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各数的认识单元目标和教材分析
《11-20的认识》说课稿(通用7篇)
《11-20的认识》说课稿《11-20的认识》说课稿(通用7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11-20的认识》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11-20的认识》说课稿篇1一、教材分析(一)地位与作用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11-20各数的认识》。
这部分内容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认识的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认识的基础,同时也为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打下算理基础。
可以说这一节在整册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学生正确地数出在11到20之间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掌握20以内的数的数序和大小,能够正确地读出11到20各数。
3、通过操作研究,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观察能力等。
4、在富有情趣的数数活动中,初步培养估计的意识,获得初步的数感。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11-20各数的读写,顺序和大小。
?难点:会说11-20各数的组成。
二、学情分析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数及相关知识,对20内的数也有一定的认识。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动、自制力较差,因此在教学上我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等方面,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和游戏中自主学习新知识,运用新知识。
三、教法学法根据知识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时我采用了创设情境法、引导探索法、自主学习法、师生互动法等教学方法,并以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学法上选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对比、交流、迁移的方法组织学生认识11-20间的每个数,理解10个一是十,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
四、教学过程在教学流程设计上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我主要安排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观察导入,揭示课题--动手操作,探究新知--实践应用,发展新知--课堂总结(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打开书73页,播放视频,仔细观察,你能回答这个问题吗?让学生数一数并填写表格。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5篇)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5篇)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借助实物、小棒、直尺等直观素材,充分经历数数的过程,认识数的组成、数序并感受数的大小关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目标分析本课教学目标是学生在认识了1~10各数,基本建立了数数的方法,并在生活中接触过比10大的数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认识11~20各数的读法及组成。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11~20各数,能准确数数、读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是理解11~20各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教学难点:11~20各数的组成,由以“一”为计数单位,到以“十”和“一”为计数单位的连用,是学生认知上的飞跃,也是学生认知的难点。
四、教学准备课件、集星卡、小棒等。
五、教学过程(一)借助生活,引出新知1.学生数出自己开学以来获得“学习星”的数量。
2.指名汇报,教师利用板书简单记录学生汇报的数(8,17,11,20。
)。
3.揭示课题。
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比10大的数,今天就来认识这样的数。
【设计意图】从学生实际生活入手,利用已有的数数经验引出课题,让学生真切感到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
(二)利用小棒,经历学习过程1.对比中初步感知数的组成。
(1)请学生数出11根小棒摆在桌子上,想办法让人一眼就看出是11根。
(2)出示各种摆法。
(预设)①连续并排摆出11根。
②10根小棒并排放在左边,1根小棒放在右边。
③10根小棒捆成一捆放在左边,1根小棒放在右边。
(3)学生交流与评价(大家欣赏哪种摆法)。
2.利用学生资源,深入理解数的组成。
(1)学生和教师一起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表示1个“十”,读“十”。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1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的,为后面20以内的进位加法做好铺垫,也为下学期100以内乃至更大数的认识打下基础。
在教学中先通过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的操作活动,让学生体会10根小棒可以看做10个一,1捆小棒可以看做1个十,进而理解“10个一就是1个十”。
接着让孩子摆12根小棒,突出把十作为一个计数单位。
最后借助摆小棒的活动数数、读数,初步学会认、读11~19各数,掌握“十几”所表示的含义和顺序。
在此基础上完成“19添上1根是多少根”这个问题,解决“2个十是20”这个关键问题。
二、学生分析10~20各数学生能数出来,但是对于它们的组成不了解。
还有就是10根捆成一捆的简便性更是一片空白,怎样能让学生感知10个的数的简便性,是本节课的重点,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来理解和建立数位的概念,但是一年级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怎样实效地组织活动也是本节课所要考虑的重点。
三、教学目标1、能正确数出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会读写11—20各数,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2、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认识数位“个位”和“十位”,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
3、在建立数概念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借助学具操作直观进行抽象概括,形成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感。
四、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本课教学使用了powerpoint幻灯片技术支持。
主要运用在学习新知的两个片断的学习中。
片断一:在矛盾冲突中揭示记数法。
片断二:在迁移学习中建构以新的认识。
片断一中,运用幻灯片的图片展示功能和动态演示功能展示同学们数笑脸的过程及10个笑脸转换成1个大拇指的动态变化。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一. 教材分析《11-20各数的认识》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这一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认识11到20之间的各个数,并且掌握它们的读写方法,以及理解它们之间的数序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的情景,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数的读写和顺序。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数学,他们对数的认识还处于初步阶段。
通过前面的学习,他们对1到10的数的认识已经有了基础,但是对于11到20的数的认识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这些数的读写和顺序。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认识11到20的各个数,并且能够熟练地读写它们。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合作,学生能够理解11到20的数的数序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认识11到20的各个数,并且能够熟练地读写它们。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11到20的数的数序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这些方法,我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我还会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和教学软件,来辅助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出示一些11到20的数的实际物品,如11个苹果,引导学生说出这些数的名称。
2.新课导入:通过PPT展示11到20的数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这些数,并且学习它们的读写方法。
3.数序教学:通过教学软件,展示11到20的数的数序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顺序。
4.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11到20的数的认识。
5.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巩固对11到20的数的认识。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设计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的个数。
o理解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o学会10加几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的口算,并能熟练进行。
2.过程与方法:o通过教学活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渗透用数学的意识。
o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o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11~20各数,理解这些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难点:理解11~20各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以及10加几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的口算。
三、教学准备•教具准备:课件、小棒、计数器、数字卡片等。
•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20根小棒。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情境导入:o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学生获得的红花数量、班级人数等),引出比10大的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索新知1.认识11~20各数:o数数活动:学生先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表示1个十,再1根1根地数到20,每添1根就数出数来。
o数的组成:通过摆小棒的活动,让学生理解11~20各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例如,11是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13是1个十和3个一组成的,以此类推。
2.数的读法:o教师示范读数,学生跟读。
例如,10和3组成13,读作:十三。
o学生自己尝试读数,并相互纠正。
3.数的顺序和大小:o出示标有0~20各数的直尺,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数的顺序和大小规律。
o通过比较数的大小,如10和11、15和18等,加深学生对数的顺序和大小的理解。
4.10加几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o利用计数器进行演示,让学生理解10加几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的口算道理。
o学生尝试进行口算,并相互检查答案。
(三)巩固练习1.基础练习:o完成教材上的相关练习题,如数出图中不同学具的个数、填写数的组成等。
第九单元《认识11~20各数》大单元教学解读一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
第九单元认识11~20各数单元解读一、链接课标(一)教材地位本单元第一次出现计数单位“一(个)”和“十”,第一次提出“10个一是1个十”,并初步接触计数器上的个位、十位。
这是学生数概念形成过程中的一次重要突破,也是学生进一步相识100 以内的数乃至更大的数的根底。
因此,让学生驾驭好这局部内容对后续学习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二)课程标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出:学生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掌握适应现代生活及进一步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合作交流的意愿;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学段目标为体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整体性与发展性,根据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本学段目标中提出:经历简单的数的抽象过程,形成初步的数感、符号意识。
同时也提出:“愿意了解日常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愿意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在学习活动中能提出自己的想法,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敢于质疑和反思。
”“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作用,坚持以评促学、以评促教。
”。
二、单元目标本单元的总体目标是:1. 在观察、操作和交流等活动中,初步感知计数单位“一”和“十”,知道是10个一是1个十;初步认识数位,知道“个位”和“十位”;会正确读、写11-20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或两个十)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能正确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2. 经历数数和用数描述简单生活现象的过程,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培养初步的估算意识,发展数感。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学会交流,体会数存在于日常生活里,初步培养用数学的观念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1-20各数的读法和写法。
2.教学难点:写11-20各数,理解11-20个数的组成,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精品课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精品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11-20各数的认识》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11-20各数的读写方法,理解各数之间的关系,以及能够进行简单的数的比较。
这部分内容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对数的认识基本为零。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学生,从他们的实际出发,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让他们理解和掌握11-20各数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正确读写11-20各数。
2.让学生理解11-20各数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正确读写11-20各数,并理解各数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11-20各数之间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11-20各数的卡片。
2.准备与11-20各数相关的图片。
3.准备计数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故事情境,引入11-20各数的学习。
例如,讲述一个小动物在数数的过程中,遇到了11-20这些数,让学生帮助它解决问题。
2.呈现(10分钟)老师逐一展示11-20各数的卡片,让学生读出来。
同时,展示与11-20各数相关的图片,让学生加深对各数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游戏,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反复练习11-20各数的读写。
例如,设置一个“抓鬼”游戏,学生轮流报数,报到11-20的数时要用手遮住嘴巴,其他学生要找出谁报了这些数。
4.巩固(10分钟)老师提问,学生回答11-20各数。
可以通过设置一些有趣的问题,让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加深对11-20各数的认识。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用计数器,进行11-20各数的加减法练习。
老师可以设置一些简单的题目,让学生分组进行比赛。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1~20 各数的认识》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20各数的读写方《1120各数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这部分教材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11法,理解各数之间的排列顺序,以及认识十位和个位。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情境,引导学生感受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数学,对于数的认识大部分还停留在0~10以内。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掌握数的读写方法。
同时,学生对于数的大小比较和排列顺序也有一定的认知,但需要在教学中进一步巩固。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读写11~20各数,理解各数之间的排列顺序,认识十位和个位。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感受数的意义,培养数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会正确读写11~20各数,理解各数之间的排列顺序,认识十位和个位。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十位和个位的关系,以及数的排列顺序。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卡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情境展示,引出11~20各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新课:讲解11~20各数的读写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理解十位和个位的关系。
3.巩固练习:设计游戏和练习题,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课堂小结: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5.布置作业:设计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采用流程图、等形式,展示11~20各数的读写方法和排列顺序。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三个方面进行。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11-20各数的读写方法,理解数的大小顺序,以及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这些数字。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数学,对于数的认识还在初级阶段。
他们对数字有一定的敏感度,但还不能很好地理解和运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逐步理解和掌握11-20各数。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正确读写11-20各数。
2.让学生理解11-20各数的大小顺序。
3.培养学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正确读写11-20各数,并理解其大小顺序。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进行11-20各数的简单加减法运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实物展示、游戏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11-20的数字卡片。
2.准备与11-20各数相关的图片。
3.准备加减法算术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数数游戏,引导学生复习1-10的数字。
然后,教师出示11-20的数字卡片,让学生尝试读写这些数字。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与11-20各数相关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这些数字。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注意数字的顺序,理解大小关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数字接龙游戏,要求每组学生按照顺序正确地读写11-20的数字。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顺序错误。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简单的加减法算术题,让学生进行计算。
如:12+5、17-8等。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11-20的数字进行计算,并检查答案。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你能用11-20的数字组成哪些有趣的数?请每组选一个最有意思的数,向大家分享。
《11-20各数的认识》单元整体设计教学思路
《11-20各数的认识》单元整体设计教学思路《《11-20各数的认识》单元整体设计教学思路》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作业内容《11-20各数的认识》单元整体设计教学思路一、单元教学目标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从中体会11-12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2、认识计数单位“十”和“一”,初步认识“十位”、“个位”,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
3、能认、读、写11-20各数,会用11-20表示物体的个数与顺序。
4、能用“大一些”“小一些”“大得多”“小得多”等语言,描述20以内各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5、能熟练口算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6、在与同伴合作探索的过程中体验成功,从中产生主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二、单元知识内容结构第一节:认识11-20各数例1:通过捆小棒、数小棒感悟数的产生例2:利用计数器理解“位置值”例3:田字格中书写各数例4:10加几等于十几的算理例5:利用直尺图进一步认识数的大小及排列顺序第二节: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例1:不进位加法例2:不退位减法例3:一图二式例4:加减混合运算第三节:整理与复习三、学生主要学习活动1、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11-20各数。
2、在感知的基础上,从直观学习和实际操作中,及时抽象出数。
3、强化对数的位置值的理解,着重理解“同一个数字在不同的位置表示不同的数值“这一学习难点,在计数器上直观的理解位置值。
4、把认数和计算紧密结合起来,在数的组成中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及计算等内容,在加减法计算中强化对数的组成的认识。
四、学习评价设计本单元知识学习通过手动操作、口头描述、口算结果、单元习题的方式进行检测评价,主要包含以下内容:1、学生利用计数器拨11-20各数,边拨边说计数单位及各数的组成;然后脱离计数器,直接口说数的位置值。
2、用“大一些”“小一些”“大得多”“小得多”等语言,描述20以内各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认识 11 - 20 各数》 说课稿
《认识 11 - 20 各数》说课稿《认识 11 20 各数》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认识 11 20 各数》。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认识 11 20 各数》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 0 10 这些数字,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 11 20 各数,理解这些数的组成和顺序,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
这部分内容不仅是认识更大数的基础,也为后续学习加减法运算做好铺垫。
教材通过主题图呈现了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在 11 20 之间的事物,如铅笔、小棒等,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的意义。
同时,教材还安排了摆小棒、计数器等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的组成和数位。
二、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处于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动手操作。
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理解能力相对较弱。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 0 10 各数的认识和数的顺序,但对于 11 20 这些较大的数,他们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来帮助他们建立数的概念。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 11 20 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能认读 11 20 各数,掌握 20 以内数的顺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摆小棒、计数器等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 11 20 各数,理解数的组成和顺序。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理解“10 个一是 1 个十”。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直观演示法、启发引导法、讲授法。
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教材分析
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教材分析七、11,20各数的认识(第84,90页)(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个位”,初步了解进制;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读、写11,20各数。
3(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二)教材说明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掌握20以内的大小和11,20各数的读法和写法,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
本单元内容结构如下图。
数数?读数?顺序和大小?写数?个位和十位?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教材先教学数11,20各数,然后教学11,20各数的读法和写法,最后出现一些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口算练习。
教材的编写注意贯彻《标准》的精神,提供的素材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在正式教学数数前,教材先给出一幅教师带着学生过马路的生活情境图。
在这幅情境图中,1个教师带着9个学生过马路,马路上还有一些骑自行车的人及一些树。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建构新知识起着重要作用。
教材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首先让学生试着数出一共有多少人,教师和学生一共是10个人,这是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接着数下去,看一共有多少人。
还可以启发学生观察:情境图中还有什么,有多少,让学生数一数。
为正式教学数20以内的数做好准备。
教师还要通过这个活动向学生进行遵守交通规则的品德教育和注意安全的教育。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因此,本单元教材特别注重使学生通过操作进行学习。
例1教学数数,通过让学生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再接着数到20根,也就是数出另外的10根单根的小棒,把这10根再捆成一捆;突出把十作为一个计数单位,使学生不仅能在10的基础上一个一个地数到20,并且直观地了解11,20各数都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这可以为进一步学习数的读法和写法做准备。
11-20各数的认识单元整体教学计划
11-20各数的认识单元整体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掌握11-20各数的认识,包括数数、数的顺序、数的比较大小、数的组成和数的读写。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和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
1. 数数:通过实物、图片等直观方式,让学生掌握11-20的数数方法。
2. 数的顺序:通过排列实物或图片的方式,让学生了解11-20各数的顺序。
3. 数的比较大小:通过比较实物或图片的方式,让学生掌握11-20各数的比较大小。
4. 数的组成:通过分解和组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11-20各数的组成。
5. 数的读写:通过阅读和写作的方式,让学生掌握11-20各数的读写方法。
三、教学方法
1. 实物操作法:通过实物操作的方式,让学生动手数数、排列、比较、分解和
组成等,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2. 游戏法: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
3. 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互相帮助和学习中提高数学能力和合作意识。
4. 多媒体辅助法: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四、教学进度
1. 第一周:初步认识11-20各数,掌握数数方法。
2. 第二周:了解11-20各数的顺序,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3. 第三周:了解11-20各数的组成,掌握数的分解和组成。
4. 第四周:掌握11-20各数的读写方法,进行综合练习。
5. 第五周:进行单元测试,总结反思和改进。
一年级上册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和数出11至20之间的各数。
2.理解数的顺序,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11至20之间的数。
3.初步了解十进制计数法,知道10个一是1个十。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直观教具和实物操作,引导学生探究数的认识和数感的培养。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主动探究和乐于学习的态度。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正确认识和数出11至20之间的各数,理解数的顺序。
三、教学难点•初步理解十进制计数法,建立10个一是1个十的概念。
四、教学资源•教科书•教学课件(含数的认识和顺序演示)•小棒或计数器等学具•数字卡片五、教学结构设计1.复习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复习1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数序,为学习11至20的数做准备。
•创设实际情境,如数学生人数、物品数量等,引出11至20各数的认识。
2.初读课文识记生字•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相关内容,识记与11至20各数相关的生字和术语。
3.整体感知理清层次•通过教学课件演示和讲解,引导学生认识11至20各数的外形和顺序。
•利用小棒或计数器进行数的组成和十进制计数法的初步理解。
4.教学活动•分组活动:学生分组使用学具进行数的认识和组成练习,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游戏互动: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11至20各数的认识和顺序。
•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字,如门牌号、电话号码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5.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学习的11至20各数的认识和顺序,强调十进制计数法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索。
六、板书设计标题:《11——20各数的认识》数的认识: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数的顺序:11 < 12 < 13 < ... < 20十进制计数法:10个一是1个十总结:- 认识并数出11至20各数- 理解数的顺序和十进制计数法七、课后反思课后,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6《11~20各数的认识》说课稿1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6 《11~20各数的认识》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11~20各数的认识》是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11~20各数的读写方法,理解相邻两个数之间相差1的关系,以及能够用数序表示物体。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巩固对数的认识,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考虑到学生刚接触数的认识,对于11~20各数的读写方法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数的读写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邻两个数之间相差1的关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读写11~20各数,理解相邻两个数之间相差1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数的大小顺序,用数序表示物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1~20各数的读写方法,相邻两个数之间相差1的关系。
2.教学难点:数的读写方法,以及数序表示物体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数轴教具,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数的大小顺序。
3.运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采用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数轴教具,引导学生回顾1~10各数的认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课讲解:(1)介绍11~20各数的读写方法,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读写,确保学生掌握正确的读写方法。
(2)通过数轴教具,让学生观察相邻两个数之间相差1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数的递增规律。
(3)讲解数序表示物体的方法,让学生能够用数序正确表示物体。
3.实践操作:(1)分组进行数序表示物体的游戏,巩固所学知识。
(2)让学生自主设计一个数序表示游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4.总结与拓展:(1)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11~20各数的读写方法和相邻两个数之间相差1的关系。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优秀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11-20各数的认识》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一章节,主要让学生认识和理解11到20的数字,掌握它们的读写方法,以及理解相邻数字之间的关系。
这一章节的内容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对后续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数学,对于数字的认识大多停留在10以内。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图片、实物等形象的方式来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数字。
同时,学生对于数的顺序、相邻数字之间的关系还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认识和理解11到20的数字,并能够正确地读写。
2.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相邻数字之间的关系,提高他们的数数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和理解11到20的数字,掌握它们的读写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相邻数字之间的关系,提高他们的数数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通过图片、实物、游戏等形象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11到20的数字卡片,每张卡片上都有对应的数字和图片。
2.准备一些实物,如小球、小棒等,用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数字。
3.准备一些数学游戏,如“数字接龙”、“数数比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出示一些实物,如小球、小棒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询问他们看到了什么,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认识11到20的数字。
2.呈现(10分钟)出示11到20的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让他们尝试读出这些数字。
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相邻数字之间的关系,如11和12相邻,12和13相邻等。
3.操练(10分钟)通过“数字接龙”游戏,让学生实际操作,增强他们对数字的认识和理解。
教师可适时给予学生提示和帮助,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地完成游戏。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三篇
【导语】本单元是在学⽣系统学习“1~10 的认识和加减法之后,⼜⼀次集中学习20 以内数的认识和相应的加减法,这些内容不仅在⽇常⽣活中有着⾮常⼴泛的应⽤,⽽且也是学⽣进⼀步学 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学⽬标: 1. 使学⽣能正确数出11-20物体的个数。
2. 通过看图数数,初步培养学⽣有序观察、分类观察等良好的观察习惯。
3. 在学习数学的具体情景中,让学⽣充分体会到⽣活中处处有数学。
4.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巩固数序知识,渗透算法多样化,使学⽣经历与他⼈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主动探索发现问题的能⼒。
教学重点: 正确掌握11-20这些数的顺序,培养学⽣的观察能⼒。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激发兴趣 课件出⽰例6插图,提问:⼤家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信息? 表扬学⽣观察的⾮常仔细,看看需要解决的 问题是什么? 这个问题该怎样解答?组织学⽣讨论 ⼆、⼩组讨论,合作探究,领会新知 让学⽣汇报讨论的结果 教师对学⽣想出的办法给予肯定 三、模拟训练,巩固深化,应⽤拓展 1.教材79页“做⼀做” 2.练习⼗⼋第5题和第6题篇⼆ 教学内容: 西师版数学教科书⼀年级上册第57页~第60页,认识11~20各数。
教材地位: “11-20各数的认识”这部分教材是在学⽣掌握10以内数的基础上,通过操作实践,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式帮助学⽣学习新知识,并且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
教学⽬标: 1、知识与技能⽬标:认识⼗位和个位,认识计数单位“⼗”和“⼀ ”,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会正确读、写11〜20各数;熟练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能⼝算10加⼏;通过⽐较20以内数的⼤⼩,初步培养学⽣的数感。
2、过程与⽅法⽬标:经历从⽇常⽣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体会11~20各数在⽣活和学习中的作⽤和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 11~20各数的认识
单元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到20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个位”,初步了解十进制,能够正确地迅速读写11到20各数。
3、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4、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主动探索发现问题的能力。
5、在学习数字的具体情境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1、会读、会写11到20各数,掌握这些数的组成、顺序及大小。
2、认识十位与个位。
3、熟练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4、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认识数位,了解每个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
教材分析:
例1教学数数,通过让学生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再接着数到20根,也就是数出另外的10根单根的小棒,把这10根再捆成一捆;突出把十作为一个计数单位,使学生不仅能在10的基础上一个一个地数到20,并且直观地了解11~20各数都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这可以为进一步学习数的读法和写法做准备。
接着教学数的读法,教材通过操作,并在数的组成的基础上来教学。
学生在用小棒摆数时,突出10根小棒一捆,就是1个十;还有几根小棒,与前面的小捆小棒放在一起就是十几;2捆小棒就是二十。
例2教学数序,要求学生把直尺上的数读出来,有助于学生理解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在练习十七中第12题,还出现了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的习题,要求学生按照数的顺序在□中填上适当的数。
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虽然图形本身是直观的,但是对小学生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
因此,这里不要求向学生介绍“数轴”这个名称,以免给学生增加不必要的负担。
例3利用小棒图和计数器教学数的写法。
通过观察计数器十位和个位上每个珠子表示的数的不同,使学生初步了解进制。
学生掌握了11到20各数的组成,对每个数左边的1表示1个十就能理解得更清楚,为此,教材还特别安排了一些练习。
如练习十七的第2题,要求学生把各个数用小棒表示出来。
例4教材安排了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口算题,这一方面是为了巩固11~20各数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为后面学习进位加法做些准备。
例如,教学9加4时,把4分成1和3,先算9+1=10,再算
10+3=13。
教材中通过摆1捆和3根小棒来说明10+3=13,3+10=13,13-3=10,13-10=3。
这样学生既学了加、减法,也看到加、减法的关系,有助于教学用凑十法计算加法和用加法计算减法。
例5教材安排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练习,如11+2、13-2。
安排这部分内容的目的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20以内的数,也为以后学习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做一点准备,但是这些计算不作为教学的基本内容,不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也不作为考试内容。
例6教材安排了一道实际应用题,通过分析问题、解答问题、最后验算得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