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资料——高中化学58个考点精讲46-47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58个考点精讲_46—47

高中化学58个考点精讲_46—47

46.溴乙烷 卤代烃1.复习重点1.溴乙烷的化学性质(水解、消去反应);2.卤代烃的物理通性、化学性质、卤原子的检验。

2.难点聚焦一、溴乙烷1.溴乙烷的分子组成和结构注解①溴乙烷是乙烷分子里的一个氢原子被溴原子取代得到的。

乙烷分子是非极性分子,溴乙烷分子是极性分子,这是因为溴乙烷分子中,溴原子的电负性大于碳,碳和溴原子之间的成键电子对偏向溴原子一边,因此,C —Br 是极性键。

②溴乙烷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均不电离,是非电解质。

③溴乙烷的官能团是—Br 。

2.溴乙烷的物理性质纯净的溴乙烷是无色液体,沸点C 4.38,不溶于水,可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

其密度大于水的密度。

3.溴乙烷的化学性质(1)溴乙烷的水解反应实验6—1 课本第146页实验现象 向试管中滴入3AgNO 溶液后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解释 溴乙烷在NaOH 存在下可以跟水发生水解反应生成乙醇和溴化氢,溴化氢与3AgNO 溶液反应生成AgBr 浅黄色沉淀。

实验探究①检验溴乙烷水解的水溶液中的-Br 时,必须待试管中液体分层后再吸取上层液,以免吸取到未水解的溴乙烷。

②检验-Br 前,先将较多的稀3HNO 溶液滴入待检液中以中和NaOH ,避免-OH 干扰-Br 的检验。

HBr OH H C OH H Br H C NaOH +−−→−-+-5252也可写为:NaBr OH H C NaOH Br H C +→+5252点拨①溴乙烷的水解反应条件:过量的强碱(如NaOH)。

②溴乙烷的水解反应,实质是可逆反应,通常情况下,正反应方向趋势不大,当加入NaOH 溶液时可促进水解进行的程度。

③溴乙烷的水解反应可看成是溴乙烷分子里的溴原子被水分子中的羟基取代,因此溴乙烷的水解反应又属于取代反应。

④溴乙烷分子中的溴原子与3AgNO 溶液不会反应生成AgBr 。

(2)溴乙烷的消去反应①化学反应原理:溴乙烷与强碱(NaOH 或KOH)的醇溶液共热,从分子中脱去HBr ,生成乙烯。

【精品】高中化学58个考点精讲48—50.doc

【精品】高中化学58个考点精讲48—50.doc

高中化学58个考点精讲48有机物分子式和结构式的确定复习重点1.了解确定有机物实验式、分子式的方法,掌握有关有机物分子式确定的计算; 2.有机物分子式、结构式的确定方法难点聚焦一、利用有机物燃烧反应的方程式进行计算有关化学方程式O H n n 22222n n )1(nCO O 213H C -−−→−--++炔烃点燃O H n n 22262n n )3(nCO O 233H C -−−→−--++苯及苯的同系物点燃O nH n 22222n n nCO O 223O H C ++饱和一元羧酸或酯点燃−−→−- O H n n 22222+2n n )1(nCO O 213O H C +−−→−-++饱和二元醇点燃 O H n n 22232+2n n )1(nCO O 223O H C +−−→−-++饱和三元醇点燃 由上可知,相同碳原子数的烯烃(环烷烃)与一元饱和醇完全燃烧时,耗氧量相同(把(二烯烃)与醛(酮)及饱和二元醇完全燃烧时,耗氧量相同(;相同碳原子数的羧酸(酯)与三元醇完全燃烧,耗氧量相同(羧酸和三元醇:二、通过实验确定乙醇的结构式由于有机化合物中存在着同分异构现象,因此一个分子式可能代表两种或两种以上具有不同结构的物质。

在这种情况下,知道了某一物质的分子式,常常可利用该物质的特殊性质,通过定性或定量实验来确定其结构式。

例如:根据乙醇的分子式和各元素的化合价,乙醇分子可能有两种结构:为了确定乙醇究竟是哪一种结构,我们可以利用乙醇跟钠的反应,做下面这样一个实验。

实验装置如右下图所示。

在烧瓶里放入几小块钠,从漏斗中缓缓滴入一定物质的量的无水乙醇。

乙醇跟适量钠完全反应放出的H2把中间瓶子里的水压入量筒。

通过测量量筒中水的体积(应包括由广口瓶到量筒的导管内的水柱的体积),就可知反应生成的H2的体积。

讨论2 下面是上述实验的一组数据:根据上述实验所得数据,怎样推断乙醇的结构式是(1),还是(2)呢?由于0.100 mol C2H6O与适量Na完全反应可以生成1.12 L H2,则1.00 molC2H6O与Na反应能生成11.2 L H2,即0.5 mol H2,也就是1 mol H。

(完整)高中化学方程式大全+高中化学58个精讲离子反应方程_共存。(绝对精品),推荐文档

(完整)高中化学方程式大全+高中化学58个精讲离子反应方程_共存。(绝对精品),推荐文档
NO2 +3H2O
NO2
O
C17H33C O O
C17H33C O O
C17H33C O
O
C17H33C O O
C17H33C O O
C17H33C O
建议收藏下载本文,以便随时学习! HCO3-+OH-=CO32-+H2O、HPO42-+OH=PO43-+H2O、NH4++OH-=NH3·H2O 等。 4、一些容易发生水解的离子,在溶液中的存
4NH3+6NO===5N2+6H2O(用氨清除 NO) 2.酸性: 4HF+SiO2===SiF4+2H2O(HF 保存在塑料瓶的原因, 此反应广泛应用于测定矿样或钢样中 SiO2 的含量) H2S+CuCl2===CuS↓+2HCl H2S+FeCl2===(不反应) 3.碱性: NH3+HCl===NH4Cl NH3+HNO3===NH4NO3 2NH3+H2SO4===(NH4)2SO4 NH3+NaCl+H2O+CO2===NaHCO3+NH4Cl (此反应用于工业制备小苏打,苏打) 4.不稳定性: 2H2O2===2H2O+O2↑
SiO2+2NaOH===Na2SiO3+H2O (强碱缓慢腐蚀玻璃)
金属氧化物 1.低价态的还原性: FeO+4HNO3===Fe(NO3)3+NO2↑+2H2O 2。氧化性: MgO,Al2O3 几乎没有氧化性,很难被还原为 Mg,Al.,一般通过O+H2O===2NaOH 2Na2O2+2H2O===4NaOH+O2↑ 4.与酸性物质的作用: Na2O+CO2===Na2CO3 2Na2O2+2CO2===2Na2CO3+O2 Na2O2+H2SO4(冷,稀)===Na2SO4+H2O2 MgO+SO3===MgSO4 MgO+H2SO4===MgSO4+H2O Al2O3+3H2SO4===Al2(SO4)3+3H2O Al2O3+2NaOH===2NaAlO2+H2O (Al2O3 是两性氧化物) FeO+2HCl===FeCl2+3H2O Fe2O3+6HCl===2FeCl3+3H2O Fe3O4+8HCl===FeCl2+2FeCl3+4H2O

精品资料_高中化学58个考点精讲54-58

精品资料_高中化学58个考点精讲54-58

考点54.油脂蛋白质1.复习重点1.油脂的组成和结构、性质;2.肥皂和洗涤剂;蛋白质的组成、性质和用途。

2.难点聚焦一、油脂的结构和分类:分类:R1、R2、R3相同时,为单甘油脂,R1、R2、R3不同时,为混甘油脂,天然油脂多为混甘油脂。

二、油脂的性质1·物理性质:ρ<ρ水,粘度大,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是较好的溶剂。

高级脂肪酸中既有饱和的,又有不饱和的,因此,许多油脂兼有烯烃和酯类的一些化学性质,可以发生加成反应和水解反应。

2·化学性质(1)油脂的氢化——油脂的硬化用途:硬化油性质稳定,不易变质,便于运输。

(2)油脂的水解①酸性水解应用:制高级脂肪酸和甘油②碱性水解——皂化反应应用:制肥皂和甘油肥皂是怎样去污的呢?阅读课本P196三、了解肥皂的制取和去污原理以及合成洗涤剂的优缺点。

三、肥皂和洗涤剂1·肥皂的制取2·去污原理亲水基:极性的-COONa或-COO--,可以溶于水,伸在油污外憎水基:非极性的烃基-R,不溶于水,具有亲油性,插入油污内3·合成洗涤剂优点:能在硬水中使用,去污能力强,原料便宜缺点:引起水体污染蛋白质蛋白质是组成细胞的基础物质,生物的一切生命活动都与蛋白质有关,因此,研究蛋白质的组成和性质是相当重要的。

下面我们来做几个实验,看一看蛋白质有哪些性质?【7-6】【7-7】【7-8】一、蛋白质的组成含C、H、O、N、S等元素,能水解最终生成氨基酸(天然蛋白质水解最终生成物全是α-氨基酸),故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石。

二、蛋白质的性质:有的可溶于水,有的难溶。

1·盐析——是可逆过程,用来分离、提纯蛋白质。

2·变性——不可逆,蛋白质失去可溶性和生理活性。

条件:①加热②紫外线、X射线③加酸、加碱、加重金属盐④一些有机物:如乙醇、甲醛、苯甲酸等3·颜色反应:带有苯环的蛋白质遇浓硝酸变黄。

4·灼烧: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

高中化学58个考点精讲

高中化学58个考点精讲

高中化学58个考点精讲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学科,是高中学生必修的科目之一。

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有许多重要的考点需要我们掌握,这些考点涉及到化学的基本概念、反应原理、实验方法等方面。

本文将针对高中化学的58个考点进行精讲,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1. 原子结构:原子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质子、中子和电子,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

2.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排列,具有周期性规律性。

主族元素和过渡金属元素的特点及区别。

3. 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等。

4.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失去电子与获得电子的化学反应,常见的还原剂和氧化剂。

5. 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指在闭合系统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达到一定比例时的状态,平衡常数和平衡常数的计算。

6. 酸碱中和:酸碱中和是指酸和碱在适当比例下混合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过程,PH值的计算和酸碱中和的应用。

7. 氧气的性质:氧气是一种重要的气体,具有易与一些金属、非金属发生反应的性质。

8. 氢气的性质:氢气是化学元素中最轻的气体,常用于氢气球和氢气灯中。

9. 水的性质: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合物之一,具有电离性、酸碱性和溶解性等性质。

10. 盐的制备:盐是酸和碱中和后生成的化合物,盐的制备方法包括酸碱中和、还原法和双分解法等。

11. 氧化性:氧化性是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氧化反应的能力,活泼性金属和惰性金属的氧化性对比。

12. 还原性:还原性是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还原反应的能力,金属和非金属的还原性对比。

13. 化学实验: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安全实验操作和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

14. 溶液的浓度: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浓度和体积浓度,以及稀释和浓缩的计算方法。

15. 氧化物: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其他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氧化物的性质和应用。

16. 离子反应:离子反应是指溶液中阳离子和阴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离子反应的平衡和速率。

【高中化学】高考化学知识点归纳

【高中化学】高考化学知识点归纳

【高中化学】高考化学知识点归纳高三高考化学高频考点如下Ⅰ、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一、阿伏加德罗定律1.内容: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即“三同”定“一同”。

2.推论(1)同温同压下,V1/V2=n1/n2(2)同温同体积时,p1/p2=n1/n2=N1/N2(3)同温同压等质量时,V1/V2=M2/M1(4)同温同压同体积时,M1/M2=ρ1/ρ2注意:①阿伏加德罗定律也适用于不反应的混合气体。

②使用气态方程PV=nRT有助于理解上述推论。

3、阿伏加德罗常这类题的解法:①状况条件:考查气体时经常给非标准状况如常温常压下,1.01×105Pa、25℃时等。

②物质状态: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如H2O、SO3、已烷、辛烷、CHCl3等。

③物质结构和晶体结构: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微粒(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时常涉及希有气体He、Ne等为单原子组成和胶体粒子,Cl2、N2、O2、H2为双原子分子等。

晶体结构:P4、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硅等结构。

二、离子共存1.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有气体产生。

如CO32-、SO32-、S2-、HCO3-、HSO3-、HS-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不能大量共存。

(2)有沉淀生成。

如Ba2+、Ca2+、Mg2+、Ag+等不能与SO42-、CO32-等大量共存;Mg2+、Fe2+、Ag+、Al3+、Zn2+、Cu2+、Fe3+等不能与OH-大量共存;Pb2+与Cl-,Fe2+与S2-、Ca2+与PO43-、Ag+与I-不能大量共存。

(3)有弱电解质生成。

如OH-、CH3COO-、PO43-、HPO42-、H2PO4-、F-、ClO-、AlO2-、SiO32-、CN-、C17H35COO-、等与H+不能大量共存;一些酸式弱酸根如HCO3-、HPO42-、HS-、H2PO4-、HSO3-不能与OH-大量共存;NH4+与OH-不能大量共存。

高中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总复习整理(打印版)

高中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总复习整理(打印版)

高中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总复习整理(打印版)必修一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1.常用的物理方法——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上差异来分离。

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i、蒸发和结晶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

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可溶性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

例如分离NaCl和水的混合溶液。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

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iii、分液和萃取分液是把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也不相同的液体分离开的方法。

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

萃取剂的选择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也不反应;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

在萃取过程中要注意:①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漏斗,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塞好塞子进行振荡。

②振荡时右手捏住漏斗上口的颈部,并用食指根部压紧塞子,以左手握住旋塞,同时用手指控制活塞,将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

③然后将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后进行分液,分液时下层液体从漏斗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例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

iv、过滤过滤是除去溶液里混有不溶于溶剂的杂质的方法。

过滤时应注意:①一贴:将滤纸折叠好放入漏斗,加少量蒸馏水润湿,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②二低: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加入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

③三靠: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烧杯的夹嘴应与玻璃棒接触;玻璃棒的底端应和过滤器有三层滤纸处轻轻接触;漏斗颈的末端应与接受器的内壁相接触,例如用过滤法除去粗食盐中少量的泥沙。

【经典范文】高中化学58个考点精讲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经典范文】高中化学58个考点精讲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高中化学58个考点精讲9、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1.复习重点揭示化学反应中反应物。

生成物之间的粒子数关系,并学习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等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2.难点聚焦1.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v)之比,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n)之比。

即均等于该化学方程式的“系数”之比。

2.化学方程式中各气体在同温同压下的体积比,等于它们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即等于各气体在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比。

3.遇到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时,经常视情况将相关物质的质量,一定浓度和体积的溶液、气体体积换算出它们的物质的量,按化学计量数找出比例关系后入手运算。

【知识要点】1.化学方程式中有关量的关系由上可看出,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组成各物质的粒子数之比,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气体体积比(同状况下),不等于质量之比。

根据化学方程式列比例时应遵循上述比例关系。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所列比例是否正确的判断依据是:“上、下单位要一致,左右单位要对应”。

如:3.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格式(1)设所求物质的物质的量为n(B)[或质量m(B)],或气体标准状况下体积V(B)、或溶液体积V[B(aq)]J。

(2)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在化学方程式有关物质的化学式下面先写出已知物和所求物的有关量的关系,再代入已知量和所求量。

(4)写出所求物质的数学表达式。

(5)写出解答和答案。

如:6.5g Zn在与足量盐酸反应时产生的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多少升?解:设产生的体积为V()答:产生的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2.24L。

4.规范用语—表示的物质的量—表示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表示溶液的体积—表示的体积—表示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表示的质量在列比例及运算过程中都应带单位。

3.例题精讲例1:在一定条件下,与足量的固体完全反应后,产生的气体全部收集起来只有1.68L (标准状况),则此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A)(B)(C)(D)选题角度:此题是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高考高中化学58个考点精讲48—50

高考高中化学58个考点精讲48—50

高中化学复习资料之——48有机物分子式和结构式的确定复习重点1.了解确定有机物实验式、分子式的方法,掌握有关有机物分子式确定的计算; 2.有机物分子式、结构式的确定方法 难点聚焦一、利用有机物燃烧反应的方程式进行计算 有关化学方程式O H n n 22222n n )1(nCO O 213H C -−−→−--++炔烃点燃OH n n 22262n n )3(nCO O 233H C -−−→−--++苯及苯的同系物点燃O nH n 22222n n nCO O 223O H C ++饱和一元羧酸或酯点燃−−→−-O H n n 22222+2n n )1(nCO O 213O H C +−−→−-++饱和二元醇点燃O H n n 22232+2n n )1(nCO O 223O H C +−−→−-++饱和三元醇点燃 由上可知,相同碳原子数的烯烃(环烷烃)与一元饱和醇完全燃烧时,耗氧量相同(把:相同碳原子数的炔烃(二烯烃)与醛(酮)及饱和二元醇完全燃烧时,耗氧量相同(醛:饱和二元醇:);相同碳原子数的羧酸(酯)与三元醇完全燃烧,耗氧量相同(羧酸:→饱和三元醇:)二、通过实验确定乙醇的结构式由于有机化合物中存在着同分异构现象,因此一个分子式可能代表两种或两种以上具有不同结构的物质。

在这种情况下,知道了某一物质的分子式,常常可利用该物质的特殊性质,通过定性或定量实验来确定其结构式。

例如:根据乙醇的分子式和各元素的化合价,乙醇分子可能有两种结构:为了确定乙醇究竟是哪一种结构,我们可以利用乙醇跟钠的反应,做下面这样一个实验。

实验装置如右下图所示。

在烧瓶里放入几小块钠,从漏斗中缓缓滴入一定物质的量的无水乙醇。

乙醇跟适量钠完全反应放出的H2把中间瓶子里的水压入量筒。

通过测量量筒中水的体积(应包括由广口瓶到量筒的导管内的水柱的体积),就可知反应生成的H2的体积。

讨论2 下面是上述实验的一组数据:根据上述实验所得数据,怎样推断乙醇的结构式是(1),还是(2)呢?由于0.100 mol C2H6O与适量Na完全反应可以生成1.12 L H2,则1.00 molC2H6O与Na反应能生成11.2 L H2,即0.5 mol H2,也就是1 mol H。

高中化学考点精讲-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高中化学考点精讲-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高中化学58个考点精讲4、 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1. 复习重点1.从钠原子结构特征认识钠的化学性质;2Na O 和22Na O 的对比,23Na CO 与3NaHCO 比较;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及物理性质比较2.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及钠的化学性质;23Na CO 与3NaHCO 的鉴别,23Na CO 和3NaHCO 之间的除杂问题2.难点聚焦一.钠的性质(1)钠的物理性质及钠跟水的反应新切开的钠的断面是光亮的银白色,易跟氧起反应,但产物较复杂,如氧化钠(Na 2O)、过氧化钠(Na 2O 2)等.金属钠跟水反应生成氢气的实验,用拇指堵住试管口倒放入烧杯中,这样的操作对学生来讲,不熟练可能会使一部分空气进入试管.所以在正式做收集气体的实验之前,教师可安排学生练习几次放入试管的操作.如果操作还是有困难,可用一个与试管口大小合适的橡皮塞堵住试管口,放入水中后再拔去橡皮塞.本实验也可以用水槽代替烧杯,这样口径比较大,操作方便.注意在实验时不能取用较大的钠块.这是因为钠的性质很活泼,它跟水反应时放出大量的热,甚至能使周围的水沸腾,因此钠同时也跟水蒸气反应.如果在水面上游动的钠被容器壁上的油污粘住,不能游动,放出的热不易扩散,会使氢气着火燃烧,甚至还会发生小爆炸,使生成的氢氧化钠飞溅出来.(2)钠与氧气的反应在做钠与氧气反应的实验时,为了保证倾斜的空气能够流通,玻璃管不能太细,而且装入玻璃管中的钠粒不能太大.待玻璃管中的钠受热溶化并开始燃烧时,稍稍倾斜玻璃管即可看到燃烧后由白色变为黄色的过程.实验时如果没有太粗的玻璃管,也可用去底的试管代替.注意本实验中所用的钠块,应去掉其表面的氧化物,否则燃烧时会使试管壁显黑色,影响对实验现象的观察.2.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碳酸氢钠粉末在试管中应铺平些,这样受热比较均匀,分解也比较完全,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后,应将盛石灰水的试管移去,因为若通入过多的二氧化碳,会使生成的碳酸钙变成碳酸氢钙而溶解于水中,使浑浊现象消失.当实验结束时,一定要先移去装有石灰水的烧杯,再熄灭酒精灯,以防止水倒流,使试管炸裂.3.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酸的反应本实验也可采用下述方法进行:取相同式样的100 mL 细口瓶两只,各注入25 mL 1.0 moL ·L -1 HCl 溶液.再取两只气球,一只装入1.0 g 无水碳酸钠,另一只装入1.0 g 碳酸氢钠,分别套在两只细口瓶的口上.实验时,掀起两只气球,使里面的固体全部落到细口瓶里的盐酸中,比较反应的剧烈程度,碳酸氢钠的反应剧烈得多,碳酸氢钠放出的气体也比碳酸钠多.4.焰色反应这个实验是以不同的碱金属盐类呈现各自的特征焰色为基础的,为了能够便于观察,最好用无色火焰,所以用煤气灯较好,因煤气灯的火焰本身颜色较微弱,干扰较小.一般酒精灯火焰呈杂色,可向学生作适当说明,每做一次实验,都要把铂丝重新用稀盐酸和蒸馏水反复洗净,再在火焰上灼烧至无色,才可继续做实验.做焰色反应实验时,要把蘸有金属化合物溶液的铂丝放在灯焰外焰上灼烧,使形成的火焰较长,焰色反应现象比较明显.焰色反应实验也可采用下述方法进行:在铁丝(或玻璃棒)一端捆少量棉花,蘸些酒精,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向燃着的棉花上滴钠盐或钾盐的溶液.如无铂丝,可用无锈洁净的铁丝代替,也能得到较好的效果.做焰色反应实验时,溶液的浓度大一些为好,浓度太小呈现的焰色很快消去,不易观察,做实验时,可以用铂丝蘸一些蒸馏水后再蘸一些盐的粉末,然后进行灼烧,这样效果更明显.实验完毕,要把装在玻璃棒上的铂丝放在盐酸里浸渍2 min~3 min,再用蒸馏水洗净,保存在试管里,使它洁净无垢.二、钠的性质1.钠的物理性质(1)实验过程将钠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用滤纸吸干煤油,然后在玻璃片上将钠用小刀切下一小块(豆粒大小),进行观察,并注意切面的变化.(2)注意事项①取钠时要用镊子夹取、不能用手拿,因为易与汗液反应,灼伤腐蚀皮肤.②取出钠后要迅速吸干煤油,并要放到玻璃上切割.③钠用剩后要放回盛钠的试剂瓶,不能乱扔乱放,因为钠很活泼容易引起危险.④钠与O2反应很容易,在观察钠的颜色光泽时要在切割后立即观察.(3)实验现象切面银白色,但迅速变暗(4Na+O2=2Na2O等),失去金属光泽.(4)实验结论金属钠硬度很小(质软),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很容易被空气氧化.2.钠与水的反应(1)实验过程:①②③④Na与水的反应图2—7(2)反应原理:2Na+2H2O=2NaOH+H2↑(3)注意事项:取钠不要太大,钠块过大,会发生爆炸.(4)实验现象:①钠与水剧烈反应、②钠熔化成小球、③钠球在水面上不停地滚动、④有气体生成,并发出嘶嘶声.(5)实验结论:钠与水反应剧烈,生成碱并放出气体.3.收集并检验钠与水反应放出的气体(1)实验过程:①②③④⑤收集并检验Na与水反应生成的气体图2—8(2)反应原理:2Na+2H2O=2NaOH+H2↑,2H2+O2点燃=====2H2O.(3)注意事项①试管内要装满水,不要留有气泡,以防点燃时发生爆炸.②钠不要太大,用刺有小孔的铝箔包住.包裹时不要用手触摸金属钠.③试管中气体集满后,不要急于从水中取出试管,应待钠反应完毕后再取试管,以避免在取试管时,皮肤蘸上钠而灼伤.④试管从取出到移近火焰过程中要始终倒立,点燃时可将试管微微倾斜.(4)实验现象:试管内气体被点燃发出尖锐的爆鸣声.(5)实验结论:钠与水反应剧烈,生成碱放出氢气.4.钠和氧气的反应(1)实验过程:①②③④⑤⑥⑦钠与氧气的反应图2—9(2)反应原理:2Na+O2∆=====Na2O2,2Na2O2+2H2O=4NaOH+O2↑(3)注意事项①玻璃管中装的钠不能太大,太大反应太剧烈,会将玻璃管炸裂.②反应开始时,即钠熔成小球后要稍稍倾斜玻璃管,但是角度不能太大,以防止钠从玻璃管中脱出.并能保证空气疏通从而观察到明显现象.③在取钠时要将其表面的氧化物用小刀除去,用纯钠进行实验.因为表面被氧化的钠在受热熔化后,钠表面会有一层黑色而影响实验现象的观察.④加热时间不能太长,否则钠与O2迅速反应、燃烧起来,现象就不是很明显了.⑤盛Na2O2的小试管要干燥.(4)实验现象钠熔成小球,先变成白色后变成淡黄色固体,淡黄色固体遇水放出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5)实验结论钠熔点低,与O2加热反应生成Na2O2,Na2O2遇水生成O2.二、NaHCO3的分解(1)实验过程①用一干燥大试管,装入NaHCO3粉末.(大约占试管容积1/6)②将大试管用带导气管的单孔塞塞紧.并将大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且试管口稍向下倾斜.③大试管上的导气管另一端插入到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④用酒精灯加热,先均匀受热,然后固定在药品多的部位加热.⑤当试管中产生气体减少时,先把导管从澄清石灰水中拿出来,再熄灭酒精灯(2)反应原理 2NaHCO3∆=====Na2CO3+H2O↑+CO2↑(3)注意事项①装药品时,应将药品倾斜地铺在试管底部,以便于受热.②固定大试管时,应夹在其中上部(离管口1/3处)且要使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反应生成的水冷却回流而将试管炸裂.③当试管中产生气体减少时,若停止实验,应先将导气管从石灰水中取出来,再撤去酒精灯停止加热,否则,会使石灰水倒吸而引起试管炸裂.(4)实验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大试管内壁有水生成.(5)实验结论NaHCO3受热易发生分解反应.三、Na2CO3和NaHCO3与酸的反应(1)实验步骤图2—10(2)反应原理+2H+=H2O+CO2↑Na2CO3+2HCl=2NaCl+H2O+CO2↑或CO-23NaHCO3+HCl=NaCl+H2O+CO2↑或HCO-+H+H2O+CO2↑3(3)注意事项:使用的盐酸浓度不能太大,否则生成的气泡太多太迅速而溢出试管.(4)实验现象和结论两者都与盐酸反应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但NaHCO3与盐酸反应更剧烈.三.实验思考1.若钠、钾等碱金属在空气中失火,可否用水或CO2灭火,为什么?用什么灭火效果好?答案:钠、钾等碱金属失火不能用水灭火,因为它们与水反应剧烈,且产生易燃气体H2,易导致爆炸发生;也不能用CO2灭火,因为Na、K有还原性,能夺去CO2中的氧继续燃烧.钠、钾失火可用沙土、抹布扑灭或盖灭.2.万一被钠灼伤了皮肤,应该怎么办?答案:万一被钠灼伤了皮肤,应先用稀醋酸洗涤,然后再涂上3%~5%的硼酸溶液.情况严重者速到医院烧伤科救治.3.用稀盐酸与Na2CO3还是NaHCO3制作的灭火器灭火效果好,有哪些优点?答案:用稀盐酸与NaHCO3制作的灭火器灭火效果好.优点有二:①产生气体速度快,②产生气体CO2多.4.实验室中做固体受热生成气体反应的实验注意事项有哪些?答案:实验室固体受热生成气体的装置都可用制O2装置.注意事项:①试管应夹持在其中上部(或离管口1/3处);②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因为实验室中的药品不是很干燥,加热时有水生成,或固体反应时生成水,若不略向下倾斜会使水倒流把试管炸裂;③受热时先均匀加热试管底部,然后固定在药品集中的部位加热.5.焰色反应操作的注意事项有哪些?答案:(1)所用火焰本身的颜色要浅,以免干扰观察.(2)蘸取待测物的金属丝本身在火焰上灼烧时应无颜色,同时熔点要高,不易被氧化.用铂丝效果最好,也可用铁丝、镍丝、钨丝等来代替铂丝.但不能用铜丝,因为它在灼烧时有绿色火焰产生.(3)金属丝在使用前要用稀盐酸将其表面的氧化物洗净,然后在火焰上灼烧至无色,以除去能起焰色反应的少量杂质.(4)观察钾的焰色时,要透过蓝色的钴玻璃片,因为钾中常混有钠的化合物杂质,蓝色钴玻璃可以滤去黄色火焰,以看清钾的紫色火焰.四.知识网络3. 例题精讲例1 下列关于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金属钠和氧气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B 、钠钾合金通常状况下呈液态,可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C 、钠的化学活泼性很强,少量的钠可保存在有机溶剂4CCl 中D 、由于钠比较活泼,所以它能从溶液中置换出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钠后面的金属解析 224Na O Na O +=,22222Na O O Na O +=,A 正确;B 的说法是正确的,这是钠的重要用途之一;钠的保存原则是将钠与空气和水隔绝,故应保存在密度小于钠的有机溶剂中,4()()CCL Na ρρ>,故C 不正确;盐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周围有一定数目的水分子包围着,不能和钠直接接触,另外,钠跟水反应速率很快,故不能从盐溶液中置换出金属。

高中化学58个精讲49

高中化学58个精讲49

本资料来源于《七彩教育网》考点49.苯酚1.复习重点1.苯酚嘚结构特点及与醇结构嘚区别;2.苯酚嘚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检验方法及用途。

2.难点聚焦一、乙苯酚分子结构与物理性质:注意强调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物理性质:无色晶体(因被部分氧化而呈粉红色)、有特殊气味、常温下在水中溶解度小,高于650C时与水混溶。

但易溶于有机溶剂。

苯酚嘚官能团是羟基—OH,且与苯环直接相连,二者相互影响,因此苯酚嘚性质比乙醇活泼。

二、化学性质:苯酚嘚官能团是羟基—OH,与苯环直接相连【6-3】【6-4】1·弱酸性——比H2CO3弱,不能使指示剂变色,又名石炭酸。

C6H5OH C6H5O—+H+C6H5OH +NaOH →C6H5ONa +H2OC6H5ONa+CO2+H2O →C6H5OH+NaHCO3(强调不能生成Na2CO3)苯酚和乙醇均为烃嘚衍生物,为什么性质却不同?分析:对比苯酚与乙醇嘚结构,了解不同烃基对同一官能团嘚不同影响。

【6-5】【6-6】2·取代反应—常于苯酚嘚定性检验和定量测定※3·显色反应——苯酚溶液遇FeCl3显紫色三、苯酚嘚用途:阅读课本P169小字。

1·苯酚苯环对羟基嘚影响:—OH更活泼,与活泼金属、碱等反应嘚性质羟基对苯环嘚影响:苯环易与溴发生取代反应2·苯酚嘚鉴别方法。

一、苯酚分子结构与物理性质:注意强调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物理性质:无色晶体(因被部分氧化而呈粉红色)、有特殊气味、常温下在水中溶解度小,高于650C时与水混溶。

但易溶于有机溶剂。

二、化学性质:苯酚嘚官能团是羟基—OH,与苯环直接相连1·弱酸性——比H2CO3弱2·取代反应3·显色反应——苯酚溶液遇FeCl3显紫色四.苯环上嘚取代定位规则大量实验事实表明,当一些基团处于苯环上时,苯环嘚亲电取代反应会变得容易进行,同时使再进入嘚基团将连接在它嘚邻位或对位。

【精品】高中化学58个考点精讲1-5.doc

【精品】高中化学58个考点精讲1-5.doc

高中化学58个考点精讲1、氧化还原反应及其配平1.复习重点:1、氧化还原反应概念。

2、电子守恒原理的应用。

3、根据化合价升降总数守恒配平化学反应方程式。

2.难点聚焦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概念与规律:一、五对概念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有五对既相对立又相联系的概念。

它们的名称和相互关系是:二、五条规律1、表现性质规律同种元素具有多种价态时,一般处于最高价态时只具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态时只具有还原性、处于中间可变价时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2、性质强弱规律3、反应先后规律在浓度相差不大的溶液中,同时含有几种还原剂时,若加入氧化剂,则它首先与溶液中最强的还原剂作用;同理,在浓度相差不大的溶液中,同时含有几种氧化剂时,若加入还原剂,则它首先与溶液中最强的氧化剂作用。

例如,向含有FeBr2溶液中通入Cl2,首先被氧化的是Fe2+4、价态归中规律含不同价态同种元素的物质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该元素价态的变化一定遵循“高价+低价→中间价”的规律。

5、电子守恒规律在任何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向)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离)总数一定相等。

三.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的比较:(1)由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比较<1>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随其单质还原性的增强而减弱非金属阴离子的还原性随其单质的氧化性增强而减弱(2)由反应条件的难易比较不同的氧化剂与同一还原剂反应时,反应条件越易,其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

如:前者比后者容易发生反应,可判断氧化性:。

同理,不同的还原剂与同一氧化剂反应时,反应条件越易,其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

(3)根据被氧化或被还原的程度不同进行比较当不同的氧化剂与同一还原剂反应时,还原剂被氧化的程度越大,氧化剂的氧化性就越强。

如,根据铁被氧化程度的不同,可判断氧化性:。

同理,当不同的还原剂与同一氧化剂反应时,氧化剂被还原的程度越大,还原剂的还原性就越强。

(4)根据反应方程式进行比较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5)根据元素周期律进行比较一般地,氧化性:上>下,右>左;还原性:下>上,左>右。

最新高考化学58个考点精讲有‘氮和磷’讲解和实战演练.docx

最新高考化学58个考点精讲有‘氮和磷’讲解和实战演练.docx

高考化学58个考点精讲有‘氮和磷’讲解和实战演练1.复习重点1. 氮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 2. 氮气的分子结构及其化学性质; 3. 磷的两种同素异形体的有关性质。

2.难点聚焦 1.知识要点:一. 氮族元素1.氮族元素的原子结构与性质(1)周期表中的位置:第V A 族(N 、P 、As 、Sb 、Bi ) (2)原子结构:相同点:最外层电子数相同(5e -)不同点:电子层数不同,原子半半径依次增大 (3)主要性质:①相似性:a 、最高价态为+5,负价为-3,能形成氢化物RH 3,Sb 、Bi 无负价;最高价氧化对应水化物HRO 3或H 3RO 4 呈酸性。

②递变性:(按原子序数增大顺序):a 、原子半径由小到大;b 、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强到弱;c 、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由强到弱;d 、非金属性由强到弱,且比同周期卤族元素、氧族元素弱,金属性渐强。

2.氮气的性质(1)氮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不溶于水比空气略轻的气体。

(2)氮气的化学性质:分子中N≡N 非常牢固,通常情况下不易与其他物质反应。

N2 与氢气反应生成NH 3(高温高压铁触媒)与氧气在放电条件下生成NO 与活泼金属反应 3Mg+N 2 Mg 3N 2(3)氮气的用途:工业上合成氨制硝酸;用作保护气,用于:焊接金属、填充灯泡、保鲜食品;医学上用于冷冻麻醉;高科技中用液氮制造低温环境等。

点燃4.磷及其化合物的性质(1)磷单质的化学性质和用途4P+5O 2 2P 2O 5 2P +3Cl 2 2PCl 3(l ) 2P +3Cl 2 2PCl 5(s ) 用途:制高纯度磷酸、红磷用于制农药、安全火柴、白磷制造燃烧弹和烟幕弹。

(2)磷的化合物①P 2O 5:极易溶于水,是较好的干燥剂(吸湿性很强)能与水作用:P 2O 5+H 2O (冷)=2HPO 3(剧毒) P 2O 5+3H 2O (热)=2H 3PO 4(无毒) ②H 3PO 4:无色晶体,与水任意比例互溶,有吸湿性,可作干燥剂,属非氧化性酸,沸点高。

高考复习资料——高中化学58个精讲41-45

高考复习资料——高中化学58个精讲41-45

考点41甲烷烷烃1.复习重点1.甲烷的结构、化学性质;2.烷烃的定义、命名、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及典型的取代反应.2.难点聚焦1.有机物:含碳.化合物叫做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除CO、CO2、碳酸盐、碳化物、硫氰化物、氰化物等外)它们虽然含碳,但性质和组成与无机物很相近,所以把它们看作为无机物. 也就是说,有机物一定含碳元素,但含碳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有机物. 而且有机物都是化合物,没有单质.那么究竟哪些物质是有机物,哪些物质是无机物,有什么判断依据呢?我们可以通过有机物与无机物的主要区别加以判断.3.有机物的组成C、H、O、N、S、P、卤素等元素.构成有机物的元素只有少数几种,但有机物的种类确达三千多种?几种元素能构几千万种有机物质?(学生自学后概括)有机物种类之所以繁多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①碳原子最外电子层上有4个电子,可形成4个共价键;②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不仅可以与其他原子成键,而且碳碳原子之间也可以成键;③碳与碳原子之间结合方式多种多样,可形成单键、双键或叁键,可以形成链状化合物,也可形成环状化合物;(结构图5—1)④相同组成的分子,结构可能多种多样. (举几个同分异构体)在有机物中,有一类只含C、H两种元素的有机物.4.烃:仅含碳和氢两种元素的有机物称为碳氢化合物,又叫烃在烃中最简单的是甲烷,所以我们就先从甲烷开始学起.甲烷一、甲烷的物理性质(学生回答)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比空气轻的,能燃烧的气体,天然气、坑气、沼气等的主要成分均为甲烷.收集甲烷时可以用什么方法?(1.向下排空气法,2.排水法)二、甲烷的分子结构已知甲烷的气体密度在标准状况下为0.717 g/L,其中含碳的质量分数为75%,含氢质量分数为25%,求甲烷的分子式. (平行班提示:M=ρV m)a.计算甲烷的摩尔质量因为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密度=22.4L/mol×O.7179/L=16 g/mol所以甲烷的分子量为16.b.按分子量和质量分数计算一个甲烷分子中C、H原子的个数C原子数:16×75%÷12=1H原子数:16×25%÷1=4所以甲烷的分子式为CH4.甲烷的分子式:CH4电子式:结构式:用短线表示一对共用电子对的图式叫结构式.上述结构式都不能表明甲烷分子的真实构型[模型展示]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得出结论:以碳原子为中心,四个氢原子为顶点的正四面体结构.甲烷是非极性分子,所以甲烷极难溶于水,这体现了相似相溶原理.CH4:正四面体NH3:三角锥形三、甲烷的化学性质1.甲烷的氧化反应CH 4+2O 2−−→−点燃CO 2+2H 2Oa.方程式的中间用的是“ ”(箭头)而不是“====”(等号),主要是因为有机物参加的反应往往比较复杂,常有副反应发生.b.火焰呈淡蓝色:CH 4、H 2、CO 、H 2S我们知道酸性KMnO 4具有很强的氧化性,若遇到一般的还原性物质时常常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且自身被还原而褪色 ,那么甲烷能否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呢?我们通过下面的实验来验证.[演示实验5—1]观察、记录、思考实验现象:经过一段时间后,酸性KMnO 4溶液的颜色无任何变化,即不褪色.结论:甲烷气体不能被酸性KMnO 4溶液氧化.在通常条件下,甲烷不仅与高锰酸钾等强氧化剂不反应,而且与强酸、强碱也不反应,所以可以说甲烷的化学性质是比较稳定的. 但稳定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与一些物质如Cl 2发生某些反应. (承上启下,并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2.甲烷的取代反应[演示实验5—2]现象:①量筒内Cl 2的黄绿色逐渐变浅,最后消失.②量筒内壁出现了油状液滴.③量筒内水面上升.④量筒内产生白雾[投影显示]甲烷与氯气的反应过程[说明]在反应中CH 4分子里的1个H 原子被Cl 2分子里的1个Cl 原子所代替..,但是反应并没有停止,生成的一氯甲烷仍继续跟氯气作用,依次生成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甲烷,反应如下:a.注意CH 4和Cl 2的反应不能用日光或其他强光直射,否则会因为发生如下剧烈的反应:CH 4+2Cl 2−−→−强光C+4HCl 而爆炸.b.在常温下,一氯甲烷为气体,其他三种都是液体,三氯甲烷(氯仿)和四氯甲烷(四氯化碳)是工业重要的溶剂,四氯化碳还是实验室里常用的溶剂、灭火剂,氯仿与四氯化碳常温常压下的密度均大于1 g·cm -3,即比水重.c.分析甲烷的四种氯代物的分子极性. 但它们均不溶于水. (实验班)取代反应 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3.甲烷的受热分解CH 4−−→−高温C+2H 2这么高的温度才分解,说明甲烷的热稳定性很强.小结:本节课我们开始了对有机物的系统学习,介绍了有机物、烃的概念,解释了有机物种类繁多的主要原因;认识到甲烷的正四面体立体结构和它的几个重要化学性质:氧化反应、取代反应、受热分解反应,学习中重点应对甲烷和Cl 2的取代反应加以理解,当然也要树立结构和性质紧密相关的观点.教学说明本章是学习有机物的开始,俗话说:万事开头难. 因此在教学中注重了以周围熟悉的有机物引入有机物的概念,从有机物的重要用途来激发学生学习有机物的兴趣. 为了让学生对甲烷的分子结构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采用了模型展示的方法;通过实验演示甲烷的取代反应和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的事实以及投影分析取代反应的过程,不仅提高了广大学生的分析思考问题、动手的能力,同时还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学习和分析方法.二、烷烃的结构和性质1.烷烃的概念a.分子里碳原子都以单键结合成链状;b.碳原子剩余的价键全部跟氢原子结合.2. 烷烃的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甲烷乙烷丙烷丁烷结构式:结构简式:CH4CH3CH3CH3CH2CH3CH3CH2CH2CH3 /CH3(CH2)2CH3这种式子,书写起来是比较方便的,我们称之为有机物的结构简式. 当然,在书写有机物分子的结构简式时,若遇到像丁烷分子中有两个(或多个)相同的成分时,还可以写成CH3(CH2)2CH3.由于结构简式书写方便,且仍能表示出分子结构的简况,所以更多情况下常使用结构简式.既然甲烷的结构和其他的烷烃分子很相似,那么它们在性质上是否也很相似呢?3.烷烃的物理性质学生自学P116思考、分析表中数据,讨论,并得出一些规律.(a)随着分子里含碳原子数的增加,熔点、沸点逐渐升高,相对密度逐渐增大;(b)分子里碳原子数等于或小于4的烷烃. 在常温常压下都是气体,其他烷烃在常温常压下都是液体或固体;(c)烷烃的相对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评价学生的回答,然后补充说明)(1)表中所列烷烃均为无支链的烷烃,常温常压下是气体的烷烃除了上述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4的几种分子之外,还有一种碳原子数为5的分子,但分子中含有支链的戊烷,(2)烷烃分子均为非极性分子,故一般不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液态烷烃本身就是良好的有机溶剂.[设疑]烷烃分子的熔沸点为什么会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大即相对分子质量的提高而升高呢?由于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分子之间的范德华力逐渐增大,从而导致烷烃分子的熔沸点逐渐升高.甲烷与其他烷烃结构的相似不仅表现在物理性质上的规律性变化,而且化学性质上也具有极大的相似性.4.烷烃的化学性质(1)通常状况下,它们很稳定,跟酸、碱及氧化物都不发生反应,也难与其他物质化合;(2)在空气中都能点燃;(3)它们都能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评价并补充说明)(1)烷烃与氯气也可以是溴在光照条件下发生的取代反应,由于碳原子数的增多而使生成的取代产物的种类将更多;例如:甲烷的氯代物有: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甲烷共四种氯代物. 同学们算乙烷的氯代物有几种?答案:9种. (实验班可以讲规律)(2)在空气或氧气中点燃烷烃,完全燃烧的产物为CO2和H2O,相同状况下随着烷烃分子里碳原子数的增加往往会燃烧越来越不充分,使燃烧火焰明亮,甚至伴有黑烟;(3)烷烃分子也可以分解,但产物不一定为炭黑和氢气,这在以后的石油裂化—裂解的学习中就将学到.5.烷烃的通式:C n H2n+2CH4C2H6C3H8C4H10C5H12……若烷烃分子的碳原子数为n,那么氢原子的数目就可表示为2n+2,这样烷烃的分子式就可以表示为C n H2n+2.大家再比较一下相邻碳原子数的烷烃在分子组成上有何特点,当然也可以用通式来推算. (可以通过观察表5—1中的结构简式,也可以用通式推算,用C n H2n+2减去C n-1H2(n-1)+2,都可以得到相同的结论):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6.同系物概念分子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练习]下列各组内的物质不属于同系物的是(C )(强调):在判断同系物的时候要严格把握同系物概念涵义的两个方面:一是分子结构相似,二是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 2原子团,二者要联系在一起应用,缺一不可. 当然,还应注意,同系物的关系不光是只有烷烃分子之间存在,在其他的有机物内也存在着同系物关系.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和讨论了几个重要的概念:烷烃、结构简式以及同系物,通过研究分析,讨论比较从而得出了烷烃分子的结构特点,以及烷烃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变化规律,当然在学习时应重点掌握烷烃性质的变化规律.3.例题精讲一、烷烃1、烷烃的概念:碳原子跟碳原子都以单键结合成链状,碳原子剩余的价键全部跟氢原 子相结合. 这样的结合使得每个碳原子的化合价都已充分利用,都已达到“饱和”,这种结合的链烃叫做饱和链烃,或称烷烃.2、烷烃的通式:C n H 2n+2 (n ≥1)3、烷烃物理性质:(1)状态:一般情况下,1—4个碳原子烷烃为气态,5—16个碳原子为液态,16个碳原子以上为固态.(2)溶解性:烷烃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3)熔沸点:随着碳原子数的递增,熔沸点逐渐升高.(4)密度:随着碳原子数的递增,密度逐渐增加.4、烷烃的化学性质(1)一般比较稳定,在通常情况下跟酸、碱和高锰酸钾等都不起反应.(2)取代反应:在光照条件下能跟卤素发生取代反应.(3)氧化反应:在点燃条件下,烷烃能燃烧, C n H 2n+2+O H n nCO O n 222)1(213++−−→−+点燃 (4)分解反应:在高温下,烷烃能分解成小分子.二、同系物1、同系物的概念: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 2原子团的物质相互称为同系物.2、掌握概念的三个关键:(1)通式相同;(2)结构相似;(3)组成上相差n 个(n ≥1)CH2原子团.例1、下列化合物互为同系物的是:A O2和O3B、C2H6和C4H10H Br CH3C、Br—C—Br和Br—C—HD、CH3CH2CH3和CH3—CH—CH3H分析:(A)是同素异形体,(C)为同一种物质,分子组成上不相差CH2原子团,而(B)(D)符合题意.三、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物体1、同分异构现象: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化学式,但具有不同结构的现象.2、同分异构体: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化学式,不同结构的物质互称为同分异构体.3、同分异构体的特点: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性质也不相同.例2、有一种AB2C2型分子,在该分子中以A为中心原子,下列关于它的分子构型和有关同分异构体的各种说法正确的是()A、假如为平面四边形,则有两种同分异构体;B、假如为四面体,则有二种同分异构体;C、假如为平面四边形,则无同分异构体;D、假如为四面体,则无同分异构体. B C B C分析:该分子如果分子结构是平面的,则会有两种同分异构体: A 、 AB C C B ;如果分子结构为四面体结构,而A原子位于四面体的中心,那么A—B键与A—C键都相邻,则无同分异构体. 故答案选(A)、(D).例3、进行一氯取代后,只能生成三种沸点不同产物的烷烃是()A、(CH3)2CHCH2CH2CH3B、(CH3)3CCH2CH3C、(CH3)2CHCH(CH3)2D、(CH3)2CHCH3分析:首先要审清题意,该题实际上就是选择“取代反应后,只能生成三种—氯代物”,这样就可以选择结构中有三种不同的氢,即是只有三种不同位置的碳原子. (A)中有五种,(B)中有三种,(C)、(D)中有二种. 故答案为(B).四、烷烃的系统命名法1、选主链——碳原子最多的碳链为主链;2、编号位——定支链,要求取代基所在的碳原子的编号代数和为最小;3、写名称——支链名称在前,母体名称在后;先写简单取代基,后写复杂取代基;相同的取代基合并起来,用二、三等数字表示.例3、下列烷烃的命名是否正确?若有错误加以改正,把正确的名称填在横线上:(1)CH3—CH—CH2—CH32—乙基丁烷CH2CH3(2)CH3—CH—CH—CH33,4—二甲基戊烷CH23CH3CH3—CH2—CH2 CH2—CH3(3)CH3—CH2—C—CH—CH—CH35—甲基—4,6三乙基庚烷CH2 CH33分析:(1)命名错误,选错了主链,正确的是:3—甲基戊烷. (2)命名错误,编号错误,不符合之和最小原则,正确的是:2,3—甲基戊烷. (3)命名错误,不仅选错了主链,编号也是错误的. 正确的是3,4—二甲基—5,5—二乙基辛烷.例4、有下列各组微粒或物质:CH3A、O2和O3B、126C和136C C、CH3CH2CH2CH3和CH3CH2CHCH3H Cl CH3D、Cl—C—Cl和Cl—C—HE、CH3CH2CH2CH3和CH3—CH—CH3H H(1)组两种微粒互为同位素;(2)组两种物质互为同素异形体;(3)组两种物质属于同系物;(4)组两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5)组两物质是同一物质.分析:这道题主要是对几个带“同字”概念的考查及识别判断能力. 答案分别为:(1)(B)、(2)(A)、(3)(C)、(4)(E)、(5)(D)例5甲烷和氯气以物质的量1∶1混合,在光照条件下,得到的产物是( D)①CH3Cl ②CH2Cl2③CHCl3④ CCl4A.只有①B.①和②的混合物C.只有②D.①②③④的混合物选题目的:学生对于甲烷的取代反应的理解往往不够深刻,此题正好纠正它们认识上的错误.解析:甲烷和氯气按等物质的量反应,而不可能是1个甲烷分子与1个氯分子在反应,所以无论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是多少,都会得到各种氯代物. 不能认为甲烷和氯气1∶1,就生成CHCl3. 1∶2就生成CH2Cl2等.答案:D启示:本题常常错选A,认为甲烷和氯气物质的量之比(或者同温同压下等体积混合)1∶1,只是发生第一步反应得到CH3Cl.4.实战演练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5分)1.(2001年高考理综题)已知天然气的主要成分CH4是一种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 等物质的量的CH4和CO2产生的温室效应,前者大. 下面是有关天然气的几种叙述:①天然气与煤、煤油相比是比较清洁的能源;②等质量的CH4和CO2产生的温室效应也是前者大;③燃烧天然气也是酸雨的成因之一. 其中正确的是A.是①②③B.只有①C.是①和②D.只有③2.在光照条件下,将等物质的量的甲烷和氯气混合,得到产物的物质的量最多的是A.CH3Cl B.CHCl3C.CCl4D.HCl3.若要使0.5mol甲烷完全和Cl2发生取代反应,并生成相同物质的量的四种取代物,则需要Cl2的物质的量为A.2.5mol B.2molC.1.25mol D.0.5mol4.用于制造隐形飞机的某种物质具有吸收微波的功能,其主要成分的结构如图,它属于A.无机物B.烃C.高分子化合物D.有机物5.甲烷分子的空间构型是正四面体,下列事实可以证明这一观点的是A.CH3Cl没有同分异构体B.CH2Cl2没有同分异构体C.甲烷分子中C—H键键角均相等D.甲烷分子可以发生取代反应6.进行一氯取代反应后,只能生成3种沸点不同的产物的烷烃是A.(CH3)2CHCH2CH2CH3B.(CH3CH2)2CHCH3C.(CH3)2CHCH(CH3)2D.(CH3)3CCH2CH37.1,2,3—三苯基环丙烷的3个苯基可以分布在环丙烷平面的上下,因此有如下2个异构体.(∅是苯基,环用键线表示,C 、H 原子都未画出)据此,可判断1,2,3,4,5—五氯环戊烷(假定五个碳原子也处于同一平面上)的异构体数是 A .4 B .5 C .6 D.7 8.某植物中(C 6H 10O 5)n 的含量为10%,若在一定条件下,微生物将(C 6H 10O 5)n 转化成CH 4: (C 6H 10O 5)n +n H 2O −−−→−微生物3n CH 4↑+3n CO 2↑某沼气池,当加入该植物162 kg,可得CH 4在标况下的体积为 A.6.72 m3 B.6.72 L C.2.24 m3 D.4.48 m39.已知化合物B 3N 3H 6(硼氮苯)与C 6H 6(苯)的分子结构相似,如下图:则硼氮苯的二氯取代物B 3N 3H 4Cl 2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为 A.2 B.3 C.4 D.6 二、非选择题(共55分)10.(10分)按系统命名法填写下列有机物的名称及有关内容:名称是 ,它的一卤代物有 种同分异构体;(2) 名称是 ,1 mol 该烃完全燃烧需消耗O 2 mol.11.(10分)下图是德国化学家李比希1831年测定烃类化合物(只含C 、H 两元素)组成的装置. 瓷舟内的烃样品经加热分解或气化后用纯O 2流驱赶经过红热的C uO,这里烃类化合物反应变成CO2和H2O,再经吸收管吸收. 已知下表数据.瓷舟吸收管Ⅰ吸收管Ⅱ小舟样品+小舟吸收前吸收后吸收前吸收后A mgB mgC mgD mgE mgF mg(1)烃样品在反应过程中所用的氧化剂是.(2)吸收管Ⅰ应装的吸收剂是,Ⅱ应装的吸收剂是.(3)样品中碳的质量分数的数学表达式是.12.(10分)在1.01×105Pa、120℃时,1 L A、B两种烷烃组成的混合气体,在足量O2中充分燃烧后,得到同温同压下2.5L CO2和3.5L水蒸气,且A分子中比B少2个碳原子,试确定A和B的分子式及体积比.13.(15分)化学上常用燃烧法确定有机物的组成. 这种方法是在电炉上加热纯O2氧化管内样品,根据产物的质量确定有机物的组成. 下图所列装置是用燃烧法确定有机物分子式的常用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若产生的O2按从左到右的流向,则所选装置各导管的连接顺序是.(2)装置C中浓H2SO4的作用是.(3)装置D中MnO2的作用是.(4)燃烧管中CuO的作用是.(5)若准确称取0.90 g样品(只含C、H、O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经充分燃烧后,A管质量增加 1.32 g,B管质量增加0.54 g,则该有机物的最简式是.(6)若要确定该有机物的分子式,则还需要.14.(10分)(2003年春季高考题)取标准状况下CH4和过量O2的混合气体840 mL,点燃,将燃烧后的气体用过量碱石灰吸收,碱石灰增重0.600 g,计算:(1)碱石灰吸收后所剩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2)原混合气体中CH4和O2的体积比.附参考答案一、1.C 2.D 3.C 4.D 5.B 6.D 7.A 8.A 9.C二、10.(1)3,4—二甲基辛烷 10 (2)环十二烷 18 11.(1)O 2、CuO(2)CaCl 2、P 2O 5 碱石灰 (3)w (C)=)A B (44)E F (10012--⨯⨯%12.A 为CH 4,B 为C 3H 8时,两者的体积比为:V (CH 4)∶V (C 3H 8)=1∶3;A 为C 2H 6,B 为C 4H 10时,两者的体积比为V (C 2H 6)∶V (C 4H 10)=3∶113.(1)g f e h i c d (或d c )a b (或b a ); (2)吸收水分,干燥O 2(3)作催化剂,加大产生O 2的速率(4)使有机物更充分的氧化成CO 2和H 2O (5)CH 2O (6)测定有机物的式量14.(1)CH 4+2O 2−→−4434421O H 2CO 22+ 1 mol 80 g原混合气体中n (CH 4)=1molg 80g600.0-⋅=0.0075 mol则V (CH 4)=0.0075 mol ×22.4×103 mL ·mol -1=168 mL 故剩余气体840 mL -3×168 mL=336 mL(2)V (CH 4)∶V (O 2)=168 mL ∶(840 mL -168 mL)=1∶4考点42乙烯 烯烃1.复习重点1.乙烯的分子结构、化学性质、实验室制法及用途; 2.烯烃的组成、通式、通性. 2.难点聚焦一、乙烯的结构和组成根据乙烯分子的球棍模型写出乙烷分子的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四个氢原子和两个碳原子的位置关系有何特点六个原子处于同一个平面上. 二、乙烯的实验室制法工业上所用的大量乙烯主要是从石油炼制厂和石油化工厂所生产的气体中分离出来的.在实验室里又是如何得到少量的乙烯气体呢? 1.制备原理从上述乙烯制备的反应原理分析,该反应有什么特点?应该用什么样的装置来制备? 回答:该反应属于“液体+液体生成气体型”反应,两种液体可以混合装于圆底烧瓶中,加热要用到酒精灯.那么反应所需的170℃该如何控制?用温度计,当然量程应该在200℃左右的. 温度计:水银球插入反应混合液面下,但不能接触瓶底. 2.发生装置① 浓硫酸起了什么作用?浓H 2SO 4的作用是催化剂和脱水剂. ② 混合液的组成为浓硫酸与无水酒精,其体积比为3∶1.③ 由于反应温度较高,被加热的又是两种液体,所以加热时容易产生暴沸而造成危险,可以在反应混合液中加一些碎瓷片加以防止. (防暴沸)④ 点燃酒精灯,使温度迅速升至170℃左右,是因为在该温度下副反应少,产物较纯.⑤ 收集满之后先将导气管从水槽里取出,再熄酒精灯,停止加热.⑥ 这样的话该装置就与实验室制氯气的发生装置比较相似,只不过原来插分液漏斗的地方现在换成了温度计.3.收集方法:排水法当反应中生成乙烯该如何收集呢?C 2H 4分子是均匀对称的结构,是非极性分子,在水中肯定溶解度不大,况且其相对分子质量为28,与空气的28.8非常接近,故应该用排水法收集. 请大家根据制备出的乙烯,总结乙烯有哪些物理性质. 三、乙烯的性质1.物理性质无色、稍有气味、难溶于水、ρ=1.25g/L乙烯是一种典型的不饱和烃,那么在化学性质上与饱和烷烃有什么差别呢?下面我们来进行验证. 2.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演示实验5—4](由两名学生操作)将原先的装置中用于收集乙烯的导气管换成带玻璃尖嘴的导气管,点燃酒精灯,使反应温度迅速升至170℃,排空气,先收集一部分乙烯于试管中验纯,之后用火柴点燃纯净的乙烯.实验现象:乙烯气体燃烧时火焰明亮,并伴有黑烟.[演示实验5—5]熄灭燃烧的乙烯气,冷却,将乙烯通入盛有酸性KMnO 4溶液的试管中. 酸性KMnO 4溶液的紫色很快褪去.[演示实验5—6]将乙烯气通入盛有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的试管中. 实验现象: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的红棕色很快褪去.(先撤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停止反应,演示实验结束)a.燃烧 CH 2==CH 2+3O 2−−→−点燃2CO 2+2H 2Ob.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乙烯与溴反应时,乙烯分子的双键中有一个键被打开,两个溴原子分别加在两个价键不饱和的碳原子上,生成了无色的物质:1,2—二溴乙烷.(2)加成反应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中双键(或叁键)两端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除了溴之外还可以与水、氢气、卤化氢、Cl2等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如工业制酒精的原理就是利用乙烯与H2O的加成反应而生成乙醇.学生动手写:与水、氢气、卤化氢、Cl2等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制备CH3CH2Cl时,选用乙烯和HCl作反应物好,还是选用乙烷与Cl2作反应物好?[答]用乙烯和HCl作反应物好,因为二者发生加成反应后无副产物,而乙烷与Cl2发生取代反应后产物有多种,副产物太多.本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和讨论了乙烯的分子结构,探究了乙烯的实验室制法的制备原理、发生装置、收集方法等,并制备收集了乙烯气,实验验证了乙烯的重要化学性质、氧化反应和加成反应,并分析了乙烯的聚合反应的特点;了解了乙烯的重要用途和烯烃的相关知识,重点应掌握乙烯的实验室制法及相关问题和其主要的化学性质.●板书设计第三节乙烯烯烃不饱和烃的概念一、乙烯的结构和组成二、乙烯的实验室制法1.制备原理2.发生装置3.收集方法:排水法三、乙烯的性质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1)氧化反应a.燃烧 CH2==CH2+3O2 2CO2+2H2Ob.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2)加成反应(3)聚合反应nC H 2 = = C H 通过刚才的加成反应知道C2H4分子中的双键不稳定,在适宜的温度、压强和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乙烯的碳碳双键中的一个键会断裂,分子里的碳原子能互相结合成很长的链,就生成了聚乙烯.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什么叫高分子化合物?什么叫聚合反应?聚乙烯的分子很大,相对分子质量可达到几万到几十万. 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化合物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简称高分子或高聚物. 那么由类似乙烯这样的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化合物分子互相结合成相对分子质量大的高分子的反应叫做聚合反应.大家在理解乙烯的聚合反应时应注意把握聚合反应的两个特点:其一是由分子量小的化合物互相结合成分子量很大的化合物;其二是反应属于不饱和有机物的加成反应. 像这种既聚合又加成的反应又叫加聚反应. 乙烯生成聚乙烯的反应就属于加聚反应.四、乙烯的用途乙烯的一个重要用途:作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催熟果实;乙烯是石油化学工业最重要的基础原料,可用于制造塑料、合成纤维、有机溶剂等,乙烯的生产发展带动其他石油化工基础点燃。

高中化学精讲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高中化学精讲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高中化学58个考点精讲4、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1.复习重点1.从钠原子结构特征认识钠的化学性质;和的对比,与比较;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及物理性质比较2.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及钠的化学性质;与的鉴别,和之间的除杂问题2.难点聚焦一.钠的性质(1)钠的物理性质及钠跟水的反应新切开的钠的断面是光亮的银白色,易跟氧起反应,但产物较复杂,如氧化钠(Na2O)、过氧化钠(Na2O2)等.金属钠跟水反应生成氢气的实验,用拇指堵住试管口倒放入烧杯中,这样的操作对学生来讲,不熟练可能会使一部分空气进入试管.所以在正式做收集气体的实验之前,教师可安排学生练习几次放入试管的操作.如果操作还是有困难,可用一个与试管口大小合适的橡皮塞堵住试管口,放入水中后再拔去橡皮塞.本实验也可以用水槽代替烧杯,这样口径比较大,操作方便.注意在实验时不能取用较大的钠块.这是因为钠的性质很活泼,它跟水反应时放出大量的热,甚至能使周围的水沸腾,因此钠同时也跟水蒸气反应.如果在水面上游动的钠被容器壁上的油污粘住,不能游动,放出的热不易扩散,会使氢气着火燃烧,甚至还会发生小爆炸,使生成的氢氧化钠飞溅出来.(2)钠与氧气的反应在做钠与氧气反应的实验时,为了保证倾斜的空气能够流通,玻璃管不能太细,而且装入玻璃管中的钠粒不能太大.待玻璃管中的钠受热溶化并开始燃烧时,稍稍倾斜玻璃管即可看到燃烧后由白色变为黄色的过程.实验时如果没有太粗的玻璃管,也可用去底的试管代替.注意本实验中所用的钠块,应去掉其表面的氧化物,否则燃烧时会使试管壁显黑色,影响对实验现象的观察.2.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碳酸氢钠粉末在试管中应铺平些,这样受热比较均匀,分解也比较完全,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后,应将盛石灰水的试管移去,因为若通入过多的二氧化碳,会使生成的碳酸钙变成碳酸氢钙而溶解于水中,使浑浊现象消失.当实验结束时,一定要先移去装有石灰水的烧杯,再熄灭酒精灯,以防止水倒流,使试管炸裂.3.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酸的反应本实验也可采用下述方法进行:取相同式样的100 mL细口瓶两只,各注入25 mL 1.0 moL·L-1 HCl溶液.再取两只气球,一只装入1.0 g无水碳酸钠,另一只装入1.0 g碳酸氢钠,分别套在两只细口瓶的口上.实验时,掀起两只气球,使里面的固体全部落到细口瓶里的盐酸中,比较反应的剧烈程度,碳酸氢钠的反应剧烈得多,碳酸氢钠放出的气体也比碳酸钠多.4.焰色反应这个实验是以不同的碱金属盐类呈现各自的特征焰色为基础的,为了能够便于观察,最好用无色火焰,所以用煤气灯较好,因煤气灯的火焰本身颜色较微弱,干扰较小.一般酒精灯火焰呈杂色,可向学生作适当说明,每做一次实验,都要把铂丝重新用稀盐酸和蒸馏水反复洗净,再在火焰上灼烧至无色,才可继续做实验.做焰色反应实验时,要把蘸有金属化合物溶液的铂丝放在灯焰外焰上灼烧,使形成的火焰较长,焰色反应现象比较明显.焰色反应实验也可采用下述方法进行:在铁丝(或玻璃棒)一端捆少量棉花,蘸些酒精,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向燃着的棉花上滴钠盐或钾盐的溶液.如无铂丝,可用无锈洁净的铁丝代替,也能得到较好的效果.做焰色反应实验时,溶液的浓度大一些为好,浓度太小呈现的焰色很快消去,不易观察,做实验时,可以用铂丝蘸一些蒸馏水后再蘸一些盐的粉末,然后进行灼烧,这样效果更明显.实验完毕,要把装在玻璃棒上的铂丝放在盐酸里浸渍2 min~3 min,再用蒸馏水洗净,保存在试管里,使它洁净无垢.二、钠的性质1.钠的物理性质(1)实验过程将钠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用滤纸吸干煤油,然后在玻璃片上将钠用小刀切下一小块(豆粒大小),进行观察,并注意切面的变化.(2)注意事项①取钠时要用镊子夹取、不能用手拿,因为易与汗液反应,灼伤腐蚀皮肤.②取出钠后要迅速吸干煤油,并要放到玻璃上切割.③钠用剩后要放回盛钠的试剂瓶,不能乱扔乱放,因为钠很活泼容易引起危险.④钠与O2反应很容易,在观察钠的颜色光泽时要在切割后立即观察.(3)实验现象切面银白色,但迅速变暗(4Na+O2=2Na2O等),失去金属光泽.(4)实验结论金属钠硬度很小(质软),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很容易被空气氧化.2.钠与水的反应(1)实验过程:①②③④Na与水的反应图2—7(2)反应原理:2Na+2H2O=2NaOH+H2↑(3)注意事项:取钠不要太大,钠块过大,会发生爆炸.(4)实验现象:①钠与水剧烈反应、②钠熔化成小球、③钠球在水面上不停地滚动、④有气体生成,并发出嘶嘶声.(5)实验结论:钠与水反应剧烈,生成碱并放出气体.3.收集并检验钠与水反应放出的气体(1)实验过程:①②③④⑤收集并检验Na与水反应生成的气体图2—8(2)反应原理:2Na+2H2O=2NaOH+H2↑,2H2+O22H2O.(3)注意事项①试管内要装满水,不要留有气泡,以防点燃时发生爆炸.②钠不要太大,用刺有小孔的铝箔包住.包裹时不要用手触摸金属钠.③试管中气体集满后,不要急于从水中取出试管,应待钠反应完毕后再取试管,以避免在取试管时,皮肤蘸上钠而灼伤.④试管从取出到移近火焰过程中要始终倒立,点燃时可将试管微微倾斜.(4)实验现象:试管内气体被点燃发出尖锐的爆鸣声.(5)实验结论:钠与水反应剧烈,生成碱放出氢气.4.钠和氧气的反应(1)实验过程:①②③④⑤⑥⑦钠与氧气的反应图2—9(2)反应原理:2Na+O2Na2O2,2Na2O2+2H2O=4NaOH+O2↑(3)注意事项①玻璃管中装的钠不能太大,太大反应太剧烈,会将玻璃管炸裂.②反应开始时,即钠熔成小球后要稍稍倾斜玻璃管,但是角度不能太大,以防止钠从玻璃管中脱出.并能保证空气疏通从而观察到明显现象.③在取钠时要将其表面的氧化物用小刀除去,用纯钠进行实验.因为表面被氧化的钠在受热熔化后,钠表面会有一层黑色而影响实验现象的观察.④加热时间不能太长,否则钠与O2迅速反应、燃烧起来,现象就不是很明显了.⑤盛Na2O2的小试管要干燥.(4)实验现象钠熔成小球,先变成白色后变成淡黄色固体,淡黄色固体遇水放出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5)实验结论钠熔点低,与O2加热反应生成Na2O2,Na2O2遇水生成O2.二、NaHCO3的分解(1)实验过程①用一干燥大试管,装入NaHCO3粉末.(大约占试管容积1/6)②将大试管用带导气管的单孔塞塞紧.并将大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且试管口稍向下倾斜.③大试管上的导气管另一端插入到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④用酒精灯加热,先均匀受热,然后固定在药品多的部位加热.⑤当试管中产生气体减少时,先把导管从澄清石灰水中拿出来,再熄灭酒精灯(2)反应原理 2NaHCO3Na2CO3+H2O↑+CO2↑(3)注意事项①装药品时,应将药品倾斜地铺在试管底部,以便于受热.②固定大试管时,应夹在其中上部(离管口1/3处)且要使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反应生成的水冷却回流而将试管炸裂.③当试管中产生气体减少时,若停止实验,应先将导气管从石灰水中取出来,再撤去酒精灯停止加热,否则,会使石灰水倒吸而引起试管炸裂.(4)实验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大试管内壁有水生成.(5)实验结论NaHCO3受热易发生分解反应.三、Na2CO3和NaHCO3与酸的反应(1)实验步骤图2—10(2)反应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或CO+2H+=H2O+CO2↑NaHCO3+HCl=NaCl+H2O+CO2↑或HCO+H+H2O+CO2↑(3)注意事项:使用的盐酸浓度不能太大,否则生成的气泡太多太迅速而溢出试管.(4)实验现象和结论两者都与盐酸反应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但NaHCO3与盐酸反应更剧烈.三.实验思考1.若钠、钾等碱金属在空气中失火,可否用水或CO2灭火,为什么?用什么灭火效果好?答案:钠、钾等碱金属失火不能用水灭火,因为它们与水反应剧烈,且产生易燃气体H2,易导致爆炸发生;也不能用CO2灭火,因为Na、K有还原性,能夺去CO2中的氧继续燃烧.钠、钾失火可用沙土、抹布扑灭或盖灭.2.万一被钠灼伤了皮肤,应该怎么办?答案:万一被钠灼伤了皮肤,应先用稀醋酸洗涤,然后再涂上3%~5%的硼酸溶液.情况严重者速到医院烧伤科救治.3.用稀盐酸与Na2CO3还是NaHCO3制作的灭火器灭火效果好,有哪些优点?答案:用稀盐酸与NaHCO3制作的灭火器灭火效果好.优点有二:①产生气体速度快,②产生气体CO2多.4.实验室中做固体受热生成气体反应的实验注意事项有哪些?答案:实验室固体受热生成气体的装置都可用制O2装置.注意事项:①试管应夹持在其中上部(或离管口1/3处);②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因为实验室中的药品不是很干燥,加热时有水生成,或固体反应时生成水,若不略向下倾斜会使水倒流把试管炸裂;③受热时先均匀加热试管底部,然后固定在药品集中的部位加热.5.焰色反应操作的注意事项有哪些?答案:(1)所用火焰本身的颜色要浅,以免干扰观察.(2)蘸取待测物的金属丝本身在火焰上灼烧时应无颜色,同时熔点要高,不易被氧化.用铂丝效果最好,也可用铁丝、镍丝、钨丝等来代替铂丝.但不能用铜丝,因为它在灼烧时有绿色火焰产生.(3)金属丝在使用前要用稀盐酸将其表面的氧化物洗净,然后在火焰上灼烧至无色,以除去能起焰色反应的少量杂质.(4)观察钾的焰色时,要透过蓝色的钴玻璃片,因为钾中常混有钠的化合物杂质,蓝色钴玻璃可以滤去黄色火焰,以看清钾的紫色火焰.四.知识网络3.例题精讲例1 下列关于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金属钠和氧气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B、钠钾合金通常状况下呈液态,可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C、钠的化学活泼性很强,少量的钠可保存在有机溶剂中D、由于钠比较活泼,所以它能从溶液中置换出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钠后面的金属解析,,A正确;B的说法是正确的,这是钠的重要用途之一;钠的保存原则是将钠与空气和水隔绝,故应保存在密度小于钠的有机溶剂中,,故C不正确;盐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周围有一定数目的水分子包围着,不能和钠直接接触,另外,钠跟水反应速率很快,故不能从盐溶液中置换出金属。

高中化学58个精讲48

高中化学58个精讲48

考点 48 有机物分子式和构造式确实定复习要点1.认识确立有机物实验式、分子式的方法,掌握相关有机物分子式确立的计算; 2.有机物分子式、构造式确实定方法难点聚焦一、利用有机物焚烧反响的方程式进行计算 相关化学方程式烷烃 C n H 2n+2 +3n1 O 2点燃nCO 2 + (n +1)H 2 O2 3n烯烃或环烷烃 C n H 2n点燃CO 2 + nH 2O+ O 22炔烃或二烯烃 C n H 2n 2 +3n1 O 2点燃nCO 2 +2(n -1)H 2 O苯及苯的同系物 C n H 2n 6+3n3 O 2点燃nCO 2 +2(n - 3)H 2 O3n O 2 点燃nCO 2 +(n +1)H 2 O饱和一元醇 C n H 2n+2 O +2饱和一元醛或酮 C n H 2n O +3n1 O 2点燃 nCO 2 +nH 2 O2饱和一元羧酸或酯 C n H 2n O 2 +3n2 O 2点燃nCO 2 +2nH 2 O饱和二元醇 C n H 2n+2 O 2 +3n1 O 2点燃 nCO 2 +2(n +1)H 2 O饱和三元醇 C n H 2n+2 O 3 +3n2 O 2点燃 nCO 2 +2(n +1)H 2 O由上可知,同样碳原子数的烯烃 ( 环烷烃 ) 与一元饱和醇完整焚烧时,耗氧量同样 (把C n H 2n+2 O 当作 C n H 2n ·H 2 O :同样碳原子数的炔烃 (二烯烃 ) 与醛 (酮 )及饱和二元醇完整焚烧时,耗氧量同样(醛 : C n H 2n O → C n H 2n 2 ·H 2 O 饱 和 二 元 醇 :C n H 2n+2 O2→ C n H 2n 2·2H 2 O );同样碳原子数的羧酸(酯 )与三元醇完整焚烧,耗氧量相同( 羧酸:C n H2n O2→C n H2n 4·2H2O饱和三元醇: C n H 2n 2O3→C n H 2n 2· 3H 2O )二、经过实验确立乙醇的构造式因为有机化合物中存在着同分异构现象,所以一个分子式可能代表两种或两种以上拥有不一样构造的物质。

高考高中化学58个考点精讲36-40

高考高中化学58个考点精讲36-40

36、镁和铝
( 祝同 学们在 六月 开始中 取得好 成绩, 为中 华民族 的伟大 复兴 奉献自 己的力 量)
1.复习重点 1.镁和、Al(OH)3 的两性。 2.难点聚焦 一、金属的通性
(祝同 学们在 六月 开始中 取得好 成绩, 为中 华民族 的伟大 复兴 奉献自 己的力 量) (祝同 学们在 六月 开始中 取得好 成绩, 为中 华民族 的伟大 复兴 奉献自 己的力 量) (祝同 学们在 六月 开始中 取得好 成绩, 为中 华民族 的伟大 复兴 奉献自 己的力 量) ( 祝同 学们在 六月 开始中 取得好 成绩, 为中 华民族 的伟大 复兴 奉献自 己的力 量)
(祝同 学们在 六月 开始中 取得好 成绩, 为中 华民族 的伟大 复兴 奉献自 己的力 量)
1.金属的晶体结构: 金属具有一些共同性质,是由它们的原子结构和晶体结构的相似性决定的。金属的价电子较少,容易失 去价电子变成金属离子,这些释出的价电子,不在属于那个或那几个指定的金属离子,而是整体金属的“集 体财富” 。它们在整个晶体内自由移动,人称“自由电子” 。有人描述金属晶体内的实际情况是“金属离子沉 浸在自由电子的海洋中” 。换言之,是金属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电性作用,使许多金属离子和 自由电子相互结合在一起形成晶体。 但是金属晶体中的“金属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电性作用”有相对强弱之分。一般来说,价 电子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小, “作用”愈强,其熔沸点相对较高,密度、硬度也相对较大。 例如:同一主族金属元素的原子,价电子数目相同,从上到下随原子序数的递增,电子层数增多,原子 半径增大,金属晶体中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的作用逐渐减弱,因此,它们的熔点逐渐降低,硬度逐渐减小。 如:碱金属熔点钠比钾高,硬度钠比钾大。 同一周期金属元素的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从左到右随原子序数的递增,价电子数增多,原子半径减小, 金属晶体中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的作用逐渐增强。因此它们的熔点逐渐升高,硬度逐渐增大。如:按钠、 镁、铝的顺序熔点依次升高,硬度逐渐增大。 2.金属的物理特性及解释 (1)金属都是电的良导体,通常情况下,自由电子在金属晶体内部的自由电子在金属内部作无规则的 热运动,当金属的两端存在电势差的时候,在电场力的作用下,这些自由电子便作定向的移动,酷似人的定 向移动就形成“人流”一样,电子的定向移动也便成了电流。 (2)在金属晶体内,自由电子运动时与金属离子相碰撞,引起两者的能量交换,致使整块金属达到了 同样的温度,这是金属导热的原因。 大多数金属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是由于这两种性质都与自由电子有关,所以善于导电的金属也善 于导热。常见的几种金属的导电、导热能力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6.溴乙烷 卤代烃1.复习重点1.溴乙烷的化学性质(水解、消去反应);2.卤代烃的物理通性、化学性质、卤原子的检验. 2.难点聚焦一、溴乙烷1.溴乙烷的分子组成和结构注解①溴乙烷是乙烷分子里的一个氢原子被溴原子取代得到的. 乙烷分子是非极性分子,溴乙烷分子是极性分子,这是因为溴乙烷分子中,溴原子的电负性大于碳,碳和溴原子之间的成键电子对偏向溴原子一边,因此,C —Br 是极性键.②溴乙烷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均不电离,是非电解质. ③溴乙烷的官能团是—Br. 2.溴乙烷的物理性质纯净的溴乙烷是无色液体,沸点C 4.38,不溶于水,可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 其密度大于水的密度.3.溴乙烷的化学性质 (1)溴乙烷的水解反应 实验6—1 课本第146页实验现象 向试管中滴入3AgNO 溶液后有浅黄色沉淀生成.解释 溴乙烷在NaOH 存在下可以跟水发生水解反应生成乙醇和溴化氢,溴化氢与3AgNO 溶液反应生成AgBr 浅黄色沉淀.实验探究①检验溴乙烷水解的水溶液中的Br 时,必须待试管中液体分层后再吸取上层液,以免吸取到未水解的溴乙烷.②检验Br前,先将较多的稀3HNO 溶液滴入待检液中以中和NaOH,避免OH 干扰Br 的检验.HBr OH H C OH H Br H C NaOH 5252也可写为:NaBr OH H C NaOH Br H C 5252点拨①溴乙烷的水解反应条件:过量的强碱(如NaOH).②溴乙烷的水解反应,实质是可逆反应,通常情况下,正反应方向趋势不大,当加入NaOH 溶液时可促进水解进行的程度.③溴乙烷的水解反应可看成是溴乙烷分子里的溴原子被水分子中的羟基取代,因此溴乙烷的水解反应又属于取代反应.④溴乙烷分子中的溴原子与3AgNO 溶液不会反应生成AgBr.(2)溴乙烷的消去反应①化学反应原理:溴乙烷与强碱(NaOH 或KOH)的醇溶液共热,从分子中脱去HBr,生成乙烯.②反应条件a .有强碱(如NaOH 、KOH)的醇溶液b .加热 ③消去反应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从一个分子中脱去一个小分子(如O H 2、HBr 等)生成不饱和(含双键或三键)化合物的反应,叫做消去反应.注意 消去反应必须是从相邻的碳原子上脱去一个小分子,只有这样才能在生成物中有双键或三键.小结1.知识网络如下图.2.溴乙烷的两个化学反应说明,受官能团溴原子的影响,当溴原子与碳原子形成C —Br 键时,共用电子对偏向溴原子,所以C —Br 键的极性较强,在其他试剂的影响下,C —Br 键很容易断裂而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 溴乙烷的化学性质比乙烷活泼.3.溴乙烷的水解和消去反应的区别1.官能团官能团是指决定化合物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 常见的官能团有:卤素原子(—X)、羟基(—OH)、醛基(—CHO)、羧基(—COOH)、硝基(—NO 2)、磺酸基(—SO 3H)、氨基(—NH 2)等. C ═C 和C ≡C 也分别是烯烃和炔烃的官能团.2.溴乙烷的性质(1)溴乙烷的物理性质:无色液体,沸点38.4℃,密度比水大.(2)溴乙烷的化学性质:由于官能团(—Br)的作用,溴乙烷的化学性质比乙烷活泼,能发生许多化学反应.①水解反应:C 2H 5—Br+H —OH NaOHC 2H 5—OH+HBr.卤代烃水解反应的条件:NaOH 的水溶液.由于可发生反应HBr+NaOH =NaBr+H 2O,故C 2H 5Br 的水解反应也可写成:C 2H 5Br+NaOH C 2H 5OH+NaBr.②消去反应:卤代烃消去反应的条件:与强碱的醇溶液共热.反应实质:从分子中相邻的两个碳原子上脱去一个HBr 分子. 由此可推测,CH 3Br 、(CH 3)3C —CH 2Br 等卤代烃不能发生消去反应.消去反应:有机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从一个分子中脱去一个小分子(如H 2O 、HBr 等),而生成不饱和(含双键或三键)化合物的反应.二、卤代烃 1.卤代烃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后所生成的化合物,叫做卤代烃. 如:Cl CH 3、22Cl CH 、3CHCl 、4CCl 、Br CH CH 23、2.分类(1)根据分子里所含卤素的不同,卤代烃可分为:氟代烃(22CF CF )、氯代烃溴代烃(Br CH CH 23)等.(2)根据分子中卤素原子的多少可分为:一卤代烃(Br H C 52、)、多卤代烃(3CHCl 、4CCl 、22Br CH 、3CHBr )等.(3)根据烃基的不同可分为:饱和卤代烃(Cl CH 3、Br H C 52、Cl CH Br CH 22 )、不饱和卤代烃(22CF CF 、CHCl CH 2)、芳香卤代烃等.3.命名(只需了解简单卤代烃的命名)原则:以连有卤原子在内的最长碳链作主链,卤原子和其他支链都作为取代基,从离卤原子最近的一端开始给主链上的碳原子进行编号,其余步骤同烷烃的系 统命名法. 如:4.卤代烃的物理性质(1)卤代烃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2)卤代烃分子的极性比烃分子强,卤原子的质量比氢原子的质量大许多,因此齿代烃的沸点和密度都大于同碳原子数的烃.(3)相同卤代物中,它们的沸点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增大(因碳原子数增多分子量增大,引起分子间作用力增大),密度却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减小. (因碳原子数增多,卤代烃分子中卤原子的质量分数降低).(4)室温下少数低级卤代烃(1~3个碳原子的氟代物,l ~2个碳原子的氯代物和溴甲烷)为气体,其余为液体,高级(碳原子数多)卤代烃为固体.释疑 课本第147页讨论.烃基不同时,一方面氯代烃的沸点随烃基中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升高;另一方面,如果烃基中所含碳原子数目相同时,氯代烃的沸点随烃基中支链的增多而降低.5.卤代烃的化学性质卤代烃的化学性质较活泼,这是由于卤原子(官能团)的作用所致. 卤原子结合电子的能力比碳原子强. 当它与碳原子形成碳卤键时,共用电子对偏向卤原子,故碳卤键的极性较强,在其他试剂作用下,碳卤键很容易断裂而发生化学反应.(1)水解反应HX OH R OH H X R NaOH或写作:NaX OH R NaOH X R注解①卤代烃水解反应实质是可逆反应. 为了促使正反应进行得较完全,水解时一定要加入可溶性强碱并加热,加强碱可与水解生成的卤代氢发生中和反应,减少生成物浓度,平衡右移,加热可提高水解反应的速率.②所有的卤代烃在一定条件下都可发生水解反应,卤代烃的水解反应可看成是卤代烃分子中的卤原子被水分子中的羟基取代(卤代烃分子中碳卤键断裂),故卤代烃的水解反应又属取代反应.(2)消去反应注解①卤代烃的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条件不同. 卤代烃和氢氧化钠水溶液反应时,卤基被羟基取代. 而卤代烃和氢氧化钠醇溶液反应时,氢氧化钠在醇这类弱极性物质中钠氧键不断裂,所以不能发生羟基的取代反应,只能发生消去反应.②消去反应与加成反应不互为可逆反应,因为它们的化学反应条件不相同. ③不是所有的卤代烃都能发生消去反应,相邻碳原子上无氢原子(即无a —H) 的卤代烃,不能发生消去反应.如等均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6.卤代烃的作用①在烃分子中引入卤原子常常是改变分子性能的第一步反应,在有机合成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②有些卤代烃特别是一些多卤代烃可直接用作溶剂、农药、制冷剂、灭火剂、麻醉剂和防腐剂等.③氟氯烃是一类多卤代烃,主要含氟和氯的烷烃衍生物,有的还含有溴原子. 氟氯烃大多为无色、无臭的气体,化学性质稳定、无毒,曾被认为是安全无害的物质,加之其具有不燃烧、易挥发、易液化等特性,几十年来被广泛用作冷冻设备和空气调节装置的制冷剂,以及用于制雾化剂,聚乙烯等泡沫塑料的发泡剂,电子和航空工业的溶剂、灭火剂,等等. 但是,也恰恰是由于氟氯烃的化学性质稳定,使其在大气中既不发生变化,也难被雨雪消除,在连年使用之后,每年逸散出的氟氯烃积累滞留在大气中,使其在大气中的含量逐年递增. 大气中的氟氯烃随气流上升,在平流层中受紫外线照射,发生分解,产生氯原子,氯原子可引发损耗臭氧的反应. 在这种反应中,氯原子并没有消耗,消耗的只是臭氧,所以实际上氯原子起了催化作用. 因此即使逸入平流层中的氟氯烃不多,但由它们分解出的氯原子却仍可长久地起着破坏臭氧的作用. 臭氧层被破坏,意味着有更多的紫外线照射到地面,而过多紫外线的照射,则会危害地球上的人类、动物和植物,造成全球性的气温变化. 因此,为了保护臭氧层,人类采取了共同的行动,签订了以减少并逐步停止生产和使用氟氯烃为目标的《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等国际公约.3.卤代烃的一般通性(1)物理通性:都不溶于水,可溶于有机溶剂. 氯代烷的沸点随烃基增大呈现升高的趋势;氯代烷的密度随烃基增大呈现减小的趋势.(2)化学通性:卤代烃的化学性质通常比烃活泼,能发生许多化学反应. ①取代反应:CH 3Cl+H 2O NaOHCH 3OH+HCl (一卤代烃可制一元醇)BrCH 2CH 2Br+2H 2O NaOHHOCH 2CH 2OH+2HBr (二卤代烃可制二元醇) ②消去反应:BrCH 2CH 2Br+NaOH醇CH 2═CH —Br+NaBr+H 2O (消去1分子HBr) BrCH 2CH 2Br+2NaOH醇CH ≡CH+2NaBr+2H 2O (消去2分子HBr)4.氟氯烃(氟利昂)对环境的影响 (1)氟氯烃破坏臭氧层的原理①氟氯烃在平流层中受紫外线照射产生Cl 原子. ②Cl 原子可引发损耗臭氧的循环反应: Cl+O 3 ClO+O 2 ClO+O Cl+O 2总的反应式: O 3+O Cl 2O 2③实际上氯原子起了催化作用. (2)臭氧层被破坏的后果臭氧层被破坏,会使更多的紫外线照射到地面,会危害地球上的人类、动物和植物,造成全球性的气温变化.【重点难点解析】一、溴乙烷的水解反应与消去反应的反应条件与产物 反应类型 反应条件 主要产物 相互关系水解(取代)反应 NaOH 的水溶液,△ CH 3CH 2OH 同时发生的两个互相平行,互相竞争的反应消去反应NaOH 的醇溶液,△CH 2═CH 2卤代烃在发生消去反应时,生成取代基较多的烯烃,这样的烯烃对称,稳定,(扎依采夫规律). 习惯上称为“氢少失氢”. 如:二、检验卤代烃分子中卤素的方法 1.实验原理:R —X+H 2ONaOH R —OH+HX HX+NaOH NaX+H 2OHNO 3+NaOH NaNO 3+H 2O AgNO 3+NaX AgX ↓+NaNO 3根据沉淀(AgX)的颜色(白色、浅黄色、黄色)可确定卤素(氯、溴、碘). 2.实验步骤:(1)取少量卤代烃;(2)加入NaOH 溶液;(3)加热煮沸;(4)冷却;(5)加入稀硝酸酸化;(6)加入硝酸银溶液.3.实验说明:(1)加热煮沸是为了加快水解反应的速率,因为不同的卤代烃水解难易程度不同. (2)加入稀硝酸酸化,一是为了中和过量的NaOH,防止NaOH 与AgNO 3反应对实验产生影响;二是检验生成的沉淀是否溶于稀硝酸.3.例题精讲例1 碳原子数在20以内的烷烃的所有同分异构体中,一氯代物无同分异构体的有多少种?寻求解题规律:解答这类题的常规思维方法是依次写出这些烷烃的各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然后仔细观察和分析,最后得出一氯代物无同分异构体的烷烃的同分异构体的种数. 用这种方法解答此题显然是不可能的,因为碳原子数在20以内的烷烃的同分异构体实在太多了(如C 10H 22的同分异构体就有75种之多). 难道此题就无法解答了吗?非也. 仔细分析课本上给出的C 5H 12的三种同分异构体,便不难发现如下规律:(1)除CH 4、C 2H 6外,一氯代物无同分异构体的烷烃的结构中只有三氢碳和无氢碳(我们将-CH 3称为三氢碳,-CH 2-称为二氢碳,称为一氢碳,称为无氢碳)两种碳原子(如新戊烷),即氢原子数一定是3的整数倍.(2)无氢碳完全对称.(3)同碳原子数的烷烃的各种同分异构体中,同时符合上述(1)和(2)的只有一种,且只有这一种的一氯代物无同分异构体.解析 除CH 4、C 2H 6、新戊烷外,氢原子数为3的整数倍的还有C 8H 18、C 11H 24、C 14H 30、C 17H 36、C 20H 42. C 8H 18和C 17H 36中分别可以有6个-CH 3和12个-CH 3,2个和5个,都能完全对称. C 11H 24、C 14H 30和C 20H 42中分别可以有8个-CH 3、10个-CH 3和14个-CH 3以及3个、4个和6个,都不能完全对称. 可见,碳原子数在20以内的烷烃的所有同分异构体中,一氯代物无同分异构体的有CH 4、CH 3CH 3、、、五种.例2 在有机反应中,反应物相同而条件不同,可得到不同的主产物,下式中R 代表烃基,副产物均已略去.请写出实现下列转变的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特别注意写明反应条件. (1)由CH 3CH 2CH 2Br 分两步转变为CH 3CH 2CHBrCH 3.(2)由(CH 3)2CHCH =CH 2分两步转变为(CH 3)2CHCH 2CH 2OH.解析 不对称烯烃与HBr(HX)加成时,一般是氢原子加在含H 较多的C =C 键碳上,这个规律叫Markovnikov 经验规律,简称“马氏规则”,当有过氧化物存在时则加在H 较少的C =C 键碳上,这叫“反马式规则”;而卤代烃在烯NaOH 水溶液中发生取代反应生成醇,在浓NaOH 醇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烯. 根据题给信息,要由1-溴丁烷转变为2-溴丁烷,可先把1-溴丁烷转变为1-丁烯,再根据“马氏规则”与HBr 加成即可;而要把3-甲基-1-丁烯转变为3-甲基-1-丁醇,应根据“反马式规则”,在过氧化物存在的条件下,先把烯烃转变为3-甲基-1-溴丁烷,然后水解便得了3-甲基-1-丁醇.答案:(1)CH 3CH 2CH 2CH 2Br,NaOH 乙醇溶液浓CH 3CH 2CH =CH 2 CH 3CH 2CH =CH 2适当的溶剂HBrCH 3CH 2CHBr-CH 3 (2)(CH 3)2CHCH =CH 2适当的溶剂过氧化物HBr,(CH 3)2CHCH 2CH 2Br(CH 3)2CHCH 2CH 2Br 不溶液稀NaOH (CH 3)2CHCH 2CH 2OH例3 碳正离子[例如CH 5+、CH 3+、(CH 3)3C +等]是有机反应中重要的中间体. 欧拉(G.Olah)因在此领域研究中的卓越成就而荣获1994年诺贝尔化学奖.碳正离子CH 5+可以通过CH 4在“超强酸”中再获得一个H +而得到,而CH 5+失去H 2可得CH 3+.(1)CH 3+是反应性很强的正离子,是缺电子的,其电子式是_________(2)CH 3+中4个原子是共面的,三个键角相等,键角应是_________(填角度).(3)(CH 3)2CH +在NaOH 水溶液中反应将得到电中性的有机分子,其结构简式是_________(4)(CH 3)3C +去掉H +后将生成电中性的有机分子,其结构简式是_________ 解析 本题难度较大,涉及结构、机理、产物等. 需要一定的阅读能力,将解题有关的信息与已学过的知识结合起来,加工成新的知识和理论,用于推理和判断:(1)CH 3+是缺电子的碳正离子,可看作是甲基失去一个电子后的产物:,由于是复杂的阳离子,要加上方括号.(2)CH 3+因四个原子共面,三个健角相等,应为平面正三角形:,键角120°(3)(CH 3)2CH +与NaOH 中OH -结合生成醇(CH 3)2CHOH. (4)(CH 3)3C +中三个甲基是对称的,其中任何一个—CH 3中去掉H +,即生成不饱和的烯烃(CH 3)2C ═CH 2.答案:(1);(2)120°;(3)(CH 3)2CHOH ;(4)(CH 3)2C ═CH 2例 4 钠着火一般用砂子熄灭,不能用CCl 4灭火,因为发生如下反应:4Na+CCl 4C+4NaCl. 现有科学家却利用此反应来制金刚石获得成功,试说明理由.解析 此题必须从结构上找原因:CCl 4是正四面体的分子晶体;而金刚石是以正四面体构成的空间网状的原子晶体. 在该反应中,CCl 4中的氯原子被钠夺取而生成NaCl,余下的碳原子仍按正四面体联接,向空间伸展,形成立体网状的金刚石. 应该说,该科学家具有创新性思维.答案:CCl 4是以碳原子为中心的正四面体,反应后,生成的碳原子间仍以正四面体联系,向空间伸展,也就形成了金刚石.例5 在有机反应中,反应物相同而条件不同,可得到不同的主要产物. 下式中R 代表烃基,副产物均已略去.请写出实现下列转变的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特别注意要写明反应条件. (1)由CH 3CH 2CH 2CH 2Br 分两步转变为CH 3CH 2CHBrCH 3 (2)由(CH 3)2CHCH ═CH 2分两步转变为(CH 3)2CHCH 2CH 2OH解析 化学反应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反应物相同而条件不同,主产物不同. 要充分理解信息,选择合适的条件进行转变:(1)按反应(Ⅱ)提供条件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烯烃CH 3CH 2CH ═CH 2;再按反应(Ⅰ)中条件在C ═C 双键含氢原子较少的碳原子加上溴原子.(2)按反应(Ⅰ)在1号碳原子上加上溴生成卤代烷(CH 3)2CHCH 2CH 2Br,再按反应(Ⅱ)中条件水解成醇.答案:(1)CH 3CH 2CH 2CH 2Br,NaOH 乙醇溶液浓CH 3CH 2CH ═CH 2+HBr CH 3CH 2CH ═CH 2适当的溶剂HBr CH 3CH 2CHBrCH 3(2)(CH 3)2CHCH ═CH 2适当的溶剂过氧化物HBr,(CH 3)2CHCH 2CH 2Br(CH 3)2CHCH 2CH 2Br 水溶剂溶液稀 NaOH (CH 3)2CHCH 2CH 2OH例6 在实验室鉴定氯酸钾晶体和1-氯丙烷中的氯元素,现设计了下列实验操作程序:①滴加AgNO 3溶液;②加NaOH 溶液;③加热;④加催化剂MnO 2;⑤加蒸馏水过滤后取滤液;⑥过滤后取滤渣;⑦用HNO 3酸化.(1)鉴定氯酸钾中氯元素的操作步骤是_________(填序号). (2)鉴定1-氯丙烷中氯元素的操作步骤是_________(填序号).解析 鉴定样品中是否含有氯元素,应将样品中氯元素转化为Cl -,再转化为AgCl,通过沉淀的颜色和不溶于稀HNO 3来判断氯元素.答案:(1)④、③、⑤、⑦、①. (2)②、③、⑦、①.评注 鉴定1-氯丙烷中氯元素实验的关键是在加入AgNO 3溶液之前,应加入HNO 3酸化,以用于中和NaOH 溶液,防止NaOH 与AgNO 3溶液反应成沉淀对实验产生干扰.4.实战演练一、选择题1.(2002年上海高考题)拟除虫菊酯是一类高效、低毒、对昆虫具有强烈触杀作用的杀虫剂,其中对光稳定的溴氰酯的结构简式如下图:下列对该化合物叙述正确的是A.属于芳香烃B.属于卤代烃C.在酸性条件下不水解D.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加成反应2.(2000年春季高考题)化合物丙由如下反应得到:丙的结构简式不可能是A.CH3CH2CHBrCH2Br B.CH3CH(CH2Br)2C.CH3CHBrCHBrCH3D.(CH3)2CBrCH2Br3.1—氯丙烷跟强碱的醇溶液共热后,生成的产物再跟溴水反应,得到一种有机物,它的同分异构体共有A.3种B.4种C.5种D.6种4.下列分子式所表示的化合物属于纯净物的是A.CHCl3B.C2H4Cl2C.C3H7ClD.C2H2Br25.下列各组物质能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是A.苯和甲苯B.溴和溴苯C.水和己烷D.水和乙酸6.某苯的同系物的分子式为C8H10,若苯环上的氢原子被卤原子取代,生成一卤代物有三种同分异构体,则该苯的同系物可能有A.4种B.3种C.2种D.1种7.要制得较纯净的溴乙烷,最好的方法是A.乙烷与溴发生取代反应B.乙烯与溴化氢发生加成反应C.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D.乙炔与溴化氢发生加成反应8.某学生将1—氯乙烷与NaOH溶液共热几分钟后,冷却,滴入AgNO3溶液,结果未见到白色沉淀生成,其主要原因是A.加热时间太短B.不应冷却后再加入AgNO3C.加AgNO3溶液前未用稀HNO3酸化D.反应后的溶液中不存在Cl-9.由2—溴丙烷为原料制取1,2—丙二醇,需要经过的反应为A.加成——消去——取代B.消去——加成——取代C.消去——取代——加成D.取代——消去——加成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0.(9分)(2002年上海高考综合题)四十四年了,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中国人终于在五里河体育场喊出“世界杯,我们来了!”比赛中,当运动员肌肉挫伤或扭伤时,队医随即对准球员的受伤部位喷射药剂氯乙烷(沸点12.27℃),进行局部冷冻麻醉应急处理. 乙烯和氯化氢在一定条件下制得氯乙烷的化学方程式(有机物用结构简式表示)是 . 该反应的类型是 反应. 决定氯乙烷能用于冷冻麻醉应急处理的具体性质是 .11.(12分)已知溴乙烷跟氰化钠反应后再水解可以得到丙酸.CH 3CH 2Br NaCN CH 3CH 2CNOH 2CH 3CH 2COOH产物分子比原化合物分子多了一个碳原子,增长了碳链. 请根据以下框图回答问题.F 分子中含有8个原子组成的环状结构.(1)反应①②③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填反应序号).(2)写出结构简式:E ,F . 12.(8分)有以下一系列反应,终产物为草酸,已知B 的相对分子质量比A 的大79,请推测用字母代表的化合物的结构式: C 是 ,F 是 . 13.(16分)(2002年上海高考题)某有机物J (C 19H 20O 4)不溶于水,毒性低,与聚氯乙烯、聚乙烯等树脂具有良好相溶性,是塑料工业主要增塑剂,可以用下列方法合成之:合成路线:上述流程中:(Ⅰ)反应A→B仅发生中和反应,(Ⅱ)F与浓溴水混合不产生白色沉淀.(1)指出反应类型:反应②反应④.(2)写出结构简式:Y F .J的化学方程式.(3)写出B+E(4)写出E的属于芳香烃衍生物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14.(10分)一种饱和卤代烃液体的密度为1.65 g/mL,它的蒸气对甲烷气体的密度为11.75,取11.4 mL这种卤代烃液体,跟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共煮,再用硝酸酸化,并加入适量硝酸银溶液恰好使浅黄色沉淀全部析出,生成37.6 g 沉淀,通过计算确定卤代烃的分子式和可能有的结构简式.附参考答案一、1.D2.解析:烯烃与Br2加成一定是在两个相邻的碳原子上进行.答案:B3.B4.A5.C环上的氢原子—卤取代物有三种同分异构体的是②、④两种.答案:C7.B 8.C答案:BCH3CH2Cl 加成氯乙烷沸点低,挥发时吸热二、10.[ CH2==CH2+HClCHBr2—CH347.乙醇醇类1.复习重点1.乙醇的分子结构及其物理、化学性质;2.醇的概念、通性、分类;乙醇、乙二醇、丙三醇的重要应用.2.难点聚焦一、乙醇的结构(1)乙醇是极性分子,易溶于极性溶剂,与水以任意比例混溶.(2)离子化合物,大部分有机物都能溶于乙醇,乙醇是常见的有机溶剂.(3)极性键①②③④在一定条件下都易断裂,碳碳键只有在燃烧或爆炸时才断裂.(4)羟基与氢氧根的区别①电子式不同②电性不同—OH呈电中性,OH-呈负电性.③存在方式不同—OH不能独立存在,只能与别的“基”结合在一起,OH-能够独立存在,如溶液中的OH和晶体中的OH-.④稳定性不同—OH不稳定,能与Na等发生反应,相比而言,OH-较稳定,即使与Fe3+等发生反应,也是整体参与的,OH-并未遭破坏.二、乙醇的化学性质1.乙醇的取代反应(1)乙醇与活泼金属的反应2CH3CH2OH+2Na→2CH3CH2ONa+H2↑①本反应是取代反应,也是置换反应.②其他活泼金属也能与CH3CH2OH反应,如2CH3CH2OH+Mg Mg(CH3CH2O)2+H2↑③Na与乙醇的反应比与水的反应缓和的多:2HO—H+2Na2NaOH+H 2↑说明乙醇中羟基上的H原子不如水分子中羟基上的H原子活泼④CH3CH2ONa(aq)水解显碱性.CH3CH2ONa+H—OH CH3CH2OH+NaOH(2)乙醇与HBr的反应CH3—CH2—OH+HBr CH3CH2Br+H2O①该反应与卤代烃的水解反应方向相反:但反应条件不同,不是可逆反应.②反应中浓H2SO4是催化剂和脱水剂.③反应物HBr是由浓H2SO4和NaBr提供的:2NaBr+H 2SO4Na2SO4+2HBr④反应过程中,同时发生系列副反应,如:2Br-+H 2SO4(浓)Br2+SO2↑+2H2O+SO2 4(3)分子间脱水①该反应是实验室制乙烯过程中的主要副反应.实验室制乙烯要求“迅速升温170℃”就是为减少该反应的发生.②该反应属取代反应,而不是消去反应,因为脱水在分子间而非分子内进行.③浓H2SO4是催化剂和脱水剂,是参加反应的催化剂.乙醚生成时,H2SO4又被释出.(4)硝化反应(5)磺化反应2.乙醇的氧化反应(1)燃烧氧化C 2H 6O +3O 2 点燃2CO 2+3H 2O ①CH 3CH 2OH 燃烧,火焰淡蓝色 ②烃的含氧衍生物燃烧通式为:C x H y O z +(x +4y -2z )O 2 点燃x CO 2+2yH 2O(2)催化氧化①乙醇去氢被氧化②催化过程为:CH 3CHO 生成时,Cu 又被释出,Cu 也是参加反应的催化剂. 三、脱水反应和消去反应的关系 脱水反应有两种,一是分子内脱水,如:这类脱水反应是消去反应,但不属于取代反应.二是分子间脱水,如:这类脱水反应不是消去反应,而是取代反应.消去反应有多种,有的消去小分子H 2O 分子,这样的反应又叫脱水反应,如①反应;有的消去其他小分子HX 等,如:这样的反应不叫脱水反应.总的说来,消去、脱水、取代三反应间有如图6-4所示关系:图6-4四、乙醇的结构和化学性质的关系物质的性质是由物质的结构决定的,乙醇的结构决定了乙醇的性质,特别是化学性质.根据分子中极性键易断裂的原理,把握了乙醇的结构,也就掌握了乙醇的性质.五、醇的概念醇是分子中含有跟链烃基或苯环侧链上的碳结合的羟基的化合物.这一概念,可从以下几个层面理解:(1)醇分子中含有羟基,且羟基个数不限,但不存在1个C原子上连有2个羟基的醇,因为这样的醇不稳定:(2)羟基连接在链烃基上的是醇,如CH3OH、等,但不存在羟基连在烯键(或炔键)C原子上的醇,因为这样的醇也不稳定.(3)羟基连在苯环上的不是醇,如,羟基连在苯环的侧链上的是醇,如(4)此外还有定义中不包括的一点,羟基连在环烷基(或环烯基)的C原子上的也是醇,如等.六、常见醇的种类和组成说明:所有烃的含氧衍生物都可用通式3表示.七、醇的溶解性醇分子中因为含有羟基而有极性,分子越大,羟基越少,极性越弱,在水中越难溶解;分子越小,羟基越多,极性越强,在水中越易溶解.所以:(1)C1~C3的饱和一元醇与水以任意比混溶;C4~C11的饱和一元醇部分溶于水;C12以上的饱和一元醇不溶于水.(2)乙二醇、丙三醇与水以任意比混溶.(3)易溶于水.八、甲醇、乙二醇和丙三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