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配准及矢量化实验报告
arcgis矢量化实习报告
![arcgis矢量化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798cfdf31b765ce0408142a.png)
0101OOE0NHUA数字制图实习报告AaAaUI09081[选取日期][在此处键入文档摘要。
摘要通常为文档内容的简短概括。
在此处键入文档摘要。
摘要通常为文档内容的简短概括。
]目录实习报告一 (2)实习报告二 (22)实习报告三 (31)实习报告一一、二值化用photoshop 打开地图旋转地图,选择标尺工具点击图像在下拉菜单中选择图像旋转,然后子菜单中选择任意角度出现如下对话框,点击确定。
二值化在PS工具栏中点击图像,在下拉菜单中选择调整并在子菜单中选择阈值阈值色阶填写128,并确定即得到二值化的图:二、地图配准打开arcgis,点击载入图片在弹出对话框中点击连接图片所在文件夹,并选中图片对图片定义投影坐标系,右击图片,选中属性选择高斯克吕格投影,北京54坐标系,21N度带点击图片属性。
选中general选项卡将单位改成度分秒添加georeferencing工具点击进行配准点击图上第一个点,右击选中输入度分秒依次输入剩下点的度分秒配准完成、三、配准矢量数据点击载入所需文件添加editor工具点击图片属性,进行定义投影坐标系开启工具开始编辑选中两个图层点击选中依次点击四个点得到图像点击配准得到配准后的图像四、投影变换载入图片实习报告二1.载入图片点击载入图形点击连接文件夹E04,并选中所需文件2.定义投影坐标系:西安80坐标系,高斯克吕格投影3打开catalog建立线图层命名为line,并在feature type 中选择“线”点击edit 定义投影以及坐标系开始编辑此时是灰色的选中 line点击开始矢量化线图层,矢量化每条线以双击结束矢量化完成时,点击stop editing点击:“是”保存去掉底图得到矢量化结果实习报告三1.点击加载图片,出现如下对话框,点击连接到底图所在文件夹,并选择所需底图。
2.二值化右键点击作业底图,选中属性,再选中symbology选项卡,接着选中classfield,把classes 改成2,classify下面范围改为0-128,和128-255.点击应用,并确定。
配准及矢量化实验报告
![配准及矢量化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c59f6b4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3a.png)
配准及矢量化实验报告《配准及矢量化实验报告》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配准及矢量化技术在地图制作、遥感影像处理、地理信息系统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为了验证这些技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并撰写了本报告,以期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首先,我们对配准技术进行了实验。
配准是指将不同数据源获取的图像或影像进行对齐,使它们在同一坐标系下具有一致的空间位置。
我们选择了不同分辨率的遥感影像进行配准实验,通过对比配准前后的影像重叠情况和特征点匹配的准确性,验证了配准技术的有效性。
其次,我们进行了矢量化实验。
矢量化是将栅格数据转换为矢量数据的过程,可以将影像中的线条、点、面等要素进行提取和转换,从而方便进行地图制作和空间分析。
我们选择了不同类型的遥感影像进行矢量化实验,通过对比矢量化前后的数据精度和几何形状的一致性,验证了矢量化技术的可靠性。
最后,我们总结了实验结果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发现配准及矢量化技术在地图制作和空间分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局限性,例如在复杂地形和遮挡情况下的配准精度、矢量化过程中的数据丢失和形状失真等。
因此,我们建议在未来的研究中加强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并探索更加精确和稳健的配准及矢量化算法。
总之,本报告通过配准及矢量化实验,验证了这些技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对其在地图制作、遥感影像处理、地理信息系统等领域的应用提出了一定的指导意义。
希望本报告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推动配准及矢量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arcgis实验报告
![arcgis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0670b8fe53a580216fcfe8c.png)
本科生实验报告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课程名称:地理信息系统班级: 12城规学年学期: 2014 ——2015学年第一学期指导教师:***实验一:Arc gis的认识实验目的:认识arc gis,熟悉Arc map、Arc globe基本功能Arc mapArc globe实验二:地理配准实验目的:利用影像配准工具(右键添加地理配准工具条)进行影像数据的地理配准实验步骤:在地理配准编辑器下,不勾选自动校正,对图像进行控制点的添加点击右键输入坐标值:X输入经度值,y输入纬度值选取四点进行一阶多项式(防射)配准结果:实验三:矢量化实验目的:熟练编辑器的使用(点要素、线要素、多边形要素的数字化)实验步骤;在目录下选择文件,新建new shapefile(点、线、面)对图像上的点、线、面(城市、河流、省域)依次进行矢量化最终矢量化成图为:对所有的点、线、面矢量化完成后,再依次对点、线、面进行属性的修改,给每个点添加name:标注**城市;给线标注河流的名称;给省标注**省份(自治区)。
图层上点击右键——打开属性表,逐次进行修改实验四:投影实验目的:掌握定义地图的基本步骤实验步骤:目录下→工具箱→系统工具箱→Data management tools1)投影变换定义投影分别对点、线、面进行定义投影,坐标系选择:Beijing 19542)要素投影先选择地理坐标系:Asia——Beijing 1954再选择投影坐标系:Gauss Kruger——Beijing 1954——Beijing 1954 GK zone 18N 投影后图像:实验五:创建拓扑错误处理实验目的:1.利用ArcCatalog建立地理空间数据库。
2.掌握拓扑关系建立的基本步骤。
实验步骤:在目录下→ default.gdb 新建个人地理数据库,命名完成后点击下一步进行坐标系的统一(因为在数据库中所有要素必须具有统一的坐标系统),继续下一步进行容差的设置,完成要素数据集的新建,此时要素数据集仍然是空的,所以下一步要进行要素的导入,最后在进行拓扑的新建。
矢量化实习报告
![矢量化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83e4570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a4.png)
随着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不断发展,矢量化作为一种重要的地图处理手段,在资源管理、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我于2023年在某高校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矢量化实习。
二、实习目的1. 掌握矢量化软件的基本操作,熟悉矢量化工作流程。
2. 学习矢量化技术在地图制图中的应用,提高地图制作水平。
3.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能力。
三、实习内容本次实习主要围绕以下内容展开:1. 矢量化软件操作:学习并熟练掌握ArcGIS、MapGIS等矢量化软件的基本操作,包括图层管理、要素编辑、属性查询等。
2. 矢量化工作流程:了解矢量化工作的前期准备、数据采集、数据编辑、数据检查、数据输出等环节。
3. 矢量化技术在地图制图中的应用:学习如何利用矢量化技术制作不同类型的地图,如地形图、行政区划图、交通图等。
4. 实际项目操作:参与实际项目,如制作某地区地形图,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四、实习过程1. 前期准备:在实习开始前,我对矢量化软件进行了自学,了解了软件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
同时,查阅了相关资料,对矢量化工作流程有了初步认识。
2. 矢量化软件操作: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我学习了ArcGIS、MapGIS等矢量化软件的基本操作。
通过实践,我掌握了图层管理、要素编辑、属性查询等功能。
3. 矢量化工作流程:在实习过程中,我了解了矢量化工作的各个环节。
从数据采集到数据输出,我亲身体验了矢量化工作的全过程。
4. 实际项目操作:在实习后期,我参与了某地区地形图的制作。
在项目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与团队成员沟通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1. 掌握了矢量化软件的基本操作,熟悉了矢量化工作流程。
2. 提高了地图制作水平,能够独立制作不同类型的地图。
3. 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了沟通能力。
六、实习总结通过本次矢量化实习,我深刻认识到矢量化技术在地图制图中的重要性。
以下是我对实习的总结:1. 矢量化软件是矢量化工作的基础,熟练掌握软件操作是矢量化工作的前提。
实验三配准及矢量化实验报告
![实验三配准及矢量化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14727046f1aff00bfd51e31.png)
实验三配准及矢量化实验报告实验三、影像配准及矢量化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准备三、实验内容及步骤四、实验后思考题班级:资工(基)10901姓名:魏文风一、实验目的1.利用影像配准(Georeferencing) L具进行影像数据的地理配准2.编辑器的使用(点要素、线要素、多边形要素的数字化)。
注意:在基于ArcMap的操作过程中请注意保存地图文档。
二、实验准备数据:昆明市西山区普吉地形图1:10000地形图一一70011-1. Tif软件准备: ArcGIS Desktop ------- ArcMap三、实验内容及步骤笫1步地形图的配准,加载数据和影像配准丄具所有图件扫描后都必须经过扫描配准,对扫描后的栅格图进行检查,以确保矢量化丄作顺利进行。
,打开ArcMap,添加“影像配准”工具栏。
,把需要进行配准的影像一70011-l.TIF增加到ArcMap中,会发现“影像配准”工具栏中的丄具被激活。
笫2步输入控制点在配准中我们需要知道一些特殊点的坐标。
通过读图,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控件点一一公里网格的交点,我们可以从图中均匀的取儿个点。
一般在实际中,这些点 应该能够均匀分布。
,在”影像配准”工具栏上,点击“添加控制点”按钮。
,使用该工具在扫描图上精确到找一个控制点点击,然后鼠标右击输入该点实 际的坐标位置,如下图所示:ffur )ii ・itr刖iF 曲尼 肮“:酬s: rainfflfe/H : u a u & e4- iiarir-^r ▼涓柜® e 矽&■ 庞―—归 30^73 B z Q"一三_fGygRAFE miTcaeni,用相同的方法,在影像上增加多个控制点(大于7个),输入它们的实际坐 标。
点击“影像配准”工具栏上的“查看链接表”按钮。
注意:在连接表对话框中点击“保存”按钮,可以将当前的控制点保存为磁盘上的文件,以备使用。
检查控制点的残差和RMS,删除残差特别大的控制点并重新选取控制点。
配准及矢量化实验报告
![配准及矢量化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dc07996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05.png)
配准及矢量化实验报告配准及矢量化实验报告一、引言配准和矢量化是遥感图像处理中的重要步骤,它们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应用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本实验旨在探索配准和矢量化的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验证其有效性。
二、配准方法1. 影像预处理在进行配准之前,我们首先对原始遥感影像进行预处理。
预处理包括去除噪声、增强对比度和调整图像亮度等步骤,以提高影像的质量和可视化效果。
2. 特征提取特征提取是配准的关键步骤。
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算法提取图像中的特征点或特征线,常用的方法包括SIFT、SURF和ORB等。
在本实验中,我们选择了SIFT算法进行特征提取。
3. 特征匹配特征匹配是将待配准图像与参考图像中的特征进行匹配的过程。
匹配的目标是找到两幅图像中相对应的特征点或特征线。
常用的匹配算法有最近邻匹配和RANSAC等。
我们在实验中使用了最近邻匹配算法。
4. 几何变换在完成特征匹配后,我们需要根据匹配结果进行几何变换,将待配准图像与参考图像对齐。
常用的几何变换包括平移、旋转、缩放和仿射变换等。
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仿射变换进行配准。
三、矢量化方法1. 影像分割在进行矢量化之前,我们需要将配准后的影像进行分割,将影像划分为不同的区域。
常用的分割算法包括基于阈值的分割、基于边缘的分割和基于区域的分割等。
我们在实验中使用了基于阈值的分割算法。
2. 矢量化矢量化是将分割后的影像转化为矢量数据的过程。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使用自动矢量化方法将影像中的区域转化为矢量多边形。
常用的自动矢量化方法包括边缘追踪、区域生长和形态学操作等。
3. 矢量数据处理在完成矢量化后,我们可以对生成的矢量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分析。
例如,可以计算矢量多边形的面积、周长和形状指标,或者进行空间查询和拓扑分析等。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我们选择了一组高分辨率航拍影像进行配准和矢量化实验。
经过预处理、特征提取、特征匹配和几何变换等步骤,我们成功地将待配准影像与参考影像对齐,并生成了配准后的影像。
矢量化实习报告
![矢量化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4dde626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d4.png)
实习报告实习单位:XX矢量化技术有限公司实习时间:2023年2月20日至2023年5月20日一、实习背景及目的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矢量化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更好地了解矢量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我选择了XX矢量化技术有限公司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实习。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1. 学习并掌握矢量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2. 了解矢量化技术在各个行业中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3. 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职业道德。
二、实习内容及过程1. 实习内容(1)矢量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应用(2)矢量化软件的操作及应用(3)实际工程案例分析(4)团队协作项目实践2. 实习过程(1)前期培训:实习开始前,公司为我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培训,包括矢量化技术的基本原理、矢量化软件的操作等内容。
通过培训,我对矢量化技术有了初步的了解。
(2)实际操作: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多个实际项目的矢量化处理工作。
通过操作矢量化软件,我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程中,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3)团队协作:实习期间,我与其他实习生共同完成了一个团队协作项目。
在项目中,我们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共同解决问题,完成了项目任务。
(4)实习总结:实习结束后,我对实习过程中的所学所得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的职业规划进行了思考。
三、实习收获及体会1. 实习收获(1)掌握了矢量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2)学会了矢量化软件的操作,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3)了解了矢量化技术在各个行业中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4)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和职业道德。
2. 实习体会(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通过实习,我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程中,发现了不足,提高了自己。
(2)团队协作至关重要。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共同完成了项目任务。
(3)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不容忽视。
实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职业道德素养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
GIS地图配准和矢量化
![GIS地图配准和矢量化](https://img.taocdn.com/s3/m/55ad08a4d1f34693daef3e54.png)
实验一:地理配准与矢量化
一、实验目的
理解栅格数据与矢量数据的差别,学会地理配准的操作,能够对影像进行数字化与矢量化的操作,将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论与实际软件操作相结合,深刻理解相关知识的运运用。
二、实验步骤
1、打开arcmap软件,在文件里打开导入进行实验的影像
2、点击编辑器,开始进行编辑
3、使用地理配准工具栏中的“添加控制点”图标,在“image
图层”与“道路图层”中建立连接,重复操作,选取5至6个
控制点
实验选取的控制点如下图所示:
4、点击才“查看链接表”图标,查看残差,要保证选取的每
个控制点的残差值都小于1.若残差值不符合要求则继续选取控制点。
实验的残差值如下图所示:
5、打开arcCatalog软件,点击文件,新建shapefile文件(要
素折线,且导入image坐标)。
6、将新建的shapefile文件拖入arcmap软件中,且置于image
图层上方。
7、选择新建的shapefile文件创建要素,选择折线工具进行画图。
三、实验结果
四、实验总结
1、实验选取控制点时,需选择一点特征明显的点,如道路转折点
和交点,操作也需仔细才能保证残差符合要求。
2、画图时注意不能重复返回画,且需要仔细看图,将道路画的尽
量准确。
3、做此项实验很学要耐心。
Arcgis操作基础 ArcMap地图配准及矢量化
![Arcgis操作基础 ArcMap地图配准及矢量化](https://img.taocdn.com/s3/m/63d19ea671fe910ef12df8db.png)
地图配准及矢量化一、实验目的1、掌握影像配准(Georeferencing)工具进行地形图的地理配准的方法及步骤。
2、掌握ArcMap中进行矢量化方法。
二、实验准备数据准备:昆明市西山区普吉地形图1:10000 地形图――70011-1.tif(昆明市旅游休闲地图(YNKM.JPG)、Garmin 手持GPS野外采集数据(gpsdata.dbf))——选做数据软件准备:ArcGIS Desktop9.x,ArcCatalog三、实验内容根据地形图坐标配准地形图,如图1所示。
图1 配准结果四、实验步骤第1步地形图的配准-加载数据和影像配准工具所有图件扫描后都必须经过扫描配准,对扫描后的栅格图进行检查,以确保矢量化工作顺利进行。
●打开ArcMap,添加“影像配准”工具栏。
●把需要进行配准的影像—70011-1.TIF增加到ArcMap中,会发现“影像配准”工具栏中的工具被激活。
第2步输入控制点在配准中我们需要知道一些特殊点的坐标。
通过读图,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控件点――公里网格的交点,我们可以从图中均匀的取几个点。
一般在实际中,这些点应该能够均匀分布。
●在”影像配准”工具栏上,点击“添加控制点”按钮。
●使用该工具在扫描图上精确到找一个控制点点击,然后鼠标右击输入该点实际的坐标位置,如下图所示:●用相同的方法,在影像上增加多个控制点(大于7个),输入它们的实际坐标。
点击“影像配准”工具栏上的“查看链接表”按钮。
●注意:在连接表对话框中点击“保存”按钮,可以将当前的控制点保存为磁盘上的文件,以备使用。
检查控制点的残差和RMS,删除残差特别大的控制点并重新选取控制点。
转换方式设定为“二次多项式”第3步设定数据框的属性增加所有控制点,并检查均方差(RMS)后,在”影像配准”菜单下,点击“更新显示”。
执行菜单命令“视图”-“数据框属性”,设定数据框属性在“常规”选项页中,将地图显示单位设置为“米”在“坐标系统”选项页中,设定数据框的坐标系统为“Xian_1980_Degree_GK_CM_102E”(西安80投影坐标系,3度分带,东经102度中央经线),与扫描地图的坐标系一致更新后,就变成真实的坐标。
影像配准及矢量化实验报告
![影像配准及矢量化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35bd25c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26.png)
影像配准及矢量化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学习和掌握影像配准和矢量化的基础知识,了解和掌握相关的方法和技术,并能够应用这些知识和技术,完成实际的操作和应用。
2. 实验环境在本实验中,我们主要使用了ArcGIS软件,该软件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地理信息系统,可以进行地图绘制、数据处理、分析和可视化等操作。
3. 实验内容(1)影像配准影像配准是指将多幅遥感图像、地图或其他相关的图像进行空间上的对应和重叠,使它们能够准确地融合在一起。
在实际应用中,影像配准可以实现多波段、多时相和多来源图像间的精确对齐和重叠,进一步提升影像的解译和分析能力。
在ArcGIS软件中,影像配准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完成:- 打开需要进行配准的影像和参考影像;- 点击“数据管理”菜单中的“地理处理”功能,然后选择“影像拼接”工具;- 在拼接工具中,选择需要进行配准的影像和参考影像,然后设置正确的配准方式和参数;- 点击“运行”按钮,开始进行影像配准。
完成后,可以查看配准效果并进行相关的后续分析。
(2)矢量化矢量化是指将栅格数据或其他非矢量数据转化为矢量数据的过程。
在实际应用中,矢量化可以帮助我们提取和记录图像中的空间特征和属性,进一步实现精确的测绘、地图制图和空间分析。
4. 实验结果在实际操作中,我们成功地完成了影像配准和矢量化两个实验,并得出了以下的结论和结果:- 影像配准可以大幅提升遥感图像的解译和分析能力,确保多时相和多来源图像之间的准确融合和拼接;- 矢量化可以有效提取图像中的空间特征和属性,进一步实现精确的测绘和地图制图,以及空间分析和应用;- 使用ArcGIS软件可以快速、简便地完成影像配准和矢量化,进一步提升数据处理和应用效率。
5. 实验总结影像配准和矢量化是遥感图像处理和地图制图中非常重要的技术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析和利用空间数据。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和数据特征,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技术,进一步提升处理和分析效果。
试验影像配准及矢量化[指南]
![试验影像配准及矢量化[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93a46d17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81.png)
实验影像配准及矢量化一、总结屏幕跟踪数字化过程的基本步骤及每一步骤的必要性。
第1步、地形图的配准-加载数据和影像配准工具必要性:所有图件扫描后都必须经过扫描配准,对扫描后的栅格图进行检查,以确保矢量化工作顺利进行。
第2步、输入控制点必要性:在配准中我们需要知道一些特殊点的坐标。
通过读图,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控件点――公里网格的交点,我们可以从图中均匀的取几个点。
一般在实际中,这些点应该能够均匀分布。
利用它们同名性质列方程,求待定系数来获取其在规定坐标系下的坐标。
第3步、设定数据框的属性必要性:统一标准,单位m,参考坐标系统80西安坐标系(Xian 1980 Degree GK CM102E),可以求得真实坐标。
第4步、矫正并重采样栅格生成新的栅格文件必要性:矫正,和配准。
使用这些配准后的影像进行分层矢量化。
第5步、分层矢量化-在ArcCatalog中创建一个线要素图层第6步、从已配准的地图上提取等高线并保存到上面创建的要素类中二、分析数字化过程中误差的来源及减小误差的相关方法。
(一)、误差来源:1、数据采集:实测误差,地图制图误差(制作地图的每一过程都有误差),航测遥感数据分析误差(获取、判读、转换、人工判读(识别要素)误差)2、数据输入:数字化过程中操作员和设备造成的误差,某些地理属性没有明显边界引起的误差(地类界)3、数据存贮:数字存贮有效位不能满足(由计算机字长引起,单精度、双精度类型)空间精度不能满足4、数据操作:类别间的不明确、边界误差(不规则数据分类方法引起)5、多层数据叠加误差多边形叠加产生的裂缝(无意义多边形)6、各种内插引起的误差(二)、质量控制方法:1、手工方法:与原始地图或者属性数据比较;2、元数据法:元数据中包含了大量的有关数据质量的信息,通过它可以检查数据质量,同时元数据也记录了数据处理过程中质量的变化,通过跟踪元数据可以了解数据质量的状况和变化。
3、地理相关法:用空间数据的地理特征要素自身的相关性来分析数据的质量,如利用地表特征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
影像配准及矢量化实验报告
![影像配准及矢量化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61fea81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30.png)
影像配准及矢量化实验报告影像配准及矢量化实验报告引言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领域,影像配准和矢量化是两项重要的技术。
影像配准是指将不同时间或不同传感器获取的影像进行对齐,以实现准确的地理位置信息。
而矢量化是将影像中的特征提取并转化为矢量数据,以便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应用。
本实验旨在探索影像配准和矢量化的方法,并评估其准确性和适用性。
实验方法1. 影像配准1.1 选择两幅不同时间拍摄的卫星影像,分别为A影像和B影像。
1.2 使用影像处理软件,如ENVI或ArcGIS,进行影像配准操作。
1.3 选择合适的配准方法,如地面控制点配准或特征点匹配配准。
1.4 根据配准方法的要求,选择地面控制点或特征点,并进行配准操作。
1.5 检查配准后的影像是否对齐准确,如有需要,可以进行微调。
2. 影像矢量化2.1 选择配准后的影像,作为矢量化的基础。
2.2 使用矢量化软件,如ArcGIS或QGIS,进行影像矢量化操作。
2.3 根据需要选择矢量化的目标,如道路、建筑物或水体等。
2.4 使用合适的工具和算法,将影像中的特征提取为矢量数据。
2.5 检查矢量化结果的准确性,并进行必要的修正和调整。
实验结果1. 影像配准经过配准操作,A影像和B影像成功对齐,准确度达到了预期的要求。
通过对比配准前后的影像,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地物位置的变化和演变。
这对于环境监测、城市规划和农业管理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2. 影像矢量化影像矢量化操作成功地将影像中的特征提取为矢量数据。
通过对矢量化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道路、建筑物和水体等地物的准确位置和形状信息。
这对于城市规划、交通管理和水资源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讨论与总结影像配准和矢量化是GIS和遥感领域中常用的技术,其应用范围广泛且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实验的操作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首先,影像配准是实现不同时间或不同传感器影像对齐的重要步骤。
合适的配准方法和准确的控制点选择对于配准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实验三影像配准及矢量化ppt课件
![实验三影像配准及矢量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cac09e4b90d6c85ed3ac696.png)
• 软件准备: ArcGIS Desktop ---ArcMap
整理课件
2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 第1步 地形图的配准-加载数据和影像配准 工具
• 所有图件扫描后都必须经过扫描配准,对 扫描后的栅格图进行检查,以确保矢量化 工作顺利进行。
• (4) 进一步练习线要素的其它操作,比如线 段的合并、分割、编辑顶点等操作
• (5) 可参照以上步骤,从地图中提出多边形 要素(比如居民地),并进一步熟悉多边 形要素编辑的相关操作。
整理课件
10
• 第7步 根据GPS观测点数据配准影像并矢量 化的步骤
• 数据:扫描地图-昆明市旅游休闲地图 (YNKM.JPG)、 Garmin 手持GPS野外 采集数据(gpsdata.dbf)GCS_WGS_1984 地理坐标系 (1). 打开 ArcMap,添加扫描地图-YNKM.JPG,打 开“影像配准”工具栏(在ArcMap的工具 栏的空白区域点击鼠标右键,然后选择 “影像配准”)
• 第3步 设定数据框的属性
• 增加所有控制点,并检查均方差(RMS) 后,在”影像配准”菜单下,点击“更新 显示”。执行菜单命令“视图”-“数据 框属性”,设定数据框属性
整理课件
4
在“坐标系统”选项页中,设定数据框 的坐标系统为 “Xian_1980_Degree_GK_CM_102E”(西 安80投影坐标系,3度分带,东经102度中 央经线),与扫描地图的坐标系一致
Xian 1980-Xian_1980_Degree_GK_CM_102E.prj)。
• (7)建新的属性字段。“高程”,类型设 置为“Float”用来存储等高线的高程值。
矢量化实习报告
![矢量化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0f849280b4c2e3f56276303.png)
矢量化实习报告篇一:地图矢量化实习报告重庆交通大学地图学学生实验报告实验课内容:地图的矢量化开课实验室:基础实验大楼北90201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年级专业班:XX级测绘工程一班学生姓名:陈涛学生学号:631301040116开课时间:XX年9月22号地图矢量化一、实验目的及要求了解从纸质地形图转化为计算机数字地形图数据的基本过程,掌握数字图制图软件ArcGIS 中基本的地图编辑处理方法,巩固地图基础知识,根据所学的知识对扫描地图进行屏幕跟踪矢量化。
二、地图矢量化的基础知识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数据采集,数据采集也是一个完整的GIS 应具备的基本功能。
地理数据分为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两部分,数据采集也分为空间数据采集和属性数据采集。
空间数据的采集方法很多,根据数据的来源可分为地图数字化,遥感数据获取和以GPS 为数据源的数据采集等。
其中,地图数字化是最基本的数据采集方法,它是指把传统的纸质或者其他材料上的地图(模拟信号)转换为计算机可识别的图形数据(数字信号)的过程,以便进一步在计算机进行存贮,分析和输出。
扫描数字化包括以下步骤:(1) 获取扫描图像数据利用扫描仪对纸质地图进行扫描,并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分辨率、颜色种类、对比度等参数,从而获得背景图像,格式可以为bmp、jpg、tif 等。
如果扫描的图像效果不理想,可以利用图像处理软件(如photoshop 软件)对图像进行预处理,使得背景图像清晰,予以识别。
(2) 确定投影方式和坐标系地图具有确定的数学基础,即包含了投影方式和坐标系。
但扫描后的图像数据具有的是图像坐标,因此需要将扫描图像坐标转换成地图中的实际地理坐标。
转换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解析法,这是在知道投影公式或坐标变换公式的情况下,直接利用变换公式进行解算,GIS 中图形的缩放、平移、旋转及三维变换等操作都使用这种变换;另一种是数值变换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地图的数字化。
最小二乘法是最为常用的数值变换的方法。
矢量化实验报告
![矢量化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1e55d6e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0a.png)
一、实验背景随着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不断发展,矢量数据作为GIS数据的一种重要类型,在空间分析和可视化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矢量数据能够精确表示地理实体的空间位置、形状和属性信息,因此在城市规划、资源管理、环境监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ArcGIS软件进行矢量化操作,掌握矢量数据的创建、编辑和转换等基本技能。
二、实验目的1. 理解矢量数据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ArcGIS软件中矢量化操作的基本方法;3. 学会矢量化数据的创建、编辑和转换;4. 熟悉矢量数据在GIS中的应用。
三、实验内容1. 实验准备(1)软件环境:ArcGIS 10.5(2)实验数据:一幅扫描地图2. 实验步骤(1)启动ArcGIS软件,创建一个新的项目。
(2)打开扫描地图,将其添加到项目中。
(3)进行影像配准,确保地图的坐标系统与实际地理坐标系统一致。
(4)使用矢量化工具将扫描地图中的线要素、点要素和多边形要素进行矢量化。
(5)对矢量化后的数据进行编辑,包括修改要素的属性、形状等。
(6)将矢量化数据转换为不同的数据格式,如Shapefile、GeoDatabase等。
(7)将矢量化数据应用于GIS空间分析,如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等。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本次实验,成功将扫描地图进行矢量化处理,得到了一组具有精确空间位置的矢量数据。
实验过程中,掌握了以下技能:(1)了解矢量数据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熟悉ArcGIS软件中矢量化操作的基本方法;(3)学会了矢量化数据的创建、编辑和转换;(4)了解了矢量数据在GIS中的应用。
2. 实验分析(1)影像配准是矢量化操作的重要环节,通过配准确保地图的坐标系统与实际地理坐标系统一致,为后续矢量化操作提供基础。
(2)矢量化操作过程中,要注意要素的形状和属性信息的准确性,以保证矢量化数据的可靠性。
(3)在矢量化数据转换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数据格式,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
ArcGIS扫描矢量化实验报告
![ArcGIS扫描矢量化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9a68a5c77232f60ddcca1d9.png)
实验三:扫描矢量化实验内容:通过投影选择了解GIS中投影的概念,利用影像配准工具进行影像数据的图像配准,学会用编辑器将点实体、线实体、多边形实体数字化。
实现方法:第1步影像配准-加载数据和影像配准工具所有图件扫描后都必须经过图像配准,对扫描后的栅格图进行检查,以确保矢量化工作顺利进行。
●打开ArcMap,调出“地理配准”工具条,把需要进行配准的影像:org.img添加到ArcMap中,会发现“地理配准”工具条激活,如下图所示。
第2步输入控制点●控制点应该选择已知准确的实际地理坐标点,如经纬线交点或公里网格交点。
选择控制点时,应该将图片尽量放大后再选取,以尽量减少误差。
先将图片放大,在“地理配准”工具栏上选择“添加控制点”按钮,在图上精准的找一个控制点后点击,然后右键选择“Input X and Y”,输入其实际坐标,如下图所示。
●用相同的方法,在影像的四个角上增加控制点,控制点要尽量在影像上分布均匀,这样误差较小,输入它们的实际坐标。
输入完成之后,点击“地理配准”工具栏上的“查看链接表”按钮,检查控制点的残差(Residual error)和RMS总误差,残差(Residual error)表示单个控制点坐标转换的误差,均方差RMS表示所有控制点的总误差。
可以看到,此处的RMS总误差为0.00327,说明控制点的选取是较准确的。
●选择4个控制点后,如下图。
●检查地理配准是否准确:将“仓前镇镇驻地.shp”图层添加到工程中,可以看到,该图层的“仓前镇”和“org.img”图层是重叠的,说明配准比较准确,如下图所示。
第3步设定数据框的属性●增加完控制点之后,在“地理配准”菜单下,点击“更新显示”,执行菜单命令“视图-数据框属性”,出现“数据框属性”对话框,选择“常规”,将显示单位改为“米”,如下图所示。
点击“坐标系”选项卡,点击“导入”按钮,如下图所示。
示”后,就变成了真实的坐标。
第5步分层矢量化-村政府图层(1)新建村政府图层●在ArcCatalog中新建一个点图层,在左侧的Catalog Tree中选中文件夹“实验三”,右键->New->Shapefile,弹出新建文件窗口,填写名称“110814228_村政府”,实体类型“Point” 设置投影坐标系。
配准及矢量化实验报告
![配准及矢量化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eebee6a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db.png)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ArcGIS软件,学习并掌握地图配准(Georeferencing)和矢量化(Vectorization)的基本操作。
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地图配准和矢量化在地理信息系统(GIS)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对GIS数据处理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验内容1. 地图配准(1)实验背景地图配准是将无空间参考信息的栅格图像(如遥感影像、纸质地图扫描件等)与具有空间参考信息的栅格或矢量数据叠加的过程。
配准后的图像可以与其他空间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实现空间信息的共享。
(2)实验步骤① 打开ArcGIS软件,选择“地理数据库”创建新的地理数据库。
② 将无空间参考信息的栅格图像导入地理数据库。
③ 打开“地理配准”工具,选择导入的栅格图像作为目标数据。
④ 设置配准控制点。
从已知的空间数据中选取与栅格图像相对应的控制点,输入控制点的坐标。
⑤ 配准图像。
根据控制点坐标,自动生成配准参数,对图像进行配准。
⑥ 检查配准效果。
将配准后的图像与已知空间数据进行叠加,观察配准精度。
2. 矢量化(1)实验背景矢量化是将栅格图像中的地理要素转换为矢量数据的过程。
矢量数据可以精确表示地理要素的位置、形状和属性,便于进行空间分析和可视化。
(2)实验步骤① 打开配准后的栅格图像。
② 选择“编辑”工具栏中的“创建要素”工具,根据地理要素类型选择相应的矢量要素类型(如点、线、多边形)。
③ 在栅格图像上绘制矢量要素。
根据地理要素的形状和位置,绘制相应的矢量要素。
④ 输入矢量要素的属性信息。
根据地理要素的类型,输入相应的属性信息。
⑤ 保存矢量化后的数据。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地图配准结果通过实验,成功将无空间参考信息的栅格图像与已知空间数据进行配准。
配准后的图像与已知空间数据的叠加效果良好,证明配准精度较高。
2. 矢量化结果实验成功将配准后的栅格图像中的地理要素转换为矢量数据。
矢量数据可以精确表示地理要素的位置、形状和属性,为后续的空间分析提供了基础数据。
GIS实验3
![GIS实验3](https://img.taocdn.com/s3/m/b069b10c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8c.png)
实验三、地图矢量化一、实验目的1.利用影像配准(Georeferencing) 工具进行影像数据的地理配准2.编辑器的使用(点要素、线要素、多边形要素的数字化)。
3.熟悉GRAMIN GPS手持机的基本使用方法。
注意:在基于ArcMap 的操作过程中请注意保存地图文档。
二、实验准备数据:昆明市旅游休闲图.jpg (扫描图),滨州学院图.jpg (扫描图)。
在开始本实验之前,将同学分成N个小组,每个小组从实验室借出一部GPS手持机,利用课外时间在昆明市范围内采集10个GPS点,并在滨州学院图上做好标记。
数据采集回来后导入到计算机并存储为GPS.txt 文件以备使用。
在借到GPS手持机后,请在老师指导下认真阅读GPS手持机的说明书,掌握基本操作方法。
使用完毕后请归还实验室。
外出采集数据时请遵守指导老师宣布的安全注意事项。
软件准备:ArcGIS Desktop ---ArcMap三、实验内容及步骤一、根据GPS观测点数据配准影像并矢量化的步骤数据:扫描地图-昆明市旅游休闲地图(YNKM.JPG)、Garmin 手持GPS野外采集数据(gpsdata.dbf)-GCS_WGS_1984 地理坐标系(1). 打开ArcMap,添加扫描地图-YNKM.JPG,打开“影像配准”工具栏(在ArcMap的工具栏的空白区域点击鼠标右键,然后选择“影像配准”)(2)参考练习2中最后一步的内容,根据gpsdata.dbf中的内容,将其转换为一个新的图层:GPS.shp,并将其添加到当前数据框中。
●添加gpsdata.txt●执行菜单命令<工具>-<添加X,Y数据>, 在出现的菜单中指定坐标系统为地理坐标:GCS_WGS 1984, X坐标指定为经度(E),Y坐标指定为纬度(N)●在TOC 面板中“显示”视图下,右键选择图层“gpsdata事件”,从右键菜单中执行“数据”->“导出数据”,将其导出成为一个新的Shape文件-名称为gps.shp●将GPS.shp 添加到当前的数据框中这里显示的数据就是第1个小组在野外用GPS获取的控制点,每个控制点在纸质地图上都有一个唯一的记号。
影像配准及矢量化
![影像配准及矢量化](https://img.taocdn.com/s3/m/e9ff10225901020207409c39.png)
时候除指定坐标系外,还 需要指定要素类的坐标范 围 可以从已有的数据导入或 手动指定这个范围
添加新建的图层,添加已配准的影像图层,在编 辑器中,点击“开始编辑”,并在目标图层中选 中要编辑的图层。
屏幕跟踪数字化
从“编辑器”工具栏中选中草图工具,根据扫 描地图上的内容分层提取地图要素。
选取控制点
控制点的数目取决于 你打算使用哪一种数学方法 来实现坐标转换. 但是,过多的控制点并不一定能够保证高精度的
配准 。要尽可能使控制点均匀分布于整个格格图 像,而不是只在图像的某个较小区域 选择控制点。 通常,先在图像的四个角选择4个控制点,然后在 中间的位臵有规律地选择一些控制点能得到较好 的效果
对于纸质地图数据的获取,GIS 主要使用扫描
仪等设备对图件扫描,然后进行矢量化提取要 素 从遥感影像上直接提取专题信息,需要使用几 何纠正、光谱纠正、影像增强、 图像变换、结 构信息提取、影像分类等技术,主要属于遥感 图像处理的内容。 主要介绍 GIS 中矢量数据的采集。
手扶跟踪矢量化
控制点
在配准中我们需要知道一些特殊点的坐标,即
控制点。 控制点的选取:控制点可以是经纬 线网格的 交点、公里网格的交点或者一些典型地物的坐 标。 控制点的坐标:
如果我们知道这些点在我们矢量坐标系内坐标,
则直接输入控制点的坐标值; 如果不知道它们的坐标,则可以采用间接方法获取 -从矢量数据中选取。
编辑图层中要素的属性
属性字段可以在创建图层时定义,也可以在 ArcMap中添加 字段名称:field name 数据类型:data type 字段宽度:width 精度:decimal precision
添加属性字段
昆明理工大学地信土地信息系统需做的实验报告
![昆明理工大学地信土地信息系统需做的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882aa627e21af45b307a8d5.png)
实验三、影像配准及矢量化的报告一、实验步骤第1步添加数据添加数据aa.tif ,要进行矢量化就必须把彩色图转成单色位图,在开始—所有程序—附件—画图—打开aa.tif ,然后另存为单色位图ex3.bmp,将ex3.bmp加载进来。
第2步输入控制点在配准中我们需要知道一些特殊点的坐标。
通过读图,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控件点――公里网格的交点,我们可以从图中均匀的取几个点。
一般在实际中,这些点应该能够均匀分布。
添加地理配准工具条,点添加控制点的图标添加控制点●使用该工具在扫描图上精确到找一个控制点点击,然后鼠标右击输入该点实际的坐标位置●用相同的方法,在影像上增加多个控制点(大于7个),输入它们的实际坐标。
点击“影像配准”工具栏上的“查看链接表”按钮。
注意:在连接表对话框中点击“保存”按钮,可以将当前的控制点保存为磁盘上的文件,以备使用●添加控制点后的图:第3步设定数据框的属性视图—数据框属性常规选项卡:在“常规”选项页中,将地图显示单位设置为“米”设置坐标系统预定义—projected coordinate systems—Gauss Kruger—xian 1980—Xian_1980_3_Degree_GK_CM_102E●更新后,就变成真实的坐标。
第4步矫正并重采样栅格生成新的栅格文件●在”影像配准”菜单下,点击“矫正”,对配准的影像根据设定的变换公式重新采样,另存为一个新的影像文件。
(1)打开ArcCatalog.在指定目录下,鼠标右击,在“新建”中,选择“个人Geodatabase”。
并修改该Geodatabase数据库的名称ex3(2)下面将为该Geodatabase创建新的要素类,首先创建一个“等高线”要素类来存储等高线要素。
在ArcCatalog中,鼠标右击ex3这个个人 Geodatabase,在“新建”中选择“要素类”.建立点要素、线要素、注记要素建立线要素点下一步导入坐标系—ex3.tif 然后一直下一下直到完成相同的方法建立点要素和注记要素把刚才建立的点、线、注记加载进来,开始矢量化开始编辑选择要矢量化的线开始画线画完线后保存编辑内容选择注记,开始注记,保存编辑内容矢量化后的结果图二、数字化过程中误差的来源及减小误差的相关方法误差来源:1、表示坐标的计算机字长有限;2、所有矢量输出设备包括绘图仪在内,尽管分辨率比栅格设备高,但也有一定的步长;3、矢量法输入时曲线选取的点不可能太多;4、人工输图中不可避免的定位误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三、影像配准及矢量化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准备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四、实验后思考题
班级:资工(基)10901
姓名:***
一、实验目的
1.利用影像配准(Georeferencing) 工具进行影像数据的地理配准
2.编辑器的使用(点要素、线要素、多边形要素的数字化)。
注意:在基于ArcMap 的操作过程中请注意保存地图文档。
二、实验准备
数据:昆明市西山区普吉地形图1:10000 地形图――70011-1.Tif
软件准备:
ArcGIS Desktop ---ArcMap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第1步地形图的配准-加载数据和影像配准工具
所有图件扫描后都必须经过扫描配准,对扫描后的栅格图进行检查,以确保矢量化工作顺利进行。
●打开ArcMap,添加“影像配准”工具栏。
●把需要进行配准的影像—70011-1.TIF增加到ArcMap中,会发现“影像配准”
工具栏中的工具被激活。
第2步输入控制点
在配准中我们需要知道一些特殊点的坐标。
通过读图,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控件点――公里网格的交点,我们可以从图中均匀的取几个点。
一般在实际中,这些点应该能够均匀分布。
●在”影像配准”工具栏上,点击“添加控制点”按钮。
●使用该工具在扫描图上精确到找一个控制点点击,然后鼠标右击输入该点实际的坐标位置,如下图所示:
●用相同的方法,在影像上增加多个控制点(大于7个),输入它们的实际坐标。
点击“影像配准”工具栏上的“查看链接表”按钮。
注意:在连接表对话框中点击“保存”按钮,可以将当前的控制点保存为磁盘上的文件,以备使用。
检查控制点的残差和RMS,删除残差特别大的控制点并重新选取控制点。
转换方式设定为“二次多项式”
第3步设定数据框的属性
●增加所有控制点,并检查均方差(RMS)后,在”影像配准”菜单下,点击“更新显示”。
执行菜单命令“视图”-“数据框属性”,设定数据框属性
在“常规”选项页中,将地图显示单位设置为“米”
在“坐标系统”选项页中,设定数据框的坐标系统为
“Xian_1980_Degree_GK_CM_102E”(西安80投影坐标系,3度分带,东经102度中央经线),与扫描地图的坐标系一致
更新后,就变成真实的坐标。
第4步矫正并重采样栅格生成新的栅格文件
●在”影像配准”菜单下,点击“矫正”,对配准的影像根据设定的变换公式重新采样,另存为一个新的影像文件。
●加载重新采样后得到的栅格文件,并将原始的栅格文件从数据框中删除。
后面我们的数字化工作是对这个配准和重新采样后的影像进行操作的。
通过上面的操作我们的数据已经完成了配准工作,下面我们将使用这些配准后的影像进行分层矢量化。
第5 步分层矢量化-在ArcCatalog中创建一个线要素图层
该数据采用的是西安80坐标系统、3度分带
(1)打开ArcCatalog.在指定目录下,鼠标右击,在“新建”中,选择“个人
Geodatabase”。
并修改该Geodatabase数据库的名称(例如test3.mdb)。
(2)下面将为该Geodatabase创建新的要素类,首先创建一个“等高线”要素
类来存储等高线要素。
在ArcCatalog中,鼠标右击test3这个个人 Geodatabase,在“新建”中选择“要素类”.
(3)输入创建的要素类的名称“等高线”,点击下一步。
(4)点击下一步。
下面将是我们创建新的要素类的关键,为我们的数据定义坐标系统,空间范围,存储要素类型。
以及可以在这增加属性字段。
(5)点击Shape字段。
在对话框中将显示详细的选项,我们首先点击“几何类
型”,并将要素类型选择为我们需要的类型(我们现在要创建等高线这个要素类,所以应该选择线).
(6)点击“空间参考”选项后面的按钮,在“空间参考属性”对话框中的“坐标系”选项页下,将选择合适的坐标系统,点击“选择”按钮。
在(Projected Coordinate Systems目录下,选择Gauss Kruger---→Xian 1980--→Xian_1980_Degree_GK_CM_102E.prj)。
点击增加,现在这些坐标系统信息应该如下图所示:
(7)再点击“X/Y 域”选项页,在该选项页下为我们的数据定义存储的空间范围。
该空间范围需要认真考虑,不仅要考虑你当前的纸制地图的空间范围,还要考虑到将来工作中还会出现的最大的空间范围。
为确定这个区域XY(最小值),XY(最大值),可以切换到ArcMap中,点击“绘制”工具栏上的“矩形框”按钮,在地图显示区中画一个矩形,使区在更大范围内包含已配准的栅格地图。
右键选中这个矩形框,设置“属性”,将填充色设置为“无”,可得到如下的效果:
在矩形框属性的“大小和位置”选项页中,可获取矩形框左下角和右上角的坐标(X,Y),将这里获取的X,Y值分别填入到上面“空间参考属性”对话框的“X/Y域”选项页“最小X”、“最小Y”、“最大X”、“最大Y”
输入框中
通过上面的操作我们为创建的要素类定义了正确的坐标系统和空间范围。
(8)下面我们将为该数据创建新的属性字段。
“高程”,类型设置为“Float”用来存储等高线的高程值。
(9)点击完成这样,我们就
创建了一个线状的要素类。
第6步从已配准的地图上提取等高线并保存到上面创建的要素类中
(1)切换到ArcMap中,将新建的线要素图层,加载到包含已配准地形图的数
据框中,保存地图文档为Ex3.mxd
(2)打开“编辑器”工具栏,在“编辑器”下拉菜单中执行“开始编辑命令”,
并选择前面创建的“等高线”要素类。
确认编辑器中:任务为――新建要素,目标为――等高线,设置图层――等高线的显示符号为红色,并设置为合适的宽度。
(3)将地图放大到合适的比例下,从中跟踪一条等高线并根据高程点判读其高
程,输入该条等高线的高程。
(4)进一步练习线要素的其它操作,比如线段的合并、分割、编辑顶点等操作
(5)可参照以上步骤,从地图中提出多边形要素(比如居民地),并进一步熟悉
多边形要素编辑的相关操作。
四、实验后思考题
1)总结屏幕跟踪数字化过程的基本步骤及每一步骤的必要性。
答:屏幕跟踪数字化过程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地图数字化方式,是通过记录数字化板上点的平面坐标来获取矢量数据的。
其基本过程是:将需数字化的图件(地图、航片等)固定在数字化板上,然后设定数字化范围、输入有关参数、设置特征码清单、选择数字化方式(点方式和流方式等),就可以按地图要素的类别分别实施图形数字化了。
2)分析数字化过程中误差的来源及减小误差的相关方法。
答:误差是客观存在的,由于遥感数据会受遥感平台、大气、地物的起伏、地球的自转等因素影响,导致数据本身存在一定的误差,所以必须进行几何校正。
减少误差的方法需要将影像数据与地面的真实情况进行配准,需要用到二次多项式进行配准。
这也就要求我们选取4个点以上,并把坐标一一对应,然后计算残差。
一般情况下,残差越小,误差就越小。
3) 为什么要对配准后的数据进行重采样?
答:因为经过配准的不同栅格的像元并不总是对齐的,因为像元大小可能不同,或者像元边界之间会有相对的偏移。
当进行栅格合并时,空间分析必须为每一个输出像元指定对应的输入栅格的像元,这个过程就叫做重采样。
重采样的方法有最近邻发、search法、双线性内插法和立方卷积法。
前两者适用于离散数据,后两者适用于连续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