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神之锤:二战德军的“卡尔”自行迫击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神之锤:二战德军的“卡尔”自行臼炮
二次大战中的德国超级大炮,除了800毫米的“古斯塔夫”超重型铁道炮〔多拉炮〕之外最有名的恐怕就是“卡尔”自行臼炮了。
“卡尔”臼炮((Mörser Karl;Gerät 040/041),不是重型坦克,赛过重型坦克,有人称它为“超级战车”、“超级巨炮”,因发射时震天动地的威力而被德军士兵称为“雷神”或“雷神之锤”。
1933年希特勒上台伊始,便积极扩军备战,为发动侵略战争做准备。
德国人为了能攻陷马奇诺防线一类坚固设防的工事,设想发展一种在当时技术水平允许下的重型武器。
重型臼炮便是其中的秘密武器之一。
1935年末,德国的莱茵波尔西格公司(Rh-B=Rheinmetall-Borsig AG,也称莱因金属公司,今天该公司也非常的出名,其研制的火炮也是精品,连高傲的美国佬也要从德国进口,厉害!)就开始了其超级臼炮的第一步研制工作,其设计思路就是要这种超级臼炮要非常容易地敲碎马其诺防线上的坚固防御工事。
1936年3月,莱茵金属给武器局报告了初步设计草案:火炮直径800毫米,发射重4吨的弹丸初速为100米/秒,射程1000米。
发射重2吨的弹丸时初速为140米/秒,射程2000米。
行走部分有3种设想:
1、采用全履带底盘。
2、底部安装滚轮。
3、拆分为数个部分用小型履带车辆运输。
经过最初的论证,军方提出如下规格要求:
a最大射程3000米。
b限制重量,使其在野战条件下能够在6个小时内投入战斗。
c弹药应包括追求最大爆炸威力和追求最大穿透力的弹种。
弹丸重量2吨。
d武器采用拆分运输方案,由带有升降装置的特种车辆进行拆卸工作。
e为了得到更大的射击仰角,火炮设计为前膛装填。
经过一系列的论证和会议,1937年1月莱茵金属提出初步方案:火炮口径缩减为600毫米,发射重2000吨的弹丸时初速为200米/秒,射程3000米。
火线高1.6米,仰角125°,方向射界120°。
臼炮重55吨。
计划以7-8辆车辆搭载各个部分运输。
在现有的设计下,该武器的射击准备时间远远超过军方要求的6个小时,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莱茵金属提议将臼炮安装在履带底盘上实现自行化。
而军方考虑到火炮自行化可以大大缩短准备时间,并省去了拆卸专用
车辆,同意了莱茵金属的提案。
莱茵金属正式开始研制工作,项目代号“4号方案”(Projekt 4)。
在设计过程中,为了保证射击精度,废弃了前膛装填方案,同时射程提高到4000米。
该车行走方向与开火方向相反,这有利于快速转移发射阵地以免遭到敌人火力反制。
“4号方案”的基本数据:火炮口径600毫米,弹重2吨,炮弹装药350千克,初速243米/秒,火线高3.2米,俯仰角-10~75°,射击角度为55~75°。
火炮重64.5吨,车体重32.5吨,总重97吨。
1938年3月9日的会议上,卡尔·贝克将军(陆军武器装备局武器开发和测试部第四处的头,也正是因为他,这种武器被称为“卡尔”炮)仔细审查了开发工作的进度,对设计表示认同。
1938年8月,军方批准了“4号方案”,决定先试制1辆,再加上6辆生产型车。
不过卡尔·贝克担心生产进度赶不及战争爆发,于是建议打破先预产再量产的常规,先生产6辆火炮。
在他一再坚持下,这个完全打破标准程序的建议得以通过。
这项计划被命名为“卡尔设备”,研制的项目编号为040装置。
整个武器系统完成后,于1939年6月25日-26日进行了武器测试,根据测试数据制订了射表。
1939年10月,莱茵金属设计的弹药输送车通过了军方的审核。
弹药输送车使用IV坦克底盘,车体上安装一个电动起重机,车体后部的弹药箱容纳4发炮弹。
补充弹药的时候,弹舱盖打开,以特制夹具夹住炮弹。
在完成弹药输送车的同时,莱茵金属又开始设计040装置配套的铁路输送车。
由于自行臼炮的长度过长,重量太大,铁路输送车设计由两个五轴轨道车组成,中间的吊臂由两个巨大的液压筒支撑,运输时吊臂将自行迫击炮悬吊在两个轨道车之间。
军方的要求下,莱茵金属还为040装置设计一种独立运输车辆,自行迫击炮可以拆解后运输。
运输时分解为4个部分。
在研制中,超级臼炮发射炮弹时产生的巨大后坐力一直困饶德国的那些天才的火炮设计师们,后来德国的设计师想了许多天才的创意,总算解决了上述问题,但是进度拖后了不少,结果它还未参战,法兰西战役就以德军胜利而结束了。
1940年5月在德国北部中央的温特吕斯,样车开始进行各类试验,不久莱茵金属公司展示了“卡尔”必不可少的Munitionsträger(就是由IV型坦克底盘改装的弹药输送车)。
卡尔·贝克(Karl Becker)将军
根据莱茵金属公司的报告,1号炮和2号炮于1940年11月完成,3~6号炮,分别于1941年2~8月间完成。
这6辆车都进行了6~10发的炮弹射击试验,分别起了具有北欧神话色彩的个性化名字:
1号炮“亚当”(Adam)
2号炮“夏娃”(Eva)
3号炮“奥丁”(Odin;奥丁是北欧神话中的战神)
4号炮“多尔”(Thor;多尔是日尔曼神话中红头发红胡子威力强大的雷神)
5号炮“洛奇”(Loki;北欧神话中的邪神,也是电影摩登大圣剧情中面具的来源)6号炮“迪沃”(Zui;Zui是战神Tyr/提尔的古德语名称)
建成后的600毫米自行臼炮也被称为“卡尔”自行臼炮。
到了1942年3月,德国军方为了增加射程以避免因为射程过短而遭到敌军炮火的还击,以及交通方面的考虑,要求莱茵金属公司重新设计,研制的代号为04l装置,也称为“雷神装置”。
“雷神装置”的特点是使用540毫米口径的炮管,但射程更远些。
“雷神装置”540也被德军称为“长卡尔”540毫米自行臼炮。
为此还制造了用于试验的7号炮,不过未起名字。
7号炮1942年7月完成,军方又下令制造6辆540毫米的臼炮,并安装到已经造好的6辆040装置上去。
041装置在测试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整个计划拖延。
1944年9月一份报告显示,1、4、5号炮更换了540毫米臼炮,底盘和炮架没有什么改变。
600毫米炮管与540毫米炮管其实可依照任务需求交替更换。
作为庞然大物的“卡尔”臼炮,其战斗全重高达124吨,顶得上2辆重型坦克的重量。
炮班的人数为19人,其中指挥官1人。
车长11.37米,车宽3.16米,车高4.78米。
短而粗的炮管,是它的最主要的外部特征。
总体布置为,车体由前至后分为三个部分,前部为驾驶室及发动机和变速箱,驾驶室在车体前部左侧,驾驶员后部设副驾驶员席,中部为炮身支架和火炮,后部为发电机、燃油箱、火炮操纵装置。
火炮炮管向后呈“倒坐观音”状。
车体的最后设2个登车梯,说明上下车的乘员还是比较多的。
车体的装甲厚度不详,估计在10毫米上下,可防轻武器的攻击。
使用IV坦克底盘的弹药运输车Munitionsträger
“卡尔”和必不可少的Munitionsträger在一起试验,通常每辆“卡尔”配备1—2辆弹药
运输车
“卡尔”臼炮的4号炮:“多尔”。
莱因金属公司拍摄的试射时的照片,它正在吊装540毫米
的炮弹,注意它的炮管
在前线的5号炮“洛奇”
无疑,火炮和炮弹,是“卡尔”自行臼炮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和威力所在。
040装置的火炮为口径600毫米的臼炮,身管长为8.44倍口径,为5.064米,弹丸为后装式。
041装置的火炮口径为540毫米,不过它的身管长为11.5倍口径,达6.21米。
也就是说,后者虽然口径略小,但由于身管加长,其射程也比前者要远些。
600毫米臼炮的高低射界为0~70度,一般常在55—70度范围内射击。
火炮方向射界只有左右各4度。
也就是说,超过这个范围,就只能靠转动车体来实现瞄准了。
火炮本身的重量高60吨以上,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火炮的俯仰竟然靠手动来实现。
不过,想一想阿基米德的那句名言:“给我一根足够长的杠杆,我可以
撬动地球”,那么,只要有足够的传动比,使火炮俯仰也是可以实现的。
这样一来,将火炮升到最大仰角,起码需要4~6分钟的时间。
其规定射速为6发/小时,即每10分钟发射1发炮弹。
除了摇炮费劲之外,装炮弹也挺费劲,要用吊车将2吨重的炮弹头吊到炮尾的弹槽内,再用专辆的推弹杆推弹入膛,然后再将发射药推入炮膛。
由于口径巨大,其所用炮弹的个头和重量也十分了得。
600毫米炮最初用的弹丸为混凝土贯穿弹,弹头长2.51米,重为2.17吨,内装270千克高爆炸药。
炮弹有1号和4号两种发射药可选择,采用1号装药时,射程为2840米;采用4号装药时,初速为220米/秒,射程达4320米。
到了1942年,为了增大射程,又研制出轻型混凝土贯穿弹,弹头重1700千克,内装高爆炸药220千克,采用新型的5号和9号装药时,最大射程可达到6640米。
发射600毫米混凝土贯穿弹时,可以贯穿2.5米厚的强化混凝土工事,然后在延迟引信作用下爆炸,其威力之大可见一斑。
弹药搬运车使用吊车为“卡尔”添加炮弹,这种600毫米炮弹重达2200公斤,初速只有220米/秒,但是垂直下落时可贯穿2.5米厚的永久混凝土〔因此“卡尔”臼炮的仰角可调得非常高〕,该图为6号炮“迪沃”镇压华沙起义期间
每次发射后都要将抬起的火炮恢复水平才能装填,发射速度大约是每五~十分钟一发,图中所示的手摇操作并不多见,大多数时候是以电动马达工作
和弹药搬运车一起行动的“卡尔”,它自身只能携带两发炮弹:炮膛一发、后部吊车一发。
这是在塞瓦斯托波尔前线,为3号炮“奥丁”
伺候这个“大家伙”可不容易啊!
在塞瓦斯托波尔附近的一辆“卡尔”,准备炮击“高尔基I号”要塞
“卡尔”发出雷霆之吼的瞬间写照
向苏军坚固的“高尔基I号”要塞猛烈开火的600毫米“卡尔”重型臼炮,士兵们都跑得很远都趴在地上捂住耳朵,因为其声音也确实太震撼了
“卡尔”正在向塞瓦斯托波尔的“高尔基Ⅰ号”要塞攻击,炮击后炮兵立即前往装填
两个人必须合力将推弹杆推进炮膛里以装填炮弹,摄于华沙起义期间
041装置的火炮口径改为540毫米,目的是为了增大臼炮弹的射程,主要措施是增大身管长度并改进了弹药。
尽管火炮的口径减小,但由于身管加长,整个火炮重量还是增加了2.35吨,包括药室的火炮长度为7108毫米,发射6号装药时的初速达到378米/秒,发射6号装药时的最大射程达10060米。
发射混凝土贯穿弹(弹丸重1.58吨)时,可以贯穿3—3.5米的强化混凝土工事,其威力比600毫米炮有新的提高。
“卡尔”自行臼炮虽然只生产了6辆,和单件生产差不多,但它却用了两种发动机、两种变速箱。
一种动力装置为戴姆勒—奔驰公司MB503型V形12缸水冷汽油机,最大功率580马力,装在1、2、6号炮上;另一种动力装置为MB507型柴油机,最大功率稍有增加,而其油耗却大大降低,装在3、4、5号炮上。
变速箱也是两种。
机械式变速箱由阿尔德尔特公司
生产,有4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用到1、3、6号炮上;液压式变速箱由波尔舍公司生产,用到2、4、5号炮上。
燃油容量为1 200升。
由于它的单位功率很低,最大速度仅为6~10千米/小时,最大行程分别为42千米(MB503时)和60千米(MB507时)。
在塞瓦斯托波尔攻防战中的“卡尔”臼炮所使用600毫米巨型炮弹的弹壳侧面照片
“卡尔”使用的巨型炮弹
行动部分也有两种结构,但都采用主动轮在前和诱导轮在后的布置方式。
1号炮和2号炮的行动装置为每侧8个负重轮和8个托带轮,并有轮轴架,主动轮的轮齿为17齿;3号炮以后,每侧有11个负重轮和6个托带轮,主动轮的轮齿为12齿。
悬挂装置为扭杆弹簧式悬挂装置。
履带为钢质履带,宽500毫米,履带板节距170毫米,履带接地长7米,每侧有133块履带板。
3号炮以后,履带板节距增大为250毫米,每侧履带板的数量减为94块。
由于战斗全重极大,加上单位压力很高,在困难路面上根本无法行驶,机动性很差。
不过,它毕竟是一种自行车辆,能以自行的方式转移火炮发射阵地,这一点比起列车炮受铁路的限制要强得多。
长距离机动时,如前面提到的,需要用专辆设计的铁路运输车,“两个架一个”来吊装运输,有时要把“卡尔”600大卸4块,分头运输。
可谓十分麻烦。
1号炮和2号炮的底盘有8对承载轮和8对拖带轮
3—7号炮的底盘有11对承载轮和6个拖带轮,这是它的行动部分
特制的铁路运输车,注意上图中支撑吊臂的两个液压筒
1942年东线,运输中的4号炮“多尔”
尽管这种“卡尔”自行臼炮数量不多,但是,它却屡屡出现在欧洲战场上,从苏德前线到镇压华沙起义,希特勒每每将这种超级大炮“用到刀刃上”,留下了一页又一页不光彩的记录。
首战布列斯特要塞
1941年1月3口,德军编成了装备这种超级大炮的第833炮兵连。
4月2日,扩编为第833重炮兵营,辖2个炮兵连,各装备2辆“卡尔”600自行臼炮。
5月1日,完成作战准备。
随着希特勒准备发动“巴巴罗萨”作战计划,第833重炮营也秘密开赴苏联边境,配属德军中央集团军。
第一炮兵连准备了60发炮弹,第二炮兵连准备了36发。
越过苏联边境后,在6月27日对布列斯特要塞的进攻中,“卡尔”巨炮发挥了重要作用,所发射的重弹穿透了要塞2米多厚的堡垒侧壁,然后在惊天动地的爆炸声中把构成要塞的巨大石块抛向天空。
不过,第二炮兵连的3号炮在发射第5发,4号炮在发射第4发弹时,两辆车出现了卡壳故障而不得不撤离前线。
在整个要塞攻坚战中,“卡尔”共发射了31发重弹,给苏军以极大的打击。
战后,沉重的“卡尔”暂时退下,第833炮兵营换装为210毫米牵引式重型臼炮。
塞瓦斯托波尔攻坚战(苏方称为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
这是一次长达250天的攻防战役。
德军为了攻破这个坚固要塞,抽调了“卡尔”、“多拉”、“伽玛”等超级大炮参战。
1942年3月,第833重炮营奉命拨出三辆600毫米“卡尔”支援塞城攻坚。
4月18日,到达指定射击位置的151高地附近。
德军第22工兵连用了22天为它构筑射击阵地。
其间,德军运去了72发重弹和50发“轻弹”。
6月2日起,这种“超级巨炮”开始轰击。
在半个月的时间内,这122发弹全部打完。
后来又运去79发弹,射占75发。
在“卡尔”、“多拉”和“伽玛”等巨炮的轰击下,—些构筑极为坚固的苏军炮台、工事和地下弹药库被
摧毁。
完成任务后,这几辆”卡尔”撤离。
据说后来有一辆“卡尔”臼炮被运到了斯大林格勒参战,但不知何故最后撤下了,不过有可能察觉到苏联部队即将完成合围,为了避免落入敌手,因此一炮未开地就离开。
镇压华沙起义
1944年8月1日,波兰人民起义军对德国占领军发动了规模浩大的武装起义。
只几天时间,起义军便占领了许多重要市区,德军随后调集重兵镇压华沙起义军,先后凋去装备“卡尔”巨炮的第628、428重炮兵连(包括5号炮“洛奇”、6号炮“迪沃”,战斗期间4号炮“多尔”换装了600毫米炮管)。
德国占领军在给总部的报告中称,攻击“非常成功”。
华沙军民在坚持63天的战斗中,“卡尔”巨炮扮演了屠杀华沙军民的极不光彩的角色。
通常情况下,每两辆“卡尔”炮编成一个连,但是在完全没有制空权的战况下基本没有作用。
“卡尔”巨炮参加的最后的战斗是:1945年4月11日第428重炮兵连在柏林以南50千米的特博格(Jueterborg)迎击苏军潮水般地进攻。
在强大的苏联红军的进攻面前,“卡尔”巨炮的作用显得十分渺小,根本无法阻挡苏联红军的钢铁洪流。
难得见到三辆“卡尔”臼炮一起出动;然而这一次大开杀戒仅仅是对1944年的华沙起义进行残酷的镇压而已;每一辆炮的右边可以看见一辆Munitionsträger;这一次任务所使用的炮管口径为540毫米,从近到远分别是“多尔”、“洛奇”、“亚当”
1944年8月,波兰华沙。
一辆“卡尔”正在做紧张的发射前的准备工作,其600毫米口径的
变态威力引来许多德军官兵来观看这个怪物.
波兰华沙,4号炮“多尔”与Munitionsträger在一起,后者正在用起重机给“多尔”吊装
540毫米炮弹
1944年8月15日,波兰华沙,Munitionsträger正在紧张地给6号炮“迪沃”补充弹药,它使
用的是600毫米炮弹
除了以上的“战斗经历”外,“卡尔”还为布达佩斯的德军提供炮击。
有一辆“卡尔”还曾准备前往炮击巴黎,不过被盟军飞机制止。
1944年11月9日第638重炮连奉命参加阿登战役(突出部之役)4号炮“多尔”再度换装了540毫米炮管参加了这次行动。
同年12月10日装备2号炮和6号炮的428重炮连参加了“守望莱茵”行动。
1945年3月15日第638重炮连接到绝密命令,西下炮击雷玛根大桥,“卡尔”威力虽大可精度不够,此次任务失败。
5号炮“洛奇”在铁路运输时遭到袭击,底盘的动力室被直接命中。
值得一提的是原本为炮击“马奇诺防线”而设计的“卡尔”却没能炮击着“马奇诺防线”,因为那时法国已经投降了。
1945年3月的一份报告统计了“卡尔”们的情况:5号炮(540毫米炮)3月10日到达前线,2号炮(600毫米炮)3月11日撤离前线。
6号炮(600毫米炮)发动机损坏正运往特博格进行修理工作。
1号炮仍在特博格,正在做运输准备。
4号炮仍在特博格,即将完成540毫米炮的换装。
3号炮射击试验期间炮管炸裂,修复工作进展缓慢。
7号因部件短缺,无法投入战斗。
1945年3月到4月期间,2号炮和5号炮在铁路运输途中被击伤,并被美军在巴伐利亚
缴获。
美军之后还中了一个特奖,于占领希勒斯雷奔(Hillersleben)时还俘获“卡尔”7号试验车(No.VII;experimental chassis),特地将其运回阿伯丁试验场。
可惜这个收藏品却在一次不负责任的报废作业中被完全肢解。
1945年4月20日,也就是在特博格,其余各炮被苏军缴获,6号炮“迪沃”后来完好的保存在莫斯科库宾卡(Kubinka)博物馆中,成为了世上仅存的“卡尔”。
战后苏联曾经将它和虎Ⅰ中期型、鼠式坦克一起油漆一新公开展示过,不过苏联人把它改漆为“亚当”。
“卡尔”自行臼炮,作为火炮史上的另类“杰作”,在进攻坚固堡垒以及城市攻坚的战斗中,其威力得到了很好的利用。
但是毕竟它太大太重,加上它有两短,射程短以及移动距离短,造成它几乎离不开铁路,所以说在部署以及使用它的考量上,德军所先想到的是否有铁路接近可供它移动(例如塞瓦斯托波尔攻坚战),其次才是发挥它的威力。
巨型臼炮这种
武器在战争结束后就被淘汰了,但无可否认德国的火炮技术在二战中还是不错的。
“卡尔”自行臼炮作为世界上口径最大的臼炮,永远为二战所牢记!!!
6号炮“迪沃”,不过苏联人把它成了1号炮“亚当”的名字
这是中国香港ONTRUCK公司出品的卡尔臼炮模型,制作工艺一流,不过4000美元的售价与
其600毫米的炮弹一样吓人
相关资料:
卡尔·海因里希·埃米尔·贝克,生于1879年,死于1940年4月8号,他不是典型军人出身,而是学者出身,致力于弹道武器的发展,1901年到1903年,贝克尔就读于慕尼黑炮兵工程学院,1906年到1911年,他就读于柏林军事工程学院,1922年他被授予博士学位,后称为陆军军械处顾问,1933年11月,贝克尔就任武器试验办公室主任,被授予炮兵上将军衔,他最大的名声就是负责参与生产指导了以他名字命名的600毫米“卡尔”臼炮。
由于他和希特勒之间在弹药生产数量方面产生严重分歧而导致精神抑郁,被迫于1940年4月8号自杀,4月12日希特勒为其举办了国葬!
二战中的德国“卡尔”重型臼炮型号:
Gerät 040 'Karl'
Ge rät 041 'Karl'
Gerä;t 041 'Karl'是540毫米口径,Gerä;t 040 'Karl'是600毫米口径, 041 'Karl'是040的缩小口径,远射程和减轻重量的苗条版
540毫米口径“长卡尔”
600毫米与540毫米“卡尔”的对照
“卡尔”的600毫米炮管特写
600毫米“卡尔”换装炮弹的场景模型
铁路运输形态下的“卡尔”
6辆“卡尔”自行臼炮:
nr-01“adam”(亚当)-----服役时间:1940年5月14日nr-01“eva”(夏娃)------服役时间:1940年7月14日nr-03“odin”(奥丁)-----服役时间:1941年2月20日nr-04“thor”(多尔)-----服役时间:1941年4月14日nr-05“loki”(洛奇)-----服役时间:1941年6月11日nr-06“ziu”(迪沃)------服役时间:1941年8月28日
性能数据
全长 : 11.15m
宽 : 3.16m
高 : 4.78m
重量 : 124吨
发动机 : Dimler-Benz MB507 Desel (580PS)
最高速度: 10Km/h
最大射程 : 40Km
口径 : 600mm
炮管长 : 5m
炮重 : 28.4吨
射击纵向角度 : -0 to +70 度
射击横向角度 : 左 4 度,右 4 度
* 重磅炮弹
炮弹重量 : 2.2t
炮弹初速 : 220m/sec
射程 : 3,260 - 4,320m
* 轻炮弹
炮弹重量 : 1,575Kg
射程: 6,65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