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经济作物抗旱救灾技术措施
农村伏旱抗旱方案
![农村伏旱抗旱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7b216fb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8a.png)
农村伏旱抗旱方案背景农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农业的发展。
然而,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我国农业面临着越来越频繁的旱灾。
尤其是在农作物成长关键期,干旱天气会对农业生产造成一定影响,降低农业效益。
为了应对伏旱天气,制定出有效的抗旱方案对农村地区至关重要。
方案1. 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对农村抗旱非常重要。
种植农作物需要大量的水资源,在伏旱季节,水源紧缩,不仅会影响农业生产,还会影响农村居民的生活。
通过修建灌溉渠道和增加蓄水设施,可以储存大量的水源,并将水源输送到田间地头,提高农作物的生长水平。
此外,还可以加强农村水利设施的维护和修缮,保证水资源的充足和稳定,从而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 推广抗旱作物栽培技术在伏旱季节,栽培一些具有抗旱性的作物对于农业生产非常有益。
抗旱作物栽培技术是通过合理选择农作物和种植技术来提高作物的抗旱能力。
例如,可以选用早熟品种或适应性强的品种,以减少对水资源的依赖。
另外,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合理施用肥料和辅助剂也可以提高作物的抗旱性。
3. 建立信息化平台建立信息化平台可以帮助农民掌握及时的气象和土壤信息,辅助农民决策,采取更加科学的农业生产方式。
例如,通过收集实时气象数据,可以预测出可能发生的旱灾情况,并提前作出应对措施;通过土壤质量监测数据,可以精准调整肥料用量和施肥时间,提高农作物的生长水平。
信息化平台还可以加强农民之间的交流和协作,提高整个农业生产链的效率和效益。
4. 加强政策扶持政策扶持也是农村抗旱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政府可以通过制订合适的政策,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促进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和抗旱作物栽培技术的普及。
同时,还可以完善农业保险和救灾体系,为农民提供必要的保障和援助。
结论以上四点是农村伏旱抗旱方案的主要内容。
在伏旱季节,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推广抗旱作物栽培技术、建立信息化平台和加强政策扶持,可以帮助农民减少旱灾造成的损失,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质量,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全面提升农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措施
![全面提升农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f1092917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f6.png)
全面提升农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措施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自然灾害频发成为了一种常态。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面临着来自自然灾害的威胁。
为了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和农民的生活安全,必须全面提升农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在此背景下,本文将就此主题提出一些措施和建议。
一、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1、完善农业气象监测网络,增加气象监测站点的密度,提高监测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2、建立健全灾害预警系统,利用先进的气象预测技术,及时向农民发布灾害预警信息,提高农民对灾害的防范意识。
二、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1、完善农田排灌系统,提高抗洪抢险能力。
2、加强农田防渗排渍设施建设,降低自然灾害对农田土壤的侵蚀损害。
三、推广耐灾品种和种植制度1、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培育适应自然灾害条件的耐灾品种,提高农作物对灾害的抵抗能力。
2、引导农民逐步改变传统的耕作方式,推广亩产增收型种植制度,减小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损失。
四、建立农业保险制度1、建立完善的农业保险产品,为农民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风险管理服务。
2、加强农业保险宣传和推广工作,提高农民购物保险的意识和积极性。
五、加强农民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培训1、利用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开展农民防灾减灾救灾知识宣传和培训活动。
2、建立农民自救互救组织,提高农民自我保护和自救互救能力。
六、加强政府的灾害管理和应急救援能力1、建立健全的灾害管理机制,明确政府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提高政府对农业灾害的应对能力。
2、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和培训,提高救援队伍的应对能力和救援效率。
总结起来,全面提升农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需要政府、科研机构、农业企业和农民等各方的共同努力。
只有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形成合力,全面提升农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保障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希望政府能够加大对农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提升工作的投入,推动各项措施的落实,让农业在面对自然灾害时能够更加从容应对,实现更好的发展。
为了全面提升农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投入,推动各项措施的有效落实,以应对不断升级的自然灾害。
旱灾解决措施
![旱灾解决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70e1807f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3e.png)
旱灾解决措施概述旱灾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由于气候干旱和降水减少等原因,导致土壤湿度不足,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发育的自然灾害。
旱灾给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的经济利益,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旱灾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旱灾解决措施,包括水资源管理、节水农业、土壤保水和科技支持等方面,以期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水资源管理旱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水资源的短缺。
因此,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是解决旱灾问题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水资源管理的措施:1.水资源调配:加强地区间水资源的合理分配,确保水资源供应的公平和均衡。
可以通过建设水库、输水管网等基础设施来实现水资源的调配。
2.水资源节约利用:加强节水宣传教育,推广节水设施和技术,提高农田灌溉的水利效率。
例如,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减少灌溉水量的损失。
3.水资源保护:保护水源地、湿地等重要的水生态系统,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减少水源地的污染,提高水质。
同时,加强水资源监测与管理,及时掌握水资源状况,做好应对措施。
节水农业节水农业是指通过改变种植结构、调整灌溉方式和提高灌溉效率等措施来减少农业用水量,从而解决旱灾问题。
以下是一些节水农业的措施:1.种植结构调整:根据地区的气候和水资源情况,合理调整农作物的种植结构。
选择适应干旱条件的作物,减少对水资源的需求。
2.调整灌溉方式:采用合理的灌溉方式,如滴灌、喷灌等技术,减少灌溉水的损失。
避免过量灌溉和不当时间灌溉,提高灌溉效率。
3.科学管理农田排水:保持农田排水系统的通畅,避免水分积渍。
采取人工排水、开渠排水等措施,确保农田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土壤保水土壤保水是解决旱灾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
适当保水可减轻旱灾对农作物的影响,提高农田的抗旱能力。
以下是一些土壤保水的措施:1.覆盖保水:在农田表面覆盖秸秆、膜等保护层,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损失。
这种方法可以降低土壤温度,提高土壤湿度。
2.施加有机肥料:有机肥料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保水能力。
干旱地区的农作物保护与抗旱措施
![干旱地区的农作物保护与抗旱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88396ab3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48.png)
干旱地区的农作物保护与抗旱措施干旱是全球面临的重大环境挑战之一,尤其在干旱地区,农作物的生长和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
为了保护农作物免受干旱的危害,农民和科学家们不断探索各种抗旱措施,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作物在干旱条件下的适应能力和抗旱能力。
本文将介绍干旱地区的农作物保护与抗旱措施。
一、优选适应性强的农作物品种在干旱地区,选择适应性强的农作物品种是保护农作物的基础。
这些品种具有较强的耐旱能力和适应干旱生境的能力。
例如,小麦、玉米、大豆等旱作物是在干旱地区广泛种植的作物,其对水分的需求较低,能够适应较为干旱的环境,抵御干旱的能力较强。
二、科学合理的耕作管理在干旱地区,科学合理的耕作管理是保护农作物的关键措施之一。
通过合理的土壤管理和灌溉措施,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和水分利用效率,减少水分的蒸发和流失,为农作物提供充足的水分。
1. 土壤管理干旱地区的土壤普遍缺乏水分,其保持水分的能力较差。
因此,农民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改善土壤的保水能力:(1)有机质添加:适量添加有机物质,如秸秆、堆肥等,可以增加土壤的水分保持能力和肥力,改善土壤结构。
(2)水土保持措施: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如退耕还林还草、梯田、林网等,减缓水分的流失速度和侵蚀程度。
(3)合理耕作措施:采用保护性耕作措施,如轻耕、深耕、间作等,减少土壤的蒸发和流失。
2. 灌溉管理干旱地区的农作物主要依靠灌溉获得水分。
因此,科学合理的灌溉管理对于保护农作物免受干旱危害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灌溉管理方法:(1)滴灌技术:滴灌技术是一种节水型的灌溉技术,通过在植株根系附近直接滴水,可将水分集中供应给作物根系,减少水分的蒸发和流失。
(2)渗灌技术:渗灌技术是一种将水分通过渗漏方式向土壤中缓慢渗透的灌溉技术,可以提高土壤水分的利用效率,减少水分的浪费。
(3)遥感技术:利用遥感技术监测土壤湿度和作物水分状态,进行精确灌溉,避免过量灌溉和缺水导致的作物减产。
三、适时适量的施肥适时适量的施肥是保护农作物免受干旱危害的重要措施。
水稻旱灾防旱措施方案
![水稻旱灾防旱措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a35ccab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e5.png)
水稻旱灾防旱措施方案概述水稻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但常常受到旱灾的威胁。
旱灾不仅会导致水稻减产甚至歉收,还会对农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为了应对水稻旱灾,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旱措施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水稻旱灾防旱措施,以帮助农民保护水稻作物,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
1. 预测旱情旱灾的发生往往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通过利用气象观测数据和专业的气象预测技术,可以提前预测旱情并及时采取防旱措施。
农民可以关注气象预报,了解降水量、气温和湿度等信息,科学安排田间作业计划。
2. 高效利用水资源水是水稻生长的重要条件,因此合理利用水资源是防治水稻旱灾的关键。
以下是几种高效利用水资源的措施:•种植抗旱品种:选用抗旱性强的水稻品种,能够在较少水分条件下生长,减少对水的需求。
•控水技术:采用精细管理技术,合理控制田间水分,应用滴灌、喷灌等灌溉方式,减少水分蒸发和渗漏的损耗。
•增加土壤保水能力:采取适当措施改善土壤结构,如加入有机物质、改良土壤质地等,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减少水分流失。
•蓄水设施建设:修建水塘、水库等水利设施,储备雨水和地下水资源,供给水稻生长期间的需要。
3. 合理施肥充足的养分是水稻正常生长发育的基础,同时也有助于水稻抵御干旱的能力。
以下是几种合理施肥的措施:•氮肥管理:通过科学合理的氮肥管理,调整氮肥施用时机和施用量,提高水稻的养分吸收效率,增强水稻的抗旱性。
•磷钾肥施用:适量追加磷钾肥,有助于增强水稻根系发育,提高水稻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
•有机肥施用:适量施用有机肥,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和水分保持能力,提高水稻的抗旱性。
4. 病虫害防治与干旱相伴的常常是病虫害的大发生,因此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控工作,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预防为主:在水稻生长过程中,要加强病虫害的监测,预测并识别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及早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综合防治: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如合理轮作、间作和深耕等,增加水稻的抗病虫害能力。
主要农作物节水抗旱栽培管理技术方案
![主要农作物节水抗旱栽培管理技术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8c91445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72.png)
主要农作物节水抗旱栽培管理技术方案
节水抗旱栽培管理技术是为了在干旱情况下确保农作物正常生长和高产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主要农作物节水抗旱栽培管理技术方案:
1. 秸秆覆盖:在播种后覆盖一层秸秆或其他覆盖物,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湿度,减少水分流失。
2. 控制灌水量和灌水时间:合理掌握灌溉时间和水量,根据农作物的需水量和土壤水分情况来灌溉,避免过度灌溉和浪费。
3. 利用雨水资源:设置雨水收集设施,将雨水储存起来,用于农田灌溉。
4. 合理施肥: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保水能力,减少水分蒸发。
5. 利用保墒材料和保墒措施:使用保墒覆盖材料或进行保墒措施,减少土壤表面水分蒸发,避免土壤干燥。
6. 种植抗旱品种:选择适应干旱环境的抗旱品种,提高植物的抗旱能力。
7. 合理密植和适时修剪:通过适量的密植和适时的修剪,减少植物蒸腾面积,降低水分损失。
8. 科学轮作和优化种植结构:通过合理轮换作物和优化种植结构,减少连作障碍,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
9. 进行土壤改良:通过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增加土壤湿度。
10. 防治病虫害和杂草: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防治病虫害和杂草,减少对农作物水分的竞争。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主要农作物节水抗旱栽培管理技术方案,根据具体情况可以进行灵活调整和组合使用。
农业防灾减灾主要措施
![农业防灾减灾主要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b6a8913a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0e.png)
农业防灾减灾主要措施1. 引言农业是国家的重要支柱产业,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农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如洪涝、旱灾、病虫害等。
这些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和损失。
因此,采取一系列的防灾减灾措施对于保障农业生产和农民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2. 水利设施建设水利设施建设是农业防灾减灾的重点之一。
首先,修建农田排水系统,加强排水沟和排水管道的建设,确保农田排水畅通。
其次,修建灌溉设施,提高农田的灌溉能力,确保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此外,修建水库和水利工程,通过调节水流,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
3. 多元化种植多元化种植是一种有效的农业防灾减灾措施。
在农田中同时种植多种不同的作物,可以减少单一作物遭受病虫害的风险。
此外,多元化种植还可以增加农田的抗灾能力,当某个作物遭受自然灾害时,其他作物仍然可以继续生长,保障农民的收入。
4. 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是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设备,可以提高农作物的生产力和抗灾能力。
例如,使用温室大棚种植可以保护农作物免受自然灾害的侵害。
此外,利用先进的农机设备可以提高农田的灌溉效率和耕作效率,减少因气候灾害导致的农业损失。
5. 强化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是农业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立灾害监测系统,可以及时监测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发展趋势,提前采取相应的措施。
同时,建立灾害预警系统,可以向农民发出预警信息,提醒他们采取相应的防灾措施,减少灾害对农业的损害。
6. 政府支持和农民教育政府支持和农民教育是农业防灾减灾工作的保障措施。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防灾减灾工作的投入,提供财政补贴和技术支持,鼓励农民采取相应的防灾措施。
同时,加强农民教育,提高农民的防灾意识和防灾能力,在发生灾害时能够及时应对,减少损失。
7. 参与国际合作农业防灾减灾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影响。
农业防灾减灾抗旱措施
![农业防灾减灾抗旱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7db04d1d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dd.png)
农业防灾减灾抗旱措施
1、改善水利设施:加强水库、水渠、灌溉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在农业生产中实现水资源多样化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加强抗旱抗灾能力。
2、应用科技手段:农业生产中应用科技手段,如精细化农业、人工降雨、防渗漏灌溉等,提高粮食产量、减少产量波动。
3、寻找新型防灾减灾措施:农业主管部门可以在实施防灾减
灾措施中,加强科研力度,积极开展林草植被恢复和永久性生态保育工作,在灾害发生后,加强土地治理和生态恢复工作。
4、加强农业保险:农业保险是农民抗灾防灾的重要手段之一,政府可以制定财政保险支持政策,针对特殊情况减轻农民灾害损失的财务压力,建立灾害保险机制,为农民抗灾防灾提供资金支持。
5、建设农村综合性服务平台:针对灾害情况加强在农村综合
性服务平台的建设,实现信息的共享,方便农民随时随地获取必要的信息,提高农民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种植业受灾应急处置方法
![种植业受灾应急处置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7bbf12f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50.png)
种植业受灾应急处置方法种植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保证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灾害时常会给种植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怎样应对灾害、保护农田和农作物,是每个农民和农业管理者都需要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种植业受灾应急处置方法。
首先,就是要做好灾前的预防工作。
通过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和土壤保护措施,可以减少各类自然灾害对农田的危害。
对于常见的灾害如洪涝、旱涝、台风等,可以通过加固农田防护设施、修筑水利工程等方式进行防范。
此外,及时加固农田基础设施,比如防范土地塌陷、山体滑坡等灾害,也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当灾害来临时,要迅速采取措施进行应急处置。
对于洪涝、旱涝等灾害,可以通过加强排涝和灌溉工作,尽量保护农田和农作物。
在水灾来临前,可以提前做好蓄水工作,保障后续的种植和灌溉需求。
同时,及时疏通排水沟,避免农田积水,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第三,针对病虫害等生物灾害,可以加强检疫和防治工作。
在种植过程中,及时发现和防范病虫害的发生,可以减少农作物损失。
通过使用生物农药、化学农药等方法,可以有效控制病虫害的蔓延。
此外,定期进行病虫害监测和预报,可以提前进行防控措施,减少灾害对种植业的影响。
第四,对于因灾害导致的农作物损失,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可以通过灾后机械耕作、种植抗灾性强的品种、加强施肥和浇灌等方式,尽量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在灾后要做好农作物的采收和储藏工作,以避免再次损失。
最后,要加强农业保险和农业支持政策。
农业保险可以为农民在遭受自然灾害时提供一定的经济保障,减轻农民的经济压力。
在灾后,政府可以提供相应的贷款、补贴和培训等支持,帮助农民渡过困难时期。
总之,种植业受灾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可以通过预防、应急处置等手段来减少灾害对种植业的影响。
只有不断完善灾害应对措施,加强农业保险和政策支持,才能保护农田和农作物,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继续加强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是种植业受灾应急处置的关键之一。
农作物夏季抗旱救灾生产措施
![农作物夏季抗旱救灾生产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c2644db0960590c69ec37652.png)
目( 2 0 1 2 0 1 0 1 。 2 0 1 2 0 1 0 2. 2 0 1 2 0 1 0 3 )
苦瓜 、 南瓜、 豇豆 、 菜 豆等 , 要 争 取抗旱 保 产争 丰 收 , 其主要 抗 旱措施 有 如下几 种 。
①遮荫降温 利用遮 阳网、 草帘 、 无纺布覆盖
来 调节 温 度 和 光 照 时 间 , 并 加 强夜 间通 风 , 将 昼 夜
潘凌洁( 1 9 9 0 一 ) , 女, 硕士 , 研 究方 向 为 蔬 菜 栽培 与 生理 ,
中 图分 类 号 : S 4 2 3 . 1 文 献标 识 码 : B 文 章编 号 : 1 0 0 1 — 3 5 4 7 ( 2 0 1 4 ) 0 4 — 0 0 3 9 — 0 3
2 0 1 3年 7月 以来 。浙 江 省 遭受 连 续 4 0 。 C 高 温
量。 在 高温 干旱 的情 况下 , 应采 用管 道供 水 、 车辆运 水方 式 合理 调配 水 源 , 并 结 合沟 灌 、 间歇 灌 溉 、 湿 润 灌溉 等方 式 , 科 学有 效 用水【 l 】 。 晚 稻是 浙江 省 粮食 生产 中最重 要 的一 季 , 用 水 多, 供 水 不 足 会 影 响有 效 穗 数 。 而且 因前 期 已投 入
亡, 多数 农作 物减 产 , 农 民损 失惨 重 。 农作 物 的抗旱
救 灾 刻不 容缓 , 为缓 解 晴热 高温 天气 对农 业 生 产 的
影 响, 以下 针 对浙 江省 内种植 的早 稻 、 晚稻 、 蔬菜 、 花 生 等主 要作 物提 出相 应 的抗 旱救 灾措 施 , 并 提 出
抗旱救灾实施方案
![抗旱救灾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7838bf9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fc.png)
抗旱救灾实施方案抗旱救灾是指在干旱灾害发生时,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轻灾情,保护农田和农业生产。
为了更好地应对干旱灾害,下面是一份抗旱救灾实施方案:一、灾情评估和监测1.建立灾情监测体系,包括灾情信息收集、数据分析和预测预警等。
2.加强气象监测和预测,提前预警干旱情况,及时发布通知和警告。
3.建立农田水分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土壤水分状况,为农民提供准确的灌溉指导。
二、水资源管理1.健全水资源管理制度,合理配置水资源,确保优先保障农业用水需求。
2.加强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和管理,推广高效灌溉技术和设备,减少灌溉用水的浪费。
3.积极开展水资源补给工程建设,建立灌溉用水的调度制度,保障农田灌溉的需要。
三、应对措施1.加强科技支撑,开展抗旱技术研究和示范,推广抗旱品种和耐旱栽培技术。
2.加强农田保水工作,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力度,提高灌溉效率。
3.对于干旱灾害造成的农作物减产,采取补贴政策,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
四、应急救灾1.提前储备应急物资,包括干旱抗旱药剂、饲料等。
2.组织人员进行抗旱工作,包括加强灌溉工作、组织抢险队伍等。
3.及时组织人员对干旱受灾地区进行救援和补给,确保人畜饮水和生活用水需求。
五、信息发布和宣传1.做好干旱灾情信息的发布和传播,提供灾情态势分析和防灾措施宣传。
2.开展抗旱宣传活动,提高广大农民的防灾意识和抗灾能力。
六、经济补偿和资助1.制定灾后经济补偿和资助政策,对受灾农民进行经济救助和资金支持。
2.加强农业保险和农民信贷的发展,提供农民的财产和收入保障。
以上是一份抗旱救灾实施方案,通过加强灾情监测和预警、合理配置水资源、采取科技措施、加强农田保水工作、及时救援和补给、加强宣传和补贴政策等措施,可以有效减轻干旱灾害对农田和农业生产的影响,保障农民的生产生活安全。
同时,也需要政府、农民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形成抗旱救灾的合力,共同应对干旱灾害带来的挑战。
农业防灾减灾救灾实施方案
![农业防灾减灾救灾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8a65b6b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6b.png)
农业防灾减灾救灾实施方案农业防灾减灾救灾是指为了应对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威胁和破坏,采取一系列措施和行动,减少灾害损失,保障农业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以下是农业防灾减灾救灾的一些建议和实施方案,供参考。
1. 加强监测预警体系建立完善的农业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包括农作物病虫害监测、气象监测、水文监测等,及时获取灾害发生的信息,并对可能出现的灾害进行预警和预报。
同时,加强农民对于预警信息的理解和应对能力的培训,提高农民自救互救的能力。
2. 改善农田生态环境通过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耕地保护等措施,加强农田的防洪排涝能力,降低洪涝灾害的发生概率。
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减少农业使用化肥农药的量,保护土壤和水体的健康,减轻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威胁。
3. 加强农业保险制度建设完善农业保险制度,提供灾后农作物损失的赔偿和农户收入的保障。
鼓励农民参与农业保险,并提供相关优惠政策,使农业保险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
4. 推广灾害防治技术加强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培训,提高农民的科学种植、灾害防治技术水平。
包括推广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新品种、新技术,加强种植结构调整,提高农作物的抗灾性能。
5. 加强农业水资源管理加强农业水资源的管理,合理利用和保护农田水源,进行节水灌溉和灌溉制度的改良,提高灌溉效率,减少因干旱引发的灾害损失。
6. 建立灾害应急救援体系建立农业灾害应急救援体系,包括组织力量、建立物资储备、完善应急预案等。
加强灾情的监测和评估,及时派遣救援队伍,配备必要的救援设备和器材,提供紧急救助和支持。
7. 加强农业科技支撑加大农业科技研发投入,提高农业科技的创新能力,优化农业生产方式。
通过科技手段提高农业生产的适应能力、抗灾能力和恢复能力,提供农业防灾减灾救灾的科学支撑。
8. 加强合作与交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和吸收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灾害的挑战。
通过国际合作,共享资源和技术,提高农业防灾减灾救灾的能力和水平。
农业防灾减灾救灾实施方案
![农业防灾减灾救灾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d993944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a3.png)
农业防灾减灾救灾实施方案# 农业防灾减灾救灾实施方案## 引言农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灾害对农民的生计和国家的粮食安全都有重要影响。
因此,制定和实施农业防灾减灾救灾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提出一套综合性的农业防灾减灾救灾实施方案,旨在提高灾害应对能力,减少损失,并加强应急救助和恢复重建工作,从而保障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 1. 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在农业防灾减灾救灾的工作中,建立有效的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是关键。
这包括:- 规划和建设多功能监测观测站点,采集和监测气象、地质、水文等相关数据;- 建立完善的数据处理和分析系统,实时监测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并进行预警;- 制定科学合理的灾害预警标准和预警发布机制,确保及时有效地向农民和农业部门发布预警信息。
## 2. 改进农业生产管理实践为了减少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需要采取以下措施改进农业生产管理实践:- 推广合理耕作制度和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增加抗灾能力;- 加强病虫害监测和防控,通过科学施药和生物防治,减少病虫害损失;- 提倡多元化种植和农作物轮作,降低单一农作物遭受灾害风险;- 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抗旱能力;-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提高农业生产的科学化水平。
## 3. 建立应急救助和恢复重建机制当农业灾害发生时,及时启动应急救助和恢复重建机制是关键。
以下是一些建议:- 制定农业灾害应急预案,确保各级政府部门在应急响应时有明确的职责和行动方案;- 建立农业救灾基金,用于灾后救助和重建工作,提供农民的生活补助和农业设施的修复费用;- 加强灾后农田修复和重建,及时投入资金和人力资源,恢复农业生产;- 加强灾后农业技术培训和指导,帮助农民采取恢复生产措施;- 鼓励农民购买农业保险,增加农业抗灾能力。
## 4. 加强宣传和培训农民对农业防灾减灾救灾的认识和意识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宣传和培训的建议:- 组织宣传活动,让农民了解常见农业灾害的特点和防范措施;- 开展农业灾害防治知识培训,提高农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和技能;- 利用传媒渠道,发布农业灾害的预警信息和防灾减灾知识;-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培养农民的自救能力和组织力。
抗旱措施及准备方案
![抗旱措施及准备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a37077a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2c.png)
抗旱措施及准备方案一、背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人口的快速增长,水资源的保障越来越显得尤为重要。
其中,旱灾是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的自然灾害,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和环境损失。
因此,制定科学的抗旱措施及准备方案是应对旱灾和保障水资源的关键。
二、抗旱措施1. 改良土壤改良土壤是有效缓解旱灾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采用耕作方式和施用机械化肥,可以增加土壤保水能力和水分利用效率,增加作物的生长速度和质量。
2. 旱作栽培旱作栽培是一种适宜于干旱区域的栽培方式。
这种方法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和流失,提高作物的适应能力和抵抗干旱的能力。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采取喷灌和滴灌等节水技术,降低水用量,也可以采用覆盖材料保持表面土壤湿润,提高土壤保水能力。
3. 科学施肥科学施肥是提高作物耐旱性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施加适量的肥料,可以提高作物的耐旱性和改善土壤的基础肥力,从而增加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4. 种植抗旱植物种植抗旱植物是增加水资源利用的有效途径。
通过选育和培养具有抗旱性的作物品种,可以提高旱区地区作物的产品量和质量。
同时,在绿化、草原防护和土壤保持方面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三、准备方案1. 储备水资源建立储备水资源的机制是防止旱灾的关键。
通过储备地下水、水库、小型水体等水资源,可以在干旱时期补充降水不足的水量,确保生产和生活的正常进行。
同时,在水资源分配方面,应适度加强对灌区的支持,维护灌区的运行和生产,保护渔场和生物多样性等公共资源。
2. 提高农民的水文意识提高农民的水文意识是防止旱灾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通过加强水资源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提高农民的水文意识和水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加强对干旱地区的技术支持和培训,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利用有限的水资源进行高效的生产。
3. 采取及时的应对措施如果旱灾发生,我们需要采取及时的应对措施。
其中,灌溉和增施肥料是两个重要的方面。
首先,应及时安排灌溉,确保庄稼能够得到足够的水分;其次,及时增施肥料,提高作物的养分含量和生长速度,增加农作物的免疫力和抵御旱灾的能力。
农作物抗旱实用技术
![农作物抗旱实用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b454e6e4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71.png)
农作物抗旱实用技术蔬菜抗旱技术:1.滴灌、微喷等节水技术的应用。
滴灌可以直接将水分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非常适合茄子和果蔬。
水资源利用率达90%以上,是沟灌和漫灌的两倍多。
微喷技术适用于卷心菜、芹菜、木耳等叶菜类蔬菜的生产,也可用于蔬菜育苗。
2、处于生殖生长阶段的蔬菜容易受灾,应大力推广地膜和秸秆覆盖技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起到保墒作用。
3.在旱地施用足够的有机肥可以减少50-60%的耗水量。
在有机肥不足的地方,应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技术,提高土壤的抗旱性。
4、合理施用化肥,深耕深松,加厚活土层,增加透水性,可加大土壤蓄水能力,减少地面径流,更多地储蓄和利用自然降水。
加厚活土层又可促进作物根系发育,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
5.抗旱节水技术。
抗旱保水技术主要包括在农田推广使用国产抗旱剂和保水剂,提高土壤储存和保持自然降雨水分的能力,减少作物蒸腾作用,提高抗旱性。
6、改进地面灌溉湿润方式,发展局部湿润灌溉。
改进传统的地面灌溉全部湿润方式,进行隔沟(畦)交替灌溉或局部湿润灌溉,不仅减少了土壤蒸发占农田总蒸散量的比例,使田间土壤水的利用效率得以显著提高,而且可以较好地改善作物根区土壤的通透性,促进根系深扎,有利于根系利用深层土壤储水,兼具节水和增产双重特点,值得大力推广。
实践证明,春小麦与春玉米套种隔畦灌,棉花、玉米等宽行作物隔沟灌或隔沟交替灌,湿润面积可减少50%,节水高达30%以上,增产幅度5-10%。
7.改进排水方式,将传统的沟边一次性排水改为间歇排水。
当灌溉水量相同时,间歇灌溉的推进距离是连续灌溉的1-3倍,减少了深层渗漏,提高了灌溉均匀性,田间水分利用系数可达0.8-0.9。
8、发展节水保墒膜上灌。
膜上灌是一种新的地面灌溉方法。
它是将地膜平铺于畦中或沟中,畦、沟全部被地膜覆盖,从而实现利用地膜输水,并通过作物的放苗孔和专业灌水孔入渗给作物的灌溉方法。
膜上灌形式有开沟扶埂膜上灌、培埂膜上灌、膜孔灌、沟内膜上灌、膜缝灌、格田膜上畦灌、膜侧膜上灌等多种。
主要农作物抗旱救灾技术措施
![主要农作物抗旱救灾技术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0b1988ab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04.png)
主要农作物抗旱救灾紧急措施一、粮棉油抗旱技术措施(一)抗旱田管技术1.早稻等水栽插的早稻秧,做到棵苗必保,力争多插。
采取适当补肥和化控措施,加强已育秧苗管理。
从3叶期后喷施1~2次多效唑,每亩用l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20克,兑水50公斤,均匀喷施,促蘖控长,提高抗旱能力,延长秧苗在秧田时间,确保5月15日前有水时有秧可插。
对已栽插早稻,加强田间管理。
够苗后及时晒田控苗,晒田时掌握苗够不等时、时到不等苗的原则,当苗数达预期穗数80%时开始晒田,总苗数控制为有效穗数的1.2~1.3倍;幼穗分化至抽穗开花期浅水促大穗,保持水层2厘米左右;搞好防病治虫,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选用氯虫苯甲酰胺、杀单﹒苏云菌和杀虫双等药剂防治,控制一代二代二化螟的发生基数,减轻二代二化螟的防治压力,避免旱灾后出现虫灾。
2.中稻——抢育、抢管、抢插中稻秧(1)抢育。
对前段因旱缺水没有播种的中稻秧,要立即采取借田育秧、村组集中育好调剂秧和育好机插软盘秧等多种形式抢育中稻秧苗,确保中稻面积。
对水源紧缺、正在播种的中稻,可采取分户房前屋后旱育秧,提倡村组集中旱育秧,适当增加秧苗面积,确保有秧可插。
(2)抢管。
对已育的中稻秧田,要加强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培养壮秧壮苗,提高秧苗素质。
一是水分调控。
播种后到2叶1心,保持畦面无水而沟中有水;3叶期后灌浅水上畦,以后浅水勤灌促进分蘖,遇高温天气,可日灌夜排降温。
二是及时追肥。
1叶1心至2叶1心期追施断奶肥,4~5叶期施一次接力肥,移栽前3~5天施送嫁肥,每次以亩施尿素和氯化钾各3~4公斤为宜。
三是控长促蘖。
1叶1心期每亩秧田用15%多效唑150克兑水75公斤喷施控苗促蘖。
已用烯效唑浸种的,则不用再喷施,若秧龄超过40天,也可以在3叶1心期再喷施一次多效唑。
四是间苗防病。
2叶1心期要进行1次间苗匀苗,促进个体生长均匀。
加强病虫害防治,移栽前5天打一次“送嫁药”,以减少大田病虫害发生。
(3)抢插。
农田水稻抗旱措施方案
![农田水稻抗旱措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bc10647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ee.png)
农田水稻抗旱措施方案
农田水稻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其生长发育受到干旱的影响较大。
为了提高水稻的抗旱能力,总结了以下几点抗旱措施方案:
1. 合理选择品种:选择具有较强抗旱性的水稻品种,如亲和力强、忍受旱缺水期较长的晚稻品种,适应能力强的抗旱经优选的杂交水稻品种等。
2. 控制水分:科学管理灌溉水,尽量减少水分损失。
采用分季节、分生育期、合理布置、适时浇灌、浇深缺、微灌等灌溉技术,使水分充足但不过量,提高利用率。
同时,加强水稻田排水工程建设,及时排除积水,减少井面蒸发。
3. 均匀施肥:科学施用有机肥和无机肥,合理调节基肥、追肥,保证水稻吸收足够的营养物质。
同时,施用含钾的化肥,提高水稻的抗旱性。
4. 调整播种时间:根据当地的气候和水稻生长特点,合理调整播种时间。
避免高温干旱期,尽量选择稻花期和拔节期较凉爽、气温较适宜的时段进行播种。
5. 喷施保护剂:适时喷施生物制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加强水稻植株的免疫力和抗逆性。
6. 土壤改良:加强水稻生长期土壤湿度的保持,选择适合水稻生长的土壤类型,精细管理土壤水分。
进行土壤改良,增加土
壤保水性和保肥性,提高土壤抗旱性。
7. 避免农田水土流失:加强农田水土保持工作,采取合理的农田水土流失防治措施,降低水稻受干旱的风险。
8. 种植休耕地:通过轮作、休耕等方式,合理利用农田资源,减少水稻对水分的需求,提高抗旱性。
总之,科学合理地采取以上措施,可以提高水稻的抗旱能力,增加产量,保证粮食安全。
同时,还需要加强水稻育种研究,培育更具抗旱性的水稻品种,以应对未来干旱气候的挑战。
细化农业防灾减灾措施
![细化农业防灾减灾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2c32b59c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23.png)
细化农业防灾减灾措施
农业防灾减灾是保障农业生产顺利进行和减少农业损失的重要措施。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农业防灾减灾措施:
1.建立灾害预警系统:建立完善的气象、水文、地震、地质灾害
等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发布灾害预警信息,为农业生产和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2.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提高农田灌溉和
排水能力,防止水旱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推广抗灾农业技术:推广抗旱、抗涝、抗病虫害等抗灾农业技
术,提高农作物的耐灾能力和产量。
4.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建立健全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加强动物
疫病的监测、预警和防控工作,减少动物疫病对农业的影响。
5.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建立完善的农业保险制度,为农民提供灾
害风险保障,减少灾害对农业生产的损失。
6.强化应急救援能力:建立健全的农业应急救援体系,提高应急
救援能力,及时应对和处理各种农业灾害。
7.提高农民防灾意识:加强农民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提高农民
的防灾意识和应对能力,促进农民主动采取防灾减灾措施。
8.建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立完善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为农
民提供科技支持和指导服务,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总之,农业防灾减灾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加强监测预警、技术推广、保险保障、应急救援等方面的措施,提高农民的防灾意识和应对能力,保障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抗旱保粮安全生产工作措施
![抗旱保粮安全生产工作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39977740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a7.png)
抗旱保粮安全生产工作措施抗旱保粮安全生产工作措施是指在干旱条件下,保障农作物正常生长和农业产量稳定增长的一系列措施。
干旱是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重要影响之一,其对农作物生长产生了显著影响,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抗旱保粮就成为了当务之急。
本文将从土壤保墒、节水灌溉、选种适应性强的作物、科学调控农田气候、制定有效的应急预案等方面,详细介绍抗旱保粮安全生产工作的措施。
一、土壤保墒1. 施用有机肥料:有机肥料具有保水保墒的特性,可以增加土壤的持水能力,减缓水分的流失速度。
通过合理施用有机肥料,可以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增加土壤的湿度,为作物提供充足的水分和养分。
2. 覆盖地膜:在作物播种前或干旱期间,覆盖地膜可以有效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和流失,提高土壤的湿度和温度,为作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地膜还可以防止杂草的生长,减少对作物水分和养分的竞争。
3. 轮作休耕:在干旱条件下,可以通过轮作休耕的方式来保护土壤的水分和养分。
轮作休耕可以让土壤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增加土壤的湿度和肥力,为作物的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和养分。
二、节水灌溉1. 精准灌溉:采用现代化水利设施,如滴灌、微喷等精确灌溉技术,可以减少水分的浪费和损失,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精准灌溉的优势在于将水分直接送到作物根部,减少了蒸发和渗漏的损失。
2. 循环利用灌溉水:将灌溉水进行循环利用,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沟渠、水塘、水库等设施可以用来收集和储存雨水,然后通过管道输送到田地进行灌溉,从而减少了对地下水和河流水的依赖。
3. 加强水资源管理: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制定科学的水资源配置方案,合理安排田间灌溉水量。
同时,对违规使用水资源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加大对节水技术的推广力度。
三、选种适应性强的作物1. 选择抗旱品种:选取适应干旱条件的作物种子进行种植,提高作物的抗旱性和适应性。
选种抗旱品种可以提高作物对干旱的适应能力,减少水分的需求,降低旱情对产量的影响。
2. 提高作物的抗旱能力:通过科学的栽培措施,如合理施肥、精确灌溉、深耕旋耕等,提高作物的抗旱能力。
水稻旱害的防御及避灾减灾技术措施
![水稻旱害的防御及避灾减灾技术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4d7cc81a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b5.png)
水稻旱害的防御及避灾减灾技术措施旱灾是指水稻生长期间,由于水分来源断绝,稻田缺水受旱所致造成的气象灾害。
从水稻的生长季节(3~10月份)都可能发生,尤以夏秋旱为主,此期正是早稻的后期、中稻的全生育期、晚稻的前期。
防御旱灾,主要有四条途径:一是适时增加土壤水分,从根本上防止旱害的发生。
二是减少土壤蒸发,实行节水栽培,减轻或避免干旱危害。
三是增强稻株自身抗旱性,减轻危害。
四是根据水稻对水分的需求特性,实行节水栽培,优先满足敏感期的水分供应。
在生产实践中,应采取综合措施才能收到显著成效。
1.整修水利,合理布局大力修整水利,扩大农田灌溉面积,是防止干旱的根本办法。
缺水易旱地区,需要根据当地的水资源和灌溉条件,合理规划水稻布局,合理种稻。
2.选用耐旱品种不同水稻品种对干旱的抗耐力差异明显。
凡是根系发达,叶面茸毛多,气孔小而密,叶内细胞液浓度高,细胞渗透压高的品种比较耐旱。
据观察,一般籼稻比粳稻品种抗旱;水稻杂交育成的品种和籼、粳稻杂交育成的品种有良好的抗旱性;目前种植的常规稻黄科占8号、隆稻3号比常规稻黄华占耐旱,节优804比一般杂交稻耐旱。
抗(耐)旱强的水稻品种,遇水后稻株生长的恢复力较强。
3.培育耐旱性较强的秧苗在干旱地区,必须培育适应干旱环境的壮秧。
首先,在育秧方式上,要采用旱育秧,且整个育秧期均坚持旱育旱管。
旱育的秧比水秧田的秧苗耐旱性强。
因为旱秧是在低水分的环境下育成的,具有发根能力强,根系发达,叶片厚硬等耐旱性能,不仅在秧田期可以节约用水,而且插秧后返青活棵快,“爆发力”强;其次要适当稀播,培育壮秧,稀播壮秧,比密播瘦秧的发根力旺盛,耐旱力强。
此外在干旱地区,可以根据当地雨季到来迟早,进行分期播种,分期育秧和移栽,保证有水栽秧。
4.抗旱栽秧插秧时如遇大田缺水,可采用全旱整地、节水栽秧、插“跑马秧”和寄秧的办法。
(1)全旱整地。
传统的灌水泡田,水耕水整地的做法耗水量太多,从节水和轻简化栽培角度出发,采取少耕免耕、旋耕、全旱整地的做法,可以大量节省耕整地用水,这对缓解栽秧期供水紧张具有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经济作物抗旱救灾技术措施
一、果树抗旱救灾技术措施
当果树遇高温和干旱时,叶的光合作用和根对肥料的吸收作用会显著降低,甚至叶片蜷缩,以致落叶落果。
甚至造成枝条和根的生长以及果实的增大均被迫停止。
所以,持续高温干旱天气易使树势衰弱,既影响秋梢的生长,又影响花芽分化,导致大小年结果。
为此,特提出以下抗旱救灾措施:
1、灌水抗旱。
充分利用山塘、水库、水渠、水井,实行人工或机械提水抗旱。
应尽快发挥抽水机作用,于下午5时后至夜晚通宵抽水灌溉,水量足可以实行漫灌;若水源有限,可实行沟灌,再人工酌情由沟中取水浇灌树盘。
在无机灌条件的果园,应实行人工挑灌,视果树(主要是柑桔和梨)大小,在每株树的两侧树冠下挖水沟灌水一桶或一担;若是一、二年生幼树,每担水可浇灌2-4株。
灌水后尽可能用稻草、杂草或废旧薄膜覆盖,或待灌后稍干爽时盖一层细土,有利保墒耐久。
2、覆盖保墒。
果园覆盖简单易行效果好,通常应在旱季到来前进行;现虽已进入旱季,仍可奏效。
办法是在柑桔(其他果树不必用之)树冠下离主干1尺许的树盘范围内覆盖2-4寸厚(视材料多少而定)的稻草、山青等覆盖物,其上撒些碎土块,可防止土壤水分继续蒸发。
旱期灌水后更应采取此法覆盖,有利保墒增产;若无灌水条件,在遇大雷雨后,就能发挥覆盖的实际效用;尤其是大雷阵雨后或正常大降雨后,应尽快利用农膜、旧编织袋全面覆盖树盘,可有效防止水分蒸发。
3、雨后中耕。
若遇大雨,土壤水分充足情况下,应在雨后土爽时尽快全园中耕松土一次,以减少土壤水分自然蒸发散失掉,从而可延缓旱情的继续发展。
4、刷白防日灼。
温度过高,不仅叶片卷曲,而且树干也会受到日灼。
为了防日灼,对于树干可刷石灰水,浓度为:5斤石灰+25斤水+0.2斤盐+0.2斤猪油或牛油;对于阳面的叶片或果可喷石灰水,浓度为1-3%。
5、叶面喷抑蒸保湿剂,以减少蒸腾作用。
常用的有旱地龙、乐万家和FA“绿野”又称抗旱剂1号等。
6、土壤施抗旱保水剂。
开沟15厘米,在根际施用吸湿剂。
常用的有科翰98高吸水树脂等,施后浇足水,然后覆土将沟填平,如遇雨天,效果最好,它会将吸足的水慢慢释放出来。
7、结合施壮果促梢肥,浇施腐熟有机肥。
如桔饼水、沼液等。
另外,用草木灰浸水后进行叶面喷施,效果很好。
方法是:草木灰6斤+100斤水浸20-24小时,并经常搅拌,再过滤,用澄清水进行叶面喷施。
8、病虫防治。
要结合叶面喷水和喷肥搞好生物农药喷施,减少病虫危害,提高树体抗性。
9、修剪。
干旱特别严重的果园,对于常规的夏季修剪促秋梢,要尽量轻剪或不剪,以减
少伤口,减少树体蒸腾。
10、苗圃抗旱管理。
对于果树苗木,除采用以上措施防旱抗旱外,要采用遮阳网,以降低温度,保证果苗成活和生长。
二、蔬菜抗旱救灾技术措施
(一)越夏蔬菜抗旱保产争丰收
越夏蔬菜为已种植并即将形成产量的蔬菜,如生姜、芋、山药、冬瓜、苦瓜、南瓜、豇豆、菜豆以及一些多年生蔬菜,是蔬菜抗旱的重点。
其主要抗旱措施是:
1、遮阴降温。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利用遮阳网、草帘、无纺布遮阴降温,以利蔬菜正常生长。
2、叶面喷施抗旱物,增强作物的抗旱能力。
(1)喷施腐殖酸A、旱地龙等,减小气孔开度,降低植株水分蒸发,起到保水抗旱的作用。
(2)喷施草木灰浸提液或尿素或磷酸二氢钾等增强作物的保水能力。
草木灰浸提液5-6%
尿素0.5-1%
磷酸二氢钾0.2%
3、灌溉结合浅中耕,覆盖进行保湿
(1)在有水的条件下,应及时灌溉,并进行浅中耕覆盖草(就地取材),地膜或增施保水剂,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
有条件的可以采取微喷灌、滴灌,以节约用水。
(2)在地表水源难以满足灌溉要求的条件下,可考虑打井提水灌溉。
(3)灌溉时间以早(上午6:00-8:00),晚(下午6:00-8:00)为宜。
4、适当施肥、防止早衰。
以追施复合肥、磷钾肥、有机肥为主,防止植株早衰,同时及时摘除老叶、病叶等,减少营养、水分的消耗。
5、加强病虫害的防治
(1)充分利用防虫网、杀虫灯、色板、性引诱剂等物理生物措施防虫、治虫。
(2)应用生物农药治虫,如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或苏云金杆菌等生物农药防治斜纹夜蛾、小菜蛾等害虫。
(二)秋延后蔬菜抗旱措施
秋延后蔬菜主要是指茄子、辣椒、番茄、豇豆、黄瓜等早秋栽培,晚秋或冬季采收的蔬菜,对处于苗期的此类蔬菜,其主要抗旱措施为:
1、遮阴降温保苗。
2、适当喷水保湿。
3、应用多效唑防徒长。
4、土壤深翻晒垡。
5、高温闷棚、杀虫灭菌。
6、基肥堆沤腐熟杀菌灭虫。
7、地膜覆盖结合滴灌防旱。
(三)秋冬蔬菜早熟栽培防旱措施
秋冬蔬菜早熟栽培,指芹菜、甘兰、花椰菜、大白菜、芥菜、萝卜等蔬菜的早熟栽培,一般在8月中下旬播种。
其主要防旱措施有:
1、选择耐热早熟品种。
2、低温催芽(18-20℃),提高发芽率。
3、适当喷水保湿,防徒长。
4、容器(营养钵、穴盘)育苗,提高成活苗率及成活率。
5、土壤深翻晒垡,增施有机肥。
6、地膜覆盖结合滴灌节水防旱。
(四)秋淡市场补救措施
1、适当增加叶菜类(小白菜)等的播种面积。
2、在城市中可增加芽苗菜的生产。
三、棉花抗旱救灾技术措施
进入花铃盛期的棉花应采取“抗大旱、施铃肥、防病虫、保蕾铃、争铃重”的生产对策,着重抓好以下技术措施的落实。
1、及时灌水抗旱。
当棉株中午前后出现顶部3-4片叶萎蔫下垂时,应立即灌水抗旱。
丘陵棉地每隔7-10天、水改旱棉田和平原洲地每隔10-15天抗一次旱,直至9月底。
灌水抗旱最好在下午6:00时至次日上午10:00时进行,避免晴热高温中午作业。
同时,要改大水串灌、漫灌为沟灌,做到科学灌水,合理用水,节约用水。
2、及时蓄水保墒。
一要中耕破板。
灌水抗旱后的棉田,应在宽行畦沟间中耕破板,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防止土壤龟裂伤根;二要覆盖表土。
将秸秆、湖草等有机覆盖物覆盖于疏松表土,保持土壤墒情,降低田间温度;三要应用抗旱新技术。
结合治虫,每亩每次与酸性农药混用腐殖酸类调节剂,使用防旱剂—旱地龙100毫升,可有效地调节叶片气孔的关闭,减少叶面水分蒸腾;四要畦沟作埂防径流。
在畦沟内多处作埂设档,形成“竹节”沟,减少台风带来甘霖的地表径流,增加土壤蓄水量。
3、及时防治病虫。
干旱有利于棉铃虫、斜纹夜蛾、红蜘蛛、棉蚜、棉蓟马等多种害虫的发生。
要密切注视虫情,全面推广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措施,做到因虫施药、混合用药和交叉用药,及时有效地控制虫害暴发成灾。
4、及时整枝打顶。
为了使有限的水分养料集中供应开花结铃,要着重做好抹赘芽、摘边心、打顶心、剪空枝等项工作,以便减少养料无价消耗、水分滥用蒸发。
5、及时施用肥料。
一是于近期趁灌水抗旱地潮之机每亩埋施尿素30-40斤、氯化钾20-30公斤,“立秋”前后再根据苗情酌情补施尿素10-20公斤;二是无法灌水抗旱的棉田,也应采取点浇水肥的办法把肥料施下去,但要酌情减少肥料用量;三是结合治虫打药全面推广叶面喷肥,即用1-2%的尿素和0.2-0.3%磷酸二氢钾40PPm“920”混合液,每隔7-10天喷一次(开始1-2次可在此液中加入40PPm“920”溶液),一直喷到9月中下旬,以利其根保养,减少脱落,实现秋桃盖顶,丰产丰收。
(非正式文本,仅供参考。
若下载后打开异常,可用记事本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