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牌楼中心小学:段洁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开始变得更自由、更灵活,学生也始终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数学,这的确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可喜的变化。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把它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创设宽松氛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是有密切联系的,新教材中也给出了许多例子,教师要尽量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生活经验入手引出学习内容,这样学生乐于接受。也可以让学生例举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小学生有着好奇心、疑问心、爱美心强和活泼好动的特点。数学教师要从这些方面多去思考,充分地发挥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在课堂中创设出学与“玩”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这样教师就营造了一种师生之间和谐、平等、民主交往的良好数学课堂氛围,促使学生愉快地学习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肯想、敢想的情感。对学生中具有独特创新想法要特别呵护、启发、引导,不轻易否定,切实保护学生“想”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这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我运用事先准备好的漂亮的图片创设情境,讲故事引入:夏季的一天,一只小蜻蜓在草地上飞来飞去捉蚊子,忽然飞来了一只美丽的小蝴蝶,绕着小蜻蜓飞来飞去,小蜻蜓生气了,小蝴蝶却笑着说它们是一家人,小蜻蜓不相信,小蝴蝶带着小蜻蜓去找它们家族的成员,它们找到了树叶,小蝴蝶说在图形王国里它们三个是一家人。同学们,为什么小蝴蝶要这样说呢?这样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兴趣浓厚,注意力集中,主动去探究对称图形的共同特征。宽松的氛围,推动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注重灵活引导。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引导要讲究灵活,才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在课堂上要用足够的耐心去听学生的发言,有灵活敏锐的嗅觉,善于捕捉到学生的想法,及时利用有价值的课堂资源。课堂上恰到好处的引导,更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它不仅仅是教师对理解知识的方法上的引导,还应表现在教师的板书、体态动作、多媒体运用等方式手段,甚至于教师的评价也是引导的一种方式。
如《用字母表示数》这节课中教师是这样让学生续编儿歌进行引导的。
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
刚开始,学生情绪高涨,但念到后面声音就越来越小了。老师问学生为什么不念了,学生说念不完。老师说能应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把
这首儿歌念完吗?
生1:(a)只青蛙(a)张嘴,(a)只眼睛(a)条腿。
师:有不同的意见吗?
生2:(b)只青蛙(b)张嘴,(b)只眼睛(b)条腿。
师(心里咯噔了一下,还是很快调整了过来):这两位同学都知道用字母来表示,值得表扬,但都用一个字母来表示,你还有与他们不同的想法吗?
生3:(a)只青蛙(b)张嘴,(c)只眼睛(d)条腿。
师:生3与上面两位的表示方法有什么不同?
生4:生3用了四个不同的字母,而生1和生2用了同一个字母。
师:我想问问生3,你为什么用不同的字母表示?
生3:因为青蛙的嘴、眼睛、腿的数量不一样。
师(欣喜,找到导火索了):那青蛙的只数和嘴的张数呢?
生3:一样的。
师:你现在有改进的意见吗?
生3(顿悟):(a)只青蛙(a)张嘴,(c)只眼睛,(d)条腿。
师:多聪明的孩子啊!不断地思考就有不断的提升!还能不能再根据青蛙、眼睛和腿的关系再把儿歌改进改进呢(手指c只眼睛d条腿)?
生5:(a)只青蛙(a)张嘴,(2a)只眼睛(4a)条腿。
像这样的课堂,学生学起来是多么的轻松,多么的愉悦,这样,学生能不学得主动吗?像这样的课堂,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很
自然得到了培养。
三、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质疑,学生就会有所发现,逐步学会生创新。提问质疑能力不能简单地理解成会问几个“为什么”,而应从主动性、针对性、深刻性、创造性等方面着手培养,让学生不但能提出问题,而且能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对新事物的“好奇”是学生共同的心理特征,这种心理往往能促进学生细心观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进而主动去进行探索活动。教师有责任呵护学生的这种“好奇”心理,并从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如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我先列举若干个数:1、2、3、4、6、8、12、18、24、36、72,让学生任取两个数,组成没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并求出商,然后把这些除法算式分成商是3和不是3的两类,并将商是3的除法算式按次序排列起来。学生立即产生“疑惑”:“为什么可以这样排列?”,“这里有什么秘密?”,“除数与被除数有什么关系?”……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引出了本节课的重点。
小学生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我们可以利用学生“追根问底”的心理特征,可以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其提问的深刻性。如有位教师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一个学生问:“1/3一定比1/4大吗?”老师说:“你说呢?”学生说:“一个小圆的1/3就没有一个大圆的1/4大。通过讨论,学生认识到我们比较1/3和1/4的大小是针对同一图形或数量讲的。学生没有就此满足,又追问:“如何比较刚才那个小圆的1/3和大圆的1/4的大小呢?”另一个学生说:
先算出小圆和大圆各自的面积,再分别除以3和4,这样就可以比较大小了。”这时学生的思维发展已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料。学生有了质疑能力,他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很自然得到了提高。
四、注重动手实践,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为只有通过自己的再创造活动而获得的知识,才能真正被掌握和灵活运用。根据费赖登塔尔的观点,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精神。小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弱,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通过实验、动手操作、尝试错误和成功等活动,让学生接触贴近其生活的事例,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身边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掌握观察、操作、猜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发现意识。
例如:“三角形的认识”,这是一节比较枯燥的概念课,我让学生用彩色塑料条围成三角形,并投影到银幕上,通过观察,学生很快发现图1和图2是用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图3虽用了三条线段,但首尾不相交,所以不是三角形。定义从直观的观察之中升华出来了:“用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加强操作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顺应他们好奇、好动的特点,而且能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帮助他们学习数学知识,从而增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开展数学第二课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数学中的许多有趣的规律和文化魅力,单纯的从数学课本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