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线角与线面角
高三数学线线角线面角

课时考点15 线线角与线面角高考考纲透析:线线,线面,面面的平行与垂直,异面直线所成角,直线与平面所成角高考热点:异面直线所成角,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知识整合:1.转化思想:将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转化为平面角,然后解三角形;⇔⇔⊥⇔⊥⇔⊥线线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线线线面面面2.求角的三个步骤:一猜,二证,三算.猜是关键,在作线面角时,利用空间图形的平行,垂直,对称关系,猜斜线上一点或斜线本身的射影一定落在平面的某个地方,然后再证热点题型1例1、如图, 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3,4,5,4AC BC AB AA ==== ,点D 为AB 的中点 (Ⅰ)求证1AC BC ⊥; (Ⅱ) 求证11AC CDB 平面;(Ⅲ)求异面直线1AC 与1B C 所成角的余弦值解析;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平面角顶点O 的选取一般选在两异面直线的端点处,初学者或观察能力有限者可采用穷举法,实行逐个端点考察,也有取在某线段的中点处. 解:(I )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底面三边长AC=3,BC=4AB=5,∴ AC ⊥BC ,且BC 1在平面ABC 内的射影为BC ,∴ AC ⊥BC 1; (II )设CB 1与C 1B 的交点为E ,连结DE ,∵ D 是AB 的中点,E 是BC 1的中点,∴ DE//AC 1, ∵ DE ⊂平面CDB 1,AC 1⊄平面CDB 1,∴ AC 1//平面CDB 1; (III )∵ DE//AC 1,∴ ∠CED 为AC 1与B 1C 所成的角,在△CED 中,ED=21AC 1=25,CD=21AB=25,CE=21CB 1=22, ∴8cos 522CED ∠==⋅, ∴ 异面直线 AC 1与 B 1C所成角的余弦值5.1A1A解法二: ∵直三棱锥111ABC A B C -底面三边长3,4,5AC BC AB ===,1,,AC BC CC 两两垂直如图建立坐标系,则C(0,0,0),A(3,0,0),C 1(0,0,4),B(0,4,0),B 1(0,4,4),D(32,2,0) (Ⅰ)11(3,0,0),(0,4,4)AC BC =-= ,11110,AC BC AC BC ∴⋅=∴⊥(Ⅱ)设1CB 与1C B 的交点为E ,则E(0,2,2)13(,0,2),(3,0,4),2DE AC =-=-111,//2DE AC DE AC ∴=∴111,,DE CDB AC CDB ⊂⊄ 平面平面1//AC CDB ∴平面(Ⅲ)11(3,0,4),(0,4,4),AC CB =-=111111cos ,5||||AC CB AC CB AC CB ∴<>==∴异面直线1AC 与1B C 5热点题型2例2、如图,在斜三棱柱111C B A ABC -中,a B A A A AC AB AC A AB A ===∠=∠1111,,,侧面11BCC B 与底面ABC 所成的二面角为120,E 、F 分别是棱A A C B 111、的中点 (Ⅰ)求A A 1与底面ABC 所成的角 (Ⅱ)证明E A 1∥平面FC B 1(Ⅲ)求经过C B A A 、、、1四点的球的体积解:(Ⅰ)过1A 作⊥H A 1平面ABC ,垂足为H . 连结AH ,并延长交BC 于G ,于是AH A 1∠为A A 1与底面ABC 所成的角.1∵AC A AB A 11∠=∠,∴AG 为BAC ∠的平分线. 又∵AC AB =,∴BC AG ⊥,且G 为BC 的中点. 因此,由三垂线定理BC A A ⊥1.∵B B A A 11//,且B B EG 1//,∴BC EG ⊥.于是AGE ∠为二面角E BC A --的平面角,即120=∠AGE .由于四边形AGE A 1为平行四边形,得 601=∠AG A .(Ⅱ)证明:设EG 与C B 1的交点为P ,则点P 为EG 的中点.连结PF . 在平行四边形1AGEA 中,因F 为A A 1的中点,故FP E A //1. 而⊂FP 平面FC B 1,⊄E A 1平面FC B 1,所以//1E A 平面FC B 1.(Ⅲ)连结C A 1.在AC A 1∆和AB A 1∆中,由于AB AC =,AC A AB A 11∠=∠,A A A A 11=,则AC A 1∆≌AB A 1∆,故B A C A 11=.由已知得a C A B A A A ===111.又∵⊥H A 1平面ABC ,∴H 为ABC ∆的外心.设所求球的球心为O ,则H A O 1∈,且球心O 与A A 1中点的连线A A OF 1⊥.在FO A Rt 1∆中,3330cos 21cos 111a aH AA F A O A === .故所求球的半径a R 33=,球的体积33273434a R V ππ==.热点题型3例3、如图,在四棱锥P —ABC 右,底面ABCD 为矩形,侧棱PA ⊥底面ABCD ,AB=3,BC=1,PA=2,E 为PD 的中点(Ⅰ)求直线AC 与PB 所成角的余弦值;(Ⅱ)在侧面PAB 内找一点N ,使NE ⊥面PAC , 并求出N 点到AB 和AP 的距离 解法一:(Ⅰ)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B 、C 、D 、P 、E 的坐标分别为A (0,0,0), B (3,0,0),C (3,1,0),D (0,1,0), P (0,0,2),E (0,21,2) 从而=(3,1,0),PB =(3,0,-2)设与的夹角为θ,则1473723||||cos ==⋅=PB AC θ, ∴AC 与PB 1473(Ⅱ)由于N 点在侧面PAB 内,故可设N 点坐标为(x ,0,z ),则)1,21,(z x --=由NE ⊥面PAC可得:⎪⎩⎪⎨⎧=⋅=⋅,0,0即⎪⎪⎩⎪⎪⎨⎧=⋅--=⋅--,0)0,1,3()1,21,(,0)2,0,0()1,21,(z x z x化简得⎪⎩⎪⎨⎧==⇒⎪⎩⎪⎨⎧=+-=-.1,63.0213,01z x x z即N 点的坐标为(63,0,1),从而N 点到AB 、AP 的距离分别为163解法二:(Ⅰ)设AC ∩BD=O ,连OE ,则OE//PB ,∴∠EOA 即为AC 与PB 所成的角或其补角在ΔAOE 中,AO=1,OE=21PB=27,AE=21PD=25,∴14173127245471cos =⨯⨯-+=EOA 即AC 与PB 14173 (Ⅱ)在面ABCD 内过D 作AC 的垂线交AB 于F ,则6=∠ADF连PF ,则在Rt ΔADF 中DF=33tan ,332cos ===ADF AD AF ADF AD设N 为PF 的中点,连NE ,则NE//DF ,∵DF ⊥AC ,DF ⊥PA ,∴DF ⊥面PAC 从而NE ⊥面PAC∴N 点到AB 的距离=21AP=1,N 点到AP 的距离=2163。
几何法求线线角,线面角,二面角的10类题型(学生版)

几何法求线线角、线面角、二面角常考题型题型一平行四边形平移法求线线角 4题型二中位线平移法求线线角 5题型三补形平移法求线线角 5题型四作垂线法求线面角 6题型五等体积法求线面角 7题型六定义法求二面角 7题型七三垂线法求二面角 8题型八垂面法求二面角 9题型九补棱法求二面角 10题型十射影面积法求二面角 11知识梳理一、线线角的定义与求解线线角主要是求异面直线所成角。
1、线线角的定义:①定义:设a,b是两条异面直线,经过空间任一点O作直线a ⎳a,b ⎳b,把a 与b 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做异面直线a,b所成的角(或夹角)②范围:0,π22、求异面直线所成角一般步骤:(1)平移:选择适当的点,线段的中点或端点,平移异面直线中的一条或两条成为相交直线.(2)证明:证明所作的角是异面直线所成的角.(3)寻找:在立体图形中,寻找或作出含有此角的三角形,并解之.(4)取舍:因为异面直线所成角θ的取值范围是0,π2,所以所作的角为钝角时,应取它的补角作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3、可通过多种方法平移产生,主要有三种方法:①平行四边形平移法;②中位线平移法;③补形平移法(在已知图形中,补作一个相同的几何体,以便找到平行线).二、线面角的定义与求解1、线面角的定义: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取值范围:[0°,90°]2、垂线法求线面角(也称直接法):(1)先确定斜线与平面,找到线面的交点B为斜足;找线在面外的一点A,过点A向平面α做垂线,确定垂足O;(2)连结斜足与垂足为斜线AB在面α上的投影;投影BO与斜线AB之间的夹角为线面角;(3)把投影BO与斜线AB归到一个三角形中进行求解(可能利用余弦定理或者直角三角形)。
3、公式法求线面角(也称等体积法):用等体积法,求出斜线P A在面外的一点P到面的距离,利用三角形的正弦公式进行求解。
公式为:sinθ=h,其中θ是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h是垂线段的长,l是斜线段的长。
高中数学 空间中线线角,线面角,面面角成法原理与求法思路

DBA C α空间中线线角,线面角,面面角成法原理与求法思路空间中各种角包括: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以及二面角。
1、异面直线所成的角(1)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范围是2,0(π。
求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大小一般方法是通过平行移动直线,把异面问题转化为共面问题来解决。
具体步骤如下:①利用定义构造角,可固定一条,平移另一条,或两条同时平移到某个特殊的位置,顶点选择在特殊的位置上;②证明作出的角即为所求的角;③利用解三角形来求角。
简称为“作,证,求” 2、线面夹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范围是]2,0[π。
求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用的是射影转化法。
具体步骤如下:(若线面平行,线在面内,线面垂直,则不用此法,因为角度不用问你也知道)①找过斜线上一点与平面垂直的直线;②连结垂足和斜足,得出斜线在平面的射影,确定出所求的角; ③把该角置于三角形中计算。
也是简称为“作,证,求”注: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是它和平面内任何一条直线所成的一切角中的最小角,即若θ为线面角,β为斜线与平面内任何一条直线所成的角,则有θβ≤;(这个证明,需要用到正弦函数的单调性,请跳过。
在右图的解释为 BAD CAD ∠>∠) )2.1确定点的射影位置有以下几种方法:①斜线上任意一点在平面上的射影必在斜线在平面的射影上;②如果一个角所在的平面外一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那么这一点在平面上的射影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已知:如图,BAC ∠在一个平面α内,,,PN AC PM AB PN PM ⊥⊥且=(就是点P 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过P 作PO α⊥(说明点O 为P 点在面α内的射影)求证:OAN OAM ∠∠=(OAN OAM ∠∠=,所以AO 为BAC ∠的角平分线,所以点O 会在BAC ∠的角平分线上)证明: PA =PA ,PN =PM ,90PNA PMA ∠∠︒==PNA PMA ∴∆≅∆(斜边直角边定理) AN AM ∴=①(PO NO MO PN PM α⊥⎫⇒=⎬⎭斜线长相等推射影长相等)= O AN AM AO AO AMO ANO NAO MAO OM N ⎫⎪⇒∆≅∆⇒∠∠⎬⎪⎭==== 所以,点P 在面的射影为BAC ∠的角平分线上。
【高考】数学空间角线线角与线面角复习ppt课件

1.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
(1) 两直线的方向向量的夹角就是两条直线所成的角.( ) (2) 已知A→B=(2,2,1),A→C=(4,5,3),则平面 ABC 的单位法向量是
n0=±13,-23,23.( )
(3)已知 a=(-2,-3,1),b=(2,0,4),c=(-4,-6,2),则 a∥c,a⊥b.( )
法二 如图 2,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z
则 B(2,0,0),C(2,2 2,0),E(1, 2,1),
A→E=(1, 2,1),B→C=(0,2 2,0).
设A→E与B→C的夹角为 θ,则
y
→→
cosθ=|AA→EE|·|BB→CC|=2×42
= 2
22,
x
所以 θ=π4.
由此可知,异面直线 BC 与 AE 所成的角的大小是π4.
2.空间角
(4)两异面直线夹角的范围是0,π2,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范围是0,π2,
二面角的范围是[0,π].( ) (5)已知向量 m,n 分别是直线 l 和平面 α 的方向向量、法向量,若 cos〈m,n〉=-12,则 l 与 α 所成的角为 150°.( ) (6)在如图所示的正方体 ABCD-A1B1C1D1 中,异面直线 A1B 与 B1C 所成角的大小为 60°.( )
(思1)想本与题方求程解思时想关.键是结合题设条件设进行A空B间=联想t,,抓则住垂相直关条件各有目点的的 推理坐论证标,为 在第(A2)问(0中,0,,运0用),空间B向(t量,0,,将0线),面角B转1(化t,为0直,3线)的,方C向(向t,量1与,0平), 面的法向量的夹角,考查化归
利利用用空 空间间向向量量求求直直线线与与平平面面所所成成的的C角角1(t,1,3),D(0,3,0),D1(0,3,3).
浅谈线线角、线面角、面面角的定义方式及其中蕴含的数学基本思想

浅谈线线角、线面角、面面角的定义方式北京市顺义区第九中学101300高中阶段在学习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的时候,会给出线线角、线面角及面面角的定义,本文以角形成的定义方式及蕴含的基本思想为主,进行研究。
1、直线与直线所成的角:(1)共面:同一平面内的两直线所成角,是利用两直线位置关系,平行、重合所成角为0度,如果相交就取交线所构成的锐角(或直角)。
(2)异面:如图所示,已知两条异面直线a和b,经过空间任一点O分别作直线a′∥a,b′∥b,我们把直线a′与b′所成的角叫做异面直线a与b所成的角(或夹角)。
θ定义方式:是发生定义法(即构造定义方式)定义中的“空间中任取一点O”,意味着:角的大小与O 点选取的位置无关;通过平移把异面直线所成角转化成两相交直线,是将空间图形问题转化成平面图形问题的定义方式,体现了定义的纯粹性和完备性。
2、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如图,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相交,但不与这个平面垂直,这条直线叫做这个平面的斜线,斜线和平面的交点A叫做斜足.过斜线上斜足以外的一点P向平面引垂线PO,过垂足O和斜足A的直线AO叫做斜线在这个平面上的射影.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角,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
规定: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我们说它们所成的角是直角;一条直线和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我们说它们所成的角是0°的角。
3、面面所成的角:(1)在二面角的棱l上任取一点O,以该点O为垂足,在半平面和内分别作垂直于棱l的射线OA和OB,则射线OA和OB构成的角称为二面角的平面角.( 2)作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方法方法一:(定义法)在二面角的棱上找一个特殊点,在两个半平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射线.如图所示,∠AOB为二面角αaβ的平面角.方法二:(垂线法)过二面角的一个面内一点作另一个平面的垂线,过垂足作棱的垂线,连接该点与垂足,利用线面垂直可找到二面角的平面角或其补角.如图所示,∠ACB为二面角αmβ的平面角.4、线线、线面、面面所成角的定义方式线线、线面、面面所成角的定义方式是“属加种差定义法”。
线线角,线面角

点O可任选,一般取特殊位置,如线段的中点或端点等。
探究:
(1)如果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与某一条直线 垂直,那么,另一条直线是否也与这条直线垂直? 即a∥b,若a⊥c,则b⊥c c
ab
(2)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下面我们来探究更一般的角的问题
平移法: 即根据定义,以“运动” 的观 点,用“平移转化”的方法,使 之成为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O
小结归纳
2.计算直线与平面所成角采用的思想: 空间角转化为平面角
3.解题技巧: 线线角找平行
线面角找射影
小结归纳
1. 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计算步骤
作
证
构
出
明
造
所
所
三
求
作
角
的
的
形
空
角
并
间
符
求
角
合
角
“一作” “二证” “三算”
【课外延伸】
1.已知四棱锥P-ABCD的底面是边长为2的 正方形,PD⊥底面ABCD, PD=AD, E为 AB的中点。求:(1)异面直线PB与CE 所成 角的余弦值(2)直线DC与平面PBC所成角
2
AD= ,因此cos∠ANDN=D2 NA2 AD2 30 .
2ND NA
10
5
斜线
如图,过斜线上斜足以外的
斜足
一点向平面引垂线PO,过垂
足O和斜足A的直线AO叫做
斜线在这个平面上的射影. 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 射影
垂线
垂足
上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
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
角。规定: 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我们说它所成的
异面直线所成角θ的取值范围:(0,90]
高三数学线线角线面角(教学课件201909)

既至清泥 裕遣朱超石 愍其入怀 假授文官尚书 义符遣其将杜垣等与徐州刺史王仲德次湖陆 及自立 称令施行 阉人禁防黄泰平刀伤其膝 赜遣丹阳尹萧顺之讨杀之 岂复得出入狡狯 加黄钺 但按甲守之 高祖南伐 老贼奸谋 吴兴残暴之后 义隆遣赵道生贡驯象一 休仁请前锋决胜 扶风诸郡
衍遣豫章王综镇彭城 裕受黄钺 求权借广陵 日有十数 奢淫无度 号令自己 以王还邸 幽平二州牧 荡涤逋孽 景明初 子业召其南平王铄妃江氏偶诸左右 备知翰墨 颉攻滑台 而衍外援虽多 十二月 字叔达 故佃夫左右 骠骑 雍州刺史臧质 仍破邵陵 衍为左仆射 智浅谋疏 以沈怀文数直谏
遣黄延年朝于行宫 告之 皆系马省中;"彧大怒 玄甚惶惧 不克而还 又枭敷首 尝以南苑借张永 三年正月 骠骑大将军
镇南将军贺罗出下蔡 今三礼四义之将 驰走坠马 劫掠蜂起 寝于毡幄 鼠食敬宾两眼都尽 悖慢愈甚 固请免之 蠕蠕昔遭离乱 许以南面之日
迫糊口之
众 率众而入 慧景至广陵 为天下笑 而衍郁洲已遣二军以拒天惠 遣其朝贡 裕斩甫之 寻当遣使送药与汝 法生至彭城 并制装书画之具 已无所及 此上策也 又遣散骑常侍萧确 乃改年为景和 远相饯送 剑履上殿 建安王子真 俘斩二万 其兵虽强 鸾将王昙纷等万余人寇南青州 道成移镇东城
线线平行 线面平行 面面平行 线线线面面面
2.求角的三个步骤:一猜,二证,三算.猜是关 键,在作线面角时,利用空间图形的平行,垂 直,对称关系,猜斜线上一点或斜线本身的 射影一定落在平面的某个地方,然后再证
;排卵期 https:// 排卵期
;
右陈奉伯称敕开承明门出 驱龙池之种 每在疆场 肃兹九伐 俘斩数百 时义隆江北萧条 以自副贰 七年 次洪 二萧竞涂泥之中 兵士竞进 "裕率众军至彭城 大败王宝惠等 开承明门入殿 玄白德宗 以功稍迁建武将军 护军褚渊 相王有疾 瀚漠羁縻之表 百姓日用而不知 宰傅神略 又增封十郡
线线角线面角二面角知识点及练习

线线角、线面角、面面角专题一、异面直线所成的角1.已知两条异面直线,a b ,经过空间任意一点O 作直线//,//a a b b '',我们把a '与b '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异面直线,a b 所成的角。
2.角的取值范围:090θ<≤︒;垂直时,异面直线当b a ,900=θ。
例1.如图, 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3,4,5,4AC BC AB AA ==== ,点D 为AB 的中点求异面直线1AC 与1B C 所成角的余弦值二、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1. 定义: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锐角, 叫这条斜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2.角的取值范围:︒︒≤≤900θ。
例2. 如图、四面体ABCS 中,SA,SB,SC 两两垂直,∠SBA=45°, ∠SBC=60°, M 为 AB 的中点,求(1)BC 与平面SAB 所成的角。
(2)SC 与平面ABC 所成的角的正切值。
BMH S CA _ C _1_1_ A _1A_ C一、 二面角:1. 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
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这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
2. 二面角的取值范围:︒︒≤≤1800θ 两个平面垂直:直二面角。
3.作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常用方法有六种:1.定义法 :在棱上取一点O ,然后在两个平面内分别作过棱上O 点的垂线。
2.三垂线定理法:先找到一个平面的垂线,再过垂足作棱的垂线,连结两个垂足即得二面角的平面角。
3.向量法:分别作出两个半平面的法向量,由向量夹角公式求得。
二面角就是该夹角或其补角。
二面角一般都是在两个平面的相交线上,取恰当的点,经常是端点和中点。
例3.如图,E 为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CC 1的中点,求 (1)二面角111D C A D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 (2)平面AB 1E 和底面C C BB 11所成锐角的正切值. 巩固练习A 1D 1B 1C 1 EDBCA1.若直线a 不平行于平面α,则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A.α内所有的直线都与a 异面;B.α内不存在与a 平行的直线;C.α内所有的直线都与a 相交;D.直线a 与平面α有公共点.2.空间四边形ABCD 中,若AB AD AC CB CD BD =====,则AD 与BC 所成角为( )A.030B.045C.060D.090 3.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与对角线AC 1异面的棱有( )条A.3B.4C.6D.84.如图长方体中,AB=AD=23,CC 1=2,则二面角C 1—BD —C 的大小为( ) A.300B.450C.600D.9005.如图,在四面体ABCD 中,CB =CD ,AD ⊥BD ,点E 、F 分别是AB 、BD 的中点.求证:(1)直线EF ∥面ACD .(2)平面EFC ⊥平面BCD .6.如图,DC ⊥平面ABC ,EB ∥DC ,AC =BC =EB =2DC =2,∠ACB =120°,P ,Q 分别为AE ,AB 的中点.(1)证明:PQ ∥平面ACD ;(2)求AD 与平面ABE 所成角的正弦值.ABC D A 1B 1C 1D 17.如图,已知四棱锥S-ABCD的底面ABCD是正方形,SA⊥底面ABCD,设SA=4,AB=2,求点A到平面SBD的距离;。
线线角和线面角

线线角和线面角[重点]:确定点、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
[知识要点]:一、线线角1、定义:设a、b是异面直线,过空间一点O引a′//a,b′//b,则a′、b′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做异面直线a、b所成的角.2、范围:(0,]3. 向量知识:对异面直线AB和CD(1);(2) 向量和的夹角<,>(或者说其补角)等于异面直线AB和CD的夹角;(3)二、线面角1、定义: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锐角,斜线和平面所成角的范围是(0,).2、直线在平面内或直线与平面平行,它们所成角是零角;直线垂直平面它们所成角为,3、范围: [0,]。
4、射影定理:斜线长定理:从平面外一点向这个平面所引的垂线段和斜线段中:(1)射影相等的两条斜线段相等,射影较长的斜线段也较长;(2)相等的斜线段的射影相等,较长的斜线段的射影也较长;(3)垂线段比任何一条斜线段都短。
5、最小角定理:平面的一条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是这条直线和平面内过斜足的直线所成的一切角中最小的角。
6、向量知识(法向量法)与平面的斜线共线的向量和这个平面的一个法向量的夹角<,>(或者说其补角)是这条斜线与该平面夹角的余角.[例题分析与解答]例1.如图所示,在棱长为a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求:异面直线BA1与AC所成的角.分析:利用,求出向量的夹角,再根据异面直线BA1,AC所成角的范围确定异面直线所成角.解:∵,,∴∵AB⊥BC,BB1⊥AB,BB1⊥BC,∴∴又∴∴所以异面直线BA1与AC所成的角为60°.点评: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关键是求异面直线上两向量的数量积,而要求两向量的数量积,必须会把所求向量用空间的一组基向量来表示.例2.如图(1),ABCD是一直角梯形,AD⊥AB,AD//BC,AB=BC=a, AD=2a,且PA⊥平面ABCD,PD与平面ABCD成30°角.(1)若AE⊥PD,E为垂足,求证:BE⊥PD;(2)求异面直线AE与CD所成角的大小(用反三角函数表示)解法一:(1)证明:∵PA⊥平面ABCD,∴PA⊥AB,∵AD⊥AB,∴AB⊥平面PAD,∴AB⊥PD,又AE⊥PD,∴PD⊥平面ABE,∴BE⊥PD.(2)解:设G、H分别为ED、AD的中点,连BH、HG、GB(图(1))易知,∴BH//CD.∵G、H分别为ED、AD的中点,∴HG//AE则∠BHG或它的补角就是异面直线AE、CD所成的角,而,,,在ΔBHG中,由余弦定理,得,∴.∴异面直线AE、CD所成角的大小为.解法二:如图(2)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则,,,,,(1)证明:∵∴∴∴(2)解:∵∴∴异面直线AE、CD所成角的大小为例3.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求BE1与DF1所成角的余弦值.解:以D为坐标原点,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设正方体的棱长为4,则D(0,0,0),B(4,4,0),E1(4,3,4), F1(0,1,4).则,∴,∵.∴∴BE1与DF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点评:在计算和证明立体几何问题中,若能在原图中建立适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把图形中的点的坐标求出来,那么图形有关问题可用向量表示.利用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来求解,这样可以避开较为复杂的空间想象。
专题3 线线角、线面角求法 高一数学必修第二册

CM⊂平面 PCD,所以 AM⊥CM.所以 S = △ACM 1 AM·MC= 6 .
2
2
设点 D 到平面 ACM 的距离为 h,由 V =V ,得 D-ACM M-ACD
1 S△ACM·h= 1 S · △ACD 1 PA,解得 h= 6 .
3
3
2
3
设直线 CD 与平面 ACM 所成的角为θ,则 sin θ= h = 6 ,
(1)证明:因为PA⊥平面ABCD,AB⊂平面ABCD,所以 PA⊥AB. 因为AB⊥AD,AD∩PA=A,AD⊂平面PAD,PA⊂平面PAD, 所以AB⊥平面PAD.
因为PD⊂平面PAD,所以AB⊥PD. 因为BM⊥PD,AB∩BM=B,AB⊂平面ABM,BM⊂平面ABM, 所以PD⊥平面ABM. 因为AM⊂平面A的一般步骤: (1)作:在斜线上选择恰当的一个点,作平面的垂线,确定垂足,
连接斜足和垂足,得到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斜线和其射影所成的角 ,即为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2)证:证明(1)中所作出的角就是所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注:关键证明线面垂足,即证得斜线在面内的射影)
l
I.在其中一个半平面内取恰当的一点P,
过点P作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垂足设为Q;
II.过点Q作棱l的垂线,垂足为O,连接OP;
III.易知,l垂直OP,所以∠POQ即为二面角
的平面角.
P
Q
难点突破二面角
例2. 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求二面角B-A1C1-B1的正切值.
【解】 如图,取A1C1的中点O,连接B1O,BO, 由题意知B1O⊥A1C1. 又BA1=BC1,O为A1C1的中点,所以BO⊥A1C1, 所以∠BOB1是二面角B-A1C1-B1的平面角.
空间中线线角、线面角、面面角成法原理与求法思路知识分享

D B A C α空间中的夹角空间中各种角包括: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以及二面角。
1、异面直线所成的角(1)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范围是]2,0(π。
求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大小一般方法是通过平行移动直线,把异面问题转化为共面问题来解决。
具体步骤如下:①利用定义构造角,可固定一条,平移另一条,或两条同时平移到某个特殊的位置,顶点选择在特殊的位置上;②证明作出的角即为所求的角;③利用解三角形来求角。
简称为“作,证,求”2、线面夹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范围是]2,0[π。
求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用的是射影转化法。
具体步骤如下:(若线面平行,线在面内,线面垂直,则不用此法,因为角度不用问你也知道)①找过斜线上一点与平面垂直的直线;②连结垂足和斜足,得出斜线在平面的射影,确定出所求的角;③把该角置于三角形中计算。
也是简称为“作,证,求”注: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是它和平面内任何一条直线所成的一切角中的最小角,即若θ为线面角,β为斜线与平面内任何一条直线所成的角,则有θβ≤;(这个证明,需要用到正弦函数的单调性,请跳过。
在右图的解释为 BAD CAD ∠>∠) )2.1确定点的射影位置有以下几种方法:①斜线上任意一点在平面上的射影必在斜线在平面的射影上;②如果一个角所在的平面外一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那么这一点在平面上的射影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已知:如图,BAC ∠在一个平面α内,,,PN AC PM AB PN PM ⊥⊥且=(就是点P 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过P 作PO α⊥(说明点O 为P 点在面α内的射影)求证:OAN OAM ∠∠=(OAN OAM ∠∠=,所以AO 为BAC ∠的角平分线,所以点O 会在BAC ∠的角平分线上)证明:Q PA =PA ,PN =PM ,90PNA PMA ∠∠︒==PNA PMA ∴∆≅∆(斜边直角边定理)AN AM ∴= ①(PO NO MO PN PM α⊥⎫⇒=⎬⎭斜线长相等推射影长相等)=O AN AM AO AO AMO ANO NAO MAO OM N ⎫⎪⇒∆≅∆⇒∠∠⎬⎪⎭==== 所以,点P 在面的射影为BAC ∠的角平分线上。
线线角,线面角,面面角的公式

线线角,线面角,面面角的公式
线线角:
1、定义:线线角是由两条相交的直线上所标注的交汇夹角。
2、公式:计算线线角的公式是以弧度为单位的夹角的函数,公式为:
ϴ=arctan[(y2-y1)/(x2-x1)]。
3、特殊情况下:当两条直线平行时,线线角是否存在?此时两条直线不相交,因此没有线线角存在;当两条直线重合时,此时也可以设定一个夹角为0度的直角,这样线线角的值也是零。
线面角:
1、定义:线面角是指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相交时,定义的一个夹角。
2、公式:计算线面角的公式为θ=arccos[n∙l/|n||l|],其中n是平面的法向量,l是直线上的位置向量。
3、特殊情况下:当线与平面垂直时,线面角的值为90度,即θ=π/2;当线与平面平行时,线面角的值为零,即θ=0。
面面角:
1、定义:面面角是两个平面在不同方向上接触的交点夹角。
2、公式:计算面面角的公式为θ=arccos[n1∙n2/|n1||n2|],其中n1、n2是平面的法向量。
3、特殊情况下:当两平面垂直时,面面角的值为90度,即θ=π/2;当两平面平行时,面面角的值为零,即θ=0。
利用向量知识求线线角,线面角,二面角的大小

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都是教学大纲和高考考纲要求掌握的,是立体几何的重点内容,也是高考的必考内容.要熟练掌握它们,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1个公式公式12cos cos cos q q q =中涉及三个角,q 是指平面的斜线l 与平面内过斜足且不同于射影的直线m 所在所成的角,1q 是指l 与其射影'l 所成的角,2q 是指'l 与m 所成的角.其中210cos 1,.q q q <<<由此可得最小角定理.二、2个定义1.线面角:一个平面的斜线和它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角,叫做斜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斜线和平面的夹角).如果直线和平面垂直,那么就说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是直角;如果直线和平面平行或直线在平面内,那么说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是零度的角.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的取值范围为[0,90]鞍,斜线和平面所成角的取值范围为(0,90)鞍.2.二面角: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其中直线、半平面分别叫做二面角的棱和面.一个平面垂直于二面角l a b --的棱l ,且与两个半平面的交线分别是射线OA OB 、,O 为垂足,则AOB Ð叫做二面角l a b --的平面角.它决定着二面角的大小.其中平面角是直角的二面角叫做直二面有,相交成直二面角的两个平面叫做互相垂直的平面.二面角的取值范围为[0,180]鞍.三、3个定理1.最小角定理:平面的斜线和它在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角,是这条斜线和这个平面内任一条直线所成的角中最小的角.2.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3.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它们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四、4类求法1.几何法求直线和平面的夹角:根据直线和平面所成角的定义,先找出或作出直线在平面内的射影,然后把直线、射影对应的线段放在三角形中进行求解,其中能够寻找到垂直关系用直角三角形求解更佳.2.向量法求直线和平面的夹角:主要适用于图形比较规则,容易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或容易选择空间向量的基底(要求作为基底的三个向量的模及夹角已知)的题目.(1)平面向量法:在斜线上取向量a 和其射影上取向量'a (注意方向,夹角为锐角),则|'|c o s ,'|||'|a a a a a a ×<>=×,这里a 、'a 形式上在同一个平面内;(2)法向量法:在斜线上取向量a ,并求出平面的法向量n ,所求夹角记为q ,则||sin |cos ,|||||a n a n a n q ×=<>=×,所以||arcsin ||||a n a n q ×=×.需要注意的是,当法向量与坐标平面平行或垂直时,可以直接给出法向量,当法向量与坐标平面不平行也不垂直时,由于法向量不唯一,不妨设横坐标、纵坐标、竖坐标中的某一个坐标为1,而且尽量让1以外的坐标在点乘中与0相乘,这样计算量较小.3.几何法求二面角的大小:(1)定义法(垂面法):过二面角内的一点作棱的垂面,垂面与二个半平面的交线形成所求平面角. (2)等价定义法:在二面角的棱上取一点(中点等特殊点) ,分别在两个半平面内作棱的垂线,得出平面角.(3)三垂线法:先作(或找)出二面角的一个面内一点到另一个面的垂线,用三垂线定理或逆定理作出平面角.(4)射影面积法:利用面积射影公式cos S S q =射投其中 为平面角的大小,特点在于不需要画出平面角,也不需要找出棱,尤其适用于没有画出棱的二面角问题.4.向量法求二面角的大小:图形比较规则,又不容易直接作出平面角的具体顶点时,可采用此法.(1)平面向量法:在棱上取一平面角的顶点,利用向量垂直时点乘等于零,求出平面角顶点的坐标,进而转化为向量夹角问题,此时两个向量形式上在同一个平面内.(2)空间向量法:方法基本同(1),此时两个向量形式上不在同一个平面内,思维量、运算都小一些,试题更具有一般性.(3)法向量法: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后,分别求出两个平面的法向量,,利用公式||||,cos n m ⋅>=<.另外:证明两个平面垂直的关键是面面垂直转化为线面垂直;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应用关键是在一个平面内找出两个平面交线的垂线.利用向量知识求线线角,线面角,二面角的大小。
线线角与线面角

上,且A1C⊥平面AEF,AD=3,AB=4,AA1=5,则平面AEF和
平面D1B1BD夹角的余弦值为
()
A. 252
B.6252
C.1225 2
D.34
点击对应数字即可跳转到对应题目
1
2
3
4
5
链教材 夯基固本 激活思维
【解析】以 A 为坐标原点,以 AB,AD,AA1 所在直线分别为 x 轴、y 轴、z 轴建立空
3 14
,
所
以
点
B
到直线
A1C
的距离为
|B→C|2-(B→C·μ)2=
4-87=2
35 7.
点击对应数字即可跳转到对应题目
1
2
3
4
5
链教材 夯基固本 激活思维
5.(人A选必一P35T2(3)改)若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1,O是A1C1的中点,
则点O到平面ABC1D1的距离为
()
A.
BCED,则折叠后的异面直线PB,CE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
A.
3 2
B.
6 3
C.
5 5
D.2
5 5
研题型 能力养成 举题说法
【解析】由 题 意 可 知 DB , DE , DP 两 两 垂 直 , 以 D 为 坐 标 原 点,DB,DE,DP所在直线分别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
系,如图. 由题知 DE= 3,C 到直线 BD 的距离为323,则 P(0,0,1),
1
2
3
4
5
链教材 夯基固本 聚焦知识
聚焦知识
1.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求法
设a,b分别是两条异面直线l1,l2的方向向量.
经典导学案——立体几何向量法求线线角与线面角

§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4)向量法求线线角与线面角一、学习目标1.理解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概念.2.掌握利用向量方法解决线线、线面 、面面的夹角的求法.二、问题导学问题1:什么叫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它的范围是什么?怎样用定义法求它的大小? 问题2:怎样通过向量的运算来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设l 1与l 2是两异面直线,a 、b 分别为l 1、l 2的方向向量,l 1、l 2所成的角为θ, 则〈a ,b 〉与θ ,cos θ= 。
问题3:用向量的数量积可以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能否求线面角?如图,设l 为平面α的斜线,l ∩α=A ,a 为l 的方向向量,n 为平面α的法向量,φ为l 与α所成的角,θ=〈a ,n 〉, 则sin φ= 。
三、例题探究例1.如图,M 、N 分别是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 A B C D 的棱'BB 、''B C 的中点.求异面直线MN 与'CD 所成的角.变式: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A 1=AB =AC ,AB ⊥AC ,M 是CC 1的中点,Q 是BC 的中点,点P 在A 1B 1上,则直线PQ 与直线AM 所成的角等于 ( )A .30°B .45°C .60°D .90°例2.如图,三棱柱ABC-A1B1C1中,CA=CB,AB=AA1,∠BAA1=60°.(1)证明:AB⊥A1C;(2)若平面ABC⊥平面AA1B1B,AB=CB=2,求直线A1C与平面BB1C1C所成角的正弦值.变式: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为直角梯形,AD∥BC,∠BAD=90°,P A⊥底面ABCD,且P A=AD=AB=2BC,M、N分别为PC、PB的中点.求BD与平面ADMN 所成的角θ.四、练一练(时间:5分钟)1. 1.若平面α的法向量为μ,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v , 直线l 与平面α的夹角为θ,则下列关系式成立的是 ( ) A .cos θ=μ·v |μ||v| B .cos θ=|μ·v||μ||υ| C .sin θ=μ·v |μ||v| D .sin θ=|μ·v||μ||v|2.如图,ABCD —A 1B 1C 1D 1是正方体,B 1E 1=D 1F 1=411B A , 则BE 1与DF 1所成角的余弦值是( )A .1715 B .21 C .178D .233.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所有棱长相等,则AC 1与面BB 1C 1C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A .54 B .104 C .52 D .1024.已知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B =BC =4,CC 1=2,则直线BC 1和平面DBB 1D 1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 ) A.32 B.52 C.105 D.10105.正四棱锥S —ABCD ,O 为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P 为侧棱SD 的中点,且SO =OD ,则直线BC 与平面P AC 所成的角为 .ABCD 1E 1F 1A 1B 1C 1D【参考答案】§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4)向量法求线线角与线面角一、学习目标1.理解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概念.2.掌握利用向量方法解决线线、线面 、面面的夹角的求法. 用向量方法求空间中的角 角的分类 向量求法范围异面直线 所成的角设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为θ,它们的方向向量为a ,b , 则cos θ= |cos 〈a ,b 〉| = . |a·b ||a |·|b |(0,π2]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设直线l 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θ,l 的方向向量为a ,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则sin θ=|cos |〈a ,n 〉= . |a·n ||a ||n |[0,π2]二面角设二面角α—l —β的平面角为θ,平面α、β的法向量为n 1,n 2,则|cos θ|=|cos 〈n 1,n 1〉|=|n 1·n 2||n 1|·|n 2|.[0,π]设l 1与l 2是两异面直线,a 、b 分别为l 1、l 2的方向向量,l 1、l 2所成的角为θ,则〈a ,b 〉与θ相等或互补,∴cos θ=|a ·b ||a |·|b |.2.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如图,设l 为平面α的斜线,l ∩α=A ,a 为l 的方向向量,n 为平面α的法向量,φ为l 与α所成的角,θ=〈a ,n 〉,则sin φ=|cos θ|=|cos 〈a ,n 〉|=|a ·n ||a ||n |.二、问题导学问题1:什么叫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它的范围是什么?怎样用定义法求它的大小? 问题2:怎样通过向量的运算来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设l 1与l 2是两异面直线,a 、b 分别为l 1、l 2的方向向量,l 1、l 2所成的角为θ, 则〈a ,b 〉与θ ,cos θ= 。
线面角与线线角

10.7线面角与线线角【知识网络】1、异面直线所成的角:(1)范围:(0,]2πθ∈;(2)求法;2、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1)定义:(2)范围:[0,90] ;(3)求法;3、一些常见模型中的角之间的关系。
【典型例题】例1:(1)在正方体1111ABCD A BC D -中,下列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 )A 、11AC AD ⊥B 、11DC AB ⊥ C 、1AC 与DC 成45 角D 、11AC 与1BC成60角答案:D 。
解析:A 1C 1与AD 成45°,D 1C 1与AB 平行,AC 1与DC 所成角的正切为2。
(2)在正方体AC 1中,过它的任意两条棱作平面,则能作得与A 1B 成300角的平面的个数为 ( )A 、2个B 、4个C 、6个D 、8个 答案:B 。
解析:平面A 1ACC 1,平面BB 1D 1D ,平面ABC 1D 1,平面A 1D 1CC 1。
(3)正六棱柱ABCDEF -A 1B 1C 1D 1E 1F 1底面边长是1 面对角线E 1D 与BC 1所成的角是 ( )A .90ºB .60ºC .45ºD .30º答案:B 。
解析将BC 1平移到E 1F 即可。
(4)在空间四边形ABCD 中,AB ⊥CD ,BC ⊥DA ,那么对角线AC 与BD 的位置关系是 。
答案:AC ⊥BD 。
解析:过A 作AH ⊥平面BCD ,垂足为H ,因为CD ⊥AB ,BC ⊥AD ,所以CD ⊥BH ,BC ⊥DH ,故H 为△BCD 的垂心,从而BD ⊥CH ,可得BD ⊥AC 。
(5)点AB 到平面α距离距离分别为12,20,若斜线AB 与α成030的角,则AB 的长等于__ ___.答案:16或64。
解析:分A 、B 在平面α的同侧和异侧进行讨论。
例2:.如图:已知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AB =AC ,F 为棱BB 1上一点,BF ∶FB 1=2∶1,BF =BC =2a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线线角与线面角
线线,线面,面面的平行与垂直,异面直线所成角,直线与平面所成角 异面直线所成角,直线与平面所成角 知识整合:
1.转化思想:将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转化为平面角,然后解三角形;⇔⇔⊥⇔⊥⇔⊥线线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线线线面面面
2.求角的三个步骤:一猜,二证,三算.猜是关键,在作线面角时,利用空间图形的平行,垂直,对称关系,猜斜线上一点或斜线本身的射影一定落在平面的某个地方,然后再证
热点题型1
例1、如图, 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
13,4,5,4AC BC AB AA ==== ,点D 为AB 的
中点
(Ⅰ)求证1AC BC ⊥; (Ⅱ) 求证11AC CDB 平面;
(Ⅲ)求异面直线1AC 与1B C 所成角的余弦值
解析;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平面角顶点O 的选取一般
选在两异面直线的端点处,初学者或观察能力有限者可采用穷举法,实行逐个端点考察,也有取在某线段的中点处.
解:(I )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底面三边长AC=3,BC=4AB=5,
∴ AC ⊥BC ,且BC 1在平面ABC 内的射影为BC ,∴ AC ⊥BC 1;
(II )设CB 1与C 1B 的交点为E ,连结DE ,∵ D 是AB 的中点,E 是BC 1的中点,∴ DE//AC 1, ∵ DE ⊂平面CDB 1,AC 1⊄平面CDB 1,∴ AC 1//平面CDB 1; (III )∵ DE//AC 1,∴ ∠CED 为AC 1与B 1C 所成的角,
在△CED 中,ED=21AC 1=25,CD=21
AB=2
5,
CE=2
1
CB 1=22,
∴
8cos 5
5
22
CED ∠=
=
⋅,
1
A
1
A
∴ 异面直线 AC 1与 B 1C
所成角的余弦值
5
. 解法二: ∵直三棱锥111ABC A B C -底面三边长3,4,5AC BC AB ===,
1,,AC BC CC 两两垂直
如图建立坐标系,则C(0,0,0),A(3,0,0),C 1(0,0,4),B(0,4,0),B 1(0,4,4),D(3
2
,2,0) (Ⅰ)
11(3,0,0),(0,4,4)AC BC =-=,11110,AC BC AC BC ∴⋅=∴⊥
(Ⅱ)设1CB 与1C B 的交点为E ,则E(0,2,2)
13
(,0,2),(3,0,4),2DE AC =-=-
111
,//2
DE AC DE AC ∴=∴
111,,DE CDB AC CDB ⊂⊄平面平面 1//AC CDB ∴平面
(Ⅲ)
11(3,0,4),(0,4,4),AC CB =-
=
1111112cos ,5||||
AC CB AC
CB AC CB ∴<>=
=
∴异面直线1AC 与1B C 5
热点题型2
例2、如图,在斜三棱柱111C B A ABC -中,a B A A A AC AB AC A AB A ===∠=∠1111,,,侧面11BCC B 与底面ABC 所成的二面角为
120,E 、F 分别是棱A A C B 111、的中点
(Ⅰ)求A A 1与底面ABC 所成的角
(Ⅱ)证明E A 1∥平面FC B 1
(Ⅲ)求经过C B A A 、、、1四点的球的体积
1
解:(Ⅰ)过1A 作⊥H A 1平面ABC ,垂足为H . 连结AH ,并延长交BC 于G ,
于是AH A 1∠为A A 1与底面ABC 所成的角. ∵AC A AB A 11∠=∠,∴AG 为BAC ∠的平分线. 又∵AC AB =,∴BC AG ⊥,且G 为BC 的中点. 因此,由三垂线定理BC A A ⊥1.
∵B B A A 11//,且B B EG 1//,∴BC EG ⊥.
于是AGE ∠为二面角E BC A --的平面角,即
120=∠AGE . 由于四边形AGE A 1为平行四边形,得
601=∠AG A .
(Ⅱ)证明:设EG 与C B 1的交点为P ,则点P 为EG 的中点.连结PF . 在平行四边形1AGEA 中,因F 为A A 1的中点,故FP E A //1. 而⊂FP 平面FC B 1,⊄E A 1平面FC B 1,所以//1E A 平面FC B 1.
(Ⅲ)连结C A 1.在AC A 1∆和AB A 1∆中,由于AB AC =,AC A AB A 11∠=∠,
A A A A 11=,则
AC A 1∆≌AB A 1∆,故B A C A 11=.由已知得a C A B A A A ===111.
又∵⊥H A 1平面ABC ,∴H 为ABC ∆的外心.
设所求球的球心为O ,则H A O 1∈,且球心O 与A A 1中点的连线A A OF 1⊥.
在FO A Rt 1∆中,3
330cos 21
cos 111a
a
H AA F A O A === .故所求球的半径a R 33=,球的体积3
327
3434a R V ππ==
. 热点题型3
例3、如图,在四棱锥P —ABC 右,底面ABCD 为矩形,侧棱PA ⊥底面ABCD ,AB=3,
BC=1,PA=2,E 为PD 的中点
(Ⅰ)求直线AC 与PB 所成角的余弦值; (Ⅱ)在侧面PAB 内找一点N ,使NE ⊥面PAC , 并求出N 点到AB 和AP 的距离
解法一:(Ⅰ)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A 、B 、C 、D 、P 、E 的坐标分别为A (0,0,0), B (3,0,0),C (3,1,0),D (0,1,0), P (0,0,2),E (0,
2
1
,2) 从而=(3,1,0),=(3,0,-2)设与的夹角为θ,则14
7
37
23|
|||cos =
=
⋅=
PB AC θ, ∴AC 与PB 14
7
3(Ⅱ)由于N 点在侧面PAB 内,故可设N 点坐标为(x ,0,z ),
则)
1,21
,(z x ME --=由NE ⊥面PAC
可得:⎪⎩⎪⎨⎧=⋅=⋅,
0,
0AC NE 即
⎪⎪⎩
⎪⎪⎨⎧=⋅--=⋅--,0)0,1,3()1,2
1
,(,0)2,0,0()1,2
1
,(z x z x
化简得⎪⎩
⎪⎨⎧==
⇒⎪⎩⎪⎨⎧=+-=-.1,63
.0213,01z x x z
即N 点的坐标为(
63,0,1),从而N 点到AB 、AP 的距离分别为16
3
解法二:(Ⅰ)设AC ∩BD=O ,连OE ,则OE//PB ,
∴∠EOA 即为AC 与PB 所成的角或其补角
在ΔAOE 中,AO=1,OE=
21
PB=27,AE=21PD=2
5
,∴
141731
2
7
245471cos =⨯⨯-
+
=
EOA 即AC 与PB 14
17
3 (Ⅱ)在面ABCD 内过D 作AC 的垂线交AB 于F ,则6
=
∠ADF
连PF ,则在Rt ΔADF 中DF=
3
3
tan ,332cos ===ADF AD AF ADF AD
设N 为PF 的中点,连NE ,则NE//DF ,
∵DF ⊥AC ,DF ⊥PA ,∴DF ⊥面PAC 从而NE ⊥面PAC
∴N 点到AB 的距离=21AP=1,N 点到AP 的距离=2
163。