital Subscriber Line):超高速数字用户线路。
VDSL是ADSL的升级版本,其传输速率更高,能够提供更好的网络体验。
VDSL适用于企事业单位和宽带需求较高的家庭用户。
3. 光纤接入:光纤接入是将光纤作为传输介质,实现高速宽带网络接入的技术。
光纤具有传输速率高、带宽大、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适用于高速宽带接入的需求,如企事业单位和高端家庭用户。
4. 以太网接入:以太网是一种基于IEEE 802.3标准的局域网技术,通过电缆传输数据。
以太网接入技术通常用于家庭和小型企业网络接入,具有成本低、稳定性强等特点。
5. 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
LTE是一种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的宽带网络接入技术,是4G移动通信技术的一种升级版本。
LTE具有较高的传输速率和较低的延迟,适合移动终端设备的宽带接入需求。
6. 5G(Fifth Generation):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
5G是基于LTE技术的一种升级版本,具有更高的传输速率、更低的时延和更广的连接容量。
5G适合大规模机器通信和物联网应用。
7. Wi-Fi:无线局域网技术。
Wi-Fi通过无线方式将互联网信号传输到终端设备上,通常通过路由器提供网络接入。
第四章 以太网接入技术
25m 220m~ 500m 275m ~550m 5Km 10Km
传输距离
9μm (SMF)
1000BASE-LX (L:Long Wave Length) 采用1270~1355nm光波
1000BASE-CX (C:Coax、2芯平衡型 同轴电缆)
机房
大楼主干网
校园主干网
IEEE 802.3ab(1000BASE-T规范)
IEEE 802.3z( 1000BASE-X系 列规范)
特点
与100BASE-T(快速以太网)兼容 数据链路层(LLC子层与MAC子层)采用IEEE802.2LLC和CSMA/CD (或全双工MAC技术) 物理层采用ANSI NCITS T11标准化了的光纤信道(Fiber Channel)中的8B10B编码方式 长波长1000BASE-LX/LH(L:Long Wavelength),波长:1300nm,单 模或多模光纤接口 短波长1000BASE-SX(S:Short Wavelength),波长:850nm,多 模光纤接口; 同轴1000BASE-Cx(C:Coax),2芯平衡型同轴电缆接口。
4.1 以太网的发展
ITU-T主要关注运营商网络的体系结构,重点是规范如何在不同的传 送网上承载以太网帧。ITU-T内与以太网相关的标准主要由SG13和 SG15研究组负责制订,其中ITU-TSG13工作组主要研究以太网的性 能管理、流量管理和以太网OAM,ITU-TSG15工作组主要负责制订 传送网承载以太网的标准。 IETF主要研究如何在分组网络(如IP/MPLS)中提供以太网业务。 IETF内与以太网相关的工作组有PWE3和L2VPN工作组。其中, PWE3工作组主要负责制定伪线的框架结构和与业务相关的技术(伪 线:封装和承载不同业务的PDU的隧道),L2VPN工作组负责制订运 营商的L2VPN实施方案。 MEF的工作动态尤其值得关注,它成立于2001年6月,专注于解决城 域以太网技术问题的非盈利性组织,目的是要将以太网技术作为交换 技术和传输技术广泛应用于城域网建设。它首要的目标是统一光以太 网实现的一致性,并以此影响现有的标准;其次是对其它相关标准组 织的工作提出一些建议;最后也制定一些其它标准组织未制定的标准。
4.5.1 传统以太网_计算机网络_[共2页]
兆以太网、千兆以太网、万兆以太网等常见的以太网。
4.5.1 传统以太网传统以太网是一种传输速率为10Mbit/s的常用局域网LAN标准。
在传统以太网中,所有计算机使用共享的通信线路,采用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局域网中的计算机互相竞争使用通信线路,通常采用总线型拓扑结构。
传统以太网采用的是曼彻斯特编码。
最常见的传统以太网是10Base-5、10Base-2、10Base-T三种,下面分别讨论这3种以太网。
1.10Base-5以太网10Base-5以太网的传输速率为10Mbit/s,又称为粗缆以太网,采用基带传输,是最早实现的以太网标准。
10Base-5采用粗同轴电缆作为传输介质,粗缆的直径为1cm,特征阻抗为50Ω。
特征阻抗是指在电缆中快速传输信号时,在规定条件下测试的阻抗值。
它与电缆的直流环路电阻不同,直流环路电阻是指将电缆一端的缆芯和屏蔽层连接,在另一端测得的支流环路电阻,一端阻拦的直流环路电阻应小于5Ω。
粗缆段的两端需要使用终结器(terminator),终结器吸收端点的电信号,避免由于产生反射而造成的干扰。
计算机接入10Base-5以太网,必须使用以下3种硬件:网卡(粗缆专用)、收发器和收发器电缆。
10Base-5以太网的单段最大传输距离是500m,最多可以连接100个站点,相邻站点间的最小距离为2.5m。
电缆两端使用50Ω的终结器,终结器的一端需接地。
收发器电缆最大长度为50m。
10Base-5以太网的扩展遵循“5-4-3”规则:最多5个网段,中间使用4个中继器连接,最多只能在3个网段上连接站点,所以,最大传输距离为2500m。
当使用3个中继器连接4个网段时,则4个网段都可以连接节点。
10Base-5以太网虽然传输性能好、可靠性高,但造价高,不易安装,目前已被淘汰。
2.10Base-2 以太网10Base-2以太网是继10Base-5之后,在1985年推出的传输速率为10Mbit/s的以太网,主要是为了降低10Base-5以太网的成本和复杂性。
网络基础答案第四章
1、以太网使用的CSMA/CD协议是以争用方式接入共享信道的,这与传统的时分复用TDM相比较有缺点如何?答:CSMA/CD是一种动态的媒体随机接入共享信道方式,而传统的时分复用TDM是一种静态的划分信道,所以对信道的利用,CSMA/CD是用户共享信道,更灵活,可提高信道的利用率,不像TDM,为用户按时隙固定分配信道,即使当用户没有数据要传送时,信道在用户时隙也是浪费的;也因为CSMA/CD是用户共享信道,所以当同时有用户需要使用信道时会发生碰撞,就降低信道的利用率,而TDM中用户在分配的时隙中不会与别的用户发生冲突。
对局域网来说,连入信道的是相距较近的用户,因此通常信道带宽较宽,如果使用TDM方式,用户在自己的时隙内没有数据发送的情况会更多,不利于信道的充分利用。
对计算机通信来说,突发式的数据更不利于使用TDM方式。
2、假定1km长的CSMA/CD网络的数据率为1Gbit/s。
设信号在网络上的传播速率为200000km/s。
求能够使用此协议的最短帧长。
答:对于1km电缆,单程端到端传播时延为:τ=1÷200000=5×10-6s=5μs,端到端往返时延为: 2τ=10μs为了能按照CSMA/CD工作,最小帧的发送时延不能小于10μs,以1Gb/s速率工作,10μs 可发送的比特数等于:10×10-6×1×109=10000bit=1250字节。
3、假定A以太网中的通信量的80%是在本局域网上进行的,其余20%的通信量是在本局域网和因特网之间进行的。
B以太网的通信量情况则相反。
这两个以太网一个使用以太网集线器,而另一个使用以太网交换机。
你认为以太网交换机应当用在哪个网络上?答:不管是集线器还是交换机,都要跟路由器连接,也要连接所有的本地主机。
假定一个以太网上的通信量中的80%是在本局域网中进行的,而其余的20%的通信量是在本局域网和因特网之间进行的,那么就需要考虑用户在本地通信中所能够得到的带宽这一关键因素,为了提高服务性能,应该使用以太网交换机;在后一种情况下,通信量中的80%是通过路由器和外部交互的,仅20%的通信量是在本局域网内部传输的,一般说来,当前用户接入因特网的速率要比局域网的速率低得多,因此,比较而言,在总体上用户对局域网的带宽需求不是很高,可以使用以太网集线器让所有的主机和路由器共享以太网的带宽。
接入网原理 第4章 光纤接入技术-1-pon及EPON原理
上行数据流采用TDMA技术。
10
PON系统组网方式
11
PON保护方式
骨干光纤保护方式
全保护方式
12
PON技术的优势
相对成本低,维护简单,容易扩展,易于升级。PON结构在传输途中不 需电源,没有电子部件,因此容易铺设,基本不用维护,长期运营成本和 管理成本的节省很大 无源光网络是纯介质网络,彻底避免了电磁干扰和雷电影响,极适合在自 然条件恶劣的地区使用。 PON系统对局端资源占用很少,系统初期投入低,扩展容易,投资回报 率高 提供非常高的带宽。EPON目前可以提供上下行对称的1.25Gb/s的带宽, 并且随着以太技术的发展可以升级到10Gb/s。GPON则是高达2.5Gb/s的 带宽。 服务范围大。PON作为一种点到多点网络,以一种扇出的结构来节省CO 的资源,服务大量用户。用户共享局端设备和光纤的方式更是节省了用户 投资。 带宽分配灵活,服务有保证。G/EPON系统对带宽的分配和保证都有一套 完整的体系。可以实现用户级的SLA。
18
GPON技术
与EPON力求简单的原则相比,GPON更注重多业务和QoS保证; 能够简单、通用、高效的透明传送各种业务;具有前所未有的高 比特率、高带宽;非对称特性更能适应未来的FTTH宽带市场;传 输距离更远、覆盖范围更广。 但是GPON标准复杂且开发较晚,技术尚不成熟,其成本相对 EPON仍显较高,目前未到达商品化阶段。
17
GPON技术
GPON技术针对1Gbit/s以上的PON标准,除了对更高速率的支持 外,还是一种更佳、支持全业务、效率更高的解决方案。 引入通用成帧协议(GFP) ,能将任何类型和任何速率的业务进行 原有格式封装后经由PON传输,而且GFP帧头包含帧长度指示字 节,可用于可变长度数据包的传递,大大提高了传输效率。因此 能更简单、通用、高效地支持全业务。 GPON提供1.244和2.488Gbit/s的下行速率和所有标准的上行速率。 传输距离可达20KM(逻辑60KM)。支持的光分路比在64-128之间。
接入技术完整版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接入网技术1-3 章习题解答第一章:网络演进与法规制约一、判断题1、接入网最初的原型是用户环路,仅仅是一种专用设施,附属于电话网甚至附属于特定控交换机。
(∨)2、接入网的竞争给运营商带来了挑战和机遇,同时也给用户带来了更多的选择.。
(∨)3、传统的三网指的是电话网、有线电视网和互联网,随着技术的发展,网络融合是必然趋势。
(∨)二、选择题(说明:本选择题为不定项选择,答案至少有一个。
)1、“最后一公里”可理解为(A )A: 局端到用户端之间的接入部分B: 局端到用户端之间的距离为1 公里C: 数字用户线为1 公里D: 数字用户线为1 公里2、“fist mile”可理解为(AC )A: 用户端到局端之间的接入部分B: 用户端到局端之间的距离为一公里C: 对接入网的形象称呼D: 专指数字用户线部分三、填空题1、last mile 和first mile 都是对接入网的称呼,表示核心网和用户驻地网之间的接入部分。
2、接入网是将用户设备_连接到核心网的网络。
接入网可以只连接一台具体的用户设备,也可以连接由多台用户设备组成的用户驻地网_。
3、AN 的英文全称是Access Network ,对应的中文名称是接入网。
4、现代通信网络的两大基本部件是核心网和接入网。
5、接入网所具有的相对独立性和完整性为用户提供了更多选择的同时,也加剧了网络运营商的竞争。
6、接入网的概念最早是由英国电信BT 提出的。
7、制定接入网标准的机构是ITU-T 。
迄今已制定了两个标准,这两个标准的名称分别是和G.902 和Y.1231 。
四、问答题1、接入网的市场竞争给通信运营商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参考答案:①接入网的市场竞争给通信运营商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会。
②挑战主要体现在:a、争抢用户,满足多业务需求;b、提高服务质量;c、提供新业务;d、发展各种宽带接入技术;e、可能会被淘汰。
③机会主要体现在:a、给新运营商带来契机;b、庞大的市场、高额的利润。
以太网接入技术
在宽带接入络中,需要对用户的广播信息进行保护,进行单一性的标识认证,从而保证数据的安全性。以太技 术的OAM能力较差,在大型的分散型络中内置保护功能缺失,所以对于电信级的数据信息传送安全性有一定的缺陷。 而且以太接入结构复杂,故障点较多,因此在后期的维护中较为困难,维护方式与传统接入方式也有一定的差 别。
时下全球企事业用户的90%以上都采用以太接入,已成为企事业用户的主导接入方式。然而,由于认证计费、 服务质量、可管理性、信息安全、可靠性以及实装率低等多种因素,以太作为公用电信接入方式尚需进一步改进。 主要问题是以太还没有机制保证端到端性能,无法提供实时业务所需要的QoS和多用户共享节点及络所必需的计 费统计能力。其次,以太尚不能提供电信级公用电信所必需的硬件和软件可靠性,特别是由于以太交换机的光口 以点到点方式直接相连,省掉了传输设备,不具备内置的故障定位和性能监视能力,使以太中发生的故障难以诊 断和修复。以太也不能像SDH那样分离管信息和用户信息,安全性不如SDH。事实上以太原来就根本没有也无须内 安全机制,而一旦用于公,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安全机制成为必不可少的关键要求。以太原来主要用于小型局域 络环境,OAM&P能力很弱,而且只有元级的管理系统,其管理工具也不足以支持公用电信所必需的络范围的管理。
优势
就络接入的发展来看,用户技术的不断扩展使得络应用的范围越发广泛,这种发展必然会出现运营价格与用 户的接受能力之间的冲突,想要解决这种冲突,就需要降低络接入成本从而降低使用价格,而且IP接入方式也是今 后络发展的主流方向,以太接入技术明显符合这种要求。
以太技术本身正是由于安全性等方面的问题而保证了带宽,而且非常适用于用户较为密集的区域,这样使得其 络铺设成本大幅降低,从而使用户的络接入和使用价格大幅下降,而不会影响用户的具体使用,性价比极高。
以太网接入技术(宽带接入技术课件)
四、以太网技术——CSMA/CD
争用期的长度
理论上,CSMA/CD协议的争用期为2
工程上,10 M以太网,取 51.2 s 为争用期的长度。
在争用期内可发送512 bit,即 64 字节。 争用期长度,又称为512位延迟(51.2us) 。
以太网在发送数据时,若前 64 字节没有发生冲突,则后 续的数据就不会发生冲突。
如果接收到对方的基页,则跟自 己发送的基页比较,找出支持能 力的交集,选取最优组合运行。
二、以太网的物理层
物理层规定了两个设备之间的物理接口、电气特 性、规程特性、机械特性等内容。
物理层标准:10BASE2、10BASE5、10BASE-T、 100BASE-TX、100BASE-T2、100BASE-T4、 100BASE-FX、1000BASE-SX、1000BASE-LX、 1000BASE-CX、1000BASE-TX
由此,保证了每个产品都具有唯一的MAC地址。
三、以太网的数据链路层——MAC子层
网卡上的硬件地址
1A-24-F6-54-1B-0E路由器
00-00-A2-A4-2C-02
20-60-8C-C7-75-2A
08-00-20-47-1F-E4
20-60-8C-11-D2-F6
路由器同时连接到两个网络上,因此它有两块网卡和两个硬件地址。
三、以太网分类
1.共享式以太网
共享式以太网中,所有的主机都平等地连接到同轴电缆上,所 有主机发出的信号都会被其他主机接收,如果主机数目较多, 则存在冲突与广播泛滥的严重问题,而且共享式以太网还会存 在介质可靠性差与无任何安全性的突出问题。
常用介质
10Base5:粗同轴电缆(5代表电缆的长度字段长度是500m); 10Base2:细同轴电缆(2代表电缆的长度字段长度是200m)。
现代通信网课件04第4章IP网络
4.2 TCP/IP参考模型
分层模型包括各层功能和各层协议描述两方面的 内容。
计算机网络最早采用的是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OSI-RM),IP网络也同样采用分层体系结构, 即TCP/IP参考模型。
在运输层之上,建立自己的专用程序。但设计使用这些 专用应用程序要用到TCP/IP,所以将它们作为TCP/IP 的内容,其实它们不属于TCP/IP。 ➢ 一般将网络层协议采用IP的通信网称为基于IP的通信网, 包括以太网、宽带IP城域网等。
4.3 局域网
一、传统以太网 P69
1. 传统以太网的概念 以太网是基于IP的通信网。传统以太网属于共享式局域网, 介质访问控制方法采用的是载波监听和冲突检测 (CSMA/CD)技术。CSMA代表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它是 “先听后发”;CD表示冲突检测,即“边发边听”。
Open Shortest Path First 分布式的链路状态协议。 通过路由器之间通告网络接口的状态来建立链路状态数 据库,生成最短路径树,每个OSPF路由器使用这些最短 路径构造路由表。
适合规模较大的网络
4.5 路由选择协议
4. 外部网关协议BGP BGP(边界网关协议)的概念:
Border Gateway protocol 是一种路径向量路由选择协议。 只是力求寻找一条能够到底目的网络且比较好的路由, 而并非一定是最佳路由。
4.5 路由选择协议
1. 路由选择算法概述
自治系统(AS=Autonomy System): 将整个因特网划分为许多较小的区域,根据情况不同可
AccNet以太网接入技术
用户开户登记与用户信息管理
用户需要到运营商进行开户登记 用户申请的服务类别 记费的方式等 身份的合法性认证 给通过认证的用户授权接入 根据用户属性向用户提供应该享受的服务 记录用户使用网络资源的情况
Access Network 24
维护和更新用户信息库
用户接入网络时的管理
2018/11/22
以太网接入
以太网技术已经是园区网接入主流 新兴的宽带运营商已经大量发展了以太接入技术 专门针对电信运营商开发了以太接入技术
IEEE 802.3ah-2004,EFM
以太接入技术正在进一步完善
系统结构、接入控制、用户隔离、……
Access Network 2
2018/11/22
以太接入的两种方式
2018/11/22 Access Network 33
以太网用户接入控制与管理
IEEE802.1X——基于端口的控制协议
在交换机接入端口上进行接入控制
工作组以太网具有
很好的承载与传送功能
简单的系统管理功能
工作组以太网没有:用户接入控制功能 直接作为接入,很难运营管理
2018/11/22 Access Network 21
接入面临的问题
作为接入是一个公共网络,需要面临并解 决:
用户的接入控制问题
用户的身份认证(用户合法?)
2018/11/22
Access Network
28
接入面临的问题
用户的接入控制与管理问题 安全性问题 接入设备的供电问题
《接入网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接入网技术课程教学大纲AccessNetworkTechno1ogies学时数:32其中:实验学时:8课外学时:0学分数:2适用专业:网络工程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随着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通信技术,信息交换技术、网络技术等得到飞快发展。
用户对业务需求的多样化、个人化,促使电信网向数字化、IP化、宽带化、综合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接入网是通信网络(包括电信网络与IP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接入网技术,特别是【P接入网技术的蓬勃发展与普遍应用是当前通信网络发展与建设的重点,在全球广受重视。
本课程的教学力求反映接入网技术的最新动态。
课程主要讲授接入网两大总体标准框架,即电信接入网标准G902和IP接入网标准Y.1231;以IP接入为中心,全面介绍各种宽带接入技术的基本概念、结构、特点、技术原理、技术标准及典型应用;讲授用户接入网管理体系及相关控制和管理协议。
本课程的教学旨在使学生全面了解各种接入技术的概念、基本原理,能根据实际接入环境和接入需求,对接入网进行规划,培养学生对接入网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由于在课程中综合地运用了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要求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中,熟悉基础内容;掌握基本概念、主要宽带接入技术的原理、技术与应用;了解新技术动向;理解宽带接入与应用的基础内容,掌握宽带接入基本概念如信源压缩、信道纠错技术,掌握多载波调制、主要的线路编码思路,了解ADS1的超帧结构、APON中的测距、电视基础,了解HFC与CM、V5接口协议、家庭网络标准等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在以后的工程中加以实施和应用。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二章接入网体系结构(2学时)一、基本内容:(一)什么是接入网(二)电信接入网总体标准(Ξ)IP接入网的总体标准(四)接入网的功能模型(五)宽带接入技术(六)用户接入管理二、基本要求:了解接入网技术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重点:电信接入网标准G902和IP接入网标准Y.1231。
基于以太网技术宽带接入网
基于以太网技术的宽带接入网第一部份宽带接入网概述宽带网,一个新鲜而又炙热的概念,关于宽带网的明白得,是相关于传统的窄带的电信网而言的。
随着网络产业的进展,网络需求的日趋增加,原有网络的带宽已不能适应需要,最典型的例证确实是上网速度的缓慢。
在这种背景下,运用新的技术对现有网络进行改造,或建设新的更高层次的网络,全面提高网络的带宽和传输速度,就成了现实的迫切要求,于是在这种情形下就产生了宽带网。
接入网宽带化的进程,既是接入技术进步的进程,也是宽带业务应用明朗化的进程。
IP业务迅猛进展和网络融合的需要,使以下技术方式成为近期宽带接入网进展的要紧选择:1.不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ADSL系统是一种基于线的宽带接入技术,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和较高的经济性,可能进展成为接入网近期的要紧宽带接入方案2.混合光纤同轴电缆(HFC)HFC(包括CableModem)技术利用光纤和同轴电缆的特点,以单个网络提供各类类型的模拟和数字业务,使其对、数据、有线电视业务的综合进展极具吸引力。
以太网接入技术,具有性能价钱比好、可扩展性强、易于安装开通和靠得住性高等特点,可选容量为10Mb/s、100Mb/s、1Gb/s等多种品级,可按需要升级。
以太网接入方式与当前宽带业务的需求和IP网络的进展,其接入技术的应用前景看好。
4.本地多点分派业务(LMDS)要紧的宽带固定无线接入技术有:多路多点分派业务(MMDS)、直播卫星系统(DBS),和本地多点分派业务(LMDS)。
LMDS是近来慢慢成为热点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因为LMDS不需采纳有线接入那样的市政管道资源,因此建设周期短、提供业务速度快,而目传送容量专门大(可达/s),成为新兴的运行企业建设宽带接入网的一种独特方案。
5.无源光网络(APON)以A TM为基础的无源光网络(APON)通过利用ATM的集中和统计复用功能,实现多业务、多比特率业务的支持能力,是具有宽带传送能力及比较久远的接入网解决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 DIX Ethernet V2标准的MAC帧格式
· TCP/IP体系经常使用DIX Ethernet V2 标准的MAC帧格式,此时局域网参考模型
中的链路层不再划分LLC子层,即链路层
只有MAC子层。
· DIX Ethernet V2标准的MAC帧格式
如图4-6所示。
· DIX Ethernet V2标准的MAC帧格式由
第 4章 以太网接入技术
· 本章介绍以太网接入技术,主要内容 包括: ● 以太网技术基础 ● 以太网接入技术的基本概念 ● 以太网接入技术的管理
4.1
以太网技术基础
4.2
以太网接入技术基本概念
4.3
以太网接入技术的管理
4.1 以太网技术基础
4.1.1 传统以太网
1、传统以太网的概念
· 以太网(Ethernet)是总线形局域网的一
组成,分配给这两部分的位数随地址类(
A类、B类、C类等)的不同而不同。
网络地址用于路由选择,而主机地址
用于在网络或子网内部寻找一个单独的主 机。
我们可以把“个人电脑”比作“一台 电话”,那么“IP地址”就相当于“电话 号码”,而Internet中的路由器,就相当于 电信局的“程控式交换机”。
同时使用IP地址和MAC地址主要原因
种典型应用,它是美国施乐(Xerox)公司于
1975年研制成功的。
· 传统以太网具有以下典型的特征:
●
采用灵活的无连接的工作方式;
●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采用曼彻斯特编码作为线路传输码型;
传统以太网属于共享式局域网,即传输 共享式局域网要进行介质访问控制,以
介质作为各站点共享的资源;
●
太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方式为载波监听和冲突 检测(CSMA/CD)技术。
2、CSMA/CD技术
(1)CSMA/CD控制方法
· CSMA代表载波监听多路访问。 · 它是“先听后发”, CD表示冲突检 测,即“边发边听”。
· 归纳起来CSMA/CD的控制方法为: ① 一个站要发送信息,首先对总线进 行监听,看介质上是否有其他站发送的信
息存在。
· 如果介质是空闲的,则可以发送信息。
(d) 100 BASE-T2
· 100 BASE-T2是使用2对3、4或5类
IP地址是指互联网协议地址(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又译为网际协议地址), 是IP Address的缩写。 IP地址是IP协议提供的一种统一的地址 格式,它为互联网上的每一个网络和每一台
主机分配一个逻辑地址,以此来屏蔽物理地
址的差异。
Internet上的每台主机(Host)都有一个
透明的。
(2)以太网标准
· 局域网所采用的标准是IEEE 802标准。
· 其中,IEEE 802.2是有关LLC子层 的协议,IEEE 802.3是以太网MAC子层 和物理层标准。
5、以太网的MAC子层协议
(1)以太网的MAC子层功能
① 数据封装和解封
② 介质访问管理
(2)MAC地址(硬件地址)
结构
· IEEE 802.3标准规定的MAC子层帧
结构如图4-5所示。
· 各字段的作用为:
●
地址字段——地址字段包括目的MAC地址
字段和源MAC地址字段,都是6个字节。
●
数据长度字段——数据长度字段是2字节,
它以字节为单位指出后面的数据字段长度。
●
数据字段与填充字段(PAD)——数据
字段就是LLC子层交下来的LLC帧,其长 度是可变的,但最短为46字节,最长为 1500字节。 · MAC帧的首部和尾部共18字节,所以 此时整个MAC帧的长度为1518字节。
② 在发送信息帧的同时,继续监听总
线,即“边发边听”。
· 当检测到有冲突发生时,便立即停止
发送,并发出报警信号,告知其他各工作
站已发生冲突,防止它们再发送新的信息
介入冲突(此措施称为强化冲突)。
若发送完成后,尚未检测到冲突,则
发送成功。
③ 检测到冲突的站发出报警信号后,
退让一段随机时间,然后再试。
据库,交换机根据收到的数据帧中的“目
的MAC地址”字段来转发数据帧。
IP地址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的第三层 网络层。两者之间分工明确,默契合作, 完成通信过程。 IP地址专注于网络层,将数据包从一 个网络转发到另外一个网络;而MAC地址
专注于数据链路层,将一个数据帧从一个
节点传送到相同链路的另一个节点。
完成的。
(3)MAC帧格式
· 目前以太网有两个标准:IEEE802.3 标准和DIX Ethernet V2标准。 · DIX Ethernet V2标准的链路层不再设
LLC子层,TCP/IP体系一般使用DIX Ethernet V2标准。 ·
以太网MAC帧格式有两种标准:IEEE的
802.3标准和DIX Ethernet V2标准。 ① IEEE 802.3标准规定的MAC子层帧
即帧拆卸)、比特差错检测和寻址等。
●
逻辑链路控制(LLC)子层——数据链路
层中与媒体接入无关的部分都集中在LLC 子层。
LLC子层的主要功能有:建立和释放
逻辑链路层的逻辑连接、提供与高层的接
口、差错控制及给帧加上序号等。
· 不同类型的局域网,其LLC子层协议
都是相同的,所以说局域网对LLC子层是
果一个IP主机从一个网络移到另一个网络
,可以给它一个新的IP地址,而无须换一
个新的网卡。
(3)无论是局域网,还是广域网中的计算机
之间的通信,最终都表现为将数据包从某种
形式的链路上的初始节点出发,从一个节点
传递到另一个节点,最终传送到目的节点。 数据包在这些节点之间的移动都是由 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 析协议)负责将IP地址映射到MAC地址上来
·
地址字段的后3个字节由厂家自行指派,
称为扩展标识符。
·
一个地址块可生成224个不同的地址。
这个地址与网络无关,也即无论将带有
这个地址的硬件(如网卡、集线器、路由器 等)接入到网络的何处,它都有相同的
MAC地址,MAC地址一般不可改变,不能
由用户自己设定。
MAC地址对应于OSI参考模型的第二 层数据链路层,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的交换 机维护着计算机MAC地址和自身端口的数
· IEEE 802标准为局域网规定了一种
48bit的全球地址,即MAC地址(MAC帧
的地址),它是指局域网上的每一台计算
机所插入的网卡上固化在ROM中的地址,
所以也叫硬件地址或物理地址。
· MAC地址的前3个字节由IEEE的注册
管理委员会RAC负责分配,凡是生产局域
网网卡的厂家都必须向IEEE的RAC购买由 这三个字节构成的一个号(即地址块)这 个号的正式名称是机构唯一标识符OUI。
(3)轻负荷有效:小于总容量的30% (4)广播式通信 (5)发送的不确定性:实时性要求低 (6)总线结构和MAC规程简单
4、以太网标准
(1)局域网参考模型
① 物理层 · 物理层主要的功能为:
●
负责比特流的曼彻斯特编码与译码(局域
网一般采用曼彻斯特码传输);
●
为进行同步用的前同步码的产生与去除;
唯一的IP地址。IP协议就是使用这个地址
在主机之间传递信息,这是Internet 能够运
行的基础。 IP地址的长度为32位(共有232个IP地址 ),分为4段,每段8位,用十进制数字表示 ,每段数字范围为0~255,段与段之间用 句点隔开。例如159.226.1.1。
IP地址由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两部分
Base:基带信号 T:非屏蔽双绞线
(1)10 BASE-T以太网的拓扑结构
· 图中的集线器为一般集线器(简称集
线器),它就像一个多端口转发器,每个
端口都具有发送和接收数据的能力。
· 但一个时间只允许接收来自一个端口
的数据,可以向所有其它端口转发。
· 当每个端口收到终端发来的数据时, 就转发到所有其它端口,在转发数据之前, 每个端口都对它进行再生、整形,并重新
定时。
· 集线器往往含有中继器的功能,它工
作在物理层。
·
■
10 BASE-T以太网几个要点:
10 BASE-T使用两对无屏蔽双绞线,
一对线发送数据,另一对线接收数据。
■ ■
集线器与站点之间的最大距离为100m。 一个集线器所连的站点最多可以有30
个(实际目前只能达24个)。
■
可以把多个集线器连成多级星形结
构的网络,这样就可以使更多的工作站 连接成一个较大的局域网。 · 10 BASE-T一般最多允许有4个中继
器(中继器的功能往往含在集线器里)
级联。
■
若图4-7中的集线器改为交换集线器,
此以太网则为交换式以太网。
(2)10 BASE-T以太网的组成
· 10 BASE-T以太网的组成有:集线器、
工作站、服务器、网卡、中继器和双绞线
协议的最短帧长。
答:信号在网络上的传播时间为
1 6 5 10 s 5 2 10
争用期时间为 2 10 s
5
在争用期内可发送的比特数即是最短帧长, 为
10 10 100bit 12.5字节
7
5
3、CSMA/CD总线网的特点
(1)竞争总线:分布式控制
(2)冲突显著减少
●
比特流的传输与接收。
② 数据链路层
· 局域网的数据链路层划分为两个子
层,即:
介质访问控制或媒体接入控制MAC
子层 逻辑链路控制LLC子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