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言 文 阅 读 基 础 知 识
专题25:文言文阅读之文言基础知识【精品课件】-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全国通用)
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
重点考向
(2)谓语省略 谓语是对主语加以就明,是句子中的重要成分,一般不省略,但在有些情况
下谓语也可以省略。 如,一鼓作气 再( )而衰,三( )而竭。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六则)后一分句省略了谓 语“择”。在译成现代汉语时,被省略的谓语一定要补充出来。 (3)宾语省略
趣》),其中主动者“癞蛤蟆”没有出现。 (2)用介词“于”放在动词后,并引出施动者 如《孟子三章》“百里溪举于市”说“百里溪从市场上被提拔起来,”属于被动意
义,而“介”词于则介绍处所(名词)“又留蚊于素帐中”。其中的“于”表示被动 的意思。
如“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可译为:而您被赵王所看重,所以燕王想 和您结好。
重点考向
考向三:文言常用句式 文言常用句式和现代汉语的常用句式基本是相对应的,主要要求同学们
掌握判断句、疑问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等五种句式。
1.判断句 现代汉语的判断句,一般要在主语的谓语之间加判断动词“是”。古代通常不用 “是”来联系,而是采用以下方式表示。 (1)用语气助词来表示判断 采用“……者,……也”“……,……也”“……,……者也”“…… 者……”“……者……者也”等词语用在谓语后面帮助判断。
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
重点考向
(3)定语后置句 定语:定语是用来修饰、限定、说明名词或代词的品质与特征的。 现代汉语的定语一般都放在它所修饰的中心词前,古文中有时为强调定语所表
示的意义或使句子节奏短而鲜明,可以把较长的修饰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如: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马之千里者。 定语后置句的翻译,可在译文中后置定语提到中心词之前,使之合乎现代汉语
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
初一文言文阅读技巧
初一文言文阅读方法初一文言文阅读方法一、文言文阅读入门关于文言文阅读能力要点,或者说阅读文言文的门径,前人概括为简明扼要的四句话,即“字训其义,句贯其意,文寻其脉,篇会其旨”,这是很符合文言文阅读规律的,是便于操作的。
下面则就这四点进行解说。
1.字训其义这是指能正确理解、解释词义(“训”是指“解释词义”),由于文言文以单音词为主,所以“字”相当于词。
文言文同现代汉语相比,最主要是词汇上的差异,因此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就必须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指常见常用的文言词语,而很生僻的不包括在内)。
文言词语有分为实词和虚词。
不管实词还是虚词,要达到“字训其义”,都要根据上下文来理解词义。
要记住“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即要准确理解某个词义,必须结合它所在的句子的意思来判断,而句子的意思,又必须结合它所在的整篇文章的内容来决定。
要做到“字训其义”,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应该具有推知词语意义(或者”猜词义”)的能力,这是很重要的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因为阅读时很难做到每个词义都曾经见过、学过更不用说掌握了,这就需要根据上下文合理地推知词义,而上下文语境乃至句意、文意都是推知词义的“已知条件”,2+X=5,X就是3,推知的道理是很明白的。
需要注意的是所推知的词义一定符合上下文、句意乃至文意,所以需验合才行。
推知词义的另一办法,就是善于利用选择题的选项,它们具有“注解”的作用(有的故意注解错误)。
2.句贯其意这是指在“字训其义”的基础上,使句子的意思贯通,也就是指理解句子在文中的意思,进而能翻译成现代汉语。
要做到这一点,要注意文言文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和用法。
特殊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等。
倒装句有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在理解这类句子和翻译时要调整为现代汉语语序。
省略句有主语省略、宾语省略等,理解、翻译时要补上省略的成分。
尤其是要注意文字省略“介宾”和“兼语”的情况(这是现代汉语中没有的)。
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乙卷文言文基础知识及拓展训练 导学案
五莲一中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历年高考题文言文阅读挖空训练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乙卷卷教师版【学习目标】1、读懂文本,理解大意,梳理思路;2、积累常见文言现象,准确翻译重点句子。
【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乙卷卷】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圣人之于天下百姓也,其犹赤子乎!饥者则食之,寒者则衣之,将之养之,育之长之,唯恐其不至于大也。
魏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谓吴起曰:“美哉乎河山之固也,此魏国之宝也。
”吴起对曰:“在德不在险。
昔三苗氏左洞庭而右彭蠡,德义不修,而禹灭之。
夏桀之居,左河、济而右太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而汤放之。
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
若君不修德,船中之人尽敌国也。
”武侯曰:“善”。
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鸟;憎其人者,恶其余胥。
咸刈厥敌,靡使有余,何如?”王曰:“不可。
”太公出,邵公入,王曰:“为之奈何?”邵公对曰:“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
”邵公出,周公入,王曰:“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推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而有饥色,公悲之,喟然叹曰:“令吏养之。
”晏子曰:“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
今君爱老而恩无不逮,治国之本也。
”公笑,有喜色。
晏子曰:“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
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不室者,论而供秩焉。
”景公曰:“诺。
”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
晋平公春筑台,叔向曰:“不可。
古者圣王贵德而务施,缓刑辟而趋民时。
今春筑台,是夺民时也。
岂所以定命安存,而称为人君于后世哉?”平公曰:“善。
”乃罢台役。
(节选自《说苑•贵德》)【注】《说苑》又名《新苑》,是汉代刘向所编纂的小说集。
作品原有二十卷,后仅存五卷,大部分已经散佚,后经宋朝曾巩搜辑,复为二十卷,每卷各有标目。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一课《文言文二则》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一课《文言文二则》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一、内容简述本文选自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的第二十一课,课文标题为《文言文二则》。
本篇课文由两篇文言文组成,内容短小精悍,充满哲理是古代智慧的结晶。
本篇课文旨在通过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让学生领略古代文化的魅力,了解古人的智慧,并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首先第一篇文言文以生动的描绘和简洁的语言讲述了一个富有哲理的故事,内容涉及为人处世、道德修炼等方面。
学生通过阅读,可以了解到古人的智慧以及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知识点包括文言文的词语理解、句式结构以及故事背后所蕴含的道理等。
接着第二篇文言文则是一篇寓言故事,通过一则短小精悍的故事揭示了某种社会现象或人生道理。
本篇文言文的语言精炼,寓意深远通过古人的智慧启示学生如何正确对待生活中的种种问题。
知识点主要包括文言文的阅读技巧、词义辨析以及寓言故事中的深层含义等。
在学习本文的过程中,学生将通过阅读课文原文,了解文言文的句式结构和语言特点,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文词汇和表达方式。
同时通过掌握知识点,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背后的含义和深层哲理。
此外课文后附有一些练习题,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文言文二则》是一篇富有哲理的课文,通过学习学生可以领略古代文化的魅力,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同时领悟到古人的智慧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1. 简述文章目的和文言文的重要性本文将为读者提供关于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第二十一课《文言文二则》的详细解读。
本文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掌握其语言特点,提升阅读文言文的技能。
同时本文也将对文言文的重要性进行探讨,以便引起广大师生和家长对文言文学习的重视。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文言文的地位逐渐凸显出来。
在六年级这一小学阶段的关键阶段,引导学生接触并学习文言文,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还能为其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因此本文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言文的特点,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从而提高其文言文阅读能力。
高一劝学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一劝学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总结高一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需要掌握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高一劝学文言文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一、文言文基础知识点1. 文言文的特点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一种形式,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区别。
文言文注重修辞和文笔的表达,使用的词汇、语法和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
2. 文言文的基本解读方法阅读文言文时,要注意了解文言文的基本解读方法。
首先,要掌握古代汉字的意义和用法,理解古代语境。
其次,要熟练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词汇与句法结构,如用典型的文言文词汇、句式进行解读。
3. 常用文言文词语解释在阅读文言文时,经常会遇到一些常用的文言文词语。
例如,“故”表示因此、所以;“辞”表示告别、辞职;“遗”表示保留、留下等。
熟练掌握这些常见词语的解释对理解文言文非常重要。
二、劝学文言文知识点1. 文言文劝学经典篇目高一劝学文言文经典篇目有很多,如《劝学篇》、《齐物论》、《荀子》等。
这些篇目都是古代名家劝学的经典作品,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2. 劝学主题的表达方式劝学文言文在表达方式上常常使用修辞手法和反问句等,以增强表达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例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反问句“余固知劝学之为难乎?”引起读者对于劝学的思考和反思。
3. 劝学文言文的背景和意义劝学文言文是古代名家对于学习的思考和总结,它们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教育观念和学习态度。
通过阅读劝学文言文,可以了解古代学者对于学习的要求和追求,对于我们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态度非常有帮助。
三、如何有效学习劝学文言文1. 正确把握文言文的语境和含义理解文言文的语境和含义对于学习劝学文言文至关重要。
通过阅读古代的历史、文化和哲学,了解其社会背景和古代人的思考方式,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读劝学文言文。
2. 积累常用词语和句式劝学文言文中常常使用一些特定的词语和句式,熟练掌握这些常用词语和句式对于理解和运用劝学文言文非常重要。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归纳(最新8篇)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归纳(最新8篇)文章开头和结尾的作用篇一开头语段的作用大致为:开篇点题,统领全文;引出下文,或为下文作铺垫;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结尾语段的作用通常是:总结全文,归结主旨;呼应开头,首尾圆润,使文章浑然一体;卒章显志,点明题旨;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等等。
文章的基本要素主题、材料、结构、语言,是文章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以往各种写作论著论之甚详。
主题是作者在文章中通过一系列精心选择、剪裁、并编织起来的具体材料所表达的最主要的思想和倾向(倾向就是对生活现实的憎爱情感或态度)。
将主题定义的中心词改成思想与倾向,虽只是一词之增,但由于它符合作文心理过程的实际,符合文章内容的实际,因而无论对写作实践或阅读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写作尤其是文艺创作,正如黑格尔所说:一方面求助于常醒的理解力,另一方面也要求助于深厚的心胸和灌注生气的情感。
树立了主题是最主要的思想和倾向的深刻观念,将使习作者更自觉地用两条腿走路,更自觉地酝情发思,使二者相互渗透,相互激发。
这就是情感思维。
难以望其项背的出处篇二望其项背,出自明朱有炖《三度小桃红》:气味浑厚,音调复谐,毕竟是本朝第一能手。
近时作者虽多,终难望其项背耳。
译文:气味浑厚,音调又和谐,毕竟这是本朝第一手能。
近来作者虽然多,终难望其项背部罢了。
意思是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脊百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望其项背它还有只能看到背影,看不清头部的意思,也可以用来比喻可以企及对方所达到的成就或境界,但通常以否定句表示与望的度对象有一定差距。
望其项背造句1、你能想象会什么望其项背声像,玛丽感觉还是要有深入的弟子都感到悲伤,那黑暗的日子。
2、曾八度入选全明星的姚明令多数NBA中锋难以望其项背,但最终他最大的对手可能一直就是他自己。
3、自然界中的螺旋形,奥妙无穷,人间杰出的美术家也难望其项背。
4、这是最伟大的童话故事电影,甚至没有一部能望其项背。
【初中语文】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要点解析
文言文答题技巧1.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和6个虚词的用法。
一般为古汉语的特殊用法为:一词多义、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
因此对课文中的这类词要特别重视,必须理解掌握《篇目点击》中收入的150个实词和6个虚词的用法,特别是初中教材中出现的义项。
2.在句子翻译中要有敏感的“特殊句式”意识。
如省略句,注意把省略的主语宾语加上;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
在翻译时要落实关键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翻译句子的语气句式必须与原句保持一致。
3.在课外文言文的阅读上,遇见不会的词或者一下没想起的词大可不必紧张,联系上下文,结合故事(文章)的情节,理解(猜)出它的意思,把词带到文章中去理解,切记翻译不可脱离文章。
如果选文下有注释,一定要充分利用注释的提示作用。
4.在课内语段阅读上要注重选文主要内容的归纳概括,如果在自己复习掌控的范围内,当然可以凭记忆答题;若自己复习不到位或记忆不清,则要仔细阅读选文收集处理信息,然后作出合理而简要的表述。
在课外文言文阅读上,要注意文章蕴含的道理体悟或文章中人物性格特征的归纳提炼。
2文意理解题型(1)阅读文言选段,把握主要内容。
先通读全文,明确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作者的看法;接着排除不需要翻译的人名、地名、官名等,分析其关系,以便能更准确地理解。
(2)分析题目要求,锁定答题区域。
就题目要求来反复阅读相关文字,找准答题的切入点,依次思考答案;同时还要注意文段的出处和注释,依次寻找突破口。
(3)一一对应,仔细分辨。
在找准信息点后,将选文与信息点一一对应,认真弄清原文内涵,琢磨内容要点,分析文章哪一句可以涉及题干的内容。
(4)抓住重点,准确翻译。
在分析信息点时,要注意准确翻译,当然并不是完全都翻译过来,此时需抓住重点,即对文意理解容易产生分歧的地方要仔细阅读。
(5)联系全文,整体分析。
站在全文的高度综合理解文意,整体分析,不可以偏概全。
(6)表述正确,文字简练。
现代文阅读知识点汇总
最全现代文阅读知识点汇总“现代文阅读基础知识及答题格式归类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二十四、其他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解题方法归类考点一:说明对象考查类型:“这篇文章或文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对策: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 ..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考点二:说明对象的特征类型1、直接找出说明事物的特征的句子对策: A、看题目 B、在首段中找 C、抓关键词句类型2、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对策: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考点三、说明方法类型1、直接回答文章或段落的说明方法对策: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的主要特点;然后根据文段内容分析判断..类型2、文章某段或某句运用何种说明方法极其作用对策:找出运用的说明方法;再根据下列说明方法的作用具体回答..1、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2、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3、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4、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5、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6、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或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或事理..7、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8、引用法: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考点四、说明顺序类型: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对策:1、了解说明顺序的基本常识:说明文有三种写作顺序..1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在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2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3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的具体分析: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总—分2、掌握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考点五、说明语言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对策: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答题;格式: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或事理..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对策: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或不符合实际..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对策: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对策:找出语言准确的词句;然后说明其作用..找准确词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找有精确数据的句子;②找有概数的句子;③找使用限制性词语的句子..类型5、指示代词的含义类型: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考点六、概括信息类型:概括提炼相关信息对策:①提取要点;直接找到有关中心句..这种方法适合于中心明确、论述简洁鲜明的文章..②抽象说明;即自己组织语言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揭示..这种方法适用于评价事理、剖析事理、阐明特性等各类文章..抽象说明的关键在于全面把握文章内容;抓住本质..③综合归纳;这种方法适用于比较复杂的内容..它要求首先明确有关的若干要点;然后再把几个要点归纳起来进行整合..考点七、文段作用类型:说明某段或某句的作用对策:这种题目答题的角度有二:1结构、内容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或前文..有时在文章在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或说明事理的作用..2结合说明方法谈..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考点八、补写相关语句类型1、在空格处补写一句话;与下文语意相连贯对策:空格在开头结尾处往往是要补写中心;要分析文段的内容再思考..类型2、请你运用画线部分运用的说明方法补写一段话..对策:补写内容紧扣所说明的事物;并且准确合理地使用上文中的说明方法..考点九、中心句类型1、直接找出文中的中心句..对策:在开头结尾或中间找;个别的在文段中间..类型2、概括文段的中心句..对策:1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不仅要注意主要的;还要注意次要的..2紧扣表秩序的词语;如“首先”“其次”“还有”等词语;参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括..考点十、拓展题型类型:对选文的某一内容或形式;发表自己的看法;结合选文的某一内容展开联想;就……谈一点看法或设想等..对策:结合实际;结合原文;根据库存;按文章所介绍的事物的特征去写..1、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作用二个要点..具体如下:①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答题格式:举出……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观点..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答题格式:充分有力地论证了……了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观点;使论证浅显易懂;易于接受..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答题格式: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述;更突出论证了……观点..2、分析论据的类型和作用:论据可分为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二种类型答题要点二个方面:1明确论据类型;2具体分析作用..这个题目就其实质是考查论据与论点的关系;无论是与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都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所以;规范性答题格式如下:这是……论据;在文中起着证明……论点;如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补充论据作为一种新题型正在流行;做这种题目;注意以下二个方面:1看清楚要求补充的论据类型;即看清楚要求的是名言还是事例;2补充名人事例要注意字数限制..当然;作为应考;可以准备“勤奋”、“处世”等常见主题的名人事例和名言..名言字数要少;事情要熟悉;不要为求新而准备那些较长名言或不熟悉的名人事例..3、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①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②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③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④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⑤、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展开论述..4、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首先应该了解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其实;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做这个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5、文段结构作用:1引出全下文;2总结前全文;3承上启下..作为议论文段的作用;必须结合文体特征具体加答..开头段的作用:往往起着引出中心论点论题;那么;我们可以参考下面的二个具体答题规范格式的例子使用或变通使用:①开头通过写……的事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②开头通过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③开头通过引用名人趣事或……的奇闻趣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也起到吸引读者下读的作用;增强了论述的趣味性..结尾段的作用:1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2重复或强化……的中心论点;3发出……的号召或劝勉人们……;4补充论证了……..有时候会考查这方面作用;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密..6、引用小诗、故事的作用增强趣味性;作为论据来证明论点;若是在开头;还有引出论题论点的作用..7、解答议论文阅读题目中常见易犯的解题错误有:①论题、论点分不清..有些议论文标题是论点;有些则是论题..在答题过程中;题干要求找出中心论点..有些学生就会把标题找出来做为答案;殊不知它只是一个论题;而不是论点..实际上论题是作者所要议论的问题;而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②议论文论证方法与说明文中说明方法混淆不清..议论文中举例论证、比喻论证与说明文中的举例子、打比方常常混为一谈..关键是要分清文体;熟练掌握不同文体的专用术语..③把“论证上有何特点”简单理解成“运用何种论证方法”..学生答题时;往往把论证上有何特点直接答成四种论证方法中的一种或几种..而这种题的答法应该是“先运用何种论证方法从哪个角度正面或反面证明了什么观点;然后运用何种论证方法从哪个角度正面或反面证明了什么观点;前后是否形成对比..1、记叙文概念: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2、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3、叙述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4、记叙线索:1以时间为线索2以事件为线索3以某物为线索..4以某人为线索..5以见闻为线索..6以地点的转换为线索..7以感情为线索..有的文章不止有一条线索;线索有主线、副线之分;有明线、暗线之分..5、叙述的人称: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有时也用第二人称..6、记叙文的详略:叙述中的详略问题是一个取材、组材如何扣紧中心;体现主题的问题..凡是对主题思想起重要作用;内涵深刻、情节生动的具体材料;就展开详写;而对主题思想起次要作用的材料;可只作概括叙述..阅读记叙文;应注意材料的详略处理是如何为主题服务的..次要材料虽不能详写;但也不能不写;因为涉及到文章点面结合的问题..点详写;体现文章的深度;突出主题思想;面略写;体现文章的广度;使文章全面、丰满;完全不写次要材料;会使文章的面受到影响..7、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人物可以进行正面描写;也可以进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包括直接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内容..间接描写就是通过描写其它人物的言行、心理或者环境来表现主人公..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环境描写的作用:①表现时代风貌、展现风土人情②衬托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性格③深化主题④交代背景、渲染气氛⑤感染读者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⑥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或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8、记叙文中的过渡和照应1过渡作用:承上启下①连接不同事件或不同场景..②记叙、议论、抒情间的转换..③转换不同的叙述方式..2照应..分析文章的照应;要做到四看:①看起段与题目的照应..②看开头与结尾照应..③看前设悬念;后有照应;层层推进;多处照应.. ④看相同或相近的语句、段复叠式照应..9、理解关键词语的深刻含义:把握文章中关键词语;对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分析人物性格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关键词语;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1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语语的含义..2试用同义或近义词语替换作比较;理解词语的含义..理解得对不对;还可通过朗读体味;通过工具书来查证..3注意句中隐含的意思即言外之意..10、理解句子的含义1 文章开头段句的作用可能有:点明中心、设置悬念、总领全文、引出下文话题、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等;2 文章结尾段句的作用可能有:画龙点睛、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总结全文、首尾呼应、前后照应、结构完整等;3 文章中间段句的作用可能有:过渡承上、启下、承上启下作用..以上三种题型回答时格式为:在内容上;起到---------的作用;在结构上;起到---------的作用..11、常用的修辞方法:①比喻形象;生动……;②拟人形象;生动……;③夸张;④排比增强气势;⑤对偶;⑥引用增强气势;⑦设问;⑧反问增强语气比喻句的作用可能有:形象、生动地描写了什么本体的哪些特点..排比句作用是节奏明快;语气连贯;读起来酣畅淋漓;气势磅礴;表达出强烈的感情..12、记叙文的表现手法写作方法:①象征;②对比;③衬托人物;④烘托气氛;⑤伏笔/铺垫;⑥照应/呼应;⑦扬抑欲……先……;⑧借景抒情/借物喻人/托物言志;⑨悬念;⑩巧合..13、划分记叙文的段落层次:划分段落层次要注意掌握以下几种方法:1按时间先后划分..2按地点的转换划分..3按描述内容的角度划分..4按思想感情的变化划分..5按总——分——总的结构特点划分..14、概括记叙文的各段段意:1摘句法:摘出文段的中心句;2概括法:概括文段的主要意思;3联合法:有些文段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重要意思;就要把这些意思连接起来;概括出联合段意..概括一件事的框架方法是:谁一般是文章的主人公干了什么..15、归纳记叙文的中心:1从分析标题入手..2从分析材料入手..3从分析段首入手..4从分析篇末入手..5从分析文中议论、抒情入手..6从概括段意或分析人物事件入手..概括记叙文的中心有一套常用的格式: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16、分析记叙文的人物形象:1从分析人物的直接描写入手..2从侧面描写入手..3从细节描写入手..4从分析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入手..17、分析记叙文的写作特点:分析记叙文的写作特点;除了注意体裁的特点之外;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从文章的取材方面看..2从文章结构布局方面看..3从文章的表达方式看..4从文章的语言运用方面看..18、记叙文的六步阅读法:这是一种根据文体特点来阅读记叙文的基本方法..它适用于阅读一切以记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写人、写事、记事、绘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各种类型文章..如:消息、通讯、特写、速写、日记、游记、参观记、访问记、回忆录、人物传记、报告文学等等..其方法一般可以概括为下列六个步骤:⑴看标题信息;揣摩记叙类型;⑵抓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⑶理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⑷辨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⑸挖中心思想;理解作品意义;⑹析表现手法;以供习作借鉴..19、赏析语段:1内容写什么;选材有什么独到之处;2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3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20、标点符号:1引号的五种用法:①表引用;②表特定称谓;③、表强调/表着重指出;④表特殊含义;⑤表讽刺或否定..2破折号的五种用法:①表解释说明;②表声音的中断或延长;③表插说;④表话题转换;⑤表递进..3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②表语言断续;③表话未说完;④表心情矛盾;⑤表思维跳跃;⑥表思索正在进行..归类03初中语文诗歌赏析的表达技巧1、表现手法: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双关等等..2、修辞方法: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双关、设问、反问、反复等..3、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正侧结合;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3、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4、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5、思想感情有: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绪、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等..6、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等..。
《文言文入门》课件
把握文言文段落的结构
总结词
段落结构是理解文言文的重要环节,有 助于把握文章的整体思路和逻辑关系。
VS
详细描述
在阅读文言文段落时,要特别注意段落的 开头、结尾和过渡部分,理解段落内部的 层次和逻辑关系。同时,要注意段落中句 子的排列和组合方式,以更好地把握段落 的结构和主题思想。
理解文言文篇章的主题思想
文言文语法
词类活用
指某些词在不同的语境中临时改变其 基本功能和词性。例如名词用作动词 ,形容词用作动词等。掌握词类活用 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之一。
特殊句式
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等。这 些句式在文言文中比较常见,了解其 特点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含义 和逻辑关系。
文言文修辞手法
对偶
指用结构相同、意义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意思,增强语 言的表现力和节奏感。在文言文中,对偶是一种常见的修辞 手法。
详细描述
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主题或题目,要求他们运用文言文 进行写作。在写作过程中,强调语言的准确性和精炼性 ,以及文章的结构和条理。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展现 个人风格,同时注意纠正语法错误和表达不准确之处。
THANKS
感谢观看
总结词
理解篇章主题思想是文言文阅读的最终目的,需要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旨和中心思想 。
详细描述
在阅读文言文篇章时,要特别注意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中心思想 。同时,要注意文章中各个段落之间的联系和逻辑关系,以更好地把握整个篇章的主题 思想。此外,要注意文言文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如借景抒情、寓言叙事等,以更好地理
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主题思想。
04
文言文翻译技巧
直译与意译
直译
按照原文的句式和语法结构进行 翻译,尽量保留原文的表达方式 。
《小学文言文阅读》课件
学生对文言文阅读中遇到的问题与 困难
未来学习展望与建议
拓展阅读范围:鼓励学生阅读更多文言文作品,提高阅读能力和兴趣 深入理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言文作品,培养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合作学习等,提高教学效果 结合实际应用:将文言文阅读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第二章
标题
标题:小学文言 文阅读
副标题:培养文 言文阅读兴趣和 能力
课件封面图片: 一幅古代儿童阅 读文言文的插图
课件封面字体: 楷体或宋体,适 合古代氛围
制作人
姓名:XXX 单位:XXX小学 制作时间:XXXX年XX月XX日 制作目的: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和理解文言文
制作日期
2022年1月 小学文言文阅读 课件封面 制作团队:XXX
《小学文言文阅读》 PPT课件
PPT,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PPT
目录
CONTENTS
01 添加目录标题 02 课件封面 03 课件目录 04 文言文基础知识 05 小学文言文阅读指导
06 小学文言文阅读实例分析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第一章
课件封面
课件目录
第三章
课件内容概览
课件结构与布局
课件使用方法与技巧
课件内容与特点 课件制作与设计思路
教学目标
掌握文言文阅读 的基本方法
培养学生对文言 文的兴趣和热爱
提高学生的文言 文阅读能力和理 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文学 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知识点:小学文言文阅读 中的重要知识点
难点解析:针对小学文言文阅 读中的难点进行解析
《文言文阅读》课件
02 文言文阅读技巧
理解文意
总结词
理解文意是阅读文言文的基础,需要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语法结构。
详细描述
在阅读文言文时,首先要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大意。对于生僻字词和不熟悉的 语法结构,可以通过查阅字典、词典或相关资料来帮助理解。同时,要注意积累 常见的文言文词汇和用法,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水平。
专有名词
文言文和现代汉语在词汇方面存在显 著差异,文言文使用古汉语词汇,而 现代汉语则使用近现代汉语词汇。
文言文中包含大量古代专有名词,如 人名、地名、官职名等,这些在现代 汉语中可能已经消失或被替代。
词义演变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文言文的词汇 意义已经发生了变化,现代汉语中这 些词汇的意义可能与文言文不同。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句法比较
句式结构
文言文的句式结构和现代汉语存 在较大差异,如省略句、倒装句
等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
语气助词
文言文中的语气助词与现代汉语 有所不同,如“也”、“乎”、 “矣”等,这些助词在现代汉语 中可能不再使用或意义发生了变
化。
词序
文言文中的词序与现代汉语有所 不同,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 句式结构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
表达方式比较
文言文精练
文言文表达方式简洁精练,语言优美 ,常常使用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 读来朗朗上口。
现代汉语通俗易懂
现代汉语表达方式更加通俗易懂,更 贴近口语化,易于理解和接受。
05 文言文阅读实践
阅读练习
总结词
通过阅读文言文文章,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 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
详细描述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文言文篇章,设计多种阅 读练习,如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帮 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提高阅读速பைடு நூலகம்和 准确性。
初中文言文阅读技巧
掌握技巧,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速度和准确性
熟记文言文常用词汇和句式 理解文言文特殊语法和句式 掌握文言文阅读技巧,如断句、翻译等 阅读文言文时,注意上下文联系,理解文意
培养文言文阅读兴
04
趣和习惯
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阅读材料,逐步提高难度
阅读材料选择: 选择适合自己 水平的文言文 阅读材料,如
《论语》、 《孟子》等
兴趣引导:选择自 己感兴趣的文言文 题材,如历史、文 学等
学习方法:掌握文 言文的基本语法和 词汇,提高阅读能 力
交流分享:与同学 、老师交流阅读心 得,互相鼓励,共 同进步
积极参与文言文学习活动,与同学分享阅读心得和经验
参加文言文阅读比赛,提高阅读能 力
定期分享阅读心得,互相学习,共 同进步
添加标题
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提高应试效率和成绩
理解文言文:理解文 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 汇,掌握文言文的基 本结构和特点。
阅读技巧:掌握阅读 文言文的技巧,如抓 住关键词、理解句意、 分析文章结构等。
答题技巧:掌握答题 技巧,如分析文章主 旨、理解作者情感、 分析文章结构等。
提高应试效率:掌 握答题技巧,提高 答题效率,提高应 试成绩。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加入文言文学习小组,共同探讨疑 难问题
参与文言文写作活动,提高写作能 力
加强文言文实践应
05
用能力
尝试翻译简单文言文片段,提高翻译能力
选择合适的文言文片段,如《论语》、 《孟子》等经典著作中的段落
逐字逐句翻译,注意文言文的语法和词 汇特点
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和情感
反复练习,不断提高翻译速度和准确性
汇报人:XX
参考译文,对比自己的翻译,找出不足 并改进
初中文言基础知识入门
地点
方式
状语
总结
定语+的+名词(主语/宾语)
状语+地+动词(谓语)
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 基本成分主谓宾,连带成分定状补 定语必在主宾前,谓前是状谓后补 六种关系辨分明,分析正误不马虎
速记口诀
补语
在汉语中,在多数情况下,补语一般都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前面有一个助词“得”
补语是述补结构中补充说明述语的结果、程度、趋向、可能、状态、数量等的成分。补语与述语之间是补充与被补充、说明与被说明的关系。
辨析词的古今义,古今异义的词语是学习文言文的重点之一。一要注意古今词义的差别,积累课内所学课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如“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中“河”专指“黄河”;而现在已是一个普通名词,成为河流的通名。再如:“扁鹊望桓侯而还走”中“走”是“跑”的意思;现代汉语中的含义是“行走”。二要注意不要把连在一起的两个文言单音词误认为现代汉语的双音合成词。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中“中间”是两个词,意思是“里面夹杂着”。
01
02
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句后作补语。如:“于富者”就是置于句后作补语的介词短语。
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如:“甚矣,汝之不惠。”“美哉,我少年中国。”
1.省略主语。 (1)承前省。 如:“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 (2)承后省。 如:“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3)自述省。 如:“(予)爱是溪,入二三里,(予)得其尤绝者家焉。” (4)对话省。 如:“(孟子)曰:‘独乐(yuè)乐(lè),与人乐(yuè)乐(lè),孰乐(lè)?’(王)曰:‘不若与人。’”
2.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等表示判断。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知识梳理
202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知识梳理一、考查形式多以选择、简答的形式考查。
一般考查实词、虚词、文言断句、古代文化常识、筛选概括信息、翻译等。
二、知识讲解(一)五类常考实词1.通假字所谓通假,就是两字通用或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
它的分类如下:(1)通用字: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也相通的字,古代可以写这个,也可以写那个。
例:《烛之武退秦师》中“失其所与,不知”的“知”就是“智”的意思,“知”和“智”这两个字在古代是通用的,现代一般认为“知”通“智”。
(2)假借字: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毫不相干的字,古代有时也可以借代。
例:《鸿门宴》中“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的“蚤”,本义是跳蚤,因为它和“早”的读音相同,被借用了“早”的意义。
“早”是本字,“蚤”是假借义,“蚤”是“早”的假借字,“蚤”通“早”。
(3)古今字:一个汉字(古字)原有几个意义,后为区别,另造一个新字(今字)来表示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意义。
例:《师说》中“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受”字是古字,“授”是今字。
2.一词多义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
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即词产生时的最初的根本的意义。
如“道”的本义是“路途、道路”。
词的引申义,就是词由本义派生出的与本义相关的其他意义。
如“道”的引申义为“方向、方法、道理”。
词的比喻义,就是词建立在比喻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
如“爪牙”的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比喻义是“得力的帮手或武士”,现在属贬义词。
3.古今异义古今异义是指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和用法不同的词语。
这种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形成的,大致包括词意扩大、词意缩小、词意转移、词意强化、感情色彩变化几种。
(1)词义扩大:古义的范围小于今义。
如“中国”,古义指“中原地区”,今义指“整个中国”。
(2)词义缩小:古义的范围大于今义,今义一般包含在古义之中。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基础知识及阅读答题技巧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基础知识及阅读答题技巧一、重点实词1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 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2 .俄而雪骤 ( 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 )3 .公欣然曰 ( 高兴的样子 )4 .白雪纷纷何所似 ( 何,疑问代词,什么;似,像 )5 .撒盐空中差可拟 ( 差,大体;拟,相比 )6 .陈太丘与友期行 ( 约定 )7 .太丘舍去 ( 丢下(他)而离开 )8 .门外戏 ( 玩耍 )9 .相委而去 ( 委,舍弃;去,离开 )10 .下车引之 ( 拉,牵拉 )11 .元方入门不顾 ( 回头看 )12 .学而时习之 ( 按时 )13 .不亦说乎 ( 同“悦”,愉快 )14 .人不知而不愠 ( 生气,恼怒 )15 .吾日三省吾身 ( 日,每天;省,自我检查、反省 )16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诚信 )17 .传不习乎 ( 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18 .温故而知新 ( 学过的知识 )19 .学而不思则罔 ( 罔然无所得,即没有收获 )20 .思而不学则殆 ( 疑惑 )21 .静以修身 ( 个人的品德修养 )22 .俭以养德 ( 培养品德 )23 .非宁静无以致远 ( 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24 .非学无以广才 ( 增长才干 )25 .非志无以成学 ( 达成,成就 )26 .淫慢则不能励精 ( 放纵懈怠 )27 .意与日去 ( 消失,逝去 )28 .险躁则不能治性 ( 轻薄浮躁 )29 .多不接世 ( 接触社会 )30 .将复何及 ( 来得及 )31 .一狼径去 ( 径直 )32 .屠暴起 ( 突然 )33 .缀行甚远 ( 连接、紧跟 )34 .屠自后断其股 ( 大腿 )35 .苫蔽成丘 ( 覆盖、遮盖 )36 .目似瞑 ( 闭上眼睛 )37 .狼亦黠矣 ( 狡猾 )38 .眈眈相向 ( 注视的样子 )39 .一狼仍从 ( 跟从 )40 .屠大窘 ( 处境困迫,为难 )41 .顾野有麦场 ( 看,视 )42 .积薪其中 ( 柴草 )43 .又数刀毙之 ( 杀死 )44 .一狼洞其中 ( 洞穴,这里用作动词,指挖洞 )45 .止露尻尾 ( 屁股 )46 .乃悟前狼假寐 ( 假装睡觉 )47 .止有剩骨 ( 仅,只 )48 .两狼之并驱如故 ( 并,一起;故,原来的 )49 .恐前后受其敌 ( 这里指攻击 )50 .弛担持刀 ( 弛,解除,卸下;持,拿起 )51 .有人忧天地崩坠 ( 倒塌坠落 )52 .天果积气 ( 果然、果真 )53 .只使坠 ( 纵使,即使 )54 .充塞四虚 ( 四方 )55 .及其家穿井 ( 待,等到 )56 .国人道之 ( 讲述 )二、重点虚词三、通假字1 .尊君在不 ( 同“否”,读fǒu,相当于“吗” )2 .不亦说乎 ( 同“悦”,愉快 )3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4 .其人舍然大喜 ( 同“释”,解除、消除 )四、词类活用1 .友人惭 ( 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2 .学而时习之 ( 名词作状语,按时 )3 .吾日三省吾身 ( 名词作状语,每天 )4 .温故而知新 ( 形容词用作名词,故,学过的知识;新,新的理解和体会 )5 .传不习乎 ( 动词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6 .饭疏食 ( 名词作动词,吃 )7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8 .非学无以广才 ( 形容词作动词,增长 )9 .狼不敢前 ( 名词作动词,上前 )10 .恐前后受其敌 ( 名词作动词,攻击 )11 .一狼洞其中 ( 名词作动词,挖洞 )12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名词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 )13 .其一犬坐于前 ( 名词作状语,像狗似的 )14 .苫蔽成丘 ( 名词作状语,盖上 )15 .一屠晚归 ( 动词作名词,屠户 )16 .一屠晚归 ( 名词作状语,傍晚 )17 .弛担持刀 ( 形容词作动词,解除,卸下 )五、一词多义六、古今异义1 .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__ 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__今义:__ 指子女__2 .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__ 文章的义理__ 今义:__文章的意思__3 .去后乃至古义:__ 离开__ 今义:__到、往__4 .相委而去古义:__ 舍弃__ 今义:__委屈、委托__5 .元方入门不顾古义:__ 回头看__ 今义:__照顾__6 .与人期行古义:__ 约定__ 今义:__日期__7 .下车引之古义:__ 拉,牵拉 __ 今义:__引用__8 .不亦君子乎古义:__ 有才德的人__今义:__ 泛指品德高尚的人__9 .可以为师矣古义:__ 可以凭借__ 今义:__可能、许可__ 10 .饭疏食,饮水古义:__ 粗劣__ 今义:__疏通、疏散__11 .饭疏食,饮水古义:__ 冷水__今义:__ 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__12 .匹夫不可夺志也古义:__ 平民中的男子,泛指平民百姓 __ 今义:__ 无学识、无智谋的人__13 .吾日三省吾身古义:__ 多次__ 今义:__数词,三 __14 .非宁静无以致远古义:__ 精力集中__ 今义:__安静、不嘈杂__15 .险躁则不能治性古义:__ 轻薄__ 今义:__危险、不安全__16 .淫慢则不能励精古义:__ 懈怠__ 今义:__速度缓慢__17 .少时古义:__ 稍微__ 今义:__数量小__18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古义:__ 多少__ 今义:__几何学的简称__19 .止增笑耳古义:__ 古文言文出现在句尾时,通常解释为“罢了” __ 今义:__ 耳朵__20 .屠自后断其股古义:__ 大腿__ 今义:__屁股__21 .身亡所寄古义:__ 依附,依托 __ 今义:__寄托__22 .因往晓之古义:__ 告知,开导 __ 今义:__知道__七、文言句式1 .省略句。
新疆中考文言文必考重点知识点
新疆中考文言文必考重点知识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新疆中考文言文必考重点知识点文言文作为我们国家的传统语文之一,在中考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对于新疆中考的学生来说,文言文的考核更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新疆中考文言文必考的重点知识点。
一、文言文的基本特点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又称古文或正书。
其主要特点是使用古代的文字体系,如不常用的繁体字、古代标点符号等。
文言文也有其独特的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例如多用句式倒装、省略等手法。
二、文言文的基础知识1. 文言文的标点符号:文言文中常见的标点符号有顿号、顿逗、句号、问号、叹号等。
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必须熟练掌握这些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
2. 文言文的古代汉字:文言文中的部分字词是古代汉字,不同于现代汉字的使用方法。
学生需要了解这些汉字的含义和用法,才能够正确地理解文言文的内容。
3. 文言文的常用句式:文言文中有许多常用的句式结构,如主谓句、状中句、倒装句等。
学生需要熟练掌握这些句式,以便正确地进行阅读和理解。
4. 文言文的词汇:文言文中有很多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词汇,学生需要掌握这些词汇的含义和用法,以便顺利地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文章。
三、文言文的阅读方法1. 先通读全文: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应先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大意和主题。
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文章的脉络和结构。
2. 注重细节理解: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学生还需要注重细节的理解和分析。
他们要注意文言文中的句子结构、词汇使用等细节,以便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
3. 多加练习:阅读文言文是一个长期积累和练习的过程。
学生应该多读一些经典文言文作品,多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以提高自己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1. 增加词汇量:写作是要求对词汇的掌握非常重要。
学生需要增加自己的词汇量,尤其是一些文言文中常用的词汇,才能更好地进行写作。
2. 练习句式转换:文言文的句式结构往往较为复杂,学生可以通过练习将一些现代汉语的句子转换为文言文的句式,以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新统编版1-9年级语文体系知识树整理教材-通用
统编版语文体系知识树小学语文体系知识树中学语文体系知识树目录0102小学语文体系知识树语文知识树基础知识阅读与写作文学常识大语文观•1、“两条腿走路学语文:• A.学文与积累同步B.文史相通•2、学语文知识,运用语文知识,练就听说读写的技能,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 3.培养自己的大语文观:•生活就是语文大百科,善于随时随地通过眼睛看和耳朵听,去收集一切有用信息,并在第一时间积累和加工)•4、语文能力就是生活能力——学习语文要为学生终身的学习、生活、工作奠定基础。
写作阅读基础知识文言文现代文阅读文学常识诗词诗歌句式注释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应用文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标点句子短语词汇文字拼音修辞表达基础知识案例考点类型涉及内容说明细化基础知识15%标点符号常规标点符号、引号/破折号/省略号用法拼音字音、四声及标法、多音字、大写规则汉字笔顺笔画、字义、错别字词语词义理解、词语归类、成语填充、成语之最、成语互解、成语对对子、八字成语等句子句子关系、句子变换、病句修改、仿句、语言运用、歇后语/谚语/惯用语、句子排序等文学常识25%古代作家、作品、流派、特殊称谓从先秦到清代、代表性的古诗词主题诗句、诗句默写及文学常识、细节理解、诗词修辞、理解运用、诗词趣填阅读理解30%记叙文为主写人、记事说明文/古文为辅科普文章、简短的文言文新型阅读渐现应用文、现代诗、图表、消息报道等作文表达30%大作文传统的半命题作文居多小作文材料作文居多(阅读理解最后一道延展题)知识点介宾短语的字短语复指短语方位短语固定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并列短语后补短语基本类型常见类型____+名/代/动/形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动词+名词/代词介词+名词/代词+谓语动词/形容词+________+________+方位词____+____实词名词/代词实词____+的名词/代词部分成语定语/状语补语兰色表示谓语绿色表主语或宾语树类型结构(构成)短语短语类型结构句式:句子树用途(语气)结构成分仿写修改病句陈述句祈使句感叹句疑问句单句复句知识能力短语类型结构句子结构成分————﹏﹏( )[ ]‹ ›——( )宾语定语定语主谓句非主谓句单句状语补语主语谓语标点符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间隔号《》书名号——连接号﹒着重号点号、顿号,逗号;分号:冒号。
中考文言文内容理解考点
中考文言文内容理解考点篇一:中考文言文阅读考点分析中考文言文阅读考点分析一、诗词鉴赏【考点一】对重点词的理解考查内容:课内重点诗词中的重点词义注释应试策略:熟记课内诗词中的词义注释(尤其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古今异义词、多义词、活用词、通假字)【考点二】对诗词的综合赏析考查内容:对诗词内容的把握、主旨的理解、情感的体会答题方法:看题;看景(场面)——还原图景;看意象;看情——结合特定意象附:常见意象表达的感情菊:隐逸、高洁、脱俗(瘦)马:漂泊;奔腾、追求阴天:压抑、愁苦、寂寞沙鸥:飘零、伤感猿猴:凄厉、哀伤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梧桐:凄苦江水:时光流逝、岁月短暂、愁苦绵长、历史的发展趋势二、课内文言文阅读【考点一】文学常识考查内容:课内重点文言文的及其作品情况应试策略:对初中阶段重点文言文篇目的进行梳理总结【考点二】语句翻译考查内容:课内文言文的优美句、主旨句、哲理句、特殊句式或包含特殊用法字词语句的翻译答题方法:通读文章解大意;前后联系译难点;人名地名不必译;字字落实重直译。
【考点三】内容理解考查内容:对诗词整体内容、关键信息、主旨(思想、情感)的把握和理解答题步骤:概览全文,整体把握;筛选关键信息;体会的态度、思想、情感三、课外文言文阅读概况分析:选文多为哲理或启示性小故事,主要考察运用课内所学文言知识阅读课外文言篇章能力。
【考点一】词语解释考查内容:文言文中特定实词和虚词的词义和用法答题方法:课内积累应用;组词法——给难解实词组词,还原到文中考查,根据词性适当调整【考点二】句子翻译——直接翻译或选择正误项考查内容:选文中优美句、主旨句、哲理句、特殊句式或包含特殊用法字词语句的翻译答题方法:通读文章解大意;前后联系译难点;人名地名不必译;特殊句式调译序;字字落实重直译。
【考点三】内容理解——用文中原句或自己话概括考查内容:对选文的整体内容、情节和对人物行为的理解答题方法:通读选文;审清题干;回归原文;直接答题或概括答题【考点四】主旨理解考查内容:在理解选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文中所含哲理、观点或启示答题方法:结合文章内容(故事细节和人物个性),从为人道理、处世方式、科学哲理三个方面考虑,表达方式可平时积累,临考借用。
小学六年语文重要知识点总结文言文的基础知识与阅读技巧
小学六年语文重要知识点总结文言文的基础知识与阅读技巧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
掌握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和阅读技巧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小学六年语文重要知识点总结文言文的基础知识与阅读技巧进行探讨。
一、文言文的基础知识1. 文言文的定义文言文是汉语古代文字的写作体系,是古代汉字的标准书写形式。
它具有严谨、雅致的特点,是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
2. 文言文与白话文的区别文言文是古代汉字的标准书写形式,使用古代的语法和词汇,相对较为正式。
而白话文则是现代汉语的书面语形式,更为通俗易懂。
3. 文言文的词汇特点文言文的词汇主要由古汉语的音节构成,多是双音节或多音节的词语。
其中包括许多独特的词汇和词义,需要学生进行积累和理解。
4. 文言文的语法特点文言文的语法较为复杂,包括句法、短语和词法等多个层面。
学生需要掌握文言文的基本句型和修辞手法,以便正确理解和运用文言文。
5. 文言文的文体特点文言文的文体分为各种不同类型,如散文、诗歌、辞章等。
每种文体都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风格,学生需要逐渐熟悉和理解各种文体的特点。
二、文言文阅读技巧1. 阅读文言文前的准备在阅读文言文之前,学生需要了解文言文的背景和文化内涵,熟悉古代汉字的书写形式和基本意义。
同时,可以预先了解文言文的题材和作者,有助于理解文言文的背景和内涵。
2. 注重字词的理解文言文的字词常常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需要通过积累和学习逐渐掌握其意义。
在阅读文言文时,学生可以通过上下文推测和词义选择等方法理解生词的意义。
3. 理解句子的结构文言文的句子结构往往较为复杂,学生需要分析句子的主谓宾结构、修饰成分等,以理解句子的完整意义。
同时,学生还需要注意句子中的修辞手法和语法规则等,有助于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
4. 阅读篇章的整体结构文言文往往是由一篇篇章组成的,学生需要通过阅读全文,理解篇章的总体结构和逻辑关系。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借助标记和概括笔记的方法,加深对篇章结构的理解。
文言文的阅读与欣赏技巧与素养的积累
文言文的阅读与欣赏技巧与素养的积累一、文言文的基本概念1.文言文的定义: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以《古代汉语》为基础,主要用于古代文献、经典、史书、文学作品等。
2.文言文的特点:简洁、含蓄、典雅、固定。
二、文言文阅读与欣赏的意义1.提高古文素养:通过阅读文言文,了解古代文化、历史、哲学、文学等方面的知识,提升个人的古文素养。
2.锻炼思维能力:文言文的语言表达具有跳跃性、简洁性,阅读文言文能锻炼人的推理、联想和思维能力。
3.传承中华文化:文言文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阅读文言文,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文言文阅读与欣赏技巧1.熟悉文言文基础知识:掌握文言文的字词、语法、句式等基本知识。
2.广泛阅读文言文作品:阅读经典文献、史书、文学作品等,增加文言文阅读量。
3.注重语境理解: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句子含义,注意一词多义、一词多用等现象。
4.把握作者观点:通过阅读,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情感,体会作品的内涵。
5.学会品味语言:欣赏文言文的语言美,体会其简洁、含蓄、典雅等特点。
6.勤于笔记、总结:将阅读过程中的感悟、疑问记录下来,定期总结、反思。
四、文言文素养的积累1.积累词汇:掌握常用的文言文词汇,了解其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现象。
2.熟悉语法:掌握文言文的句式、语法规则,提高句式变换和语法分析能力。
3.了解典故:了解文言文中的历史典故、成语、寓言等,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4.感受文学魅力: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体会文言文的文学美,培养审美情趣。
5.提高文化素养:了解文言文背后的文化内涵,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
五、学习资源1.课本与教材:结合课本和教材,系统学习文言文基础知识。
2.经典文献:阅读《论语》、《孟子》、《庄子》等经典文献,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
3.史书:阅读《史记》、《资治通鉴》等史书,了解历史典故和人物事迹。
4.文学作品:阅读《红楼梦》、《西游记》等文学作品,欣赏文言文的文学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基础知识古典诗文2009-06-02 1938口诀:务求甚解,又不求甚解预备知识一:如何读懂选文(1)先读最后一道题目,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
(此题如果要求“选择正确的一项”则除外)(2)然后带着“何人?”、“何时何地做何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文章,以“事件”为依据对文章分层,理清文章思路。
(3)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放放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
预备知识二:官位变迁及官吏行为词:1.表被任以官职的: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2.表官职变化的:1)表任命的:授、拜、除、封;(2)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3)表调动的:调、徙、、改、放、出、出官; (4)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5)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蠲;(6)表恢复的:复、还7)表兼代的:兼(表兼任);领(兼代);权,行,假,署(代理);8)表辞去的:辞、致政、告退、退、归故里(9)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10) 知(典、主)视事用事下车(伊始)掾丞洗沐乞骸骨致仕预备知识三:其它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1)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余吾予);第二人称(尔而女汝乃若);第三人称(之其彼渠厥)(2)疑问代词:谁孰何曷胡焉安奚恶(3)谦敬词语:请谨窃忝辱敢幸(4)修辞词句:更衣山陵崩社稷中道崩殂(5)兼词:诸焉盍旃叵如何答好每一道题3.文言实词释义题:本题往往考查多义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词及词类活用等知识点。
【答题技巧】:记住: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考你是否记得实词意思,更主要是考你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
掌握常见的理解和推断实词在文中含义的方法:■第一种: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威自京都省之省:探望。
B. 不审于何得此绢审:知道。
C. 自放驴,取樵炊爨樵:打柴。
D. 后因他信,具以白质信:使者。
■第二种: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娶妇必责财,贫人女至老不得嫁责:索求 B.夏人循环问见,疑以为诱敌不敢击问:间或C.富人有不占田籍,而质人田券至万亩质:质问 D.颜无子,不克葬克:能够■第三种: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永平初,显宗舅新阳侯阴就慕晖贤,自往候之,晖避不见。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乃召晖拜为郎拜:授官 B.自往候之,晖避不见候:等候C.今而相送,明吾非有爱也爱:吝惜 D.顾谓掾属曰:“若之何?”谓:对……说■第四种: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粜(卖米);籴(买米);穰(与农事有关);禳(与祭示有关);觐(拜见)。
■第五种: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恐天下以吾私广国私:偏爱 B.汝第往,吾今使人召若第:暂且C.此吾弄臣,君释之弄臣:帝王亲近狎玩之臣 D.晁错为内史,贵幸用事用事:凭感情做事■第六种: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对称词语和句子中处于对称位臵的词语意思相近或相反。
如:1“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以”:(被)重用、任用。
如:2追亡逐北,北:逃跑的人。
■第七种: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利用音形关系,通假推测。
高考题:此除蝗虫谊(通“意”,意思)也。
【相关知识】一词多义的产生①词的本义。
如“(解)狐乃引弓送而射之”(拉开弓)。
②词的引申义。
如“我君景公引领西望”(伸长),成语有“引吭高歌”。
③词的比喻义。
如“金城汤池”(比喻牢不可破)。
④词的借代义。
如“徒以口舌为劳”(代言辞)。
⑤词的假借义。
如“将军禽操宜在今日”(通“擒”)。
考纲规定的120个常见文言实词:(根据义项之间的以上5种内在关系识记)1 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2 曾乘诚除辞从殆当道得3 度非复负盖故顾固归国4 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5 假间见解就举绝堪克类6 怜弥莫乃内期奇迁请穷7 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 8 使是适书孰属数率说私9素汤涕徒亡王望恶微悉 10相谢信兴行幸修徐许阳11要宜遗贻易阴右再造知 12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重点掌握黑体词的古代常用但今天不常见的义项)先(祖先、已经死去的长辈)课(督促劝说)秩(官吏的俸禄、十年为一秩)逸(马脱了缰绳、放纵)禁(皇帝居住的地方)对(回答或对话)如(到、往)掾(古代属官的统称)工(工匠、精巧、擅长)僭(超越本分、虚假不真实)容(宽容、或许、许可)贷(借出借入,宽容)狱(官司、案件、监牢)白(告诉)与(赞扬)多(赞扬)遽(急速、就、恐惧)尤(罪过过错、指责归罪)给(食用丰足)按(追究、考察、调查)赡(富足充足、供给供养)典(主持)令(美好)差(病好了)执(捉拿)延(延请)省(减免)谢(道歉、推辞、告诉)第(次第、官僚和贵族的住宅、科举考试的等级)折(驳斥、指责使对方屈服)赧(因羞愧而脸红)竟(结束、完)坐(因……而犯罪、因为)甫(才)寻(不久)造(造访)过(拜访、责备)弑(子杀父、臣杀君)用(财用、因为)4 .文言虚词题【答题技巧】1.先翻译每组学过句子中的虚词,再将这个意思套到另一句中来推断虚词用法是否相同。
2.具体辨析时,可在了解18个虚词基本用法的基础上,运用五点意识法:⑴虚实意识:例:第一组:1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 2久之,能以足音辨人第二组:1 问其与饮食者,则尽富贵者2与嬴而不助五国也⑵结构意识:例:第一组:1 所居屋第,不免霜露 2 所食唯蘇麦盐而已 3 少时衣食无所第二组:1何如东就妻子,徐择木焉 2 朝野服焉3尤且择师而问焉 4 咸私哂其矫饰焉第三组:1 以三公之府有案吏之名宾 2欲勿予,即患兵秦之来 3幸先以我名告之第四组:1 吾将以身死白之 2夫夷以近,则游者众(05高考)第五组:1因谓其友曰 2所谓因人成事也⑶句位意识:例:第一组: 1其待君王乎? 2尔其勿忘乃父之志 3尔其戒之第二组: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2唐临,长安人,周内史谨孙也3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第三组:1顷之,拜受为少傅 2久之,能以足音辨人第四组:1若素激义,能为我筹此 2显者惭,杜门若不闻者(4)呼应意识:例:第一组:1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2果为马所颠仆第二组:1视其沼,则浅混而污 2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3 此则国人之最也第三组:1若一人有疾,即合家避之 2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舞剑第四组:1其所言不实 2山峦为晴雪所洗(5)语气意识:例:第一组:1其待君王乎? 2 其一人大叫第二组:1其李将军之谓也? 2能设而不能动也 3此马氏所以不对也第三组:1岂有禁人在狱而心自安乎? 2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附:考纲所列18个虚词:⑴而①连词:表并列,表递进,表承接,表折,表修饰,表假设,表因果,表目的(“用来”)。
②代词:通“尔“,人称代词(“你,你的”)。
③构成复音虚词(而已,既而,俄而)⑵何①疑问代词:“什么”、“哪里”;“为什么”、“怎么”。
②副词:“多么”。
⑶乎①助词表疑问语气,“吗”,“呢”; 表测度,“吧”; 表感叹,“啊”、“呀”; 作词尾。
②介词:“于”、“在”、“从”。
⑷乃①副词表承接,“就”、“才”、“于是”;表折,“却”、“竟”;表判断,“就是”。
②代词“你”、“你的”。
⑸其①副词,表测度,“大概”;表疑问,不译; 表反诘,“难道”; 表婉商,“还是”; 表期盼,“可要”、“要”。
②连词,表选择,“是……还是”;表假设,“如果”③代词:仅不代第二人称;指示代词。
“那”“其中⑹且①副词,“将要”、“将”、“暂且”; 表程度,“已经”、“很”;②连词,表并列,“又”; 表递进,“并且”、“而且”、“况且”; 表选择,“还是”;表假设,“如果”; 表让步,“即使”、“尚且”; 表折,“可是”、“却”。
③助词,用于句首。
⑺若①代词,第二人称;指示代词,这②连词,表假设;表选择,“或”、“或者”。
③构成复音虚词⑻所助词①构成“所”字结构,“……的人(事)”;②和“为”呼应,表被动;③和“以”连用,表原因,“……的原因”;④和“以”连用,表手段,凭借,……的方法(凭借)。
⑼为介词①表对象,“向、对”;表替代,“替”;表目的,“为着、为了”;表原因,“由于、因为”;表被动,“被”。
②疑问语气助词,呢。
(10)焉①代词:三人称疑问代词,表疑代词,哪儿,哪里,怎么;②语气助词:陈述感叹疑问语气③兼词“于之”;④作形容词词尾⑤(11)也①用在句末,表肯定语气;②表疑问语气;③用在句中,表语气的舒缓或停顿;④用在句末,表判断语气。
(12)以①介词表凭借,“凭”、“用”、“靠”、“按照”;表原因,“因”、“由于”;表对象,“跟”、“和”;表时间、处所,“于”。
②连词:类似”而”的用法(表并列,表递进,表承接,表目的,表因果,表修饰。
(13) 因①介词“凭借”;“按照”;“趁着”、“就着”;因为;“从”、“由”;②连词,“因此”、“于是,就”。
(14) 于介词⑴表时间、处所、范围、对象等,“在”、“向”、“到”、“从”、“对”、“对于”、“由于”;⑵表比较,“比”;⑶被动,“被”。
(15) 与①介词,“跟”,“同”;介词,“给”、“替”;介词,“和……相比”;②连词,“和”、“及”;③通“欤”,语气词,表疑问或感叹,④动词(给予,结交,参加)。
(16)则①副词表判断,“就是”;②连词表承接,“就”、“便”、“原来是”;表假设,“如果”、“假设”;表并列,“就”;表折,“却”、“但是”、“倒是”。
(17)者①助词附在动词后构成“者”字结构,“……的人(事、东西);②用在句中,表提顿”;③附在时间词后,无实在意义。
④放在数词后,翻译为“个,样”(18)之①助词衬助音节;取消句子独立;结构助词(“的”); 定语后臵的标志,宾语前臵的标志②代词:代人代事代物;指示代词(这,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