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概论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张功耀自然辨证法课件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1)自然界的本原存在于‚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东西 中‛ 或‚某种特殊的东西中‛。
(2)自然界在其内部各元素间的矛盾作用下,无限 和永恒地变化和发展着。 (3)宇宙是有形的、有限的和运动的;生物是进化的, 并在其中分化出了人。 (4)人类通过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等路径及演绎推 理等方法认识自然界。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4)物体运动只有速度和位臵的变 化而无质量变化 (5)时间和空间是绝对 的,它不依赖于物质 而存在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技术基础
(1)工厂手工业替代家庭手工 业促进了生产技术的改进、 分工和协作的发展,促进了 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为机 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奠 定了物质基础。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四)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作用 1.古代中国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作用 (1)老子主张的‚反者道之动‛(道向相反的方面转 化)、相辅相成等思想‚对于中华民族影响很大‛, 也成为辩证法思想产生的重要渊源之一。 (2)“天人合一‛思想主张人与自然界和谐发展, 这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相通,成为生态自然观和生 态文明观的重要思想渊源之一。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2.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理论基础
(1)自然哲学是在农业和手工业、脑力劳动和体力 劳动分工的社会条件下,以天文学、数学等为基 础形成的整体知识形态,是哲学和自然科学相融 合的产物。
(2)自然哲学冲破原始宗教神话世界观的桎梏, 从哲学角度凭借经验和观察思考自然界,为朴素 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自然辩证法概论
生态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
系的总观点 生态自然观的科学基础:研究人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并以此体 现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科学 生态科学主张整体、循环、平衡和多样性的生态理念 生态系统是由人类及其他生命体、非生命体及其所在环境构成 的整体,他是自组织的开放系统。 1.生态自然界系统具有整体性、多样性、层次性、开放性、动 态性、自适应性和自组织性等特征,它是多样性和整体性、平 衡和非平衡的统一 2.生态自然界是天然自然界和人工自然界的统一,是人类文明 发展的目标 3.通过从自然界的人工化转向其生态化,从非生态型的人工自 然界转向生态型人工自然界,实现人和自然界的可持续发展 4.贯穿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构建 和谐社会和建设生态文明。
四、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作用
1.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 朴素的唯物主义 自发的辩证法 赫拉克利特 2.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阿里斯塔克的日心说 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 恩培多克勒的进化论 缺陷 1、不能彻底地坚持唯物主义 2、不能满足民众的需要 3、不能科学地说明自然界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被神学的自然观所冲击,经过文艺复 兴时期自然观的过渡,继而被形而上学的自然观所代替
生态自然观的基本特征
1.全球性。研究全球生态和环境问题形成的自然观 2.批判性。反思和批判人类的理念和行为及其后果 3.和谐性。科技与自然及社会之间的全面、协调、可持续 发展,强调人类社会和其他生命体和非生命体的和谐统一 生态自然观的作用 1.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2.有助于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3.有助于建设生态文明 生态自然观的意义 1.强化人与自然界协调发展的生态意识 2.重新审视和辩证理解“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
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题答案整理
⾃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题答案整理2012《⾃然辩证法概论》第⼀章马克思主义⾃然观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然观、机械唯物主义⾃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然观的辩证关系?2.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然观的⽅法论意义?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4.如何把握系统⾃然观、⼈⼯⾃然观和⽣态⾃然观对认识⼈与⾃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5.如何认识中国马克思主义⾃然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第⼆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1.怎样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2.马克思、恩格斯和国外学者关于技术本质的分析有何主要差异?3.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体化的特征?4.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5.如何理解18、19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与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产⽣的关系?6.怎样认识技术发展的动⼒?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法论1.如何把握创造性思维特性?2.数学⽅法的运⽤对于科学研究是否有创造性的作⽤?3.掌握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法对于科学研究有何积极意义?4.实验有⾃⼰独⽴的⽣命,是否不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对实验如有指导,是否实验就没有⾃⼰独⽴的⽣命?6.如何理解辩证思维渗透在科学研究的全部过程中8.观察是否渗透信念9.技术构思、技术设计和技术试验三者的关系如何?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1.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的异化和对⾃然的异化?2.为什么要对科学技术⼯作者进⾏伦理规范?3.如何保障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健康、持续地运⾏?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化与⼈⽂⽂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5.为什么说“科学是⼀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的、⾰命的⼒量”?6.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和组织机构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何意义?第五章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1.如何理解胡锦涛“⼤⼒发展民⽣科技”的重要思想?2.为什么说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个科学、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3.如何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理论精髓?4.国家创新体系对中国特⾊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有何重要意义?5中国特⾊的创新型国家与其他创新型国家有何异同?6.怎样认识⽑泽东、邓⼩平、江泽民、胡锦涛科学技术思想的与时俱进?《⾃然辩证法概论》解答参考第⼀章马克思主义⾃然观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然观、机械唯物主义⾃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然观的辩证关系?(1)古代朴素⾃然观以直观性、思辩证和猜测性的⽅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系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物质性的东西当作先于物质世界的独⽴存在,并认为物质世界是它的派⽣物,为唯⼼主义的产⽣提供了借⼝,最终导致⼈类认识的分化。
自然辩证法概论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公用地悲剧”。
• 在几乎所有的公有资源例子中,都产生了与公用地悲剧一 样的问题:私人决策者过分地使用公有资源。政府通常管
制其行为或者实行收费,以减轻过度使用的问题。
2020年10月23日星期五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29
分析以上材料并思考:
• 部分最优与整体最优的关系 • 一个系统应该如何实现整体最优?
2020年10月23日星期五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30
五、系统结构与功能关系原理
• 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如下: • 1. 结构是功能的内在基础,功能是
结 构 的 外 在 表 现 —— 结 构 功 能 规 律;——结构决定功能; • 2. 功能又有相对的独立性,甚至功 能的发挥还会反作用于结构。
• 1.在系统中,整体和部分之间存在有 质的承续性和量的守恒性——加和性 关系
2020年10月23日星期五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19
• 具体来说,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又 表现为加和性与非加和性两个方面:
• 1.在系统中,整体和部分之间存在有
质的承续性和量的守恒性——加和性 关系
2020年10月23日星期五
自动排沙、控制进水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
的“天府之国”。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作用。截至1998年,都
江堰灌溉范围已达40余县,灌溉面积达到66.87万公顷。
4
自然界的定义:
• 广义的自然界指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 整个宇宙
• 而狭义则指在某种程度上与社会相对 立的自然界。
2020年10月23日星期五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5
物质普遍联系的基本形式——系统
自然辩证法-课后题答案(2012版)
自然辩证法-课后题答案(2012版)《自然辩证法概论》2012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 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2.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局限性?3. 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4..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5.如何认识生态自然观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6.如何认识中国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1.如何理解18、19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与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产生的关系?2.怎样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3.马克思、恩格斯和国外学者关于技术本质的分析有何主要差异?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5.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6.怎样认识技术发展的动力?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与科学研究中的具体方法的关系?2.如何理解辨证思维渗透在科学研究的全部过程中?3.如何把握创造性思维特性?4.数学方法的运用对于科学研究是否有创造性的作用?5.注意多学科的交叉与融贯有何方法论意义?6.掌握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方法对于科学研究有何积极意义?7.观察是否渗透信念?8.实验有自己独立的生命,是否不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对实验如有指导,是否实验就没有自己独立的生命?9.技术构思、技术设计和技术试验三者的关系如何?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1.为什么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2.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3.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和组织机构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何意义?4.为什么要对科学技术工作者进行伦理规范?5.如何保障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健康、持续地运行?6.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第五章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1.怎样认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科学技术思想的与时俱进?2.如何理解胡锦涛“大力发展民生科技”的重要思想?3.为什么说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一个科学、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4.如何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理论精髓?5.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与其他创新型国家有何异同?6.国家创新体系对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有何重要意义?《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参考答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 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1)古代朴素自然观以直观性、思辩证和猜测性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系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非物质性的东西当作先于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并认为物质世界是它的派生物,为唯心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借口,最终导致人类认识的分化。
自然辩证法第一章
直观性、猜测性、思辨性等。
自然辩证法概论
4、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作用
(1)它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古代人从 自然界本身及其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中认识自然界, 蕴藏着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 (2)它从某一方面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 础。日心说、原子论、进化论成为近代自然科学发展 的历史渊源和理论基础
循机械决定论的因果关系,物质的运动来源于外力的作 用;自然界的未来发展严格地其过去的历史,不存在偶
然性和随机性;人与自然界是分立的。
自然辩证法概论
(2)机械唯物主义的主要特征 机械性
形而上学性
不彻底性
自然辩证法概论
三 辩证唯物主义观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和恩格
斯继承了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批判地
1、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渊源和基础:
(1)原始社会的人类实践水平和认识能力低下,活动范围 狭窄,他们对自然界既产生了客观现实的、朴素的观点。
(2)奴隶社会的脑力分工和体力相分工,产生了阶级的分
化;哲学与自然科学相融合,形成了整体知识形态的自然 哲学。
自然辩证法概论
2、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及代表人物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指导老师:刘仲林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
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一、系统自然观 二、人工自然观 三、生态自然观
自然辩证法概论
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建立在古代科学技术基础 上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自发辩证法的自然观。
自然辩证法概论 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 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1.古代朴素自然观以直观性、思辩证和猜测性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系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非物质性的东西当作先于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并认为物质世界是它的派生物,为唯心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借口,最终导致人类认识的分化。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核心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虽然在实证科学的基础上继承和坚持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但是不懂得一般与个别、运动和静止等的辩证关系,以一种片面的、孤立的和静止的方法观察自然界,即不懂得自然界的辩证法,自然不能把唯物主义坚持到底。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克服了以往哲学自然观的缺陷,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原则,突出了物质世界的整体性和矛盾性,提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强调了人类起源于自然界、依赖于自然并在把握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能够能动地和改造自然。
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2. 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局限性?机械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是: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但却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世界,看不到世界的事物和现象之间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或者只是承认机械的联系和机械的运动,因而表现出机械的、形而上学的特征。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的产生和形成,同这个时期自然科学的发展的特点是密切相关的。
这个时期的自然科学还处于分门别类的收集、整理、分析经验材料的阶段,只有力学发展到了比较完整的形态。
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近代自然科学获得了全面的、系统的发展,它从不同的领域打开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一个有一个缺口,局限性逐渐暴露出来,并受到德国自然哲学家的批判,但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完整的自然观(见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中才得到真正的扬弃。
自然科学的发展也逐步突破了机械唯物主义的束缚。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用孤立的静止的和机械的观点观察和解释世界的思维方式,造成了近代机械唯物主义所特有的、在当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件(word版)
自然辩证法概论绪论(不考)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注:1、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或总的观点,它既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2、历史上曾经出现的自然观:史前神话自然观、希腊自然观、中世纪神学自然观、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自然观3、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三个历史形态: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第一节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建立在古代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自发辩证法的自然观,它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最初思想渊源。
1、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渊源和基础A.原始社会的人类实践水平和认识能力低下,活动范围狭窄,他们对自然界既产生了客观现实的、朴素的观念,又形成了某些神秘的观念。
B.奴隶社会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分工,产生了阶级的分化;哲学和自然科学相融合,形成了整体知识形态的自然哲学。
2、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A.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是:自然界是具有无限多样性的统一体,它体现在具体的物质形态中;自然界“处于永恒的产生和消灭中,处于不断的流动中,处于无休止的运动和变化中”;人和其他动物都来源于自然界。
B.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征主要体现在:a) 直观性:从某种有形的、直观的东西去寻求自然现象多样性的统一。
b) 思辩性:把自然界看成一幅由种种联系和过程相互交织起来的画面。
c)猜测性:用猜测和想象去说明自然现象。
3、中西方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A.古代中国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
B.古代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
C. 中西方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点。
a)在认识自然界的本原方面,都持有一元论或多元论的观点;b)在认识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都主张人类来源于自然界;c)在认识宇宙方面,中国侧重研究宇宙的时间和空间等问题,希腊侧重研究宇宙的演化等问题;d)中国的“元气说”和希腊的“原子论”是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杰出代表。
自然辩证法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三)中西方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1. 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
● 水、无限者、数、气、火、种子、“四元素”(土、水、火、气)、原子、
“四因素”(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等是自然界的本原;
● 自然界在其内部各元素间的矛盾作用下,无限和永恒的变化和发展着;
● 人来源于动物,生物是进化的;
●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和发展之间的关系
恩格斯:“伴随着自然科学每一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要改变自己的形 式”。 首先,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和“发展”都是建立在当时自然科学和 技术的基础之上的。 但需要说明的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是依据19世纪自然科学的革命 尤其是自然科学领域中的“三大发现”,在自然观的总体形态上发生了变革(即 从朴素——机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而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发展是在依 据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在具体的自然观的领域上发生了变革。例如第二节中 的三种自然观,就是在某一具体的自然观领域,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其 中: 系统自然观——是系统科学的理论成果,改变了人们看待自然界的存在和发 展的以及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的思维方式,即在思维方式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 主义自然观; 人工自然观——是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促使人们从原来的注重天然 自然界转变到既注重天然自然界,更注重人工自然界,注重人类在与自然界关系 中的能动性。 生态自然观——是在现代环境危机的背景下,促使人类重新反思人类与自然 界的关系,并依靠生态科学的理论,探索从以往的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中的支配 与被支配的关系,转变到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关系。 总之,形成和发展都依据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成果,不同的是,形成的是 总体形态的自然观,发展的是具体形态的自然观。
另外,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发展 的理论基础;上述三种具体形态的自然观,是在继承其理论基础之上的发展起来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概论郭贵春课后题答案
2013《自然辩证法概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2. 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3.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4. 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1.怎样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2.马克思、恩格斯和国外学者关于技术本质的分析有何主要差异?3.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4.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1.如何把握创造性思维特性?2.数学方法的运用对于科学研究是否有创造性的作用?3.掌握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方法对于科学研究有何积极意义?4.实验有自己独立的生命,是否不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对实验如有指导,是否实验就没有自己独立的生命?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1.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2.为什么要对科学技术工作者进行伦理规范?3.如何保障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健康、持续地运行?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第五章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1.如何理解胡锦涛“大力发展民生科技”的重要思想?2.为什么说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一个科学、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3.如何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理论精髓?4.国家创新体系对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有何重要意义?《自然辩证法概论》解答参考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 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1)古代朴素自然观以直观性、思辩证和猜测性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系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非物质性的东西当作先于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并认为物质世界是它的派生物,为唯心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借口,最终导致人类认识的分化。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之间的辩证关系?在自然观方面,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现象的直观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则是将自然看作一个被机械化的、可预测的系统,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则更加重视自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认为自然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系统。
2、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局限性?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局限性在于它忽略了自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将自然看作一个被机械化的、可预测的系统。
这种观点无法解释自然中的矛盾和冲突,也无法应对复杂的自然现象。
3、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的辨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是对人与自然辨证关系的不同认识。
系统自然观认为自然是一个系统,人工自然观则强调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和利用,而生态自然观则更加重视自然的平衡和生态保护。
这些观点的出现和发展,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人与自然的辨证关系。
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一种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它认为自然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系统,人类必须通过改造自然来满足自身的需要。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和发展,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自然和人与自然的辨证关系,也为我们解决自然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导。
5、如何认识生态自然观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生态自然观认为自然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系统,人类必须通过保护自然来满足自身的需要。
生态文明建设则是在这种观点的基础上,通过改变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生态自然观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是在保护自然和满足人类需求之间寻求平衡的过程。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1、如何理解18、19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与XXX、XXX科学技术思想产生的关系?18、19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为XXX、XXX科学技术思想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背景和基础。
《自然辩证法概论》
《自然辩证法概论》“自然辩证法概论”教学大纲目录绪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第一节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第二节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发展一、系统自然观二、人工自然观三、生态自然观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第一节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一、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的历史形成二、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的基本内容第二节科学技术的本质与结构一、科学技术的本质特征二、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第三节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一、科学的发展模式及动力二、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第一节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思维方法一、分析和综合二、归纳和演绎三、从抽象到具体四、历史和逻辑的统一第二节科学技术研究的创新思维方法一、思维的收敛性与发散性二、思维的逻辑性与非逻辑性三、直觉与顿悟思维四、移植、交叉与跨学科研究方法第三节科学技术研究的数学与系统思维方法一、数学方法及其作用二、系统方法及其作用三、复杂性思维及其方法第四节科学技术活动的方法一、科学实践的方法二、技术活动的方法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第一节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一、科学技术与社会变迁二、科学技术与经济转型三、科学技术与人类发展第二节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一、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二、科学技术的组织机构三、科学技术的伦理规范第三节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一、科学技术运行与社会支撑二、科学技术运行与公共政策三、科学技术运行与社会文化第五章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第一节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思想一、毛泽东的科学技术思想二、邓小平的科学技术思想三、江泽民的科学技术思想四、胡锦涛的科学技术思想第二节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内容与特征一、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历史形成二、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基本内容三、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主要特征第三节创新型国家建设一、创新型国家的内涵与特征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背景三、中国特色的国家创新体系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结束语绪论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是对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的概括、总结。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2、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局限性?3、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辨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5、如何认识生态自然观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1、如何理解18、19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与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产生的关系?2、怎样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3、马克思、恩格斯和国外学者关于技术本质的分析有何主要差异?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5、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6、怎样认识技术发展的动力?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与科学研究中的具体方法的关系?2、如何理解辩证思维渗透在科学研究的全部过程中?3、如何把握创造性思维特性?4、数学方法的运用对于科学研究是否有创造性的作用?5、注意多学科的交叉与融通有何方法论意义?6、掌握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方法对于科学研究有何积极意义?7、观察是否渗透信念?8、实验有自己独立的生命,是否不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对实验如有指导,是否实验就没有自己独立的生命?9、技术构思、技术设计和技术试验三者的关系如何?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1、为什么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2、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3、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和组织机构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何意义?4、为什么要对科学技术工作者进行伦理规?5、如何保障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健康、持续地运行?6、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第五章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1、怎样认识、、、科学技术思想的与时俱进?2、如何理解“大力发展民生科技”的重要思想?3、为什么说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一个科学、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4、如何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理论精髓?..5、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与其他创新型国家有何异同?6、国家创新体系对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有何重要意义?《自然辩证法概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答:他们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两方面来描述,首先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都是唯物主义自然观,承认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
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题答案整理
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题答案整理2022《自然辩证法概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2.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4.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5.如何认识中国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1.怎样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2.马克思、恩格斯和国外学者关于技术本质的分析有何主要差异?3.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4.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5.如何理解18、19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与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产生的关系?6.怎样认识技术发展的动力?《自然辩证法概论》解答参考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1)古代朴素自然观以直观性、思辩证和猜测性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系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非物质性的东西当作先于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并认为物质世界是它的派生物,为唯心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借口,最终导致人类认识的分化。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核心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虽然在实证科学的基础上继承和坚持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但是不懂得一般与个别、运动和静止等的辩证关系,以一种片面的、孤立的和静止的方法观察自然界,即不懂得自然界的辩证法,自然不能把唯物主义坚持到底。
一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理论价值。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解决当今生态问题、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了重要思想依据;同时,为我们认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律,解决当今环境问题,构建当代生态文明提供了方法和途径。
自然辩证法新大纲:第一章_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二、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1、16、17世纪自然科学之革命
开普勒行星三 定律(打破天 体正圆、匀速 运动的信条)
二、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1、16、17世纪自然科学之革命
伽利略运动学(从思辨式的 质的研究到数学化的量的 研究)
二、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1、16、17世纪自然科学之革命
牛顿完成第一次自然 科学的大综合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马克思主义学院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
一、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二、近代机械(形而上学)唯物
主义自然观
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一、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那些最早的哲学研究者们,大都仅仅把物质性的本原当 作万物的本原。因为在他们看来,一样东西,万物都是由它 构成的,都是首先从它产生、最后又化为它的(实体始终不 变,只是变换它的形态),那就是万物的元素、万物的本原 了……这本体可能只有一个,也可能不止一个,别的东西是 从本体产生出来的,本体则是长存的。至于本体有多少,属 于哪一种,他们的看法并不一致。这一派哲学的创始人泰利 士就把水看成本原。”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
二、人工自然观
(4)宇宙人工自然的形成 宇宙人工自然的形成是在地球局部产生 宇宙人工物,如各种基本粒子,目前还 进行“黑洞”、“反物质”等方面探索。
“人工自然”的三个层次
根据人工自然中人为因素的多少,可将 人工自然划分为三个层次: 人工自然I 1、人类可以设想、推论到的自然 2、人类仅能感知其信息的自然 3、人类仅以身体涉及的自然
马克思说:“耕作如果自发地进行,而不是有 意识地加以控制——接踵而来的就是土地荒芜、 像波斯、美索不达比亚等地以及希腊那样。”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说:“美索不达比 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 了想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但他们做梦也想 不到,今天这些地方竟因此而成为不毛之地, 因为他们使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也就失去了 水分的积聚中心和储藏库。”
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题答案整理.doc
2012《自然辩证法概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2.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4.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5.如何认识中国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1.怎样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2.马克思、恩格斯和国外学者关于技术本质的分析有何主要差异?3.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4.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5.如何理解18、19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与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产生的关系?6.怎样认识技术发展的动力?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1.如何把握创造性思维特性?2.数学方法的运用对于科学研究是否有创造性的作用?3.掌握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方法对于科学研究有何积极意义?4.实验有自己独立的生命,是否不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对实验如有指导,是否实验就没有自己独立的生命?6.如何理解辩证思维渗透在科学研究的全部过程中8.观察是否渗透信念9.技术构思、技术设计和技术试验三者的关系如何?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1.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2.为什么要对科学技术工作者进行伦理规范?3.如何保障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健康、持续地运行?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5.为什么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6.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和组织机构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何意义?第五章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1.如何理解胡锦涛“大力发展民生科技”的重要思想?2.为什么说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一个科学、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3.如何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理论精髓?4.国家创新体系对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有何重要意义?5 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与其他创新型国家有何异同?6.怎样认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科学技术思想的与时俱进?《自然辩证法概论》解答参考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1)古代朴素自然观以直观性、思辩证和猜测性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系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非物质性的东西当作先于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并认为物质世界是它的派生物,为唯心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借口,最终导致人类认识的分化。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2、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局限性?3、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辨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5、如何认识生态自然观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1、如何理解18、19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与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产生的关系?2、怎样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3、马克思、恩格斯和国外学者关于技术本质的分析有何主要差异?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5、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6、怎样认识技术发展的动力?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与科学研究中的具体方法的关系?2、如何理解辩证思维渗透在科学研究的全部过程中?3、如何把握创造性思维特性?4、数学方法的运用对于科学研究是否有创造性的作用?5、注意多学科的交叉与融通有何方法论意义?6、掌握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方法对于科学研究有何积极意义?7、观察是否渗透信念?8、实验有自己独立的生命,是否不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对实验如有指导,是否实验就没有自己独立的生命?9、技术构思、技术设计和技术试验三者的关系如何?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1、为什么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2、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3、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和组织机构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何意义?4、为什么要对科学技术工作者进行伦理规范?5、如何保障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健康、持续地运行?6、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第五章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1、怎样认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科学技术思想的与时俱进?2、如何理解胡锦涛“大力发展民生科技”的重要思想?3、为什么说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一个科学、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4、如何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理论精髓?5、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与其他创新型国家有何异同?6、国家创新体系对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有何重要意义?《自然辩证法概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答:他们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两方面来描述,首先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都是唯物主义自然观,承认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
第1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位?
5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主要是朴素 唯物主义自然观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理论基础和重要标志 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6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
9
附1:五行
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思想家创造的一种哲学思 想。以日常生活的五种物质:金、木、水、火、 土元素,作为构成宇宙万物及各种自然现象变 化的基础。这五类物质各有不同属性,如木有 生长发育之性;火有炎热、向上之性;土有和 平、存实之性;金有肃杀、收敛之性;水有寒 凉、滋润之性。五行说把自然界一切事物的性 质分别纳入这五大类的范畴。
16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
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
自然界的本原存在于‚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东西
中‛或‚某种特殊的东西中‛; 自然界在其内部各元素间的矛盾作用下,无限和 永恒地变化和发展着; 宇宙是有形的、有限的和运动的;生物是进化的, 并在其中分化出了人; 人类通过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等路径及演绎推理 等方法认识自然界。
29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特征:
机械性。把自然界的所有运动都看成是机械运动,
‚质的一切差异和变化都可以归结为量的差异和 变化‛。 不彻底性。即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又主张自然 界具有绝对不变性,物质运动来自上帝的‚第一 推动‛等。 形而上学性。用孤立静止的观点解释自然界, ‚最终归结到造物主创造整个自然界的唯心主义 营垒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10月23日星期五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30
五、系统结构与功能关系原理
• 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如下: • 1. 结构是功能的内在基础,功能是
结 构 的 外 在 表 现 —— 结 构 功 能 规 律;——结构决定功能; • 2. 功能又有相对的独立性,甚至功 能的发挥还会反作用于结构。
自动排沙、控制进水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
的“天府之国”。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作用。截至1998年,都
江堰灌溉范围已达40余县,灌溉面积达到66.87万公顷。
• 第一,特定的结构产生特定的功能。 • (结构与功能一一对应)
• 结构解释方法
2020年10月23日星期五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35
结构模拟方法
壁虎面板
2020年10月23日星期五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36
• 第二,系统的性状功能又有相对独立性。
• (结构与功能多一对应) • 黑箱方法 • 在不直接影响原有客体黑箱内部结构、 要素
“公用地悲剧”。
• 在几乎所有的公有资源例子中,都产生了与公用地悲剧一 样的问题:私人决策者过分地使用公有资源。政府通常管
制其行为或者实行收费,以减轻过度使用的问题。
2020年10月23日星期五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29
分析以上材料并思考:
• 部分最优与整体最优的关系 • 一个系统应该如何实现整体最优?
2020年10月23日星期五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3
第一节 系统自然观
• 自然观:自然观是人们关于自然界以 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总看法、总观点。
• 系统自然观提出了系统存在和演化的 思想;强调了自然界的复杂性与简单 性、线性与非线性的统一
2020年10月23日星期五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20
• 2.系统整体中的各组成部分之间存在 着相互作用,会造成部分中旧质的消 失而在整体中产生出新质。因此,在 系统中,整体与部分之间又存在着质
的间断性与量的不守恒性——非加和 性关系
• (整体突现性关系)
2020年10月23日星期五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21
(2)整体性。核心——整体大于部分 之和。 (3)最优化。选择最佳实施方案。
2020年10月23日星期五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43
(4)动态性。任何现实的系统都处于动态 的活系统”,系统总是动态的,永远 处于运动变化之中。
(5)模型化。真实系统模型化,放大或 缩小了的实物模型、数学模型、符号 系统模型等。
• 单一组成元素不能构成系统。
• 不同的组成元素会形成不同的系统。
• 基本组成:对研究目的来说,显得特 别重要的或无须再分解的那一个层次 的组成。
2020年10月23日星期五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10
• 2.系统的结构――系统诸组成元素之 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总和,是系统 诸组成元素相互结合的方式。
2020年10月23日星期五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31
为什么说系统的结构决定其功能?
• A、环境只是系统功能存在和实现的条 件,而不是决定其功能的内在依据;
2020年10月23日星期五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32
• B、组成元素是系统具有某种功能的物 质基础和物质载体,而不直接决定系统 的功能(单从组成元素无法必然地推导 出系统具有某种功能) 。
• 系统的功能是系统本身所固有的,但要 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才表现出来。
2020年10月23日星期五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15
三、自然界物质系统的普遍性
自然界和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以 系统方式存在的:
自成系统,或者处于系统之中。
2020年10月23日星期五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16
2020年10月23日星期五
第一章--选择和确定目标; • 二是收集资料进行分析; • 三是建立若干个数学模型; • 四是通过比较和评价确定最优方案; • 五是选定的方案如果可行,则付诸实施,
对实施效果进行评审,再与方案进行比 较。
2020年10月23日星期五
2020年10月23日星期五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6
一、什么是系统
• 贝塔朗菲: • 系统的定义可以确定
为处于一定的相互关 系中并与环境发生关 系的各组成要素的总 体
2020年10月23日星期五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7
钱学森 发展了 系统学 和 开 放的复杂巨系统 的方法论。
2020年10月23日星期五
2020年10月23日星期五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17
• 问题: • (1)是否万物皆系统? • OR : 如何理解系统的普遍性? • (2)电子、夸克是以系统的方式存在
的吗?
2020年10月23日星期五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18
四、系统整体与部分之间关系原理
• 具体来说,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又 表现为加和性与非加和性两个方面:
• 以整体为目标,以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 方案为重点,是系统分析方法的特点。
• 完整的系统分析包括系统的目标分析、结 构分析、功能分析、环境分析和动态分析 等。
2020年10月23日星期五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46
• 系统综合 是把研究、创造和发明对象 看出是系统综合整体,并对该系统及 其要素、层次、结构、功能、联系方 式、发展趋势等进行辩证综合的考察 以取得创造性成果的思维方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41
2、系统方法的作用
• 认识、调控、改造、创造复杂系统的 手段;
• 优化管理的手段; • 为人们提供新的思想模式。
2020年10月23日星期五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42
3、系统科学方法的使用原则
(1)综合性。不是单凭某一种方法和 某一门科学知识来认识和处理问题, 而是综合运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和知识 来认识和处理问题,包含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等。
2020年10月23日星期五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33
• C、系统整体的功能是组成元素之间协 同作用的结果(而这些组成元素间的 作用即系统的结构)
• 自然界里普遍存在的同素异构因而同 素异性的现象也说明了结构决定功能 的特点
2020年10月23日星期五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34
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辩证关系及其方 法论上的应用
4
自然界的定义:
• 广义的自然界指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 整个宇宙
• 而狭义则指在某种程度上与社会相对 立的自然界。
2020年10月23日星期五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5
物质普遍联系的基本形式——系统
自然界的物质性主要回答存在着的“是什 么”的问题;
而“如何存在”由系统方式和运动形式来 回答。
•
哈丁设想,古老的英国村庄有一片牧民可以自由放牧
的公用地,每个牧民大小取决于其放牧的牲畜数量,一旦
牧民的放牧数超过草地的承受能力,过度放牧就会导致草
地逐渐耗尽,而牲畜因不能得到足够的食物就只能挤少量
的奶,倘若更多的牲畜加入到拥挤的草地上,结果便是草 地毁坏,牧民无法从放牧中得到更高收益,这时便发生了
• 结构与元素的关系
2020年10月23日星期五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11
2020年10月23日星期五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12
碳 60—富勒烯
石墨烯
2020年10月23日星期五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13
• 3.系统的环境――与系统发生相互作 用又不属于这个系统的所有事物的总 和。
加和性?
2020年10月23日星期五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26
2020年10月23日星期五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27
囚徒困境
• 如:
• 警方逮捕甲、乙两名嫌疑犯,但没有足够证据 指控二人入罪。于是警方分开囚禁嫌疑犯,分别 和二人见面,并向双方提供以下相同的选择:
甲沉默
甲背叛
乙沉默
• (1)当各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 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 (2)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 整体功能小于部分功能之和。
2020年10月23日星期五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22
中“用 田田系 忌忌统 获赛的 胜马观 的”点 原典分 因故析
2020年10月23日星期五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和机制的前提下通过观察黑 箱中“输入”、 “输出”的变量,得出关于黑箱内部情况的推 理,寻找、发现其内部规律,实现对黑箱的控 制。
2020年10月23日星期五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37
• 功能模拟方法
• 如:人工智能研究机器用怎样的手段和方 式可以代替人的智力活动,在这里,机器 这一模型既是研究原型的手段,也是研究 的目的。
2020年10月23日星期五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44
3、常见的几种系统科学方法
• 系统分析与系统综合方法 • 软系统方法论 • 反馈与控制方法 • 信息方法
2020年10月23日星期五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45
(1)系统分析与系统综合方法
• 系统分析方法是 把系统进行分解,对其 要素进行分析,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可行 方案的思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