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心理学案例分析 PPT讲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地震后该老人的心理特点 • 1、情绪休克 • ①情绪休克是指病人在遭遇重大危机事件
后产生的严重的应激反应,常可表现出人 意料的镇静和冷漠。未做好完全的心理准 备就痛失亲人。
• ②情绪休克是一种心理防御反应,也是一
种超限抑制。
• 在一定程度上对个体具有保护作用,也
可减少因焦虑、恐惧产生的过度心理反应。 但病人的“安静”行为,并不意味着没有 心理危机。
• 3、对症心理护理与优化应对方式
老人处于被恶梦惊醒、反复回忆灾难情 景、情绪不稳定阶段,此时应:
⑴ 通过减少刺激、重新组织已感受到 的信息、允许依赖、理想化并予以支持等, 帮助老人重新整理对外界的认识,比如尽 可能不要提及老人的儿子,在老人不停重 复失去爱子的痛苦时,尽可能陪伴在老人 身边,给予安慰话语;
• 【分析】
• 死胎孕产妇是孕妇群体中的特殊个体,死胎孕妇
的心理,有别于正常妊娠分娩的孕妇,她既要承 受心理的打击,还要面临引产手术的痛苦,她不 会像正常产妇一样有痛苦过后的喜悦和幸福,也 不会有痛苦过后的成就感和做母亲的自豪感。其 次,温某的胎死属于危机事件,非正常生理疾病 所致,心理创伤可想而知。
• 6、其他心理特点
• 二、心理护理措施
• 1、重建心理安全感
• ① 护士的态度应镇静、平和、温暖,
处理问题时力求沉重果断,技术操作时准 确而熟练,给老人信赖感和安全感。
• ②避免二次伤害 尽量不要谈及老人
逝去的儿子,严守专业伦理。
• 2、心理支持

护士可鼓励老人表达感受并耐心倾听,
通过抚摸老人双手、轻拍后背、拥抱、搀
案例
• 某医院儿科病房里某天收治了一位6岁的患有肾
病综合征的女患儿,该患儿从入院就诊到进入病 房,一直紧紧偎依着其母亲,不允许其母亲离开 自己。当母亲不得不离开时,该患儿便哭闹不休, 拒绝进食和睡觉,医护人员对其进行检查时有反 抗行为,极不合作。患儿刚入院时,有高度浮肿, 治疗一段时间后浮肿却无明显消退,后得知患儿 经常偷吃榨菜 。治疗一段时间后,由于激素作 用,出现了向心性肥大的副作用,患儿产生自卑 感,拒绝继续服药治疗。
遭遇危机事件的死胎孕产妇心理分析与护理
孕妇温某 ,2 4岁。 2 0 0 1年 8月 2 0日上午 10时左右 ,与黄某发生口角 ,争吵中黄某用一小 方凳砸伤站立位的温某脐部 ,伤后 3小时 ,温某 出现腹痛 ,阵发性加剧。经医院诊断,确诊温某 胎死。次日手术,温某娩出一男性死婴,并见胎 儿左侧头部凹陷 ,左额及眼眶周围青紫。死胎娩 出半小时后胎盘自然娩出 ,且完整。活体及尸体 检查 :分娩 5天后 ,对温某进行活体检验 :一般 情况好 ,心肺正常 ,腹壁皮肤无青紫和皮下淤血 , 腹软 ,无明显压痛和反跳痛。对死胎进行尸体检 查 :死胎发育好 ,重约 35 0 0 g。
• 【心理特点】
• 1.痛苦Hale Waihona Puke Baidu悲哀和绝望。
• 胎死宫内,一旦确诊,即会表现非常痛苦,
腹中的胎儿与自己血脉相连,毕竟孕育了 几个月,已经建立了母子感情,她们很难 接受这种现实,是一件恐怖,绝望的事情。 并且马上要面临引产手术的痛苦,心理和 身体双重伤害,恐惧袭来。其次,想到突 如其来的灾难,想到胎儿被别人伤害的事 实,恐惧与无助加剧。表现为情绪激动, 有意回避或否认,甚至产生自杀念头。
分析
Ⅰ.患儿由于生病住院而被迫与母亲分离,与母亲开始建立 的信任过程被中断,表现出一种焦虑与恐惧,哭闹、拒 食、避开和拒绝生人,
Ⅱ.住院时间长,还可表现为抑郁、呆板、不活泼,表情淡 漠,闷闷不乐等。
Ⅲ.幼儿和学龄前期儿童会产生行为退化,也会哭闹想回家, 害怕与父母分离,把住院理解为被父母抛弃
Ⅳ.各种治疗及护理操作带来的不良刺激 Ⅴ.患儿偷吃榨菜,拒绝继续服药 是她表现出来的攻击行为
⑵ 通过区分现实与幻想、改变当前的 认知结构、区分自我和客观原因、教育患 者忽略与应激有关的信息等,以达到疏通和 重新组织痛苦经历;可以使用其他的东西转
儿童病人的心理特点
• 新生儿期:新生儿已经具备了
愉快与不愉快的情绪体验,主 要与生理需要是否满足相关
• 婴儿期: 6个月以前只要满足
其生理需要即可,一般比较平 静,较少哭闹;6个月以后开 始认生,对母亲或抚育者有依 恋心理,与陌生人接触是持拒 绝态度,对住院反应强烈,以 分离性焦虑为主,表现出哭闹 不安。
• 2、紧张与恐惧
• 3、内疚、悲伤与无助
• 5、创伤后应激障碍(延迟性心因性反应)
• 症状:持续警觉性增高;不由自主回想受打
击的经历;反复出现有创伤性内容的噩梦; 反复发生错觉、幻觉;反复发生触景生情的 精神痛苦,如目睹死者遗物、旧地重游;周 年日等情况下会感到异常痛苦和产生明显 生理反应,如心悸、出汗、面色苍白等;入 睡困难或睡眠不深;易激惹;集中注意困难; 过分担惊受怕等。
和自尊心的保护,以及自我控制能力低下。
心理护理措施
• 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消除患儿的恐惧
心理和孤独感, 帮助儿童宣泄不良情绪
• 2.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用儿童可以
理解的简洁词汇介绍病情。
• 3.消除患儿的戒备心理,并给予精神安慰
和寄托。
• 4.尊重患儿,保护他们的自尊心,鼓励他
们参与照顾自己的日常生活。通过与他们 做游戏、讲故事、读书、谈一些他们感兴 趣的话题,与病儿建立友谊,成为他们的
护理心理学案例分析 课件
危机事件后创伤病人的心理特点与心理护理
• 2008年5月12日,在汶
川地震发生数小时之内, 一位六旬老人在失去14 岁的儿子后表现出情绪 麻木,沉默无语。因老来 得子,老人对自己的小 儿子呵护倍加,视如珍 宝。地震后第1周后,老 人仍存在焦虑情绪和茫 然之后的恐惧,对于丧失 儿子这一沉痛打击,存
• 幼儿期:表现为易激动,哭闹,
情绪不稳定。
儿童病人的心理特点
学龄前期:学龄前儿童的心理活 动开始复杂,他们更容易担惊 受怕,如怕打针,怕吃药,怕 被父母遗弃,常表现为哭闹, 拒食,压抑,睡眠不足,退化 行为,攻击行为。
学龄期:情绪不稳定,波动较大, 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此时他们 分离性焦虑的内容不只限于离 开父母,更多的是离开父母, 老师,同学,脱离了校园生活, 并由于环境的生疏感到孤独, 对疾病缺乏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